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这个规律赚了10倍

我有一个朋友,在消费互联网时代 ,从2013年 开始投资腾讯和facebook, 背后逻辑是 使用微信和facebook的用户 稳步提升 ,到2018年 消费互联网 用户见顶 ,核心逻辑是 消费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 ,在2018年的时候,基本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在使用微信,渗透率从1%提升到90%,依靠这个规律他从硬件股到互联网公司 ,一共赚了10倍左右。

我还有一个朋友 ,在新能源时代 ,从2019年他开始投资宁德时代,特斯拉,背后逻辑是 锂电新能源车开始缓慢替代燃油车 ,核心逻辑是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现在电动车的渗透率是18%左右。

上个月我写了一个行业 培育钻石 ,最近这个月涨幅比较大,核心逻辑是人工培育钻石开始替代天然钻石,培育钻石行业的渗透率现在在6%左右 。

 

这三个行业都涉及一个概念 :渗透率 ,大部分消费品公司 和 科技股 公司都适用这样一个规律

 

新技术或者一个新产品,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之为导入期,发展相当缓慢;而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加快,进入高速成长期;当渗透率达到40%-50%的时候,公司的总市值或股价就会见顶,并开始下跌,主要原因是成长股一般无需等待业绩下滑时才迎来股价下跌,而是一旦业绩增速放缓,例如从50%增长下降至30%或20%,就开启戴维斯双杀的序幕,也就是估值首先下降,然后市盈率下降。

 

渗透率对理解公司所在的阶段也很有帮助 ,投资一家公司首先要判断 这家公司所在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阶段的公司 估值逻辑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行业一般分为 七大部分:初创导入-爆发-成长-成熟-衰退-稳定。

依靠这个规律赚了10倍

                         (图片来源:聚义厅 宝哥)

  1. 初创期 :渗透率为0,初创期的公司一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清楚销售什么产品

  2. 导入期 :渗透率在10%以下,导入期的公司 所在的行业处于一片蓝海 ,前景很广阔,但是限于某种技术 ,由于缺乏良好的体验 ,市场不认可产品,例如2013年到2019年11月的电动车行业 ,电动车行业在这6年中都处于导入期,A股根据电动车行业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反复炒作3次 ,后来都由于渗透率不足证伪。在这个阶段, 要弄清楚 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最好能定量的跟踪。

  3. 爆发期: 渗透率达到10%左右,行业迈过漫长的导入期进入爆发期,产品或服务出现供不应求,核心公司进行大规模扩产应对需求。这个时候行业龙头的PB 、PE都处于过高状态,难以被大多数人理解;公司收入增长爆发,但是利润增长会有迟滞,并且有大规模资本开支预期,国内电动车行业正处于爆发期。

  4. 成长期:渗透率在30%-60%左右 ,爆发期过后行业逐渐开始形成较为稳定头部公司,各个公司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发展,估值进入合理偏高范围,PEG模式在此阶段较多被采用,通过可以预测的业绩变化 驱动 股价的变化,在这之前,可能会有一次估值崩塌。

  5. 成熟期:渗透率在60%-90%左右,行业整体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整体增速下滑,竞争格局趋于稳定,行业中优秀的龙头公司开始不断攫取份额,优秀公司会出现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情况,资本开支也趋于合理,这种阶段的公司主要观察 。

评判行业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赖于渗透率 的变化,10% 渗透率 是分水岭  ,不管是过去的汽车、电视、冰箱、空调、电话,还是现在的电脑、办公软件、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电动车, 当渗透率达到10%左右 进入爆发期。

 

为什么渗透率10%是爆发点:由于人群认知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正态分布的原因,从不为人知,到广为人知是一个非均速的过程,也就是刚开始比较慢,当10%甘愿冒险的消费者接受并成为意见领袖之后,扩散速度会加快,尤其现在处于信息高速传播时代,这个数字应该比10%更低 。

怎么计算和获得渗透率的数字?

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新产品销量/ 行业总销量 *100%,

具体数字依赖行业协会披露,我以电动车行业为例,现在市场主要引用  中汽协和 乘联会的数据,这两个都是汽车行业的行业平台,每月会定期披露 国内汽车的销量情况,我以 乘联会 披露的数据算:2021年 8月 国内汽车销量为148.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位 25万辆  。

国内8月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25万辆/148.3万辆 * 100% =  16.8%,每个平台的数据源不一样,会略有差别。

依靠这个规律赚了10倍(数据来源:乘联会)

培育钻石行业:全球钻石产量从2017-2020年产量从15200万克拉下降到11100万克拉左右,培育钻石从2019-2020年产量是600万克拉-700万克拉左右,呈现上升的趋势,大致计算出 培育钻石2020年渗透率达到5.4%左右,这个行业特点是 在中国生产,在India 加工,所以关注India 的进口加工数据就知道国内这个行业的产量情况,这个数据一月披露一次,由India相关网站披露。

其他行业也是类似的,一般先看有没有行业协会公布的,也可以看看卖方分析师他们关注哪些数据 ,投资股票总体还是比较费心的 ,没有那么简单,随便看看线就 决策了 ,就像今天 舍得白酒的走势 ,技术面投资者在前几天已经止损了 ,左侧底部大部分都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4MVGHKS59onccILLYtgzxw

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

有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核心要建立大局观,选择大空间低渗透率的产业大趋势,识别出 其中 最具价值的环节里的领先企业,在进入渗透率 快速提升的拐点处买入,然后一直持有行业渗透率 到30%左右,甚至40%到50% ,再去寻找下一个产业大趋势。无论你多么努力,通常都很难超越 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方式。二级市场没有大佬,差别只在于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与快速迭代 学习并更新能力。

前一段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依靠这个规律赚了10倍》,主要讲了一个逻辑:10% 渗透率 是分水岭 ,新技术或者一个新产品,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之为导入期,发展相当缓慢;而一旦越过10%这一阈值,发展速度加快,进入高速成长期;当渗透率达到40%-50%的时候,公司的总市值或股价就会见顶,并开始下跌,主要原因是成长股一般无需等待业绩下滑时才迎来股价下跌,而是一旦业绩增速放缓,例如从50%增长下降至30%或20%,就开启戴维斯双杀的序幕,也就是估值首先下降,然后市盈率下降。

不管是过去的汽车、电视、冰箱、空调、电话电脑、办公软件、手机、互联网,还是最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电动车, 当渗透率达到10%左右 进入爆发期,大部分消费品公司 和 科技股 公司都适用。

投资的本质是把握产业趋势 ,但是形成一个向上的产业趋势需要很长时间。移动互联网从 2013年开始进入渗透率 10%,大背景是那一年智能机开始普及 。电动车从2019年开始进入渗透率 10%,大背景是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工厂,大幅度降低电动车售价。电动车行业在A股市场从2013年就开始炒作,前后炒作过3次,每次都因为渗透率不足,没有形成产业趋势。

周金涛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人生发财靠康波,你出生的时间节点决定了你会遇到哪些产业趋势 。对于投资也一样,不同时间节点遇到的机会是不一样的。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你能遇到的低渗透率行业包括:电动车,电子烟,扫地机,预制菜,培育钻石,集成灶 ,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运营商,这些行业大多已经形成产业趋势,需要关注的是人工智能,VR/AR,转基因种子,车联网都行业。

 

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

电动车行业:根据乘联会   (http://www.cpcaauto.com/)披露的数据 ,电动车行业 9月新能源车销量33.4万辆,9月汽车总销量158.1万辆, 大致可以计算出 现在渗透率在21.1%。

雾化电子烟行业:根据东吴证券6月份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球雾化电子烟营收210亿美元,2020年全球烟草规模 8500亿美元,大约占2.5%,加上另外一种电子烟 HNB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 ,渗透率在5%。

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

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

扫地机器人行业: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2020年国内共销售 扫地机器人 600万台 , 现在国内洗衣机一年还可以卖6000万台 ,扫地机器人大概率未来和洗衣机一样成为必须消费品,按这个逻辑算的话,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在10%左右 。

预制菜行业:根据分析师的统计,国内预制菜行业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是2000亿 ,预期 2025年的营收规模在6000亿,更长期的营收预期在3万亿 左右 。按这个逻辑算的话, 预制菜的渗透率在 6.6%左右。

培育钻石行业:根据行业数据统计,2020年700万克拉,全球钻石销量 11100万克拉,行业渗透率渗透率在6.3%左右。

集成灶行业: 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2020年集成灶市场规模181亿,2020年中国厨卫电器市场规模2134亿,行业分析师预期 集成灶行业的渗透率在12.7%左右。

光伏行业:根据东吴证券的统计,2021年全球光伏预期装机总量917GW,光伏发电量 1081Twh ,2021全球能源发电量28013Twh ,渗透率大约在3.86% 。2021年预期光伏新增172GW,相比2020年装机量127GW 同比增长 35.4%,今年因为硅料贵,实际应该达不到,装机量不及预期,根据下面的数据计算,2022年到2025年 预期行业增速在25%左右。

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

风电行业: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756GW,风电发电量 891Twh ,2021全球能源发电量28013Twh ,行业渗透率在3.18%。


绿电新能源运营商:隆基股份是生产光伏组件的,金风科技是生产风机的,他们大部分的订单都卖给了绿电新能源运营商,新能源运营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光伏和风电制造商本质是制造业,卖一份设备赚一次钱,哪天不卖设备就不赚钱了,新能源运营商是把设备买回来安装好,每年都有收入赚,新能源运营商相当于类SAAS行业,并且是成本不断降低的类SAAS行业。

储能行业:储能行业主要分为电化学储能,抽数储能,国内的电化学储能体量非常小, 主要因为绿电新能源运营商没有动力安装,储能对它来说是成本,非利润,来随着国家引导,电化学的安装量会不断增长,可以预期未来5年 ,电化学储能增速 60%左右

有两点需要投资者注意,一方面,不是什么行业都能像微信一样达到50%以上的渗透率,消费者和用户的偏好是复杂的,不过从5%到30%之间应该是安全的。另外一方面,低门槛的行业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很难提升,很难跑出大市值的公司 ,渗透率要结合行业壁垒和竞争格局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e7FR6zvdkenXi7uNCh6pg

渗透率的3个难点

假日期间,时间比较充裕,我再梳理一下渗透率的投资框架,大家可以参考。

投资者能够获得的长期回报,主要由3个维度构成:长期回报=股息+企业成长+市场估值波动;估值波动是比较难把握的, 受宏观和市场情绪影响 ,成长的确定性更强一些。

渗透率投资的优势是整个行业都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净利润增长30%到100%都是正常的,假设你的持仓中有几个40%增长的公司,就是你平时不需要做什么,期待特别发生什么,你就可以赚到成长的钱,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渗透率投资用一句话总结是:核心要建立大局观,选择大空间低渗透率的产业大趋势,识别出 其中 最具价值的环节里的领先企业,在进入渗透率 快速提升的拐点处买入,然后一直持有行业渗透率 到30%左右,甚至40%到50% ,再去寻找下一个产业大趋势。无论你多么努力,通常都很难超越 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方式。二级市场没有大佬,差别只在于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与快速迭代学习并更新能力。前面已经写过几篇文章:依靠这个规律赚了10倍 ②《一个经典的投资方法③《渗透率的三个阶段

渗透率的3个难点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报 )

渗透率投资是自上而下进行投资,主要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 主题投资阶段(导入期,初创期):渗透率在10%以下,导入期的公司 所在的行业处于一片蓝海 ,前景很广阔,但是限于某种技术 ,由于缺乏良好的体验 ,市场不认可产品,例如2013年到2019年11月的电动车行业 ,电动车行业在这6年中都处于导入期,A股根据电动车行业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反复炒作3次 ,后来都由于渗透率不足证伪。在这个阶段, 要弄清楚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最好能定量的跟踪。
  2. 产业投资阶段:(爆发期,成长期):10%到20%是投资的黄金阶段,大部分公司都会戴维斯双击,20%到40%阶段只有一部分公司有阿尔法收益。
  3. 周期/个股投资阶段(成熟期):行业整体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整体增速下滑,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优秀公司会出现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情况。进入成熟期存量阶段后期,一部分进化能力强的公司 可以通过二次曲线拓展赛道完成增长,一部分找不到二次曲线的公司就会进入周期性的业绩波动阶段,一部分竞争能力不强的公司只能进入衰退阶段。

在使用渗透率投资的时候,常常会遇到3个问题:

  1. 如何量化新兴行业“渗透率”?怎么定量跟踪?
  2. 决定渗透率提升的本质因素是什么?
  3. 每个行业不一样,渗透率的“天花板”是多少?
  1. 渗透率和市占率的区别,怎么定量跟踪渗透率

“渗透率”的字面意思是“品类a 的新增量/ 全品类A的的新增量 ” ,例如国内电动车的每月销量/国内汽车的每月销量, 全球培育钻石的每月销量/全球钻石的每月销量。还有一个词是 “市占率” ,主要指的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例如 特斯拉在电动车的市占率 ,理想汽车在电动车的市占率。

不同行业用的 指标不一样,可以用销量、出货量、装机量、发电量、用户量等指标来衡量,代表了新兴行业在传统行业中的市场渗透水平。

渗透率的3个难点

2. 渗透率提升的本质是什么

 

渗透率提升的最彻底的因子是技术革命,新技术往往有很多优势,新技术对旧技术有完全的压倒优势 ,最终完成绝对替代,例如iphone对功能手机的替代,iphone有电容触屏、多点触控技术,例如 微信对手机短信的替代 ,微信的体验好同时不收费,例如特斯拉对燃油车的替代,重新定义汽车。例如 光伏行业 因为金刚线切割、单晶硅、电池(P型、N型、TOPCon、HIT)等技术迭代之下,光伏逐渐开启了“平价上网”时代,实现了 光伏行业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渗透率提升还有一个原因是政策导向,在新能源汽车早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享受免征购置税,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绿牌不限购的政策支持。绿电运营商早期也享受国家补贴,半导体起步阶段,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先后设立,支持龙头企业创新。

渗透率提升还有一个原因是通过消费升级和 消费降级等,由需求催生供给,以实现关键产品、全新商业模式等的渗透迭代 。例如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人性本质都是“懒的”,消费升级以后 对这方面需求增大。

3. 渗透率的天花板是多少

新兴产业的“渗透率天花板”高低一般反映成长空的高低,不同行业的天花板不一样,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 技术迭代型新兴产业存在线性直接替代,压倒性优势越大,渗透率天花板越高,最高可能接近80%以上。
  2. 新产品完全难以替代旧产品,压倒性优势不是很大,很长时间两者会并存,例如集成灶对传统油烟机的替代,例如培育钻石对天然钻石的替代,例如光伏和风电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这类行业渗透率可以 达到30%到50%。

新兴产业“渗透率天花板”估测思路,还有下面4个思路 :

  1. 参考远期政策规划,如我国计划2050年燃油车全面退出,意味着新能源车存在接近100%高天花板;
  2. 参考国内历史经验,如历史上客户端网游作为当时的主流游戏形式渗透率达94%,意味着时下移动游戏渗透率天花板有达94%的潜质;
  3.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经验,美国半导体设备市场成熟,可作为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的指引;
  4. 行业空间估算,如对于风电和光伏来说,估算未来的电力市场发电结构能够指引其渗透率天花板;

投资成长股用一句话说就是 “长期大空间,短期高成长” ,远期渗透率可以达到80%以上,短期渗透率在5%到20%是投资成长股的黄金阶段 ,尽量找符合产业趋势和优秀商业模式同时估值合理的公司,同时要紧密跟踪每个月披露的渗透率数据。今年油价太高,加上疫情严重,成长股不在风口,但可以作为长期的投资框架。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w1IZ46JhuV-KgWDTnFORA

关于A股,我斗胆说两句

作者 | 良大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关于A股,我斗胆说两句

Hi~,我是良大。

这两天股市上蹿下跳,像个猴一样。

不少朋友让我聊聊。

我虽然炒股25年,但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根据我的经验说几个观点。

也许能让你少踩很多坑。

 

1、不要信专家推荐个股

现在媒体发达了,股评家和财经专家比蚂蚁都多。

有些人讲的让你猛一听还挺对,于是你就信他了。

也许这些人是真有料,但是我奉劝你,如果他推荐具体的股票,你千万别买。

一般来说,专家都只会分析大势和板块,不会推荐个股。

一是个股不好预测,二是你听了推荐,赚了钱,不会分给专家,亏了钱,就会问候人家先人。

所以,从动机来分析,专家推荐个股对自己没啥好处。

这个逻辑反过来推导,就是,有了好处,人家才会推荐个股。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曾蜻蜓点水的讲过:

当一些公司高管想减持手中的股票时,就会花钱找媒体,

去宣扬这只股票如何有潜力,再花钱去找操盘手拉升股票。

在这个过程中,高管们就把原始股在高位出货,把烫手的山芋丢给散户。

虽然这是在美国,虽然这是100年前的事儿,但是底层的套路,古今中外,向来通用。

这事儿,不能说太透,你们自己观察一下。

跟踪几只专家推荐的个股,看看1-2月后,是不是就会出现“股东减持”或者“业绩下滑”的情况?

专家推荐和媒体炒作,是收割散户的大镰刀,散户们都说自己在“价值投资”,你问什么叫“价值投资”?

散户会说:“低价买入好的公司,然后再长时间持有”。

如果你再问:“低价是多低?好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估计90%的散户都答不上,最后不都是信专家嘛。

专家说这公司好,你一听,觉得有道理,

 

专家说,这个价位够低,你就下手重仓,结果被套了,你去找专家。

 

专家说:你要价值投资,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在意眼前这点得失 ……

 

结果一晃3年过去了,你越亏越多,最后烦不了,割肉了…..

 

你看,中国散户多魔幻,把“价值投资”最终于玩成了“实力赔钱”。

 

2、不要太相信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这个理念对吗?

 

当然对了,这个概念只是在说要回归最根本的常识。

 

但是,你如果在A股待久了,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常识。

 

很多白马股,业绩、前景都很好,基本面很健康,但就是被按在地板上摩擦。

很多优质公司的价格,在地板上一趴就是好多年。

 

而有些明明不咋滴的公司,因为蹭到了政策红利,被炒到了天上。

 

我知道一家创业板公司,规模不算大,但属于新能源板块的上游。

 

生产一种组件,这玩意在整个产业链里需求量没那么大。

 

但是因为沾了新能源的光,总市值被炒到了1000多亿……

 

只要对这个行业懂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思议的。

 

但有什么关系呢?庄家就是能把股价不断拉起来。

 

你说庄家能不知道这公司潜力到底多大吗?

 

我相信他们知道,但是庄家更知道一个道理:

 

公司潜力大不大不重要,让散户相信潜力大才重要。

因为多数散户,并没有识别“价值”的能力,他们认为的价值,都是被潜移默化灌输进去的。

 

我不是反对价值投资,我只是说:

 

一个投资理念,要在某种市场中才能生效。

实事求是地讲,A股不是“价值市”,至少目前不是。

而是个“政策市 ”和“消息市” ……

3、政策市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物极必反。

 

这种效应在A股也很应验,然而却不是一种必然的市场反应。

 

更多的是“人为”干预。

 

比如前几天,除了中概股被做空,也没其他利空。

 

大鹅和乌鸦干架,关我们中国股民啥事儿?

 

结果,A股跌得连妈都不认识了。

 

这大概率是庄家们利用恐慌情绪,主动打压,低吸筹码。

 

这两天,管理层一发话,股市又连续两天飙涨。

 

这种情况,估计也都在庄家们的预料中。

 

所以,庄家们和散户们比,最强的一点就是对政策的把握。

 

你需要知道的一点是,A股在全世界都比较特殊。

 

我们拥有2亿股民,如果大盘砸在地板上,会发生无法想象的灾难。

这么多年,你可以发现,每次最危险的时刻,总会有只神秘之手出现。

 

让市场起死回生。

 

当然,这只手也会出现在泡沫最厚的时候。

 

2015年上半年,遍地是黄金,很多本可以流入到实体的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到了股市。

 

场外配置更是疯狂,很多人杠杆都用到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下去,同样是一种灾难。

 

于是一系列政策出台,市场开始高台跳水。

 

后来,那只手又出现了,2016年一度有了好转……

 

2018年10月份爆发股灾,19号最高管理层发话,大盘应声上涨……

 

就这样循环往复, 让历史押着相同的韵脚。

为什么是这样?

 

其实也很好解释,就像调节花洒的水温。

 

想把水调热点,一拧调过了,烫掉一层皮。

 

于是再去调,又太凉了,再调……

 

当然,我们的体系,要比调水温复杂得多。

 

前两年,为了防止垄断,管理层对科技巨头一通锤打。

 

正好,又遇到中美交锋,美丽国对我们的科技巨头也是一通爆锤。

 

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中概股,又被做空机构盯上。

 

       关于A股,我斗胆说两句        

你说这中概股能好得了吗?

有一说一,这些企业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就业,对我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算回归港股和A股,一是需要时间,二是损失依旧大到无法衡量。

 

在这个危机时刻,国务院也表达了支持中概股的说法。

 

这只靴子一落地,中概股普遍都增长了20%-30%。

 

就连一只中概股的基金当日都涨了差不多10%,炒基金的朋友都懂这是个什么概念。

 

总之,有句话你体会一下:

 

再厉害的程序员,也写不出完美的脚本,只能不断地打补丁。

4、消息市

A股的水很深,很深……

 

前段时间有位私募基金经理,揭发了一些行业内幕。

 

这点料真的只是冰山一角,结果闹得事儿很大。

 

牵扯到了几家上市公司。

 

没多久,这位基金经理也进去了。

 

具体情况,不多说了,你们可以自己去网上查。

 

但是有2点值得一说:

 

一,在A股赚到大钱的,往往都是靠消息;

二、普通股民得到的消息,往往都是假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第一段就强调,不要听专家推荐个股。

 

之前的文章也写过,不要去听小道消息。

 

道理很简单,真正的消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值钱。

 

别人为啥要告诉你?

 

你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股票突然毫无理由地暴涨,几天之后,公司才公布了一个重大利好。

 

人家为啥会抢跑呢,也许是一些大户夜观星象,未卜先知吧。

 

我有些软件,可以监控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异动。

 

几年前,看到一家创业板公司的副总裁辞职。

 

我就追踪查了一下他的去向,发现他加入到了一家私募基金。

 

没多久,那家上市公司传来各种利好,股价暴涨很多。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蛮巧。

 

其实此类蛮巧的事儿很多,都拿出来说也不合适,点到为止吧。

5、说到最后

今天只是随便聊两句,但说的都是实话。

 

我炒股有25年了,看到太多的人前仆后继,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被贴到股市里。

 

确实有点于心不忍,写这篇文章 ,也就是给大家提个醒。

 

股市真的不是逆天改命的地方。

 

你还是要靠主业去赚钱,打造自己的资产池。

 

然后用保守的投资方式,让资产池增值。

 

就算要炒股,也要用闲钱来玩,这样压力不会大,心态才能好。

 

再能有点分析和判断能力,遵守一些基本常识,大体上可以跑得赢通胀和银行利息。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资产矩阵”,根据市场情况来匹配自己的资产权重。

 

这样的收益才能更大。

 

之前我在直播里说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让我看看有多少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END-
关于A股,我斗胆说两句
作者简介:良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IMBxrt9AWhgdqIPVyvYRw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行为金融学系列之九:买入原因、持股心态与筹码结构

1/6

筹码结构决定行情流畅度

筹码结构是十年前常用的老派投资方法,通过历史成交分布来判断当前持有者未来的卖出意愿,理由是,持有成本对持有者的心态有很强的影响,如果近期的成交密集区在股价上方,就会对股价上行产生压力。

这个指标十几年前很有效,因为当时大部分筹码掌握在散户手里,不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对成本非常敏感。但现在的市场基本由机构投资者主导,很少受买入成本影响,导致这个判断筹码结构的指标基本失效(除了一些完全由散户和游资主导的公司)。

但判断持有者的卖出意愿,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基本面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合理估值是一个大的区间,筹码结构好,最终可能会涨到区间上部,反之只能涨到区间下部,最终涨幅差距巨大。

所以,基本面与筹码结构的关系是:基本面决定向上向下的方向和大致区间,筹码结构决定行情最终的力度和流畅度。

只是,现在投资理念变了,筹码结构基本与成本无关,成为基本面研究在投资者心态上的投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行情驱动逻辑的根本特征。

所以,筹码结构既是基本面的分析,也是投资者行为学的分析。

2/6

四类买入者

持股者的心态,与他们当初买入的原因直接相关。

持币者买入股票,需要掌握股票信息,信息被人理解和掌握有时间先后,我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价值发现买入者

这一类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

1、研究机构的行业分析师

2、机构投资者通过密切接触,提前预判公司基本面拐点

3、通过长期跟踪,全面调研,理解公司发展的长期逻辑,坚持长期主义

4、战略投资的产业资本

5、出于低估值策略,介入被认为是大幅低估的公司

这几类投资者往往能率先发现个股基本面的利好信息,往往坚持左侧买入,并以持续的买入行为,成为股价拐点的制造者。

第二类,价值接受买入者

这一类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

1、认同卖方研究的推荐逻辑而买入的机构投资者;

2、看到股价上涨后,再去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个人投资者;

3、习惯右侧买入的投资者

他们都是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接受者,是股价上涨趋势的推升者。

通常情况下,“价值接受买入者”占比更大,他们的持续买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一家公司基本面如果能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就能创造持续的上涨。

第三类,趋势交易者

特点是看图操作,基本是在股价形成上涨趋势后才买入。此类投资者的数量占比,取决于前期涨幅,是否创新高,是否有热门题材等等非基本面因素,他们往往是最后一段趋势行情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第四类,噪音交易者

买入卖出都很随机,主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对股价没有实质性影响。

投资者买入后就转化为持股者,成为未来股价下跌的做空力量,决定了公司股票的筹码结构。

3/6

打死都不卖的死忠粉

所有的持股者都是潜在卖方,持有根据卖出意愿的不同,其风险偏好也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死忠粉:

他们是最坚定的持股者,基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坚定看好,也因为长期专注研究某一个行业或几家公司而不会轻易“移情别恋”,股价下跌的过程不但不会卖,反而会一路加仓。

第二类,配置粉:

他们是谨慎持股者,会在几类行业和风格中选择“性价比、基本面”等综合占优的公司,所以他们的持股信心没有“死忠粉”那么坚定,不会不断加仓,而且对估值和基本面比较敏感,上涨到一定程度,会因为估值太高缺乏性价比而卖出,而下跌到一定程度,会因为对利空敏感(缺乏信仰)而卖出。

第三类和第四类“趋势粉”和“噪音交易者”,这一类与前面的第三、四类完全对应,稍后再说。

第一、二类持股者是判断行情筹码结构的两大核心依据:

筹码结构判断依据一、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了上涨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

有一点很容易误解,上一部分的两类基本面买入者,和这一部分的两类基本面持有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并非所有的“价值发现买入者”都能持有很长时间,其中买“基本面拐点”的投资者,和“低估值策略”的投资者,通常会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慢慢退出。

同样,虽然大部分“价值接受买入者”都属于“配置粉”,通常是阶段性持有,但也有一些人,在接受的过程中成为“死忠粉”。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在股价前期温和上涨的过程中,部分早期买入者和前期的“配置粉”逐步卖出,筹码结构取决于“死忠粉”的占比,占比越高,股价下跌中的支撑力量就越大,跌不下去,自然行情也不容易结束,所以说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取决于“死忠粉”的占比。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判断一个行业或公司“死忠粉”的占比,没有可量化的指标,只有一些经验判断:

1、看“价值发现买入者”中有多少比例的“死忠粉”,即早期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基本面的长期看好而买入。

最典型的是光伏风电一类的新能源,很多“死忠粉”并不是因为当年的景气度高,而是因为“双碳政策”作为国家有明确时间节点和目标的战略,为“长期主义”进行了强有力的国家信用背书。

反例是,很多低估值行业,如果“价值发现买入者”是因为估值低才买入,那涨了一段不便宜后就会卖出,这就是“死忠粉”的占比过低导致的行情夭折。

2、看“价值接受买入者”中有多少比例在持有中转化为“死忠粉”,即不是因为能涨而持有,而是转变为基本面的长期看好者。

最典型的是“白酒信仰”,大量投资者都是在买入后“酒后上瘾”成为“死忠粉”,而且经过多年多轮行情的积累后,“死忠粉”比例越来越高,成为“不死鸟行业”。

反例是银行,这个行业有比例非常稳定的“死忠粉”,但银行因为很难出现新逻辑和行业景气周期,导致后来的“价值接受买入者”很难持续转化为“银行粉”,因此银行股要么几年没行情,要么就是一波趋势性急拉行情。

银行股的特点也反映了筹码结构的另一个问题,行情的坚韧度由“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但行情的持续性却是由“配置粉”的绝对数量决定。

即筹码结构的判断依据二。

4/6

配置粉的推波助澜

筹码结构判断依据二、配置粉的数量与持续性,决定了上涨行情的持续时间;

大部分“配置粉”无法转化为“死忠粉”,持有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但“死忠粉”的数量是有限的,“配置粉”才是市场上数量最多的群体,就算卖出,只要持续不断有新资金配置,就可以导致行情一波一波,连绵不绝,这就是“配置效应”导致的行情持续时间。

“配置效应”是指有多少投资者在不深度研究的前提下,愿意配置该行业,抱团是“配置效应”的极端化。

“配置”不是结婚,是同居,不是“从一而终”,而是“左拥右抱”,不是基于信仰。“配置”的对象之间,存在激烈的资金争夺战,能够争夺更多资金的板块和个股,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特征一、基本面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购买冲动

基本面有“吸引力”与“好”不是一回事。

1、业绩的爆发力比持续性更有吸引力,投资者才有追高的冲动,比如涨价题材

2、对于行业而言,政策面的支持需要足够清晰,对于公司而言,指题材或业务的纯粹性和代表性,比如新能源、半导体的相关行业和代表公司

3、过往形象好,很少坑投资者,比如白酒

4、有想象力,不容易证伪,如元宇宙

特征二、易传播、容易理解,媒体经常报道

“配置粉”通常不是研究者,需要从深度研究者处接受信息,加之不会花太多时间学习,逻辑越简单,越清晰,“配置效应”越强烈,有人总结为“不能用一句有力的话总结的方向,不是好方向”。

典型的案例仍然是白酒,包括很多日用消费品,体验直接,可见可跟踪,商业模式也容易理解;

反之,如果公司业务或行业分析过于复杂,会导致关注者“从入门到放弃”,业务过于理性,会导致投资者缺乏激情,不敢追高。

典型的反例是去年的“工业母机”,虽然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但这个概念天然难以理解,且过于理性,不利于传播,只适合沉淀“死忠粉”。

反例的反例是半导体,虽然也是很复杂很理性的产业,但经媒体反复报道(免费市场教育),并打上“实业报国”,导致接受度空前地高。

一个经验是,基于需求爆发的逻辑因为容易理解,有利于“配置粉”数量,而基于“供给改善”的逻辑理解起来相对复杂,但影响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沉淀“死忠粉”。

特征三、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教育

早在十年前,市场就开始炒光伏和锂电,虽然当时只是标准的题材股,但普及了锂、钴、硅、镍,普及了四大锂电材料,普及了“硅片电池片组件”供应链,普及了各种各样的设备与辅材,完成了长期的市场教育,还植入了一个“光伏出首富”的印象,才有了后来的新能源行情。

即使是像光伏、锂电、半导体这样复杂难以理解又很理性的行业,在市场长期的、反复地传播后,人群基数变大,仍然会带来强大的“配置效应”。

所以,现在看似题材炒作的“元宇宙”“智能驾驶”“转基因”“工业母机”“氢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等,其实是在为未来的行情进行“投资者教育”。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四、一定时间内,配置粉的数量是有限的

再好的行业,也有大量的投资者不感兴趣,即,“路转粉”的转化率是“有顶”的,而一定时间内,投资者数量又是有限的,所以——

行情涨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涨不动,其原因并不在基本面,而是“配置粉”的数量“见顶”了,导致后续缺少新增主动性买盘。

今年的大赛道股下跌,基本面其实并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经过前年一年的上涨,经过去年二、三季度的抱团行情后,还没有买过这些赛道的人,一定都是对它们完全不感冒甚至很反感的人。

所以,长期上涨行为本身必然导致筹码结构趋向“恶化”,而其过程是通过“趋势粉”的介入来实现的。

5/6

“趋势粉”的低级红

如果一个板块既有高比例的“死忠粉”,又开始过度演绎“配置效应”,那大概率会创新高,从而吸引——

第三类持股者:趋势粉

“趋势粉”与前面说的“趋势交易买入者”是一一对应的,通常在股价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后介入,特别是接近新高的前后会大量介入,他们的操作也很简单:

向上时一路持有,向下跌破趋势后清仓。

“趋势粉”会导致股价加速上涨,如果随之而来的是剧烈震荡,那往往代表“筹码结构”开始松动,原因在于两点:

1、“配置粉”的“出多进少”直到“大量离场”,因为板块的配置性价比降低;

2、“死忠粉”开始“粉转路”甚至“粉转黑”,主要是长期配置的体量过大的资金,需要提前撤离,如果基本面出现隐约的拐点,其中的战略投资者也会撤离;

筹码结构恶化本质上就是“死忠粉”占比渐渐下降,“配置粉”出多进少直到大量离场的过程,但是有买就有卖,它们占比下降,结果就是“趋势粉”和“噪音交易者”占比的上升。

前面说过,“死忠粉”和“配置粉”只能凭经验判断,但“趋势粉”是有量化指标的,“趋势粉”的买卖比较活跃,所以如果突破或接近新高后,股价波动加大,同时换手率放大,就代表“趋势粉”的占比加大。

筹码结构恶化有时是急性的,比如去年春节前后“茅指数”的暴涨与暴跌;有时是缓慢发生的,比如去年三季度到今年年初的“宁指数”的缓慢筑顶与下跌——但必然都要经历换手率过大的阶段。

“趋势粉”在上涨时的交易对手以离场的“配置粉”(涨得过快阶段)和“死忠粉”(基本面反转阶段)为主,下跌时的交易对手以抄底的“噪音交易者”为主,所以,“趋势粉”类似一个“高级黑、低级红”的角色,是持股者从基本面投资者向“噪音投资者”转化过程的过渡阶段。

一旦最后一批“配置粉”离场,上涨趋势被彻底破坏,“趋势粉”也开始离场,就是筹码结构彻底恶化。持股者出现高比例的喜欢抢反弹的“噪音交易者”。

当股价继续大幅下跌,抢反弹者也割肉离场,“噪音交易者”中只剩下装死的“高位套牢者”和少量从一而终的“死忠粉”,行情彻底结束。

 

为什么说“筹码结构”决定上涨力度?

6/6

筹码结构与基本面

总结一下筹码结构的核心观点:

1. 行情由“价值发现者”发动,“价值接受者”推动

2. 死忠粉的占比,决定了上涨行情的坚韧度和波动程度

3. 配置粉的数量与持续性,决定了上涨行情的持续时间

4. 配置效应强的品种的三大特点:基本面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购买冲动;易传播、容易理解,媒体经常报道;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教育

5. 行情的高潮是死忠粉、配置粉离场,趋势交易和噪音交易为主

6. 行情的结束是趋势交易者离场,噪音交易者抢反弹被深套

7. 基本面决定向上向下的方向,筹码结构决定趋势的力度和流畅度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市场是最聪明的,往往能提前预判基本面,筹码结构变好,往往是基本面改善的前瞻;筹码结构变差,往往预示着未来基本面无法继续变好,甚至拐头向下。

当然,基本面的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基本面往往会一波三折,比如说——

像当前的赛道股,基本面仍然向好,但筹码结构开始变坏时,行情会怎么发展呢?

基本面向好的公司,“死忠粉”持有决心强,且有加仓的可能,让股价跌不动,但“筹码结构已经变坏”意味着“配置粉”数量不足,缺乏新增主动性买盘,无法走出持续行情,结果是估值区间下移,最终收益取决于业绩增长能否抵消估值下降。

当然,筹码结构是动态的,如果基本面向好延续一两年,这段时间会有很多新股民、新基民进来,仍然会形成新的主动性买盘,到了临界点,又是一波行情卷土重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gHtdB2pmOB5P9bliT8-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