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的公司没能熬到疫情结束

作者|宁泽西

来源 |  新芽NewSeed

ID:pelink

_

疫情当前,很多企业的发展节奏被迫彻底打乱了。线下的教培、餐饮、酒店、旅游、娱乐、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如何熬过这场疫情,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挑战。

_

疫情还未结束,一家成立13年的教培机构已经撑不住了。

新芽NewSeed(微信ID:pelink)获悉,2月6日,已有13年历史、国内最大的PHP培训学校“兄弟连”宣布停止运营,员工全部遣散。创始人李超发表公开文章《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解释原因:受疫情影响,线下培训业务暂停,这对资金储备少,包袱重、一直亏损的兄弟连无疑是雪上加霜

“节前咱们勒紧腰带,缓发工资、全体动员,压缩成本,就是为了节后招生旺季打个翻身仗。哪知这次疫情来的如此凶猛、猝不及防,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

他沉痛写道:“兄弟连是我亲生的,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在滴血,未来要独自面对没有你的日子,倾尽所有只求你能活下去,大灾面前只能眼睁睁看着你逝去……”

疫情当前,很多企业的发展节奏被迫彻底打乱了。

线下的教培、餐饮、酒店、旅游、娱乐、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担忧正在蔓延:经此一疫受到重创的中小企业未来可能会倒下一片。当下,如何熬过这场疫情,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挑战。

_
对不起,我的公司没能熬到疫情结束
_

最大PHP培训公司:

创立13年,疫情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兄弟连成立于2007年,经过9年的发展,于2016年9月,其母公司易第优顺利挂牌新三板。据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2月,易第优营收分别为2223.39万元、6356.34万元和1328.01万元,净利润分别是-234.17万元、135.85万元、-138.1万元,全部营收均来自主营业务。

资本也颇为青睐这家成立多年的公司,2015年,兄弟连陆续引入了山水创投和潍坊大地合计上千万元的投资,中信证券和华图资本共计1.39亿元投资。兄弟连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学科品类和校区迅速扩张,产品涵盖JAVA、PHP、H5、UI等多个IT学科。

李超称,“最多的时候,兄弟连账上有1.5个亿现金。”

但上市即巅峰,兄弟连开始出现“方向性错误”。包括:不再重视口碑及社群运营,反而花钱砸流量,高薪聘请能人只为冲业绩,变相扭曲了企业文化,团队的活力变得越来越差……

从2016年1.5亿元的流水,开始逐年下降上千万元。“2018年还有上亿,但2019年没钱砸了,就变成了五千多万流水。”李超告诉媒体。

2019年,李超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兄弟连的教学模式,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情况也似乎开始发生转机。然而原本李超计划趁春节后的招生旺季,打个翻身仗,千算万算却没想到会遇上新型肺炎疫情,直接冲垮了兄弟连所有的前景。

13年的心血,顷刻间付诸东流。

_
对不起,我的公司没能熬到疫情结束
_

中小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教培、餐饮、酒店、旅游…令人揪心

不仅教培行业,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重影响,线下的餐饮、酒店、旅游、娱乐、零售等行业更是无法幸免。

春节档取消、星巴克中国已临时关闭半数以上门店,海底捞也宣布暂停营业,酒店订单大面积退订、携程机票大量退订、滑雪场停业……如何熬过这场疫情,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挑战。

恒大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1月27日,制片人陈益韬在微博上大呼破产,“一天亏空五十万,不知多久才能开机!”一声呐喊道出了影视行业的心酸。上个月,近期多家影视公司发布2019业绩预告。影视寒冬之下华谊兄弟难掩亏损颓势,2020年1月23日晚间华谊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亏损约39.62亿元至39.6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0.93亿元。

前段时间刷屏的西贝也是。据悉,全国60多个城市400多家西贝莜面村堂食业务基本都已暂停,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预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

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大多数企业可能都撑不过两个月。如西贝这样的龙头企业,目前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也只能再发3个月工资。

旅游行业也遭到“迎头痛击”,按照各大平台此前的预计,今年春节长假原本将有4.5亿人次出游。但现在,这些本该赚钱的订单,全都变成了旅游企业的“流血点”。

极速增加的退单申请,导致携程、同程等在线平台,凯撒旅游等旅行社以及各种酒店的客服电话瞬时呼入量爆炸性增长。自1月23日以来,携程、同程艺龙、途牛等在线旅游企业的一线客服均开启了加班模式。在携程位于江苏南通的万人呼叫中心,一线客服人均加班13小时。由于正值寒假,不少加班客服不得不带上孩子到客服中心支援。

有危就有机。另一方面,疫情将人们拦在家门口,很多人不得不在线上买菜、游戏、学习,这就给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手游平台等等带来机遇,出现流量大爆发。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王者荣耀》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为20亿元,打破历史记录;每日优鲜的供给量已经超过了历史峰值,春节期间交易额实现3-4倍的增长;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开启免费体验课吸引新生等等。业内人士预测,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乃至会井喷。

_
对不起,我的公司没能熬到疫情结束
_

齐心协力,攻克时艰: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2020年的开端,对所有行业来说,一言难尽。

幸运的是,面对疫情,政府迅速出手,企业间的自救和互救行动也已悄然展开。

2月3日晚,深圳市福田区发布《深圳市福田区防控疫情同舟共济“福企”十一条》,“福企”十一条提到,区政府、区属国有企业物业对符合条件租户2020年1月份减租金50%、2月份租金全免,3月份减租金50%。条条硬核,支持受疫情防控影响的行业企业渡过难关;青岛也连夜出台四大方面18条政策,此前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紧急调研了600余家企业,拿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输血”措施。

前后两三天内,苏州、上海、北京纷纷出手,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不少中小企业主热切期盼所在城市能够跟进。

企业间的互帮互助也在自发展开。1月28日,万达商管集团宣布,对万达广场所有商户,在1月24日-2月25日期间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本次减租将超过30亿元。万达表态免租后,大悦城、美的置业等宣布加入减租免租运动中。紧接着,红星美凯龙也宣布免租一个月。

2月3日晚,盒马鲜生宣布将“租用”云海肴、青年餐厅的员工,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随后,茶颜悦色、蜀大侠、望湘园等著名餐饮企业已与盒马达成合作,将共计支援盒马500多名员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也通过媒体表示,“将有1000多名上海员工支援盒马工作,站上他们临时的工作岗位。”

这是一场扶助中小微企业的接力赛,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只要人心向暖,便一切皆有可能。

有媒体回顾非典时期,淘宝、京东、携程、新东方等公司是如何熬过非典,走上强盛道路的经历,鼓励人们,不必恐慌,努力去解决问题就好。

兄弟连的创始人李超,即使在公司倒闭的情况下,依然乐观面对,他说:“做了十几年的教育,是真心的热爱,是从打心底里的热爱和不舍,我想教育也将与我的下半生不可分割!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感谢此刻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同仁,大灾过后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生!”

多难兴邦,面对新冠疫情,请再耐心一些,坚强一些,努力一些,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撑过这段特殊的岁月。

当熬过所有苦难,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因为: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9HdLN50s0CZuMAQv4bwEpg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这是仙人JUMP的第121篇原创

 

_
_

1

_
_

 

疫情期间,为了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人民增负担,我的微信运动步数长期在好友中垫底,少数的运动量除了在床和厕所之间往返跑,完全来源于每天早上起床坚持对着镜子给自己磕头的好习惯。

 

经过长期的坚持,我感觉自己得了偏头痛。

 

所显而易见的是,长假是头痛的根源。

 

不过虽然不能出门,但这完全不影响我感受这个世界的魔幻。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前天我看到一条新闻,说钉钉紧急上线了美颜功能。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受,我其实觉得挺难受的。

 

最后一片没有滤镜的土壤也要消失无踪了。

 

而且关键是,搞个滤镜,开个美颜,工作还能好好进行吗?

 

想象一下,以后你们开会的时候,部门领导脸上开着激萌的兔耳特效,顽强不屈的发际线上晕染着粉红色的光圈,每一个人都被自动P成了网红脸,除非看工号不然谁也不认识谁,这种感觉是不是非常神奇。

 

不过我也想给钉钉提个建议,美颜的开关不仅仅可以对方开,也可以我来给对方选滤镜和效果,我早就想给某些同事脸上P点东西了。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众所周知,上网冲浪是一种非常健身益脑的体育运动,唯一的问题是比较费眼。

 

所以建议大家在冲浪的时候除了多看窗外的风景外,也要多看几眼没有滤镜没美颜的图片,不然以后就看不到了。

 

不过钉钉虽然解决了用户在远程视频会议中的美容问题,仍然被众多新用户极其家门不幸地把评分拉到了2到3分的区间。

 

这倒不是因为钉钉的十级美颜没有美图秀秀好用而得罪了修图爱好者,在应用市场上痛下杀手的,是一群从来他们没有应付过的全新物种。

 

全国数亿中小学生。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2

_
_

 

蝴蝶效应总是起于一个巧合。

 

这群纵横CF,DNF,王者荣耀和QQ飞车的小朋友们,在疫情期间被安排上了,提前很多年接触到了钉钉这种属于大人世界的工具。

 

没有换装秀,没有妲己陪你玩,只有连美颜功能都是匆匆上马的纯粹应用性质的功能,钉钉这种产品让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

 

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遇到了社会里的洛阳铲。

 

毕竟钉钉这东西的硬核,很多职场人也受不了。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还好他们要做的事情本身也毫无成人色彩,反而充满了童真。

 

其实就是简单的上网课。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为了响应教育部延期开学以及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很多学校都开始组织人手安排网上教学。

 

非常有趣的是,这个通知指的是在2月17号正式开学以后的时间,学校可以用“云课堂”代替面对面教学,结果很多学校直接理解成了现在就可以让学生们上网课了。

 

看来不认真听讲这件事情,并不是学生的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网上有人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现在提前开网课的学校和没开的差不多是一半一半。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学生们表示非常开心,并且口吐芬芳。

 

更开心的是他们的哥哥姐姐们,简直欢天喜地。

 

爱看别人倒霉是人类永恒的刚需。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某些已经不用上学在家咸鱼的庸碌的成年人们,当看到他们年幼的亲属被繁重的网课压垮的时候,不禁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对于这种哥哥姐姐,我建议等疫情过去了做一下血缘鉴定,说不定有惊喜。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很多人对于小学生提前上网课都是喜大普奔的,主要是因为可以有效减少王者荣耀和吃鸡的小学生数量,有效提高游戏体验。

 

反正都是闷在家里打游戏,肯定体验越多越好。

 

但很不幸,我觉得这些大人的想法有问题。

 

在打游戏这件事情上,真的是拳怕少壮,小朋友们的反应速度远远要超过很多大人,尤其是操作灵敏度,相比较很多人已经用到沧桑的手,还未磨损的小朋友们,格外强悍。

 

最近我上分都是靠我可爱的侄子带我,我拿个明世隐突出一个躺。

 

甚至在游戏中我还会叫他老公,恶心对面。

 

这种快乐,你们不懂。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3

_
_

 

当然,假期补课是很多学校的传统艺能,学生虽然蛋疼但是也只能接受。

 

而被众多学校拿来搭建云课堂的钉钉就痛并快乐着了,虽然毫无征兆地用户量和下载量暴增,却也承受了各种神奇的口吐芬芳。

 

中小学生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下的新时代好少年,虽然心里早已在清明时节车水马龙,但是在给钉钉写下评论的时候,依然坚持要充满艺术气息不带脏字的完成对愤怒的表达。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最后一个评语,结尾已经是初中化学知识了,小朋友都学会用氧化钙来表达了,真的打通任督二脉。

 

至于像什么一星好评笑中带泪都是初阶操作,属于疫情下的专属词汇有蝠同享才是真的口吐芬芳。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翻看钉钉的评价,我还看到了很多专属于下一代的文艺表达,通过1天的钻研,我觉得自己的阴阳怪气术得到了升华。

 

这些刚学会比喻句的小朋友用最质朴的方式,给我上了一课。

 

我看似华丽的辞藻,在返璞归真的芬芳中,一文不值。

 

这些留言看得我特别有危机意识,他们怎么这么秀。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还有“五星好评,分期付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完成了对五星评价这个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解构,词汇的重组能力和搭配能力极具个人风格,建议大学直接录取。

 

还有那段非常长的评语,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读出这位学生的深情厚谊,面对寒假中喜从天降的网课,他的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建议以后学表演。

 

至于那些良心推荐语,让我觉得直播电商一定是大趋势,连小朋友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已经学会推荐商品了。

 

大有可为!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在评论中,反复出现的“自愿”字眼,充分强调出了学生内心的激情澎湃,一边说着这是最好的软件一边给出一星的行为,也反映出了评论者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我觉得其实就是手滑,因为他们的手还没被过度开发,没有老茧的手,容易滑。

 

这个我懂。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评论里集热爱与痛苦于一身的矛盾感情,非常具有莎士比亚式的古典戏剧精神。

 

尤其是用抽象符号写下的那段评论,我总觉得受到了灵魂的洗礼。

 

这才是真正的后现代主义魔幻文学。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4

_
_

 

用来开网课的应用不止钉钉,提前开网课影响到的也不止学生。

 

比起只用进直播间听课就可以了的学生,匆匆转型新主播的老师们的魔幻的指数明显还要高出很多。

 

中小学生们还在发泄,但他们不懂成年人的痛苦。

 

被社会毒打已久的成年人,突然发现社会掌握了高科技毒打工具。

 

毒打进化为科学毒打。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为了录课,很多老师不得不与心爱的小被子告别,用可怕的意志战胜睡懒觉的欲望,起来换衣服洗头发化妆。

 

江湖传言,之所以疫情期间很多女生不发朋友圈自拍了,就是因为她们在家里不但不化妆,而且不洗头。

 

学校安排的网课任务,促成了她们的头发和水的久别重逢,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朴素的女老师,多了一位花样百出的女主播。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寒假里的懒觉福利没有了,偶尔一次不洗漱还被学生当场指出。

 

都怪5G不够快,不能直接让老师顺着网线杀过去。

 

实际上,由于大部分学校之前都没有做过大规模网课的准备工作,很多老师不得不临时录制课程和制定计划,甚至有些学校选用的如果是不怎么出名的平台拿来开网课,老师还得当免费的营销人员,到处宣传这个平台,让学生家长去下载。

 

美女老师,在线微商,网课平台了解一下。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像什么直接在手机上批改作业,戴口罩录课的行为,已经属于常规操作了。

 

上一次校园被整的这么鸡飞狗跳,还是OFO。

 

啊啊啊啊,又说到了我和全国1000万人的伤心事了。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5

_
_

 

人类的本质,除了复读机,就是戏精。

 

网课上了几天以后,学生们忽然发现即使是网课,老师同样会点名提问,而网课提问比起线下的课堂提问,其实更加恐怖。

 

有个学生在微博上口吐芬芳,表示在学校被提问旁边还有人提示他答案,在网课上被提问就真的毫无办法。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说真的,我觉得这个小朋友是不好的。

 

网课提问有什么难的,你不会拿另一个手机百度吗?或者直接对着电脑百度?

 

你要知道我们这些上班族远程开会的时候,可以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开心刷剧的。

 

几天下来班也没落下,剧也没落下。

 

一点点小麻烦不去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开骂,这样不好。

 

这样不思考,乱瞎骂会让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下水道没有井盖。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在脸皮面临重大危机时,人类终于回想起被课堂提问支配的恐惧的局面下,很多学生纷纷挖掘出了身上的演艺天赋,以媲美影帝的表演水平试图杜绝网课被提问的可能性。

 

有个非常神奇的方式,是用肉身模拟出电信号的延迟现象,也就是对着摄像头不动,让网课老师误以为你的网卡了,这样就不会点名提问你了。

 

这个想法虽然土,但其实非常有效,类似吃零食的时候要趁零食不注意把它吃掉,这样零食就会误以为自己没被吃,这样就不会长肉了。

 

真正的技术流,是在摄像头前面挂一张自拍。

 

不过在网上学这些骗老师的技巧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老师也上网。

 

年轻人真可爱。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6

_
_

 

会点名提问,会化妆录课的年轻老师,只是教师群体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年龄偏大的老师,同样在疫情里坚持讲着网课。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直播形式的互联网应用,甚至可能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都不是很熟练,但是也在坚持学习。

 

并且为了保证效果,方法极为硬核。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即使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摆放他们的手机,以至于直播效果过于满分。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当年我的老师要是能这么在网上教我上课,我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

 

不过我又想了想。

 

如果那时候科技已经到了这个水平,那么必然已经有王者荣耀了。

 

按照我的自制力,肯定是沉迷王者荣耀,然后不好好学习,最后搬砖去了。

 

感谢王者荣耀的大恩大德。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_
_

7

_
_

 

其实这些学校的网课,固然其中有一部分用力过猛,很多学生也有所抗拒。

 

但网课本身却是一种非常好的机制。

 

先说网课在疫情里的贡献。

 

如果没有线上教育,有些学校是真的干得出直接派老师去学生家里送作业的事情的。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网课的存在,确实是降低了接触风险。

 

并且也要感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些都是网课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全民体验网课的时机肯定还要往后拖延很长时间。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行业的巨变离不开技术突破,但是就像非典间接促进了电商起飞一样,风口的来临往往源于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

 

电商的技术基础早就成型了,就是缺一个应用口。

 

虽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刚接触在线平台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不适应,但是这种对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的尝试,对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虽然大家的准备普遍不足,但这不重要,因为先用上,再说。

 

反正我不用上课了,我不心疼。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现在看上去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这些场景,在疫情过后依然有可能维持。

 

例如用抖音学习舞蹈。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再例如用全民K歌教歌曲。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这些事情或许也会成为线上教育的常态。

 

而这些在疫情中完成了第一场直播的老师,在疫情结束以后,或许也会继续用网课的形式,为遥远地方的学生带去知识。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甚至我都期待老师和学生用弹幕激情互动。

 

学生给老师疯狂刷666的场景。

 

学习是可以更有趣的。

 

这个世界虽然依旧沙雕,但魔幻的生活里也闪着光。

 

学生和老师的魔幻网课大战

 

我相信,学生和老师将在一开始的不适应后,互相理解。

 

学生终将成长,也将理解老师的不易。

 

毕竟生活的不易,不会放过每一个人。

 

如果投胎的时候没有充值,就只能享受了。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XjXjUlpcDNUNOn3FwSWARQ

教育创业者如何闯过疫情“鬼门关”?

来自 创业家

口述 | 宁柏宇

整理 | 马继伟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疫情下,教育行业的创始人如何自救。蓝象资本成立近5年,累计投了80多个教育早期项目这段时间,我们正在跟被投项目逐个沟通疫情中正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沉淀了非常多极具价值的一手经验。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蓝象系企业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遇到困难,先跟股东或投资人交流

 

除夕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蓝象资本投资的一个综合体项目的创始人。他告诉我:疫情很严重,综合体遇到了一个问题,房东让我们交租金。因为新冠疫情,原来同意入驻的商户,把钱交给我们时,有些犹豫,他们不知道疫情还会延续多久?大概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账上现金会出现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我的建议是,当项目遇到现金流或者经营问题的时候,不妨充分利用好股东会,你的每一个股东在这个阶段可能是最愿意帮助你的那群人。因为他们在你的公司投了钱,是你的利益相关方。除了蓝象资本以外,这家公司还有其它两到三个投资方。后面投资方是一个战略投资方。战略投资方对该项目有一个合作方案。

 

我的建议是,第一先找后轮的战略投资方。我提醒创始人找战略投资方时,要注意决策链管理的过程。决策链管理过程包括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经理、与该项目合作的业务方以及最后的决策方。先找投资经理还是先找战略投资的负责人,还是先找决策方的差别很大。我建议他:先找当年投资你最信任你的投资经理,再找业务合作方,再找最拍板的人。按照这样的顺序,项目能够跟战略投资方良好互动。项目可以在战略投资方合作过程中,优先能拿到资金。除夕晚上,我们通了半个小时电话。这个投资项目按照方案执行,跟战略投资方保持良好沟通,在资金上有了一定的保障。

 

案例二:面对挑战创始人要稳团队、转业务、提前下一个阶段的融资

 

近期,我们一个新投的项目也遇到了现金流问题。该项目创始人做了三件事来化解危机:

 

第一件事,用行动化解恐慌。面对疫情,团队特别慌,大家担心这家初创企业的现金流能不能承担住。这位创始人首先做了一件小事,所有员工保证全额发工资,全额缴社保。其次,初创企业没有那么多资金,他向核心团队口头承诺了股份。这位创始人又核心团队的每一个小伙伴签订了股份协议,甚至做了工商备案的流程。面对疫情,信心比黄金都珍贵。这个阶段,不管外部怎么变化,这位创始人没有用言语,而是用行动化解恐慌。

 

第二件事,业务转型。这家公司服务于公立学校。学校延迟开学,硬件进校销售变得特别困难。这个时候,他必须带领公司做一个组织和行为模式上的转型,用新的方式进学校。

 

第三件事,启动下一轮融资计划。现在,他提早六个月做融资计划。他不仅要想现在的业务怎么做,还要想未来六个月市场回暖,应该准备哪些数据证明公司穿越疫情,能够在未来大有作为。

 

案例三:疫情中,初创企业要乘势发展

 

凡是有危险的地方,也孕育着机会。2019年10月,蓝象资本投资了一个在线体育教学直播的早期项目。团队比较小,不到20人。在疫情还没有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人春节期间留在北京,将新产品上线。疫情爆发后,所有人都在公司。公司全员在春节期间做了七天不打烊的在家体育锻炼的直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创业前两年基本能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这位创始人倒不是对疫情的爆发先知先觉,他只是觉得如果公司想做大做强,早期努力特别重要。

 

案例四:危中有机,将师资转型到线上

 

第四个例子中的项目是蓝象资本投资的一个在快手上做教育的项目。春节期间,名校的师资闲置,尤其是优质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在春节期间,他做了一个学霸帮你,聚集了100个清华、北大、剑桥、斯坦福的优秀学生,为学生做直播。收视率和关注率都非常好这也是危中有机的案例。从在线的角度来讲,快手是一个新流量的来源。春节期间,中小学生需要优质的教育内容、在线渠道需要有优质的教育内容。创业项目可以把师资转型到线上。

 

案例五:培养和提升长期线上交付能力是唯一出路

 

除夕晚上,一家在中国K12领域TOP10的机构出资人给我打电话,问我对未来疫情发展怎么看?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这个机构做的是线下一对一培训,很少做线上。

 

我谈到了教育产业的两个旧共识和两个新共识。

 

教育产业的上半场是2013年到2019年上半场解决了两个共识的问题。第一个共识是资本共识所有的风险投资人或者产业投资人都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大机会。他们愿意把钱投给在线教育。第二个共识是创业者共识很多创业者觉得很多传统教育龙头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在巨头林立的环境中,破局必须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所以2013年到2018年的创业者,将线上作为主要渠道。

 

这次新冠疫情对教育产业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新冠疫情也让教育产业形成了两个新共识。

 

第一个共识,供应链共识。

 

短短七天,不仅仅是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还是传统线下机构的创始人都意识到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如果没有在线提供教育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几乎没有办法生存。因为一旦遇到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大家不能线下聚集,这对平时现金流比较好、比较安全的公司就是灭顶之灾。无论多大的公司都经不起大规模的退费、房屋空置和员工社保发放。如果线下持续不盈利,能够撑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个阶段,线上线下的创始人、老师和服务人员,甚至包括公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认识到如果不具备线上服务交付的能力,未来十年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一个行业发展得慢,是因为供应链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没有办法组织起大规模的供给。换句话说,整个教育行业没有办法聚集大量的在线老师,是因为在线老师是在线平台或者在线培训机构自己培训的。这个速度非常缓慢。经此一疫,所有教育从业者突然之间意识到我们应该做线上教育的供给了。

 

第二个共识,消费者共识。

 

什么叫消费者共识?教育行业的消费者共识是指今天的家长、孩子,甚至包括成人学习者,经历了疫情,在家待七天,需要而且体验了在线教育产品,发现在线教育产品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消费者共识。消费者共识能够带来极大膨胀的需求。

 

2017年,我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2025年中国的教育产业会出现100只独角兽这100只独角兽100个估值超过5亿美金,甚至超过10亿美金的教育公司。第二个观点,2025年,仅就教育培训这一领域,线上教育培训将会超过线下教育培训。

 

培训跟传统教育不一样,培训是在规定时间内拿到更好的结果。它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线培训跟线下培训的成本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线上用户来说,他们消费在线产品,不需要花路上的交通费用,不需要浪费通勤的时间,不需要花停车费用,甚至不需要花家长陪伴的费用。对于在线教育的线上服务商来说,他们不用支付高昂的房租,也可以省去其它不必要的线下成本。消费者买得便宜,教育供给方卖得也便宜。供需能够达到一个更加好的匹配。整个行业因此蓬勃发展。

 

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价值网络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线培训和线下培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这不仅仅是一个融合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取代的状态。跟电商相比,在线培训不会仅停留在20%或者30%,比例会更大,甚至超过50%。

 

两个新共识意味着在线正在教育行业进行更为普遍、更为深度的普及,在线成为投资人、新创业者、教育行业从业者、消费者所有人的共识。

 

基于两个新共识,除夕晚上,我给了蓝象资本的出资人、中国排名前10名的K12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一个坚定地判断:无论公司过去对线上交付教育产品的准备是多是少,在今天这个场景下,全面的、瞬间的、强力地保证公司有在线交付的能力是必然选择,大势所趋对于一个年营收十几亿的公司来讲,从线下转到线上,跟一家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没有认知、没有经验、没有人员,而且投入巨大。如果投入不能复用,压力更大了。我们聊了半个小时,核心聊的一个观点是要坚决做在线。

 

昨天(2月2日),这位创始人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在全力以赴把产品从线下转到线上过程中,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那么大的问题,现在一天的流水已经达到7位数,而且也没有成规模的投诉。疫情之下,有产品供给是最重要的。这个阶段,转在线是唯一选择,也是未来十年的必然选择。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疫情阶段,培养和提升长期的线上交付能力是唯一出路。

 

写在最后的话

 

今天,“战疫情”公益直播课,我讲的一个核心点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所有教育公司都是在线教育公司。未来,所有的学校都是在线学校。从这个角度讲,在线是一个必由之路。

 

第一次在线,每个人都姿势不好看。因为不熟悉。所有东西都是新的,都要学习。一个新的价值网络上,原来擅长的东西会变成了你的劣势。你原来擅长大规模服务中心的获取,今天可能变成你的劣势。原来擅长的课程式管理模式,今天则被滴滴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最开始,上线一定是不舒服的。但教育行业的创始人、从业者们,你们还有比今天更好的机会吗?所有人一开始上线的走姿都难看,都需要学习过程。从创始人到高层管理者,再到公司所有员工,屏息凝神,花十二分精力开始学习如何上线。

 

疫情之下,每个公司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压力。自强则万强。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创业公司的高管、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去学习。今天,这个世界变化超过你的想象。很多已知的条件都不成立了。今天除了上线没有别的选择。人类数字化的进程,由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的进程,浩浩荡荡,长远趋势排在那儿短期之内,这个趋势可能有起伏。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个趋势,大家面临的是生死问题你把生死问题拆解一下,其实是一个学习的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可能有差别,但是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你必须上。环境逼着你必须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是创业者最应该心无旁鹜地解决问题的时刻,是最应该心无旁鹜地把精力放在创造股东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时刻。现在也是你的能力增长的最佳时机。

 

面对一个历史性的事情,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面对一个大的社会趋势,只有学习、只有自强,才能够把企业继续延续下去。明天才能更美好。而且在整个行业或环境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往往是弯道超车的时候,往往新锐诞生的时候这对于初创机构来讲,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今天(2月3日),开工第一天,我很兴奋。因为我们在创造历史。除了自强则万强,我还想分享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话,在线教育是未来,现在转、马上转、立刻转。

 

第二句话,疫情是重大机会。没有疫情,就没有教育产业的崛起和教育企业的弯道超车。

 

第三句话,现在不是渲染情绪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冬天都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了。

2020黑马大学公益直播课——创业者“穿越疫情”课程精彩回顾

第一讲:疫情之下,如何“健康”开工?| 战“疫”公益直播课NO.1

第二讲:疫情之下,如果不得不开工,请做好以下五点

第三讲:吴世春:中小企业将进入“地狱模式”,只能靠自救

第四讲:同程吴志祥:凝聚人心才能向死而生

第五讲:易观于扬:非常时期,强烈建议企业搁置从0到1的创新业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O812NytCQmYmsc_PNH7wQ

2017 ⇆ 2019 教育生意的逻辑变了

导语

 

2017 年,俞敏洪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未来教育领域内还会有 40 家新东方和学而思出现。

如今回头看,40 这个数字恐怕还得另做它解。从 K12 到职业教育,再到目前正火的素质教育类项目,行业里不仅挤满了上市公司,在他们背后还站着一群带着高估值光环的独角兽,这在 2017 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但毫无疑问,从 2013 年开始起步的在线教育创业潮是目前教育行业整体走向火热的催化剂。虽然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件造福大众的公共性事业,但如果真的要让接近 14 亿中国人都能读得了书,并且能上得了好学的话,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是看好中国教育投资发展前景的基本逻辑。

1

从 2013 到 2016 :教育创业的黄金四年

2017 年未到,远在大陆另一端的英国第三方投资咨询机构 IBIS Capital 就给了全球教育市场当头一棒。

青峰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该机构指出全球 5 万亿美元教育投资中,仅有 2% 被用于教育数字化。换言之,整个互联网教育获得的投资占比还不到 2%。同时相比之下,教育行业平均需要七到十年才能建立一个成功稳定的教育科技公司,比其他行业慢了 5 倍。

教育行业的确慢了许多,即使将样本单独缩小到中国来看,教育也属于慢热型行业。

2013 年,互联网教育随着 4G 通信技术的建设开始逐渐走入红利期。这一年 10 月,VIPKID 的米雯娟从创新工场和正时资本两家投资机构那里拿到了 300 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从此便开启了狂奔之路,打开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增长周期。2014 年,整个教育行业的融资数量大增,达到 212 起,融资总额约 72.3 亿元。到 2016 年,教育行业的融资总额约为 155 亿元人民币,被形容为“狂热稍退,余温犹在”。

实际上,走过这段时间的人都知道,2016 年也被大家称为“教育资本寒冬“。而且这一轮寒冬来得尤其冷,种子轮融资数直接减少了 44%,多少亟待资本输血的项目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但与今年的这场寒冬相比,2016 年的美元基金相对萎缩,今年反倒成了人民币基金的钱开始不好拿。

不同类型基金代表着对回报周期的不同要求,但至少在 2016 年这个档口上,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基金,投资人对教育行业的耐心都少了些。因为相对来看,当时正在风口上的游戏直播、VR 等新模式和新技术显得要更有吸引力,随随便便砸下几百万,就能投出个估值过亿的独角兽。

但风口消逝过后,资本缓过神来才发现 VC 的价值仍然应该专注于变化中的确定性,周期中的稳定因素。

站在 2019 年再来看教育行业的第一场寒冬,实则是因为市场和资本的不认可。2016 年央视财经曾报道了教育初创公司们的生存现状,总结为三点:营收规模小,盈利难以实现,巨头崛起的速度慢于其他常规行业。显然投资教育行业,从基金本身的回报来说就是见效慢,周期长,尤其还难以支撑起动辄超过 50% 的 IRR 神话。

于是到了 2017 年,少有人能意识到这是教育行业将会发生巨变的转折年,但资本还是先嗅到了。

“从 2017 年开始到现在,在线教育比较热,因为大家看到一批成功的企业起来了。但这几年跟 2014 年又不一样,因为这个赛道里有大玩家出现。”

今年,青松基金合伙人苏蔚在谈到教育投资变化时,提到了一个重要节点:2017 年以前,大家平分秋色,优秀的选手还没有跑出来。但从 2017 年开始,才到了比拼的关键阶段,行业门槛逐渐收窄,巨头有了议价能力。因此在 2017 年,融资金额后面附带的单位已经不再用人民币表示,美元才是身价的体现。

2

从 2017 到 2019  

教育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谈到2017年的教育行业,四家在线教育机构在融资上的你追我赶足以概括这一整年的疯狂。

首先在1月,学霸君率先公布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紧接着到5月,猿辅导宣布获得1.2亿美元E轮融资,创下中国K12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新记录,但没过多久该项记录便被接连打破。

8月14日,作业帮以1.5亿美元融资打破了猿辅导保持了不到三个月的K12赛道融资记录,但一周后,该项记录又被VIPKID突破。在一周后的8月23日,VIPKID以D轮2亿美元融资刷新了全球K12融资记录,一举成为教育行业里最值钱的创业公司。

在线教育行业的格局从这一年开始固化,在第一梯队里,上亿美元融资变成了一条隐形的准入门槛。此后的2018年,资本更是疯狂,光是头部不到10家机构就拿下了共计超过15亿美元融资,占比超过10%。

然而2018年过后,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到来,教育行业也走进了盈利陷阱当中,中小机构难活,大机构着急在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从2017年到2019年,三个最主要的投资和业务变化出现了。

变化一:避谈亏损  只讲现金流和盈利

教育行业沿袭了互联网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业务规模起量快,缺点是需要用漫长的周期以亏损换增长。最后行业发展到最近这两年出现了一个怪圈:融到手的钱基本都亏掉了,最后羊毛不仅没出在猪身上,最后可能连猪的身影都没见着。

2018 年,整个教育行业的融资额超过 600 亿元人民币,但实际上这几百亿里面大多数都以亏损的形式蒸发掉了。

以老牌在线教育机构沪江为例,从 2015 年到 2017 年,沪江的净亏损为 2.8 亿元、4.21 亿元以及 5.37 亿元。2018 年,沪江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前 8 个月营收 4.4 亿元,亏损 8.6 亿元。

沪江基本代表了行业大部分机构的生存状态,青峰财经接触到的不少投资人都用一句话总结:业务连年亏损,钱没有换来持续增长,反而砸进了无底洞。

其实亏损也好,盈利也罢,一级和二级市场上的资本方已经对教育行业宽容了许多。今年 Q3 财季,好未来运营费用大增,但最终仍然以股价收涨结束。同时,在历经多年不赚钱的困境后,资本市场对教育机构盈利这样的好消息也会过度反应。

6 月跟谁学以 10.5 美元的发行价在美股上市,期间虽然也经历过跌破发行价,大跌 10% 的情况,但截至 12 月 12 日,跟谁学的股价稳定在每股 20 美元的价格区间,相比发行时上涨了约一倍。

虽然登陆资本市场不到一年,但跟谁学在对外披露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技巧,懂得讲好现金流的故事。

在 Q3 财报发布会上,跟谁学 CEO 向投资者强调到,如果想知道一家做在线直播大班课的教育机构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在暑假大战中的运营效率,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去看这家公司的运营现金流。

跟谁学敢于这样说,正是因其现金流成了业绩最突出的部分: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跟谁学所持有的可用资金余额总额达到 21.04 亿元人民币。但是抛开只讲优点的套路,教育机构在难以盈利的前提下,还没有现金流恐怕谁也说不过去。

变化二:避谈赛道  只谈市占

赛道投资方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失,尤其在今年 DaDa 英语被并入好未来,海风教育和轻轻教教合并后,投资赛道而不投资公司的模式基本宣告死亡。

而这里面,著名的赛道投资选手好未来就因为这一理念损失惨重。

在 2020 财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报表中,归属好未来的净亏损分别为 730 万美元和 1440 万美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好未来的长期投资减值损失为 542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零。

在教育行业,新东方和好未来是最活跃的两名投手,在 2016年 – 2018 年期间,两家公司对外投资的教育机构数量分别为 49 家和 31 家,在投资风格上,二者也截然不同。

好未来对新出现的赛道行业一直采取内部孵化+外部投资并举的路线。这种策略在赛道兴起早期非常有效,一方面可以保持内部业务活力,保持行业话语权,跟进新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外部合作,在必要时刻以直接收购的方式快速壮大业务,避免竞争对手出现。

但这样的愿景并未如期实现,问题一样出现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上。

早前曾有投资人预言,教育垂直赛道上只能容纳下跑在第一名的选手,二三名都不太能有机会。结果度过 2018 年的教育投资大年后,行业挤泡沫的过程真的助推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走向集聚的过程。

目前,各垂直赛道的一二三名基本已经出现,比如 O2O 的轻轻家教,学科一对一的掌门 1 对 1 ,少儿英语的 VIPKID,网校的猿辅导,这些基本都成了每个细分赛道上的代表。

这也正是赛道投资方法的不足之处:只求拥有,不求占有。投了二三名,结果二三名的份额加起来还不及第一名。

于是到了今年,资本重金下手了赛道里跑得最快的第一名。比如掌门 1 对 1 在年初获得的 3.5 亿美元融资,仍然保持着今年最高的融资额记录。

变化三:避谈 TO G  只谈 TO C 和 TO B

2019 年春节一过,俞洪敏就开始了自己的大炮模式。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俞敏洪对目前的教育监管形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肯定了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必要性,随后便开始指出一些要求没有考虑到行业的现实困难。

这句话俞敏洪不是替自己讲的,因为政策开始执行后,新东方不是活得最难受的教育机构,反而是行业里剩下的中小机构叫苦连天。

让中小机构哭天喊地的不是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不是融不到钱,而是多条政策效益一叠加,眼见着好不容易找出来的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难走。尤其对于做 TO G 业务的机构来说,2019 年的 TO G 业务成为雷区,以至于让一批公司走上了艰难的 TO C 转型之路。

2019 年一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严禁有害 APP 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对“进校 APP”加强监管,“凡进必审”。

通知发布当天,主营公校业务的一起教育就立即在微信公众号上表态,将积极推动“一起小学”、“一起中学”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对政策的敏感度和把握,成了今年教育机构们尤其关注的趋势。在年底,俞敏洪也开始软下来。在某场论坛上,俞敏洪提出了一个更温和的说法,将培训机构形容为是对公立教育的拾遗补漏,求生欲可见一斑。

但 TO G 并不会就此消亡,只是在合规这条路上将伴随着更多坎坷,而从这里面也看到了 2017 年到 2019 年的一个趋势:政策黑天鹅一次又一次出现,和宏观去杠杆一样对行业形成了压力。

2017 年的减负令,2018 年的《民促法》,2019 年的进校和在线教育规范政策,一年又一年加码,这些都成了行业阵痛的外力。但一轮又一轮的倒闭潮,也并非仅是外力所为。今年下半年开始,行业焦点已经从倒闭潮转移到了头部几家机构的最终决战,行业下半场已经不太适用,终局才是这一年尾声的总结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7GQSky3L7HtUc04sl64CQ

培训班倒闭潮不用慌,下一个 “1.2 万家” 正在赶来

培训班倒闭潮不用慌,下一个 “1.2 万家” 正在赶来
图片来源:少年派
 
学校里减掉的,学校外花钱补回来。

作者 | 卡罗

1

前两天路上听到两个初中生聊天,其中一个女生问她朋友:“马上期末考了,你有学而思的题吗?” 听到这里让人感到很震惊,学而思的题居然成了期末考试必刷的秘籍。以前都是考前追着老师划重点,没想到现在还不如刷个培训班的题更有用。

 

但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学生绝不是个例。80、90后熟悉的由任课老师免费或者家长自行承担的、以“补差”为目的的课后补习,已经转型成了课外付费全民“培优”补习,补习提分也早就成了家长们的共识。

 

课外培训班所代表的补习行业被称作是学校之外的影子教育系统。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影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系统无法触及的场景,补充了原有教学的不足,比如八零后熟悉的课后补习班,老师通常无偿为后进生提供补习服务。

 

但是也有人认为,从补差转变到培优之后,“影子教育” 就成了一项需要用钱购买的商品,如果与入学资格等因素挂上钩,就立刻变成了教育不平等乃至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市场总是青睐资本,富裕家庭总能购买更多更好的服务。

 

在极端情况下,课外补习机构这个影子还可能盖过学校本体。《直面影子教育系统 — 课外辅导与政府政策抉择》里曾经提到土耳其的一个例子,2005 年土国教育者联盟一项调查发现,超过 55% 的高中生会在备考阶段购买或伪造医生证明,以逃课去课外辅导班进行备考。作为背景,当时土耳其已经有很发达的补习市场,在 2004 年,土家庭为课外辅导所支付的费用达到 29 亿美元或当年 GDP 的 0.96%。

 

我国近年来一边快速扩张一边受到政策调控的 K12 补习市场虽然没达到反超学校教育的地步,但开头两个初中生对机构的信任还是能说明一点问题的。这种现象在升学压力巨大的一二线城市尤其明显。

 

12月9日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成绩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从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静安区平均每个家庭总投入接近84万元,其中教育投入超过51万元;闵行区平均每个家庭总投入共76.31万元,其中教育投入52万元。

 

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上海家长表示80万根本不够,校外教育支出,已经成了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发布的《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对全国家庭教育支出情况进行了深入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在不同教育阶段,家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方面的比例存在差异,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比例较高,达到整个家庭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

 

这与在校时长和学习压力有关。在学前阶段,家庭生均校内支出是生均教育总支出的大头,校外支出只占11.2%。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后时间多,校外支出上升至38.3%。到了初中,在校学习时间和压力上升,校外支出下降到32.5%。到了普高,校外支出进一步下降至26.7%。

 

校外学科类和兴趣类辅导班的报班比例更能说明家长对培训班的依赖。从整体来看,中小学阶段学生校外教育总体参与率为47.2%,参与校外教育的学生平均费用约为5616元。其中学科类校外教育参与率为37.8%,兴趣类校外教育参与率为21.7%。分省份看,学科类校外教育参与率最高的地区超过了60%,兴趣类参与率最高的地区接近50%。

 

2

 

高考的目标没有变化,减负政策却不断重提,规定与执行继续细化,家长转而向补习系统寻求帮助。

 

在教育机构、教育自媒体铺天盖地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宣传下,教育焦虑成了每位家长摆脱不掉的阴影。即便这句话已经看到想吐,但该花的钱还得花,因为大家都在搞教育投入,自家不投入就是对娃不负责任。就算家庭收入不高,为了孩子的教育也要勒紧裤腰带。

 

上海中小学生的报告显示,静安区年收入在5-9万元的家庭投入了大约一半的收入用于孩子身上,而年收入更低的5万元以下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更是达到总收入的71.17%,其中教育投入就达到总收入的43.82%。

 

这说明在静安区,教育投入有一个由市场规定的门槛,无论贫富都需要拿出大致相当的金额来跟上大流,这对给低收入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

 

这种让大部分城市家庭身不由己的投入自然催生了一个教培大市场,然而和任何一个过热的行业一样,教培市场在经历过追捧之后也在今年频频暴雷。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有1.2万家教育培训机构关停,其中不乏韦博英语、太傻留学、乐高、芝麻街英语等知名品牌。这些机构倒闭的原因大多是经营持续亏损,这和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脱不开关系。

 

教育机构往往采用预收款的形式,在一次性收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后,就把资金用于营销、校区运营和扩张,甚至投资到其他领域。在此模式下,课时消耗根本跟不上运营开支,资金链往往存在很大风险。再加上近两年教育行业整治下政策颁布频繁,导致资本市场看待教育行业回报率更加理性,投资也更谨慎。

 

这些倒闭、跑路的机构涵盖了早教、英语培训、留学、K12等多个细分赛道,特别是早教,简直是倒闭重灾区。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鼓励发展早教。在早期政策红利期,早教机构办学门槛低,挤入赛道的机构非常多。但伴随近两年对早教机构资质、场地、从业人员标准等各方面规定越来越严格,倒闭的早教机构也越来越多。

 

除了影响教育机构的生存,政策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家长选择培训班最明确的风向标,同时“指挥”着家长的焦虑不断转移。

 

比如在公民同招、百分百摇号、减负等消息不断发布后,还是有一部分家长去退了几个培训班的。但就像2018年取消奥数后STEM变得更火的道理一样,更多家长认为校内减负了,校外总得补回来。

 

决定命运的高考永远在终点等着,大家想上好学校的心态永远不会变,在终点之前只要能够取得一点优势,什么手段都值得用上。当义务教育阶段百分百摇号之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混在一起,学校采取的又是统一内容和进度的授课方式,想上好高中好大学的学生只能求助课后辅导来拉开差距了。

 

3

 

20 世纪 50 年代,韩国政府曾经为了减轻中学生负担,打击课外辅导对教育系统施加的各种压力,考虑通过改革学生筛选制度来为学生减负。

 

1969 年,从首尔开始,韩国政府尝试了取消初中考试做法,改为用随机抽签的入学方式,希望防止学校和学生把注意力过渡集中在考试准备上,减少课外辅导减轻学生压力。但取消考试的做法只在短期取得了成功,学校为了应对变得平庸的生源改变教学方式,导致了优等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导致 “中考辅导” 的大热。

 

为了应对这个现象,韩国政府在 1974 年又尝试用抽签分派高中学位来代替中考。到了 1980 年左右,这项政策大范围实施,再次导致了初中考试取消后的现象,让最终的高考变得无比重要,甚至把压力传导至了小学阶段,取消考试的做法对较低层级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韩国儿童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参加课外辅导。另一方面,废除初中和高中入学考试又最终推动了学区房的升值。

 

1980 年,全斗焕上台后,下了很大决心来解决高考引发的学生负担过重问题,“除了体育、艺术、音乐、跆拳道和插画方面的课外辅导”,其它科目全面禁止开办课外辅导,不过,“家长不遗余力地规避反对课外辅导的规定。大学生辅导老师有时穿 上高中校服,以便进入学生的房间,却又不引起怀疑。一些家庭房间出租给辅导老师,让他们能够为一家或几家孩子上课,却又不 引起公寓门卫的注意。除公寓套间外,旅游胜地和宾馆里也常常包藏着秘密的辅导学校。富人们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课外辅导。”

 

最终,政府还是和家长妥协,逐步放松了禁令,迅速导致了教培市场的反弹性增长。到后来,根据 《直面影子教育系统》的数据,1980 ~2007 年韩国接受课外辅导的小学生比例从 12.9% 暴增到 88.2%,初中生比例从 15.3% 增长到 78.4%,高中生比例则从 26.2% 增长到 63.1%。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在高考这道线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一系列减负措施使得校内压力确实可能减小,但校外学习压力会急剧增加,就算不报学科类培训,也会选择素质类培训,家长焦虑只会在赛段和赛道之前来回转移。

 

一方面是教育机构倒闭潮,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培训机构的看重。虽然从教育行业整体范围看,这些办学不合规、经营不善的机构倒闭是行业清理、走向规范化的必然结果,但对家长来说,却是这么多机构特别是老牌机构都不值得信任,我还能给孩子报什么班?

 

在给孩子报的编程课经营不善倒闭后,一位家长表示:“我儿子可喜欢上这个课了,这礼拜停课的话,我得怎么跟他说?”对于家长,即便之前那家培训班的钱打了水漂,后续还得立马找新的培训班接上。1.2 万家机构倒下,还会有1.2 万家机构补上。

参考资料:

《直面影子教育系统——课外辅导与政府政策抉择》
《2017 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现状》
沪中小学生成绩调查报告出炉 养个孩子到初中要花80万
http://sh.sina.com.cn/news/k/2019-12-10/detail-iihnzhfz4816798.shtml?wm=3049_1083
1.2万家教育机构倒下!获客成本达八千,投资人更关注盈利模式
https://new.qq.com/omn/20191224/20191224A0NIY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