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tPSGN9ZOCTpjdqolV4EX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tPSGN9ZOCTpjdqolV4EXg
近期,各大互联网平台陆续显示用户 IP 属地,而用户方则无法选择开启或关闭这一功能。
最先被发现的,是不少认证为“本地资讯博主”和“海外资讯博主”的账号,IP 属地与资料地址并不吻合。
一些人支持平台强制在前台显示用户 IP 属地,他们认为有人会因此收敛,至少无法假装在某地,假冒他人也多了一个辨别要素,在“伪现场”发生的新闻也会不攻自破;也有不少质疑,认为自己现在就相当于在大街上裸奔,个人隐私将会被继续蚕食。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和平台建立连接的基础就是 IP,收发双方的 IP 地址都必须公开的,用户的 IP 信息都会被平台服务器记录下来。也是为什么即使用户关闭设备的定位,平台还是能获知 IP 属地信息的原因。
目前,这些平台公开的是用户 IP 地址归属地,而非 IP 地址,一般只标注到省一级范围。
去年 10 月,“显示用户 IP 属地”已在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有所体现。其中要求,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以显着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境内用户需标注到省(区、市),境外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国家(地区)。
人们担心 IP 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担心有人通过这个信息精准定位到个人,或者顺着它撬动自己更多的信息。
IP,网络世界的门牌号
在现实中,人们用经度、纬度标记地理位置;在网络空间里,人们依靠的是 IP 地址。
这是一个典型的 IPv4 地址,分为四个部分,共八个数字|Wikipedia
IP 地址,就是 IP 协议所定义的地址。这里的 IP 协议,就是 TCP/IP 通信协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刚开始尝试网络连接时,互联网并不像今天,万维网(WWW)一家独大。那时出现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ALOHA 网、因时网、阿帕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彼此之间信息互通成了难题。
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共同遵守的“语言”。终于在 1978 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Vint Cerf 和项目经理 Rob Kahn,开发出了 TCP/IP 通信协议。这下,所有网络下的计算机就都能“对话”了。
TCP/IP 的两位发明者|Wikipedia
到了 1983 年,互联网前身阿帕网正式运行 TCP/IP。
其中,IP 确定了寻址方法、数据包的封装结构,最终让数据从源头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人们经常把 IP 地址比作互联网中的门牌号,A 在这个屋子,只有在知道 B 的“门牌号”的前提下,才能去“串门”。
这时候,有人把自己的屋子改成了学校、商店等服务性场所,他们觉得八位纯数字的 IP 地址(IPv4 版本)不好记,于是发明了一套“域名系统”——DNS。从此,域名(比如 www.xxx.com)和 IP 地址(比如 192.168.x.x.)互相映射,访问哪个都能到达目的地。当然,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容易记的域名。
可以说,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一个 IP 地址对另一个 IP 地址的访问的总和。在这里,IP 地址是最基础的单位,每个联网的设备都有。
IP 地址往往是被分配的,某种意义上,用户并不拥有它。
具体而言,当你使用家中宽带联网时,运营商会给这条宽带分配一个 IP 地址,连接在其上的任何设备,都同享一个 IP 地址。而当你是使用移动信号访问网络时,则由附近的移动基站分配 IP 地址,随着你的移动,你获得的基站 IP 也会不断变化。
此外,还有通过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联网的方式,相较移动信号和宽带,IDC 机房使用的 IP 号段较为固定。
无论是运营商、基站还是数据中心,都有真实存在的地理归属,因此其发放的 IP 地址也如电话区号一般,标示出了这些属地。如 220.181.22.1 为电信在北京的、210.22.84.3 为联通在上海的。这些 IP 地址的属地,很容易搜索得知。
总结一下,在现实里,人们知道了你的门牌号,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家去,但在网络空间里,知道了你的 IP 地址这个“门牌号”,并不一定能找到这台设备的具体位置。因为 IP 是可以移动和变化的。
有一些网络使用习惯会导致 IP 归属地的变化,比如很多重视数据安全的公司,会要求员工在酒店等非加密网络环境下办公时,使用“代理”,它相当于中途拦截了数据,让数据的目的地变为另一个地址后,再从那个地址传输给你。此外,使用公共 Wi-Fi 也可能会导致具体设备 IP 的隐藏。
“暴露”的信息,又多了一个
人们在网上暴露的信息太多了,现在又多了 IP 属地这一个。
此次各网络平台公开 IP 属地,大家的担忧之一源于对隐私的侵犯。如一个流行的评论所称,从 IP 开始,之后是区域、街道、小区、楼栋号、门牌号、身份证,人们担忧隐私被一步步蚕食。
如果仅看 IP 地址,这个担心可能多余。即便知道具体的地址号,查询时也主要显示的是国家 / 地区 / 城市、经纬度、IP 主机名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信息。使用者姓名、准确地址、电话号码等可直接定位到个人的信息,仅靠 IP 地址难以获得。
图源:Unsplash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表示,目前 IP 归属地范围仅显示到省份或国家,没有直接指向,也不可能仅凭某省属的 IP 而关联到特定的个人。
但平台不仅仅掌握 IP 信息,它们获得的多种数据,依旧可以还原一个人的大部分信息。
以某主流平台为例,其用户协定中显示,其获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与鉴权信息(如自然人身份、账号、基本资料)、使用过程信息(如位置、联系人)及设备属性信息。如果用户使用了特定服务,还会相应收集身份证号、面部识别特征、支付账号等更进一步的信息。
此外,个人在该平台发布的内容、好友关系、活动痕迹等,也属于平台信息采集范围。
社交平台通常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2015 年开始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首次提出“网络实名制”,即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位网民都可能被精确追溯——这也意味着,倘若出现问题,可通过事后行政层面的监管手段来采取措施,而无需事前公开地理位置。”
实际上,除了隐私,人们担忧正是属地信息加上其他信息,会为显示 IP 属地增加其他含义。比如助长“地域黑”、经由属地信息预设发言立场等。更何况此次公开 IP 属地并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可秉承的法律依据也未正式生效。
图源:Unsplash
泄露隐私,对个人权益造成侵犯,从来都是综合所得。
我该怎么保护自己
辽宁昌信律师事务所杨财广律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IP 地址公开的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尚不涉及用户隐私权。
在网站论坛时代,人们无需登录就能发言,靠 IP 地址互相辨识。之前还有一款基于腾讯 QQ 的第三方辅助软件——珊瑚虫,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获取对方好友的 IP 地址换算成上网区域。
但在今天,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欲望和发布量级都不可同日而语。某种意义上,IP 并非是一个能完全独立出来的数据,它往往还和人们的生活信息有着强绑定。
在一些介绍“人肉”的教程中,心怀恶意之人只要用一个抓包工具,再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后者的 IP 信息就被“钓鱼”了。接着,他们就会用 IP 查询网站对 IP 进行大致的定位,然后再导入经纬度解析网站,等等……再到相关网站查询受害者注册过那些平台,继续在各个平台搜集对方信息。
相比 IP 暴露受害者的真实方位来说,人们有时分享出来的照片就带有精确位置信息。因为他们在手机拍照时,相机往往都是默认开启地理位置。
所以,在分享照片时隐藏位置信息,在设定里关闭“精确位置”选项,避免不怀好意的人仅从一张照片就得知了你的具体位置。
在 iOS 15 中,图片分享页面可取消勾选“所有照片数据”|作者提供
另外,在搜索引擎和网络平台上先“人肉”自己,留意自己哪些信息已经暴露,尝试删去不想暴露的信息;在各个平台上,可以用不同的用户名和个人资料,密码避免都设置成相同的格式和内容。
最后,提防来源未知的软件,避免安装恶意软件,一旦被入侵,包括个人账号、密码、照片、购物记录、行程记录等等个人隐私都会被窃取。
黑客们会将泄露的用户数据整合分析、集中归档到一起,搭建“社工库”,用此牟利。查询和搭建社工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情节严重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目前有现象表明,社工库仍然活跃在互联网地下产业链。
参考文献
作者:睿悦、biu
编辑:卧虫
这个朋友心情很糟糕的原因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对经济形势很悲观,甚至感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希望。
我当然也知道当下经济形势比较困难,但是没有想到这位朋友已经悲观到这种地步。然后我侧面了解了一下,发现身边很多人也有相同的极度负面情绪。
下面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 中国经济基本趋势
如果我们要看未来,就要讲趋势。
最近两年,中国领导人在提及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时总会说一句话——“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可能很多人对这句话不大在意,但这其实是一句非常精当的描述。
为什么?
经济大循环简单地说就是看两个端头,一个是供给端,一个是消费端。相对而言,消费端更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端才是拉动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
那么我们来看看消费端的情况。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2021年)
过去我们看消费数据最常用的是增幅数据,增幅一下降很多人就心急火燎感觉天都要塌了,实际上即使增幅下降,消费金额的绝对值还是增长的,偶尔也有消费绝对值下降的,但是从趋势来看,中国老百姓消费增长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即使偶尔一两个月出现下滑,但是很快就能恢复增长,至少从消费趋势来看,中国消费增长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拐点。
为啥中国消费趋势能保持稳定向上的趋势?
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存款一直在持续增长。
中国居民存款数据(1980—2021年)
这个居民储存存款增长的曲线与消费的曲线基本一致。居民消费稳定向上,居民存款稳定向上,这就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的扎实支撑。
当然,消费端的数据也不是一片大好,当下也有隐忧,这就是最近几年居民负债率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居民杠杆率变化(2014-2021年)
2021年底居民杠杆率大致是62%左右,换算成金额是70万亿左右,这个数据虽然与2021年底居民存款103万亿还有30万亿的绝对差额,但是考虑到负债个体与存款个体不匹配的情况,这个杠杆率还是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总结一下,在经济大循环的消费端,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但也有一定的隐忧(杠杆率上升比较快)。
消费端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供给端问题却比较大。
我国供给端面临的问题包括:高端产业严重不足,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总体制造业附加值不高。导致上游原料一旦大幅涨价,我们制造业就受不了;同时落后的过剩产能在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又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规则淘汰,形成大量吞噬金融资源的僵尸企业。
所以,最近几年国家改革发力方向都在供给侧方向,包括: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过剩产能;
—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产业升级;
—搞三去一补供给侧改革,强制出清过剩产能;
—搞经济内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以上总结一下就是产业转型与升级。
转型是有阵痛的,越是规模巨大的转型,越是涉及面广的转型,阵痛的代价就越大。
当下经济形势为啥困难,大家为啥感觉日子不好过,核心原因就是几个较大行业的转型凑到一块来了:
房地产去金融化转型……
教培行业关停并转……
医疗行业去市场化转型……
叠加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共同造就了普通人都能感受的转型阵痛。
经济学上可以将经济大循环分为消费端与供给端,但是社会学概念就要更复杂一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主要是适龄劳动力),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供给端又是消费端,因为供给端几大行业的转型阵痛,让很多人对于未来预期前景比较悲观,所以才会拖累消费端增长势头也停滞下来。
但是,目前的困难也只是转型的阵痛而已,中国经济前景与趋势还远未到悲观的时候。
三十年前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型阵痛。
1992年国家确定要搞市场经济,高层的指导思想是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从1992年开始,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几千万国企职工下岗,无数人一夜之间失去了铁饭碗,被一刀切推向市场苦苦挣扎求生,很多人不得不去摆地摊、卖唱……
90年代境遇最悲惨的就是下岗的国企职工。
很多人后来就曾经质疑,这个转型能不能慢一点,让社会的阵痛轻一点?
答案是不能。
1998年我们M2(货币供应总量)是11.7万亿人民币,当时仅仅是四大国有银行(工农建交)呆死账就超过1.4万亿,如果加上其它银行整体金融系统呆死账超过2万亿,这就是我们货币供应总量的20%。
整整20%啊!央行发行的货币,每10元就有2元是永远收不回来的呆死账!
如果92年之后不痛下决心果断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的僵尸国企将迅速吞噬我们的金融资源,直到让整个国家经济崩溃。
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外部与内部各种矛盾的积累已经到了不痛下决心转型,中国经济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外部,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科技战,高科技与中国脱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不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能行吗?
内部,中国老百姓持有房产面积超过400亿平米,空置房就有60亿平米(来源于黄奇帆透露的数据)。为了持有上述房产,居民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62%,在这种情况下不遏制房地产快速膨胀的势头,不控制流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能行吗?
2 未来中国经济增量
但是,如同三十年前一样,当下的阵痛是暂时的,我依然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当中国完成经济转型之后,未来的经济增量大致来自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产业升级。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三千亿美元,进口汽车与零部件超过七百亿美元,进口大飞机(空客与波音)几百亿美元,进口高端机床、医疗器械等又是几百亿美元。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实现,光进口端就可以省下大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然后我们还可以对外出口——按照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秉性,只要我们掌握高端产业核心技术,我们就能迅速把在这个行业的产品干到白菜价,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
这么一进一出,产业升级就能给我国带来几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
其二,数字经济。
所谓GDP增长本质就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经济就是全面提升劳动与生产效率的利器。
对于数字经济国家也很重视,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制定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代互联网是以台式电脑为主,第二代互联网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主,现在我们大致处于第二代互联网的后期,而我们即将迎来的是第三代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以穿戴式设备为主,穿戴式智能设备将带领我们开启一个元宇宙的新时代。
虽然按照国家规划,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只占GDP的10%,但是数字经济最大的价值是对全社会效率的提升。
举个例子,工信部在制造业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现在我们有一些互联网平台已经可以直接通过工业互联网与工厂的生产设备连接,为消费端客户直接快速定制个性化商品,成本还很低。这种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生产效率是过去传统经济想都不敢想的。
在元宇宙时代,沉浸式体验也将为消费端创造更多移动智能终端无法比拟的体验,同样也将带动过去无法想象的消费增量。
其三,第三产业工业化。
大家都知道工业革命让人类生产力得到一个极大的飞跃,工业革命说白一点就是将手工业工业化,让大量产品可以快速、标准化生产出来。
正是因为工业革命,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三个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工业革命的第二个阶段——服务业工业化。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餐饮行业正在快速工业化,很多人总以为开餐馆首要就是找一个厨艺出众的大厨。
实际上当下的工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摆脱对大厨的依赖——如果过去工业革命摆脱对手艺高超的手工业制造者的依赖一样。
未来五到十年中,连锁餐厅会快速扩张,如同过去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中央厨房/半成品供货商+自动化烹饪设备+标准操作工模式,将在越来越多的餐馆里消灭大厨的岗位,菜肴的制造将越来越标准化。
现在的餐厅上菜速度越来越快,因为餐厅里等待菜品上桌的每一分钟,都是商家的损失——因为没有创造消费。
一般一顿大餐,单纯吃东西的时间也就吃一两个小时。如果你一下单,菜肴就上桌,那么你用这一餐也就花两个小时,如果两小时后才上桌,你用这一餐就要花四个小时。这意味着,翻台率有一倍的差异。
同样的场地面积,同样的人员规模。前者的收入是后者的两倍,而由于食材仅占全部餐厅运营成本的不超过40%,前者的纯利润则有可能是后者的四倍以上。
这就是工业化餐厅的优势,依靠少数大厨的餐厅正在逐渐被淘汰,而中央厨房/半成品供货商+自动化烹饪设备+标准操作工模式的工业化餐厅正在成为主流,这也是劳动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餐厅工业化之后所有服务业都会往工业化方向转型,不能转型的就被淘汰。
预制菜的快速崛起也是同样的工业化逻辑,有了完全标准化的预制菜,任何人都可以做出味道不差一桌菜。
工业革命第三阶段就是农业工业化,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能源成本非常低,这大致需要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就能完成。
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农业工业化的成就将超过普通人的想象,届时生产力至少要增长100倍以上,地球可承载人口上限从目前的不到200亿大幅度提高到上万亿。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因为农业工业化之后一栋7层楼大小的农业车间生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上万人,一座城市大小的农业区可以养活上亿人。
在廉价能源支持下,人类可以向地面之下无限拓展生活空间,一个北京城就可以居住上百亿人,同时制造业的工业产品成本也会大幅度跳水,未来一辆汽车价格大致相当于现在一部手机价格。
在能源白菜价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品质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力。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城市,我们甚至可以奢侈到在城市街道地下铺设电磁地暖,让本该寒冷的冬季也温暖如春。
那么,你说的这些远景能实现吗?
我觉得能!呃,准确地说是中国共产党觉得能!
看看我们国家制定的远景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至少也是2.5万美元以上,现在我们人均GDP是1.25万美元,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人均GDP还能翻一倍(扣除通胀因素),经济总量大致是35万亿美元左右。
如果只是靠产业升级,靠做大数字经济,靠第三产业工业化,3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基本就是天花板了。
原因很简单,目前全球GDP大致是80来万亿美元,而全球化趋势已经有拐头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国际社会基本就是一个存量博弈的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要做到3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差不多就是要从全球经济总量中拿走近4成蛋糕,这基本也是极限了,再多,欧美国家就要掀桌子了。
但是按照国家规划,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人均GDP还要翻一倍,也就是人均GDP5万美元以上,经济总量要达到70万亿美元,如果是在存量博弈的国际格局下,这是决不可能实现的。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增量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是可控核聚变实现,第一产业也实现工业化。
国家既然敢制定2050年的这个远景目标,说明对未来30年实现可控核聚变还是有把握的。
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计划表
这是2016年中科院李建刚院士拿出的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计划表,这五年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进展远超这个计划表,这里就不展开了,具体参考我的历史文章《中美博弈终极时间表》。
所以,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前景——不管是13年后的2035年,还是28年后的2050年都一定要有信心!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对国家的远期规划充满信心并且认为一定会实现呢?
原因很简单,1980年我还是一个小屁孩的时候,在广播中就听到国家的远期规划——本世纪末(20世纪)中国GDP要翻两番,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当时还懵懵懂懂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后面的结果证明,这个目标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个过程中我就亲身经历了中国8个五年规划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甚至超额实现的!对国家规划目标的信心经历四十年早已变成一种信仰。
顺便说一句,国家的远景规划不是少数人拍脑袋制定的结果,而是集中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呕心沥血提炼的精华。
以十四五规划为例,根据金灿荣老师透露的数据,十四五规划直接参与者有7万人,间接参与讨论的人员超过百万。
而且中国体制有一个特点就是规划大于人事,不管谁做领导,都要按照规划去做,也就是按照上百万精英制定的方向、路径去实现,最多节奏有点差别而已。
所以,我就常常这样比喻,西方那套制度相当于擂台赛,上一任领导人制定的政策很容易被下一任全盘否定,而在中国的体制相当于接力赛,大家上来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努力,一棒接一棒按照既定方向跑,几十年下来才能保证我们的规划目标都一一实现。
3 中美博弈趋势
有人可能担忧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担忧美国对我们的遏制与打压,这个问题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纠结于具体的点,而是谈趋势。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经谈到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他喜欢用国际象棋来代表西方文明,用围棋来代表东方文明。
国际象棋总体是一种存量博弈的思路,从开局开始,双方的棋子就不断消耗掉,最后拼到一兵一卒也要干翻对手。
而围棋更讲究布局与做势,在势与空之间寻求平衡,真正的围棋高手不是杀得对手尸横遍野,而是一直有效控势,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聂卫平巅峰时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有几盘棋,对手每一步棋局部看都是正着,没有明显的恶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聂老的对手下着下着局势就不行了,基本就是完败。
当时聂老的对手也是日本超一流棋手,包括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藤泽秀行等等,在局势不利的时候也故意碰瓷挑起战斗,放出各种胜负手,但是都被聂老巧妙化解,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老聂将优势变成最后的胜势。
我们再来看看中美,建国初期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差不多就是天壤之别,那时中国工业基础基本为0,教育基础基本为0,科研水平相比美国落后大几十年,GDP只有美国的8.3%,也就是一个零头。
当时的中美差距如果用围棋来比较就是上来就让美国摆9个子,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
7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中国GDP按照美元计价是美国的7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130%,是不是感觉中美棋局下到中盘,形势已经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现在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未来只需要几年时间,中国GDP即使按美元计价也要超过美国。
除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打了一仗,70年中国也没怎么与美国干过仗,过程美国多次挑衅碰瓷我们或者克制忍耐,或者就一一化解,说起来我们也没怎么吃掉美国的“子”,但是胜负的天平却不可思议地慢慢向中国一边倒的倾斜。
这就是围棋思维的东方文明与象棋思维的西方文明博弈的结果。
我们不与美国拼消耗,兑子力,至少在劣势情况下我们极力避免,我们更注重布局做势,然后不知不觉中感觉美国局势就不大行了!
这就是过去中美博弈的趋势,而且也是未来的趋势。
4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共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军队,这支军队有3万多人。
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向广东进军,主力在潮汕地区被打散,领导南昌起义的高级领导人纷纷去向不明,起义军只剩下担任后卫的2000多人。这2000多人因为高级军官纷纷出走,基层士兵思想动摇而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的局面。
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年人站出来,稳定了军心。
这中年人就是朱德。
在南昌起义前期,朱德因为没有直属部队基本属于打酱油边缘人物,但是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共武装斗争最绝望的时刻,朱德却站到了舞台的中央成为所有人的定心丸。
10月7日,在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朱德在全体军人大会上讲:“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 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 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 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 年,革命终于成功了。
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后来在大余,针对部队中共产党员仅有五六十人,党员人数不到群众人数的十分之一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巩固基层,朱德和陈毅还重新对党、团员进行了登记,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
经过调整,党、团员被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还选派了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从而实现了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
可以说,正是由于朱德在危险时刻、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才让这支队伍尤其是指挥员看到了光明,焕发了斗志,也正是抓住了干部、骨干、党员这几个关键环节,义无反顾地继续革命才成了这支队伍的精神依靠和内心自觉。
这就是朱德为中共保住南昌起义部队火种的故事。
在后来的中共革命历史中,虽然将星闪耀,人才辈出,但是朱德却是军队公认的领袖人物,即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公文中,对工农红军也是称之为“朱毛红军”,朱还在毛前面。
不管后来的中共军队将领是有多么出色的才华,但是大家都觉得只要朱德担任总司令,有他在后方坐镇,大家都觉得心安,因为这个人可以在最危急最黑暗的时刻给大家信心。
这也是朱德后来基本没有怎么带过兵打过仗,但是却能在建国之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十大元帅之首的原因。
因为,信心比黄金比才华更重要!
现在也同样如此,在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90年代我们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然后在2001年之后一飞冲天;现在同样需要我们咬牙撑过这段经济转型周期,然后我们同样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加油,中国!
加油,明天!
5 给普通人的一点建议
最后给普通人一点建议。
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把身体搞好,平时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健身,有条件去健身房就去健身房,没条件就去跑步、打羽毛球、跳绳等等。
即使是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也是可以健身的,这个网络教材一搜一大堆。
其实我们精神状况很大程度是由身体状况决定的。
缺乏运动肠胃可能就要出问题,睡眠也可能出问题,睡眠不好精神状况就一定很差,叠加比较难熬的经济形势,整个人就很容易颓废甚至垮掉。
只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即使经济出现一点困难,也容易扛过去。
请记住,在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ejeH-6pJCUntWgSMl4pVQ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ymVImTSl5BtOBCwOuuBuw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VzTdXjnrT-W4CQvDGVJ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