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收割年轻人

 

软糖和果冻,加了“保健”功能,就身价加倍。

 

作者 I 曹  杨 冯晓亭

来源 I 燃次元

(ID:chaintruth)

 

早上醒来先来一粒蔓越莓胶囊,吃早饭时随餐服下一粒葡萄籽精华片、一袋女性综合营养包,中晚饭前半小时则要来一包热控片,饭后再来三粒纤体热控片,睡前半小时再来一袋胶原蛋白营养品…… 

 

在北京从事产品开发工作的张媛是位90后,她服用功能性食品已有三年时长。“每个月都得花两千多大洋用在购买保健品上,别看服用的保健品种类多,但是每款都有不同的功效,美白、滋养、助眠、增强免疫力……总之就是花钱买健康。” 

 

“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的“朋克养生”年轻人,正化身为功能性食品的带货狂人。2020年,CBNData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报告显示,9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购买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很多年轻消费者,习惯性将功能性食品称为保健品,听起来跟老年人热捧的“保健品”一样,只不过相较于受众群体更多为老年人,给人一种“没效果”、“被忽悠”的保健品来说,如今在谈论“功能性食品”时,其范畴已经扩大至轻食代餐、低脂低卡零售、新型饮品补剂等品类,在贴上各种“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等标签后,成为年轻人的“网红”食品。

 

 一方面是90后群体一边熬夜加班、吃宵夜、刷短视频,一边认真地挑选着护肝片、褪黑素、控热片、睡眠软糖等保健产品的“朋克养生法”。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功能性食品也更多地趋向于三餐化与零食化。 

 

在年轻人的追捧下,功能性食品迎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另一组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预计2022年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消费人群上,CBNData发布的《2020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天猫年轻人保健品运动场景的消费人数与消费规模近三年都逐年提升,2020年消费规模超过15亿元。其中,仅满足于单类保健品的年轻人比重越来越小,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亿邦动力研究院发布的《2021新锐品牌数字化增长白皮书》中显示,90后以及Z世代消费群体占据线上保健品销量近一半。 

 

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之下,功能性食品的东风在蓄势待发,资本也嗅到了机会的味道纷纷入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99.8万家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2020年,全国范围内保健食品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3.2万家,年度注册增速37.35%。 

 

数据还显示,2020年1月至今,已经完成融资的企业多达345家。在这345家企业当中,不乏目前在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当红企业。其中包括,于2020年12月4日,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的定制维生素DTC品牌“lemon Box”;2021年1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的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2021年1月,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机能食品品牌Nelo;2021年3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保健食品品Minayo…… 

 

在小红书上,有12万+篇与“功能食品”相关的笔记,仅是博主分享的“软糖保健品”,便有宣称有“补充胶原蛋白和美白”的胶原蛋白软糖、“抗氧化”的叶黄素酯软糖、“补血”的铁软糖等具有不同效果的软糖种类。 

 

此外,同样被赋予“保健功能”的食品还有果冻、益生菌、代餐等,这类功能性食品的销售渠道大多集中在线上,目前也还在借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的KOL,为产品进行推广和带货。 

 

但是,如同早段时间在“无糖宣传”中翻车的元气森林一般,功能性食品也存在着虚假宣传的嫌疑。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即俗称的蓝帽子。 

 

多位营养师亦对燃财经表示,现在市场上年轻人热捧的大部分所谓保健品,基本上属于普通的食品。“只有在执行标准上为【卫食健字】的,才能被算作保健品。” 

 

功能性食品还在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得年轻人得天下”被奉为圭臬的当下,盯上功能性食品的人可不少,厂商希望因此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则希望换来身体健康。 

 

然而,这类举着“功能性食品”旗号打保健品擦边球的产品,其功效存在置疑,未来市场的走向如何,悬而未决。

 

年轻人追捧功能性食品

 

“只要长期吃,肯定有用啊。” 

 

张媛是一位功能性食品的坚定拥护者,她坚持认为,功能性食品效果不能只看短期效果,要放长远看。“我觉得我吃了这些东西,身体素质要比前好多了。” 

 

不像其他服用功能性食品的年轻人一样,在服用这些食品之前,张媛在身体上并没有过多不适,最多就是经常觉得很疲惫。“生活压力这么大,需要缓解疲劳。而且女孩子嘛,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各个功能都需要保养啊。” 

 

在小红书的安利下,张媛接触了功能性食品,她最开始购买的只是一些胶原蛋白营养品,“听说这个吃了对皮肤好。” 

 

慢慢地,张媛被安利的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服用的保健品有近十种,除了必备要吃的功能性食品外,还准备了褪黑素、牛磺酸片、护肝片、护眼片等只用于特定场合的功能性食品。

 

“身体保健和防晒一样,从年轻时候就得注意了,不然年龄越大效果越差。”在张媛看来,功能性食品不能替代治疗致病的药物,服用功能性食品的初衷无外乎是对身体进行的一场长期投资。


与张媛同样痴迷于服用功能性食品的还有来自广州的阿占,但阿占所服用的产品以功能性零食为主。“不喜欢药丸、胶囊之类形状,像软糖、果冻这类产品我就很喜欢。” 

 

阿占是一名研二学生,自从考上研究生以来经常通宵赶课题,他已经连续失眠长达一年时长。“之前看过医生,吃了段时间安眠药,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但安眠药吃多也不好,去年下半年在抖音上看到有人安利BUFFX的‘助眠软糖’,然后开始购入尝试。”

在服用助眠软糖一段时间后,阿占觉得虽然失眠症状有些好转但依旧存在,在经朋友推荐后,阿占又开始购入一些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复合维生素软糖和蒟蒻果冻。其中,阿占常买的BUFFX品牌,目前共有面向八个功能方向的八款产品,有助眠、提神醒脑、补胶原蛋白、断糖阻油、醒酒解酒、护眼、补充VC、男士提振等增益功效。旗舰店单盒的券后价格在29-49元不等,每粒功能软糖的价格在2元左右。

 

“每盒39元,每盒20粒,约合2元1粒,每天的量是2粒,一个月下来也就一百来块钱。”阿占告诉燃财经,如果只是服用一款产品的话,每月的收入完全可覆盖,但问题在于购买的品类太多,积攒下来的开销并非一笔小数目。 

 

“一包果冻价格10元,另一款维生素软糖我当零食吃,每天10元,还会买蛋白粉和益生菌,每个月得小一千元支出。”阿占每月收入只有学校补助及自己兼职收入,虽然想花钱买很多功能性食品,但无奈有心无力,他现在也正在尽力减少这类产品的支出。


对于功能性软糖2元一粒这个价格,消费者阿紫表示完全可以接受,“去一趟医美机构动辄数千元起步,如果真的像商品介绍那样可以美白保健的话,几十元一盒功能软糖那就真的太值了。”

 

但阿紫对BUFFX、Wonder Lab、Nelo等品牌推出的功能性软糖,仍抱有疑虑。“我因为小红书的‘安利’,买过一次BUFFX的护眼软糖,吃了一包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效果。当然我也知道保健品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肯定得要长期服用,但主要是我个人不能将软糖当作保健品来看待,就觉得很奇怪。”

 

虽然阿紫没有接受功能性软糖的安利,但她却跟风购入了号称“无惧热量”的热控片和酵素组合。“热控片是饭前吃,酵素果冻条是饭后喝的,但我个人觉得对于体重控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谓的通便效果根本就没感受到。”这套花了阿紫近三百元购入的产品,阿紫吃了三天便不再服用。


阿紫以为自己不会再买这类功能性食品,但没过一周,在逛小红书时,看到好多人都说一款抗糖果冻效果特别好,阿紫又忍不住跑去下单,但同样,产品服用不过三天便被阿紫束之高阁。“一点功效都没有,继续吃下去还担心身体,毕竟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吃的。”

 

商家盯上这片蓝海

 

年轻人热捧的功能性食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此前,据钛媒体报道,Tastewise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超过2750亿美元。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功能性食品市场,其产品渗透率超过75%,用户粘性在50%左右。而中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只有10%,未来市场的成长空间很大。 

 

如此诱人的蛋糕,自然引来了商家的趋之若鹜。在市面上,受年轻人热捧的功能性食品品牌繁多,其中比较受欢迎就包括做功能性食品的“BUFFX”、“Minayo”、“Wonder Lab”、“Unichi”和“Nelo”、做功能饮品的“汝乐”和“牛毛黑黑”等新品牌;汤臣倍健、安利等老牌保健品品牌也在向功能性食品领域进行布局,并上市了几款功能性食品;就连日本糖果品牌“悠哈”也下场做功能性软糖。 

 

但要说市场内最受关注的,还当属号称“吃了这颗糖,给美好生活加个buff”的BUFFX。成立于2020年4月的BUFFX,无论创始团队背景、资本青睐程度,还是官方披露的产品销售情况,无不反映彰显其“明星企业”的地位。 

 

BUFFX主要产品有餐前阻断咀嚼糖果、胶原蛋白肽维C夹心软糖、叶黄素酯蓝莓护眼软糖、VC维生素C软糖、 ENERGY强效提神压片糖、SLEEPγ-氨基丁酸助眠软糖、生姜(黑)男士提振软糖以及 DRINK解酒护肝软糖等。据宣传,其产品主要为不添加蔗糖的糖果类产品,希望能抓住“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们,在消费者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为身体健康加个“Buff”。 

 

据36氪此前报道称,BUFFX天猫店铺于2020年10月底正式运营,产品上线30天内居天猫睡眠软糖关键词下第一,2个月内睡眠软糖销售超过2万单,3个月内4款SKU平均月销超过2万单。公司后台的用户画像与初期定位的目标用户基本吻合,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Z世代是核心用户。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BUFFX连续获得三轮融资,GGV纪源资本、红杉资本中国、梅花创投、黑蚁资本等分别押注,目前估值数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BUFFX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抖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网易严选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和消费品企业,其创始人亢乐曾在网易严选和抖音工作,在抖音时主要负责Brand studio部门,针对抖音的数据去做消费品研究和消费品内部孵化。也正如此,亢乐曾说,BUFFX是目前最懂抖音逻辑的功能性品牌,能够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达到投放的最大化效果。 

 

亢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在没有产品甚至没有PPT,只是确定了品类和功能方向时候,就拿到了5家机构的投资意向书,其中便包含红杉资本中国和梅花创投。 

 

与传统保健品营销渠道以线下为主不同,面向年轻人的功能性食品的营销阵地以线上为主。 

 

“不止BUFFX,基本上所有新兴的功能性食品品牌的推广模式都如出一辙。在抖音、小红书等主要新媒体营销阵地上,与头部KOL合作,进行私域运营这个步骤缺一不可,资金充足的品牌还可以通过在官方媒体矩阵内,搭建直播团队实现品牌初期的用户积累留存。” 

 

接触过BUFFX等主打功能性食品公司团队的品牌商王文杰分析,这种吸引年轻群体的推广模式在业内已经相当成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渠道对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播,但说到底,品牌要想抢占市场还得靠烧钱。 

 

烧钱抢占市场这一结论,对于正在对代餐食品进行“功效增益”以转型功能性食品的詹青而言,深有体会。詹青解释,功能性食品存在着用户心智难建立的天然缺陷,商家既要浪费精力在前端引流宣传,还要用售后服务去唤醒用户复购。 

 

“像消费者购买Wonder Lab的代餐产品后,客服会让消费者添加营养师,为消费者提供饮食建议,而我自己做的这个代餐品牌,相比Wonder Lab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团队除了为消费者提供饮食建议外,还会组织减脂营之类的活动。虽然复购率有20%,但这种模式的边际成本太高,很难坚持下去。”詹青说。 

 

但是詹青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功能性食品这片蓝海,詹青告诉燃财经,他正在和一个食品科研团队进行洽谈,将会如功能性软糖一样也给代餐食品提供更多的“功效”,以此促增长。 

 

“年轻人生意不好做,特别是这类功能性食品,业内复购率为10%多点,而达到这个数据的很大程度上还在依赖产品提供的售后服务。”王文杰认为,主打年轻用户群体市场的功能性食品公司,现阶段确实取得不错的成绩,“每个月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的BUFFX,估值都能过亿元了。” 

 

不过,王文杰并不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在他看来,这个市场能否持续火热,存在置疑。

 

是否收割智商税?

 

备受消费者和商家追捧的功能性食品,到底有多大功效?这些宣称可以助眠、护肝、防脱甚至一颗软糖就含有维生素ABCD+钙铁锌硒的产品,究竟是食品还是保健品?其效果究竟如何? 

 

燃财经在天猫搜索了三款功效不同的软糖,它们分别是Minayo的多维软糖、BUFFX EAT以及BUFFX SLEEP。根据其各自在天猫旗舰店的介绍,这三款产品的主要功效分别为Minayo的多维软糖补充多种维生素ABCD以及矿物质钙铁锌硒;BUFFX EAT白芸豆提取物非阻断剂碳水片,主打控糖;BUFFX SLEEP舒缓情绪帮助睡眠。 

 

但对比了上述三款产品官方客服提供的配料表之后,燃财经发现,虽然三款产品功效不同、甚至品牌也不尽相同,但排在配料表第一位依次为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液和麦芽糖醇的成分,均属于甜味剂中的功能性糖醇,而这一成分,便是燃财经在此前的文章《探访元气森林工厂:仍在扩产,当地人不爱喝》中,对市场上无糖饮料进行成分分析时多次提到的代糖,即甜味剂。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配料表的顺序应当根据配料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而核心原料看前3位。同时,我国规定,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然而在进一步观察上述三款产品的配料表后,燃财经发现,除BUFFX EAT外,另两款软糖的成分表中,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依然为代糖。 

 

真正意义上的添加物,Minayo多维软糖宣传的巴西针叶樱桃浓缩汁排在配料表第五位,BUFFX SLEEP的氨基丁酸和维生素C则分别排在第七位和第十三位。 

 

而对于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燃财经此前发布的文章《探访元气森林工厂:仍在扩产,当地人不爱喝》中,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硕士Kelly Weaver曾表示,尽管甜味剂是一种只赋予食品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但现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喝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的甜饮料,并不见得有更低的肥胖、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对此,国家一级营养师臧全宜表示了赞同。臧全宜表示,上述几款产品执行的都是GB17399《食品安全国家标椎-糖果》,在该标准中糖果的定义是以食糖或糖浆或甜味剂等为主要原料经相关工艺制成的甜味食品。允许使用营养强化剂,但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要求。 

 

在功效上,国家二级营养师黄廷伟则表示,普通的糖果,主要的成分是糖醇,糖醇作用是不刺激胰岛素,适当的可以针对糖尿病的人食用。但从糖醇的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助睡眠的效果。尽管在BUFFX SLEEP的配料表中出现了Y-氨基丁酸,而单从成分上来讲,其也确实有助眠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睡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臧全宜补充道,Minayo多维软糖中没有看到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具体含量,所以无法判断其做出的宣传比较是否准确。但是在宣传用语中不够严谨。“2颗软糖的营养拆解”的描述中,什么营养素的含量等同于后面所列的蔬果并没有明确。 

 

“理论上,这些描述中的含量,是不可能等同于这些蔬果中的所有种类营养素的。另外,将蔬果名称和后面营养素名称(8种矿物质、5种矿物质)做相加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针对Minayo多维软糖产品详情中的“维C之王”一说,黄廷伟更是直言,其有涉嫌夸大的成分。通过营养成分表查询,樱桃的维生素C含量100g只有10毫克,在中国营养成分表中根本没有巴西樱桃。而维生素C之王水果是刺梨。

 

与此同时,黄廷伟表示,乳矿物盐中包含钙离子,锌离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可以补充钙和锌,但是在配料中排名是第七位,前面一位是0.122%,它的含量是低于0.122%,所以想用她补钙和锌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至少需要一个大的量。 

 

“需要补钙,早晚一杯奶及奶制品不香吗?需要补锌每天吃坚果,每周2-3次海产品不香吗?”在黄廷伟看来,Minayo多维软糖只能称得上普通零食,但是作为普通零食也太贵,作为保健品食品,也达不到保健食品的要求。 

 

在BUFFX SLEEP 产品的“问大家”区,多位曾经购买过的消费者表示“我吃着没用”、“就是糖而已”。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了Minayo的多维软糖的“问大家”区,一位用户问到“推荐购买吗?效果怎么样?”而另一位已经购买过的消费者则直接回复称“就是零食糖”。 

 

一位业内人士曾透露在文章《用一颗糖果满足白瘦美、睡眠等需求,当90后开始养生,功能性食品行业大年来临》中透露,由于行业内很多从业者都是市场出身,产品大都交由代工厂生产,而代工厂对产品的研发实则会委托给一些专业的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做的只是原材料的研发而不是机理研发,比如他们可以研发出某种新型原材料,但不能确定原材料提取的分子大小在何种范围可以使其很好与其他物质结合时达到最好的效果。 

 

此外,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中明确规定,其“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在人群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而在Minayo益生菌酸奶片的介绍中,却明确表示大人儿童孕妇均可。

 

对此,浙大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则直言,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38条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因此,基于功能性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而属于普通食品范畴的基础上,实际上是不允许宣传其所谓功效的。” 

 

臧全宜表示,正常人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是要从每日正常的饮食中摄取,不可依赖这些糖果和各类补充剂,这些食品最好是在一些不能正常饮食时,或身体消耗较大时,可能会缺乏一些营养素的情况下,作为补充。 

 

“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还是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臧全宜直言,市面上的这些功能性食品,需要谨慎对待。

 

“保健品”收割年轻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lo3dsK_p3oLyeoW4fsTYw

人民日报:14种保健品被吹上天,却没什么卵用

在健康的市场上,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你说不出它究竟对健康有益或是无效,也说不清它究竟是食物还是药物。

它逐渐成为了人们送礼的最佳选择,也让许多老年人爱不释手,甚至愿意花高价不断购买…

它,就是一直藏在面纱下的——保健品。

在华人眼中,保健品定义并不明确,种类也十分复杂。

通常,指未经临床检验,却声称有利于健康,甚至可以防止疾病的药物。

在美国,人们则将“免疫力草药”、营养品、维生素等称为一种医疗骗术。

即便如此,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却极为迅速,一时间便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可就在近日,由于春节期间保健品广受人们青睐,由它产生出的问题也迅速浮出水面。

中外媒体都曝光了一些徒有其名的保健品:

人民日报: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

新浪财经:目前中国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Health杂志:14种常见保健品,你都不需要

ALDEN:不要在保健品上浪费钱

由此可见,就连《人民日报》和《Health》这样影响力极大的刊物,都在报道保健品无用,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市场上极受推崇的阿胶、燕窝、鱼油、蛋白粉这些产品,到底效果如何?

其实,他们的真面目是这样的…

被捧上天的阿胶

阿胶,说白了就是“水煮驴皮”,能把驴皮卖到脱销,阿胶可以说是独一个了。

很多人都说,阿胶功效奇大,没事多吃一点,有病治病,没病补身。

有传说称,曹植被东贬东阿时,骨瘦如柴、面无血色,正是因为吃了阿胶,而变得面色红润有光泽。

《全唐诗·宫词补遗》中也有记载: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杨贵妃美颜盖世,也是坚持暗中服用阿胶的缘故…

因此,人们中也盛传阿胶具有神奇的功效,例如:

提高造血功能、抑制肿瘤、调节癌细胞、提高免疫力,保护骨髓、扩张血管、促进钙的吸收、抗疲劳耐缺氧、提高临床妊娠率、促进骨愈合、维护机体微生态平衡。

这一套直接把老编忽悠的天旋地转啊!

既然这么牛逼,为何中医著名名方(四物汤、八珍汤、圣愈汤等)之中,却从未出现过阿胶呢?

因为谁都知道,煮驴皮能治什么病啊?!

经过现代医学分析,阿胶中蛋白质占60%-85%,含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然而!阿胶所含的是一种劣质蛋白!

甚至,多数国家的食品工业仅将其当做添加剂使用。

这种依靠熬制驴皮制成的阿胶,只要利用熬制同样具有胶原蛋白的猪皮、羊皮或牛皮同样可以获得。

有人说,那不是还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吗?!

是的,但是一块钱一颗的鸡蛋中含有全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一块肥肉加上一个鸡蛋,成本不到两块钱,功效就和阿胶如出一辙了。

现在,你还会去买价格炒到飞起的阿胶吗?

蒙蔽华人的燕窝

燕窝原产于我国南部沿海以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等地,进入我们中国人的餐桌要追溯到明朝,传说和郑和多少有点关系。

那么,燕窝是如何制成的呢?

燕窝是由雨燕和金丝雀分泌出的唾液,再加上羽毛等其他物质铸成的巢穴。我们所食的,就是它们的巢穴。

干燕窝中含有约50%的蛋白 质,30%的碳水化合物,10%左右的水分以及一些矿物质,另外,还含有唾液酸、表皮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传说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治虚损等效果。

听起来很牛逼吧?大补吧?

我们看看事实是怎样的…

首先,金丝雀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它呕出的是自己的唾液,并不是没有消化的食物。吃燕窝其实就是…吃口水!

接着,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

高到差一点就超过豆腐皮和猪皮了!

而且,燕窝中所包含的氨基酸,也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所以研究称:

“燕窝含有的是劣质蛋白,功能单一。从营养学价值上来说,燕窝只是一种低级食品,营养有限。”

但你知道吗?

在自然界中,渗透到燕窝中的这些物质,质量根本没办法控制啊!

新加坡和印尼出口到中国的燕窝,甚至出现过含有重金属物质的案例,非但没有营养,反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说到唾液酸、表皮生长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唾液酸就是口水,可以运送细胞到全身各地。

癌症患者若是吃了燕窝,后果…

表皮生长因子,听起来好像能换皮哦?

其实这只是用于靶向治疗的一种物质,没有任何文献表明,它可以让表皮再生。

集落刺激因子(CSF),这个确实牛逼,真的很牛逼。不过人家只能靠注射产生效果,有人注射过燕窝吗…

所以,燕窝和虫草一样,只是“物以稀为贵”,不要再浪费钱了…

健康人不需要的蛋白粉

有些人胖到无法自拔,也有些人瘦到皮包骨头。

于是乎,有的商家就蹦出来了:

太瘦的人要补充蛋白质!不然会一直这么瘦!吃也吃不胖!

于是,这个让人羡慕的人群便开始疯狂购买蛋白粉了…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蛋白粉就像奶粉和肉类一样,其中包含的蛋白质和

鸡蛋中的蛋白质没有区别,只是含量丰富,最低可达50%以上。

但是,这么多蛋白质,人类要如何吸收啊?!

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

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质的,也吸收不了过多的蛋白质!

另外,我们平时活动的能量、免疫力的提高都依靠的是蛋白质的作用。人体如果缺乏蛋白质,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所以,如果说体内蛋白质真的短缺,此人可能已经躺在病床上了。因此,健康人是没有必要使用蛋白粉来补充体内蛋白质的,那么平时健身的人呢?其实也不一定。

只有训练达到一定强度后,才需要服用蛋白粉!

实际上,肌肉并不是在健身房中长出来的,器械训练只会破坏肌肉纤维,而蛋白粉,就是用来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的。所以,如果训练的强度、力度没有达到再次破坏肌肉纤维的程度,那么你们是根本不需要吃蛋白粉的。

鱼油基本无效

生活在澳洲的小伙伴们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吧,每逢回国一次,亲戚朋友们都来求一些保健品,其中最为火热的,当属鱼油!

在美国及澳洲应用最广泛的若干膳食补充剂中,鱼油位列第三,仅次于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至少10%的人定期服用鱼油,其中大多数人都相信鱼油中的ω-3脂肪酸会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心梗发病率。

ω-3脂肪酸可以减少炎症、稀释血液,从而降低血栓发病率。

鱼油,顾名思义,是从鱼类的身上提炼出来的,那么,究竟是吃鱼油有效,还是吃鱼有效?

说真的,当然是吃鱼有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报告称,

绝大多数有关鱼油的临床试验都未发现任何证据足以证明鱼油的确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2005年至2012年,顶尖医学期刊上至少登载了二十多篇有关鱼油的严谨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几乎全军覆没,非但没有研究出鱼油的临床效果,反而证实了ω-3脂肪酸在人体内并不全能有效转化成效益。

2014年《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表示:

“尽管越来越多的试验都证明(鱼油)无效,但其销售量在节节攀升。”

威斯康星大学医院和诊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Hospital and Clinics)的预防心脏病学主任詹姆斯·斯坦(James Stein)博士,在对鱼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后,也依旧未能发现其功效。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他发表言论:

通过12000人的临床试验发现,在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人群中,每日服用一克鱼油并未降低因心肌梗死和中风死亡率。

这让着手鱼油研究的科学家们都略显尴尬了…

过富盛名的保健品

除了上面这些“让人误会”的保健品外,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神药”,其实对健康也没有过于显著的作用。

最健康的,莫过于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以及健身锻炼。没有什么能扭转自然,你吃再多的保健品,也怼不过“优胜劣汰”。

除了上面提到的保健品,还有下面几种被吹上天的食品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大家可都长长心眼吧!

葡萄籽: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

“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有机食品: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高端、健康!

但实际上效果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贵的,不等于好的。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严重打脸啊…

海参:不比鸡蛋强

现在只要去一些揽客为主的餐厅,老板立马开始推销自己家的海参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

可是,贵得心疼哇。海参真的这么神奇吗?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只要老编一回国,国内的小伙伴就排着队来找我代购解酒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其实,更多的,只是给了人们一个多喝酒的理由…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

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

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近两年火的不行啊,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但是,懒人们啊,你们就胖着吧,不行动、没毅力就想减肥?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酵素一旦进入胃中,立即被分解,吃了等于白吃…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期间的女生都爱吃黑糖,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

其实…它就是红糖…

“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

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不然。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哎…这世道茄子都有人抢…

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

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据说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

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那么,它对人体也有同样的效果吗?

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所以,什么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都是商家吹出来的…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

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人类乃是自然的产物,健康,则是自然最平衡的状态。

与其用保健品亚健康式让自己有点心理安慰,不如趁着阳光明媚,出去跑个一千米,走个几千步,打一场球,游一次泳。

晚上早点睡,早上吃早餐,荤素搭配,正常饮食。

这样的生活方式好过千千万万的无厘头保健品,也省去了每次回国时,箱子的大部分重量…

参考文献:

Fuster, Mark M.; Esko, Jeffrey D. (2005). “The sweet and sour of cancer: Glycans as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Nature Reviews Cancer5 (7): 526–42. doi:10.1038/nrc1649. PMID16069816.

Wang B, Brand Miller J, “The role and potential of sialic acid in human nutr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57, 1351–1369. doi:10.1038/sj.ejcn.1601704

Venturi S, Venturi M (2009). “Iodine in evolution of salivary glands and in oral health”. Nutrition and Health20 (2): 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