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科技只是一把放大镜,放大了善与恶。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那放纵肯定更不是。

作者:良叔
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
5月,本是草长莺飞的时节。90后女孩陈淼(化名),却决定用一盆炭火,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的职业是律师助理,似乎应该衣着光鲜,收入不菲。但实际情况却是,月薪仅有3000元。
 
她走后,母亲收拾遗物时发现,她竟然拥有很多名牌包包等奢侈品。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除此之外,还发现陈淼拥有14张信用卡,欠款高达87万。
 
陈淼没留下遗书,死因也无法得知。但是母亲坚持认为,就是这些欠款,将她逼上了绝路。怒而将相关机构,投诉到银保监会。
 
然而,不论结果如何,都无法挽回陈淼与这个世界的不辞而别。真心期望这种悲剧不再发生。
然而,当看到最近的《95后信用卡消费报告》时,良叔不由倒吸了口凉气。这份报告称,95后的超前消费意识更强。信用卡最高刷掉收入的60%;每月透支消费、零储蓄的人,占到15%。
 
良叔第一次听说“月光一族”时,还非常惊讶。怎么会有人不存钱?
 
可现在看到“月负一族”的大军来袭时,竟然不知该如何言语。也许这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1
成为“月负”,只需一张信用卡
还记得那年的“支付宝锦鲤”吗?获得价值上亿的“全球免单大礼包”后,信小呆即刻发微博:“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没想到“锦鲤之旅”才走了半年多,信小呆就因“刷爆信用卡”,又登上了热搜。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这个“天选”的女孩,才挥霍了半年,就开始为透支的信用卡,预支了焦虑。我们没有她的同款幸运,但在刷爆信用卡的路上,殊途同归。
 
刚刚过去的狂欢购物节,就曝出一则新闻:双11妻子网购140万,刷爆17张卡,丈夫被迫卖房还债。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我们都知道钱是赚不完的,却忘了欠钱也没有上限。别说大人了,就连小孩,都防不胜防地刷爆信用卡: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在沈阳打工的曹先生,去年7月,收到一条奇怪的短信,“信用卡支付错误”。心生疑虑的曹先生,立马跑到最近的银行。一查,吓一跳,4张信用卡被刷了8.8万元!后来才发现是他8岁的女儿,在家看直播给主播打赏的。8.8万的欠款,曹先生和妻子,至少要打工3年,才能还得上。
 
过分透支信用卡,酿成了3个悲剧——不管是获奖后的及时行乐,还是买买买的疯狂消费,或是对金钱毫无概念的肆意挥霍,都是一个又一个透支信用卡的缩影。
 
这年头,赚钱不易。但“月负”很容易,一张信用卡就够了。
 
据资料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高达 797.43亿元;比8年前,翻了10倍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1个月的信贷逾期总量,就能赶上8年前一整年的总量。
负债数量之大,负债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新式贫穷,成了新一代人的标签。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2
超前消费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如果没有信用卡,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变穷?
其实,信用卡在创立之初,只是为了方便月结。1915年,在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为招揽顾客,扩大营业额,商家为优质顾客,制作了一种类似于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作为赊账消费的凭证。顾客与商家约期付款,就不用每次消费都带上现金,非常方便。这就是信用卡的前身。
 
至于超前消费,良叔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两个老太太的故事。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都进了天堂。中国老太太垂头丧气地说:“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刚攒够钱买了一套房,本来要享享清福啦,却来到了天堂。”
 
美国老太太喜滋滋地说:“我早早贷款,住了一辈子的好房子,还了一辈子的债,刚还完,这不,也来到了这里。”
 
这个故事,对比强烈: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能在活着的时候享受人生;中国人辛辛苦苦存了一辈子钱,来不及享受就死了。
 
这种“更先进”的消费观,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疯狂上演:信用卡迅速扩张,消费主义大肆盛行,国民开始借钱为虚荣心买单。
 
在经典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说出了买买买的心声: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曾说过一个“时光机理论”:那些在发达市场发生过的情况,在比较落后的市场,会再发生一遍。
 
超前消费的悲剧,上世纪在美国持续上演。现在正在中国大地上,病毒式蔓延。
 
要知道中国历来是个储蓄大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勤劳的中国人们,储蓄比例远超美国。甚至在好多美剧中,都会被调侃说:“美国人还能继续寅吃卯粮,只要中国人继续借钱给我们。”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像美国人一样,陷入刷卡购物的快感中,停不下来。中国人的储蓄状况,也开始更像美国,甚至愈演愈烈:根据中国央行去年8月份的报告,中国有40%的家庭,是0储蓄。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而从年龄层面来看,更让人担忧: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有近6成,没有存款。
 
中国自古节俭的消费观,让中国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而当下兴起的超前消费,让我们的负债,节节攀升。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消费观,在几十年间就土崩瓦解;吃苦耐劳的文化品质,败给了超前消费的舶来品。
 
曾国藩曾说过:“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放在今天,超前消费,既奢侈又安逸。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3
疯狂买买买的背后
是能力支撑不起的欲望
 
我并非全然否定消费的积极作用。
从大的层面来看,“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生产。然而,“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越多,银行可贷资金便会越少,不利于银行信贷的投放,也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对于个体,超前消费只会把你拉进欲望的沼泽,让你欲罢不能。
 
商家早已精通,如何给你喂药。 处处可见那些洗脑的广告:
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有品质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20岁时喜欢的裙子,到40岁才能穿上,就没有意义了;
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然而,那些精致的语言,曼妙的场景,只不过给了你一种虚假的身份标签。让你以为自己属于某个渴望的群体而已。
 
正如网络新词“无产中产阶级”,就是指那些拥有中产的欲望,却没有中产的能力。以为花了足够的钱,就能进入中产阶级的人群。
 
精明的商家,创造了一个个鲜亮的概念,你需要不停地消费来实现。当你的口袋被掏空时,他们并不会放弃你。他们会让你借钱,来继续沉浸在那虚无的梦境中。
 
《年轻,就是花呗》的视频广告里,三个年轻人,因为借贷,一个买了心爱的高档汽车,一个四处旅行,一个借钱创业了,个个光鲜亮丽。最后一句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每每看到这句话时,良叔就有种膈应的感觉:借个万把元钱,就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骗鬼啊?钱不用还吗?不用加倍还吗?
 
他们没有说的真相却是:“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一入借贷门,工资成路人。”
这些商家不会告诉你,越穷,皮质醇含量越高,越有借贷的冲动,越有透支消费的欲望。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是的,“欲壑难填”,这个社会的残酷,就在于给了很多与你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而更残酷的地方在于,商家总在无限制地勾引你的欲望。他们盯着你的青春,盘剥你的剩余价值。用欲望套牢你,用负债奴役你,直到你山穷水尽,能量耗尽。
而整个过程,手法隐蔽。他们常常以情怀、梦想、价值为护体,把你的欲望合理化,意义化。
 
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到那时,你根本不知道将面临什么样的代价。
 
正如一位豆瓣网友的总结:
“消费主义把欲望变成人生价值,把无法实现欲望变成人生无价值。
 
现代人的痛苦,多多少少来源于此。
然而,消费主义真正为人们带来什么?
只是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的欲望,空洞干涸的心灵,以及一无所有。”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4
当你透支消费,你在透支什么?
良叔一位朋友,想在深圳贷款买房。结果到最后一步,却被通知审核不通过。原来她之前也热衷于买买买,经常分期付款,或者在网贷平台上信贷消费。那时收入有限,有时没及时还款,征信有了污点。而消除不良征信的周期,要5年。也就是说,她要5年后,才能实现住房梦。
 
她很懊恼地说:“透支消费,其实就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
 
其实她还算幸运的,没有在“透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生罗正宇,却没这么幸运。2018年3月,他用一根白绳,结束了自己25岁年轻的生命。压垮他的,仅仅是5万元。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他的手机里,装着13个网贷APP,每个月都在拆东墙补西墙。当他再也无法坚持时,催债者通过微信,不断以暴力相逼,最终压断了罗正宇的最后一根神经。
 
相信罗正宇不是个案。根据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有2243万人,在网贷平台上借过钱。这些网贷平台交易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人民币。庞大的数字,不知掩盖了多少罗正宇这样的个体。
 
前些日子,一位21岁的女孩,在网贷平台上负债十几万,跳楼自杀。她的父亲知道真相后奔溃了,看着女儿的尸体,泣不成声。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在遗物中,父亲找到了女儿的手写账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月要还各大贷款平台的钱。而最终她的银行卡里,只剩1块钱。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一开始,她只借了3000块钱。然而,还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利滚利的速度。当债台高到无法承受时,她只能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当我写这篇文章,搜集材料时,我惊呆了:大量的真实案例映入眼帘,除了几个引起轰动的事件外,多数人都沦为了沉默的螺旋。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诚然,这些年轻人应该自己承担责任。他们透支消费,透支人生,透支身边的亲人,甚至透支了生命。
 
但是商家利用科技,利用对人性的研究,排兵布阵,一步步引诱处世未深的消费者。这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就在刚才,我打开某记账软件时,跳出来的是一则网贷广告;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我打开了一个视频APP,随之而来的还是一款网贷广告。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我打开一个常用的写作软件,又一个网贷广告。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打开一个新闻APP,第一页还没刷完,就出现了一个网贷广告。
 
纵欲式消费,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
 
虽然良叔这样的中年人,暂时不缺钱,也没有过度消费的习惯。但是,这些广告如此醒目,利息如此低,放款如此简单,时效又如此快,倘若我是一个想带女朋友去旅游的穷屌丝,我会不会尝试呢?就算我这次很理性,远远地躲开,可下次呢?
 
这些广告就这样如影随形,出现在手机里、电脑上、地铁通道里、电梯门上……它们有资本的助推,有算法的加持,有媒体的裹挟。而你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每一条网页、每一条植入广告、每一个路边灯箱,或每一条朋友圈信息,可能都在影响你的潜意识。让你莫名其妙就做了以前不会做的事。
 
哪天你醒悟过来,发现自己和女朋友,蓦然站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泊。而手机则收到一个5万元按时还款的提醒。一切都很方便,一切都很猝不及防,一切都来不及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知乎上一个很有争议问题:科技是善还是恶?
 
有一个高赞回答:科技只是一把放大镜,放大了善与恶。
 
在此,我想补充一句:那要看放大镜在谁的手中……
5
写在最后
今天良叔为什么会说这些呢?
因为看到太多人透支消费,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如今却被梦想拖累,举步维艰。随着透支消费的风气盛行,多少年轻人透支了生活的希望。年轻人没了希望,一个社会也就没了未来……
 
如果所有人都在消费,但没有人生产,没有人为时代的向前发展,付出劳动,那么所有人都活在虚无缥缈的购物幻想中的话,这个社会将会怎样?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场金融机构的论坛。很多传统金融机构,都把主要业务聚焦在了个人贷款领域;再前段时间,参加一场互联网界的论坛。在场的嘉宾,大谈特谈如何把网贷业务下沉到四、五级城市。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新贵,似乎都看中了这块聚宝盆。
是啊,生意商场上哪有钱就去哪。那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然而,看了CB insight出具了一份中美独角兽的研究报告,心中却有那么一丝凄凉。报告中显示,中国和美国的独角兽公司数量,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然而,数量相同之下,却是公司类型的不同。美国独角兽,集中在生物、制药、航天和无人驾驶。这些行业科技含量高,为人类未来拓宽了边界。而中国独角兽,则是蚂蚁金服、陆金所、微众银行、京东数科。这类金融服务机构,主要聚焦在对内部消费的深挖。
 
良叔不是经济专家,不想做过多的解读。但是以我浅薄的认知,不太相信单靠过度消费和个人借贷,就能让我们变得强大。那些手握资源的缔造者,是否要重新审视一下这条路径?毕竟,作为体系的主要收益者,你们也是体系坍塌的主要受害者。
 
而作为一名年轻人,听良叔一句劝。我没见过一个靠借钱消费,能过得好的,一个都没有。
 
这世界没有一劳永逸,唯有延迟满足;声色犬马只是幻像,精专勤勉才是真实。
 
正如作家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钥匙,放纵肯定更不是。

本文作者:良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DJjihSMJIXZvbaBW6bMCA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尊重常识,成为日常,见惯风雨,视做自然。

– 1 –

这话说得相当矫情了。

不过看了最近一些地方的糟心操作,再看昨天上海迪士尼的防疫,真的是这种感觉。

特别是上面那段刷屏的视频中,漫天烟火配上老肖《第二圆舞曲》的BGM,简直就是神来之笔,那种紧张之下的轻松,克制之下的抒情,太应景了。

当然,视频中看得很轻松,其实现实中是捏把汗的。

看新闻: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烟花在夜空中清冷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核酸检测工作。

要知道,昨天是万圣节前夜,周末两天上海迪士尼有近10万人入园,出现疫情,恐怕是对上海防疫最大的一次考验。

面对如此大的考验,上海给出了什么样的答卷呢?

一个小时检测33863人,核酸均为阴性。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紧张但有序,没有拥挤,没有吵架,更没有插队打架,而且一个小时就检测了3万多人。

3个半小时,疏散1万多人,游客午夜前基本离园。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上海迪士尼连夜备车220辆临时接驳公交车,浦东公交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近300人的团队,将游客送到指定地点。

整个过程快速有序,而且充满人性化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贴心孕妇先走,排队带上厕所,渴了送水还会问你手机要不要充电…… 工作人员、医生、警察、保安全速安排,烟花继续,排着队还能看万圣节烟花,门票也全退。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园内疏散已经完毕,但是后续防疫工作还在继续。

回过头来看,从晚上6点到凌晨12点,6个小时的时间,上海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真的不可思议。

如果要抄作业,我觉得:

科学专业的预案,训练有素的演练和快速有效的组织,都不能少。

– 2 –

但这并不是上海防疫的全部。

上海防疫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就是:动态防疫。

简单来说,零星确诊频出的上海,到现在也没有搞过全员核酸检测。

动态防疫的思路就是:

争取普通百姓的生命免于被新冠威胁,争取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少的被新冠干扰。

更形象的描述是张文宏说的:

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在瓷器店里抓老鼠,既要抓到老鼠,也不能打碎瓷器。

在这样的防疫思路下,在其他城市如临大敌,动辄全员核酸的情况下,上海市民该吃吃,该喝喝,城市运转正常,病例逐个清零,很少能感受到雷霆万钧的行政力量

要知道这不是很容易的。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人口流动可以想象,而且还承担全国三分之一的出入境航班,这么做不但要承受防疫上的压力,还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不展开了。

好在,上海一次次守住了。

这背后是科学和常识,是上海专家和防疫工作者的专业,也是上海行政和各部门的智慧,更离不开聚集在上海的高素质人才来配合执行。

上海的城市治理,算得上是中国城市治理的天花板,再赞美就觉得肉麻了。

– 3 –

但上海,终归是上海,别的地方比不了。

我看到很多人在嘲笑,黑河绿码全变黄,铅山路灯全变红,加上之前各种糟心事,简直不能比。

我当然肯定上海的防疫策略,换成以前我也会跟着喷这两个地方。

但是,在了解了一些基层治理方面的情况,我想说点别的:

小城市的治理运作和大都市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城市的治理水平普遍不如大城市,本来人才也少,组织能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都属于短板。

而小城市的居民,对政策的配合度不如大城市,而且往往存在一批特别能战斗的人,视规则如无物。

所以,这些地方的治理从来不需要遮掩权力的展示,不然就不起作用

你说一刀切好不好,当然不好,这是理想状态。

到了现实,特别是小县城,乃至农村,只有一刀切,才能贯彻执行,讲道理,嘴说破也没有用。

所以,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转变思路:

一味的批评和同情,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你细细品一品。

真正要解决的第一步,是把真正的现实告诉大家。

没有要为这些地方开脱的意思,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路。

希望全国都有能力做成上海这样,那就是真的共同rich了。

就这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ZytEuyfvd0z0_L1mHEnyA

股价大跌,这家公司迎来配置良机!!

今天是十一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并没有开门红,A股三大指数维持震荡整理的态势,上证指数下跌0.08%,深证指数上涨0.17%,创业板下跌0.56%。

全天两市成交量维持在一万亿以上,今天达到了1.22万亿元,慢慢恢复到了九月份的成交量,北向资金今天小幅净流入7.11亿元。

今天市场继续维持分化走势,消费板块跌幅比较大,尤其是消费股中的白酒和免税板块,跌幅更加明显,五粮液大跌5.34%,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山西汾酒跌幅也近5%。

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开盘直接跌停,全天都封死在跌停板,市值跌去了500亿,不少持有中免的朋友感到非常恐慌。不过美的集团作为消费股的一员,今天因为三季报大超预期的原因却大幅上涨。

01

投资一定不能盲目抄作业

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安全边际

医药板块今天也大幅下跌,特别是CRO板块,可以说是集体团灭,泰格医药、昭衍新药跌幅超8%,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大跌超5%,凯莱英跌幅也超3%。

今天CRO板块的大跌主要是受高瓴资本减持的影响,这些都是高瓴的爱股,之前曾经因为高瓴的介入而被市场高度关注,股价持续大涨,现在也同样是因为高瓴的减持而大幅下跌,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CRO板块的大幅下跌也带动了整个医药板块的下跌,通策医疗大跌6.35%,爱尔眼科跌幅也超5%,长春高新大跌4.48%。

去年白酒和医药是市场上最好的赛道,两个板块此起彼伏,不断创新高,就跟今年的新能源和光伏一样。到了今年,白酒和医药逐渐被机构所抛弃,留下一堆散户还在坚守。

经过七八个月以来的下跌,白酒和医药板块虽然跌幅很大,但估值依然没有到达低估区域。

白酒板块目前只能算是正常估值,离低估区域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高端白酒目前离低估区域越来越近了。比如五粮液,目前的估值约为35PE,离低估区域28PE也越来越近了。

而医药板块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传统的医药白马股经过本轮的下跌已经进入到低估区域了,比如长春高新和恒瑞医药,目前估值已经到了低估区域,迈瑞医疗前段时间也一度跌到了45PE以内的低估区域。

但之前被机构热捧的CRO和CXO板块,虽然近期跌幅比较大,但因为之前的估值太高了,下跌之后目前的估值依然非常高,比如昭衍新药和凯莱英,目前估值仍然在100PE以上,就连估值最低的泰格医药当前估值也超过61PE。

很多朋友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白酒和医药板块的估值要降下来会那么难?

其实也非常好理解,去年因为这两个板块是最热门的赛道股,很多机构扎堆,大量媒体对这些板块进行吹捧,从而让市场上很多投资者从内心深处认定了这两个板块的投资价值。

于是不管估值的高低,只要价格稍微有些下跌就马上买入,生怕错失机会,这就让这两个板块很难跌到低估区域。

不过这也是机构最喜欢看到的,因为他们的资金量巨大,想要完全撤出某个板块,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只能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慢慢撤出,如果跌幅过大,会影响他们的整体盈利。

因此,在他们的资金完全撤出之前,机构并不希望股价跌幅过大。比如高瓴资本卖出医药股也是分批次卖出的,从今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卖出了,到第三季报,有些医药股的前十大股东已经没有高瓴的身影了,估计已经完全卖出了。

因此,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千万不能因为某个机构买了某个板块或者某家公司,我们就可以忽略安全边际无脑买入,这种抄作业是非常危险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注重安全边际。

因为机构往往在买入的时候会到处说“要做时间的朋友”,在卖出的时候一般都是悄无声息的。

02

股价大跌,这家公司将迎来配置良机

今天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开盘直接跌停,全天被按在跌停板上,卖单比较大,预计明天也会低开,中国中免跌停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认为三季报不符合预期。

上周五中免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告,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94.99亿元,同比增长40.87%,净利润84.91亿元,同比增长168.35%。

虽然前三季度看起来表现不错,但第三季度因为受疫情影响,营收下滑,出现负增长,第三季度营收139.73亿元,同比下降11.73%,净利润31.32亿元,同比增长40.22%,相比半年报的475.92%的净利润增速,三季报只有40%左右的增速显然是不及预期的。

股价大跌,这家公司迎来配置良机!!

除了三季报不及预期,目前市场上不少资金还担心免税牌照垄断性的持续时间会有变数,如果国家多颁发几张牌照就意味着中免不再是独一无二,那它的投资逻辑将会发生改变。

另外,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也是造成今天中免跌停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十一哥认为,中国中免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还是过去一年半股价涨幅太大,从去年3月份的60多一直涨到今年2月份的400多,股价涨幅超过6倍,出现大幅回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一直上涨。

经过半年多以来的回调,我认为当前中国中免已经比较接近低估区域了,未来如果继续下跌,我认为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至于出现的种种利空消息,对公司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很多都只是市场传闻而已。

好公司如果没有一定的利空消息又怎么可能给我们好价格呢,很多朋友总是希望买到好公司,但又不愿意看到任何利空消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投资就没有亏钱的了。

不光是中国中免,今年对于整个消费板块来说,就是市场先生犯错的时候。只要你抓住了机会,就为你明年后年的盈利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1Be4vWQaE0LdT2GOZ2gwA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来源:网易号

两天投资圈朋友聊得最多的一件事:特斯拉股价突破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万亿。您知道中国谁是最大的受益人吗?是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不是,竟然是互联网巨头腾讯!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马化腾

您知道马化腾赚了多少吗?3300亿人民币,对您没看错足足三千三百亿,这相当于A股几百家市值百亿以上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您知道赚这三千三百多亿,腾讯马化腾投资了多少钱吗?说出来更是让人惊掉下巴:一共17.78亿美金,也就是120亿人民币不到。

您知道马化腾赚了这三千三百亿用了多少时间吗?仅仅用了四年,不可思议吧!

 

2017年特斯拉跟腾讯达成协议,战略投资特斯拉,以17.78亿美元折价16%获得特斯拉5%股权,腾讯成为特斯拉财务投资者,成为特斯拉股东。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特斯拉鸥翼门

 

仅仅四年时间,马化腾投资了120亿人民币,什么都没干,躺着就赚了3250亿人民币,收益28倍,平均每年年化收益率700%!

 

这个收益水平觉得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和想像力!这就是趋势的力量!这就是马化腾认知的力量!这也是互联网巨头携手电动车巨头创造的奇迹!

 

腾讯是我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它的发展早已由之前即时通讯和游戏两大营业板块拓宽到了各个领域,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能靠一手操作。尤其当智能机迅速普及后,男女老少都已经随手不离QQ、微信等应用,腾讯的活跃用户借此一直维持在6-8亿的高位水平,营业额也突破了两千亿大关。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巨头

 

当时腾讯旗下的黄河投资公司投资了特斯拉5%股份,两个看起来没有交集的公司因为老板都有个马字,被成为二马奔腾。如果再看到特斯拉近两年8亿左右的亏损,那腾讯此时的入股确实有马化腾的先见之明。但是作为两个同在1971年出生的企业领袖,当时马化腾和马斯克的都暗示未来仍有很大的合作前景,在互联网汽车和智能汽车大行其道的此时,两者在现有的投资关系上可能会延伸出技术合作,这是腾讯入股特斯拉背后的隐藏信息。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几年前特斯拉股价

 

当时如果从短期利益来看,腾讯买入特斯拉股票当天就刺激特斯拉股价强势上涨2.68%,将眼光放长远不难发现特斯拉的巨大潜力,其市值已经超过拥有114年历史的福特。从企业层次来看,腾讯借助游戏和新兴的移动支付足以实现30%的利润增长率,它在快速增长期去选择投资一个主打电动车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新型车企,那它看重的就是更深层次上的技术合作以及资源利用。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腾讯非常看重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投资了蔚来汽车,而当时蔚来汽车前景并不明朗,腾讯想要通过蔚来汽车来实现新产业布局有太多不确定性。特斯拉则不太相同,它的研发倚重点在于电池技术、电量控制算法以及全自动驾驶,而车内那块pad关于车联网的服务相当单薄,都是一些常规的导航、娱乐功能,这个配置缺口正好与腾讯形成技术互补。

投資圈熱議 馬化騰投資特斯拉四年狂賺3300億

二马乃是同龄人

 

腾讯与特斯拉的关系未来肯定不只是财务投资,因为一个是互联网界的巨头,但是在互联网造车领域已经慢人一步;而后者是一个新生代车企,硅谷出身的它带有非常浓重的科技味。现在腾讯拥有的5%特斯拉股份只够它坐收利润而无法参与提议与公司管理,未来特斯拉在国内要有更广阔的发展,腾讯也必然得抓住互联网造车的热机遇,那两者在车联网、无人车等领域一定会有巨大的合作机会!

来源:网易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wBEyo4g0EFjGYSa0Vn8Q

6年跌了快80%的品种,能买了吗?

 
周末一位大佬朋友提了一句中证传媒,说长期看应该有很不错的机会。
 
离市场比较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证传媒这两年基本是和房地产板块一样,是大A股最绿的仔。
 
俗话说机会是跌出来的,我就好好地看了看。
 
中证传媒惨是真的惨,这个指数诞生于2011年,自1000点起步;虽然2015年暴涨到过4000多点,但是在十年后的今天,目前仅仅是1100多点,十年白玩,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6年跌了快80%的品种,能买了吗?
 
大致琢磨了一下,有这么几个我比较看好的地方:
 
1.季度线呈现底背离。
 
我比较看中长周期技术指标,说实话,现在的中证传媒季线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虽然指数回到了去年疫情低点,但是红框中的MACD绿柱缩短了很多,有酝酿橙红色线上穿蓝线的趋势,当前的恒生指数就是这样的形态,只是周期短了一点。
 
6年跌了快80%的品种,能买了吗?
 
2.传媒行业绝不算是传统行业。
 
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更看重宽基,因为宽基规避了行业风险。而行业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被时代所抛弃。
 
比如最近比较强势的中证煤炭,即便涨了这么多,也还没到十多年前的3390点,而且还有很大的差距,持有体验很差,而且行业本身还面临着新能源替代的大趋势。所以这种行业我是一定不会重仓投资的。
 
但是传媒是个比较中性的行业,它既不像是新能源站在风口,也不像是一个被颠覆的行业。这个指数的行业结构可以看下,
 

6年跌了快80%的品种,能买了吗?

 
主要是广告、游戏、影视、数字阅读等,这里面有哪个会被颠覆,行将消失吗?并没有。所以,和时间做朋友,我觉得这个指数未来再创新高是没问题的,多久不知道。
 
3.最可能由元宇宙概念受益(但兑现需要时间)。
 
我们这两年一说起中证传媒表现不好,理由总是说疫情影响,没人看电影了,我觉得是典型的想当然,当然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但影视在中证传媒里的占比实际上并不高,游戏才是灵魂,可以看看一个追踪传媒指数的指数基金的前十大权重,
 
6年跌了快80%的品种,能买了吗?
 
这十大权重占比基本在50%左右,一个院线股都没有,大部分都是游戏。
 
而最近,Facebook改名meta发力元宇宙概念,也使得这些游戏股们跟着有所表现,传媒指数也得以回血。
 
当然我们要忽略这种短期的消息面影响,因为这样的刺激无法持续。
 
我们应该注意到,元宇宙的潜力。几年前,新能源也是一个不太落地的概念而已,但在这两年迎来了大爆发。既然Facebook愿意倾其所有来推动其发展,那么证明是可实现的。而游戏公司应该不会缺席。
 
无论怎样,中证传媒,这个从高点下跌了75%的指数,叠加了各种利空影响,跌了6年时间,我认为向下空间有限了。
 
当前时间点,感觉到迟疑犹豫是一定的,因为一个好的投资的起点注定是不舒服的,邓普顿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
 
诞生在绝望中的行情,最初考验的是眼力、定力,更是坚持和信念。
 
(以上内容均是自己的投资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ZxS31MiXBjHCLE7MNvm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