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限电的人民战争:为了8580吨标准煤

这几天,浙江温州、义乌、东阳等地,罕见地出现了限电的情况。尤其在义乌,节能已经成为一场人民战争。

 

义乌所属的金华市下发的《12月份工业用电停电计划表》的文件显示,从12月12日至12月31日:

 

义乌每天的全市用电必须控制在286万度以内。

 

这286万度电,被摊派到各个政府部门,街道、企业和工业园区,甚至KTV、酒吧、足浴店都有了节能任务:

 

开门时间必须在晚上7点-11点,且不许开空调。

 

义乌商贸城的商场内,把电梯关掉一半,有大概三天的时间,马路上路灯右边开,左边关。

 

义乌一位企业家说,他的两个厂子被关掉一个,有关部门会查看电表,如果不遵守规定,会关电闸。生产任务确实不能停的企业,只能用柴油发电机。

 

一位采购商说,他的电商团队每天都在打着手电配货。

 

义乌有园区通知各企业,每幢楼只能留一台电梯供快递发货,而且只能下午开,禁止上下班人员使用电梯。金华本地宝甚至在算:

 

不开路灯能节约多少电?

 

有互联网企业提醒员工,六点下班记得保存文档和代码:

 

定好闹钟,最好有不断保存的习惯。

 

虽然限电只有半个月时间,但是在舆论场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专家说和气温骤降有关,甚至有人认为这和澳大利亚有关系。

 

但实际上,浙江不缺电,不缺煤,缺的是能源指标。

 

在浙江省的十三五规划中是有节能指标的,而在2018年底,浙江省提出了一个更加具体的节能目标:

 

2018-2020年,年均腾出200万吨标准煤的用能空间。

 

这200万吨标准煤的用能,以指标的形式摊派到了各市的头上。可以看到,金华2020年的指标是腾出15万吨标准煤。

 

义乌限电的人民战争:为了8580吨标准煤

 

根据官方消息,在2019年的节能考核中,宁波、湖州、金华、台州没有完成任务。

 

整体来算,这二十天义乌的节能目标大约是33%。也就是每天要节约143万度电。

 

理想情况下,一吨标准煤可以发3333度电,仔细算算,义乌二十天的限电战争,其实就是为了节约:

 

8580吨标准煤。

 

义乌的节能战争,就是因为这8580吨标准煤。和降温没关系,和澳大利亚更没有关系。

 

义乌的普通人为此做出了很大牺牲,政府基层也在加班加点,付出极大努力。在双控方案里,要求各镇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巷战微信搭群作用,动用一二三级网格发动干部群众到挨家挨户动员:

 

不要开空调、不要用电量大的电器、室内照明随开随关。

 

根据通知,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到12月31日。社长唯独替美国庆幸,幸亏大选已经结束了,不然美国人民连助选小旗子都买不到,总统都选不出来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eyjm8sIzBuGkVJAbSbIzg

40岁“老程序员”的“辛酸”自述

来源 | InfoQ

0

前 言

算法、应用程序安全、性能优化以及架构等等,这些东西衰减速度很慢,更值得认真钻研。
我是个程序员,差不多四十岁了。记得某个周六的早晨,我老婆在家里带孩子,我自己跑去参加一场技术会议。当时这个会议的主题是 React Native,主讲人一直想给我们灌输一种 React Native 将成为移动开发领域“下一个大事件”的印象。但在我看来,它跟 15 年前的 JSP 其实挺像的,连演示代码中的逻辑都一模一样——但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老了”,有点“没跟上节奏”。
主讲人一张一张放着幻灯片,那些实时编码画面让人眼花缭乱。接着就是演讲里有名的“掉书袋”环节,主讲人一口气说起六款我前所未闻的支持工具,其中有一款叫 Pepperoni ——对,就是意式辣香肠那个词。我是个刚学会 Angular 的老家伙,坐在现场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我真心希望台上能讲得慢一点,简单一点。
但其实这一切又让我生出种熟悉的感觉。过去二十年里,我经历过不少什么浪潮啊、什么变革的。其实感觉还行,一样样“颠覆”总是来了又去,拽着从业者们的神经不断亢奋。这让我自己也有了技术创新社区的归属感,觉得我也能为让一切变得更轻松、更快、更干净、更好而做出点努力。
但这一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四十岁,我必须承认自己有点疲惫了。我知道,要想继续挣到可观的薪水,我就得跟上时代的变化、抛弃一些以往自己深信不疑的知识,为下一场旅程做好准备。这些我都知道。
但我转念一想,其他行业的专家其实并不需要像我这样熬过自己的编程生涯。就说四十岁的医生们,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知识突然就过时了。律师、水管工、会计师或者英语老师也是一样,虽然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着眼于职业生涯的中期,总有一些积累下来的知识应该相对稳定,同时也成为他们获得尊重与报偿的根源。但在编程方面,二十年的从业经验似乎没那么值钱?
两股力量
当然,编程这行里也有不少积极向上的从业者,他们热爱编程工作带给他们的一切。但单从无休无止地自我否定、自我颠覆这事上看,编程似乎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但我不禁疑惑,这种独特性真的成立吗?
 
编程真的跟其他所有行业都不一样吗?
 
如果是真的,为什么?
 
这又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个人想从两个角度,分享自己的一点思考。
首先就是知识衰减。我们所知晓的一切,包括编程之外的很多认知,终将过时。我在 16 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开车,直到现在这门手艺还是能发挥作用。由此来看,开车算是衰减速度很慢的知识类型。对其他一些专业人士来说,他们的知识衰减速度也比较慢 。
 
虽然医学上的新发现可能会取代一部分现有程序,但我们对于生物学的理解恐怕不太可能出现全面颠覆。在这样的基础上,知识的累积才真正具有效力。多从业一年,医生们的知识储备就更丰富一些,因为这 12 个月里他们学到的新知识会叠加在原有知识之上。
但先不说是好是坏,在编程领域,情况完全不同。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我认为:
程序员有半数知识都将在未来十年内失效。
也许这话并不靠谱,但结合个人经历,我是比较认同的。换句话说,就算从现在开始我什么新知识都不学,那么到 2026 年,我也还是有大概一半的知识能发挥作用(感谢长寿的 SQL),另外一半则没准毫无用处(React Native 可能就属于这种)。我肯定会继续学习,用新知识替换掉旧知识,但这就够了吗?到 2026 年,我脑袋里头仍然有效的知识,会比现在更多吗?
这就引出了第二股力量,即知识积累速率——就是我们往自己的知识库里添加新内容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大家都得跨过一定的知识门槛才能获得“认证”(至少可以当成从业的敲门砖),所以每个人在职业早期都需要积累跟认证有关的知识。但在编程领域,随着知识的快速衰减,我们似乎永远无法真正迈出“学生”时代。我们必须得终生学习,这也是程序员的职业生涯显得如此“非主流”的核心原因。

01

三个阶段

如果让我画出普通程序员在职业生涯中的知识储备量变化情况,结合知识的衰减与积累速度,我觉得大概的情况可能是下图这样:
40岁“老程序员”的“辛酸”自述
在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即热情的学徒阶段,知识的积累相对容易。一切都是全新的,每一次体验都能带来更多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那时候还年轻,所以没有什么一定得做、或者一定不能做的事。我们可以花几个晚上或者周末学习新的语言和框架。更重要的是,雇主对我们的期望也不高。年轻人嘛,不犯错怎么能叫年轻人,所以我们比其他年长的同事更轻松自在,有余力抽点时间填补自己知识上的空白。这是个有趣的阶段,而且总有种感觉伴随左右——我们不知道的还太多。
到了一定阶段,我们不再是新手,转而成长为具备生产能力、可以自给自足的成熟开发人员。这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跟同事之间的差距(甚至是比自己大十岁的同事)似乎没有那么大。这让我们充满了干劲,后起之秀就该这个样子!我们在学习上的投资带来了回报,我们掌握的知识也几乎全都有用——或者说,还没来得及衰减掉。凭借丰富而新鲜的知识,我们开始刻客户、同行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尊重,升职、加薪、职业发展也随之而来。虽然当时大家未必意识得到,但这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转折点上,有两个重要事件。
首先,晋升为“高级”开发人员带来的不只是更高的工资,同时也有雇主们更大的期望。明星程序员就应该成长为下一个领导者,帮助新手程序员啦、审查代码啦、接受采访以及参加技术会议之类,最好还能腾出手来帮助企业维护一下复杂而陈旧的遗留软件。
这些事看起来都很合理,但却在不知不觉间牺牲掉了我们继续积累知识的速度。还有时间逛技术博客吗?没有!
另外,就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第一次经历、或者至少开始意识到知识衰减的存在。我们在职业生涯早期学到的一些东西现在已经过时了。更具体地讲,先前提到的“两股力量”——知识衰减与知识积累速率,从这里开始成为我们的敌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资深老鸟期。没错,我们知识渊博、富有成效;但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掌握的知识总量可能都比刚刚又少了那么一点。更可怕的是,我们往往没有时间积累新的知识作为补充。这一点最令人沮丧,所以很多程序员最后转而去做管理、销售、测试,甚至是回乡下种地了。因为如果不这样,我们自己知道未来五年的职业生涯只会急转直下,没有半分余地。

02

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我现在就处在这么个阶段。我仍然热爱学习,但我知道就算一点新东西不学,自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多是徘徊在“专家”这个定义范围的下限附近。我希望能成为马丁·福勒那样的大师,像他那样在生活与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我敢打赌他的生活绝对安排得多姿多彩)。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从知识衰减与积累速率的角度看待问题,我才有了这种释然的心态。
所以,我首先尝试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我会对新的职务抱以更谨慎的态度,以警惕的心理面对自己鲜有涉及的所谓“大好机会”。不少同事确实在其他公司里拿到了更高的薪水,但他们也失去了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空间。
 
在未来五年中,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宝贵知识已经不再适用,自己的实际贡献已经值不了那么高的薪水。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我可能更重视雇主提供的工作环境,而不只是关心新的岗位能给多少工资。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我会更多把精力投入到持久性比较强的知识身上。算法、应用程序安全、性能优化以及架构等等,这些东西衰减速度很慢,更值得我认真钻研。在我看来,这些领域中蕴藏的机遇,也要比学习最新的 JavaScript 库更大一些。
最后,可能我自己还没有真正走出这座围城;但单从职业角度而言,知识衰减与知识积累速率确实能帮大家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成长。有什么想聊的,咱们评论区见!

03

老程序员们的评论

Ben Northrop 的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一辈子都在编程的“大龄程序员”纷纷发表了意见。
“我已经有 45 年的编程经验了。编程就是了解问题、找到方法并加以解决。这种条件下知识永远不会过时。虽然每种编程语言都需要数周的学习时间和数月的掌握时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非常相似。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也是如此。问题在于,许多人认为老程序员不能学习新的花样,但这个观点并不正确。”
“我今年 54 岁了… 我们对软件的爱就是因为它的半衰期很短。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并不容易,而且新事物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终身学习才能让软件行业更吸引人…“
“我今年 79 岁了,算是老程序员的代表吧。我 1958 年第一次用 SHARE 汇编语言在 IBM 704 上写程序。哦对,我还在一台 IBM 650 上编过程,那台机器配的存储器是个能容纳 2000 个字的磁鼓。“
问题是,每当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大概 4 倍,程序员们学过的知识就都得更新一轮。另外,随着主存储器和次存储器的速率比例发生变化,最佳实践也会随之调整。现在的计算机速度更快、内存更大,所以需要注意的性能问题也越来越少——不少现代编程语言甚至直接忽略了这些问题。
不过旧问题的消失,总会伴随新问题的出现:在线应用与云计算的普及,又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就像每过十年物理定律就被任意改变了一样。爱因斯坦当初是扩展了物理学的适用范围,可没有彻底否定低速物理学定律。与以往的大型机相比,面向云环境编写程序更像是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搞物理学研究。
但我相信这一切正在放缓,整个软件行业终将走向成熟。到那时,程序员们可能会一起回顾过往的日子,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会捡起复古情怀满满的西部片来看一样。顺带一提,我现在已经退休,偶尔用 Mathematica 编编程、打发时间。经历了漫长的旅程,但我还是我,什么都没有改变。”

原文链接:http://www.bennorthrop.com/Essays/2016/reflections-of-an-old-programmer.php

整理文章为传播相关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现在的人到底有多喜欢搞黄色?

 

但凡看过几集《动物世界》,我们都知道要远离发情的小动物,不然很可能会被滋一身。

 

同样,有些把握不住下半身的人,如果发情起来,破坏力同样十分惊人。有人强奸马蜂窝、有人强奸尾气管、有人强奸老母猪。

 

虽然我不知道老母猪作何感想,反正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对于干自媒体的来说,有一个特殊的荣誉,那就是阅读量10万+。老黑我从17年到现在,都不知道发过多少篇文章,但是10万+阅读量的文章屈指可数。

 

按理来说,这些10万+阅读量的文章应该都算是绝世好文了对吧,但是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它们全是性相关的话题。

 

人的语言会骗人,但是阅读量不会。所以你们这群LSP就别再掩饰了。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人类在搞黄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延伸出一个经典哲学命题,“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在研究这玩意。其中有一本比较有名的著作叫作《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活、工作、求偶,行为种种最终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把自己基因传递下去。

 

我最烦这种假正经的学者,嘿嘿嘿,难道人类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搞黄色?要不然那些光结婚不生孩子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归根到底还不是馋她身子,还不是为了名正言顺地搞黄色?

 

如何安全搞黄色

 

我记得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个片段,男主青春期发情睡不着,每晚都在床上练广播体操。

 

住在楼下的老爸看着天花板的灰尘脱落得越来越厉害,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把他带到妓院,结束了他的第一次。

 

搞黄色的方法多种多样,看小电影、去嫖、大保健。。不一而足。估计你们比老黑懂得都要多,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众所周知,嫖娼在我们国家是犯法的,但是很多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寂寞,那怎么办呢。

 

早些年间,东莞的第三产业极度发达,你们在路边随便叫停一辆车,给司机塞一点小费,满脸横肉的司机立马变得如同天使一般,把你带往极乐世界。

 

但是,现在这个路子已经被堵死,因为开车的老司机们已经被抓得一干二净。

 

虽然红灯区不复存在,但是小型的窝点依旧不计其数。它们以“SPA”“剪发”“保健”“按摩”“会所”等方式隐藏在闹市当中。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很多人知道这些地方有搞头,但却又不方便问亲朋好友。如果你问父母,哪里可以那个,估计他们反手就来个混合双打,再把你丢进杨永信电疗所接受改造治疗。

 

迫不得已,他们只能上网找资料。

 

“SPA是干什么的?”“ 怎么判断SPA正不正规?” “ 第一次去spa要注意点什么”“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短短的几个问题,就很好概括了一个男孩长大成人的全过程。

 

在网上无论谈什么话题都可能引来一堆喷子,但是谈到性这一点上气氛却格外和谐。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同样,那些人嫖的次数多之后,总结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流传后世。

 

好比如说“环保”指的是正规服务的意思,“加辣”“喝茶”指的是某种重口味的服务。

 

如果有人说“XX会所一点都不环保。”,恐怕会引来一大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老哥。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除了这些话术以外,还有一些细节可以看出门店是否正规。

 

一、如果按摩店你观察了半天,发现进去的都是男的,这多半有猫腻。

 

二、如果店里面环境昏暗,而工作人员穿着清凉,就跟海天盛筵似的,恐怕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三、正规会所经营业务重点是按摩,而不正规的会所经营业务重点是技师。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依照这些标准,我们就能大致判断一家场所是否环保。

 

不过你们也知道,沦落到要去网上找攻略,估计都是那种想要找歪门邪道的。

 

这么多旺盛的需求,足以养活众多性工作者,但同时也滋生了很多违法犯罪的活动。

 

比如说套路嫖。

 

1万多的按摩是怎样一种体验

 

骗子在线上通过百度、或者美团等平台发放小广告,又或者是在街上派发,这些估计你们也都看过。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广告上面放着一张漂亮小姐姐的照片,打着“高端男士减压会所”等名号。“私密空间”“养生保健”,这些模糊的字眼就像隔靴搔痒,把握不到要害,却让人停不下来。

 

等你加了卡片的微信之后,发现里面客服小姐姐说话又好听,穿着又暴露,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聊天时,他们极力鼓励你办理会员,因为开了会员之后,简直别有洞天:“会员项目有前列腺金钻、雄风健身、裸体保养。”

 

听到这里,老司机突然会心一笑,反正懂得都懂,不懂的也别问。

 

等你来到他们线下门店,交了1000多元办理会员卡之后,他们热情地把你带到一个房间。

 

你躺在床上,正在考虑用哪种姿势,这时候一个大妈踹门而入。大妈浑身上下穿着得一尘不染,冰清玉洁就如同一幅世界名画。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大妈一言不合就开始按了起来。老司机直接给吓蔫了,越按越不对劲,“怎么,不是那种服务?”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大妈会心一笑,“小伙子,阿姨早就看穿你那一套了。”这笑容,又温柔得像个老母亲。

 

“你说的那种服务,你这个会员级别还达不到,如果想要那种非常下流的服务,那得再交5998,升级到高级会员。”

 

随即她打开手机,滑动着上面的图片:“A模、车模、胸模、外籍模特,你要哪一种?”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本来都已经花了一千多办卡,裤子也脱了一半。他们就像是钓鱼吧的老哥,空军是莫大的耻辱。哪怕是在河里捞两条小虾米,今天也必须搞点东西回去。

 

于是乎咬咬牙又充了5998。“这下总该有那种服务了吧?”

 

过了一会,换了一个人进来,把你领到另外一个更加高档的包间,同时也换了一个更“高档”的技师。

 

抚摸、吹气、一波操作搞了半天,没想到居然还是按摩。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忍得了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煲仔饭里面没有儿子,但是几千块的大保健真的是大保健,这你妈能忍?

 

就好比如你在百度网盘搜到《苍老师合集》,干柴烈火下载了好几个小时。一解压,发现居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珍藏版》。

 

于是乎疯狂开喷:“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守在电脑前的老哥裤子脱没脱没人知道,但是我知道在会所的那群哥们肯定是脱了。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回家的路上,生了一肚子闷气。

 

于是想去告他丫的,但是看着自己的老婆在房间酣睡,老丈人在客厅里面带着孩子。

 

父慈子孝,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7月份的时候,杭州判了一个套路嫖的案子,这个案件中,骗子诈骗金额高达1557万元。

 

案件的难点在于套路嫖究竟属于刑事诈骗还是民事欺诈。

 

这家会所虽然打了不少擦边球,但是它提供的的确是正规服务。不然他们就应该以组织嫖娼罪被抓起来了。

 

其次,顾客交钱消费,虽然没有嫖到,但是也享受到了按摩服务。按摩服务的价值很难界定。

 

案件里面有1400个受害者,其中900个人未报案,还有36名嫖娼未遂的顾客坚持自己没有被骗。

 

这36名顾客倔强得真是让人心疼。

 

现在这类诈骗还在源源不断地发生着。我打开XX点评APP一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些以色情服务为噱头的套路嫖。

 

比如下面这家店把店内技师的照片一一罗列出来,而店里面的照片流露着各种情色气息,貌似符合上面判断标准的第二、第三条。

 

(小声BB,如果让我选,我选小美。)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但是,等你交了几千块,过去一看,这家店居然相当环保。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现在这些上当受骗的老哥,凭借血泪教训又给我们总结了一条新的经验:

 

四、那些不正规的会所会使自己看起来正规,而正规的会所会使自己看起来不正规。

 

你以为你在第五层,其实你在第一层。

 

世间林林总总,可以用一句话总结:邪淫作祟。

 

这些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这时候又可以延伸出另一个哲学命题:究竟是身体长了个鸡儿,还是鸡儿长了个身体?

 

 

“去SPA怎么暗示那个啊?”

 

老黑。
 
早年做过技术,也做过自由调查记者,之所以写【一本黑】公众号,是想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不然你没法理解人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XX1BxxJDKtVmA7Rvs3BTA

升级centos后php中imagick模块错误解决

阿里云上一台跑php应用的服务器,centos 7

收到一个信息说云服务器上说有什么什么漏洞,需要进行升级

当时也没有想太多,老规矩,先做个系统快照。

然后登录系统,把软件和内核一起升级一下

#yum update

一切看起来非常的顺利,搞完之后重启一下。

虽然有点夜深,但是还是要测试一下应用是否正常。

做为一个半吊子运维的基本素养还是要有的

好了,一访问冒出一串问题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Core Warning

Message: PHP Startup: Unable to load dynamic library ‘/usr/lib64/php/modules/imagick.so’ – libMagickWand.so.5: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Unknown

Line Number: 0

Backtrace:

感觉身上有点热,这么冷的天,我仿佛出汗了。

需要回滚快照?

幸好是深夜,白天交代过晚上会更新系统,应该不会有人使用。

那就先看一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吧

# php –version 同样提示 imagick.so 无法 load

#vi /etc/php.ini

extension=imagick.so 先把这一行给注释了。

发现 imagick.so在 /usr/lib64/php/modules/ imagick.so 目录下,文件明明在的,为什么load不上呢?

那就删了重新装一下,试试。

# pecl uninstall imagick

#pecl install imagick

#vi /etc/php.ini 把 extension=imagick.so 打开

#php –version 正常

再启动一下nginx ,发现一切正常

世界又恢复了美好。

洗洗睡。

继续假装是个运维小哥。

楼继伟火力全开:防止平台大而不倒,金融乱象严重影响大循环(全文)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0日,深圳先行示范区首届金融峰会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征程——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在深圳召开,会议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征程”,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楼继伟谈及近期对某金融数据平台的约谈暂停上市的原因、中国影子银行的负面作用及信用债等热点问题。
楼继伟:对某金融数据平台的约谈暂停上市 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于事前事中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今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表示,近期对某金融数据平台的约谈暂停上市,其实质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于事前事中。
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可限制与平台合作的银行合作数量
楼继伟表示,如果单一数据金融平台占有的市场份额过大,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信贷坏账。以某平台为例,其与多家银行合作形成数万亿贷款。可以限制与单一平台合作的银行数量,让多家平台按同样的条件做类似业务。需要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做出平衡,要防止赢者通吃、大而不能倒。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楼继伟:中国的影子银行一点正面作用都没有,严重影响国内大循环
楼继伟表示,金融乱象对国内大循环产生危害。
他举例,保险公司热衷于控制商业银行,某些治理结构不良的保险公司借此为其循环注资、“庞氏融资”提供便利;商业银行绕过拨备覆盖率、风险准备计提以及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将大量资金出表,开展委外,通过通道资金池方式,形成银行的“影子”。
他认为,中国的银行“影子”一点正面作用都没有,进一步放大了相关行业的杠杆水平,积聚了风险。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收益,资金被抽入金融行业。高杠杆、高风险、高利润运营,金融行业的利润比其他所有行业的利润总和还多,带动实体经济的利率大幅抬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影响了双循环发展,特别是国内大循环。
楼继伟建言:信用债应全部退出银行间市场
楼继伟表示,去年7月份,央行和证监会决定同意两个基础设施间互联互通合作,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建议尽快落地。银行间市场应回归同业拆借市场的本位,信用债应当全部退出,利率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结算要打通,既方便银行间抵押融资,又促成两个市场同债同价。
楼继伟:混业经营不是方向,要向分业转型
楼继伟提出,与分业经营相比,直观上看,混业经营有利于节约经营成本,但也容易蕴藏和传递风险,导致金融风险问题愈演愈烈,对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系统性风险。同时混业经营要真正控制住风险传染,要求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转为精细的网格化管控。进行更为严格的合规监管,不仅难度较大,甚至需要深入到金融业经营的内部,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综合考虑混业经营规范运营后,从金融机构微观角度看并不一定节约经营成本;从治理乱象和采取的措施看,是在削弱混业,要进一步向分业转型;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金融业分业经营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以下为演讲全文:
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发展
——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发言材料
楼继伟
2020年12月20日
今年 9月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列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出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并兼顾发展与安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资本在五大要素之中,就此我谈几点意见,或者说是体会。
这里讲的资本市场是广义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债券、信贷,还包括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及财金关系。
第一,金融乱象对国内大循环的危害。
2016年前短短数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严重的混乱。大型商业银行均控有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办证券公司,办有理财业务,并利用网点优势销售关联甚至其他机构的保险和资管产品,还入局PE和VC行业;保险公司热衷于控制商业银行,某些治理结构不良的保险公司更是借此,为其循环注资、庞氏融资提供便利。商业银行绕过拨备覆盖率、风险准备计提以及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将大量资金出表,开展委外业务,通过“通道”、“资金池”的方式形成“银行的影子”,进一步放大了相关行业杠杆水平,积聚了风险;P2P泛滥,风险事件频发。银行同业拆借早已不是头寸调剂,拆借的范围也超出了同业。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收益,资金被抽入金融行业,高杠杆、高风险、高利润运营,金融行业的利润,比其他所有行业的利润总合都多,带动实体经济利率大幅抬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影响双循环发展,特别是国内大循环。
第二,金融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在此之后,开始治理金融乱象。首先是加强风险隔离,清理证券公司“资金池”业务;银行理财业务子公司化,银行资金不得再做股权投资;保险公司“保险姓保”, 压缩“万能险”业务,对控制银行做循环注资行为进行清理;证券公司以经纪和投行业务为主业,对所办的基金公司风险隔离;证券基金管理不同类型基金,要严格风险和利益隔离,严禁高利刚兑性债权类资产;PE和VC公司管理的基金开始备案,并同“资金池”切断,防止在所管理的基金之间操纵收益,这有助于投资人识别关联风险;P2P已全部清零,宏观杠杆率高位趋稳,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变化是可喜的。
第三,去杠杆,治理乱象的方向不能动摇。
今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再次提高,大约比去年底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260%以上,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变化。今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我国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严重的衰退。作为应对措施,我国和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阶段性的杠杆率高企。目前我国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正在考虑有序退出。宏观杠杆率应稳住,并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乱象虽取得重大成果,但远未成功,“资金池”清理、资产净值化、取消刚兑、高风险机构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础设施紊乱等现象,还要继续整治。二是,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外溢性明显,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加大,而我国正加大金融开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第四,混业经营不是方向,要向分业转型。
与分业经营相比,直观上混业经营有利于节约经营成本,但也更容易蕴藏和传递风险,导致金融风险问题愈演愈烈,对国民经济带来了较大系统性风险。同时,混业经营要真正控制住风险传染,要求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转为精细的网格化管控,进行更为严格的合规监管,不仅难度较大,甚至需要深入到金融业经营的内部,大幅增加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综合考虑,混业经营规范运行之后,从金融机构微观角度看并不一定节约经营成本。从治理乱象所采取的措施看,是在削弱混业,要进一步向分业转型。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看,金融业分业经营,能够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五,相对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是短板。
2015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股灾,在此之后,股票市场的改革加快。科创板注册制、净值型证券基金、强化退市制度、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加大股票欺诈处罚力度等措施相继出台,当然需要改革的内容还有很多。相比较而言,债券市场改革已经落后。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大型国企违约事件更是影响相关地区国企和政府的公信力。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市场分割,发行和监管不统一。发行的审查有证监会、人民银行、发改委,多头管理。特别是银行间市场早已不是银行间融通资金的定位,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都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上市债券,包括中期票据。其次,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分割,同债不同价。这种分割状态,会导致为争取市场份额而放松标准。7月份,央行和证监会决定同意两个市场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这是可喜的变化,建议尽快落地。还有,银行间市场债券多为银行大量持有,商业银行既承销又持有,市场流通性差,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商业银行受损。债券市场的问题还有很多,解决的基础性条件是发行标准、交易流通、监管机制的统一。按照《证券法》,市场应是交易所市场,监管机构应是证监会。银行间市场回归同业拆借市场的本位,信用债应全部退出,利率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结算要打通,既方便银行间抵押融资,又促成两个市场同债同价。基础性的问题解决后,债券市场改革的内容还有很多,要问题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不然会是下一个风险集中爆发点。
第六,要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数据金融平台在我国发展很快,有相当的积极作用,主要是根据搜集的数据分析借款方的风险特征,提供给贷款银行,帮助其获客和做出风险评估。这有利于补充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能力。但也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有的专家已指出平台资本加杠杆,共贷份额小以致于风险留存不足,2C和2B的比例不当,数据所有权问题等,如果需要解决可以定出规范。另一个重要的风险是,如果单一数据金融平台占有的市场份额过大,它“爬”出的数据真实性,以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偏差,会导致大量的信贷坏账。例如,某平台短短几年已同数十家银行合作,形成数万亿贷款。可以限制与单一平台合作的银行数量,比如不超10~15家。同时,按同样条件让多家平台做类似业务,形成竞争。有比较也便于监管,并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做出平衡,防止赢者通吃“大而不能倒”,埋下系统性风险隐患。正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第七,宏观审慎监管要面向事前、事中。
最近对某数据金融平台约谈和暂停上市,实际上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于事前、事中,这是核心点,如果系统性风险已经爆发,政府不得不救,则纳税人恐会损失。这方面国际经验可资借鉴。美国履行宏观审慎管理的是“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由财长做主席,成员是各监管机构,委员会定期开会,分析各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决策之后,由该领域监管机构“排雷”,并向委员会报告。在财政部设有专门的团队,汇集各监管机构信息和市场变化,用模型辅助分析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交由委员会讨论。通过这种办法把系统性风险止于事前、事中。财长做主席的原因,是其更适于代表纳税人的利益,保护纳税人是其职责之所在。我国缺乏将多领域风险集中分析,解决在事前、事中的机制。
第八,系统性风险处理要以纳税人利益为上。
按目前的制度性安排,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但显然没有做到防范于事前、事中。例如据公开报道包商银行破产案,再贷款和存保基金投入了1700亿元用于救助。实际上是冲减了应上交中央财政的“铸币税”。通俗地说,发钞产生“铸币税”,实际上不准确。财务分析上是,只要央行资产负债表存在,资产方收益必须大于负债方成本,其差额就是“铸币税”。它在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时增加,在紧缩时减少,但总是存在。在其中扣除央行预算支出,净“铸币税”应交中央财政,统一编入预算,交全国人大批准,并将全部预算向社会公开。1700亿再贷款如果损失,就会冲减资产方收益,纳税人受损。因此,央行是最后贷款人,并不是最后损失承担人。要以纳税人利益为上,选择一个破产重组方案,尽量追回贪污、挪用、坏账损失,并追责,把纳税人当期损失减为最小,被救机构应当留有国家股权,可为可转优先股,以便在经营转好时变现退出。但无论如何再贷款本利可能难以全部收回,纳税人受损,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包商银行在治理结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核心问题上早就存在严重问题,视而不管,风险爆发。因此,把问题止于事前、事中最为重要。我是明确反对“赤字货币化”的,即财政赤字通过向央行透支或向央行直接发债加以弥补。但是用再贷款救助系统性风险,造成的损失冲减应交由中央财政的利润,造成财政赤字扩大,成为“货币赤字化”,我更加反对。后者操作不透明,缺少全国人大和社会监督,隐含道德风险。其实恒丰银行破产重组的情况也类似,纳税人负担了当期损失,唯一的希望是新进入的国有股权今后有较好收益。在继续去杠杆,处理潜在风险过程中,类似的情况还可能发生,不得不提出来,请大家注意。
以上是资本市场八个方面问题的思考,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供大家特别是政府部门参考,助推问题解决,使资本市场发展更为健康高效,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wuZnfZRJ-gq9PRs5bsZ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