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今天上午,在书房后台看到一条昨天下午的留言提问,是一位学财务的朋友,说自己看不懂分众2021年年报里的股份激励和回购注销的会计处理。
我顺手写了篇科普小短文。虽然不足3000字,但涉及数字比较多,可能很多朋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阅读。
为此,我特意提前推送出来,大家先看。晚上20:22再回复留言并精选展示,所以不用着急留言占座【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问题是这样的:
唐师,我是学财务却看不懂财报的60后,一直不好意思发言,但在你日拱一卒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问一个可能很低级的问题。
“2021年9月,公司库存股注销完成,相应减少合并报表股本5,357,501.54元,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模拟发行股份调整的资本公积5,357,501.54元”
这句话里为什么减少合并报表股本5,357,501.54元,而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模拟发行股份调整的资本公积?
“公司回购股票7,700,000股已于2021年1月8日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账户,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7,469,355.02元,同时结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999,000.00元。”
这句话里为什么为什么同时结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999,000.00元,这个金额怎么来的?盼解惑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我想回复他,但留言区里还回复不了那么长。
想到学财务的,也说看不懂,估计书房里有很多朋友也看不懂。于是就回复这位朋友说:“这个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我码一篇短文来答复吧!”
这位朋友问的问题,是关于分众传媒2021年报158页的这段内容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我按照年报上的顺序,先说股权激励涉及到的数字和原理,再说注销的相关知识。
①分众的全部回购,均价6.29元/股,所以给员工的770万股,一共真金白银的花出去6.29×770=4843.3万元。
②2020年12月31日,公司将这770万股按照0元/股的价格授予员工,没有设置业绩激励条件门槛,其实就相当于给员工发了一笔年终奖。
由于无门槛设置,意味着任何情况下(业绩是否增长或者员工下个月是否在职等)都不存在员工拿不到股权的情况,所以这笔激励支出依照会计准则要求,按照被激励员工所属岗位的不同,全额计入分众2020年利润表的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里。
③这笔支出的金额是多少呢?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算。对于本例,这个公允价值就是指的授予日当天收盘价。
2020年12月31日,分众收盘价是9.87元,因此会计上视为公司给员工发了9.87×770=7599.9万元的奖金。
如果理解不了为啥要视为发了7599.9万元现金,可以这么想,相当于那天公司直接将股票按照收盘价卖出,得到7599.9万现金发给员工了。
④这7599.9万是公司出的,因此给员工的时候,会直接减少公司股东所拥有的净资产金额7599.9万元。
这属于新老股东之间的权益变化,不是公司利润的分配行为,所以这7599.9万元不是从“未分配利润”里减,而是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里减。
但从哪儿减对股东而言其实是一回事,我们知道是净资产减少就可以了。减过后,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负债和权益部分)会少掉7599.9万元。
⑤在2021年1月8日,这770万股票过户给员工了。公司同时支付了9.66万元(96644.98元,年报168页)的过户费用。
因此,公司实际的现金支出是4843.3+9.66=4852.96万元,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部分)真实减少4852.96万元现金。
⑥左边减少4852.96万,右边减少7599.9万元,账目做不平,于是会计给右边加回7599.9-4852.96=2746.94万元。
这就是上面那个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7469355.02元的来历,我们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公司从股票上赚了一笔,所以记录为股票的溢价。
股权激励部分就是酱紫了,接下来说回购注销的事儿
⑦分众传媒将回购股份里的770万股发给员工后,将剩余的235680554股注销掉了。
但为什么注销这2.36亿股的结果却是“2021年9月,公司库存股注销完成,相应减少合并报表股本5,357,501.54元”呢?
⑧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读过《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的127~130页(后文简称红皮手财)。
读过这几页后,就会知道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公司,财务报表和普通上市公司有一点区别。这点区别是:
法律意义上,是原上市公司七喜控股通过向“分众多媒体”公司原股东增发新股的方式,换来的分众多媒体公司的100%所有权,“分众多媒体”是上市公司SZ.002027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的法律架构如下图(截图来自红皮手财128页)。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但是,这间上市公司SZ.002027在将七喜原运营资产卖出后,实际上是一间空壳公司,唯一的资产就是持有“分众多媒体”100%股权。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能够在年报里发现上市公司本部一共只有1名员工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不要为此惊奇,这家现在从“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改名叫“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现在就剩一张营业执照,一个工商税务能够联系到的联系人,没有其他人员和业务。
鉴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制作合并报表的时候,以分众多媒体公司为会计主体,将上面那张空执照公司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像子公司一样合并进来,从而让会计意义上的公司架构变成如下图模样(截图来自红皮手财129页)。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由于“分众多媒体”这间公司执照上的注册资金(可以理解为股本)是2.91亿元,和那个空壳上市公司的股本数量不相同。
为了模拟持有分众多媒体2.91亿元注册资金的原全体股东,在实际上只拥有空壳上市公司87.3%股份的事实,以分众多媒体公司报表作为合并报表时,模拟虚增了一个数字X,以达到2.91/(2.91+x)=87.3%的效果,求解得出X=0.42亿元,如下图(截图来自红皮手财129和130页)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这个3.34亿元的股本或者叫注册资金,在真实世界里不存在的,只是一个为了反映正确比例的虚拟数字,没有关心价值。
⑨理解了上面这段,然后立刻就可以理解为什么“2021年9月,上市公司将剩余的235680554股注销掉,相应减少合并报表股本5,357,501.54元”。
原因是2021年初分众传媒真实总股本,是14677880280股(146.78亿股),注销235680554股,等于注销235680554/14677880280≈1.606%股份。
而合并报表上显示的那个虚拟股本数据,2021年初是3.34亿股(333658271.1元),要显示注销总股本的1.606%的真实结果,就需要同步减少股本333658271.1×1.606%=5357501.54元。
⑩这个原理懂了,后面那串数字(图7)就不用去管它了,那是拿我们工资的财务部门基层会计的事儿。
【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简单的说,就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把资产负债表左右数字摆平的凑数活儿。
以上为老唐的个人理解。如果有理解错误或表述不够清楚地方,欢迎书房里的财务专业人士赐教或补充。谢谢【中翻中】关于分众股权激励及回购注销的小科普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nV043wIIrf4-WAPsdkpCQ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血本无归时流下的泪水,都是贪心时淌下的口水!
 

又是一场大崩盘,无数人惨遭无差别绞杀!

614日,比特币再次上演高台跳水,单日暴跌近10%,一度跌破20000美元历史关口,创下自202012月以来最低水平。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而这样的崩盘,才刚在一天前上演,当时更加惨烈,比特币在613日一天时间,就瀑布般暴跌17%,光在期货市场就埋了21.7万人,超过64亿人民币财富灰飞烟灭。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可才过了一天,就有不知死活的赌徒冲进去博反弹,随即再次被狠狠教做人,代价则是超过17万人被洗劫,近50亿血汗钱又打了水漂。

一周跌没了3成,比特币尚且如此,其余一众虚拟货币更是惨不忍睹,空气币归零只需要一瞬间,上百万币圈投资人哀嚎遍野,数不胜数的赌徒,财富被一夜归零。

更让人绝望的是,从去年11月的历史高点6.9万美元开始,比特币至今已跌去了70%,几乎是一路向下,看不到任何复苏的苗头。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而这一切还没结束,整个市场的暴跌还在持续!

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可悲的是游戏早结束了,很多人的暴富梦还没醒!

 

最惨的国家和个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世界首富马斯克,也惨遭深度套牢。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作为“币圈教主”,同时身为狗狗币CEO,马首富曾三天两头就给狗币站台,但马斯克最钟爱的还是比特币,同时旗下特斯拉也重仓比特币,在2021年初,特斯拉以均价3.5万美元/枚的价格耗资15亿美元建仓比特币,如果期间没有减仓的话,如今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损失最多的人,还得属去年才登顶世界华人首富的币安老板赵长鹏,彼时凭借900亿美元身价,超过了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取代马斯克成了币圈新“话事人”,一时更是将炒币暴富的神话吹到了高潮。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然而时隔半年,华人首富的纸面财富就跌回了原形,从958亿美元跌到仅剩102亿美元,整整跌没了856亿美元,约5800亿人民币财富人间蒸发,相当于90%的身价归零,被币圈戏称“一夜返贫”。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相较于这些首富,损失的不过是一时的账目财富,但这种悲剧如果摊到一个国家头上,则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

20219月,中美洲一个只有650万人口的国家萨尔瓦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该国总统布克尔力排众议,宣布将国家的货币押注在了比特币上,用以取代美元。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为此萨尔瓦多先后多次出手买进比特币,并在全国部署了200多台比特币ATM机,持有者可以自由将手上的币兑换成美元。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惊人巧合的是头一天刚买了400枚币,第二天就迎来了币价暴跌,一天就损失300万美元,不过这个总统和国家都比较头铁,币价越跌越买,花费资金已经有上亿美元。

比特币持续的崩盘,几乎快将这个国家逼入绝境,外汇储备本就捉襟见肘,投资的比特币价值而却接近腰斩,甚至已经威胁到了这个国家的财政。

据外媒报道,萨尔瓦多需要在615日左右支付一批2035年到期的外债利息,约为3825万美元,而蒸发掉的比特币价值已超过4000万美元,令本就贫穷的国家更加雪上加霜。

去年宣布all in 比特币不久遭遇暴跌后,这个乐观的总统还跟外界打趣说,“要去麦当劳打工挣钱”。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而如今,全球第一个因比特币破产的国家,正越来越逼近萨尔瓦多。

 

一币一别墅,注定只是币圈赌徒们的黄粱一梦。

国家早已三番五次的明确提醒: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就是纯属投机炒作,没有任何价值。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银行封禁、微信支付宝叫停,都还是无法打消很多赌徒对“一币一别墅”的虚妄念想,他们不惜将钱转给私人,甚至翻墙到国外,也要把自己的血汗钱押注在这一场空中楼阁般的赌场里。

国家在近两年时间里,将国内大大小小的虚拟币交易所全部赶出中国,禁止地方为虚拟币挖矿提供场所和便利,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交易所要么关门大吉,要么将家当迁往国外。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拆庙赶和尚,国家一方面是为了打醒那些装睡的人,另一方面是紧急叫停虚拟币挖矿对电力的严重浪费,有些地方的电力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实体经济的发展。

很多人对挖矿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去年10月,江苏排查省内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发现,仅仅江苏查出来的搞虚拟货币“挖矿”案件,一天耗能就高达26万度!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这是什么概念?

26万度电的产生需要消耗78吨煤炭,是866个家庭正常一个月的用电量总和。

这才是一个省,跟之前挖矿大省新疆、四川不可同日而语,全国算起来,该有多少?

有相关机构经过测算,只是比特币挖矿,1年的耗电量,就超过瑞典全国的用电量。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如果再纵容这种浪费不管,结果只会是飙涨的电费和生产成本,分摊到全国老百姓的头上,每个无辜的国人都被迫得为这种浪费买单。

不干掉这种行当,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

 

没有买卖,才能没有伤害!

赌徒们今天流下的泪水,都是昨天为了暴富梦淌下的口水。

在中国,我们绝不会承认比特币这类无政府主义的狂欢,我们的法定虚拟货币,永远只有数字人民币这一种。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更何况比特币至今都有难以言说的背景,美国更是在背后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借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搜刮全球财富、扰乱他国正常的金融市场,正是华尔街大鳄们长期乐此不疲的事业。

一个马斯克,三两句话就足以左右一个山寨币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史诗级崩盘!华人首富遭血洗,一夜没了5800亿!

 

全球虚拟货币市场,大半的仓位都掌握在美国资本手上,指望这样的所谓货币被中国承认,无异于将我们人民币的命运再一次交到美元的手上,就是在自掘坟墓!

狠狠撕下其伪装,不再为虚无缥缈的狂欢买单,就是我们能做到最好选择。

不参与这个赌场,就已经跑赢了99%的人!

这场21世纪人类最大泡沫的破灭,很可能已进入倒计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gD-4IC_59RSbZ6AED5VKg

这三种情况,你记得一定跑!

中午我说了三个见顶的判断标准,大家很感兴趣,我在这里再把3个见顶条件说一下:

 

第一种情况:一旦出现跌停,不论什么情况,减仓2/3.

这三种情况,你记得一定跑!

 

之后如果还能涨停,起来那就做第二波。但是对于券商,不要去赌他有第二波。

 

第二种情况:新高后爆量阴线。

这三种情况,你记得一定跑!

 

爆量长阴线。这很可能见顶,先减仓,或者轻仓。

 

当然,可能第二波,但是不一定有。等第二波出来再进去。或者等跌透了低吸,而不要拿着原来的重仓了。

 

第三种条件:不能新高,极度缩量。

 

这三种情况,你记得一定跑!

 

以上三种情况,出现任何一种,走!

 

而且不是说明天。不仅仅是明天。而是任何一天,只要出现三种之一,都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iHAgacq_kqGRb0PWIuVzQ

新东方直播间爆火,不是因为俞敏洪体面,而是顶级销售+顶级私域

俞敏洪做直播重新火了,新东方的直播间成了追捧的对象。

 

 

 

1

 

 

 

我之前就说过,俞敏洪直播带货的生意大概率能成。

 

新东方直播间爆火,不是因为俞敏洪体面,而是顶级销售+顶级私域

 

俞敏洪人品怎么样暂且不谈,他的商业头脑还是有的。

 

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是新东方不是最佳示范。

 

新东方直播间爆火,不是因为俞敏洪体面,而是顶级销售+顶级私域

 

很难想象这些话是专业的财经媒体说出来的,你说自媒体不行吧,但是专业的媒体记者更拉垮。

 

这些专业的记者,最喜欢的就是「伪专业」,明明月薪1w的工薪阶层,却个个好像从来没有在这个社会生活过一样,个个不食人间烟火。

 

俞敏洪不管怎么样,想挣钱能挣钱,至少是操盘过行业龙头公司的,这记者说来说去,给出的全是饿死不挣钱的方案,评论区网友也是,给出的全是不挣钱的路子。

 

新东方直播间爆火,不是因为俞敏洪体面,而是顶级销售+顶级私域

 

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不挣钱的路子,不挣钱,还用你教?

 

看完这个,真的是给爷整笑了,大早上胸中充满peace&love,你想想人间都是这样的人在杠你,你还有什么值得可争的。

 

同样,人家都是这样的人,你还发愁你不会暴富吗?忽然就热血起来了。

 

怎么港,人间大有可为,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2

 

 

 

为什么我当时敢说俞敏洪一定能做成直播?

 

大家都知道,我以前一直劝退很多人去做直播,但是为什么对俞敏洪做直播这么看好?

 

一个原因,就是,俞敏洪是顶级销售。

 

大家以为,新东方的讲师是什么人?

 

是老师吗?不,都是销售。

 

大家可以历数一下,新东方的名师,李笑来、罗永浩,离开新东方以后也过得很好。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顶级销售,包括老俞自己,都是营销大师。

 

新东方自己就很擅长包装网红名师,新东方以前培养大量的名师,结果看到了,李笑来、罗永浩自己出名以后都飞走了,选择自立门户,后来的新东方调整策略,把讲师的培养变成了一个流水线,没有再出现这种top级别的名师,但是,时不时爆光一个小网红,还是经常有的。

 

 

 

3

 

 

 

再想想直播间是什么?

直播间不就是商场吗?

 

主播是什么?

 

主播不就是销售吗?李佳7,薇娅,本质上都是销售。

 

销售,能把销售做好,这有什么奇怪呢?更何况本来背后就有顶级的策划团队。

 

所以新东方的讲师们,先天就适合直播间,这是一种无缝的融入。

 

多说一句,这就是现在经济的常态,你会销售,你永远不怕吃不饱饭。

 

我经常接到咨询,有不少人私信我,不想做销售怎么办?

 

我都会告诉这些人一件事,你不是不想做销售,你是做不了销售,不配做销售。

 

你先搞清楚这点再说其他,你也配看不起销售?

 

我们所有人,在职场都只有一个工作,销售。你别管做什么,你都是销售,你都在试图把产品卖给别人。如果你感觉到你什么都没有卖,那么就说明一件事,你在卖自己。

 

 

 

4

 

 

 

再说老俞和新东方。坦白讲,俞敏洪这个人我非常不喜欢,甚至讨厌,但是在商言商,就事论事,能在一个行业做到头部的人,都有可以学习的方面。

 

看好俞敏洪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俞敏洪有私域流量。

 

同样是带货,为什么有人带货带不动,有人带货秒杀,尤其是前者比后者粉丝还多很多的情况下?其中的差距,就是私域流量的差距。

 

大家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平台的粉丝,严格来说都是公域,说句不好听的,以现在算法的智能,大数据的先进,想要限流你,或者想要封杀你,随时可以。

 

所以你的粉丝,不一定是你的资产,只有私域才是你的个人资产。而且,私域流量相对于公域流量而言,有很多优势:

首先,私域流量近乎0成本,是真正的零成本创业;

 

其次,不用找个爹来管着你;

 

然后,几乎都是有意愿的客户;

 

最后,可以闷声大发财。

所以我才说,俞敏洪做直播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重要的不是卖什么,重要的是,他有私域,而且是高价值私域。

 

 

私域商业有一个公式:信任+私域流量+消费能力=私域商业。

 

简单的说,你的私域商业能不能搞起来,重要的就是三点:

 

1. 有没有信任;

2. 有没有私域流量(留存);

3. 有没有有消费能力的客户。

 

而教培行业,先天就是具有这三点属性的。

 

K9和K12的线下和在线教育,家长们是要加微信的,而这些老师们,先天的就具有信任度。而且,这些家长通常都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而且,新东方前段时间先是刷屏文章立人设,然后直播间迅速跟进,增加自身流量。

 

新东方的老师员工们,本来就是执行能力一流的员工,再加上本来就具有信任度和消费能力的私域粉丝,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卖什么都是可以的。

 

或者说,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可以卖农产品,未来可以卖其他,只要是这些粉丝能消费得起的,都可以。

 

这就是私域流量的商业潜力,2022年会很难,但是会玩私域流量,就不会太差。

 

 

 

5

 

 

新东方直播的成功,其实就是顶级销售+顶级私域。

 

众所周知,升值计是一个有关人生和财富的公号。

 

我一直建议所有年轻人,一定要去做一做销售,无论这个销售最后做的怎么样,你至少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学会去卖一个产品。

 

学会卖一个产品,你才能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产品,才能够学会卖自己。

 

我们的人生中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说我们的人生中一定在某个阶段会卖什么,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卖,那么我们一定是在卖自己。

 

所以卖自己这件事儿,或者说卖产品这件事儿,我们一定要越早做越好,等你到了年龄比较大的时候,各方面已经成型了,你再想去突破自己就已经很难了。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nRR7ZcfTTCUpunuAV40fQ

60岁俞敏洪,火了

某种程度上,俞敏洪也成了一个符号,成为一个在当下被广为讨论的问题的参考答案:困境之中,到底该躺平,还是该战斗?

 

作者 | 丘桃 孙静

报道 | 降噪NoNoise

今年60岁的「教父」俞敏洪,是有些「挨骂体质」在身上的。

新东方刚转型直播带货,就被《经济日报》发文批评:「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挣快钱」的庸俗商人之外,他似乎因为迂腐的「直男」言论频频被骂。

比如在一场演讲中谈到女性的重要性,本意是说,女性找男人的标准,往往会决定整个社会男人努力的方向。结果,一句「现在是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点燃了怒火。更早些时候,他还表态,女人不生孩子就人生不完整,「我甚至觉得有四五个孩子会更好」。

但这些骂声在最近都慢慢消失了。

一部分是因为时间的过滤,更多则是因为他的「东方甄选」「新东方直播间」。这场艰难的转型在本周终于有了新气色:以讲段子著称的新东方老师们,把讲课融入带货,居然自成一派,在永远充斥着「买买买」激昂呐喊声的直播行业里,成为当下最独特的存在。

赞美的声音又飘回到俞敏洪的耳边。某种程度上,他也成了一个符号,成为一个在当下被广为讨论的问题的参考答案:困境之中,到底该躺平,还是该战斗?

01
艰难的翻红

俞敏洪的答案永远是后者。

于是,当「东方甄选」直播间在2021年12月底开张时,他身先士卒地冲在了最前面。只是,一如他往常在公开演讲、访谈时所表现出来的「质朴」,读书人与教育者的痕迹在他身上过于深刻,相比那些熟练掌握着流量密码和带货技巧的主播,他并无优势。

他会在直播间里展示自己博学的一面,比如用艾青的诗解释为何做农产品带货,「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但直播间的用户们并不太愿意为俞老师的情怀买单,「价格太贵」是评论区最常见的内容。那场首秀拿下的460万成交额,在动辄单场成交过亿的直播行业里,不算突出,后来更是断崖式下跌。

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至5月,俞敏洪的14场直播带货,平均每场的销售额仅为13.2万。相比抖音头部主播们动辄过亿的单场成交额,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俞敏洪直播事业的「翻身」,还是因为拿回了老剧本。

6月开始,关于「东方甄选」双语直播的内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俞敏洪后退,「段子手」老师向前,把人们以往熟悉的新东方课堂「挪」到了直播间。

在这个「一切皆可段子化」的时代,这显然切中了流量的爆点。6月10日晚,主播是8年间教过50万学生的英语老师董宇辉,他会在满足用户让他讲英语的同时提醒,「please remember to buy something, ok?」然后认真地搬出小黑板,教大家「牛排原切」的正确说法是「Original Cutting」。

60岁俞敏洪,火了

被海量转发的短视频中,还有主播在极尽才华地讲完地理知识后说,「北极会达到极昼,太阳不会落下。正如你对家人的爱,你对你朋友的爱,落落大方。右下角一号链接,晒透了阳光的水蜜桃,500单。」

热情地网友们也送上了盛赞,「这真是直播界目前的天花板了」,「直播的尽头是学英语」。连那晚现身直播间「客串」的俞敏洪,也在上线后没多久,就被网友们催着离场。

这样的「驱赶」显然是俞敏洪乐意见到的。当晚,「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峰值人数为10.8万人,上架商品125件,销售总额1534.3万——相当于俞敏洪首播当晚业绩的接近3倍。

原来,老板俞敏洪的亲自上场,才是阻碍新东方直播间「崛起」的最大障碍。

对于新东方的直播带货业务,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新开始。在摸索半年之后,它终于等到了姗姗迟来的流量赏光。但此「天花板」非彼「天花板」,若论成交量,「东方甄选」远远比不上「交个朋友」直播间,与彩虹夫妇、广东夫妇等头部主播,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以彩虹夫妇为例。彩虹此前只是一位保险业务员,在抖音直播三年多之后,全款4000万买下豪宅。6月11日这天,她生下了三胎,而在进产房前的一个月里,她的直播间卖货接近2亿,其中,仅仅是乔迁单场,销售额就突破了1.25亿。

年轻的网友们激动于俞敏洪的崛起,但分布在更广大下沉市场的短视频用户们,沉默地守在这些老网红的直播间里。他们不需要在直播时学习什么新知识,「全网最低价」才是这个虚拟世界里最保值的货币。

02
「没到认怂的时候」

俞敏洪并不在意暂时的「落后」。

6月2日是俞敏洪在「东方甄选」亲自直播的一场,最终达成近200万的GMV。这一成绩在他看来「旗开得胜」。

处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成功」的判断标准的。在双减政策之前,新东方2021财年营收(截至2021年5月31日)42亿美元,净利2.3亿美元。落差不可谓不大。

2021年的俞敏洪,如果回看自己在2019年写出的新东方创业传记《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大概会有更多感慨和素材。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哐当落地,K12在线教育几乎团灭。当时仅新东方一家,就有12万名员工。

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20多名校友,拉着俞敏洪喝酒压惊。在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诗人黄怒波看来,俞敏洪正在遭受的那种打击,「就像一个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高兴时,突然锅被人掀翻了,火被人灭了。」事后,他还专门写信劝俞敏洪「认怂吧」,因为大势已去。

结果,半醉的俞敏洪引吭高歌,唱起了《鸿雁》。他后来隔空回复校友:还没有到认怂的时候。

那段时间没有好消息。新东方股价跌超90%,员工从12万人缩减到近5万人。俞敏洪只轻描淡写了一句:该给家长学生退的钱都退了,员工走的时候该给的“N+1”也努力给了,1000多个教学点大部分都是和平解决,多余的课桌椅、教学设备也都捐了。

60岁俞敏洪,火了

重创之下,他还是希望尽量维持知识分子的体面。新东方的「善后之道」也因此几次登上热搜。

不过俞敏洪本人无暇自怨自艾,或者自我感动。还有5万员工在迷茫中等着他领路,「我如果不努力,新东方只有死路一条。」

他没有过多分享,个人在面临突然的失序时,如何在内心对秩序进行重构。偶尔流传出来的相关句子,都是此前的「存货」。比如有人问过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保持韧性?俞敏洪回答:要获得韧性,首先要学会熬。「伟大是熬出来的。只要结婚五年以上的人都知道熬是什么东西。」

在直播间的「翻红」,是一种熬。有社群创业者说,直播从入门到找到真正手感需要时间。在此之前,你得面对茫然失措、直播间冷清等一系列窘境。正如这两天新东方直播间走红的董宇辉所说,「我们憋着一口气」。

俞敏洪在早期奋斗历程中,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三次高考进入北大,出国申请接连三次被拒。在北大42号楼的活动室偷偷开托福班,攒学费,结果被学校行政通报批评一个月。

「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体面地离开。」于是有了新东方后面的故事。

作为海外上市的第一家教育企业,新东方一度处于独孤求败的位置。不过在「双减」之前,它也曾突然到过崩溃的边缘。那是2015年前后,总收入每年仅增长百分之十几,利润却每年下降百分之十几。而竞争对手好未来,正在以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俞敏洪发现,为了向资本市场交代,内部考核机制变成收入和利润,大家拼命开校区,老师没经过培训就走上课堂。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基础——教学质量,被抛到一边。随之是业绩下滑,股价震动,高管团队丧失信心。

他提出重新整顿新东方,修正考核指标,重新回到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轨道。教学质量够硬,在他眼中既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作为一家教育企业能够「令人尊敬」的源头。

对于从北大书斋走出的俞敏洪来说,做教育不单纯是商业活动,同时兼具社会价值。也正是这种思路的「羁绊」,当2018年在线教育开始掀起烧钱补贴大战的时候,最早成立的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成立于2000年),在一群小弟中间却显得反应迟钝。

俞敏洪打心底并不认同资本在教育行业的线上改造,或者说大跃进。在《十三邀》中与许知远对谈时,他蜻蜓点水地提到,资本进来之后,在线教育领域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商业模式都出现了。

尽管在这场线上化的市场争抢中,老大哥新东方已经落后到了后面,不得不在摇摆中开始追赶。

直到双减政策落地,所有人回到原点。直播间成了展示教育质量的新舞台。随着「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网传一些MSN机构已经着手从新东方挖主播,还有二级市场投资人建议新东方主播转攻TikTok,去赚老外的钱。

03
「角色」

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采访时,俞敏洪曾经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是否想过自己在历史中的角色?

「没角色,我在历史中有啥角色。」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谈起了自己认为的「角色」,需要至少具备某项成就:要么像战争中的英雄伟人,做出了改变历史方向的事情;要么像释伽牟尼、耶稣一样改变人们的信仰;要么像卢梭、伏尔泰那样创造了某种思想体系,带来了某个阶段的思想变革。

那段采访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前两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的。作为行业领头羊,俞敏洪应该已经嗅到了足够强烈的信号。采访中,迷茫与不如意的影子时时浮现,「如果我当时就留在北大做学问,现在生活可能会更简单更安宁」,「我确实有某种教育理想,但被现实、生活和工作弄得焦头烂额」。

他曾经想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投入一辈子挣下的钱,创办一所顶级名牌大学。「现在我已经没有这个想法了。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环境了。」

两个月后,「双减」政策落地,俞敏洪花了接近30年搭建而成的新东方帝国,在历史轰隆前行的车轮中被碾压至异形。教培时代终结,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也被推进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俞敏洪捐桌椅,成为其中最侠义又悲壮的举动之一。

当然,从后面的故事来看,这也为「东方甄选」后来的爆红,奠定了群众基础。6月10日这场直播出圈之后,在微博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很多网友都开始表达自己对俞敏洪和新东方老师的敬佩。

「强者会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俞老师和跟随他的这些老师们,是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士。」

「老师们直播一看就准备得很认真,按照备课标准来的,果然优秀的人学习能力就是强。」

「俞敏洪老师真是将商业和情怀结合得最完美的老师。虽然现在颜值已经不在,但是这种格局、魄力、智慧,这种成事精神,既影响了当年在新东方学单词的我,也影响了现在在职场中砥砺前行的我。」

在「摆烂」和「躺平」大流行的年代里,俞敏洪俨然成为一股逆流,身体力行证明着「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他曾经跟董明珠讨论过关于「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两位企业家达成的共识是,自己要激起年轻人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

「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对于身处困境和迷茫之中的人而言,俞敏洪的翻红,或许也能成为穿透黑暗的那道光。它给予人信心和希望,以及爬起来再战的勇气。毕竟,在人类诸多稀缺的品格中,勇气,永远是排在最前面的。正如丘吉尔所说,「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

当然,至今为止,这个故事的「剧本」并非完美。它的底色依然是悲怆的。「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去讲课呢?」很多人在网上表达了类似的唏嘘。

但痛苦并非都是坏事。

俞敏洪曾经在《酌见》中与冯仑对话时提到,「能感受痛苦的能力,其实是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在我自己的人生过程中间,我从来没有试图去摆脱过痛苦、苦恼、烦恼、绝望这些东西,我只是在想,如何把它转化为能量。」

眼下,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压力落在很多人身上,化作了时长不同、程度不等的痛苦,表现在文化上便是怀旧大流行。人们开始带着滤镜重新打量过往鄙夷过的人与事,考上美国名校的凤姐、曾经被批没有演技的刘亦菲、曾经被全网嘲笑的芙蓉姐姐,在如今都获得了好名声,甚至盛赞。

当太多的权威和名流纷纷倒下,人们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即美好。

某种程度上,俞敏洪也吃到了这波社会情绪的红利。在潜意识里,人们就在希望这位老牌企业家能扛过去。这些人里,有曾经在新东方上过课的学员、买过新东方教材的普通学生,以及,千千万万地,正在经历不顺的普通人。

当然,盼着俞敏洪把直播事业做起来的,还有抖音。

它需要第二个「罗永浩」。彩虹夫妇和广东夫妇的业绩虽漂亮,但他们就像辛巴之于快手,是要依仗又要防备的,而且,由于选品等问题,他们的故事总归没有那么能拿得上台面。俞敏洪就不一样了。他与罗永浩的共同点在于,以悲情企业家身份开场,带着逆袭的剧本,想在直播间博一个光明前程。

这正是最受欢迎的爽剧套路。

而他们的努力,不仅仅与挣钱有关,还关联着更加宏大的愿景。对于罗永浩,是自由身,是重新入局科技圈的通行证。对于俞敏洪,是改变农村状况,是探索新的教育产业。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成为历史中的「角色」的机会。相比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历经千难的逆袭者更有光照历史的力量。

俞敏洪在北大求学时,正是诗歌文学风靡的年代。他也曾经对创作充满热情,在《十三邀》中,他展示过自己当年写的诗。

「生命在无望的悲思中消逝,

自由的百合却开出鲜艳的花朵

不要做梦,不要做梦

会梦想的人永远没有真实

当你吞咽寂寞泪珠时

爱情已跌落无敌的深渊。」

当年那位梦想出国深造的年轻人,为了攒学费而创办了新东方,因为赚钱太快无法舍弃,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生意人」。20多年里,他吃到了时代红利,成为了那头「风头上的猪」,却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穿梭摇摆。

这就像美国小说家卡佛的那句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只是,对待洪流的不同态度,最终会让不同的人抵达到不同的远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SgbRuCWQtR8lhzpSXx5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