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作者 | 轧钢工人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5月21日,由“人民日报”主管的“证券时报”在头版刊发一篇《房地产税试点窗口期打开,市场影响成改革难点》文章。文中称:近日,财政部、全国人大、住建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引发社会各界对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热议。

 

文中提到:有多位专家认为,此次座谈会释放出将先于立法开展房地产税试点的信号,而当下中国已具备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需求与条件,同时也建议,新一轮房地产税改革在深圳、海南先行先试

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截图源自:证券时报)

显然这是一个明显的“吹风报道”,深圳房产税试点不远了。

 

其实早在2020年12月31日格隆汇楼市发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2021年楼市十大预判》文章里,就曾提到过:“2021年房产税大概率不会一下子全面铺开,如果房产税立法落地,先行示范区深圳或许将会成为第一个或者第一批落地的城市。”

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截图源自:格隆汇楼市微信公众号)

至于为何是深圳?

 

显而易见,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爆的城市非深圳莫属了,全民炒深圳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近些年来,即便是在高门槛的政策调控压力下,深圳的房价依然是连头都不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而且走得是那样的稳

 

其次就是,在2020年9月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庆上,深圳没能“扩容”,但有“扩权”。包括但不限于的土地、住房、教育、金融、产业,交通以及湾区全盘规划,近乎一场整体配套体制改革的大礼权限,在既定的大框架下,尽可能地打破一切束缚,包括房价对这座城市的束缚,尽可能地挖掘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

 

而房地产税的大致方向必定有这样两点要素:

一、稳住房价的无止境上涨;
 
二、完善当前的税收体制改革。

为了发掘这座城市的潜在的长远活力,这也是被纳入首选的另外一个支撑因素吧。

 

要说房地产税的落地是为了“降房价”,那简直是无稽之谈,是痴人说梦,更是不懂国情的一种胡说八道。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从来都不是为降房价,而是稳住房价的过快上涨。

 

1

再经不起折腾的房产税立法

 

要说到这次的房产税立法还得追溯到四年前。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房地产税的探索创新。”一个月后的2月23日,时任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公开表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

 

至今来看,已是四年之久!房产税之所以一直未能落地?一方面,房产税关乎到全国数以亿计的家庭;一方面,房产税必将成为下一个大税种,关乎到整个税收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房产可不比汽车,月薪资,可是一个大数目,以房产作为征收基点必须慎之又慎。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收税这事儿可马虎不得。

 

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税收四原则:

1、公平:即纳税人在国家保护之下,按获得收益的比例纳税;
 
2、确实:即必须明确规定应缴纳的税种,不可随意征收;
 
3、便利:即在征税时间、地点和方式上要方便纳税人,不可扰民;
 
4、节俭:即征税要适量不能过多,征税中间环节最小化,税为民用最大化。

“公平”、“确实”、“便利”和“节俭”,个个都命中要害,稍有差池都可能会阻止房产税的立法推进。

 

那么这些年是不是就只是空喊口号呢?

 

不是的,一步一个脚印,房产税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2017年10月,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18年5月,增值税税率先后两次下调。
 
2018年6月,各省市自治区国税和地税完成合并。
 
2018年6月,不动产登记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
 
2018年10月,起新版个税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加入住房抵扣。

随之2019年房地产立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受疫情影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逐步加强。加之可能受这两年来全国房企收缩较为明显,房地产税立法也被搁置了。

 

直到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有个小细节:就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相比于第六次多加入了住房信息,但住房相关数据没有公布)房地产立法两次出现在高层会议中。这次更是,在财政部牵头,全国人大、住建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一同参与在北京召开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

 

有一句话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这房产上边的税收,动的可不是“一发”,而是“亿发”,没有做好周密的准备,草草地上马,可是要砸事情的。

 

2

踏在沪渝肩上的深圳

 

这次有众多专家学者提出房产税“试点”应该落地深圳和海南。

 

浅一看,又是“试点”?房产税的试点在上海和重庆落地已有十年之久,至于效果怎么样,显而易见。如果很成功,不至于到今天还纠结着如何去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落地。

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之所以上海模式和重庆模式实验未能“成功”,主要还是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税基太窄,税率偏低:上海房产税只针对增量房市场;而重庆则只针对高档住房。这样来看,操作上没有多大问题,很方便,但对于买房者就是不公平了。
 
2、缺乏价值评估体系: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的市场价格与之相对的评估机构未建立,缺乏一个衡量标尺,有悖于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的,“公平”和“确实”。
 
3、缺乏税收结构的调整:单纯地增加一项房产税,并没有与之相应地调整整体税收的结构。再加上由于房产税税率较低,对房价上涨并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4、立法还不够健全:各自颁布的《暂行办法》属规范性文件,不是法律法规。现《房产税法》还未列入立法进程,只有提高房产税的法律层级,才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对于上海和重庆房地产税的经验,可以看出:由于税基窄、税率低,以及缺乏评估体系等问题,房产税基本是由购房者来承担的,已经背离了房产税的立法初衷

 

但这过去的四年来,不动产登记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经直接解决了征收的技术难题。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国税和地税合并的整体税制改革,也为房产税的立法,做好了税制改革的全盘准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7万亿元,而支出却高达25.01万亿元,直接产生5.25亿元的赤字,而这个赤字的数额在2020年最高可达6.76万亿元。

势在必行,深圳或将迎来房产税立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6.76万亿的赤字,这是个怎样的规模?

截至2020年底,全国的商业银行总利润才1.94万亿元,3.5倍银行利润总额
 
截至2020年底,全国的个人所得税累计值也才1.16万亿元,5.8倍个人所得税总额
 
截至2020年底,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才8.03万亿元,84.2%的土地出让金总额
 
截至2019年底,全国的的社保余额才9.65万亿元,70.0%的社保基金余额

从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来看,高额的赤字缺口已经被打开,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即便是这样,还坚定不移地高喊“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对企业减税降费”……口号。

 

这钱从哪里来,央行一直印也不是问题,不断地增发国债也不是长久之计。

 

房产税凭借着“税基大”,“税金高”,“延续性强”等特点,如征收方式妥当,不但可以缓解土地财政的依赖,解决国家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的问题,同时还能起到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的作用。

 

而为什么是深圳,从“稳房价”来看,全国最有必要的是深圳这座城市。同时,深圳的商品住房存量不到200万套,相比于其他城市征收起来也不会那么复杂。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圳一直走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最前沿

 

当然,深圳的“试点”必定不同于上海和重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一次实验。深圳,它等不起,拖不起,也输不起。

 

最有可能的落地方式,或许如同上海的自贸区实验那样,分批落地。

 

这就如同之前的十大预判至九:“2021年房产税大概率不会一下子全面铺开,如果房产税立法落地,先行示范区深圳或许将会成为第一个或者第一批落地的城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GDnCWXjoncw4O8YhfAJqw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买房千万要避开郊区别墅,那真的是个坑。

作者:一棵青木
来源:远方青木(ID:YFqingmu)
 

这几天看到一个歪理邪说,声称中国的高层建筑,未来将会沦为贫民窟。

主要理由大概是说高层建筑容积率高,未来不可能拆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需要大量的维修费,而业主众多又容易扯皮大家都不愿意修,小区最后变得破破烂烂,有钱人都搬到郊区别墅去了,最后整个小区沦为贫民窟。

所以,我们买小区一定要避开高层建筑,最好到郊区买别墅,以后哪怕旧了也可以拆迁。

真的,看完之后我实在忍不住了,恨不得要吐三升大槽。

这些年在郊区买别墅被坑的人还不够多吗?

都是投资房产,有人的收益高到躺着成为了人生赢家,有人持有十年只够还银行利息。

唯一的区别,就是你当初买的是市区高层,还是郊区别墅。

在未来即将沦为贫民窟的,不是市区高层,而是郊区别墅。

别墅,曾经是高端奢华的代名词。

但现在的别墅(联排/双拼/叠拼/合院)已经彻底的刚需化,甚至出现了一百多万的房源。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区区一百多万,私家小院,超级大露台,天天亲密大自然,美不美?


住上几十年,还能拆迁,当个拆二代,一夜暴富。

这么好的事,还不赶紧抢!

既然这事这么好,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十年来别墅的增值幅度那么低,远远低于城市平均涨幅?

原因很简单,别墅这东西,富人不愿意住,穷人住不起。

超过7成以上的富豪,曾经置业过别墅,因为别墅看起来真的是太吸引人了。

每一个在城市里待久了的人,都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梦

但是等这些富豪们买了别墅之后,基本都不会去住,宁可挤在市区里天天吸雾霾。

因为人始终是要生活的,而生活也是房子的第一属性。

别墅实在太偏僻了,人口密度低,别墅周边的商业配套根本无法存活,所以别墅业主无论干什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在路上。

住在别墅里确实有天有地有氧气,放眼望去全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看几天还行,看几个月也还可以,再长了就没意思了,连看一眼的欲望都没有。

住江边的人不喜欢看江,住黄山的人不喜欢看山,只有商场和娱乐设施是逛不腻的。

还有公司,是你必须要去的。

住个别墅,代价是每天开1小时车上班,这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

越有钱,你的时间越值钱,所以有钱人最后都跑到内环住了,投奔了大平层的怀抱。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十年里,郊区别墅的房价涨幅那么慢的原因,因为买的人真的很少。

但别墅,穷人是住不起的。

有人说高层建筑以后会沦为贫民窟,因为维修费太贵。

殊不知,高层建筑的维修费和别墅及联排/双拼/叠拼/合院等伪别墅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房子时间久了,是肯定要修缮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高层建筑的修理可以多人平摊,人均投入的费用一定是远低于别墅的。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别墅的私人栅栏,不属于公共部分,物业是不修理的,这玩意基本十年就要维修一次。

某豪华别墅的私人围栏,已经破烂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修这东西要钱吧,这围栏不可能自动变好吧,你要找对应的建筑公司/装修公司,然后喊别人专门上门来帮你弄吧。


别墅这东西如果细看,那么问题更多。很多房子的露台上,曾经奢华的欧式立柱,十年不到,就在风吹雨打下破破烂烂,混凝土剥落,钢筋裸露。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修起来确实不困难,一个这样的立柱最多几百块就修好了。


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立柱不止一个,有很多个。

而且立柱都破损成这样了,你觉得房子的外立面还能是好的么,难道全房就这一处破损?

到处都要修,到处都要钱。想让别墅维持在焕然一新的状态,那时时刻刻都在花钱。

这些钱,物业是不会出的,只能由你自己出。

确实不用业主们很麻烦的集资了,因为没有业主可以集资,所有费用你一人负责。

如果十年无人维护,那不管你的别墅曾经多高档,很快就会变的破破烂烂,最后甚至会变成下面这样。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2018年,以1美元被拍卖的马林堡宫殿,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汉诺威亲王修建。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如此顶级的别墅,最后的售价是1美元。


原因就是这座古堡每年的维修费,高达300多万欧元。继承者无力支付,不得已按1美元的价格送人,条件是负担这座城堡的维修义务。

别墅的维护成本之高,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就比如说,深深吸引了无数人的私家泳池。很漂亮,很好,很唯美,游起来也很爽。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你来游的私人泳池,确实很爽。


但你一个月能游几次?你知道维持这一泳池水,过滤循环系统全开,一天要费多少电么?

如果你不开过滤循环系统,等你想游的时候再注水。你知道注满一泳池水,要花多少钱么?要提前多久准备么?

如果换这一池子水要几百块钱,那就等于你游一次泳就要几百块,你舍得花么?

肯定不舍得对吧,花几百块游一次泳有病吧,我还不如去游泳馆。

但事实上,换这么一池子水的花费,不是几百块,也不是几千块,而是以万为单位。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你不仅买不起私家泳池,你甚至负担不起私家泳池的使用费。


泳池水费要求全款,不接受贷款和公积金。所以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别墅豪宅。

你看到的所谓独栋别墅,基本都是下面这样的,我选的还是很高端的别墅小区。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真的,也就是因为在城郊,所以我才喊它一声别墅,如果在农村,这就是妥妥的农民房。


但实际上,真正的别墅豪宅,应该是这样的。 

郊区的别墅,正在沦为贫民窟

这样的房子不用问,价格肯定是要上天的。


哪怕房子和土地都不要钱,仅里面的装修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别墅,也永远不会成为贫民窟。因为住在里面的人太有钱了,主人会源源不断的砸钱来维护翻新这个房子,永远保持其豪宅形象。

但今天中国的那些所谓的别墅,甚至是一百多万的联排双拼等,早晚是要变成贫民窟的。

因为房子本身,根本不值钱。

开头我说的那个所谓的高层建筑以后会变成贫民窟的歪理邪说,我之所以想发笑,最大的原因就是房子根本不值钱。你花5万/平买个房子,你觉得这房子就值5万了么?

以后房子破旧了,你也需要花5万/平来修?别逗了。

高层住宅的成本,才2000/平米,加上园林绿化什么的,也就3000出头,豪宅的成本也很少能过4000。剩下的,全部是土地+税费+开发商利润。

别说修了,你哪怕把这楼砸了重建,也就3000/平米而已,100平米的房子出30万就可以了。

贵的是土地和税费,不是那堆混凝土。

维修费?维修费才几个钱,推了重建都没几个钱。但市区高层的土地,奇贵无比,哪怕一群业主平分,换算成平米单价,也还是比郊区的别墅要贵的多。

至于拆迁这个问题,市区高层确实不可能拆迁,但郊区别墅也不可能拆迁。

那些指望买了郊区别墅,未来可以变成拆二代的,就死了这条心吧。

整个中国的拆二代,几乎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只有这些地区才有拆迁价值。郊区的房子别说不可能拆,就算拆了也赔不了几个钱。

事实上,除了特大城市的核心区因为避不开必须要拆之外,其他地方政府根本就不想拆。

很多县城需要扩张时,都是直接划一片新地,然后把政府、医院、学校全部搬迁过去,再开新城。

至于老城区,自生自灭,几十年后慢慢凋零,房价自然也就不贵了,到时候再拆不迟。

而真到了几十年后,中国的城市化会彻底结束,进入现在欧美的状态,百年老房比比皆是,绝大部分的宿命就是自然倒塌,被拆迁的极少极少。

到时候,那些半荒废的老城区,还真的有人愿意去拆么?哪怕再便宜也未必有人去,参考美国的底特律,1美元的房子到处都是。

事实上,房子里的装修和混凝土,都是消耗品。装修20年基本就全废了,框架混凝土国标只规定了50年,换句话说50年也可以基本默认是报废的,除非你花大价钱去修。唯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昂贵的,就是土地,哪怕扣掉了使用权,也还是在涨。

而土地这东西,很明显是越靠近城市中心,升值越快,保值越强。

所以房地产行业有句话: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所有的好地段,基本都是市区高层建筑。

确实有个别的市内别墅,甚至还有四合院这种能在北京二环内独占一片地的房子。

你如果买这样的房子,那确实比市区高层要好。但那价格,你买得起么?几亿甚至十几亿啊。四合院的房子拆了重建也没多少钱,这些钱买的全部是那块地。

你之所以可以用几百万几千万的房子买到市区高层,价格只有市区别墅/四合院的1/10甚至几十分之一,唯一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业主来平摊了这个土地费用。

要不然,那地价会贵的吓死你。但未来的涨幅,大家都是一样的,四合院也就是基数大了点而已。

所以核心市区的高层建筑,永远不可能成为贫民窟,因为贫民根本住不起。

而那些郊区的所谓别墅,才是真正的坑爹,维护费用高,入住人群消费力又低,交通不方便,增值潜力低。未来不成为贫民窟,那才算见鬼了。

所以我在这里强烈的推荐大家,买房千万要避开郊区别墅,那真的是个坑。

你要是不差钱,想体验一把田园生活,可以考虑租几个月体验一下,然后再做决定。千万别被某些歪理邪说骗了。


繁华大城市住的好好的,何必要向贫民窟里送钱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j8XpmCMgeVHSEJTg8Vicw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作者 | 肖望 王凡

◎来源 | 棱镜(lengjing_qqfinance) 已获授权

“前一小时我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我直接懵了。”

 

北京时间5月19日晚10点左右,币圈投资者汪帅(化名)对作者表示。

夜幕降临之际,虚拟货币的急速下跌,震惊了整个币圈。其中,比特币较当日高点跌幅达34%左右,一度跌至29000美元;以太坊(ETH)一度腰斩;其他新晋热门币种如狗狗币、柴犬币,跌幅也一度分别达到56%和64%。
“这次大跌,在历史上也排到前十了。”8年前就开始接触比特币、历经多次涨跌的汪帅对作者表示,在5月19日晚的暴跌潮中,他所持有的虚拟币账面价值暴跌近50万元,仅剩100多万元。他并未透露购币的成本价。
和“币圈老炮们”玩的就是心跳相比,新晋韭菜的“惊魂一夜”则更有切肤之痛。
行情数据平台“币Coin”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上午7点半,过去24小时总爆仓达69.1亿美元(约合444亿人民币),约58万人爆仓。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之所以会爆仓,在于较多使用了炒币平台提供的合约杠杆交易。每当行情快速下跌时,投资者来不及补交保证金,便会面临交易平台强平。数十万人爆仓意味着,近期较多炒币客在交易中使用了较高倍数的杠杆,侧面反映了买入者对后期行情的盲目乐观。
尽管3个小时后,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行情似乎逐渐“收复失地”,比特币重回4万美元附近,但爆仓者们已经灰飞烟灭的财富,却再也回不来了。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519惊魂一夜后,比特币重启下跌,跌至36000美元附近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币圈遭遇监管“清醒时刻”
过去一年中,投机热潮的盛行,导致虚拟货币品种和交易量激增。
 
海外市场上,全球第二富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允许特斯拉接受比特币买车,和传奇投资人保罗·琼斯(Paul Tudor Jones)提议购入虚拟货币对抗通胀的方法,都吸纳更多人在2020年跑步进入虚拟货币市场。
“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原本用于纾困而发放的现金,部分流入了零佣金的交易平台。”一位美股分析师对作者表示,“新型交易平台更为便利的交易界面让炒股炒币游戏化,以及疫情导致的在家工作风潮也让网络社区言论更具影响力。
 
财富效应让更多人不断卷入,人人仿佛都成了日间交易员,也让投机的风气在美股和币圈蔓延。”
在今年4月中旬之前,比特币的价格曾经从2020年的7000美元迅猛涨至6.5万美元,各类新晋虚拟币的涨幅更是“脱离地球引力”:狗狗币曾经一度上涨110倍,柴犬币曾经一度上涨28万倍。
但5月18日晚间,币圈遭遇“清醒时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三大协会联合发布公告,提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18日晚间的公众号上发布三大行业协会关于防范虚拟货币炒作风险的公告
公告再次强调,虚拟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并要求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不得直接或间接提供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服务,包括登记、投资、支付、兑换等;
 
要求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切实加强虚拟货币交易资金监测;强调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投资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发的损失由相关方自行承担。
这些要求属于重申监管规定。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原本就已禁止涉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相关的交易,三大协会也都属于自律组织,但释放的信息让币圈不得不重视: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由银保监会主管。
曾有炒币客对作者表示,在虚拟货币的场外交易监管难度较大,只要备注中不要出现BTC(比特币)、ETH(以太坊)等虚拟货币的名称字眼,在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看来,可认作为个人用户之间的转账汇款。此轮风险提示后,监管部门是否会有具体行动,仍待观察。
5月19日晚间,币圈人士张敏(化名)对作者表示,三大协会的公告出来后,币圈人士也在观望其进一步的影响,“最近很多币圈的行业活动、论坛都临时取消了”。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马斯克也不是神”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海外网友在Reddit论坛上吐槽虚拟货币投资人在4月和5月的境遇差异
除了国内监管释放收紧信号之外,马斯克的“突然反水”,也被认为是此轮虚拟货币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导致他个人受到币圈信徒和其他参与者的质疑。
特斯拉并不是第一家买币的上市公司。早在特斯拉买币之前,美国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公司就将资产负债表里的部分现金投资虚拟货币,但以1426亿美元个人资产净值高踞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二位马斯克的下场带货,更具煽动性。“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来证明他的预言。”追随者陈琪(化名)对作者表示。
尽管此轮比特币上涨的动能被认为是机构投资者的进场,但摩根大通研报中表示,机构投资的作用被夸大,散户进场才是主要推动力。马斯克显然是散户中的“意见领袖”。
社交媒体上,马斯克拥有超过5500万粉丝,尤其在全球的年轻一代投资者中具有号召力。对于散户来说,特斯拉在2月8日公开宣布已经购买15亿美元比特币,被视作“买入信号”。从消息公布到4月中旬,比特币从4万美元附近涨至6.5万美元附近。外界估算,特斯拉建仓比特币的成本价在2.8-3万美元附近。
但马斯克突然“反水”了。上周,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出于挖矿不环保的原因,不再接受比特币支付购车。市场情绪转向负面。
马斯克对币圈空前的影响力和前后矛盾的推文,让其他币圈参与者对马斯克的态度从“搭顺风车”转为“划清界限”。
“我们中间没有神。”为机构打理数字资产的投资公司摩根溪资本(Morgan Creek)创办人之一安东尼·庞普里亚诺(Anthony Pompliano)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名人,运动员,音乐家,亿万富翁和企业家的重要性,并不像我们大家想得那么重要。比特社区曾经张开双臂欢迎马斯克。但如果他继续做愚蠢的事情,他也该尽快离开。”
在大跌中,管理500亿美元资金的“木头姐”(Cathie Wood)则在5月19日当天举行的《商业周刊》论坛上“出面救市”,坚持看多比特币涨至50万美元。
 
她同时表示,对于马斯克所担忧的挖矿不环保的问题,有解决方案。她提出,现在全球矿力大约为10-20GW,如果能够利用闲置的200GW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则可以实现比特币挖矿的绿色化转型。她同时暗示,特斯拉或许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斯拉旗下持有太阳城资产,专注于光伏技术。
几乎在同一时间,“反复无常”的马斯克再度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称特斯拉有“钻石手”。这是一种币圈的网络暗号,暗示会继续持有虚拟货币仓位。虚拟货币随后跌幅收窄。
“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下周马斯克的心情会如何?”交易平台WeBull的首席执行官安东尼(Anthony Denier)对外媒表示,“当基本面不再重要,而市场只关注一个商人的异想天开或评论时,我们就进入了危险的领域。”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动物园币圈”里的新奇和残酷
币圈惊魂24小时,58万人暴富梦碎
 
海外网站Reddit论坛上,狗币持有者自嘲“坚持持有者”就好像“在泰坦尼克沉船时淡定演奏的音乐家”。
马斯克在币圈的带货能力,不仅限于比特币。
虚拟币买入者邓杰(化名)就对作者表示,自己之所以买了狗狗币,就是因为马斯克不遗余力地为狗狗币带货,而买入柴犬币,也是因为马斯克发了一条疑似和柴犬币相关的推文所致。
狗狗币和柴犬币都是新晋流行的虚拟币。狗狗币发明的初衷是为了嘲讽虚拟币而开的玩笑,柴犬币则是为了成为“狗狗币杀手”。
 
但这些“新买入者”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被创造出来的“新币种”的历史、初衷、供需关系或是内部管理机制。
“我只是想买一张前排看戏的票。”
 
一位新买入柴犬币者表示,“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买币然后莫名其妙赚了钱的人,我也想试一试。”但被问到是否给自己设立止损线或是计划投入多少本金时,他表示还没有计划。
“519惊魂夜”当天,曾经被马斯克带火的狗狗币和柴犬币的跌幅,都一度超过50%。除了狗狗币和柴犬币之外,市场上更出现了猪币、猩猩币、哈士奇、秋田犬等种类繁多的虚拟币,上演币圈“动物园”行情。          
张敏对新韭菜的跑步入场表示担忧:“市场过多渲染狗狗币和柴犬币大涨的行情,刺激了许多新手小白入场,这已经是很赤裸地割韭菜了。”他同时表示,金融圈三大协会的风险提示很及时。
即便自称投机者的汪帅,也坦言“动物园行情”正在摧毁虚拟货币的价值判断,似乎只要买入任何一款虚拟币,再有名人带货,就能坐等币价暴涨实现暴富,甚至有新发行的“动物币”设立荒谬的规则,只能买不能卖。
汪帅向作者介绍,炒币市场7×24小时不间断交易,约有20%的炒币客会做合约交易(加杠杆)。而曾有统计显示,一个新手进入合约市场,到亏完本金的平均时间是45天。
对于后市,汪帅没有像此前那样乐观。
他告诉作者,三大协会联合发声,如果真的严格整治出金入金,对于虚拟货币市场将是一记重击。此外,内蒙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各地严查虚拟货币挖矿,可能会让市场行情雪上加霜,“起码几个月里不会有大的行情了。”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mO-HPmvj8eVXZ8FCn-2MA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男人,最听不得“虚”这个字。

 

虚代表弱,弱代表不行,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这是整个社会对男人的PUA。

 

但是男人到底能挺多久?

 

当年张三丰在悬崖边教育张无忌,一定要保住童子之身。

 

别看自己一百多岁了,每天早上起来还能一柱擎天。

 

张三丰的童子功不是人人都能练的,越用越强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70后罗志祥成了时间管理大师,50后比尔·盖茨还能因为办公室恋情被请出董事会。

 

只要心中有火苗,男人永远不会老。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男人,他比盖茨还大两岁,却仍然不辞辛苦坚持奋斗在第一线。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昨天是520,一个浪漫的日子,有人结婚,有人离婚,最难过的还是加班的微博程序员。

 

几天轮着连轴转。

 

遥想十年前,微博还没有这么多情情爱爱。

 

2011年的5月20日,也有一条微博冲上热搜:

 

我刚做完肠镜有个不太好的消息告诉大家,我得了直肠癌。

 

刚刚拿到15亿美元融资的刘强东在这条微博下面回复:“祝福蛮师兄挺过这一关!你是个很不错的好人!”

 

当当网李国庆也在下面回复:“精神第一;这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中早期及早手术。”

 

能够吸引当时两大电商风云人物,看来这个发微博的不是一般人。

 

这个人正是被周鸿祎称为“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的薛蛮子。

 

薛蛮子的第一桶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已不可考,有人说是他在美国炒房赚的,也有人说是靠他前妻导演胡安赚到的。

 

后来又先后投资UT斯达康、汽车之家,积累成了一位大户,号称拥有上亿身家。

 

从那以后,薛蛮子坚持更新抗癌日记。

 

并且建议所有人改变生活饮食方式,不抽烟、少喝酒、不熬夜、多运动。

 

终于在两年后因为嫖娼被抓上了新闻联播。

 

在这档万众瞩目的新闻节目中,用来报道薛蛮子嫖娼事件的时间长达三分钟之久。

 

被朝阳群众举报嫖娼那一年,薛蛮子整整六十岁,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根据警方深入调查,薛蛮子当时不仅在嫖娼还涉嫌聚众淫乱。

 

在看守所里薛蛮子坦白:

 

两年前,被查出结肠癌三期,当时觉得轰然一声,完了,这回我得了绝症。这让我产生了去日无多,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的想法。

 

在国外时,多次嫖娼,回国后依然如故,近两年更是变本加厉,先后多次与两名或两名以上女性进行聚众淫乱。

入狱七个月,薛蛮子被取保候审,有关方面透露了61岁的薛蛮子身患结肠癌、脑梗、心血管等多种疾病。

 

晚年失节,重病缠身,你以为薛蛮子老了吗?显然并没有。

 

四年后再次回归的时候,2017年7月9日,64岁的薛蛮子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跟李笑来的合影。

 

高调进入币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投资了近20个ICO项目,包括Mlgb,还有卷了十个亿跑路的太空链等等。

 

为众多ICO项目站台,薛蛮子带着众多ICO项目疯狂收割。

 

本以为能够继续在币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但是辉煌戛然而止。

 

2017年9月4日,ICO被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融资行为”,一场所谓的牛市结束了。

 

币圈迎来了长达三年的熊市。

 

在这三年里,薛蛮子并没有闲着,做日本众筹民宿,去柬埔寨西港卖地。

 

积极尝试着不同的割韭菜方法,但是薛蛮子一直没有忘记币圈,2021年,薛蛮子终于回归了。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相比2017年,2021年的币圈变得更加反复无常。

 

从上周的狂欢到这周的哭爹喊娘,币圈的狂欢仅仅维持了一周时间。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随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来临,牛市变得越来越短。

 

年轻人把握不住的机会,倒是让68岁的薛蛮子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这轮狂欢从狗狗币开始,年轻人冲上去买别的动物币,薛蛮子经验老道准备再造一个狗狗币。

 

5月16日,薛蛮子在微博重磅宣布,自己将发行一种叫DogeDF的币,和狗狗币只差一个单词。

 

在猪币、柴犬币动辄暴涨十倍的档口,赌客们见动物就上。

 

而薛蛮子深知前戏的重要,他去日本请了一位重磅级老师,来挑动赌客们的神经。

 

5月17日,薛蛮子突然发布了一张九宫格,九宫格里有三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师:泷泽老师、波多野老师和苍井老师。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其实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不仅仅是因为里面有五张都是泷泽老师的照片,还因为在泷泽老师称霸硬盘的年代,360的周鸿祎曾经把泷泽老师请到办公室给码农们过年会。

 

5月18日答案揭晓,果然是薛蛮子和红衣大炮的泷泽女神。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由于薛蛮子的前戏拖得实在过长,居然出现了两个山寨DogeDF的币,提前割了一把韭菜,气得薛蛮子把自己要发的币的名字都打错了。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5月19日0点,薛蛮子的DogeDF终于姗姗来迟,开放交易。

 

前六个小时节节拉升,一路暴涨900%,然而从凌晨六点开始一路砸盘。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看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该明白,这是庄家出货了。

 

斯基查了查DogeDF的持币地址,果不其然,前四名大户就占了总市值的95.1%。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这哪里是高度控盘,这简直就是薛蛮子的后花园,等着韭菜自己往里蹦。

 

从引韭菜进门到割韭菜这一路只持续了六个小时。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为什么薛蛮子这么着急?

 

原来5月18日晚上,就在薛蛮子发币前的4个小时,中国人民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三部门联合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

 

5月19日币圈大跌。

 

紧赶慢赶还是被薛蛮子割到了最后一把韭菜。

 

斯基看了一下,目前DogeDF的持币人数已经到达了16913人,割完了韭菜后,薛蛮子煞有介事公布了三个锁仓地址,宣称要永久锁仓,公开透明。

 

所有币的全部信息都公开透明,任何人想要割韭菜都会暴露无疑!难逃法网!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但是这三个地址并不包括第二大持币人。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这个神秘的第二大持币人,最早拥有全部的DogeDF代币,LP和基金会的代币全部都是从他这里而来,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第二大持币人就是薛蛮子。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锁仓90%,剩下10%的流动仓位,16909个散户持币4.9%,第二大持币人持有5.1%,第二大持币人还是控制了流动盘子的51%,不用锁定,想割就割。

 

只能劝剩下的16900个兄弟小心了,薛蛮子的晚年幸福很有可能就靠你们了。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老祖宗说过,福兮祸所倚。

 

但老祖宗没说的是,别人的福报最后也能变成自己的灾祸。

 

看着别人买狗狗币赚了十倍,你也冲进去买柴犬币,别人赚了一百个成功上岸,你亏了二十个吃土。

 

要是遇到薛蛮子这样的宝刀,你一个也别想剩,早晚有一天给你割得干干净净。

 

这回薛蛮子还是没忍住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直没有说薛蛮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斯基斗胆给薛老写几句评语。

 

薛蛮子作为一个美国人,很多人以为薛蛮子多人运动、割韭菜是因为得病了所以破罐子破摔。

 

回首十年前,薛蛮子得了直肠癌,坚持更新抗癌日记,仅仅一个月后就痊愈出院。

 

但是三年后直肠癌又成了薛蛮子保外就医的借口。

 

2017年站台ICO的时候薛蛮子劝大家谨慎投资,但是2021年专门去日本请AV女优来吸引赌客。

 

所以最起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嘴里没有什么真话的人。

 

据说早年间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薛蛮子基本上不跟中国人来往,他是这么说的:中国人嫉妒,别人混得好,他就不舒服,而且会抢走你的生意。

 

但这很可能不是原话,斯基听说他原话是这么说的:

 

中国人的嫉妒心,中国人的是非,中国人的啰嗦,我TM的深恶痛绝。

 

就是这么一群让薛蛮子“深恶痛绝”的人,让他以68岁的高龄不辞辛苦还亲自下场割韭菜。

 

这样的薛蛮子让斯基想到一句话:

 

有的男人能挺一辈子,有的坏人能坏一辈子。

 

 

 

 

 

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带刀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5cDxBoQahpYx4y8gdJ79Q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作者 | 十一侠

◎来源 | 米宅(MizhaiPlus)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几天,在调研时候,看了央企地产巨头H开发的一个交房楼盘。

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被震惊了。

我们不说其他的,只说最能代表开发商用心程度的地库,就直接能让你懵,让你不相信。

直接上图: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是自行车地库,地面是水泥地面,管道的高度低到如果你身高1米8,肯定碰头。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是地下车库的地面,这种水泥地面是十年前开发商常用的材料。优点是省钱,缺点是品质极差,非常容易脏。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但水泥地库,至少在五年前基本都绝迹了吧。谁知道,就在一个去年底新交房的小区里,又重出江湖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发商还不是当地的小房企,而是排名前几的巨无霸央企。

这释放的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是:楼市持续了将近10年的高品质营造时代,眼下要断了。

比烂,正在成为主流。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去年底的时候,去杭州调研,我们说顺便看一下产品,找几个最新的品质盘学习一下。

因为一直以来,杭州都被称为是中国楼市的黄埔军校,也是高品质楼盘的大本营。

中国很多的优秀项目和营造方式,都是先诞生于杭州,然后再向外地传播。

现在流行的公建化住宅,那些大玻璃幕和长阳台设计,就来自于杭州。那些白墙黑瓦的中式小别墅,也兴盛于杭州。

这导致很多人每次去杭州看项目,都如同是朝圣一般。

但是,当我问当地的一个老媒体人,最近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项目时,他却迟疑了很久。

然后告诉我说,想不出。

后来见面时,他告诉我,他其实想告诉我的是没有。

但是作为老杭州地产人,他觉得这很伤自尊。只能敷衍地说,想不出。

于是,那天的饭桌上,我们主要聊的,是杭州最近流行的业主维权。

一顿饭吃完,我满心都是诧异。

在之前,武汉楼市维权曾经震惊全国。原因是限价之下,武汉很多楼盘通过虚报装修价格标准的方式做利润,导致了业主大规模的产品维权。

成都,也是用精装做利润,高价低配,导致维权。

现在,连杭州也这样了!

在之前,杭州也不是没有过闻名全国的维权事件。但那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嗅觉灵敏的开发商在危机来临时大幅度降价出货,从而导致老业主维权。

但是,在今天的杭州楼市,所有的维权基本都成为了:减配、降标。

最终因为品质不符合业主预期维权。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个盘,曾经是一个众人疯抢的楼盘,俗称万人摇楼盘。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个盘也是曾经被疯抢的楼盘,因为价格更低,所以它的俗称是两万人摇楼盘。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个盘更是被称为钱江世纪城三大神盘之一,既有版块热度,又有夸张的价格剪刀差,被市场热捧。

但是都比不上下面这个盘。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也是个排名前几的央企做的项目,连最容易做的草坪都这样应付了。

一个已成的事实时,开发商绞尽脑汁在减配的路上渐行渐远。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如果说这一波杭州的集中维权,是在严格的限价之下,导致的开发商利润极度被压榨,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那么,这一波维权潮注定将发展成为一个大波。特别是最近的土拍之后,动辄30%上下的自持+封顶溢价率+限价,三重紧箍咒叠加。

这一切使得减配还在路上,还将走更远。

这背后,则是中国楼市已经走了数年的畸形之路。

2016年,层出不穷的地王成为全国楼市的发动机。所以在之后持续的调控升级中,杜绝地王出让成为一个核心的调控之策。

在各地的政策中,最常用的有几个:

竞地价限房价,这是高地价+低房价的组合。

竞地价限房价转自持,这是高低价+低房价+自持的组合,是上一个政策的升级版。

竞地价竞房价,就是在地价进入熔断之后,竞谁将来的售价低,谁拿地。

…………

看来看去你会发现,它们的核心指向其实只有一个:限制开发商利润空间。

甚至是劝退更多的竞争者。

但最终,开发商不仅没有退缩,却想出了一个更绝的对策:

通过后期施工减配和降低营造标准,进行利润回笼。

这成为开发企业后期最普遍采用的招式,开发商开启了比烂模式。

楼市全面进入比烂时代!

这是这几天的朋友圈里传的非常广的一张图,来自于杭州滨江地产的董事长戚金兴。

在杭州,滨江是和绿城不分伯仲的开发商,在上周的集中土拍中,滨江一共排了五块地,其中一块需要自持7%,一块自持27%,三块自持17%。

最近几年,滨江一直以成本管控著名,我知道的很多开发商都去学习过滨江的成本管控。

所以,就算这样,滨江也只是努力想做到1%-2%的净利润。

原本均值8%净利润,早已成为不可回忆的高光时刻。

但就算是这样,滨江想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还有两道大坎。

第一个,就是三道红线。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房地产到期债务规模预计将达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直达1.2万亿元规模。

房企偿债压力直线攀升。

已经有房企明确提出,将削减建设支出,以节省资源用于资本市场的偿还。

第二个就是上游原材料的上涨。

拜大放水所赐,从建材到木材,再到家电,都在普涨。

这更进一步摊薄了开发商的利润。

本来开发商有三个办法解决:

1、房子涨价

2、室内精装和园区绿化减配

3、延期交付等待原材料降价

最终,涨价排除,开发商只能选择减配和延期交付。

如今,土拍+融资成本+建设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开发商利润的三座大山。

这一切只能反馈到房地产的终极形态,就是产品身上。

中国住宅的品质在经过了近10年的进步之后,算是走到头了。

从10年前流行的水泥地库在今天重出江湖的那一刻起,住宅产品的比烂时代,就挡也挡不住的走来了!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YtJ1fXqIji1V-0zXXUU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