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来源 | 正解局(ID:zhengjieclub

 

前两天,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阳澄湖大闸蟹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疯狂追捧。

 

早在2007年,贵州都市报有个新闻报道,在当地一家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展示有两只“阳澄湖蟹王”,每只标价1800元。

 

而同一年,贵阳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才21110元。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也就是,一个月工资差不多正好换只“阳澄湖蟹王”。

 

5年之后,又有媒体报道苏南某地市场上的阳澄湖大闸蟹,价格也足够惊人:礼品包装,每盒售价3680元。

 

当地当年市区最低月工资1320元,也就是将近三个月才能买到这样一盒高档大闸蟹。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阳澄大闸蟹热,到现在丝毫没有降温。

 

2018年,一只重1.01斤的“阳澄湖蟹王”,被人花了8800元买走。

 

今年,早在开捕前,各大电商平台上的预售券就已经卖爆,头部商家平均月销量突破10000+。

 

阳澄湖大闸蟹年年大热。

 

不过,几年前就有媒体提醒,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收了智商税。

 

2018年《新京报》有个调查报道说,阳澄湖大闸蟹货值大约是3亿元,但市面上打着阳澄湖旗号的大闸蟹总共至少卖了300亿。

 

也就是说,99%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冒牌货。

 

 

01

吃大闸蟹,当然还得是阳澄湖

 

“若非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苏州”,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就曾为阳澄湖打call。

 

民国时期的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每年深秋必南下一次吃螃蟹,走一路吃一路,最后给天下螃蟹打分。他认为天下螃蟹分为六等,每等又分二级,其中等级最高的就是阳澄湖大闸蟹。

 

抗战爆发后,众多社交名流,如胡蝶、杜月笙等到香港躲避战火,但仍对阳澄湖大闸蟹念念不忘。

 

著名的《申报》在1939年有组数据:租界当局限制米价最高不得过20元。按照当时的度量衡换算下,1石米约80千克,也就是每千克大米0.25元。

 

同年深秋,《申报》记载阳澄湖蟹价位每千克1.4元,按此计算,1只200克的大闸蟹至少能换1.12千克大米,足见其身价之高。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阳澄湖

 

多年前,苏州当地就开始把阳澄湖大闸蟹作为产业来经营,影响力自然也是推得越来越大。

 

1996年,苏州就开始大力鼓励发展大闸蟹养殖业,有意愿、有能力饲养阳澄湖大闸蟹的村民,就能获得一块圈养的水塘。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为了调动蟹农的积极性,政府不仅给予资金补贴,还定期举办“蟹王争霸”赛。

 

不甘落后的蟹农们纷纷铆足了劲,从开始的仅有几家投放螺蛳水草、玉米南瓜、深海带鱼等作饲料,到后来群体效仿,单单这项成本就在1-2万之间,正是这种暗中比拼,从源头保证了大闸蟹的品质和安全。

 

这份独到的工匠精神,也被做成纪录片,在央视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02

“洗澡蟹”已经是良心货

 

因为名气越来越大,阳澄湖大闸蟹自然也就奇货可居,供不应求。

 

市面上,当然就有人就想着浑水摸鱼。

 

打上阳澄湖品牌,螃蟹的价格就能上涨好几成甚至数倍。

 

和阳澄湖水域环境类似的湖泊在苏南一带,并不少见,且也产出大闸蟹,如太湖蟹、高邮蟹、兴化蟹、高淳蟹等,虽逊色几分,但要蒙骗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仍是轻而易举。

 

既然不能光明正大傍上“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头,打“擦边球”的做法则成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每年的销售旺季,大批改造过牌照的苏州商务车,便会出入其他产蟹重地的水产批发市场,有些大型收购商还会提前驻扎外地,租下门面用以收蟹,最多时周边能有几十家阳澄湖商家集结。

 

趁着夜色掩护,他们源源不断地把外地蟹偷偷放入阳澄湖里指定的地笼,或退而求其次,到其他周边水域养几天。

 

这些螃蟹俗称“洗澡蟹”,一番“暗度陈仓”后,就能完成身价三级跳。

 

举个例子,一只3两的“外地蟹”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左右,而同样体积的一只阳澄湖大闸蟹可以卖到上百元,有些“大块头”甚至能卖到上千元。

 

就这,还是稍有良心的做法。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订单暴涨的时候,上午刚拉过来的外地蟹,下午简单包装后就会发往全国各地,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心商家们,还会用工业草酸、柠檬草清洗色黑的大闸蟹,来达到“白肚”的效果,鱼目混珠。

 

就连不少本地阳澄湖商户也会这么做:“青壳白底的阳澄湖大闸蟹不多,干干净净的基本都是药水泡的,你不这么做,顾客都去其他家买了”。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电商的飞速发展,又为假货的泛滥大开方便之门。

 

点开某些平台,数千家店铺的宣传页上,暧昧不清的“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镇现货”“阳澄湖镇发货”等宣传随处可见,实际发的多是能够掩人耳目的,同样产自苏州的太湖蟹。

 

为整治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乱象,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开始提供防伪蟹扣,发放给下属的500多家品牌授权企业。

 

但超高利润诱惑下,蟹扣也变成造假的商品。

 

做戏做全套。

 

假蟹扣上不仅二维码、防伪标一应俱全,还有专门可供查询的网站,拨打400售后电话专线,竟还真有客服接听。

 

 

03

比阳澄湖水更深的,是“纸螃蟹”

 

如果说以上骗局还有被识破的可能,那“纸螃蟹”便堪称终极套路王。

 

“纸螃蟹”即蟹券,初衷是以预售抢占市场,先买券后兑换,由此催生的虚拟经济,在彻底改变大闸蟹销售方式的同时,竟演化成了“金融衍生品”,风险暗藏。

 

有媒体报道,有商户的阳澄湖蟹卡年销售额能达到一两亿元。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热销的“蟹券”

 

和蟹农粗略谈好合作后,经销商就会对外销售,提前卖券会带来不菲的沉淀资金,按照单张蟹票400元计算,卖出1万张蟹票,沉淀资金就高达400万元。

 

而在此过程中,蟹券的数量完全不设上限,经销商手上往往一只螃蟹都没有,却已经圈了一波快钱。

 

已经付了全款的消费者,则完全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何种结局。

 

蟹券销售出去后,若最终的提货量大于实际能采购到的大闸蟹数量,由于蟹券的有效期一般在3年,只要告知消费者产量有变,无法兑付,将来取蟹的时间拖到来年即可。

 

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费者很容易遗忘或错过提货时间,导致蟹券作废,对商家来说,这又是一笔白赚的利润。

 

更有甚者,卖完蟹券后直接玩起了人间蒸发,不发货,不退款,不出声,蟹券真的成了空头支票,欲哭无泪。

 

所以,网上有段子精辟地做了总结:

 

经销商印制面额500元的蟹卡,400元卖给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拿去送礼,收礼者以25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回购蟹卡每张赚100元。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在某投诉平台上,关于蟹券的纠纷比比皆是

 

无论方式手段如何,绝大部分人都是无法顺利提货的。“商家知道许多人买蟹卡用来送礼,最后提货人手里的蟹卡都不知道转了几手,即使发现问题也找不到源头,只能不了了之。”一位匿名的大闸蟹经销商道出了“玄机”。

 

再者,即使能幸运提到货,也会遭遇“缺斤少两”甚至死蟹的问题。比如标注的规格是4两,通常发出的螃蟹也就2两,再除去用水浸湿绑蟹用的大粗绳,已不止是货不对版,而是明晃晃的消费欺诈。

 

不少商家会用“途中损耗,螃蟹吐水,天气太热”等理由敷衍消费者,但这种说法,显然立不住脚。

 

由于大闸蟹都是按两定价,每差一两,价格相差几十元,商家这番骚操作,又可再捞一笔油水。

 

 

04

哪怕到了阳澄湖,也不一定吃到正宗蟹

 

到底怎样才能吃到正版的阳澄湖大闸蟹,恐怕本地人也给不出答案。

 

“阳澄湖大闸蟹”的定义标准极其严苛,特指苏州市境内自然形成的,113平方公里阳澄湖水域围网所产出的,符合一定标准的大闸蟹。

 

近年来,由于阳澄湖水体污染问题,阳澄湖政府实行退养还湖政策。目前,阳澄湖水域中围网养殖面积仅剩高峰时的十分之一,使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更为难得。

 

为向市场输送数量更多的大闸蟹,阳澄湖周边也开始大力推广池塘养蟹。

 

巨大的“价格差”下,阳澄湖畔林立的“农家乐”,经常会开船带顾客去自家的水塘捕捞大闸蟹,虽不明说,但打的却是正统旗号。

 

99%是冒牌货:吃到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到底有多难?

阳澄湖畔的打假字幅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场“挑战”:通过盲品,从来自阳澄湖、固城湖、太湖的中华绒螯蟹中,分辨出哪些是来自阳澄湖。

 

结果,即便是“美食家”也没尝出来。

 

所以,很多人即便知道99%几率被骗,也还是心无怨言:

 

谁又能分辨出真假阳澄湖大闸蟹,即便是假的,谁又愿意承认高价买来的是“赝品”呢?

 

骗局也就这样生生不息,韭菜割了一茬之后,来年还有一茬。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5BUhWBoB17mgwGt1MXq8Q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各位读者知道G大很少写数学的文章。


教育公众号主是一个顶端俯视的群体:我(我的娃)在某个领域特别牛逼,所以我写文章包治百病。G大自己当年开始写原版英语的时候就是这个路数。


不写数学,是因为自己不牛逼,自己的娃也是普娃。那自然不敢写。


但是随着G大开设公众号以来和读者的沟通增多,我发现“顶端俯视”的方法大概率无法复制。我原版阅读文章后的互动里面,大部分是在劝心动的父母不要走原版道路。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而我的文章里面可复制性强的,恰恰都是那些特别草根,特别底层的内容,比如我的Anki系列(语文、英语,两篇都是之前刊登在别的公众号的收费文章)。


所以就有了这篇关于普娃数学学习的文章。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2020上海数学中考考纲


G大所有的文章都是实际探究 – 写观感 – 提结论的风格,这篇也不例外。


当下小低年级小朋友数学方向上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莫属中考数学考纲。G大把整个文件仔细做了阅读和梳理,形成本文的基石。


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来精炼这份大纲的内容,并给出我自己的解读。


首先是最底层的知识框架: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第一部分数与运算除了一小部分初中新增知识点以外,大部分是小学的内容。这方面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在小学阶段得到解决,不要留到初中,那样就太晚了。


第二部分方程与代数。这是小朋友进初中以后的第一个关卡,也是数学从小学具象到中学抽象的第一个转折点。方程另一层标志性的含义,是小奥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这一点我们后面详细讲。


第三部分函数与分析。函数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初中数学里面最最抽象的概念,因此在中考只考函数本身。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模型和算法思维,要到高中才出现。


第四部分概率统计有很多概念需要识记,但是在中考里考得并不难,分值也不高。


第五部分几何,初中数学的王者。初中几何非常考验小朋友的抽象思维,对于化繁为简和多步骤连贯思维的要求极高。它和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两座山峰,联手造就了“初二现象”的主因。


看完初中数学的内容,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小学奥数和初中数学有多大关联?答案是很小。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以主流教材高思导引为例,细看目录,你会发现里面除了一小部分成体系的知识以外,其他的都是各种以题目类型命名的知识点。


高思还算有体系的,另一套著名教材奥精连体系都没有,就是简单直接的题目类型堆叠。细看内容,就是某一类型的题目不断加深加难,解法也百转千折,晦涩难懂。


小学奥数这个现状有历史成因:最初作为竞赛出现的奥数,目的是选拔未经系统培训的数学人才,因此从一开始就没考虑“体系”。奥赛最初需要考虑的只是把试题区分度做到最大,把真天才选出来。


而你们见到的所谓奥数体系,是后人在累积试题上做的归纳总结。


这和校内数学体系从底层出发是截然相反的。这也解释了小奥除了若干零散知识点以外,和初中数学完全无法对接的事实。


这也形成了今天本文的第一个观点:小学阶段完全没有必要遵从某个奥数体系展开学习,更没有必要追求难题、偏题、怪题。


那么为什么过往初中选拔孩子的时候如此看重奥数?小学在课内数学以外到底应该学什么内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中考大纲的另一份表格:中考数学考核能力表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首先是占比一半的基础题。对于任何有想法的孩子来说,这部分都必须满分。这也是中考数学区分度低,对仔细手稳的孩子有利的出处。


除了基础题以外,剩下的四个板块,究其根本,都在考察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有很多含义。在小、中学数学中,它特指寻求从A到B路径的能力。这里A是题目,B是答案。


而这,尽管是教学大纲里的要求,却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内教材(上海是二期课改)的致命欠缺点。我来引用一段上述中考大纲的开头,你们就会明白这里头问题的由来:

家里有个普娃,数学该怎么弄?

看懂了吧?它就是当年素质教育的遗留物。90年代中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派出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奔赴海外考察。当时正在西方流行的“发现式数学”,令他们大开眼界。


回国后他们关起门来憋了几年,放出了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二期课改数学教材。我们小时候那种严谨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材,被教改者们替换成了他们理解中的“发现式数学”。


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国内的老师即使经过反复培训,也无法完成从“授者”到“引导者”的转换。国内整个教育生态体系也完全不支持这套做法。


最终各名校纷纷引入第二数学教材,并以此为在家长心目中的名校“标志物”。


在这种情境下,民办初中无奈选择了奥数作为筛选学生的标准。毕竟在奥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提升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对接初中的学习。


只是对于学生而言,花大量时间学习奥数换取那一点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费效比很低,边际效应更低。


而过往通过小学砸大量时间在奥数上,而没有在其他科目和通识教育做储备的伪牛蛙,在进入牛初后,时有掉队的案例。


写到这里,G大基本上把数学的学习目标,以及过往学习奥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可取讲清楚了。接下来我会讲当下小学课外数学究竟应该怎么弄。



小学课外数学究竟怎么搞


文章读到这里,各位读者应该明白,传统意义上的“奥数”在当下的情景中已经不再适合。


而作为思维拓展的“浅奥”,的确有其必要性。


校内数学的扎实基础同样重要。


落地到具体执行层面,以下是G大作为过来人,给小低甚至学前父母的一点可落地操作方案:


  1. 课内数学严谨对待

    – 计算关必须要过,每天30题,知识点和难度螺旋上升,计算小超市或者各类APP都行

    – 严格遵守老师对于读题、画图和草稿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到题目必圈信息、应用题必画图、草稿必清晰


    – 数学的书写必须端正,数字符号清晰无误解、解题过程每行都要对齐(做不到时可画线辅助)


  2. 课外内容每周适量

    – 整个小学阶段都应该控制在每周三小时以内,包括上课和做题

    – 不要被机构和身旁的父母裹挟着去追求所谓的“高端班”,不要被动物性的攀比和炫耀迷惑了心智

    – 远离各类套路和刷题

  3. 习题重过程轻结果

    – 课内外的习题,不要太纠结正确错误,更不要纠结数量

    – 每周完成机构或者自定的少量精题,关键要求孩子讲出解题过程的每一步

    – 解题过程的口述要求步骤清晰,逻辑链条完整,语言表达尽量得体

    – 口述在初期会非常困难,可能半小时都讲不完一道题。坚持下去,帮助孩子一点一滴改善

  4. 学前玩中学,小低别超前


    – 学前的各类游戏型思维拓展工具都可以尝试,但是千万不要变成一项任务,成为负担

    – 小低段每半年小朋友的理解能力都会飞速发展,所以千万不要超前学,等到恰当的时间事半功倍

    – 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给阅读、体育、艺术和通识


好,G大第一次尝试讲数学这个话题就先到这里。各位读者如果喜欢还请多多转发。我看到会继续写的。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2pKM-7cnR83KwnUAaIIrA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数学:

推荐一本《一年好题》(超厚,超重,题量大的让人崩溃,永远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高考题型》(红色封面,比较薄,适合练题型和提速度)

《金考卷45套》(模拟考试,练心态和时间分配)

如果你还嫌不够,可以再来本《必刷题》专练薄弱部分,比如立几或解几的选填。

 

此前,瓶子妈整理了小学、初中教辅书的干货,都是实打实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好教辅:

 

干货!摇号一代别怕,搞定这些初中教辅,铺平学霸之路!

小学教辅实在多,哪些才是真干货?避免题海,用这几本就够了!

 

今天,小初高三部曲的最终篇——高中教辅书推荐新鲜出炉。
高中不同于小学初中,时间十分宝贵,这个阶段其实最重要的是首先保证课堂完成度,吸收好每一节课的精华,然后就是大量的刷题。
 
但是我们还是强调教辅书,不走量,走质,吃透一本真正含金量高、适合自己的教辅书,效果绝对胜过熬夜刷三四本。
 
希望每一分努力都能化为甘露,希望刷过的每一本教辅都能带来分数的突破!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数学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站在高考角度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和函数,开拓创新这四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不过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虽然也包含小技巧,但不提倡,不主流,高考的面太广了,大的思想和方略才是主流。
 
说到主流的高考数学教辅书,首先必须强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精编》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这套书,上海四校都在刷,上中在用,复附的孩子也在用,人称“浙江版一课一练”,绝对是好东西,据说有的四校学生这套书刷了3遍!
 
它分为代数、几何两本,分典型题型和解题技巧、训练题两大栏。书中所选的题目以A组题、B组题为主,其中A组题属基本要求,B组题略有提高,或有一定的综合性,C组题数量较少,难度较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所以基础和提高都有。
 
讲解和习题类比较好的教辅书还有上师大附中出的导学系列,就是大家常说的“小橙“,这套书针对性比较强,反正哪里薄弱就练哪里,难度是上师大附中级别,比较温和,如果还想有更高的突破,建议选择《精编》或者《五星级题库》。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中五星级题库》,XNWY对这套书刷的十分入迷,还是有点难度的,书里保留了近年来升学考试中的经典例题,另外还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精选模拟试题和自主招生试题,所以自招的同学也可以看看。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全国高考生的老朋友,考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五三年年见,这本就不用多说了,刷就完事儿了。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考数学一本通》,高考复习用书,也算是上海本地老字号的经典教辅书籍了,分两轮,第一轮打基础,第二轮提高。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另外,还有初中我们也推荐过的《龙门专题》、《挑战压轴题》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表格中还有几本是前不久我们邀请的北大学霸在给大家做讲座中推荐的教辅书,都是学霸们自己亲自刷过的,受益匪浅。
 
《高中数学专项精炼》较贴近基础和教材,难度逐步递进,高三党可以在第一轮复习时用,高一、高二党也可以拿来当练习卷。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这本书有点难度,适合自我提高用,里面罗列了许多有意思的解题技巧。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语文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语文分为文言文、现代文和作文三大板块,大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是文言文部分,这一部分的教辅书相当重要。
 
文言文训练,首推《高中文言300实词例释》,这本书不仅是多所市重点的选择,北大学霸当年同样吃透这本书。
 
它收录了《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所列的“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里面的例句均出自上海和全国高校初中语文课本,这三百个文言实词凡是在上海、全国及其他省市高考卷中出现过的都逐一在对应的词语后以“高考链接”的形式列出,对接高考,这点在教辅书中做得非常棒。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同样地位很高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古文观止》,上海很多学校要求准高一生暑假就备好这本书。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现代文方面,比较好的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要内容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突破和分类文本阅读训练,自家娃用过,确实有一定效果,不过要坚持做,毕竟现代文的感觉还是要培养的。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针对上海高考生来说,一模二模历年真题是最为有效的复习资料了,这里推荐《名校在招手》系列,汇集了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卷,参考价值很高,大家记得买最新版。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考作文这方面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写成了套路作文。这里瓶子妈不多推荐作文书,就推荐一本《创新作文》杂志吧,这本杂志也是今年上海高考ZY姚同学力荐,里面关于作文的热点素材非常好。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英语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英语的核心是词汇,词汇是一切的根基,一张卷子大半单词不认识白忙活,所以,高考英语想要拿高分,词汇首先要落实:
 
这本词汇手册要搞定: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阅读和完形填空的练习这本书比较好↓↓↓
《交大之星》,想必很多同学、家长估计都有所耳闻,非常经典的一套教辅图书,有个家长的娃刚进FF的时候,英语完形特别拖后腿,这本书据说娃来回刷了好几遍。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语法练习的教辅书推荐下面这几本:
 
1.《高考英语语法实践指南》
2.《高分专练:高中英语语法填空150篇》
3.《高中英语语法专练》
据北大学霸王说,这本书按传统语法体系分类,针对性极强,值得一刷。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以上三本语法书不用全刷,择其一就好。
以上都是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想一网打尽,这本《上海卷题型汇析》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对高考英语上海卷的深入分析,包括2020年高考英语的提醒、范围和试卷结构。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听力的话,全新系列可以一用,25套听力模拟题,听完起码听力上一个台阶,高一的学生完全可以准备这本书练起来咯。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给大家看看今年北大高分学霸的教辅组合套餐: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物理
 
初中物理需要背很多东西,高中不一样,知识点背后的层面可以延展至很深,现在课改删了很多,但是学好物理还是需要下功夫。
 
公认的物理教辅好书必然是《龙门专题力学系列》,刷完的感受两个字:实用!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治愈系的有上师大附中的小绿皮,比较基础的一套物理教辅: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交大之星》系列也比较好,毕竟交大出品,而且多年积攒的口碑和含金量摆在那里,值得入手。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想要有点难度,喜欢刷题的,还是推荐《五星级题库》: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化学
初中和高中每门科目都有变化,其中区别最大的就是化学了。有人觉得这就是个纯记忆性的实验学科,没什么可琢磨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以高考来说,不再完全考课内一摸一样的东西,只凭单纯的背诵顶多只能拿一半的分,运用原理推演拓展才是化学的美。
 
回归正题,化学的话,很多学校都用王后雄系列做校本教材,知识非常全,是很棒的基础工具书。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想要上点难度,华二普通班校本教材不错,当然,如果你够强,选择华二理科班也可以。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还有交大之星系列: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自招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还有自招类书,大家这么多年用下来,口碑不错的有表格里这几本,首推《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直通车》了,内含数学、物理以及面试部分的内容,年风靡上海。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大家还有什么自藏的实用教辅书可以留言和大家分享,新学期,大家加油!
 
高中必备教辅推荐,决胜高考,复制清北学霸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3XdDk1ESJH_LXj8n6wCOQ

都说楼市回暖,却少有人因买房赚到钱

 

房地产在这几年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以前,是真的有人专职炒房的。不是那种扮个大V教人买房、打广告赚钱,而是不上班,不做生意,就是默默无闻地通过买卖房子赚钱,这是他们的唯一工作。
 
以前,无论是省会还是京沪,都没有限购,可以几个人凑钱买一套,也可以一个人买很多套。
 
以前,没有满两年或满五年的各项税费,也没有限售,可以今天买,几个月就卖。
 
在那个年代,私营企业主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中就有些人,把买卖房子当做普通生意,实业可以不做,房子不能不买。
 
到了七八年以前,就很少有把炒房当成全职生意在做的人了。
 
现在买房的人,几乎都是中产或者普通人,相信买房是一个储蓄途径,能赚钱,不会亏,只有极个别的人买进卖出赚点钱,也是锦上添花,自己还是要上班,有主业的。
 
炒房,很多是自媒体和中介在忽悠,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买房人,我发现最近这几年,想在房子上赚钱,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1

不是人变了,而是时代变了。
 
一方面,是经济的新常态,以往用“大水漫灌”刺激经济的套路屡试不爽,但经济也像人一样,抗生素打多了,身体就会产生抗性,再打下去的效果就会变差,经济学上叫“边际效应递减”。
 
所以执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些年来,货币投放的增速就下来了,那么推高楼市的动力也减弱了。

都说楼市回暖,却少有人因买房赚到钱

南方谈话以来中国货币与经济增速

 
另一方面,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确实已经不便宜了。
 
以前房价只有几千块一平的时候,基数低,翻倍很容易,后来涨到一两万了,涨的就慢一些,而现在五六万一平,同样是翻倍,需要的资金量是之前的数倍,这太难了。
 
两种因素叠加,使得2015-2017那波去库存周期之后的楼市,变慢了许多。
 
虽然这两年,苏州、深圳、宁波等城市都有了一定的牛市行情,但大多都是结构性的,有的房子涨,有的房子不涨。就算看全市平均,基本也是平两年,涨一年,涨幅不超过两成。
 
平均年化6-8%,可能是接下来大城市楼市的常态涨幅了。
 

2

这个涨幅,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有点鸡肋。
 
现在P2P没影了,信托收益率也在下降,除去私募、期货、外汇等老百姓容易踩坑的高门槛投资品类外,6-8%的房价涨幅,好像确实还不错,毕竟现在银行理财普遍在4%以下,余额宝都奔着1.5%去了。

都说楼市回暖,却少有人因买房赚到钱

  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率

 
但现在大家买房基本都是贷款,利息成本这关肯定是跑不掉,再减掉高额的税费,买房好像确实也赚不了什么钱。
 
我刚好就有套两年前买的房子,三百多万总价,至今涨了50万,14%,年化涨幅刚好在6-8%之间。
 
租金收益1.6%,每年算6万;
贷款利率4.6%,乘以贷款的额度,每年算12万;
  
当时买进的税费中介费25万;
 
杂七杂八的物业费、车位管理费等一年5000块。
 
好了,两年的总收益为50+6*2=62万,支出为12*2+25+0.5=49.5万,两者相减,相当于拿着百万首付现金,一年只赚6万多,真是赚了个辛苦钱。
 
摔,谁说房东这么好当的,我收房租容易么我!
 
更惨的是,不像股票,今天买,明天卖,简单方便,没太多交易费用,房子是一种低频交易的资产,摩擦费用高,流动性低,买来一会儿就卖,不仅要承担5%以上的巨额增值税,当年买入的税费、中介费也无法被时间摊薄,这还没算上急于卖出的折价和卖出时机的风险。
 

3

回头看看,以前买房赚钱的方式,和现在存在巨大的认知误差。
 
以前,只要买了,就能赚钱。现在呢,三年不涨,甚至五年不涨的房子都大有人在,暴涨的年代过去之后,操作不好,还要亏不少利息。
 
以前,只要买学区房,就能享受学票增值的福利。现在呢,单学区不怎么涨,要买就买对口双学区,甚至九年一贯制学区的房子。更厉害的,要买现在看上去一般,但以后会变的很强的学区房。
 
以前,只要买人口流入的城市,一定能赚钱。现在呢,城市级别的观察还不够,要细致到行政区甚至板块级别的人口流入。杭州只有未来科技城附近涨,深圳只有西部涨,热点行情仅出现于个别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板块,选房子不精确怎么行。
 
以前,总是说“贷到就是赚到”,因为房价涨得快,很快就能把资金成本覆盖掉。现在呢,杠杆要量力而行,资金成本要严格控制,随随便便上浮20%的按揭,高利率的信用类工具,通通不要碰,甚至要主动出击,用低利率、长年限的贷款逐步替换掉高利率、短年限的资金。
 
以前,买到新房比二手房便宜的“倒挂盘”,是要烧高香的,开心得不得了。现在呢,以为是倒挂,实际上过了段时间,虚高的二手房价格降下来了,期房的持有成本又奇高,一正一副,原来啥便宜也没赚到。
 

4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买房能不能赚钱,当然能;但买房能不能随随便便赚钱,显然不能。
 
所以对买房的期望太高,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还是摆正心态,把房子作为一个正常的商品看待,商品价格有涨有跌,不要太正常。
 
其次,房产的周期会越来越长,几年不涨是常态,这时候就要在静淡市做好心理按摩,不抛弃不放弃。
 
最后,保持乐观,寻找城市级别、板块级别、学区级别、产品级别的结构性机会,一切都精细化来。
 
有句话说的很好,以前做投资,100%的时间都在做研究、做交易,一顿操作下来其实发现没赚多少钱。现在,其实只要花10%的时间买入看好的标的,90%用来陪伴家人、阅读、出去放松、开拓视野,最后获得的收益可能会更多。
 
这不,我就在给大家做心理按摩呢。
 
以上是正文,来自平层86。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_9K0qD_Aoj__vH9zbrNdQ

稍不留神,贫富差距都这么大了?


1

r>g

就目前来看,严重的贫富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世界的基尼系数是0.7左右,已经超出了0.6国际公认的危险线。

1981年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也一路上升,在进入21世纪后,就一直停在0.4的警戒线之上。

现在你已经看不到这个数据更新了,眼不见,心不烦嘛。

不过,前段时间,总理说“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有9亿多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如果和其他数据综合对比一下,你大概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总之,无论科技怎么进步,社会怎么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都很难消除,甚至会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法国有个专门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学家,叫托马斯·皮凯蒂。

他提出了一个“无限积累原则”,并且用了一个公式揭示了贫富分化的根本力量:

r>g

其中r代表的是资本的收益率,包括利润、股利、利息、租金和其他资本收入。

g代表的是经济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资本收益率总是高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而且纵观人类历史,r至少是g的10-20倍。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公式,因为蛋糕就那么大,有钱人分到的越多,只能凭借劳动的穷人分到的就越少。

长此以往,资本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食利者,而劳动者仅凭双手很难完成财富的积累,资本便可以越来越强势地支配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地穷人,让你996就996,让你007就007。

2

财富的流变

然而,当你思考托马斯·皮凯蒂的公式时,你会发现他只是说明了一个现象,而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财富就是一个从权力到资源,再到资本的一个流变的过程

华尔街曾评选出过一个“千年富豪榜TOP50”,不难发现这个脉络。

早期的富豪,财富的获得多是依靠权力,比如,成吉思汗、忽必烈;

到了中期,财富多是由资源带来的,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

后期依靠资本发家的人,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榜单,比如,巴菲特。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财富的分配都是有主旋律的,你离得越近,就越富,你离得越远,就越穷。

比如,在上面这个榜单中,竟然有明朝大太监刘瑾,还有清朝的大贪官和珅,这都是权力的代理人,到最后都富可敌国。

就说刘瑾,当时被抄家时,家产总值6750万两白银,而他的主子崇祯有多少钱呢?

当年李自成打下北京,撬开开国库一清点,只有区区20万两白银。

李闯王伤心之余,还感慨了一句:

“这么大个国家,仅这点银两,岂能不亡?”

亡国并不是刘瑾一个人的功劳,围绕着他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是以他为中心的财富分配网络。

离他越近的,收益越大;

离他越远的,收益越小;

和他不沾边的,就要被盘削。

明史有一些关于监狱的记载,那些管理死囚的狱吏,是权力的神经末梢,最没油水可捞,可即便如此,狱吏也很有创新精神,他们会联合刽子手,找死囚谈判:

“你要想死的舒服点,就把你能拿出来的东西统统上交,否则,信不信砍你数刀,都能不让你咽气?”

死囚为了避免受苦,便会上交自己仅剩的衣物,走时不带一丝牵挂。

说这些惊悚的事,只是想你明白,以权力为中心的获利模式,在暴力的作用下,让财富分配走向了极端,少数人富可敌国,多数人一无所有。

在这个阶段,托马斯·皮凯蒂的r>g公式虽然也成立,但显然收益率和资本没有一点关系,仅仅是权力带来的。

到了“资源创富”时代,洛克菲勒、卡内基登场

资本开始发挥了作用,但此时的资本还仅仅是个配角。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源”被重新定义,像“石油”、“钢铁”、“煤炭”这些基础能源,被广泛应用,这些能源的占有者,便顺理成章地站在了金字塔尖。

开采石油、冶炼钢铁、购买专利,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撑,当然更需要技术的应用,众多劳力的加入,以及权力的保护,几项要素竟然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关系。

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进入几十年的暴涨期,也产生了巨量的财富。

当然,这些财富只是流入到了少数垄断者的手中,生产线上的劳动者,也只能沦为随时能被替换的生产资料而已。

当时亨利•福特就说过一句牛逼的话:

“我本想雇佣一双手,可不得不雇佣一个人……”

此时贫富差距依旧巨大,但是剥削也好,垄断也好,都是摆在台面上。

可是进入到70年代,当资本成了主角,一切都变得魔幻起来。

3

资本时代

二战过后,美国联合了44个国家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

简单讲,就是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但是美元要和黄金挂钩,每35美元对标1盎司黄金。

此时的美金,不能随便印的,必须要有黄金储备来支撑。同时,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美国经历两次外战后,经济不行了,黄金储备也不够了,到了1971年,尼克松就直接

 宣告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走向解体。

这个影响太深远了,从此世界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简单说,就是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此时的货币,就真特么成了一个随意更改的记账符号。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但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这导致了全球货币超发的到来,每个国家几乎都在拼命地印钱。

钱多了,自然要放到市场上去,所以往往也伴随着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可能会说,除了通货膨胀,利率低可以借到更便宜的钱,这是好事儿啊。

嗯,你去银行柜台借1000万试试,看能不能借出来。

那些小贷公司可能会欢迎你,借给你几万花花,不过利率要高达十几或者更高。

你看,问题就在这儿,你原先手里没有“资本”作为抵押,你就不能享受超发和低利率带来的福利。

而富豪们却能轻轻松松拿到低成本的资金,再通过人脉 、信息、专业机构,把这些钱翻个几倍。

说个例子,你体会一下嗜血的资本是如何运作的。

美国有个叫KKR投资机构,如果你看过《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就知道这家公司。

他们以6.6亿欧元收购了德国著名的厨具公司福腾宝,4年后,又以16亿的价格,卖给了法国SEB集团。

表面是赚了2.4倍,可是真相是,这笔收购款有5.6亿都是低息贷款,KKR自己只拿出了1个亿

而KKR也有很多投资人,都是一些顶级的富豪,你想想他们通过这种操作能赚走多少钱。

我之所以叫“资本时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多数商业模式都是资本驱动的。

你可能会质疑,说不对啊,福布斯榜单上,不是还有不少互联网、实业还有地产的大佬吗?

那是你没有看到资本在其中起的作用。

互联网不用说了,要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没有一家能够达到如今的市值。

就算是实业,在当下如果没有资本,根本走不了多远。

因为投京东而一战成名的风投女王徐新,曾说过自己投“永和大王”的故事。

一开始投了,竟然是亏损,分析了很多原因,发现原来是钱给少了,这个行业必须要做大,做大,做得特别大,才能赚钱。

后来,当“永和大王”铺满全国,果然开始盈利。

关于地产,看起来是个和资源有关的行业,其实是个和资本密切相关的行业。

这玩意的天然属性,成为了资本的蓄水池,借债的抵押品,甚至是货币发行的锚定物。

所以,房地产和金融向来是一对好基友,谁也离不开谁。

咱们的懂王,就是这个时代,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1974年,他买下了曼哈顿区“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的地皮,1984年,他又建起了68层的特朗普大楼。

资本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谁在资本的上游,谁就更容易获利,谁在下游,谁就可能被清洗。

美国的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曾拿出过一组数据:

50年间,10%的顶级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超其他阶层,到2016年已是中产的12倍,50年前还只是6倍。

那么超了底层多少倍呢?估计是差值太大,根本放不进这个表中。

4

策略一:迁徙

你可能关心怎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

我还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了一下,发现最有效,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迁徙。

首先是跨国迁徙。 

正常情况下,移民,比如说从穷国向发达国家移民,不仅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当大规模移民发生时,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

比如说,19世纪末,大量贫困的日本人向拉美迁徙。

结果不仅改善了这些移民的生活,也改善了日本国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困境,贫富差距从而得到缓解。

同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结束美越战争的越南,无数人逃离去海外谋求生路。

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其父母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逃到了美国。

但问题是,对于底层穷人来说,移民难度太高,风险太大。

他们不仅要为此花费一大笔钱,甚至要搭上一条命。

去年10月,英国的“集装箱偷渡案”就震惊了世界,39名越南偷渡客在集装箱里活活被冻死。

被查出身份来的几名遇难者,都是美甲师,她们只是想去欧洲给人做美甲赚点钱,最后却死在半路上。

当年普莉希拉·陈的父母在偷渡时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少带着多个孩子的家庭,没有选择一家人共乘一条船,而是将孩子分开放在不同的船上,防止遇到灾难时全家覆灭。

就像吴思所说的《血酬定律》,有些人的钱是靠钱赚来的,有些人的钱是靠劳动赚来的,而有些人的钱是靠命赚来的。

这种跨国迁徙的底层人,大概就符合这种“血酬定律”吧。

▲即将倾覆的越南难民船

国内的跨区域迁徙,也是一个化解贫困的办法。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

比如说,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以及持续了几百年的“走西口”和“闯关东”。

每一次的大迁徙,对穷人来说都其实是一次次改变命运机会。

原来的地方,要么资源匮乏,要么利益群体铁板一块,穷人想翻身堪比登天。而刚开发的混沌之地却藏着巨大的机会。

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就是一块混沌之地。

我有一个朋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因为没钱,没背景,没技术,没出路,于是跟着老乡跑到深圳,在码头学修船。

多年后,他赚到了一些资本,也拿了一个什么特种船修理资格什么的,后来回到老家自己办了一个专门维护特种船的公司。

现在他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他自己就经常感慨,假如当年他没去深圳,哪有他的今天?

其实身边这种案例很多,到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往往能遇到全新的商机,搞不好在什么领域就弄出了名堂。

反之 ,越是固化的地方,机会也越少。

所以,即使房价很贵,我仍然建议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一线城市闯一闯。虽然难,但相对于小县城,在一线城市能力可以直接兑换成价值,对固有关系的依赖也更少。

之前有篇在体制内引发轰动的论文——《中县干部》,里边有项统计:

在中原地区某县,科员晋升到副科,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为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还要7年。

注意,我是说在顺利的情况下,因为很多人最终只能止步于正科级,这大概就是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当然,人各有志,不是说体系内不好,也不是说县城就一定不能待,更不是说大城市一定就能混成事儿。

但是,如果你出身底层,又对财富比较有追求,你就要相信,大江大河比小水沟更能捞到鱼,这是概率科学,你得认。

5

逆策略二:教育

我之前的文章中就谈过一个观点:穷是一种模因 (meme),会往下遗传。

基因我们都知道,生理上,会遗传。

你老豆是个高鼻梁,你大概也会是。

可模因是个啥玩意呢?

这其实也是一个达尔文进化论里的东东,大体是指思想、行为等文化元素, 也会传递给下一代。

你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时父子俩不仅仅是长的得,连神情都很像。

当然,我这不是在讨论郭麒麟和郭德纲到底像不像的问题,而是想说,一个人的贫穷往往会通过模因传递给孩子。

他们的认知、行为都带着贫穷的编码,潜移默化的继承传给孩子。

所以,我看过很多商界名流的传记,那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少小离家,这大概就是因为脱离了原来那个“模因环境”。

这让我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接受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给了“模因环境”不好的孩子一个新的机会。

尤其是上了名校,且不论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同学们就能成为一笔宝贵的资源。

毕竟优秀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干出卓越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采访王兴,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主持人问他上清华对自己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说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创业中没啥用,但是对创业找合作伙伴就很有用了,毕竟清华同学都不简单。

他的合伙人就,是他在清华的同学王慧文

而红杉资本沈南鹏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说即使管理这么大个红杉,其实高中阶段的知识就基本够用了,但是上海交大的校友却对他帮助很大,他因为当时创办携程,就是和校友季琦以及范敏一起搞的。

你看,教育就像围了一个模因的圈圈,让优秀的人一起在里面玩耍。

除此之外,教育还是个选拔过滤机器。

自媒体人肥肥猫曾把社会比喻成成个城由堡、外城和乡野三部分组构成的群落。

城堡的主人需要外城的人来为其服务,比如说律师、会计、幕僚。

这些外城的人,其实以前都在乡野,是教育把他们选拔出来,他们因此才有资格住在外城。

他们虽然不如城堡里的人尊贵,但是也算富裕殷实。

当然,这种选拔从古至今都残酷无比。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里所描述的一些科举的真实情况,和影视作品中很不一样。

科举考试时,个个考生都坐一个昏暗的小格子间,一考好几天,躺的地方都没有,喝拉撒撒全在里面。

很多人考着考着就晕倒了,被抬了出去,还有的直接崩溃,现场就发了疯。

所以,这种环境下,能写一手秀美,思路清晰的好文章得有多难。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大概率都是头脑聪明,体力健魄,意志坚定的人,城堡的主人当然更喜欢这样的。

现在虽然没有古时辛苦,但随着教育的普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减弱,如果你是学“通识类”的专业 ,估计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

而那些和时代相契合的专业才更有前途,比如,软件工程、生物医疗等专业,如果还是一所好学校,你想不牛逼都难。

你如果问我,有没有一个常青的专业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有,那就是数学。

这是一门能兼容很多行业的学科,一位海外投资界的朋友就说过,华尔街最喜欢的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而非金融专业。

         电影《大空头》中,幕后的操盘手,是一位中国数学专业的实习生

6

策略三:贵人

我读武侠小说时,特别留意主人公是怎么发迹的,后来发现无非就三种形式。

一是偶遇了一本武林秘籍;

二是遇到了贵人。

第一种情况太玄学,咱们不讨论。

第二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通婚(难道老婆不是最大的贵人么?);

二是大人物的提携。

先说通婚

其实“门当户对”是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的现象,道理很简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保持阶层的纯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资源组合价值增效。

但是有句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大概意思是“爱情是基因里的随机密码。”

搞不好本不相干的人,回眸一笑,就对上了眼,就是也会顺便打通了逆袭通道。

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事儿,我讲一个现代的,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一位深圳的朋友,某家金融公司的老总。

这老哥女儿很优秀,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去年去参加一个沙龙活动,认识 了一位英语课程销售,没多久两人恋爱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那老哥一开始不乐意,后来和男孩接触了几次,也感觉不错,人挺善良阳光,加上女儿喜欢就同意了。

过程中还有个好玩的花絮,这老哥很郑重的和小伙聊了一次,大概是问他如何规划人生的。

这小伙儿誓旦旦地说说:

“以后一定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买房养家。”

我朋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

“算了,就凭你这工作,还在深圳买房?我给你一套吧,再给你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你只要对我女儿好点,比啥都强强“

我知道这故事听起来很像抖音上面的,但却是真事儿,可能没那么正能量,可这种“随机密码”总还是能给人带来惊喜。

还有一种“随机密码”就是遇到贵人提携。

看了很多商业故事,发现真有“交大运”这回事儿。

当年黄峥,因为电脑技术好,在圈里小有名气,得到了丁磊的常识,又介绍给了段永平,就是在段老大的一手扶持下,黄峥和拼多多才能走到今天。

当年胡炜玮,喜欢搞party,又是前汽车行业的记者,后来认识了投资人李斌,就是李斌拿着做好的投资计划书,递给胡炜玮,问她想不想一起做,计划书上写着“摩拜共享单车可行性方案”。

所以,圈内经常有人说,胡炜玮那15亿和捡来的差不多……

无论怎样,遇到贵人,都是讲运气的,但是运气这玩意也不是白来的啊。

你要总窝在网吧里,估计等一辈子也等不到你的女神;

你天天靠在床头吃鸡,就算玩到坚韧铂金级别,也没人给你计划书。

获得随机密码的诀窍就是“出圈”,圈子一般都很同质化,你原有圈子里的人,其他人都比你强不了多少,你只有跳出这个范围,多去与这个混沌的世界碰撞,遇到好运的机会才大。

当然,你最好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对别人有利用价值,要不然别人凭啥帮你?学雷锋做好事么?

就算你啥优势也没有,那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自己提点心气,别总灰头土脸,不修边幅的,好运气找你才怪呢。

就上文那老哥,曾问女儿看上那男孩哪一点了,女儿说:

那天他穿了一双白鞋子,应该穿过很多次了,但却很干净,说明对方是一个挺仔细的人。

7

策略四:最靠谱的办法

回到贫富差距这个话题,最顶层的人,其实多数靠的是命。

巴菲特,1930年出生,如果早生10年,大概率会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本人拼刺刀;

杰克马,早生30年,搞不好,天天要上学习班;

懂王要是生在中国,嘿嘿……

所以,大富大贵不是人的主观能决定的,那就是子宫彩票,刮到什么是什么。

但是这年头,你如果过得太差,那就真不仅仅是命的问题。

现在大家的需求这么多样化,学习技能的渠道又多,协作体系又完善,就像沈南鹏说的,你在中国随便找个小点的领域,扎进去,好好做,你就不可能混的太差。

但是“扎进去,好好做”,这种笨办法,多数人都太过于不屑。

年初,一朋友委托我给他们企业找兼职的视频编辑师,我找了8个候选人。

每个都信誓旦旦,说自己如何如何优秀,那朋友就拿出一个脚本试稿,让他们自己承诺时间完成。

结果,有3个直接没了下文,还有3个没有按时交稿,朋友很坚决,时间是他们自己定的,没有按时完成,就坚决不用。

后来,只剩下2位,其中一位的编辑水平实在太差,另一位理所当然的入选,其实他的视频我也看了,感觉也就是一般水平,但是无奈,竞争对手太弱。

就这样,他每月有3-4万的固定收入,这对一个自由职业者也算不错了。

类似的事,我见过不少,讲句实话,很多人很懒还很不靠谱,你勤快点,再靠点谱,就差不多能战胜一半的人。

如果你在所属领域技能再过点关,又能战胜50%的人,这些可都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如果你还能坚持提升自己,你差不多就是进入前20%的行列,“时间”这个怪兽也会帮你吞掉不少敌人。

三年前,我开始学写作时,有个训练营,全班200号人,有才华的人很多,写得那叫一个棒。

可是一年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只有我一个,很多人问我的写作技巧,我经常会说,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拿200万字堆出来的。

莎士比亚写那么多作品,好看的也就那几部,这不就是堆出来的吗?咱们和他一样,都不是天才选手,所以“堆出来”就是最好的策略。

还有不少人问我,现在做公众号的人这么多,新的写作者还有机会吗?

太有机会了,因为就算是现在,真正有质量的内容也并没有多少,而第一代的很多公众号写手,明显已经到了疲软期。

时间曾经是他们的朋友,现在可能是他们的敌人,很多人干脆自己都不写文,你也懂得,写文是很苦逼的事,既然号做大了,可以享受红利了,干嘛还要苦自己呢?

但是时间长了读者也会发现,粘性也就没了,如果你这时冒了出来,不就能抓住机会了吗?

所以,去年和今年,即使公众号整体在走下坡路,仍然还有不少号逆袭。

总之,还是那句话,别人都在走下坡路时,恰恰是你的机会。

啰啰嗦嗦,竟然写了快八千字,从贫富差距聊到写作,有些还是老生常谈。

但是,就像我芒格大爷所说:“我们不需要什么新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

这句牛逼的话, 送给你,管用一辈子。

-End-

参考文献:

《智识分子》 万维钢

《血酬定律》吴思

《大调平器》,【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智本社

《马尔萨斯陷阱3.0|世界正滑向危险边缘》,智本社

《21世纪资本论》,【法】托马斯·皮凯蒂

《疯狂的资本——为何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大浪淘沙

《中国人的收入到底有多高》,大象公会

《中国黄金:从跟随到超越》,刘山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YpzG7wumHQbcCIoxLzW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