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提房产税,没提共同富裕,2022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信号

3月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了。

这种报告,好比是全国性、全年性的“商业计划书”,对于我们参透未来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性,有着重大意义。

但一般人看原文会昏昏欲睡,所以我就来划重点了。

01

先说一下这次报告中透露出来的总体精神:

报告中没有提“共同富裕”(只有一词,没详述),没有提“房地产税”,也没有提“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没错,这三点都是去年的热点,但今年都没提。

今年报告中反复提到的是什么?是经济下行压力、是稳增长、是保就业。

这表露出来的意思,就是我们当前仍要以“效率优先”为大原则 。

报告中对今年形势的判断是: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顶住压力

相比之下,去年的说法是:“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02

今年的GDP目标,设定在了5.5%左右。

5.5%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目标。去年增长高是因为前年基数低,要按两年平均的话,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只有5.2%。

GDP数字大家可能都听疲了,以为高一点低一点都无所谓。但实际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带动220万人就业!

没提房产税,没提共同富裕,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信号

03

而今年的毕业生之多,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一千万:

没提房产税,没提共同富裕,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信号

所以真的有点压力山大。

报告中关于就业的说法,从去年的“稳就业压力较大”变成了“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04

具体怎么稳就业?包括两方面:

第一,财政发力。这是稳投资。

第二,减税降费。这是减少企业压力。

05

关于财政发力,报告中提到“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今年的赤字率安排是2.8%,虽然表面上看比去年低了0.4个百分点,但其实今年的实际支出一定会远远超过去年

去年赤字率定得挺高,但在实际中没有用到,没有上项目,没有形成工作量。

所以去年结余下了大量资金,转到今年来花:仅中央一级财政调入的一般预算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当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

还有地方专项债额度,虽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结转的专项债资金1.4万亿,合计超过了5万亿元,可使用资金是去年的两倍!

06

钱往哪个地方花?主要抓手当然是基建。因为政府能直接控制的产业就是基建。

新基建还是老基建?新老都要上。光上新基建体量不够,光上老基建没有未来。

07

关于减税降费,明确“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其中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相当于直接给企业补充现金流,也会变相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

08

关于货币政策,原文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降低利率”。

从这个表述本身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从整个报告的语境当中,我能感受到“合理充裕”的意思,你呢?

09

上面各种政策发力,必然会对通胀有所影响。

所以报告中设定了2022年CPI目标是3%左右相比当前明显偏高,也比理论上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的2%最合适的通胀水平要高,所以这意味着对未来通胀的明示:我早都说是3%了,到时候就别大惊小怪了各位。

10

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所谓转移支付,就是各地上交到中央财政的钱再重新分配,向困难地区倾斜。

而今年的转移支付力度将比以往更大,重点向困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减税降费减收比较多的地区倾斜。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

11

今年报告对房地产的着墨不多,但着墨不多就是最多的内涵。

报告中提到,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相比去年的表述,删去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增加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增加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而关于房地产税的试点和推进,只字未提。

可能是对于当前冷清的楼市不忍再砍一刀了。

假如,我是说假如,今年房价再来一波大涨,刚松绑的政策又不好意思再加回去,是不是反而顺理成章加快房地产税的推进?

好绕的逻辑链条…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tTUoIb84nbBtAY5RVR7tQ

一图看懂上海新中考进入市重点的录取路径!

2022年起,上海中考新政正式实施,全新的招生方式亮相,今天就带大家一图看懂新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闯关之路。
 

一图看懂上海新中考进入市重点的录取路径!

路径1、自主招生

 

新政下市重点高中的自招报名、志愿填报、学校测试等一系列事项都统一在中考后进行;而且自招名额减少,今年想通过自招进入市重点的难度明显加大。

 

自招的录取方式跟旧中考相比没有变化,依然是预录取之后,中考成绩达到控分线就正式录取

 

路径2:名额分配

 

名额分配包括名额分配到区和名额分配到校,是中考新政改革的核心部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民办初中的考生是没法享受名额分配到校的,因此可以猜想:2022年市重点名额分配到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录取采用中考成绩+学校综合考查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不再唯中考分数论。这意味着,即使中考成绩稍稍不及他人,学校综合考查表现优秀的话,逆袭翻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路径3:裸考

 

裸考是考入(市重点)高中的最后路径,就单纯看中考成绩和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图看懂上海新中考进入市重点的录取路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9fUKMuyHGQJ1DIvnPi-nA

Pycharm安装后无法启动(屏幕一闪就没了)

电脑上原来的pycharm版本有点低2019版,而且最近出了一点小问题,打开设置打不开。

算了算了,找一个新版本的来试一下

上官网去下载一个最新版 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download/#section=windows,我下载的是2021版,现在2022版还没有正式发布

安装很方便,一路下一步就可以

刚刚开始时会检测到有旧的版本,会问是否要删除旧版本的pycharm,由于有些项目还需要使用,懒得换环境,所以旧版本就没有卸载

安装完成后,双击桌面上图标,打开了开屏页,然后一闪,就没了。

看任务管理器里也没有进程,重启电脑一切照旧。

度娘一下,有说需要用管理员权限运行的,有说是安装了破解软件的,还有说是winsock问题,有说没有从官网下载软件……各种答案,各种尝试,还是没有用

也看到有说要修改配置文件

怀疑是因为多个版本的pycharm共存,导致高版本用不了低版本的配置的原因

找到配置文件

C:\Users\你的用户名\AppData\Roaming\JetBrains\PyCharm2021.3

打开 pycharm64.exe.vmoptions

最后一行修改为对应的 -javaagent: 参数就可以

然后重新打开pycharm 就可以了

顺手把汉化也装了

File ==> settings ==> plugins ==> 搜索 chinese ,下载最多的那个就是

兽爷|又劝天公重抖擞

昨天,我听朋友讲了一个就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郑州市民李先生从事服装生意。去年7月20日暴雨过后,他去自己的仓库看了看,价值大概两百万的货物,不见了。

7月30日,郑州发现首例本地阳性感染病例,又开始了全市1200万人的核检工作。李先生的复工计划,被打乱。

接下来的9月和10月,他的生意惨淡。但这还不是底。到了11月,郑州再次爆发疫情。但家庭开销、经营类贷款,这些开支,还是每天一睁眼都要考虑的事情。

无奈之下,李先生把房子拿到中介门店挂牌。房子的按揭贷款早已全部还清,但为了自己的服装生意,他又把房子做了现房抵押贷款。

但这时的郑州楼市,已跌入低谷。中介朋友说,郑州暴雨后,几乎就没有人看房了:

这不是价格降多少的事。

李先生断供了。房子交给了银行,成为了法拍房。他和家人现在租一套房子居住。

把所有省份所有城市的法拍房对比下,你可以发现,在中国的热点城市里,法拍房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分别是:

郑州、苏州、杭州。

郑州的法拍房数量达到37235套,是中国省会城市里数量最多的。这其中,有1.1万套集中在金水区。

金水区是郑州市乃至全河南人口最多、经济最有活力、也是最富有的一个区。

但去年,很多像李先生这样的郑州人,在与生活的抗争中,败了下来。

在郑州的银行朋友说,他们的信用卡逾期率和房抵贷不良率都上升了。

1

2016年,郑州一位强人的政治生涯被终结。四年时间里,他完成了其他人不敢想象的事:

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万人。

这场拆迁的规模,堪比三峡大移民。那几年,郑州的空气质量,连续排名全国倒数第二。

运动带来一个好的结果,是郑州成为了“城中村清零”的城市。货币化补偿的带来的巨大流动性,恰逢中国楼市的狂潮。然后,郑州楼市起飞了。

2016年,郑州诞生了16个地王。尤其是2016年8月18日,从中午到晚上九点,在历经9个多小时、233轮的竞价后,中国金茂用35亿元的代价,拿下了在郑州北龙湖的一个地块,楼面价是3.69万元。

同一天,融创拿下了另外一个地王,楼面价只比金茂少了一点点。

郑州房产人都在欢呼这个中原中心城市超越了广州,成为新一线城市房价的领头羊。但那一天,成为郑州房地产市场至今不可逾越的高点。

金茂和融创拍下北龙湖地王27天后,郑州公布了调控政策,熔断机制出台。之后,郑州进入了五年调控时期。

政策之严格。二手房交易中,执行全国最严苛的20%差额税的唯二城市,一个是北京,另外一个就是郑州了。

市场的热度却并没有被冲断。2019年10月,面对疯狂涌入郑州融创城的购房者,融创一位销售说:

不要把他们当人看,还不是像狗一样屁颠屁颠跑来了。

说这话的销售想不到,“像狗一样的购房者”,有一天会突然从售楼处消失不见。

2020年9月17日,郑州艾美酒店,河南省的开发商们济济一堂,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谈到打折促销问题时,大家意见出奇地一致:

都怪恒大。

当时恒大刚喊出了全国楼盘7折促销的口号,让大家心里很不爽。把恒大一通乱捶,分析了各种利弊后,开发商们达成一致,绝不降价。

没过多长时间,“不降价联盟”就瓦解了。绿博金科天籁城、万科兰乔圣菲一降再降,北龙湖的碧源荣府原价5.6万/平米,干脆降到了每平米3万多。

这不是最坏的时候。

暴雨过后,河南房企的带头大哥建业,把自己的各种损失统计了一下,发现各种经济损失超过了50亿。他们一年要卖超过10万套房子,每个月差不多就要交付1万套。暴雨让建业9400套房子没法按时交付。

建业于是写了份情况说明,用了个危机感很重的标题,在去年8月初交给了有关部门。

信里建业诉苦很多,铺陈了那么多经营困难的话,最后落实的请求事项里,最重要的一项不是请求拨款,也不是建议放松调控政策,而是恳求省委省政府协调有关市县区,尽快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各类款项:

超过50亿。

说是求救信,不如说是催款书。这和你包叔讨债时的窝囊样,真是一模一样。

建业之后,河南房企永威、正商、鑫苑、康桥有样学样,都给政府写了求援信。兽爷打听了一下,信确实起到了作用,他们要回了部分欠款。

开发商们可能漏掉了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他们预料到去年下半年的市场情形,他们应该会多要点政策,让政策宽松一点,让政策来得更快一点。

2

3月1日,郑州公布的救市19条政策,大家都看到了。重要的有这么几条:

鼓励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在郑州购房;

老年人来郑投靠亲属,可新购一套房;

鼓励金融机构对受困企业贷款展期、续贷;

下调住房贷款利率、降低部分家庭的二套房首付比例。

从2017年至今,五年过去了,郑州是第一个旗帜鲜明进行政策松绑的新一线城市。而且,他们成功做到了。之前,很多城市想要尝试,结果都扑街了。

郑州为什么是第一个,不了解这座城市的人,都想不通。

2018年7月,北龙湖金茂府推出了空中四合院大平层,每平米超过了10万元;曾同一天厮杀摘地王的融创中原壹号院,其一楼带院产品单价则达到每平米13万元。

郑州房价均价,也在那个月达到每平米13719元。

癫狂之后,是漫长的冰冻和调整。站在山顶的郑州楼市,之后马上迎来下行期。从2018年7月到今天,郑州房价跌了3年多,到今年1月,郑州新房成交均价每平为11551元。

就在去年河南开发商们发出求救信后,郑州的市场形势进一步急转直下。河南一家本地房企,整个一月份的销售量是:

2套。

2月14日, 河南本地房企名门地产的员工们刚放假回来,又接到了一份带薪休假安排通知,时间是从2月17日到5月31日,期间发放最低保障工资2000元。

名门地产曾是郑州的“土地爷”,但从2017年开始,这家公司的苗头就不对了。

他们先是把名门时代城的部分股权卖给碧桂园,后来干脆完全退出。之后,又把名门橙邦交给了买榜单出名的佳源国际。卖地都救不了自个,名门地产于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躺平。

过去一年多,这家公司不发工资,给员工放假。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

郑州的朋友说,类似的开发商,郑州现在有十几家。有的公司放假到3月1号,有的放假到4月10号,有的跟名门地产一样,直接放到劳动节后了。

胡葆森说,对优秀的企业来说目前至少还在白银时代,但对很多已经躺平的企业来说,黑铁时代都不是了。郑州19条出来后,有网友不解地问:

政策能让在ICU的人转到KTV吗?

3

在郑州公布救市的第二天,银保监会郭主席表示,去年房价下降,房地产的泡沫化、货币化的问题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他同时说,不希望调整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太大。

还是要平稳转换。

我理解,这算是中国房地产的政策面拐点了。在经历了剧烈的一年房地产去杆杠后,这个行业应该会适当放松了。

郑州打响新一线城市全面救市的第一枪后,体现出地方政府在楼市问题上越发有现实感。前几天,青岛也跟进了。陆陆续续,应该很多城市都会跟进。

政策公布的前后两天,郑州金水区的未来·天奕项目,就突然涌进来很多衣着得体的购房者。这个项目的房子,售价普遍在七百多万,有客户深夜一次性付款千万买房。

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座城市人口在过去十年增长了397万人,在中国所有城市里排名第五。郑州市领导在2月中旬经济工作会议上还说,每年要吸引20万大学生留在郑州。

所以只要政策宽松些,不出现黑天鹅事件,地产商自己不撒绝户网、拔韭菜根,这种人口净流入的中心性城市的楼市,未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郑州救市19条发布的当天,一家开发商的投资部门就把政策反复研究好几遍。人才购房补贴,土拍门槛降低,鼓励二手房交易,货币化安置,这些都是实质性的利好。但他们期待的政策,在文件里并没有找到

目前的政策对房企拿地积极性释放的利好,只有下调保证金比例,延缓尾款支付时间。但只有把所有尾款交齐了,开发商才能办证、开盘。看看同行一个月成交两套房子的战绩,大家都有点心里发怵。他们最后的结论是:

客户的信心重建,要比房企更早,也更重要。

并不是每一座城市、每一家房地产公司都能挺过这一轮。客户不买房了,房企不拿地了,大家都躺平了。不少城市,三角形倒了两条边。

去年,河南的一个地级市发现,他们的经营性用地卖不动了,外地房企不来参加土拍了,本地房企表示有心无力。今年,他们为土拍想出了一个办法:

让纪检部门牵头。

还有几天,就是郑州集中供地的日子了。

2020年,17座万亿GDP城市里,郑州的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是28.9%,排名第一。

4

最近我总在琢磨郁亮提出的“黑铁时代”。

这个词是罗马神话的记年法,根据人和神的关系,把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黄金时代,神和人和谐共处;白银时代,宙斯掌权,开始和人类发生矛盾;青铜时代,人类不敬神了,互相之间开始打仗;黑铁时代,神不再庇护人类,人类弱肉强食。

黑铁时代,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郁亮的语境里,房地产从2020年的白银时代到2022年的黑铁时代,只用了三年。

雨露不再,只剩雷霆。

神逐渐抛弃房地产,这倒不是最可怕的,因为神总是忍不住关怀人类;从罗马神话来看,黑铁时代之所以黑暗,是信仰崩塌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0cvoKTjpyrtGw-moTJ9Hg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前段时间,我和我的朋友打算去某家网红店吃饭。

这家店被各大探店博主打卡过,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说是「会让人一口就流泪」的厨艺。

 
当我从店里出来的时候,我的眼里的确饱含泪水,问就是难吃哭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被网红探店骗了,我不禁陷入沉思。
 
这些网红探店到底可不可信?
 
为什么跟着网红探店打卡餐厅,总是会踩雷?
 
为什么说网红探店被很多人完成了黑灰产?他们又是如何收割韭菜的?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乱七八糟真相的名侦探牛腩。
 
今天,我们将会一起掀开美食博主的底裤,露出这些注水评价背后的真相。
 
1
 
前段时间,网红羊道的川剧变脸,给网友增添了一大波的乐子。
 
羊道老师一进店,问完炸酱面的价格,霎时间就变了脸色。
 
26???这么贵呢?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还没开始吃呢,羊道老师就发出了灵魂拷问:
 
怎么给过水了????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哪怕山德士上校来了,说不定都得被问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再挑了一筷子酱料,牛道老师的眉头就皱成了疙瘩——这哪里是炸酱啊,干干巴巴的,完全没法吃啊!
 
说罢,羊道老师自己掏了一瓶子老北京炸酱出来,向我们诠释了正宗的老北京炸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油酱分离,拌出来得是枣红色。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一顿操作把肯德基的炸酱面踩进了地里,还给圆砖厂的老北京炸酱带了一波货。
 
本来这只是个普通的带货视频,但是,没过几天,事情就起了变化:
 
羊道老师再次探店肯德基,而且还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26块钱真不贵;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面条也好,还冒着热气呢,一看就是刚煮出来。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视频一发出来,就被无数网友痛斥恰烂饭。
 
羊道老师在解释之后看情况不妙,就停更自己的社交账号,删视频直接跑路。
 
羊道老师虽然溜了,但是灵魂还在,他以一己之力,直接扒下了部分网红探店博主的底裤。
 
按需评测的美食探店,充钱能改的话术台本,截然相反的探店结论,竟然是一些网红探店的常规操作。
 
事实上,在如今,美食探店,早已不全然承担「排雷」的功能,而是变成了一种失实的营销和广告。
 
只要钱给够,不管是多夸张多虚假的话术和脚本,美食博主都能面不改色地录制发布。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探店踩雷关键词,一定能找到大量苦主。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被探店博主的内容骗过去的。
 
之前有人打卡过某家被各大网红探店博主吹上天的自助,直言「被吃破防了」。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明明在网红的视频里,满满都是鲜活的海鲜,但是,到店后他们却发现,这些海鲜,几乎都是半死不活的。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网红博主宣传的时候,说鲍鱼是鲜活的,消费者去吃的时候,可能就变成冰冻的了。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除此之外,有些店铺在请网红推广的时候说是十头鲍鱼,结果到店后,消费者可能就会发现这些鲍鱼变成了小指节那么大的鲍鱼童工。
 
还有各种合成牛排、不新鲜的水果等等等等,都是正常操作。
 
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你可能只能在网红的拍摄里见到。
 
甚至,有些「自助」在网红嘴里是「有某某名贵食材」,结果顾客真的到了,店家就是一句「卖完了,没有了」。
 
属实是把「饥饿营销」的饥饿玩明白了。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除了货不对板之外,很多博主选择性说实话的操作,也让人叹为观止。
 
之前就有人在社交平台吐槽,说自己取关了一个博主,因为这个博主曾经夸一家店的火锅鸡的老板非常实在,因为在火锅下面不垫生菜和豆芽。
 
结果食客到店一看,的确没有垫白菜,那家店垫的是玉米。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一个字,绝。
 
不过,这些博主好歹还真的去了趟店里,但是有些主播,足不出户就能测评饭店,挂上团购链接就能躺着赚钱。
 
这个博主就曾经在视频中表露过,做「云探店博主」,有手就行: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素材是统一打包或是从其他平台上盗图的,不需要拍摄,只要随便以排列组合的形式复制黏贴,就可以自动生成视频。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有些有良心的博主会去大众点评稍微抄一点评论,让事实不算偏离得过于离谱,但是更多的博主,都是在看图写话。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诌。
事后挂一个购买链接,真正实现躺着挣钱。
 
他们当然不会说店家坏话,毕竟,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也依靠团购链接的返佣吃饭,自然要把店吹上天才可以。
 
如果觉得这种方法还不够快,有些人则会批量选择脚本或软件。
 
直接下载后利用APP一键导入,之后APP会自动生成文案和视频,探店博主只需要点击发布即可。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当然,除了个人,很多的商家也可以在「云探店」中分到一杯羹。批量注册账号,批量生成视频,最后修改定位地址并批量发布。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这些修改过定位的视频,最终会被推送到你的附近。在你想要找一下评价相对好一些的店铺的时候,给你一记背刺。
 
云评测至少还是你情我愿的,可有些博主的操作,就真的和勒索没什么区别了。
 
前段时间,有一个男子在一家小饭店吃完饭,死活不肯给钱,而且声称自己是个网红,能够为店铺做宣传引流,所以这一顿就不付了。
 
店主一脸懵逼,只能说「来我们这里吃饭,就是要付钱的。」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男子非但没有付钱,还反复和店员强调自己是网红:别人请我们吃饭,都是要倒给我们钱的。
 
那么,这位网红到底有多少粉丝呢?
 
200粉丝。
 
当然,这并不是孤例。前段时间,就有爆出过某六百万粉丝网红,在店内吃完饭后要求免单,结果却遭到了服务员的怒怼: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你有六百万粉丝还是六千万粉丝,都和我没有关系,但是你吃完饭必须结账。
 
更加离谱的是,因为身形体貌过于相似,还有很多吃瓜网友把矛头指向了另一个两千万粉丝的探店博主,搞得博主不得不出面澄清:这个吃饭逃单的根本不是他。
 
飞来横祸,无妄之灾,莫过于此。
 
除了白吃白喝,这些探店博主还有一些奇怪的骚操作。
 
有一名博主在店里吃完饭以后,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探店都是不给钱的」,而当服务员要求付钱的时候,他竟然拿着自己吃剩下的饭对服务员说;「你们还可以接着卖」。
 
最后,在一番僵持后,男子非常不情愿地把钱给付了,但却没有给饮料的钱,不仅如此,后续还在其他顾客的视频下留言,说店铺不好。
 
网红探店割韭菜套路到底有多骚?
 
敲诈勒索,白吃白喝,也就是这些人,在败坏探店达人的风气,让无数店家对探店达人避之不及,也让真真正正在用心探店的博主,毫无立锥之地。
 
2
 
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样的人,竟然会成为所谓的「达人」、「意见领袖」,左右着我们的选择,让真正的好店铺,淹没在一片注水的网红打卡店铺中。
 
那么,应该如何规避这类注水的网红博主和网红店铺呢?
 
首先,综合参考点评网站和博主评价,点评网站上优先看差评。虽然店家会用某些技术手段优化掉一些差评,但参考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如果有种草的餐厅,可以在各类分享平台上搜名字+踩雷关键词,这类评价的图片和体验,都更接近实际,不太容易出现「博主特供」的情况。
 
第三,谨慎购买无真人出镜探店视频下的团购产品,因为这些,很有可能就是批量流水线素材剪辑的产物外加返利链接,专门准备割你的韭菜。
 
第四,相对于点评高分和博主打卡,其实多年老店的可信度会更高一些。
 
如果你身边也有经常探店踩雷的朋友,请多多转发,不要让更多人被这些探店博主割韭菜。
 
在这个网红时代,好像万物皆可网红。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一定的粉丝,就能被称作网红,不管是什么样的店,都可以被博主吹得天花乱坠。
 
推送信息不断轰炸我们,好像每一家店在博主嘴里都变成了「此生必去」,不管它的实际情况有多糟糕,不管它的产品有多货不对板。
 
我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能吃到一些好的;
 
我们满怀憧憬,以为能通过意见领袖的考察,吃到更不一样的风味;
 
可是结果呢?
 
大数据的洪流之下,我们满以为自己的选择变多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alIc4S4gC87J5vD4WuD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