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
来源:肖磊看市(ID:kanshi1314)
将军遗嘱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Jy5IA4-m9VXBgBNFx-BqFQ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作者:肖磊
来源:肖磊看市(ID:kanshi1314)
将军遗嘱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Jy5IA4-m9VXBgBNFx-BqFQ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卢卡斯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这话放在新能源板块,实属贴切。
上半年,新能源板块飞涨,静静地俯视A股大盘。
(白线为新能源指数,黄线为上证指数)
投资新能源的朋友,基本处于以下对话循环中:
-现在还能买新能源吗?
-估值已经很高了,别冲……
-两个月后,涨了25%,现在还能买新能源吗?
-估值已经很高了,别冲……
…..
而在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这又是对新能源的一波利好。
估值已经奇高的新能源,凭什么还能继续疯涨?
新能源的研究员告诉你,这是一件郑智正确的事情。
新能源为什么涨?
它必须涨。
我下面提供一种分析框架,你可能没听过,但这一框架可能更直达问题本质。
先抛问题:假如让你在农贸市场买鸡蛋,5块一斤,然后跑去商场卖,10块钱一斤,赚一倍,你会考虑吗?
可能会。
假如说卖给商场只是6块一斤,赚1块钱差价,你会考虑吗?
费那么大劲儿,赚1块钱?你很可能被劝退。
资本市场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接触的,是买卖股票的二级市场。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角落,老百姓不太熟悉的,是做投融资的一级市场。
一级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在参与,也是最早期的投资者,在企业还没上市前就给它投资。
二级市场,也就是咱们常说买卖股票的市场,这时咱们交易的已经是流通的股票,二手货了。
这里存在一个什么问题?
一般pe、vc这些风险投资人在一级市场投资了,等企业上市后,回报是十几倍几十倍增长的。
为什么能数十倍涨?因为风险也是普通炒股的几十倍,可能风投机构投资100家公司,只有几家公司上市,其他孵化失败直接打水漂,如果没有几十倍的收益,这笔账是算不过来。
如果上市之后,这个行业、这个企业不赚钱?你还会投吗?
自然是不会的,要知道做风投的都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
现在,我们回到新能源板块上,也是这个道理。
不能让在一级市场做风险投资的兄弟没钱赚。
要是没钱赚,就没人愿意投新能源支持实业了,一级市场的融资,对企业的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于是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用二级市场的高估值,鼓励更多投资者,去支持那些还在孵化、成长中的新能源公司。
毕竟新能源板块,不只是个别机构,而是整个市场、整个郭嘉,都参与其中。
过去的日子里,各地国资委已经先后出现了一股热潮,抢夺新能源车项目。
珠海国资委抢下法拉弟;
合肥抢下蔚来、零跑;
广州抢下小鹏;
上海抢下特斯拉、威马;
南京抢下拜腾……
所以新能源这样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细分行业,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的。
为什么那么支持新能源产业?
如果我们拉长五年十年去看,对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意义,会更清晰。
国内,经济增长。
国际,科技竞赛。
地球,能源问题。
1、下一个经济增长,由新能源拉起。
过去二十年,由房地产拉动的上下游,家电、钢材、银行……撑起了二十年的经济增速。
不仅孕育了一堆地产巨头,还有庞大的白色家电企业。
下一个二十年呢?
不能再通过房地产拉动了,汽车成了下一个能拉动上下游经济的商品。
通过政策补贴新能源行业,国内已经搭建起了以电动车企、电池、光伏、钢材的完整产业链。
优等生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已经在电池、光伏领域的世界前列了,给世界供货。
截止去年年底,世界市值前二十的车企,就有国内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原来遥遥领先的传统车企三巨头,市值逐渐被造车新势力超过。
(远川研究)
2、大国博弈,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过去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我们基本都处于滞后的状态。
燃油汽车时代,先是美国,后是日本……尔后,手机时代,苹果手机无人能敌……
到了如今,只有在新能源车上,几个大国是几近同时出发。
这绝对是近百年来最佳的弯道超车机会。
通过新能源车,打通光伏、电池等核心技术,推动了锂电池、三元电池以及下一类电池的研发。
要知道,谁掌握了能源的技术,就掌握了一切。前有英国的煤炭体系,后有美国的石油体系,下一个时代,还是个仍未有胜负的可奋斗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毫不吝惜,2013年起补贴超3000亿。
没有一个国家敢这样去押注一个行业。
3、更长远地,关于碳中和。
近海的石油、天然气,满打满算可以用50年,顶多100年。
新能源的问题,是绝对要解决。
十四五规划里提到,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40年时间里把净碳排逐渐减少,最终归零。
换句话,到2060年,新能源已经100%覆盖我们经济生活的各方各面。
40年之内,一项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
为什么要通过新能源车去推动技术发展?
根据莱特定律,随着生产数量增加,成本会持续下降。锂电池也是同理。
量产电动车,可以提高锂电池的产量,从而加速电池成本的下降。
(民生证券研究院)
曾被大家当做玩具的电动车,担起了拉动“能源-运输-储存”核心技术研发的重任。
那么,新能源板块能买吗?
绝对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但是怎么玩,要注意。
首先,新能源估值不低。
别说你,我部分仓位在新能源,都感觉在走钢丝。
如果想让自己投资体验好一些,可以采用杠铃策略。
举个例子,我一半仓位买新能源,另一半仓位买银行,新能源代表成长而银行代表价值。这两个组合在一起不仅照样能吃到新能源上涨红利,而且今年二三月大跌的时候也跌少很多,当时新能源跌了25%,新能源+银行只是跌了15%,跌更少才能拿得住。
(红线为“新能源+银行”组合)
反差越大,平衡效果越好。
其次,下一个冠军选手还未出现。
新能源上中下游,中游的投资价值最大。
得电池者得天下。
然而目前,未出现一款电池可以解决新能源车的续航、安全、成本等问题。
磷酸铁锂便宜、安全但续航差劲,最近特斯拉出的model Y就是用这款;三元电池贵、续航好但常出现自燃事件。
目前大家都在期待第三款电池的研发,而这一冠军选手决定了下一个新能源板块的增长点。
如果你自认没有能力在数百家企业中挖掘,可以交给新能源板块、科技类的基金经理。
最后,在国内做投资必须要读懂政策,自上而下去分析,才能忍受短期的波动,做更长远的投资。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DNgeMZXEGtuN5r9DDR9Mjw
· 盛松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二十几年来的中国房地产,并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周期,而是始终在波动上升。今年以来,我国一线城市房价呈现加速上涨趋势。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2个。其中,一线城市的涨幅更高,同比增速达到了6.0%,较上年末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为2017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值。
我国的高房价,有土地供给的原因,也有土地制度、政策的原因。2015年后,大城市土地成本占住房价格的比例平均已达40%。而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侧重于需求调控,调控效果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一度形成了房价单边上涨的预期。
目前大城市需求端调控手段几乎已经用到极致。房地产调控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采用系统性的方法。所谓“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应当从房地产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定位。
今年我们新出版的《房地产与中国经济》一书,论证了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并从全局出发,对我国住房问题提出建议。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我国城市土地大量供应在商业和工业,这与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有密切关系——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会带来持续的税收收入和GDP增长。
中国的住宅土地供应占全部土地供应的比例在主要国家当中是最低的。2016年,我国一线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平均约为27%,而纽约则超过40%。
在提出“去库存”战略时,我国商品住宅的去化周期约为4.4个月(按照2013-2017年商品住宅年均销售规模12.31亿平米测算),目前约为1.7个月。
目前,一线城市住宅几乎没有库存,新房都需要摇号排队。而商办用房库存高企。上海的商办用房去化周期高达110个月左右;北京、深圳相对低一点,但也有30个月、50个月上下。
我国一线城市不合理的土地供应结构,造成了商业用房销售的巨大压力。所以城市用地结构有待改善。
城市间的分化也很明显。由于产业发展、人口迁徙,以及医疗、教育、养老条件比较好,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核心城市,这些年房价都涨得比较高。引用2018年12月21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的调研数据来做估计测算,2017年全国住房空置率为21.4%,较2011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从不同级别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住房空置率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为16.8%,较2011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均呈现上涨趋势,2017年二者的空置率分别为22.2%和21.8%,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4.4和2.8个百分点(见下图)。
此外,我国同一城市房价分化加剧。以上海为例,2020年,黄浦区以均价15万/平米位居各区榜首,青浦区等外环外区域均价则在3~6万元上下;2015年房价大幅上涨前,两个区域的均价分别在5万和2万上下。住房需求端结构也有所变化。由于二胎的放开以及对高品质居住条件的追求等原因,商品住宅市场改善性需求强烈,100~140㎡面积段产品集中热销。
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
有观点认为,房价上涨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事实上,货币发行量是房价上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货币数量影响所有商品的价格。货币一旦发行,流向并不确定。
实际情况是,目前物价指数CPI并不高。特定商品的价格高,主要是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也是如此。目前,有些城市的房价还在下跌。显然,这不是货币发行造成的。
所以,不能通过收紧货币来抑制房价上涨。收缩货币供应反而会伤及中小企业。有关监管部门现在出台一系列政策,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这是比较有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供需失衡是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土地面积63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按要求不能做开发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北京16000多平方公里,仅平原部分就跟整个上海差不多,但常住人口比上海少300多万。所以总体讲,房价高并不是土地面积较少,而是居民住宅用地供给占比较低。包括中国香港,也有很多土地没开发利用。
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旧城改造拆迁等,我国住房需求不停增加,而供给相对来说少得多。超配房地产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特色。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投资渠道匮乏;二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都希望居有定所,不少家庭还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这是观念问题。
针对房地产业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措施进行调控。但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侧重于需求调控,长期效果并不明显。
我早在2016年11月初就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房价调控的有效方法是供需并重》。需求调控的效果主要在于短期,供给调控则更加侧重于中长期,且供给调控有助于稳定公众预期。公众对房价的预期是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一直呼吁要稳定房价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供给调控是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最突出的:“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应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向供需调控相结合转变:一方面在需求端通过各种手段严厉调控;另一方面,在供给端增加土地供应。
基于城市间分化情况,优化土地供应制度和结构
过去十几年,供地的方法是拍卖,价高者得,所以土地价格越拍越高,“地王”频现。2月26日,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城市要对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应,全年供地将不超过3次。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稳地价来稳房价。
上海最近发布第一批52块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公告,新竞价规则主要是:
这是对地价的一种限制。这一措施可能有效,我多年前就提出过类似的方法。
未来土地的出让,应该与该城市的人口、产业、商业等指标挂钩,并且做动态的调整和监测。在人口流入的城市,应该加大土地的供应,尤其是居住用地的供应;在人口流出的城市,应该减少居住用地的供应。并且,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整。
各地均设置自己的土地“红线”,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政府土地调控的空间,地方政府也缺乏跨区域协调土地资源的能力,因此,需要更高一级的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来协调。
以“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的方式解决高房价问题
看待房地产与经济的关系,一定要一分为二:
一方面, 房地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年初由于疫情影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都受到冲击,但随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额均逐月改善。对比基建、制造业等投资,房地产投资具有很强的韧性,仍然发挥着稳定经济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房价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效应。第一,削弱经济发展潜力。因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土地配套,地价涨成本就上升。而且,高房价会提高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在内的所有发展成本;第二,如果资源集中在房地产业,就有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第三,高房价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成为社会问题。
从房价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房价上涨1%会带动工资水平上涨0.07%,工业企业的利润会下降0.01%,居民消费下降0.05%。地价持续上涨会导致房价的持续上升,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居民消费也受到挤压,因此,实体经济会陷入困境,这是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原因。
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财富的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拐点”的方式把房价打压下去,并不可取。因为由此带来的房价下跌会降低居民实际储蓄,削弱内需,增加金融风险。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控制房价的同时,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得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超过房价的上涨,不断缩小房价收入比,通过“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房价过高的问题,避免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曾经发生的房价暴跌式调整。
作者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caEgvkpOzE92czCeuqKcgA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mQf1YWFZ86MaGo2CW6sLdw
*题图及文中配图均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皮克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