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jZAMoqRYRwcgIF9wPY2Sw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jZAMoqRYRwcgIF9wPY2Sw
凭借着远低于传统钻石的价格,人造钻石戳破了数百年以来构建出的“珍稀”、“昂贵”、“奢侈”泡沫。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奉为圭臬的“克拉真理”,正在被改写。
人工钻石(也叫培育钻石)的横空出世,凭借着远低于传统钻石的价格,戳破了数百年以来钻石不遗余力构建出的“珍稀”、“昂贵”、“奢侈”的泡沫。
如果说“人造钻石”是钻石巨头们的灭顶之灾,中国制造则为其敲响了丧钟。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造钻石产能高达600万到700万克拉,其中近一半都来自中国,而在中国人造钻石中,又有80%来自河南;2021年全球年人造钻石产量900万克拉,单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就实现了400万克拉的年产量。
另据咨询公司贝恩数据统计,中国培育钻石渗透率在2020年到2021年从4%增长至6.7%,预计至2025年中国培育钻石渗透率将达到13.8%。随着消费者对培育钻石认知程度的和消费习惯的升级,培育钻石行业大有可为。
现实也正是如此。今年7月,央视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北京地区人造钻石的销售门店普遍业绩不错,有品牌创始人表示,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情况比同期(上个月)增加了400%。
作为中上游的钻石生产加工基地,也是一派火热。河南省许昌市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元旦前的订单都已全部签订完毕。
相比于天然钻石开采难度大,且被国际巨头垄断,河南的人工钻石,不仅可规模化量产,还只需一两周就能培育出来,价格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枚3克拉的天然钻石,售价低则30万,高则100万;如果换成人工钻石,价格可降至3万-10万之间。难怪网上有段子称:男人们要感谢河南,让“钻石自由”照进了现实!
然而,中国人造钻石的崛起,势必冲击到国际钻石厂商的固有地盘,一触即发的对决,在所难免。
胜负未分之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事实上,天然钻石能被“神话”为爱情象征,进而跻身为稀缺物,从一开始,就是场人为制造的“骗局” 。
从古至今,用人性做生意,总能大获成功。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钻石确实稀有,通常只用于王室,直到1870年南非钻石富矿的发现,改变了发展轨迹。
在南非的钻石热潮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戴比尔斯公司闪亮登场了,步步为营下,戴比尔斯逐渐成为最大的天然钻石商,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精明的戴比尔斯又大下血本,将钻石包装成了“爱的礼物”,并策划出了著名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功让钻石与爱情绑定起来。
由于被钻石巨头垄断,限量供应,又造成钻石价格高居不下。仅一克拉天然钻石的售价,就可以高达数万元。
这么多年来,揭秘钻石背后的交易黑幕从没有停止过。如著名的电影《血钻》,就赤裸裸地揭示了钻石是无数生命浇筑成的罪恶结晶。
但这些都没能动摇钻石的地位,直到人工培育钻石的出现。与天然钻石“一母同胞”,人造钻石虽然生长于实验室里,但它与天然钻石都由碳原子构成,有相同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甚至比天然钻石杂质更少,更加纯净。
在透明度、折射率等方面,人造钻石也完全可以和天然钻石一较高下。国信证券表示,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厂商已经可批量生产3克拉-6克拉的钻石毛坯,在评级中,颜色可达到最高级的D 色(无色),净度最高可达VVS级。
如果非要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那就是人工钻石不像天然钻石那样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而是用科学又高效的方式,将时间缩短到几周内。
现下的培育钻石行业,有两种主流的制造方法。一种是模拟天然钻石形成条件的高温高压法(HPHT法),另一种是在高温低压环境下,促使活性金刚石碳原子在积体上沉积交互,生长成培育钻石(CVD法)。
HPHT法的钻石结晶成色好,生长速度快,比CVD法有更显著的综合效益优势。而HPHT法培育钻石的世界重镇,就在中国河南。
技术进一步推动成本的下降。2016年,培育钻石的零售价格还是天然钻石的80%,到2020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35%。
2018年7月,在最新发布的珠宝指南中,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使用了62年的钻石定义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天然”两字。表明了对人工合成钻石的认可和接纳。
2021年7月,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提出修订意见,建议在现行标准的末尾加上标注:“合成钻石”又称“培育钻石”。
然而,最后的标准还没发布,一场“风暴”便席卷而来。
本以为人工钻石即将开始大施拳脚,没想到却遇到了“拦路虎”。
国家标准还在征求阶段,珠宝理事会、美国珠宝商协会、珠宝商警戒委员会等六家海外机构就急着跳出来反对:“‘培育钻石’会在消费者中引发概念混淆,考虑到这一点,中国的国家标准应保留‘实验室’这一术语,也就是说‘实验室培育钻石’”。拒不承认中国人造钻石的价值。
很显然,人工钻石的崛起,已触碰到了背后的奶酪,自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打压。六家海外机构企图把人工钻石划定在科研、医疗等领域,将一切扼杀在摇篮里。
能惊动这么多巨头下场,甚至不惜上升到宣誓主权的层面,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中国培育钻石的技术力量,已不容小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被称作中国“钻石之都”的河南。钻石属于金刚石,河南的培育钻石产业,便是基于国内人造金刚石行业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对人造金刚石的进口依赖,郑州三磨所研制出了首台六面顶压机,为河南奠定了人造金刚石行业的科研地位。之后,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技术红利扩散到了河南各地,河南人造金刚石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人造金刚石企业在2015年前后开始转型,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产业链很快后来居上,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培育钻石,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中南钻石、黄河旋风、豫金刚石、力量钻石、惠丰钻石等。
在河南钻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普通级别钻石的单价只有270元一克拉,特等钻石的单价做到了792元一克拉。
后起之秀来势汹汹,坐不住的戴比尔斯开始骚操作不断。先是在2016年将广告语改为“珍如此心、真如此钻”,炮轰中国人造钻石,背后用意不言而喻。
不但如此,戴比尔斯还推出一款钻石检验机,号称可以分辨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并在伦敦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专门打击中国的人造钻石。
眼见一击未中,戴比尔斯又在2018年“出尔反尔”,推出自有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但值得玩味的是,戴比尔斯对待人造钻石的态度极为随意,高管多次表示其“不稀有”、“不珍贵”,只适合在“情感较浅的表达场合”佩戴。
相比于给天然钻石制定“4C”标准来凸显身份,戴比尔斯甚至懒得给培育钻石分级,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它们不值得被分级。”并且,戴比尔斯只做饰品,不做婚戒,想借此将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的“意义”分开。
在戴比尔斯给培育钻石制定的规则里,无论是无色、蓝色或是粉色钻石,都不会产生克拉溢价。表面看是高调入局,实际上就差直接点明:人工钻石,啥也不是。
俄国有家钻石公司,更是不惜用上区块链技术,给所有天然钻石上打上印记。这些看似奇葩的行为,目地都是为了在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搞出一个鄙视链,但这也可能是最后的倔强了。
大势所趋无法逆转,很多培育钻石品牌相继出圈。全球珠宝产量最高的时尚品牌潘多拉也在去年宣布,将不再使用天然钻石,全线改用人工钻石。
无论有多不情愿,钻石行业的大变局已然展开。
培育钻石在具备高性价比的同时,也拥有了可观的利润。
据国金证券相关研报显示,下游培育钻石饰品品牌商主要为传统珠宝商、聚焦培育钻石饰品的新兴珠宝商,以及上游生产商、终有贸易商打造的自由培育钻石品牌,毛利率在50%-60%,净利率在10%-20%。
风口之下,国内金刚石厂商纷纷转向消费级人造钻石。黄河旋风在2015年建立了国内首条无色大单晶钻石和片状大单晶金刚石生产线;2017年,豫金刚石设立“慕蒂卡”珠宝体验中心并注册中欧钻石品牌Brisa&Relucir。
就在8月10日晚,力量钻石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培育钻石业务已成公司第一收入来源,毛利率高达83.44%。
强大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2021年底,培育钻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3亿元人民币;2022年8月,本土培育钻石珠宝首饰品牌ANOTA完成种子轮融资,由梅花创投独家投资。
同样,中国传统珠宝品牌也在近两年开始试水培育钻石。2021年8月,老庙黄金母公司豫园股份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USANT露璨”;2022年曼卡龙成立培育钻石子品牌“慕璨OWNSHINE”;潮宏基旗下子品牌VENTI也在2022年推出培育钻饰产品。
虽然这是一个销量不断增长且高利润的行业,但人造钻石的前景并非“高枕无忧”。凡事都有两面性,当钻石可以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附着在钻石身上的那层“稀缺”光环和意义必然退却,人造钻石的价格将会大幅回落,形成恶性循环。
潜在的隐患不止这一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国内金刚石厂商都在加速投产。力量钻石于今年4月推出40亿元的定增方案,达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达341.32万克拉。
这意味着仅力量钻石一家,包含定增在内的规划产能,已经达到了了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的全部产能(截至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总产能为300万克拉)。
▲力量钻石车间
另据媒体报道,黄河旋风也在通过定增方式募集10亿资金扩张人造钻石产能,预计可新增60万克拉产能,行业内涌动的产能扩张冲动可见一斑。而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虽然国内对于培育钻石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从全球来看,印度、美国、新加坡等都是人造钻石的生产基地,随着行情的进一步向好,将会抢占和瓜分中国产能份额,甚至形成替代,届时国内生产厂商恐将遭遇重大打击。
最重要的是,因为缺乏市场教育,培育钻石尚没有形成产品本身以外的赋能价值。如果单纯因为价格因素来作为天然钻石的“平替”,完全还有更便宜的莫桑石、皓石可以选择。
未来,想要打造出无可撼动的竞争力,中国人造钻石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读树一帜《为什么说人造钻石炒作过火了?》
2.浪潮工作室《河南钻石就要统治世界了》
3.野马财经《河南人造钻石厂商,正在挑战国际钻石巨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DPpoY85IkWwkPaBV1188w
16区四档高中均分
1、市重均分Top1:浦东
2、区重均分Top1:徐汇
3、公办普高均分Top1:杨浦(杨浦公办普高比较特殊,就一所复旦二附,不对外招生)
4、民办普高均分Top1:青浦
1、市重均分700+:
浦东706.3
杨浦704.9
闵行703
徐汇702.9
嘉定701.8
2、市重均分最低:
崇明664.3
静安672.9
青浦680.5
1、区重均分650+:
徐汇665.2
闵行662.5
松江655.3
嘉定653.4
普陀650.2
2、区重均分最低:
崇明564.3
杨浦598.9
金山611.8
1、公办普高均分600+:
杨浦691.5(只有一所复旦二附)
闵行633.7
松江620.5
普陀614.5
宝山602.3
嘉定600.3
2、公办普高均分最低:
虹口520
长宁520
崇明520.5
16区四档高中最高/低分
16区610分以上同分高中对比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_A8VLIb4PY-kXdY_ju6qA
分化之下的重庆,购房者怎么选择?
近日,重庆某楼盘推出的”买好房送打谷子”的海报在网络流传,让重庆荣登C位。
根据时代财经记者实地探访,确有其事。推出该活动的楼盘是距离重庆主城区上百公里的梁平区的湖山云著。
楼盘销售透露:
进入8月后,由于重庆连续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又恰逢秋收,很多客户没法来销售中心看房子,我们才推出了这个服务,不是特意推出这个活动。
为了推动农民买房,开发商的服务可真周到。
老话说,无事献殷勤,必有目的。开发商事无巨细的服务背后,一方面是开发商本身的急需回款,另一方面是市场入冬,倒逼开发商只能放低身段,求着消费者购房。
该项目背后的操盘手是金辉控股。根据金辉控股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43.7亿元,同比下降56.3%;实现销售面积约16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7%。
▲来源:金辉控股2022上半年财报
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双双腰斩。
根据其公布的2021年报,金辉控股去年的净利润下跌了14.25%。
此外,截至2021年末,金辉控股的未偿还借款总额为527.94亿元。短期借款为95.04亿元,融资租赁负债(流动)为1161.80万元,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62.54亿元,应付税项为48.6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154.47亿元。
一边是急需偿还的债务,一边房地产市场整体输血困难,只能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也即推动卖房。
但重庆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房子卖不动,还有不少人挂牌撤离。
论中国经济第一城,非上海莫属,尽管上半年因为疫情,被北京反超,但到年末大概率会回归。
而论人口第一城,无人可以望重庆的项背,3212.4万常住人口,超过了很多省与自治区的人口规模。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尽管人口规模第一,但重庆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版图面积都相当于一个省的规模,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2.3个台湾省的面积。
在上一轮房地产牛市期间,重庆凭借着出色的供需平衡,让其房价始终保持相对平稳,尽管也在上涨,但没有出现东部城市那样的大幅上涨局面。
2020年末至2021上半年,因为地王的拉动,以及重庆本身的跟涨需求推动,重庆走出了一波耀眼的行情,房价连续多月领涨全国。
然而,这种行情仅仅维持了半年左右,在2021下半年全国楼市转向之后,重庆楼市也立刻调转了方向。进入2022年,全国楼市行情更加低迷。
整个上半年,重庆的楼市有多冷?
2021上半年重庆新房成交面积1286万方,2022上半年只成交了347万方,跌幅达到73%。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7985套,成交面积78.69万方,环比减少14.3%,同比减少59.2%。
寒冷依旧,与当下重庆市40摄氏度的火炉温度,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级房产成交市场低迷,一级土地市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卖地收入只有191亿元,同比下降了82%,跌幅位居全国前五。
成交量低迷的同时,二手房挂牌量却在激增。
锐理数据显示,7月份重庆主城区的二手房挂牌量约25万套。
关于二手房挂牌量,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突破了10万套,各平台的数据不一。真实数据,比机构公布的数据明显要高很多。
此前,根据链家平台和其他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杭州二手房挂牌量超过22万套,位居第一。
链家网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重庆目前的二手房挂牌量是16.7万套,而锐理数据披露却是25万套。
真实的数据,可能比这还要高。总而言之,重庆目前的二手房挂牌量再次超越杭州,回到了第一位。
二手房挂牌量高企的背后,是炒房客着急离场的表现。此前因为重庆的房价市场保持平稳,均价在中心城市中处于垫底位置,然而2020下半年开始,重庆房价高歌猛进。引发了东部炒房团涌入。
讽刺的是,谁也无法预料到,重庆的行情只维系了半年左右,这批炒房客成为了高位接盘侠。
市场转向的当下,杭州、成都、苏州、南京的炒房客们正在挂牌退场。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之下,重庆的炒房客们也在寻求解套。
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本号已经说过,当下与未来,分化是楼市最关键的词。
买房,现在不仅要选择城市,还得选择片区。
作为直辖市,重庆长线当然值得看好,但在楼市调整的当下,需要谨慎行之。
整个重庆可以划分三个大板块,中心9区,主城12新区以及外围区县。本号的建议是:
外围区县不要碰,主城12区要谨慎,中心城区视情况而定。
主要依据可以从人口和商品房库存两个角度来看。
人口方面,中心9区过去人口增量最猛,主城12区也在增加,但外围区县人口却在减少。
重庆版图幅员辽阔,外围区的县与自治县,经济羸弱、人口密度较小,成为重庆本轮房价下行的主要片区,最关键的是,外围区县人口在减少,购房继续观望就行。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主城12区人口虽然在增加,但人口密度小,且当下的去化周期最长,比外围区县的去化周期还要长。
锐理数据显示,主城12区和外围区县整体去化周期基本都在3年以上,铜梁区的去化周期高企78个月,长寿区74个月,潼南区68个月,合川区59个月、綦江区56个月。
璧山区、江津区、永川区、涪陵区、荣昌区、南川区、万州区、垫江县、奉节县去化周期都在3年左右。
重庆楼市价值主要集中在主城9区,特别是两江四岸核心区。
重庆当下全市的去化周期在10个月左右,主城12区和外围区县去化周期超长,。
过去十年,重庆吸引的外省人口绝大多数流入了中心9区,外围区县减少的人口,大多也是涌入了中心9区。
尽管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心9区有潜力,但从库存角度来看,中心区大多数区也得继续观望。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中指院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重庆中心9区的人口密度都在1万人/平方公里以上,渝中区人口密度最大。
但当下各区的商品房去化周期均超过了12个月安全警戒线,渝中区甚至超过了3年半,相对安全的只有沙坪坝、北培、大渡口和渝北。
由此来看,即便是中心9区,现在买房也需要谨慎,唯一还能放心购房的片区,或许就只有那些热门板块,如中央公园、悦来、礼嘉、大学城、水土、钓鱼嘴、茶园、跳蹬、茶园、弹子石、空港工业园。
这些热门板块目前的去化周期偏短,是当下重庆楼市价格抗跌的主要片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d6ZbfVL1LQbBiQcugd41w
今年年初,有恒大河南资金部员工被经侦部门带走调查,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在办公室搜出的合作方及总包单位公章。
奇怪的是,公章直接没收,人又被放回来了。财务、融资等相关条线的领导都看懂了暗示,不敢轻易离职了。
上周,经侦部门又去了一趟恒大找资金部,还是没什么大动作,但大家都清楚,那根弦绷得更紧了。
同一周,碧桂园总裁莫斌也去了趟河南,在郑州他见到了省、市几位领导。据说莫总是8月18日上午离开河南的,然后中午就在投资人会议上喊出了口号:
公司有信心保交付!
昨天流传的一张截图说,郑州经侦已经全面出动,清查烂尾楼资金去向,根据资金转移走向,从烂尾项目到区域再到集团,一条线地抓人,要求把钱吐出来:
已经抓了集团财务和老总。
抓财务和老总这事,起码现在还没有发生。
据子姨了解,针对郑州烂尾或未复工项目,确实经侦部门已经有了专案组,但这个专案组已经成立一段时间了,并没有大规模抓人,包括对待已经躺平的开发商。
有时候不抓比抓还管用。三年前P2P暴雷潮的时候,深圳很多平台在督导专班眼皮子下,拼命清退了一年欠款,实在没钱了,公安部门才会立案抓人,理由很直白:
无法继续顺利清退。
现在也一样,就拿截图中提到的融创来说,融创郑州的前领导今天还在外面拼命找钱。
目前郑州烂尾开发商老板中,唯一确认被带走喝茶的,只有子姨写过把烂尾项目卖给房管局、电视台、派出所等机关单位的啟福城老板卢一博,那也是四月份的事了。
前几天,烂尾五六年的啟福城前几天终于开始对后续建设工程招标施工单位,但招标人变成了:
河南省财政厅的子公司。
7月19日,郑州地产集团和省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宣布,联合成立百亿郑州地产纾困基金,要以基金为主体撬动地方国企或者社会资金盘活烂尾项目。但谁都数不清那里到底有多少烂尾项目:
就像没人清楚河南有多少烩面摊儿。
差不多快一个月了,这份纾困基金唯一落地的项目只有北龙湖一个写字楼,保交楼的很多问题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比如四种纾困方案之一的统贷统还模式,子姨拿到的一份文件说,统贷统还就是以郑州地产集团为主体向国开行申请专项贷款,然后和政府平台公司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使用资金,利用土地收益还本付息。
这里面就很多问题,比如国开行的贷款拿什么担保;后续收益也就是业主贷款,如果不够还怎么办;房企是否无偿退出,政府接盘后,项目债务由谁负责等等。
其他三种保交楼模式也大多需要政府或者贷款或者找金融机构对接,但银行也是一肚子苦水。
朋友说,河南的商业银行系统自身风险已经很多了。中原银行涉及到很多开发商的借款难以回收,郑州银行是城投包袱太大:
没办法提供那么大一笔资金。
这时候,领导们应该已经意识到,保交楼仍然离不开暴雷房企。
上周几个中央部委确定了要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支持保交楼,但专门在最后提到了,对项目原有预售资金挪用的:
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责任。
烂尾项目绝大部分都涉及监管资金挪用。有房企的朋友说,他们的领导看着还没什么事,但有关部门早就把人和账查了一遍:
证据已经固定。
这一招其实是有讲究的,叫“陪斩”。
大概280年前,黄河在铜山决口,乾隆让自己的老丈人河道总督高斌去治理。高斌的两个属下贪污公款,导致河工未成。
乾隆一怒之下就把高斌和两个贪污犯一块捆起来拉到刑场,七十多的老头儿眼看着前面两人砍完,吓得全身瘫痪倒地,这时候监斩官才说出真相,高斌死罪已免。
被攥住命运后脖梗的高斌回到黄河工地上,果然一刻不敢休息地监工:
最后累死在大堤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FbLn4IU_lOSetAIsjQK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