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新年快乐,阅读快乐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策划/编辑申琦、杨柳、许纳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新年好呀。2021年,让我们从阅读开始。
我们在推出前两期书单之后,得到了氪友们的热烈回应,大家在文章评论里的书籍推荐都十分精彩,令我们非常惊喜,于是有了这样一份书单第三弹。这是一份来自氪友们的专属推荐,很欣喜能借此机会和广大氪友书友们形成一个有来有往的推书互动,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认识,但见书如晤。希望这份书单在这新年之际,能给予你温暖的陪伴和前行的力量。
以下是年度书单,祝度过一个充实且愉快的元旦假期。

 01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推荐人:Ryan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李录
今年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价值投资在于看待资产的长期表现,所以需要有对商业的洞察力。如何预见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中,作者把时间拉到了文明的尺度,讲述什么是现代化。作者把文明分为三个阶段,即狩猎、农业到如今的科技商业文明。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可持续的复合增长的阶段,作者指出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中国在现代化的历程中会面对商业、文化上诸多的变化和挑战,这其中往往蕴含着时代的机遇。 
作者李录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本书中分析了价值投资的内涵,更有启发性的是作者提出了许多价值投资人应有的修养。比如,把追求知识和智慧作为道德责任,真知即是意义,懂得自己的能力圈,等等。这些不仅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是智慧的人生态度。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获取真知,思索时代,也能发现自己。通过追溯历史,思考商业,作者还提出了对未来的构想。本书既连接历史,又面向未来,值得推荐。
 02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推荐人:野猴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美] 詹姆斯·卡斯
译者:马小悟 、余倩
 
今年最推荐的一本书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在2020年这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首先遭受了强大的职场压力,也遭遇了职场PUA后面逃出这个环境后,我开始思考我工作的意义和我生活的意义。其实在后面去思考各种事物的时候,我也开始会将任何事情都带入到这个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框架中去思考,虽然在过程中都是有限的游戏,都在一定的规则中进行,但是这就是这场游戏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经历到了所有的意义和价值。

但究竟是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信念能够支撑着我们去完成这一个又一个的有限的游戏呢?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框架,那就是这个无限的游戏,就如同我们人类的漫漫长河,也可能是你人生中的无限的选择,支撑你玩下去这个无限的游戏的,可能是你的社会使命感,也可能是你对家人的无限付出,也有可能是对你对目前所经历的事情的执着,那更关键的当然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爱。

 03 

《鼠疫》
推荐人:新用户11249697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刘方

今年读了加缪的《鼠疫》。关于加缪只听过他久负盛名的局外人,鼠疫是在新冠当下又被推到了公众面前。此刻新冠给我带来的恐惧又无奈,打乱生活节奏和心灵状态的感受还尚存余温,趁这个假期我想在书中再寻找对灾难更深刻和深入的理解,毕竟这种能赶上与剧情时代共情共通的机会太少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加缪细腻又冷静精准的描述,关于鼠疫不同阶段民众心理的刻画,奥兰被赋予了疫情映射的四季描写,最喜欢的是主人公们极度简单克制又引人思索的对话。面临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的公众灾难,它自然变成了每个人的生活,要明白在这之中出现的英雄并不能用纯粹的英雄主义去做形容,这也是理解,共情,恪守职责的共同作用。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而鼠疫本来就是生活。明白生活,而依旧热爱,不停止抗争,我会选和主角里厄医生一样的路吧。
04
《夜晚的潜水艇》

推荐人:迷失森林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陈春成

推荐一本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2018年偶然在豆瓣看到一篇小说《竹峰寺》,丰富的意象,流畅的文笔,淡淡然铺展开的故事,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越读却越觉得它不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位老者告诉我的一段历史,这个用恣意流淌的想象力构筑起的古寺,仿佛真的就在那里静静伫立。看完之后我喜欢得不行,继而发现这位叫陈春成的作者写就的其他小说同样优秀,于是几日闲暇时间将作者发布在豆瓣的文章一阅而尽。在我看来,用“才华满溢”形容作者也不为过。很希望能不断看到作者的好作品,然而作者似乎是个慢性子,每次要隔上三五个月才会发一篇新作。 
最近一次追到更新是在2019年7月,看完之后陷入一个更长久的沉静,我也就慢慢没有那么频繁去关注作者主页。前几日,豆瓣更新2020年度读书榜单,陡然发现这位作者出版了小说合集《夜晚的潜水艇》,并且成了豆瓣榜单上小说类书籍第一名,想来作者断更的那段时间,就是在憋着这一个“大招”吧。原来好的写作者,从来不会被埋没。今年因为工作更迭,阅读时间受到挤压,但读小说是刻在生命里的,是少不得的。或许这本书不甚完美,但足够吸引我再多读一页,所以我要将它推荐给每一位爱读小说的人。
 05 

《稀缺》

推荐人:布衣BABA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魏薇 、龙志勇

推荐书单《稀缺》,我特别欣赏作者的是,他能够在老生常谈的东西上,去探究本源,尽管目前的发现还不足以解释所有的稀缺问题或者为所有的场景找到答案。很多职场人都陷入忙碌,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除了个人的悟性、能力,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对于“为什么我这么忙”,仅仅是了解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依然无助于我们真正的改变,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忙碌的内在原因。
探索人心智的内在原因,要求研究者必须抛开一些道德性约束,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或者评论中挖掘、发现一些规律。在我看来,作者做到了。带宽(bandwidth)不是什么新名词,我们天天在用,但是用带宽的概念来解释我们面对稀缺时候的心智变化,却是独到的。这个理论扩展下去,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稀缺场景。如果任何一个管理部门真的去思考和尝试应用这个研究成果的话,可以造福万千人。
 06 
天才的编辑》

推荐人:晋良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美] A·司各特·伯格

译者:彭伦

推荐《天才的编辑》副标题:麦克斯·铂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
书中讲的是一位天才编辑,在幕后协助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创造出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故事。
读完后的个人感受,除了学习到那位天才编辑细致入微的功力,还有体会到了美国那个时代的文学气息,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那些国外知名作家的另一面,也就是从作品和第三视角,对作家们具备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收获很大,感觉适合普通人作为文学入门来读,读完这本书的效果,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敲门砖,特别有启发。

 07 

《山茶文具店》

推荐人:小猴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日] 小川糸

译者:王蕴洁

 
偶然看到的这本书,本着好奇翻看,却被书中温暖的故事吸引。
镰仓有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担任,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即使是餐厅的菜单也会帮忙。
主人公雨宫鸠子是文具店的第11代传人,每天的生活漫长又平静,用心选择匹配的信纸、符合情境的笔,甚至信封和邮票都要费劲脑筋去挑选,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拒绝借钱的回绝信、写给挚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
分享书中几段我喜欢的文字:
只要结局完美,过去的种种都算好。
人只要活得够久,就会有很多故事。
即使已经离开了地面,即使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这些花仍然有生命。死亡的同时,或许也代表了永生。
所有的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人生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预料。的确是这样。如果可以预测人生的一切,那么一定很无聊。
到了这个年纪,每天都像是在探险,因为会不断发生有趣的事。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像机器印出来那种铅字般的字很美,但活生生的人所写的文字除了漂亮以外,还必须有味道。
最后,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手写信的魅力,让我又有了给老友们亲笔写信的冲动。

 08 

《目光》

推荐人:udunevenno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陶勇

陶勇《目光》: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陶先生并没有将「那次事件」中自己的苦难作为着笔的重点,只是在开篇作了简短的描述,并再三向事件中的好心人致谢。主体内容则是——他所热爱的哲学与行医经历之间的微妙联系。
尽管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部分并没有开篇的「那次事件」来得动人,但没有这部分,陶先生在那次事件后所表现出的冷静和理性则是不完全成立的。这本书之于我,更像是后疫情时代的一种慰藉,提醒我,2020 过去后,还有人在认真活着。

 0

美丽新世界》

推荐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英] 赫胥黎
译者:黎陈超
 
读完之后真的感触颇多,这个社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如何让那些人民安于自身阶层?书中的新世界人们沉醉于滥交和无内涵的感官电影,再不行就吸毒。感觉这不正是我们当前社会的现状吗?越来越多的人们沉醉于明星八卦娱乐视频,性或者说性信息变得唾手可得,毒品正在被有些国家合法化。 
书中结尾的那个来自旧世界的人,为了尊严他选择了上吊自杀。而现实中的我们呢,我们也许意识到了愈发固化的阶层问题,但我们却依旧无能为力,只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信息过载的世界依旧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10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推荐人:李申珂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李笑来

2020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是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作为一本曾经帮助百万青年人找到人生方向,获得成长的个人管理类经典书籍,它在今年疫情期间,也帮助裸辞在家的我,走出了人生困境,获得了再次出发的勇气和希望。书中的几句话一直铭记在心,作为前进的座右铭: 
1、当未做好准备时,机会不存在:无论你眼前的这个机会有多么诱人,若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这个机会可能带来的无数未知挑战,那也许放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巴菲特所言“只打甜蜜区里的球”,认清自己的真实实力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是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上的重要一课。
2、人生像一条马拉松,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先到终点:曾几何时,我有着无数年轻人的通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想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要超越身边人,朋友圈一定要营销出自己很活跃,忙碌的形象,总之就是在“面儿”上,不能让别人看扁了,但在看到这句话之后才明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坚守初心,踏实沉淀,厚积薄发的人,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11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推荐人:蒲世林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施展

 

推荐施展的《枢纽》,该书很厚,可以前后两部分分开读,所谓的枢纽是指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因为中国地方广大,能同时嵌入大陆秩序和海洋秩序,所提到的“超大规模性”可以解释很多中国问题。
简单概括一下,首先超大规模性使古代中国的帝国朝廷能够同时具备庞大的军事实力和财政实力,这就让中央政权对于地方势力具备了碾压性的优势,于是,地方分裂割据便不能成功,中国维持了长期的大一统国家。
第二,中国在近代为什么在世界上落后了?这是超大规模性带来的内卷化困境,在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下,人口严重过剩,经济技术就会锁死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
第三,中国向近代转型的时候,加入到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后,超大规模人口因为劳动力价格低廉,反倒会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后来又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我们把握了供应链网络的经济逻辑,从而一举成为世界秩序里的枢纽。
我们只有能够理解与把握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以及前边说过的这些深刻影响,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把握未来,特此推荐!

 12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推荐人:高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邹韵/薛梅

 

推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此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 
上野千鹤子推崇一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这种视角的贡献在于以历史化的方式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未曾阐明的女性无偿劳动问题,以及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在“她经济”兴盛、女权主义的呼声与批驳同样高涨的当下,想要厘清性别问题的真正焦点,免于因误解、对立而陷入的性别战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或许是必读书目。

 13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推荐人:Lord Florian Dio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柳红

 

说实话,作为一个小语种的学生,如果要去读一本纯经济学的书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分析。我热爱历史(尽管80年代离我们并不是非常遥远),也对经济学感兴趣。
实际上在我们新世代(暂时定义为千禧年前后)的人群当中,许多人对80年代的了解基本上止于父母的只言片语,或是影音、录像的粗浅描述。而这本书不仅仅在告诉我8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的方法,更把这些经济转型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阻碍、事件以一个个真实事件的方式告诉我,这本书不是一本说教的讲义,而是把一个大时代呈现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了80年代的经济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的事情的推动下向前发展。作者不是在一条一条的分析中国经济腾飞的理由,而是把一件一件看似不相关,实际上却紧密结合的事情讲述给读者,让读者在读完以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80年代的图景。
从《初步意见》到孙冶方奖,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讨论到莫干山会议,一位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主管经济的官员在莫干山会议的摇篮里被孕育,他们将在未来到达他们未曾设想的高度。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切从头开始,英雄不问来路。那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是穿军大衣、骑自行车、吃食堂、住陋室的时代;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一起创造历史的时代。

 14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推荐人:guanbo123456

2021充电必备,36氪读者推荐的新年书单来了

作者:[英] 彼得·沃森

译者:张凤/杨阳

 

推荐《20世纪思想史》。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7KFMb4m7Gu4JlupP8qXcw

张磊读什么书?

张磊读什么书?
作者:储松竹
出品:远川资管报道部

 

 

 

《价值》是今年投资圈绕不开的一本书,大家都想搞懂呼风唤雨的高瓴究竟是如何做投资的。笔者寻找财富密码的热忱在读完之后变成了怅然,知道张磊“Think big,Think long”,但没想到“这么big这么long”。

 

伟大格局可能一时半会培养不起来,但这本书的文笔真是好,简练又优美。从康德到汪曾祺,从资本论到马克思韦伯的引用,也令人感慨张磊阅读涉猎的广博。投资是需要多读书的,F10里没有商业的微观机理。奔着学投资去读书太功利,也未必有效。张磊就在书里说了,要“在无关处寻找有关,在有关处寻找洞见”。

 

将《价值》中提到的书做了一个整理,张磊读书的口味颇杂,大致可以归类在投资、商业、文哲三个方向上。投资的作业抄不了,不妨先抄一抄大佬读书的作业。各家机构年底都在说要降低明年对股市的预期,那我们明年多读书吧。

 

张磊读什么书?

 

大卫史文森与张磊的师生情谊如今家喻户晓,但少有人知的是,张磊翻译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时,创造性的使用了“信托”和“承兑”来翻译“fiduciary”和“endowment”。河南省文科状元的翻译真真是信雅达,这种表述被中文金融市场沿用至今。

大卫史文森1984年出任耶鲁首席投资官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打造的“耶鲁配置模型”被美国大学基金会所追捧。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写给这些投资机构管理者看的,史文森先探讨了教育机构捐赠基金会的社会意义和投资目标,随后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各大类资产的基本特征,以及投资机构应该如何构建投资组合。书的最后还用两章内容详细的讲解了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架构、搭建薪酬体系、设计决策流程。

资管机构管理者的不少业务痛点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与讲资本集团管理体系的《长线》其实应该是中国公募和私募领导们的必读书目。话说回来,《长线》的中文翻译实在糟糕的紧,不知道张磊还有没有空顺带重新翻译一下,功德无量。

大卫史文森在2005年还写了一本《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Unconventional Success, which is an investment guide for the individual investor),这本是史文森写给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指南,实战性还是比较强的。总体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建议:

1.投资者应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将资金分配给:美股、美国国债、通胀保值债券(TIPS,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与CPI挂钩的债券)、海外发达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和房地产。在多元化投资中,应该偏向于股票部分。
2.投资者应该定期对资产组合进行再平衡。
3.投资者应该关注交易成本,积极投资低成本交易所基金和ETF。

这本书里大卫史文森最后对盈利性共同基金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指责他们收费贵又没有创造超额收益,一度引起了美国资管行业的骂战。

史文森强调配置的投资哲学和他的“耶鲁模式”一脉相承,他十分注重对另类资产的配置,所谓另类资产包括了地产、木材、石油、汽油等行业。张磊就曾回忆,在耶鲁实习期间被派去研究木材,后来自己拿出了1英寸厚的研究报告。据统计,在2009年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约有25%投资于对冲基金,25%投放在物业、木材和能源等资产,17%投资于私人股权,约31%投资于股票。

史文森这种全球化、全品类、全阶段的投资视野深刻的影响了张磊,高瓴后来的投资就呈现出了不拘泥于股权、债权,不拘泥于风险投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并购等各种形式的灵活性。

 

作为价值投资理论的践行者和开拓者,张磊对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尤为钟爱。这本价值投资开山立宗的著作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之后,遍地烟蒂的市场环境中,“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买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捷径。

 

《证券分析》里还详细描绘了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大蓝筹在股灾中的惨淡表现。大萧条正值格雷厄姆三十出头,几乎破产的经历也让他的投资记录格外写真。万科VP谭华杰曾经推荐过四本有关大萧条的书,伯南克的《大萧条》、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还有一本《1929年大崩盘》。从了解历史的层面来看,《证券分析》其实也别有氛围。

 

格雷厄姆另一本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写成于1949年,巴菲特在1972年修订版序言的开头写道:“1950年,我读到这书的时候才19岁,当时我就觉得这是最好的投资书,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认为《聪明的投资者》是最好的投资书。”2003年wsj记者贾森兹威格对每章都做了点评,颇有些甲戌本石头记般的趣味。

 

巴菲特是《价值》中被提到最多的投资大师,可见张磊对股神的推崇。关于巴菲特的书汗牛充栋,但最需要精读的无疑是致股东信。这里面既有投资方法论的拆解,又有投资者预期管理的狡黠,常读常新。

 

晨星公司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大约也不能错过,张磊给护城河下了个新的定义“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创造价值”,这就使得我们更得搞清楚,原来的“护城河”长什么样。

 

除了巴菲特,张磊还在《价值》里提到了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和约翰·博格(John Berger)。前者是著名的选股大师,他的侄孙女后来写了本《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别人恐惧我贪婪”虽然是巴菲特说的,但其实更能代表邓普顿。后者则是指数基金教父,先锋领航的创始人。巴曙松亲自翻译了他的《共同基金常识》,指数基金最好的科普书。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都是邱国鹭大佬的,张磊都做了序。邱大佬今年业绩据说不太好,今年高毅的围炉夜话会反思么?《3G资本帝国》、《门口野蛮人》都是网红书了,就不做赘叙了。

 

笔者还曾在张磊的书架上撇见过一本《The Value Investor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Top FundManagers》(价值投资者:世界顶级基金经理的智慧)。这本书介绍了十二位传奇的投资人,包括了巴菲特的师兄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中信出版社和湛庐可以安排上了。

 

在投资书籍上,张磊读的书总体上还是比较聚焦,都是围绕着价值投资在研究。而在商业领域,张磊关注的方向则斑驳一些。

 

张磊读什么书?

 

2018年,张磊为一本叫《价值之道:公司价值管理的最佳实践》的书做了序。书的作者魏斌曾任华润CFO,是华润5C价值管理体系构建和实施者。

 

华润肆无忌惮的跨界和血雨腥风的并购,曾一度面临着组织架构紊乱和财务失控的危局。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华润探索出了一套多元化集团管理的经验,华润人搞管理是真正的high level。百亿私募凯丰就请了华润的经理人王东洋去抓管理,这个意识在私募里也真是很领先了。

 

《价值之道》讲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超大型央企总部CFO,魏斌讲理论实操性很强。一家企业的资本组成应该怎么构成,多少是借贷,多少是股本?书中许多案例都是魏斌直接分析上市公司,结构其财务报表的内在联系。魏斌主张财务应该要通过对业务深刻理解,对资本配置、运营效率提出方案。

 

贾会计再会画饼,不能真正的让企业财务健康,都是白搭,《价值之道》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不可不读。

 

张磊在这本书里一定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魏斌强调应该将财务数据翻译成商业语言,找到企业的核心驱动要素上。高瓴的投后管理中也是特别强调,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企业“望闻问切”,进而给出赋能方案。

 

《价值》里提到的另一本书《商界局外人》也讲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这本书得到了巴菲特、芒格、阿克曼的推荐。这本书记录了八位CEO如何通过分红、回购、分拆等资本管理方式,为股东带来回报。

 

张磊对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显然也相当熟稔。高瓴投资方法论的核心是“人、事、环境和组织”的匹配,其中环境一旦变化,就会诞生新的匹配形式,从而诞生伟大的生意。

 

带着这样的方法论去再读三部曲,《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创新者的基因》(TheInnovator’s DNA)。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破坏性的创新,其实就是在基础设施、消费场景等环境更迭后,出现的全新匹配。

 

人是这种匹配中最重要的一环,张磊说“看人,就是看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这多少有些缥缈,但《价值》里提到了一本好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玛尔·毕海德著的《新企业理论的起源和演进》。这本书讨论了一个核心问题,成功创业者究竟拥有哪些特殊的品质。

 

作者用一百多个案例,分析了创业者面临的困境和需要的禀赋,创业者们可以在书里找找共识。作为一本偏学术的书,对企业管理系的大学生们而言,这其实是一本很好的企业管理理论资料索引。

 

创业者想要走的更远,则必须创造一个与业务和环境相适应的组织。张磊的书架上就有一本《重塑组织》(Reinventing Organizations)。这本书的第一段复盘了人类历史上的组织形态,后面则定义了一种进化型的组织形态:青色组织。这种无领导管理的组织架构在笔者看来,与字节跳动的管理颇有几分相似。

 

高瓴式的研究讲究向行业历史要答案,强调洞悉行业的“前生今世”。这种洞察有助于高瓴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接下来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

 

《价值》里也提到了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作者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是著名的组织咨询专家。时常有人说,高瓴的投后部门其实是一个成本特别高、但是实战性特别强的咨询公司。

 

高瓴的种种投研和管理方法,离不开整个组织的学习型氛围,这与张磊本人的书生气质密不可分。

 

张磊读什么书?

 

在高瓴内部,张磊的花名叫留白,在他的投资理念中,也充满了东方哲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弱水三千”典出红楼梦、“守正用奇”来自道德经。张磊文艺细菌,着实让笔者惊讶。

 

张磊读北岛,在形容向海外投资者路演中国时的心情时,他脑海里想着的是“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首诗的前两句大家更熟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张磊也读英文诗,他用叔本华的“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阐述创业需要同理心;他用《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里的:“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而这对我此生意义非凡”表达走上创业这条路的自豪。

 

对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张磊尤为青睐。“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句话对张磊影响很大。

 

张磊读汪曾祺,老头子是扬州高邮人,求学在昆明,解放后四处采风,天南地北都去过。他爱吃,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也会写吃,有一篇《肉食者不鄙》,晚上不能看,看了就饿。

 

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张磊读什么书?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构成任何保证,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DEGEDiw9Y_UDPRtZeRYkg

真有“小白都能稳赚”的投资吗?


“小白都能稳稳赚钱”?
老喻,你好,
真有“小白都能稳稳赚钱”的方法吗?

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小白都能赚钱的投资方法”,脑海中浮现了一场对话:
甲:小白都能赚钱?那赚的是谁的钱呢?
乙:当然是小小白啦!
甲:可是我去哪里找小小白呢?
乙:你就是小小白呀!
事实上,即使有一个“万能的”发财公式,你也需要把“你自己”作为最主要的变量代入进去。
“你自己”,既是已知条件,也是押下的赌注。
一切皆有价,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假如你正在享用免费的午餐,并且不知道自己付出的代价是什么,那么,你才是“免费午餐”。
布隆伯格提醒我们要切记:
那些许你免费午餐之人,必会在早餐时将你生吞活剥。
也许你会说,定期存款、买房、买指数基金,做定投,这些难道不是小白都能稳赚的投资方法吗?
  • 定期存款跑不过通胀;

  • 买房会有区域和周期风险;

  • 指数基金分很多种;

  • 定投的对象可能会搞错。

即使这些方法算是还可以的公式,你一样需要代入以下“你自己”的思考:
  • Why(为什么?)

  • What(是什么?)

  • Where(在何处?)

  • When(在何时?)

  • Who(由谁做?)

  • How(怎么做?)

  • How Much(要多少?)

“没有免费午餐定理”,同样存在于人工智能领域:
不存在一种机器学习算法适用于任何领域或任务。
“如果有人宣称自己的模型在所有问题上都好于其他模型,那么他说肯定在吹牛。”
不仅如此,人生道理,成功秘诀,认知方法,等等,这些也都不存在“不用代入自己这个变量”的免费午餐。
也许有人觉得,这个世界为什么设计得这么累?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一个舒舒服服的免费午餐吗?
那是因为,假如这样设计,我们的“自由意志”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尽管“自由意志”也许只是一个幻觉。
这是我们为“自我”付出的代价。
很多人觉得这代价太高,宁可放弃“自我思考”和“自由意志”。
事实上,支撑我们生活的99.999%的事物,已经是免费午餐了,例如太阳,地球,空气,水,以及时间。

“用概率看透人生”的书单
老喻,你好,《人生算法》这门课程里面,
概率论的方法让我获益匪浅,
请推荐一些关于用概率论看待人生问题的书。

尽管概率成为这个不确定世界最重要的底层思维方法,但是这方面的图书很少,尤其是能够把严谨的概率计算与世俗智慧关联在一起的图书更是凤毛麟角。
简单说,这方面的书大概有如下5条线索:
1、基本的概率通识。
《醉汉的脚步》(新版有我写的序),《几率》,《机会的数学原理》,《统计学的世界》等等;
2、如何用概率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
《随机漫步的傻瓜》(如作者所言,他的后几本都是对这本书的重复),索罗斯的书,波普尔的书,关于休谟的书,以及《对赌》等;
3、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线索。
卡尼曼和塞勒的书。不过,类似于《思考快与慢》,大部分人是白看了—假如你不懂其中那些关于概率计算以及效用函数的曲线;
4、量化交易的线索。
关于索普的书《战胜一切市场的人》,以及文艺复兴的西蒙斯。
5、人工智能的线索。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未来》,《终极算法》等等。
当然,还有《人生算法》,以及明年我会出的一本关于概率与运气的书。
想简单了解,公众号“孤独大脑”是个好去处。

怎样成为时间的朋友?

老喻,你好!怎么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呢?

很多人做不到。

真的想买个股票十几年不卖,基本没人做到吧?


有一天,向一个高尔夫高手讨教,他说:高尔夫是世界上最难的运动。
我是外行,无法评判。他的观点多少也有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在里面,但我能听出他讲这句话时的虔诚。
在新手看来,高尔夫不就是1、2、3挥杆儿吗?有什么难的?
投资外行,对买卖股票这件事情的“不知其深”的错觉,可能类似新手看高尔夫。
对比而言,投资更难。
为什么呢?
假如你想学高尔夫、你可以请个职业的老师,一步步进阶。只要你勤学苦练,成为身边人群里的高手,并不是难事。
也就是说,这种能力是可以按照路线习得的。
而投资并没有这类路线图。
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是投资小白。
看多少书,亏多少钱,都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越陷越深。
反过来说,因为可习得性,高尔夫的奖金只属于极少数人;
因为不可习得,投资则更“混乱”,所以貌似更“公平”。
如果说“高尔夫”是很难的事情,投资则是很复杂的事情。
这里面除了理解公司,理解金融,理解市场,理解赌博,理解概率,还要理解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
即使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可能也很难战胜人性的弱点。
所以,说回你的主题,困难不在于你是否选择做时间的朋友,而是时间是否选择做你的朋友。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偶尔买中了某个大牛股,可惜卖早了。其实真没啥可惜的。
这不是关于信念、意志、坚持的问题,而是关于认知、洞见、经验、怀疑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自己没办法把一只大牛股拿上十年,是因为没有耐心,其实是因为算得不够深,对行业对公司的理解不够透。
或者是,没有为不确定性构建一个概率化的保护层。
所以,与其说长期主义是对时间的考量,不如说是对理解深度的度量。
就像阿尔法狗,我们说它下棋有大局观,看得远,其实是因为它算得深。
那些玄乎的人类情感词汇,人工智能并不懂,也不在意。
就投资而言,没有对行业的理解深度,没有对公司的深刻洞察,谈“长期主义”如隔靴挠痒。
但这并不是说人类那些看似“务虚”的思考与哲学没有价值。
我称这部分为“心法”,这是人类理解未知世界的一种模式,或是临时的脚手架。
在我们的知识世界里,“心法”作为常识,帮我们避坑,提醒我们少干蠢事,给我们以启蒙。
AI在围棋上也学习了人类的“直觉”。
但我们也要勇于拆除脚手架,并且不能依赖“虚无主义”来应对这个世界。
当人们需要穿越黑暗森林时,这些“心法”像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
当我们面对具体的计算,要相信理性、科学、算法。
所以你看马斯克这类人,其实是极度务虚和极度务实的结合者。
  • 极度务虚: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

  • 极度务实:用第一性原理,像工程师那样经营公司。

这二者之间的“无人区”,是自由意志的起舞之地,是概率制造惊喜或意外的空间,也是人生的目的和魅力所在。
回到投资,时间这个维度,是心法里的信念,是算法里的变量之一。
最终,能否做时间的朋友,并且享受投资的回报,要看一个人能否在极度复杂的“金钱世界”,代入“你自己”,形成对抗不确定性的自我进化系统,进而加上时间的维度,形成你自己的人生算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AWwvtQfFAggZqwqdlvJyg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导读 

您好,我是阿策。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君临策改版之后的又一重磅专栏——君临书单

 

此前,阿策曾经向大家推荐过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杰先生的《股市进阶之道》、辜朝明先生的《大衰退年代》和 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等书。

 

为感谢大家的热情反馈,我们团队决定将这一内容以专栏的形式固定下来,与大家共读投资、产业、心理等方面的经典佳作。

 

炒股还要涨知识,我们是认真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此书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芒格曾经提到过,投资者应该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模型要求投资者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汇总在一起。大师芒格的工具箱囊括了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

 

但投资为什么要懂点心理学?

 

因为这只猴子进化不彻底!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投资是认知变现的最佳方式。读商业资讯、看产经历史、观盘面风云,形成一个多空的信念并执行操作。

 

这行云流水一顿操作,看似理性客观,其实……

 

我们的大脑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形成了许多适合在动物时代生存的固定思维策略。这些本能让我们走出丛林,但未必适合一个投资人。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欺骗我们的。发现误区,自然容易三思而后行,让我们的决策流程日趋完美。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考虑到篇幅所限,我们不为大家介绍背后的实验证明过程,只引述结论。如果大家看完后觉得有所收获,或者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实验,可以直接阅读原书,相信看完这本书对投资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01

证实偏见

 

在所有的认知偏见中,证实偏见是最主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处理信息。

 

我们注意、记住、接受各类信息,这些信息证实了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并且倾向于忽视、遗忘、拒绝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信息。

 

在马克·斯奈德(Mark Snyder)和威廉·斯万(William Swann)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女大学生们,她们将要见到的那个人或者是一位外向者(好交往的、热情的、友好的),或者是一位内向者(含蓄的、冷静的、冷漠的)。接着,让她们准备一组要向这个人提出的问题,以便对他(她)进行了解。

 

她们会准备什么类型的问题呢?那些认为自己会遇到外向者的学生更倾向于问一些能证实她们期望的问题,比如:“你做了些什么来让晚会活跃?”“在什么情况下你最健谈?”“你不喜欢嘈杂晚会中的哪些东西?”

 

请注意,无论被访者回答什么问题,提问者关于这个人的假设都有可能得到证实。

 

也就是说,一个不特别内向或外向的人在回答第一组问题时会显得外向,而在回答第二组问题时会显得内向。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证实偏见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顽固地坚守那些牢不可破的信仰。他们会寻找一切可能的证据来支持他们所期待的是正确的,所以他们不必“改变主意”。

 

证实偏见导致我们的祖先持有一种“只要有效,就坚持下去”的策略,但这未必适用于投资。

 

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仓位思维。

 

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消息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正确的决策流程是先有论据,再有结论;但多数人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样一来对反面的证据自然就视而不见。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02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种一致性或者平衡性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当人们面对以下两种情形之一时,认知失调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持有两种彼此冲突的观点;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自己的认知或者观点相冲突。

 

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人们有动力去减少失调;这类似于减少饥饿或口渴等内驱力因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内驱力来自认知上的不适,而不是生理需要。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呢?

 

人们有四个策略:

1)只是避免了一些情况的发生或者回避了一些信息,认为这些情况或者信息会产生失调;

 

2)积极寻找那些与其行为或反对意见不冲突的情况或新信息;

 

3)对其持有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观点进行了重新定义,因为这些观点与他们的行为或反对意见相冲突;

 

4)改变了自己的一个反对意见或者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前两种策略都属于“选择性暴露”(selective exposure),股市上的一个典型做法是锁仓不看拒绝止损,和个股止损后果断删除自选。

 

回想一下,我们在购入一只股票后是否保持了持续的跟踪?对跟踪获得的正负面信息是否保持同样客观的态度?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研究显示,一旦某个决定是不可挽回的,人们便会(在大脑隐性思维的驱动下)竭力让自己为所作出的选择感到高兴。一旦人们感到已经无能为力,他们便会更加确信自己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这或许解释了套牢装死的心理机制——抛售股票产生亏损的事实和投资应该盈利的认知产生了矛盾,人们便倾向于继续持有并自我安慰“已经跌了这么多了,不会再跌了,反弹即将开启”。

 

真正的投资高手总是会不断地寻找与自己意见相反的看法,进而完善自己的投资决策。所以,主动寻找异议者的意见,换一个角度看持仓,是投资者成长之路的必修课。

 

03

事后聪明偏差

 

事后聪明偏差,这种心理指的是:当我们知道某事件的结果后,我们会高估自己之前对此结果的预测,会认为这个结果是很容易预见的。用我们中国的一个老词来说,这就是“马后炮”。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科学家提出几种猜想,首先,当结果出来时,我们会加深自己对这一结果预测的印象,而忽略之前另外的观点。第二,当结果出来后,我们可能选择性的修改之前的记忆。第三,我们会根据结果来调整自己的预测。

 

这种“我就知道……差点就赢”的心态在投资中是致命的。

 

与成功擦肩而过比从未接近成功更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想再试一次,所以,许多赌博形式正是包含大量“差点就赢”的设计,才吸引了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

 

赌场的研究者早就发现,那些经常出“差点就赢”图案的老虎机比随机设置的老虎机更易让人上瘾,更能让赌场赚大钱。

 

细细地回想一下,那些垃圾股、庄股以及你只想做个波段赚点快钱就跑的股票,是不是也经常让你有“差点就赢”的经历?

 

莫要被自己的大脑欺骗,时时复盘交割单,才能认清真正的自己,也是改进交易技术的不二法门。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建议养成一个工作习惯——写下你的交易计划。白纸黑字的,多好!

 

0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前期获取的信息比后期信息有更大的影响力。一般大家喜欢用首因效应来解释人与人交往时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过首因效应并不局限于人群交往,人们对事物的观点普遍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这意味着在我们做投研决策时,率先接触到一只股票的优点,会对这只股票形成好的印象,进而淡化他的风险;而先接触到一只股票的缺点,会降低我们的风险偏好,需要更多的优点才能对冲掉这些缺点。

 

对于这个第一印象分的问题,或需和如何更好读书同理。“书读百遍”可能不如“书读百本”,而“书读百本”可能不如“书读50本,有些读5遍”。

 

股票研究,广撒网,多比较,重点跟踪。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列举的这几条(以及书中提到的更多隐性思维),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深入骨髓,没有外界的提醒,我们自己很难意识到。如何解决这些思维误区?唯有对这些误区有足够的认知,并且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将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成习惯来取代这些本能的潜意识,才能避免大脑对我们的欺骗。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6QxPzPdsPPQ-xo-GFh6wA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作者:最萌佛系少年

来源:最萌老司基(ID:zmtzlsj)

 

从古至今,天底下嚷嚷着想要嫁给苏东坡的迷妹可谓数不胜数。

 

也难怪,苏东坡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可谓独一无二的文艺全才:

 

在诗歌领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为宋代诗歌最高成就代表;在宋词领域,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的开创者与代表作家;在散文领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宋代散文最高成就代表;在书法领域,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在绘画领域,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学术思想领域,又为宋代三大学派蜀学的宗师……..

 

 

 

天才加全才,无怪乎苏东坡的迷妹遍布天下,从宫中贵妇到乡野村姑,从青楼歌妓到有夫之妇,都很难抵挡他的魅力,从下面三个小例子可见一斑:

 

苏东坡去密州做地方官的时候,途经苏州,有位歌伎专程携酒来送行,一边倾诉衷肠一边泪眼婆娑。

 

苏东坡出于尊重,临别时赠她一首《醉落魄•苏洲阊门留别》为谢: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歌伎捧着东坡词,喜极而泣,从此,身价倍增。

 

文艺圈流行女歌手一生以苏东坡为自己填词为荣。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邻家有一个少女,每天晚上都在窗下偷听他读书。

 

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为他张罗婚事,她就一个要求:“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

 

后来竟因为要求太高,相亲屡次失败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夫婿郁郁而终。

 

年方二八青春美少女一生以嫁给苏东坡一样的男子为荣。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苏东坡担任定州太守时,聘请了一位叫李之仪的年轻人为幕僚。

 

苏东坡到李家做客时,李之仪夫人就都躲在屏风后偷听两人的聊天,并每每感叹苏东坡为“一代豪杰”,颇有“恨不相逢未嫁时”之意。

 

后来苏东坡遭到贬谪要离开定州的时候,李夫人连夜为他织了一件毛衣,并赠言道:“我一女人,得如此等人知,我复何憾?”

 

问题是她的老公也并不差啊?这可是一位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深情才子李之仪啊!

 

当李之仪把夫人这段暗戳戳的情愫写在日记里的时候,求他心里的阴影部分面积……..

 

广大中老年妇女一生以能够为苏东坡织毛衣为荣。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苏东坡俨然是万千女子心仪的偶像,不啻于“少女杀手”、“国民老公”!

但是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三位真正走进苏东坡生活的姑娘吧。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王弗篇

 

宋仁宗至和元年,眉山青神县,正值暮春三月,草长莺飞。

 

一个“爆炸性”消息不胫而走: 当地颇有名望的乡贡进士王方公开召集广大青年才俊为家乡奇景命名,命名一旦中选,将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奇景为山壁下一鱼池,游人拍手,小鱼儿就相聚跳跃而出,十分可爱。

 

整个眉山城都轰动了,无数命名函如雪片一般飞来。

 

小阁楼里,年方二八的王弗明眸皓齿、神清骨秀,一双湛湛有神的双目注视着眼前的一个个名字:

 

惊鱼池、叫鱼池、醒鱼池、吓鱼池…….不是过雅,就是落俗,王弗一边微笑着摇摇头。

 

忽然间,一双美丽的眼睛怔怔地凝视着眼前那三个字:

 

唤鱼池。

 

竟然与自己先前拟定的命名一字不差,那清新隽永的字迹,更是让人怦然心动。

 

刹那间,一抹红晕染上了王弗的脸颊。

 

有道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于是,16岁的王弗就这样嫁给了19岁的苏轼。

 

婚后不久,王弗恭恭顺顺地跟在婆婆程夫人后面,照顾老小、烧火做饭。在苏轼读书的时候,她总是拿着针线静静地坐在丈夫旁边,一言不发。

 

有时候苏轼在想:“我媳妇儿该不会是个傻丫头吧?”

 

直到有好几次,苏轼背书卡了壳,王弗无缝连接背诵出下一段。

 

苏轼故意考起其他教材内容,王弗都能够清晰地表述课本的中心思想、梗概大意。

 

苏轼惊呆了,他握住王弗的手: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才貌双全的美女子?”

 

“娘子,我更爱你了。”

 

如此完美纯净的爱情,如果非要给苏轼和王弗拍一部电视剧,那一定是《不可不信缘》、《假如爱有天意》吧。

 

然而,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绝不是他们婚姻生活的全部。

 

遥想那时候的苏轼,真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2岁进士及第,大宋作协主席欧阳修对他的应试作文佩服得五体投地,抑制不住狂喜之情发了条朋友圈:“读轼书,不觉大汗淋漓,痛快酣畅。三十年之后,恐怕没有人谈论老夫了吧,哈哈。”

 

意思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这个文坛领袖马上就要心甘情愿地被苏轼拍死在沙滩上了!

 

26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特科招考,位列制科第三等。

 

什么?你觉得还不够牛逼?

 

要知道这个级别的考试,一二等向来纯属虚设,整个宋朝都没人考中过。

 

就连第三等,自大宋开国以来,在苏轼之前仅仅一人曾获此殊荣。

 

苏轼再一次震惊了世人,他是响当当的全国第一和开国第一。

 

从名不见经传的川娃儿到一举成名天下知,新婚后的那些年,苏轼往往不是在京师,就是在去京师的路上,简直春风得意,不可一世。

 

16岁,这个本该是撒撒娇、卖卖萌、听听歌、追追剧的美好年纪,王弗却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苏家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务,尤其在婆婆去世后,更是独撑大局,引得苏家老小交口称赞,贤惠能干堪比程夫人。

 

嘉佑六年,苏轼任凤翔县签判,带着王弗一起去报到。

 

对着这个大大咧咧、心无城府的毛头小伙儿,王弗不止一次地劝告:“相公啊,初入职场切忌乱说话喔,咱们一定要保持低调,好不好?

 

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拜访的时候,王弗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

 

等客人一走,她就把刚才的谈话一一复盘,分析其中利弊:

 

“此人就是来拍你马屁,有求于你的,你又何必跟他废话。”

 

“此人跟你这么快就打得一片火热,将来说不定看你不爽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哇,娘子英明啊!”当着王弗面,苏轼总是嬉皮笑脸地点赞,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呵呵哒,私底下依旧我行我素,满嘴跑火车。

 

治平二年,王弗突然撒手人寰,年仅27岁。

 

父亲苏洵郑重地告诫儿子:“媳妇儿跟你在一起的11年太不容易了,苏家没有给她过个多少好日子,你可不能忘了她啊。”

 

“是的,父亲。”苏轼含着眼泪,护送王弗的棺椁回到眉山,葬在了母亲的身边。

 

十年之后,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密州,夜。

 

苏轼在办公桌前伸了一个懒腰,灭蝗虫、抓盗贼……最近的公务实在是太繁忙,看来又是一个加班之夜了。

 

猛然间瞥见镜中的自己,不觉心头一震:

 

曾经那个才高气傲、神采飞扬的玉树临风少年,现在已经是尘土满面、两鬓斑白的中年油腻大叔了。

 

当初“致君尧舜”的凌云壮志,早已灰飞烟灭,那些当年把自己夸上天的朋友们,如今竟然恨不得踩上自己几脚。

 

寂寞山城人老也,40岁的苏轼无奈苦笑。

 

忽然间,一个温柔熟悉的声音涌上心头:

 

“你总说天底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相公,你会吃亏的呀。”

 

苏轼的心猛地一阵刺痛,十年生死两茫茫,虽然不是经常忆起,但是王弗无疑在自己内心最柔软最深处的地方。

 

要是弗儿还在,就好了。

 

那天夜里,苏轼做了一个梦:

 

他突然长出一双翅膀,向着峨眉葱翠、蜀江澄澈的四川飞去。

 

等他终于抵达家乡,天才刚刚破晓。

 

清晨的第一缕微光柔和地透过小轩窗,照射在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上。

 

16岁清秀美丽的王弗,正坐在梳妆台前,画眉、涂唇……

 

觉察到还赖在床上被窝里偷瞄自己的丈夫,她调皮地扭过头,“扑哧”一笑。

 

苏轼痴痴地看着自己的媳妇儿,竟然呆住了。

 

这是新婚伊始无数个普通的清晨,苏轼最幸福的一刻。

 

当时只道是寻常!

 

“弗儿…….”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苏轼却感觉喉咙突然被卡住,一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只余汹涌的两行浊泪在沧桑的老脸上肆意地流淌。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在。

 

嫁给苏东坡的第一层体验是,在他年少轻狂时,你需要有大姐姐一样的智慧和耐心,时刻照顾提醒加以引导,让他成长成熟。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闰之篇

 

“妹妹,从今往后,我就把子瞻托付给你了。”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王弗,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将自己陪嫁的玉镯,给堂妹王闰之戴上。

 

“姐姐放心好了。”闰之眼含热泪,一方面为姐姐的英年早逝感到痛心惋惜,另一方面又不禁有点不好意思的心潮起伏。

 

彼时的王闰之,是个擅长炊茶采桑、舂米磨浆的农村姑娘,虽然读书不多,没有堂姐的才情,但是饱读诗书、气宇轩昂的堂姐夫,一直是自己多年以来暗恋的偶像。

 

子瞻,我替姐姐照顾好你的。

 

三年之后,21岁的王闰之嫁给了33岁的苏轼。

 

婚后,苏轼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的地方长官,闰之一路相随,勤俭持家,先后为苏轼生下了苏迨、苏过,还对王弗之子苏迈视同己出,多予关照,“三子如一,爱出于天”,赢得了苏轼由衷的敬爱。

 

每当苏轼的同僚、朋友叫自己“王夫人”的时候,闰之就特别自豪,她愿意在苏轼忙碌一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给丈夫一个温馨的家。

 

然而,这样静好的岁月,很快就被打破了。

 

元丰二年,湖州,乌云密布。

 

钦差大臣皇甫遵带着一大伙虎狼之卒,来势汹汹冲进湖州衙门,前来逮捕苏轼进京审问。

 

黑云压城城欲摧,从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苏轼,害怕了。

 

原因仅仅是苏轼在调任湖州太守任后给皇帝感谢信中的两句“阴阳怪气”的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皇帝您知道我愚蠢不合群,难以追随快速升迁的官场新贵;也知道我年纪大了折腾不出什么事儿来,所以安排我到这个小地方来管管小老百姓。

 

这两句暗含讥讽的话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

 

于是,那些“官场新贵”们,就此彻查苏轼的所有诗集,上纲上线,控诉苏轼抨击新法,蔑视皇帝,并言之凿凿网络四大罪,咬牙切齿要将苏轼置于死地而后快!

 

苏轼当即被两个壮汉打掉官帽、撕掉官服,然后用一根绳子五花大绑,像驱赶鸡犬一样押解上路了。

 

苏轼一家老小号啕大哭,连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边流泪。

 

此时的王闰之,面对的是:一个几个月大的长孙,两个不足十岁的儿子,两个十几岁的儿媳妇,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妈…….

 

全家老小的安危,都系于闰之一身。

 

在坐船赶往南京投奔苏轼弟弟苏辙的途中,一伙儿凶狠的衙役突然赶来,企图搜集苏轼的诗文编织罪证,小孩子哇哇大叫,妇孺老人苦苦哀求,全家人收到了极度的惊吓。

 

这个时候,一向温和恭顺的王闰之愤怒了,她将苏轼在湖州所做的诗文,付之一炬:

 

“你不是整天写写写吗?那你的诗文究竟又带来了什么?好端端一个家,就要因此毁了!”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后人往往因此苛责王闰之,说她烧掉的不仅是苏轼的诗作,还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算得上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事故和灾难。

 

对此,我只想回一句话:

 

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于从古至今的大多数人来说,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最天才的诗人、词人、文章家,但是对王闰之来说,苏轼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啊。

 

老公,你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地潇潇洒洒,可以。但请你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在乎我们家的安危,好吗?

 

闰之更看重的,是老公的性命而不是他的才情。

 

为丈夫担惊受怕130天后,苏轼带着一身鲜血、遍体鳞伤,踉踉跄跄地出狱了。

 

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签署公文。

 

意思是虽然有编制,但没有实权,不能办公,不准辞职。

 

王闰之带着一家老小匆匆忙忙地赶到黄州,与丈夫团聚,她希望以亲情抚平丈夫内心的伤痛。

 

但她却发现这个以前阳光开朗的丈夫,竟然抑郁了。

 

起因是刚到黄州的苏轼,发了一条朋友圈:

 

寂寞沙洲冷。

 

并配图一张枯藤老树昏鸦。

 

言外之意是:“空虚、寂寞、冷,求安慰。”

 

纳尼,居然没有一个人点赞评论?

 

苏轼突然有些慌了,他赶紧给以前的好哥们儿发微信:

 

“兄弟,在吗?”

 

对话框里竟然弹出:

 

“对不起,您曾经的兄弟伙已开启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的好友…..”

 

曾经那个“朋友遍天下”的苏轼,心里突然有些抓狂了。

 

走到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认识也就算了,直到有一天晚上被醉鬼唾骂推打,摔了个狗啃泥的时候,苏轼的内心彻底崩溃了。

 

没想到生活的艰辛,才刚刚扑面而来。

 

曾经“奉入所得,转手辄尽”,花钱如流水的苏东坡,没有攒下一丝存款,现在以戴罪之身呆在黄州,又没有工资,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相公,有个好消息,马梦得在东边找到一个山坡,已获政府批准划给了我们。咱们家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田地了!”

 

王闰之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故作欢快地对丈夫说道。

 

当天夜里,苏轼站在黄州东边杂草丛生的土包包上,陷入了沉思。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曾经的榜眼及第,制策三等,现在竟然要落到这步田地了。

 

苏轼不禁苦笑。

 

渐渐的,耳边一阵旋律响起: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一刻,苏轼终于想明白了,他将自己易碎的骄傲通通抛掉,决心开启自己的农民生涯,接受平凡之路。

 

因为只有接受了平凡之路,才有可能创造出不平凡。

 

这一刻起,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而王闰之,也接受了平凡之路,完成了从村姑到王夫人再到农民妻子的转变,她暗暗在心里立下誓言: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荣华是你,清贫也是你。

 

之后的日子里,在其他同事晒房炫娃摆拍豪车的时候,苏东坡的朋友圈里,却是趣味盎然:

 

发明东坡肉的做法,淋着雨唱着歌的乐趣,种田除草辛勤劳动的满足感、喝自家酿酒却拉肚子的自黑、没钱下馆子却节食减肥的自嘲……

 

苏东坡把原本艰难困苦的生活过得简直比“富二代”还快活!

 

家里的娃儿们吃腻了大麦,苏东坡夫妇将大麦和红豆掺在一起煮饭,味香爽口。王闰之笑称其为新式二红饭,一家人把粗茶淡饭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家里的牛病得很重,苏东坡请来的兽医都束手无策。王闰之却一眼看出症结所在,将牛治好,引得苏东坡逢人便夸媳妇儿厉害。

 

元丰五年,十月十五日,夜。

 

苏东坡和朋友在月下散步,霜露降下的丝丝寒气迎面袭来,落叶像疲倦的蝴蝶漫天飞舞,月光如流水一般清明澄澈,人影投射在地面上妙趣横生。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苏东坡和朋友们哼着流行歌,一路说笑。

 

突然,苏东坡感叹道:“哎,有朋友,却没有酒肉,如此星辰如此夜,怕是要辜负了呀!”

 

没想到一个朋友附和到:“我昨天正好钓到一条大鱼,我有肉,你有酒吗?”

 

没办法了,苏东坡只好硬着头皮回家求王闰之了:

 

“夫人,家里还有酒吗?都怪今晚的月光太好,兄弟伙想喝点儿小酒。我一定少喝一点,嘿嘿嘿…….”

 

“死鬼,你哪次不是三杯酒下肚就管不住自己啊?我信你个鬼。”

 

幸好,我们的王闰之没有这样回答。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当闰之拿出酒递给丈夫,人世间所有的喧嚣都退场,只剩下了月光水色。

 

这才有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才有了传诵千年精妙绝伦的《后赤壁赋》。

 

从不理解到包容,再到接受,王闰之觉得,自己与丈夫的那一颗心,靠得更近了。

 

谁说贫贱夫妻,就只能百事哀苦的?

 

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将苏东坡召回朝廷,短短半年时间,苏东坡就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眼看着一家人的苦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没想到八年之后,王闰之竟然溘然长逝,年仅45岁。

 

回想起闰之相伴的25年里,自己宦海沉浮,崎岖坎坷,甚至曾经堕入深渊差点无法自拔,闰之却风雨相随,不离不弃,为自己支撑起整个家庭,从无半点怨言。

 

苏东坡不禁心生愧疚,悲从中来,泪尽目干:

 

闰之,为什么你可以跟我共患难,却不可以同富贵啊?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嫁给苏东坡的第二层体验是,在他颠沛流离时,你需要有老母亲一样的体贴和照顾,甘于贫困从不抱怨,为他营造温暖的港湾。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朝云篇

 

一个寻常的午后,苏东坡吃完饭在院子里慢慢地散步。

 

忽然,他拍拍自己的肚子,问身边的侍妾们:

 

“你们说,这里面装的都是什么呢?”

 

小丫头们顿时面面相觑,如此圆滚滚的肚儿,装的当然是酒肉饭菜吧。

 

“装的都是锦绣文章。”一个婢女连忙到。

 

“先生满腹经纶,装的当然都是高深的见识”。另一个婢女立刻抢答到。

 

苏东坡只是微微笑,不以为然。

 

现场顿时有些尴尬。

 

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依我看,苏大学士一肚子装的,应该是不合时宜吧。”

 

“哈哈哈,答对了!”

 

回想起自己步入仕途以来,太过理想天真,完全凭着心中的热血和良知做官,先是反对王安石过于激进的变法被新党打击报复,后来司马光主政后又因主张“新法不可尽废”被旧党看不惯,最后在朝廷中两头都不讨好,同事们都是这么私下评论自己的:

 

“苏轼这个人啊,他是不是傻?”

 

这不是不合时宜是什么?

 

苏东坡不禁捧腹大笑。

 

知我者,朝云也!

 

朝云与苏东坡的初次相遇,在熙宁七年的杭州。

 

那一日,苏东坡与友人同游西湖,宴饮之间,众多歌伎浓妆艳抹,轻盈曼舞。

 

独见一个女孩儿与众不同,着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空谷幽兰之意。

 

苏东坡不禁有些心动。

 

恰逢天气突变,波光潋滟的西湖忽然间烟雨蒙蒙,湖山佳人,相映成趣。

 

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人。

 

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千古佳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久,12岁的朝云就被37岁的苏东坡纳为侍妾。

 

那个时候的士大夫,向来有纳妾蓄妓的风尚,风流多情的大才子苏东坡当然不例外。

 

但是,苏东坡并不满足于此。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每当想起白居易坐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苏东坡就不禁抚掌叹惜,各种羡慕嫉妒恨。

 

二十年后,57岁的苏东坡被贬岭南之时,家中的侍妾纷纷不辞而别。

 

岭南本是瘴疠蛮荒之地,苏东坡又是戴罪之身,谁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贫穷困苦恐惧不安将如影随形。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侍妾呢,宋代规定侍妾是绝不可能立为正室的。

 

朝云此时才三十来岁,正值妙龄,与东坡所生的幼子早在黄州就已经夭折,早已没有任何的牵绊了。

 

她完全可以另谋高就,开始崭新的生活。

 

然而32岁的朝云,却选择留了下来。

 

我愿意陪你,被放逐到天际。

 

患难见真情,苏东坡不禁感叹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樊素晚年无情地离开贫病交加的白居易而去,而朝云却不离不弃,万里相随。

 

年过半百的苏东坡,终于懂得了感恩与知足:

 

原来我比白居易,要幸福一百倍啊!

 

来到惠州后,由于王闰之已经去世多年,朝云毅然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责任,体贴入微地照顾苏东坡的饮食起居,还坚持每天诵佛练字,与苏东坡参禅论道。

 

苏东坡十分感激,亲切的称朝云为“老云”,甚至在朝云生日之时,还亲笔撰写生日口号,来取悦自己的女神: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朝云与东坡,终于真正的平等了。

 

一日,苏东坡在家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不禁唤朝云道:

 

老云,为我唱一首《蝶恋花》吧。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当即抚琴,轻启朱唇,歌喉将发之际,却突然哽咽,泪满衣襟。

 

苏东坡十分惊讶,朝云答道:

 

奴所不能歌者,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

 

一般人初读此词,颇感东坡有豁达俏皮之意,尤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安慰朋友失恋时候必备的佳句。

 

这么清新旷达的词句,朝云为何会为之落泪呢?

 

原来“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既有屈原《离骚》的“何所独无芳草今,尔何怀乎故宇”之哀,又含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回想起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崎岖坎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过就是墙外失意的匆匆过客罢了。

 

又联想到自己虽然陪伴先生了22年,天下却没有不散的筵席,自己也终有与他离别的那一天,一念如此,怎不让朝云浮想联翩,潸然泪下?

 

什么叫懂你,就是别人都以为苏东坡写的是旷达词的时候,只有她才知道其实是伤心之词。

 

不久,34岁的朝云抱病而亡,苏东坡终身不复听此词。

 

凄风,苦雨,年过古稀的苏东坡亲手将朝云葬在惠州西湖湖畔。

 

颤抖的双手写下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佳节倍思卿。

 

苏东坡已经分不清自己的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因为这世上,最懂苏东坡的女人,已经离他而去了。

 

嫁给苏东坡的第三层体验是,在他放逐天涯时,你需要有小妹妹一样的崇敬和理解,一生辛勤,万里相随,做他的灵魂伴侣。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一提起苏东坡,他的人设仿佛永远都是:

 

豪放、旷达、幽默;

天才、全才、通才。

 

但是英国有句谚语是这么讲的:

 

隔壁有个诗人,是一个故事;但家里有个诗人,是一场事故。

 

更何况苏东坡这样的大诗人了,嫁给他,简直是一场“灾难”啊!

 

你们只看到苏东坡的风光无限,却不知道有人替他负重前行。

 

因为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在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同甘共苦、无怨无悔,苏东坡这个“王的男人”才能安安心心地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千年之后的我们,在品读豪放旷达的东坡词的时候,请不要忘记:

 

他的一生中若没有这三个伟大的女人,他永远只能是苏轼,而不可能成为苏东坡。

 

作者:最萌佛系少年,(公众号:最萌老司基,ID:zmtzlsj),最萌90后,爱历史,好读书,不务正业文艺工科男,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苏东坡传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本书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苏东坡全集

 

嫁给苏东坡,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亦让荡气回肠咏流传!时而细腻空灵,时而大气磅礴,他用歌声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去触摸古人的璀璨经典之辉,以坚定今人的传承文化之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xSRNi_eWgFreV8hdiry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