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说话总被人误解?

“为什么你说话总被人误解?”

在沟通或者表达过程中被人误解,是很多职场人的普遍问题。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归因是情商低或者脾气直,以至于有些人在讲话前,都会说一句“我说话比较直接,你别不开心”。

每次一听到这个开场白,只想默默吐槽:你情商低,还不准我生气了?

实际上,行走江湖,必须要有两把刷子:内在的逻辑思维,外在的好好说话。

这方面,蔡康永和胡歌的一次对话,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有一次,蔡康永曾问胡歌:“你喜欢长发还是短发的女生?”

胡歌说:“见到小S之前,我喜欢长发的;见了她之后,我觉得短发的更有魅力。”

蔡康永又追问:“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小S去旅行,你会带她去什么城市呢?”

胡歌回道:“带她去她老公在的城市。”

蔡康永又问:“那你愿意给几天时间与小S一起相处?“

胡歌说:“看她孩子吧。”

胡歌说话巧妙,连番躲开蔡康永在问题中挖下的“坑”,还顺便不露痕迹地称赞了小S

会说话的人,在面对别人刁难时,都会从容应对,既可化险为夷,又能赢得口碑

罗振宇说:“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由写作和演讲两个能力构成。”

在职场,会说话的人通常是众人焦点,且易获取各种资源,进而拥有更多晋升机会。而不会说话的,即便能力很牛逼,大多被人无情冷落。

当然,还有一种比“忽略”更可怕的情况是“被误解和打压”。

这里,我给大家一份聊天记录,大家一起感受下不会好好说话有多可怕。

故事的背景是,小A要向小B(职位是某部门经理)要一份数据材料。结果是,双方不欢而散,数据也没有拿到。

小A在对话的过程中犯了两处错误。

第一,是缺乏尊重。

首先,小A没有用礼貌尊称,毕竟小B的职位是某部门经理,应该加上称呼,xx经理。

其次,小A的语气很不好,像是命令而非寻求协助。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他凭感觉就质疑了小B给出的材料,特别随意,让人生气。

第二,提出问题不解决,还搬出领导来压人

这点是很多职场新人会犯的错误,觉得这事是领导交代我做的,直接把领导抬出来就好了。但这会让人特别得不舒服,是对话中的下下策。

我们再一起来看另一个场景:你因为身体不适,这周的任务一直在延迟交付日期,部门领导有点生气,走到你办公桌前责问,“最近工作有点懈怠啊,这周三要交的内容怎么一直没完成……”

这时候,你要怎么说才能得体,又不被误解呢?

我猜,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会脱口而出:“我最近身体不好,所以工作拖延了,我今天肯定会做完的。”但在领导听来,这似乎并不具有说服力,更像是一个借口……

那怎么说,才能降低自己被误解的几率呢?
这里,班班给你提供一个特别简单的表达套路,帮你化解危机。

1、讲事实√
2、说对方的感受和误解√
3、请求解释机会√

上述情况你可以说:
1、我的工作的确延迟了,本来周三要交付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完成(事实)
2、我知道这肯定让你很生气(感受),也让你觉得我最近工作有所懈怠了(误解)
3、我能向你说明下未交付的原因吗?刚好也听下您的建议。(解释机会)

这样就比你直接说“自己因为生病没法完成工作”,更加委婉,而且容易让人接受。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用事实代替感受。毕竟感受是主观的,而事实是客观的。

交谈双方对同一件事的感受不同,就很容易造成谈话的不对等,进而制造出紧张的情绪氛围。

比如,你觉得一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老板觉得你做得太差了。这就是两种感受的碰撞,永远没法同频交流。所以多讲事实少讲感受,比较容易被接受。

刚才是你作为员工,要怎么回应老板的质疑。但如果你已经是个领导,要怎么说,下属才愿意听,不会造成误解,觉得你在针对他呢?

刚才是你作为员工,要怎么回应老板的质疑。但如果你已经是个领导,要怎么说,下属才愿意听,不会造成误解,觉得你在针对他呢?

假设有个场景:你的员工做数据出现了很多错误,你要指出他的错误。

我们来比较下说感受和说事实的区别。你们会喜欢哪一种?

版本1:xx,你怎么回事?这个数据一堆错的。怎么一天到晚粗心大意,你心思都在哪里呢?是不是不想干了?下次给我上点心!

版本2: xx,你发现你交的报告里有5个错误,需要你重新去检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起来是非常初级的错误。希望你下次在交给我之前,更加仔细地检查两遍。

我猜,正常人都喜欢第二位领导吧,他说的都是事实,而不是情绪化的感受,更容易让人接受。

职场中想要避免被人误解,有几点小原则可以遵守:

1、时刻保持对别人的尊重,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都是如此。
2、表达时,多用事实,少用感受,才能让沟通在同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