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刘勃《天下英雄谁敌手》

邓广铭先生有个著名的说法,学习中国古代史,要有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

用这四把钥匙去开历史的门,不必入门,外面张两眼就足以意识到一个问题:个人真的是很渺小的

曹操篇

《三国志》称,曹操的父亲来历不明,给大宦官曹腾做养子,所以改姓了曹。

东汉皇帝倚重宦官,和士族―官僚之间,矛盾很尖锐。

曹腾就是一个比较善于和士人合作的宦官,相应的回报,一是他留在史书中的形象,相当正面;二是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曹操虽然出生于社会顶层,但他们家,又是属于在顶层里被歧视的家族

袁绍比曹操年长一些,血统高贵,相貌英俊,天生自带明星的气场。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给曹操创造了升迁的机会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组建了一支新的禁军保卫自己居住的西园,一口气任命了八个校尉。和曹操有杀叔之仇的宦官蹇硕排名第一,曹操的老朋友袁绍第二,曹操本人为典军校尉,排名第四

讨董大业掀开大幕,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在诛杀宦官的过程里又立下卓越功勋的袁绍,理所当然成为盟主

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但吸引力大致也只到士人为止,更基层更野蛮但也更强横的力量,要他们对自己真心归附,袁绍就很难做到。曹操作为一个轻佻通脱的宦官之后,就接地气得多,和这些人打交道,曹操远比袁绍有凝聚力。

出身寒微的刘备或孙家父子,要收获同样的人才,就艰辛得多。

你同时吸纳来自各阶层的力量,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他们彼此冲突,内部矛盾就足以把你撕扯得粉身碎骨。

曹操屠杀徐州,在军事上是做了一个颇具远见的选择:他的主力西向与吕布作战,东面却始终是安全的,徐州的领导者不管是陶谦还是后来的刘备,这段时间里都没有给他制造任何麻烦。如果徐州再多几十万饥民,他们疯狂地扑向兖州,一切也许都会有所不同。

袁绍向曹操索要妻小为人质,自然是说明他对曹操也并非完全信任。两个人之间裂痕加大,则是因为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

袁绍有所顾虑。具体说是两点:第一,皇帝未必很容易控制。现在皇帝身边的官员,一些是当初跟随朝廷西迁的老臣,如弘农杨氏的太尉杨彪,出身高贵;西北军恐怖的战斗力。如果不能有效压制这些人,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将来要有个大事小情还要向皇帝请示,真是自找麻烦。第二,袁绍和汉献帝之间可以说是有宿怨。

曹操比袁绍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他对皇帝身边的动向,比袁绍更熟悉,这当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人物,叫董昭。

迁都许县之后,汉献帝巡幸了曹操的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不久后又给袁绍下了一份诏书,责怪他拥有如此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却只是为自己网罗党羽,而置天子于不顾。

曹操周围,至少埋着八颗雷。

第一颗雷:关中的西北军

第二颗雷:徐州的刘备

第三颗雷:汝南的袁氏故吏与黄巾

第四颗雷:南阳张绣

第五颗雷:荆州刘表

第六颗雷:江东孙策

第七颗雷:汉献帝身边,以董承为代表的东归将领

第八颗雷:曹营里心向袁绍的人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献帝春秋》)

袁绍尊重门阀士族的特权,也没有对河北地区进行敲骨吸髓的社会动员。但是,正因为没有把各色人等驱逐出舒适区,袁绍也就无法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资源。河北士民尽管相比曹操更喜欢袁绍,但他们作为代价,最终为曹操所做的贡献,却远远大于为袁绍的。

建安十三年底的赤壁之战,那一年曹操就已经五十四岁,曹操此生再也无缘长江以南。

曹操发布了两道著名的“令”。

一道是所谓“求贤令”,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认为一个人哪怕品性恶劣,但只要有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一样可以提拔任用。对世家大族的一种挑衅,企图打破士族对选官途径的垄断,赢得寒门人士的支持。

一道即《述志令》,或称《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拒绝了朝廷加封他四县三万户的好意,并强调自己绝没有“不逊之志”,但同时又宣称,要自己放弃兵权那是痴心妄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基本上,加九锡公认是篡位前必不可少的铺垫步骤。

鲁迅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评论: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归根结底,还是曹操把人得罪得比较狠:如果我是汉朝的忠臣,那我当然痛恨这个乱臣贼子;如果我是名门望族,那么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无疑对我是很大的伤害;如果我是平头百姓,那么曹操又喜欢大屠杀,又把沉重的赋税徭役压在我头上—所谓“屯田”,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个集中营,我们都成了其中的苦役犯—我恨死他了

平民百姓的怨言,很容易沉没于幽暗的历史深处,但世家大族就不同了,他们喜欢以道德学问标榜,笔杆子在他们手上,所谓“公道自在(有话语权之人的)人心”,士人说曹操的坏话,传播效果特别好。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在传统历史学家那里,对曹操的看法其实很稳定:都认为曹操人很坏,但能力很强,而正因为能力强,所以显得人尤其坏。

陆机对故国怀有感情,认为“三国同霸”,不论魏蜀吴,都只是霸主水平,没有谁是得天命的帝王,算是当时少数胆敢高调否认曹魏合法性的人。感情上,他本不该对曹操有什么好感,从政治的角度理性评价曹操,他的观点则是:“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可算是在附和史学界的主流评价。

《东坡志林》是苏轼随手写下的札记,写起史论文章来,苏轼可以算顶级曹黑。

归根结底,曹操“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所以不能一统天下,也就是注定的了。

鲁迅谈曹操的文章,特别强调一个特点,就是“通脱”。他又解释说,“通脱即随便之意”,曹操“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通是通透明白,脱是洒脱随便。

1959年的春天,掀起了一股为曹操翻案的热潮,郭沫若、翦伯赞等学界权威都写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或《光明日报》上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在他眼睛里,这个故事是假谲,夜梦杀人也是假谲,望梅止渴也是假谲……总之,就是这些骗人的故事都很有趣,什么道德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历史正确性,都随它去吧。

清代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提出三国有三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则是奸绝。

《三国演义》突出了曹操的才能,渲染了曹操的性情,却淡化了出身对曹操的影响。

宋代以来,瓦肆的听众就爱听“发迹变泰”,也就是草根逆袭的故事,现在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的人们,当然更是如此。即使是嘉靖本,也很少渲染曹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家族资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固然曹操的父亲并不怎么支持他的行动,但要是因此低估家族关系网帮曹操解决了多少问题,那就太天真了。

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开始,袁绍几乎每年都会给曹操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援。

曹操做了最犯袁绍之忌的事,迎接汉献帝,借皇权来压袁绍这个盟主,终于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一举翻盘。

可以说,曹操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的力量,最终他却消灭了袁绍,这是汉末乱世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反噬。

曹操的暴行粗略分为四大类:霸凌皇帝,杀戮名士,翦除小人,屠灭平民。

一个政权,核心团队里要有顶级名士,才能得到大大小小的名士的支持,而你的官员有名士的身份,各地的大家族才愿意配合这些官员的工作。于是你的地盘治安才能保持,税收才有保证。

这才是名士的硬实力。

对历史上的曹操来说,和名士的关系至关重要。大量名士的支持,是他崛起与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础,但一旦他想打造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官僚机器,甚而想要改朝换代,名士就成了横亘在面前的障碍。

所以曹操与名士的合作,总是充满内在的紧张感。而每次曹操想要有大举措实现身份跨越,就要杀戮或者折辱一两个大名士。

早在兖州的时候,曹操就杀了名士边让;把汉献帝接到许县,接下来就羞辱了出身顶级名门的太傅杨彪;再往后,建安十三年(208年)恢复了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同年杀了孔融;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册封为魏公,加九锡,逼死荀彧;建安廿一年(216年),进爵为魏王,杀害崔琰。

看了正史就看《三国演义》,会觉得罗贯中对曹营人物大大贬低;看了杂剧、平话再看《三国演义》,才知道有了罗贯中,才让荀彧、郭嘉们重见天日。

颍川荀氏是天下士人倾慕的大族,有了荀彧的辅佐,曹操阵营对名士的吸引力就大为增加,

《三国演义》里,曹操经常承担这个职能:把好人不方便杀或没机会杀的小坏蛋杀掉。

但《三国演义》丑化曹操的地方,如欺君罔上,迫害名士之类,恰恰是现代很多人不太介意的,《三国演义》美化曹操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掩盖了他大量屠杀平民的暴行,这正是现代人眼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刘备篇

不只是《江表传》一部书,东吴方面的叙述确实有这样一个趋势:越来越把赤壁之战理解为自己单独取得的胜利

刘备在荆州感叹髀肉复生的故事,见于司马彪的《九州春秋》;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则见于郭颁的《世语》。这类明显美化刘备形象的典故,都是通过北方学者的著作才流传下来的

因为说书人的认识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而小市民所能理解的智慧,又确乎就是没有任何付出而便宜占尽,于是他们也就继承了东吴方面那个赤壁之战里刘备没怎么参战的设定—脑残粉等于高级黑,确实挺普遍原理的。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大概是事实。

朝廷有“宗正”,负责宗室管理,对宗室成员进行专门的户口登记;郡国一级的地方政府,还设置了“宗师”,对本地宗室进行“教训”。

西汉末的登记对象,是“太上皇以来族亲”,只要是刘邦的爸爸的后代,都算。

刘备拜在同郡的大儒卢植门下,刘备十五岁是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卢植正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山讲学

念好学校,拜好老师,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写到简历上好看,建立新的社交圈,从来也都是很重要的功能。

放眼古今中外,靠做恭谨温厚的老好人,而让年轻人热血上头的,未之有也。

事实上刘备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你喜欢的我也喜欢,你爱玩的我玩得比你还好;你喜欢好马,那咱们拉出来遛遛;你喜欢漂亮衣服,我衣服的款式洛阳城里今年最流行;你喜欢听歌,知道皇上最爱听的是什么调调吗?

在此基础上,我智商比你高,眼界比你大,道德很高尚,梦想很感人……这些优点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才有“年少争附之”。

天生的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是刘备最大的优势,但也注定了他早期的一系列失败。他获得了以他当时的硬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来的政治资源,就好比一支弱队被保送进了顶级联赛,战绩当然会很难看。

在一个复杂的小圈子内部,谁和谁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存在绝对的盟友和敌人。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不妨转身,是一套深谙潜规则之后才能掌握的艺术。像吕布这样的底层闯入者,自然不可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把每次转换立场,都弄成血腥的背叛。

说明迷信韬光养晦有效,指望靠装孙子解决问题,这种思路始终很有群众基础罢了。

刘备到底吸引来的哪些豪杰?也就可以有个大致判断了。这是一些被本土豪门大姓排挤、压制而郁郁不得志,同时又觉得自己去到北方,也一样不会有什么机会的人。徐庶、伊籍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宣称自己有种地的经验,是古人惯常使用的谦辞。琅琊诸葛氏是当时重要的家族,至少到南方后算得上足够显赫。青年诸葛亮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有些轻狂的姿态和强烈的进取心,道德高尚与否,并不是最被关注的事情。

《隆中对》是一份极度重视可行性,而很少体现出道德责任感的文本

刘备可能是吸取了徐州的教训。那次刘备的别驾从事陈群就劝他不要趟徐州的浑水,刘备不听,结果陈群预言的危机一一都变成了现实。实力不济的时候,贸然占据一个大州,即使暂时成功,接下来也会崩盘。就算控制了刘琮,蒯越、蔡瑁这些本土实力派又怎么可能支持自己?本来就强弱不敌还离心离德,这种情况下又谈何对抗曹操?

刘备手下的庞统,刘璋手下的法正,都劝刘备突袭刘璋,一举取得益州,但刘备没有听从。

刘备期待做得更有耐心一点,“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等待自己在益州打下一点基础,而刘璋再犯几个错误,自己有足够理由可以宣称刘璋对不起自己,那时再行动,就好看得多,后续措施,选择余地也大得多。

一个统治者对平民是否心慈手软,不仅取决于他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处境

曹操做了一些善待屯田士卒的政策调整,道理也很简单,屯田制度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人口控制,战乱年代你多控制一个人至少意味着你的对手就少控制一个人,别的可以暂且忽略不计,现在却已经到了应该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候了。

英雄传奇的画卷展开,总会看见用鲜血绘成的江山。

这样,给韭菜工作压力,也给人才发挥空间,对民间资源的汲取效率提到最高,对法正这样的才智之士,又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其工作积极性。从提升刘备集团的战斗力来说,不失为高明的策略。

清代赵翼的概括:“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鲁迅先生要评价说,《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三国演义》这种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是最典型的迎合着读者口味来的,其实较少作者的个人特色,却较能反映民间普遍的趣味

如果有耐心多读一点历史演义类的小说,会发现,好皇帝高尚而无能,是普遍现象。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称:“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因为古代中国人,显然并不把历史仅仅当作“过去发生的事”。按照传统眼光看来:

第一,历史中包含着“道”,也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写历史书,也就是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

学习历史,就是学习治国和做人,所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得到了历史书的正面评价,那么承受人世间的种种磨难也就在所不惜,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以有人说,中国传统社会里,史学是发挥着类似宗教的职能的。

第二,正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史书的修撰,权力是深度介入的。

史官是国家干部,历史应该怎么写,是“天子之事”,就是天子赋予了你写历史的资格,你才可以动笔。

到了唐代,为了终结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情况,皇帝进行了重大制度创新,就是设立史馆。把正史的修撰,作为国家级的文化工程来做,由宰相一级的大官来主持。

第三,历史还是社会上层交流的一种方式。

你要是不会随口引用历史掌故,或者别人引用了你却听不懂,那简直不配混这个社交圈

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小说”这个名词诞生的时候,是骂人的话,凡是不上档次的作品,都可以叫小说。

先秦诸子的著作,被分成了十大门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正统学者心目中的小说,大概可以这么定义:小说是记录不重要不确凿的事实的短小作品。也就是说,小说是不能虚构的。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有可能可以填补史书的缺漏。

“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杂剧、传奇下”

鄙视链:史书>不可以虚构的“小说”>可以虚构的“传奇”>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努力排斥低俗的民间趣味的书,但是它没有因此失去群众基础,恰恰相反,这种努力使它在部分群众那里,获得了一种高级感。

读书:《穷查理宝典》

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

关键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已经拥有的客户照顾好,其他的自然会来找你

合伙人最好能够独立工作。你可以当一名指挥型的合伙人、服从型的合伙人,或者一名总是平等协作的合伙人

总是会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你必须先成为下属,然后才能成为领导。人们应该学会扮演各种角色。

全体公民,尤其是社会中最优秀最杰出的公民,有责任机智地、勤劳地为国家及其价值观奋斗,即使这种奋斗需要他们作出很大的牺牲。

西塞罗虽然知识渊博,但他还是认为,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害怕死亡是愚蠢和不可接受的。因为他认为,人死后只有两种可能:1.你将在阴间过上更好的、永恒的生活;2. 就算得不到这样的结果,你也将不再保留任何人间痛苦。

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是努力为后人造福,哪怕自己可能看不到这种努力的结果。

西塞罗一贯反对抱怨,他认为抱怨年纪变老是很愚蠢的。

太过贫穷会让晚年的生活变得很艰难。

《论老年》最著名的段落当属下面这段了不起的总结:“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但人孰无过呢,我们可以不追究这件事。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就是承认你的错误。如果你试图掩盖错误,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再坦白,你将会离开这家公司

“别只看到钱”,要“选择那些你愿意与他交朋友的客户”

“带来新客户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案头工作做好。”

我想除了又老又胖,我并不那么介意变老。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它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望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头上。

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几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

chp2 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

在商业世界,我们往往会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比如说好市多仓储超市。

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说:“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查理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喻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观念或方法),那还有什么比用它来取代你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更好的呢?沃伦和我常常这么做,但大多数人会像加尔布雷思说的那样,永远不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

查理认为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查理称之为“坐等投资法”,并点明这种方法的好处:“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如果这种方法生效,税务系统每年会给你1%——3%的额外回报。”在他看来,只要购买三家公司的股票就足够了。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这是查理很喜欢的一句妙语。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意场上,查理避开了“棋盘”上那些无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图的区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查理努力将各种复杂的情况简化为一些最基本、最客观的因素。

‘我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终的财务状况;这张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了。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将会真正地慎重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有哪些潜意识因素会使大脑自动以各种方式形成虽然有用但往往失灵的结论?前一种做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后一种做法是评估那些造成潜意识结论——大多数是错误的——的心理因素。”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再说了,那样还能赚到很多钱,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证据。”

市场先生

就短线投资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器。但就长线投资而言,它是一台称重机器。

价值评估

最成功的投资必定是最像生意的投资。投资者购买股票应该像购买日用品——而不是像购买香水。

——本杰明·格拉汉姆

给你带来麻烦的不是坏主意,而是好主意。你也许会说:“那不可能。那是相互矛盾的。”他(格拉汉姆)想说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坏主意,你不会做过头。但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好主意,蕴含着重要的真理,那你就没办法忽略了。然后你就很容易做过头。所以呢,如果你把它们做过头了,那些好主意是让你遭受可怕后果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股票的估值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人们评估小麦价值的方法——在使用者看来,小麦有多少实际的使用价值。第二种方法是人们评估伦勃朗等艺术家的价值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伦勃朗们被认为价值很高,是因为它们的价格在过去一路上涨。”

“对我们来说,投资等于出去赌马。我们要寻找一匹获胜几率是两分之一、赔率是一赔三的马。你要寻找的是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这就是价值投资。”

“最重要的观念是把股票当成企业的所有权,并根据它的竞争优势来判断该企业的持有价值。如果该企业未来的贴现现金流比你现在购买的股票价格要高,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投资价值。当你占据优势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这是非常基本的。你必须了解赔率,要训练你自己,在赔率有利于你时才下赌注。我们只是低下头,尽最大努力去对付顺风和逆风,每隔几年就摘取结果而已。”

查理最清楚他的“点”:他小心翼翼地划出他的能力圈。为了停留在这些圈子之内,他首先进行了基本的、全面的筛选,把他的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而且好理解的备选项目”之内

“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为了确定“可以投资”的潜在项目,查理先选定一个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本事的话,那就是我们能够弄清楚我们什么时候在能力圈的中心运作,什么时候正在向边缘靠近。

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否超出了能力圈),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子之外了。

对待那些财务报告和它们的会计工作,查理总是持中西部特有的怀疑态度。它们至多是正确地计算企业真实价值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他要额外检查的因素似乎有无穷多,包括当今及未来的制度大气候,劳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状况,技术变化的潜在影响,竞争优势和劣势,定价威力,环境问题,还有很重要的潜在风险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查理知道没有无风险的投资项目这种东西,他寻找的是那些风险很小,而且容易理解的项目)

还试图从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等——评估和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持久性。

查理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的“护城河”,是保护企业免遭入侵的无形沟壕。优秀的公司拥有很深的护城河,这些护城河不断加宽,为公司提供长久的保护。

(购买)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购买)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获得比你的付出更多的东西。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然后才能评估它股票的价值。”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作为一个证券投资者,你可以一直观察各种企业的证券价格,把它们当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着就好了。每隔一段时间,你将会发现一个速度很慢、线路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爱的格子中间的“好球”,那时你就全力出击。这样呢,不管你的天分如何,你都能极大地提高你的上垒率。

另外一个与挥棒太过频繁相对立的问题也同样有害于长期的结果:你发现一个“好球”,却无法用全部的资本去出击。

“聪明的飞行员即使才华再过人,经验再丰富,也决不会不使用检查清单。”

■风险——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尤其是信用的风险)开始

●测算合适的安全边际

●避免和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交易

●坚持为预定的风险要求合适的补偿

●永远记住通货膨胀和利率的风险

●避免犯下大错;避免资本金持续亏损

■独立——“唯有在童话中,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穿衣服”

●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需要独立思考

●记住,你是对是错,并不取决于别人同意你还是反对你——惟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

●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获得中等的业绩)

■准备——“惟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

●熟练地掌握各大学科的思维模型

●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只在自己明确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

●辨认和核查否定性的证据

●抵制追求虚假的精确和错误的确定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严格分析——使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的检查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疏忽

区分价值和价格、过程和行动、财富和规模

记住浅显的好过掌握深奥的

●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宏观经济或者证券分析家

考虑总体的风险和效益,永远关注潜在的二阶效应和更高层次的影响

●要朝前想、往后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配置——正确地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记住,最好的用途总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来的(机会成本)

●好主意特别少——当时机对你有利时,狠狠地下赌注吧(配置资本)

别“爱上”投资项目——要依情况而定,照机会而行

■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

●避免多余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远别为了行动而行动

●幸运来临时要保持头脑清醒

●享受结果,也享受过程,因为你活在过程当中

■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地采取行动

●当别人贪婪时,要害怕;当别人害怕时,要贪婪

●机会来临的次数不多,所以当它来临时,抓住它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投资就是这样的游戏

■改变——在生活中要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认识和适应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本质,别指望它来适应你

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要做的事

●记住,声誉和正直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而且能够在瞬间化为乌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厌倦无聊的情绪

●别因为过度关心细节而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东西

●千万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直面你的大问题,别把它们藏起来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有很多情况比淹没在现金中却又什么都不做糟糕得多。我记得从前我缺乏现金的情况——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人的任务不是去看清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查理最基本的行为守则,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准备、纪律、耐心、决心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放在我们不用再另外作决策的地方。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而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来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能给个人的品格和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能够在诸如诚实这样简单的事情上拥有完美的记录,你将会在这个世界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我们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并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封闭式投标拍卖的问题与公开竞拍不同,赢得拍卖的往往是那些犯了技术错误的人,壳牌花两倍价钱买下贝尔里奇石油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公开竞拍的拍卖会上,你付的价钱不可能是你击败的对手的两倍。你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遇到别的问题。但封闭式投标拍卖使人们容易犯下定错价的大错。

chp3 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

记住路易斯·文森狄的规则:说真话,你将无须记住你的谎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

我们认为,在你应该做的事情和就算你做了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之间应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做正确的事情而赚到更多的钱。

一个人可以做的最聪明的事之一是调低投资预期,尤其是调低对伯克希尔的收益的预期。那是成熟而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世界是有限的,竞争非常激烈。所有资金庞大的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从而将会发现回报率变得越来越低。

我认为激情比头脑的能力更加重要。

(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性格——大多数人总是按捺不住,或者总是担心过度。成功意味着你要非常有耐心,然而又能够在你知道该采取行动时主动出击。你吸取教训的来源越广泛,而不是仅仅从你自己的糟糕经验中吸取教训,你就能变得越好。

我们的游戏是,当好项目出现时,我们必须能够认出来,因为好项目并不会经常出现。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我们的投资规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现。

用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合理的价格,来购买那些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我们认为几乎所有好投资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对较低的。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在我们不用再另作决策的地方。

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1. 什么也不做,沃伦称之为“吮吸我的大拇指”;2. 有些股票本来应该买很多,但是只买了一点。

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不行,太难。除非我们对某个项目特别看好,否则就会把它归为“太难”的选项。你需要做的,只是寻找一块特殊的能力领域,并把精力放在那里面就可以了。

股票有点像债券,对其价值的评估,大略以合理地预测未来产生的现金为基础。但股票也有点像伦勃朗的画作,人们购买它们,是因为它们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这种情况,再加上股票涨跌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可能会造成许多祸害。

我认为对于一般基金来说,投资指数是比现在通行的无借贷股票投资更为聪明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现行做法每年的管理费用超过1%的情况下。

创造性会计(伪造账目)绝对是对文明的诅咒。

股票期权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会稀释股权。

我们尤其害怕那些大量举债的金融机构。如果他们开始说起风险管理有多么好,我们就会很紧张。

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如果美国没有遇到(和衍生品相关的)大问题,我将会非常吃惊。

你拥有的基本知识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识就越少。

如果你在生活中惟一的成功就是通过买股票发财,那么这是一种失败的生活。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

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快。这并不可悲。

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如果你担心通货膨胀,最好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别拥有大量愚蠢的需求——你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商品。

chp4 查理十一讲

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自己过上痛苦的生活。卡森给的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包括:

  1. 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2. 妒忌
  3. 怨恨。

约翰逊说得好,他说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芒格的痛苦生活处方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第二,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

第三,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

最后,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人生就像悬挂式滑翔,起步没有成功就完蛋啦。”

爱因斯坦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承担工作的责任,做可靠的人。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首先要掌握的是数学。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也应该掌握会计学,复式簿记。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精通统计学

“五何”原则——你必须说明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

接下来当然就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

一个使用工具的人应该了解它的局限,同样道理,一个使用认知工具的人也应该了解它的局限。顺便说一声,这种知识可以用来操控和激励别人。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一种双轨分析的习惯

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

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一种方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

另一种方法是评估哪些因素造成潜意识结论——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结论。

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作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一种规模优势来自心理学。心理学家使用的术语是“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我们会——潜意识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影响。因此,如果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沃尔玛这个有趣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多大的威力。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

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答案是:市场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他们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成为赢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

你们可能没有聪明到一辈子能找出1000次机会的程度。当你们遇到好机会,就全力出击。就是这么简单。

决定行为的是决策者的激励机制,这是人之常情。

市场的有效性跟彩池投注系统是一样的——热门马比潜力马更可能获胜,但那些把赌注押在热门马身上的人未必会有任何投注优势。

格拉汉姆使用了私人拥有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应该考虑如果整个企业出售(给私人拥有者)的话,能够卖多少钱。在很多情况下,那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我们认为,如果发现了一次定错价格的赌注,而且非常有把握会赢,那么就应该狠狠地下注,所以我们的投资没那么分散。我认为我们的方法比一般投资经理好得多得多。

好好把握少数几个看准的机会比永远假装什么都懂好得多。如果从一开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方法是依据现实的投资问题而不断调整变化的。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对于那些初出茅庐的人来说,要是配以自律,投资有发展潜力的小公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

然而一般来说,把赌注押在企业的质量上比押在管理人员的素质上更为妥当。换句话说,如果你们必须作选择的话,要把赌注押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上,而不是押在管理者的智慧上。

如果你们能够找到某个价格公道的伟大公司的股票,买进它,然后坐下来,这种方法将会非常非常有效——尤其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

在成长股票模式中,有这样一个子模式:在你们的一生当中,你们能够找到少数几家企业,它们的管理者仅通过提高价格就能极大地提升利润——然而他们还没有这么做。所以他们拥有尚未利用的提价能力。人们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这是好股票。

努力去尝试下面三个原则

·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

有三点有助于应付这些困难:

·期望别太高;

·拥有幽默感;

·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如果你们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把自己的观点当作不可动摇的真理,那么我认为你们的想法是很愚蠢的。所以要警惕意识形态造成的思维紊乱。

没有哪个飞行员在起飞前不核对他的检查清单:A、B、C、D……

“如果你想要改变行为,那么就必须改变动机。”

在98%的时间里,我们对待股市的态度是……保持不可知状态。我们不知道。通用汽车的股价跟福特比会怎样?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是寻找那些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能赚钱的机会。正如巴菲特和我经常说的,我们跨不过七英尺高的栏。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对面有丰厚回报的栏。所以我们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

《聪明的投资者》仍是最好的投资书籍。

它只有三个你们真正需要的思想:

1.市场先生比喻;

2.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

3.安全边际。

我向来认为做人要低调谦虚,所以我要追求的是:(1)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几种有用的思维方法,帮助我自己避免犯一些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容易犯的大错;(2)将这些思维方法传授给少数几个由于已经差不多了解了我说的内容而能够轻松地向我学习的人。

第一个有用的观念是,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第二个有用的观念,如果缺乏数学运算能力,在我们大多数人所过的生活中,你们将会像一个参加踢屁股比赛的独腿人。

第三个有用的观念是,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

第四个有用的观念是,最好的、最具有实践性的智慧是基本的学术智慧。但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你必须以跨学科的方式思考。

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想要完成,就自己着手去做。如果不想,就让别人去做。”

第五个有用的观念是,真正的大效应,也就是lollapalooza效应,通常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出现。

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人物也说过,他的成就取决于四个因素,首先是自我批评,然后才是好奇心、专注和毅力。

本质上,我们要做的生意就是创造和维持条件反射。“可口可乐”的商标名称和商标形象将会扮演刺激因素的角色,购买和喝下我们的饮料则是我们想要的反应

萧伯纳笔下有个人物曾经这么解释专业的缺陷:“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

我们对飞行员的训练,是依照一个严格的六要素系统进行的。这六种要素包括:

  1. 要教给他足够全面的知识,让他能够熟练地掌握飞行中用得到的一切知识。
  2. 把这些知识统统教给他,不仅是为了让他能够通过一两次考试,而是为了让他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知识,甚至能够同时处理两三种相互交织的复杂的危险情况。
  3. 就像任何一个优秀的代数学家,他要学会有时候采用正向思维,有时候采用逆向思维,这样他就能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他想要的那些事情上,而什么时候放在他想要避免的那些情况上。
  4. 他必须接受各门学科的训练,力求把他未来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必须得到最严格的 训练,达到最高的掌握水平。
  5. 他必须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
  6. 在接受最初的训练之后,他必须常规性地保持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经常使用飞行模拟器,以免那些应付罕见重要问题的知识因为长期不用而生疏

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应用自如的所有必要技能

六大性格支柱: 言而有信、公正无私、相互尊重、关怀他人、敢于担当和公民精神

但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往往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所有股票投资者将必须忍受这样的情况:他们每年赚的钱有一部分落进了荷官的口袋。这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同样不可避免的还有,在支付了荷官费用之后,正好有一半的投资者的收益率将会低于平均线,而这条平均线(未来)完全有可能落在一般和糟糕之间。

第一,当股价上涨时,消费意愿会跟着上涨,而当股价下跌时,消费意愿也会跟着下跌;

第二,消费意愿对宏观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黑金对消费有非常强烈的刺激作用。毕竟,贪污者花钱更大手大脚,因为他的钱来得更容易,而且他的雇主的支出将会一如既往,因为雇主尚不知道其财产已经被“偷”走了。

请爱护你的声誉,像珍惜你最贵重的珠宝那样——因为信誉就像火焰,点着之后,你可以轻松地让它燃烧,可是一旦把它扑灭,你必须很费力才能再次点燃它。获取好声誉的办法是努力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苏格拉底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学院派经济学的少数缺点。

  1. 致命的自闭,导致“铁锤人综合征”,通常会引起经济学家过度强调某些可以量化的因素。
  2. 没有采用硬科学基本的全归因治学方法。
  3. 物理学妒忌。采用有效市场理论教条是物理学妒忌给经济学造成的恶果之一。
  4. 经济学界太过强调宏观经济学,而对微观经济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5. 经济学的综合太少
  6. 对心理学的极度无知及其造成的负面后果。
  7. 对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效应关注太少。
  8. 经济学界对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原理的关注太少。
  9. 对经济生活中的美德效应和恶行效应不够重视

普朗克为什么要放弃经济学呢?答案是,他说:“经济学太难了。你想尽办法,得到的结果却总是无序而不确定的。”

人们往往没有认识到,人世间大多数结果都是不公平的,而且道德规范有时候必须不公平,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过于追求公平,会给社会制度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

我呼吁大家熟练地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和其他一切。我还呼吁大家别因为遇到无法消除的复杂性和悖论而丧气。那只会增加问题的乐趣。我的灵感同样来自凯恩斯:粗略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它。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对于复杂适应系统以及人类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你们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有一种叫作“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

妒忌、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

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人类认知和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人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变态的工作关系也是应该避免的。你们要特别避免在你们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一样的人手下干活,要不然那是很危险的

人们还需要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核对检查清单能够避免很多错误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复杂的官僚程序并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由于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非常普遍,所以人们往往必须怀疑或者有保留地接受其专业顾问的建议,哪怕这个顾问是一名工程师。一般的对策如下:(1)如果顾问提出的专业建议对他本身特别有利,你就应该特别害怕这些建议;(2)在和顾问打交道时,学习和使用你的顾问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3)复核、质疑或者更换你得到的建议,除非经过客观考虑之后这些建议看起来是合适的。

特森把“重复有效的行为”作为行为指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引发避免怀疑倾向的因素通常是:(1)困惑;(2)压力。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结果之一是,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将会提高他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

我相信最有可能引起负罪感的因素是回馈倾向和奖励超级反应倾向之间的精神冲突。

避免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确对策是:

(1)谨慎地审视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在《穷理查年鉴》中,富兰克林提议:“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伯克希尔有一条普遍的规矩:“有坏消息要立刻向我们汇报。只有好消息是我们可以等待的。”还有就是要保持明智和消息灵通,那就是让人们知道你有可能从别处听说坏消息,这样他们就不敢不把坏消息告诉你了。

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毛病,而这经常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这种倾向造成的最极端的后果经常跟爱情、死亡和对化学物质(酒精、毒品等)的依赖有关。

从个人层面来说,人们应该试图面对两个事实:(1)如果一个人能够改正糟糕的表现,却没有去改正,而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他就是品德有问题,而且将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在要求严格的地方,比如说田径队或者通用电气,如果一个人不做出应有的表现,而是不停地找借口,那么他迟早肯定会被开除。

机构化解这种“托尔斯泰效应”的对策是:(1)建设一种公平的、唯才是用的、要求严格的文化,外加采用能够提升士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2)开除最糟糕的不守规矩者。

人们在失去——或者有可能失去——财产、爱情、友谊、势力范围、机会、身份或者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时,通常会做出不理性的激烈反应,哪怕只失去一点点时也是如此

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1)在坏行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导和展现所有的好行为。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常常被用于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顾客身上赚取更多的钱。为了让正常的价格显得很低,商家通常会瞎编一个比正常价格高很多的虚假价格,然后在广告中把他的标准价格显示为其伪造价格的折扣价。

人们只要勤奋就能降低不用就忘倾向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而不是草草学来应付考试,那么这种技能将会较难以丢失,而且一旦生疏之后,只要重新学习,很快就能够被重新掌握。这些优势可不算小,聪明人在学习重要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精通这种技能,他是不会停下来的。

带着快乐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延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

人类的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会造成认知错误。

一、奖励和惩罚

超级反应倾向

二、喜欢/热爱倾向

三、讨厌/憎恨倾向

四、避免怀疑倾向

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六、好奇心倾向

七、康德式公平倾向

八、艳羡/妒忌倾向

九、回馈倾向

十、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十一、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十二、自视过高的倾向

十三、过度乐观倾向

十四、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十五、社会认同倾向

十六、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十七、压力影响倾向

十八、错误衡量易得

十八、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十九、不用就忘倾向

二十、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一、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二、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三、废话倾向

二十四、重视理由倾向

二十五、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

  • lollapalooza效应定义:多个互相联系的同向因素叠加后产生了极强的放大作用的效应的统称。**
  • 多个同向因素叠加(因素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 叠加之后产生了1+1+1>>3的效果

chp5 文章、评论、报道

对于个人来讲,作出几项大的投资,然后稳坐不动,这样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

最理想的做法是以一种短期内不会给你造成影响的办法去借贷。

“理解复合回报的力量和获取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管道维修业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医疗行业的情况也不是这样的。沃伦百分之百赞同我的观点。我们看到聪明人准备进入投资管理业就会摇头。那是对天赋的浪费。”

从会计准则中得到最大安全的办法是,强制人们在做账的时候采用悲观谨慎的态度。

“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发展成为赌场式操作的副产品时,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查理·芒格的推荐书目

[英]约翰·葛瑞本:《深奥的简洁:从混沌、复杂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张宪润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美]弗兰克·帕特诺伊:《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又名《泥鸽靶》),邵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

[美]亚瑟·赫曼:《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改变世界的真实故事和详尽内幕》,韩文正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2003年。

[美]赫尔伯特·A.西蒙:《我生活的种种模式:赫尔伯特·A.西蒙自传》,曹南燕、秦裕林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美]赫尔伯特·A.西蒙:《我生活的种种模式:赫尔伯特·A.西蒙自传》,曹南燕、秦裕林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美]杰拉德·戴蒙德:《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王道还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陈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蒲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

[美]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张真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英]里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美]荣·切尔诺:《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王恩冕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年。

[美]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掌握集中投资战略的秘诀》,江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美]马特·里德利:《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刘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美]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布鲁斯·巴顿:《谈判力》,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美]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然、张万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编辑推荐的几本书……

[美]勒斯·施瓦伯:《勒斯·施瓦伯:因业绩而骄傲》,西北太平洋图书公司,1986年。

[美]哈维·费尔斯通:《凡人与大亨:经商的故事》,克辛格出版公司,2003年。

[美]欧文·斯通:《筚路蓝缕的先行者:1840年至1900年的西部大开发》,图书销售公司,2001年。

书中书单

菲利浦·费舍尔(1907-2004)《怎样选择成长股》

格拉汉姆 《聪明的投资者》

《枪炮、病菌与钢铁》

《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

《达尔文的盲点》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读书:赵志强《Python量化投资:技术、模型与策略》

对于量化投资,Pythoner 学习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个部分。1)了解基础语法和数据结构。2)掌握Pandas的使用基础并进阶。3)掌握统计理论及金融学术理论。4)掌握金融量化实践、策略研究理论。5)学习回测平台开发。6)学习平台开发。

chp1 简介

广义,凡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实现的投资方法都可以称为量化投资。

国内比较常见的量化投资方法包括股票多因子策略(阿尔法)、期货CTA策略、套利策略和高频交易策略等

量化投资策略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一套基于数据的完整交易规则。

量化投资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个词:客观性、大数据、响应快。量化投资一般通过回测来证实或者证伪策略的历史有效性;在研究或者决策中,通常会引入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析,所以分析和响应速度都十分迅速,一般能达到秒级,高频交易甚至是以微秒为单位的。

夏普比率是一种衡量策略表现是否优秀的常用指标,夏普值越高表示策略越优秀。

投资不是“优化”问题,投资是“预测”问题,是要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AI在金融投资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可用的样本数据极其有限,也无法大量生成。股市有多少历史数据,就有多少样本数据,但也只有这么多。极其有限的样本数据,加上极其庞大的特征维度,是AI在金融预测建模上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的是,训练数据是AI的基本养料,数据有限,就会导致模型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就那么多有效的因子,大家反复挖掘,失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数据分析领域(包括量化投资),编程语言具有两大作用,一个是科学计算、统计等算法层面,主要用于业务的相关研究;另一个是系统应用开发,主要用来搭建基础IT设施,比如数据库、交易平台等。

python是坠吼滴

chp2 平台与工具

python 3.x ;Anaconda;IDE()

chp3 Python金融分析常用库介绍

NumPy(Numerical Python的简称)是高性能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基础包

SciPy 是基于NumPy的,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计算功能,比如线性代数、优化、积分、插值、信号处理等。

Pandas具有NumPy的ndarray所不具有的很多功能,比如集成时间序列、按轴对齐数据、处理缺失数据等常用功能

StatsModels是Python的统计建模和计量经济学工具包,包括一些描述统计、统计模型估计和推断。一般来讲,StatsModels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类研究人员的统计计算需求。

DataFrame是一个表格型的数据结构

对于DataFrame数据类型,可以使用[]运算符来进行选取,这也是最符合习惯的。但是,对于工业代码,推荐使用loc、iloc等方法。因为这些方法是经过优化的,拥有更好的性能。

chp4 可视化分析

Python的可视化分析最底层的库是Matplotlib

Pandas 简单的可视化

seaborn 统计可视化库

本质都是调用 Matplotlib

散点图是最常用的探索两个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可视化图形

直方图主要用于研究数据的频率分布

Matplotlib和seaborn的中文乱码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在画图的时候指定字体,第二种是修改配置文件

seaborn已经封装好了很多功能,在进行可视化分析时,优先考虑使用seaborn

javascript 中的 highcharts可以绘制很多动态的可视化图形,进行数据可视化研究非常方便。https://www.highcharts.com/stock/demo/intraday-candlestick

python 调用highcharts :https://github.com/kyper-data/python-highcharts/blob/master/examples/highstock/candlestick-and-volume.py

chp5 统计基础

以下都是numpy库内函数

rand和random_sample都是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_sample传入一个n维的元组元素作为参数

randn 和 standard_normal是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函数

randint和random_integers是均匀分布的整数生成函数

shuffle可以随机打乱一个数组,并且改变此数组本身的排列。

Permutation用于返回一个打乱后的数组值,但是并不会改变传入的参数数组本身。

N次伯努利试验的结果分布即为二项分布。使用binomial(1,p)即为一次二项分布。使用binomial(1,p,n)即表示生成n维的二项分布数组,也就是伯努利分布。

统计量,就是利用数据的函数变化,从某种维度来反映全体数据集的特征的一种函数。

mean函数可用于计算数组的平均值

median函数可用于计算数组的中位数

std函数用于计算数组的标准差

var函数用于计算数组的方差

频率分布直方图其实是对一个变量的分布密度(分布)函数进行近似估计的一个手段。

np.histogram可以用来计算一位数组的直方图数据

SciPy包含了大量的处理连续随机变量的函数,每种函数都位于与其对应的分布类中。每个类都有对应的方法来生成随机数,从而计算PDF、CDF,使用MLE进行参数估计,以及矩估计等。

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模型预测的一种有效工具。

案例:以平安银行的月度收益率为例来了解某只股票的风险回报率是否与大盘指数基金风险回报率有关,且相关度有多高?

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大盘涨1个点,那么平安银行股票统计概率上会上涨多少点?

假定如下模型:银行月度收益率=α+β*深证成指月度收益率+ε

即平安银行月度收益率与深证成指月度收益率呈线性相关,并且受随机扰动项影响

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个结论可靠度有多高?这个系数会不会浮动?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浮动区间应该是多少?

能否利用数据来拒绝这一假设。这一类问题,在统计学上统称为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用的手段被称为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当我们拒绝这个正确的假设时,我们犯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

即使假设是错误的,我们也会接受这个假设,这类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

拒绝假设的概率函数称为功效函数(Power Function)。而由于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最小化两类错误,因此必须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控制更严重的错误,并适当牺牲犯不严重错误的概率。哪一类错误更为严重是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的。

常用的设计检测框架的模式是,控制第一类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且调节假设,使得发生第一类错误更加严重,这个严重度会得到统计学者的控制。

chp6 数据预处理和初步探索

收集到初步的样本数据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是:样本数据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样本数据是否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样本数据包含哪些基本的统计特征,有没有明显的规律?为了便于后续的深入分析和建模,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哪些处理?

数据清理:原始数据的可能问题,数据缺失、噪声或者离群点、数据不一致

中心趋势度量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

数据散布或者发散的度量。这些度量包括方差、极差、分位数等。

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常见的数据散布度量,它们可用于指出数据分布的散布程序。低标准差意味着数据趋向于非常靠近均值,而高标准差则表示数据散布在一个大的范围中

极差是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数值X的N个样本x1,x2,…,xN的极差可以记作max(X)-min(X)。

挑选某些数据点,这些数据点刚好可以将数据划分成大小相等的集合,这些数据点称为分位数

直方图是以一种图形方法来概括给定数值X的分布情况的图示。

散点图(scatter plot)是确定两个数值变量X、Y之间看上去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具有怎样的相关模式的最有效的图形方法之一

五数概括由中位数、两个四分数、最小、最大值组成

chp7 Pandas进阶与实战

可以将多重索引对象看成是一个由元组(tuple)元素组成的数组,其中,每一个元组对象都是唯一的。MultiIndex既可以由嵌套数组创建(使用MultiIndex.from_arrays),也可以由元组组成的数组创建(使用MultiIndex.from_tuples),或者指定每个维度的索引值,自动循环生成索引(使用MultiIndex.from_product)

chp8 金融基础概念

读书:樺澤紫苑《最高学以致用法》之一


输入可以增加个人的见识与眼界,而只有输出才能改变自己,产生变化,改变周围人对他的认识,影响他人。

一个人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只闷声不响,不说出来、不写出来,谁又会知道他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还是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听说读写中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是谓听到信息了要加工后说出来、读进了知识了要领会后写出来,群众早就把输入输出要连贯在一起说给我们听了。小时候老人家夸一个人有才华总是说,“某某人很厉害,能写会话”,就是说这个人又能写文章(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帮人代写书信)又能说出道理,很少有夸人说这个人很擅长听别人讲话,毕竟耳朵人人有两只,谁知道他是左耳进右耳出,还是右耳进左耳出。对读书读得多的人倒是有一些不好的话,书呆子、读书读傻了……可见输出的重要性还是有群众基础的,也是为大家所器重的。可是轮到自己身上,却都不大重视,因为输出要付出劳动,要付出精力、要费口舌、要动手脚、要动脑子,肯定比躺平来得累,有那功夫刷刷剧、逛逛抖音、做个沙发废物不香吗?

从前一直是贪多,觉得自己松懈了的时候会抱怨自己没有有花多一点的时间看书,买了那么多的书,下载了数以千本的电子书,都没一花上一点点的时间去打开来翻阅一下。好不容易挤出了一点时间,看了几本书,也只是看过,当时看的时候,还是会有共鸣,还是会有想法。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个月、半年、一年一过,很多书只能记得当初自己看过,但是里面具体写的是什么,或许能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或许干脆就被清空,一点点也不记得。

结合对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操作,能够解释为什么新知识需要在刚刚摄入后的二三周内进行多次地运用( 比如存记忆 ),而且这些知识的应用应该是通过读出声写下来这类能使用运动神经、肌肉的动作来进行,这样可以提醒大脑,这些知识是重要知识,需要长期保存。

chp1:

输出比输入更为重要。

输入改变的只有大脑世界,只有输出才能改变现实世界

成长曲线取决于输出 量的多寡,读三本书,能说出三本书内容的人,比读十本书说不出一本的人更有成长。

把学到的知识做输出 ,让自己不再是“自以为懂”

做输出为什么会比输入更能让人成长提高,源于输出 时需要调动运动神经和肌肉,这些动作会经小脑传到海马体,通过人体的生理机制,使用到更多的神经细胞,从而更容易 留下记忆。对于背诵而言,念出声来边写边背相对来说会更容易记忆。

输入大脑的信息,会暂时存在海马体内大约二到三周,这个阶段如果会经常使用,大脑就会断定这些信息是重要信息,将它移至 摄叶 的长期记忆中进行保存。

输入与输出 的黄金比例为3:7,多数人是输入过剩

反馈对于成长来说不可缺少。

在输出之后,到下一次输入之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查明原因,需要对自己进行反馈。重新检视、反省、改善、修整方向、细节调整、探究原因等一系列操作。

反馈的四种方法:克服弱点、发挥所长、加强宽度、加强深度

面对疑惑和奇怪的感觉,不要放任不管,务必透过各种方法尽量解决。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做正面的输出,会让自己获得评价、肯定和信赖,让人更想继续地输出,连带大大提高输出的动力。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作者:每晚·许朝暮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 兹心说 //
阅读,是人间的避难所。
人为什么要读书?
 
央视热播剧《人世间》中,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当书改变你的时候,你看这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样的。
 
这部剧改编自梁晓声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个人命运在时代背景下的变迁。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人们经历了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出国潮、工人下岗等一系列社会运动。
 
在泥沙俱下的命运洪流中,他们改写了平庸的人生,拥有了过去不敢想象的生活。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读书,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
 
一座北方城市的贫民窟“光字片”中,聚集了艰难求生的底层民众。
 
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就住在光字片街道的第一户人家里。
 
周家共有五口人,分别是周志刚夫妇,大儿子周秉义,二女儿周蓉,小儿子周秉昆。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周志刚常年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与妻儿聚少离多,收入也难以支撑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风餐露宿的艰苦,日复一日的劳作,漂泊在外的孤独,让他的两鬓早早染上了风霜。
 
他不想让三个孩子重复自己的命运,常常嘱咐他们好好读书。
 
妻子大字不识,却也对书本心怀敬畏。
 
每当孩子们聚在一起看书时,她从不上前打扰,而是自己默默处理家事。
 
在父母的支持下,周秉义和周蓉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相继升入市重点高中,并考上了北京大学。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大学毕业后,周秉义娶了副省长的女儿,从文化厅主任升到了省级干部的位置。
 
周蓉则回到家乡的省重点大学任教,成为了该校最年轻的副教授。
 
小儿子周秉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从小到大成绩平平,没能考上大学。
 
那时他天真地以为,早点参加工作没什么不好,便去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可他一去就被安排到了最辛苦的车间,下班回家后,累得倒头就睡。
 
他受不了工作压力辞职,可等他放下面子去求人安排工作时,又因为学历太低,只能接着当工人,干厂里最脏最累的活儿。
 
工作辛苦,收入却不高,作为基层工人,他也得不到分房的机会,只能和父母挤在破破烂烂的贫民区。
 
平时,街坊邻居们常对他的哥哥姐姐交口称赞,见了他却爱搭不理,背地里还称他是“最没出息的老疙瘩”。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周家儿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走的路。
 
当你被生活狠狠教训过,就会明白读书有多么重要。
 
曾经偷过的懒,享受的安逸,都会变成你今后在风雨里前行的疲惫,在泥泞中打滚的辛酸。
 
有句话说: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在流水线上耗尽力气,也摆脱不了身处底层的命运。
 
借助知识一步步往上走,才能轻而易举地跨越阶层。
 
心中有书,脚下才有路。
 
咽下读书的一时之苦,方能逃过生活的一世之苦。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读书,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参加工作后,周秉昆吃了很多苦,常常后悔没有好好读书。
 
看到哥哥姐姐在家里藏了一大箱名著书籍,他闲来无事时,就会拿几本出来翻看。
 
读了一些书后,他逐渐意识到:
一个人终生头脑空空,榨不出任何知识和思想,就连颗黄豆都不如。
 
于是,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更多书,专注地听哥哥姐姐讨论文学。
 
一部部经典作品,一个个深刻观点,丰盈了他的内心,让他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周秉昆沉迷于读书时,他的工友们却忙着打牌、聚会,在娱乐中消磨时间。
他们不培养兴趣爱好,不关心当下时事,得过且过地混着日子。
 
秉昆却从不随波逐流,遇事会坚持自己的主见。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大家普遍把门当户对、工作体面当成第一择偶标准。
 
周母也为秉昆看中了一个在国营厂上班的女孩,努力撮合二人。
 
但秉昆奉行爱情至上,不顾父母的反对和旁人的嘲笑,娶回了带着年幼儿子和瞎眼弟弟的小寡妇郑娟。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这段感情在婚前有多不被看好,婚后就有多幸福。
 
他们一直相处和睦,患难与共,羡煞旁人。
 
社会动荡时期,大家为了免受牵连,对不公正的现象都视若无睹。
 
有人为反驳这些现象而写了诗,也根本不敢拿出来发表。
 
可秉昆坚持维护正义,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想办法将诗作刊登在了杂志上。
 
他为此坐了半年牢,但也因此获得了众人的尊重,一时之间成为了当地名人。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让原本毫不起眼的他,由内而外散发出了光芒。
 
有位作家曾说:
 
一个人如果不看书,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渠道。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如同置身于牢笼,看不到更多可能性。
 
如今的时代也是如此,到处都充斥着空洞的热闹和喧嚣。
 
不静下心来读书,就会人云亦云,丧失思考的能力。
 
腹有诗书的人,往往能够包容世间百态,明辨是非曲直,忠于真实自我。
 
只有当你读过的书足够多,眼中的世界才会足够广。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读书,收获抵御风险的底气
 
自从爱上阅读后,周秉昆时不时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一次,厂里组织文艺汇演,文采不错的秉昆,和两位好友精心策划了一个节目。
 
他们妙趣横生的表演,获得了工友们的好评和领导的赏识。
 
事后被领导看重,他被借调到了报社,从干体力活的工人,变成了握笔杆子的编辑。
 
终于,以前不爱读书的他,现在重新拿起书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坐在宽敞的办公桌前,他既开心又焦虑,担心自己写的稿子差劲,遭部门同事嫌弃。
 
于是,他每天吃过晚饭,就在书桌前埋头看书、写作,直至深夜。
 
通过不断学习,他的文章越写越好,领导认可他,部门前辈也愿意传授经验。
 
后来,他又开始研究曲艺方面的知识,屡次创作出与之相关的优秀文章。
 
领导看完文章后,大为赞赏,不再干涉他的工作,给了他足够的上下班自由。
 
等到时机合适,领导还给他转成了正式编制,提拔他为大众通俗刊物的代编辑部主任。
 
这份工作让他积累了各行各业的人脉,读书学习也让他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写作技能。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掀起了“下岗潮”,工厂接连倒闭,工人们纷纷失业,周秉昆和朋友们也未能幸免。
 
然而,当朋友们被迫到工地上搬砖,去大街上找零活时,秉昆根本就不用为工作发愁。
 
他主编的刊物停办了,领导就安排他做了报社所属饭店的副经理。
 
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同事们又找他一起创办了新杂志,并让他担任主要负责人。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读过的书,学会的本领,成了他在风浪中无畏前行的底气。
 
想起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浑浑噩噩的人,永远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努力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成就,而是让自己活得更从容;
 
不是为了追求大富大贵,而是让自己过得更体面。
 
这世上没有天降的好运,是读过的书换回了筹码,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周秉昆转行当编辑后,依然与工厂里结交的朋友保持着来往。
 
当年,他们为了排解工作的辛苦,下班后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想上大学的吕川和唐向阳,总是推掉聚会,回家看书学习。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平时,唐向阳也是一得空就掏出数理化课本自学,吕川则赶紧过来向他请教书中的内容。
 
后来,吕川因表现优异,被厂里送去上了大学;唐向阳下乡当了老师,几年后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短短几年校园生活,让他们走上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道路,跟好友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吕川认识了众多高干儿女,接触了有价值的人脉资源。
 
毕业后,同学给他提供了门路,让他成为了政府领导身边的秘书。
 
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一路从秘书升到了副司级干部,成了被前呼后拥的大人物。
唐向阳当上了公司副经理,妻子同样是大学生,儿子也聪明伶俐。
 
他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好车,还要将拿过奥数奖的儿子送去名校。
 
而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其他人既无拿得出手的学历,也没不可替代的技能,下岗后的日子越过越辛苦。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有人因过度劳累而患病,人到中年不幸去世,留下妻子和孩子艰难度日。
 
有人连土坯房都租不起,只好厚着脸皮,免费住在秉昆妻子的老房子里。
 
还有人为了争取当上公园里的清洁工,都要低三下四地求人、托关系。
 
他们也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大都成绩平平,想上个普通本科都很难。
 
年轻时选择的安逸,最终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平庸来偿还。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在日积月累下,终会有天壤之别。
 
对于读过书的人来说,知识不只是一纸学历,或到处显摆的资本。
 
它是你人生的通行证,是天堑变通途的机会。
 
就像作家余秋雨所说: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看了央视力荐的《人世间》,我顿悟人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人世间》中靠读书逆袭的故事,和作者梁晓声的经历如出一辙。
 
他也出身于贫苦的工人家庭,上山下乡时期当了一名兵团战士。
 
由于爱读书,爱写作,他被兵团推荐到了复旦大学学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直至晚年,梁晓声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他认为: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
 
遍阅群书,是最朴素的高贵,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和心思,都会化作未来某个时刻的惊喜馈赠。
 
那些融入血液的文字,会带你横渡万丈迷津,奔赴一场花团锦簇的前程。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兹心批注:
(1)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对人生的认真态度。我们需要把读书融入生活,进而变成一种习惯。生活就是充实的涵义,应该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这样我们才不会胡思乱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2)我始终相信人们是愿意阅读的,阅读所碰到最致命的麻烦,不在人们不想读书,而是起了头却进行不下去。因为你不能指望着一本书就能改变你的人生,凡是抱着这种想法读书的人大多都读不出来什么。你需要读上几百本或者保持思考,才能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爱书,就要学以致用!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每晚·许朝暮。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KjjKq4mrShZrh1LpAd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