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作者:言偃
来源:精读(ID:Jingdu999)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周浩导演的《差馆》

 

“差馆”是粤语派出所的意思,纪录片拍的是广州火车站的一个公安局。

 

拍摄时间是,2010年和2011年的春节前几天。

 

整个片子,将镜头对准火车站里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

 

这些人里,有没钱吃饭的,有小偷小摸的,有被骗被打的,还有各种站里的小贩……

 

公安局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各种魔幻又真实的事情层出不穷。

 

一开头,一个醉醺醺的男人在跟公安对话:5块钱的饼干,把我关了10天。

 

公安回:那饼干28块钱,偷别人东西肯定要关嘛。

 

男人提高音量说到饿死了,饿死了怎么办。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一天晚上,一个大爷来报案,说有人偷了自己的东西。

 

被偷了什么?

 

原来是他捡的上百个矿泉水瓶子,被另外一个捡垃圾的人偷走了。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还有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年纪尚小的女儿,在火车站偷东西被抓住。

 

他崩溃痛哭说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老婆也要和自己离婚,小女孩挽着爸爸的手臂默默流泪。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女孩的爸爸要被拘留十天左右,小女孩独自被送回家,而两天之后就是除夕。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还有一个小女孩,一家三口都被抓到派出所,5个小时之后,他们被放出去了。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对于她的父母来说,带着小孩一起,还有一个作用:博取同情。

 

到晚上,就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摇醒,然后孩子哭闹,就能让警察同情早点放了他们。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公安局里,有一类很常见的“常客”,就是各种做小生意的摊贩。

 

有个卖烤饼的大叔被抓,还显得挺开心。

 

导演周浩就问他:进来了怎么还这么高兴?

 

大叔苦笑着回答:如果不能在外面卖东西,对我来说,里面外面不都一样嘛,在哪都一样。

 

他也知道火车站不让卖,可是他的烤饼卖两个赚1块钱,只能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赚点小钱。

 

周浩问他,为什么明知道不能卖还卖?

 

大叔指着肚子说:这里要吃东西嘛,小孩要吃东西嘛……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还有个姑娘,已经买了过年回家的票,但这几天不想闲着,就想卖点开心果,结果就被抓了。

 

周浩问她,第一次被抓吧?感觉怎么样?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姑娘说着说着眼睛都红了:感觉钱很难赚。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刻的农民工,他跑到公安局用热水泡面,面是从救助站领的,没有任何佐料。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他笑嘻嘻的说:我钱全部寄回家了,我搞忘记留车费了。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原来,他每个月在广州能赚2千块,但每年过年之前,他会把所有的钱都寄回家。

 

然后,就到救助站蹭吃、蹭住、蹭票。

 

想说他自私奸诈,但看到他端着碗无色无味的泡面,也能笑得一脸满足。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我无论如何也骂不出口,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心酸。

 

导演周浩说:在拍这个片子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多文盲。

 

没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也不知道,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生活中,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事情,其实都不然。

 

平日里,总感觉大学生都快泛滥成灾了,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人遍地都是。

 

但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多年以来累计的大学生总共是1.15亿人。

 

其中专科生占一半,剩下的本科生也就是5800万人。

 

看起来是很多,但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啊。按比例来看,大学文凭的人有8.86%,而本科生只有4.43%。

 

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才4个本科生。

 

还有,王思聪曾在微博上说的:“都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吗?”

 

可事实呢?

 

目前,中国仅有1.3亿人拥有护照,即便这些人都出过国,那也只有10%的人。

 

网上有句流行的话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但其实富有,同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只是,一个是扼制了向上的想象力,一个是限制了向下的想象力。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生活富足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下面有无数颠覆你认知的答案。

 

@信口胡诌说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新闻。

 

记者去深山采访一位单亲妈妈,昏暗的小屋,透过破旧的窗户带来一丝光亮。

 

一个三岁大的小孩,坐在棉被上,手里捧着一个大碗,碗里装着泡面。

 

记者说: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

 

妈妈说:不总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不去了解,你真的很难相信,你以为的垃圾食品,会是他人心心念念,生日才能吃上一顿的美食。

 

你过腻了的日常,可能是他人拼命努力,也始终不可及的美好未来。

 

贾樟柯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深以为是。

 

很多人喜欢以己度人,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世界。

 

却没想过,自己所谓正确的价值观,不过是局限之下的产物。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很多时候,你没穷过,你真的不会懂。

8月23日,江西南昌某公交站台,一名女子跌跌撞撞想上车。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她摔倒了,又爬起,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倒在地。

 

摔了几次之后,才踉踉跄跄走到公交旁。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司机看到赶忙把她扶住,发现她满脸通红,头都抬不起来,还一直在流泪。

 

之后才知道,女子本就生病了,但为了300元全勤奖,她刚打完针就赶着去上班。

 

有人评论说:不就是300块吗?命都不要了?

 

这就是穷人,目光短浅,为了300块连命都能拼掉。

 

是啊,这就是穷人。

 

但你不能说她目光短浅,因为你不是她,你不知道她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00块,对有的人来说,只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甚至只是一份水果钱。

 

但对她来说,可能是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可能是下个月生活费的大头……

 

对你来说不至于,对她来说就“很至于”。

 

有人为了卖出一瓶清洁剂,可以舍去自尊;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有货车司机被“油耗子”偷了油,只能边哭边骂边开车;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国家统计局发布过数据,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

 

也就是说,还有4335万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

 

年收入2300是什么概念?

 

一部最普通的国产手机,有人需要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赚到。

 

拾遗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处于精英的很多人,正在慢慢丧失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你生活富足,所以你不知道,还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最最基本的生存挣扎。

 

在你不了解的地方,有太多你未曾想过的心酸。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很喜欢指责穷人。

 

认为人之所以贫穷,都是因为懒惰、不努力、不上进、目光短浅等等。

 

“穷人原罪论”大行其道。

 

但真正的现实是,很多深陷贫穷的人,根本没时间考虑出路,考虑未来,因为单只是活着,就已经耗费了他们全部的力气。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在6个不同的城市打工。

 

在这些地方,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差不多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就是1250美元。

 

但芭芭拉发现,如果她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房租就得600美元以上。

 

这笔负担太重了,所以她只能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去租房。

 

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她每个月还需花费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

 

如此一来,每个月赚的钱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6种不同的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换了六个地方,六份工作,芭芭拉最后发现,“如果你在底层,就算忙到吐血,依旧翻不了身”。

 

是啊,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有很多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

 

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100元左右的报酬。

 

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等风险。

 

但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不比你努力?

 

但事实是,他并没有你过得好,他拼尽全力,也还是一片阴云笼罩。

 

还是那句经典的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前段时间,王石教育年轻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着赚钱。

 

然后劝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险上去。

 

他举的例子是,他朋友的女儿在高考前突然不想上大学,要和父亲去登山。

 

后面又想读书了,考上了杜克大学,而就是这个登山的经验,让她被麦肯锡录取了。

哈哈,何不食肉糜?

 

谁不想慢点走,享受生活,多看看身边,甚至远方的风景?

 

但更现实的是,生活的压力,逼着你只能匆匆往前赶,生怕慢了一步,就再也赶不上了。

 

小说《十宗罪》中说:“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在精英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忘了,贫穷不是原罪,而是一种不幸。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一位院长叶敬忠,发表了一篇致辞叫——《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他说: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如果你做不到,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也请不要随意评价,随便提意见。

 

在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我们不要随意去评判他人,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经历,也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事情。

 

高高在上的批判,不会让世界更好,只会带来更多的戾气。

 

最后,借用院长叶敬忠的一番话收尾:

 

“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大众和底层。

 

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应该只有金钱和钞票。还应该有人情和冷暖。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有500强这个目标,还应该有悲天悯人的灵魂。”

 

和你共勉。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作者简介: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刘世锦 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ID:CHINAFINANCE40FORUM)

 

近日,经济学界展开保“6”大争论。

在今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上,CF40学术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以“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5”为题发表演讲指出,认识这一问题需要澄清两个基本的事实: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过去近十年经济增速的回落?第二个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能不能改变增长阶段的转换?

对于第一个经济形势的问题,刘世锦认为,近10年中国经济的回落是增长阶段的转换。“2020年到202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上在6%以下,在5%到6%之间。我们经历的增长阶段的转换是符合规律的,下一步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是在6%以下。

对于第二个政策取向的问题,刘世锦提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偏松,如果政策放得更松,试图用一种刺激性政策达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增速,实际上是寅吃卯粮。“刺激性政策有可能成为以后出现经济真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诱因,这是目前特别需要警惕的。”他说。

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2020年到2025年,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上都在6%以下”

刘世锦提出,保“6”争议需要认清的第一个事实是,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过去近10年开始逐渐回落。

“近10年的回落过程很难用一般的周期波动理论来解释,而是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从过去10%的高速增长转向将来5%左右的中速增长。”刘世锦说。

为什么会出现增长阶段的转换?刘世锦给出了四方面的解释:

第一,工业化阶段,重要历史需求峰值相继出现。在他看来,历史需求峰值指的是整个工业化二三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进程中,需求量最大或者增长速度最高的区间。过去支持高投资的三大需求来源的房地产峰值出现在2003年、基建投资峰值在2006年、出口峰值在2011年左右出现。在历史需求峰值出现以后,经济增长就会进入平台期,开始出现逐步回落。

第二,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重要变化。从2012年开始,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至少减少二百万人,最近几年减少的数据是四五百万人,而就业人口总量从2018年开始下降。

第三,可利用的技术减少。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而且已经在部分领域并跑和领跑,“实际上这也反映出我们可以利用的技术已经明显减少。”他说。

第四,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能力达到了临界点。刘世锦表示,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已经接近了历史峰值,环境容量大幅度收缩,部分地区超过临界值,最为明显的就是雾霾天气的影响。

刘世锦指出,从国际经验来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都经历了二三十年高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时都由高速转向中速。其中,日本的经济增速在70年代初期直接降到4%-4.5%,韩国的经济增速在90年代后期直接降到5%左右,中国台湾的经济增速出现在80年代的后期,由10%降到5%-6%。

“我最近组织了一个团队,一直在研究潜在增长率的问题,他们最后算出来2020年到202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上都在6%以下,在5%到6%之间。我们经历的是增长阶段的转换是符合规律的,下一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在6%以下。”刘世锦表示。

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中国现在的宏观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偏松”

刘世锦认为,保“6”争议需要厘清的第二问题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能不能改变增长阶段的转换?

刘世锦提出的一个判断是,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改变潜在增长率。在他看来,只有当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时候,放松宏观政策,才可能有效。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潜在增长率就像游泳池里的水面,平时我们看到这个水面是波动的,宏观政策可以让波动的幅度小一点,甚至把它熨平。但是水面由2米变成1.5米甚至变成1米,这个事情是宏观政策变不了的,是由另外的因素决定的。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讲,是由要素的供给特别是要素的质量及其组合的结构,或者简单地说,由结构性潜能来决定的。”刘世锦说。

近期,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呼吁货币政策放宽的呼声比较高。在刘世锦看来,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比较宽松的,前些年为了稳增长、加杠杆,出现了杠杆率过快上升的情况。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出现由于货币政策过紧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

此外,脱实向虚、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属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很难影响、改变这些问题。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宏观政策并不紧,总体上还是比较偏松的。如果想继续把货币政策放松,放得更松,用一种刺激性政策,试图达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增速,实际上是寅吃卯粮。”刘世锦说。

他指出,透支了未来增长潜力,短期来看能把经济硬撑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以后一定会大起大落,而且某个时候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出现危机。“刺激性政策有可能成为以后出现经济真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诱因,这是目前特别需要警惕的。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刘世锦认为,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讲,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但还没有稳下来,今后一两年内还有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回落空间。中速平台增速可能稳定在5%到6%,或者到5%左右

“现在看,略低于6%的增速,可以显现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根据我们宏观模型分析,明年一季度后,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再次进入下行通道,所以明年稳增长的压力和挑战将大于今年。”他指出。

 

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必须要激发与中速增长期

相匹配的新的结构性潜能,

否则5%的增速不一定能保得住”

“5%到6%的经济增速符合中国现在潜在增长率的,而且要保持一个5%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实很不容易,难度相当大。一定要提出的是,中国的基数每年都在扩大,每年的新增量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像2018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量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今后一两年、两三年的经济增量可能会相当于一个俄罗斯,中国的经济增量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提供了全世界30%的需求量。”刘世锦说,基建、房地产和出口这三大需求来源的基本动能已经不足了,中国经济的增量也不能再依靠这三大需求来源,必须要激发与中速增长期相匹配的新的结构性潜能,否则5%的增速不一定能保得住。

“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存在体制机制上的束缚,不少新的结构性潜能看得见、抓不住。”刘世锦建议,下一步,特别是从明年开始,重点要放到挖掘新的结构性潜能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上,应该做好六件事情:

第一,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最近《土地管理法》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宅基地朝外流转还不允许,我觉得这个改革必须加快,否则这个大都市圈的潜能,我们只能是看得见、抓不住”。

第二,打破行政性垄断,改进低效率部门。他认为部分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缺少充分竞争的领域,特别是技术产业需要进一步改革。“下一步,将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领域,应该实质性地放宽准入、促进竞争上,应该有一些标志性的大动作”。

刘世锦称,“石油、天然气行业能不能上中下游全链条放宽准入、放开进口。这样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包括电信行业,能不能再搞一两家民营资本或者系统之外的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投资者参与的这种基础电信运营商,不是虚拟电信运营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带动有效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实体经济和全社会生产生活的技术性成本,从全局上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第三,促进产业内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刘世锦表示,在此过程,要防止由于不公平竞争导致的优不能胜、劣不能汰的逆向选择。“比如一些民营企业是头部企业,但是他贷款被抽走了,日子很难过,不得不投靠国企,其实他投靠的那个企业效率比他更差”。

第四,以创新带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增长。“中国下来一定要形成一批区域性的创新中心和创新性城市,但是这个不是谁规定的,是通过竞争形成的。我们最大的短板是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滞后。下一步,你要解决一大批诺贝尔奖金的研究成果能够成批出现的土壤,否则创新将会后劲不足”。

第五,培育更适应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金融体系必须进行专业化、数字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传统的工业化方式转向绿色发展。这需要解决好生态服务资本价值的核算,解决绿色发展中算账的问题,需要推广更大的绿色技术和配套的体制机制政策。

刘世锦表示,上述六点都与改革相关,都能够激发新的结构性动能。但需要调动三个积极性:

一是政府官员的积极性。这要解决激励和约束的再平衡问题。“能不能表彰一批愿作为、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突出业绩评价和用人导向,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竞争机制。因为地方竞争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过去最重要的发动机之一,这个发动机不能熄火”。

二是企业家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稳定预期和信心,让企业家愿意促进创新和进行长期投资。

三是科学家的积极性,能够心无旁鹜,自由探索。“不能整天为了报账、审批课题忙得不行”,逐步形成诺贝尔奖级研究成果成批稳定涌现的环境。

刘世锦还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还得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新时期特别应该强调的改革的基本方法论,把机制问题解决好,各方面增长都能够得到充分释放,推动中国经济有活力、有韧性、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刘世锦: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

高善文:知止不殆(全文)

一、长期经济增长和东亚可比经济体比较


  回顾过去10年,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在长时间的波动下降的趋势中。形成这一趋势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比如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全球金融危机和危机后的低增长。这是长期经济减速非常重要的背景。2010 年以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内在的原因,逐步从模仿来驱动走向自主创新来驱动,依靠出口和投资来驱动走向消费驱动。这样的增长模式反应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反应的经济活动的变化。如何评价过去十年我们经历的转型?又该如何看待未来 10 年经济增长的前景。


  我们基本的想法是把中国经济的转型放在东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来对比和分析。虽然中国已经跨入了工业化的后期,但这样的高速增长和转型在类似的东亚经济体中都曾经经历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来进行比较判断和分析,对未来十年的转型提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并提出预判性意见。


  我们将中国的转型和其他经济体进行对标,为了确定对标的年份,确定两个指标,一个是美元计的人均 GDP,第二个是一个经济体内部第二产业相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化。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的含义是三产上升和二产下降。


  结合这样两个指标的观察,确定了对标的年份。中国 2010 年大概接近了日本 1968 年前后的水平,韩国 1991,台湾 1987 年的水平。如果参照其他学者的对标的研究,发现大家的结论和看法非常接近。


  首先观察经济增长率,我们把对标的这一年作为观察的元年(或者 0 年),观察这一经济体在之前 20 年和之后 20 年经济增长的情况。


  考虑到数据在短周期上有剧烈的抖动,所以我们做了对数据做了平滑,结论是比较清晰的。


  就过去转型 10 年的情况而言,中国经历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速度中枢不断下降,在东亚其他经济体转型过程中都经历过。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我们的经济增速和他们差不多的。也许我们最多可以说我们经历了长序列的经济增速下降,基本上在东亚经济体上是一个标准的情况。在经济转型和竞争力提升方面其他指标,我们会提出一个结论。这一结论就是如果这一结论有一定道理,可以对未来预测经济走向提供其他借鉴,那就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还没结束。这一下降过程将会继续维持几年时间,我们未来的增长中枢不太可能超过 5%2020-2030 年平均经济增速不会超过 5%,需要担心的能否保持在 4%以上,即4 5”。这一目标需要比较大的努力。


  其他指标方面,人均的能源消耗水平。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前农业社会,非常重要的是能源消耗不同。农业社会是牛、马,但工业社会人均能源消耗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 过去 30 年所经历的增长的曲线,我们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东亚其他经济体是非常接近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和东亚其他经济体有可比的理由。


  另一个是城市化率。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率始终显著低于东亚经济体在比时间的水平。日韩在转型 10 年之后,城市化率已经在 75%以上,但中国不足 60%。但进一步深度研究这个数据显示社会的转型和这一数据不一致。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率这一指标在定义和测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统计常住人口变成在操作上误差非常大的事儿。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老龄化比其他东亚经济体高。而老年人是非常难实现城市化的,其实现城市化的意义在经济上也是非常可疑的。农村大量都是老年人。


  为了解决这一指标测量的困难。我们测量在现代经济部门就业的人口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在这一数据我们和其他东亚经济体毫不逊色,我们好于台湾,并将快速追上日本的水平,处于完全正常的水平。对 2030 年有很重要的含义,如果这一指标是合理的,那中国实际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晚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短时间将会放慢。


  那城市化推动的行业,如房地产的繁荣和房价的上涨,很快将会结束。如果通过这一指标反算中国的城市化率,我们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在 70%左右。


  如果中国城市经济部门,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部门提供的就业维持在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即 600 万的水平,我们的非农就业的比例很快将和日本处于非常发达的水平接近。换句话说,经济增速是不可维持的。


  中国的出口部门和贸易部门竞争力的提升。过去的经济增长是靠贸易、城市化率,但中国的制造业还在持续增长,为中国提供了技术的基础。如何看待中国竞争力的提升呢?使用两个角度,一是国际贸易领域,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有一个比较粗但是很容易比较的指标是中国出口总额占国际贸易的市场份额。之前大量的加工贸易认为的放大了中国的出口量。所以将贸易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一般贸易出口,一个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在经济转型开始后的 8 年以后时间,日本出口品国际份额的提升是 26%,中国是 24%,不包括加工贸易中国的份额提升是 54%。从这一角度观察,中国经历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处在东亚的正常水平,甚至略强于他们。


  竞争力的提升还表现在另外的角度,比如表现在出口部门工人工资大幅度提升,或者本国汇率大幅上升。制造业都是可以竞争国际贸易的,所以制造业的竞争背后是劳动力的竞争。以本币汇率计算,把转型元年工资指数设定为 100。转型八年以后,以本币计算的制造业工资增长幅度,中国明显高于东亚其他经济体。但这一计算方法未考虑汇率因素。如果将本币转化为美元,再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后,我们比较的结果显示,中国在经济转型8 年后,中国制造业的提升好于台湾、韩国但弱于日本。总结:结合出口竞争力和份额的变化,可以说中国在制造业、在出口部门竞争力的提升,在东亚范围内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比平均水平另外好一些。


  接下来比较汽车保有量。在可比阶段,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类似的年份低于韩国和日本的水平。但如果将比较的基准进行一些调整,即调整年份,我们发现汽车保有量水平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比较接近,但保有量上升速度弱于日韩。有什么理由调整对标的年份呢?在人均的收入水平相似的情如果我们假设未来 10 年汽车销售的趋势增速维持在 5%的水平,我们看到未来汽车保有量的差距在快速萎缩。还会在后期超过日本韩国可比时期的水平。但考虑到环保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不大可能发生的。这些情景推演的基本想法是说,在未来十年中国汽车的趋势销售增速不会超过 5%,但会比0%更高一些,汽车市场基本上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房地产市场也是,将进入存量时代。随着高速城市化结束,房地产的支撑作用在大幅弱化。结论:所以我们经济的减速过程存在大量结构性原因,且减速没有结束。


  另外有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中国的投资率,即资本形成占 GDP 比重。从全球来看,基本上投资率在转型后都会下降。中国也是如此。但中国的投资率始终显著高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水平。并且在经济开始转型之后,投资率的下降异常缓慢。日韩在转型之后,相较高点下降了 6%,但中国仅下降了 3%不到。如果我们认为其他经济体转型的经验有一些借鉴意义,那意味着,我们投资率下降还远没有结束。如果投资率继续下降,经济增速会继续下降。


  杠杆率方面,经济转型开始之前,中国的杠杆率始终高于其他经济体水平。但转型之后,我们的杠杆率上升幅度要大得多。杠杆率的累计提升幅度,日韩的提升幅度在 20-25pct,我们在 50pct。为何中国杠杆率提升这么大?和我们使用基建和房地产刺激经济有关。这一阶段积累了大量的杠杆和风险。虽然我们的投资率高得多,但杠杆率提升大得多,我们做到这一点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大量负债和投资,同时房地产大量投资,维持了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老龄化程度方面。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一直高于可比经济体。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年中国老龄化在明显加速,在 2027 年后会显著加速。结论:我们的增长中枢不大可能高于 5%。在杠杆、老龄化方面,我们未来的增长率很可能达不到日韩同期的水平,也就将会面临保增长在 4%上的压力。把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放在东亚可比经济体的背景来看待,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甚至比较出色的。但这一背景下,老龄化、杠杆率、投资率处在比较难受的位置。有一些因素是较难解决的。即使这些问题我们处理和东亚差不多,我们经济增速不大可能高于 5%,如果处理得差,就将面临保 4%


二、中国十年的经济转型,伴随着杠杆率非常高,伴随着地产和基建的刺激,这些带来了大量的扭曲,即大家讨论很多的国进民退


  事实:以发债企业为样本,计算国企和民企谁的盈利更高。计算民企的 ROE-国企 ROE。在历史上,民有企业从来都高于国企。评级在 AA 级的企业中,这一差距比较稳定,(民企的ROE-国企 ROE>4%。考虑上市企业,这一结论是明确的。每一年都是这样。仅有一种考察方式上,如果把非金融业所有的上市公司作为整体,分解为国企和民企。长序列上,是没有差距的。这说明民有企业对资本使用更有效率。但信贷资源更多的流向国有企业,存在信贷配给,存在扭曲。


  看一下这一扭曲的发展,如果以一级市场作为考察对象。AA 级民企获得资金的溢价相对国企是不断扩大的,目前在 3pct。二级市场,在评级相同的背景下,这一趋势也是清晰无误的。一般性的区分国企和民企的利差,用央企代表国企,这一利差在不断扩大的;以地方国企代表国企,这一利差也是存在的。即在相同评级下,民企获取信贷受到的歧视在不断扩大。问题不在于民企受到了所有制的歧视,而是这一歧视在不断加重。


  这一现象有没有技术上的原因呢?债券市场定价最重要的违约风险。一个样本 ROE 高,但其违约风险不一定低。在收益的尾部,民企是不是更高,从而考察民企的违约风险是不是更高。在盈利能力上,分布在后 10%的企业,民企相对国有企业的差距,在 18-19 年,民企在盈利的尾端弱于国企。但 16 年之前,民企在收益尾端盈利能力强于国企。若考虑盈利位于后 3%的企业,民企在 16 年之前盈利能力强于国企。对于亏损的企业,民企的盈利能力在大部分时候不弱于国企,变差主要是这两年。市场上的一个解释是,民企在跑路的更多,但这一解释无法解释 17 年之前的情况,只能解释 17 年之后。


2017 年所有制歧视导致的风险溢价差的底部比之前高得多。换句话说,经济景气导致的盈利能力波动,民企的违约和跑路只能解释 17 年之后的一部分,但相当一部分无法解释。进一步观察民企和国企现金流的情况。考察分布在尾端的企业,盈利相对都比较差的企业,国企相对于国企融资性现金流的情况。在 2017 年之前,大家是差不多的,民企的融资性现金流略好于国企,但 2018-2019 年,民企的融资现金流相对国企有显著恶化。18-19 年信用的萎缩具有明显的信用歧视的特点。这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民企变得更烂,但银行把融资掐断;另一个是民企和国企都很烂,银行更多掐断了民企的现金流,导致民企违约,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进一步流向国企。这和 18 年的去杠杆和影子银行整理或许有关系,但具体的机制有待研究。民企到底是本身不靠谱还是由于信贷紧缩,有待考察。


  分析了信贷市场现金流,处于尾端企业盈利的差异,这指向了一个结论,即信贷歧视在 18年之后加重。这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不管这些原因是什么,这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了效率更低的国企。在观察了信贷市场后,我们观察权益市场。首先观察估值水平。在历史上,在盈利相同的条件下,民企的估值 PE 从来都高于国企,在过去十年,这一差别没有明显恶化。PB 亦是如此。


  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在横轴上计算民企国企 ROE 的差距,纵轴上是 PE 的差距,结论是不管民企盈利能力如何,民企始终享有估值溢价。唯一的例外是食品饮料和茅台。换句话来讲,在权益市场上存在着所有制的反向歧视。所有制歧视在金融市场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是营商环境上存在国进民退,但在权益市场上这一趋势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在信贷市场上存在信贷错配?我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面对经济的下降长期不间断的使用反周期的政策,其抓手是地方投融资平台。那政府就要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要承担责任,即政府兜底。另一个原因是,政府在经济下滑有维稳的压力,而维稳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政府要保护国有企业。并不是因为国企经营更好,也不是投融资平台效率更高,而是政府要为他们兜底,大量的信贷资源流向他们。这从每一个金融主体,政府、金融机构都是合理的,但是总量上看,隐形杠杆率越来越高。


强大有力量的政府持续使用反周期政策对抗经济下行。从短期来看维持了经济增速下降没那么快,但长期来看使得经济增长效率越来越低,是的我们的经济增长潜力往后看,在可比时间段落后于日韩。总量经济调控政策不应再使用,而应该使用更多结构性的政策。


  当政府减少总量经济政策,使用结构性政策,新旧动能转换,新的经济短时间没有顶上来,经济因此增速下行。但这一转换在不断的改善经济结构。在工业领域,在长周期的经济下降之中,蓝线表示的非国有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当政府开始去杠杆,大量信贷资源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之外的平台,18-19 年非国有部门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同期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信贷政策在边际上已经在调整和改善。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数据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即能看到很多国退民进


  一、长期的经济下降压力,政府使用反周期总量政策,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政府在 18 年开始调整。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在 2017 年底大家都没考虑到的情况,即中美贸易战。5 月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已经将贸易战price in。但贸易战对实体的影响还没结束。接下来对 2020 年经济增速进行展望。


2018 年初全球经济出现了减速,在全球的贸易层面表现很突出。同期中美贸易战爆发。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贸易盈余(净出口)在 2018 Q4 后反而逆市上升。它清楚的告诉我们,至少对于 18Q4 而言,是中国经济的内需在显著减速,导致进口下降的更多,净出口上升。一个重要的嫌疑是去杠杆。


  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内需在减速,尽管今年中国始终刺激基建,国有企业债务受到强有力的约束。另外的原因是制造业。将中国的制造业分为出口依赖型和非出口依赖型。出口依赖型大幅度下滑。这一下滑仅有 5 个月时间,很难受投资收到这种下滑的影响。第三,2016 年供给侧改革带来了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造成了这些领域生产显著的回复。今年 7-8 月前后这些生产显著回落造成了。对经济活动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即今年的经济压力来自去杠杆的持续作用,中央政府刺激基建但基建持续起不来,贸易战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压力。


  由于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由于限产的影响。之后在煤炭水泥新的产能的扩张,这些都临时支持了经济活动,这些投资都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自中国房地产市场存货的重建。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新开工面积始终高于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始终很高。但我们预计存货重建的过程在明年某一个时间会结束,这次经济受到的额外支持力量会消失。


总结 2020 年底经济情况,我们处于一个去杠杆,带来的财政政策收紧和广义的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经济明显失速的过程中,导致金融风险暴露,突出为中小银行暴雷。所有这些导致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都需要修复 BS 表。另外还有一些压力,比如去产能后经济部门的复苏未来会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在 2020 年下滑。


  但也有一些边际上的改善,如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加速。美联储的减息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些喘息之机。即使有这些短周期积极因素的发展,我认为大概率的事件是经济长周期下滑在跌破 5%之前很难停止下来,在长周期经济会失速,即使有短期的改善也是很短期的。


但这不意味着会极大拖累股票市场。我个人认为,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很明显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下滑已经被权益市场 price in 了。随着经济转型和开发带来的效率的改善,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投资的影响将逐步自下而上反应和发酵出来,对股价产生结构性的驱动力,但这一驱动力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足够的认识。但宏观上想法不要太多,对经济企稳反弹,对新周期不要太多,要接受现实。要自下而上,埋头苦干。

 

美国对华政策变脸前后惊天揭秘

美国对华政策变脸前后惊天揭秘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疯狂的世界01

7月31日,在佛罗里达州坦帕,美帝大统领川建国在中期竞选造势活动中,谈及中美贸易战,直言不讳地说:“这不是贸易战,是我们在打败苏联之后遇到的又一个强大敌人。

敌人!从我们熟悉的三十年来中美”战略伙伴”关系,到180度逆转,成为这个星球最强大的国家的敌人,我们似乎仅仅经历了几个月时间。

这样的变脸,有没有前因,又会有哪些后果?

一、寂寞的大国关系

2012年2月,中美首脑在会晤时,中方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这个准备重新定义中美关系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中美关系彼此认可的定义,经历了1997年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最终突变到单方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按照我们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实际上直白一点说,就是要平起平坐、平分秋色–这是一种挑战性提法。

众所周知,从之前定下”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的外交基调以来,中美之所以能够屡经风浪却又能合作向前,并不是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契合,而是战略性利益的合作。最根本的,是基于中国不能也从来没有展现出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意愿。美帝绝不可能允许第二个苏联的出现,这是带着你玩的前提。

奥巴马同志虽然一贯喜欢政治正确,但却也不傻,对此并不感冒,未予回应。此后中方又在多个国际场合重提此概念,但美方均未回应。

当时的国务卿克里最后回应道:“我多次听到……提到新型大国关系。我认为,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只靠语言来界定,而是应该由行动来界定。

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极度冷淡,并未让我们警醒。在此理论基础下,进一步喊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等相继登场,这种欲用经济实力改变国际政治版图的做法,对于美帝不啻于摆上台面的挑战,美帝显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如果说玩玩概念上的挑战,或者经济上的抢蛋糕,甚至是地域争端上的民族主义美帝只是心存疑虑,尚可容忍的话,但与美帝为敌则是断难相容。

二、克里米亚的蝴蝶

克里米亚是个半岛,历史上曾经属于俄罗斯。地理位置上控制着黑海的要冲,是前苏联黑海舰队驻扎地。1955年苏联行政区划调整中,被划给了作为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乌克兰独立后,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普京上台后,作为他的大帝梦的一部分,一直惦记着怎么把克里米亚抢回来。

2014年2月,乌克兰生变,亲俄罗斯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废黜。亲西方领导人上台。普京以此为借口,悍然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强行将其并入俄罗斯。

普京的大帝梦虽然得到了俄国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但在西方看来,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跟萨达姆以历史原因吞并科威特是一个路子,普京重走沙皇、苏联扩张路子的心思昭然若揭。是对现行国际法,尤其是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美国为首,整个西方遂联合对俄国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俄国不仅在海外的资产被冻结,其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单一经济更因为国际制裁断崖暴跌,当年GDP从2.06万亿暴跌至1.36万亿,下跌33%!经济形势一泻千里,普京的统治岌岌可危。

但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历史最资深的受害者,我们不仅没有冷眼旁观,反而主动送温暖上门。

这就是注定要留名史册的中俄石油协议。这个长达25年的协议,总金额高达2700亿美元,涉及原油约3.65亿吨,折合下来中国以107美元每桶的价格,为俄国提供了25年的肥约。中国一次性就支付了700亿美元的预付款。

在俄国被西方制裁后,中方表示将继续执行此协议,哪怕原油价格随后暴跌至29美元每桶。可以豪不夸张的说,没有中国及时的近乎救命的输血,普京根本挺不过这场制裁。他不仅挺过来了,还狠狠的宰了中国一笔,赚大发了。

那700亿美元预付款,相当于当年俄国GDP的5%!

这个事件,很多中国人的眼光也许仅仅停留在中国每桶原油吃亏了多少。其实就算拿2700亿全部亏掉,都是小亏。真正的大亏,是公然为美帝的敌人输血撑腰的举动。

之后,又为伊朗站台、为朝鲜站台、为委内瑞拉站台……只要是美帝制裁的对象,没有不沾来自东方大国的温暖的。

今天美国对华政策的大变脸,可以说从克里米亚的蝴蝶煽动翅膀的那天,就开始了。一点不突然。根本不是美帝要把你当敌人,而是你一直冲在最前,不遗余力要当美帝的敌人。

三、所谓的美国期望

2000年,在和中国的入世谈判的最后关头,克林顿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谈美帝的态度:“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仅仅是同意进口更多的产品,而是同意进口MZ最珍视的价值之一,即经济自由。“”当个人拥有不只是梦想的力量,而是实现他们的梦想时,他们会要求更大的发言权。

里根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亨利.罗文(Henry Rowen)甚至曾经极其乐观的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加入MZ国家俱乐部”,当时他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7000美元。事实证明,中国比他预测的要早两年达到这个数额,但却并根本没有加入那个俱乐部的愿望。

十几年过去,中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很显然无论是克林顿,还是罗文都错得一塌糊涂。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坎贝尔(Kurt M.Campbell)和拉特纳(Ely Ratner)曾经合署了一篇名为《清算中国:北京是怎样让美国期望落空的?》的文章。很典型的说明了美帝对中国心态的转变。

这两个作者都很有来头。坎贝尔在奥巴马时期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特纳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事务部的资深研究员。

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骂中国。而是很客观的分析了美帝自身对华政策的误判。文章着重检讨了美国过去数十年来,尤其是克林顿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对中国抱有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那么其融入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一个无可改变的趋势。然而,现在的现实是,中国在完全保留其政治体制既有特性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机遇,并借此强化自身经济实力,进而在全球秩序中,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文章中特别提到,2016年南海争端中,中方蛮横无视国际法,藐视国际仲裁,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惩罚,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文章最终的结论称,基于当前美国期望与中国现实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此刻美国正面临着现代史上最强大的对手。美国若想胜出,就必须放弃长期形成的对中国的态度。

从这些美国和美帝政策息息相关的人物的言论就可以看出,川建国今日的政策,绝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整个美国政坛在痛定思痛形成的共识。川建国,只是把它变成现实回击的那一个人。

四、美帝的全面反击

2017年底,川建国在上台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全面推翻了奥巴马时期中美”战略伙伴”的说法。直言要”重新辨明我们的敌人”。把中国和俄国并列,正式列入”战略竞争对手”,直白的说法,这就是敌人。这份报告赤裸裸的宣言:“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基于一种理念,即支持中国崛起和纳入战后国际秩序,将使中国实现自由化。但与美国的愿望相反,中国以牺牲别国主权为代价来扩张自己的实力。中国在世界上传播以腐败和内部监控为特征的zz体系,并且正在建设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军队”。

以2018年1月十九届二中全会为节点,最后一丝幻想破灭的美帝展开了全面的反击。

在中美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2018年3月美帝参议院以100:0的罕见比例,全票通过了《台湾旅行法》,彻底推翻了1979年以来对台湾的法律定位,事实上赋予了台湾主权实体地位。不仅如此,第七舰队重返台海,美海军陆战队进驻。美助理国务卿访台肯定了对台湾的”六项保证”。7月,美帝参议院又以85:10的压倒性表决,通过《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加强与台湾的防务关系,并帮助提升台湾的自卫能力。即使那些最活跃的鹰派,恐怕都不敢再提”武统”的梦话。

针对中国经济的软肋,谋划已久的川建国自3月底开战贸易战以来,从祭刀中兴、华为开始,打出了一组堪称经济史上最重量级的组合拳,穷追猛打,节节胜利,在此就不赘述,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外交上,川建国大棒加甜饼,先严后宽,以区别对待的灵活手腕,争取了欧洲、亚洲的盟友,和欧盟、日本达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零关税同盟,中国赖以发达的WTO体系面临被瓦解的燃眉之急,对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的国家来说,长期来说,边缘化的危机触手可及。

知识产权方面,美帝也火力全开,除了先后对中国的科技、军工行业展开精确制裁之外,中国留学生、科技工作者签证全面受限,敏感行业的并购既无可能,甚至过往屡试不爽的间谍之类盘外招也屡屡受挫,近期被送上审判席的相关人员恐怕已经不新鲜。

即便是在中国收缩战线,撤资一带一路的情况下,美帝也没有放过,最近甚至不准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利用世行贷款偿还中国,中国撒出去的大笔美金面临有去无回的危险……

美帝驴象两党向来互相杯葛,但在中国问题上,却是罕见的统一,不仅如此,美帝的智库、民间在舆论上四十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在对中国的政策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仅有的一点的分歧,也许只是出拳的轻重。

过去四个月以来,本来就长期在熊市里挣扎的中国股市断崖式的下跌了27%,金融连环爆雷,人民币贬值接近10%……可谓血流成河。与此同时美国股市整体持续上扬,道琼斯指数上扬2.45%,已经创造了美股历史上最长的牛市,就业率也创造了近年来的新高……输赢已经无需多言。

五、未来已来

自从美帝19世纪末超越英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已来,一百多年中,美帝无论是国家实力还是价值立场,把持着无可动摇的NO.1地位。有力又有道,无可匹敌。说它是人类的灯塔,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历数与美帝为敌的国家,无论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日本,还是席卷半个地球、豢养了无数小弟的苏俄帝国……更不要提什么萨达姆卡扎菲查韦斯……无一例外的都输得很惨。记住,是无一例外。他们不仅仅是输在军事上,经济上,最根本的,是输在会变的人心、输在不变的道义。

邓在79年访美的时候,说过一句清醒的话:“这几十年,和美国做朋友的都发达了。“抛开意识形态,追溯历史,美国也是近代当之无愧的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国家。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发展和进步根本无从谈起。挑战美国、与美国为敌,未来怎样清晰可见。

未曾想象的未来已在哀鸿遍野的路上。也许是结束,也许是开始。

你可能都没想过的中国经济纵深现象

10亿人没坐过飞机,8亿人没到过北京
你可能都没想过的中国经济纵深现象
你可能都没想过的中国经济纵深现象
我们在长期的行业调研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经济现象。很多经济现象其实都让我们非常诧异,而这种诧异的背后,往往代表着某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产业机会或者生意机会。

本周我们梳理了一些我们遇到的有趣的经济数据和现象,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经济现象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我们从“覆盖深度”、“人口结构”、“区域结构”、“经济体量”四个维度与大家分享我们观察到的有趣经济现象。

维度一、覆盖深度

首先,从“覆盖深度”这个维度来看,我们发现有一些这样的现象。

第一,2018年中国民航局统计全年搭载乘客6.1亿人次。其中很多是单人多次往返,比如我个人一年的飞行次数就在120次。但是这个乘坐人数和庞大的中国人口基数相比,国内仍然有10亿人没有做过飞机。2017年出境游人数是1.3亿人次,拥有护照的人口也是1.3亿人。所以按这个逻辑来推理,中国还有13亿人是没有进行过出境旅游的,可见出境旅游未来市场依旧会非常非常大。

第二,国家事业体系直接雇用的人员达到4500万人口,其中包括公务员,公共事务,工商联,妇联等等工作者,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最近推出的党政学习APP学习强国,它的日活跃程度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级。同样这也意味着这些人持续的党建类学习,需要各个地方有关支出的平台开发费用,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第三,中国整过容的人超过800万。据统计,中国现在有800万人进行过整容或者是微整容,其中男女比例是1:13。所以如果你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几千万的人口里,你可能会发现你身边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至少微整过容的。

第四,中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其实只有4600万。仅占整个中国人口的4.5%。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其实你已经比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人生状态好很多了。这也意味整个职业教育还有极大的空间。

第五,中国还有3000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年收入低于2300元是我国定义的贫困人口,目前我国仍有3000多万人年收入低于2300元。同时我们还另外统计了一个数据,中国有3.6亿工薪阶层,其中超过9000万人年收入低于3万元。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工薪阶层,月薪是低于3000元的,尤其在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更为明显。这些人的底层基础消费与消费代际差异带来的消费动力会是未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六,甚至你可能都没有想过,中国有大概1500多万的4-6岁小朋友,这些小朋友中可能有一半的人都是有潜在足部畸形问题的。所以我们可以想到,这里面可能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包括足部健康,足部保护,甚至包括一些保健知识教育等等,都可能产生的一些机会,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市场。

所以以上第一个维度,从整个覆盖深度看,在国内一个非常小的事情,积累下来,可能就会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事。可能一个我们看起来很常见的事情,在很多人的人生里可能都不是标配。所以这个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中国经济的纵深现象。

维度二、人口结构分布

第二个维度,我们从人口结构分布来看整个中国经济纵深的情况。

第一,中国60后大概有2.2亿人,70后有2亿人,80后有2亿人,90后有1.6亿人,00后有1.2亿人。我们从这样一个人口结构去思考中国经济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很明显,整个老龄化进程未来20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很可能10年之后中国的主要劳动力就会少掉一个亿,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劳动力,养老,包括老年疾病,可能每一个都是一个重大的市场,甚至你会发现未来能够交养老保险的人,比拿养老保险的人要少得多,至少目前看要少一个亿人口。甚至我们还去调研过,目前养老可能面临着很多供不应求的问题,比方说现在在中国每千名老人能够共享的老年病床只有24.4个,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1000个老人中如果出现老年问题,需要老年病床或者老年养护,只能满足2%不到3%的人。甚至再研究下去,你会发现,目前老年痴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国现在老年痴呆已经超过1000万人口,这里所面对的养护、用药、甚至日常生活习惯产生的相关用品,也是一个非常巨量的市场。

第二,中国整个GDP越高,人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抑郁症患病的风险就越大,整个国内目前按统计,轻度抑郁人群已经接近9000万人,轻度抑郁其实有些层面上是可以不用通过治愈就可以恢复的。但是有些严重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那整个国内能确诊为抑郁症病情的,这种发病率大概是3%,意味着整个中国具备确诊条件的抑郁症患者有2600万人,但是国内现在的识别率,因为各种社会环境、社会认知的问题,整个识别率是不到20%。而且,只有10%的人是真正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所以整个抑郁症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中国每年抑郁症死亡人数接近6万人,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这对应着是整个中国未来心理健康产业的崛起。

第三,中国整个城镇失业率大概是3.8%,就是意味着中国在官方口径认可的失业数量,每年就得突破3千万人。在这样一个量级下,失业培训,失业补贴,可能都面临着创业机会。而且从目前职业结构看,最跑火的职业,我们发现,全国本科生毕业平均只有5000元钱起薪,但是我们看一些特殊技能行业,比方说建筑工人基本上月薪都要4700起甚至更高,空调安装工超过8000元,汽车修理工超过1万元,月嫂超过1万元,按摩师超过17,000元,就这些方向能够明显的看出,整个现在产业结构在人口上劳动力分布的反应。

第四,中国现在男女单身人口达到2亿人,这意味着整个单身经济、结婚经济所对应的商业机会其实是非常非常多的,尤其是现在这种互联网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处在一个不婚状态,尤其是随着经济发达的程度,很多人为了匹配经济压力,晚婚晚育它都会带来相关的机会,而且每年还有增量的变化,会带动相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成人用品行业、消费娱乐等多个行业。

第五、在消费升级过程中,中国对宫颈癌疫苗的消费力有多少?中国每年有10万例宫颈癌病例,能够占到整个全球发病率的1/5,每年大概有3万人是死于这个病的。这种情况下,国内在去年有超过200万人去打过HPV疫苗,而且基本上,去香港注射HPV都是供不应求状态,基本上每天都排队,尤其9价HPV疫苗,基本上现在售价都达到2000元甚至更高。如果算上,注射过程中所产生的游购娱相关的消费,一次要注射三针,很可能一针HPV一个人能带动2-3万元的相关消费,你想想这会是一个多大的消费市场。HPV现在国内在推国产化,相关的股票也非常火爆,那这个市场的预期是非常好的。同样道理我们推论,如果其他疫苗免疫类产品进一步成熟,想象一下,如果未来平价化的干细胞治疗与免疫在国内推广,会有多大的空间?甚至包括其他病种,比方说老年痴呆、某些性病、某些妇科病的免疫与预防,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所以我们小结一下,我们去判断一个事情的机会,很大程度要取决于人口结构的底层变化,这个是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个底层逻辑。
 
第三个维度,从区域结构的角度来看看整个国内区域纵深的情况。

第一,我们发现南方人比北方人在消费上更讲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全国便利店数量,广州超过4万家,但是广州只有1500万人;而上海有2.7万家便利店,上海有2500万人;而成都1600万人就有2.6万家;而北京2500万人只有2.4万家便利店,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南方的零售业态是比北方要更发达更精细化的。

第二,我们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基本上今年过年的时候进口水果的消费主力基本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整个线上数据分布,整个支付宝每月的新增用户中,有超过55%的用户来自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力量已经变成国内消费升级的主动力了;三四线城市的通信设备活跃度每个月累积达到6.1亿台;

第三,从农村看,农村有44%的家庭没有电脑,但是93%的家庭都是有手机的,在手机的普及率下,整个农村现在变成互联网的一个巨大的入口。

第四、农村人口1995年时,高峰期有8.6亿人,现在农村人口已经变成了5.6亿人。而且农业是整个全国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除掉相关农业方面从业人员,估计农村人口应该有2-3亿,2-3亿农民养活了整个中国15亿人。但去看美国,美国真正的农民其实只有280万人,所以背后所对应的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化,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是非常高的。这也意味着国内目前所面临的产业机会以及在整个农业科技方向上未来的潜力和空间。

维度三、区域结构

第三个维度,从区域结构的角度来看看整个国内区域纵深的情况。

第一,我们发现南方人比北方人在消费上更讲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全国便利店数量,广州超过4万家,但是广州只有1500万人;而上海有2.7万家便利店,上海有2500万人;而成都1600万人就有2.6万家;而北京2500万人只有2.4万家便利店,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南方的零售业态是比北方要更发达更精细化的。

第二,我们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基本上今年过年的时候进口水果的消费主力基本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整个线上数据分布,整个支付宝每月的新增用户中,有超过55%的用户来自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力量已经变成国内消费升级的主动力了;三四线城市的通信设备活跃度每个月累积达到6.1亿台。

第三,从农村看,农村有44%的家庭没有电脑,但是93%的家庭都是有手机的,在手机的普及率下,整个农村现在变成互联网的一个巨大的入口。

第四、农村人口1995年时,高峰期有8.6亿人,现在农村人口已经变成了5.6亿人。而且农业是整个全国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除掉相关农业方面从业人员,估计农村人口应该有2-3亿,2-3亿农民养活了整个中国15亿人。但去看美国,美国真正的农民其实只有280万人,所以背后所对应的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化,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是非常高的。这也意味着国内目前所面临的产业机会以及在整个农业科技方向上未来的潜力和空间。

所以从第三个维度看,我们看区域结构上,整个中国经济体量目前的状态,你会看到越往下,越往基层的经济空间越大,在区位结构上带来的落差会带来大量的生意机会。

维度四、经济体量影响
 
第四,从经济体量的影响上来看,有一些数据可能会让你感觉比较搞笑,但又意味深长。

第一,南京有800万人口,但是南京一年能吃掉一亿只鸭子,因为南京人非常喜欢吃盐水鸭,也确实特别好吃,基本上每个南京人平均每年要吃12只鸭子。

第二,四川人每年要吃掉将近2亿只兔子,四川不到一个亿人口。基本上全球兔肉产量200万吨,其中中国的产量大概有30%。但是光四川消耗量就能达到42万吨,这意味着要吃掉2亿只兔子,所以基本上中国产的大部分兔子是被四川人吃掉的。

第三,我们想象一下,中国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小龙虾,这个数据是一年500亿只。全国有超过5000家的小龙虾养殖社,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而且整个小龙虾所对应的需求量非常非常大,超过200万吨。其中最能吃的是武汉人,武汉一年要吃掉30亿只小龙虾。那你想象一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小龙虾背后所对应的疫苗饲料,甚至包括专业培训、专家资源,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需求量,甚至包括对应小龙虾的调味料,这些都是巨大的市场。

第四,中国现在有40万家火锅店,整个规模4800亿,看起来海底捞的占比数量其实不太大,但是海底捞占据了整个市场最牢固的盈利能力,是整个行业的标杆。全国有40万家火锅店,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机会?假设你去给火锅店做智能洗碗机,你觉得这个生意会不会很好?40万家店需要多少从业人员,这些从业者的培训怎么做?这背后会不会带来相应的机会。

第五,中国的奶茶店,保守估计应该有50万家以上,而且每年还在以10万家新店的数量增长,虽然每年有很多奶茶店倒闭,但是基本上每年还能以20%的增速进行新开店。而且基本主力用户80%是女性用户,而且基本上现在单杯消费数量以及客单价都在增长。这些休闲饮品类的供应链机会,甚至包括带来的装修类的机会,我们认为这些叫配套产业,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意。

第六,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08亿吨;谷物进口2000万吨的;大豆进口8000万吨。你想象一下,这些产品如果一旦在上游种子技术有突破,种植技术进一步成熟,与下游的消费进一步结合,一旦推动国产化技术的成熟,这些又意味着国内多大市场的崛起。

第七,中国快递数量已经达到了507亿件,基本上每个人每一个月平均要寄三个快递,那你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快递都需要2平方米的瓦楞纸进行包装, 你想象一下这个消耗量会需要多少木材,我们测算了一下,基本上支持中国物流快递量的瓦楞纸木浆消耗数量,等于一百万课树木的消耗量。

第八,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基本上中国原油消费对外依赖度已经提高到了70%。2018年,原油进口量为4.6亿吨,对应着每天进口量是920万桶,这个数量基本上是加拿大加上伊拉克的总产量加总还不够,所以从这样一个能源结构上,你能看到什么样的产业机会。这意味着在国内有各种动力和政策在支持其他能源对石油的替代,所以如果在中国能找到一些新的能源能够替代石油,那它未来的消费空间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比方说,目前我们就非常看好生物质能源在供热和供电上的应用。

你可能都没想过的中国经济纵深现象
我们的思考

所以,你听了这么多经济现象,你对中国经济的感知和感受,你认为机会在哪里?你还有没有发现其他的有意思的中国经济纵深现象,这些背后都意味着哪些所对应的产业机会,我们可以预留几个问题和大家在群里讨论。
 
比方说,你还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前10名的出口商品都有哪些?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哪些?

第二,中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是哪些,背后所对应的产业机会是什么?

第三,中国从业人员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哪些?这些行业背后对应的产业规律和现象又是哪些?

第四,在中国哪些行业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值是差距最大的?你能不能找出10个单人产出GDP最高的行业?这些行业背后的产业逻辑和产业现象有哪些?我们可以在不断地探讨过程中去论证,到底还有哪些经济机会还在我们能看到的经济现象中发现。以及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end—
 
来源:二哈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