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排位表

 

今天各区的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全部出炉。

 

作为新政下第一个出分数的“新东西”,我们自然怀抱巨大的好奇和热情。

 

今年名额到区批次实质上取代了去年的自招中的推荐批次。

 

人数上看,去年自招下的自荐+推荐两个批次合计招生人数(10100)和今年自招+名额到区两个批次合计招生人数(10093),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由于去年零志愿的娃是在上述这1万人之后录取的,所以今年名额到区的娃从整体上水平是完全高去年零志愿的娃一个批次的。

 

这也是为什么将今年名额到区的分数和去年零志愿的分数做比较,名额到区分数大幅高于零志愿,是闭着眼睛都能猜到的事情

 

。。。吗?

 

2022上海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排位表

 

不是。

 

头部的确涨的厉害,但下降的家数是高于上升家数的。

 

全市71家市重点的总加权平均录取分数,下降了4分。

 

下降背后的首要原因是去年的零志愿的控分线是680,因此所有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都在680以上(除了回民中学有特殊政策)

 

而今年名额到区的控分线是610,这导致大量低分录取出现。

 

这自然导致今年名额到区的分数比去年零志愿低。

 

次要原因是

 

高分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kKcKqkQlNjRRiIUKVCYWg

2022年上海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

 
2022新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各校分数线
分数线查询网址👇
https://www.shmeea.edu.cn/page/08000/20220810/16695.html
到区录取结果查询已开通!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四校差值高达14分!奉贤、静安最“幸福”!

 
录取查询通道👇
https://www.shmeea.edu.cn/page/24500/20220810/16693.html
 
点击文末“查看原文”,即可直接跳转查询通道!

 

各位初三家长,冲啊!!

四校到区分数线

【计划表说明】

1、四校到区分数线TOP区:

上中最高:闵行、黄浦

华二最高:青浦

交附最高:闵行

复附最高:崇明

 

2、四校到区分数线最低区:

上中最低:静安、金山

华二最低:静安

交附最低:奉贤

复附最低:奉贤

 

3、四校到区均分排序: 上中> 复附 > 华二 > 交附

点击查看大图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四校差值高达14分!奉贤、静安最“幸福”!

四分到区分数线

点击查看大图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四校差值高达14分!奉贤、静安最“幸福”!

八大到区分数线

点击查看大图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四校差值高达14分!奉贤、静安最“幸福”!

名额分配到区计划表

【计划表说明】

1、今年共有71所市重点高中有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名额分配到区计划总计:5670个,其中:

四校:971个

上师大附中+上实验:241个

16区区属市重点:4458个

2、获得计划数最多Top3:

浦东1305个

闵行:625个

徐汇:487个

3、获得四校计划数最多Top3:

浦东242个

徐汇:122

闵行:106

4、本区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到区计划最多Top3:

浦东:598个

闵行:386个

徐汇、静安:352个

5、区属市重分校分配:

格致奉贤:均分给黄浦和奉贤

市二梅陇:全分配给徐汇

向明浦江:大部分给闵行,小部分给黄浦

点击查看大图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公布!四校差值高达14分!奉贤、静安最“幸福”!
写在最后
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终于揭晓,和零志愿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丝丝的戏剧性。各区有喜有忧,高分叹气,低分区开心
 
明天,名额分配另一只靴子——到校分数线即将落地。相比到区,相信到校的分数线会更加的“有意思”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yjYFL7RRJ5XBS5zBqdhmg

关于写作,以及写作的力量

刚有时间坐下来看看电脑,发现已经一点半了。不过,夜晚也就刚刚开始。
 
珍惜夜晚的时间。这是一天里真正可以留给你自己的时间——虽然也就挤出一两个小时。
 
原来有朋友问我,“你怎么老能打这么多字来”(他们看到微信上我常会发出大段文字)。我说:我用电脑打的呀。朋友说:哦!
 
后来我意识到,很多人(这里主要指需要使用电脑的脑力工作群体)是不怎么使用电脑的(这里指拥有键盘的笔记本电脑)。特别到了一定的年纪和级别以后,为了方便,他们更多的依赖pad和手机,甚至基本上只用手机。
 
在当代社会,当一个人逐渐远离电脑/键盘的时候,可能就在远离文字、远离“写作”了。
 
这里的“写作”,指将思路、想法、灵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文字,就是思想的凝结,可以说是“石化”的、可以随时汲取的思想。
 
如果没有文字与写作,一个社会和文明就不可能持续迭代发展;我们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知识、精神营养,首先都需要有人耗费心血去写作。
 
但对大多数非文字工作者来说,“写作”并不是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成其为一个习惯,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也不能算是一个爱好,更不会是个人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相反,只有在特定场景下,才因应需要进行写作;写作可能是“困难的”、“陌生的”、“烧脑的”、痛苦的。
 
但“写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写作可以帮助记录自己的思维、思想;记下那些闪过的念头、火花、灵感;
——写作可以帮助加深和强化记忆;
——写作可以帮助锻炼、打磨、细化、优化你的逻辑思维;
——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发现思维、思绪中的漏洞与盲点;
——写作本身,就是思维训练与知识学习的手段;
——写作可以放松心情和解除压力——特别当你熟悉甚至熟稔文字运用的时候;
——写作的内容可以被留存下来供日后阅读,跟踪、记录自己思维和知识成长;
——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享予他人,实现个人思绪、思考、思想和理念的传播。
 
(需说明,这里所指“熟稔文字运用”,并不是说要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达到专业文字工作者的水平,而是能够运用简单、清晰的文字以表达最复杂的思想、逻辑、概念并实现有效文字沟通的能力)
 
所以,写作是个好事。
 
年轻人们,如果把写作变成了习惯,使得自己离不开写作,那你必将终身获益。你会发现,写作是你进行思维锻炼、知识积累、对外沟通、情操培养的最好工具。
 
但坚持写作又是很不容易的。要能从写作中发现精神的乐趣;要有耐心,有毅力;要勤于动手,有意识地让自己与文字创作保持更近的距离。
 
层出不穷的现代便携电子产品,也许有利于我们快捷获取视觉化的信息,但可能也会将我们“推离”写作所需的键盘。而一旦我们脱离了键盘(发现原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电脑/笔记本了,更别提握笔),我们可能也就渐渐远离了写作。这里有个重要的假设,即口述/语音输入不能取代写作。我是持这样的看法的:有时候我的写作确是用语音输入完成的,但自认为效率、逻辑性、思绪的组织,远远不如手触键盘有效。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个人体验。
 
对写作的需要和欲望,使得你始终需要键盘/电脑/笔记本;
 
习惯使用键盘/电脑/笔记本,又让你可以保持与写作的近距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纸笔与书写呢?在当代社会里,纸与笔更好的应用场景其实是构图,以视角化的方式构建逻辑;此其外,因为书写的速度远远低于键盘输入,是跟不上现代人思维的速度的。这样,书写的目的就不只是用来组织文字和思想了,可能是为了平复心情、帮助思考。
 
在当代社会里,大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可以较快地组织几句或几段话的文字。但要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和驾驭更大段的文字,且能够系统的梳理和表述复杂的思维和看法,又是不容易的。即便对于那些原本熟悉文字的人来说,如果一段时间不再上手操作具体写作,思维也会“生疏”的。这只要通过几段话的文字就可以看出来:思维和逻辑是否足够严密?表达是否足够清晰?是否具有概念化问题的能力?这固然和学术训练有关,但也与坚持写作习惯息息相关。
 
笔杆子里也能产生力量,或者说,写作就是力量(Writing is Power)。这一条,大概是很多人不会直接意识到。毛主席当年为什么在党内有如此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毫无疑问与他被印证的成功实践相关——特别是革命年代的军事实践。但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他是个超级大笔杆子:他能够把非常复杂的概念、思想、理论以特别通俗易懂的文字清晰表达出来,在全党传播,影响所有受众。需知:彼时的中国党非常重视理论,哲学就是力量。谁掌握了理论,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谁只有证明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占据中心领导地位。而写作能力,就是诠释及输出理念、知识、理论、观点的工具。
 
毛主席的一篇长文抛出来(又是结合革命年代的实践与真知的),立即就能占据主导话语权。当时的党内有无数的能人才子,但毛主席这样的写作能力(且是与思想、实践所结合的能力),是“无人能敌”的。写作既是他思想的结晶,又是他思想能力的体现——毕竟没有思想,就不可能写出东西来。但人们容易忽略的是:阅读、写作又是他的爱好与习惯,是他锻炼和强化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知识积累、沟通与传播能力的利器。
 
这就是写作的力量和价值。
 
(需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写作”形成的文字,指的是成段落、成体系、能够凝结更加系统、复杂的思想的“文章”,而不是现代网络生活或信息世界里,以几段话的文字所表达的思绪、情绪或简单的观点。)
 
所以,年轻人们,一定要尝试写作。可以尝试把写作变为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把写作变为自己生活的伴侣。也许你会热爱写作。给自己布置一点任务,每天或每隔几天把自己的思绪想法“交代”、“留存”为文字,也许你就坚持下来了。
 
只要你能够坚持——并且是长久的坚持——你必将一生获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a8NwSXK0HucPvqzOCjlXw

浙江教育界的举报之风走向疯魔

这段时间,可能是浙江信件投诉网站“浙里访”流量最高的时候。

社长搜了下,放暑假的近一个月以来,网站上以“补课”为主题的投诉,达到了160多件。双减前的2020年,同时期的投诉量还不到100件。

这些举报投诉,大多来自补不到课的家长,不愿补课的学生和不能补课的培训老师。甚至,有公办老师都加入了异地举报的斗争行列。

7月29日,网站上出现了一条关于温州泰顺中学的补课举报,证据是学校里有大量学生冲出教室就餐。并说:

我的无人机拍到了。

这条举报,当地的教育局很快给出了回应解释。不是有偿补课,而是:

优秀校友与部分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

很快,有家长发现,这条举报其实来自一位杭州富阳的地理老师。这位姓符的老师从暑假一开始就打算以一己之力,整顿温州补课风气。

今年高考,整个浙江省,只有温州能和宁波平分秋色。不少人觉得,温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当地疯狂补习的教育环境。举报信里也写了:

温州的补课,已经把杭州给卷死了。

于是,大半个七月,符老师带着无人机,在40度的高温天里,一路向南。所到之处的县城中学,都免不了被一通举报。

尽管无人机在苍南中学不幸撞树牺牲,但符老师并没有因此停下举报的步伐。丽水的庆元中学、遂昌中学、龙泉中学,衢州的龙游中学,金华的兰溪一中、浦江中学,嘉兴的海宁紫薇中学:

几乎涉及了大半个浙江。

遗憾的是,这场跨过整个浙江去取证的举报,大都是无疾而终。

和泰顺教育局委婉否认不同,面对举报,苍南教育局选择了硬面刚。反过来批判用无人机拍摄的行为:

未经允许偷拍,可能会追究责任。

浦江教育局干脆大大方方承认,高三学生已经休息了一个月,就是需要适当的复习。当地不少家长也给符老师留言,认为高中补课无可厚非,举报的行为就是没事找事。

和温州金华“护犊子”完全不同的是,在杭州,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7月19日,浙里访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主题为“滨江各小区补习猖獗”的举报。举报人指控滨江区是全杭州补课最乱的,甚至一口气实名列出了十个小区:

倾城之恋,东方郡,瑞立中央花城,风雅钱塘,钱塘春晓,智慧之门,铂金时代,温馨人家,新洲花苑、中赢国际。

举报信上写着,培训机构的老师们都以个人名义在这些小区里租房子补课,背着书包的学生进进出出:

连培训打篮球的都在补文化课。

滨江区补课是不是最乱的,普通人很难判断,但补课价格很可能是最贵的。去年暑假,就有滨江区的家长发起投诉,说自己已经配合双减不补课了,但别的家长还在不同小区里奔波上课。最关键的是,价格是自己作为工薪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一节课600-900元,贵得离谱!

而原来,孩子去机构上课只不过100元左右。这些小区大多距离很远,除了培训费和路费,更消耗时间和精力。但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生扎堆走进滨江这些小区里的私教工作室。

看起来,滨江互联网精英的鸡血程度,也不亚于城西的孟母们。只不过,走的是钞能力路线。

在小区里租房子开设“小黑班”,补课老师十分谨慎。不告知门牌号,会让学生走地下车库,让专人接应带上楼。背着书包的学生容易被监督员尾随,就有培训老师在前端开设眼镜店,作为缓冲区,确认安全后进入后面的教室。

接受生源也很小心,他们会把联系方式做成小卡片,夹在书店的中小学教辅书里。也会在微博、小红书上,精准回复那些想报课的家长,问询需不需要老师工作室。

于是,补不起课的家长只能疯狂举报“小黑班”。有证的培训机构不能教授文化课,挣扎在破产边缘,看着地下开课的同行们赚得盆满钵满,除了举报,别无他法。

杭州的城区之间,也在疯狂相互举报。本来,西湖区是整个杭州的补习高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跨区上课。这样一来,就容易被精准打击。

7月的最后一周,教工路、古翠路、学院路、三坝、文二西路附近商务大厦里的“小黑班”,依次遭到突袭检查,惨遭查处,无一例外。

一时间,西湖区成为培训补课的不毛之地。家长们只能带着孩子跑去拱墅区。于是,西湖区的补课老师开始举报拱墅区的同行,要求一视同仁。

为了规避风险,培训机构也开始以各种名义,想尽办法变异:

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研学旅行。

杭州有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推出家庭套餐。让家长以成人的名义报名,实际上则是给孩子上课。有的机构注册境外账号,由境外服务器运行。让身在境外的外教一对一教授线上课程。

杭州的双减督查小组也很尽职,凡是举报之处,寸草不生。打击之后还会安排每周3-4次的复查。但是,小区里的小黑班,因为没办法挨家挨户上门,实在没办法做到完全打击。但双减小组还是发展了社区网格员成为双减监督员,深入群众内部,摸排底细。

只不过,这边写字楼硝烟四起,那边培训老师已经买起了房车,把游击战贯彻到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dndQfMSeuy2vTw4HE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