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Xiaolei
◎来源 | 肖磊看市(kanshi1314)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rTnNvwCJAc1TF4D25S_iw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作者 | Xiaolei
◎来源 | 肖磊看市(kanshi1314)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rTnNvwCJAc1TF4D25S_iw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3月10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又创了历史新高,仿佛有改变地心引力的魔力。
美国当天发生三件大事,似乎把这半个月来美债遭抛售的恐慌一扫而尽。
一是CPI数据来得没有预期高,先前市场对通胀的极度忧虑被“打脸”;
二是380亿的十年期美债拍卖平静结束了,得标利率1.523%,没有灾难性画面,就是最好的消息;
三是拜登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终于在国会获得通过,美国公民手里又多了1400美元,德意志银行调查了美国散户后预估,美国政府撒的这笔钱会有37%进入股市,资金量大约1500亿美元。美股又获得了信仰充值。
即便有一万个理由担心通胀太猛和泡沫破灭,即便美债收益率上涨已成趋势,但美国人天性乐观,音乐没有停止之前,必须起身舞蹈。
厉害如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不能幸免于难。
伯南克曾在2004年美国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时入场,以83.9万美元买下了国会山一套房产。在2005年10月就职美联储主席时,国会山一带的房价已经爬到了巅峰,他还认为“房屋价格在过去2年中上升了25%……这种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基础的强劲”。结果次贷危机一来,他的房产从最高时的价值110万美元大幅贬值,足足蒸发掉了一套北上广的房子。
在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下,美联储主席这等人物都不能精准预判买房时机,不能在泡沫吹起时保持警惕,何况普通美国人。
以前,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有一个共识,央行至关重要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胀,是在财富盛宴中偷偷拿走酒杯。
但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变得更有耐心了。比起冷酷的“通胀杀手”,做一个“经济增长的守夜人”有何不可?美联储的政策锚已经换了。
现在,鲍威尔对维持近零利率再三保证,“不要退缩”,“完成工作之前别停手”,这是在反复告诉大家:
美国人的财富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相比之下,中国很难再有美国式的疯狂。
美国对泡沫冒险追逐,而中国则是典型的厌恶风险。
高层对“大放水”带来的负面影响心有余悸。
连彭博都感慨:“一样是从2008年的危机中吸取教训,中美两国刺激经济的政策却分道扬镳,与上一次在冲击中复苏过来是所扮演的角色正好对调。”
上一次是中国豪爽洒出4万亿,拯救全球经济,这一回是美国无限量宽松,拜登的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刚获通过,就开始准备第二个可能多达2万亿的红包了。
中国这边给出的今年GDP增速目标仅有6%,保守到令人意外,要知道IMF给出的预测值高达8%。
这意味着2021年中国完全有把握实现目标,不需要再有货币大放水来维持高增长,财政赤字目标下降,货币政策酝酿转向。实际上,中国从2020年4月之后就再无降息,今年1月央行给市场频频泼冷水,甚至试探性收紧流动性,防范加杠杆套利的行为。
中国也没底气像美国一样任性。美元是世界货币,中国是世界工厂,美国大印钞不会有恶性通胀的担忧,中国却总被通胀步步紧逼。“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
国内超级宽松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了!
《华尔街日报》明晃晃地在标题上写着:“中国股市高光时刻已过。”
3月11日,沪深300指数已经从年后的高点下跌11.7%,从最高到最低点振幅达到20.6%,年前涨得越嚣张,年后就跌得多悲伤。人心对股市的狂热已经在这三周的大跌中迅速冷却下来。每一次牛市,和历史能有多大的不一样吗?
如今高层极端重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融资功能,但并不想看到一个只会“喝酒吃药”的股市泡沫。
“我们很担心金融市场,特别国外金融资产泡沫哪一天会破裂。”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这番话,表明高层无时不在为风险作准备,对金融泡沫保持高度警惕。
郭树清对房地产的敲打更为严厉。继去年把房地产钉为“中国最大灰犀牛”后,这次他继续抓着房地产泡沫不放:
“房地产的问题是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这个市场要是下来的话,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
最近,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都在严查银行的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股市。
在2020年超宽松的环境下,经营贷增量2.27万亿,比前一年多增加了1万亿,直接翻倍。2020年的实体需要这么多钱吗?曾经有深圳某银行客户经理不下心点破:“就怕你真拿去经营实体。”
调控虽迟但到,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全看监管想留几条后路,中国不可能完全堵住热钱流向房地产的通道,但这确实是个够狠的信号了。
上海一个投机客哭诉,他直接变刚需客了。
去年他在总部位于深圳的某股份制银行贷款几百万,走企业经营贷,实际却是挪用这笔资金,在浦东买了一套价值千万的大平层。能撬动越多的信贷资源,的确更有可能致富。本以为人生财富再次实现大跨越,哪曾想最近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要求他提前还清贷款本息。
情急之下,他只能卖掉家里两套小房子。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本以为股份制银行不会管这么严,没想到今年都是严格对待。”
上海已经有不少借消费贷炒房炒股的表示:《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已收到,一切还好,勿挂。
现在大家都太急了,在不确定性和货币洪水汹涌而来,通胀感受又强烈时,都急着为自己的财富增长寻找出路。有段子调侃:
“当前最大的矛盾是,钱留在手上会贬值和一投出去就亏损的矛盾。”
好资产越来越稀缺。就连基金经理们拿到年终奖,想的事情也是买房。去年公募基金的净值上涨中位数达到了50%,基金经理们年终奖沉甸甸,甚至还有传闻诺安的网红蔡经理能拿到7000万的年终奖。这不,最近上海看大平房的人都多了起来,完全看不到一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子……
本质上讲,在一个管控型社会,通过金融投机实现资产急剧膨胀,是走不太通的。
在大放水的情况下,富人借助杠杆几何式增值,而没有钱进入金融市场的人往往都是受害者,这样的人无疑是穷人。
北大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在FT中文网撰文,分析了中国在2035年实现GDP翻一番的两条路径:
要么无限制增加债务,要么通过再分配将收入从富人手里分配到普通家庭,从而提振消费。
泡沫只是少数人的盛宴,一旦破灭,却是对多数人的洗劫。
中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疯狂只能在国外,国内会严防死守。
中国已经告别了暴富时代。
回首过往四十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财富激增浪潮,70年代末的个体户,80年代末的股市小散,90年代初的房地产先行者,21世纪初的互联网弄潮儿,直至2008年,流动性泛滥。
财富过剩之时,无处不是繁荣。
2013年楼市迎来金融危机之后的小高潮,当库存压顶鬼城来袭之时,股市接力成为造富的土壤,2015年不幸熔断之后,楼市狂潮开始借着棚改从一线轮动至三四线,在全国各地四处流窜,P2P、现金贷、加密货币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吸纳了不安分的热钱,那时候草莽四起,“挣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国人赌性十足,何愁暴富的渠道。
现在,房住不炒,股市不能有泡沫,对于普通人来说,手里的财富实在难寻出路。这时候是最难受的,极度渴求财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敢于放开视野在全球寻找下一个投资标的,也不仅需要行动力和勇气,更需要认知,不然就是一颗国际韭菜。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学习保持平常心,跟过去好好道个别:
再见了,财富盛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SBAh3GUZgW4_VbSaOyQ_Q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曾跃升至1.614%,本周二下跌2.6个基点报1.396%
比特币巨鲸灰度基金,截止今年2月持有的比特币市值超过200亿美元,且还在持续加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bKDSJUsHK_MKUh6jwYryQ
来源 | 财经故事荟(ID:cjgshui)
责任编辑 | X博士
何为挖矿:算力的游戏,矿池的国土
炒币者的赌性,矿工的长性
DeFi崛起冲击波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NJd3F1DMZmz0wMTOl6cPyA
2020年的全球央行放水,史无前例。
以美联储为例,其2020年3月-5月的印钞量就高达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2008年之前200年美元印钞总量(9000亿美元)的——3.3倍!换句话说,美联储在2020年一个月的基础货币印钞,抵得过2008年以前200年的总和!
在这种史无前例的放水之下,不仅基础货币数量暴增,其广义货币总量和增速也创下历史记录,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意味着市场上美元中,有1/5都是2020年一年凭空创造出来的。
大水漫灌之下,过去一年里,从美股到A股,从黄金到债券,从基本金属到加密货币,全球各类资产涨声一片——特别是全球风险资产的风向标——美股,更是涨得不要不要的……
也正是在这种史无前例的超级放水之下,世界风险资产的风向标——美股,也走出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反弹,标普指数从2200点暴涨到了最高的3950点,涨幅高达80%。
在美股这种“带头大哥”的带动之下,明明疫情肆虐,但全球的股市却都一路上涨,不仅美股创出新高,欧洲、日本、中国甚至连印度的股市,都创出了多年来的新高。
不断创出新高的股市,估值当然也是一路勇创新高,特别是美股。
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按照传统的市盈率(P/E)估值来看,美股当前的估值高达39.5倍,仅次于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时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的市盈率直接变成了负值,所以市盈率无限大)。
美国行为金融学教授、《非理性繁荣》一书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曾对1870年以来的美股的泡沫进行过详细研究,他特意提出用十年期周期市盈率(CAPE)代替12个月市盈率指标来对美股进行评估,这一估值体系可以准确地识别1929年大萧条前的股市泡沫、2000年科技股泡沫……这个指标也被称为席勒市盈率指标(Shiller PE)。
根据这个指标,美股目前的估值仅次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远高于1929年大萧条之前。
用经济体的资本化率(股市总市值/GDP),也就是俗称的“巴菲特指标”,来观察当前美股,其估值之贵,也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此外,用市净率(P/B)、托宾Q值(公司重置成本)、米塞斯稳态指数等方式来评估当前的美股,要么,其价格接近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时期,要么就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状态。
甚至,采用达摩达兰的故事-估值方式,现在的标普500指数估值也属于偏高的范畴。
具体估值方法,可参见“2021年,美股的合理价位应该是多少?”一文。
当前阶段,唯一能说明美股估值还不算极高的一个指标,大概就是美元的无风险利率了。
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多次强调过,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就是一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也是全社会各类资产定价的基准和锚。
理论上说:
10%的无风险利率,意味着股市估值的上限在10倍市盈率;
5%的无风险利率,意味着股市估值上限可以抬高到20倍;
2%的无风险利率,意味着股市估值上限可以抬高到50倍;
1%的无风险利率,意味着股市估值上限应该抬高到100倍;
……
40倍的PE的标普500指数,看起来当然太高太高了,但有1%以下的国债收益率做基准,看起来就没那么高了——这正是2020年4月份以来,美股保持牛市,估值高昂,却一直没有什么调整的原因。
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上,所以8840米的高度,相对高度只有2000多米,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了。
但问题恰恰在于,珠穆朗玛峰的的确确是世界最高的山顶!
刚才提到,理论上说,股市的估值上限,与无风险利率对应,但,根据美股过去120年来的经验,无风险收益率决定股市估值上限的逻辑,只适用于无风险收益率高于3%的时代。
如果无风险利率低到一定程度,这个估值上限就会模糊起来。
为什么呢?
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股票投资者,不会接受长期利率低于3%,因为,这根本不足以应对十年期的时间里各种可能的风险。
实际上,根据过去5000年的世界各国利率史,如果没有央行和政府的压制,真正的市场,是不会接受货币长期利率在3%以下的。下面的图,就是过去200年间,8个主要经济体的的名义利率变动情况,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现在,长期利率从未低于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现在,恰恰都是主要国家央行疯狂购买债券为政府融资,使劲儿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时代。
对于股市来说,股票的盈利率(市盈率的倒数)- 无风险利率,被称为“股权风险溢价”,当无风险利率被政府和央行强行压低的时候,市场要求的股权风险溢价率就会上升。
这在美股中的典型表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朝鲜战争期间以及2008年迄今,而这4个时期共同的特征,就是美联储持续购买国债,为政府融资,人为压低了国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因为市场知道央行在额外印钞购买国债,要面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所以投资者都会要求股市提供额外的风险溢价补偿,通常这个溢价补偿在2%以上。
正因为有这个2%的风险溢价存在,股票市场的估值上限,以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来算,实际上是不可能超过50倍的。
太久远的历史我们就不去分析了,我们来看最近10年的情况。
2011年迄今,除当前阶段之外,美股的股权风险溢价从未低于1%,大多数时候,风险溢价低于2%的时候,美股就会经历一次小规模的调整。
然而,就在现在,由于国债收益率的持续抬升,美股的股权风险溢价率,降低到了仅有1%的10年最低水平。
按照有些人的说法,无风险利率(国债收益率)就是股市估值的地心引力,而最近一直在抬升的国债收益率,将对高估值的美股,造成核弹级的杀伤力。
目前3875点的标普500指数价格,如果按照过去12个月99美元的EPS,其市盈率估值为40,以2%的风险溢价率来看,这个估值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是0.5%,而目前现实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1.6%!
即便我们考虑到标普500指数所包含的公司盈利,会在2021年恢复到2020年疫情之前,2012年2月份美股12个月 EPS为125美元,对应的美股的市盈率也达到了31,同样按照2%的风险溢价率要求,这对应着1%的无风险利率。
逐渐抬升的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正在刺破美股的泡沫。
在以往的文章里我曾经解释过,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仅仅是美股定价的基准,同时也是全球股市和风险资产的定价基准,如果美股的大泡泡破裂,这一轮疫情下大放水的人造牛市,也就该整体终结了。
不管美股还是A股,或者是日本股市和欧洲股市。
2020年底,我写过两篇文章,认为美股的牛市接近终结,而且特别提醒大家,说如果标普指数上涨到4000点附近,就是暴跌的开始:
2021年,美股的合理估值应该是多少?
美股暴跌,只剩6个月?
2021年初,我写了2篇文章,提醒大家,A股的牛市接近终结:
最新的印钞数据,告诉你了什么?
股市,万一走熊了呢?
现在,随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抬升到1.5%附近,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这一轮因为疫情而超级放水造就的牛市,到了终结的时候。
其实,就在2月底,不仅是风险溢价指标预示了美股的12年长牛泡沫即将破裂,一系列的情绪指标,也在预示着全球股市的未来不容乐观。
例如,通胀预期大幅度上升,铜和原油的价格都大幅度上升;
例如,大型科技股价格,被推升到极限,其隐含回报率接近无风险利率;
例如,诸如茅台、海天酱油之类的股票,因为基金抱团的原因,其隐含回报率,也被压低到接近中国国债收益率的地步;
例如,全球散户逼空潮上演,从GME股票到白银,再到最近日本央行的股票。
当然,我说牛市终结了,只是说,根据我的判断,全球股市的普遍上涨停止了,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出现股市的暴跌——实际上,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再次下降的话,我相信全球股市还是会有反弹,但动不动创个新高的现象,应该越来越少了。
毕竟,牛市结束了,并不一定就是熊市,还有来回震荡的情况呢!
无论是2008年以来的美股放水长牛,或者是2020年的疫情全球股市撒币超级牛,注定都会终结于2021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bWIEjJI3mI60FtlUo4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