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教育自媒体行业产生的内容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头部蛙的。写三公;写四校八大;写名额分配;写民办学校;写北清复交。


但是没有人写普娃。


那些不吹不黑,统计学意义上的普娃,似乎从来不存在,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究竟去了哪儿。


所以G大打算用这个五一假期,写3-4篇文章聊一聊这群孩子的出路。


今天是篇一,我们走起。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要定义什么是普娃,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容易掉进两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凡尔赛普娃。这种我们在各种论坛、各种公众号上都见了很多,不用我冗文。


第二个陷阱是渣化普娃:动辄担心考不上高中怎么办。毕竟根据某些公众号,上海的高中率只有50%。


这两种极端都不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普娃。所以开篇第一步,让我们用数据分析来定义一下什么是普娃。


普娃上有牛娃,下有尾部娃。我们分头说,先从下限开始讲。


上海升学中的第一次实际选拔考试是中考。我把考不进高中的孩子排除在普娃以外,各位恐怕没有异议。


所以这部分我们先从厘清上海的高中率到底是多少开始讲起。


上海目前最近的教育统计数据是2019学年,我们就用这年的数来做一些简单计算: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没考入高中的那30%孩子,绝大部分不在本文范围内。一小部分特殊情况我们下文会展开讲。


下限范围划定,我们再来分析上限。


为了满足对称性(和数据科学家的强迫症),我们同样把头部30%的孩子排除在普娃之外。


7.7万中考生的前30%,约23000多。对应到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这部分娃覆盖了含四校八大在内的绝大部分市重点,以及少数几所头部区重点/特色高中。


以上算法是一个对实际情况的简单模型化处理。实际情况因为有不同升学渠道的存在而更复杂。然而对本文想阐述的观点而言,上述简单模型化处理统计学充足。


定义完牛娃和尾部娃,中间部分就是普娃。


于是我们就有了下图这样牛娃-普娃-尾部娃的三类分割: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普娃,在2019年的中考里约为31000人左右。


他们在中考里主要以各特色高中、区重点、以及普高为升学方向。


我用下图把本文中界定牛娃和普娃所用的高中在各区的分割呈现出来,方便后面的讨论: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看上图各位就可以感知到不吹不黑的普娃到底有多普了。该牛、普娃分界线的中考分数一般在565分左右(以老中考630满分为统计口径,下同)。


全市的市重点里只有最弱的静安三宝落在普娃段。区重点和特色高中除了最头部的18所以外,全部在普娃段。普高除了去年新开的七宝鑫都以外,也全部在普娃段。


(注,由于2020年和2019年中考总人数差别不大,上图使用了2020年中考情况来反应最新的情况。)


铺垫部分的最后,让我放一张各区牛娃-普娃的比例图: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好,铺垫和定义讲完,本文接下来就认真严肃来讨论中考565以下的普娃们的出路。


2019、20年的中考生要到几年后才参加高考,因此我们尚不知道他们的升学结果。此处G大借用2020年高考的孩子升学结果,并辅以一定统计推算,来给各位呈现一个头部娃和普娃的高考出路差别: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普娃们的高考出路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下限高,上限低。


下限高的意思是说由于目前上海高中生高达82%的本科率,即使是普娃,要找个大学读本科是不难的。如上图,普娃的本科率也高达70%以上。


上限低的意思是普娃从高中想考入好大学的概率极其低。以上师大为代表的C档大学,就需要普娃的前10%;上大为代表的B档大学,需要普娃的前4%;而再往上的大学则极其凤毛麟角。


顺便说一下,牛娃的中位数,也就是上师大级别的C档。所以不要看不起C档的大学,要考进去也不容易。


关于牛娃另一个我想提请各位注意的是,有近20%的牛娃会考入E档或者没有本科读。这件事情的意义和影响我们下文会提及。


顺着G大一贯的分析思路,我们从普娃整体的高考出路往下分拆,看各区: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排首的长宁、静安两区都是G大过往文章中点名表扬过的普娃友好区。这些区往往有表现稳定的区重点来支撑本区普娃的前程。


其中长宁区是上海各区中牛蛙和普娃表现最对等的区。这也是其高居各区高考整体出路排行榜第二名的核心原因。


传说中的普娃地狱徐汇表现没有那么糟糕。该区的普娃只是相比本区牛娃而言,比较平淡无奇而已。


郊区里唯一排前半的宝山,是一个相当会在普娃层面做高考出路细致安排的区。G大在之前的春考分析文章里就表扬过该区对于非常适合普娃的春考环节“能推尽推”的思路,从中可以管窥该区对普娃的尽责。


而中心城区里面排最后的虹口,是G大在先前的各区分析文章里面提到过的基础教育崩塌区。


尽管本文是讲普娃的,但是我知道你们一定想看牛娃的数,所以我也一起做了:

让我们心平气和得来聊一聊中考普娃的出路(篇一)

牛蛙的图也很有看头,比如闵行比徐汇都强,而浦东一口气冲到前三。这个我们有机会写牛娃文章的时候再展开讲。


另:由于指数化计算的特性,牛娃和普娃的排位无法直接相加推导出总排位。比如普陀在两张榜单上都比较靠后,但是在总榜上位居第三。各位解读时请注意这个算法特性。


好,中考普娃出路的篇一就写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OaeqdcnnrDqJ8y5HNzGmQ

在上海,你需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考进985/211大学?

 

都说上海的考生高考容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能考入名校的又有多少人呢?今天小奥老师就跟着大家一起看看在上海上学,从小学到高考,一共需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入上海的985/211大学吧。

首先,以“小学”和“高考”为两个始末节点,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升初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可得,2013年上海小学的毕业总人数为13.4万,同年上海初中的招生总人数为12万,也就是说,在小升初阶段,因种种原因少掉了1.4万人。

 

第二阶段:预初至中考

在这个阶段里,有一部分考生因非本市户籍以及种种个人原因,无法参与上海市统一中考,这部分学生据统计大致有4.6万人

 

第三阶段:初升高

据官方公布,2017年参加中考的总人数为7.4万,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仅5.3万,大概有2.1万人进入中职校、出国或者走其他路线

 

第四阶段:高考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招生总人数为5.3万,到2020年参加高考的总人数大概有5万人,这一阶段又少了约3000人。

 

因此,我们截至到高考这个节点之前,从2013年小学毕业的13.4万人,到2020年参加高考的5万人,中间约有8.4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5万名考生中,有多少人可以进入上海地区的985/211大学,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梯队”院校。

 

在上海,你需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考进985/211大学?

本表并未统计艺体批次的招生计划数

(手工整理,难免有所纰漏)

 

分析:

1)第一梯队院校共招生5606人(不计艺体批),在5万名总考生人数中占比约10%

 

2)其中,985院校共4所(复旦医学院、交大医学院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在这合并为一所),共招生2477人,在5万名总考生人数中占比约为5%,在第一梯队院校招生总人数中占比44%

 


 

综上所述,从小学到高考

你首先已经打败了8.4万人

 

从高考到升入上海地区985/211院校

你打败了4.4万人

 

能够考入上海地区985大学的

你是全上海考生的5%

在上海,你需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考进985/211大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vGwiN3UVZttrqGS9FmqYQ

高考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就是唯分数论

你死我活

高考和中考招生主要是用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许多家长搞不懂什么叫平行志愿,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一下。

平行志愿是十几年前才流行的一种招生录取方式,它的原则是在同一个批次里,把学生的分数从高到底排序,成绩越好的学生,拥有越优先选择学校的权力。

这么说大家听不懂,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分数越高,学校越好。分数越低,学校越差。

而且,高考没有什么其他招生方式,高考虽然招生批次比较复杂,但92%的录取都是用平行志愿,交大复旦录取的综合评价是平行志愿,绝大部分高校录取的普通批(也就是俗称的一本二本)也是平行志愿。

所以,无论小学,初中,高中怎么给你折腾素质教育,录取大学的标准都出奇地简单:

考出高分。

家长们一定很疑惑,为什么最终高考还是唯分数论,但是教育部门却天天在嚷嚷打破唯分数论?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如果相信了教育部门,贯彻精神成天搞素质教育,最终分数不够,那不是害人吗?

X老师认为,其实教育部门和家长的理解都没错,这里我给大家讲讲为什么教育部门会说出这种看似矛盾的话。

 

 

教育部门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人,他们不仅要考虑顶尖人才的培养,还要考虑所有学生的培养。

在保证培养的情况下,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公平

中国的教育长久以来是不公平的,城市资源丰富,农村资源匮乏,而城市的教育资源又集中在个别学校手上,这种不公平,不平衡制造了家长的教育,威胁到了教育的稳定。教育部门是最怕家长闹事的,但是家长的焦虑显然大大突出了闹事的可能性。

所以,政策性地推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搞平均化,而搞平均化的本质是解决教育资源太集中,其实说白了就是生源太集中的问题。

平均化是保持公平性的,而与这种公平性配套的是流程和制度上的公平,也就是平行志愿的原则。

也可以说,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平均化是平行志愿倒推的,平行志愿从流程来看是绝对公平的,但学生备考情况不公平,因此要把备考也就是中学阶段也给你公平了才行。

这也就是有趣的地方:反唯分数论的素质教育,恰恰是和唯分数论的平行志愿配套的。

因为素质教育推行了,生源集中不起来了,平行志愿的公平才能有说服力。

 

高考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就是唯分数论

 

家长的理解同样没有问题,因为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成长中的许多要素而比较关注成绩和升学,他们会觉得素质教育阻碍了他们鸡血的渠道,影响到了学生的升学。

有趣的是,家长的焦虑同样来自公平性,因为制度太公平了,所以准备考试的不公平就会被放大,名牌高中越多,这种焦虑就越大,名牌高中越好,这种焦虑就越大。

相反,反而是在顺序志愿时代,那个不公平的时代,那个四大名校的学生一个不注意就从复旦跌入上大的时代,名牌高中倒不见得那么吃香,八大金刚不见得比四大名校差多少。

 

现在很多家长很迷茫,到底是鸡?还是不鸡?小升初已经没了,中考也被模糊化了,到底怎么鸡?家长的目标消失了,焦虑变成了迷茫

加之高考政策改了又改,变了又变,别说小学了,就连高中刚刚进去都很可能说变政策就变政策,家长变得很迷惑。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肯定还是要鸡的。

X老师还是有充分理由的:

(1)高考难度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和全国统一教材,知识点而有变难的趋势,面对难度这么高的考试,你从小不好好学习,不打鸡血怎么可以?

(2)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学习的天赋,只能凭借努力和习惯,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爱学习的,其实孩子往往是在鸡血和放松两个极端间挪动。等孩子醒悟到成绩与自身利益关系时,一般都比较晚,都初二,初三了,早就没救了。

(3)虽然新中考给予初中很多机会,但是无论如何高考还是要放在一起竞争的,高考这个制度不变最终就是要拼分数的。

(4)其实上海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从一届学生来看,大约只有一半人可以读本科,虽然远远高于全国,但也不是很多。而就读名牌大学,这里的名牌划线是海事,需要做到高考的30%,一整届人的10%(这里包含中考已经分流的人)。就是说,你小学进去这么多学生,最终12年后杀入海事都要前10%才行!而海事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很差的大学了。

竞争很激烈的啊朋友们,不读书怎么行

 

不过我觉得家长过去那种丧心病狂的鸡法应该改一改,鸡血也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的,也要注意流程。比如说初中,初中的鸡血还是应该放在校内知识,也不宜过快学习高中,还是应该更多巩固初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IzJckiri2DQnX_RAKt-Zw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临近中考,很多家长在问高中的升学率个招生人数信息,今天小编整理后,发给大家,以期有助。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以下是各个区的市重点高中升学率及招生人数

 

 

杨浦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静安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黄浦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长宁+虹口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徐汇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浦东新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宝山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普陀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其他各区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优质区重点

 

上海16区市重点高中最新一本率排名+招生计划人数!

 

—————–

以上数据,供大家参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YlHbhQdOylPSdb7trXvAw

如今上海的升学形势远远没有不良教育自媒体吹得那么严峻与可怕。

    经历过前天线下“割韭”升学咨询讲座后,一叶先生深思了很多问题。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慕溪的魔都慢生活”公众号中昨日也提到了鸡娃和育娃,对此我很认同她的看法。

   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依旧存在,也让走体制内的家长不得不舍弃一些理想化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无奈。

 

   在中国,在所有人的观念中,考上大学是一件光宗耀祖,高大上之事。考大学算是人生第二次投胎了。

  尤其是对于在边远地区的人们。但是考上学真的能改变人生命运吗?也许只有农村和小城市走出来的大学生,依靠学历留在了大城市。让他们从此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但对于大城市的本土学生呢?他们更多的是延续父母的阶层而生活着。

 

   所以,对于我们上海户籍学生而言,考大学,也许就真的是考上一个学校而已。为什么浦东和闵行鸡?因为这两个区的新上海人最多。他们是通过考改变命运,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考不上大学而被打回原形。

 

    为什么中心城区的家长不普遍那么焦虑,鸡血?(即便有也是被现在自媒体教育鸡血风带起来的)

   因为他们有房有钱有产业,他们不需要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给孩子留一套上千万的房,或一个公司,一份产业,足够孩子一生无忧。

 

   要知道1000万,假设一名大学生工作后几十年平均年收入12万,需要不吃不喝足足80年才能攒到。因此,当你想明白了,就会发现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大家注意,这里我用的是好大学,不是大学。因为好大学(985和211)和大学(普通一二本)的差别,仅在应聘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区别。那有钱就可以不上大学了吗?一叶先生认为大学一定要想办法去上的,因为在那里的经历,获得的交际圈,老师和同学交往,甚至处事观念,会影响你未来几十年的人生格局。一旦交友不慎,爹妈留给的房子和钱财再多,也许短时间里就被败光了。

 

    昨天讲座里,讲师提到上海中考的高中录取率不足50%,不止一次提到将有一半孩子是上不了高中。他那是为了制造焦虑,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叶先生了解到的上海高中录取率大概在82%-85%左右,因为有很大一数量的学生因为户籍和积分原因,是不能报考高中的,但他们也被计算在内。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上海户籍的孩子,只要不学坏,几乎没有谁考不上高中?

 

    对于上海户籍的孩子,应该考虑的是考上什么高中。四校,八大,市重点,区重点,还是普高?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只要能考上高中,85%以上的概率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上大学对于上海户籍的孩子而言,根本不是难事,也没有必要那么焦虑。至少家长和孩子都走点心,高中就进了。

 

   但是2022年新中考政策出台后,招生通道出现了变化。可能考上高中不那么难,但考上市重点还是要有点技巧金额策略的。

 

    只要进市重点,就意味着你只要不是后20%,大概率是可以去一二本高校的。所以,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市重点才应该是你们K12中最重要的目标。

 

   一直来,有人总是很酸酸地说,只要自己强大,去区重点和普高,高考一样可以碾压市重学生,扭转乾坤。但是一叶以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这种论断太天真。到了高中,高中老师教学决定一切。爹妈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去市重点和区重点的差别还是特别大的。如果你的娃不是在初三前能达到高考上本科的能力,到了普通高中,可能三年下来只有退步到大专与高职的份。

 

    因此,家长们你们别无选择。市重点和努力冲击一本,才是K12体制内道路上的最重要一环。

   也正是因为这个目标的存在,也让幼升小和小升初环节的择区和择校变得更加重要。(一叶老帖说了很多次,这里不再重复。)

 

   最近新中考政策出台后,很多人喜欢去研究分配给哪个学校有多少名额。但是这些对你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假定200人的学校,给了20个名额,你考不进前20名,那名额和你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还有很多人喜欢去研究学校自招名额,而以此排名学校档次。这种更蠢。

  自招根本没有标准可言,也没有人说只看成绩。举个例子,我那个朋友孩子,考到教育强区一模前1%,目前依旧没有得到四校的召唤。

   要知道今年还是大比例自招的旧中考政策。那大家想想,明年的一模前列还有什么用吗?真可能就只是模拟考而已。

 

  其实,无论你们怎么去听讲座,怎么去研究政策,研究学校档次,考试又不是你们家长和机构去考,而是孩子自己。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霸,他不会在乎在哪里上学,他不会因为环境而改变自己初心,他不会因为升学压力多大而放弃。哪怕在菜中,最菜的那种,只要能中考+综评考到区第一名,就能去上海中学。而我可以肯定进去后不会被碾压。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有人说,如果进不去民办,就准备四年把娃交给某思或某机构。

   一叶先生认为这种想法太天真,太愚蠢。监管越发严格,机构难度逐渐在降低,进度也在逐步减缓。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扔给机构,那你的孩子最浪费是时间,并不能换来好的成绩。未来一段时间,检查违规机构一定是教育监管的重点。进度不快,即成补差。

 

   虽然一叶曾经也撰文写过,鸡娃之余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尤其家庭幸福远比孩子的成绩来得更重要。但是今天还是啰嗦了一回。没办法,昨天被不良讲师笑晕乎了。

   还是那句话,1500/每小时的咨询,并不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的建议。作为家长,还是应该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选择升学途径。

 

 

   所以,上海升学形势远没有不良自媒体吹的那么严峻。请别太焦虑,也自信一些。路,是需要孩子自己一步步去脚踏实地走的。

   另外,请问大家你们知道上海高中均分成绩最好的是哪几个区吗?据一叶先生了解,2020年上海高考均分第一是徐汇区,第二是长宁区。说明啥?只要能上高中,高考结局就难说了。徐汇能理解,竞争一直都很大。但是长宁好生源初中和高中都被挑走了,还能做到第二说明啥?均分也许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均分起码能代表一些普遍潜在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传闻中北京周末要安排学校上素质课。这个没有官方宣布,请不要以讹传讹。至少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在上海不会执行。请大家不要传谣了。

   另外,黄牛和割韭菜讲座,是如今教育升学两大毒瘤。

  千万别找黄牛办事,请看下图,血淋淋的教训。

    文章最后发一个群里家长发给我的另一个升学(韭菜)讲座广告截图:

   

   再请大家看看群里见过世面家长(都是过来人)的反应,我又一次笑晕了。

 浦东?又是浦东?也对,浦东新上海人多,怕掉阶层,舍得给孩子花钱,所以焦虑的家长也多。让他去黄浦和长宁试试,超过十个人报名就服他。

  700!夫妻档1400!比前日一叶先生参加的还贵!前天好歹人家也是机构,有合法经营资格。这家也真敢要钱!请问收入纳税吗?请问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吗?

   为什么是备孕家长到五年级家长为讲座目标?

  因为这个韭菜生长周期足够长。一茬又一茬,更因为经历过小升初和中考的家长就不好骗了。为什么谢绝同行?因为怕说穿帮。

   至于“韩某人”?一叶目开2年多,四百余贴,一叶先生教育从业二十余年,还真不知道这个韩某人是哪跟葱!我只听到过韩国人。哈哈。

   省去烦恼?呵呵,估计去了以后会更烦恼。

   为什么现在不给地址?是不是怕没教育部门批准的教育咨询资质(广告公司不具备资质)而被举报?700元,咱们心疼钱,连做卧底的心都没有。

   再来一张图,也是群内家长给的:

   写这种帖子也不怕误人子弟?家长们,借读需要什么条件?借读四年后有什么后遗症?估计你们根本不会懂真正问题所在。

   借读,如果没有人被劝退,让出学籍,谁给你们转正?不能转正,就无法享受儿子初中待遇自招。不但如此,还会影响中考平时分何综合评定分数。还要面临被借读校和学籍校家长举报的风险(借读流程是否合规,学籍校和借读校是否跨区?)这些也就算了。借读,你以为就不会被监管了?我悄悄地告诉你,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此类问题了。借读家长请祈求吧,希望你们四年中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突然想起来了,这位“老法师”不就是在后台咨询一叶关于共建的那位吗?当属了解了,一个帖子2000均浏览量的自媒体经营者,也能配和均浏览量20000的一叶去谈合作?咱们团队可是科班出身。所以,一叶先生没有回答直接拉黑了,一叶只和公益团队合作。如果能把讲座咨询费全都捐给水滴筹,一叶愿意扫榻相迎。

   既然说到共建,那就说说共建对借读生最大的杀伤力。有因共建名额不够进不去的学生挤着借读名额,即使有名额让出,你觉得校方会优先谁?大家都懂,这样借读生还能指望转正吗?

   家长们,如果这都看不懂就真没救了。这才是最大的借读风险。成绩好也没用,共建生,教师子弟通道生,名单不公布的!奉劝各位,千万不要走借读路,你不是学校自己人,四年后有你们后悔的。借读是没爹没娘的那种买卖。

  所以还请请谨慎看待这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自媒体咨询,弄不好自掘坟墓。他们盯着的只是昂贵的咨询费。反正可以不负责任乱说。

(上述截图来自交流群内家长提供,一叶不屑去了解无关人员的背景。就事谈事。请所有人不用去打听是谁,也无需告诉我反应。咱们不给他们蹭流量,毕竟咱们流量足。另外,毕竟现在利用教育咨询割韭菜得多了去了。一个个都点名太累。总之说到这儿,还有人愿意奉献钱包,那咱们也就真无能为力了)

   

  另外一个是慕溪管管刚开的公众号,上面的内容陆续丰富,会涉及生活和教育很多方面,鸡娃之余,家长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爱好与生活的。这个“慕溪的魔都慢生活”未来也将加入到“升学微答问”活动,和摩天崖一起为升学家长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