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环保政治

文/端宏斌

 

最近看了一本挺有趣的书,我想跟你分享一下心得。书名叫《气候创造历史》,作者许靖华。

 

此人算是地质学领域的大牛了,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地球物理协会首任会长,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不过此人在群众中的知名度相当低,这本书的知名度则更低。原因也非常简单,此人坚定地反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说法,所以本书的英文版根本找不到出版社愿意出版,后来好不容易出版了德文版,然后是中文版。

 

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这类书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同主流价值观不符。主流价值观都认定人类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而太多的二氧化碳必然导致全球变暖,一旦全球变暖我们就完了。如果你敢质疑这种说法,你当然不可能受到公平的对待。

 

为什么作者认定主流看法是错的呢?因为此人是地质学家,研究的是数亿年来的地球物理环境,他发现,在人类出现之前很久,地球的环境比现在极端得多,热的时候超热,冷的时候巨冷,这些都跟人类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人类在那个时候还不存在。

 

后来人类出现了,但还没学会使用化石能源,所以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少,但即使如此,地球环境的变化也非常大。书名《气候创造历史》就说的是这件事,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而绝不可能是人类的行为改变气候。如果人类这么想,那真的是太自大狂妄了。

 

以大禹治水为例,这说明上古时期黄河流域远比现在温暖湿润,正是因为大量的持续不断的降雨,才会导致洪水。在当时的黄河流域,甚至还有大象,而现在大象只出现在热带地区。

 

由于大禹治水的成功,让上古的先民意识到,分散的部落是根本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于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建立了,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中国的历史就这样被创造了。

 

跨文化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一件巧合的事,那就是几乎所有民族的传说中,都有上古大洪水的记忆,在中国是大禹治水,在西方是诺亚方舟。甚至在美洲各个印第安部落里都有关于上古洪水的传说。这并非是巧合,而是巨大自然变化带给上古先民的集体记忆,而这种巨变的发生,跟人类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明朝的崇祯帝是个运气相当差的皇帝,他自己相当勤奋,一心想要把国家治理好,但无奈老天爷不这么想。由于在当时遭遇了一次小冰川期,气温下降引发了干旱,崇祯六年到十六年间的八年大旱,农民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只能造反。讨论明朝为什么会灭亡的观点很多,有些说腐败,有些说党争,反正都是人的问题,但事实上就是天的问题,假设当时全球变暖,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搞不好崇祯帝就是千古明君了。

 

在中国文化中,有四位上古明君的代表,那就是尧、舜、禹、汤,但你要知道,他们生活的时期,气温远高于现在,在当时中国北方的气候和现在广东、福建差不多。假设他们遭遇了一个小冰期,马上这些人就会变成暴君了。因为气温下降必定导致粮食减产,没饭吃老百姓要么造反要么就饿死。

 

以上这些都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情,不再赘述,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最后一章内容,讲了很多环保政治,可以说是令人大开眼界。下面我简单复述一下。

 

作者认为,气候学的讨论目前已经从一个科学问题变成了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变成了宗教,即你只能采取信仰的态度,而不能质疑。而这背后是有深刻原因的,因为说到底都是利益。

 

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向来不关心政治,当他看到那些白左反对核能上街游行的时候,认为这些人是傻瓜,但后来他的态度转变了。

 

有一次,他被找去联合国核废料处理小组开会,讨论的问题是该不该把核废料倒在海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都认定,核废料倒入海底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当然环境肯定会受影响,但风险可控。其他专家肯定不同意这个观点。许靖华认为核废料倒入海底,可能会随机杀死某个人,而杀人是不道德的,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由于大家各执一词,后来就没有达成协议。

 

一年后,当他们再次开会的时候,主办方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一开始他们就讨论一份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然后吃喝玩乐,等到最后一天的下午三点半,距离会议结束只有不到2个小时了,他们被告知方案要进行小幅修改,然后发给你一份很长的修改意见,很明显你们不可能在最后两小时看完并且讨论完,那就通过呗。

 

那为什么要把核废料排放到海底呢?原因也很简单,你在陆地上处理核废料成本非常高,倒入海底的成本很低,这个理由简单不?

 

事情还没完,后来作者因为写了一本关于恐龙灭绝的书成了热门科学家,很多人请他去做讲座,当然也包括核能机构,他们要求许靖华谈谈全球变暖的问题,这让他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在他记忆中,这帮人根本就不关心环境,怎么突然开始关心全球变暖了?

 

很快原因揭晓了,他们鼓吹全球变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对化石能源征收排放税,如果煤炭石油之类的被收重税,必然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那这些搞核能发电的人是不是就赚了?

 

全球变暖成为主流,主要靠的是国际气候变迁小组(IPCC),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被请去IPCC开会,他吃惊地发现IPCC的首席科学家并不是搞气候学或者地球物理学的,而是一个搞数学建模的,这位所谓科学家有一个很强的本事,就是能够通过电脑画出非常漂亮的曲线,证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变暖。事实上这曲线仅仅存在于他的电脑模型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

 

退一万步说,就算二氧化碳确实导致全球变暖,但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了起码95%以上,人类活动撑死了不会超过5%,你怎么就认定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呢?

 

既然在科学界对全球变暖充满着争议,但老百姓为什么不知道呢?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资本控制的媒体绝不会报道这些。作者发现,那些鼓吹全球变暖的科学家,最后都能跑去企业或者研究所领一份高薪又不累的工作,而反对这一观点的科学家,就只能在家吃萝卜咸菜,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一观点而给你钱。久而久之,所有科学家都意识到,去他妈的科学良知,我要的是钱啊!

 

接着你就会发现一件奇妙的事,那些鼓吹减排的科学家,最终都住上了大房子,开起了大排量的车,全世界到处旅游开会,他们的碳排放更多了;而那些认为排放无影响的科学家,只能住小房子,只能开小车,只能躲在家里吃泡面,他们的碳排放更少了。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住大房子,开豪车,才是真理,其他都是狗屁。

 

好了,写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全球变暖”的终极意义了,那就是让能源价格上涨啊,对全体地球人收排放税,简直不要太爽。最可怜的就是这帮老百姓了,被人忽悠瘸了还被自己感动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mpl2cEEl8dO4vW0BImsVQ

一个被低估的行业,两个能赚钱的龙头

大家好,我是作业观察员。

 

现在这个时间,白酒如茅台,光伏如隆基,新能源如比亚迪之类的热点,愿意追的人少了。

 

有读者后台问我,什么行业可能还不处于高位,什么企业还能买入?这里其实有大学问。现在所谓核心资产(就是被机构普遍看好,买入,从而大涨)的企业都涨上去了。这时候可以参考睿远的持仓,不是那么热门的那种。

 

睿远成长价值的管理人是傅鹏博,他从业十年多,年化收益率在23%左右,要知道价投界标杆巴菲特,是20%的年化,可见付鹏博的水平之高。接下来分析,他在这个行业的两个布局。

 

这个行业就是环保,环保在睿远成长价值A的持仓股票,是高能环境(SH:603588),在睿远均衡价值的持仓股票,是瀚蓝环境(SH:600323)。

 

1 这个行业为什么能够赚钱

 

这个行业目前是低估的,而且其中两个企业非常优质。

 

环保行业在之前的一阵时间里热闹过,但起高楼宴宾客,然后楼塌了,如神雾环保之类的也都一地鸡毛。过了几年,这个行业的股票还能买么?还敢买么?

 

市场大家的普遍观点(逻辑)是这个行业的股票现金流差劲,而又要建那么多新项目,简直是自寻死路。这就好比你有一个朋友,他借了你的钱去开饭店,这饭店还是连锁的,一家没经营好就赶紧的开下一家,然后你一打听,你这个朋友还把村子里老哥老姐的钱,都借了个遍,你听了心里会咯噔一下。

 

而高能环境和瀚蓝环境,更像是你有一个有钱的朋友,他们要么就是本来家里就有钱(瀚蓝环境从公用事业起家),要么就是有一个好爸爸(高能环境的老板是李卫国),这时候,他邀请你入股他的饭店,你想想也会投一部分吧。

 

冯柳认为:大部分时候只要同步于市场进行理解就可以了。但被市场多频次演绎后,就得在市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超越,要与市场比深度和远度,极端共识区域就得尽量找市场认识的相反点。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这个两个环保股票,和大众认识的环保股票,是不一样的。在这里笔者认为,他们还处于一个能够赚钱的位置。

 

瀚蓝环境笔者这篇文章《一个被低估的行业龙头,业绩稳定增长》已经分析,下面来分析高能环境为什么有一个好爸爸。

 

2 相比于别的环保企业,高能环境有什么好的?

 

从蚂蚁和马云,来看高能环境,为啥蚂蚁集团和高能环境有关?风马牛不相及?且请读者们往下看。

 

笔者在这回蚂蚁上市,在港股打了2万港币的蚂蚁股票,但是等后面蚂蚁被监管的事,叠加蚂蚁上市被叫停的事一出来,笔者被惊出一身冷汗,这2万港币差点灰飞烟灭。

 

原因是蚂蚁本质上是一个放贷的,而且是高利贷,打比方笔者在支付宝借钱1万,去买苹果手机,12个月后笔者要还大概11400!也就是利率在14%!这TM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只要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哪些人有欠债换钱的能力,哪些没有,如家里有钱,管的严,但是想买苹果手机的大学生,然后做到精准收割,就可以控制风险。

 

一个被低估的行业,两个能赚钱的龙头

 

关键是这个本,蚂蚁的监管就是控制了这个本,本金,简单来说,蚂蚁的本金也是从别的地方借来的,如果蚂蚁上市后,这部分本金被监管要求还回去,那乐子就大了,简单来说,蚂蚁发行价是68.8人民币一股,这个监管条例出来,就大概率变成6.68元一股,蚂蚁这就是在坑刚上市的股东呀!抢在监管条例出来前火速上市圈钱。这样的老板,我很无语。

 

马云这样的破事干过不止一次了。比如分拆支付宝从阿里体系,坑了当时阿里的大股东软银和雅虎,这也导致像段永平这样的长期投资人直接卖出阿里股票,认为马云这个人不值得投资。笔者以后阿里系的任何股票再也不会碰了

 

张磊认为,投股票,更大程度上是投企业的掌舵人,听其言,观其行,我们和人相处也是这样的,这类似于你把钱交给这个老板,让老板代你管钱,你敢把钱交给不信任的人么?

 

相比于马云,高能环境的老板李卫国先生,在创业初始的时候,自掏腰包把伟人纪念堂的漏水的问题给修缮了,这一笔钱,几乎是其当时的所有。我个人是相当敬佩的,换做我,我肯定是难以做到[1]。

 

我读毛泽东选集看的最多的是实践论和矛盾论,感觉看到了伟人如高山般耸峙的思想,一如伟人的诗词: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李卫国先生这个举动无疑就把我的好感刷到满值了,我前天和几位投资人交流,如何看上市公司老板值得投资?这个问题,最后结论,是靠着感觉

 

我直接因为这点判断,这个老板值得投资,他掌管的企业,值得信任。相信,敬佩伟人的读者,大概率会和我有一致的想法。

 

一个被低估的行业,两个能赚钱的龙头

 

而高能环境后续值得投资的原因。除了老板牛逼,带来的现金流优质以外,还在于他的业务。

 

3 高能环境的业务哪里牛逼?

 

这类的企业有个大的逻辑,就是得看订单,其业务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业绩增长主要依靠新增项目,因此在手订单是了解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业绩增长节奏的主要抓手[2]

 

不同于瀚蓝环境垃圾焚烧发电转工业固废处理,高能环境主要的订单来自于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可分为工业场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包括生产当中遗留与排放的有害化学物质与重金属;农业耕地的污染主体主要来自工业企业与居民生活排污,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农药等;矿山污染主要来自采矿企业,污染物主要是各类重金属尾矿。地修复、农业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工业场地修复污染主体主要是石油、金属冶炼加工等。

 

一个被低估的行业,两个能赚钱的龙头

 

所以,对于这帮子做环境修复的而言,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呐~而高能环境在环境修复的优势和获取订单能力,就不一一分析,只说一句,高能环境在今年三季度环境修复订单有,2.05 亿元,同比增长 63%。

 

从赔率和概率上来看,环保行业具有相对消费而言,较高的赔率(就是跌下去的空间小,向上涨的空间大),业绩增长概率高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两个企业值得一看。

 

邻山远望有个特点,就是仓位变换的特别快,你们要注意,抄他的作业,要考虑逻辑是否还在,而不是它的席位,是否还在十大流通股东里。睿远这样的问题小些。

 

冯柳自己也说过,他是从一个组合以及流动性上综合考虑的,未必完全是个股逻辑,我是建议,冯柳买什么行业的股票,你直接看那个行业的龙头老大,看看能不能买。毕竟他的资金量太大了。要是小的话,他肯定会买那个行业最好的那个

 

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学的是他的思维框架。可以说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因此,我的公众号专注用冯柳的思维框架,分析长期投资者的长期持仓的投资逻辑,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跟随,发现未来。

 

文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文献(第四篇非常非常推荐)

 

[1] 谦和屋 来,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东方雨虹

[2] 市值风云 瀚蓝环境,负债率“狂奔” | 独立评级

[3] 海榕君 睿远基金进入了一个低估值赛道

[4] 唐书房 从蚂蚁暂缓上市事件聊聊投资者排雷技巧

[5] 格隆汇基研堂 发生了什么!?多只基金二季度大幅加仓环保股!

[6] 高能环境(603588)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环境修复+固废处置”两翼齐飞,业绩成长确定性高_2020-08-10_中信证券

[7] 高能环境(603588):1_3Q20净利润同比增长24%-37%,长期看好公司成长路径_2020-10-13_中金公司

[8] 高能环境(603588):订单持续扩张,9M20运营收入同比+82%_2020-10-30_兴业证券

[9] 高能环境(603588):修复订单向好,运营贡献增长_2020-11-02_华泰证券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DTGy_VQCVpGx3K_ACrO-A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海鲜,已经成为了餐桌上的家常便菜。许多人以为从海洋上捕捞的的海产品是健康无害的,可你知道吗?被塑料污染的大海正以某种方式把人类产生的污染“送回”到人类身上——那些含有大量塑料颗粒的海鲜正在无时不刻的摧残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一、海鲜中的塑料污染

 
你以为你在吃海鲜,其实是在吃塑料!
前段时间,欧洲根特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废塑料对诸如牡蛎、贻贝等滤食性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贻贝含有大约900个塑料颗粒,而六个牡蛎含有大约500个颗粒,而一份大虾里,则含有惊人的9000个颗粒。
如果还在同时食用其他海洋生物,这个数值还会变得更大。
而这些含有塑料颗粒的海鲜,正整整齐齐地,摆在中国人的饭桌上,等待着不知情的人享用。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塑料微粒的污染。
二、天量的塑料微粒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25日,海洋中大约5.25万亿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
仅仅美国一个国家,每天就约有800万颗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而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绕地球7圈!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一个国家就可以绕地球7圈,那么全球那么多个国家加起来,排放的塑料微粒将是天文数字!
可能普通人,对这个数字毫无概念,同时也对塑料微粒的危害毫不知情,可是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简直是像海洋发出的悲痛哀嚎!
三、究竟什么是塑料微珠?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从学术上来说,微珠被叫做塑料微粒或纤维,一般成分是聚乙烯。
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径小于2mm的塑料颗粒,属于微塑料的一种,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
其实塑料微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沐浴露、牙膏、磨砂洗面奶等等很多类型的洗护产品中都含有微珠,它的作用就像一个个看不见的小砂轮,用来打磨你的肌肤。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不仅存在于洗护产品,甚至还存在于自涤纶(聚酯)、锦纶(尼龙,或者聚酰胺)、丙纶、氯纶、氨纶(莱卡)、维纶等人造纤维织物中。
这些塑料微珠无法回收或降解,由于体积过小无法用过滤网拦截,换句话说,你穿的带有弹性、雪纺、化纤面料的衣服,在经过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经过水循环系统流入江河湖海。
四、这些塑料微珠有什么危害呢?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污染环境损害健康,微珠的危害极大。
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护产品共有1147种,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万颗塑料粒子。这些微小颗粒会流入下水道,进入湖泊、海洋。
Seafood NZ 首席执行官Tim Pankhurst 他表示,“微珠对大海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众人皆知。
研究表明,相比通常的食物来源,鱼类更喜欢吃微粒,误食微珠对它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鱼类摄入过多会引起细胞坏死、出现炎症、组织裂伤等症状。
去年,外国研究人员从美国加州、新西兰奥克兰,澳洲悉尼、加拿大温哥华当地鱼市场中,发现每四条食用鱼中,就有一条的内藏中含有塑胶垃圾,证明塑胶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然而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再吃还海鲜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吃塑料!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那些被我们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终都会通过生态循环系统进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又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
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最终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五、90%的食用盐含有微塑料?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近日,一份发表在《环境科学和技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市面上销售的食盐90%含有微塑料。
这项研究由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和韩国研究人员共同发表。研究人员从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的21个国家,共收集39种品牌的食用盐,其中只有3种不含微塑料颗粒。
3种不含微塑料的食盐分别是一种来自中国台湾的精制海盐、一种来自中国内地的精制矿物盐以及一种来自法国的粗制海盐。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因为吃盐,可能吃到2000个微塑料颗粒。不同地区品牌的食盐,微塑料的含量也有明显变化。在塑料污染较严重的亚洲地区,食盐微塑料含量也较高。微塑料含量最高的,是一款来自印尼的食盐。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印尼在全球塑料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中排行第二。
食盐,特别是海盐中含有微塑料,其实早就被证明了。这项研究就是要看看,微塑料的分布到底有多广。
六、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塑料星球上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塑料微粒可能来自多个途径,包括化妆品和衣物。比如女生洁肤用的磨砂产品中所含的“砂”,本身就是塑料微粒。塑料微粒也可能来自衣物因磨损而产生的碎屑。
研究显示,洗衣机每洗一次衣服都会释出70万份纤维。事实上,现在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塑料星球上。
漫步海滩,你以为看到的会是悠闲的海龟,澄澈的海水和碧绿的椰树?其实,浪潮一次次裹挟上来的,是塑料拖鞋,矿泉水瓶,生产模具……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卫报》的数据显示,每一分钟,全世界就会有约100万个塑料瓶装饮料被购买。
每一年,人类生产2.88亿吨的塑料。而且这些塑料制品无法降解,我们使用了一天,一次,甚至10秒的一件塑料制品,将会永久停留在这个星球上。
 
2016年,一只鲸鱼在挪威海岸上搁浅。科学家发现他的内脏被塑料袋塞满,竟有30只之多。
而其中一些,明显来自英国水域。
一只完整的吸管死死的卡在了海龟的鼻孔里,工作人员花了整整8分钟才拉扯出来。
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全国24种啤酒里都含有人造纤维和碎片。
 
2016年8月,普利茅斯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捕捞的鱼类中有1/3含有塑料,这些鱼类包括鳕鱼、黑线鳕、鲭鱼和贝类等。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劳拉.麦克唐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水生动物生理学,可以说属于最了解鱼类的科学家群体。
但是这位专家最近说,她决定不再吃鱼了。
 
麦克唐奈说,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吃塑料,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从海洋哺乳动物到海鸟,从螃蟹到牡蛎,它们的胃里都发现过塑料。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塑料可以传到水生动物的食物链的下一环。例如,蚌类吃下塑料,然后被螃蟹吃掉,螃蟹的胃里因此就有了塑料。
麦克唐奈说,她自己选择不再吃鱼,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一辈子都在我们的垃圾中间游来游去。
她说,鱼吃塑料,我们吃鱼。所以,吃鱼也等于同时吃了塑料。
七、微塑料无处不在 
 
微塑料已经越来越引起人类的警觉。因为即使远在南极,也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今年1月,中国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通过过滤海水形成了滤膜。科研人员通过显微镜观测滤膜后发现,滤膜上有五六个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其中比较明显的是滤膜中央的蓝色纤维细线,密度略高于大洋平均水平。科考队员估计,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纤维状的塑料绳。
9月初,国际科研团队“海洋清理计划”,带着清理机器,从旧金山出海,目前已经在“太平洋大垃圾带”测试部署。“太平洋大垃圾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漂浮着8万吨塑料垃圾。
 
“海洋清理计划”的清理机器,是一根长约600米的漂浮物,通过浮力和风浪的推力,再利用这其中的速度差,让垃圾“自投罗网”。如果试验成功,该组织计划到2020年生产60台清理机。据称,这些机器能在5年内,清理掉太平洋中一半以上的垃圾。
质疑声认为,这项亮闪闪的计划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清理机器只能收集漂浮在海面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只占到海洋塑料污染物的3%。更多的塑料垃圾沉下去,或是被鱼吃掉。而且回收的塑料垃圾又能怎么办呢?塑料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重复利用率很低。人们该注意的是,塑料从岸上来。
八、我们身体里奔流着化学合成物质
海鲜,正在残害无数中国人!
研究表明,除了吸附细菌外,塑料微粒中还常常会包含和吸收有毒化学物质。
汤姆森教授称,“很早就发现,塑料会将那些化学物质释放,而肠道中的环境会促使其非常快速地释放。”
专家表示,塑料在生产时添加的化学物质,以及在海洋漂流时吸附的毒素,例如可能致癌的农药残余物等,均可能危害人体。
所以,那些我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制品,最终不仅湮没了我们,还会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
可以说,塑料垃圾的毒素正是沿着食物链顺流直上,而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我们,仿佛已经成了毒素汇聚的容器。
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奔流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
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UNY)塑料污染研究专家玛(Sherri Mason)更进一步警告说,自然资源的污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源若是出现污染,其他资源如土地、空气等也无法幸免于难。
九、塑料污染正在加剧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在吃的时候,塑料在我们的身体里会发生怎样作用和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但人类吃下如此庞大数量的塑料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好结果。
根特大学研究者认为,海洋塑料威力的存在会给海洋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也有一些研究者指出,海洋动物身体中与日俱增的难以消化的塑料废物,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十、我们应该怎么办
 
普通人能做什么?今年的一项流行趋势——弃用塑料吸管。尽管吸管在塑料污染中占比0.025%(数据来源:美国《国家地理》网站),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环保组织的眼中钉。今年7月,星巴克宣布将在两年内,在3万家门店逐步取消使用塑料吸管。随后,麦当劳也响应了这一号召,决定到2019年在英国、爱尔兰禁用塑料吸管。
小小的塑料吸管,可能也体现着人类与塑料关系的缩影——它不是必须的,但人们就是喜欢用。在一些欧美餐馆、酒店,商家已经推出了竹子吸管,甚至将意大利面作为吸管。
 
 
要降低和最终消灭海洋塑料颗粒的污染,需要全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洋环境教育和管理体系,并且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科普宣传教育,激发地球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而这无疑将是一场横跨全球、全民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为了全地球人民及子孙后代的身体健康,这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P1nsMBkYFU2QF8TQvxn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