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8 月 10 日,跨链协议 Poly Network 确认被盗,使用该协议的 O3 Swap 损失惨重,在以太坊、币安智能链、Polygon 三条网络上的资产几乎被洗劫一空。据浏览器显示,在 34 分钟内,黑客带走了 3.02 亿枚 USDT、5.5 万枚 ETH、2000 枚比特币等等若干类资产,总价值 6.1 亿美金。

要知道,2020 年全年 DeFi 攻击事件共发生 60 余起,损失总和约为 2.5 亿美金,Poly Network 一场攻击就超过了 2020 年整年 2 倍有余。

这个量级的被盗规模,位列 DeFi 历史之首。

攻击过程

首先,黑客通过攻击 Poly Network 以太坊跨链管理员合约(Ethereum Cross Chain Manager contract,合约地址:0x838bf9e95cb12dd76a54c9f9d2e3082eaf928270)。

随后,Poly Network 以太坊资产代理合约(约地址0x250e76987d838a75310c34bf422ea9f1AC4Cc906)开始陆续向黑客地址转账(合约地址:0xc8a65fadf0e0ddaf421f28feab69bf6e2e589963)

根据律动 BlockBeats 统计,在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里,Poly Network 以太坊资产代理合约一共向黑客地址发起了 9 笔转账,累计价值约 2.6 亿美元。黑客在 34 分钟里,从 ETH、BSC、Polygon 中带走了价值 6.1 亿美元代币。

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在攻击发生后,社区发现,黑客可能通过「超级后门」提走了跨链池的资产。事实上,在这一切发生前三个月便有用户发现了问题。微博用户「昆麟玉」在 5 月表示,O3 Swap 带有一键 rug 功能,可以一键转移用户质押资产到指定账户,并且合约不带时间锁,这意味着转移资产无需用户许可。

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黑客的真人秀

6 亿美金的损失让策划这起历史罕见攻击事件的黑客成为了绝对焦点,而黑客也似乎很享受成为焦点的感觉,三条网络留下痕迹的三个攻击地址,成了他与全世界的直播频道。

因为 6.1 亿美金的金额实在太引人注目,事发后各大平台和中心化资产方积极响应,试图阻止黑客利用平台特性将赃款转移。为此,在链上转账留言里,黑客向全世界询问如何使用以太坊上的匿名转账平台 Tornado.cash 进行混币。

试想能够在 34 分钟盗走 6 亿美金的黑客,会连混币如何使用都不知道么?匿名转账这类知识黑客必定烂熟于心,慢雾在分析攻击时就说过黑客的初始资金来自匿名鼻祖门罗币。

显然,黑客是在演戏,狂妄的黑客在利用这个频道营销自己。

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随后的两条转账留言说明了一切,黑客用挑衅的语气,先表示「自己没有全部带走协议里的资产已经是手下留情」,随后又要「发起一个 DAO 组织去决定这些资产的去向」。

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34分钟抢走6.1亿美金,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

黑客并不是唱独角戏,无数看客在转账记录中留言,希望黑客能分一点赃款。其实每次黑客攻击后,暴露的地址都会有类似信息,但毕竟这是 6 亿美金的历史级别攻击,无数无眠的受害者与冷淡的看客,这也是另一片「黑暗森林」。

我们能看到的是那些在 O3 Swap 中资产损失的投资者,但是,对于一场数亿美金级别的攻击,行业里所有人都是被害者,这场攻击让那些有准备在 DeFi 市场里试水的机构望而却步,让那些专业的 Smart Money 不敢轻易尝试。这场攻击打击的是 O3 Swap 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是传统投资者对 DeFi 的信心。这不仅是 DeFi 历史上量级最大的攻击,也许也是 DeFi 行业的转折。

这场攻击还没有划上句号,律动会及时追踪关于这场攻击的任何消息,曾经也有 2500 万美金的 DeFi 被盗案件以黑客归还全部资产而告终,我们希望 O3 Swap 的 6 亿美金,也能早日回到投资者手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VyZETLDIuC_SROb_sIPFA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我们做价值投资的人其实只要毛估估的准确即可,不需要精确的错误。今天就讲讲腾讯,哪方面是毛估估的准确?腾讯的强大,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的游戏。其实在游戏之外的业务大到无所不能,无人能敌,所以腾讯10年内几乎没有倒闭的可能,时间维度叠加进去,投资腾讯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就像指数一样稳。而5000多亿美金的腾讯就计算了主营业务市盈率也只有20倍,而每年利润的成长速度依然超过20-30%,很少年份低于20%。看下图,从2012年到现在,就2019年低于20%,其余年份均高于20%,有好几年都高达40%的毛利润增长率,简直就是“大象继续飞奔。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腾讯如此强大?说到底还是时代的机遇+企业文化。马化腾的内敛和低调是业界出了名,为人三观正直(没听到过马化腾的花边新闻吧),温文尔雅,待人和气,个人认为是企业家的典范。腾讯的创始团队极其稳定,从未传出内部闹矛盾的事情。从结果来看也是可以证明团队很和谐,小马哥带领早期的核心人员,中途无一出走,都是有始有终为腾讯尽心尽力。在这一点上,国内只有马云带领的18罗汉有类似的气质,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几乎没有人离开。孙**应该是别的原因,如果真的马云对不起孙**,那么他老婆彭*不会到现在还在阿里巴巴。

昔日的互联网霸主百度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7个创始人,现在只剩下了李彦宏自己,特别是一起打天下的徐勇和刘建国都早早地离开了百度。后来百度也招聘了很牛的人才,比如:微软的前副总裁陆奇,华为的前副总裁李一男等,到了百度都不到1年就离开了,说明李彦宏的心胸很有限,无法容纳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这一点远不如马云和马化腾,所以百度的没落是再正常不过了。

马化腾的心胸大到什么程度?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是腾讯收购来的FOXMAIL邮箱负责人,这个团队就因为张小龙一直放在广州,而且小马哥尽可能满足张小龙的个人要求。真的成大事者不计小节,就因为马化腾这种包容性,才有了张小龙这种“怪才”愿意留在腾讯创造出微信这么伟大的产品。今天的腾讯类似“张小龙”这样的“怪才”还有好多,腾讯未来还会继续创造奇迹。这就是创始人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团队的基因,团队的基因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正因为腾讯这种包容性文化,才有了今天腾讯“小弟们”的欣欣向荣。中国互联网市值前5家公司: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除阿里外,其余都是腾讯的“小弟们”,而且都是大股东。美团腾讯持股高达20.1%,创始人王兴只占股10.4%,而联合创始人加起来合计持股才3%。京东里面腾讯持股为17.8%,为第一大股东,拥有4.5%的投票权;刘强东持有京东集团15.4%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刘强东拥有79%的投票权。拼多多里面腾讯持股为16.5%,拥有3.4%的投票权,黄峥持股为43.3%,拥有88.4%的投票权。

以上这几家互联网公司腾讯都持有大股,但是投票权都很少,这就是充分体现了腾讯的胸怀。我们再看阿里,收购的企业饿了么、UC浏览器、优酷等都进行了阿里文化的渗透和合并,最终都被市场打垮了。早期的美团,其实属于阿里投资的,后来马云的野心暴露,想收编王兴,王兴一看不对,我的理想要“超越”你的,怎么可以沦为你的附属,然后果断退出阿里阵容。至于王兴投入腾讯阵容是因为腾讯的钱拿了不但不会影响美团的发展,而且还会给美团带来巨大流量帮助,王兴肯定愿意。事实证明,马云这一代企业家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已经非常了不起,还想触角渗透到下一代的互联网竞争,除了投钱,真的不要干涉任何事情。我相信阿里如果收购了饿了么改成投资饿了么,那么现在的外卖竞争格局肯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当然如果张旭豪没有王兴的格局,败给美团也是时间问题。

腾讯真的非常了不起,这种包容性和低调的企业文化在越来越务实的中国社会,未来会潜力无穷!而腾讯自身专注于“连接一切的大战略,有可能把当前的互联网巨无霸“阿里巴巴”沦为它的小弟。为什么这么说?据说政策要求腾讯和阿里互通,这是要了阿里的命。你们想,阿里的收入核心就是卖流量,如果微信的淘宝链接可以直接点进去了,那么流量的入口就变成了微信,将来你做淘宝,想要流量不是跟淘宝买了,而变成了跟微信去买。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淘宝的链接不让百度抓取,在QQ和微信都要屏蔽的真正的原因,这是收入的入口啊。大家已经越来越讨厌进入淘宝和天猫查找商品,太多太杂太乱,才有了闯货这样的需求。闯货在微信生态圈搭建了简洁的购物体验,如果阿里和腾讯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不在闯货商城上架,直接给大家供应商的天猫店链接,闯货的运营成本还会更低。而你们的购物完全依赖管家的微信发给你的链接,这不等于革了阿里的命。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微信月活超12亿,每个人每天看微信平均50次,几乎覆盖了中国90%以上人口,其余10%人口实在用不了智能手机。这么强大的超级APP,任何一个衍生业务都是几亿用户起。推出没多久的小程序日活已经超过4亿。请问,今天的中国人(包括,谁能离开微信生存?如果你想买互联网公司,买下腾讯就是买下中国互联网的未来,里面涵盖了:腾讯控股、拼多多、美团、京东、贝壳、蔚来汽车、腾讯音乐、金山办公、中国联通、哔哩哔哩、唯品会、永辉超市、中金公司、同程艺龙、搜狗等等等等。里面集合了社交、生活服务、游戏、新能源车、电商、本地生活、支付、金融、房产中介、直播、搜索、科技、音乐等,说实话里面很多公司都会成为市值5000亿美金的巨无霸,何况现在的腾讯才5000多亿美金,你们说贵了吗?我毛估估地估计一下,真心不贵,这是准确的估计。你再去看财报数字,再精确计算某家概念股,不管你怎么计算精确也是错误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vTU7n91bwsa-_Rc0n6_9g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壹读君 | 宁七
这几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持续挂在热搜。
事件引发高度关注之后,阿里方才出面表示会严肃对待此事,开除涉事人员并处理连带责任人。目前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壹读君也在持续关注。
在这次恶性事件引发讨论的同时,网友连带着翻出了几年前也上过热搜的“阿里破冰文化”。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图源:微博截图
传闻中,新员工入职阿里系企业都会举行一个“破冰仪式”,这种本意是让新员工快速融入集体的活动,在阿里变味成一场颇带有性骚扰意味的隐私窥探,像这样: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据说“三初三度”:初吻初恋初夜、长度粗度持久度,是固定问题  
 图源:知乎截图
阿里随即出面辟谣,斥责网络截图内容为谣言,大尺度搞黄色的“破冰仪式”非阿里系自己员工所为。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图源:微博截图
这次恶性事件发生后,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其中也提及杜绝在破冰、团建中的涉黄言论和性骚扰行为。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一会否认涉黄,一会倡议杜绝涉黄,啊这……
图源:阿里员工联合倡议
设计一系列“破冰”活动,其实在团建和联谊活动中十分常见。“破冰”的本意是这样的:
原指船舶破开冰层通航,后被引申为团队建设的交际术语。特别指在团队拓展活动中,专门设计一系列活动,使团队人员快速熟悉,迅速培养团队默契及人际信任。
阿里的破冰文化是否如网传中的那样恶劣,未经亲历和考证不得而知。但在社交活动中,打点擦边球确实不少见。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图源:网络截图
为啥人们在这种活动里非要搞点颜色呢?
人类确实很爱“荤段子”
人类到底有多喜欢搞“荤段子”?易中天老师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写道:
中国人不但爱说荤话和风话,也爱说一切性的闲活……性,不仅是一种“让人去做的事情”,也是一种“让人来说的东西”……“性原本就是一种必须转换为话语的东西”……性一直就是一个“做”与“说”的交替过程。
“性”相关的话题,对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究其原因,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性”是隐私,也是“禁忌”,而“禁忌”是“诱惑”的同义词
人类天性好奇,越神秘越想窥视一二。荤段子,就成为一种对“性”的解构和解禁。
“荤段子”作为一种闲话谈资,确实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弗洛依德在著作《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中,就曾探讨过淫秽诙谐(obscence joke)“触发快乐”之间的关系。
在弗洛伊德的语境中,淫秽笑话的概念是这样:
它就是通过言语有意识地突出性事实和性关系……通过说出那些猥亵话,被攻击者被迫想象出这些话中所谈到的那部分肉体或性行为的某个程序。
那这些色情笑话(smut)是如何让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呢?
他认为人们乐于讲“荤段子”的动机,是想亲眼看见段子里所显示出来的性的东西。在这种诙谐方式中,快乐的触发来自这样一个事实:
一个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获得满足的目的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满足。
从这种角度来说,人类真的很难不搞黄色。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搞黄色可以,但请找好关系的定位
在社会心理学视域里,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暴露”:
把自己私人的、真实的情况和自我有关的内层信息,用自愿的方式显示给他人,让别人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坦诚隐私话题,确实能拉近关系,但不能不分情况胡乱“坦白”。
在学术概念里,自我暴露有四个层次:
①  浅层的自我暴露,停留在兴趣爱好方面。一般来说,普通朋友的社交聚会都会聚焦在这个层面。
②  第二层自我暴露关乎我们的态度和价值观,讨论话题都集中在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上 ,一般发生在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
③  第三层次的自我暴露多是关于对自我的评价,不仅包括自我的坦诚,也常包括坦诚与自我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这一层次的自我暴露有很高的自我卷入,一般只会发生在较为亲密的关系中(或者醉酒后)。
④  最深层的自我暴露,才是隐私的暴露。可能关于自己的阴暗面、曾经令自己羞愧的经历,甚至是床上那点事儿。这种自我暴露一般会发生在闺中密友、亲密知己之间,或者在心理咨询师面前。一个冷知识:去心理咨询一般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
“(适度的)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 ,这是社会心理学界的共识。随着自我暴露程度的加深,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进人际关系的距离。
“自我暴露”强调的是自愿和循序渐进,关键是找到目前关系所处的定位,再展开相应话题。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本应该停留在交流兴趣或价值观的交际局,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窥探性隐私的荤段子,甚至性骚扰穿插其中。
除了个人素质低下之外,还有没有结构性的原因?
聚众“搞黄色”,有时是用来展示权力结构
先讲一个小结论:“性”是一种权力的符号。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法律和道德的挟制令“权力与性”的关系不能明晃晃地示众,但擦边球却一个都没有少打。
在多人场合中,尤其是职场、高校学生会等等这类有明确职级架构的场合,不单单只有人际关系交流,更是一个权力的“场域”
“场域”理论是社会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皮埃尔·布迪厄社会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简单理解,就是人们很难摆脱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行为都或多或少会受到自身所处“场域”的影响。
每个人在这个权力修罗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关于“性”话题的调侃和发问,谁在问、谁在调侃、和谁在被迫“坦白”,实则是在展示场域里的权力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权力场域里的上位者为啥更爱用“性”相关的手段展示权力?
这和大脑的“奖赏机制”有关。
有学者曾结合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证实了人类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是因为行为的接近和回避激活的是大脑不同的脑区。接近系统容易受到“奖赏事件”的刺激而被激活,人们会体验到快乐。权力变大时,接近系统被激活,“性”也属于奖赏事件,所以权力和性的愉悦激活的可能是大脑的同一片区域。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不合时宜的黄段子特别令人不适,那为什么多数的“下位者”还是会听之任之呢?
这里就得谈到米尔格拉姆的“权力服从实验”了。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由本实验改编的电影 | 图源:电影海报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实验募集了40名24-50岁涵盖各行各业的受试者。实验前,受试者被告知参加的是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试验。被招募来的受试者担任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记忆单词的测试,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施以电击作为惩罚。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电压值来惩罚学生: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图源:知乎 ID清远
实验过程中,当教师不忍心时表示想要停止时,实验人员会表示不需教师承担一切实验后果,并按照命令程度逐渐加重的语气顺序回复受试者:
1、请继续
2、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
3、你继续进行是必要的
4、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
经过四轮怂恿,教师仍希望停止的实验便会停止。否则实验将继续进行,直到教师施加的惩罚电压提升至最大并持续三次后,实验才会停止。
最终,有26名(65%)教师服从了命令, 14名(35%)教师做出了反抗但也执行了一定命令。
实际上,除了受试者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学生和学生的反应都是研究人员设计好的。这个实验主要测试的是应聘而来的受试者的反应。
该实验因为违背实验伦理而在学界备受争议,但其研究结果值得人们反思:
在存在权威、并可以将自己责任转移的前提下,虽然执行者的道德水平可以抵消一部分服从性,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仍然有很大的服从意愿。而且命令发出者权力越大,服从性越明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权力的修罗场里,上位者聚众搞黄色,是为了体会到掌握权力的快乐。下位者选择听任,是存在“权力服从心理”。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且不论人类本性是否就“好色”,也不谈私密话题在拉进人际关系上能起多大作用,即使是关系十分熟稔的好友,开车讲荤段子也得讲究个尺度。
而那些不合时宜、不分场合、无底线地大搞黄色、窥探隐私的“破冰”,实际上就是一场伪装成社交的性骚扰。
那些试图展示权力的上位者,请了解一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
第一千零一十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阿里破冰文化”上热搜,为什么“破冰”总爱搞黄色?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2] 易中天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3]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41-45+126.
[4]张静. 权力与性[D].西南大学,2017.
[5]苏勇,段雅婧.当西方遇见东方:东方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12):3-18.
[6]周霞.劳动过程理论与劳动主体的重构——布若威与马克思[J].学术研究,2018(11):13-19.
 [7]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90011?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推荐阅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vkck4KXYuVhNqJ48C92dA

住建部发文,又堵了楼市一条路!

1

昨天(2020年8月10日),住建部官网发了一则非常重要的文件,很多城市的命运要变了。
 
这则文件名为《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文件开头,就点了一些城市更新中,出现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问题,干脆直接,直击要害。
 
是的,这则新规就是在各个方面,围堵大拆大建,限制过度房地产开发。
 
虽然还只是征求意见稿,并非正式发布,但其中内容和方向已足够清晰。
 
重磅突发!住建部发文,又堵了楼市一条路!
老规矩,重点给大家划出来:
 
1、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
 
即,违建和危房可拆,除此之外不成片拆现有建筑,原则上老城区的更新和拆除面积,不能大于20%;
 
2、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
 
即,不大规模新建,新建密度不能比原来的高,公园绿地、公共空间要完善;原则上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
 
3、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
 
即,不大规模、强制搬迁,保文化,原居民就地安置、就近安置,至少要50%;
 
4、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
 
即,不集中拆迁、大规模拆迁,要保租赁、保刚需,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5、保留利用既有建筑。
 
即,老建筑、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迁、失修、闲置等。
 
6、保持老城格局尺度
 
即,不破坏传统街巷格局,不随意改道路、禁止修大马路、建大广场;
 
7、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即,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乱砍树、不乱挖山填湖、不随意动河湖水系和历史公园、不随意改老地名。
 
8、加强统筹谋划。
 
即,要看地方实际需求,要看民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盲目搞城市更新。
 
9、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
 
即,不能搞过度房地产化开发、不能大肆搞规模扩张,由开发变经营;
 
10、加快补足功能短板。
 
即,不搞表面功夫,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11、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即,不能只顾地上不顾地下,不能过度景观化、亮化。
 
几万字的内容,浓缩成几个字就是:三限四保。
 
限拆、限新区、限造城;保城、保人、保建筑、保房价租金。
 
这与现在管控地区房价等宏观目标相一致的。
 
今天起,一大批人的拆二代梦想,要彻底破灭了。
 
今天起,开发商们“圈地–造城–炒价–卖房”的梦想,也要破灭了。

1

 

城市更新行动,已经处于国家战略层面,绝不容被小觑。
 
去年年底,住建部发布署名文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全国两会,“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各地纷纷以此为纲领,把城市更新写入各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而且是重点工程。
 
但很多地方的城市更新模式,还是用了过去用惯了的老路子。
 
老城破旧?
 
一拆了之,推倒重建,简单粗暴最有效!
规模不够?
 
造新城啊,主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30公里开外,造CBD、全盖上楼!
 
你说这太浪费?劳民伤财?
 
怕啥!概念怼上来,地价炒上去、房价翻两番,至于产业来不来,人气有没有,爱谁谁。
 
这是过去数十年来,绝大多数城市更新都在用、用得非常溜的路。
 
但这样的方式,这样浮躁、激进、急功近利的方式,确实出了不少问题。
 
比如,为了保持片区、项目的纯粹度,很多原居民拆迁后并不能原地安置,而要携家带口、“背井离乡”到陌生区域长住;
 
比如,有些老城区二手房原来价格1万,拆后新建项目卖3万,整个区域房价都应声而涨;
 
比如,不顾一切大肆开发导致的,供需失衡、老城租金上涨、和大量房屋空置。

3

但杀伤力最猛的,还是大肆扩建、造新城。
 
过去十年,很多城市造城,已经走火入魔。
 
如图,这是2006–2010–2014年,国内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覆盖图。
 
重磅突发!住建部发文,又堵了楼市一条路!
——来源于,陆铭
 
2014年,我国境内一共有272个城市建有新城,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一大半,除了西北,其余几乎全面覆盖;
 
2014年以后的数据还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2020年,这5年各个城市新城开发的规模,丝毫不比过去任何时候要少,甚至还要翻几番。
 
举几个例子。
 
2012年,兰州在距离主城70公里处,规划了兰州新区,定位兰州副城,面积高达806平方公里。
 
2014年,贵州规划成立了贵安新区,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
 
郑州新区也特别多,主城东30公里是绿博,北20公里是平原新区,东南40公里是南港。
 
但如今8年、10年过去了,现在的新城什么样?
 
兰州新区,只有空房子、烂尾楼,2016年房价大涨时卖4000,如今5800都没人要;
 
贵安新区除了学生,基本没有常住居民,房子也是无价又无市;
 
郑州的绿博、平原新区也惨的一批,骨折价、半价卖房等等,任什么唬人套路都忽悠不来人。
 
大肆造城之后,太多太多新城,都沦为了鬼城。

4

这次新政之后呢?大手笔造新城,要终结了。
 
通俗的说就是,以后城区老建筑、老社区,要能留则留、能改则改。
 
想大规模拆迁重建?不行!
 
想让原居民集体迁出去?不行!
 
想弄个新颖楼盘、新鲜产品,房价翻一番卖出去?不行!
 
是的,就连砍棵城里的老树,都不再那么随意……
 
“三限四保”之后,对市场、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1、主城新房货量被锁定,卖一套少一套,该买尽快买!
 
严控拆迁后,旧城改造会有倾斜,但新盘就没地块了,也就没房了。
 
2、主城的房价趋于稳定,二手房市场进入主流,不再有过大差价;
 
当现有新房货量卖完后,老城区都会进入二手房市场,再没借口猛涨价,房价也会趋同。
 
3、纯造城新区、鬼城项目,不再会新批了;
 
我倒觉得这是好消息,对买房人、对城市来说,都是好消息。
 
4、那些重仓城市更新的房企,要沉没了。
 
在一众资金紧张的房企中,一些拥有大量城市更新项目土储的房企很引人注目,成为解救房企水火的命门。

5

或许有人说,城市更新后,只是堵了拆迁路、堵了新区造城路,但依然可以在现有城区内,做些事情啊。
 
的确,城区内部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依然可做,而且是上面积极倡导的。
 
但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这条路,究竟有多少倒腾空间?又有多少利润可图?能救谁于水火?
 
过去,不论调控有多狠,我一直坚定未来可期。
 
但最近,有太多政策、太多动作表明,房地产的未来,再难大放异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RDqIViLH3m0VLfXOjKoGQ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黑哥我上中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一本叫作《故事会》的杂志。
 
里面的故事我全都记不清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杂志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广告:麻将作弊、电棍、迷魂水。。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一本看似人畜无害的杂志,居然夹带了这么多私货,简直可以说震惊黑哥一整年。
 
而这里面的广告当中,让我感到最为恶心的当属迷情药。
 
之前网络上有个段子传得很广,这句话就是:
 
“喜欢就强奸,追不到就下药,分手了就发裸照 。连监狱都蹲不起,还敢说爱她?”
 
这一句玩笑话,把人性的黑暗面完好无缺地展现了出来。
 
而这里所说的迷药,成为了性暴力中一个推波助澜的工具。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01
 
先来做一下简单的小科普。
 
市面上的迷药林林总总,叫法更是五花八门,比如说有听话水、迷奸水、失忆水、笑气、聪明药、嗨气球、乖乖水、富婆快乐丸。。
 
这些迷药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主要作用是催眠,常见的有三唑仑、GHB等。
 
这类药物催眠效果非常恐怖,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人失去意识。
 
它对人体危害性很大,剂量过大甚至会致死。由于长期使用容易上瘾,后来国家把它们归入到新型毒品行列。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而第二类药物属于催情药品。有些催情药确实不违法,但是一听到这名字就知道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市面上绝大部分所谓催情药都属于三无产品。有不少黑心商家打着“催情”的名号,实则在贩卖第一类催眠迷药。
 
又或者把这两者混合使用,以达到躲避监管的目的。
 
为了方便描写,下面统一把这类药品称为迷奸药。
可能很多人只在电视剧或者小说看过这些迷奸药,于是乎觉得社会和谐,岁月静好。
 
不过,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上下限。这些违法药品在市场上出现的频率,比我们认知中要多得多。
 
比如我在外网上,以“迷奸药”等字眼进行搜索,出现了一大堆药贩子的信息。
 
由于这些网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监管,所以药贩子们也不再需要藏着掖着,迷奸药就跟大白菜似的直接敞开来卖。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如果想要买药,一般的做法是,你在后台私信,或者加对方QQ或者微信,然后给对方发你的地址以及支付宝口令红包。
 
等贩子收到钱之后,会帮你安排发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个行当,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骗子。
 
黑哥我加了一个贩子的QQ,跟他聊了几句。
 
他表示目前有4种迷药出售,它们药效不一样,相应价格也不一样。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我敢肯定这百分之一百是个骗子,为什么呢?
 
他所用的这张药品图是从新京报2018年文章中扒下来的。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这些骗子做的只是空手套白狼的营生,先收款,然后删除拉黑,继续下一个。
 
这个圈子骗子泛滥,神奇的地方在于,一些真正的商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居然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打假平台。
 
受骗者私信爆料,然后打假人再把这些卖假药的公之于众。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当然,我只能说,这个行当,或许真药比假药更加害人。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想要搞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迎合需求,这些药贩子当然深谙这一点。
 
有个药贩子,他先是指责女生是一个自私的生物,只会利用话术骗取男生钱财。
 
随即他话锋一转,暗暗指出,交往这件事,还是下药来得比较直接。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有些不想努力的渣宰以及废物,受到这些话诱导之后,自然会选择走捷径,在违法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
 
有买家买完药之后,成功得手,但是不确定剂量是否安全,于是乎过来询问药贩子的意见。
 
药贩子还得意洋洋地把它当成一个成功案例分享了出来。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当然,上面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切片,黑哥我看到了很多很黄很暴力的图片或者视频,只不过没敢把它们放出来。
 
这件事如果要细究的话,可能谁也不知道,
 
里面还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罪犯、还有多少已经卖出去的非法药物、还有多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策划、又还有多少已经遭受到侵犯的女性或者男性?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更可笑的是,明知道药品违法,有些人还言之凿凿地表示,这是合法原料,严禁用来诱奸少女,否则后果自负。
 
这话看得我简直裂开了。这类迷奸药是违禁品,严禁出售;
 
其次,这玩意干嘛用的,难道他就没点B数吗?该不会真的有人闲得无聊买回家拌饭吃吧?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02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年的一个劲爆新闻:
 
一个英国留学的印尼籍男子雷纳德·辛纳加在2015年—2017年间,一共强奸了48名男性(保守估计),加起来一共136次。
 
白天他是一个拥有博士学历的学霸,而等到夜幕降临,他就变成了一个在城市狩猎的色批。
 
他先到公寓附近的夜总会、同性恋村等地方转悠,物色人选,如果看到合适的就邀请他到家里过夜,然后在酒中放入药物,而这个药物正是GHB。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这种药物的可怕之处有两点。
 
一是它下药非常方便,本身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可以溶解于常见的饮料当中。
 
少量可以让人精神振奋,而过量则会让人昏迷。
 
其次,服用GHB之后,就跟喝断片了一样,事后完全不知道昏睡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很多人被下药侵犯,完全没有意识。事后就算怀疑,也拿不出石锤证据,最后只能选择不了了之。
 
要不是雷纳德·辛纳加有作案的时候合影留念的癖好,估计警方都没想到,受害者足足有48个之多。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而在国内,这类案件也时有发生。
 
去年在深圳的某个餐馆中,男生请一个女生吃饭。
 
然而就在女生去卫生间的期间,他却偷偷往对方杯子下药。这一幕,刚好被服务员看到。
 
服务员把这一切告诉了这个女生,她吓得花容失色,立刻报了警。
 
她没想到眼前认识4年的朋友,居然是个衣冠禽兽。
 
如果不是服务员的提醒,后续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在知乎上,有一个叫做:“那些被强奸的女生,现在怎么样了?”的话题,距今为止已经有超过1663个答案。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这些答者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性暴力的受害者。他们鼓起勇气跟人分享这段可怕遭遇,但是又害怕社会对她们进一步的伤害,所以只好选择匿名。
 
这些被强奸的人当中,属于被人下药迷奸的,并不在少数。
 
这些迷奸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简直就是比枪支弹药还要可怕的东西。如果有人不幸中招,那只能乖乖就范,毫无反抗之力。
 
迷奸药本身就很隐蔽,但更可怕的是,它们还在一步步更新迭代,它能够伪装成为我们身边非常常见的物品。
 
口香糖可能是迷药: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眼药水可能是迷药: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甚至连最为常见的可乐,也有可能是迷药: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03
 
罗翔老师之前讲到一个案例:
 
张三到ATM机取钱的时候,发现ATM在疯狂吐钱。而刚好当时附近没人监控,谁也发现不了。
 
作为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张三决定赶紧回家拿个麻袋过来装。
 
如果没有约束,那么人性中的恶就会被无限放大。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迷奸药同样如此。
 
不法商人逐利,选择铤而走险,满足人性黑暗面,从而达到捞钱目的;
 
另外,在用户端,迷奸药的用户群体,则是那些心智变态的色魔。
 
因为迷奸药能降低犯罪成本,不少人在后面跃跃欲试。
 
迷药有一个自己的圈子,玩迷药的人都互相称之为迷友。
 
他们在一些群聊里面,交流心得,比如说药物使用技巧,伎俩把控以及如何躲避追踪等等。
 
还有些人会把他们的作案经历拍成小视频,打包售卖,流入到各种社交媒体。
 
这些无辜的受害者,会因为视频的流出,遭受到第二次更深的伤害。
 
260一瓶的迷奸水,万千少女的一生阴影
 
最后聊一下如何防范的问题。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之恶,轻易不要相信陌生人,轻易不要独自出入一些陌生场所、轻易不要随便喝别人的食品饮料。。。
 
并且,请各位一定要强烈抵制这些违规药品,不要心生邪念。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这些精虫上脑的人,请你清醒一点,爱情是不能走捷径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EFQsB9MW7mokzEJAOYw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