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愚老头,在雪球设有同名专栏

标题像传销,但我们的内容是很严肃的。 
 
关于机床,老机械研究员真的是一声叹息,也曾经热血,憧憬过,但终抵不过黑夜的漫长。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这是我们随手在2010年截取的券商机械行业关于机床的报告。 
 
曾经的风流,雨打风吹去。沈阳机床已经ST,昆明机床也在2020年退市。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发展史上轰轰烈烈的重化工业时代,与基建相关的重卡、工程机械等行业高度景气,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繁花似锦。 
 
机床也在这期间发展到了阶段高点。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在2011年达到历史高点,86万台,当年沈阳机床实现收入180亿,登顶世界第一,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随后机床行业开始了调整,谁也没想到,这个下行周期持续了足足有10年。 
 
在这10年里,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建国初的苏联援建的18个国有机床厂,近乎全军覆没。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中国机床行业这段大溃败的历史,上上下下都陷入了焦虑,从市场体制、管理机制、政策甚至到工匠精神,所有你能够想到的地方,都有人替你做了反思。 
 
但所有这些,在我个人看来,都是隔靴搔痒,没有接触到问题真正的核心。 
 
机床行业也确实有让大家不得不焦虑的理由。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我们熟知的是,机床号称“工业之母”,产值并不大,但却极其重要。
 
2011年高峰时期,中国机床行业的总产值是2200亿人民币,按照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5.6万亿人民币计算,占比不到1.5%,何况这些年产值一直往下掉,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往上走,到现在占比已经掉到1%以下了。
 
虽然产值占比极低,但在制造业增加值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最终产出,是由机床加工完成的。也就是说,2020年中国26.6万亿的制造业增加值中,机床行业直接撑起了8-10万亿的产出。 
 
机床这个行业,是真真正正的“人间富贵花”。机床是制造业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指望做强机床行业撑起强大的制造业,无异于缘木求鱼。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果你现在百度“人间富贵花”,就会发现,这比仙女的要求都要高。 
上面黑框里面戴眼镜的这个老头,全名叫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曾经的俄罗斯黑海造船厂的厂长,就是在他手中,前苏联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2000年6月14日开始了它的东方之旅,并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员,也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瓦良格号也算是命途多舛,1991年只完成了67%,苏联就解体了。1993年,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探讨瓦良格归属的时候,就有了那段著名的,注定要为落日余晖做最后的缅怀的对话: 
 
马卡洛夫说,“这艘航母已经不可能完工了”,在场的人问道“为了让航母完工,工厂需要什么?”
 
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他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现在,如果我们想要有强大的机床行业,我们需要什么呢?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汽车强国。只有发达的汽车体系,才可以哺育出强大的机床行业。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在机床行业的下游中,汽车占到40%,是机床行业的第一大应用,也是对机床行业要求最高的行业,代表了机床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准。下游汽车行业应用的反哺,可能是机床行业做大做强的唯一条件。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上图是2019年世界各国机床贸易情况。中国美国同为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最大的顺差国分别是日本、德国。 
 
历史也证明,机床行业的崛起跟汽车行业的冲锋陷阵是密不可分的。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这是招商证券刘荣2009年的一篇报告中的图,1971-1991年间,日本汽车产业从国内向海外转移,也带动了国外汽车生产基地对日本机床的需求,巧合的是,1983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1982年日本机床产值也跃居世界第一。 
 
另一个例子是韩国机床的走红。根据知乎吴昊阳的材料,韩国机床起初是不入流的,但当韩国的汽车和船舶零部件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转到中国后,所有的工艺和设备都会照搬原厂,企业主仍然会选择从韩国进口设备。所以韩国的机床也开始在中国四处开花。例如斗山机床近年来就在汽轮机叶片加工领域攻城拔寨,大有取代马扎克,森精机之势。 
 
汽车行业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主导一个国家的兴衰。汽车行业的产值,占到一个国家GDP的10%,最关键的是,占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1/3,也就是没有了汽车行业,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基本上就是全线崩塌。 
 
可我们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实在是不入流。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这是2020年,世界前10大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加入WTO都快20年了,在燃油车这个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在中国已经式微的韩国现代起亚,2020年销售635万辆,而中国品牌第一的吉利汽车,不算上沃尔沃,2020年才卖了132万辆。 
 
年销售200万辆,就是一个天堑。上去了,你就是顶流,上不去,就只能在边缘徘徊。 
 
没有顶级的汽车集团,又哪谈得上强大的机床行业呢?中国机床行业的崛起,我们需要我们的丰田本田,需要我们的大众奔驰宝马,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没有下游的汽车行业应用反哺,即使出再多的政策,给再多的刺激,也不过是郭敬明小时代里的流沙,风一吹就散了。 
 
现在,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实际面对这个巨变,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这场大冲击的影响。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数据是冰凉的,他们只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里,我们已经超车了。 
 
在2021年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车型销量前20排行榜中,中国有12个,除了比亚迪系列外,还有你平时听都没听过的雷丁芒果。哪怕按品牌计算,在全球前9个月的累计数据中,比亚迪也仅次于特斯拉排名第二。 
 
醒醒啊,这个世界真的变了。 
 
有很多人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丰田本田奔驰宝马技术实力雄厚,现在电动车不行是因为没有发力,一旦他们正式进军电动车,那就没现在的新势力什么事了。持有这个观点的人,请翻翻中国历史,看看什么叫“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诺基亚沉没的时候,是因为高层没有战略眼光么?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这是A股17家机床上市公司的情况。机床收入最高的秦川机床、海天精工,收入都没有超过20亿。 
 
一朵10倍空间的“人间富贵花”
上图是赛迪顾问2019年全球重点数控机床规模表。最大的山崎马扎克,年收入52.8亿美元,折合335亿人民币,第5的日本天田,年收入31.1亿美元,接近人民币200亿。 
 
这意味着什么? 
 
这代表,如果中国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超车,中国也一定会出现一家年收入200亿以上的机床企业,假如这家公司是我们17家上市公司中的一家,那就真的是10倍空间。 
 
没有一个行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普罗大众之间有着巨大的认知鸿沟。最前沿的大脑已经在思考未来无人驾驶的业态,中间的屁股还在讨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优劣,而在广大的乡村,在扎根的最基层,电动车依然是个很新鲜的事物。 
 
我们可能高估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节奏,但我们更可能低估了这个行业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机床,只是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将会发生巨变的极少数行业之一。 
 
在这17家机床上市公司中,种子选手可能是海天精工、国盛智科、纽威数控。发令枪已响,谁能抓住这次新能源汽车格局改变带来的行业机会,谁就能真正的登上行业巅峰。 
 
回到2000年6月14日,重病的前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坐在距离船厂15公里的别墅边,与瓦良格号做最后的告别,2002年6月2日,马卡洛夫在郁郁中走到了人生终点。他终究看到瓦良格号建成的那一天。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们肯定要幸运的多,注定我们会看到机床行业不一样的未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Mpp4LIo_npXg3QLrW3zBg

2021十大扩张行业

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原创
作者 | 刘建中 尹路 徐沛宇 郑慧
编辑 | 李廷祯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增速下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一些行业的表现。在12月5日发表的《2021十大收缩行业》一文中,我们复盘了收缩行业的表现,本文则聚焦扩张行业。
 
我们沿用《2021十大收缩行业》的测算方法,该测算方法如下:
 
为了和疫情之前做比较,比较的基准定为2019年的前三季度。请注意,下文谈到的“基准期”,即是2019年前三季度;谈到“当期”,是指2021年前三季度。
 
第一步,把某行业所有样本公司的“当期”营业收入加总,然后与“基准期”相比,数值的变动比例计为A。
 
第二步,把该行业所有样本公司的“当期”的营业利润加总,与“基准期”相比,数值的变动比例计为B。
 
第三步,我们给A和B同样的权重,计算A和B的平均值C。
 
第四步,按照各行业C的大小排序。C为正值,则意味着行业扩张。比如C为10%,在文中,就定义为“该行业扩张了10%”。
 
行业样本公司的选择方法,参考A股上市公司的“申银万国分类”。为了体现行业特点,去除了那些业务占比过小、名不符实的公司,具体情况见尾注。
 
本文提到的“扩张”行业或许和您的日常感知不同。比如,如果从日常感知出发,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是大幅扩张的行业。但该行业虽然营收大幅上升,营业利润却增长缓慢,最终未能上榜。
 
《财经十一人》发现,和疫情之前相比,众多行业已经恢复,且显著扩张。譬如,造纸、军工行业,分别扩张了70%和51%,但也未能上榜。
 
以下是扩张排名前十行业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2021十大扩张行业
行业测算结果
 
10.钢铁 88%
 
 
钢铁行业有36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12483亿元,总营业利润635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48.7%,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28%,两者均值为88%。
 
在36个钢铁样本公司中,基准期和当期都没有亏损企业。与基准期相比,有16家企业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44%。当期,宝钢股份(600019.SH)营业利润306亿元,为行业之最。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125亿元。宝钢股份当期销售钢材吨数比基准期高了约10%,营业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来自于钢铁涨价。
 
钢铁行业营收、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各类钢材价格普遍上涨以HRB400 20mm螺纹钢为例,基准期价格均值为4028元/吨,当期价格均值5072元/吨,上涨了35%(见图1)目前,钢材价格已开始回落,预计2022年钢铁行业难以继续扩张。
 
2021十大扩张行业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宝钢股份(600019.SH):上涨36.4%;
 
鞍钢股份(000898.SZ):上涨30.7%;
 
华菱钢铁(000932.SZ):上涨18.8%。
9.化学原料 91%
化学原料行业共有47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2237亿元,总营业利润186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19%,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62.4%,两者均值为91%。
 
47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和当期都有两家企业微亏。与基准期相比,有26家企业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55%。当期,宝丰能源(600989.SH)营业利润64亿,为行业之最。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33亿元。
 
当期,受能源价格上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国内化工行业景气度较高,各类化学原料价格普遍上涨(见图2)。这导致了化学原料行业营收、营业利润的显著增长。
 
以98%硫酸为例,基准期价格均值为306元/吨,当期价格均值为621元/吨,上涨了103%。目前各类化学原料价格已经普遍回落,预计2022年化学原料行业难以继续大幅扩张。
 
2021十大扩张行业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中泰化学(002092.SZ):上涨64.8%;
 
卫星化学(002648.SZ):上涨104%;
 
三友化工(600409.SH):下跌4.4%。
8.生物制药 101%

 
生物制药行业有46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492亿元,总营业利润123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68.2%,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33.6%,两者均值为101%。
 
在46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9家亏损,亏损总额21.6亿元。当期仍有9家亏损,亏损总额11.6亿元,减亏46.3%。与基准期相比,有12家企业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26%。当期,智飞生物(300122.SZ)营业利润99亿,为行业之最。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为21亿元。
 
根据中信建投(601066.SH)的研报《从工业增加值看未来优势行业》,中国进入“投资增速拐点”之后,健康相关产业的增速会高于GDP增速。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2019年,样本公司的营业利润保持了年均18%的复合增速。
 
受疫情影响,生物制药行业的需求增速被突然放大。未来,该行业能否保持这种增速,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是疫情消退,原因之二是医保控费。不过,生物制药行业创新性强,行业门槛高,未来增速大概率会高于GDP增速。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智飞生物(300122.SZ):下跌16.8%;
 
长春高新(000661.SZ):下跌38.6%;
 
华兰生物(002007.SZ):下跌32.9%。
7.被动电子元件 106%  
 
最常见的被动电子元件,包括电容、电阻、电感。其中,电容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以上。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器件,是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比如,一台iPhoneX需要用到上千颗电容。中国高端电容器市场,长期被京瓷、威世等日美龙头公司占据。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产品档次低。
 
该行业样本公司共15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171亿,营业利润33亿。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70%,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42%,两者均值为106%。
 
在15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1家亏损,亏损额0.2亿元,当期则没有亏损企业。与基准期相比,有9家企业的营业利润实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0%。当期营业利润最高的企业是三环集团(300408.SZ),营业利润从基准期的7.9亿元上升到当期的20亿元。
 
当期被动电子元件行业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时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下游的军工、消费电子、汽车行业需求旺盛;其二,国内技术进步,市场份额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回升,以及本土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此行业未来大概率会保持扩张态势。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三环集团(300408.SZ):上涨19.8%;
 
振华科技(000733.SZ):上涨90.1%;
 
风华高科(000636.SZ):下跌14.9%。
6.有色金属 119%
有色行业共有132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12961亿元,总营业利润444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56.4%,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81%,两者均值为119%。
 
在132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14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31.6亿元。当期亏损6家,总金额为12.4亿元,减亏61%。与基准期相比,有65家企业的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49%。当期,紫金矿业(601899.SH)营业利润186亿元,为行业之最。在基准期,它营业利润51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营收、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铜、铝、锌等各类有色金属价格的普遍上涨。以铝为例,基准期价格均值为13900元/吨,当期价格均值18500元/吨,上涨了33%(见图3)目前各类金属价格稳中有落,2022年有色行业难以继续扩张。
2021十大扩张行业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江西铜业(600362.SH):上涨16.9%;
 
中国铝业(601600.SH):上涨73.3%;
 
紫金矿业(601899.SH):上涨11.8%。
5.光伏制造 146%
光伏制造业,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主件,以及玻璃、银浆、金刚线等辅材。自2020年9月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光伏发电行业的前景大振,光伏制造业也随之被看好。
 
光伏制造行业有40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1643亿元,总营业利润157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99.2%,总营业利润上升了193.4%,两者均值为146%。
 
在40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9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3.6亿元。当期亏损6家,总亏损金额为7.4亿元。当期亏损总额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协鑫集成(002506.SZ)由赢转亏,亏损额3.9亿元。扣除协鑫集成,当期总亏损与基准期持平。
 
与基准期相比,有27家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8%。当期,隆基股份(601012.SH)营业利润87.9亿,为行业之冠。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42.7亿元。
 
当期光伏设备行业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时上升,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需求大增。光伏全产业链供不应求,主流企业产品量价齐升。
 
不过,由于短期需求增长过快,导致光伏玻璃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影响了新增光伏装机的规模。随着光伏行业的逐渐成熟,产业链各环节都将步入平稳发展期,2022年将难现2021年的火热。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隆基股份(601012.SH):上涨27.8%;
通威股份(600438.SH):上涨17.7%;
天合光能(688599.SH):上涨215%。
4.医疗器械 154%
 
医疗器械行业有100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983亿元,总营业利润220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96.2%,总营业利润上升了211.7%,两者的平均值为154%。
 
在100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2家亏损,亏损总额2亿元。当期有3家亏损,亏损总额2.7亿元,基本持平。与基准期相比,有36家公司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6%。
 
当期,英科医疗(300677.SZ)营业利润最高,为81亿元。基准期其营业利润为1.45亿,当期是基准期的56倍。英科医疗的主要产品是医疗防护用品,其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受到疫情影响。
 
上文提到的中信建投相关研究,称未来健康相关产业的增速会高于GDP增速。医疗器械行业亦属于健康产业。2015-2019年,样本公司的营业利润保持了年均27%的复合增速。未来疫情影响渐弱,该行业2020-2021年的超高增长将不复存在,未来将是平稳增长。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3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迈瑞医疗(300760.SZ):下降17.6%;
 
英科医疗(300677.SZ):下降46.5%;
 
迪安诊断(300244.SZ):下降5.6%。
3.锂电池 163%
 
锂电池行业有45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2145亿元,总营业利润174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108.2%,总营业利润上升了217.6%,两者均值为163%。
 
在45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3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25.6亿。当期亏损1家,总金额为0.8亿元,减亏97%。与基准期相比,有25家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56%。当期,宁德时代(300750.SZ)营业利润109亿元,为行业之冠。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44亿元。
 
锂电池行业是2021年高度吸睛的行业,产销两旺。2021年前三季度锂电池累计装机92GW,同比上升169%。从产业链条上来说,该行业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端是有色金属、氟化物等资源;中间是正负极、电解液、铜箔、隔膜、锂电设备;后端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制造商。当期,全产业链各环节都获得了大幅增长,但中前端的利润增幅更大,资源企业和原料供应商成为最大受益者。
 
锂电池行业爆发的主要动力,来自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预计中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超过300万辆,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所有汽车的20%。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市场当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50%。
 
国内外市场的旺盛需求,共同造就了国内锂电池行业的火热。未来数年内,新能源车、储能这两大市场会持续高速增长,锂电池行业也将保持扩张态势。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洛阳钼业(603993.SH):下跌5.3%;
宁德时代(300750.SZ):上涨79.2%;
欣旺达(300207.SZ):上涨53.7%。
2.集成电路与芯片 222%
 
集成电路与芯片行业,共有71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1193亿元,总营业利润82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73.7%,总营业利润上升了371.1%,两者均值为222%。
 
在71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12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22.4亿。当期4家亏损,总金额为8.1亿元,减亏64%。与基准期相比,有50家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70%。当期,中芯国际(688981.SH)营业利润75.5亿,为行业之冠。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7.8亿元。
 
2021年,史无前例的全球大缺货,让芯片行业走到了聚光灯下。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高盛的报告,始发于汽车行业的全球芯片短缺,影响了从钢铁到空调等169个行业。
 
“缺芯潮”来自两大因素,其一是新冠疫情,其二是美国制裁引发的囤货需求。“缺芯潮”自然带来了涨价。这使集成电路与芯片企业的营收和营业利润都大幅提升。目前产能紧张的局面,已开始有所缓解。一位资深从业人员预计,2022年芯片行业不会继续扩张,而是基本维持现状。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中芯国际(688981.SH):下跌6.4%;
长电科技(600584.SH):下跌23.5%;
韦尔股份(603501.SH):上涨28.8%
1.显示器件 516%
2021十大扩张行业
显示器件行业,共有40家样本公司。基准期总营收2485亿元,总营业利润53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上升了89%,总营业利润上升了944%,两者均值为516%。
 
在40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8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64亿。当期也有8家亏损,总亏损金额为29亿元,减亏54.7%。与基准期相比,有13家企业营业利润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2.5%。当期,京东方A(000725.SZ)的营业利润295亿元,为行业之最。在基准期,其营业利润11亿元。
 
在液晶电视、显示器等面板产品上,国内曾严重依赖日本、韩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进口液晶显示面板19.5亿个,价格为407.5亿美元。为此,京东方A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走上自研的道路。
 
2021年,显示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疫情重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远程办公、线上娱乐等需求持续保持增长。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超出预期。平安证券(0231.HK)和兴业证券(601377.SH)均认为,该行业价格面临调整,2022年无法再现2021年的扩张。
 
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7日,当期营收前三名的样本公司,在A股的表现如下:
京东方A(000725.SZ):下跌17.8%;
 
TCL科技(000100.SZ):下跌12.4%;
 
冠捷科技(000727.SZ):上涨12.7%。
2021十大扩张行业
结束语
2021年,各个行业扩张的原因多种多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由于疫情导致需求膨胀;钢铁、化学原料、有色金属,则由于产品价格上涨;光伏、锂电池,由于转型清洁能源的大势所趋;芯片行业,则由于供不应求。此外,显示器件、被动电子元件、芯片行业的扩张,也由于技术提升、进口替代。
 
诚然,2021年不是某些行业的好年景,但中国是个经济大国,行业种类齐全,整体经济仍充满韧性。我们有着巨大的内外需市场,有着充足的劳动力,有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有整合全球资源的巨大势能,还有着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全体国民。
2022年,值得期待。

各行业样本公司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2021十大扩张行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dWn9RwyMLaZfbh6PDPCkQ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如果说A股是一部浅薄热闹的肥皂剧,那么港股就是触及人性和灵魂的哲学电影,令你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

近日,港股恒指再创年内新低,较218高点回撤高达24%,恒生科技指同期大跌46%。港股因此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差的主流股市。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回本了,再也不玩港股了”,成为内地南下散户投资者最为直接的心理对白。

1

折戟港股

去年下半年,A股机构开启了一轮极致抱团,从白马股到半导体,再到新能源,取得了瞩目的业绩成就。抱团基金因此成为明星基金,基金管理人成为明星基金经理,部分基金开始走出去,南下港股大展身手。

华创证券打出第一炮,在一场路演中高喊:“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同期,“私募女魔头”李蓓摇旗呐喊: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现在应该:卖出A股,买入H股;卖出茅台,买入中移动;卖出酱油色拉油,买入中海油。而且,这不仅仅是价值投资,这是中国投资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解放战争。”

睿远基金一哥们忍不住这么评价:5年前也有个娘们号称要南下拿下定价权,然后牛市就没有然后了……

有好事股民进一步深挖,5年前的那位女侠应该是“公募一姐”王茹远。2015年王茹远也曾强烈看好港股,其亲自操刀的宏流港美中概通基金当年爆亏51%!

现在看来,睿远这哥们料事如神,年初号称要南下的机构们成了高位接盘侠,港股牛市很快变成了深不见底的大熊市。

截止11月30日,投资于港股的部分管理QDII产品中,20只基金中有16只亏损,亏损比例高达80%。表现最差的3只,包括嘉实海外中国、华夏大中华、汇添富香港优势,跌幅均超过20%,比恒指大盘的14%还要惨烈。

另外,去年翻倍的明星产品南方香港成长今年以来大跌17.4%,基金经理黄亮也于今年9月离任。表现最好的华安两只基金,保持小幅正收益,主要逻辑是选中了一只新能源牛股——龙源电力,今年一度大涨150%,至今涨幅仍有120%。实际上不仅仅投资香港股票的基金收益率不佳,就是一些投资A股为主的基金重仓了港股互联网和大型科技股的基金,也遭遇了很大损失。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除了机构,还有一部分内地投资者南下跟风投资香港成为“炮灰”。我们从侧面数据来看看当时的火爆情况。今年一季度,富途开户总数同比增140%达到195.7万户,入金客户总数同比增231%达到78.9万户。老虎证券亦是如此,一季度新增开户29.6万户,达到140万户,是2020年同期的3倍多。

今年,南下资金累计流入港股4075亿港元,其中主要集中在1月份,当月大幅流入3106亿港元,而7月份行情很差的时候,净流出高达635亿港元。另外,从港股交易额也能看出端倪,港股崩盘走熊之前,港交所每日成交额高达2000-3000亿,热闹非凡,现在已经回归平常,1000亿徘徊。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年前,南下资金想要通过复制A股抱团的逻辑获得港股定价权,但港股交易对手大多为国际成熟机构,有自己的估值标准以及价值观。偏离外资机构认可的估值,不仅不会追涨,还会抛售持股,甚至通过做空手段与做多者博弈。A股之所以能够抱团成功,且疯起来能够涨出天际,主要逻辑是只能单边上涨才能赚钱,没有做空机制。

A股的投资逻辑与投资环境与港股完全不同。内地机构想要依靠A股割韭菜的方式去港股赚钱,最终酿成了笑柄。

2

套牢中丐

今年,港股为何会遭遇如此滑铁卢的行情?

先看恒指行业权重,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占比分别高达35.4%、27.76%、10.58%、7.65%,合计占比高达81.39%。具体来看,前7大权重股分别为美团、腾讯、阿里、友邦、汇丰、建行、港交所,累计占比权重为49.22%。而前3大互联网巨头今年以来迎来了估值回归,拖累港股大盘。还有权重比较大的银行、保险、地产没有良好的业绩增长前景,一路萎靡至今。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去年,投资者极度看好互联网,而今年悲观至极,残忍抛弃。这批互联网企业正是中概股的核心龙头标的。一大批内地投资者通过ETF转战港股互联网,包括中概互联ETF(513050)、中概互联网ETF(164906)、中概互联网LOF(164906)、中概互联网ETF(159607)。一股友一路补仓,一路下跌,K线图做成了下面的模样: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中概互联513050最广为人知,抄底的人前赴后继。基金份额从年初的26.8亿份一路快速增长至目前的233.8亿份,增幅高达772%。然而,今年该ETF较218高点跌幅将近50%,目前位置逼近去年3月全球危机的时候了。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好好的中概,变成了中丐,投资者有苦不能言。那么,现在的位置,还忍心割肉吗?

按照股票最基础的定价逻辑,现有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加总进行折现。那么,现在要给出高估值,一定是市场预期公司持续高增长。反过来讲,市场给予低估值,一定是预期未来没有持续的(高)增长。

企业要保持业绩持续增长,至少要放大到行业层面来看。互联网在中国发展30余年,已经经历了牵引期、探索成长期、快速发展期、成熟繁荣期。这些年,互联网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再到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见顶,开始内卷存量竞争,并把触角伸向类似买菜这样的民生领域。从这个维度看,互联网逐步趋近于传统行业。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在考虑投资的时候,除了关注行业周期,还要关注每家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称之为巨头,意味着已成长为各大细分赛道的“参天大树”,已走过了公司的“成长期”。之后,大方向是陷入低速增长,在之后不增长,甚至负增长。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加速互联网行业与公司变局的外力,来源于反垄断。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开启了互联网监管大幕。过去,互联网可以蓬勃发展,无所畏惧,没有增量可以通过“垄断”等方式无限蚕食传统行业的蛋糕来满足业绩的高速增长。但从这时开始,一切的游戏规则变了。

紧接着,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1年,各种各样的监管接踵而至,且没有任何结束的意思……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从正厅级单位上升至副部级单位。

监管频频出手背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都不会再如去年之前那般光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在没有反垄断之前,互联网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巨头们也已长大,大趋势一定是长期投资的价值越来越低,因为高业绩增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下滑。反垄断,只是加快了行业投资逻辑的生变。

互联网经过今年的大幅暴跌,有人会觉得估值已经很低了,抄底才是现在的最佳选择。然而,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眼里,投资一家公司非常看重行业与公司有没有成长性,如果没有,估值越来越低才是正常的。这从最基本的股票定价逻辑也能理解。

在我看来,现在的中丐,跌多了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亦是较好的逃命机会,而不是期待股价大反转来回本。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对于逻崩坏的行业与个股,勇于止损也是一种智慧。比如房地产,你以为PB跌到0.5%,已经是极限不能再低了,然而港股有超过50%的房企低于0.5,低于0.3的有29家,低于0.2的有15家。

3

尾声

年前,港股小牛市,券商看好,高喊“南下争夺定价权”,折戟了。现在,港股创13个月新低,券商仍然看好,在研报里写出了“港股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死猪不怕开水烫”。

截止11月30日,恒指市净率水平为0.97倍,恒国指市净率水平为0.92倍,分别位于2014年以来的1%和8%分位数水平。参考历史估值角度来看,港股的确有吸引力。但仔细想想,逻辑并不那么通畅。过去,1倍被视为低估,现在跌到1倍直接参考历史算低估,合理吗?现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增速相较于过去下滑很多,意味着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了大台阶,跌到过去的低估位置,不代表着就很低估,说不定还有进一步“低估”的空间呢!当然,都这个位置了,也不要过分悲观,港股依然存在局部的机会,但挖掘难度实在太大,并不适合绝大多数散户。

折戟港股,套牢中丐:割肉还是抄底?

在我看来,港股下跌大趋势可能并没有结束。港股是小三市场,多数交易来源于海外,与欧美股市联动效应非常强。而当前欧美疫情越来越严重,经济明年会明显承压(可能会出现衰退危机),叠加被迫收水并可能大幅加息控通胀,对于泡沫极高的欧美金融市场构成严重威胁。海外市场一旦动荡,几乎必然会波及港股,明年港股更需谨慎。

风高浪急的港股,想要存活下来并稳定盈利,比A股难度高得多。有人总结过港股3条生存法则,我觉得非常好,依此结束今天的推文:记得开仓不是便宜,而是成长优质;不要随意加仓补仓,等待复活;遇到逻辑崩坏的公司,反弹逃命,勇于止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FyG8OJ8o1tCxGDU4rW-lA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1

 

 

目前我国光伏硅晶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世界范围内)达到150~170GW,已经垄断全球光伏产业98%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光伏业协会测算,仅2021年我国国内装机总容量就将达到65GW。

 

这是个什么概念?

 

1GW=100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是22.5GW。

 

即,中国光伏发电系统,一年3弄出个三峡水电站!

 

市场前景之巨大,毋庸置疑。

 

但是,在前期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策补贴起家。

 

这就造成了前期大家都在水里蹲着,谁是真能游,谁是真裸奔很难分辨,情况何止是良莠不齐,简直就是群魔乱舞!

 

目前补贴政策已经落潮,这就到了开始考验捂裆技术的时刻了。

 

所以,如果没办法全面的了解光伏产业链的具体信息,没办法分辨谁是李逵、谁是李鬼,那么盲目的投资光伏赛道,无异于是火中取栗!

 

这就直接导致了,光伏赛道对于散户、尤其是不明情况的散户而言,投资性价比直线下降。

 

所以,今儿个老庄用人话,把光伏产业链直接给你干穿,咱先把里面的链条弄明白,然后能不能吃到菜,那就各凭本事吧!

 

免责声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只是因为想要说光伏产业,就绕不过他们而已,我只做陈述,不做推荐!

 

兄弟们,开整!

 

 

2

 

 

光伏发电系统,我们得先弄清楚它的分支。

 

光伏发电系统从发电原理上区分,有两种。

 

第一种:光伏热能发电,就是一堆大镜子对着一个储液罐使劲照,用光热煮沸储液罐的液体,然后推动蒸汽机发电。

 

拿放大镜或者凹面镜烧蚂蚁的事情,大家小时候都没少干吧?

 

它的发电原理跟火电站发电一毛一样,只是把煤炭加温改成了聚光加温而已。

 

具体就长这个样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塔上面那个被照的跟白炽灯一样的地方,就是储液罐。

 

这种光伏电站在微观层面上的优势非常大,它发电效率高,单位面积发电量较大,发电成本低。

 

是极优质的、绝对零污染的绿色发电工程。

 

但是他的宏观弊端也很明显,不仅需要大量的反光板一体配套,还需要整套的发电工程基建,而且受地域、地形约束极大。

 

需要在常年日照强烈的地区,寻找大块的平整土地进行建设。

 

至于为啥,看图你就知道了。

 

所以,这玩意儿基本上只能在西北荒漠地区去搞。

 

第二种,也就是我们现在在股市里讨论的光伏系统,也就是硅基光伏玻璃板,长这个样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这种光伏板发电方式,微观劣势很明显:发电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但是它的宏观优势非常巨大,首先就是散装化,一块板子就能单独装机发电,对地理区域的要求不那么严苛,对于装机位置更是随心所欲。

 

平原能搞、山区能搞、就算是居民区房顶上也能搞!!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只要不是云贵山区那种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其他的都可以!

 

而且它不需要集中对焦,所以还能跟风力电厂混搭建设,上面跑风力,下面晒硅晶!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所以,虽然单位发电量低的让人想掀桌子,但是质量不够咱们数量来凑!!

 

野狗成群狮子都怂!

 

巨大的可装机体量决定了,它在宏观上完全具有跟任何火力、水利甚至核动力发电掰腕子的资格。

 

同样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体量和投资空间。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这个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补贴发展政策之后,虽然有相当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站起来了,但也有更多李鬼混进来了。

 

谁是李逵?谁是李鬼?需要细细分辨。

 

同时,整个产业链条也牵扯到上下游包括原料、硅基片、组件系统、电池片以及电站配套五个主要环节。

 

以及附加在这五个主要环节当中的生产链条,比如:晶炉、切片机生产、电池片生产等。

 

其中晶炉还分单晶炉和双晶炉。

 

切片机也分金刚线切割和砂线切割。

 

而电池也不是咱们传统的汽车电瓶就能搞定的,它的制造还分制绒机、刻蚀机、扩散炉等等。

 

而生产组件部分,还牵扯到了光伏光压玻璃生产,还有用来将光基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的逆变器等等。

 

千头万绪的系统产业链条如果一一展开,足够到达“我敢写你也不一定敢看”的地步。

 

所以,我们简而话之,就从五大主要环节开始给兄弟们一次干个明白。

 

 

3

 

 

毫无疑问,想做硅版,就得要硅晶体。

 

我们称之为硅料。

 

这种东西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提纯。

 

把硅矿原料干进机器里,然后反复的提纯、提纯、再提纯,直到达到纯度99.99%~99.9999%以后就能用了。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被洗白白了的硅晶体,一丝不挂的站在太阳底下,那电力自然十足!

 

在这一环节当中,因为就是不断地给硅提纯,所以技术含量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讲是高到没边了,但是放在专业工厂眼里,那就是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所以,在硅料环节的相关企业,拼的可不是什么核心技术,拼的就是价格。

 

谁成本控制的好,谁的竞争力就大。

 

这一环节就是个疯狂内卷的局面,所以想要看他们的竞争力大小,你就直接看谁的成本低、谁的规模大、谁是龙头就可以了。

 

除非是有人开发出了超级提纯技术,能把成本呈几何式的压缩,否则绝对不要对后来的新兴企业抱有太大希望。

 

老牌企业投产早,回报收入净值高,工作流程熟练、销售和采购通道成熟。

 

这些都不是新进的愣头青能搞得定的。

 

在企业分部方面,硅料生产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8年以前,当时的硅料基本都靠进口。

 

第二阶段是15~19年以后,也就是前几年和现在的事儿。

 

这一阶段里,咱们中国的国产硅料已经占到了全世界市场份额60%以上。

 

国内市场占有也接近80%。

 

但是!

 

但是啊!

 

这可不是因为咱们国内技术突飞猛进了,而是因为08年经济危机以后,国外所有的硅料生产大厂全都破产啦!!!

 

再次感谢宏观调控政策,感谢全民所有制经济,感谢政府补贴……

 

这也充分证明了在这一领域,想要当老大,苟才是王道,只要把同行都熬死,自然就成爷了!

 

那么,在强行补贴政策救场的情况下,虽然养出了一大批李鬼,但也保住并催生全球最大的几家硅料生产企业。

 

其中企业集中度前五名的五家,就占有全球市场58%的份额了。

 

世界硅料TOP5全是中国企业的!

 

前三名:新特能源、保利协鑫、通威股份。

 

市场占有率分别17%、16%、15%。

 

其中保利和新特是港股。

 

通威是A股。

 

大A里面,硅基材料就他了,但是这只股票机构抱团挺严重的。

 

140多家公募基金都蹲在坑里,控了6%左右。

 

另外还有70多家外资鬼佬也蹲在里面,拿走了11%。

 

这个惨啊……A股硅基材料里面,就属他是机构重灾区。

 

当然……他不是最终的,后面有一个比他还狠!

 

 

4

 

 

这一部分我们就比较厉害啦!

 

实实在在的全球垄断!

 

因为全球总产量98%都是我们的自己的!!!

 

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外的硅料大厂都死绝了,连带着太阳能硅片板生产商也扑街一地。

 

果然……能苟才是王道……再次感谢全民所有制经济……

 

在整体格局上,咱们三年前就已经达到硅片装机年产能134.6GW,全球产量98%的数据就是说他。

 

但是这一行业跟硅料有相似之处,虽然技术含量高了一点,但是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硅料至少还有个CR5,晶片行业直接就干成了“双头龙”。

 

整个行业里面,除了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以外,其他的都是渣渣!

 

所以,同样是不要对任何新选手抱有幻想!

 

这两家企业加起来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80%了,其他“豆芽菜”没有任何活路的!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环,占了40%+。第二的隆基也差不多占了38%。

 

然后是晶片本身,现在主流芯片就两种:多晶和单晶。

 

其中单晶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没有任何疑问!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因为晶料生产过程中,分拉晶和切割两个环节。

 

所谓拉晶你就把它当成让晶料生长为可用材料的过程,用到晶炉。

 

这个容后再讲。

 

先说为啥单晶比多晶好?

 

因为晶料拉晶之后,需要通过切割才能制成电池板。

 

就跟切白菜一样,先在晶炉里长成一大坨,然后拉出来切片!

 

其中,单晶硅片切割用的是金刚线,而多晶用的是砂线。

 

单晶片和多晶片两者的产电效率相差不大,但是金刚线切割效率高、成本低。

 

多晶对于砂线的损耗太大,成本很高。

 

所以,单晶逼死多晶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单晶已经占市场比例超过65%了,今年有没有过70%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也相去不远了。

 

所以,在研究光伏产品和晶炉生产商的时候,先看看他是单晶的还是多晶的。

 

多晶比例大的生产商没前途的!

 

因为目前单晶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所以生产晶料的晶炉生产商也以单晶为主。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将会极大地分润这一梯级的利润,所以也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因为目前晶片双龙一直在做产能升级,从小晶片向大晶片迈进,所以晶炉也会随之更新换代,这里面也是大生意。

 

只是说他们没有中环、隆基双巨头那么受欢迎而已。

 

目前能数得上号的晶炉生产商就两家,不分名次分别是:连城数控、晶盛机电。

 

别问为啥也是两家啊,问了就是关联交易。

 

其中连城数控是隆基的小弟,高度关联企业。

 

剩下的市场份额都被晶盛吃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两家大佬……没得选的……

 

然后说说晶片行业的市场主流标准。

 

首发肯定是隆基的156.75毫米晶片。

 

然后这里又冒出来一个大佬,晶科能源!

 

这货的158.75毫米晶板也是市面上的主流标准之一。只是没有双巨头辣么猛而已。

 

二者市场占有率分别是61%和32%,所以……隆基还是爷啊……

 

但是这里顺带说一嘴,前面那个晶炉生产商里的晶盛机电,他跟这个晶科之间也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就意会吧。

 

然后,晶板尺寸方面,一个很重数据,那就是我们消失的“大霸”中环股份。

 

他去干超大尺寸硅片了!

 

别人都是150几,他直接干的就是210毫米大尺寸,隆基后来也跟上了,不过只做到182毫米。

 

如果闹不明白个尺寸变化的,大家只要记住越大越牛就行啦!

 

因为你的晶板做得越大,需要拉晶和切割的次数肯定就越少嘛!成本肯定也就越低,利润就越高!

 

而且,你的晶片尺寸越大,下面组装厂组装速度肯定就越快,而且使用的材料和人力就越少,组装成本也越低。

 

同样是一平米的太阳能设备,组装材料占比少了,那么可发光面积不就大了?

 

这样一来,对下面的用户来讲,同样装机面积的情况下,用的支架更少,装机费用更低,产电量更大,回报率更高!

 

所以,研究下游产业的,这个尺寸变化要明白。

 

然后说说市场的反应。

 

毫无疑问,资本除了中环和隆基以外,谁都不爱!

 

但是中环和隆基也是有分别的。

 

中环的坑里只有30几家基金,流通股占比大约4%。

 

而隆基就是机构重灾区了!

 

570多家基金蹲在死蹲隆基,另外还有88家外资机构。

 

两者相加占隆基股份流通股的26%!

 

感觉自己拳头也不小,不怕跟机构掰腕子的,或者就是想找机构抱团股的,往隆基去吧……祝你好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FRHvvfwuE-_EpxlpSaL9w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免责声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只是因为想要说光伏产业,就绕不过他们而已,我只做陈述,不做推荐!

 

 

01

电池片

 

 

上文当中咱们说过了,把硅矿怼进精炼设备,然后就是怼啊怼、怼啊怼~

 

硅矿被怼的一丝不挂,直到获得纯度99.99%~99.9999%的纯净硅料。

 

接下来,再把它塞进晶炉里,长啊长,长成了晶体疙瘩,然后拉去切片!

 

我们就有了硅晶片!

 

但是……光有硅晶片还没用啊,只晒太阳不干活肯定是不行滴。

 

所以,在硅晶片产业链下游,衔接的就是电池片产业系统。

 

只有硅晶片与电池片合二为一,才能顺利讲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电池片这东西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光伏转化效率。

 

这是核心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但是,在座的兄弟姐妹们,这也是最容易忽悠散户的环节!

 

因为电池片行业的怨种太多了啊!

 

这个环节虽然技术含量高,也是光伏生产最核心的环节。

 

但是,实际上这个梯层的技术迭代速度也是最快的!

 

说不定哪里冒出一个彩虹小角马,就把老龙王给顶翻了。

 

所以这一块反而是投资风险最大,风云变幻最快,选酬最难的环节。

 

放一般人他会告诉你吗??

 

他只会告诉你:这是整个生产链条当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环节,是最容易出独角兽的高活力区域。

 

每一个字都是真的,但每一个字都是扯犊子!

 

这个环节不仅技术迭代速度快,而且技术流派也是千奇百怪。

 

现在最主要的技术流派就有5个:PERC、HJT、N-PERT、TOPCON、IBC。

 

但凡不是专业对口的技术狗,光看这五个代码就能给绕晕了。

 

所以,这里面的详细技术资料咱就不瞎白活了,直接说结果。

 

这五个技术流派里,你就记住两个就行了,别问我为什么!

 

记住性价比最高两个PERC和HJT就行了,这也是未来……额,至少是眼前的主流趋势。

 

因为其他三个都太烂了!

 

N-PERT就是彻头彻尾的战五渣,成本贼高产出贼少。

 

TOPCON弄出来的东西只有一面管用,背光面基本上是废的。

 

IBC倒是效率很高,可那玩意的技术门高更高,高到让专业人士都想跪地唱征服……你就把他当做天顶星科技就行了。

 

所以最终落点还是在PERC和HJT上。

 

但是,这两个技术上也有学问,稍微不留神就被忽悠啦

 

PERC技术,是常规技术,或者说是老牌技术,市场占有率蛮高的。

 

19年的时候能有个65%,现在可能就低很多了。

 

这个技术成熟、稳定,各大厂家均有使用,由此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遍性的好的技术。

 

但是我跟兄弟们讲啊!

 

这个技术造出来的电池片转化效率的是有天花板的!

 

所以是一定会被淘汰的,而且现在正处于被慢慢淘汰的过度阶段!

 

现在更多的入坑大佬们,都开始用HJT技术了,这个技术难度更低,步骤更少,而且电能转化效率更高。

 

所以选酬或者投资的时候,一定先认准了这家公司生产线主打的技术分支,可别49年入了秃头党,那就悲催了!

 

同时,这一环节里,不仅技术层面八仙过海,而且在市场层面更是群魔乱坑……额,或者说英豪辈出?

 

不管啦!反正就是很乱,不像前面两个环节,市场集中度高,产业结构稳定。

 

这个环节当中,咱们就没有什么市场垄断地位了,咱们最大的一家通威股份,占全球10%左右,剩下的都是毛毛雨。

 

全世界集中度龙头前5名,加起来还不到30%,可谓是遍地毛神。

 

所以机构和职业投资者都很讨厌这一环节的公司,最多也就是买点威通股份装装门面。

 

想在这一块博利的兄弟们,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吧!

 

 

02

光伏组件

 

 

用人话讲,就是:太阳能板……

 

就是大家概念里的那个东西,长这个样子……

 

对……就是这个东西: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你看那个蓝的,就是晶片版,白的都是铝合金框、密封胶、线路之类的东西。

 

所以大家知道为啥前面说到,晶板尺寸越大越牛了吧?

 

因为晶板够大,电池片才能够大嘛!

 

发电就靠电池片的面积啦!

 

至于他们晶片版和电池板是怎么合成光伏电池板的……

 

我在网上给大家抠个图,意思意思就行了,千万别让我科普这个了,我真不是理工男……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由此,所谓的组件环节,其实就是把太阳能电池该串联的串联、该并联的并联,然后拿胶水(反正我就说是胶水了,大家意会吧)攒起来。

 

再把他接上电池啊,框框啊,就算完成了,不需要技术含量,有手就行!

 

当然,最基础的电工知识还是要有的……

 

所以这以环节的技术难度不高,拼的主要是品牌、渠道和销售服务。

 

到这一步,你就把它当成平常的贸易销售公司来研究就可以了。

 

在这个环节里,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组装出来的太阳能组件,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面板,一种是双面板。

 

目前最流行的,未来也一定是绝对主流的就是双面板。

 

说白了,就是正反面都贴光伏玻璃。

 

这样一来除了正面的阳光以外,背面也能接受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发电效率会更高,比单面的多出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量。

 

这个环节里,目前就我所知,是两家品牌说话。

 

分别是信义光能40%左右的市场份额,福莱特25%左右。

 

这两家都在光伏ETF成分当中。

 

两家合伙能吃下60%多的市场份额。

 

这就已经算是形成寡头了,只要他们不作死,哪怕现在行业下滑,也能比别人挺得时间久。

 

但是这个行业周期性很强,因为太阳能板一旦安装,它的使用周期是很长的,所以异地市场饱和之后,数年之内都只能是小规模的换新了。

 

所以周期轮动性很明显,耐心不够的慎入!

 

但是这一环节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因为他们离韭菜比较近啊!!!!!!!

 

但是……资本对于这两家组装企业都不是很感冒,反而是对光伏胶膜很感兴趣。

 

这个领域里,福斯特是老大,老二斯威克老三就不用聊了,没啥意义。

 

有兴趣的,自行了解……

 

 

03

电站啊

 

 

这是最贴近韭菜的区域了。

 

这个区域以韭菜属性来分类。

 

分别是: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

 

集中式光伏电站,就是那种大规模的,要么建立在山区,要么建立在沙漠平原上的集群化电站。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这种的主要都是民营企业在搞,割的就是财政补贴的钱,韭菜是财政部。

 

分布式就很好理解了,你家房顶上的那个就是分布式电站,散而小,老百姓自己搞。

 

咱们来主要说集中式电站。

 

这玩意是裸奔重灾区,在前些年补贴海啸来的时候,那是相当滴赚钱。

 

但是,这种电站的特点就是回本速度慢,基建成本高!

 

发出来的电直接并入高压输电系统,电都卖给国家电网了。

 

目前,咱们国家7成的体量,都是集中式电站,老百姓耍的分布式电站占3成左右。

 

建立一个集中式电站,如果不计算补贴的话……那就不要考虑什么利润了。

 

土地购置费,金融融资成本,并网费,设控基建费那是高的不要不要的。

 

后来政府补贴退潮,这些没穿底裤基本都在太阳底下遛鸟了……

 

所以大型电站为了适应政策及市场需要,都主动进行了资产轻量化改革……个毛线啊!

 

说白了就是跑路了!

 

卖电站、卖资产、卖股权,反正就是有什么卖什么,只求能苟得一条性命就好。

 

以原来光伏电站第一巨头协鑫来说,那是一路吐血一路卖!

 

直接卖到第二名正泰电器躺赢上位。

 

而正泰电器上位中国民企发电第一名,也不是因为他多牛。

 

而是因为他割肉的手速没有协鑫快而已。

 

这丫就是一场活脱脱比烂大战。

 

协鑫也用实际行动像我们证明了啥叫烂人弄的烂企业!

 

圈钱的时候他吃相比谁都难看,愣是把自己塞成第一名。

 

跑路的时候撒丫子的速度能把第二名给看懵逼……

 

名副其实的是人在前面跑,裤衩在后面飘……

 

值得一提的是……正泰这货现不仅躺赢成了行业第一,而且在还是光伏ETF当中第七大权重成分股……

 

这可能是获益于他现在式光伏电站中国NO.1的原因,体量确实很大……

 

而且在未来预期当中也有一定优势,毕竟大家玩命甩卖资产就是因为成本过高入不敷出。

 

而甩卖过程中,肯定会进行资产折价,新的接盘商拿到的项目成本,会远远低于前面做基建的公司。

 

再加上长老们一直在推进的电改和新能源交易政策。

 

所以,利润空间最终会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说白话点,以前光伏电站之所以死得那么难看,就是因为当初给补贴的力度太大,一个两个都不差钱,所以花钱大手大脚的。

 

但是经过退潮之后再起来的后起者,还是有一定可预期空间的。

 

对于国家而言,我管你死不死呢,我就是要基建体量,大补贴就是为了有人能去干这个事儿。

 

至于以后谁死谁活,反正基建设备你也搬不出中国,肉都烂在锅里了,无所谓哒!

 

所以把问题归咎于补贴政策其实毫无意义。

 

 

04

总结

 

 

但是在电站下游环节中,有一个东西很值得大家关注,那就逆变器领域

 

这是一个好赛道,毕竟他割的是电站的韭菜。

 

这个逆变器就是用来把光伏电站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用的。

 

而且逆变器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这就是光伏电站和国家电网之间的“门”,不管你屋子再大,你人再肥,门的好坏才是决定进出效率的关键。

 

否则你就算一千平的大别墅,里面上百壮汉,但是来回只有一个狗洞,那也毫无意义。

 

所以,光伏电站不争气,机构和资本就把目光投向了逆变器领域。

 

逆变器之与光伏产业的逻辑,与宁德时代之与新能源车是完全相同的!

 

而且这个领域,技术壁垒、渠道壁垒都是沟深壕横,很适合吃独食!

 

咱们的逆变器占全世界装机总规模60%以上,全球出货量第一名你们就不用考虑了……

 

是……华为……20%+都是他的菜,你们就不用想了。

 

所以,第二名阳光电源的15%市场份额还是很香的!

 

他的机构配置率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正数第二名,第一名依然是机构重灾区:隆基股份。

 

所以光伏赛道从大结构出发的整体状况就是这个样子。

 

选酬的话,主思路就是一个主轴三条线。

 

主轴:寻找5大层级关键位置,是层级具体情况不同,审慎研究投资布局。

 

三条线!

 

第一:选高效能、高集中度的层及配股。

 

第二:选关键位置,产业壁垒强大的公司配股。

 

第三:选各层级均有业务分布或关联产业的龙头配股。

 

所以……机构抱团隆基股份也是有道理的,整个光伏产业5个链条层级,他自己爬了三个半……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M5_qIdbJz2xmViuduU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