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唐山打人事件后,全网掀起了一波讨论狂潮。

批判这个事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有人故意往歪节奏上带,不仅把零星地痞恶霸作恶的事情上升到否定全中国的地步,还有人故意往制造社会更大暴力,倡导人人施暴的角度上去引导。

就连号召人人持刀,有人打你就上去捅刀,乃至于宣称持枪,有人打你就开枪这种行为都应该算正当防卫,不允许就是国家不公,法律不公等离谱言论都出来了。

各地的警方账号紧急出来普法,说什么是正当防卫,但并不被大众理解,被人喷的体无完肤。

比如说陕西警方就做了个视频,说被人打了,不建议还手。

这个普法视频里说的很明确,如果你被人打了,想还击,那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危及了你的生命。

如果对方没能危及你的生命,那么你不能还手,你要做的是立即逃跑且报警,然后警察会给对方狠狠的惩罚。

如果对你造成了轻微伤情,那么对方会被拘留且罚款。

如果对你造成了轻伤及以上,那么对方承担刑事责任,想轻判需恳求你的原谅。

但是,陕西警方再次强调,这都不算危及你的生命,所以你不能还手,如轻率还手,那么打赢坐牢,打输住院。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不允许轻率还手,除非危及你生命,否则你要么坐牢要么住院,这是陕西警方给出的结论。
类似这样的结论其实很常见,很多派出所门口都贴过这样的公告。
但很显然,公众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
我被人打了,凭什么不允许我还手,我还手了就要么坐牢要么住院?
凭什么?我就问你凭什么?
陕西警方之所以被喷,还被特地截图到处喷,就是因为只讲结论,不讲凭什么。
警方没错,理由不好讲,内容有点长,但肯定会增长你的见识,请大家耐心观看。
很多人说中国的正当防卫写的很模糊,条件很难达成,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正当防卫。
但其实你错了,中国的正当防卫写的很清晰,而且是为了整个社会好,只要你懂法,要做到正当防卫很简单。
中国《刑法》第20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罪行很明确,当你遭受此类暴力犯罪的时候,你拥有无限防卫权,只要对方不转身逃跑,即便你造成侵害人伤亡,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行凶这个定义就有点模糊,是介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之间,通常来说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定,自由裁量权很大。
比如说唐山打人案,当醉酒小混混绿衣男调戏白衣女子,直接上手摸人时,犯寻衅滋事罪/性骚扰罪没问题。
白衣女回击,骂绿衣男变态,此时不犯法。
当绿衣男直接甩手打白衣女一个巴掌时,继续触犯寻衅滋事或故意伤害罪。
此时最有争议的点出现了,白衣女同伴,一个黑衣女,直接抄起啤酒瓶爆了绿衣男的头。
如果时间点到此截止,警察瞬间出现终止争斗,那么黑衣女并不属于正当防卫,也不属于见义勇为,会按打架斗殴被警察和绿衣男一并带走进行处罚。
但是,时间点没有截止,警察也没有出现,绿衣男暴怒后纠集同伙,7男2女总共9人,围殴白衣女,把白衣女打的很惨,并用啤酒瓶爆白衣女的头。
此时,绿衣男的同伙7男2女,犯聚众斗殴罪,同时对白衣女的动手行为,可升级为“行凶”。
根据舆论程度,根据法院自由裁量权,把这个伤害行为升级为“行凶”没有太大问题。
黑衣女抄啤酒瓶爆头一事,严格按时间点来算的话,不算正当防卫,因为发生在“行凶”之前。
但黑衣女的这一啤酒瓶并没有命中要害,没有造成绿衣男死亡或重伤等严重后果,即便在啤酒瓶爆头之后暂停时间并立即进行判罚,责任也很小,再加上后来绿衣男等9人同伙的明显就是20年前黑恶势力的做派,暴行惊动全国,所以这点小事也就算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被人打了之后还手或啤酒瓶爆头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当场从身上拿出刀捅了施暴者,那更不是正当防卫。
绿衣男等7男2女必定会被法律严惩,这次的暴行会从重从快进行判决,但并不代表能以此鼓励啤酒瓶爆头甚至随身带刀准备捅人的思想和文章。
此类言论,全部都是害人之言。
回头开头的话题,假定你被人打了一巴掌,此时你还击算不算正当防卫。
简单的说,因为一巴掌很轻,不属于行凶,更不属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行为,所以只要你还击,无论任何手段,都不属于正当防卫。
体现在实践中,就是两个人打架,无论谁先动的手,到派出所里警察一看,你们虽然脸都被打肿了,但一个轻伤都没有,更没有重伤,那直接一律按互殴处理,根本懒得管前因后果。
很多人打架后喜欢找警察评理,说是他先动的手,警察同志你要把他抓起来,还要让他赔我钱,我有证据,这里有摄像头录像。
就算有录像,就算确实是对方先动的手,但你还手了,那就是互殴,要么就把这事算了,要么就警察把你们俩都抓起来,然后全部罚款。
当然,如果一方轻伤到重伤,一方没事,那就要按故意伤害罪处理了,但还是不考虑谁动的手,而是谁伤重谁有理。
实践中派出所就是这么操作的,你要是不懂这个,吃亏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至于为什么这么操作,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有人打了你一巴掌,如果允许你正当防卫,那允许到什么程度?
有人打了你一巴掌,然后你二话不说,直接拿出刀把对方捅死,算不算正当防卫?
很明显,这种行为要是算正当防卫,那全社会都乱套了。
专精于犯罪的团伙,会研发出无罪杀人的办法,专门挑衅你,辱骂你妈,辱骂你女儿,辱骂你家人,突破你的底线,故意激你动手。
只要你情绪激动,动了手,比如说有推搡行为。
那对方直接就一刀把你捅死,然后说自己是正当防卫。
你觉得自己打他一巴掌,是因为他侮辱你家人,但他毕竟只动口没动手,你动手了,所以他杀你无罪。
死后到了地府,你服吗?
肯定不服对吧,恶人明明是对方,凭什么我被杀了还要因先动手负全部责任,对方甚至在杀了你之后还可以很大度的表示你应该赔的50两医药费责任他们不追究了,因为他杀你属于正当防卫。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因此,当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之后,法律允许你直接杀了对方,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杀,打成重伤行不行?
当然也不行,理由是一样的。
打成轻伤,也不行。
法律认定的轻重伤和常人认定的轻重伤完全就是两码事,脸被打肿,看起来很惨,这在法律上最多就是轻微伤。
甚至眼眶内壁骨折,鼻骨骨折,这都是轻微伤,更别提只是皮肤肿了而已。
肋骨骨折2根以上,这个才算轻伤二级,断6根以上,才算轻伤一级。
肺破裂,这个才算重伤。
再举个更明确的例子,被砍断小拇指,只算轻伤,掌骨骨折只算轻微伤。
所以,有人被打一巴掌,就允许他把别人打到眼眶骨折或掌骨骨折这种轻微伤,肯定是不合理的。
那别人打我一巴掌,我也打别人一巴掌,以牙还牙行不行?这样总不过分吧。
问题倒是不大,但这种行为属于激化矛盾。
此时分两种情况,打你一巴掌的那个人是个歹徒,或者是普通老百姓。
当习惯于暴力犯罪的歹徒打了你一巴掌,然后你打回去一巴掌,那会是个什么结果?
很明显,这只会激发歹徒的凶性,然后导致你受到更大的伤害,远远超过你想象极限的伤害。
连鼻骨骨折这种轻微伤都无法接受的普通人,最好不要去激怒那些动不动就把人打成轻伤乃至于重伤的歹徒,这是为你好,因为警察不是神,不可能在歹徒行凶的一瞬间就抵达现场把你救出来。
等歹徒把你打完了警察再去把他抓住,就算惩罚再严厉又能怎样,伤害的是你自己。
如果对方是个普通老百姓,那普通老百姓打你一巴掌,就是典型的治安案件,对方没有大量伤害的能力和心理准备,你也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完全可以选择报警后交给警察处理。
但你在有条件报警的时候不报警,不让警察插手,非要打他一巴掌,这很明显就是在故意攻击对方身体,他是有伤害你身体的意图,但你也有伤害他身体的意图,判互殴很正常。
同时,你还击他一巴掌的行为会导致事态扩大,双方暴力升级,造成社会总暴力程度增大。
很明显,法律不会支持这样的行为。
综上所述,当你被打一巴掌的时候,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什么情况,只要不危及你生命安全,法律都不支持你还击,一律建议你立即逃跑并报警找警察处理。
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允许你还击,那是因为假如你命都没了,那法律即便抓住了歹徒进行惩罚,也没办法帮助到你,所以允许你还击,且无限度还击。
但是当没有危及你生命安全的时候,法律对打人者的惩罚,远远大于你还击的那几下拳头。
不信的话,你下次遇到冲突的时候可以打别人一巴掌,对方只要不还手,直接躺下并报警,你就知道到底是拳头的惩罚大,还是法律的惩罚大了。
中国的这种法律制定,其实遵循一个精神,就是社会矛盾和暴力总量必须降低。
假如法律实施后,社会暴力总量提升了,那这就是恶法,应该修改。
假如法律实施后,社会暴力总量减少了,那这就是善法,不应该修改。
简单的说,在中国的立法精神里,中国公民有退让义务。
退让义务贯穿了中国所有的制度建设和法律条文,和谐社会也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在最常见的冲突领域,交通事故案的处理中,这种退让义务体现的更为明显。
但是,中国法律也给退让义务设置了底线,当法律规定的那几种重大恶性暴力降临时,你可以使用暴力。
但是,这种暴力是有限度的,法律允许你用小暴力去制止大暴力,但绝不允许你用大暴力去制止小暴力。
你的所作所为,必须是在削减和减少社会的暴力总量,这个是可以的,但不能是相反。
中国法律坚决反对公民私力救济,坚决反对升级冲突,坚决反对以暴制暴。
被人暴力侵害可以报警,但绝不可用更大的暴力去制止这个暴力。
在认定这个暴力的大小时,是否持械,是很重要的标准。
基本上谁持械谁理亏,不持械的一方触发正当防卫。
这些所谓的械,指刀枪棍棒和石头砖块等,这些基本没什么争议,实践中比较有争议的是桌椅、马扎、啤酒瓶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判定是否属于械具。
举例,A和B在操场约架,双方本属于标准斗殴,结果A突然掏出一把刀出来,蓄谋攻击,赤手空拳的B临时从地上捡起石头,一击砸中A头部导致重伤,属正当防卫。
这就是谁持械谁理亏的典型,因为你故意持械放大了社会暴力,增加了社会总伤亡。
再举例,街头随机冲突。
A用拳故意攻击B,但是B拿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刀具进行反击,造成A严重受伤,这不属于正当防卫,B至少是防卫过当,或涉嫌故意伤害罪。
A用刀故意攻击B,然后B抢下A的刀具,或从路边临时获取砖头、棍棒、啤酒瓶等反击,造成A死亡,属于正当防卫,不需负责。
A用拳故意攻击B,然后B用拳反击,击中A要害,如果没有造成A严重受伤,那么属治安案件,警察各打50大板,和稀泥处理。如果造成A严重受伤,列入刑事案件,而且B连搞个防卫过当都很困难,大概率属故意伤害罪,最多法官考虑A先动手情节给与B一定轻判。
除非B能证明A用拳给自己造成了生命威胁,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不还手一定会死,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几乎不可能证明,实践中也几乎没有这样的事情。
因此,当一方主动攻击时,除非动用刀具,另一方最好的结果就是逃跑外加报警,不要还手。
谁持械升级武力谁理亏,谁受伤重谁理亏,双方均赤手空拳且不造成伤亡,那就算互殴。
是否先动手,会适当考虑增加一定罪责,但绝对不代表还击的另一方可以免责。
要想完全免责,那就把暴力降低到零,自己履行公民退让义务,一点不动手,直接报警等警察来处理,此时警察100%站你这边。
这种法律并不是让好人憋屈,坏人得逞,为补偿履行退让义务的公民,惩罚那些增大社会暴力和冲突总量的人,法律同步设置了对挑衅者极大的惩罚。
你明明只打了对方一巴掌,给对方造成的损害微乎其微,为什么警察来了之后你要赔几千乃至于上万块钱,还可能被抓进去拘留?
至于吗?
仅仅一巴掌,确实不至于惩罚那么重,但为了平衡,必须这么做。
理解了以上立法精神后,你就可以轻易理解怎样做才算正当防卫了。
首先,你防卫动用的暴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对方使用的暴力,否则最少也是个防卫过当。
其次,当对方逃跑,停止使用暴力的时候,你不能再继续使用暴力,否则也是防卫过当。
举几个实际案例,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这两句话。
中国有个功夫大师,叫陈鹤皋,此人和一般的中国武术大师不一样,他的武术门派是中国唯一有击杀记录的存在。
一般的武术大师,是这样的,提倡武林要以和为贵。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而陈鹤皋的画风,是这样的。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陈鹤皋以前比武时,特征是乱吼乱叫、凌乱的步伐、夸张的姿态,打人只打下三路,插眼踢档无所不用其极。
正常武林人士对陈鹤皋的评价是“毫无武德”、“疯狗拳”等负面词汇,从来没人说他好话。
也不怪他们用词负面,毕竟陈鹤皋发明的功夫,是能把咬人脖子当成一个专门的招式给写进去的。
咬招都能发明出来,这确实和其他武术派别格格不入了。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但是,陈鹤皋的弟子总共击杀4人,伤11人,都被判正当防卫。
陈鹤皋授徒,教的第一个本门心法,是《刑法》。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陈鹤皋教育弟子,在遭遇歹徒时,出手次数一定要少,最好只出一次手,哪怕一击必杀,你都是合法防卫,其次在出手前一定要警告对方,发出很尖锐的怪叫,恐吓对方不要靠近。
此时如果对方还要靠近,那你动手反击,谁都不会说你不是。
2001年,弟子冯建汉的父亲和哥哥被村霸带着11人带木棍等械具堵在了家里并打伤,冯建汉徒手打死1人打伤2人,吓退9人,被判正当防卫,且跑掉的9人还要反过来赔冯建汉医药费。
被判正当防卫的核心原因,是对方故意挑起事端,人多,且持有木棍等械具,而冯建汉是被动反击,且徒手。
因此,属正当防卫没毛病。
2002年,弟子刘艳在东莞和7名流氓发生了口角,争执后7个流氓拿着西瓜刀追砍刘艳,然后刘艳掏出剪刀,施展了门派里师传的剪刀功,边逃边打,反杀1人,重伤3人,被判正当防卫,不需承担责任。
被人打了一巴掌,还手不算正当防卫
属正当防卫的核心原因,是7名混混手持西瓜刀等管制刀具率先砍人,触发无限反击权,而刘艳随身携带的剪刀属普通居民物品,且刘艳无追杀情节,边逃边打只为自保,对方死1重伤3停手后也跟着停手。
因此,属正当防卫没毛病。
2005年,弟子罗神贵和女友在深圳乘坐公交时被小偷偷了手机,罗神贵发现后大声喝止,两人下车后遭遇3名小偷的围堵,然后小偷掏出了匕首。
随后,罗神贵使用剪刀和3名持刀歹徒搏斗,导致3名小偷1死2重伤,被认定正当防卫。
对方先动手,且持刀,罗神贵被动自卫,打死打伤无责,没毛病。
唯一被判防卫过当的弟子张泽中,于2000年被11人持械围殴,打死1人,重伤4人,剩下6人转身跑了,然后张泽中忘记了师门教诲,有了个追击6人的情节。
因为追这个动作,张泽中被判需要为追之后的事情负责,因为此时他属于主动施加暴力者。
因没产生什么伤亡,被判防卫过当,赔偿2000元医药费,而在追击动作产生之前的1死4重伤,无需负责,因为对方持械。
从以上实际案例大家可以看出,正当防卫的标准一直都很明确,20年来从未变过。
再回头看看我之前给你说的刑法,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现在你的理解应该就清晰多了。
这个行凶,只要对方持有械具,你使用的武器等级不高于对方武器等级,比如砖头对砖头,棍棒对棍棒,刀具对刀具,那就没有任何争议的可以触发无限防卫权。
因为你行使的暴力等级较低,你是在用较小的暴力去制止较大的暴力使得整个社会暴力降级,而不是在用较大的暴力去制止较小的暴力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暴力升级。
吃透这一法律原则,你就可以理解什么是正当防卫。
2014年3月,海南三亚某工地,陈某杰的妻子被几名醉酒男子调戏摸大腿,双方争吵后陈某杰被醉酒男子用拳脚、钢管等围殴,陈某杰护住妻子后拿出一把折叠式小刀(刀刃长约6cm),致对方1死3伤。
法院一审判决陈某杰正当防卫,无罪释放,检方不服,进行抗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依然认定陈某杰正当防卫。
请注意这里法院判决书的重点,首先特地写明了几名醉酒男子使用了钢管这种武器,然后特地写明了陈某杰使用小刀的刀刃长度。
这一切都是在说明双方使用的武力等级,这也是法院驳回检方起诉的最大法律支撑点。
如果醉酒男子仅使用拳脚,未使用钢管等武器,而陈某杰拿出6厘米小刀致1死3伤,那检方起诉防卫过当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陈某杰违法随身携带刀刃长度超过15厘米的管制刀具致流氓1死3伤,那检方甚至可以起诉故意伤害罪甚至杀人罪,最多考虑流氓调戏情节给予一定轻判。
所以如果出现打架行为,一方持械,率先动用小刀、棍棒、石头等高等级暴力物品,那就等于送给对方无限防卫权,在自身逃跑之前对造成伤亡负全责,而对方不用对造成的伤亡负责,所以怎么打都是自己吃亏。
法律这么设定,就是为了降低全社会暴力等级,确定一个谁动用高等级暴力谁吃亏的判罚倾向。
拳脚是法律容忍的最低武力,因为拳脚长人类自己身上,扔不掉,所以对方使用拳脚无法触发你的无限自卫反击权,你也动用拳脚就是互殴。
如果不这样规定,反而会增加社会总暴力和总伤亡。
要想对抗拳脚,使用比拳脚更低的武力等级,就只能不动手。
为平衡,不让不动手的人感到憋屈,法律给与不动手的人高度保护,让动拳脚的人吃大亏。
很多人一碰就倒,躺地上,然后警察的判决会让你感觉到对方是在讹人。
不是讹人,是为了平衡和补偿。
因为这种法律倾向,这20年来中国社会上的小混混,敢带刀带棍动手的越来越少了,因为稳亏不赚,所以造成的社会总伤亡越来越低了。
到现在,甚至敢动用拳脚的小混混都少了,大老爷们互相吐口水,一碰就躺地上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这就是法律鼓励的方向。
有人说这样很不够爷们,消磨了男人的阳刚之气。
打架斗殴怎么就叫阳刚之气了?减少社会总暴力量的不好吗?
唐山打人案,7男2女9个小混混当众打人,在中国能震惊全国。
扪心自问,这种等级的暴力,在欧美那是极度常见,不可能震惊什么人,甚至在20年前的中国更是极度常见。
男女流氓用啤酒瓶打人,哪个人90年代上学的时候没听说过,实在是太常见了。
你知道欧美的凶杀率是中国的多少倍吗?你知道欧美每年的暴力殴打犯罪率是中国的多少倍吗?
你可以去查查数据,10倍起跳,整个社会的暴力总量高到离谱。
而那些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暴力总量,又远远高于欧美。
20年前的中国,暴力犯罪率才更像是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如今的中国暴力犯罪率已经被压到了一个和自身经济等级远远不匹配,低到离谱的地步。
在这一波唐山事件中,很多所谓律师鼓吹的一些思想,如中国法律摧毁了中国公民拔刀相助的道义精神,中国从立法精神上就不鼓励你反抗等,还有一些带节奏的大V单纯鼓吹负面,赞扬以暴制暴,宣扬带刀捅人也属于正当防卫等。
他们真不是蠢,就是坏而已。
按全球同经济水平的暴力率判断,目前中国的法律大约可以把社会暴力总量降低几十倍左右,反过来说如果中国执行和欧美或东南亚国家一样的法律,社会上暴力伤人和凶杀案件大概会多上几十倍。
如果你认为这是好事,希望回到20年前那个车匪路霸横行的状态,那我也不和你辩,疫情结束了你可以去东南亚国家体验一下,机票也不贵。
但只要你还在中国生活,那我就要劝你一句,不要听信网上所谓带刀能让自身更安全之类,司法判定中凡是故意随身携带刀具的,一律按非良民处理,只要造成伤亡直接重判。
如果你特别想要正当防卫权,记住,让对方带刀带棍,只要他动用了械具率先攻击你,那你就具备无限防卫权了,你和他之间的所有死伤,全部由对方负责。
千万不要反过来。
读完此文,你应该对如何获得正当防卫权有了清晰的认知,但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动用这个权力。
远离一切暴力,平平安安的生活,不受一点伤不打一次架,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不敢打架,动手就会被严惩,一切匕首棍棒石块永远砸不到你身上的社会,才是我们最优的选择。
记住,一切言行都向降低社会暴力总量这个方向上去靠拢,而警察和法律会帮你严惩那些不履行公民退让义务,故意增大社会暴力总量的人。
这才是完整的正当防卫。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OwPe3bvFJGi1Uhu_GiEsg

犯我者虽远必朱

前几天,家住湖南娄底的艾女士想去河南取回她存在几家村镇银行的钱。

 

6月11日,她做好了核酸,又在豫事办和郑好办上提前报备了自己的信息。第二天一早,她搭上了G84次高铁。

 

大家都知道,今年4月,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的储户们突然取现困难,随后监管层通报这几家银行的股东涉嫌勾结内外,非法揽储。

 

涉及40万储户、400多亿存款的案子里,有艾女士的30多万。

 

昨天,艾女士到郑州入住酒店没多久,警察叔叔和防疫人员就敲开了她的门,在登记了她的信息后,大伙很热情地问艾女士:
 
来郑州干什么?

 

艾女士如实告知自己是来取钱的。没过多久,下楼吃饭的艾女士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红了。

 

紧接着,防疫人员又来了,主动帮助艾女士收拾了行李。娄底不是中高风险区域,艾女士来郑州之前也报备了,48小时核酸证明没过保质期,最关键的是事儿还没办怎么就有人来打包行李了?

 

对此,防疫人员没有解释。而酒店的员工告诉艾女士,因为接待了她们,将会受到严重处罚。

 

最后,防疫人员把艾女士带到有关部门登记后,送她去了一家山庄酒店隔离。

 

整个过程里,只有监管机构的人给艾女士略微“解释”了一下:
 
给你转成绿码,你回家等消息。

 

合着这红码是免费发放的。被郑州发红码的不止艾女士一人。

 

家住深圳的小南一大早起床发现自己也“红”了。他自己查了一下,红码是河南省给赋的。通过政务平台联动,小南的深圳健康码也红了。

 

和艾女士不一样,这两周小南就没有离开过深圳。和艾女士一样的是,小南也是河南那几家村镇银行的储户,一共存了35万。

 

为了找回自己的绿码,小南向广东防疫部门求助,但广东防疫部门表示,红码是河南赋予,他们没有解除权限,需要联系河南防疫部门。

 

小南随后拨打了河南政务热线,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他们没有权力管辖,让他联系别的部门。

 

大家可能不知道红码的威力,不能乘坐公共交通,不能进入任何公共场合。

 

今天,200位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建的群,里面的朋友都是突然之间健康码变红。他们有的去过河南,有的没去过,还有位沈阳的储户说自己就看大家说这事儿,他就抱着好玩的心态扫了扫河南健康码,结果直接被赋了红码。

 

现在,大家亲切地称河南健康码是:
 
储户码。

 

由于政务平台的联动机制,一地赋码就意味着所有健康码都会跟着变色。乃悟查了查资料,根据河南省2021年8月发布的健康码赋码规则,确诊病例、密接隔离、特殊工作人员、境外入境以及高风险地区来人等可以赋予红码。

 

从这些规则上来看,好像哪条也对不上。

 

这么好的手段,唐山要是早点学会了,那几个小混混哪还能到得了江苏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7UO8odoVu6CnvPPFjZWKQ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作者 | 丘桃 孙静

◎来源 | 降噪NoNoise(ID  forjingyijing)

今年60岁的「教父」俞敏洪,是有些「挨骂体质」在身上的。
新东方刚转型直播带货,就被《经济日报》发文批评:
 
「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挣快钱」的庸俗商人之外,他似乎因为迂腐的「直男」言论频频被骂。
比如在一场演讲中谈到女性的重要性,本意是说,女性找男人的标准,往往会决定整个社会男人努力的方向。结果,一句「现在是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点燃了怒火。更早些时候,他还表态,女人不生孩子就人生不完整,「我甚至觉得有四五个孩子会更好」。
但这些骂声在最近都慢慢消失了。
一部分是因为时间的过滤,更多则是因为他的「东方甄选」「新东方直播间」。这场艰难的转型在本周终于有了新气色:
 
以讲段子著称的新东方老师们,把讲课融入带货,居然自成一派,在永远充斥着「买买买」激昂呐喊声的直播行业里,成为当下最独特的存在。
赞美的声音又飘回到俞敏洪的耳边。某种程度上,他也成了一个符号,成为一个在当下被广为讨论的问题的参考答案:
 
困境之中,到底该躺平,还是该战斗?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艰难的翻红
 
俞敏洪的答案永远是后者。
于是,当「东方甄选」直播间在2021年12月底开张时,他身先士卒地冲在了最前面。
 
只是,一如他往常在公开演讲、访谈时所表现出来的「质朴」,读书人与教育者的痕迹在他身上过于深刻,相比那些熟练掌握着流量密码和带货技巧的主播,他并无优势。
他会在直播间里展示自己博学的一面,比如用艾青的诗解释为何做农产品带货,「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但直播间的用户们并不太愿意为俞老师的情怀买单,「价格太贵」是评论区最常见的内容。那场首秀拿下的460万成交额,在动辄单场成交过亿的直播行业里,不算突出,后来更是断崖式下跌。
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至5月,俞敏洪的14场直播带货,平均每场的销售额仅为13.2万。相比抖音头部主播们动辄过亿的单场成交额,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俞敏洪直播事业的「翻身」,还是因为拿回了老剧本。
6月开始,关于「东方甄选」双语直播的内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俞敏洪后退,「段子手」老师向前,把人们以往熟悉的新东方课堂「挪」到了直播间。
在这个「一切皆可段子化」的时代,这显然切中了流量的爆点。
 
6月10日晚,主播是8年间教过50万学生的英语老师董宇辉,他会在满足用户让他讲英语的同时提醒,「please remember to buy something, ok?」然后认真地搬出小黑板,教大家「牛排原切」的正确说法是「Original Cutting」。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被海量转发的短视频中,还有主播在极尽才华地讲完地理知识后说,「北极会达到极昼,太阳不会落下。正如你对家人的爱,你对你朋友的爱,落落大方。右下角一号链接,晒透了阳光的水蜜桃,500单。」
热情地网友们也送上了盛赞,「这真是直播界目前的天花板了」,「直播的尽头是学英语」。连那晚现身直播间「客串」的俞敏洪,也在上线后没多久,就被网友们催着离场。
这样的「驱赶」显然是俞敏洪乐意见到的。当晚,「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峰值人数为10.8万人,上架商品125件,销售总额1534.3万——相当于俞敏洪首播当晚业绩的接近3倍。
原来,老板俞敏洪的亲自上场,才是阻碍新东方直播间「崛起」的最大障碍。
对于新东方的直播带货业务,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新开始。
 
在摸索半年之后,它终于等到了姗姗迟来的流量赏光。但此「天花板」非彼「天花板」,若论成交量,「东方甄选」远远比不上「交个朋友」直播间,与彩虹夫妇、广东夫妇等头部主播,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以彩虹夫妇为例。彩虹此前只是一位保险业务员,在抖音直播三年多之后,全款4000万买下豪宅。
 
6月11日这天,她生下了三胎,而在进产房前的一个月里,她的直播间卖货接近2亿,其中,仅仅是乔迁单场,销售额就突破了1.25亿。
年轻的网友们激动于俞敏洪的崛起,但分布在更广大下沉市场的短视频用户们,沉默地守在这些老网红的直播间里。
 
他们不需要在直播时学习什么新知识,「全网最低价」才是这个虚拟世界里最保值的货币。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没到认怂的时候」
 
俞敏洪并不在意暂时的「落后」。
6月2日是俞敏洪在「东方甄选」亲自直播的一场,最终达成近200万的GMV。这一成绩在他看来「旗开得胜」。
处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成功」的判断标准的。在双减政策之前,新东方2021财年营收(截至2021年5月31日)42亿美元,净利2.3亿美元。落差不可谓不大。
2021年的俞敏洪,如果回看自己在2019年写出的新东方创业传记《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大概会有更多感慨和素材。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哐当落地,K12在线教育几乎团灭。当时仅新东方一家,就有12万名员工。
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20多名校友,拉着俞敏洪喝酒压惊。
 
在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诗人黄怒波看来,俞敏洪正在遭受的那种打击,「就像一个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高兴时,突然锅被人掀翻了,火被人灭了。」事后,他还专门写信劝俞敏洪「认怂吧」,因为大势已去。
结果,半醉的俞敏洪引吭高歌,唱起了《鸿雁》。他后来隔空回复校友:
 
还没有到认怂的时候。
那段时间没有好消息。新东方股价跌超90%,员工从12万人缩减到近5万人。俞敏洪只轻描淡写了一句:
 
该给家长学生退的钱都退了,员工走的时候该给的“N+1”也努力给了,1000多个教学点大部分都是和平解决,多余的课桌椅、教学设备也都捐了。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重创之下,他还是希望尽量维持知识分子的体面。新东方的「善后之道」也因此几次登上热搜。
不过俞敏洪本人无暇自怨自艾,或者自我感动。还有5万员工在迷茫中等着他领路,「我如果不努力,新东方只有死路一条。」
他没有过多分享,个人在面临突然的失序时,如何在内心对秩序进行重构。偶尔流传出来的相关句子,都是此前的「存货」。
 
比如有人问过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保持韧性?
 
俞敏洪回答:要获得韧性,首先要学会熬。「伟大是熬出来的。只要结婚五年以上的人都知道熬是什么东西。」
在直播间的「翻红」,是一种熬。有社群创业者说,直播从入门到找到真正手感需要时间。
 
在此之前,你得面对茫然失措、直播间冷清等一系列窘境。正如这两天新东方直播间走红的董宇辉所说,「我们憋着一口气」。
俞敏洪在早期奋斗历程中,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
 
三次高考进入北大,出国申请接连三次被拒。在北大42号楼的活动室偷偷开托福班,攒学费,结果被学校行政通报批评一个月。
「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体面地离开。」于是有了新东方后面的故事。
作为海外上市的第一家教育企业,新东方一度处于独孤求败的位置。不过在「双减」之前,它也曾突然到过崩溃的边缘。
 
那是2015年前后,总收入每年仅增长百分之十几,利润却每年下降百分之十几。而竞争对手好未来,正在以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俞敏洪发现,为了向资本市场交代,内部考核机制变成收入和利润,大家拼命开校区,老师没经过培训就走上课堂。
 
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基础——教学质量,被抛到一边。随之是业绩下滑,股价震动,高管团队丧失信心。
他提出重新整顿新东方,修正考核指标,重新回到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轨道。教学质量够硬,在他眼中既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作为一家教育企业能够「令人尊敬」的源头。
对于从北大书斋走出的俞敏洪来说,做教育不单纯是商业活动,同时兼具社会价值。也正是这种思路的「羁绊」,当2018年在线教育开始掀起烧钱补贴大战的时候,最早成立的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成立于2000年),在一群小弟中间却显得反应迟钝。
俞敏洪打心底并不认同资本在教育行业的线上改造,或者说大跃进。
 
在《十三邀》中与许知远对谈时,他蜻蜓点水地提到,资本进来之后,在线教育领域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商业模式都出现了。
尽管在这场线上化的市场争抢中,老大哥新东方已经落后到了后面,不得不在摇摆中开始追赶。
直到双减政策落地,所有人回到原点。直播间成了展示教育质量的新舞台。
 
随着「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网传一些MSN机构已经着手从新东方挖主播,还有二级市场投资人建议新东方主播转攻TikTok,去赚老外的钱。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角色」
 
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采访时,俞敏洪曾经被问到一个问题:
 
你是否想过自己在历史中的角色?
「没角色,我在历史中有啥角色。」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谈起了自己认为的「角色」,需要至少具备某项成就:
 
要么像战争中的英雄伟人,做出了改变历史方向的事情;
 
要么像释伽牟尼、耶稣一样改变人们的信仰;
 
要么像卢梭、伏尔泰那样创造了某种思想体系,带来了某个阶段的思想变革。
这一刻,60岁的俞敏洪已「成神」
那段采访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前两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的。作为行业领头羊,俞敏洪应该已经嗅到了足够强烈的信号。
 
采访中,迷茫与不如意的影子时时浮现,「如果我当时就留在北大做学问,现在生活可能会更简单更安宁」,「我确实有某种教育理想,但被现实、生活和工作弄得焦头烂额」。
他曾经想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投入一辈子挣下的钱,创办一所顶级名牌大学。「现在我已经没有这个想法了。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环境了。」
两个月后,「双减」政策落地,俞敏洪花了接近30年搭建而成的新东方帝国,在历史轰隆前行的车轮中被碾压至异形。
 
教培时代终结,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也被推进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俞敏洪捐桌椅,成为其中最侠义又悲壮的举动之一。
当然,从后面的故事来看,这也为「东方甄选」后来的爆红,奠定了群众基础。6月10日这场直播出圈之后,在微博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很多网友都开始表达自己对俞敏洪和新东方老师的敬佩。
「强者会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俞老师和跟随他的这些老师们,是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士。」
「老师们直播一看就准备得很认真,按照备课标准来的,果然优秀的人学习能力就是强。」
「俞敏洪老师真是将商业和情怀结合得最完美的老师。虽然现在颜值已经不在,但是这种格局、魄力、智慧,这种成事精神,既影响了当年在新东方学单词的我,也影响了现在在职场中砥砺前行的我。」
在「摆烂」和「躺平」大流行的年代里,俞敏洪俨然成为一股逆流,身体力行证明着「努力」的意义和价值。
 
他曾经跟董明珠讨论过关于「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两位企业家达成的共识是,自己要激起年轻人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
「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对于身处困境和迷茫之中的人而言,俞敏洪的翻红,或许也能成为穿透黑暗的那道光。它给予人信心和希望,以及爬起来再战的勇气。
 
毕竟,在人类诸多稀缺的品格中,勇气,永远是排在最前面的。
 
正如丘吉尔所说,「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
当然,至今为止,这个故事的「剧本」并非完美。它的底色依然是悲怆的。「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去讲课呢?」很多人在网上表达了类似的唏嘘。
但痛苦并非都是坏事。
俞敏洪曾经在《酌见》中与冯仑对话时提到,「能感受痛苦的能力,其实是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在我自己的人生过程中间,我从来没有试图去摆脱过痛苦、苦恼、烦恼、绝望这些东西,我只是在想,如何把它转化为能量。」
眼下,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压力落在很多人身上,化作了时长不同、程度不等的痛苦,表现在文化上便是怀旧大流行。
 
人们开始带着滤镜重新打量过往鄙夷过的人与事,考上美国名校的凤姐、曾经被批没有演技的刘亦菲、曾经被全网嘲笑的芙蓉姐姐,在如今都获得了好名声,甚至盛赞。
当太多的权威和名流纷纷倒下,人们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即美好。
某种程度上,俞敏洪也吃到了这波社会情绪的红利。在潜意识里,人们就在希望这位老牌企业家能扛过去。
 
这些人里,有曾经在新东方上过课的学员、买过新东方教材的普通学生,以及,千千万万地,正在经历不顺的普通人。
当然,盼着俞敏洪把直播事业做起来的,还有抖音。
它需要第二个「罗永浩」。彩虹夫妇和广东夫妇的业绩虽漂亮,但他们就像辛巴之于快手,是要依仗又要防备的,而且,由于选品等问题,他们的故事总归没有那么能拿得上台面。
 
俞敏洪就不一样了。他与罗永浩的共同点在于,以悲情企业家身份开场,带着逆袭的剧本,想在直播间博一个光明前程。
这正是最受欢迎的爽剧套路。
而他们的努力,不仅仅与挣钱有关,还关联着更加宏大的愿景。
 
对于罗永浩,是自由身,是重新入局科技圈的通行证。
 
对于俞敏洪,是改变农村状况,是探索新的教育产业。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成为历史中的「角色」的机会。相比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历经千难的逆袭者更有光照历史的力量。
俞敏洪在北大求学时,正是诗歌文学风靡的年代。他也曾经对创作充满热情,在《十三邀》中,他展示过自己当年写的诗。
「生命在无望的悲思中消逝,
 
自由的百合却开出鲜艳的花朵
 
不要做梦,不要做梦
 
会梦想的人永远没有真实
 
当你吞咽寂寞泪珠时
 
爱情已跌落无敌的深渊。」
当年那位梦想出国深造的年轻人,为了攒学费而创办了新东方,因为赚钱太快无法舍弃,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生意人」。
 
20多年里,他吃到了时代红利,成为了那头「风头上的猪」,却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穿梭摇摆。
这就像美国小说家卡佛的那句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只是,对待洪流的不同态度,最终会让不同的人抵达到不同的远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6krpNUHSanqW_4SKWQaGw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6月11日晚,11点02分,廊坊广安公安官方账号突然发文:根据省公安厅指定管辖,此案由廊坊广阳分局侦查办理。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对中国政治有点敏感的人看到这个消息应该都能感受到,这个消息是非常重磅。
这彻底宣告着唐山事件性质完全改变了。
省公安厅指定管辖这种操作,在我国的法律文件上是指由于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的管辖问题发生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才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
但是这件事对于唐山的执法机构来说明显自己不是中心却依旧被上层剥夺了管辖权。
其中意义可想而知。
昨天提到一点,唐山事件经过舆论的发酵后几乎是打脸了我们这几年来扫黑除恶的成果。

尤其是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大会也即将到来,各地都在为其做好准备,结果唐山直接来了这个。

这那里是献礼,简直就是捣乱。
而且,这在唐山还不是个例。
趁着这波热度,唐山当地有不少人纷纷选择站出来举报黑恶势力,光是热搜上实名举报的就有三。
第一个,在距离打人烧烤店同一区的另一家蛋糕店店主被当地一伙以刑满释放人员为核心的黑恶势力敲诈勒索。
甚至这伙人还曾经当着警察的面公开威胁店主说:“哪怕多蹲几年大牢也无所谓。”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第二个,6月11日,河北唐山,多人实名举报被唐山女子徐某诈骗玉器翡翠,总金额超3000万元,但报警多日依旧无果。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第三个更恶劣,直接是电视剧中黑社会情节,女子实名举报被当地一团伙进行殴打辱骂、威胁恐吓、关黑屋等行为。
其趁乱逃走,凌晨2点报警想去解救他人,却没想到警方直到7点才出警,甚至连人都没抓。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3天3个实名举报,性质一个比一个恶劣,唐山的蟑螂已经是一窝般存在。
当地公检法到底平日都在干嘛?扫黑除恶在当地到底扫的是什么?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多苦啊!
这些都是公众急需要知道的。
好在,上层应该是看到严重性了,直接剥夺了当地的管辖权,这也侧面证明当地某系统接下来还有一场「大地震」。
不止是百姓对他们没有了信心,连高层都对他们有所怀疑。
什么伞,接下来都跑不了。
很多人在说,廊坊的行政地位跟唐山一样,而且还有人查到两地的人员之前有不少千丝万缕的关系,担心廊坊查不出个所以然,甚至觉得他们也不敢查。
这个我认为是多虑了。
对于廊坊来说这件事不止是要秉公执法更要最高规格去对待,全国人民乃至世界都在关注着,做不好都要被处理,更别说敢有异心。
而且就如我所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人事件,孰轻孰强,当地还是拎得清的。
此事过后,全国各地应该会兴起一波「回头看」,扫黑除恶的步伐会进一步缩紧。
现在网上不少网友都趁机爆料自己所在地方一些黑恶势力,很多人也好奇为什么扫黑除恶那么久依旧还存在。
其实这是正常的客观规律。
即使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血,每次开会高层都会重点关注这个问题,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滋生黑恶势力。
最直接我们会看到北方多团伙,南方多宗族势力,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为什么一线城市即使存在也闹不出大的动静?
本质上是当经济发展占据了上风后,大家都顾着要赚钱,自然没人愿意去参加这些,直接在源头被掐灭。
至于运动式消灭的教训,懂点历史的读者应该都有所体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原因。
中国太大了,中国社会太复杂了,几千年的传承不可能只有好的,各种黑暗躲在角落伺机而动。
想要消灭黑暗,只有不断创造光明。
唐山这9个暴徒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也许以为这次又是可以花钱摆平,但没想到互联网让他们的「潜规则」直接曝光,等待他们的绝对是最严格的惩罚。
除了他们。
唐山的某个系统,唐山的黑恶势力,全国各地那些还在活跃的黑恶势力们应该也都在瑟瑟发抖。
唐山事件的性质,完全升级了,已经不再是一个唐山的事情,更是全国扫黑除恶的新开始。
社会主义的铁拳,也该出动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5PrWwY_6zH3LOdnEV5Pkg

人是怎么废掉的

短,浅,傲,拖,耗,这五个字,你沾上就离废掉不远了,尤其是最后一个,简直是废人于无形。
1、短

追求短期快感,放弃长期努力的超额回报。

写三五个回答,就妄想成为万粉大V。看两页巴菲特

的书,就准备去投资赚钱。学一个月编程,想弄出下载量过亿的软件。

这就是很多人脑海中的努力和上进,几乎就是妄想和心血来潮,只要不能立马见效,那就放弃。

所以他们做真正上进的事情很难达到满足,反而容易满足于及时享乐之事,那种即时的正反馈

很容易让他们上头,比如:

没有节制的刷朋友圈、短视频、娱乐新闻,找那些炸眼球的标题。长时间玩游戏,通宵达旦打怪升级,沉迷于虚幻的成就感。通过键盘宣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自卑和阴暗,在网络上寻找存在感。

这些事,很容易就能给人一时的快感,这种短暂的成就感,可以填补虚无的内心,但是却容易让一个人忘记时间,沉迷其中,最后就不知不觉的废掉了。如果你真的想提升自己,你最应该做的是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把它打磨成你的标签。
2、浅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他说现在做自媒体赚钱,那我去做个自媒体;他说最近蔬菜要涨价,那我去屯一点蔬菜;她说这个男生不是个好东西,那我和他分手。

一直都习惯于在别人的指使和帮助下做事情,沉迷于思维的舒适区,那怕身体再累,只要不让我动脑子怎么都行。

从来不看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很少参与创造性事物,对未来有期望,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努力,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自己的方法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人,很少获取高密度的信息,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别人浅显的知识,成为别人观点的受众,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种人最容易被带节奏,哪天遇到个成功学大师,一下子就悟了,然后就废了。

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最快的摆脱浅的状态,那我就只能对你说,多看点书。
3、傲

这种傲,不是有实力的傲,而是用错位成就感来麻痹自己。

就是专门拿自己的长处去吊打别人的短处,和体育生比成绩,和学霸比运动,和马云比长相。

或者是忽略客观条件去跟别人比什么,比如一个北京的因为自己月薪比一个小县城的高就沾沾自喜,实际上人家月入一万比你月入两万都够用。

这种错位的成就感,会造成一种“自己水平还不错”的假象,带给人强烈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欲仙欲死。

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插上两句嘴,被指出错误就感觉人家看不起你。觉得什么都会,样样都精通,遇到有人反驳,立即开启防护模式,像刺猬一样锋芒毕露。

这种自嗨的感觉会想软绵绵的棉花一样,把一个人给封闭起来,让他忘记了努力,直到最后大梦初醒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被人拉开这么大了。
4、拖

遇事先回避,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拒绝自我突破,习惯等待拯救。

下班了但是你的表格还没做,等那个会做表格的同事来教你。灯泡坏了,等舍友回来再换新的。不会做的题,等老师讲最简便的方法。

事实上,你等的那个同事早就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了。你在黑夜里瑟瑟发抖,祈求各路神明保佑,脑海里各种恐怖片循环播放,你舍友早就鼾声震天,还不忘砸吧嘴。

而你的老师,这道题已经讲过了我们看下一题……

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现在不想做的事,就说“再等等”“明天再说”“还没准备好呢”。然后你等没了机会,等走了女友,等丢了工作……

总觉得“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今天没做到的明天多做一点,渴望用未来的时间弥补,过去的遗憾。

活在自己虚构的蜜汁自信当中,幻想未来的自己,美好又幸福,却显少为当下拼搏。
5、耗

这种耗,是自己跟自己耗,是情绪上的耗。

想做一件事,又不敢去做,犹豫,纠结,原地踱步,徒增内耗。还没执行就先想了一大堆没用的,还没开始就想好失败的结果,自己和自己商讨了好几年,最后也没动手去做。

跟别人在网上抬杠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花在评论区的互怼中流逝而去,自己感觉自己忙了一整天,想想忙了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领导让你去端茶倒水,你非常不满,但是又不敢说,还不能接受,自己跟自己怄气,生了一天闷气,其实端茶就用了一分钟,但是你就这样耽误了自己一天,一直在自己跟自己耗。

既不敢站起来,又不愿意跪着,就一直跪着生气,还不如买两幅护膝。

不干实事,不愿接受,像一架坏掉的机器,通上电以后热的发烫,但就是不往前走。

转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07087/answer/241016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