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127日,大年初三,日本名古屋中部机场。
70多名上海乘客与16名武汉乘客,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抗争:上海乘客拒绝与武汉乘客同机回沪!
这一抗争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惊动了名古屋中部机场,惊动了警察署,惊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最后还惊动了整个日本社会——上了全国电视。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① 上海乘客发现“敌情”
 
一大早,在日本游玩了一圈的人们,乘坐旅游大巴赶到名古屋中部机场,准备搭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380航班返回上海,起飞时间是925
各自办完登机手续,人们静静地等在候机楼里,不少乘客戴上了刚在日本买的口罩———出来时,还好好的。回去时,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一种不安,甚至恐惧。
据说,最先发现“敌情”的,是一位上海大妈,她发现坐在对面的人在用武汉话交谈。这一发现迅速传递给了同伴,于是人们警惕了起来。
没过多久,有人发现武汉乘客在往嘴里塞感冒药。“敌情”马上升级为“战情”,上海乘客跑到登机柜台,对空姐说:“这群武汉人在发烧,不能让他们登机。”
敏感时期,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变得特别的敏感。武汉乘客也迅速感觉到上海游客的“不善”,坚称自己没有问题。
这一场抗争立即公开化,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大家的喉咙也越来越胖。上海乘客扔出一句狠话:“如果让武汉人登机,我们坚决不登机!“
登机柜台的日本人地勤人员听不懂这群中国人在吵什么,而南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只好找来体温检测仪,对武汉乘客一一测体温,告知“太平无事“。但是,上海乘客坚决不信这一台检测仪。
已到起飞时间,依然无法登机。于是,一位网名叫“徐小柚子”的武汉乘客,发出了一条 “要崩溃了”的微信。这条微信迅速受到网民关注,于是大批的国内网民开始密切关注“名古屋机场事件”。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上海乘客中,有一位 “小钱老师”,对于“徐小柚子”的微博,也迅速作出反击。这一反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的响应——坚决不能让冠状病毒感染者进入上海!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于是,一场“上海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② 武汉乘客下机即隔离
 
“你不登机,我登机!”这是武汉乘客们的态度!
于是,16名武汉乘客,登上了南航客机。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这一架飞机是飞往上海浦东机场,这16位武汉乘客将进入上海。
于是,上海游客采取了两种打法:一是动员一切力量,呼吁上海市政府采取坚决措施,阻止武汉乘客进入上海;二是强烈要求机场检疫部门重新对武汉乘客实行体温检测。
几个小时内,上海市政府、浦东机场、上海海关、上海市卫健委等,接到了上千个举报电话,强烈要求“绝对不能让武汉人出浦东机场”。
面对汹涌舆情,上海市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发微博微信,表示坚决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来一个,隔离一个。”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名古屋中部机场检疫所也响应上海游客的要求,派出了检疫班,对已经登机的每一位武汉乘客进行了体温检测,果然发现一名发烧者,体温是37度。
这一位发烧者马上被检疫官带下客机。但是,过了一会儿,也许是药物的作用,这位发烧者的体温出现了下降。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可能是因为乘客出境,而不是入境,检疫官最终让这位发烧乘客回到了客机。于是,在延误了5个小时后,日本时间下午1430,南航客机终于载着16名武汉游客和其他乘客,飞离名古屋中部机场,前往上海浦东。
这一举一动,尽收上海乘客眼中。“武汉人发烧了,现在正在飞往上海。“此类的警报通过微信微博,立即传递到了上海各级部门,上海市严阵以待。
下午1600CZ380客机飞抵浦东机场,塔台通知机长:“不得停靠廊桥“。于是,客机被停在远离候机楼的停机坪上,武汉乘客都成了”俘虏“——整机隔离!
 
③ 武汉的泪
 
问题是,拒绝登机的70多名上海游客,留在名古屋中部机场候机楼怎么办?
大家虽然吃了航空公司派发的盒饭,但是,回家才是真道理。起初,上海乘客提出的要求是:”南航必须提供客机让我们回家。这一专机要求,南航承受不起。于是,双方又陷入了僵局。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航空公司最后通报了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总领事馆工作人员一边做上海乘客的工作,一边与机场和各航空公司协调,让这70余名上海乘客免费改签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改签第二天航班的,航空公司提供住宿与餐饮。
武汉乘客感到委屈,上海乘客满怀胜利的喜悦,南航亏大了!但是为了“打赢疫情战“,心情与利益,都变得渺小。没有谁对谁错,牺牲也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航班管家“整理出了1230-122日武汉出发飞往世界各地Top20的人数。其中飞往日本的人数如下:
东京成田机场:9080
大阪关西机场:6272
名古屋机场:2656
共计18008人。
正如武汉乘客说的那样:“我们是封城前正常出境旅游,谁想到,旅游结束时,已经无家可归。“如何让这些在海外旅游的武汉人能够平安顺利回家,不只是武汉市政府的事,也是全国人民的事。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今年是鼠年,但是,我们不能把武汉人民当成“过街老鼠“。”武汉加油!“这句话,不能只停留在手指上,也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让”武汉难民回家“,也是对武汉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一大支持。
天依然寒冷,我们需要温暖!
 

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与武汉乘客的抗争

(本文部分照片来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aqgaDrQ_f_D9jDA-j9-nA

华南海鲜市场的老板是谁?

据中国疾控中心消息,最新检测结果证实,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 | 郝成 张家振 王迎春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目前确诊2000多人,引发全国高度关注,导致武汉封城的新型冠状病毒,被专家指来自于武汉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华南海鲜市场”)。该市场内的野生动物,则可能是最初病毒的携带、传播者。

21天前,1月2日,《中国经营报》曾报道华南海鲜市场疑似存在野生动物。当地市场监管局在2019年9月25日发文中,曾透露有8家持有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

“实际上他有非法经营的野生动物,我们从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摊位,通过环境样本的检测,找到了病毒的基因组。”近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电视上告诉公众。

华南海鲜市场,实际隶属于武汉华南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南集团”),其法定代表人为余甜,股东余其泽,系余甜的弟弟。余甜据传与官员之子结婚。其父亲余祝生被当地社会人士尊称为“大哥”。余祝生异常低调。人们更多知晓的,则是其前妻赵红,赵红曾在1999年至2006年之间管理过华南海鲜市场。

“余祝生长期前往澳门赌博,去年10月26日,和赵红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他们分居十几年了,赵红早就没有管理企业了。”1月26日,余祝生、赵红的亲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余祝生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位“大哥”,但赵红曾斥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疫情发生后,该市场在关闭后,还曾组织租户到现场退租,此举被网友批评为故意扩大疫情。1月1日,记者曾前往华南集团采访,但遇到当地宣传部人员阻拦。随后,当地一份新闻通稿,下发前也被要求撤销。

据中国疾控中心消息,最新检测结果证实,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大哥”余祝生

“2019年10月26日,余祝生和赵红去民政局办的离婚证,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分居十几年了,赵红也没有管企业十几年了。他俩没有共同的孩子。”一位亲属透露,目前网络传播极广的赵红,确实是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但她没有参与企业管理已经十多年。

该亲属曾多次与赵红长谈往事,也与余祝生相识25年,因此对华南海鲜市场背后的余祝生家族极为熟悉。亲属告诉记者,赵红早年曾学过企业管理,也因此,在1994年两人结婚后,从1999年到2006年之间,赵红曾管理过华南海鲜市场。

余祝生系1962年生人,出生在武汉一个城中村,是家中第八个孩子,上面有4个哥哥、3个姐姐,文化程度很低,小学未毕业,早年在建筑行业打拼。现在,社会上的人会叫余祝生一声“大哥”。其与赵红结婚前,与前妻育有余甜、余其泽姐弟俩。

该亲属认为,当时赵红管理期间,华南海鲜市场还是很不错的。“非典、禽流感时期,每天消毒,一起(传染)都没有发生,这个你可以找工商部门核实。但是大概是2006年前后,余祝生住到香格里拉不回家了。当时我们亲属劝赵红去接回来,赵红好像也没去接。”

该亲属称,在那之前,余祝生便经常前往澳门赌博,一年去几次,但后来变成了一个月去一次。赵红当时即对这种行为颇多怨言。但真正矛盾爆发,则是一次收购行为。

当时,武汉市一家大型棉纺厂出现危机,广东投资商要撤出,没人接盘。“市领导给赵红说,说你老公余祝生以前想过要这家企业,你们现在接一下,帮一下武汉,赵红就拿了几千万元去接,结果余祝生后来知道就很生气。”这位亲属回忆称,余祝生当时认为赵红太过高调,甚至怀疑赵红是不是和协会里的什么人联合起来,对企业进行夺权。

赵红在接手棉纺厂后,曾一度被员工等逼得想要自杀。赵红曾告诉自己一位老师,“她说,老师,你再不来看看我,我可能就开车冲到长江里面去了。她说当时有员工拿着剪刀要捅她,银行还有一堆负债,她那个时候好艰难的”。

也是在此后,赵红的名字从企业消失,不再管理企业。“这次事情出来,也有很多人问赵红,实际她早就不管企业了,而且分居十几年,去年离婚的,两个人又没有共同的儿女,她和余祝生都没有联系了。”受访亲属称,但赵红早前未对家人透露离婚一事,认为50多岁的人,离婚丢人。

一个细节是,余祝生住到香格里拉大概5年后(2011年前后),某天夜里,忽然带人回家搬走家中大多数东西。“赵红第二天回家,还以为被抢劫了。问保姆,保姆不敢说,查了监控,才知道是余祝生干的,她当时就说余祝生这个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亲属称赵红学佛近20年,多数想的,是与人为善。

家族企业庞大

据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官网,2019年12月18日,“视觉长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北省摄影作品展”在北京、武汉举行。根据宣传画信息,该展出指导单位有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单位则有湖北省发改委,协办单位则是武汉华南置业集团,即赵余家族核心企业。组委会委员中也出现了赵红的名字。

受访亲属称,实际上此次赞助,是赵红自掏腰包10万元支持的。“当时协会没什么经费,也管得严,赵红就自己掏了这个钱,给华南集团挂名,也是觉得这样做,能让社会对这个企业好感多一些。但实际上,协会让她找华南集团盖章,她没去的。应该也没有这个盖章的事情。”

该亲属认为,从这件事看,离婚后,赵红也是希望余祝生、华南集团在社会上有个好名声的。针对余祝生被网络上指责曾暴力拆迁、涉黑等问题,以及《中国经营报》记者早前采访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如余祝生与前妻所生女儿余甜嫁入官员家庭等,亲属表示,不便回应。

受访亲属也拒绝就余祝生做进一步评价,但其承认社会上是有人尊余祝生为大哥的。

赵红,是赵余家族中唯一高调的一位,其他人信息则鲜见于互联网。赵红在湖北、武汉摄影界颇具声名。摄影作品也在业内受到认可。公开信息显示,赵红 1965年生于湖北武汉,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官网一篇文章称,赵红还在2006年进入该校,攻读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摄影专业。

据天眼查资料,上述余甜及其家人,实际控制企业多达50多家,除了大量企业在武汉注册外,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也有注册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房地产、建筑、物业、典当、传媒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年报中留下的联系人等信息,也高度一致。

其中,1994年注册成立的武汉市华南桩基有限公司,系余氏家族最早企业。多个企业年报中留下的联系方式等,也高度重合。但赵红、余祝生,在近年多次工商变更后,渐渐从企业董监高信息中淡出,余甜则开始显名。

此外,其直接、间接投资企业数量,则近百个。但一些企业,从公开信息检索来看,似乎并未在实际经营,留待进一步求证。记者曾逐一联系所有企业留下的手机号等,但均未获正面回应。记者也曾分别拨打赵红、余祝生手机号,并发送短信,但未获接听、回复。

野生动物之谜

疫病出现前,相关检查证实,至少有8家商户经营野生动物。但现在,相关部门否认曾向商户下发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上千家商户中,至少有8家,在经营野生动物。这可以从武汉市场监管局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消息确定:“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市区两级执法人员对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动物的近8家商户进行地毯式排查,逐一检查其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营业许可证,严禁其经营未获审批的野生动物”。

华南海鲜市场的老板是谁?

华南海鲜市场隶属于华南集团,该集团自疫情发生以来,未接受媒体采访。图为2020年1月1日的华南集团内部。 本报记者 张家振 摄

当天,武汉市场监管局联合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开展野生动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华南海鲜市场,未发现违法经营行为。彼时,华南海鲜市场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商户进货索证索票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将第一时间向执法部门报告,并清理出市场。

“西区就有十几家贩售野味的商户,售卖的野生动物包括野鸭、蛇、野兔等。那些商铺所处的位置都很偏僻,卖的东西有些我都不认得,每天去买的人也不少。”近日,有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住院业主及其亲属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该市场分东西两区,仅西区就有十几家商户经营野生动物。

目前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2013年,在SARS过后十年时,研究表明SARS病毒传播源头是中华菊头蝠。2020年1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文章报道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指出该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

学界认为,蝙蝠是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众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而中华菊头蝠被东南亚一带作为食物,中药“夜明砂”即由蝙蝠的粪便制成。我国不少饭店提供蝙蝠煲汤等菜品,专家认为,其宰杀、加工等环节,极易发生病毒传染。

另有研究标明,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极为常见,但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世卫组织对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的调查显示,该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行政许可潜规则

此外,记者从大量论文中发现,自SARS发生17年来,始终有专家在呼吁,要求公众慎重接触野生动物,因野生动物本身所携带的病毒等较多,且不少并不为学界所掌握。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提供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依据法规,对于野生动物经营,除了需要获得相应行政许可外(多在林业主管部门),还需要对获得的野生动物进行报批、检疫等(这一环节涉及市场监管、检疫部门)。1月22日,财联社采访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时,其称未向华南海鲜市场颁发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1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到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其值班人员称,印象中,在前几年的简政放权改革中,涉及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已经下放到区,但至于下放前他们是否有对华南海鲜市场商户进行审批,他们表示需要进一步了解。对于财联社早前报道,其称并不准确。

江汉区行政审批中心值班人员向记者透露,该中心审批多为材料接收,接收材料后,则分送具体业务单位,对于野生动物经营审批,她并不具体了解。江汉区园林局一位科长则对记者表示,该局从未有过该项审批权限。

“有一种情况是,经营许可证下发同时,主管部门会开出一张处罚或作废许可证的通知,但不填写时间。什么意思呢?为的就是一旦出事,(经营业主)你自己填上时间,这个时间要早于出事时间,这样主管部门就免除责任了。这个情况过去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近日,记者采访西北某地市林业主管部门退休官员时了解到,野生动物经营除了由林业部门出具许可证外,日常经营活动,则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检疫部门等多部门监管。

据新华社2015年9月报道,湖北丹江口市林业系统腐败窝案,源于该局下设管理站副站长张正学。该地一名落网后的普通干部感叹:“原以为是冷衙门,没想到也能贪这么多钱!”

据央视报道,2018年,江西省森林公安局公布的一起贩卖野生动物案中,涉案动物1.7万余只,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5个省份。经专案组透露,有不少公职人员参与贩卖。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不法分子非法开具运输证明文件,充当保护伞,为犯罪活动提供便利。

2015年6月,《湖北日报》曾报道,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周展洪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逮捕。但此后再未见审判信息。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

华南海鲜市场的老板是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icluIOV61-HhgvmcGFqBg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最近武汉冠状病毒事态严重,大家都很害怕,我也害怕。网上也出现了各种预防的文章,很多是伪科学,也被辟谣了。但是,辟谣过程中,也有误伤,比如维生素C(简称维C或VC)。
全文较长,简单结论如下:
  • 低剂量的VC(每日1克以下),确实没啥用
  • 大剂量的VC(成人每日10克或更多;儿童酌情减量,比如5克),临床上有明确的增强免疫力、防治疾病的效果,且效果显著!
  • 症状危急时,口服VC已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需要配合大剂量的静脉注射(有效剂量在一些病例中甚至高达每天100克-300克,且无上限!)
  • VC非常安全,即使超大剂量服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常见的副作用是水样腹泻,没有危害,且可以用来判断身体的“中毒”程度(低剂量VC就腹泻,说明身体状态良好)
 

今天有科普大号辟谣说:“VC不能提高免疫力”,具体截屏如下: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我与辟谣“VC无用”的科普大号其实关系不错,和创始人是很好的朋友。因此读到该10万+的辟谣文章后,心情非常复杂。
我是这个科普平台的铁粉,长期关注支持。我无意批判、责备该文章的作者,更无意中上该平台;因为说到底,该辟谣文章的作者也是一片好心,只是可能对于VC的了解并不深入,没有阅读过大量的学术著作或上百篇研究文献(谁又会呢?医生也都没这个时间啊)
我首先在朋友圈里提醒亲朋好友,VC是有效的,有奇效!应该大剂量服用VC。多名朋友留言、私信,提到辟谣文章,并询问原理和副作用。再三考量,最后朋友圈做了个简单的统计,结果如下: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因此,决定还是撰写本文。以下,我将尽我所能,尽量言简意赅的综述一下VC抗病毒的原理机制、临床证据和使用方法。
一句话反辟谣大剂量的维生素C(简称“维C、VC”),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预防、治疗微生物感染疾病

 
被误解和埋没的维生素C
为什么很多人(包括科普作者、学者、医生)会否定VC的临床效果?原因可能包括
  1. 西医(循证医学)过于强调还原论(Reductionism)。还原论认为任何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包括疾病),都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说人话就是:因为细菌造成了感染,又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这个细菌,所以吃抗生素可以治这个病。换言之,疾病和治疗方案需要有明确的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通路机制和因果关系,否则就认为经不起推敲,是伪科学。但问题是,生命太过复杂,用还原论来写论文没问题,临床治病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医学领域有句名言:“手术非常成功,只有一点美中不足:病人死了”。由于人类目前还不清楚VC临床起作用的明确分子生物学通路机制,因此大部分反对VC的学术声音都是纠结于此。说白了:临床有效,但怎么起效的说不清楚,所以这一定是伪科学!纳尼??
  2. 由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爆炸,大部分学者、科普作者、医生都不可能通读所有研究文献,难免会简单粗暴的根据“过往经验”、“教科书里写的常识”做出武断的结论。有很多医学领域的专家都表示,今天有不少的“医学指南”或“医学常识”,与其说是evidence-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更不如说是 eminence-based medicine(循誉医学,谁大咖听谁的)。说白了:如果教科书上没写VC有效,那么VC一定是无效的,难道教科书会错么?
  3. 没有任何医学大咖说过VC有效?其实不是的,过去100年,有非常多有名的医生、学者、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临床病例,治愈了数以万计的“不治之症”、“病入膏肓之人”,也发表了大量的临床病历、研究报告(至少2000篇以上!!)。但是,当最优代表性的几位医生、学者在20年前过世之后,他们曾经的呼声就消失了,被淹没了。说到底,他们在当时是大咖,但是咖位没有大到可以改写教科书吧。。。
  4. 最有钱的制药公司(全球80%的医药产值、商业价值,都掌握在制药公司手中),没有任何动力宣传VC可以防治百病。VC制造简单、生产便宜,且无法被专利保护,任何普通人都可以使用。制药公司是没有任何动力来宣传VC的效果的;甚至,如果一定要往阴谋论上说的话,制药公司还可能诋毁VC:比如夸大VC的副作用、捏造VC的危害等等(实际上,VC恐怕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物质之一了)
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一点:VC是被埋没的英雄
 

维生素C,人类丢失的宝藏
大部分动物,都能够自己在体内合成VC。早在1957年,Grollman 和Lehninger就第一次测量了动物可以通过肝脏合成VC(也有动物可以通过肾脏合成VC)。猫、狗、猪、羊等等等,都能够自己生产VC;但是,人类却不能自己合成!
更有趣的发现是:以山羊为例,虽然平时就在体内不断合成VC,但当他们生病的时候,体内VC合成率会暴增,甚至超过平时产量的10倍以上,达到可怕的每天100克VC!(对比目前北美的VC每日建议摄取量仅为0.065-0.090克)。所以,有科学家提出:与动物相比,人类更容易遭受慢性病的折磨,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体合成大量VC的能力。
为什么人类无法合成VC?根据基因分析,人类本来是有合成VC的基因的,可以自体合成VC。
但是,由于缺少一种肝脏酶 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所以没有办法把葡萄糖转化成VC(是的,维生素C是从葡萄糖转化生产的)
也就是说,人类曾经可以自己合成VC,但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宝藏丢失了。为什么会丢失?没有人知道,也许是因为咱们狩猎采集的祖先处于食物链顶端,可以通过日常打猎吃果,获得足够的VC,所以不再需要了吧?但今天“现代化”的饮食和烹饪方法,让我们平时无法再摄取足量的VC了(VC怕热,所以炒菜会破坏VC)
如果我们按参考其他哺乳动物的标准,按照成人的体重,我们本来应该每天自体合成10-15克的VC。因此,简单粗暴的结论:成人每天口服10克或更多的VC,很可能是必要的

维生素C抗病解毒的原理
尚不明确,本章结束
 
 
 
 
 
 
 
 
 
 
 
 

开玩笑的啦~ 不过虽然科学家提供了很多种解释,但迄今我们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具体的原理机制。如果有人搞清了,可能就是下一个诺贝尔奖了吧~
不过,目前比较可信的几种机理,简述如下:
  • Szent-Gyorgyi提出,生命体需要维持一定程度的电子赤字 electron deficit(相比,死亡的组织则电子补齐了),而VC可以提供很好的电子传导机制,帮助细胞信号传输,尤其是维持健康和增强免疫
  • VC是优秀的抗氧化剂,可以随时捐献出自己的电子,中和体内的氧化剂、自由基。几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病,都直接和间接的与体内氧化压力增大相关。因此,足量的VC可以降低体内的氧化压力,增强免疫力
  • 人体的许多其他核心抗氧化剂或抗氧化通路,都需要VC的直接参与。例如,很多研究都指出: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谷胱甘肽(glutathione)、NADPH等参与人体排毒解毒的强抗氧化剂,都需要足量的VC才能够正常运转
到底是哪一种机制?还是上述机制的组合效应?还是没有被发现的其他机理?我们今天并不十分清楚。换言之,VC的神奇机理,迄今仍是一个“黑匣子”: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可以用还原论的方式看待这个黑匣子:不知道why,就不能用!
或者,我们也可以用实用主义看待它:甭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过去100年,有大量的临床案例和成功经验,佐证了VC在抗感染、增强免疫力领域的神奇效果,很多时候堪称“医学奇迹”。既然临床证据显示明确有效,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维生素C有效的临床证据
过去100年,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使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VC,治愈了很多“绝症”、“恶性传染病”,创造了无数史无前例的“医学奇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Frederick R. Klenner 医生,他是大剂量VC治病的先驱和泰斗,发表了20多篇VC治愈重症的重大文献
以下仅简单列举一些有明确临床证据(有文献或病历佐证)的“医学奇迹”
  • 大剂量VC可以预防、治愈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例如:Klenner医生在1949年,通过大剂量VC,治愈了全部60名患小儿麻痹症的儿童,且无任何孩子留下后遗症。文章发表在1949年6月的AMA期刊上。VC摄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使用的VC剂量基本都超过每日10克;症状严重者,甚至每日超过50克
  • 大剂量VC可以预防、治愈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例如:1961年,Baetgen医生通过每日使用10克VC,大幅度缓解了245名儿童的急性肝炎。再例如:Cathcart医生(一位大咖名医)表示,他从未遇见任何一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对大剂量VC做出正面反应的。
  • 大剂量VC可以预防、治愈麻疹(Measles)。Klenner医生在治疗严重的麻疹病人时,通过每两小时口服1克VC,在短短48小时内就瓦解了感染(之后还需要连续大剂量服用30天)
  • 大剂量VC可以预防、治愈流行性腮腺炎。例如,Klenner医生在1949年,成功的用大剂量VC治愈了全部33名患者,其中一名高烧的重度患者在60小时内摄入了25克VC,最终痊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再写2万字也说不完,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Thomas Levy医生的著作《Curing the Incurable: Vitamin C,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oxins》(治愈不可能的绝症:维生素C、传染病与毒素),里面索引了1200篇高质量文献!(天晓得他花了多久写这本书!!)
这里再简单列举VC临床证明有效的疾病种类,包括:
  • 水痘
  • 病毒性肺炎(敲黑板!这次武汉冠状病毒就和这个相关!)
  • 流感
  • 狂犬病(这是绝症,有没有?一样起效!不过是否能完全治愈仍然待定)
  • AIDS艾滋病
  • 普通感冒
  • 埃博拉病毒感染
  • 白喉
  • 百日咳
  • 破伤风
  • 肺结核
  • 链球菌感染
  • 麻风病
  • 霍乱(鼠疫)
  • 疟疾
  • 布氏菌病
  • 旋毛虫病
  • 阿米巴痢疾
  • 杆菌痢疾
  • 假单胞菌感染
  • 落基山斑疹热
除了对抗疾病,VC也能够有效的对抗多种毒素,包括:究竟、一氧化碳、巴比妥酸盐、内毒素、多种农药、辐射、多种重金属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毒素。
面对VC,我是深深地献出了我的膝盖。如果对文献证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买这本书仔细读一读,或者感受一下画风(仅列出其中一章中列举的A-B打头的文献):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是的,这是一本339页的书,其中200+页是文献索引。。。。我不知道大家信没信,反正我信了

维生素C的腹泻耐受量:衡量身体“毒素”的标准
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最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也几乎就是唯一的副作用)是水样腹泻。当身体无法进一步吸收VC的时候,VC会达到大肠,因为VC的高渗透压,把水吸进肠道造成水样腹泻。
什么时候身体决定不能再吸收VC了?只有当身体觉得VC够用了。也就是说,如果身体健康,则不需要太多的VC,那么可能只要吃5克就拉肚子了;但如果身体毒素较多、症状较重,则可能大量吃VC还是不拉肚子
传奇医生Robert F. Cathcart 曾发表文章《The Method ofDetermining Proper Doses of Vitamin C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by Titratingto Bowel Tolerance》(衡量VC治病时的恰当摄入量:滴定法直至腹泻)。Cathcart医生在大量临床病例中发现:病症越严重,患者则需要越多的VC才会水样腹泻。具体表格如下: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Cathcart医生认为:VC直接参与对抗感染源(微生物、毒素等等)的战争,感染源越凶险、症状越严重,所需的VC越多。
因此,可以让患者(或非患者,预防疾病用)大量服用VC,直到拉肚子,可以算出所需的VC的阈值;之后每天服用VC的量控制在略低于该阈值
举个例子,我前天喝了20克VC才拉肚子(额,说明我不是特别健康,否则10克就会拉了),所以现在我每天摄入15克。
顺道提一下:儿童的耐受量一般比成人高,且年级越大耐受量越低。使用时可以留心~

如何使用维生素C防治武汉冠状病毒
每天坚持服用大剂量的VC。这里的大剂量,是至少5克以上的剂量(对比现行的每日推荐量仅为100毫克,大剂量需要超过它至少50倍以上哦)
成人预防:每日10克或更多(可以参考上述腹泻耐受剂量)
儿童预防:每日5克或更多
服用方法:兑水(不能热水,否则破坏VC!)当饮用水持续服用。说白了:别一口闷;放在喝水杯里,时不时嘬一口,吸收效率更好~
以上是预防,但如果身体已经不舒服或发现可疑感染症状,则加大剂量;如症状加重,则继续加大剂量,不设上限(直到产生腹泻,则减量)
 
以下这一段是写给医护人员看的,供参考:
如果受感染患者症状严重,比如高烧不醒、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肺部等等,则需要更大的剂量
此时,口服剂量可能已经不够,需要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效率是口服吸收率的7倍,但由于通常注射的是 sodium ascorbate(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形成的钠盐),效率要减半;因此,静脉注射的效率大约是口服的3.5倍。即,静脉注射10克sodium ascorbate,约等于口服35克VC。
普通老百姓,不建议自行注射VC,容易弄错出事儿
国内医院的医生,很可能不会使用(甚至没听说过)大剂量VC的治疗方案,毕竟没写在教科书或医学指南上。如果确实情况危急,值得劝说主治医生(不知道会不会听了,但是人命关天,值得一试)。
也请把本文转发给身边的医护人员。虽然不一定100%会立刻接受,但如果能带来任何改善,对大家和医护人员自身也都是好事
保佑医护人员,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值得尊敬!!

大剂量维生素C的副作用:几乎没有
关于副作用:最可能的副作用就是水样腹泻,没有危害(当然,厕所得在附近)。有些文献和科普文指出,VC可能存在致癌、肾结石、增加氧化压力、反弹等等,这里简单说几点:
  • 目前有记载的临床使用超大剂量VC(比如一天300克!!!),并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除了疾病迅速转好!例如,早在1982年,Kalokerinos等研究人员就发表论文指出:澳大利亚有约百名医生,给他们的众多患者使用过每天高达300克的VC,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Casciari等研究人员在2001年发表论文指出:垂危的癌症晚期患者,每天静脉输入50克VC长达8周后,未发现任何毒性副作用
  • 实际上,VC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对人体最安全的分子之一!VC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分子之一,迄今为止学术圈已经发表了上万篇论文!其中,质疑VC有害的论文少之又少(不到5%),而能够举出可信证据的则更是少之又少(我可以斗胆说:基本就是没有好么!?)
  • 即使真的有副作用,在这个特殊时期,我认为也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怎么买大剂量维生素C
很遗憾,国内没有卖大剂量VC的(国外倒是有很多),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不论是电商还是线下药房),都是剂量偏小的,比如一片0.5克或者1克。也就是说,一次得吃10-20片,相当于一整管泡腾片!!!
如果是长期养生,不建议这么做。除了贵,也是因为除了VC之外,还添加了大量的佐剂作为基地,而这些佐剂大多高糖分、高淀粉,也含有其它可能有害的物质(如果每天吃20片的话。。。)
但是,如果是短期应对特殊情况,也比没得吃强啊。
我通过朋友的特殊渠道,买的是高纯度VC粉,一袋5克,每天我喝3袋,如下:

反辟谣:大剂量维C,防治病毒有效!

了避免推销之嫌,我这里不做代购。
如果有朋友有很赞的国内大剂量、高纯度VC的资源,也请私信或留言交流。
在此,也衷心希望国内药厂能尽快推出高纯度大剂量的VC冲剂!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最后,还是需要重点强调一下表明态度的免责条款:本文仅为学术研究结果的陈述,不提供也不作为任何诊断、治疗的专业指导或建议;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家人有发热、感染的症状,请第一时间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咱们能够平安的度过这次疫情;也祝愿被感染的朋友们平安脱险痊愈!
最后的最后,善意的提醒:在回程的飞机、火车、大巴上,千万不要超大剂量服用VC,不要测试自己的腹泻耐受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wQi7L36Z4OzRNvQaPxTrA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价值投资必读书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1/5

价值投资的三层知识体系

常常有人请我推荐几本书,来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我知道,大家是希望有类似《价值投资的七种武器》一类能提高投资水平的书。然而并没有这样的书,因为价值投资跟技术分析不同,它的重点不在理解“投资”,而在于理解“企业的价值”,而理解企业价值属于“工商管理学”的范畴。

比如我的文章中“公司分析”系列,如果是相关行业的企业高管来读,一定比只有炒股经验的人,更容易理解。

所以理解企业的价值,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只能给你一长串的书单,还要有层次,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有关价值投资的三层知识体系

第一层——基本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商业思维方式,包括经济学、心理和社会学、哲学三个方面;

第二层——工商管理知识:建立你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商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行业研究;

第三层——投资方法论:这一层才是具体的投资方法,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理、公司价值分析、投资体系。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沿着这三层结构,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知识相互刺激、相互反馈、相互补充。

 

下面的推荐来自我个人的阅读,所以不一定代表最好的,欢迎大家补充。

2/5

第一层——商业思维方法

如果把知识体系的建立比喻成盖房子,第一步工作不是准备材料,不是安排人手,而是建立最基本的营造思维。对于“企业价值与投资体系”而言,这一层包括经济学、心理和社会学和哲学。

第一类、经济学相关书籍

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与经济学有关,比如“产品价格研究”来自微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行业空间与竞争格”分析来自“产品市场理论”,“产能与品类扩张”的分析来自“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宏观研究更是直接与“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相关。

所以经济学是所有价值投资者无论如何都要掌握的知识。

1、如果你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而且也不喜欢学习正经八百的知识,那么我的推荐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直译应该叫《日常生活之谜的解释》,没有比这本书更通俗的经济学入门书了,它的特点是每篇只用500字,解析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方法集中于“成本效益原则”:如何衡量一个行动的成本与收益。

备选书目:这一类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书很多,还有《魔鬼经济学》、《超级魔鬼经济学》、《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卧底经济学》,个个顶着个恶俗的大书名,但对于外行人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门书。

2、如果你的大学修过“经济学”,我的建议是再完整地读一遍微观经济学,推荐书目是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特别是第2章的“两个模型”,第4~6章,第13~17章,因为以前在大学里纯粹赚学分。当你带着股市的投资体验后,再次看这些知识,以前那些你看不懂的企业可能格外清晰,你才能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备选书目:《金融的逻辑》(陈志武)

3、如果上面的两本都读过,那就推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如果不靠经济学吃饭,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比经济学更重要。

第二类、心理、社会、行为学

投资是由一个个的决策组成,市场也是由具体的人行为组成,投资者需要理解市场,理解自己,所以需要学习心理、社会或行为学理论,去理解市场的参与者自身。

1、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又是一本可以当砖头用的经典教材,但我可没让你一下子读完。你可以以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为线索去读,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再读案例,再细读论述性的文字。

社会心理学与投资的关系非常紧密,你的决策为什么受市场和其他人影响,如何克服这种影响,如何寻找这些影响带来的机会,都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启发。

2、社会学方向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这本书准确地说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心理领域,但它的基本观点的社会学意义更大:为什么一个人融入社会群体之后,他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了?

不妨摘录几句他对群体心理的分析:“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书,却准确地预言了所有散户行为,以及一切追涨杀跌的决策。

 

其他推荐书目:行为学方向的《思考,快与慢》、《决策与判断》

三、哲学

如果投资大师在一起辩论一个观点,辩到最后,一定是世界观的差异,所以,投资上的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在哲学层面找到你的答案,当然,可能你现在用不着,但等到用得着的时候,你又没心思看了,所以,读书不能太功利,读几本哲学方面的书,你对投资的理解一定比别人快。

《苏菲的世界》在西方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不过,对于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而言,刚好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当了解西方哲学史的书看。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其他推荐书目:中国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西方的《哲学的故事》(威尔• 杜兰特)

3/5

第二层:工商管理知识

理解企业价值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不过,投资者不需要学习全部的MBA内容,更侧重于商业史、企业战略、产业逻辑、营销管理等几个方面,阅读也可以从这几个方向选书。

一、商业史与企业家传记

这一类书的作用在于理解“企业”这个投资最核心的对象大部分年轻的投资者并没有企业管理的工作经验,再加上职场经验都很少,对企业的理解非常肤浅,习惯于用“套概念”的方法去理解公司价值,结果谬以千里,所以,这个层次阅读建议从比较好理解的商业史和企业家传记开始。

1、商业史类:《大败局》(吴晓波)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投资最重要的事,不要亏损,第二重要的,记得第一条。

价值投资者最惨痛的亏损,都是投资了失败的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知道失败企业有哪些特点,比学习成功的企业更重要。

吴晓波的这本书没有他的《激荡三十年》有名,但对投资者价值更大,书中记载了几家风云一时的企业的失败史,如果这些企业当时是上市公司,个个都是价值投资的典范,那样的话,每一家都将埋葬无数价值投资者的冤魂。

《浪潮之巅》(吴军)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是投资TMT类企业的必读书,至少让我对投资科技信息类的理念发生了大逆转,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两点:

第一、趋势比企业重要,第二、龙头是靠不住的,就像书中说的:“只有清除掉阻碍我们进步的那些庞大的恐龙,才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备选书目: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门口的野蛮人》拉里施韦卡特、《美国企业家:跨越三百年的商业传奇故事》(拉里•施韦卡特)

2、企业家传记类:《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小艾尔弗雷德·斯隆)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假如一家上市公司换了新帅,实施了一系列新政,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你,应该怎么判断这些新政的效果?

 

对于一个普通人,最可能的方法就是看企业家传记,因为这些企业家最喜欢讲的故事,除了创业,就是自己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危机中的企业。虽然大多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但这一类书看多了,你就容易理解上市公司一些常见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商业逻辑。

这本的作者艾尔佛雷德·P·斯隆,执掌通用汽车几十年,虽然书有点老了,还是作为主推,因为相比其他企业家传记,本书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讲得更细,可以当成一本CEO教科书。

其他推荐的几本企业家传记,重点都是大型企业管理而非创业,毕竟这是一个开给投资者的书单:

《游戏颠覆者》(宝洁)、《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史蒂夫·乔布斯传》(苹果)、《杰克·韦尔奇自传》(通用电气)

二、商业战略管理

管理类的书很多,经典的也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给管理者看的,适合投资者的不多,我从战略、利润、增长和竞争这四个对于投资最重要的维度分别推荐了四本书

1、战略:《波士顿战略观点》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看年报,但很多投资者一本厚厚的年报从头看到尾,眼睛都酸了,只记得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问题在于缺乏对“企业战略”的理解。

《波士顿战略观点》汇集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基本上这一本书看下来,再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掌握一家企业的核心,大部分企业对你而言,都是透明的。

2、增长:《增长炼金术》(梅尔达德▪巴格海)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增长,是上市公司研究的重点,这本书是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如何找到企业增长的方向,如何启动并保持你的增长战略。

3、利润:《发现利润区》(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都是按利润计算的,所以,找到丰厚的利润区,投资者比企业管理者还要捉急。这本书总结了很多获得超额利润的模式,大部分都能在A股找到对应公司。

4、竞争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竞争格局是最影响企业利润但却最容易被投资者忽视的东西,本书围绕竞争,讲小企业如何干掉大企业,又如何被新来的企业干掉。

看这本书之前,上市公司高管讲的战略,你都信,看完这本书后,顶多信一半,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你明白了,什么是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他推荐书目:

《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项修炼》、《基业长青》、《管理的实践》

三、营销管理

投资大众消费类公司必读:《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如果你喜欢消费股,研究相关公司的营销管理能力可能比研究公司战略更重要。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想要理解营销这件事,看这本最经典的书就够了,从产品策略到客户定义,从品牌到渠道,最重要的一些营销理念都讲到了。

其他推荐书目:《定位》(杰克特劳特)

四、行业研究

如果你有自己偏爱的行业,但又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至少要读一本这个行业深度研究的书,比如零售行业的 《零售的哲学》(铃木敏文)、《一胜九败》(服装行业)

4/5

第三层——投资投资方法论

1、投资理念:《投资最重要的事》(霍华德·马克斯)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应该是影响我最大的投资类书籍,具体就不介绍了,因为大部分观点我都在我的文章中重复过很多遍了。

注:如果你没有任何股票投资经验,建议从《炒股的智慧》(陈江挺)这本书看起,这是我看过最合适的入门书了。

其他推荐书目:《安全边际》(塞思卡拉曼)、《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随机漫步的傻瓜》

2、公司分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书的名气之大,就不用我多说了,可以作为床头书,没事任意翻到一页,说不定某一句就救你一命。

其他推荐书目:《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陆晔飞)、《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刘顺仁),《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 J·西格尔)

4、交易体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类书的目的是建立最适合你的交易体系,因此,可能你需要多读几本类似的书,根据你的性格决定哪一系统对你更重要,所以,包括下面的书,排名不分先后——

其他推荐:《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范·撒普)、《走进我的交易室》(亚历山大·艾尔德)系统交易方法(波涛)

5、投资心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书的名气也不用我多说了,书中的案例跟中国之前的市场很像,但利弗莫尔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天才,如果你去学他,大概率会死得很惨。所以这本书的价值更多的在于交易心理层面,相比公司和市场的进化,人心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

其他推荐:《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金融心理学》(拉斯·特韦德

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之后再想到,还会补充。

 

说明一下,如果你的投资更侧重于研究并长期持有,那第二个层次是你阅读的重点,你需要非常懂“企业”这件事;如果你的投资更侧重于交易(指价值投资者的交易),那第三类书就你阅读的重点,一定要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刚刚看到的一个段子,希望大家也不要浪费了这个特别的假期,我这几天把过去一段时间漏掉的研报都看了一遍,收获还挺大的。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股票天天涨停,资金日日长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rjRnr8VIQXsG5_SxAgAw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截至 1 月 27 日 19 时,全国 30 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840 例,疑似 5794 例,死亡 81 例,治愈 55 例。为应对疫情,多个省份已启动 I 级应急响应。


丁香园联系了 5 位正在所在地定点收治医院值班的医护,以下是他们的心声。

防护服脱了又穿,污染严重

张红  

湖北省随州市某定点接收医院  

急诊科护士


感谢丁香园关心我们这样的偏远地区,我们是湖北省随州市定点医院,有正规的专家团队诊断排查分诊,发热门诊每天 150 左右人次接诊量,疑似病例每天 5、6 例,医院现在确诊了 5 例。


我最想说的是,我们防护用品紧缺,口罩限量。此前几天一直没有防护服,口罩也是普通外科口罩,N95 口罩 昨天(1 月 26 号)才发了一个。


防护服(1 月 26 号)也是昨天才有,因为紧缺,不能保证 6~8 小时更换,急诊室没有缓冲间,大家就脱了挂在抢救室,用紫外线消毒一夜,第二天继续穿,反正污染严重。

现在的情况是,医院怕打持久战而没有物资,口罩防护服肯定留给感染科和发热门诊,我有防护服穿已经很好了。

一线医生为疑似发热患者进行手术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防护物资不足现象我院也存在

刘宇  

重庆万州某定点医院  

目前被安排轮流去总院发热门诊值班

 

我们医院在重庆市万州区,万州离湖北很近,湖北人在我们附近山上买避暑房的多,万州人去湖北打工的也多,周围三区八县包括达州和利川恩施的都要在我们医院看病。


我们医院的传染病分院和 ICU 是定点收治的,我们全院的医生也会分批次的轮流上总院的发热门诊。


但目前只能保证总院发热门诊的物资,各个分院也有发热门诊,发热病人来分院后会取咽拭子让支持中心送总院检查。

但医生上分院发热门诊得自己准备防护用具,医院只能提供普通的帽子,外科口罩也不够,还得由护士长管控,上门诊和接触新病人的才发一个。


我们分院发热门诊只有一个医生,他如果有事,我们就兼着开下血常规胸片之类检查。周围有的发热的病人也会跑到我们科门诊要求开下检查,因为检查的病人太多,患者等不及。


我担心,上发热门诊的医生没有经过培训,都是生手,防护又不到位,万一有医生感染,容易扩散。

目前状况稳定,希望家人不要担心

张漩   

浙江某定点医院医生  

目前在急诊外科值班

我院是省级定点医院,发热病人能在本院确诊后入院接受治疗。我院一线医护的防护措施包括 N95 口罩、帽子、护目镜、医用手套。


但最近几天也限量了,其实不管是什么口罩,都应该 4 个小时更换的,但我们目前做不到。现在每人每天外科口罩两个,N95 一个。我们穿的是一次性的手术隔离衣,会重复使用,就是消毒后再穿。


从钟南山院士 1 月 20 号上央视公布实情的后,我院就加强了防护,我们现在按照急诊排班,没有加班,但是随时准备着。现在试剂盒也充足,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接诊过相关患者。


如果简单地总结我对此次疫情的感受,那就是从不以为然到崩溃。我没有真正经历非典,一开始有人谣传武汉肺炎是非典,我就不信,我觉得不会有问题。谁知道会变成这样。


后来不断传出的一线半真半假的消息,看一次哭一次。我们内部都是很团结的,大家也没什么抱怨。一线之外的同事也很支持,但是也遇到过一线之外的同事见到我们避之不及的。


急诊向来有很多非急诊患者,所以忙都是忙在要处理非急诊病情:白天上班忙晚上来配药的,有一点不舒服不想去门诊排队的,夫妻吵架动手了的……

自从疫情升级,急诊反而空了很多,都是真正的急诊才会来,也是有点五味杂陈。我身边很多朋友在比急诊更加危险的地方,真正的一线。最近我们之间的问候全部是互相叮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霞医生出发前的背影,她将坐高铁到达武汉附近的城市,然后被直接送到武汉疫情最核心的病房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如果我们当中有人防护没有做好,

全体人可能都要遭殃

王强  

杭州某三甲医院   

目前在武汉某定点医院值班


我在 1 月 24 日晚上 10 点多接到电话,告知可能在几个小时后坐飞机去武汉,后于 1 月 25 日下午正式出发。


来自杭州市级五家医院 13 名医务人员中,最小的一员只有 26 岁,最大的已近半百。

浙江紧急医疗队出征前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到武汉后,1 月 26 日下午,来自北京的两位专家给我们进行了培训,根据两位专家提供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最主要是我们的防护意识和措施要到位。」

专家对我们说,作为医护人员要更重视自身的防护,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短板理论,就是如果我们当中有人防护没有做好,那么全体人可能都要遭殃。


在感控方面,细节非常重要。


他举了当年 SARS 的理论,说当时在北京共有四家医院被整体隔离,创造世界医学历史上的记录。

其中有一家医院是怎么发生疫情的播散的呢?是由于我们医护人员不重视一些细节的处理。有医生在接待完患者后,从污染区到清洁区(医生办公室)没有将口罩扔掉,结果将病毒也带到清洁区,感染了其他医护人员,包括一个医务科科长。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前不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来武汉被感染的事情,当时专家和王广发在一起工作,但是专家没有患病。

当年 SARS 疫情爆发时,还不知道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专家在给 SARS 病人做心肺按压和插管后也没有被感染,是因为他非常重视自我防护。

因此他很肯定的说,我们是有办法做好零感染,问题是有很多细节我们没有注意。比如会不自觉地用戴了手套的手去抓口罩,抓头发。所以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不洗手就不能摸自己的身体任何一块区域。

作为医护人员,随时有可能倒下

杨妍  

武汉市某定点医院医生   

目前在隔离病房值班

 

我们医院有诊断权,但是确诊后需要转走。而且确诊有难度,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上试剂盒。之前送了 11 个标本,5 例是阳性的。

剩下的,据说明天(1月25号)都会采样送检。目前防护措施到位了,但是没办法更换。医院把病区改造收治病人是 1 月 21 号开始的,实在是门诊发热病人太多。发热门诊每天排很长的队。


昨天我学生的妈妈发烧,下午 5 点带她妈妈到另一家定点发热医院看病,到第二天凌晨才看上病。

武汉某定点医院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虽然身处武汉疫区,因为不是呼吸科医生,最初只能从网络上了解点滴信息,网上报的个位数的病例,大家都没当回事,只知道年底了,呼吸科病人越来越多,发烧的越来越多。

而我们内分泌肾病科因为病人数少,一直被计划着要收治发热病人。最终于 1 月 21 日成功把内分泌肾病科调整为呼吸科二病区。


第一天,10 点钟之前把原有病人办理出院或转科,清空病房后,陆陆续续从其他科室转来 18 个左右病人(此时已有他科医护人员被感染),同时新来的病人也是络绎不绝。

一天内 37 张病床全满。1 月 21 日起,成为呼吸科医生后才意识到肺炎流行之广以及病毒的可怕性。


当大家都在调侃全世界都把武汉当疫区时,武汉人都不戴口罩出门的时候,我是能够理解武汉人的做法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这么恶劣了。他们不知道病毒传染性那么强,因为专家说,「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所以看到发热门诊医生穿着防护服时,还觉得好笑「像来到生化危机现场」。

而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我们,当时没有防护服、防护眼罩,只有一次性隔离衣,还得反复使用。我的内心不能说恐惧,至少是有担心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戴口罩,多喝水,吃好睡好。


第二天,依旧忙碌,不知道忙什么,只知道在我们很忙碌的时候还是有人和我们吵,吵着出院,看着网上的信息说着不该用什么什么药,也有问什么时候能确诊的……间断有远方的朋友问我怎么样,我说好。


第三天,夜班,晚上接班的时候发现大家的防护服都到位了。穿着防护服,心里能稍微踏实一点。防护工作做到位后,其实整个人是难受的。鼻子会被口罩压疼,久了会憋气,耳朵会被勒疼,喝水上厕所都不方便。


夜班重点观察的就是有没有呼吸衰竭。部分病人 3 天左右肺 CT 就会较前明显进展,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第四天,也就是 1 月 24 号,下夜班。脱了防护服,口罩,帽子等就觉得解脱了,然而明天又得开始新的一天。


1  月24 日是结婚 3 周年纪念日,给老公发了个信息,「3 周年快乐」,他转了个 520 元过来。我回复:「给我转账我都不知道有没有命花。」


我只是很真实的陈述我内心的想法,没有悲观,只是认清现实,作为医护人员,我随时有可能倒下。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责编 Ant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疫情全知道

截至 1 月 27 日 21 时,全国已确诊新型病毒肺炎患者 2844 例,疑似 5794 例,死亡 81 例,治愈 56 例。

疫情地图及趋势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武汉一线医生,随时可能倒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ShKfDiLPhVTIFVSKrVm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