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或许很多人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前两年美国加息,说是阴谋,热钱回流美国,中国要糟;现在美国降息,还说是阴谋,美国又要拿绿纸来换中国的商品了。美联储说,你TMD到底要我怎么样?”
那么,美联储每次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到底是不是阴谋?
我可以明确的说:美联储的政策绝大多数的时候是阳谋,极少数时候是阴谋。
所谓的“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对方看出了最终目的,也没有办法应对。
绝大多数时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是阳谋,都明确的告诉世界:我要洗劫你们了,但是你们却没有任何办法。
今天,我们就再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一些金融基础比较差的朋友可以多点耐心的看文,一定能看懂的。
所谓的货币政策,主要有:升准和降准;加息和降息;量化宽松和缩表等。
升准和降准:提高或降低准备金率,威力不是很大,是比较缓和的货币政策
加息和降息:提高或降低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威力非常强大,属于比较激进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和缩表:印钞和销毁钞票,威力巨大,属于货币政策中的核弹
对于很多人来说,加息和降息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量化宽松和缩表比较难理解,所以我们先简单的给大家普及下量化宽松和缩表。
假设现在经济形势非常不好,钱非常难赚,原本很多打算买房的人就不买了——买房以后每个月要偿还银行的贷款,但是由于经济形势不好,自己随时可能失业,可能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
大家都不买房了,房地产公司就无法偿还银行的巨额贷款,就可能导致银行的破产,而银行的钱大多都是老百姓存在那的,银行破产就会导致老百姓破产……
所以,这个时候,国家就必须要救那些房地产企业,否则就可能导致经济危机——这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大家也知道,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而税收的用途非常的多,很多时候,税收的钱都不够花的,哪里有多余的钱来救那些企业?
怎么办?
这个时候,国家没有其它办法,只能印钱来购买那些房子——这就叫做“量化宽松”,也可以叫做“扩表”,直白点说就是“印钱”。
国家大量印钱买了那些房子,这样市场上就额外多了很多钱。钱多了,大家就害怕自己的钱被贬值了,于是就进行各种投资,包括购买房产和开办工厂,慢慢的经济就开始恢复了……
经济恢复了,大家都很容易找到工作,很多人就开始想要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大家就都去买房了……
大家都去购买房子了,房价就会大幅度上涨,这个时候国家为了控制房价,再把当初通过印钱购买的房子卖出去,把多印的那些钱再收回来——这就叫做“缩表”,也可以认为是“销毁钞票”。
量化宽松就是指印钱,也叫做“扩表”,它的反义词当然就是“缩表”了。
那么,为什么要用“表”来形容呢?
这里的“表”是指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又是什么意思?
比如,我有一套房子价值50万,没有任何负债,那么我的资产+负债=50+0=50。这个时候,我想买一辆车子,就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款了10万买了车子,这个时候我的资产+负债=(50万的房子+10万的车子)+10万的银行贷款=70万。
大家看出问题没有?
我的资产负债表由以前的50万增加到了70万,这就叫做“扩表”。
反过来,假设我现在有一套房子价值50万,一辆车子价值10万,欠银行10万贷款,我的资产+负债=(50万的房子+10万的车子)+银行贷款10万=70万;现在,我把车子卖掉,还掉了银行的10万贷款,我的资产+负债=50万的房子+0负债=50万。
大家看出问题没有?
我的资产负债表由以前的70万降低到50万,这就叫做“缩表”。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央行,中国的央行是人民银行,美国的央行是美联储。
央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央行的主要功能就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央行来说,它具有印钞的权力,而它印的钱就相当于自己的负债!
印了钱就要把这些钱投放到市场上,如何把印的钱投放到市场上呢?
对的,购买资产!
每个国家央行的资产都是不一样的:
美联储的资产主要是印钱后购买的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和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中国央行的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和相关公司贷款后抵押物;日本央行的资产主要是政府发行的债券、持有的股票或基金。
大家看看下面两个图: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上面的内容不难理解吧,如果还不理解的话,多看几遍,我认为我写的还是比较容易懂的。
了解上面的基础内容以后,大家就很容易看清美联储是如何洗劫世界了。
大家都知道,美元是霸权货币,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采取美元结算,而美联储就相当于是世界的央行,它的货币政策调整自然会影响到世界国家的经济:美联储每次加息、降息、扩表、缩表都能对世界经济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我们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说美联储的很多政策都是“阳谋”呢?
因为很多时候,美联储把它的货币政策公开的告诉全世界。
美联储是如何把自己的货币政策告诉世界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你可以自己判断,而且很容易判断;
第二,美联储的实际控制者会告诉你。
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就是加息和降息——量化宽松和缩表是加强版的降息和加息,只能在加息或降息不起作用的极端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比如发生经济危机和经济严重过热的时候。
加息和降息是很容易预测的: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市场上到处是钱,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就需要加息;当经济过冷的时候,市场上严重缺钱,就需要降息。
这就是我们以前和大家说过无数次的:当物价指数大于3.0%的时候,说明经济过热了,美联储就要加息;当物价指数在2-3%的时候,说明经济是正常的,美联储一般不会调整货币政策;当物价指数小于2%的时候,说明经济是过冷了,美联储就会采取降息措施。
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2%的通胀当成目标:通货膨胀率不能低于2%。
比如,近30年来,日本经济一直比较差,经济不增长,物价也不上涨。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一直都把物价达到2%当成目标——只要物价指数小于2%,日本央行就不停的印钱。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但是,大家也知道,如果印钱就能解决经济问题的话,那么大家还那么辛苦劳动做什么?直接印钱就好了!
事实证明:无论日本央行如何印钱,日本的物价指数就是达不到2%的目标——日本央行不停的印钱,通过不断购买日本上市公司的股份把印出来的钱投放到市场上(最终日本央行成40%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物价还没有涨上来。
大家看看下面的图:2012年安倍当选日本首相,提出“安倍经济学”,把通胀2%当成目标,无限制的开动印钞机,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如此大规模的印钱,日本达到2%的通胀目标了吗?
没有!
为什么?
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了瓶颈的时候,仅仅依靠印钱是无法刺激经济发展的、是没有用的——由于日本人极度不看好日本的未来,无论日本央行印多少钱,被老百姓赚走后,他们也不拿出来消费。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如果有人在日本生活或和日本人有生意往来的,一定会知道,日本的物价已经三十年没有变化了——30年前日本冰棍是60日元(人民币约3.5元),今天还是60日元。
说到这,肯定有人会羡慕:你看人家物价几十年不涨,你再看看我们的物价涨成什么样子了?
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物价不涨往往意味着你的收入也没有增长,没有额外的消费能力,物价自然也不会上涨——日本进入了一个低欲社会。
自从日本被美国搞了《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经济近30年没有增长,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日本央行不仅仅无节制的印钞,而且将基准利率大幅度下调,甚至为负利率——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非但不给你利息,还需要你倒给银行存管费,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去消费或投资。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所以,不要羡慕日本的物价不增长,不增长就意味着大家没有额外的消费能力——物价再便宜,你也没有额外的钱购买——正是因为没有钱购买,物价才不增长。
我可以告诉大家: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到瓶颈以后,你把钱存到银行以后都是不给利息的,甚至要你倒贴钱。
比如,在瑞士,你把钱存银行,每年要倒给银行0.75%;日本要倒贴0.1%;欧元区不用倒贴,但也不给利息——相比中国,现在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还会给你1.5%的利息(很多国家的有钱人是非常羡慕的)。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上面这段内容是额外增加的,因为将来的中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回到正题:美元是国际货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必须使用美元,所以世界上流通的美元数量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联储可以通过加息、降息、扩表、缩表等方式来控制美元的流通性,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大家看看美国利率变化和世界之间的关系:1997年的时候,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2008的时候,美国次贷危机;2015年的时候,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这些大的危机基本都和美联储的加息有比较好的关联性。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那么,这些危机到底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没有关联?
当然是有关联的。
美联储降息,美国资本获得资金的代价就会非常小,他们从银行获得大量低息贷款去投资其它国家,促进了那些国家的发展,推高了其股市和房市……
等那些国家的房市和股市大幅度上涨的时候,美国资本再在高位大量卖出房产和股票,然后美联储开始加息,房价和股市大跌……
这是阴谋吗?
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我们是可以分析出来的,因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我们是能分析出来的。
为什么能分析出来?
因为虽然美元是国际货币,但是它首先是美国的货币,所以美联储的政策必须首先照顾美国的经济——这也就让我们有了预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可能。
大家看下面的一个图:在1998年、2008年的时候,都是阳谋。但是,2015年的时候却是一个阴谋——大家从这个图上能看出阳谋和阴谋的区别吗?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如果大家了解上面的内容就会很容易理解:在1999-2001年、2005-2007年这段时间,美联储加息都是有道理,因为美国的物价指数都大于3.0%了,需要加息;2015-2018年这段时间的加息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美国的物价指数并没有大于3.0%。
如果大家记得很清楚的话,就会知道: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就不断的炮轰美联储,说美联储的加息是毫无理由的,是“疯了”,美国的物价指数并不高。
特朗普为了发展制造业,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发动贸易战以后美国想要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就需要低利率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从银行贷款的利息非常低),所以特朗普不断的给美联储施压。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与此同时,美联储通过近10年的低利率,美国资本拿着大量美元投资其它国家的实体经济和股市,已经到了获利撤退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美联储的加息来帮助它们完成收割……
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低于3.0%,不具备加息条件——美国的经济处于正常运转的时刻,美联储强行加息,就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变冷,甚至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年,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引爆了次贷危机,损失巨大)。
不该加息,但是美联储却强行开启了加息模式,到底是谁疯了?
确实是美联储疯了!
美联储为什么要发疯?
这就不是阳谋了,而是阴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阴谋!
大家看看那个时期中国股市的走势图:2015年的时候,中国股市正好出现一波大涨。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我们再来看看同期中国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在那段时间,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然多出大概8000亿美元。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是美联储“疯了”吧。
美国经济没有过热,物价指数并没有大于3.0%,在物价指数没有大于3.0%的时候加息,那就是要置本国经济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想想,现在我们的经济本来就不好,但是这个时候央行再加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经济很容易就崩溃了。
但是,美联储不得不疯,因为美国资本已经大规模的进入中国股市了,需要美联储的政策配合——如果美联储不强行加息,美国资本撤出后将无法再次获得廉价筹码!
逻辑在哪里?

 

假设我现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强行拉升一个股票,在我的带动下,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我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这个时候,我就需要美联储的配合,如果美联储强行加息的话,中国经济就会受到重大打击,那么那些在高位进入的股民就会陷入恐慌之中,也会强行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然后美国资本再杀回来抄底。
在我强行拉升和打压的过程中,我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我要拿钱拼命的拉高股价,在获得足够多的筹码的时候,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打压股价,最终才可能让这个股票崩盘——就像1998年的香港保卫战一样,美国资本不计代价的卖出持有的股份(股票损失严重),然后做空股指,只要股市崩盘,那么美国资本在股票上的损失就会在做空股指上全部弥补回来,等股市崩盘,美国资本再趁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那些破产的公司。
2015年的时候,美国资本再次故技重施,在港股通、内鬼、地下钱庄和影子银行的共同策划下,强行拉升了中国的股市,然后开始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市的剧烈震荡……
当然了,金融战的背后必须要有美联储的加息配合才行,因为只有美联储不断加息让中国经济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下,才能让大量中国投资者形成恐慌,跟着美国资本打压股市。否则,美国资本大量抛售股票,高位买入的中国股民可能就不会形成恐慌性的卖出,那么美国资本就可能彻底被埋在中国股市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联储才不得不在不需要加息的情况下强行加息——这就是特朗普想不通美联储为何要加息和说美联储“疯了”的主要原因!
虽然美联储强行加息了,中国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那些美国资本还是被埋在了中国,因为中国不是东南亚国家,更不是当年香港!
如果大家还记得那时发生的情况,就会知道中国为了埋那些美国资本做了多少事情:

1、严厉打击金融内鬼、地下钱庄和影子银行,断了美国资本的非法资金的来源;

2、A股上市公司中1200多支股票以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强行申请停牌,停止交易,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在这个过程中,证监会非但没有制止,反而默许和鼓励它们停牌——阻止美国资本不计代价的大规模的倾卖股票,让国有资本证金、汇金公司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有更多的时间筹集更多的资金稳定股价和拉升股指(拉升股指就意味着做空者损失惨重,甚至可能爆仓,当时连续几天出现千股涨停的奇观);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如果经历过当年那场金融战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当时证金和汇金公司几乎是闭着眼睛购买股票,连垃圾股都不放过,其目的就是要阻止美国资本大量低价出售股票、做空股指,形成恐慌!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3、对做空股指期货进行严格限制,持有空单需要提交详细说明,并大幅度提高保证金和手续费——控制做空股指期货,阻止国内大资金做美国资本的“帮凶”;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4、国家进行及其严厉的外汇管制,没有非常正当的理由,谁也不许兑换美元(不许走),在防止老百姓挤兑外汇的同时断了美国资本的撤退后路……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我们的公司在海外有一个分公司,分公司的员工开的工资都是美元,但是在国内银行都取不出来,然后就去了香港,依旧取不出来。
5、在严查内鬼、打击地下钱庄及影子银行和加强外汇管制的同时,在汇率上,中国对美国资本也发动了一场战争:人民币开始大幅度贬值。
在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美国资本想要离开中国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美国人拿1美元到中国换了5人民币,然后他拿着5人民币投资中国,赚了1人民币,连本带利就是6人民币。这个时候,他想撤离中国,但是人民币贬值了,他必须要拿7人民币才能换到1美元。如果这个时候,他强行撤出中国,就等于亏了1人民币。
大家仔细看下面这个图就会懂的:在2012-2014年,美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不断升值;2015年的时候,股市暴跌,美联储加息,美国资本强行撤出中国,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美国资本损失惨重。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所以,2015年美联储强行加息是一个阴谋,主要就是针对中国的。但是,中国通过停牌、外汇管制和汇率战,让美国资本损失惨重,惨败而回!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在高位买入股票的中国股民也损失惨重。
2015年的这场博弈,惊心动魄!
我们为什么一直劝普通人不要炒股(有闲钱,又嫌银行利息低,可以买点基金),就是因为股市是一个大战场:大资金和小资金的战场、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战场、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小资金基本都成了炮灰!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说股市就完全不值得投资,一些发展潜力比较大的企业是值得你长线持有的——获利巨大的往往都是那些无视股价波动、长线持股的人。
2015年,美国资本在中国股市中损失惨重,当初进来的美国资本不得不认亏撤出中国,从那以后,中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左右,那些想要剪中国羊毛的美国资本再也没有敢来中国!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1998年,美国资本洗劫了东南亚国家,但是在香港吃了一个大败仗;2008年,美国资本为了洗劫世界,结果自己搞出一个次贷危机出来,元气大伤;2015年,美联储强行加息,美国资本大部又被埋在了中国……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给美国巨创……
疫情之下,美联储大规模的印钱,这些泛滥的美元不但推高了美国的股市和物价,同时也流向了一些国家……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越来越近,世界金融市场将会再次出现剧烈的波动,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的国家又要倒霉了!
不过,这一次,美国资本袭击的对象不是中国——它们已经被吓怕了,不敢再搞中国了。
那么,美国资本下一个洗劫的对象是谁呢?
其实,这个很好判断:只要你去查下各国的外汇储备和股市的走势就明白了。
哪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股市大幅度上涨,哪个国家就可能是美国资本下一个洗劫的对象(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在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时候,中国股市反而不涨的原因了吧)!
疫情之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崩溃了,但是股市却在不断创新高,就是因为美国资本在美联储低价美元的支持下不断进入了相关国家的金融市场,从而推高了股市。
我查询了几乎所有大点的国家,越南、日本、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国符合条件,其中越南、阿根廷应该是美国资本主要洗劫的对象,因为它的股市涨的最猛,外汇储备增加的最多——从特朗普的贸易战开始,大量美国资本就已经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进入越南了!
我们来看一下越南的外汇储备和股市走势(阿根廷和越南的走势是一样的):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那么,美国资本能不能洗劫到越南呢?
一句话:得看中国的脸色。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中国就已经在布局“防美国洗劫”的各种政策,除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本币结算外,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和大量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简单的给大家普及下货币互换协议。
比如,中国和越南达成一笔价值2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按照当前汇率,中国给越南1.2万亿人民币,越南给中国4.3万亿越南盾,协议有效期3年。
这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越南不是有了中国的1.2万亿人民币了吗,如果美国持续加息,美国资本不断从越南撤资,越南的外汇储备被兑换光了,没有钱到国际上购买生产、生活必须的商品了,这个时候它就可以动用中国的1.2万亿人民币——它可以拿着从中国互换到了1.2万亿人民币来购买中国商品,也可以兑换中国央行里的美元——但是,三年后它必须要归还我们的1.2万亿人民币(同时我们归还从它那互换来的4.3万亿越南盾),而且只要越南用了我们的人民币,就必须要给高额利息(在5-6%之间)。
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韩国就被美国资本给洗劫了一次,然后韩国为了防止再次被美国洗劫,就和中国签订了59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一直延续到现在。

金融战即将开始,这次美国资本的主要洗劫对象是越南和阿根廷!

前段时间,我们和大家说:整个南美洲,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国和中国关系都非常不错,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对的,就是因为那些国家和中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然后在美国洗劫它们的时候,动用了中国的人民币——那些国家原来欠了大量的美元,动用中国的人民币以后,它们就变成了欠中国的人民币了——中国也因此获得巴西众多核心领域的投资权。
当然了,巴西宁愿让中国投资,也不让美国资本洗劫它们,就说明中国还是相对比较有良心的——我们只想投资,合作共赢。
从2008年以后,美国资本每洗劫世界一次,中国就在适当的时期救助那些被洗劫的国家一次,抄底优质资产,实力便更强大一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中国持有的3万多亿外汇储备。
所以,当美联储再次加息或缩表的时候,就是中国又一次到世界上攻城掠地的时候。
美国加息之时,就是中国经济再次腾飞之时,那时东南亚和其它一些地区的资本就会再次回到中国,就像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大量制造业来到了中国一样!
PS:本文共8000字,用时4天,期间查询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如果大家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记得转发支持,感谢!
—–全文到此为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1t56RYcfzhXBkM1TcO6uQ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作者 | 杨轨山

◎来源 | 海外掘金(ID:gold1849)已获授权

这一次,好消息是真的来了,而且比之前的都要振奋人心。

 

这或许真的是疫情肆虐的最后一个冬天了。

在多国公布数据后,专家们渐渐发现,奥密克戎很可能是个“纸老虎”,虽然传染速度惊人,但毒性根本就没有多强:不仅感染后住院可能性和住院时间都比德尔塔要短很多,感染后转为重症的概率也比德尔塔要低得多。

 

辉瑞的新冠口服药问世,很可能成为全球抗疫的转折点,几乎所有专家都对辉瑞新药赞不绝口。

 

在受试的2000多名高危病人中,服用辉瑞口服药的无一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辉瑞口服药能够让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九成以上!

美军研制“超级疫苗”的消息不胫而走,美国陆军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针对所有冠状病毒疾病的疫苗,对所有冠状病毒的变种都有效!

 

这样一来,不止是奥密克戎,哪怕未来出现新的新冠变种,这种“超级疫苗”也可以进行有效防护。通杀一切新冠病毒变种将不再是梦!

全世界的人类,终于要解放了!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第一个好消息是,“毒王”奥密克戎看上去越来越像是“纸老虎”了。

与前段时间对奥密克戎那种未知的恐惧不同,世界各地不断传来令人乐观的消息。

媒体报道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12月23日新增新冠感染119,789例,这是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最高每日新增数字。

一天十多万人的新增数字,看上去很吓人对不对?

但是,重症和死亡人数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

多家英国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数据,正在佐证这一事实: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分析了过去两个星期全部5.6万例奥密克戎病例和26.9万例德尔塔病例后,得出结果:

奥密克戎感染者入院治疗的比率比其它毒株低20%-25%,住院超过一晚以上的比率更要比德尔塔低40%-45%。

另外,与之前没有感染过的病人相比,曾经感染过新冠的人住院的可能性低50-60%。

同时,爱丁堡大学调查了苏格兰540万人的健康记录后,在其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奥密克戎引发的住院风险比德尔塔低2/3。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不仅仅是英国,南非方面的数据与英国方面的研究不谋而合。

南非近期数据显示,奥密克戎确诊者的住院概率是德尔塔的20%,奥密克戎住院病人中的重症概率是德尔塔的30%。

丹麦的近期数据也呈现除了相类似的结论:在丹麦近期的所有确诊新冠病例中,奥密克戎的住院/确诊比例为0.6%,非奥密克戎的住院/确诊比例为1.6%。

这种差异,既有奥密克戎毒株本身特性的因素,也有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后的因素。

不论原因为何,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奥密克戎的毒性确实比德尔塔要减弱了不少。

一些感染上奥密克戎病毒的英国年轻人,一周时间内就转阴性,开开心心跑去瑞士过新年了。

中国方面,由张文宏教授率领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24日公布的奥密克戎毒株研究结果显示:

在两针灭活疫苗基础上,同源和异源(通俗理解为混打)的第三针加强分别将人体对于毒株的中和能力提升了8.07倍和15.87倍。同时,对于疫苗原始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提升了4.24倍和21.31倍。

换句话说,加强针对变异株都有效,而混打加强针则更加有效。

看样子,诸多科学家对新冠未来“大流感化”的趋势预测正在成为现实。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现在,医学界有一种预判正在成为主流,新冠病毒将会越来越“流感化”。

这意味着,到那时候,我们万一感染新冠病毒,只需要打针吃药就可以了。

最近,越来越多的新冠药物被研制出来,这其中既有口服药也有注射药。

先是默沙东公司和Ridgeback共同开发的药物molnupiravir(莫那比拉韦)。沙默东在10月1日公告称,这款可降低新冠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50%。

而本周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紧急使用授权。

在中期实验时,Paxlovid中期结果效果就很好。最终实验时的结果依然十分亮眼:

共有2246名没接种的高危受试者接受实验。

实验证据表明,用药5天后,病毒载量下降了10倍。

开始吃药后28天内,吃药组有0.7%的人住院,没有人死亡;作为对比, 安慰剂组有 6.5%的人住院/死亡。

最终结果显示,中轻症患者在确诊三天内服用Paxlovid,能够减少住院/死亡风险89%,而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对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则降低了94%。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免疫反应差,疫苗的免疫效果非常不明显。

相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强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才是新冠的高危人群。

辉瑞口服药的实验结果,对老年人来说,真的是一个福音。

此外,Paxlovid对打过疫苗但有高危因素或是没有打过疫苗的人也都有效果,副作用也较小。

由于Paxlovid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必须要用到的一种蛋白酶,所以不管病毒未来是否产生新的突变,它都能起作用。

也就是说,对目前在全球多地肆虐的“毒王”奥密克戎,Paxlovid也是有效的。

这一点,在体外实验中,已经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更更更重要的是,辉瑞将通过免费授权将为95个低收入国家(世界53%人口)提供廉价药,价钱仅有约20美元。

 

为了抵御奥密克戎,英国已经额外订购了包括250万个疗程的“救命药”Paxlovid。

而在中国这边,新冠药的研制也有了进展。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批准了腾盛华创提交的两款国产新冠治疗药物的注册申请。

这次获批的新冠药物是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

该抗体组合药物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该组合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能够降低78%的住院和死亡率,在治疗28天后没有一例病例出现死亡,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和Alpha、Beta、Gamma、Delta等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治疗均有效。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如果说以上的一切都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接下来这则炸裂的好消息可以堪称史无前例。

通杀一切冠状病毒的“超级疫苗”,终于要来了。

说起来可能有点遗憾,不过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研制出“超级疫苗”的,是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科学家。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原来,美国人早就站在了“大气层”。

从一开始,他们就致力于研制出一种针对包括所有现有和潜在变体冠状病毒的疫苗。

这一研究,从两年前的2020年初就开始了。

与其他新冠疫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研发的疫苗属于刺突铁蛋白奈米分子疫苗(SpFN)。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这种如同足球造型的蛋白有着24个面向,可以附着在各种变种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之上。

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够对包含奥密克戎在内的所有变种,甚至是SARS的所有变种都能够起作用的原因。

这真的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杀遍全场”了。

这款超级疫苗目前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并于今年4月开始,进行人体实验第一阶段。

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第一阶段的结果都表明,这款“超级疫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接下来,这款疫苗会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人体实验,如果实验效果良好的话,就会最终投入市场。

人类真的要从疫情中解放了!奥密克戎不可怕,美国军方开发出超级疫苗

 

新冠恶魔在人间肆虐了2年,所有人都已经有点疲倦了。

在这两年里,我们忙着亮码、测核酸、隔离。

我们带上口罩,防病毒的同时还顺带缓解了社交恐惧。

令人庆幸的是,现在搭地铁终于可以实现“空间自由”了——

只要多打几个喷嚏,周围的人都会下意识往边上多退几步……

我们盯着手机里的疫情新闻:广州、深圳、扬州、南京、北京、杭州、西安……

每一个人都在心中默默企盼,疫情赶快结束,下一个出现在疫情新闻中的,不要是自己居住的城市。

当张文宏说,我们终将“拔开云雾见天日,守得月开见月明”的时候,

多数人的内心深处却依然在犯嘀咕:

“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戴口罩,在蓝天下自由呼吸呢?”

在新冠抗疫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持久战中,我们经历了太多。

2年前,当疫情首先在武汉爆发肆虐的时候,我们曾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打懵。

为了保护中国其他地区的同胞,在当时那种不得不然的情况下,武汉选择封城,赢得了那场抗疫之战,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惨痛教训。

我们无法想象,病毒如果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横行霸道,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如果没有中国在抗疫初期取得的战果,这个世界今日恐怕早已是人间地狱。

打好自己主场的病毒防卫战,稳定“后方”,就是对全球抗疫最大的支援。

不过,我们拼尽全力博得一胜,并不代表着我们有资格沾沾自喜。

当时间越来越临近新冠疫情的终点,中国医疗技术的历史欠账还是凸显了出来。

在疫苗研发上,虽然我们研制出了新冠疫苗,但在技术上我们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一步;

在新冠药物的研制上,由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难度较大,我们还是只能选择主攻抗体药物;

在这两年的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既见证了广州、上海的泰然自若,也见证了南京、郑州的“百密一疏”和差强人意……

我们固然可以依靠体制的动员力和凝聚力以及人民伟大的意志力去与病毒作斗争,但仍然没有充分掌握科学的那根“定海神针”。

当中国的疫苗在南非被当地政府弃用,遭受白眼后,以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审视奥密克戎在南非的爆发,于我们毫无助益。

我们最终扮演的角色,并非由我们发出声量而定。

而是取决于我们究竟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多少能量。

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人类终于不用一败再败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fDz2vXueS6CekDiIlrzw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九大痛苦公司
作 者:不止十一人
来 源: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
 
2021九大痛苦公司

 

伯虎点睛海航集团以1.1万亿元的债务总额,创造了中国迄今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但这个纪录很可能会被打破。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年,世界仍笼罩在疫情阴影下,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受影响最小。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9.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佳。

 

但把目光移到微观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今年公司层面的惨烈程度远超去年,虽然2020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只有2.2%。

 

下面这十家,是我们认为在2021年压力最大的大型公司,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龙头公司,至少是区域龙头。

 

当然,在任何时候,中小企业的压力都比大企业更大,他们的痛苦容易被忽视,他们的生死容易被忽视,都是因为体量小、声量小,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家拼命做大的原因,因为他们相信大就不会倒。

 

2021年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但重要的变化是:企业不倒,不意味着企业家不倒,也许企业仍叫这个名字,但已与之前的企业家无关。

 

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出清制造麻烦的人比出清制造麻烦的公司更难,2021年的新变化是一个好的变化。

 

 

2021九大痛苦公司

大众中国落魄汽车新时代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年,中国市场的前十大车企中,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销量下滑最剧,分别下降了18%和13%。

 

伴随着销量下滑,上汽大众地位显著下降,市场排位由此前多年的第二降为第五(2021年前10月),本土车企吉利跃居亚军,长安升为第四,第三为上汽通用。一汽大众虽然保住了销量冠军,但其竞争力在2021年显著恶化。1-10月,一汽大众旗下主力品牌奥迪销量同比下降1.1万辆,主力车型宝来和速腾销量排名由2020年的第五、第六位,下降至第九、第十位。

 

大众集团已决定更换中国区业务负责人,现任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将离职,大众集团乘用车品牌负责人Ralf Brandsttter将于2022年8月1日接手中国业务。

 

大众中国的退步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然提升,深刻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造车新势力崛起以及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给传统汽车巨头带来巨大压力。

 

2021年前11个月,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宝来和速腾,销量均被售价高出10万元以上的特斯拉Model3超过。特斯拉各车型加总,销量同比增长120%。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本土新能源车新老势力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219%、120%、302%、188%。

 

新能源车企的成绩是在补贴大幅退坡的环境下取得的,这说明新能源车已凭借自身性价比赢得消费者认可,取代燃油车的速度将超过此前预期。

 

内因则是大众中国面对行业新环境准备不足,应对失措。大众中国虽然也推出了ID.系列新能源车,但上市过迟,销量远低于头部车型。但这主要不是大众中国的问题,而是决策中心大众集团的问题,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大众面对新能源车时代明显态度纠结,行动迟缓。

 

从中国市场的数据看,虽然同样面对巨变的行业环境,但2020销量前十的其他合资车企,2021年的下滑幅度都比大众小得多。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九大痛苦公司

华为:营收下滑逾三成,

发力三个新方向

 

2021九大痛苦公司

 

进入被美国制裁的第三年后,华为疲态尽显。两大营收主力消费者业务几近腰斩,运营商业务也增长停滞。受到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外溢和疫情影响,华为海外营收一蹶不振,曾经利润奶牛手机业务则已掉出国内前五,基本告别了5G战场。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营业收入4509.71亿元,同比下滑32.14%;净利润463.71亿元,同比下滑14%。其中,2021上半年,受到制裁影响最大的消费者业务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6%,运营商业务业同比下降14.2%。企业业务虽然同比增长18.2%,但基数过小,总量只有429亿元,无法填补主力业务的下滑。

 

设计出的先进芯片无法制造,是华为当前所有痛苦的核心。2020年禁令生效前,华为囤积了大量芯片,此后华为的应对可以概括为:将有限的芯片储备投入到消耗少、利润高的业务,相反的产品线则不得不后退。

 

消费者业务的重心已转移到手机之外的其他消费电子,包括平板、PC、可穿戴设备等。10月,在2021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宣布将智能家居和运动健康作为未来两个发展重点。

 

尽管如此,华为并未放弃手机业务。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提出,华为不会出售手机业务,正在努力让手机业务在适当的时候看能不能存活。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高端芯片的量产虽然已经停止,但华为手机的研发从未停止。

 

在等待手机业务复活机遇的同时,华为利用自己ICT领域的积累,积极开辟新的增长极。云、汽车、能源是2021年华为的三个发力重点。

 

云业务已实质性成长为华为新的营收主力。过去一年里,华为云的增速足以令中国另外两大云巨头阿里和腾讯感到不安。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华为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已升至第二,仅次于阿里云。

 

过往,行业普遍认为华为擅硬件不擅软件。在云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华为正努力变“软”。华为官方数据称,三年来华为在HarmonyOS、HMS等生态体系上的投入已经达500多亿元。2021年10月,余承东宣布鸿蒙用户数已突破1.5亿,预计到年底会达到2亿。

 

然而,失去了手机这个最大应用场景之后,鸿蒙能不能真正成为第三大操作系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2021年,汽车取代了手机,为华为贡献了大部分来自C端的流量。

 

华为不造整车,将自己定义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针对不同车企,由浅到深,华为有三种不同的合作形式:一是提供华为 HiCar 关联多种车用 APP;二是提供软硬件及智能化的整体方案;三是提供HUAWEI Inside 全栈式方案,包括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 HI 解决方案,并可授权在车身上使用 HI 的 Logo。

 

今年4月,北汽发布了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这也标志着华为自动驾驶量产成果的落地。同时,华为也开始在门店“卖车”,与重庆汽车厂商小康股份合作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进入了华为的线上和线下渠道。

 

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虽然以上两款车不时释放出销量攀升的消息,事实上,这些订单主要来自于华为的合作伙伴。真正在消费者端,华为尚未打开市场。

 

在此背景下,5G to B业务有望为华为在夹缝中撬开生存的口子。“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是华为一大战略举措,华为正抓紧赢得工业大客户的订单,发力重点在制造、煤炭、港口等行业。

 

2021年6月,华为将数字能源业务独立成立公司,聚焦通信能源、数据中心能源等领域,由曾掌权华为云的侯金龙出任总裁。

 

在过去的一年,华为的上述业务条线均经历了多次高层调整,足以说明目前的战略是一个多方妥协的结果。而在变阵初步完成后,2022年,各业务线都将致力于扩张和盈利。

 

余承东表示,华为要在2023年“王者归来”。

 

 

2021九大痛苦公司

 好未来的未来在哪里

 

2021九大痛苦公司

 

好未来(NYSE:TAL),中国规模最大的K12(幼儿园至高中阶段)校外培训公司,拥有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爱智康等风靡城市中小学家长圈的子品牌,市值最高达到580亿美元,2021财年营收增长约六成至13.6亿美元,平均每季度注册学员数量超过467万,在全国110个城市共有1098个学习中心。

 

然而,一切盛况因为一纸“双减”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而中止。这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下发的最严监管令,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得上市融资,资本化运作,禁止寒暑假与周末补课,限制补课时间在晚上8点半(线上为9点)前结束。此外,政策对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培训内容和师资管理作出了更严格的规范。

 

双减政策直接动摇了以好未来为代表的教育公司的商业模式,引发教育板块股价大崩盘。今年过后,好未来在中国内地的K9(学前至初中)学科培训业务将全面停止,这意味着超过八成的营收将基本蒸发,校区已大批量关停,仅保留数十所用作素质教育。12月17日,好未来市值仅余27亿美元,暴跌近95%。

 

目前好未来主要的转型方向有三:一是针对2-18岁主要客群的素养类教育,包括人文美育、科学益智等;二是针对第三方机构和全日制学校的智慧教育服务,为B端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三是推进海外业务,在美、英、新等国的基础上探索教育培训等业务。此外,原有K9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后,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虽然利润微薄,但也能为好未来其他业务引流。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在公开信中称,未来几年将是好未来更加艰苦奋斗的几年,好未来需要保持“归零心态”。对于一家曾经登顶中国教培界的公司而言,这相当于二次创业。虽然短期内无法回到巅峰,但过去近20年积累下的人才、教研、技术与品牌还能被复用,好未来依然有望复苏。

 

“活下来没有问题,但不可能重回巅峰。”一位离职的好未来中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评论,“股价和业绩能达到过去一半的水平就顶天了。”

 

很大程度上,教培业是一个被资本“催肥”的行业。资本大规模进入教培行业始于2015年,2018-2020年达到高潮,六年投向K12教培的资本总额为1294亿元,2020年高达640亿元。在巨额资本支持下,头部教培公司大举烧钱营销,家长的焦虑也水涨船高,教培行业的泡沫迅速吹大,成为创业者和资本方都趋之若鹜的“快生意”。

 

“即便没有政策,某些虚假繁荣也会在今年结束。”网易有道高级副总裁罗媛对《财经》记者说。

 

 

2021九大痛苦公司

“亚洲铝王”中国忠旺呼救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年10月15日,中国忠旺(01333.HK)称已出现严重经营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当前问题,同日该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12月,恒生指数将中国忠旺从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等分类指数中剔除,深交所将其移出港股通股票名单。

 

中国忠旺及其下属公司统称忠旺集团,1993年成立于辽宁省,2008年号称成为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以工业铝挤压、深加工、铝压延为三大业务。

 

2009年5月,中国忠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创造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最大IPO,持股超70%的创始人刘忠田也一跃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中国忠旺股票于2021年8月30日停牌至今,半年报同样延期至今。该公司停牌前收盘价为1.68港元/股,较IPO时的7.076港元定价缩水近八成,总市值不足100亿港元。

 

中国忠旺耗时七年多的“回A”计划也宣告失败。2016年,中国忠旺拟分拆工业铝挤压业务置入中房股份(*ST中房, 600890.SH )借壳上市,后由于置入资产较大、中介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等因素于2019年8月终止;2020年3月,中国忠旺提出重组新方案,二次谋求借壳上市,期间证监会多次问询,2021年8月再度终止。

 

从产业环境来看,受益于需求大增,今年以来多家铝型材公司业绩强劲增长,过去业绩还算光鲜的中国忠旺却在此时出现严重经营困难,令人意外。目前外界仍在消化这一消息,并等待该公司披露具体原因。

 

中国忠旺的“呼救”看似意外,实则有迹可循。2018-2020年,中国忠旺净利润连续下滑,分别为42亿元、30亿元、18亿元。中国忠旺年报给出的理由分别是租赁业务对利润的分期确认,以及疫情冲击。

 

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总资产1279.7亿元,负债91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1.14%。其中,短期借款及长期到期部分合计251亿,长期借款417亿,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63亿元。

 

这些年来,中国忠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一直受到市场质疑。

 

2015年,浑水出具报告称中国忠旺财务造假,提出关联交易,虚增收入,侵占巨额投资款等诸多指控,对此中国忠旺全面否认。2020年,中国忠旺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

 

自2017年开始,中国忠旺连续受到美国司法部指控,称刘忠田牵涉的六家美国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间涉嫌走私逃税18亿美元。2021年8月23日,美国司法部加州中区检察官办公室的一份新闻稿指出,位于洛杉矶的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裁定上述六家公司与刘忠田有罪,地区检察官将于12月13日举行量刑听证会,刘忠田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期。截至发稿,听证会结果尚未公布。针对上述指控,中国忠旺至少已做出6次公开否认。最新的一次为8月24日,刘忠田称并不控制这些公司,也未就该指控收到任何法律文书或通知。

 

眼下,“内忧外患”的中国忠旺正积极与有关方沟通,寻求帮助,称要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平稳有序运营。业内消息称,中国忠旺计划引入战投,目前正与多方接触。2021年4月21日,中国忠旺董事长兼总裁路长青一行曾访问中国宝武钢铁公司,双方就战略协同、股权合作等做了深入交流。

 

 

2021九大痛苦公司

川房一哥蓝光发展爆雷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年5月,蓝光发展(600466.SH)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此后债券、银行借款等陆续违约。

 

债务风波下,蓝光发展信用评级被多次下调,董事长杨铿辞职,其子杨武正接任;总裁、首席财务官、监事会主席等相继离职。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258.81亿元。

 

蓝光发展是四川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克而瑞全国房企销售榜,蓝光发展2019年排名第33,2020年排名第38。

 

四川地产一哥“陨落”的主要原因是快速扩张时疏于质量管控及城市战略布局失误。

 

2015年借壳上市时,蓝光发展的销售额还不到200亿元。上市后蓝光发展迅速扩张,仅用了四年,就从偏安一隅的区域房企,成长为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房企,有息负债规模也从2015年的17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609 亿元,增幅160%。

 

冲规模时速度至上,投资岗员工在重压下动作变形,拿地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地块占用大量资金,但项目销售困难,现金回流受阻。

 

城市战略布局方面,2018年下半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收紧,三四线城市楼市降温。此时蓝光发展大力举债,东进南下,70%新增土储位于三线城市,错失了行业调整期,导致城市布局失衡。

 

多重错误叠加,导致资金链承压能力不足,加上近两年融资环境收紧,蓝光发展的日子更不好过。

 

2020年10月起,蓝光发展陆续出售旗下子公司成都迪康药业和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股权以回笼资金,但前期苦果已种下,“卖子”没能化解偿债危机。

 

2021年5月债务危机爆发后,蓝光发展不得不精简员工,合并区域公司,成立决策委员会保障交楼,同时积极变卖项目资产筹集资金。

 

蓝光发展最近一次披露债务化解进展是在2021年10月8日,称已成立债务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组,并聘请了债务重组顾问协助梳理资产和负债情况,将制定包括社会稳定、债务偿付、持续经营在内的风险化解方案,争取在年内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1九大痛苦公司

 苏宁掉落时代列车

 

2021九大痛苦公司

 

2021年,零售公司苏宁历经波折。

 

苏宁1990年创立,作为电商兴起之前的零售巨头,苏宁曾引领中国电器零售的蓬勃发展,从一个空调专营门市部成长为综合电器连锁,阿里、京东崛起后,苏宁亦努力跟随电商时代的脚步,建立起线上线下各类型零售渠道,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跨越两个时代的传统零售公司。

 

然而苏宁最终仍从时代列车上掉落。自2020年底以来,苏宁的资金和债务危机逐步浮出水面。在努力追赶时代潮流的表象之下,其盲目的业务扩张、孱弱的主业现状、落后的管理模式等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2020年底,苏宁上市主体苏宁易购(002024.SZ)的一年内需偿还借款及债券数额高达402.76亿元,而其账面仅有258.88亿元货币资金,其中可随时支取的数额为115.64亿元,缺口巨大。苏宁易购的流动性危机仅是苏宁系债务问题的缩影,苏宁易购第三大股东苏宁电器问题更深,2020年底时苏宁电器资金缺口高达415亿元。

 

自2020年底至2021年年中,深陷资金危机的苏宁一次次拆分业务融资、大额定增募资,苏宁易购大股东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也频频质押股权、转让股份,公司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期。

 

直至2021年7月,江苏国资联合包括阿里在内的各方资本成立联合体,入股苏宁易购,为苏宁增信,苏宁才获得了一个化解危机的机会。

 

苏宁的败局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阿里、京东迅速崛起后,寥寥几年内,苏宁从零售业王者变成落伍者,自2014年起苏宁零售主业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只能通过花样繁多的资本操作增加一些非经常性利润来维持体面。

 

主业乏力的苏宁却做了一系列昂贵的多元化投资,遍布商业地产、卖场、体育、电竞等行业,成效甚微,最终一步步陷入流动性危机。

 

失败的业务发展背后,苏宁为人诟病的还包括创始人张近东大权独揽和任人唯“亲”的管理方式,其竞争对手则是架构扁平决策高效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市场依然不看好苏宁,2021年12月20日,苏宁易购股价已跌至4.11元,只有高峰期的两成多。

 

面对一团乱麻的债务和业务问题,苏宁现在的方向是扔掉包袱,专注主业。12月初,苏宁将日本免税连锁公司乐购仕(Laox)34%的股权出售给一家新加坡投资基金,苏宁的股权比例从65%下降至30%,乐购仕2009年并入苏宁旗下,曾是苏宁引以为豪的海外免税资产。最近苏宁还在评估出售国际米兰的可能性。

 

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当下,苏宁多年积累的家电业务能力和线下资源依然具备竞争优势。苏宁也一直是阿里在电器业务上对抗京东的砝码,2021年7月末,阿里系黄明端被推选为苏宁易购董事长后,阿里在苏宁的话语权大幅提升。但这会给苏宁的管理方式带来多大的改变,未来苏宁能否抓住机会翻盘,当下还难以评判。

 

 

2021九大痛苦公司

造假王康美药业终尝恶果

 2021九大痛苦公司

 

两年前轰动资本市场的康美药业(600518.SH)财务造假案,终于在今年11月尘埃落定,并引发了A股“独董大逃亡”,成为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喧嚣的一幕。

 

包括上市公司*ST康美在内的21名被告,被判处赔偿5.2万名投资者24.59亿元。原董事长马兴田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120万元,其他参与证券犯罪的责任人也被判刑。

 

*ST康美布局中药产业链上下游,以中药饮片立身,曾经是医药领域的千亿白马股。2018年5月底,公司市值达到巅峰1390亿元,仅次于彼时恒瑞医药(600276.SH)的2868亿元。

 

然而不久,质疑其财务造假的声音不断涌现。2018年10月,康美股价闪崩,年底中国证监会介入调查。如今,康美市值缩水至200亿出头,正在破产重整。

 

在财务造假上,*ST康美可谓“百科全书”。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2018年,其通过各种手段虚增营业收入、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在2016年报、2017年报和2018半年报中,康美分别虚增货币资金225.48亿元、299.44亿元、361.88亿元;虚增营业收入89.99亿元、100.32亿元、84.84亿元。

 

不仅如此,这三年中,关联方还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16亿元,用于购买股票、偿还融资本息等,且未进行披露。该公司董事长马兴田操纵康美股价的资金,多源于此。

 

数百亿的造假规模触目惊心,但康美药业的恶劣行径事前也并非无迹可寻。早在2012年,就有机构在媒体上刊文,揭露康美谎言。2014年起,股东刘志清开始向监管部门实名举报康美药业,但在长达4年,调查始终没有取得进展。已经公开的多份判决书显示,马兴田和康美药业曾多次行贿各级政府官员及监管人员。

 

时隔两年,康美造假事件的影响仍在延续。该案引发了中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法院判决21名被告共计赔偿24.59亿元。其中,上市公司独董需承担5%或10%连带赔偿责任,对应金额上亿元。

 

有诸多媒体认为,康美案的判决,导致了A股上市公司独董的“离职潮”。这一观点虽不能得到统计数据的支持,但仍然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独董制度存废的热烈讨论。

 

诚信程度决定社会运行成本。康美药业造假案中的相关责任人毫无诚信可言,漠视法律法规,如今自食恶果,给所有上市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及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如今的康美药业正在艰难重整。该公司2021年11月发布的重整计划显示,广药集团联合广东省、广州市两级国资,组成了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机构将担任康美药业的重整投资人,以65亿元的对价,受让康美药业约41.45亿股转增股票,占重整后总股本的29.9%。

 

 

2021九大痛苦公司

海航:创始团队清零出局,

集团公司不复存在

 

2021九大痛苦公司

 

过去5年,海航的故事跌宕起伏,胜过任何一部好莱坞商战大片。

 

2021年9月24日,海航集团在其官微发布公告称:“今接到海南公安机关通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峰、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海航集团党委书记顾刚当晚向全体海航员工发出公开信:“海航集团发展28年,曾经是民企发展的楷模,在波折中,遇到危机时,多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总是化险为夷。在度过困难,摆脱危机的时候,很多人又丢了初心、忘了使命,总以为故事还可以重复,是上天给了自己机会,总是把因果和自己的冒险经历挂在嘴边,佛经成了指挥自己的行动指南。直至当野心和欲望把集团送入深渊的时候,再一次遇到更大危机的时候,既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也没有把握住机会、没有说真话的勇气、更没有付出和担当的魄力。直至要把数十万家庭的希望、成千上万家机构的信任毁于一旦,乃至于给国家造成了数千亿元的巨大损失,这时候很多事情就真的已经注定。”

 

1990年,时年37岁的陈峰以省长航空助理身份组建海南航空,他的创业伙伴是自己在民航总局任职时的同事王健,王健时年29岁。1993年,海南航空完成股改,成为中国最早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早引入外资股东的航空公司,原第一大股东海南省政府在股改后仅持股5.3%。

 

海南航空本是一家地方小航空公司,陈峰将其发展成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之后在王健的主导下发展成资产过万亿、横跨酒店、旅游、物流、零售、地产、金融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2017年,航空业务的资产只占集团总资产的不到八分之一。

 

2015年,海航集团首次登上无数中国企业家念兹在兹的《财富》五百大榜单,位列第464;2017年,排名第170;2018年,进入前100位。在世界商业史上,还没有哪家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实现如此大的跃进,但王健的目标是:到2025年进入《财富》五百大前十位。

 

大跃进靠的是大并购,海航屡屡上演蛇吞象的并购大戏,让国内外资本市场目瞪口呆。其代表作之一是2016年2月旗下的天海投资收购排名《财富》五百大第218位的英迈。天海投资2015年营收只有7.2亿人民币,却收购了营收430亿美元的英迈。

 

2017年7月,海航集团CEO谭向东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海航已登上世界之巅。

 

然而当年年末,海航就因无法兑付到期债券而爆发流动性危机。因为大肆举债并购,到2017年末,海航的债务总额已高达7365亿元。

 

2018年8月,王健在法国坠崖身亡,当地警方的调查结论是意外事故,但王健实为自杀的说法在国内至今不断。

 

2019,海航全面收缩业务线,极尽所能地出售资产还债,但资金链仍然越绷越紧,员工连续数月领不到工资。

 

2020年2月,海南省政府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为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常务副组长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清华,副组长为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双臣和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程功。工作组领导班子里没有海航高管,全部由空降的国家队成员组成,这也预示了陈峰等人日后的结局。

 

2021年1月29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债权人的请求,向海航集团发出《破产重整通知书》。

 

9月18日,顾刚代表工作组向现场参会的2000名海航员工通报了重组进程:

 

1,重整完成后陈峰、谭向东等老股东团队及慈航基金会在海航集团及成员企业的股权将全部清零;

 

2,海航集团将拆分为四个完全独立运营的板块——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相互完全独立,确保各板块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

 

3,航空板块:即以海航控股为主的板块,新的实控人将是民企辽宁方大集团;

 

4,机场板块:即以海航基础为主的板块,新的实控人将是国企海南省发展控股公司;

 

5,金融板块:即以渤海租赁为主的板块,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

 

6,商业及其他板块:即以供销大集为主的板块,将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

 

海航集团此前的股权架构是: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和注册在纽约的Hainan 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 Inc.持有50%、12名自然人股东持有47.5%(12人均是海航集团创始人和高管,其中陈峰和王健持股最多,为14.98%)、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持有0.25%。

 

顾刚就此评论说:“这既是法治化、市场化破产重整的法律要求,是股东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也是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带来的必然后果。”

 

9月30日,顾刚披露,海航集团进入破产程序以来共接收2万亿元债权申报,最终确认债权1.1万亿元,4个重整程序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即将召开,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工作距离收尾仅一步之遥。

 

10月23日,海航集团发布消息,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的各重整计划(草案)均获债权人表决通过。10月31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裁定书,通过了上述重整计划。

 

至此,中国迄今最大的破产重整案宣告落幕。

 

11月6日,44岁的顾刚以海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的新身份亮相,预计将出任省发改委主任,他也将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发改委主任。与此同时,68岁的陈峰已失去自由,正在等待自己无法掌控的未来。

 

陈峰和王健都笃信佛教,不仅自己佛言慧语,还要求高管背诵佛经,连总部大楼也建成坐佛状。佛教是一种内向的宗教,其精髓是控制欲望、在追寻感悟内在智慧的过程中获得解脱与升华,陈王二人的行为却恰恰与此背道而驰。但若他们不诵经念佛,或许会做出更加狂野,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2021九大痛苦公司

谁能说清恒大的窟窿有多大

 

2021九大痛苦公司

 

海航集团以1.1万亿元的债务总额,创造了中国迄今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但这个纪录很可能被恒大集团打破。

 

2021年12月3日,中国恒大(3333.HK)发布公告称将无法履行一笔2.6亿美元的担保责任。此举可能触发交叉违约,广东省政府当晚约谈许家印并决定向恒大派出工作组。就此靴子落地,政府公开介入恒大的债务危机。

 

从2021年6月开始,恒大接连爆出商票违约,理财产品不兑付,拖欠员工工资,挪用监管资金被叫停预售、拖欠供应商款项导致项目停工等一系列负面消息。

 

据恒大2021年半年报,公司总负债1.97万亿元,总资产约2.4万亿元。但这4000亿元净资产是否可覆盖其表外负债,恒大是否已实质上资不抵债,迄今无人能给出准确说法。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11月底,恒大销售额为4612.2亿元,同比下跌3成,下半年的销售额仅有1000亿元。

 

恒大的危机早有征兆。2020年7月,就有商票持有者反映恒大的商票逾期不付。2020年9月,一份恒大恳请广东省政府支持的文件在网上流传,主要内容是希望广东省政府在恒大资金链断裂之前,支持公司重组深深房在A股上市。恒大迅速辟谣并称已报警。在此前后,恒大在二三线城市持续推出折扣极大的优惠购房,不计利润回笼资金。

 

当时,行业里的多数人相信,许家印有妙手回春的能力。尤其在2020年11月,借壳深深房上市落空,有1300亿元战投将转为债务时,恒大在短短一周内与持有1000亿元的战投达成债转股协议,将行业对许家印的迷信推向了顶峰。于是在2021年7月,当商票兑付危机已全面爆发,仍有持票人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相信许家印能找到办法。

 

信任彻底崩坏的转折点是2021年9月初理财产品爆雷,暂停本金兑付。商票持有者人数有限,但恒大财富涉及员工在内的数十万投资者,恒大危机自此全面爆发。其影响是,人们不敢买恒大的房子了。反映在数据上,据克而瑞统计,恒大7月销售437亿元,8月362亿元,到了9月断崖式下滑到70亿元。

 

自“三道红线”出台,金融市场就对恒大疑虑重重,如今它又失去了普通购房者的信任,资金链再也无法维持。

 

多年来,恒大靠着高杠杆模式,追求规模迅速扩张。激进风格带来副作用。金融机构本就对恒大谨慎,从其融资成本便可看出。2020年其表内借款平均年利率9.5%,同期碧桂园为5.6%,龙湖和万科不到5%。

 

当“三道红线”政策落地时,恒大的减债压力比同行大得多。截至2020年末,恒大的有息负债高达7165亿元,其中需在一年内偿还的短期借款就有3355亿元。这个数字,比碧桂园和万科的有息负债总额还高。借新还旧是恒大主要的还债办法,当这条路被政策限制,恒大便突遇生死劫。

 

另外,恒大的多元化尝试也不成功。2018年之后,恒大将多元化重心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但至今尚未在市场上建立存在感。截至2020年底,恒大汽车累计投入474亿元,但约定的量产上市期限一拖再拖,市值则从2021年4月最高点的超过6000亿元,跌至12月20日的243亿元。

 

债务危机爆发后,恒大出售了恒腾网络、盛京银行等公司的股份,回笼资金数百亿元,但相较庞大债务近乎杯水车薪。房企目前最值钱的资产是物业公司,恒大一度与合生创展达成出售恒大物业51%股权的意向,双方已停牌等待官宣,但合生创展最终退出了交易,原因据说是尽调后发现恒大物业的很多账面权益实际上是隐性负债。

 

这笔交易的终止进一步打击了恒大的信誉,也让市场发出“恒大的窟窿究竟有多大”的疑问。

 

广东省政府工作组入驻后,预计会出面组织境内投资机构沟通,尽量避免境内债务交叉触发提前到期。12月6日,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成立,成员企业包括广东省属国企粤海控股、广州市属国企越秀集团。在摸清恒大资产负债情况后,国企可能会主导接盘其优质项目和资产。

 

恒大的命运已不掌握在许家印的创始团队手中,剩下的疑问是:他们是否会像海航一样,在债务重整完毕后彻底出局?

 

 结语 

 

企业陷入困境无非内外两个因素,而爆发危机通常是两个因素共同发力所致。当企业陷入危机时,人们往往鄙视内因为主的公司,同情外因为主的公司,这是一个误区。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剧烈的政策变化导致全行业陷入困境,但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有的公司能从容应对,有的公司就狼狈不堪,这说明内因可以化解外因,至少缓解外因。龙湖万科这些公司正因为在前几年的房地产小阳春时克制了欲望,没有过度加杠杆,没有盲目多元化,没有为了图快而忽视管理,方能安度眼前的寒冬。

 

2021年最为惨烈的教培行业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地震”之后,人们的注意力都被行业惨状吸引,但鲜有人思考:教培业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教育的本质不是做题而是育人,当教育成为一门快生意,它必然会背离教育的本质、背离商业的本质,进而成为一场一赢多输的内卷竞赛。此时,政策干预就貌似黑天鹅实则灰犀牛。

 

吹大教培行业的泡沫,资本居功至伟。实际上对任何行业、任何公司,资本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而考验企业家的,恰恰是他们能否趋利避害、平衡资本的两面性。

 

“德先于事。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这是我们去年在总结瑞幸财务造假案时的最大感触,这句话同样可以用于今年的康美药业案宣判。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登峰造极,持续时间比瑞幸长得多、规模大得、发现得也晚得多。所幸作恶者终遭惩罚,不知带领瑞幸高管造假、至今毫发无损的陆正耀先生看到康美案的判决结果后作何感想。

 

今年落幕的商业大戏还有海航破产重组案。去年我们在总结泰禾紫光华夏幸福的败局时指出,“大就是好”、“大就不倒”的认知已经过时,企业家必须放弃病态的规模情结。做企业的本质是给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创造价值,空有一副大块头,内里却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一堆毛病,这样的大企业毫无意义。这个总结尤其适用于海航,还有即将打破海航债务纪录的恒大。海航的大戏已经落幕,恒大的剧幕才刚开场,我们明年再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9y4n80lcWrM9VVC0ivbcA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各类资产的全年表现出笼了,出现了一些很诡异的事。
2021是过渡之年,从近乎疯狂的飙涨,开始分化,部分回归到正常轨道。
所有以为2021会更好的人,都大失所望。
疫情肆虐整整两年,依然有在危机中通过金融资产获利的人,但更广泛的情况是,病毒正在无情掠夺普通人的钱包。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1)股市。
美股依旧凶猛,标普500涨了25%,纳斯达克涨了20.4%。
中国股市统统告别2020的高光时刻,创业板涨幅从一年前的65%变成2021年只有8.3%,上证指数只有4个百分点的涨幅,沪深300甚至跌了5.7%。
港股迎来近十年至暗时刻。恒生指数在今年2月前后触顶,全年共下跌15.2%,与上证指数的韧性和定力相去甚远。这里面有经济之外的因素。
但越南股市仿佛慢了半拍。2021年才出现了危机获利者。越南全年都在疫情和封锁中艰难挣扎,但股市却暴涨123%,属实惊人。
至于中概股,惨变“中丐股”。一年时间,十万亿没了。
2)楼市。
全球房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两位数的涨幅在许多国家已经是个常态。
全球60个市场,八成在涨。新西兰房价涨幅为25.9%;美国和斯洛伐克的房价涨幅也均达到了18.6%;韩国出现十四年来最大平均涨幅;土耳其房价涨幅更是高达29.2%,位居全球第一。
但中国楼市跟股市一样,被监管的重锤打得找不着北。2020年涨幅接近40%的深圳楼市,今年彻底凉凉,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勉强维持正增长1.7%,其余三个一线城市房价涨得也不多,罕见地集体落后于海外市场。
临近年底,大量房企告急,更是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东北地区绷不住了,抢着出台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
3)商品。
这是“能源为王”的一年。供应链遭遇危机,商品通货膨胀的梦魇遍布全球。
拥抱绿色能源叠加地缘政治,导致欧洲全年都在遭受能源危机的捶打,仿佛被摄去了魂魄。尤其是天然气,在被俄罗斯切断生命线之后,期货价格飙升6倍多,为各项资产涨幅之王。
与能源短缺一起出现的,是全球经济近十年首次出现的新范式——短缺经济。这带来了令人惊奇的巨大物价涨幅,就连三十年通缩萎靡的日本,都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痛。
于是,主要央行纷纷被迫关闭放水总闸门,美元走高。相反黄金涨不动,全年下来还跌了7.8%,是近十年第三大的跌幅。
经济在复苏,世界正在走出危机,但风险味道却丝毫不减。这种矛盾交织、犹犹豫豫、温和过渡的节奏,就是2021全球资产价格变动的最大背景。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2021年从春天就开始表现得极度的诡异。
一群印度人开着台湾从日本租来的美国人控股的船,挂着巴拿马国旗堵住了全球贸易大动脉,苏伊士运河。
在一度被堵塞的运河外面,曾有近300艘货轮在等待通航。
可谁曾想到,这个意外事件却成了接下来全年供应链大危机的前奏。300艘船只是个小case。
西方国家快步走出危机,所有人都在渴望恢复生产和消费。结果,暴增的需求超过了港口的处理能力,太平洋上密密麻麻的万艘货轮堵了大半年。
疫情封锁和快速复苏的接连施压,多年来建立的供应链终于撑不住了。港口迟迟不能卸货,货轮也无法按时回家。中远海控全年涨幅达到惊人的95.6%,几近翻番。全球航运价格飙升,成了供应链危机的标志。
供应链崩溃,首当其冲就是各项产品的原材料运不过来了,有能源,也有粮食,还有芯片。短缺直接拉升了价格。
大宗商品市场绝对是今年表现最亮眼的。
一个数据值得关注:自2016年以来,能源类股票首次有望跑赢大盘。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天然气期货飙涨6倍,原油期货也有接近60%的涨幅,木材期货在年初疯涨之后回落,但临近年底又开始大涨。
铜价在4月份创下历史记录,铝价大涨40%,创下十一年来最大同比涨幅。
玉米劲升25%、糖上涨20%、咖啡飙升67%。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了2021年的通货膨胀,但通胀也对能源价格产生了影响。因为通胀也提高了钻井和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影响了生产商增加产量的能力。
从苏伊士运河被堵所暗喻的供应链崩溃,到全球万物皆涨,“过渡之年”2021翻开了新的叙事章节。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通货膨胀,这个天天被经济学家们挂嘴上的“鬼怪”,在2021钻进了每一个家庭。
2020,危机深重之年,各类资产却纷纷大涨,主要原因就是各央行纷纷开闸放水,疯狂印钞。
2021,资产依然上涨,但浪潮开始退却,闸门开始关闭,但又没有完全紧闭。
美联储喊了大半年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才终于在年末面对40年新高的通胀数据,不得不放弃了这套说辞。
直到2021年最后一个月,美联储才真正开始动手加速缩债,收紧流动性。欧洲才刚开始,英国更狠一点,G7国家里第一个加息。
只有中国,超越欧美整整一个周期,早早收手,以我为主,新的宽松动作频频。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这种矛盾犹豫的局面,叠加复苏趋势,支撑了物价上涨,也给许多资产提供了新一轮上涨的窗口。
比如,明晟50国全球股票指数2021年进一步上涨13%,市值增加10万亿美元,总市值比2020年3月翻了一番。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就算是普通打工人,也惊喜地发现,通货膨胀也拉动了工资上涨,麦当劳服务员今年涨薪幅度都是两位数水平。
尤其是那些能把外部利好跟牢固护城河良好结合的企业,在2021年跑出了非常美丽的上升曲线。
宁德时代全年上涨73.9%,比起茅台的3.5%涨幅简直是王的藐视。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美国也一样。特斯拉和苹果,30~40%的涨幅,也是吊打零售巨头亚马逊。
根据美国银行的数据,纳斯达克指数65%的涨幅都是归功于五支股票——微软、谷歌、苹果、英伟达和特斯拉。
这两年,赚完央行的钱,接着赚企业盈利的钱。
新兴市场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弱,所以在复苏周期中跑得最慢。没有立马就收紧政策的温吞局面,对这些地方的资本市场来说就是最大利好。
比如,越南是疫情越严重,股市就涨得越厉害。我们去年发现的危机获利者,等到2021年才在越南频繁出现。
从万物皆涨的大通胀时代,到资本市场结束又一个财富热潮,过渡之年2021的另一个篇章也终于落下帷幕。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但中国人或许对2021的最后一个小节更有体会。
前面的章节,有涨有跌,有富人的狂欢也有普通人的确幸。
但最后的这个小节,只有暴跌、被套、阴霾和无助。
2021,港股几乎跌了一整年,相比去年末下跌了15%,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跌得惨不忍睹。中概股腰斩,惨变“中丐股”,十万亿瞬间蒸发。
京东跌16%,贝壳大跌68.6%,新东方跌幅达到89.9%,太悲壮了。
中国反垄断、美国爱挑刺,压力是一天比一天大,中概股迎来至暗时刻。
但强监管并不足以解释港股的颓势。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关注香港市场,因为它作为窗口,海外市场的丝毫变动都会在这里发出警告。
比如,香港金管局跟美联储实行联系汇率制,港币跟美元绑定。所以在关闭闸门、收水还债的大背景下,香港要想不被美国搞垮,就得先下手为强,提前“缩表”,提早进入紧缩来预防美国突然的大动作。
2021年8月25日,在全球央行年会开幕前夕,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将适量增加外汇基金票据的发行量。
翻译成人话就是,香港提早收回市场上的流动性,让港币利率不要太低,免得到时候美国加息了被狠狠收割。
香港金管局上两次相同的动作是2017年和2015年,恰好就处于美国的加息周期之中。
但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在减少,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在股市里赚不到央行的钱了,股市开始跌跌不休。
这跟内地的资金流入趋势是截然相反的。
2021,中国强劲的出口,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人民币资产不断上升的吸引力,除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资金,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投机的资本北上,进一步推高价格。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但这也就进一步削弱了港股的吸引力,再加上强监管,香港市场成为了2021政策变动最大的牺牲品之一。
然而,就像“过渡之年”——这个2021的大节奏一样——港股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了。
经济学家洪灏认为,香港正在显示出深度的配置价值。也就是可以等待反弹了。
自此,2021的“三大叙事”篇章都结束了。从供应链危机触发的短缺经济范式,到唬人的通货膨胀梦魇,再到纷纷关闭放水闸门的大动作,三个章节互相联系,又共同呈现出从危机走向新现实的“过渡”特点。
没错,在我们遭遇疫情危机整整两年,全球超过500万人因新冠病毒死亡之后,真正的“后疫情时代”才要在2022出现。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中国经济压力、美国收紧政策、新冠影响转弱,这是影响2022全球经济格局最重要的三大背景。
随着政策正常化,各经济体回收危机之年的天量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可能贬值、香港投资价值凸显、新兴市场直面挑战、供应链危机缓解、全球通货膨胀先高后低,楼市和股市的吓人涨幅也会回归到正常水平。
我对摩根大通的2022预测主题很感兴趣。该投行认为,2022年全球将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循坏做好准备。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诚然,新冠的战争没有结束,物价也还在冲高,但长远来看,摩根大通认为未来十年世界拥有一个更强增长的基础。
这个基础包括各经济体正在大规模投资关于脱碳的基础设施、家庭资产创新高、企业盈利更健康、以及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
哪怕就在2021的最后几天,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好消息。
莫德纳和阿斯利康的加强针都能有效抵御新变种奥密克戎,辉瑞口服药获批,中国也研制出了注射药。
中国证监会表示,在遵守境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
2021涨得最凶的十大资产!茅台看了流泪,亚马逊听了沉默,世界趋势大逆转
中国房企阴霾避免了最坏结果,许多地方已经在悄悄宽松。明年的政策会更积极,宽松可期,对投资来说也会更友好。
中国经济基本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核心引擎从房地产向科技转移。过去的三角循环是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未来的三角循环是科技——产业——金融。新能源链或能成为主力。
谁能够抓住上一个时代的核心引擎,谁就能成为上一个时代的胜者;谁能够抓住下一个时代的核心引擎,谁就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赢家。
干就对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QnY8mfi_VwUayC8P_JWOA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编者按: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全球疫情反复无常、经济高低起伏、通胀愈演愈烈;金融市场更是大起大落,昔日的价值股如地产、互联网、生物医药、教育,甚至白酒,一个个被轮番重锤,与此同时,新生的力量也在蓬勃崛起,以电动车、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成功接棒,成为股市里最耀眼的明星。

时代切换、新旧交替,是贯穿整整一年的主题。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乐也罢,身处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股市投资者,这一年来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年终岁末之际,格隆汇特别推出了《年终特稿系列》,和大家一起回过头再细细品味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一年。

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如果要选一个今年最落寞的股票市场,港股一定能够榜上有名。

 

对比去年年末,截止今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了15%,但如果对比今年2月份的高位,跌幅则高达26%,步入技术性熊市区间,距离去年大崩盘时的低位,也只差一个跌停。而高科技扛把子——恒生科技指数的跌幅更加惨不忍赌,距离去年年末蒸发33%,而距离今年高位,近乎腰斩。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谁也没想到,在美国证监会各种发难挑刺,以及国内反垄断监管的双重压力下,港股市场最终走出如此落寞的行情。

 

壮哉,悲哉。

 

1

被重锤的一年

 

 

港股市场发展到今天,可以大致分为新旧两派,旧的以金融地产为扛把子,新的就是互联网、生物医药担大梁。

 

但很不幸,今年新旧两派都处于风口浪尖。

 

金融本已是十分成熟的行业,没什么远大前景可讲,自然很难引起投资者兴趣。而地产则处在风暴眼,不管是香港还是国内,日子都不好过;今年一整年,国内都在坚定实施“房住不炒”,房企大佬暴雷的暴雷、违约的违约,极盛转入急衰之下还把不少产业链、金融链上的企业一并带坑里,中小房企就更不用说了。

 

就连一向被地产称霸的香港,垄断地产商被敲打,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顺利获议会通过,都隐隐透出“大变”前兆。

 

一直以来,将中国人千百年来靠土地发财的手法和西方所谓自由市场经济优势结合得最完美的,香港地产商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只是这种日子还能过多久,相信香港“四大家族”也不一定说得清。

 

旧经济被锤那是情理之中,可新经济也同样惨遭抛弃。

 

一浪高过一浪的互联网反垄断,两大龙头腾讯高位回调40%,阿里巴巴回调幅度更是高达54%。还有教育、医疗大山被不断地“削平”,比起地产,它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教育股,堪称灭顶之灾。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金融、地产、互联网、医疗,外加一个教育,这些港股市场上的顶梁柱,连翻被重锤,流年不利之下,港股哪里还有活路?

 

唯有以跌跌不休示人。

 

港股的落寞之势和美股的节节高升形成鲜明的对比,早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即使一向被人诟病的A股,今年都涨了,相比之下,港股的落寞感就更强了。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和内部因素相比,外部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视。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疫情影响,这个没有错,但另外一个,资本流出也是不容小视,但这个事碍于大家都知道的理由,这里就不展开了。

 

股市本质上还是一个做买卖的地方,投资者拿钱来,想买的当然是好股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股市旺不旺场,除了各种制度、机制外,归根结底还是看里面有什么“货”,也就是上市公司。

 

港股在过去几年,享受了一波互联网和生物医药热潮,而且还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重点市场,堪称中国区最炙手可热的资本市场。

 

只是短期看来,这一切都还只是个空想。

 

2

错失最强风口

 

 

过去的辉煌,并不代表未来还能继续辉煌,甚至都未必能代表现在。从板块和上市公司上看,港股的未来似乎也还难以乐观。

 

现在最受关注的产业方向是什么?

 

新能源。

 

但是新能源在港股的标的却不多,有点名气的,除了不远万里回归的小鹏和理想,就剩下比亚迪和赣锋锂业,和A股比起来,那是小气得多了。

 

说龙头,A股有锂电池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还有一长串的产业链个股,涵盖全部的上游、中游、下游;A股也有光伏的隆基、通威、中环,以及一长串的产业链个股;再说电动车、风电、水电等等,A股也一抓一大把。

 

国家在大力推动“碳中和”战略,加上A股本身的单边市场、相对封闭等特点,说起投资新能源,无疑更胜港股一筹,A股作为一向以来被人诟病的市场,多少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在吸引新能源公司来上市这个问题上,港股的优势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以前经常说互联网公司喜欢到海外上市,归因于复杂的股权结构,因为国内互联网发展早期,大多是依赖风险投资,而国内风险投资又不成气候,所以外资就成了主力,现代企业制度强调要为股东创造利益,A股对此类股权结构上市要求严格,所以在上市地点的选择当然得依了人家。

 

但新能源属于实业,在A股上市就相对容易,支持政策也很多,还能够享受更高的估值,一句话,伸手向市场拿钱,那叫简单。加上这些实体企业,在创业期间也不必过分仰赖外资,自然在选择上市地点时能够自己决策。

 

可以说在未来的产业方向的把握上,A股已经走在了港股前面。

 

港股一直以来的优势,被说得最多的就是中西结合。的确,脱胎于英美制度下的资本市场,大多获得成功,港股也不例外,灵活的机制、通达全球的资金往来,使得港股成为纽约伦敦之后,第三大金融市场,还经常扮演中西方之间的金融桥梁的作用。

 

但是,股市始终是资金方和企业方的连接器,要想资金方拿钱来,得要有好的企业标的,如果新能源企业都不愿意到港股上市,那港股在这波新能源产业浪潮中靠什么决胜千里,就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不知道港交所的管理层是否有答案。

 

3

未来在哪里?

 

 

对于港股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笔者也没有答案。尽管因为大国博弈,港股仍然是中概股回归的最大目的地,但问题在于,中概股大多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但互联网风口已经成为过去式。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百度等大厂们已经陆续回归,剩下的,不管是体量还是影响力,都无法和大厂相提并论,中概股回归这波红利,也吃得差不多了。

 

不过,从英美系资本市场发展史来看,能够始终屹立数百年而不倒,至今仍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足见它们的深厚功力。其实,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高低起伏,能够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与时俱进,才是一个市场长盛不衰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进化能力。

 

这方面,纳斯达克是一个样本。其实,港股也可以作为一个样板。

 

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启动25年来最具颠覆性的两项上市改革,一项是,放开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另一项就是,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接下来的情形,相信大家仍然耳熟能详。大量的互联网、生物医药公司扎堆香江边,港股也成为美股之后,两个科技领域的最为集中上市地,并荣膺当年全球IPO之冠。在IPO集资额最高的前1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为新经济公司。

年终特稿 | 港股2021——最落寞的股票市场

但回到当下,上一波的互联网、生物医药浪潮已经过了高光时刻,现在已经逐步步入饱和期,再次寄望它们俩去撬动增量市场,已经不现实。

 

 

4

结语

 

 

百年香江,有过很多的辉煌,从当年英国人的远东贸易集散地,到后来的中西交流唯一窗口,改革开放以后,更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成为内地通达全球的桥头堡。和普通人印象中的香港,主要是输出输入货物、流行文化不同的是,香港除了人流、物流,更重要的是资金流。

 

1993年,是香港资本市场一个重要分水岭。

 

第一家内地公司——青岛啤酒登陆港股,从此开启了内地公司赴港上市的序幕,更开启了中国企业和海外资本的“联姻”,港股也由一个注重本土拓展为真正的中西资本桥梁。现在,内地公司市值在港股的比重超过一半,成为绝对的中流砥柱,侧面也反映出香港资本市场在国家发展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有庞大的内地作为后盾,港股只要深度绑定国家的发展,便可以享受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唯一需要做的便是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内地股市形成差异化竞争。

 

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如果从简单的估值指标看,港股现在的大跌,已经足够深,足够低,所以明年港股来一个反弹是值得期待的。但港股要想回到往年的高光时刻,还需要更多的动能。

 

我们也唯有寄希望于,香港股票市场,再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决定未来的产业方向上,与时并进,再次启动进化,有更多的作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sgNFC9v4uen_eIA5ZGe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