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印钞和信贷刺激方面,全球各国的政府和央行,都走上了不归路。
印钞,印钞,印钞;
放水,放水,放水。
可不嘛,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麻烦,印钞和放水都可以解决,如此简单易行而又如此强大有效,那何必还采取其他措施?
这叫“路径依赖”。
如果真想解决问题,需要改革政府,需要说服民众,要么是割到自己身上肉疼,要么是面对群氓选民们的压力和不理解,说不定还会身败名裂,干嘛吃力不讨好呢?
咱们都知道,谈过恋爱之后再失恋,这才叫人生,你要是一辈子压根儿没谈过什么恋爱,这叫啥子人生嘛!
所以,自从半个世纪前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政府和央行的思路就是,通过印钞和信贷刺激,先推升一个资产泡沫,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后再等着它自然破裂,这总比泡沫从未出现好得多嘛!
然而,2008年以来的问题在于,因为泡沫破裂可能造成社会痛苦和政府麻烦,于是,不管是美国的股市还是中国的房市,还有德国和日本的债市,这四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央行和政府,都在妄想通过印钞和放水,维持住泡沫一直不破裂,甚至将其吹得更大更灿烂……
这就违反自然规律了嘛!
不过,电影里的哪吒说:
我命由我不由天!
现实中的各国央行和政府也说:
泡沫由我不由天,不就是印钞放水嘛!
一印解千愁,印印不停息,放水太完美,泡沫大家舞。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各国精英们天天都在装模作样的强调,印钱是为了实体经济,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可实际上他们心底里明镜儿似的,在当代信用货币时代:
货币的发行权,才是社会财富分配最根本、最基础的手段,也是最核心的权力。
基础货币的发行权,掌握在各国政府和央行手中;
广义货币的发行权,掌握在各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手中。
更重要的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财富,都体现在货币价值上,体现在金融资产上,既然如此,控制住货币,控制住金融体系,就基本控制了当代社会财富,也就拿捏到了几乎每一个人的死穴。
所以,当代的大国政府,很少再去控制产业资本,而是控制住货币和金融资本流向,就可以轻松控制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财富,权力变成货币,货币变成财富,如此轻松简单,何必吭吭哧哧费力不讨好的去操作实体经济?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
世人攘攘,皆为里往;
控制住货币发行,释放出那些货币金融之外的边角料,释放出实体经济的蝇头小利,升斗小民们就会挤破头的去争夺,这就是所谓的“宏观调控”。
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居民,不管你创造了多少的财富蛋糕,也得等着那些掌握货币发行权和金融体系运转的人来分配:
我给你的,你可以拿,这才是你应得的蛋糕;
我不给的,你不能抢,否则就是犯罪,就是扰乱社会秩序!
至于,分蛋糕的人,是创造了最多的财富还是拿走了最多的财富,我们都清楚。
2008年以来,打着为民众印钞的口号,各国精英们把印钞放水这种权力用到了极致,2020年几个月的基础货币印钞量,抵得过2008年以前几百年的总和。
下面的图,就是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从2007年的不到5万亿美元,到现在,已经达到了31万亿美元,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洪水?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正是在这种货币洪水之下,2008年以来各国的资产价格泡沫都被推升到了最极致的状态:
美股的估值达到了200年来的最贵状态;
中国的城市房地产总价值,抵得过欧美日房地产总价值相加;
日本和德国的债券,都被央行给买成了负利率;
……
马克思说: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能够活跃起来;
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敢于铤而走险;
有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马克思老人家不知道,如果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这些利润率,其实都算不上什么!
短短的十几年间,全球的基础货币数量暴涨了6倍,那些随着各国货币放水而暴涨的房子、股票等,加上杠杆,何止300%的利润?
持续不断的货币印钞和信贷洪水,让资产价格都涨上了天,实体经济利润却越来越薄,参与泡沫,有可能要忍受泡沫破裂之痛,但不参与泡沫,则注定你的财富会成为被掠夺的一方。
因为面对的是拥有无限印钞权力的央行和政府,被暴打几次之后,绝大多数人理性的选择,就是赌央行和政府,更愿意吹大泡沫而不是收缩泡沫。
越多的选民参与到泡沫之中,政府和央行就越不愿或者说越不敢让泡沫破裂,于是乎,泡沫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刚……
你以为,只有房子、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有泡沫?
不!
2020年以来,几乎所有商品价格也都在上涨。
一位推特用户,列举了2020年以来主要大类资产涨幅,然后@了全球央行的总舵主美联储,夸他们工作做得很棒,因为官方统计的通胀,只有1%多一点儿……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结果,这位用户就发现,自己被美联储拉黑了!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嗯,全球央行的扛把子,可真是大度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价格暴涨,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资产泡沫”?
归根结底,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的信用货币和信贷发放,才是一切资产泡沫的源头,没有信用货币泡沫,哪有其他的任何一种资产泡沫?
明尼波利斯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威斯康星商学院货币主义资深教授兰德尔-赖特(Randall Wright)说过:
要说泡沫,纸币才是最大的泡沫,也是最有用的泡沫!
也许,在大家信任的时候,因为偷偷的多印货币,增加货币可以刺激产出,纸币泡沫那时候确是是有用的泡沫,但到了后来,当所有人都知道:
纸币的价值不可信任;
纸币每年都在贬值;
央行永远会印更多的钞票,会释放更多的信贷洪水!
纸币的泡沫恐怕就再也不能称之为“有用”,而变成了纯粹的财富瓜分工具!
相比于信用货币体系相信人性、相信政府自己声称的规则,比特币则不然,一开始就将发行规则用清晰明白的数学方式限制住,比特币的总量也被约束在2100万枚。
是滴,从创造比特币开始,比特币要革命的东西,恰恰就是各国毫无底线的基础货币发行权,也是这个世界最基础的财富分配权力,中本聪放在创世区块上的备注,就是英国《泰晤士报》当日的头版标题: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泰晤士报》2009年1月03日,财政大臣濒临对银行实施第二轮纾困)
这一句话,既是对比特币产生日期的说明,又像是在嘲讽这个脆弱而不公平的信用货币体系。
如果,未来的世界以比特币作为货币基础或货币储备,那么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体系也将随之变革。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因为价格的暴涨,比特币被无数人称之为泡沫,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实际上,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不上涨,或者长期维持在一个范围内波动,那么,这种东西根本就不会被人知晓,或者很快的销声匿迹,配不上它今天的地位,更无法来刺破人类半个世纪的信用货币泡沫。
有人可能会问,比特币价格波动这么大,怎么可能充当储备货币?
还有人会语出讥讽,比特币现在为什么还没有代替法币系统呢?
——要我告诉大家,那是因为比特币的价格还不够高!
当比特币的总市值,超越全球最大的公司,超越黄金总市值,超越信用货币基础货币的总市值,涨到1聪(比特币单位,相当于1亿分之一枚比特币)的价值与1美分等值(单个比特币价格涨至100万美元),到了这个时候,比特币的价格就有可能会稳定下来,并被政府、央行乃至绝大多数人视为价值的载体……
到这个时候,我们的整个社会,将进入另外一套与当今信用货币体系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
2020年年底的时候,那个时候比特币还不到2万美元,美洲银行做了一张图,展示了1977年迄今出现过的主要资产泡沫,而比特币价格上涨则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所以做图者大胆声称:比特币是泡沫之母!
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为什么全世界各种资产泡沫层出不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要我说——
比特币才不是泡沫,信用货币本身才是人类最大的泡沫,才是真正的泡沫之母!
我有一个信念——
就像纸币改变世界一样,比特币最终也会改变世界。
这种改变,根本不需要人们取额外做出什么样的努力,甚至与比特币所带来的“区块链技术”也毫无关系,只需要以法币来计价的比特币价格,一直涨,一直涨:
涨到全世界的政府和央行,认知到他们自己的愚蠢和狂妄;
涨到社会精英们承认,信用货币和信贷刺激是当代政府永远也戒不掉的毒品;
涨到多数人不得不意识到,信贷规模并不能一直指数扩张,人类经济并非能一直保持线性增长;
涨到所有人都知道,以美元为首的法币泡沫,究竟有多么的大,有多么的荒唐,而以美元为首的信用货币世界,是如何的烂,是如何的无耻,是如何的劫贫济富;
……
就可以了。
毕竟,正是像我这样相信比特币价值的人,赋予了比特币以共识,也赋予了其价值——万物皆泡沫,除了比特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T_BoMskRKRkT43rNRXIyQ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县城的深度调查,当时引发了大面积的传播和讨论。
时至今日,关于县城的房子要不要买,小镇青年如何逆袭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
其实,我对中国县城的观察一直没有停止。
所以今年就这个话题又写了一篇文章。
这一次将于去年不同,不但回顾中国的城市化历史进程,还给生活在县城农村的青年提出了几个如何赚钱,改变命运的建议。
也许你一直生活在城市,但是看看也无妨,一定颇为受益。
如果觉得文章很有价值,请一定要转发给自己县城的亲戚、朋友,那么这篇文章就发挥它最大价值了!
01
县城的现状
中国的县城是一个典型的江湖,这里讲究关系,人情非常重要。
一个县城有几十万人口,但是真正有权有势的或许只是几百个人。
这几百人里面有两三百个科级以上官员,然后有几十个较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商人,再有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江湖人士。
这几百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网络,相互之间即便不熟悉,也会通过其他渠道短时内了解各自的底细。身处网络中的一个人,如果碰到什么事情需要找网络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想一想办法,都会搭上线。
可以说,县城的一举一动、风云变幻都在这群人手里操纵着。
官员:平时一般民众很难接触到他们,但是这些人却在背后主宰着一个县城的财富流动和政治局势。哪里该拆迁,哪里该修路建桥,谁能包揽到政府工程,甚至谁家的孩子能够特招进入县城重点中学,都是这些官员决定的。
商人:这类商人大多资本雄厚、人脉广泛,对县域经济、政治和社会治理具有影响力,这些商人一般涉足房地产,酒店及旅游开发,当地矿产或者特色产业等等。
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拿项目”,即承接政府的各类基建项目,包括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基础实施建设项目,通过赚政府的钱发家致富。
江湖人士:这类人群不一定是黑社会,但是他们一定是“地方势力”,因为县城的经济空间很小,动不动就涉及到利益争斗,所以无论官员还是商人都需要这种“民间力量”出来做事威慑一部分人,保护自己的利益。况且很多县城的商人也是由黑社会洗白而来,只是上岸之后才经营正当生意。
有了这种权力生态,可以说县城是一个关系远远大于规则的社会,靠的是裙带和朋友。
关系到位,你才有机会出头
关系决定成败,至于规则、能力、才华、水平等一切都靠后。
你的能力所体现的不在于收入相差几百块钱,而在于你认识多少人,有多少各行各业的渠道,能为多少事开方便之门,在灰色地带又能如何游刃有余。
所以在县城混得好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人:

1、官二代

2、家里有生意产业的子弟

3、自己是体制内的公务员

4、拆迁户,现代地主,收租就能过日子

其他人群,都是只能活在平均线的水平,很难说有机会逃脱束缚,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很多年轻人逃离了县城,剩下一些利益群体和走不动的人。
小县城今后还有年轻人吗?
 
在高考录取率80%的今天,沿海城市的落户门槛,已经降到了皆大欢喜的程度,县城的人口注定加速流出,再过十年,二十年大部分人都对县城毫无概念,为什么?
因为00后以及我们的子女一出生就在城市,他们从未在农村长期生活,所以老家的祖屋,农田山林,对他们而言,毫无记忆,也毫无意义。
80后,90后还有小时候在水塘抓鱼,树木掏鸟蛋的记忆,但是他们的子女没有,这些人的子女一出生就在城市长大,一辈子都不会种田,只能在城市生活。
所以,县城的80后,90后老了之后,县城就会逐渐衰落,因为再没有多少年轻人了。
每一个家族的起势,看的是三代人努力的总和。
父亲没做的你来做,你做不到的你孩子做。
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你。自己虽然难一些,但是孩子会轻松许多。
今天不离开县城去大城市闯荡,以后你的孩子就要走这条路,而且他们会走得比你更艰难,因为那时利益分配已经形成固化阶层了。
县城是一个安逸稳定的社会。
在县城生活,慢慢的就会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你的理想抱负会在脆弱的自制力下分崩离析。
不要留恋县城和农村那一亩三分地和微薄的补贴了,马上迁走户口,去外地城市发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这些事情占据你的心智,难免就会在事业上顾此失彼。这些小恩小惠,只会使你失去进取的力量。
也许之前离开县城的人不认为自己多么的有能力,而是他们厌倦了这个沉闷,看不到头的社会。
02
县城的房子要不要买?
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17.9%。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真正进入“超车道”加速发展是1998年之后。
 
1998年,中国政府宣布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开启住宅市场化的时代。
由此开始,中国开始了一轮20年史无前例的、排山倒海的、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
 
过去的这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上升了将近一倍。从1998年的30.4%,提高至2018年近61%,约4.5亿人从农村进入了城市。
1998年-2018年的20年城市化历程,可以称之为“第一阶段城市化”。
其基本特征是:
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甚至到县城和小镇,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扩张,不论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这是全面扩张的城市化时期。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推动中国县城房价持续上涨的棚改政策于最近几年接近尾声,12年的棚改造就了县城不断上涨的楼市行情,随着政策的退去和人口外流,未来县城的房价注定堪忧。
下一个20年,中国即将进入“都市圈时代”。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五个都市圈还有进一步城市化的前景,大部分县城都会像发达国家铁锈地带那样逐渐凋敝。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中国县城的凋敝衰落,实际上也是人类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因为城市也存在着“生老病死”。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以能源和资源型工业城市为主的东北,随着产业的逐渐枯竭,人口流出情况非常严重。
之前黑龙江鹤岗市二手房市场惊现一套低至348元/平方米的住房,46平方米总价1.6万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鹤岗现象代表着中国将有一大批县城被淘汰,而另一方面,沿海城市却迎来了加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提升的集体狂欢。
据联合国报告: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约60 km的范围,人口在250万以上的城市有2/3位于潮汐河口附近。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而几乎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若以2010年GDP计算,将湾区视为国家,那么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在全球国家的经济排名分别为第9位、第14位和第23位。
中国县城的最终结局
事实上,中国的地缘处于陆权和海权之间的枢纽位置,注定陆地、海洋齐头并进,湾区作为大陆与海洋的接驳地,恰恰就成了海洋补课的绝佳载体。
因此,中国势必对外争取海洋空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内发展海洋经济、着力建设湾区。
所以,关于要不要在县城买房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追求投资升值同时为了照顾父母,可以买一套,否则所有资金都拿去更好的城市,毕竟投资投的就是未来。
最近我采访了几个在县城买房的人,以下是他们的心声,请您参考:
1、我花了几十万买了县城的房子,然后就去外地打工了,一年都住不了十天。租又租不起价,唉。
2、很后悔在县城买房,花掉所有积蓄不说,还有了贷款记录,我在外地买房不能三成首付了!
3、县城的房子,是我一个噩梦,我怀着美好的心愿买房给父母住,没想到房子没建好,当地小开发商就跑路了,我也没时间维权,卖又卖不掉,住又住不了,心酸。
4、我有几千万了,回县城买房纯属是个人虚荣心,毕竟买套大平层给父母住倍有面子,邻里街坊都说当年的狗蛋出息了!所以这点钱也不在意了,毕竟富贵不归乡犹如锦衣夜行嘛!
5、我在县城买房,纯属无奈,外地城市买不起,只能回老家了,毕竟媳妇孩子还是要有地方住的,也不图依靠房子升值了。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是说县城就有什么不好,非得要去外地城市,而是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应该想得更长远,毕竟即使我们自己还能忍受,也还要为后代的出路着想。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两个因素:

你出生的时代

你所处的位置

如果出生在抗战时期,你的一生注定在战乱之中度过,不是在战场拼杀就在在后方颠沛流离,如果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那你才有机会在商海大展身手…
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圈层和眼界,为什么曾经留学或者在大城市混过的人,脑筋特别活络?
这是潜移默化的。
环境塑造了人,也给了他们机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不断喷发的商业机会以及各种赚钱的门道。
所以,如果您还年轻,还有一颗奋斗的心,离开县城,去外地城市闯荡。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大把机会,不要让青春在岁月里蹉跎,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去努力,去创造,去实现。
03
几点建议
下面是我给县城青年的几点具体建议:
1、尽量不要进入传统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早就被既有的人占有了优势资源,你很难找到机会。年轻人应该去新兴行业,那里竞争没那么激烈,并且你还有相对的先发优势。
现在真正赚大钱的不是什么教师,旅游等传统行业,而是抖音快手直播卖货,跨境电商又或者是倒卖明星同款产品,炒房、游戏电竞等等。
你的对手决定了你的利润,对手太多的领域没有前途,选择行业的时候要注意瞄准新兴领域,大胆尝试,抓住机会壮大自己。
2、一定要有一门过硬技艺,切不可好高骛远,贪多求大。钱说好赚也好赚,说难赚也难赚。对于本领过硬的人来讲,赚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所以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要沉下心来打磨自己。
3、做什么事情,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挣钱。钱不是挣来的,是因为您有本事,人家硬塞给您的。
为什么人家愿意出大价钱请某个律师,因为这个律师有真本领,名气大;为什么别人可以拿高薪,因为他能力强,老板要出大价钱才能挖他过来。
人一定是提供了价值,才会有人愿意与您成为朋友,乐于与您分享和交往。所以混社会,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同时热心帮助人,提供自己的价值,这样您的路才会越走越广。
4、尽早结婚生仔。钱是赚不完的,工作是要做几十年的,千万不要想着等自己赚够钱了再结婚,那样您会耽误自己宝贵的青春,最终可能钱没有赚到多少,漂亮的妹子也被别人抢了。
一个人打拼太孤独,生病了都没人端药,早点结婚,两个一起奋斗,两份收入,买房首付很快就会攒够,房子一涨,全家幸福。
另外,大部分男人只有结婚了,心才会安定下来,不再飘忽,从此懂得敬畏,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5、多读书,广交朋友。人的一生是一连串选择的总和,而选择又是认知观念的反映。多读书可以明理知事,使自己在关键时候不犯傻。
6、如果您不是商界奇才或者家中有矿,不要贸然创业,有钱就不断买房,不出几年时间,您就超越了90%的同龄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85567wv9duffo80rs5ynw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作者:框框框子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我发现很多人对国与国的差距有多大没有概念。
实际上,五常的技术力量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是大到了不可思议的那种地步。
无论是在军用技术还是民用技术都是如此。
甚至在五常内部,双方的技术差距也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那么五常第一和五常第二差距有多大?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以最近的华为为例,华为在全球通讯技术领域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地步,仅5G专利就高达3100余件,在5G方面几乎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步。
但是依旧有大量的专利技术掌握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三星、高通等公司当中,而在通讯技术以外,其他技术双方的差距更大。
例如在整体的电子产业上,美国在光刻胶、光刻机、晶圆产业等一系列半导体相关产业上几乎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在技术上处于优势的同时,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也占据了最上游。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处于最上游最大的优势便是,一旦美国想要彻底掐死华为,那么只需要限制美国技术在半导体产业里的利用率即可——全球几乎找不到不存在美国技术的半导体产业链公司,包括华为自己在内。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这仅仅是民用工业之上的一个半导体产业领域而已,一旦扩充到了其他领域,那么美国依旧拥有极大的优势,例如美国制药产业就是如此,2018年全球制药产业TOP50处方药销售排行榜当中,美国赫然占据了前十当中的六位,在前五十当中占据十六位,销售量占比高达32%,而以销售额占比则高达45%,说美国为制药行业的“半壁江山”丝毫不过分。
如果我们将民用行业扩展到军用行业上,双方的差距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1997年美国的F22就已经进入试飞阶段,2003年开始进入军队服役,彼时我们刚刚服役第一款国产三代机歼10,一直到2016年我们的歼20刚刚进入现役。
而美国的F35已经进入了每年高达85架生产量的高速量产阶段——最终每年产量可以超过200架,而最近F35的那门超顶级的F135发动机用1700千克的重量实现了22000千克的推力,我国即使已经在发动机技术上走到了研发出全向矢量推力发动机和14000千克级发动机的地步,但我们的发动机能力距离美国依旧有20年以上差距。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这是军用发动机,民用发动机的差距则要更大一些。
目前全球三大发动机产业公司,美国通用动力,加拿大普惠和英国劳斯莱斯,除了美国通用为美国本土企业以外,加拿大普惠和英国劳斯莱斯实际上都和美国有几乎无法分切的利益关系。
而通用公司的巅峰之作,推力高达50吨的GE9X发动机堪称人类发动机史上的皇冠,这颗用在波音777上的超级发动机能够在启动的情况下轻松把350吨的巨型客机推上13000米高空并且以0.9马赫巡航。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而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客机发动机CJ1000A,这款15吨级的客机发动机依旧处于测试阶段。
而至今为止,全球能制造10万吨以上航母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
五常第一和五常第二差距已经如此大了,五常第二和五常第三的差距有多大?
就目前经济规模、装备质量上来看,法国才是当之无愧的五常第三。
法国是全球少数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技术的国家,甚至拥有舰载机投送核弹的能力,这是相当罕见的,而法国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也是一款非常先进的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法国目前拥有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了64M51潜射弹道导弹。
而在军事技术上法国也依旧拥有当出色的水准,阵风战机是全球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之一,而五代机方面法国也已经和德国展开联合研制。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但是即使如此,法国相对于中国的差距依旧极大。
中国早已在2016年开始部署拥有五代作战能力的歼20战机,法国刚刚开始预研,而法国至今也没有研究出足够先进的相控阵系统,其海空军的防空能力堪忧,因此不得不将阵风战机设计出能够截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机的作战能力。
而法国在地面火炮、主战装备等多个方面都远远达不到足够先进的水准,不得不和德国、意大利合作保证自己的作战打击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整体打击水平远远达不到足够保证对抗美国的地步。
而在民用工业上更是如此。
虽然赛峰是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但是在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衰退,法国空客不得不大量的采用RR、PWGE三家的发动机。
而阿尔斯通的轨道高铁和能源技术也在被国外逐渐赶超,尤其是在高铁技术上中国也达到了相当不错的地步,甚至建立了全球最大、平均速度最高的庞大高铁网络。
而因为半导体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优势,传统通讯强势厂商阿尔卡特在中美的进攻下几乎毫无声音,5G时代无论是手机还是通讯方面,法国厂商几乎已经完全开始衰退了。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国家支柱公司阿尔斯通被美国坑杀,不得不以124亿欧元价格出售所有能源业务,而现在法国在能源产业上处处受制。
当然,因为在高新技术上产业上拥有一定优势,法国依旧可以对欧盟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并且保证自己发达国家的水准,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伟业了。
那么五常第三和第四的差距是什么?
法国依旧可以保证自己国内大量产业的运转,保证自己在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的足够影响能力,足以制造出四代机、核动力航母和先进各种民用产品,国民依旧处于高端地位。
但俄罗斯除了军力以外几乎一无是处,俄罗斯近年以来在工业方面建树几乎为零,仅剩下在能源产业和军工业有足够的影响力,而俄罗斯的能源产业的开采、仓储和加工方面技术又极度依赖中国和欧洲的资金和部分技术,甚至时常被迫将此作为一种外交的牌而打出。
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实在是不够体面。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那么五常第五英国本质上和美国什么关系呢?两者同出一源,在当今国际社会当中也基本上互相依存,这在国家当中相当少见。
但是即使是五常第五的英国,也能轻松保证对北非、中东的压制能力,乃至于在最衰弱的时候,也能在上万千米以外打一场保护自己殖民地的战争,并且保证对过去附庸国(包括印度)足够的影响力和经济掌控能力。
印度著名的影片《摔跤吧!爸爸》火遍全印度甚至全世界,而里面的主角就以拿英联邦运动会冠军为荣,并且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出来。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而这样的印度,在南亚地区能以一己之力压的周围六个国家(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缅甸、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喘不过气,并且从实际意义上吞并了锡金。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比你想象的还要大无数倍。
笔者手上这部华为P40PRO手机,华为可以通过中国大陆的产业链做出绝大多数零部件,现在仅有麒麟990还需要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进行代工,大多数产品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非国产也能做到联合开发。
但全球90%以上的国家甚至无法精准的制造出这部手机的玻璃后盖,因为仅和后盖上的相机模组和主板保证丝米级的严丝合缝,就已经是绝大多数国家难以保证的工业加工精度了。
例如我国能在珠峰上实现通话,并且保证全国所有有人区的通讯能力,并且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让99.9%以上的民众实现了拥有4G5G高速上网的能力。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这已经是全球仅有的无上伟业了,在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能在99.9%的情况下实现通话和上网能力。
实际上,国与国的差距,这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实际上的差距会达到更恐怖的地步,例如定位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
任何国家想要在定位,都需要往太空发射一套全球定位系统来保证自己的定位能力,而全球的定位系统仅有四套,即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一旦这四个国家/集团停止授权定位权限给国外,那么全球至少会有150个以上的国家陷入交通只能依靠地面标志的地步。
 
而半导体产业、机械工程等多种产业更是如此,全球不到10家手机生产商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全球两家企业瓜分了90%以上的商用桌面端CPU市场,全球移动端大厂CPU在一通厮杀后仅剩五家,即韩国三星猎户座(实际上由美国控股),中国海思麒麟,美国高通、苹果和台湾联发科。
当五常拒绝向全球提供芯片之时,信息化水平一瞬间将会倒回四十年前。
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一旦中美真正到了“脱钩”的地步,中国能不能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产业化优势,并且保证民众的生活呢?
实际上是完全可行的。
即使在中国和美国差距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半导体领域,中国的技术已经到了相当不错的地步了,例如在半导体领域最繁杂的光刻机技术,中国已经能达到可以制造28NM光刻机技术的地步,如果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我们甚至能够在2-3年内实现稳定的14NM级芯片的量产,并且在5年以内达到7NM的水准。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虽然距离最领先的水准依旧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架构和其他领域方面能达到足够的水准,那么我们至少现在可以做到量产I5-5代以前的CPU,手机则可以做到麒麟960级别的水准。
而如果我们能够在周边获得足够的助力,虽然很可能短时间内靠自由产业链无法达到足够高的良品率,但是依旧能够把成本稳定在可以接受的地步,至少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尤其是国外芯片和各种产品无法进入的时候,完全可以保证自主的产业能力。
而在发动机领域上,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设计和整体的规划能力。
实际上即使是在发动机最复杂的叶片制造方面,中国依旧达到了足够领先的水准,例如我国的无锡透平叶片公司,其不但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还成为了GE、RRPW等多家公司的顶级供应商,目前我国甚至已经能够保证发动机全产业链上80-90%的制造能力,甚至拥有最先进的高压涡轮打孔技术,保证转子盘、高压涡轮叶片的制造能力。
 
但是这个最大的问题恰好在设计和结构方面,实际上如果我们抛掉专利和相关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在制造上达到足够的水准。
即使在差距最大的领域我们也能够保证达到足够的水准,那么在差距相对较小的领域,我们的差距实际上要更小一些。
中国相对于美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哪几点?
首先,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尤其是在数百个工业小类上中国几乎每一个产业都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这一点即使在美国也不拥有。
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国拥有足够的产业优势和足够的产业链能力,而美国就没有,因此美国不得不大量的产业分布到自己的盟国,例如在三星的IC制造能力,在日本的半导体基础材料,在美国的IC设计等一系列的产业。
分散的好处是更低的成本,而更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并且很容易在产业链上出现问题,例如在本次的疫情当中,因为日韩和自身的问题,美国整个产业链就出现了极大的断档。
 
大国对小国的碾压已经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其次,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这是大多数国家都不如的。
例如在半导体产业,华为被制裁的当天,中芯国际就获得了高达25亿美元的注资,而整个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的投入达到了数千亿甚至上万亿人民币,这种高达千亿美元级的恐怖投资能够在一瞬间撬动整个世界的半导体产业领域。
要知道,台积电年收入仅仅300亿美元左右,整体的研发投入仅仅数十亿美元,而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前后两期的投入就达到了千亿美元级,带动半导体周边产业链投入达到数千亿美元的级别,这甚至超过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
无论是产业技术的追赶能力和集中力量攻关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还是庞大的民营资本支撑起大国的可言,大国的能力都是小国无法想象的。
有朝一日,当点燃恒星的能力从核聚变发电机当中释放而出,然后沿着遍布欧亚大陆的特高压输电网输送到全大陆岛每一个地点的时候,引领人类向前的,只能是大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pYzUpSSyeUopwgEUOHJSQ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老肥
如果告诉你,有人可以在股票上做到精准抄底,又能做到精准逃顶,它甚至还被当做市场的“先行指标”使用。
你想不想要这样的指标?
它就是北上资金,也被广大股民称为“聪明钱”
今天,我跟大家聊聊什么是“北上资金”,要变成一个段位更高的投资者,你一定要关注这个“聪明钱”指标。到底怎么用来指导你的投资,下文有详细解释。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首先,“北上资金”这个聪明钱,到底是什么?
A股是不允许境外资金直接参与投资的,2014年以前境外投资者想要投资A股,需要通过QFII/RQFII将钱换成人民币再进入市场。
QFII/RQFII是什么?解释起来和它的名字一样复杂,你可以理解为境外投资者进入A股的专属通道。
这个通道运行起来也是特别麻烦,不仅需要资格审批和外汇额度审批,还得委托国内的商业银行、券商作为中介机构,才能进行投资。
为了更好的引入外资,监管机构就想利用中国香港“金融自由港”的身份,让外资通过香港交易所直接投资A股市场,陆港通就孕育而生了。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由于香港交易所处在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南边,资金从香港进入内地,就如同水从南边流向北边。
所以,大家会把陆股通进入的资金称为“北上(向)资金”或者“北水”。同理,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进入港股市场,被称为“南下(向)资金”或者“南水”
北上资金主要由三股力量组成:
一是境外的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主要做的是全球配置,资金量大且较为稳定,它们一般买入之后就是长期持有,是北向资金的主力。
二是大散户,虽然在散户中算是大户人家了,但在机构面前就是个弟弟,对A股市场的影响不大。
三是国外券商的自营资金,背后有对冲基金的影子,它们以交易为生,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资金量还不小,容易引起A股剧烈波动。
周一这股力量还被监管部门直接点名,表示要重点关注,必要时会暂停其交易。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通过陆股通进入的资金是用同一个马甲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如果一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而且占比还不低,大家可以关注起来。这说明外资正在疯狂买入这家公司。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一开始,很多人都看不上“北上资金”,甚至还把外资称为“洋韭菜”
但今年的抱团股下跌,就和这个洋韭菜有关。
后面大家发现,北上资金不仅不是韭菜,赚起钱来比公募基金还猛,甚至还改变了A股的定价模式。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虽然北向资金持有市值只占A股总市值的2.70%,但它的目标很明确,一进来A股市场,就疯狂买入以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贵州茅台机构持仓比例详情)
北上资金从17年4季度开始,不断买入贵州茅台,而国内的公募基金是在18年底才反应过来,不断加仓茅台,晚了大概一年时间
现在北上资金持有市值前50的股票中,有很多都是公募基金的抱团股。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北上资金持有市值最高的50只股票)
北上资金重仓的股票都有一个特点,长期ROE(净资产收益率)很高!
这是巴菲特老爷子最喜欢的指标,ROE越高,说明股票能为投资者赚到更多的钱。
在北向资金尚未进入A股之前,公募基金很看重公司短期利润。说白了,更加注重短期业绩,喜欢业绩增速高,快得跑的公司,公募基金可以赚一波快钱。
从2017年以后,这套逻辑就变了,北上资金更喜欢活得稳定,活得持久的公司,也就是长期保持高ROE的公司。
这与北向资金的结构相关,它的主力是国外的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它们资金的投资期限较长,更看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对股价波动有更高的容忍度。
而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它们持有的市值越来越大,慢慢掌握了核心资产价格的话语权。这些股票的价格和估值受业绩的影响变小,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流动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资金是境外资金,会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流动性指标。从2017年以后,核心资产的走势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明显的负相关。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3月份那些行业龙头的股价下跌,主要诱因就是当时的美债涨太快了!
美国十年期国债可以看作是无风险收益,它要是涨的太厉害,大家会选择退出股市,买入美债。毕竟谁不喜欢稳赚不赔的买卖呢?!
未来美债走势,依然是影响抱团股价格的重要变量。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既然北上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大,我们该如何抓住它的动态,来指导我们投资呢?
1. 观察北上资金的净流入数据
北上资金投资喜欢逆向投资,我们可以观察北上资金的动态。
如果股市下跌,但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这轮跌幅也差不多到头了。同理,如果股市上涨,而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我们就要小心上涨是否结束了,因为外资开始撤退了。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去年在疫情的冲击下,A股从2月开始持续下跌,跌到5月才企稳。北向资金从3月就开始不断加仓,一直持续到7月。
当A股在7月份迎来大涨的时候,北上资金却开始止盈离场了。
而今年春节后的大跌,北上资金不仅没有跑,3月份还在逆势加仓。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2. 观察北上资金的行业配置
北上资金喜欢提前布局,观察它在行业上配置,说不定能够挖掘出好的投资机会。
北上资金进来之初,偏爱大消费、大金融,而且买的都是行业龙头公司,把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企业买爆。
白酒、家电在过去两年涨得有多好,也不用多说了。
但现在的世界变了,去年北上资金一直在卖食品饮料和家电,买入最多的气设,光伏板块的几家公司,都属于这个行业,是去年涨得最猛的板块。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今年以来,北上资金买入最多的是电气设备和银行,卖得最多的,依旧是食品饮料。而最近公布的一季度报显示,基金大佬们在不断加仓银行,张坤买招商和平安,谢治宇也在买平安,不谋而合。
3. 北上资金数据公开透明
不同于公募基金的数据,一季度才公布一次,还有延迟,北上资金的数据是每天更新的。他们买卖股票的信息,资金进出的金额都可以直接查到。
东方财富网首页就有沪深港通数据,点击进入就能查到。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想要查询近N日的数据,或者持仓比例,可以通过i问财查询,只要在搜索框输入问题即可。
股市中的“聪明钱”,决定了茅台的涨跌?
通过了解北上资金的走势,或许能够挖掘出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投资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判断,独立思考。
 
毕竟北上资金的交易信息里,包含外国游资的交易,盲目抄作业,很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这部分,挖个坑,我们留着下次再和你聊。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9ikQ8PzYvMLsaJzn9CYAg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文 | 苏善书 · 主播|林静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这几天,整个编辑部被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信,惹红了眼眶。

以前读余华的《活着》,觉得怎么会有人过得这么苦、这么惨,一定是作家故意虚构的。

直到看了这个故事,才发现真的有人如此艰难,如此颠沛地活着。

这是一个堪称真实版“活着”的故事,值得每个身处低谷的人多读几遍。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近日,一篇中科大博士论文致谢信走红网络。

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一路从小山村,拼命读书走出来的苦难人生。

寥寥数语,无论是降临到他身上的厄运,还是面对命运始终不屈、豁达的态度,都让无数人汗颜,并且唏嘘不已。

致谢全文如下: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微博@反面教材

 

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山坳里,自小家贫。

12岁那年,母亲忍受不了困顿的生活,离家出走。

余下的日子,父亲不仅没能好好爱他,甚至人生的风雪严寒,也有这个男人的一笔。

病到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身为父亲,仅仅是留下勉强治病的钱就走了。

没钱交学费,被狗和蛇追,趁着夜色抓到的黄鳝,却被父亲偷偷卖掉了,换来酒和肉。

17岁时,父亲遇交通事故离世。

命运无情,连这个不怎么负责的父亲都要夺走,剩下他跟婆婆相依为命。

 

同年,照顾他17年的婆婆病故。

此后,这个世界上只剩他孤身一人,无论命运再降临怎样的厄运,他都要独自面对。

 

后来,连那只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视若家人的老狗小花,也在他进城上学后不知所踪……

他就像《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那些对他重要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

没钱交学费的窘迫,经常被老师约谈;

没钱买衣物的寒酸,只能夏天光脚、冬天薄衫。

他比谁都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他没有。

命运将他剥夺殆尽,贫穷让人丧失意志,幸好他还能钻进知识的世界。

在那些四处漏风的成长岁月里,读书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情;

在那些毫无尊严的艰难日子里,从主席台领奖金、奖状,是让他唯一骄傲的事情。

他是一个跌进命运谷底的人,耗尽心力争取的本不过是稀松平常,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

很多次命运的身不由己,总是让他觉得自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可是,读书的光又让他坚持下来。

就这样一路坚持,从小山村到县城,从县城到走到省城,再到走出大山,硕博连读,完成学业。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网络

 

他终于可以不再那么负重地重新看看这个世界,为这一天,他已经辛苦地跋涉了许多年。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如此坎坷跌宕的经历,恐怕剧本都写不出来。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读书很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这封信我整整读了五遍,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把它转给正在上高二的小侄女。

在这之前,她经常向我抱怨高中有多苦:

5点起床上自习,晚上10点才下课;

上课实在很累、很没意思,而且一上就是一整天;

爸妈给的生活费永远也不够花,同学用的名牌她永远买不起,每次都是羡慕。

她说,羡慕我上班,可以自己赚工资,而且不用早起;

她说,不想上学了,想出来打工,这样就再不用吃苦。

我很想告诉她:

太年轻,没经历社会的毒打,读书的苦都吃不了,不读书的人生只会更辛苦啊。

没过多久,她给我发来这样一段信息:

 

姑姑,我是哭着看完这篇文章的,与他相比我过得真的幸福太多,我真的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会有人过得如此辛苦,这些我们平常拥有的东西,对他都是奢望。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还在刻苦地学习,要是我的话,估计早就放弃自己、走歪门邪道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用功读书呢。

读书的确很辛苦,披星戴月地跋涉,费尽脑细胞地思考,要经历十几、二十载的光阴。

十几年前,当我同样抱怨读书很辛苦的时候,出外打工的表哥分明投来羡慕的眼光。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表哥十五岁辍学,做过厨师,当过保安……后来又碾转各类工厂,干着各种没有技术含量、流水线上的工作。

他也想换个体面工作,但是好点的工作都对学历有要求,至少专科毕业,学历这一关已经将不少人挡在门外了。

尝尽生活的冷暖之后,他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常说的话就是:“要是当初好好读书,就好了。”

读书虽苦,但只会苦一阵子;而不读书,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将在底层打转。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在人间,谁活着不是一场荆棘

 

苦难无法量化,痛苦也不分深浅。

在这个魑魅魍魉的人间,有谁活着不是一场荆棘,一场炼狱。

哪怕看起来光鲜的生活背后,都是一个个咬紧牙关、挣扎趔趄的众生相。

去年8月,贵州包工头老板向某因拖欠工人工资,留下遗书自杀身亡。

在外人看来,他是个有点能耐的小老板。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自杀之前,他在自己的账本上记录了,甲方老板拖欠工资的经过。

工资合计147000元,仅仅就是十几万元,就压垮了这个男人的性命。

下面工人聚集起来讨要工资,上头老板无故拖欠、不知所踪,他在中间求告无门,走投无路。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微博@凤凰周刊

如果不是走到绝路,谁愿意以命相抵。

抖音上有位外卖小哥讲述自己的一次经历。

2020年8月5日,炎炎夏日,他接到了一个订单。

除了配送外卖之外,客户还有一个过分的要求:

“外卖小哥帮我买20升的桶装水,不帮买就差评投诉。”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网络

他能怎么办?

不买的话,不仅这一单白干了,被投诉还可能会罚款。

无可奈何,他只好顶着烈日,横穿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然后一步一步爬楼将20升的桶装水送到了客户手里。

在人间,各人有各人的苦,各人有各人的难要渡。

人生,就是这样一场不断充满考验的过程。

活在这个世上的规则是,没有哪个灵魂是轻易的,区别是:

有些人没挺过去,倒在了半路上;

有些人挺过去了,完成了涅槃重生。

还有人一直在长夜里苦苦地坚持,苦苦地熬,期盼见到明天初升的太阳。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最高级的人生,是苦大不仇深

在这篇致谢信里,虽然命运如此不公,但他的字里行间没有控诉,而是充满对人生善意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有力量的期许。

他一定有一颗无比强大、无比坚韧的心脏。

这样的生活态度何其珍贵。

去年7月,江西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桂道圩出现漫顶决口。

桂道圩出现127米决口,洪水涌向周围农田村庄。

桂湖村、邓家村被淹,两个村子的800多户居民被集中到一个临时安置点。

有一户村民的故事令人泪奔。

洪水把家园吞没了,除了把家人带出来,他还带出了一只鸡。

鸡每天都下蛋,蛋下出来给母亲吃。

老母亲今年一百零一岁了,只要鸡还在下蛋,母亲有鸡蛋吃,日子就有希望。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还有一位大姐,洪水来了之后,她唯一想带走的就是一套音箱。

走太急没能带上,她着急得想哭,后来还是安置点领导帮她找到一个。

他们就在漫天红水的高地上,放起了那段熟悉的音乐。

“刚开始就三四个人,后来人就越来越多了。”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跳跳舞,就什么都丢到一边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这个洪水下去了,我们重新来过。”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图片来源:微博@亭林镇无业青年

 

知乎曾有一个问题:

“人生这么苦,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

 

生活的确很难,但在感受到一丝温暖后,就会学会再度前行。

反过来,也因着这暖意,我们没有被那些沼泽吞没,沦为命运残破的怪物,而是变成一个轻盈、温柔的人。

生而为人,谁没有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刻,但是有人一路走来掸去身上的尘土,没有让那一身沉重沾染,选择轻装上路,向阳而生。

苦大但不仇深,这是最顶级的人生态度。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生而为人,我们无所避免会遇到各种难处。

在这里逃避的考验,就会在那里迎头遇上,谁都避免不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单曲循环这样一首歌勉励自己:

 

然后捱着、熬着,就会发现其实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想起黄国平那篇致谢信的结尾:
理想并不远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生长于悲苦,但并不悲观;灵魂浴火重生,变得更有力量。
他已经做到了。
也给了很多迷茫的人更多指引,人这一辈子,活下去的意义到底何在?
那就是:
努力摆脱命运的贫瘠,摆脱人性因贫瘠滋生的阴暗面,拥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并在每一次选择和权衡之间变成更好的人。
如果还有余力,那就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至始至终,有人追着光,靠近光,最后成为光,散发光。
这就是很美好的人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d2gkOKKaWkQrXulb_jC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