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执笔/胡一刀

4.9%,3.1%

这两个数字背后,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的心痛和泪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中,武汉市和湖北省的病死率为什么会这么高?怎么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缓解当前武汉及湖北的严峻疫情?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2月4日,大家的关注点都围绕这些令人焦急的问题。此外,“解放军将进入武汉,全面接管”的消息之前传播很广,2月4日被证实是谣言。

但是,解放军和其他武汉方面的好消息也有不少,都是直接针对武汉战“疫”最根本的几个问题……

1

2月4日一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重程度又突破了一个数字指标:内地确诊病例超过两万,达到20438例。此外,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

虽然治愈病例数量超过了死亡病例,但是这425例中绝大多数都在湖北省。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说,截止到2月3日24时,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病死率为2.1%。湖北省确诊病例病死率为3.1%,武汉市的确诊病例病死率为4.9%。

为什么湖北之外的确诊病人中病死率只有0.18%左右,而武汉的确诊病例死亡率却如此之高?

这个问题牵动武汉人的心,也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

李兰娟说,在全国其他地方,很多医生服务几个病人。但是,在湖北、在武汉,一个医生要照护好多病人,医务人员非常辛苦。再加上,这段时间正好是感染者发病的高峰期,病人增多,所以凸显出床位等医疗资源短缺等带来的问题。

几方面原因凑在一起,就导致了武汉和湖北确诊病人死亡率更高的结果。

李兰娟也点出了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湖北很多医院这段时间在救治病人这方面连轴转,人员疲劳,物资短缺,病床数量严重不足。所以,她带队把浙江的一些精兵强将带到湖北,希望把救治病人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一点。特别是危重症的病人。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焦雅辉也谈到了问题的关键:

武汉前期收治重症病人主要有三家定点医院,床位只有110张,容量远远不够。而除这三家定点医院之外,其他重症患者分散在武汉20多家医疗机构,收治没有充分落实“四集中”的原则。

焦雅辉说,“20多家医疗机构收治的这些病人比较分散,也不利于管理,也不是由重症医学科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力量,这也是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比较高的一个因素。”

显然,如何解决确诊重症病例的病床短缺问题,以及对确诊轻症病例集中管理、治疗,保证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治疗,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2

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更多床位,这个问题上,2月4日迎来几个重要的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来自火神山医院。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经过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扎实细致、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武汉火神山医院在2月4日开始正式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

当天上午9时26分,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50名患者,他们分别来自武昌医院、汉口医院等三所医院。转运任务由武汉急救中心负责,十辆急救车均为负压救护车。

之后,救护车又紧急转运第二批患者到达火神山医院。

火神山医院设有1000张病床,针对的都是确诊病例及重症病例。火神山医院不设门诊,开设重症监护病区、重症病区、普通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放射诊断等辅助科室。每个病房两张床,病房里的空调、通风设施、消毒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在医疗物资方面,火神山医院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例如,2月4日上午,由南通市通州区运往武汉火神山医院的10000只医用枕头到达火神山医院应急物资仓库。这批物资是一家公司紧急为火神山医院赶制的。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雷神山医院。这个放大版“火神山医院”在2月4日中午已经完成总体进度90%,2月5日晚将按时交付,2月6日将正式接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雷神山医院将提供大约1600个床位,比火神山医院还多600个。

第三个好消息,是针对大量的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2月3日晚,武汉市连夜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分别是洪山体育馆(800张床位)、武汉客厅(2000张床位)、武汉国际会展中心(1000张床位),2月4日晚间正式启用。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这3800个床位,对武汉的新冠病毒患者和各大医院来说,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前几天在武汉许多医院门口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看诊收治的情况应该能有所缓解。

在2月3日夜里,大量武汉公交车运送各种物资,武汉环保卫生工作人员,武汉各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大量志愿者通宵奋战的“方舱医院”建成后,医护人员从全市抽调,收治的病人是检测呈阳性但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病人。患者症状一旦转重,将及时转入金银潭医院继续治疗。

“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在各种应急救治中也有广泛使用。“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接下来,武汉市还将在光谷国际会展中心、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地再建“方舱医院”。

第四个好消息,来自李兰娟院士。她领导的团队在2月4日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两种药物 ——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接下来可能会投入到病人救治中。

除了好消息外,湖北疫情下一阶段的防控重点,也必须看到不能只放在武汉。黄冈(确诊1422例)、孝感(确诊1120例)已经成为湖北剩下两个超过千人病例的城市。

有武汉的朋友告诉刀哥,一些基层医院目前的情况相当艰难。而且,本来基层医院的条件也差一些,平常受关注度小,医疗资源也少。所以,有不少人士已经发出呼吁,请大家关心和援助湖北一些基层地区。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今天夜里,刀哥刚刚看到一条消息。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4个新措施:

一、征用一批酒店场馆等收治轻症患者或观察密切接触者,将部分三级综合医院转为定点收治医院,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二、调派高水平医护团队整建制接管重症救治医院或病区。三、调派检测力量,提高检测能力。四、要压实地方责任,推动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企业加快复工和扩大产能。

这4个措施,都针对现有的难点和痛点。

3

今天,好几个朋友发给刀哥这样一条微信消息,称“周边部队开始集结,各连锁酒店全部被政府征用,如果10号疫情不好转,解放军进城全面接管, 每天的菜解放军按你家人口按需配给送你家里,封户”。消息还提示让居民早些准备。据说今天已经有一些武汉居民开始抢购物品。

到了傍晚时分,辟谣就出来了。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但是,经过《湖北日报》记者2月4日多方核实,确认此消息系谣言,请大家勿信勿传。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体现了民众对解放军的高度信任和期待。

人民子弟兵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用很多武汉网友的话说,“看到解放军来了,心就定了!”。

从大年除夕夜,各大军队医疗单位紧急派出援助队连夜飞往武汉,加入到救治感染病人的一线;再到这两天,武汉一些军队的运输车辆和人员全面投入到物资运送的队伍中,他们确实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接下来,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可能会有更多的军队医疗专家和相关人员投入到一线战“疫”中。

“军管武汉”传言背后,今天这4个信息很重要!

的确,面对强敌要打一场胜仗,人是最重要的。“将熊熊一窝”的情况绝对要避免,否则会影响战局。

2月4日,湖北省红十字会3名领导和干部因为失职失责,遭到免职和警告等处分。

针对反映湖北省红十字会在捐赠款物接收分配中的有关问题,湖北省纪委监委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处罚涉及人员包括湖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党组成员和常务副会长。

此外,由于之前违规发放口罩,2月4日武汉市还对三名职能部门领导进行问责。其中,也有人丢了乌纱帽。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xp1UHRFBSwli0pE7lPvBA

疫情之下:口罩问题可能导致2月10日无法开工

思考一个问题:没有口罩的情况下,2月10日,企业如何让员工恢复上班?

 

———

文:Lonely Planet

公众号:饭局见闻

 

一、口罩在疫情期间将一直无货而非缺货

 

前文分析过国内的口罩产量问题:

《统计数据之下的疫情:普通人关注的三件事

 

其中关于口罩的结论概要如下:

1、2019年,全中国的口罩产量是:50亿个,平均每天生产1369万,其中医用占比仅54%,也就是737万/天;

2、按照工信部部长的信息,全国开足马力生产,我们可以达到2000万/天,这已经是去年生产量的近3倍。

3、中国口罩产能已占全世界的50%,加上各国限制出口措施,所以通过进口解决的措施简直杯水车薪。

4、按极端理想的算法,目前每天的需求是1.8亿,最最最理想的情况下,要实现平衡,每个人需要6天才能出一次门,或者,平均每个口罩用6次

 

此外,我查询一下新建口罩生产线的新闻,只有海南、郑州等寥寥无几的报道,说明国家尚未开始大批量新建生产线(毕竟要考虑疫情过后产能过剩的恶果)。同步考虑新建工厂与生产线,最快也需要按一个半月计算;我们还要再考虑到如果真的要扩大6倍以上的产量,这将是一个怎样长期而浩大的工程。

为此,供应赶上需求的时间,将以一个季度以上计算。

 

此外,很多人都听到口罩产量现在由国家接管来,但更为具体的是:据某口罩厂家的说法,2月8日之前的口罩所有产量都将被ZF接管。

 

可见,口罩的紧俏在疫情期间将一直无法缓解。

幸好,或多或少,目前各家都库存了一些口罩存货,然而从各处告急的情况来看,很多家庭的存量支撑恐怕不足一周。

 

 

二、2月10日能否正常开工

 

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把劳动人民当做一个人,一个有最基本的自身安全需求的人来看待。

 

如果,明天你要上班了,你需要挤公交、挤地铁,但是你没有口罩了,你会不会每天恐慌地去上班?

如果你上班期间感冒发烧了,你会不会赶紧去医院挂号查查,医院会不会爆满?人们看到医院爆满会不会恐慌?

另外,你作为企业主,看到一群人在办公室,会不会担忧员工在工作期间染病导致高额的工伤支出?

 

要清楚,冠状病毒与SARS不同,潜伏期长,导致无法用测量体温的方式完全排除感染的病人。

 

这就将是恐慌的星星之火

 

而这一切的恐慌,都将引导企业与员工需求一个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买口罩。这都将进一步使得口罩无法被居民买到,毕竟企业的购买力量相对于居民还是要强一些。

 

但是,口罩的产量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总量就是不够(目前光满足湖北都不够),即便仅仅供办公室白领每天使用都不够(毕竟一旦上班,一天一个人要消耗1-2个口罩)。为此,恐慌将得不到解决方案,得不到缓解,那么只会导致更大的恐慌

 

所有的一切,最后汇总,呈现在政府面前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分配有限的口罩。

 

 

那么,如果你是ZF官员会怎么办?

 

第一,肯定是控制口罩生产,以便于统一分配,这一步已经做好了。

 

第二,要扩大生产线。

1、扩大生产线,因为口罩限价,所以利润有限,民间资本不一定愿意进来,毕竟疫情过后,这个生意无法继续,工厂跟生产线就废弃了;

2、如果让政府投办,则需要判断一下疫情的发展情况(免得建好了疫情结束了),毕竟这将是一个季度的工作量,还将涉及工厂招标建设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3、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有同类生产线的厂商改为生产口罩,这一步我们也可以看到新闻,但还是少数。

 

为此,在生产这一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边走边看”的,在大规模恐慌爆发前或者至少在2月底之前,估计很难有大刀阔斧建厂的手段出来。(那些没有口罩工厂的省份,预计会率先新建工厂,但这一个事情至少一个半月)

 

 

开源节流,开源有难度,就要节流了。

第三,劝诫居民少出门,重复利用口罩;如果劝诫无效,便类似杭州实现强制管理。

 

杭州的管制措施

 

在杭州的朋友说,现在实行封闭管理了:一户家庭一周只允许出去3次,每次一个人。这应该是统计了目前口罩的库存数量做的第一步调整了,其它省份的政府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疫情之下:口罩问题可能导致2月10日无法开工

 

做个对比,目前杭州的确诊病例是132例,而北京、广州、深圳、温州、长沙的确诊数据都要高于杭州了,由此导致的群众恐慌程度类似(毕竟当地政府无法说服群众说危险系数低,毕竟有杭州先例)。同时,这些地方的朋友也跟我说买不到口罩了,可以推测这些城市的管制政策如果不尽快出台,口罩按照目前消耗速度下去,将最终迎来无口罩又不得不出门的群众恐慌。

 

前些天,上海社区发口罩,一户可以领取5个,这在平时未上班之时还能坚持2-3周,但如果上班,一天消耗1-2个的话,一周将消耗完。

 

在我看来,限制家庭出行的政策出台,可能区别只在于政府的反应速度的快与慢。

 

 

市场的方法

 

除了政府行政安排,我们还有市场这只隐形的手。

我们推衍一下如果2月9日要恢复上班上学,我们假设政府会如何取舍:

1、学生对经济的影响小,可以优先推迟。

2、城市基础运作的核心岗位优先复工(大部分国企,口罩供应可以优先)

3、高经济贡献值的行业、企业优先复工;低经济贡献值的行业往后依次排序。

 

当然,针对第3点政府不可以明文规定,因为会有职业歧视的道德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解决,那就是规定:

复工的企业,必须每天给员工发一个口罩!

 

这就形成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复工的企业自行寻找渠道购买口罩(往往是高价购买),那么最后流露到市场上的口罩因为高价,便会流向高经济贡献值的行业、企业。这便是一种无奈之下的不得已的方式。

 

所以,可以推测:2月9日能否复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公司能不能买到口罩。这也是检测你们公司是否具备高经济贡献值。

 

 

三、赌:疫情在2月9日前开始下降

 

其实,所有人都在赌,或者说怀有一个希望,那便是:2月9日之前,确诊案例开始下降。

 

但可能性很小,我们不用去看官方公布的数据,毕竟一线专家知道的肯定比我们多,我相信钟南山的说法判断,他在2月2日的时候说:预计在未来的十天会到达集中爆发的高峰期。(而上一次他这么说是1月28日,也就是7天前)

疫情之下:口罩问题可能导致2月10日无法开工

这么看来,至少在2月10日之前,疫情很难下降。

此外,第一阶段宣布2月10日复工,导致本周将有大量的返程人员回到各省份,以此为基础需要再次观察14天,这又需要2周的时间。

 

 

那么,摆在政府面前的解决方案其实只有3条:

1、2月10日复工,用媒体的宣传来打消群众的恐慌,并且赌疫情不会因此扩散蔓延。

2、用行政的办法,2月10日再次延迟开工,而且是1-2周的时间起步;

3、用市场的办法,让复工企业自行解决员工口罩问题。

 

目前看来,似乎第2种办法可能更有效。

 

以上,仅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推衍,非权威报道或者定论,大家可以留言讨论。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XQSIqyfnK8D5RbXY7S3dfQ

教育创业者如何闯过疫情“鬼门关”?

来自 创业家

口述 | 宁柏宇

整理 | 马继伟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疫情下,教育行业的创始人如何自救。蓝象资本成立近5年,累计投了80多个教育早期项目这段时间,我们正在跟被投项目逐个沟通疫情中正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沉淀了非常多极具价值的一手经验。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蓝象系企业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遇到困难,先跟股东或投资人交流

 

除夕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蓝象资本投资的一个综合体项目的创始人。他告诉我:疫情很严重,综合体遇到了一个问题,房东让我们交租金。因为新冠疫情,原来同意入驻的商户,把钱交给我们时,有些犹豫,他们不知道疫情还会延续多久?大概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账上现金会出现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我的建议是,当项目遇到现金流或者经营问题的时候,不妨充分利用好股东会,你的每一个股东在这个阶段可能是最愿意帮助你的那群人。因为他们在你的公司投了钱,是你的利益相关方。除了蓝象资本以外,这家公司还有其它两到三个投资方。后面投资方是一个战略投资方。战略投资方对该项目有一个合作方案。

 

我的建议是,第一先找后轮的战略投资方。我提醒创始人找战略投资方时,要注意决策链管理的过程。决策链管理过程包括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经理、与该项目合作的业务方以及最后的决策方。先找投资经理还是先找战略投资的负责人,还是先找决策方的差别很大。我建议他:先找当年投资你最信任你的投资经理,再找业务合作方,再找最拍板的人。按照这样的顺序,项目能够跟战略投资方良好互动。项目可以在战略投资方合作过程中,优先能拿到资金。除夕晚上,我们通了半个小时电话。这个投资项目按照方案执行,跟战略投资方保持良好沟通,在资金上有了一定的保障。

 

案例二:面对挑战创始人要稳团队、转业务、提前下一个阶段的融资

 

近期,我们一个新投的项目也遇到了现金流问题。该项目创始人做了三件事来化解危机:

 

第一件事,用行动化解恐慌。面对疫情,团队特别慌,大家担心这家初创企业的现金流能不能承担住。这位创始人首先做了一件小事,所有员工保证全额发工资,全额缴社保。其次,初创企业没有那么多资金,他向核心团队口头承诺了股份。这位创始人又核心团队的每一个小伙伴签订了股份协议,甚至做了工商备案的流程。面对疫情,信心比黄金都珍贵。这个阶段,不管外部怎么变化,这位创始人没有用言语,而是用行动化解恐慌。

 

第二件事,业务转型。这家公司服务于公立学校。学校延迟开学,硬件进校销售变得特别困难。这个时候,他必须带领公司做一个组织和行为模式上的转型,用新的方式进学校。

 

第三件事,启动下一轮融资计划。现在,他提早六个月做融资计划。他不仅要想现在的业务怎么做,还要想未来六个月市场回暖,应该准备哪些数据证明公司穿越疫情,能够在未来大有作为。

 

案例三:疫情中,初创企业要乘势发展

 

凡是有危险的地方,也孕育着机会。2019年10月,蓝象资本投资了一个在线体育教学直播的早期项目。团队比较小,不到20人。在疫情还没有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人春节期间留在北京,将新产品上线。疫情爆发后,所有人都在公司。公司全员在春节期间做了七天不打烊的在家体育锻炼的直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创业前两年基本能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这位创始人倒不是对疫情的爆发先知先觉,他只是觉得如果公司想做大做强,早期努力特别重要。

 

案例四:危中有机,将师资转型到线上

 

第四个例子中的项目是蓝象资本投资的一个在快手上做教育的项目。春节期间,名校的师资闲置,尤其是优质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在春节期间,他做了一个学霸帮你,聚集了100个清华、北大、剑桥、斯坦福的优秀学生,为学生做直播。收视率和关注率都非常好这也是危中有机的案例。从在线的角度来讲,快手是一个新流量的来源。春节期间,中小学生需要优质的教育内容、在线渠道需要有优质的教育内容。创业项目可以把师资转型到线上。

 

案例五:培养和提升长期线上交付能力是唯一出路

 

除夕晚上,一家在中国K12领域TOP10的机构出资人给我打电话,问我对未来疫情发展怎么看?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这个机构做的是线下一对一培训,很少做线上。

 

我谈到了教育产业的两个旧共识和两个新共识。

 

教育产业的上半场是2013年到2019年上半场解决了两个共识的问题。第一个共识是资本共识所有的风险投资人或者产业投资人都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大机会。他们愿意把钱投给在线教育。第二个共识是创业者共识很多创业者觉得很多传统教育龙头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在巨头林立的环境中,破局必须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所以2013年到2018年的创业者,将线上作为主要渠道。

 

这次新冠疫情对教育产业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新冠疫情也让教育产业形成了两个新共识。

 

第一个共识,供应链共识。

 

短短七天,不仅仅是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还是传统线下机构的创始人都意识到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如果没有在线提供教育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几乎没有办法生存。因为一旦遇到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大家不能线下聚集,这对平时现金流比较好、比较安全的公司就是灭顶之灾。无论多大的公司都经不起大规模的退费、房屋空置和员工社保发放。如果线下持续不盈利,能够撑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个阶段,线上线下的创始人、老师和服务人员,甚至包括公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认识到如果不具备线上服务交付的能力,未来十年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一个行业发展得慢,是因为供应链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没有办法组织起大规模的供给。换句话说,整个教育行业没有办法聚集大量的在线老师,是因为在线老师是在线平台或者在线培训机构自己培训的。这个速度非常缓慢。经此一疫,所有教育从业者突然之间意识到我们应该做线上教育的供给了。

 

第二个共识,消费者共识。

 

什么叫消费者共识?教育行业的消费者共识是指今天的家长、孩子,甚至包括成人学习者,经历了疫情,在家待七天,需要而且体验了在线教育产品,发现在线教育产品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消费者共识。消费者共识能够带来极大膨胀的需求。

 

2017年,我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2025年中国的教育产业会出现100只独角兽这100只独角兽100个估值超过5亿美金,甚至超过10亿美金的教育公司。第二个观点,2025年,仅就教育培训这一领域,线上教育培训将会超过线下教育培训。

 

培训跟传统教育不一样,培训是在规定时间内拿到更好的结果。它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线培训跟线下培训的成本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线上用户来说,他们消费在线产品,不需要花路上的交通费用,不需要浪费通勤的时间,不需要花停车费用,甚至不需要花家长陪伴的费用。对于在线教育的线上服务商来说,他们不用支付高昂的房租,也可以省去其它不必要的线下成本。消费者买得便宜,教育供给方卖得也便宜。供需能够达到一个更加好的匹配。整个行业因此蓬勃发展。

 

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价值网络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线培训和线下培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这不仅仅是一个融合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取代的状态。跟电商相比,在线培训不会仅停留在20%或者30%,比例会更大,甚至超过50%。

 

两个新共识意味着在线正在教育行业进行更为普遍、更为深度的普及,在线成为投资人、新创业者、教育行业从业者、消费者所有人的共识。

 

基于两个新共识,除夕晚上,我给了蓝象资本的出资人、中国排名前10名的K12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一个坚定地判断:无论公司过去对线上交付教育产品的准备是多是少,在今天这个场景下,全面的、瞬间的、强力地保证公司有在线交付的能力是必然选择,大势所趋对于一个年营收十几亿的公司来讲,从线下转到线上,跟一家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没有认知、没有经验、没有人员,而且投入巨大。如果投入不能复用,压力更大了。我们聊了半个小时,核心聊的一个观点是要坚决做在线。

 

昨天(2月2日),这位创始人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在全力以赴把产品从线下转到线上过程中,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那么大的问题,现在一天的流水已经达到7位数,而且也没有成规模的投诉。疫情之下,有产品供给是最重要的。这个阶段,转在线是唯一选择,也是未来十年的必然选择。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疫情阶段,培养和提升长期的线上交付能力是唯一出路。

 

写在最后的话

 

今天,“战疫情”公益直播课,我讲的一个核心点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所有教育公司都是在线教育公司。未来,所有的学校都是在线学校。从这个角度讲,在线是一个必由之路。

 

第一次在线,每个人都姿势不好看。因为不熟悉。所有东西都是新的,都要学习。一个新的价值网络上,原来擅长的东西会变成了你的劣势。你原来擅长大规模服务中心的获取,今天可能变成你的劣势。原来擅长的课程式管理模式,今天则被滴滴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最开始,上线一定是不舒服的。但教育行业的创始人、从业者们,你们还有比今天更好的机会吗?所有人一开始上线的走姿都难看,都需要学习过程。从创始人到高层管理者,再到公司所有员工,屏息凝神,花十二分精力开始学习如何上线。

 

疫情之下,每个公司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压力。自强则万强。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创业公司的高管、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去学习。今天,这个世界变化超过你的想象。很多已知的条件都不成立了。今天除了上线没有别的选择。人类数字化的进程,由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的进程,浩浩荡荡,长远趋势排在那儿短期之内,这个趋势可能有起伏。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个趋势,大家面临的是生死问题你把生死问题拆解一下,其实是一个学习的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可能有差别,但是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你必须上。环境逼着你必须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是创业者最应该心无旁鹜地解决问题的时刻,是最应该心无旁鹜地把精力放在创造股东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时刻。现在也是你的能力增长的最佳时机。

 

面对一个历史性的事情,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面对一个大的社会趋势,只有学习、只有自强,才能够把企业继续延续下去。明天才能更美好。而且在整个行业或环境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往往是弯道超车的时候,往往新锐诞生的时候这对于初创机构来讲,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今天(2月3日),开工第一天,我很兴奋。因为我们在创造历史。除了自强则万强,我还想分享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话,在线教育是未来,现在转、马上转、立刻转。

 

第二句话,疫情是重大机会。没有疫情,就没有教育产业的崛起和教育企业的弯道超车。

 

第三句话,现在不是渲染情绪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冬天都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了。

2020黑马大学公益直播课——创业者“穿越疫情”课程精彩回顾

第一讲:疫情之下,如何“健康”开工?| 战“疫”公益直播课NO.1

第二讲:疫情之下,如果不得不开工,请做好以下五点

第三讲:吴世春:中小企业将进入“地狱模式”,只能靠自救

第四讲:同程吴志祥:凝聚人心才能向死而生

第五讲:易观于扬:非常时期,强烈建议企业搁置从0到1的创新业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O812NytCQmYmsc_PNH7wQ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来自 远方青木
今天一觉醒来,武汉人的群被刷屏了。

你知道嘛,方舱医院开建了,下午就建好了,能提供大量床位。

我立马就懵逼了,虽然我也是武汉人,但真的看不懂。
方舱医院是啥玩意,建的不是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么?
赶紧去翻新闻,看完之后发现,真的是方舱医院,名字没错。
而且还不止一家方舱医院,总共3家,可以提供3800张床位,今天凌晨开建,今天晚上完工。
方舱不是医院的名字,而是一种医院的类型。
伊拉克战争后,各国纷纷研究“便携式野战医院”,要求野战医院具备伴随部队快速移动的能力。
方舱医院,顾名思义,就是方形的舱,每一个大小都是标准集装箱尺寸。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这种“方舱医院”,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具备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
2月3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决定从全国23家地方的“方舱医院”里,抽调20家驰援武汉。
2月3日傍晚,武汉市政府开始调集力量,筹建方舱医院。
为啥要筹建,因为这不是纯粹的方舱医院,医疗人员和器械都从可以地方上拉,但是那个集装箱就没必要了,武汉凑地方和床位还是没问题的。
2月3日深夜,人员和物资开始陆续进场拆除原有设施,并进行施工,准备搭建3800张床位,其中: 

洪山体育馆800张床位、武汉客厅2000张床位、武汉国际会展中心1000张床位,总共可以容纳3800名患者。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武汉洪山体育馆,现在已经变成了这样。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距离观察的话,是这样。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就更壮观了,是这样的。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这样的。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武汉客厅,则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以前的武汉客厅,是这样的。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而且根据媒体报道,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原计划是1000个床位,但实地勘察后发现可以布置更多床位,有能力搭建接近1600个床位。 

“今天凌晨三点钟就开始搭建了。”冯光乐介绍,“现在一楼的1100个床位基本上搭建完了,二楼的500个床位正在搭。

所以最终的床位数,会比官方一开始宣布的3800个床位还要多,可能会达到4400个。
2月4日下午4点50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率先改造完成,其余的也会在今天夜里,全部完工。
除这三家方舱医院外,武汉国际博览中心B1场馆,于2月4日下午2点,开始建设第四家“方舱医院”,也可以放置1000张床位。
这样算,方舱医院病床至少会达到5400个,而且还有新的方舱医院在陆续建造,目前还不知道病床数最终会达到多少。
2月4日上午9点40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陕西)携带医疗防护物资,搭乘移动方舱医院车辆驰援湖北,救援队由射车、指挥车、宿营车、水电车等6台特种车辆组成,预计14小时后抵达武汉。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除20家医院外,卫健委还从全国调集了2000名医护人员到武汉看护患者,同时从国CDC、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CDC调集了3个移动P3实验室用于病毒确诊,希望大幅度增强武汉患者的确诊和收治工作。
从图中看,所有的方舱医院都等于是大通间,几百上千病患聚集在一起,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

传染怎么办?

实际上,方舱医院并不收治普通患者,它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必须确诊后才能入住。所以无需担心传染问题,因为你只有被传染了,才能入住方舱医院。
如果你在方舱医院痊愈了,那你自带抗体,更不需要担心传染问题。
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染力高,死亡率低,而且轻症特别多,重症濒危患者是极少数。
我们一开始建造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是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建造的,里面的设备甚至比三甲医院还要好。 

但是更多的轻症患者,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高级的设备,他们需要的是隔离,和基础的医疗服务。
所以目前,武汉实行分级制度,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轻症全部送到方舱医院里,重症才转移到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这么一来,武汉市目前的床位,就突然从极其紧张,变成了极其富裕。
毕竟今天已经建造完成的床位就高达3800-4400个,而且还在陆续兴建新的方舱医院。
加上临时抽调的3个移动P3实验室,武汉患者确诊难的情况,也会迎刃而解。
从种种数据来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并不算什么严重的疾病,但传染力高,突然涌现的大量病患直接瘫痪了国家医疗系统,造成巨大社会问题。
武汉之前迫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只能先救重症,让轻症患者回家自愈,或者拖到重症再来救,在回家期间又感染了别人,造成无限循环。
目前武汉最需要的,是让没有病患早点得到治疗,进行集中收治,不能把这些人扔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好多人患者在自己家里交叉感染了家人,而家人染上病毒之后还要被迫出去买菜做饭,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导致疫情防治工作出现了大口子。
实际上,面对这种紧急公共安全事件,中国的思路一直都是宁多不少
例如2003年小汤山医院,总共建造了1000个床位,但实际一直到废弃,也只有累计680名患者入住,根本谈不上床位周转率,因为压根没有周转,床位极其充沛。
宁多不少并不是浪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蔓延,以免产生更多的病患,造成更大的资源损耗。
非典疫情持续了4个多月,才在全国各地发展了5000病例,传染力其实远低于这次的疫情。
鉴于此,其实我们这次的响应速度是远超非典的,但没有料到传播速度居然这么快。
等反应过来之后,启动前所未有的方舱医院,进行超大规模的病床建造,在情理之中。
新版的方舱医院,明日即可移交给支援而来的医护人员,并开始陆续治疗轻症患者,建造的床位,远远大于目前的实际需求。
火神山已经落成,雷神山明天也会落成,2600床位也远远超过目前的重症患者数量。
甚至可以说,方舱医院联手火雷二山,可以把目前武汉所有医院中的轻重患者一扫而空,全部进行集中收治。
目前武汉的医疗资源紧张现状,将会得到彻底缓解。
没办法确诊,没地方住院,这些问题都会在几天之内得到彻底解决。
而在医疗资源大幅增长的同时,全国隔离已经慢慢出现了效果,新增疑似病例的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已经差不多4天维持在了同一区间,几何级增长的势头被中断了。
武汉市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一夜之间,武汉多了3家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

武汉会慢慢好起来的,中国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大家的生活,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Hd-T8_-73xHlqfargL_cw

比病毒更可怕的

来自 包邮区

比病毒更可怕的

 

1月29日18点左右,上海黄浦区陆家浜路的汇晶宾馆230房间,90后女孩毕燕雯梳洗打扮后,换上一条喜欢的连衣裙。她躺在床上,服用了41片安眠药。

 

安眠药是她治疗抑郁症的药。她再三叮嘱包叔,不要把药名发出去。她说:

 

当时我只想优雅的死去。

 

在此之前,这位湖北姑娘在微博上似乎成了公敌。被人肉、被诅咒、被恐吓,这让本就有抑郁症的她情绪彻底崩溃了,最终决定走上绝路。

 

晚上19点左右,她被例行查房量体温的医生发现。医生敲门没反应,找来服务员开门。他们从垃圾桶里发现了安眠药盒子。

 

很快,毕燕雯被人送往瑞金医院。幸亏抢救及时,她活了下来。她的病历本诊断上写着:

 

药物过量。

 

毕燕雯在湖北出生和长大。小时候,她因为家庭变故而患上轻微抑郁。七年前,她再次受到惊吓,病情加重。

 

对于被姑姑和姥姥带大的她来说,湖北老家本是伤心地。

 

但她不会想到,长大后,会因为湖北人这个身份标签,受到更大的伤害。

 

 

1

 

 

事情要从1月10日说起。

 

那天,毕燕雯从现在的居住地无锡来到上海。她的微博认证是“国际超大赛中国赛区星模界盛典全国三十强”。她的工作是T台模特。

 

在行业内,她默默无闻。没名气,也没签约公司,业内称她们为野模。按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将会有很多商演活动需要拍摄,上海的机会尤其多。她于是住进了人民广场的正红假日酒店。

 

这是个经济型酒店,房价每天138元。为了方便面试和工作洽谈,她是一天一天续住的。

 

她到上海十天后,1月20日,新冠肺炎“人传人”的消息被正式确认,同时,网上有不少武汉人宣称已经逃往上海,还有人说要去迪士尼乐园游玩。

 

“逃离武汉”冲上了微博的热搜话题,这引起了本地人的恐慌。这种恐慌,转变成了日后反感武汉人的基础。

 

1月25日,酒店前台告知毕燕雯,无法再为湖北籍人士办理续住。对方通知她前往汇晶宾馆,统一隔离14天。隔离期间的食宿费用全免,由政府承担:

 

如果不配合,将会被警察强制执行。

 

此时的上海早已进入戒严阶段。根据要求,湖北籍人士需要提供自身健康情况证明,才能入住宾馆饭店。

 

虽然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肺炎患者,也没有症状,接到通知的毕燕雯还是马上带上行李,去了汇晶宾馆。

 

很快,上百位从其他酒店转过来的湖北老乡也陆续入住。其中还有孕妇和儿童。

 

汇晶宾馆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地处市中心的黄浦区,有客房80间。粗略算来,这里可以容纳100多位住客。

 

但是,“食宿全免”的承诺一开始并没有落实。

 

酒店的盒饭不是免费。一盒带一点点猪肉的便当,价格30元。

 

当然也可以选择点外卖。但很快,外卖就送不进来了。大家只能吃酒店盒饭。

 

汇晶宾馆的玻璃大门被反锁,只留下纸片大小的细缝。

 

住客们各有各的需求,酒店应接不暇,秩序很乱;酒店内的医护人员只是量体温;微信群里开始有传言,要交200房费。

 

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不安全感开始发酵和蔓延。毕燕雯也开始担心生活必需品不够用。

 

老乡们聚集在一起,商量怎么能得到更好的待遇。有人打电话投诉,但没有得到回应,加重了情绪的累积。

 

26日,十七位隔离者建立了“自救群”,计划通过网络发声。一位湖北老乡编辑好求救信息,大家统一通过各自的社交软件转发。

 

和其他人一样,毕燕雯没有修改老乡编辑好的信息,直接复制粘贴到了微博,并且@了上海的各大官微。

 

这条微博,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

 比病毒更可怕的

 

2

 

 

一天之内,那条微博转发7945,留言1.8万。她的灾难开始了。

 

毕燕雯发微博的第二天,微博上有人发长文谴责湖北隔离人员的无理取闹:

 

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橘子补充维生素、取暖器、矿泉水、免费洗衣消毒、一次性内裤袜子、牛奶和酸奶。

 

上海有好多家专门接收湖北人的隔离酒店。比如清河路的莫泰酒店、宝安公路的汉庭酒店等。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以来,上海在随后三天时间里,隔离了9804人。

 

那条微博说,武汉的隔离人员目前已经一日四餐,有荤有素有水果,晚上有鲜奶和进口橙子;还说上海给他们送去慰问大礼包,包括戴森空气净化器。

 

其中一句话,完全彻底激起了人们的愤怒:

 

要知道,一线的上海卫生系统执勤工作人员已经吃了好几天泡面。

 

在沪被隔离人员,就此有了无理取闹的印象。这个印象,马上又无缝套用到毕燕雯身上。

 

她发在微博上的求救信息,被看作是“无理取闹”的最好证据。

 

她成为众人攻击的靶子。

 

那条微博确实有效。28日,汇晶宾馆宣布不收取盒饭费用,质量也明显改善,每人领到了两条干净毛巾和一箱牛奶。

 

但毕燕雯个人的噩梦却从此开始。上万条留言,大都是谩骂和诅咒。汇晶宾馆周边的居民,本就对隔离人员不满,有人给市长信箱写信抱怨。

 

愤怒的网友,不满政府要承担隔离人员的食宿费用,也不能容忍隔离者对食物挑三拣四。

 

有人直接把进口水果和戴森吸尘器的故事,嫁接在了毕燕雯身上。毕燕雯和包叔确认,在汇晶宾馆内,进口水果和戴森净化器是没有的,也没人要求戴森。

 

改善后的便当,也是肉多了几块。网络上流传那份有荤有素的照片,不是他们的。

 

但咒骂已经涌进来。有人说她是外围女;有人报警举报她带病从武汉逃出来;有人让她立刻去死;还有人建议让她接受火化,避免肺炎病毒扩散:

 

 你那么优秀,应该立马把你的房型升级到西宝兴路火葬场,给你200度高温消毒后送你回老家。

 

她不停地为自己辩解,说已经一年没有回过湖北,还出示了缴纳无锡房租的证据。换来的,是更大的谩骂。

 

毕燕雯开始对骂,在回复评论的时候,冲动之下的她说了一句:

 

等我强制隔离出去了,以后天天在上海大街上溜达,看见一个人我就喷口水、打喷嚏,有本事你出上海啊。

 

这句话,激起了更大的骂声。

 

在与网友对峙三天后,毕燕雯吞药自杀。

 

 

3

 

 

在瑞金医院里,因为害怕毕燕雯再次自杀,医生把她的四肢都绑了起来。

 

一天后,她冷静下来。因为在昏迷期间各项指标都没有检查出问题,两位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她直接回无锡。

 

1月30日,毕燕雯回到汇晶宾馆收拾行李,坐嘀嗒拼车,回到无锡的出租屋,那里有她的宠物狗拉拉。

 

她自杀未遂后,汇晶宾馆让一些住客离开了。之后,大多数宾馆都不接受湖北籍人。

 

但网友没有放过她。她一度被拉进一个名为“众志成城,抵抗病毒”的微信群,群里一共91个人,其他90个人从早到晚轮番对她进行辱骂。

 

还有人曝光了她的手机号码,全国各地的侮辱电话打进来了。有人恐吓她,见一次打一次。

 

最初一起发文投诉的湖北老乡,悄悄地删光了微博,没有人站出来替她解围。

 

甚至有人这时候建议她,利用关注度继续发文,呼吁政府解决湖北人解除隔离之后的去向问题。

 

朋友也以为她是因为肺炎才被隔离的。更严重的是,很多模特群都把她踢出群聊,刚起步的她,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

 

五天来,毕燕雯在煎熬中度过,晚上吃安眠药,睡三个多小时后醒了。

 

社区人员曾叫她出门逛逛,不要老在家憋着,但她不敢出去,害怕出门被人攻击。

 

在这场灾难性的疫情中,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打乱了。但毕燕雯想不到,疫情会这样改变自己的人生。

 

同样被疫情改变人生的,还有一个因为父亲患病住院而上网求助的武汉年轻人。他直到父亲死去,也没能摆脱网友的攻击,洗脱掉造谣的指控。

 

后来,有人在攻击他的微博下面留言:

 

多一点理解。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我们的同胞。

 

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碎片,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vptmabDW8y_CHhuHf-X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