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

来自 包邮区

比病毒更可怕的

 

1月29日18点左右,上海黄浦区陆家浜路的汇晶宾馆230房间,90后女孩毕燕雯梳洗打扮后,换上一条喜欢的连衣裙。她躺在床上,服用了41片安眠药。

 

安眠药是她治疗抑郁症的药。她再三叮嘱包叔,不要把药名发出去。她说:

 

当时我只想优雅的死去。

 

在此之前,这位湖北姑娘在微博上似乎成了公敌。被人肉、被诅咒、被恐吓,这让本就有抑郁症的她情绪彻底崩溃了,最终决定走上绝路。

 

晚上19点左右,她被例行查房量体温的医生发现。医生敲门没反应,找来服务员开门。他们从垃圾桶里发现了安眠药盒子。

 

很快,毕燕雯被人送往瑞金医院。幸亏抢救及时,她活了下来。她的病历本诊断上写着:

 

药物过量。

 

毕燕雯在湖北出生和长大。小时候,她因为家庭变故而患上轻微抑郁。七年前,她再次受到惊吓,病情加重。

 

对于被姑姑和姥姥带大的她来说,湖北老家本是伤心地。

 

但她不会想到,长大后,会因为湖北人这个身份标签,受到更大的伤害。

 

 

1

 

 

事情要从1月10日说起。

 

那天,毕燕雯从现在的居住地无锡来到上海。她的微博认证是“国际超大赛中国赛区星模界盛典全国三十强”。她的工作是T台模特。

 

在行业内,她默默无闻。没名气,也没签约公司,业内称她们为野模。按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将会有很多商演活动需要拍摄,上海的机会尤其多。她于是住进了人民广场的正红假日酒店。

 

这是个经济型酒店,房价每天138元。为了方便面试和工作洽谈,她是一天一天续住的。

 

她到上海十天后,1月20日,新冠肺炎“人传人”的消息被正式确认,同时,网上有不少武汉人宣称已经逃往上海,还有人说要去迪士尼乐园游玩。

 

“逃离武汉”冲上了微博的热搜话题,这引起了本地人的恐慌。这种恐慌,转变成了日后反感武汉人的基础。

 

1月25日,酒店前台告知毕燕雯,无法再为湖北籍人士办理续住。对方通知她前往汇晶宾馆,统一隔离14天。隔离期间的食宿费用全免,由政府承担:

 

如果不配合,将会被警察强制执行。

 

此时的上海早已进入戒严阶段。根据要求,湖北籍人士需要提供自身健康情况证明,才能入住宾馆饭店。

 

虽然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肺炎患者,也没有症状,接到通知的毕燕雯还是马上带上行李,去了汇晶宾馆。

 

很快,上百位从其他酒店转过来的湖北老乡也陆续入住。其中还有孕妇和儿童。

 

汇晶宾馆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地处市中心的黄浦区,有客房80间。粗略算来,这里可以容纳100多位住客。

 

但是,“食宿全免”的承诺一开始并没有落实。

 

酒店的盒饭不是免费。一盒带一点点猪肉的便当,价格30元。

 

当然也可以选择点外卖。但很快,外卖就送不进来了。大家只能吃酒店盒饭。

 

汇晶宾馆的玻璃大门被反锁,只留下纸片大小的细缝。

 

住客们各有各的需求,酒店应接不暇,秩序很乱;酒店内的医护人员只是量体温;微信群里开始有传言,要交200房费。

 

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不安全感开始发酵和蔓延。毕燕雯也开始担心生活必需品不够用。

 

老乡们聚集在一起,商量怎么能得到更好的待遇。有人打电话投诉,但没有得到回应,加重了情绪的累积。

 

26日,十七位隔离者建立了“自救群”,计划通过网络发声。一位湖北老乡编辑好求救信息,大家统一通过各自的社交软件转发。

 

和其他人一样,毕燕雯没有修改老乡编辑好的信息,直接复制粘贴到了微博,并且@了上海的各大官微。

 

这条微博,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

 比病毒更可怕的

 

2

 

 

一天之内,那条微博转发7945,留言1.8万。她的灾难开始了。

 

毕燕雯发微博的第二天,微博上有人发长文谴责湖北隔离人员的无理取闹:

 

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橘子补充维生素、取暖器、矿泉水、免费洗衣消毒、一次性内裤袜子、牛奶和酸奶。

 

上海有好多家专门接收湖北人的隔离酒店。比如清河路的莫泰酒店、宝安公路的汉庭酒店等。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以来,上海在随后三天时间里,隔离了9804人。

 

那条微博说,武汉的隔离人员目前已经一日四餐,有荤有素有水果,晚上有鲜奶和进口橙子;还说上海给他们送去慰问大礼包,包括戴森空气净化器。

 

其中一句话,完全彻底激起了人们的愤怒:

 

要知道,一线的上海卫生系统执勤工作人员已经吃了好几天泡面。

 

在沪被隔离人员,就此有了无理取闹的印象。这个印象,马上又无缝套用到毕燕雯身上。

 

她发在微博上的求救信息,被看作是“无理取闹”的最好证据。

 

她成为众人攻击的靶子。

 

那条微博确实有效。28日,汇晶宾馆宣布不收取盒饭费用,质量也明显改善,每人领到了两条干净毛巾和一箱牛奶。

 

但毕燕雯个人的噩梦却从此开始。上万条留言,大都是谩骂和诅咒。汇晶宾馆周边的居民,本就对隔离人员不满,有人给市长信箱写信抱怨。

 

愤怒的网友,不满政府要承担隔离人员的食宿费用,也不能容忍隔离者对食物挑三拣四。

 

有人直接把进口水果和戴森吸尘器的故事,嫁接在了毕燕雯身上。毕燕雯和包叔确认,在汇晶宾馆内,进口水果和戴森净化器是没有的,也没人要求戴森。

 

改善后的便当,也是肉多了几块。网络上流传那份有荤有素的照片,不是他们的。

 

但咒骂已经涌进来。有人说她是外围女;有人报警举报她带病从武汉逃出来;有人让她立刻去死;还有人建议让她接受火化,避免肺炎病毒扩散:

 

 你那么优秀,应该立马把你的房型升级到西宝兴路火葬场,给你200度高温消毒后送你回老家。

 

她不停地为自己辩解,说已经一年没有回过湖北,还出示了缴纳无锡房租的证据。换来的,是更大的谩骂。

 

毕燕雯开始对骂,在回复评论的时候,冲动之下的她说了一句:

 

等我强制隔离出去了,以后天天在上海大街上溜达,看见一个人我就喷口水、打喷嚏,有本事你出上海啊。

 

这句话,激起了更大的骂声。

 

在与网友对峙三天后,毕燕雯吞药自杀。

 

 

3

 

 

在瑞金医院里,因为害怕毕燕雯再次自杀,医生把她的四肢都绑了起来。

 

一天后,她冷静下来。因为在昏迷期间各项指标都没有检查出问题,两位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她直接回无锡。

 

1月30日,毕燕雯回到汇晶宾馆收拾行李,坐嘀嗒拼车,回到无锡的出租屋,那里有她的宠物狗拉拉。

 

她自杀未遂后,汇晶宾馆让一些住客离开了。之后,大多数宾馆都不接受湖北籍人。

 

但网友没有放过她。她一度被拉进一个名为“众志成城,抵抗病毒”的微信群,群里一共91个人,其他90个人从早到晚轮番对她进行辱骂。

 

还有人曝光了她的手机号码,全国各地的侮辱电话打进来了。有人恐吓她,见一次打一次。

 

最初一起发文投诉的湖北老乡,悄悄地删光了微博,没有人站出来替她解围。

 

甚至有人这时候建议她,利用关注度继续发文,呼吁政府解决湖北人解除隔离之后的去向问题。

 

朋友也以为她是因为肺炎才被隔离的。更严重的是,很多模特群都把她踢出群聊,刚起步的她,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

 

五天来,毕燕雯在煎熬中度过,晚上吃安眠药,睡三个多小时后醒了。

 

社区人员曾叫她出门逛逛,不要老在家憋着,但她不敢出去,害怕出门被人攻击。

 

在这场灾难性的疫情中,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打乱了。但毕燕雯想不到,疫情会这样改变自己的人生。

 

同样被疫情改变人生的,还有一个因为父亲患病住院而上网求助的武汉年轻人。他直到父亲死去,也没能摆脱网友的攻击,洗脱掉造谣的指控。

 

后来,有人在攻击他的微博下面留言:

 

多一点理解。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我们的同胞。

 

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碎片,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vptmabDW8y_CHhuHf-X8w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非常时期,口罩成了战略物资,一时全国罩贵,一罩难求。网上甚至出现了很多调侃的视频/图片,教大家如何借助其他类似物品自制口罩。

然而,政府部门终于行动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安定民心,帮助大家解决口罩问题。毕竟复工在即,宅在家里还不需要口罩,一旦开始上班,毕竟人人恨不得工作8小时内时刻N95傍身,只在吃饭的时候掀起来吃两口就得。这还没算加班…. 而即使是N95口罩的正常使用时间也是撑不过一天8小时的… 所以,一听说政府考虑到大家的口罩问题了,本来是一件拍手称快的大好事。

可是,这么一件大好事,一落地,不由人不感慨现实的骨感…

我们先看看杭州是怎么做的,杭州市今天下午发布了这个公告: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公告发布后,很快就有很多网友质疑,非常时期,让群众集体去领取口罩,容易增加感染几率。于是不到几小时,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又发了一条补充公告: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此举马上得到了群众的交口赞誉,我的朋友圈都一度被这条消息的转发刷屏。两相对比,我今天收到本小区居委会的通知,就觉得太无语了,通知是这样的: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请注意这个公告里面的几个要点:

  1. 排队是为了领取《预约购买口罩登记表》,领了这个表以后现场发放凭证,拿着这个凭证,再“按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最近疫情期间有个笑话:某君戴着口罩出门买口罩,可是口罩卖完了,于是出一趟门还亏损一个口罩。 按照上面这个逻辑,出门排个队,消耗一个口罩,领回来一个证。 如果不马上去买,那下次再去,又要消耗一个口罩,为了买5个口罩,先要消耗俩…. 以及“指定药店”到底有多少,库存是不是100%保证也未可知,万一不幸,你去了某家指定药店没买到,那又多损失一个…. 由于政府不可能事先知道市民去哪个药店购买,所以要么是每个药店都备货充足,能供应绝大部分市民购买,要么就一定存在去了买不到的风险。 但是如果备货那么充足,还搞这个每人5个的限制做啥呢?

而且杭州的预约是在公众号上在线预约, 上海的居然是线下人工排队填表领凭证,这是2020年和1980年的差距…..

2. 预约的地点是一个足球场内,时间是 上午9:00-11:00。我看了一下,明天上午上海的气温是 8-11 摄氏度,还是很冷的,在足球场这样的寒风凌冽中,无论是对登记派发的人,还是去排队的人,都是一个考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是对身体免疫力的额外打击。

3. 最后的友情提示特别有意思:先是“请大家分散前往登记”,又说“尽量错峰预约”,可是一共两个小时,市民个人怎么知道如何“分散”? 以及就算想“错峰预约”,可是峰值时间是几点几分? 这两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除了表达公告者的良好愿望,无任何实质意义。

也许是上海的物流体系不如杭州发达,导致做不到杭州那么好可以送口罩上门,但是人均5个口罩,还把领取流程做得如此愚蠢,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当然,这只是本小区的居委会通知,不能和杭州的政府通知来比较。如果上海的各位朋友,你们的小区有做得更好的,欢迎留言告诉我。那说明只是本小区居委会太差,锅不能扣到上海市的头上。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ySTNJEGwpQ9BXxfRobWHIQ

上海优化社区口罩供应:居村委会预约登记+指定药店购买

市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减少市民因排队抢购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市政府决定,全市统一从2月2日开始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在接到居(村)通知后,到指定药店购买。第一轮预约明确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可购买5只口罩(一包),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仅限预约购买一次。先预约登记者,根据预约号码顺序,货来先得,由居(村)委会电话或公告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一、有关预约登记与购买口罩的流程

1、居村委会公开告知

2月1日,全市6077个居(村)委会将通过公开信、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明确告知每户居(村)民“购买口罩预约登记”的时间、地点、携带证件、可购数量、指定药店地址及营业时间等事项。有需要的居(村)民请留意公告。

2、预约登记及凭证发放

2月2日开始,全市统一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居(村)民凭户口本(身份证或居住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进行预约登记,居(村)委会核实后,将发放预约购买凭证。购买凭证将包括预约号码、药店地址、居(村)委会印章等内容。

3.居民到指定药店购买

2月3日起,居(村)委会根据口罩数量,严格按照预约顺序,及时公告或电话通知当天可购买到、已预约登记的居(村)民前往指定药店购买。请各位居(村)民注意通知。

二、有关部门特别提醒的事项

 

1、轮候时间可能较长

有关部门表示,按目前每日产能匡算,预计购买轮候时间较长。希望广大居民群众能发挥守望相助、礼让相帮的邻里风尚,鼓励邻里间的调剂互助,家里已有口罩存量的居民请错峰预约登记。

 

2、预约登记后购买的口罩款式与价格将有差异

有关部门表示,目前本市正在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深入挖掘库存产能,加大国际采购力度,多措并举筹集货源。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居(村)民每次购买的口罩款式及价格可能会有差异,请居(村)民予以理解,不要挑拣,如果不买则视为放弃本轮额度。口罩价格将按市场价确定。

编辑:吴文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3vtzX-SbJeQYO-I2JrOQ

好消息上海开始预约口罩购买,希望还可以再好一点

前几天,上海宣布每天投放300万只口罩,造成大量市民在药店排队购买。其实人员聚集其实也是一种高风险因素。也会造成分配不均的情况

今天起全市1000个药房网点投放口罩,统一4毛6分一个,10个一包。每天全市投放300万个,每个点3000多个。

不得不说,政府的反应还算是快的,前天上海市宣布可以到居委会预约购买,每户每十天可以购买5只。这样减少了盲目在药店排队的拥挤。

居民朋友们:
为减少因排队购买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从2020年2月2日到2月11日,每天8:30—16:00,凡是需要购买口罩的,请凭户口本(身份证或居住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到所居住居委会指定地点登记预约,经居委会核实后,将发放预约购买凭证,并按电话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此次预约为第一轮,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可购买一包(每包5只)口罩,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仅限预约购买一次。先预约登记的,货来先购。预约登记情况将及时公开,接受监督。
特别提醒事项:1、轮候时间可能较长。希望广大居民群众能发挥守望相助、礼让相帮的邻里风尚,家里已有口罩存量的居民请错峰预约登记。2、预约登记后购买的口罩款式与价格将有差异。请居民予以理解,不要挑拣,如果不买则视为放弃本轮额度。口罩价格将按市场价确定。

https://mp.weixin.qq.com/s/-53vtzX-SbJeQYO-I2JrOQ

可是居委会又成了人员聚集场地了。有人在朋友圈里做了个加减法,表达了一下纠结的心情。去居委预约登记消耗一只口罩,确认后拿到购买凭证到药店购买消耗一只口罩,获得5只口罩,整个操作下来 5-1-1=3, 得到3只口罩,花费2-3小时,在口罩成为紧缺货的情况下,再纠结也要去登记。


只不过,这样子效率不高,损耗有点大。

都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最好能开发一个什么程序,网上登记,审核一下。让居民可以省去居委会预约登记环节。说不定几天后就是这样子了。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昨天跟朋友在网上争论,100,000张床位是个什么概念。朋友觉得这不算多,还说当年你们上海30万人感染甲肝,是怎么安排下的?

对啊,我也纳闷1988年上海发生甲肝大流行,感染人数达30万之巨,但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消灭了,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怎么解决的呢?

1988年,我还没上小学,记忆一片模糊,只是隐约知道,家里有亲戚也感染了。带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我妈,一个上海老阿姨。

1988年,我妈34岁,是上海一个小厂的领导,算是全程亲历了这次上海历史上最大的疫情。结合她的回忆跟一些资料,我大概搞清楚了上海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

沿海人们爱吃海鲜,在小龙虾得宠前,上海人最爱的是一种蚌壳类海鲜,学名毛蚶。这个东西我后来吃过,又小又难剥,但确实很鲜美。现在它很少上上海人的餐桌了,大部分上海人都对这个东西心有余悸,因为毛蚶几乎成了甲肝的代名词。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88年以前,几乎三分之一的上海家庭每年都要吃毛蚶。这个小东西又便宜,吃起来还颇有剥瓜子的乐趣,比小龙虾、大闸蟹更受欢迎。那一年江苏启东的毛蚶大丰收,毛蚶的售价跌到了新低。想想如果小龙虾跌到10块一斤会出现什么场景吧!

来自启东的渔船,一船一船,源源不断地给上海人送来了大量便宜又新鲜的毛蚶。成千上万的上海家庭争相大快朵颐。据我妈回忆,听说运送毛蚶的船原来运过大粪,没有消毒干净,造成船上的毛蚶带了甲肝病毒。但据权威资料说,当年启东整片水域都被污染了。

由于上海人吃毛蚶时,怕其肉质变老,故而开水里一烫,蚌壳微张就吃,所以病毒根本就没被杀灭。据统计当时上海有230万人吃了毛蚶,最终感染者达到了近30万。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吃毛蚶感染的,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卫生习惯不好导致的粪口感染。

一个城市近30万人感染,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当年有微信,大概会炸裂吧。光我妈那个300来人的小厂,就有50多个人感染。自从88年1月中爆出第一例甲肝,几乎每天都要增加一两百例,半个月后,一天新增感染数就达到了1万例!

到了2月1日那一天,竟然单日就有19000人爆发了甲肝症状。现在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数字感受当年的恐怖气氛。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但是据我妈回忆,当时并没有全市乱成一锅粥,因为上海政府反应奇快。甲肝潜伏期15-30天不等,第一波甲肝病人出现时,上海政府就行动起来了。

1988年,当时还没有网络,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是电视、报纸和广播。每天上海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文汇报》都会刊登最新的疫情,刊登各种防疫科普文章呼吁老百姓不要吃毛蚶了,只可惜甲肝潜伏期太长,此前该吃的人差不多都已经吃了。

1988年之前,上海的卫生普及情况做得并不算好。还是有很多人饭前便后不洗手,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没有吃毛蚶的人也感染了甲肝病毒。

疫情发生后没几天,上海市政府就在全市禁止毛蚶售卖,禁食毛蚶,收缴销毁了一大批毛蚶。随后对市民们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洗脑式卫生宣传。

据我妈回忆,那年一打开电视,上海本地电视台和广播都在连续十几个小时地滚动科普:甲肝是咋回事,有哪些症状,要如何防范,如何洗手,如何消毒,发现甲肝症状一定要上报登记、集中进行隔离等等。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街道、居委会则挨家挨户发宣传单,顺便排查居民有没有甲肝症状,对于一些家里没有广播、电视的居民,居委会大妈,楼长也会上门做宣传。我妈厂里的广播每天也要播放2次甲肝宣传内容。

上海人就是从那时候起落下了全民处女座的毛病。如果外地媳妇儿找了个上海婆婆,就能体会到上海人带娃那叫一个精细,她们会随时把“洗手”“消毒”挂在嘴边,看到别人外面回来没洗手,立马就会跳起来,大惊小怪地嗔怒。大部分上海人家里都有一瓶“84消毒液”,这些习惯都是那年甲肝的“后遗症”。

解决了继发感染的问题,那30万病人如何安排的呢?

当时上海所有的医院,包括内科外科,统统加起来满打满算只有5.5万张床位。30万人,不到6万床位,怎么办呢?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那就让全民一起动员起来吧!我妈所在的厂专门腾出了一幢宿舍楼,把50多个患甲肝的职工统一隔离起来。这些人也不回家,就住在厂里隔离。

1988年,上海90%以上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300多人的厂就配有托儿所、幼儿园、厂医、食堂、宿舍。

当时上海喊出的口号是“谁的人,谁管。”许多企业都开辟了厂房、库房等来安置甲肝病人。床不够,有钱的企业紧急采购一批简易钢丝床,没条件的企业也有用木板临时搭床。

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呢?就由街道里弄想办法安置隔离。刚好甲肝爆发遭遇寒假,就征用了一部分学校来安置工厂安排不了的病人。几张课桌一拼就是一张床。

甲肝症状还是很明显的,每一个出现症状的患者都自动自觉自发地汇报给厂里或居委会。上海人惯来胆小、守纪律的性格成了一种优势,每个人都怕传染给家人、邻居,完全不敢隐瞒不报,都很信任厂委和街道。更何况待在家还得麻烦亲人照顾自己,集中隔离的话治疗和三餐都不用操心,为什么不去?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根据“谁的人,谁管”的原则,除了重症病人被送到医院救治,症状比较轻,情况稳定的病人都分散在上海各处,集中隔离。员工有食堂给他们做一日三餐,有厂医给他们开药。我妈作为厂领导每天要负责给病号送饭。进隔离区前,要先穿好白大褂,带好口罩和手套,出来后这一套装备立刻泡消毒液里消毒。一直到厂医认定病人痊愈且不会再传染后,才会把人从隔离区放出来。

1988年,人都很单纯。从市政府起,一级一级领导向下级传达不要恐慌,好好预防就一定能战胜甲肝病毒的信心。而老百姓虽然也恐慌,也焦虑,但他们无条件地信任着政府。

我不知道换一个城市,换一个时间,结果会不会不同。

总之,上海在短短2个月内妥善地安排好30万甲肝患者,自3月起每天新增病例都在减少,当时国际上普遍预测春节后会迎来甲肝第二轮大爆发。但春暖花开后,病毒便徐徐去矣。

回忆这场席卷了整座城市的浩劫,经历了一切的我妈骄傲地说:那是每一个上海人的胜利,每个人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若每个人都尽到本分,则何事可惧?

亦君:不吹不黑,咱上海人一向听话,当年非典若大城市,只有那么几例。即便如此,也楼道、小区也每天都消毒,宣传和行动一样都没落下。

眼前这场仗能不能打赢,就看每个人能不能都尽到自己的本分。该戴口罩戴口罩,不让乱跑就不乱跑,则病毒何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EZInLDgUnq4_TVbqJO8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