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部分地块信息)










这对于楼市来说其实是再好不过的信号
1)我有没有看到自己满意的房子,能够满足自己的置换需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s-N5KvP0qqaNxv9USPyC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图为部分地块信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s-N5KvP0qqaNxv9USPyCg
房地产这款大国游戏越来越集约化,未来中国每年占全国成交量70%以上的龙头房企或将清一色的是央企或国企。
炒房客,正在被“正规军”围堵。
我的好友村口大爷说:“放眼望去,从地方政府到媒体再到开发商,甚至是最后的中介……多头的友军开始变得越来越少。”
无论是央行三条红线提高开发商的入局门槛,还是自然资源部和住建部在土地和交易端的成本增加措施,都在用“拉高成本,挤压预期收益”的方式,驱赶楼市投机的热钱。
恕我直言,高层的共识很明确,只有把“房住要炒”的信仰打瘸,当前以及未来社会过剩的资金才会去拥抱科创的“星辰大海”。
否则,依然是死结。
这势必将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可以很清晰的预测,大多数炒房客最后会发现,早在2019年郭主席的善意提醒就是对的。
靠房子理财的居民越来越不划算。
1
最近,搁置了6年的房产税,终于要落地了。
最快的试点或将在近一两年落实,最先试点的城市目前来看重点一二线城市尤其是深圳海南都将是大概率的突破点。
为什么如此确定?
一句话:财政急需开源。
复盘每一轮科创突围或者科技革命都是一轮强势的“铁血投资和补贴”的过程,科技革命爆发的中心地带必然是投入最多的国家。
一份成本投入对应一份收益获取。
这种境遇之下,又在“房住不炒”的宏观主线里,占中国楼市总市值最大比重的一二线城市存量房就成了“最肥的肉”。
如果你是操盘手,你觉得会不会收房产税呢?
还是我最明确的观点:只要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2
毋庸置疑,漫长的旱季已经来了。
诸位,需要考虑一下断水断粮的黑暗时刻。
今天所说的大气候改变,不止楼市,未来的股市也一样。
适者生存。
水多,小动物们都能沾光喝饱,旱季来临,水位迅速退去,渴死者无数,能够依然扛住屹立不倒的,皆是强者中的强者。
对于楼市从土地到涉房贷款必将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越来越成为少数大佬的局中局,小鱼小虾迅速死绝;对于股市也是一样,震荡期的去散户化必然极其残酷,机构收割,多数人沦为输家。
就拿身边在房子上还能折腾的老炮们,动辄深圳湾一号大几千万的房子都是全款抢。
富人们阶层不单单是房子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未来楼市面临住建部自然资源部央行甚至是公安的多重围堵时,依然能生存下来的必然是全方位综合强者。
先富的尖尖。
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个大美女(整的除外),怎么可能只有脸美,她的美是对99.9%平庸者全面综合的碾压。
3
4月的西安,已是调控之后的第3个年头。
自然资源部要求集中供地后两个月。
一场土拍,58个竞拍企业,最后一查有24家的爹是中海,还有另20家只有一个爹:华润。
按一家竞拍企业6亿5千万的保证金,光拍地保证金中海都交了24×690000000=16560000000,165亿6000万。
华润也不怂,保证金也干进去138个亿。
如此生存环境之下,你让开发商圈里的小鱼小虾们该怎么活?
土地是粮,房贷是钱,如今所有开发商的粮和钱都被卡的死死的,玩到最后也只有央企国企有资格继续玩。
看一看房地产ETF为什么趴在地上起不来。
其实原因很简单。
恕我直言:这门生意国企化、民生化了。
所以想趁着目前楼市低谷期抄底房地产ETF的,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激进城市化,盛宴二十年,错过就错过了。
投资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忆往昔英雄”,还黯然神伤,自己感动自己。
没有毛用。
4
曾经房地产三年小调控五年大调控,楼市越调越涨,归根结底就是民资主导的市场总是顺周期行动,萧条时干脆趴窝不供给,等到宽松期供给跟不上需求价格一轮一轮的往上翻。
村口大爷说:“那是一个全民房炒的时代,谁不炒,谁沙雕”。
在这一段周期里,上游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薅尽羊毛,各种野摊建筑队敢领着农民工干工程的都赚翻了,甚至我身边还有几个村的前村支书直接转型房地产的,现在还都是各大报媒年度风云人物常客。
但,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房地产再难英雄好汉辈出。
资金不支持;
杠杆正在被拆解;
开发商戴上了“三条红线紧箍咒”;
土地都在央企;
对贝壳也开始反垄断了;
……
多头的对手盘如此凶悍,该怎么赢?
单枪匹马干赢央行+住建部和自然资源部的事情,做梦想想也就算了。
你咋不上天呢?
如果中国的财富新贵还需要后来者在楼市上折腾,那么该是谁的悲哀呢?
这个国家承受不起“楼市就是国运周期的顶”。
因为“顶”之后就是万劫不复时代。
内卷的牢笼会很难受。
5
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过60%。
能再翻一倍吗?
不管其他所谓的大V怎么说,对于中国城市化率80%我都是极度怀疑的。
或者说是明确反对。
80%这个数是发达国家的均值。
日本这样的岛国可以这样,如果中国这个拥有大规模纵深的大陆国也搞到80%城市化率,那将是中国经济格局的灾难。
斗胆说破一下,我们激进城市化是“向内收割”。
我们没有老美的体质,也没有日本岛国的无奈,高城市化率,也就意味着城市系统的高脆弱化。
无论你坚守什么样的信仰,或者民主还是威权的站队都无法绕开一个事实:
东西方创业崛起的本质差别。
一个基于殖民体系的向外索取,一个只能在和平框架规则下以内卷为成本换取向上攀登的筹码。不用装不用藏着掖着,前者说的是美英,后者说的就是悲催的我们自己。
成本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而绚烂的成就都来源于对等的成本支付。那么如果咱们承认中国这几十年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么成就的另一面我们必然有对等的成本支付。
人口的压力,环境的压力,社会贫富分化带来的普遍焦虑感都是这种成本和代价的外在反应。总结一句话中国的崛起我称之为:内卷式崛起。
我们的问题很多,争议非常大,利益纠葛远远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这就是温老在《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一书中提出:“中国为什么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去依附的国家”问题的答案。
从日不落帝国到德国的崛起再到苏联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是所有后发追赶国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和平框架下,一个后发追赶国想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成本向内转嫁和集权体制就必然是集体创业的最优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通过内卷的方式托举起了一批先富起来的城市富人,那么这种内卷的模式会一直延续下去而直到撞南墙吗?
不。
付出巨大的内卷成本我们闯出了今天的局面,根本初衷还是想拿到科技创新的主导权,以自我创新造血来铺排我们十四亿人的内循环,真正让十九大之后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变得有法可解。
而不是北上广深指着郑州武汉西安青岛天津的鼻子说你们这些拖油瓶,不争气……
因此,基于未来十年以上房住不炒的新趋势,楼市未来生存的逻辑已经从政府到开发商再到消费者和二手房中介,全链条寡头化。
地方政府都能把地卖个好价钱吗?
重点城市,一年三次集中供地的逻辑下,每次调动大几百上千亿的现金去抢地门槛高过天际。
99.9%的开发商已经出局了。
大多数开发商已经丧失参与权。
什么意思呢?
房炒,终将被驯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6oz07SksCAJ8tZ3rZ3yow
1
开始动手了,虚拟币刚刚全部封杀,
一个不留!
刚刚网上,流传一张“ 火币商城小客服 ”的聊天截图,截图称“ 为配合中国最新的行业监管政策,商城决定暂停为中国大陆境内的用户提供矿机及衍生服务。对已购买BTC矿机产品(包括“矿机+托管”、“一站式“无忧挖矿”的用户暂停提供矿机托管服务,机器将于今日(23日)起停电下架。“
火币暂停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矿机服务,一瞬间就刷屏了网络。。
火币方面刚刚则紧急回应:
“ 今年以来,矿机商城业务全球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为了集中精力拓展海外业务,矿机商城决定暂停为中国大陆境内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老用户所持有矿机的解决方案随后会通知客户。”
是的,你没看错,这一刻!真的来临了。
中国大陆境内的所有矿机服务,全都暂停!!
做为海淀区绝对的超级纳税大户,火币的这条消息,无疑粉碎了所有中国大陆炒币人的最后幻想。。
虚拟币,真的彻底被封杀,关门打狗了!!
再给你们看2个图:
下面这两个图,刚刚也已经刷屏了朋友圈。事情太大!我没资格点评。你们自己看内容吧:
第一个图:副总理发话了
第二个图:
来了!果然全部都来了!
五天前,央行向全国人民发布“ 紧急通告 ” 要求全国人民,各个单位,防范虚拟币的时候,当时我就发出了最大预警!
特意写文章说了99%以上的虚拟币,包括比特币,等等全都要被封杀了!劝所有人远离这个巨大的风险!
今天!你们看到了。全都开始动手了,一个接一个!全都在紧急封杀!!
上图:财联社,刚刚的播报!虚拟币们,已经开始教科书一般的大跌!!
五天前,我就发了重大预警!还没看过我五天前写的文章的,我今天就再发一次给你们看看: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获得过“共和国勋章”。
但写下袁隆平这个名字,早已无需加上任何头衔,几乎没有中国人不知道他。
霍金去世了,但我不懂时空;
金庸去世了,但我不看武侠。
可是只有袁老去世了,我才知道,再笨的人,也要吃饭。
有人说: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敢相信,我默默放下手中的饭碗,想着些什么。 但随后我又端起了手中的饭碗,猛的吃了起来。 直到碗中的米饭一粒不剩。我想,这是能对袁老做出的最大敬意。”
这一刻,举国皆悲,无数人共同缅怀这位“国民偶像”。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苦也值得”
早在2010年,袁隆平就被确诊为慢阻肺,有高血压,也有心脏病。
旁人劝他休息,他却十分倔强。
走路时,有人来扶,他满脸的不乐意:“你别扶我。”
他不怕苦累,不怕疾病,却最怕痴呆。
体检时,医生给他出了一道算术题,95+13=多少?
袁隆平立刻答了上来,开心地笑道:“我们搞科研的,最怕痴呆。既然我还没有痴呆,那就要继续工作,退休对于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事。”
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源于袁老从未改变的两个梦想。
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心甘情愿让世界共享技术?”
他的回答单纯却伟大:“这是个好事情,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呢?”
为此,他天天守着天气预报,了解各地水稻的长势。
他出远门,参加那些本可以推辞的会议,提出自己的建议:“XX水稻不适合在你们那里种植啊,你们那里纬度不适合。”
他站在泥土里,却总是凝视远方,记挂着那些苦难。
二是“禾下乘凉梦”。
”很久之前,我曾做过一个梦。
梦里我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满眼的稻谷都是金灿灿的,夏日里天气热,我和助手们就拿着蒲扇,坐在稻穗下面,静静乘凉。”
一生的付出,使得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
他却从不满足,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我贪产量,产量越高,我越放心啊!”
就连2019年,袁老的生日愿望也是:“希望今年我们的示范田,百亩片能够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这样的一生,苦吗?
袁老说:“苦,可是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苦也值得。”
“有困难,有坎坷,你要发奋图强才行”
有记者曾拿着这个表情包给袁老看。
他看完,笑了笑,认真道:“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历了全国范围的饥荒。
袁老忘不了那时的饥饿感:
“刚吃完饭肚子就饿了,有时候用糠来代替米,越吃越饿,一天到晚就想着吃饭,根本吃不饱。 吃不饱身体就没有能量,双脚松软无力,浑身冰凉,那个日子真的很难受。”
而让他无法释怀的是:“那天我走在路上,我亲眼看见5个人倒在路边,他们都是饿死的。”
他想:“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研究水稻,要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
1960年前后,他在试验田无意间发现一株特别的水稻,它不仅长得更高,籽粒也更为饱满。
就此,他认为水稻有天然的杂交优势。
在当时,这样的试验与主流遗传学理论截然不同。
一片质疑声中,袁老却满怀期待,开始了“人工杂交稻”的试验。
然而,“第二年收成的时候去看,高的高,矮的矮,稻米大的大,小的小,没有一个质量过关的。”
质疑声变本加厉,不少人嘲笑道:“袁隆平根本不懂遗传学。”
袁老没有就此止步,反而在思考之后,认为:
“发生天然杂交行为的水稻,是因为雄蕊退化,雌蕊正常。 那么,让更多品质优良的雄性不育水稻,与正常的优势常规水稻授粉,就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杂交稻种子。”
又是2年过去,他终于在14万多个稻穗中,找到6株不育株。
眼看着试验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打击再一次来了。
那天,天刚亮,他来到试验田:“所有的秧苗都被人连根拔起,甚至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我们。”
多年后,再提到此事,他仍是悔恨:“这件事把我的试验推迟了整整3年。”
多年研究,毁于一旦,他沉默地望向水田,听到的话却是:
“秧苗八成是他害怕实验不成功,自己拔的。他就是在骗国家的实验基金!”
面对险恶的人心,看不到希望的前路,他淡然处之:“有困难,有坎坷,你要发奋图强才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与困难作斗争。”
他在废井里找回5株株苗,离开刚出生3天的儿子,提起行李,去到南方,找寻“野生不育株”。
整整7年,他一心扑在水稻上,没能回过家。
十年研究,前八年都是失败,他却说:“在千百次的失败中,我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1973年,袁老的赤诚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
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每亩地的产量增加了100斤左右。
那一年,他已44岁。
中国人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袁隆平的教育观,一生做好一件事
他是英雄人物,是国之脊梁。
有人说:“像袁隆平这样的人,可能真的是被普罗米修斯盗下来的火种。他存在,便是人间的一道光,驱散了黑暗。”
他却说自己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老农民,但其实他一点都不普通。
他教给家中后辈最为重要的是: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工作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33岁那年,袁老与邓哲相识,仅仅一个月就闪婚。
自此,将近60年,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宠妻狂魔”。
剥好水果,他总是自己吃一半,给老婆留一半。
老婆洗澡时,他担心她煤气中毒,隔两分钟便要喊她。
出差时,每天一定会主动打去电话,听到老婆的声音才踏实。
他对自己抠门,却不忘记每一个纪念日,给老婆买买买。
他为邓哲写下情诗: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如何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个丈夫,如同一片树叶,无论它怎样张扬,怎样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赤诚爱意,跨越大半个世纪,始终如一。
这也是他对孩子的要求。
长子是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次子是农业科技上市公司副总裁,小儿子子承父业,是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三人皆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始终不忘“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在孙女眼里,他是宝藏爷爷。
“他从来不会问孙女学习怎么样啊,但他一定会问,你锻炼了没有啊?你有没有去跑步啊?有没有去游泳啊?有没有做运动啊?”
但三个孙女皆有一个梦想:“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有坚持的人。”
“做普通老百姓,是最幸福的事”
功勋之外,袁老总能用你想不到的方式上热搜。
谈到带博士生,他眉头一皱:“辛苦得很、麻烦得很呐,那是要死脑细胞的。”
“团队中的精英好不好管?”
他愁到挠头,用浑身在拒绝。
90岁生日,他戏谑道:“原来叫80后,现在变90后了。”
穿上西装,有人问:“袁老师今天帅不帅?”
他一脸的骄傲:“帅!”
每次理发后,他都忍不住夸夸自己:“哈,又年轻了。”
每晚八点,准时坐上麻将桌,他称其为“脑力锻炼”。
午后闲暇,他亦能沉下心来,拉会儿小提琴。
这样率性有趣的灵魂,谁不爱呢?
他自封“自由散漫”,上下班不按规矩。
然而,面对后辈时,他总是严肃认真的。
年近九旬,做完汇报,已十分疲倦。
他婉拒记者的采访,可听到有中学生等着合影时,又立刻问“他们在哪里”,随后站得笔直。
他说:“累点无所谓,不能让孩子们失望。”
他赠给青年人的话语,让我们享用不尽。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没有什么秘诀,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钱是要有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要为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
你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会有这个回报的。”
岁月淬炼后,他的脊梁仍旧笔直,指引着我们前行。
袁老一生功勋无数,身价早已过亿,留给自己的少之又少,最贵的衣服仅花了35元。
然而,他留给世界的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更是光芒熠熠。
看了袁隆平的一生才知道,他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巨星,他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袁老,一路走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dVTjAzeSakp_RvnkzstIQ
如果问你,什么口味的薯片最好吃?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钟情于原味薯片的土豆清香,有人偏爱黄瓜薯片咸甜口感,也有人永远乐此不疲地追逐着奇葩口味,比如美式可乐味、原谅抹茶味、软萌樱花味等等。
但是,如果问你,喜欢吃袋装还是罐装?我猜你的答案大概率都会是前者。在多数人眼里,袋装薯片相比于罐装口感更脆、吃着更香、捏着也更薄。
销售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人们对袋装薯片的偏爱。在某宝平台,同一品牌、同一价格的薯片,袋装月销量为7000+,而罐装仅为3000+。
同是薯片,为什么袋装就要比罐装好吃?
当地时间2012年8月14日,墨西哥一薯片加工厂员工正在打包袋装薯片
你吃的罐装都是“假薯片”
实际上,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配料表里。
这是乐事袋装和罐装薯片的成分配料表。不难发现,袋装的主要配料写的是马铃薯,而罐装上则写的是马铃薯雪花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乐事袋装清新清爽黄瓜味薯片配料表 / 百事集团官方网站
乐事罐装翡翠黄瓜味薯片配料表 / 百事集团官方网站
以马铃薯为主要配料的袋装薯片,其实也被称为原切薯片,它是由新鲜的土豆直接切成薄片油炸而成的。不过,在下油锅之前,每一片土豆,都需要在清水中充分沐浴,这能防止土豆片们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变色, 同时洗去薯片表面的游离淀粉[1]。
把土豆置于空气中数小时,左侧土豆因涂抹了柠檬汁表面没有发生变化,而右侧的土豆则开始氧化褐变 / YouTube
漂洗完后,它们还需要在不低于70℃的护色液中烫漂1-3分钟[2],这个过程可以破坏土豆中酶的活性,排除组织中的空气,同时脱除水分,让土豆片表面淀粉凝胶化,以减少薯片在油炸时吸油[3]。
原切薯片制作过程 / YouTube
最后,经过充分的干燥,这些土豆片才会被送往炸锅,完成它的使命。
相比之下,罐装薯片就完全省去了这些繁琐的步骤。它并不需要用到新鲜的土豆片,而是用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经过马铃薯淀粉、谷粉的混合,压制成椭圆薯片形状,直接进行油炸[4]。
罐装薯片制作过程 / Food Insider
所谓的马铃薯全粉,是用新鲜马铃薯经过去皮、捣泥、干燥等一系列工艺环节后所制成的一种产品[5]。根据加工工艺、产品性能以及理化指标不同,马铃薯全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颗粒状的,一种是薄片状的,后者因形似雪花而得名“雪花全粉”,乐事罐装薯片用的就是它。
不过,雪花全粉在生产过程中的细胞破坏率可达21%,只能保持40%-60%的原有养分以及风味物质,因此口感和风味都不如颗粒全粉[6][7]。
但不管是颗粒全粉还是雪花全粉,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吃到的罐装薯片,都只是一种经过油炸与混合的“土豆泥面团”。
2010年3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在沪开幕。“马铃薯雪花粉”吸引参观者
由于原料的不同,袋装和罐装薯片的最佳油炸时长有着较大的差异。东北农业大学的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厚度为1-2毫米的原切薯片油炸的时长在2分钟为宜[8]。而相比之下,复合薯片只需要20-50秒,就能达到较好的品质[9]。
一般来说,油炸的时长越长,意味着风味物质生成的越多[10],薯片中的含油率也会更高[11]。
在家油炸过土豆片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当我们把食物放入炸锅时,它的周围总会冒出密集的小气泡。这其实是因为土豆片表面被加热到水沸点温度后,水分快速汽化蒸发所导致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油脂会悄悄渗入到薯片当中[12]。因此,在水分达到平衡之前,油炸时间越长,薯片吸入的油也就会更多。
炸土豆时周围冒出的小气泡是水分蒸发导致的 / YouTube
薯片带给我们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高油脂的口感,它能刺激我们脑内奖赏系统的关键结构——伏隔核,让我们一片接着一片,吃到停不下来[13]。
研究表明,在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后,想要抵抗这些食物的诱惑将会变得困难 / Youtube@Kim RosaCuca
除了含油量,袋装薯片与罐装薯片在脆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国内学者曾通过模拟牙齿咀嚼的过程,对不同包装的薯片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发现,袋装薯片的硬度要比罐装大,韧性更好,脆度也明显要更高[14]。
2016年,有3名国外学者曾对薯片脆度与风味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对于脆度更高的薯片,人们能更快感知其风味,并且会认为脆度最高的薯片,味道最强烈。
有一种解释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脆度高的薯片更易碎成小块,有效地增加了接触的面积,因此让挥发性的风味化合物能够更加迅速地被吸入鼻腔[15]。
袋装薯片,八成都是气体
在口感上,袋装的原切薯片似乎已经全方位碾压了罐装的复合薯片。但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袋装薯片的缺点,那一定是它过于占地方的包装。
一名纽约的视觉艺术家曾对一系列的膨化食品进行体积测试,结果发现,一包原味的乐事薯片,86%都是气体[16]。2014年时,韩国的一群大学生甚至用160包袋装薯片制成了一艘小船,成功横渡了汉江[17]。
2014年9月28日,韩国大学生乘薯片筏渡江反对食品袋充气过多 / WSJ
为什么要在袋装薯片要放这么多气体?放入罐装不香吗?
实际上,由于袋装薯片的切片属性,它无法像复合薯片一样被压制成整齐划一的形状,放入直径只有六七厘米的薯片桶中。把它们装进无色无味的氮气包装袋,一方面可以在运输途中起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防止薯片在空气中氧化受潮,延长保质期[16]。
同时,一份1994年的研究显示,充入氮气的薯片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在感官品质上会明显优于没有氮气充入的薯片[18]。
相比之下,罐装的复合薯片虽牺牲了口感,但在抗压方面的确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以罐装出名的品客薯片就被设计成了马鞍形状。这种特殊的几何形状,在数学上又称为双曲抛物面,它能在推力和拉力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19]。
双曲抛物面,U型部分被拉伸,拱顶部分被挤压 / Garlock, M., & Billington, D. (2009). Felix Candela’s Legacy.
实际上,在建筑学中也会运用到这种双曲抛物面的设计。
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室内自行车馆(The London Velodrome),它的屋顶是不是像极了现在你拿在手里的薯片。
伦敦奥运会自行车馆拥有6000个座位
所以,哪怕是一片小小的薯片其实都承载着不少的心机与设计。不过,它们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一致的,就是让你买得更多,吃得更胖。但你也不必过分责备自己,毕竟在强大的食品工业面前,弱小的我们要抵挡住诱惑,实在太难了。
别不信,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其实是有答案的,只是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