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这两天是2021年上海高考进行时,今天我们来整理一下:

作为2021届高三毕业生

从小学到高考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入清北复交呢?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少人退出?  

就拿今年属马、羊的孩子作为例子,从小学到高考,可划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小升初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09年幼升小,当年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15万人,这批孩子在2014年小升初。同年,全市的初中招生人数为11.5万。因此,由于各种原因,小升初阶段大概有3.5万人没能继续在上海上初中。

第二阶段:预初→中考

初中阶段,由于部分学生转学,部分非户籍的学生没有达到在上海参加中考的要求等原因,最终参加中考的人数只有7.1万,与4年前小升初的招生人数相比,少了4.4万

第三阶段:初升高

据官方公布,2018年中考人数7.1万,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仅5.2万,大概有1.9万人进入中职校、出国或者走其他路线。

第四阶段:高考

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5.2万,到2021年高考大概有7万人,这一阶段惊喜的发现,增加了1.8万人。

综上:从2014年小学毕业的11.5万人,到2021年参加高考的7万人,中间约有4.5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

 

   考清北复交,考上好高中最重要   

从各阶段学生数据来看,初中阶段筛掉的人是最多的要想考清北复交,中考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的,考上一所好高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为什么说要考上好高中呢?因为清北复交这些名校,更青睐那些好高中的学生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名校等级分布图(名校排名、上海高考分数):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图片引用于知乎@周瑞)
 
由于2021年清北交复在沪招生人数尚未公布具体人数
 接下来我们拿2020年清北交复录取情况作为参考来分析一下   

“四校+七宝”的清北复交录取情况,具体人数和比例如下图: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复交不包含保送、强基和平行志愿等)

由上表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想要进入清北,高考排名必须在全市150名左右才有机会

想要进入交复,高考排名必须在全市638名左右才有机会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五绝”有所变动,上中、华二、复附、交附和七宝,这五所学校被称为新五绝

  • 上海中学清北复交率高达50.51%,地处徐汇区,不愧是全上海最好的高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被被北清交复录取。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清北复交42.16%,地处浦东新区。

  • 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都属于杨浦区,录取率在40%左右。

  • 七宝中学地处闵行区。录取率28%左右。

再看复交录取情况:

由上面复交在沪的招生计划表格可知,综评是占比最大的招生方式,占比高达1310/1586=82.6%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TOP20高中分布:四校+分校9所,八大有6所入选,非四校八大有5所。
上中依然稳居首位,交附紧随其后,复附2020年综评表现同比去年大有突破!华二今年的表现略低于其它三所。
交附的两所分校(交附闵/交附嘉)依然是四校分校中复交综评录取的霸主!
四校复交综评录取率全部超30%,还有分校中交附闵表现最为亮眼。
复交综评录取率超20%的包含四校、七宝、交附闵、交附嘉、复附浦、华二紫!依旧被四校、七宝以及四校分校包揽!如果说,能考进这几所高中,那考复交的机会是不是要比其他高中大得多呢!
 
在上海想要报考交复的优秀的同学

在这里建议报考综评批次!

有三条理由:

1、综评包含面试多维度考查学生,不仅仅看学生成绩,顶尖院校分数线低于普通裸考批次,更容易上线好学校;

2、顶尖院校的招生计划大部分都在综评次完成;

3、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只在综评批次中招生。

 

   多少人能进清北复交呢?

以2020年作为参考

2020年,参加上海高考约有5万人,又有多少人能进清北复交呢?

2020年清北复交在沪招生计划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2020年清北在沪招生计划合计156人,5万高考生,计算出进入清北的考生比例仅有:156/5万=0.3%

最终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清北交复?

2020年复交(含医)在沪招生合计有1586人,计算出进入复交比例为:1586/5万=3.17%。

综上:2020届上海考生,能进入清北复交的大约为156+1586=1742人,比例仅有3.48%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l1T9VXBolX-yd1-AGUBsQ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距中考只剩一周多时间了
近期有些“小道消息”在家长圈里刷屏
“有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
“上海中考的激烈程度远超高考”
这些传言令许多家长们忧心不已
连同学们也是人心惶惶的
这些谣言到底可不可信?
上海实际录取比例处于什么水平?
孩子们面临的机会究竟会不会变少?
相信大家都迫切地想要了解真相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捋一捋
看看上海中考的实际情况
↓↓↓

01

谣言出处

关于职高和普高的招生规模,其相关的政策背景源自于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该《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包括:

①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③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④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

⑤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高中教育应实行普职分流,并保持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比例相当

02

普高录取率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自2016年开始,普通高中的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逐渐增加,这几年基本都维持在60%以上
作为举国闻名的魔都,上海近年来普通高中录取率也大致稳定在70%左右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即使是在中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2020年,上海各区高中的招生计划也相应增加了。
市重点、区重点、普通高中和中职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最终保证高中阶段升学录取率(包括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依然能达到98%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维持在70%左右
也就是说,目前上海在中考里能上普通高中的孩子,其淘汰率远没有传闻中的“50%”那么高

03

消息误区

那么“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这个谣言,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要知道,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其中有部分积分不满足条件的家庭,他们的随迁子女虽可以凭借政策在当地继续就读,但可选择的学校是受限的。
那些不符合中考条件的随迁子女,有一部分会返回原籍就读高中,还有一部分会留在上海就读中职校,于是人员分流就出现了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同时,许多的职高、技校、中专,还承担了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培训等职责,招收了很多在职培训人员。
也就是说,国家要求的普职“大体相当”,实际上是把成人中专和培训生源等都计算在内,并不只包括初中应届毕业生
而且这些年来,普高的录取比例变动并不大,2017至2020年,各省普高录取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大部分省份的增减均在2个百分点左右,没有出现过大幅度变动。
所以说,“中考淘汰率激增”、“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等等均属谣言,都是在危言耸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加剧家长焦虑的一种手段。

04

机会不减反增

近年来,本市正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等中职教育新模式,为中职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机会,提高受教育水平。
2021年,上海市教委又增设了5个中本贯通专业。至此,上海目前一共开设了65个中本贯通专业。今年6月,2014年首批中本贯通3个专业点将会有毕业生。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上海还将通过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五年一贯制等不同模式的长周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水平线。
据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职校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高,中职学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也在90%以上。这个就业率其实是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无法达到的。
上海中考激烈程度远超高考,“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真相是…...
因此,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只能代表人才培养的不同路径,是开发每类人才特长的必要分工,而不应成为人才筛选和分层的标签。
由此说来,孩子们面临的选择其实是变多了。作为家长,与其被“一半孩子上不了普高”这些谣言所困扰,还不如多多操心孩子的成长,增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走普高路线,还是走中职路线,都不代表孩子不能成材,也不代表孩子以后无法在社会立足。

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自上海生活君、大上海情报等~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4HniOWUVd0Hb0R_dSIFkw

【转学】浦东新区2021暑假转学通知发布!

 

有转学需求的家长注意啦!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近日发布2021年暑假转学管理服务介绍。

 

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转学?具体又有怎样的要求?赶紧看过来:

 

浦东新区转学管理服务

(2021年暑假)

 

一、转学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转学: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至浦东新区);
2.本市户籍学生(浦东新区户籍)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区就读。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区有空余学额的学校:
1.本市在籍学生居住地跨区变更;
2.符合本市当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
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不予转学。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高中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学。
二、转学条件
(一)初中、小学转入条件
1. 按学生本区常住户籍所在地地址对口转学:户主须为学生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一,且户主本人须为房屋产权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学生本人为户主的,房屋产权人须为学生本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或其父母(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
2. 本市户籍因“人户分离”要求按房产证地址对口转学的学生,房产证产权人须为学生父母(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或其本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
3. 本市户籍要求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地址对口转学的学生,承租人须是学生父母(提供相关证明)。
4. 本市外区户籍、人户分离(居住地无相应房产证), 持《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的学生,可由学校视学额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受理。
5. 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达到标准分值人员同住子女,按房产证地址就近转学,房产证产权人须为学生父母(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或其本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无房产证可由学校视学额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受理。
6. 学生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且学生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要求按房产证地址就近转学,房产证产权人须为学生父母(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或其本人(单独所有或共同共有全部产权)。
7. 学生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且父母一方满足以下条件的,由学校视学额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受理: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或连续3年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8. 港澳台、外籍学生,可由学校视学额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受理。
(二)高中转入条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普通高中在籍学生申请由外省市转入本区,可自行联系本区同等同类高中学校,高中学校视学额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受理。
1. 学生为本市户籍;
2.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 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 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海外证。
注意:申请转往外区、外省市的,家长需提前了解外区、外省市转学条件。
三、办理方式
浦东新区各中小学在规定时间统一办理转学登记手续。
四、办理流程
(一)转出申请(家长或监护人)
由家长或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转出申请,就读学校审核转学条件后,向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告知其本人学籍信息(内容包括:全国学籍号、原就读学校名称、就读年级、学籍状态信息等)。
本区初中、小学学生申请转入本区民办学校,家长还须提供本区民办学校接收证明,交就读学校留存备案。
(二)转入申请(家长或监护人)
1. 由家长或监护人向相应拟转入的中小学提出转学申请, 家长或监护人可通过浦东教育网站“招生考试”栏(网址:http://www.pudong.gov.cn/jyj/)公示的信息,查询户籍或产证地址的对口学校,并按时前往对口学校申请办理转学登记手续。
2. 转学申请日期
2021年6月22日-23日、8月27日(上午9:00—11:00;下午1:30—4:00)
3.转学申请须携带的材料
(1)证件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① 本市户籍学生:需提供其本人及父母户口本;
② 非本市户籍学生:提供其本人及父母户口本、父母一方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积分通知单、学生本人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
③ 香港、澳门、台湾学生:提供其本人香港或澳门永久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和《本市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表》;
④ 外籍学生:提供其本人有效签证外国护照(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居留许可页,且有有效往来签证)和《本市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表》;
⑤ 关系证明(出生证等);
⑥ 房产证、动迁协议书、廉租房证明;
⑦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提供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
(2)转学信息(内容包括:全国学籍号、原就读学校名称、就读年级、学籍状态信息等);
(3)浦东新区民办初中、小学接收证明
(4)学生成长记录册;
(5)外省市高中学生回沪转学,还需提供:
① 参加外省市中考成绩证明和高中录取通知书(加盖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原件及复印件;
② 初中毕业证书 (原件及复印件);
③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须提供积分达标父或母的身份证、上海市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学生本人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并下载打印;
④ 原就读学校类型证明(由原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开具)(原件)。
(三)转学登记(各中小学)
1. 各中小学按转学条件,审核申请转入学生资格。
2. 各中小学受理符合转学条件学生的转学登记,家长或监护人填写《学生转学申请情况登记表》,收取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与家长约定反馈结果时间。各中小学填写《转学相关证明材料收取凭证》交家长。
3. 各中小学登录“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网上申报转学异动信息,下载打印转学异动汇总表,并加盖学校公章。
各初中、小学因年级班级确实无空余学额的,在完成符合转学条件学生的转学登记后,填写《需区内统筹安排转入学生汇总表》,并加盖学校公章。
4. 初三年级涉及本市户籍学生转往外省市就读的,须将学生转学材料经校长审核(校长签字、学校盖章)后报教育局义务教育处审核。审核通过后,学校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四)学籍申报(各中小学)
1. 各中小学持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汇总表(需加盖学校公章)前往浦东新区招生办(地址:南码头路118号)办理转学审核及学籍申报手续。
2. 学籍申报办理日期
2021年6月24日-25日、8月30日(上午9:00—11:00;下午1:30—4:00)
(五)转学结果反馈(家长或监护人)
1. 家长或监护人按事先约定的反馈时间前往拟转入的中小学(办理转入申请登记的中小学)听取转学结果,领回相关证明材料。
2. 家长或监护人前往原就读学校办理正式转出手续,原就读学校属跨区或跨省的,家长需告知原就读学校,及时在学籍系统平台完成同意转出的审核操作。
 【转学】浦东新区2021暑假转学通知发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A4LMUk612Y27r0i0ZtAJw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01

名校录取表现

先来看各区热门高中2020年部分985大学录取数据统计: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看下近几年顶尖名校录取表现亮眼的部分高中学校: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清北在上海的生源主要来自四校,七宝和上外附中、上实也常有不错的表现,其他高中则比较少,但基本都是来自市重点高中,偶尔会有来自区重点高中或民办高中的学生。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下图是2020年复旦大学(含医)在上海的录取生源部分高中分布情况,但仅列了生源数量大于等于3的高中,且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再看下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含医)的上海生源情况,同样是部分高中的数据统计,数据只列出了生源数量大于等于3的高中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这里我们不作过多的分析,大家可以通过以上数据对各高中的实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数据不全,我们只能看个大概,只能说各项表现都很出色的学校应该就是真正的强校了。

 

 

02

综评录取表现

上面我们看的主要是985大学录取表现不错的高中,因此涉及到的学校基本都是各区的“头牌”。为了涵盖到更多的学校,我们来看下近几年各高中综评录取的表现。

 

当然参加综评录取的11所高校本身实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仅看录取总数难免有失偏颇,但如果分别分析各高校的录取情况,4年数据太过复杂且分析难度大。因此本文依据总体数据的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依据。

近四年的综评数据,大家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我们把近四年的上海高中综评录取数汇总了一下,制成了下面。这样,各高中如果进步或退步明显,这张表也能更直观体现出来。当然,数据为手动统计,难免有纰漏,仅供大家参考。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通过近四年的综评录取数据,我们发现市重点高中并非一定比区重点高中或普高好,普高有复旦二附中这样的特殊学校实力不错,区重点高中除了特色高中比较强之外,以下几所高中也可以匹敌一些弱的市重点高中。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尤其是西南位育中学,即便和一众市重点高中去比,也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甚至某些年在某些数据上接近八校的水平。另外风华中学和文来中学,在区重点当中也属于拿得出的强校。上闵外和高桥中学属于近些年进步比较大的。

 

而市重点高中反倒是有些学校近几年的表现相对尴尬: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通过近四年的综评录取数,我们又能看到哪些学校有明显的进步趋势,哪些学校有明显的退步趋势呢?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最后我们来看下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五绝七侠十三太保”的说法,大家可以参考下,或者也可以留言提出你的看法。

上海各区热门高中近几年高考表现大盘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I_HOSOe6RNRI070G-_3_Q

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昨天今天(5.22-23),是上海牛爸牛妈牛娃辗转难眠的两天。

因为上海各市重点高中、特色高中举行自招预录取综合面试和笔试,来了。

从考试题目和很多粉丝朋友的实际反馈来说,今年自招的难度着实不小,竞争也尤为激烈!
 
典型的就是七宝中学,今年公布的入围自招校测考生名单,有952名考生拿到自招考资格,而淘汰率也高达75%。
 
果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于家长们来说,我们需要关注这几个问题:
今年的自招校测难度如何?竞争是否激烈?
新中考之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家长们该怎么应对新中考呢?

01  

想必各位家长都知道,今年是实行旧中考市重点招生政策的最后一年,明年开始都是按照新中考来执行了。

别的不说,牛爸牛妈牛娃们肯定会抓住这一波窗口期,势必会竞争激烈。

 
我们来看看实际参与考试的家长们反馈。

 

位育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简单看一下,总体是这样的:

 

语文比较难,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国内外名著,以及莫言的书和哪本外国名著写作手法类似?

看来广大家长们,是该好好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了。

数学少部分接近自招难度。英语部分涉及到高中词汇。物理难度不低,自招难度。化学相对容易。

 

另外今年不少家长觉得南模的竞争激烈、机会太小,参与了位育的自招。

 

下午位育的讲座,还涉及到芯片、语言学、物理。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讲座结束后写读后感和心得,芯片讲座的问题:更喜欢芯片设计还是制造?
总体看下来,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有基础知识了解,还要有兴趣和实操。
 

市西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上午笔试语数外,语文古文比重高(这一点值得注意,多所学校都有此类情况)。

 

下午物理实验,通过计算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面试分2步:

1、二个题目抽1个准备2分钟回答

2、先看一篇英文文章,2分钟准备,朗读并回答问题。

总体看下来,上午场无特别,下午场看“日常积累和临场发挥“。

控江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语文大多是古诗文,英语不算太难,数学超级难

 

以上的举例,仅用于大家自行感受市重点学校自招难度。

 

怪不得这次牛爸牛妈们,也跟着孩子焦虑不已,我们还看到了交大+浙大组合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值。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02  

以上是部分节选,当然对家长们来说,最关心和最值得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这个:

 

新中考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上海中考改革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要考15门!计入总成绩的科目也从5门增加到8门。
具体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和分值等,我们整理了表格,可以让大家更一目了然。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之前的中考,可以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改革之后,全学、全考、全用的导向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过度偏科。
尤其中考试题难度不高,不太容易拉开差距,如果偏科严重,想要靠强势科目拉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增的计分科目——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各占60分,比例也是不低的。
那是不是报个班,补补课,就可以搞定呢?
从上表可以看到,这两门科目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统一开卷考试,而且各占30分。可见功夫是在平时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靠报个培训班或者临时抱佛脚,肯定效果不大。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跨学科案例分析、英语的听说测试,也都计入了考试项目。这些都体现出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静教院附校校长资深教育专家张人利对此也点评道:以前家长酷爱的超前学习、反复刷题,对孩子应试恐怕是不利的,对他将来的发展可能更不利
所以,简而言之,传统的语数外还是150分,仍旧需要重视。其他科目对中考来说也是举足轻重,不能轻视。
 

03

再来看看新中考带来了哪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五种变三种”。

原来的提前批有自荐和推优,新政后,只有自主招生这一项。之前的零志愿和本区名额分配,被替换为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新的统一招生录取相当于之前的1-15平行志愿。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第二个变化是“调整名额分配”。

自2022年开始,中考的自招比例大幅降低,四校从60%降至35%,区属市重点从40%降至15%。

激烈!家长吐槽市重点自招太难,新中考该怎么应对?

民办初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招成绩,有赖于此,民办初中霸占了市重点高中的大半江山。

然后此项改革,大大削弱了民办初中的优势。

那些成绩中上的学生,不再会为了争取自招而择校民办。再加上民办摇号的政策,更多的人会转向公办初中的怀抱,争取名额分配。

名额分配中的70%是分配到校,而中考跨区考是不能参与名额分配到校的。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幼升小阶段选择在哪个区读小学,基本上就决定了将来在哪个区中考。也就是我一直和家长们说的选区定终身

去年开始,幼升小、小升初,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公民同招,民办学校超额摇号。

新中考,叠加民办摇号,初中阶段的教育生态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04

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应对新中考呢?

 

有几个点想分享给大家:

打牢基础,综合素质,做好规划。

1、打牢基础
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重视素质教育,追求平衡,要让那些没有在外面补课刷题的孩子也可以考上好高中。
超前学和刷难题将成为历史,以基础题为主,才是正道。
从过去的“应试功利价值观”回归“育人成长价值观”,放弃超前学习、填鸭学习等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
2、综合素质

中考新政之后,通过自招录取的人数将大大减少,绝大部分同学要通过裸考才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而在裸考中,通过名额分配的招生方式,录取比例超过60%。

前面我们提到过,名额分配增加了50分的综合评价,这50分可是不容小觑。
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录取,是根据考生的中考成绩按1:2比例投档,再结合投档考生的综评分数,计算出总分进行排名录取。

综评谁来评?由高中学校自行组织。

 

但不能对学生进行学科类纸笔考试,而是由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

3、做好规划

小学看家长,初中看学校,高中看自己。
面对这样的变革,做好规划,选好小学和初中,是家长当下能做的事情,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全部推给孩子,靠孩子自己,其实是家长在逃避,不想面对选择和做决定。
对孩子来说,比拼的是智力资源。而对家长来说,比拼的是信息资源。需要熟悉各类招生的基本条件,才能面对复杂的规则,及早作出适合自身的学业规划和选择,升入理想的学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uEX3QP-8BCSdx68SkVg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