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近日,“最牛养猪概念股”牧原股份交出了一季度成绩单,超4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8倍的盈利增幅,在当前的上市公司业绩中,备显亮眼。

事实上,不仅是牧原股份,受益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资本市场上大多数的养猪概念股都处于上涨态势,营收和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

正如养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所言,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因新冠疫情影响,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养猪行业仍然保持着十几块钱每斤的利润,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养猪概念股如此涨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目前,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行业向上的态势能否持续?猪肉价格是否已经进入下行通道,还会继续降吗?能降到多少?会回到原来10块左右一斤的低点吗?

记者近期深入调查发现,关系到全体国人菜篮子和居民价格指数的猪肉价格走势背后,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

文丨吴丽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zhczyj)

1

肉价上涨的逻辑


猪肉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养猪龙头企业股价与利润齐飞,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养猪人都能赚到盆满钵满。

养了二十多年猪的广东人胡耀荣(化名)就没有享受到此次猪价上涨的红利。他告诉记者,2019年2月,由于遭受非洲猪瘟疫情,他养的1万多头猪全部“中招”,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由于没有资金,他无力大规模复养,目前偌大的猪场,只有不到一百头猪,眼看着猪价上涨,利润可观,却很难从中分一杯羹。

“只能慢慢来,看能不能起来。”胡耀荣说。

胡耀荣的遭遇并非个案,他告诉记者,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当地不少生猪养殖企业没能撑到肉价上涨,因为遭遇疫情或担心疫情影响不计成本出货,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全国范围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生猪存栏量分别下降21.3%和27.5%,当年6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

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历年生猪存栏量情况(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招商证券)

事实上,更早之前,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开始,此轮猪肉价格的上涨就已埋下伏笔。当时,短期内生猪迅速涌向市场,造成价格非理性下跌,本来在2018年上半年已经走出下跌通道的猪肉价格,仍然维持在低位。

2019年1月,全国生猪价格每公斤降到12元左右。按照业界计算生猪养殖盈亏的“猪粮比”,当时6比1的主粮比价,已经处于行业盈亏平衡的边缘。

2019年上半年,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整个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随着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的快速下降,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猪肉价格从每斤十几元上涨到三四十元,大型养猪企业也纷纷扭亏为盈。

这种随着供求变化形成的猪肉价格规律性涨跌被称为“猪周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行业已经历了6轮“猪周期”。

本来新一轮“猪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8年5月就已结束,却被突发的猪瘟疫情打乱了节奏,短期内出现猪肉供应的快速变化,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报复性上涨,形成了“最强猪周期”。

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2010年来历次猪周期养猪户盈利能力变化曲线(资料来源:搜猪网)

冯永辉告诉记者,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农业部门,都意识到降价只是暂时的,供应趋紧带来的价格飞涨迫在眉睫。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明确提及,各地要注意扩大生猪存栏量,提防下半年肉价飙升。

但是,由于养猪行业的特点,这一过程变得势不可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全国还有4.28亿头生猪存栏,到2019年9月,只剩3.09亿头,9个月里,减少了1.2亿头,能繁母猪也下降到2100万头。

业界普遍判断,猪肉供应的缺口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虽然生猪存量相比相比去年低点有所回落,但仍然只有3.2亿头,缺口仍然不小。供需失衡之下,反应到市场上,就是猪肉价格涨到了高点。

2

国家出手保供应


虽然各方一早就预见到,生猪生产一旦出现大幅下滑,猪肉价格将出现大幅上涨,但恢复供给、保猪价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非洲猪瘟刚刚发现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出手防控疫情、稳定猪肉价格,并对猪肉价格上涨发出预警。2018年8月开始,农业农村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对非洲猪瘟进行积极防控,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

与此同时,恢复生猪生产成为首要任务,多数省份将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分解到市县,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不少地市级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效果很快显现。

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止跌回升。11月,多项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到11月末,达到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较10月29日下降31.36%。

但是,随后由于春节因素及新冠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再次出现上涨。

不过,从2月第四周开始,猪价再次出现回落。农业农村部检监测数据显示,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已经从2月第3周高点时的每公斤59.64元下跌到第四周的均价52.11元,累计回落12.6%。与此同时,集贸市场生猪价格累计下降11.2%。

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2018年至今年4月猪肉价格走势(资料来源:搜猪网)

即便如此,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非洲疫情导致的猪头供应紧张局面仍未完全结束,猪肉价格趋势性下跌时机未到。

冯永辉认为,目前肉价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减少。正常情况下,猪肉的需求有三分之一是在家庭以外发生的,但是新冠疫情影响下,餐饮业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他们判断,目前猪肉的需求和正常情况下,至少相差20%。

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这也是行业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普遍的判断。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牧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对记者表示,新冠疫情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传统的季节性因素以及禽类的替代作用,才是目前猪价下跌的原因。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及对后市价格的乐观预期,一部分养殖企业采取压栏措施,导致近期一部分超大肥猪的出栏,也客观上造成供应有所增加。

不过,他告诉记者,由于价格已经出现下调态势,加上生猪生产流通逐渐恢复正常,超大肥猪造成的供给增加不具有可持续性。禽类的抑制效应,在前期肉价处于高点的过程中已经充分释放,随着疫情缓解消费回升、以及上述短期因素的消失,目前猪肉供应仍存在缺口,肉价并不具备持续下跌的基础。

3

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事实上,目前对猪肉价格有决定性影响的供求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牧原股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生猪价格虽有走低,但是从行业情况来看,未来2-3个月猪价会处于平稳过渡状态,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能繁存栏3381万、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16万家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情况来看,猪价进入下行周期应该会在8月份以后。

生猪的生长有固定的周期,这决定了它的供应恢复,比一般商品更长,很难在短期内出现改变。牧原的上述判断就源于此。猪肉供应的增加,首先是能繁母猪增加,然后才能产出更多的仔猪,仔猪量的增加,通过育肥长大,才能实现猪肉供应量的增加。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非洲猪瘟导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下降超过40%。即使从2019年9月开始,能繁母猪止跌回升,今年截至今年3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去年仍然下降了20%。

事实上,从能繁母猪止跌回升算起,生猪存量也要在一年以后才能开始稳定增加,此时距离育成肥猪,形成市场上稳定的猪肉供应增加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

按照农业农村部去年底发布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规划,确保2019年底生猪生产止跌回升,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基于此,李宗均告诉记者,由于供应恢复是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今年8、9月份才能迎来本轮价格的拐点,在供应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中,猪肉价格一直会维持一个相对高位的过程。

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罗小波也表示,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生猪供应紧张,预计2020年猪肉市场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全年猪肉价格将高位运行。

4

难以指望“超低价”猪肉了


猪肉价格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并没有影响行业扩产的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检测数据显示,仔猪价格连续17周上涨,从1月第1周75.53元/公斤一路涨至4月第4周99.97元/公斤,累计涨幅达33.0%。往年市场千元仔猪就被视作天价,今年以来2000元一头仔猪的报价已经快要成为主流了。

与此同时,一季度母猪价格也出现了15%左右的上涨。按往年惯例,春节过后消费走低,猪价一般都会出现一波下行,仔猪和母猪通常会跟随生猪价格走势,今年却表现“反常”。

别指望低价猪肉了!

全国仔猪均价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招商证券)

对此,畜牧产业分析师徐洪志分析,直接原因是各地采购仔猪和母猪力度空前,形成遍及全国的“抢猪大战”,而抢猪行为的背后,是利润的驱动。

据他测算,按照正常的生产水平,目前母猪年预期繁育利润超过20000元/头,仔猪繁育利润超过1200元/头。近期猪价略有回落,自繁育肥利润仍有2800元/头,专业育肥利润2000元/头,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增长了5倍以上,乃至十几倍。

巨大的利润利润空间下,业内龙头公司纷纷加大投资,温氏、牧原、新希望等纷纷推出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投资。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4季度,牧原单季度新增能繁+后备母猪超过70万头。与此同时,公司预计2020年出栏生猪1750-2000万头,同比增长增长71%至95%;2020年底能繁母猪大概率超过260万头,意味着2021年出栏量预期或上调到4000-5000万头级别。

李宗均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铁骑力士新建了6万头规模的种猪场,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大规模仔猪,下半年就会有肥出栏,这部分新增产能,进入稳定运行期,每年将产出150万只仔猪。

对此,牧原股份人士表示,这一轮猪周期及相关因素影响之下,2019年前十大生猪养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2018年有所上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养殖户因为遭遇疫情,短期内很难再次筹集资金复养,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优势变得明显。

虽然在疫情冲同样遭受重创,出现巨额亏损,但是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大型企业迅速扭亏为赢,利润翻了好几倍,又活过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格局也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以前规模化养殖占30%,散户养殖占70%,疫情之后,这个格局可能调了个个。”李宗均说。

他告诉记者,行业集中度提高前提下,养猪行业有望实现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通过数据检测对企业提出预警,进而起到调节猪肉供求关系的作用。

“那时,因为供求关系导致的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可能就会减少,通过熨平猪周期,行业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运行。”

这也意味着,随着成本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大众的消费预期也要随之改变,猪肉价格想要再降回10元“超低价”时代,基本难以实现。

不过,冯永辉告诉记者,行业集中度提高也不会一蹴而就,历次“猪周期”都会淘汰一部分散户,每次行业集中度会提高5%左右。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叠加下的“猪周期”,因为对行业影响巨大,可能提高行业集中度10%左右,但也不会短期内形成欧美国家那种产业格局。

延伸阅读

养猪利润大涨,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干了?

猪肉价格长期维持高位,龙头企业利润数倍增长之际,传统猪肉供应市场占据70%比例的中小企业及散户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东部省份一位仔猪饲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由于担心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及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周围一些中型猪企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投资。甚至有一些企业,前期遭受非洲猪瘟出现损失,复养后再次遭遇非洲猪瘟疫情,致使无力再次投资。

“一些中小型企业、散户正在退出养猪行业。”他说。

文丨吴丽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zhczyj)

1

养猪成本全面提升


河南养了十几年猪的吴志强在2019年中就集中出售了存栏的所有肥猪,没有遭遇非洲猪瘟带来的打击,但仍不敢轻易复养。

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尚未结束,养猪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太多,不敢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另一方面,防控非洲猪瘟所需的硬件投入加上2000元左右的仔猪成本,也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按照原来500头规模的规模复养,每头2000元计算,仔猪成本就要100万元,再加上每头1000元左右的饲养成本,一旦遇到疫情,损失太大。”他说。

一位东北地区的母猪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地最明显的变化是本地买猪崽的人少了,现在猪场的种猪主要是外地大型养殖场批量购买,“原来每天都有人来买,有买几头的,也有买十头、二十头的。”他说。

一些散户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背后,是行业门槛的抬升,养猪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养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甚至认为,这次疫情的影响,不只是门槛的提高,而是给中小散户竖起了一堵墙。

非洲猪瘟后,出于防疫防控的需求,购置新的设备、猪舍改造、清洗消杀等都需要增加投资。

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牧业事业部总裁李宗均告诉记者,以改造2000头的母猪场为例,猪场的硬件设备投资大概需要投入300到1000万元,其中包括建立封闭式的围墙,与外界形成物理的切断,增加专用的中转台,投入相应的人员管理,建设专用的消洗中心,对人员、车辆进行清洗、消毒、杀菌,等等。

非洲猪瘟没有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案背景下,猪企要想继续养殖,这部分投入基本上不可避免,如果不进行改造,防控疫情的难度很大。业界普遍的说法是,这部分投入反应到养殖成本上,每斤猪肉将增加1至2元。

广东的养猪人胡耀荣则对记者表示,因为非瘟疫情,原有猪场想要复养需要大量投入,而经历了疫情的损失,他已无力承担。

此外,饲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也同时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饲料成本已经达到了2015年的以来的最高水平,大概上升了5%左右。

2

风险成本的影响更大了


目前市场情况下,成本的上升,相对于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言,显然是小巫见大巫。近40元每公斤的毛猪出栏价格,相对于不足20元的生产成本,企业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悬在养猪企业头上的最大一把剑,实际上是非洲猪瘟带来的风险成本。

由于非洲猪瘟的破坏性大,发病快,传染性强,一家猪场一旦遭遇疫情,大概率全军覆没。风险成本变成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风险和恢复生产最大的瓶颈。

这种情况下,经营单个猪场的中小企业和散户,基本上是0和1的关系,也就是一旦遭遇非洲猪瘟,大概率收入为零,而躲过疫情,目前市场情况下,利润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前期遭遇过疫情的中小企业和散户,由于经历了损失或者担心风险,很大部分仍然处于观望状态,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则体现出来。

单体经营的散户和中小企业,一旦遭遇风险面临的很可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大多是分散布局,有很多猪场,即使预留出30%的风险成本,在目前供求存在较大缺口,利润空间很大的情况下,仍然是迅速扩张的有利时机。

李宗均告诉记者,目前的情况是,大型企业迅速扩张,中小企业还在观望,而以前养殖规模在二三十头的散户群体,在这次疫情中基本消失了。大型企业,在成本提高、防疫门槛更高的行业背景下,规模化养殖的效率和规模优势也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DvbDy5dwlod-trW47PV7w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关注君临,获取福利

 

到公众号回复“投资”可领取专属大礼包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在金庸小说中,武当有门绝学叫梯云纵。

 

这门轻功颠覆了传统武侠体系,左脚踩右脚,右脚踏左脚,能在瞬间爆发出超快的速度破开空气飞上去。

 

理论上,只要内力够深,就没有上不去的地方。

 

不等物理课代表发言,热爱武侠的渣渣辉率先表示不服,老爷子的书中并没有这样的骚操作,这只是曼德拉效应。

 

真敢左脚踩右脚,大概率会摔成狗吃屎。

 

笑话归笑话,我大A却真有这样的BUG。

 

2019年非洲猪瘟肆虐,在集中度提高和业绩反转的双重逻辑下,猪股们集体爆发。

 

潮水退去,天邦、唐人神等皆在裸泳,把猪饿死的雏鹰农牧更是被直接冲走,唯有牧原股份能坐看潮起潮落。

 

不仅未随板块调整,反而使出梯云纵,走出成长股的豪迈,把龙头温氏股份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紧随其后,新希望也开始走独立行情。

 

牧原股份弱周期强成长的逻辑被市场认可,比价效应下,猪股们再次蠢蠢欲动。

 

在君临看来,生猪养殖行业正处在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是当下业绩最确定的优质板块。

 

尤其是,当最近各地陆续开始发布“机关干部带头消费”的红头文件的时候。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1

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从来不是,至少在中国如此。

 

养猪和农业发展模式息息相关,东亚的小农经济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散户化,加上进入门槛低,呈高度分散化格局。

 

这样不仅很难取得规模效益,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竞争状况,盈利能力低下,且整条生猪产业链都是如此。

 

上游的饲料,以前是劫道的,不如卖预混料的,赚得盆满钵满。

 

可配饲料能有多大技术含量?

 

随着新玩家不断加入,加上销售半径制约,同质化竞争严重,农业保护政策又导致原料成本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倡导零利润。

 

正邦、天邦等饲料龙头企业们纷纷进军养殖业,搞饲养一体化。

 

下游的屠宰,同样中小企业扎堆,生产严重过剩,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35%。

 

双汇虽是行业龙头,产能利用率也只有60%,加上2%的可怜市占率,压根不赚钱。

 

龙二雨润无奈搞多元化,结果赔得底朝天。

 

再拿养猪来说,全靠老天爷赏饭吃,起早贪黑的赚点辛苦钱,遇到猪瘟就亏掉老底。

 

可要命的是在农村地区,养猪已经是性价比最高的买卖,多少大学生都是靠着家里的猪走出来的。

 

在没有外力介入前,生猪养殖行业的高度散户化格局很难打破。

 

2000年前,规模化养殖占比仅10%。

 

对比欧美,大农场经济下已实现规模化养殖,美国cr10市占率高达40%。

 

虽然猪肉价格低,但农产品有补贴,饲料便宜,自动化程度又高,饲喂、饮水、除粪等全不用自己动手,可以美滋滋地躺着收钱。

 

这样看来,在中国养猪的确不是门好生意。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是条上万亿规模的大赛道。

 

这条赛道最坚实的基础,就是我国人民对猪肉满满的爱,爱到了骨子里。

 

猪头猪脑猪血猪蹄猪尾巴,甚至连猪的五脏六腑,我们都能做出好吃的菜肴,吃掉了全球半数的猪。

 

这种饮食习惯贯穿古今,已融入我们的民族文化里。

 

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虽有所变化,但猪肉的主食地位仍不容动摇。

 

具体体现在,近年来猪肉消费量虽有微幅回调,但我国的猪肉产量已连续6年站上5400万吨,波动非常小,具有持续稳定的需求。

 

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行业内除涌现出温氏、牧原等优秀的企业外,也引起了BAT们的觊觎。

 

网易、阿里、京东纷纷杀入生猪养殖行业,智能养猪、AI验孕、猪脸刷卡等新姿势纷纷解锁。

 

肥肉过手,留下层油,这无不印证着生猪养殖行业的美好前景,在未来还有很长的坡。

 

可还是那句话,在高度散户化的市场里,很难获取超额收益。

 

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4亿头,龙头温氏股份的生猪产量2229.7万头,市占率仅3.2%,cr10的市占率也只有8.92%。

 

且除温氏的业绩能保持优秀外,其余企业都惨到没法看。

 

猪企的未来,还是要从规模化着手。

2

说到规模化,不得不提猪周期。

 

猪周期,简单讲就是猪肉与价格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变化。

 

我国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由于散户决策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加上长达一年的生长饲养周期,导致我国的猪肉价格呈周期性波动。

 

逃不脱”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怪圈。

 

上市猪企们也被裹挟着,业绩随猪周期轮回波动,成长性严重缺乏。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的养殖和消费大国,虽然也有猪周期,但现在已逐渐模糊化,更多受疾病、灾害等短期因素影响。

 

正如美国国家猪肉基金会CEO Bill Even所说,美国猪周期拉长靠得就是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现在美国的规模化占比已达到80%+。

 

猪周期拉长后,经济效应很快显现。

 

在1999年至2016年的5轮周期中,美国的周期平均头均盈利由-11美元/头已逐步抬升至17美元/头。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猪周期三四年一轮,我们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历5轮,2015年这轮同样出现猪周期拉长的现象。

 

但成因却与美国有所不同。

 

美国是大农场经济,要做到规模化养殖并不难,我们要把散户赶出市场,却并不容易。

 

我们的规模化,过去主要靠城镇化推动。

 

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的同时,也是去散户化的过程,可这条路走得被动而缓慢,还是要靠政府的无形之手引导。

 

生猪养殖污染严重,特别是村镇养殖场兴起后,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领导有句话非常流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很快,《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

 

生猪养殖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开启。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年鉴》

2013年开始,生猪养殖规模化率提速明显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的节奏被拉长,散户开始尝试到钝刀子割肉的厉害。

 

在这轮猪周期末尾,生猪价格长期徘徊在13元/公斤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行业罕见地出现集体性亏损。

 

2015年,环保政策开始加码。

 

继《新环保法》后,水十条、土十条等相继出台,国家开始对生猪养殖划红线。

 

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9万个,禁养区面积63.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生猪养殖面积的17.3%,21.8万家畜禽养殖场被关闭或搬迁。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整治范围持续扩大,全国需要关闭、搬迁以及整治的养殖场达到16.8万家。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可雷霆给散户,雨露给大型养殖场。

 

环保政策大幅提高生猪养殖门槛,散户持续退出,补栏的重任只能由大型养殖场笑纳了。

 

这从能繁母猪就能看出。

 

生猪养殖要经历能繁母猪养殖、配种怀孕、生猪出栏的过程。

 

能繁母猪养殖8个月,配种怀孕140天,生猪出栏6个月,这种生产周期是固定的,并不是技术进步所能缩减。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衡量生猪产能的关键指标,会影响10个月后商品生猪的供给。

 

我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环保趋严后,持续下行,从2012年的5000万头锐减到2017年底的3400万头。

 

环保对散户的杀伤之大,可想而知。

 

但我们的生猪出栏量并没有大幅减少,2012年为6.98亿头,2018年仍有6.94亿头。

 

这就要涉及到PSY。

 

PSY是指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荷兰这种最顶尖国家能达到28,牧原、温氏等有24,散户由于管理和技术限制,PSY不到20。

 

散户退场的坑,大型养殖场能完美填上。

 

但截止2017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堪堪达到50%,猪周期仍是难以承受之重。

 

牧原、正邦等猪企,饱一顿饿一顿。

 

直到非洲猪瘟袭来,成为破局的关键。

3

养猪免不了与猪病打交道。

 

可蓝耳病、口蹄疫等都是搞偷袭,唯独非洲猪瘟非要搞灭绝政策。

 

非洲猪瘟是DNA病毒,无药可治,无疫苗可防。

 

目前在全球尚未有国家在短期根除的先例,都是靠持久战取胜。

 

巴西花了6年,西班牙、葡萄牙花了30多年。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更可怕的是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非常广泛,致死率高达100%,养猪户的压力可想而知。

 

养猪已不再是穷人的游戏。

 

我们为预防非瘟,在前期禁止跨省调运,全国生猪流通基本停滞。

 

但我国生猪产能分布不平衡,华北、东北产能过剩,西南、华南等地又严重不足。

 

全国猪价冰火两重天,主产区血流成河,主销区价格则持续走高。

 

国家出台的其他政策也对散户不利,山西、广东等地更是出现清退散户的政策。

 

面对疫情、亏损和政策三重风险,散户纷纷退却,成为被去产能的主力军。

 

根据《农财宝典》数据,2018年底全国生猪存栏36620.82万头,同比减少3825.8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973.14万头,同比减少450.87万头,已跌破3000万头大关。

 

集中度提高和业绩反转,成为2019年猪股爆发的主要逻辑。

 

可实践证明,非瘟面前,人人平等。

 

正邦、天邦等成为养不活猪的典范,股价大幅回调,连温氏股份都未能幸免。

 

疾风知劲草,在重重阴霾中,牧原股份成为最靓的那个仔,股价迭创新高。

 

牧原股份的核心逻辑正是无数牧原粉高喊的那句口号:

 

我有母猪,我有母猪,我有母猪。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在非洲猪瘟爆发后,曾有条新闻,浙江加华这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发生非洲猪瘟。

 

根据华创证券的数据,这类核心育种场被感染的并不在少数,祖代产能损失已过半。

 

生猪繁育体系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从曾祖代增产至二元母猪存栏上升至少需要28个月,至商品代生猪出栏需要38个月。

 

老祖宗们的死亡,对生猪繁育打击巨大。

 

从能繁母猪看,2018年还有2973万头, 2019年9月已下滑至1913万头,降幅高达35.57%。

 

非洲猪瘟,杀伤力惊人。

 

即使按我国PSY最高的24头算,且全部养大,年产生猪也只有45912万头,与2018年6.94亿头的生猪出栏比,这两亿缺口找谁要?

 

全国人民吃什么?母猪重不重要?

 

由此也可见,散户出清速度之快。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曾表示,非洲猪瘟疫苗短期不会上市。

 

除印证非瘟的难缠外,也意味着这是场持久战,将倒逼养殖规模化比例持续提升。

 

对标海外经验,俄罗斯2007年爆发非洲猪瘟后,去散户化进程大大加快,在疫情稳定后,规模化养殖比例已从2007年52%攀升至2018年88%。

 

我们现在也在走俄罗斯的老路,趋势也很明显:

 

谁能抢占市场,谁将是最大的赢家。

 

行业龙头们心里门清,在防控设施升级后,纷纷开始扩产能。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自2019年Q2开始,上市猪企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出现好转,并在Q3时开始加速。

 

可上市猪企内部同样开始分化。

 

牧原股份、新希望等高举高打,温氏股份则怂了。

 

在非瘟爆发后,温氏股份开始缩减养猪,准备扩张养鸡,2019年H1业绩发布时,这还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明智之举。

 

后来养猪的逻辑清晰后,温氏开始“迎头赶上”,奖励外购猪仔、选择三元留种……

 

如此表现,让很多投资者大失所望。

 

在君临看来,这是由双方的养猪模式所决定。

4

从养猪模式看,主要分为两派:

 

牧原独有的“自繁自养”模式

 

以温氏为首的“公司+农户”模式

 

温氏这套是分散养殖,农户按公司的要求养猪,获取劳务报酬,温氏则提供猪仔、技术支持等服务。

 

这样能将资源配置于科技研发、管理服务等高附加值项目,实现轻资产运营扩张。

 

温氏深谙术业有专攻,更符合我们的小农经济,且现金流良好,有能力在猪价低点逆周期扩张,业绩更稳定。

 

可疫情防控,却是这套模式的弱项,这也是管理层进退失据的原因。

 

本质上,“公司+农户”模式没毛病,只是遇上非洲猪瘟踢馆,还恰好被抓住痛脚。

 

牧原股份属于典型的踏上历史进程。

 

“自繁自养”模式,是所有环节全抓在手中,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闭环。

 

这样做的好处极多,能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在品控、成本、疫情防控等各环节做到极致。

 

也只有这样全工业化的养殖体系,才能让牧原保持高净利率,重资产模式,照样敢在景气度高点加杠杆。

 

牧原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行业最低的生产成本。

 

2018年Q2,牧原的完全养殖成本11.28元/公斤,远低于第二名温氏的12元。

 

依托一体化养殖模式,牧原还建立了完善的防疫体系,采用了猪场多级隔离、舍内小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疫病防控措施。

 

在所有上市企业中,牧原防疫能力最强。

 

在非洲猪瘟爆发前,牧原的死淘率5%,而行业平均水平高达10%。

 

非洲猪瘟爆发后,牧原的养殖成本只增加了2元/公斤,温氏增加了5元/公斤,正邦和天邦这种死淘率高的直接把养殖成本干到二三十元/公斤。

 

说两邦养不活猪,真不是冤枉他们。

 

牧原的另一优势,是特有的二元回交技术。

 

这种技术具备肉、种兼用的特点,可以直接留种作为种猪使用,在母猪极度缺乏时,能帮助公司迅速补栏二元母猪,多的还能出售。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祖代种猪损失过半,过长的繁育周期决定二元母猪将长期处于断档期。

 

现在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连温氏股份都开始三元留种,天邦的三元母猪占比已高达30%。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2019年12月,在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的占比达到44%;而在后备母猪中,三元母猪的占比更是高达90%。

 

牧原却能保持全二元母猪,那句我有母猪真没乱喊。

 

千万别小看这点,综合考虑配种成功率、分娩率和MSY等指标,三元留种比二元母猪的生产效率至少下降30%。

 

靠着二元回交技术,牧原股份2019年底的能繁母猪数量已达到128.32万头。

 

根据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在业绩说明会上披露,2020年底的能繁母猪数量将比2019年提高一倍,达到256.64万头。

 

从牧原2020年2月简报看,其能繁母猪数量为154万头,后备母猪也有74万头,翻番的目标轻而易举。

 

牧原股份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量为1750万头至2000万头,依照公司的MSY,已是偏保守估计。

 

再从能繁母猪的翻倍增长看,牧原股份2021年400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2000万头猪值多少钱呢?

 

2019年12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33.55元/公斤。

 

2020年2月,已涨到37.88元/公斤,同比上涨215%。

 

当然,全年肯定不会有那么高。

 

2019年9月,能繁母猪数量见底,依照10个月的商品猪供给周期,生猪供应量将从2020年8月开始增加,照理生猪价格应在8月出现拐点。

 

可从能繁母猪环比增速看,2019年10月-2020年1月分别为0.58%、4%、2.2%、1.2%,累计仅增加8%。

 

2月,过年叠加新冠疫情,环比不下降就不错了。

 

2020年12月,能提供的生猪数量同比顶多增加10%,这量并不算大。

 

同时别忘了,全行业补栏现在以三元留种为主,这才是最大的变量。

 

2019年12月,三元能繁母猪已占44%,2020年底,至少在50%以上。

 

这等于混进了大批杂牌军,只能发挥出以往85%的战斗力。

 

8月价格拐点的逻辑并不成立。

 

全年均价维持在30元/公斤以上没有任何问题,参考牧原不到14元/公斤的养殖成本,按照2019年行业120公斤的出栏均重,头均利润将在2000元以上。

 

1750万头至200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毛估估净利润都有350亿-400亿。

 

再考虑到盈利能力更强的母猪和仔猪,计算器都要按烂。

 

算完2020年,肯定很多人又担心2021年,这都是纯属多余。

 

放眼看下全球,这是什么时代?

 

疫情之下,全球已开始同步大放水,美国量化宽松再启。

 

美国财长努钦更是表示,美联储和财政部争取提供“不设限的流动性”。

 

通胀预期下,所有资产都将水涨船高,特别是供应不足时,猪肉这些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还能指望像2017年那样,买10多元/斤的猪肉?

 

且非洲猪瘟下,补栏谈何容易。

 

农村农业部表示,2020年生猪产能有望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

 

从这些形容词,可以看出发言人的“底气”。

 

就像新冠疫情,全靠我们防控得力。

 

如果散户大面积补栏,在防疫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非洲猪瘟再次大规模爆发板上钉钉。

 

我们再对比行业,看看牧原的产能。

 

还是以能繁母猪算,牧原2019年底有128.32万头,市占率6.2%,考虑到三元母猪这种战五渣,实际市占率已超8%。

 

2020年就算能繁母猪补栏良好,按2017年的八折算,牧原256.64万头能繁母猪,市场率也将达到9.43%。

 

在这轮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牧原已成为最大的赢家。

 

即使后面疫苗研发成功,非洲猪瘟消失,牧原靠着低成本也足以熬死对手。

 

正是靠着高成长性,牧原才得到市场认可。

5

牧原股份一枝独秀,其他猪股纷纷不服。

 

就你有母猪?就你能养活猪?

 

新希望首先站出来,这也是板块中唯一能追赶牧原步伐的存在。

 

新希望择时能力很强。

 

原来养猪是小打小闹,在看到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良机后,从2018年Q4开始大肆扩张。

 

这样的优势非常大,既躲过猪瘟最猛的那波冲击,新建猪场又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希望高标准建设猪场,采用全封闭式、工业化设计,生物安全防控能力非常强。

 

为更好地预防非洲猪瘟,新希望原来主要使用“公司+农户”模式,现已效仿牧原搞“自繁自养”。

 

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在外购仔猪育肥占比高达62%的情况下,2019年的头均盈利仍有434元,仅次牧原和温氏。

 

新希望还是不差钱的主,有底气高举高打。

 

目前其运营产能1100万头,加上储备项目,合计产能已超4000万头。

 

根据其产能规划,2019-2022年分别为355、900、1700、2500万头,依照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并不难,甚至有超预期的可能。

 

这也是新希望后来居上,表现比牧原还亮眼的原因。

 

正邦科技是行业老三,在这轮历史性的机遇面前,自然不会手软。

 

2019年各种加杠杆,买母猪、买仔猪。

 

奈何思想跟得上,身体跟不上。

 

在防疫和管理等方面不过关,高淘高补,成本大增,而这是致命的硬伤,如果行业下行,将赔得底朝天,不受市场待见。

 

好在根据2月数据,公司的商品育肥猪均重高达123.09公斤,“养大猪”策略奏效。

 

能养活猪,且母猪储备充足,出栏有保证, 市场预期自然开始转变。

 

天邦就惨了,在生物安全防控上被“一票否决”,属于典型的“两高一低”:

 

死淘率太高,成本太高,净利润太低。

 

但公司也有自己的策略,根据2月数据,公司趁着高价,直接卖仔猪,先锁定利润。

 

虽然天邦养猪薛定谔,但本身市值低,如能超预期养好猪,业绩自然有,弹性是最大的。

 

说来温氏股份最悲催,技术、管理、布局等各方面都行业拔尖,历年业绩更是超过其他猪企的总和。

 

猪瘟来了,防疫难度大,稳健点,不可以?

 

但市场不管那么多,没成长还防不住,直接暴捶在地。

 

但我们要看到,温氏已经受过历史的考验,用优秀的业绩证明了自己。

 

虽暂时失意,但出栏数、出栏均重等指标仍行业拔尖。

 

要吃肉,岂能少得了温氏。

 

这轮炒作逻辑很清晰,主要有两点:

 

往远了说,生猪养殖行业处在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是上市猪企们做大做强的最佳机遇。

 

往近了说,能繁母猪在2019年9月达到历史低位,未来半年生猪供应缺口会越来越大,猪价将持续高位运行,行业龙头们业绩会爆发式增长。

 

虽然随着国外疫情蔓延,全球股市风雨飘摇,这波猪肉行情被生生打断。

 

但我大A已表现得足够优秀,等企稳反弹时,猪肉板块必将率先发起冲锋。

 

盛宴将启,且行且珍惜。

今年率先复苏的板块

投资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偏差,从而引发错误的投资决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Qd2SKuPIi1iDW4LIsqn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