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颠覆院线?别做梦了。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82篇原创

1

自从3天前写了《囧妈很无聊,但字节跳动很有趣》之后,就不断有朋友对我不认为囧妈会创造流媒体时代提出了疑问。

这篇文章,既是解答疑问,也是谈谈为什么。

老规矩,我谈行业的时候,只谈现实,只谈利益,只谈逻辑,不带情绪。

首先,免费看《囧妈》,我们应该感谢谁?

大多数网友都在感谢徐峥,是,但也不完全是。

作为观众,最要感谢的是字节跳动,因为他们掏了钱把片子买下来并且免费播放,6个多亿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了。

虽然他们买这个片子主要也是为了做广告,拉新,要流量,6亿刷爆春节的存在感也很值,但请大家看电影这个事实是存在的,这个有一说一。

这里问题就来了,字节跳动这次掏了这么多钱,并且免费请人看,并其目的不是为了搞什么长期流媒体,更不是什么支持艺术,而是一波流的广告和拉新需求,同时执行决策的大背景是春节档的唯一S级机会春晚已经被淘宝和死敌快手拿下了。

所以这是短期的战略决策,而非常态,这个大家要认清事实。

虽然这个决策非常漂亮,但免费请大家看大片这种事情,不会成为常态,至少,不可能高频来请。

为什么?

不是因为头条没钱,而是因为ROI(投入产出比)算不过来。

这次春节档还有疫情这个原因比较特殊,并且囧妈很适合去铺最下沉的一波市场,并且本身足够便宜,对,就是三巨头(囧妈,唐探3,夺冠)里最便宜的,所以拿来尝试一波电影拉新的效果。

如果最终的用户增长和用户留存(看了片就删的用户属于无效流量,没删APP但是也不怎么打开的,也是无效流量),不够满意,就没有下一次了。

而下沉用户的总量是有限了,通过囧妈吃了头汤,算是先行者红利,同样的招数第二次第三次,效果就没那么好了,所以ROI也一定会下降。

所以越往后,越不可能长期维持请人看片。

这就代表所谓的流媒体元年,可能一开始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新势力巨头只是蹭一波流量做营销,你却以为人家长期搞。

这就和渣男只想和一夜情,你却动了真心一样尴尬。

2

刨除一波流这件事情,本身大片上流媒体的模式,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没错,就是技术水平不够)的情况下,不现实,完全不现实。

只有院线,才能承载大片模式,你看国外也是这样,Netflix这么NB,也没有干掉院线,而且人家做全球市场,也还是巨亏。

为什么只有院线才能承载大片?

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制作大片只有上院线才能回本,不是什么很无聊的垄断之类的,而是很简单的投入产出比。

我简单科普下当前的影视行业,可以更好帮大家理解这件事。

把整个影视行业划分开,大概有四个部分:投资方、制作方、发行方、院线。

投资方很简单,掏钱的,金主爸爸,有钱就是爷,酷爱空降个小三戏里圆梦,扯小鲜肉晚上陪酒,并不奇怪。。

片方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些职位:导演、编剧、演员、摄像、灯光、场务场记什么什么的,他们的目的是把电影拍出来。

这里面又分成前期、后期,前期负责拍素材,后期剪辑、做特效、抠图换头,P个包子上去之类的。

发行方,负责把拍好的片子拿去卖,和影院撕片子的排片、档期、分成,因为他们同时要负责宣传影片,一般被称为宣发。

最后就是院线。

院线其实是电影院的管理机构,只不过总是和电影院一起出现,才成了电影院+院线的统称。

院线管理广大电影院,决定电影院什么时候放什么电影,电影院提供放映设备和场地,最后放映,收回票房,大伙分钱。

在《囧妈》卖给头条这件事上反应最激烈的就是院线,因为制片方拿了片子直接找平台卖钱,等于把院线丢下了,当然会引起反噬。

整件事里唯一一个受伤的就是院线,因为中国的电影体制并不严格,院线同时承担了部分发行工作,这些院线为《囧妈》上线投入了前期准备,做好了宣传,结果所有人都解套了,只有院线被抛下,你怪不了院线集体暴走。

然后被观众们的舆论暴揍。

3

一般人对影视圈的最大印象就是“洗钱”、“天价片酬”、“偷税漏税”、“垄断抬价”,这些印象让大家总觉得电影业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高收入行业,每个环节都很有钱,并且整天就想着祸祸观众。

实际上并不是。

影视圈的组成并不是只有大明星和煤老板,

靠这个行业吃饭的大部分人,就和我们一样是打工族。

很多人一天200块,管个盒饭,连保险都不给你交,过着有活吃饭,没活冥想的日子,很多辟谷的歪门邪道都是从影视圈流传出来的。

这些灯光、录音、剧务、场记、剪辑、道具、特效、宣传……依附在电影这个行业上生存,他们才是所谓影视行业的真正大头。

实际上就国内票房2019年一年才642.6亿的规模,整个行业的票房加起来都没字节跳动一家公司高,更别说和阿里腾讯华为比了,放在中国企业五百强里面,只能排到140名左右,你觉得他们真的很牛么?

院线看起来很酷,实际上活得并不光鲜。

因为电影院的运营成本非常高,单块屏幕的盈亏平衡点在100万上下,也就是说一块屏幕必须产出100万的票房影院才能盈利。

那么2017年单银幕年票房是多少呢?

103.20万元。

2018年呢?

101万。

懂了吧,电影院其实一直在亏本边缘徘徊。

繁华商圈顶商的地租,想想就知道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郑州万达的租金,每平方米要4万多,而一个放映厅的面积就超过100平。

这个成本摊下来,其实电影院大多是在给房地产打工。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万达是国内最大的院线之一么?

因为人家自家的商业地产项目,不要钱,这等于开挂。

那问题又来了,大家都看到电影院的扩张很快,肯定疑惑,为什么不赚钱还开这么多?

答案很简单,补贴。

电影院扩张本质上是靠国家补贴,新电影院只要健康运作三年,就能得到每个放映厅40万的补贴,去年年初,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要在2020年把银幕数量砸到8万块以上,给出了每家95万的补贴。

这些补贴搭配两年前的影视投资狂热,催生了大江南北的电影院。

其实道理就和为什么很多新能源车垃圾的一比但还是孜孜不倦的造车,而且亏本造车一样,你们其实都懂。

但问题是虽然规模跑上去了,但是本身不赚钱,这些过度扩张的电影院已经陷入煎熬,经过这次疫情的打击,很多中小型影院都不得不面临倒闭,大型院线也会身受重伤。

出来骗补,是要还的。

你看看那堆惨兮兮的新能源车企,是不是能理解了?

4

介绍完电影产业的情况了,我再次重申,互联网流媒体无法替代院线的核心原因是,投入产出比不足。

更直接一点。

养不起。

不要以为那些看到什么都想要“互联网+”的投资人会没想到电影这个娱乐业的大项目,很早之前,资本就尝试过用互联网来玩电影,他们的第一个尝试叫“微电影”。

10年前,微电影的势头就像猛龙过江势不可挡,被视为一个新的产业,到现在,你不主动找根本看不到“微电影”这个词,10年前的微电影热,最大的价值就是带出了一对筷子兄弟。

2014年,爱奇艺开始弄“网大”,而网大的质量……我不说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是投资人不想拍有口碑有实力的网大吗?

嗯,真的是这样,不想拍。

为什么不想拍?

因为看到了预算单。

因为有口碑,有实力,特效棒=贵。

而现状是付费用户撑不起这个成本。

所以,贵=回不了本。

2015年、16年,大批资本涌入网大市场,但是网大却只有头部的几部作品才能盈利,6000部网大票房能过千万的不超过30部,盈利的只有10%。

执着搞网大的爱奇艺年年亏损,18年亏损90亿,裤子都快没了。

经过6年的发展,网大最高票房收入仅有5000万,5000万的票房放在院线电影里,哪怕小成本电影,都是不折不扣的扑街作。

靠5000万的收入养院线电影,怎么养?

去年春节档四天王:《飞驰人生》投资5亿,《流浪地球》5.3亿,《疯狂的外星人》宣发就3亿,《新喜剧之王》这种狂奔进场捞钱最后恶评如潮的也投了7000万。

怎么?难道有人想一直看《植入广告之王》?

直接在家刷微商朋友圈就行了,还不用花钱。

而且有一说一,人家的文案比大多数剧本都精彩,真的。

5

电影是什么样的艺术?

说实在的,电影是烧钱的艺术。

好电影是要砸钱的,砸钱做特效,砸钱做场景,砸钱更新服化道,《流浪地球》里军人的机械外骨骼,一件就要45万,这才显得很未来,直接吊打之前国产科幻片的奇形怪状的沙雕战甲。

全片特效镜头更有2000多个,按照好莱坞团队的开价,全片成本要3亿……美元,后来找了国内公司拼命压价,还是花了5000万美金。4.2亿的片子,3.5亿砸在特效上,才有了最后成片的近未来末世氛围。

特效为什么这么贵?第一是因为硬件,特效可不是个人PC能弄出来的,必须要用这种大型工作站才行,价格你自己感受。

囧妈颠覆院线?别做梦了。

这样的服务器,渲染1帧动画的时间也需要50个小时,而电影一秒有24帧。换句话说,渲染一秒的特效,需要50天。

那肯定没有几个剧组等得了这么久,就只能加机器,多几台一起渲染,这些服务器动起来,电费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另一个就是人工,好莱坞的特效师大概分三级,普通特效师年薪4万美元,高级特效师年薪6万美元,特效总监年薪15万美元。

而美国大的特效工作室,轻易就可以架起1000人的团队,一年下来工资就是5700万美元。

像《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特效片,特效做2年是常事,价格你自己感受。

即使不算特效,电影烧钱依然如流水,像《唐探2》这样比较标准的大片,光人工费就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因为在美国拍摄,一个群演一天就要2000块,而整个唐探2里到处都是充满了路人的场景,100个群演,一天就是20万,如果有台词还要加1万,主角三人被扒光而时代广场裸奔的一场戏就花了1800万。

这还只是群演费用,剧组的常备人员也是巨大的开支。最后能上杀青照的就有50人左右,本地雇佣的美国员工200人起步。

囧妈颠覆院线?别做梦了。

近300人一天下来,光是盒饭钱就要上万,租车,油钱,旅店,每一天醒来都在消耗,40天的流程就烧掉了3个亿。

这个过程里,每一个环节都能拿到钱,每一个环节都为最后成片的质量负责.

省钱?省钱你看到的就是网大了。

要是大家都限制自己去拍5000万以下成本的影片,很快特效工作室就都要解散了,因为他们剩下的唯一工作,就是思考怎么给劣迹明星换头。

一些人认为只要大家都上了网,发展发展,未来网络播放能够支撑几亿的成本,我只能说:大哥你想多了。

美国的Netflix能够成为线上电影之王,是因为他们的付费用户有1.1亿,会员费10美元一个月,换成人民币将近80块,那是每个月80亿啊。

如果中国的视频网站真开出这个价格,我保证,评论区只会出现一堆“网盘见”和“求种子”,以及“共享账号”。

国内当前的用户付费习惯,撑不起这个成本的。

就连Netflix,多年来也是亏得一塌糊涂,全靠现金流水撑。

而且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不能防止盗版。

我租账号可以绕过你,我用设备录屏可以绕过你,我直接用浏览器缓存可以绕过你,我深知直接掏出手机对着电脑屏幕一顿拍,也可以绕过你。

更极端,一人买片,放个投屏,全家一起看。

更有极端点的,拉着小区邻居,公司同事一起看,你想1对1卖票,做梦呢。

别扯什么区块链,区块链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啊。

这是物理问题,人是对抗不了物理的。

那我们再反过来说。就算解决了盗版问题,谁散播盗版谁原地爆炸,网络播放回本依然千难万难。

像《唐探2》这样投资3.2亿,中小成本,适合小屏幕观看的轻喜剧,在网络平台就是无法回本的节奏,根本不可能创造34亿票房的奇迹。

首先,上了网络,你也不可能不宣传,完全期待口碑爆炸,宣传费用少算点,按8000万算,收回成本也要4亿。

算你便宜点,10块钱看一次,想要盈利就需要4000万人观看,但是会有这么多人看吗?

如果按照现在的会员收费模式,不同电影的成本就会被均摊,15块会员看30部电影,相当于一个人5毛白嫖,根本没法计算,更别说15块会员叫上全家一起看的羊毛党了。

Netflix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屏占时间,讲的是观众消耗在不同内容上的时间比,而现在的中国,绝大多数的屏占时间都被短视频吸走,电影想在流媒体收回成本难如登天。

连死磕网大的爱奇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付费会员主要拉升通道是网剧和院线电影,网大,根本没人理。

头条6.3亿买《囧妈》,是一个特例中的特例,赶上春节,赶上撤档,赶上疾病,以后不会有人再掏这么多钱买电影的。

12集,带来大量流量和充值的《唐探》网剧,才1.2亿,电影这种两个小时就看完,没有粘度,没有流量,不好插广告的东西怎么在流媒体回本?

而且买电影肯定要买很多部,按一部6亿的买,买个四天王凑上熊出没,直接就是30亿。

要是头条里有谁脑子抽了提案以后每个季度要掏30亿出来买电影,张一鸣老师怕不是要先给他200块钱去医院挂个专家号。

这还只是一个档期哦亲。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唐探3咬着牙延期也要上院线了么,因为真的,找人接盘,无人愿接。

不上院线,血本无归。

6

院线不是“中间商”,院线是零售商。

你总不会以为超市剥削你了吧?总要有人把东西送到你面前啊。

打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旗号的人,都是想要自己来做这个中间商的。

干掉了零售商院线,谁来放电影?谁来卖片子?

当然是网络平台了。

那么,网络平台,这个新的零售商垄断了市场后,会干啥?

免费放给你看?

看我带有关怀的笑容。

其实现在网上一边倒的支持网络播放,只是对院线不满而已。

院线作为垄断方,控制排片,抬高票价,捆绑消费,早已让很多人感觉到不爽,这一次的争执只是一个爆发点,大家反的并不是院线,而是垄断。

唯一的问题是,在垄断这件事上,互联网才是真的轻车熟路。

首先靠低价优惠免费送,把人骗进来变成自己的日活,一旦干掉所有竞争对手,立刻原地翻脸,什么杀熟式加价,捆绑式广告,VVVIP……充分教导你什么叫“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现在肯花6.3亿买电影免费给你看,只是馋你的流量,要是院线真的被逼死了,两小时的电影估计能给你放一小时的广告。

尤其是一些认为“干掉了院线,节约了成本,就可以干掉天价明星,提高电影质量”的声音,我听了真是泪流满面,这是什么样的韭菜觉悟?拜托先考虑一下互联网和流量的关系吧。

流量明星就是互联网资本注入影视行业带来的产物,如果互联网播放平台占据了电影业的主导地位,他们会放弃流量模式吗?

砸制作成本,砸剧本砸导演,最后赌口碑爆炸?和大部分钱拿去宣传XX明星,ROI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嘛!

回忆一下曾经被长得一模一样的流量小鲜肉支配的恐怖吧,对于更加注重传播率而不是回头率的网络平台来说,特效、道具、剧本,所有东西都能省,唯独造话题的流量明星是少不了的。

真被流媒体占了主体地位,甜宠剧和沙雕剧就会统治电影世界,科幻?好吃吗?

垄断这件事,不管谁来做,都是王八蛋。

竞争的市场才是好市场,想想1块钱打车,5块钱满汉全席的日子。

不管是打车大战也好,还是外卖大战也好,两个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撕起来,我等平民才有薅羊毛的机会。

左薅薅,右薅薅,注意不要把一边薅死了,才是可持续发展观嘛。

干嘛非要急着站队啊?

骂死了一边,另一边也不会给你钱,反而会喜滋滋的涨价,成为下一代垄断包租公。

7

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当年中国刚有商业电影,人人都没有看电影的习惯,美国电影入侵很严重。

要想让国产电影起来,就要培养观影习惯,要让大家看电影,就要建电影院,电影院没钱就只能补贴,国家补贴了三十年,才迎来了电影市场的爆发。

院线模式虽然有众多的缺点,但却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不说最好吧,只能说是当前最现实的选择,因为只有院线模式,才能创造足够的收入,回报制片方。

你别看50%以上的分成听起来吓人,摊到全国10000家影院其实也没多少,反而制片方离了院线这个平台,根本找不到别的地方能够收回成本。

有院线几十亿的票房预期,才能有更多投资人投资几亿成本的大片,才能养得起一部电影上下游的各个环节。

在当前的中国,还没有任何其他媒体运作模式有能力吃下几亿成本的电影并保持盈利。

注意,我说的是吃下并且保持盈利。

你非得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把自己当成流量筛子,那我没话说。

改变是好的,但也要看尺度,刺激大了可能直接就嗝屁了,制片方、院线、线上媒体通过不断博弈建立起来的规则,在目前可见的时间内还是得维持。

强行去干院线,院线会受损,但不会被流媒体取代,你永远也干不掉院线,如果院线完蛋了,中国电影一定跟着完蛋,如果中国电影完蛋了,反而院线可以靠着放美国大片活下来。

不过,流媒体的兴起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电影的模式,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影界施加压力,这种压力会让电影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年电视和录像机刚出现的时候,美国电影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电视电影和录像厅差点逼死电影人,电影界努力适应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在能反复观看的媒体上回本是不可能的。

那之后,影院和导演进行了数次改革,让3D和IMAX成为了电影院的标配,观影体验和小屏幕拉开了差距,这才把观众骗回了电影院。

实际上,院线本质上卖的不只是电影,而是一整套观影体验,同样的片子,你在电脑屏幕和3D IMAX上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和普通2D荧幕比,都不是一个档次。

而美国靠着本国院线的强大的票房回本能力,支持了非常庞大的电影体系,进而生产出一大批牛逼的带着价值观色彩的电影给到其他低发展水平的市场,这些电影真的是拿钱砸出来的。

这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所以我们国家才大力补贴电影院的屏幕,其实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哪怕是泡沫,也要补。

文化产业不能舍不得投入。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要无脑支持院线,作为消费者,我们只支持自己的利益。

短期利益是有便宜的电影看,长期利益是有便宜且高质量的电影看。

只看便宜,不看高质量,同样是愚蠢。

为了应对流媒体的冲击,电影院也必须做出自己的应对,从垄断回到竞争,改良自己的观影体验,最起码那捆绑销售的爆米花就应该是见不到了。

电影院也应该做出让步,去讨好消费者,现在这个姿态我这种懂行业的都想打他们两下爽爽,是不行的。

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有免费电影看,谢谢老板然后看就完了呗。

更进一步的,不必了。

韭菜担心镰刀和收割机大战谁会赢,就很荒谬了,谁赢了不是给你一刀?

趁着新挑战者蹦起来去砍老行业的既得利益者,赶紧冲进去捡掉下来的小钱钱,这不是很美味吗?

所以作为观众而言,应该是内心不站队,但嘴上两边骂,谁占上风骂谁。

哎,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且枯燥。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B8IJI8PCI2dhzDYmkJLQQ

囧妈很无聊,但字节跳动很有趣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80篇原创

1

这两天最热的事情除了疫情就是《囧妈》和院线的利益撕X大战。

在和字节跳动合作之后,欢喜传媒拿到了6亿多的现金,同时《囧妈》以及欢喜传媒一众影视剧全部上线头条系APP,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喝彩。

院线们不干了,宣发物料该投入的都投入了,现在你拍拍屁股不来了,还去找了小三,就算是渣男都得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吧。

观众的喝彩是肯定的,原本要花钱看的大片,不花钱就能看到,肯定会是喜闻乐见,就连提档的差评都被这次免费的好评所覆盖。

院线出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抨击,也很正常,尤其是《囧妈》开个头之后,后面所有院线大片都在掂量这件事情,如果后面再有一批重量级片子跟进,那么院线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被挤压。

甚至有人评论说这将是中国Netflix的诞生,流媒体元年。

这一切在我真正看了《囧妈》这部片子后,我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从利益角度看问题的人,讲的话不一定对,但我保证有我的逻辑。

我认为这场闹剧中,只有字节跳动是唯一的赢家。

2

评估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口碑(影片质量)和票房。

并且口碑是和票房直接挂钩的,我们的观众的审美是越来越好的,这是好事儿。

影响票房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口碑是一部分,但是宣发和院线排片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白蛇》质量不俗,但是宣发和排片够不到,所以最终票房一般般。

这也是为什么宣发公司和院线可以拿到利润大头的原因,再牛逼的片子,不排,也是没用的。

但不能因此认为院线会刻意去打压好片子,不不不,不是说院线是什么好人,而是院线这么做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院线是乐意给质量好的片子排的,因为上座率好嘛,好片子大家都乐意过来看,哪怕卖饮料爆米花小吃也好呀,强行排一堆烂片,院线也要亏得上天。

严格来说,单部电影和院线本身的利益是不冲突的。

每年的春节档,院线每天的排片都会因为上座率的原因快速变动,一部片子一旦数据不行,立刻降低排片,这个大家都能清楚的看到,也不是第一个春节档了。

所以真正的冲突,是出现在不同质量的影片和同一个院线中,大家抢院线资源。

更直接的说,影片方有没有足够的信心从质量上碾压竞争对手,拿到院线最多的排片?

在看了《囧妈》之后,我觉得《囧妈》去抢院线资源,应该是拿不到优势的。

这部片子和徐峥老师过去一贯的水准比起来,确实稍微有点不太合格。

就这么说吧,在今年号称质量最强的春节档,即使没有撤档这件事情,我也不认为《囧妈》有能力拿到比《夺冠》和《唐探3》更多的排片机会。

从利益角度,《囧妈》去走院线这条路,可能是死路。

他们的主创也清楚,所以一开始《囧妈》才急着提档去抢跑一天吃下头汤,能吃多少吃多少。

《爱情公寓》大电影当初也这样。

简单来说,就是囧妈和院线的利益本身已经不一致了,因为有诸多大片环伺,弄不好保底都完不成。

囧妈非常,非常着急。

这是后续一切行为的大前提,利益破裂。

3

然后我们看字节跳动。

和《囧妈》谈价格的,不止一家,但其他几家的价格都出不到这么多,字节跳动的6亿多直接是等于帮片方拿到了完整的保底收入,至于现有的几个剧集播放权,只是交易添头。

字节跳动是很果断的,这个价格,确实有点高,按照囧妈的质量,很难回本。

为什么字节跳动这么果断拿下《囧妈》?

你要看看他们的对手在干什么。

整个春节期间,如果没有出现集体撤档与囧妈免费这件事情,互联网巨头们声量最大的是谁?

淘宝和快手。

他们和头条是什么关系?

淘宝中立,但快手是死敌,重点在快手。

他们在做什么?

与春晚合作。

与春晚合作是为了什么?

去下沉市场拉新。

春晚虽然一二线看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整个下沉市场,春晚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通过春晚来拉新,是很有效的一件事情。

这招去年百度用了一次,留存率不行。

但短视频APP的特点就是恐怖的粘性和上瘾度,作为竞争对手,头条非常清楚这一点,只要有大面积曝光,就有用户增长,而且能留得下来。

但问题是,在竞标的时候,快手赢了,这就非常被动。

而且,而且,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量的人将会在家看春晚,今年春晚的影响力将会是历年最强之一。

所以头条面临的问题就是,对手即将乘上拉新的火箭,自己还在原地。

所以买《囧妈》,非常符合头条的利益,哪怕贵,也要买,就像快手在春晚竞价的时候哪怕贵,也要压倒头条。

为什么?

第一,头条系的主要用户是年轻人,他们对于徐峥是非常认可的,而他们已经返乡,他们在看《囧妈》的时候,一定会顺手把头条系APP教给长辈,因为免费看大片是非常有效的推广策略。

2019年下半年抖音的定位战略明显在和快手接近,都是主打真实生活,这对于留存下沉市场用户非常有效。

同时,今年院线撤档,更多的人在家观影,可以强化第一条。

第二,囧妈片方的票房预期是三部大片(囧妈,唐探3,夺冠)中最低的,而且排片优势也是最不乐观的,所以价格也是最低的,6亿对于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而言,谈不上伤筋动骨。

尤其是考虑到防守,这个钱,没那么难批。

第三,如果从收入的角度来看,这6亿是一定赚不回来的,但是如果从拉新的角度来看,现在短视频APP拉新成本都到了100多元一个有效用户,只要能新增600万活跃用户,就可以承受,所以其实很划算。

这钱原本就是要砸给拉新渠道的,现在无非是砸给了另一个大渠道而已。

所以头条是值得赌一把的,再考虑到即使差评也只能评价电影质量,但对于头条请大家看电影,是只有好评的。

大赚特赚。

4

我认为,这次事件中,唯一的赢家只有头条。

欢喜传媒这么一搞,后面旗下的影片上映,都会面临院线的明里暗里的绊子,大片不是只有他们一家能搞。

至于很多人说什么开创了线上化流媒体,别逗了,优爱腾B站都是赔本的,即使是Netflix,都是赔本的,靠卖会员卖广告根本吃不回成本,这是业内常识。

他们或许偶尔吃下1部大片,但这不是常态,现在大家都是趁着还有热钱的时候尽可能买点版权,随着资金的进一步萎缩,他们下一步的资金流也会出问题。

不然为什么今年视频网站的吃相突然难看了?VIP之后又搞了VVIP?因为KPI太难了,资金流太紧了。

就连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也只买了最便宜的一部,而且还是带着拉新考量的,其他片子根本不可能卖出同等级别(按照保底直接结算)的价格。

另外现实是,真正的上亿美金的大制作,如果不靠院线卖票,根本回不了本,Netflix这么多年,也没干掉院线,因为靠着一次性的会费,不论如何都是亏的。

赚资金流,赚吆喝,但不赚钱。

电影制片方也不傻,干嘛不去拥抱新媒体,因为真的赚不到钱。

只有院线一部电影一次票的方式才有机会cover大片的成本。

欢喜传媒这次为了自救,强行吃下了第一口蜜桃,但之后的代价,或许需要很多年来还。

不过这和头条无关。

线下院线是输家,他们惹不起头条,整个国内电影票房一年加起来也就600亿,头条一年的营收都是千亿级别,而且头条是一家公司铁板一块,而院线是一堆公司,各有各的算盘。

这次的声明中,很明显的不敢惹头条,只敢谴责欢喜传媒。

就这样,还面临了舆论的反噬,属于无能狂怒。

淘宝和快手,也很尴尬,好不容易拿下了春晚,但是头条这么操作一通,非常漂亮的拿回了所有注意力,真的,非常漂亮。

为什么竞价的时候吃不过头条?

因为头条一开始就知道唯一的S级资源春晚已经没了,只有A级资源囧妈合适,并且如果操作得当,这个A级资源可以蜕变为S级,再加上用拉新成本的角度看问题,自然竞价的时候非常大方。

真正恐怖的是,头条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整条决策,干净利落,这个效率,所有巨头都要想一想,这个体量的公司还有这种效率,人家成功不是偶然的。

还有,直接通过高价(按保底比例给钱)来抬高门槛。

头条给了囧妈按照保底算基数的钱,其他家谈唐探3以及夺冠的时候,要不要跟?

不跟的话,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唐探3和夺冠?

如果跟的话,一笔超过10亿的且明确无法回收的钱,是否吃得下?

不吃,看着头条满堂彩心里难受。

吃,自己更难受,尤其是头汤被头条吃掉的情况下。

通过一部片子,一笔投放,同时完成了拉新,声誉提升,恶心对手。

《囧妈》本身很无聊,但字节跳动的一系列操作,真的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他们近半年开始发力游戏了,已经收购了好几家游戏公司,游戏的现金流,不需要我多言。

而这次游戏,也会随着囧妈去洗一遍下沉市场。

在这个大家都躺在家里无聊的春节里,头条正在发芽。

生命旺盛。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LHCxvzYlLAOy3udT7cDzw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拾遗物语

谁还不曾是少年,是无拘无束的风,是无边无际的海,是会下大雨的草原,是铺满星辰的天空。

——致敬曾经那个年少轻狂的你

1

《少年的你》真好看,

影厅里多次响起哽咽声。

片中有很多揪心的台词: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我喜欢一个人,我要给她最好的结局。”

但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

“你和我不会,但他们会,他们是少年。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2

小北为了帮助陈念“走出去”,

不惜伪装强奸犯,

不惜揽下杀人罪名。

年轻警官郑易认定小北是在顶罪,

但是中年警官老杨不太相信:

“真有人心甘情愿为另一个人顶罪吗?”

郑易回答说:

“你和我不会,但他们会,他们是少年。”

小北是个极其缺爱的人。

难得吃一次肉包子,

却还被亲妈辱骂殴打,

他13岁便出来独自生存,

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身上经常布满各种伤痕。

以前从来没人爱惜他,

直到遇到陈念,

才第一次有人问他“疼不疼”,

他在这个女孩身上,

看到了逃离阴沟的希望,

她成了他抬头可见的星空。

所以他要给她“最好的结局”:

“你问我疼不疼,我就愿意为你扛下几十年的牢狱之灾。”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3

同事问:“这是一部爱情片吗?”

我回答:“是爱情,但远远高于爱情。”

我觉得《少年的你》是近十年来,

最浪漫的一部属于少年人的电影。

当郑警官说出“你和我不会,但他们会,他们是少年”这句话时,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就像是被一把来复枪,

嘭地一声击中了心脏。

是啊,

现在做事先问“值不值得”的我们,

现在做事先要“权衡利弊”的我们,

都曾是那个天真纯粹的小北,

都曾是那个奋不顾身的少年。

那时候我们做事情,

考虑的不是成本,

不是我赚了还是赔了,

不是我会赢还是我会输,

而是这件事本身我喜不喜欢,

我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喜欢、如果对得起良心,

那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可这个天真纯粹的少年,

都被长大的我们弄丢了。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4

初中的时候,

我有一次“顶罪”的经历。

那时候特别调皮捣蛋,

有一个周末的晚上,

我们五个男生突然心血来潮,

跑去附近农户家偷了一只鸡,

然后跑去一同学家大快朵颐,

他父母到沿海打工去了。

那时候我厨艺稍微好一点,

于是留在家里烧鸡,

他们都上街买菜去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

农户找上门来了,

然后连人带鸡把我拎到校长办公室。

校长自然是疾言厉色,

对我进行了一番“严刑拷打”,

但我就是一口咬定:

“这事就是我干的。”

“这事就是我一人干的。”

最后,学校给了我一个处分——记小过。

偷鸡这件事虽然极不光彩,

但顶罪这件事却让我无比骄傲。

现在只要初中同学聚会,

我就会说起这件事,

“你还记得我们偷鸡那件事吗?……”

心中那叫一个得意。

长大后有一次我问自己:

“现在遇到替人扛罪的事,你还会这样做吗?”

我想了好一会回答自己:

“应该是不会了吧。”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5

我在某青年报工作的时候,

有一位同事叫何潇。

她说了她的一段经历:

她读高中的时候就早恋了,

高考前填志愿的时候,

(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后高考)

她跟他相约一起去北京。

结果高考时他没发挥好,

最后被西安的院校录取了。

她在北京读大一的时候,

实在熬不过相思了,

于是选择了辍学,

准备复读一年,考到西安去。

她父母用尽了手段阻挠,

但她就是铁了心:“我一定要去西安。”

最后她也实现了愿望。

大学毕业之后,

他俩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

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

我们问她:“那你后悔重新高考吗?”

她斩钉截铁地说:“一点也不。”

2010年的时候,

有两个男生对她展开了追求。

一个她喜欢得多一点,但经济条件很一般;

一个她喜欢得少一点,但经济条件比较好。

最后她选择了后者。

当时她说了一句很感伤的话,

这句话至今留在我脑海里:

“人越长大,就越爱自己了。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少年的你》有一个情节特别打动我:

就是小北和陈念,

坐在一个破窑洞里,

一起美美地吃着方便面。

少年时代的爱情,真是美啊!

那时候喜欢一个人,

不会去看对方口袋有多少零花钱,

不会去关注对方身上穿的什么牌子,

不会去打听对方住着多大的房子,

不会去查对方的成绩是好还是坏,

…………

那时候喜欢一个人,

就是单单纯纯的喜欢。

那时候喜欢一个人,

从来不问值不值得,

都带着义无反顾的一腔孤勇。

但是长大之后我们变了,

变得越来越懒得谈恋爱了。

从狂追到放弃,

可能只是短短几天。

从恋爱到结束,

可能还长不过一部电视剧。

从搭讪到上床,

可能只需要一瓶劣质酒精。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我们也越来越难以爱上一个人了。

以前跟喜欢的人隔着100步,

她只要走1步,

你就会义无反顾走完剩下的99步。

现在不行了,

别人稍微露出一点后退的样子,

你立马就跑得没影了。

“算了算了,大家都别浪费时间了吧。”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难以爱上一个人了?

“因为我们更爱自己,没有太多精力去爱别人了。

我们甚至在爱情里学会了算计,

这几天,李国庆和俞渝,

为了争夺当当的股权,

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兽爷有一句评论说得好:

“都这个时代了,

别扯那么多道德和主义,

都是利益。

只要利益关系在,

即使夫妻枕头底下都藏着枪,

也还能撑到2019年不离婚。”

这句话让人心里一疼。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6

我很喜欢歌手朴树。

他年少时做的那些事情,

真是让人敬佩啊!

央视导演组找他上春晚,

这是多少明星求都求不来的事啊,

但他竟然一口拒绝了:

“不想上,就是不想上。”

一个美国汽车品牌拍了个广告片,

想用朴树的一首歌,开价200万。

朴树回答就两字:“不行。”

经纪人问:“为什么啊?”

朴树说:“不喜欢这个品牌。”

公司求他:“再发一张专辑吧!”

朴树问:“为什么要做?”

张亚东:“可以赚钱啊。”

朴树问:“为什么要赚钱?”

…………

那时候的朴树多么骄傲啊。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但如此骄傲的朴树,

后来也一点点妥协了。

2016年,消失了十年的朴树,

突然出现在《跨界歌王》现场,

和王子文合唱了一首《那些花儿》。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帮唱?”

他说:“因为我最近,需要一些钱……”

2018年,朴树参加了真人秀《奇遇人生》。

朴树真的没什么综艺细胞,

但他还是硬扛着参加了这个节目,

他在节目里真诚地坦白自己的不适合:

“你说想让我舒服,

其实我不舒服,

我没法自在,

这都不是我爱干的事。

我就想在房间里做瑜伽,

或者我坐在那我就呼吸,

因为我这人就是特沉闷的,

对我来说让我自在的事就是,

我一个人呆着。”

这些年,朴树真的变了很多很多。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2017年12月13日晚上,

《大事发声》录制现场,

朴树正在演唱《送别》。

当他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这一句时,

突然情绪崩溃失控。

先是歌声变得哽咽,

随即面容抽动,泣不成声,

接着他转过身去,捂脸大哭。

朴树说了这么一句话:

“以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条回去的路,

可最近发现根本没这条路,

即使有,也都不一样了,

所以要一直往前走。”

朴树想念那个干净清澈的少年,

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我把那个少年弄丢了。”

我们都曾是朴树,

我们都曾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可我们都把那个少年弄丢了。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7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小文,

差一点让我掉下泪来:

今天我收拾屋子时,

发现了一个盒子。

打开一看,

发现里面有一堆小兵人的玩具,

有步兵、骑兵、炮兵……

一个小兵人跑到跟前问我:

“你知道我们司令去哪儿了吗?我们很久没有见过他了。”

我回答:“见过。”

小兵问:“那他还回来吗?”

我沉默不语。

小兵问:“请问他是牺牲了吗?”

我的心揪了一下,摇摇头说:

“不是,他只是长大了。”

差点忘了,我们都认识那个了不起的少年

8

《少年的你》有一个情节很打动我。

陈念问:“为什么打架?为什么过这样的日子?”

小北沉默了一会儿,回答:

“你太干净了,不会懂的。”

当时他正拿着陈念的课本,

视线停留在一句名言上: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年少的我们,

总是向往着抵达更高远的境界,

却不知道,

少年境界已是我们一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成年以后,

走的都是下坡路。

少年的我们,

不是“身在沟渠,仰望星空”,

而是“身在沟渠,你就是星空”。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