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来源:无相财经(ID:wuxiangcj)

这几天,一则新闻让人大跌眼镜。
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腾讯和阿里,首次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曾今不可一世的腾讯和阿里怎么了?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今年3月以来,各大互联网企业的股价,就开启了阴跌模式。
阿里腰斩,腾讯跌了45%,哪怕很多以价值投资者自诩的老股民,心态也崩了。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据统计,A股、港股、美股中概股,各类消费、医药、互联网核心资产,今年高位以来市值蒸发约20万亿人民币。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以上这些,无不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尤其是前两年迅速蹿红的快手和拼多多,一个跌了63%,一个跌了83%。
一个词形容:恐怖!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就连被誉为A股神话的白酒板块,也没能守住,“一哥”茅台从2600元绵绵跌到1500元。
被誉为擎天柱的中国平安,更是跌跌不休。
基于此,去年很多的热门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等网红基金经理,今年都损失惨重。
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年内跌超23%,最大回撤已经达到37%。
著名的经济博士格隆,据说重仓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目前已经亏损了50%。
情急之下,他多次发文,暗指监管措施太狠,不利于市场经济。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国家真的要放弃市场经济吗?
非也。
8月20日,证监会召开2021年监管工作会议,就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的基调就是:“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叫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资本不能像国外一样,为所欲为。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尤其是涉及民生的行业,绝对不能暴利。
目前,在中国排名前30的应用程序中,有超过20个来自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企业市值均达到10万亿。
咨询公司博达克(BDA)董事长邓肯·克拉克曾评价两家巨头:“已经从创新者变成了市场主导者。互联网初创企业如果想避免与行业巨头竞争,就只能静待被其中之一收编。”
 
过去20年来,资本家们给了投资者一个长期、超额的垄断暴利的预期,所以相关公司的市值一飞冲天。
但是,我们国家不允许这种暴利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所以必须出手,这就是以上这些垄断公司的市值下跌逻辑。
近年来,中国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监管,堪称史无前例。
包括对22起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件集中立案调查,涉案企业均为互联网巨头:滴滴、阿里、腾讯、苏宁及美团。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而且,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阿里和腾讯这类互联网企业不会太香了。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其实,资本之所以能在中国横行霸道,说白了,还是和政策息息相关。
过去,马云之所以能在政策上一路绿灯,甚至享受大量的优惠待遇,离不开一些人的方便之门。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但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政策转向。
这几天的新闻是什么?
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也就是说,中国的首要经济议题,已从如何做大蛋糕,转向为如何分配蛋糕。
那么,清理不合理收入,杜绝非法收入,限制资本的高收入,就是应有的话题。
而这一政策的转向,很多人还不相信,很多人还抱有幻想!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如果你细心梳理一下这两年来的重大经济新闻,就知道,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变。
2018年,国家重拳整治网络信贷p2p,并开始抑制房价。
2019年,国家重点打击文化产业,娱乐行业进入寒冬。
2020年,反垄断的第一刀砍向阿里,随后各大互联网企业被限制和监管。
2021年,共同富裕的口号再次被提出。
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今年7月,浙江成为了共同富裕示范区。
随后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就捐了120亿元。
8月,第三次分配的会议召开,腾讯立马表态再捐500亿,响应号召。
大佬的时代结束了,巨头股价全部腰斩!
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17周年,40多年前,他说要“先富带动后富”。
经历高速发展之后,很多人都忘了这句话。
但国家没有忘记,聚集了大批社会财富的互联网巨头们,也不能忘记。
中国和西方,还是不一样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9Hvz4CBI5eY18-v_WTztA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8月份,娱乐圈的风波一波接一波。

 

先有吴亦凡被抓,后有张哲瀚一夜凉透,平台下架其相关的音频视频,甚至已经不能用“糊”来形容了,基本上已经被“开除网籍”。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张哲瀚的老板赵薇应该也挺闹心,毕竟当初签约的时候认为自己捡到了宝,张哲瀚也是她旗下最赚钱的艺人。

 

现在,吸金变成败金,他身上有27个相关品牌代言都丢了,自身丑闻导致的解约是否需要赔偿还未可知,届时赵薇的公司恐怕也少不了要承担责任。

 

很多人都想看看赵薇咋办,结果呢?

 

一夜之间,赵薇超话被封,多个视频网站对她除名,下架了她的作品,包括让她大红大紫的《还珠格格》,这个消息引爆网络,各处上头条。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这当然是灭顶之灾,其实在这之前,赵薇遇到的麻烦事就已经不少了。

 

此前,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大批判决书,都指向一个案件。

 

说的是啥呢?

 

是当年因万家文化收购案而蒙受损失的股民向万家文化和赵薇追讨损失,这几年很多股民维权,但是无论是万家文化还是赵薇,嘴都很硬,不想赔偿,但是在这些公布的判决里面,赵薇的相关上诉基本上都被驳回了。

 

案子可能还得拖一阵子,如果追讨成功,赵薇则得赔不少钱。

 

而在前不久,赵薇的老公黄有龙也被爆遭到起诉了,香港的一家公司要求他还钱,债务还不少,有3亿港元,但是本金大概只有1.5亿,只是一直拖着不还,连本带利已经翻了番。

 

要说这两口子缺钱吗?

 

并不缺啊,赵薇当演员的身价不低,后来转型当导演、参加综艺节目,出场费也不少的赚,而在资本市场,她也曾是“呼风唤雨”的“女巴菲特”,那搞钱的架势可不是一般的女明星可比的。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为啥这么狼狈呢?

 

还得从2016年说起。

 

据天眼查显示,2016年11月,赵薇黄有龙夫妇在西藏成立了一家名叫龙薇传媒的空壳公司,名字很有爱,但是做的事儿还挺生猛。

 

在公司成立的1个月后,其目的就暴露了,它要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标的是市值120亿的万家文化,就在2016年底,龙薇传媒就和万家集团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作价30.6亿,收购万家文化29.14%的股份。

 

如果成了,基本上就掌握了万家文化的控制权,成了这个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明星夫妻的入股故事,资本市场的期待还不少,万家文化几天内就涨了30%多。

 

后来,这事就黄了。

 

为啥呢?

 

收购方案踢爆,龙薇传媒的自有资金只有6000万,收购价是30.6亿,也就是说有51倍的杠杆,这听起来就像一个笑话,用6000万的资金撬动30.6亿的股权,然后控制一家120亿的上市公司,好一出空手套白狼。

 

而更可笑的是,签协议的时候,30亿还没搞定,夫妻俩还得到处借钱。

 

钱还没到位,监管开始关注这事儿,不断下发问询函,俩月之后,龙薇传媒把收购的股份缩到了5%,然后又过了不到俩月,交易解除了,收购黄了。

 

和平分手,没有违约,双方都想全身而退,但是架不住股价一直跌,半年内的低点和高点,差了60%多,散户可是被坑惨了。

 

证监会介入,历数了龙薇传媒“五宗罪”,事关信批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等。

 

不过夫妻俩还是觉得自己很冤,除了公司的申辩,黄有龙个人认为,虽然交易失败,自己的初衷是善意的,赵薇则把自己从交易中摘出去了,大有“虽然是我的公司,但是责任不该我负”的架势。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不过证监会并没有听这套说辞,还是给出了罚单,共120万的罚款以及两人5年的市场禁入。

 

罪定了,钱罚了,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索赔了。

 

但是维权路太艰难了,从2018年开始,就有投资者开始诉讼,但是战线拉得都很长,一审败诉后,赵薇、万家文化(现名:祥源文化)基本上都会上诉,而一些案件的二审已经拖到了今年。

 

赵薇二审依然败诉,但是这钱啥时候能赔还未可知。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而赵薇老公黄有龙的债务,也要追溯到2016年。

 

根据港媒的披露,2016年8月,黄有龙和一家名叫明诺国际的财务公司贷款1亿港元,为期1年,月利息200万港元,年利率约24%,刚好卡到高利贷的门槛。

 

10月份,又借了一笔5000万港元,月利息100万,3个月内还清。

 

但是,2017年6月黄有龙的还款支票就无法兑现了,本该还了的钱,就这么拖下来了。

 

明诺国际眼看要不回钱来,就在2018年11月,把债权打包,卖给了比较擅长讨债的万汇公司,但是最终万汇公司在黄有龙这里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只好拿起了法律武器。

 

万汇公司表示,第一笔贷款的本息已经累计到1.99亿港元,第二笔贷款的本息也有9895万,连本带利,差不多3亿,接近翻倍了。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从时间线上来看,这1.5亿港元的债务,基本上和万家文化收购案时间线重合。

 

其实这也不是黄有龙第一次“欠债不还”了。

 

2019年的时候,香港名媛蔡一凤在社交媒体声讨“某女星丈夫”欠了她家人3.7亿港元,拖拖拉拉还了1.5亿,剩下的2.2亿拖了4年没还,抵押了“一两个亿”的支票还跳票了,蔡一凤提告,据说还遭到了恐吓。

 

后来的法庭文件显示,欠债的“某女星丈夫”正是黄有龙。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没钱吗?

 

也不至于,虽然坊间屡次流传双方婚姻亮红灯甚至婚变传闻,但是当初两人参与资本市场操作时,可是深度绑定、夫妻一体的,因此赵薇也冠上了“女巴菲特”的头衔。

 

她最早进入股市,可以追溯到2003年,曾买过重庆路桥,不过后来又逐渐退出,据说最终赵薇在重庆路桥这一战中,被割了韭菜。

 

不过,2005年的唐德影视成立的时候,赵薇的哥哥赵健出资,后来赵薇也入了股,2015年唐德影视成功上市,赵薇、范冰冰曾一起去敲钟,而赵薇兄妹俩持股最高达到6亿市值。

 

而在这之前,身边有人的赵薇夫妇,已经爆赚不少了。

 

大家都知道赵薇夫妇跟马云关系匪浅,2014年,夫妻俩花了31亿港元买入了阿里影业19.3亿股,成为阿里影业二股东,后来阿里影业暴涨,夫妻俩一下浮盈20多亿,后来还高位套现了10多亿。

 

2015年,黄有龙又跟着马云和虞锋进入了瑞东集团,也就是后来的云锋金融,又大赚了一笔。

 

而且,黄有龙跟不少地方“赌王”过从甚密。

 

2013年,仰智慧控股了港股嘉辉化工改名蓝鼎国际,并在韩国济州岛开发了一个度假村项目,2014年济州岛项目迎来了“马来西亚赌王”林国泰的云顶集团,度假村引入博彩,仰智慧也因此成为“济州岛赌王”(戳链接阅读),这中间就是黄有龙牵的线。

 

当然,在这场合作中,黄有龙也认购了蓝鼎国际的5亿股的股份,当然相比市场价,折让了近40%,这不单单是“1亿红包”,而且也算是参与进了仰智慧的赌博生意。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个岛上,他还有一个“赌王”熟人。

 

“塞班岛赌王”纪晓波大家可能不熟,但是如果说台湾“九头身”女星吴佩慈,大家就熟悉多了,纪晓波就是那个让她“7年生4胎”也没有嫁进去的“豪门”男朋友。

 

纪晓波在塞班岛开了一间赌场,2016年黄有龙旗下公司在塞班岛买了地建酒店,然后租给纪晓波的公司收租。

 

无论是生意场还是名利场,赵薇黄有龙都是游刃有余。

 

他们到底有多少资产,其实在收购万家文化的时候,他们也曾在公告中跟大家交过底,各种上市公司股权、房产、影视、酒业、4S店等,大约有56.63亿。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不过,现在看来,赵薇也逃不过被套的命运,股价跌得厉害,不少港股公司已经在在1港元之下了,身价缩水的得厉害,不过这几年房产升值比较厉害,应该也能弥补一些,他们的身价应该还能以十亿计。

 

五年的市场禁入,还有1年多就要解禁了,但“女巴菲特”想要在A股掀起滔天巨浪来也很难了。

 

一地鸡毛,还是先还了钱吧。

一夜凉透,中国“女巴菲特”垮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eJt7j8K90uYyBF5rMNA7g

兰迪少儿英语创始人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刑拘,公司回应称仍为用户提供服务

♪ 作者|芥末堆 一辄

♪ 编辑|芥末堆 奥老师

芥末堆讯 8月26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旦悦科技”)法定代表人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于2021年8月25日被滨江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相关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旗下品牌有abc360英语、兰迪少儿英语及大枣口语陪练等,公司创始人及法定代表人为李晶。

公开资料显示,abc360英语成立于2011 年,以在线青少儿英语为主要业务,课程模式为外教一对一。2018年公司已经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劲邦资本、清科创投等。根据官网,abc360在菲律宾有两个教学中心。

2017年,abc360推出了独立少儿英语品牌兰迪英语,兰迪英语采用1v2的小班型授课,选用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教。兰迪英语推出后,abc360 COO 林翼飞曾透露,兰迪英语总用户超过15万人,单月营收 2000 万。两年后,大枣口语陪练APP上线,由外教配合孩子练习听说。

今年,“双减”政策落地后,聘请境外外籍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被禁止。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主打外教教学的三个品牌的业务均受到冲击。

8月12日,abc360英语、兰迪英语和大枣英语陪练发布公告称,已不再收取境外外教少儿英语课程费用,并暂停相关课程,同时表示,公司正在开发合规合法的线上新课程。

杭州旦悦科技单方面暂停外教课程的行为随后引来不少用户投诉。目前,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兰迪少儿英语和大枣英语陪练的相关投诉共有326条,关于ABC360少儿英语的有253条。投诉内容主要为平台无法退款,不履行合同约定上完原外教课程以及客服失联。

针对家长的诉求,8月18日,杭州旦悦科技创始人李晶在直播中表示,当前情况下,公司无法满足各位家长的退费要求,正在想办法妥善处理。

李晶被刑拘后一天,8月26日杭州旦悦科技发布《致广大客户的公开信》中提到,虽然公司创始人涉嫌职务侵占罪被依法拘留,但公司仍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已经上线了AI录播课、商务英语课等作为替代的课程供用户选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mtPhDsWCpbyhMRng6wtxA

平安计提了华夏幸福

今天,中国平安召开了年中业绩会。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母营业利润818亿,同比增长一成。归母净利润580亿,同比下降15.5%。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因为平安对华夏幸福的相关投资资产,进行了共359亿元的减值计提等调整。这导致税后归母净利润骤降:

208个小目标。

今年3月,环京霸主华夏幸福债务暴雷,年内面临千亿负债到期。当月,平安集团宣称对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为540亿。上半年减值了359亿后,平安说会根据化债进展情况,继续评估是否继续进行计提拨备。

上半年,华夏幸福亏损95亿元,截止七月底累计到期未偿还债务本息合计高达815亿元。

6月到8月,每月市场上都有华夏幸福化债方案即将公布的消息流传,但至今没有公布。据说华夏幸福内部已经改了口风,说这是件长期的事。

去年年底,中国平安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平安高层就确定了要陆续计提减值的计划。但那场会议公布的坏账数据要比540亿,高得多。

不久后,平安一些板块的员工发现,2020年年终奖大幅减少,甚至取消了。

一位平安不动产的朋友告诉子姨,板块被惩罚扣奖金,可能是由于集团认为,不动产当初对投资华夏幸福所做的风险提示不够。

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平安两次出手共用180亿拿下了华夏幸福25%的股份。双方签订了严苛的对赌协议,形成了分别以王文学和吴向东为首的双总部格局。

但因为雄安变故、环京限购和疫情,这笔世纪投资可能是中国房地产业非常失败的一笔。

今天,平安宣称高度重视华夏幸福带来的投资风险,已组织集团内相关部门及子公司进行自查自纠,展开全面整改工作,完善投资决策流程,进一步优化投资资产集中度限制额度。

子姨了解到,平安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最初由平安不动产一位A类干部级投资经理,内部提交了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方案。但这份方案在平安不动产板块就被:

毙掉了。

朋友说,河北没有什么购买力,对于环京霸主的未来,一位入门级别的投资经理就能下判断。

之后,这位投资高层,又向集团投资板块提交了该方案。平安首席投资官,也未对该笔投资做最终决策。

2017年,这家年净利润上千亿、市值近万亿的全牌照金融巨头的总舵手马明哲,长时间呆在位于香港的平安海外办公室。员工经常能见到,老马和平安海外董事长童恺走在一起。

最终,老马拍板同意了这次投资。

老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货币金融学博士,他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劳动人事处干部做起,1994年不到四十岁就成为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董事长。

1994年11月,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子彬被调往深圳担任市长。几个月后,深圳市领导班子换届,李市长还缺一位强力的,分管财政和联系金融机构等工作的副市长。他的第一人选就是马明哲。

4月初,李市长将刚刚升任平安保险董事长的老马,请到了办公室。两人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老马还是难以抉择。

老马离开时,身穿的蓝衬衫整个后背已经湿透了。第二天,老马一早就跑来市长办公室,婉拒了李子彬,他说爱人不同意,妈妈也说副市长工作各方面协调量很大:

你嘴笨,干不了,把平安保险公司干好,就不错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Sq-5AW_qcx5-kVYYByRXw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配图  耕织图册 清 焦秉贞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426196904/answer/1534691333
农民来告诉你开荒有多难!
01
村里有个朋友的祖辈,大概清末民初逃荒来到本地落脚。
他们家一直口口相传着一段“祖辈血泪扎根史”——
当年他祖辈一路讨饭来到我们这儿,从给地主当佃户、扛长工开始,父子俩用了三十年才开出一片荒地。
三十年开了多少亩?
17亩。
付出的代价是老汉不到五十,咳血而死。
我们这儿本来多山,人多地少,但凡平整一点的,离水源一里之内,犄角旮旯,沟沟坎坎几乎都被人占了,多一分地,子孙就多一口饭吃。
所以过去讲究“以地看人”,只要你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只有半亩,别人也会平等待你,因为你掌握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可你要连半分地都没有,属于流民,盲流子,别人都懒得搭理你。
因为跟你打交道没意义,没准哪天你们全家就饿死了。
过去的农民对地的重视到了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
本地靠近中俄万里茶道,为做买卖方便,常有外地商人“寄籍”本地,就是把户籍临时挂在村里。
曾经有一户茶商在村里住了几十年,儿子孙子都在这儿出生,到孙子娶妻生子那会儿,老茶商都没能在村里买下哪怕一亩地。
几十年就没人卖地?
肯定有,但轮不到他。
过去卖房子讲究先问四邻,邻居都不要才能卖其他人,而买房人的人品和名声也要得到四邻认可,这笔买卖才算能成。
如果他人品和名声不好,四邻有权联合起来告到县衙,搅黄了你这笔买卖。
原因很简单,你卖了房子,拍拍屁股走了,他们还得跟恶邻打一辈子交道呢!
谁不想有个好邻居?
卖地也一样有规矩。
先问亲族,再问本家(宗族),再问地邻,一块地只有亲戚不要,本家不要,你那块地挨着的张三李四也不要,外地老茶商这个“伪同村”才有一线机会。
所以他有钱也没用,很多穿越小说,主角回到古代,大把银子撒出去,几十亩几百亩的买,基本不靠谱。
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绝不是一句形容,那是祖祖孙孙的饭碗。
朋友的祖辈两代人三十年才开了十七亩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才不被视为外姓人欺负,正式算为本地人,不然子孙连老婆都娶不上。
你家连地都没有,就算嫁过去一天三顿喝玉米糊糊,喝的都是别人家种出来的粮食,这跟嫁给要饭的有啥区别?
一旦遇上个风灾旱灾,粮食减产,作为亲戚,帮你不帮,救你不救?
怎么帮?怎么救?
地主家都没余粮,普通人家更别提,与其到时候左右为难,陷入道德困境,不如一开始就不跟你家打交道,多省事。
土地,就是外来人纳的投名状。
遇上灾害年景,你无牵无挂,带着老婆孩子撒丫子跑了,跟你建立人际关系的意义何在?浪费感情。
有土地拴着你,你才能跟我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才能得到认可。
这种微妙的心理习惯现在也有。
你在城里上班,是租房还是买房,本地同事跟你相处时的态度截然不同。
你要一直租房,同事们跟你客客气气,公事公办,下了班基本上不跟你有生活往来。
万一哪天你就退了房,辞了职,回了老家或浪到别的地方去了,跟你处的再好又有什么用?
买了房就不一样了,至少证明你愿意扎根本地,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同事们才愿意跟你深入交往,主动邀请你上门做客,也愿意来你家,两家人经常凑一起吃个饭。
一来二去,从同事变成朋友,从单纯的工作交往变成更紧密的家庭之间的生活交往。
有房没房,和古代有地没地,本质上大概一个意思。
一直租房住,你永远是一个现代流民。
当然,如果你不打算成家立业,不考虑子女入托上学及未来养老这些东西,你大可以一直流民,反正现在条件好,总归饿不死。
但古代就不一样,无地流民等同贱民,境遇非常惨,从国家层面遭到体制性歧视,被本地人集体鄙视和抵制,动辄羞辱驱赶。
现代流民找工作多简单,只看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不会审查你的身份,养活自己很简单。
而古代流民,连找个活计想吃饱肚子都需要找个当地人为你提供信用担保,可谁会大发善心替你这个来路不明的外乡人背书?
怎么办,要么当贼,要么做匪,要么饿死。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2
朋友的祖辈逃荒路上捡了个老婆,来了先扛长工,睡的是地主家的羊圈。
不是地主糟蹋人,羊圈是口老窑洞,没门破窗,把羊赶到别的窑洞,他们夫妻俩还得安门糊窗烧炕取暖,倒不如直接跟羊群一起挤着睡,贼暖和。
人安定下来,填饱肚子后琢磨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想办法弄块自己的地,这是农民的本能,家乡回不去了,只能在这儿扎根。
夫妻俩从攒钱攒粮食开始,到买下这口老窑洞和村后一个没水源的丘陵小土包就花了十几年。
先别管这个小土包有没有主,只要你这个外地人想占据,就算是无主之地,也会很快变的有主。
这本就是熟人社会的潜规则。
而他们夫妻从买下小土包开始,又攒粮食又攒钱,筹备了好几年,做足了准备才走出了正式开荒的第一步。
也就是说,老汉四十岁的时候才正儿八经带着儿子去开荒,干了十年就活活累死了。
开荒也讲究季节,春种夏管秋收,正是地里最忙的时候,肯定抽不开身。
即便有空,零零碎碎去开也没意义,草木正盛,灌木正硬,今天开了半分地,一场雨水,一夜之间,野草又铺天盖地长出来了,白费功夫。
再说狼虫虎豹威胁安全。
据老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这儿,到了半夜,经常有后山的狼进村转悠,偶尔叼个羊什么的。
除了这些,春夏之际的蛇鼠蚂蚁和毒虫毒蚊也烦不胜烦,不幸被叮咬几口,染了毒害了病,轻者费钱,重者丧命。
唯有秋后十月到开春这段时间,农闲了,地里活忙完了,蛇虫鼠蚁销声匿迹,荒草枯了,灌木干了,能砍能伐,收拾起来利索不费事,大把的时间能用来专心干这件事。
可时间有了,还有个最大的问题——粮食。
什么是穷人?
家无隔夜之粮。
你半夜饿了,起来掀开米缸盖一看,老耗子抹着眼泪走了。
这四五个月光开荒,没法出去挣吃喝,全家饿死怎么办?
必须要先攒够全家三口人半年消耗的粮食。
一旦断顿,这事就得停。
全家人起早贪黑去给地主,给别人家扛活儿,先把一天的吃喝挣回来,然后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攒了三年才攒够了一缸“开荒粮”,满满一缸高粱米。
家里有粮,这时候可以正式开荒了。
很多人觉得秋冬季开荒很省事,起码除草简单,点把火一烧,烧荒嘛!
不可能。
水火无常,小风一刮,火苗子漫空飞舞,引发了山火怎么办?
古代秸秆宝贵,一部分用来喂牲口,一部分作为赋税的一种上缴朝廷,朝廷统一收集起来,再分发给军队喂牲口,《水浒传》里风雪山神庙那章,陆谦就是一把火把军队的草料场烧了,企图烧死林冲,结果被反杀。
而老百姓的日常做饭和冬天取暖全靠妇女上山捡干柴,烧光一座山基本等同于绝了整个村子几百人的活路。
所以,还是要老老实实,撅着屁股一撅头一撅头往下刨,效率可想而知。
秋天好说,土层松软,一入冬,上了冻就完了,土层冻的梆硬,一撅头下去只有一道白印儿,震的手生疼,咬牙也得继续干,换上镐头硬凿。
遇上灌木老树根,又得锯又得砸,还要刨根。
全家三口齐上阵,忙活一秋冬,人累个半死,最多开出一亩地。
光开出来还不行,小土包嘛,地势不平整,夏天一下雨,暴雨洪水带着高处的土壤往低处泛滥冲刷,把庄稼冲个七零八落,侥幸没死的也活不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还要平整土地,把高处的土挖出来,挑着担子一担一担挑到低洼处填平,并垒出田埂…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3
农村什么活最累?
——挖土方。
再精壮的汉子也要脱几层皮。
回家起茅厕,挑着百十斤粪肥一担一担,走一公里往地里担…
开了春,花钱租牛深耕一遍,全家上阵用撅头细细把地再翻一遍,大块土壤打碎,草根除净…
把晾晒一冬的杂草灌木枯叶烧成草木灰,增加土壤的肥气和养分…
再人力来回耙几遍,耙的平平整整…
刚开的一亩地,四周全是荒草灌木,等于小动物的天堂,不管你种什么都不够它们祸祸。
老两口干脆在地头搭起茅草棚,日夜守着。
别看上述过程我三两句说的简单,那会儿没有农业机械,用不起牛马,没有小推车,全靠人力,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啃,他们相当于把小山包的山顶部分削平,硬生生啃出一亩地来。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4
地是有了,种啥?
四周没有水源,只能种点耐旱的玉米或谷子。
谷子的产量自古以来就不高,熟地一亩收两三百斤到头了,那会儿是清末,玉米的产量也很感人。
我曾经在一篇论文上看到,国民政府1938年的统计数据,山西全省的玉米亩产量平均87公斤。
一开始我都以为看花眼了,仔细想想也释然,现在有基因层面改造的优质良种,有各种化肥,才有亩产上千公斤。
亩产87公斤什么概念?
春天播种,人工点播光种子就要五六斤,因为种子质量没法保证,所以一个窝里要点两三粒种子,确保出苗率。
一家人在地里忙活一年,秋后收获80多公斤,基本就是两口袋,一口大缸的三分之一都装不满。
穷人吃不起肉,油水缺乏,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不足,加上天天出苦力,胃口奇大。
一顿需要吃七八个玉米面窝头(两斤多)才能吃饱。
也就是说,这一亩的产量,就算全家顿顿喝糊糊也只够两三个月消耗。
别忘了87公斤是民国的数据,清末产量更低,又是生地,估计春天播下几斤种子,到了秋后可能颗粒无。
唯一的收获是一堆秸秆,裤衩子都赔光了。
所以开荒第一年,只能先种点豆子,不指望产量,能肥肥地就行。
等于这一亩地开出来,想要见到真正的粮食,得等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
但不管怎么说,对农民来说,有自己的一亩地在手,全家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对佃户来说意义更大,这意味着阶级升迁,从此不再是无地流民,而是自耕农,算是良家子,士农工商四民一份子,正式受朝廷律法保护。
意味着一家人真正在这儿扎下了根。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5
事实也的确如此。
虽然仅仅才一亩,但全村当家的男人们见了,也开始客客气气拱手作揖,算是成为了自己人。
谁家有婚丧嫁娶,也会跑来告诉一声,日常闲着没事,别人也愿意登门做客,聊聊天说说话。
他们家遇到什么事求人帮忙,别人也愿意出手援助。
农民的思维最简单,既认可的是你那块地,也认可的是你开荒那份决心、勇气、吃苦肯干。
这一亩地最大的好处是有媒婆开始愿意登门,给孩子保媒拉纤,介绍老婆。
只有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这家人扎下的根才算萌发,开始延展根系。
农村女人不怕嫁过来吃苦,怕的是想吃苦也找不到地方。
两代人,三十年,十七亩地,累死一个人,这就是开荒。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6
他们家的事儿远不至此,地有了,但窑洞才一口,老两口搬到地头去住,目的也是把窑洞腾出来给孩子成家用。
到他们家第三代,才有余力和钱财在旁边又开了一口新窑,第四代接着又开了一口,足足用了五代人,才从一无所有变成拥有了十七亩地和三口窑洞的普通人家。
小农经济自产自销,光有这些还不够。
家里还需要有一口井,有一盘磨,有一头牲口,一辆独轮车,要种点棉花和麻,要纺线织衣,要纳底做鞋,养一窝鸡,养几只羊…
一个正经人家才算圆满。
而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付出和努力,点点滴滴的积攒。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纯粹是个一无所有的赤贫佃户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换成普通农民又怎样?
富户中户肯定不去开荒,只有那些活不下去的穷苦人家没办法才走这条路,其难度也未必小到哪儿去。
普通人保命第一,活着第一,官府压榨就压榨吧,地主剥削就剥削吧,大户欺负就欺负吧,忍一忍让一让低低头就好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
本质上,开荒等同创业,给地主扛活儿等同上班。
现代佃户就算被压榨到996甚至997,下了班破口大骂,早晨一睁眼,还不是屁颠屁颠去了?
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荒?
07
 
补充几个开荒细节:
1、打赤脚
我小时候(八十年代),爷爷经常带着我下地干活。
老爷子到了地头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田埂上脱了鞋和袜子,袜子塞进鞋里,再扯一把野草把两只鞋简单绕一下,随手把鞋挂在灌木上,然后他光着脚下地干活。
他在前面干活,我在地里玩。
小时候不懂,等大一点,暑假也跟着下地干活,慢慢就明白了。
——农民传统习惯的遗留。
过去农民基本上不买鞋,脚踩在马粪纸上画个样子出来,照着样子剪下十几块老粗布,用白面熬点浆糊,一层粗布一层浆糊粘起来,晒干后,一个厚厚的硬鞋底就成了。
再用大锥子扎透,缝上细细的麻绳,把鞋底牢牢缝合在一起,这就是纳鞋底。
再上了鞋面,一双鞋就有了。
这是家里妇女要干的活,全家人的衣服和鞋基本不会出去买,也没余钱买。
(南方气温高,可以常年穿草鞋,北方不行,零下几度就可能冻掉脚趾头)
男人累,女人也不轻松,所以一个人基本上一年只有两三双新鞋穿。
很多描述过去时代的电视剧里,母亲晚上就着油灯那一点微弱的光亮纳鞋底(城里穷人也是如此),很真实,白天趁着明亮要干其他更重要的活,纳鞋底这种事一般晚上才干,多少有点亮就行。
而那时候也没有松紧带这种里面有橡胶的东西,这就导致自己做的鞋,一开始特别紧,非常合脚,但穿着穿着就松垮了,舒服是舒服,可农民一下地,土壤松软,走两步,鞋里就灌进很多土。
干活嘛,脚底大量汗水分泌,和土混在一起,脚底板一走一踩,很快鞋里就一层泥。
回到家,这双鞋你刷不刷?
不刷吧,看着恶心,穿着难受;
刷吧,天天下地干活,难道天天刷?刷了穿啥。
而且用刷子刷三五次,基本就能把一层粗布刷烂,一个月下来鞋底就报废了。
所以过去的农民只要下地干活,必定是打赤脚,甚至于出门走亲戚,去赶集,一般都是光着脚走十几里地,到了集上或亲戚家,才扒拉扒拉脚底的土换上鞋,回去的时候也是打赤脚。
时间久了,脚底板生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我小时候就经常见爷爷拿着剪刀给自己修脚底的厚茧子,老爷子说牲口的蹄子需要经常修,人的脚也是,人跟牲口一个道理。
除了节省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
彼时生产力不发达,一般的村路、乡路上最多有个石子硌脚,没有废弃的钉子、碎铁皮、碎玻璃碴这些容易对脚底造成伤害的工业垃圾。
即便踩上一根干硬的荆刺,有老茧做缓冲,伤害也有限,有时候连血都不流,拔下来扔了就行。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农民参军入伍,部队发下新鞋,很多人舍不得穿,但上面严令必须穿,不止是因为行动方便,更重要的是,战场上随处都有碎铁丝、碎弹片和锋利的碎炮弹皮,一旦扎破脚底,伤口太深,难以清理,引发破伤风,造成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
什么时候穷苦农民出门习惯穿鞋了呢?
至少我爷爷是时代变好之后,村路上多了不少废弃的图钉、钉子、碎铁皮、碎玻璃碴,他才改了这个习惯。
但下地干活依然习惯赤脚,到后来甚至连田地里也有了这些东西,老爷子才彻底纠正过来。
也就是说,清末那家人去开荒,必定是打着赤脚或穿草鞋,至少秋天是如此。
建国后,为什么把乡村郎中和医生称为“赤脚医生”,这不是形容,是真实反映。
2、怎么开荒一片地?
以清末那家人为例:
一家人到野外开荒,并不是所有人都抡着撅头咔咔往下刨就行。
要先清理地面的杂草、灌木,把地面清理干净,因为一撅头下去,容易被蓬蓬松松的灌木拦住力气,一下刨空,就算刨进去,再往上提的时候也容易被干枯的藤蔓缠住撅头,又麻烦又费力。
所以,老父亲率先用撅头——铲浮草。
轻轻一撅头下去,贴着地面,将杂草、藤蔓、灌木的茎干铲断,清理出一片看上去视觉清爽的地面。
碰上多年的老灌木,枝干粗硬,还得上砍柴刀劈砍。
这一步等同烧荒,先把地表的杂草灌木等障碍物除去。
而儿子的任务就是刨地,不要以为刨地就简单光出力气就行。
现在你扛着一柄撅头去野外开荒,一撅头下去,你会发现地面之下无数杂草、灌木、藤蔓发达的根系密密麻麻纠缠在一起,一撅头的深度根本不足以斩断它们的根系,通常需要在同一个地方再刨两下、三下,刨的更深一点才行。
得斩草除根,不然明年春风吹又生。
这其实就是荒地和田地的最大区别。
田地经常除草管理,一撅头下去,土壤下面干干净净,杂草根系很少,只需要不紧不慢,刨一下往前走一步,慢慢往前刨就行。
父亲负责斩草,儿子负责除根,母亲干嘛?
一般是拿着耙子跟在儿子后面,把他刨出来的草根耙到一起,拢到旁边晒干,等开春后烧成草木灰。
也就是说,开荒这种事的完美搭配最好是三个人,各负其责,才能将有限的人力全部发挥出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3、哪些荒地适合开?
对小门寡户来说,山地优于洼地。
A、难度不一样:山地多灌木,洼地多林木。
伐树就是一大难题,树干伐倒了,树根怎么挖?
越往下挖,水分越多,一两米下去基本就是稀泥。
而且洼地通常石头多,增加清理难度。
泥水之下,你也不知究竟藏着什么,可能有坚硬的树茬、边缘锋利的石头…踩下去一声惨叫,脚废了。
B、风险高
把洼地开辟出来,辛苦经营几年绝对是上好的良田。
猪皮不会有人眼馋,但一块肥肉就难说。
这就很容易引来地方豪强的觊觎和恶意,没准一个小花招就能害得你家破人亡,白白为他人作嫁衣。
所以,势单力薄的小门小户,能开山地,不开洼地。
山地开出来最多算薄田下田,但再薄也是田,只要勤快,老天开眼,风调雨顺,薄田也能勉强养活一家,也不会被人日夜惦记。
对穷人来说,尽量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安稳度日才是最高生活哲学。
4、工具
我们这儿煤多矿多,大明建立初期,全国设置十三个铁冶所,我们这儿就有两个。
所以我们这儿在明清时期,大概是全国人均拥有铁器最多的地方。
至于其他地方估计就难了,开荒之前就需要几年的辛苦来攒钱购买各种铁制农具。
5、能量补充
以前看书,经常有疑惑,过去农民怎么动不动就咳血而死,或活活累死?
现在明白了——吃不上喝不上。
长期的大体力劳动,没有鸡鸭鱼肉,没有油脂和蛋白质补充,只有一缸高粱米和咸菜。
高粱米消化干净,没有其他来源的营养补充,只能消耗人本身的生命力。
生命之火全靠那碗灯油熬着,天天消耗一点,积少成多,等熬光了,生命自然而然就走到了尽头。
古代人均寿命低,很大部分有这个原因。
6、没有能力开荒的流民或失地农民去哪儿了?
既然开荒这么难,要有本地人收留,要勒紧裤腰带积攒原始资本,这个过程不仅充满艰辛,而且往往积攒的时间长达几年十几年,等积攒够了正式开荒也几乎十死九生。
肯定不会所有流民都愿意去干,肯开荒扎根本地的始终是一小撮人。
那其他占多数的流民去哪儿了?
其实只要看看现在每天涌进大城市谋生的那些人,看他们的具体去处就明白了。
古今一理嘛!
放到过去,就是大部分流民被地主、豪强、富户以购买或雇佣的方式,成了奴仆和佃户。
一少部分流民,身无一技之长或吃喝懒残,要么继续流窜,冻饿而死,要么为匪做贼,横死山林。
其中极少部分心智坚韧的人,或开荒或做个小买卖,类似于工厂打工仔攒点积蓄,自己辛苦创业,白手起家,最终在城里站稳脚跟,买了车和房的成功人士。
以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GSVzTj6Ss7A3tt68SGU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