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太脸上有难,也写在了丈夫脸上;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首先城市周边要有大规模种植基地,还得配套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再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供货方案,辅以成熟的冷链技术,最终结合科学的营养搭配,才能形成一份完美的沙拉。
随着年轻人价格敏感度逐渐降低,对身材、健康的焦虑更多地支配着他们做选择。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yJTZjFEqEwgUPQNlSizb2w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首先城市周边要有大规模种植基地,还得配套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再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供货方案,辅以成熟的冷链技术,最终结合科学的营养搭配,才能形成一份完美的沙拉。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yJTZjFEqEwgUPQNlSizb2w
7月9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再发布一则重磅消息: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列表附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
也就是说,现在不仅“滴滴出行”APP被禁止注册和下载,与之相关的25款APP也被下架了。
滴滴被“团灭”了。
另外,“网信中国”发布这则信息的时间好像也是有特别的考虑:没有选择在白天发布,而是选择美股开盘的深夜发布。
中国时间晚上9:30美股开盘,10:00网信中国发布“团灭”滴滴的信息,滴滴由涨10%迅速暴跌(尾盘又收复“失地”,看来美国股民的“赌性”也很重)。
最近5个交易日,滴滴已经跌掉了25%左右的市值。
为什么滴滴会惹出如此大的麻烦?
网上有很多的分析,但是我认为那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我认为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现在的中国政府不希望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
想要了解这件事,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中美的合作模式。
我们公正客观的说:在特朗普之前,虽然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分歧比较大,但是彼此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或许不知道一个事实:中国有250多家企业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达到了2万亿美元。
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鼎鼎有名的国企都在美国上市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等鼎鼎有名的私企也都在美国上市了。
这么多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给美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
加强了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当今的世界,美国吸引外资仍旧是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
大家来看下对比图:
现在的美国产业已经严重“空心化”了,大量国际资本到美国投资什么?
当然是去投资美国的金融市场了。
比如,你非常看好中国移动的发展前景,你想买它的股票,但是中国移动并没有在中国上市,而是在美国上市的,你会怎么办?
你只能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到美国交易所购买中国移动的股票。
你买卖股票要给美国交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费用,给美国带去了巨大的好处;你买卖股票必须使用美元,这加强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其它国家的投资者也看好中国移动的发展,那么他也只能去美国、用美元购买它的股票。
试想:中国的公司都从美国股市中撤出来,你说美国每年得少赚多少钱?
中国那么多的好公司都去美国上市了,你想要投资它们的股票就只能去美国购买,这进一步加强了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事实:中国加强了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我们要说的第二个事实就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也非常的多。
大家也都知道,曾经的美国,制造业非常强大,但是随着美国不断的“去工业化”和“金融压迫产业”,很多美国企业都无法在美国生存了,于是它们便转移到中国了。
看美国有多少企业在中国占据龙头地位就知道了。
饮料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零售业:沃尔马、安利;
汽车:通用、福特;
餐饮业: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德克士;
快速消费品:宝洁、家乐氏,强生、舒洁、雅芳、亨氏、高露洁、百威;
体育用品和服饰:耐克、匡威;
服装:GAP、贝纳通、CK、骆驼、LEE、coach、花花公子、NAUTICA、圣.保罗,GUESS;
电子和其它消费品:苹果、英特尔、惠普、戴尔、富士施乐、3M、迪斯尼、惠氏;
……
这么多美国企业来到中国,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我们以苹果手机为例。
苹果手机将生产线都转移到中国,在中国采购大量的零件、雇佣大量的中国工人,然后把手机卖到全世界——它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我们也获得很多的工作岗位和巨额的税收。
其它国家敢对华为下手,但是它们敢对苹果手机下手吗?
这么多美国企业来到中国以后,它们依靠美国的力量,以中国为基地,不断的占领其它国家的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这就是以前中美合作的方式:中国加强了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加强了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中美之间完美的互补在了一起,彼此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或许有人可能记得:在奥巴马时期,美国曾提出“中美联手、共同主宰世界”的“G2模式”。
不过,美国提出的“中美主宰世界”的建议被我们拒绝了。
为什么要拒绝?
关于这点,金灿荣认为这个背后有阴谋。
不管背后有没有阴谋,美国能提出“中美主宰全球”的模式就足以能证明中美联手以后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
在美国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下,美国金融洗劫世界,中国制造业洗劫世界,中美主宰全球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面和大家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一点:以前,中美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好的,彼此互补,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但是,这一切被美国资本给玩砸了!
美国资本太贪婪了,它们赚了太多的钱,但是却没有让美国老百姓获得太多的利益。
美国GDP年年在增长,但是美国老百姓却日益贫困。
然后,美国老百姓就选出了特朗普这个玩意出来。
特朗普上台以后破坏了中美以往的那种合作模式:特朗普不仅仅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而且还在金融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攻击。
大家想想,中国为了稳固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要让很多非常重要的企业到美国上市,但是如果美国政府要对中国的这些企业进行审查的话,那么这些企业必然不能到美国上市了,因为这些企业的很多数据都是极其敏感的,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比如,掌握巨量中国人信息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就都在美国上市了:1998年,中国移动在美国上市;2000年,中国联通在美国上市;2003年,中国电信在美国上市。
现在这三大运营商都被美国暂停交易了,不能买卖了。
如果美国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的话,那么这些企业就不能去美国上市了。所以,为了让中国企业能够顺利到美国上市,稳固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政府给予了中国企业特别“照顾”:到美国上市的企业在审计上拥有“免检权”。
但是,特朗普打破了这种“默契”。
特朗普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同时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发动了攻击:特朗普制定了一个所谓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这个法案的大体意思就是:美国的监管机构必须要审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这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假设中国移动的财务被中国的监管机构审计以后,确定2020年的净利润为150亿美元。
这个时候,如果美国的监管机构认为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偏高或偏低了,就可以要求中国移动提供详细的数据,让美国的监管机构进行审计。
比如,中国移动在江苏省的净利润是20亿美元,这20亿美元肯定是由无数个江苏用户累积起来,美国要审核这20亿净利润是否真实,就要获得这些用户的通话记录、费用等。
这就等于美国的监管机构掌握了中国人的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所以,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必然不能同意。
于是,双方就在这个方面杠上了。
滴滴事件发生以后,华尔街资管公司科文一针见血的说道:滴滴(DIDI.N)受到调查的事件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中美监管机构没有任何一方就上市公司审计方面有意作出妥协。在美上市中概股摘牌“不可避免”。
说实话,我觉得“审计”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中美之间想继续合作下去,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美国不是害怕中国企业的财务作假吗,那么每次审核财务的时候,让美国的审计机构来中国和中国的审计机构一起审核不就好了——只要不把数据传到美国,凭借人脑能记住几个数据?
所以,所谓的“审计”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监管机构非要审计中国企业,中国就是不让美国的审计。
美国为什么非要审计中国的企业?
有两种可能:
第一,美国不想让中国企业到美国市场上融资,也不希望中国企业依靠在美国上市扩大影响力,从而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在美国上市,比你打广告的作用还要大,能在美国上市就说明这个企业非常好,具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扩张。
第二,想要以此来逼迫中国让步。
我认为第二种可能比较大,因为逼迫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弊大于利。
中国为什么不让美国监管机构审?
我认为答案就是:既然你美国已经对我们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不给我们“让利”了,我们凭什么还要维护你金融中心的地位?
简单的说,就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也不希望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不希望中国企业再维护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
很多企业都看到了“风向”的变化,有些甚至主动从美国股市退出——比如,360和中芯国际都主动从美国退市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有滴滴,还有“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
这段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几乎都被调查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企业看出了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报道,健身应用Keep和播客平台喜马拉雅均已于最近几周取消赴美 IPO 计划。
所以,滴滴事件只是中美大博弈背景下的一个小事件。
美国对中国发动全方面的打压,中国自然也要反击的。
现在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250多家,总市值2万亿美元,如果这些企业都从美国退出,你说美国的损失有多大?
拜登上台后,非但没有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关税,非但没有取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相反,他还变本加厉了。
去年11月,特朗普为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军方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列入了31家电信、建筑和技术产业的中企。旨在阻止美国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买卖这些中企的股票。
特朗普离任前将该名单扩充至44家。现今,拜登政府又将名单扩展至59家。该命令将于美东时间8月2日凌晨12时01分起生效。
既然美国不想再维护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那么中国自然也不会再维护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了。
所以,滴滴事件只是中美博弈的一部分,是中国打击美元霸权的重要一步。
如果美国在经济领域放弃打压中国,重回到以前的“合作”模式上,那么滴滴或许还能活,中国的企业还可以去美国上市。但是,如果美国还延续特朗普的方式打压中国,那么滴滴必死,中国企业也很难再去美国上市。
滴滴事件既是中国政府的“杀鸡儆猴”,也是向美国施压——如果美国不放弃打压中国,那么就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全部撤出美国!
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美国上市了,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中国资本市场是不缺钱的。
另外,以前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那样就能从美国得到大量美元,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然后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到国际上购买自己必须的商品和技术。但是,现在美国不断的滥印美元,美元有贬值的风险,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美元储备了,让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就等于大量抛售美元(中国企业拿着人民币到中国央行兑换美元,然后拿着美元到美国回购股份,退出美国金融市场),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重击!
滴滴只是中美大博弈过程中的那只“鸡”,那只“鸡”的背后都是外国资本,死了就死了,没啥大不了的。
—–全文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fF5wNxpsUJV9Y-XeQpSrzA
作者 | 燕梳楼
徽州宴的老板娘的狗是自由的。
毕竟狗没出口伤人,出口伤人的是遛狗的老板娘。
因为7天大限还没到,所以现在仍在局子里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估计还在等着财大气粗的暴发户老公花钱把她捞出来。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进去的这几天,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每天都有上千人在徽州宴的门口打卡,当然他们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蹭流量的。
一度惊动了当地交警,出面维持交通秩序。
不能不说直播很讨厌,但苍蝇不都爱叮有缝的蛋么?
同样百思不得其姐的还有被刑拘的航天投资控股董事长张陶。
他想不通的是,打了院士怎么了,86岁老院士又怎么了?他们又不是什么真院士,我可是正厅级,但所谓的航天院士不是。
更重要的是,我打人后也已经用努力工作来弥补过失了,还要怎么样?
怎么这事都过去1个月了,突然把我免职了不说,第二天还把我给刑拘了,还有王法么?
所以他想不通,更是不服气。
按说这两人驴头不对马嘴,怎么能扯在一块来说呢。
依我看来,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那就是破坏了这个社会通行的潜规则。
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你非要把话挑明了,还要把人骑在身上暴打一顿,非要放狗咬死人家孩子,就不仅是蠢,而且是坏了。
比如说张陶,都已官至正厅权倾一方了,怎么就连这个涵养都没有呢。本来就是请人帮忙弄个院士玩玩的,人家王晋年没有当即应允,说再了解了解,本也情理之中。
但这对张陶来说就是个巨大的侮辱,因为权力的任性让他从来都是呼风唤雨,谁人何曾在他面前说个半个不字?
然后就嘲讽起虽是航空领域院士但公司却经营的不怎么样的王晋年:
被不识时务的王晋年“残忍”拒绝后,便借着酒劲上演全武行,把王晋年一脚踹翻在地,一边痛打一边痛骂:
你看问题就出来了,我们知道你有权,也知道你很有钱,更知道你的钱并不见得就很干净。名利双收的人多了去了,巧取豪夺的也大有人在,咱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你非要说出来,不仅说出来了,还一边说一边打,这不是自己跳出来等人拍地鼠吗?
要是打了普通老百姓估计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但你把人家老院士都给打伤了,这就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意味了。
你一个厅官都敢对院士如此张狂,何况吾等凡夫俗子?
所以这么一代入,民众的情绪不山崩海啸才怪了。
因为,这种压抑的情绪积压很久了啊。
再说徽州宴的老板娘。
遛狗不拴狗绳的多了,因为不拴狗绳而引发口角的也见得多了。
但像徽州宴老板娘这样没脑子的,还真是拍案惊奇。警察都来调解了,当着警察的面竟然都敢叫嚣:“你敢弄死我的狗,我就敢弄死你孩子”,“徽州宴是我干的,我有的是钱,赔得起”这样的话来,钱多人傻果然有道理。
当然不是钱一多了人就会变傻,无非是狗眼看人低,霸道惯了而已。
但你家暴发户男人会惯着你,老百姓不会。
所以蚌埠当地就有人发起了抵制徽州宴的行动,让财大气粗的徽州宴瞬间低下高昂的头颅,老板盛某跑到电视台把腰弯到90度公开道歉。
但网友并不买帐,因为很明显这是看在钱的份上才道歉的,而不是真的向公众道歉。
而这位老板娘或叫邹夫人,她蠢在什么地方呢?
和酒后殴打院士的张陶一样,不该口出狂言把窗户纸给捅破了。
可别小看这层窗户纸,咱们所谓的公序良俗,所谓的生态平衡,所谓的和谐共存全依赖这层窗户纸了,有了这层纸才保证了社会机器的有序运转。
但总有一些人有钱便猖狂,以为财大了就可以气粗,为富就可以不仁。
说张陶没有网传那么深厚的神秘背景,我信。但要说他什么背景都没有,我是断断不信的,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习性一定是与其家庭和成长环境紧密相关。
你看西游记中那些出来作恶的妖怪,哪个不是背景强大吓死人?
同样,老板娘说她干了几个徽州宴,咬死人也能花钱摆平,我信。因为生命无价又有价。
活着的时候是无价的,因为谁都不想拿钱换命,死了就有价了,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只能拿命换钱。
但要说有的是钱,赔得起这话,我就不信了。你徽州宴再大,也大不过民意汹涌。
何况你的家业都是消费者撑起来的,你现在还要放狗咬人家,还说人家孩子没你家狗值钱,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可能我们活的是不如一条狗,单身狗,加班狗,但我们自己笑话自己可以,你说出来就不好了,上纲上线就是侮辱人格,就是挑战我们普通人底线。
人最穷也是要面子的,当穷的只剩下这点面子的时候,你还要拔下来撕碎了踩在地上跺几脚,能不引发众怒群起而攻之?
果然有网友扒出,徽州宴上半年所有纳税加在一起只有3254.8元,老板个人纳税只有100元。放到聚光灯下,水有多深一看便知。
有钱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你真的误以为可以为所欲为,那就不是一句蠢要以形容的了,甚至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如果徽州宴真的因此而倒闭的话。
事实证明,再牛逼的人,一旦被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天平上,都只有被吊打的份!
这就是民心的所向,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所以你看,殴打院士的张陶和放狗咬人的老板娘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
无非一个是权力的暴发户,一个是钱力的暴发户而已。
人一旦盲目自信的时候,就特别容易仁波切附体,小魔仙上身,以为自己一身金光无所不能。
最后不但被潜规则反噬,还要被明规则惩罚。
写到这里还有一个人要顺便提一提,就是那个自封财经专家的某波波。
因为写了几本畅销书,赚了点钱,就开始教别人如何做人,把自己当成精英了。
他在近日一档节目中自称是精英主义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无用的人,因为世界不需要很多人。
他此前还有一句名言是,不喝茅台的大部分都是屌丝。
你看,理是这个理,你非要膨胀到到处说,让我们这些废柴情何以堪?凭什么一边给你知识付费,一边还要被你骂傻逼?
想不到一身儒雅的波波也会有露出青面獠牙的时候。
所以综合起来看,他是权力暴发户与钱力暴发户二界之外的第三界,叫名力暴发户。
人那,有了权还想着钱,有了名还恋着利,怎一个贪字了得。
以为写几本书有了点小名气就可以指点江山俯看众生了。
你不过是恰逢盛世,碰巧吃到了时代所赋予的红利而已。时代成就了你,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对时代指手划脚。
时代不欠你的,我们普罗大众更不该是你嘲讽的对象。
所谓的精英并不是像你们这样得志便猖狂,真正的精英除了权与钱之外,有一样东西你们没有,那就是教养,是与人为善,是成人之美。
古人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因为礼节和荣辱才是精英的精髓所在。
反观我们现代人呢,只能用一句我呸来形容了。
当然,真正智慧的精英阶层,真正有格局的资本家,是非常懂得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的,他们比我们更明白,强者让着弱者,同样也是这个世界的潜规则。
因为冲突的代价,他们付不起。
闷声发大财,装逼被雷劈。
他们深谙,他们虽然掌握着社会80%以上的财富,但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恰恰是那些80%看似“没用的人”。
不要觉得自己名利双收了,就是精英了,更不能因为成为伪精英,就掌握了世界生杀予夺的大权了,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嘲笑那些大部分无用的底层人民了。
没有精英,大部分无用的人可以活,但没有大部分无用的人,所谓的精英阶层最终也会沦为无用的人!
这就是大自然的辩证法,是普世而皆准的世界论!
最后说一说这两起事件的本质。
钱学森曾说:
每一起公共舆情的背后,都是社会情绪的反照。
无论是殴打院士的张陶,还是狂妄的徽州宴老板娘,公共的情绪表达与讨伐,都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社会事件那么简单。
而是新的发展阶段,贫富差距与权力任性下引发的阶层焦虑,也是民智开启与社会治理如何共生促进的时代课题,具有很强的样本意义和公共价值。
张陶与老板娘的相继入刑,也充分证明:
总想高人一等,最终只会被万人唾弃。
这世界上从不会有真正的一等公民。
天下苍生,和谐共生。
只有共生才能共荣!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十五分钟内出名。随着视频行业爆火,普通人也有逆袭成为网红的可能。
在一众平台中,哔哩哔哩(B站)以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和原创自制内容,聚集了中国的年轻用户。200万内容创作者活跃在平台上,覆盖了7000多个兴趣的圈层,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UGC社区,也吸引了更多想要进行内容创业的青年加入。
那么,B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区,与其他的平台有何不同?内容创作者如何从个人兴趣出发,打造百万粉丝账号?拥有了粉丝的up主,如何探索商业化模式,实现内容变现?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混沌君为大家邀请到了三位B站百万粉丝up主:
极速拍档:全网粉丝超1000万,主攻汽车视频内容,B站的百大UP主,也是汽车区里唯一的百大UP主。Jacky和大宇宙同台出镜,豪车有价,情怀无价。
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B站粉丝量接近百万,全网粉丝量超800万,记录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半年内采访数百人,敦实的采访能力,娴熟的纪录片手法,使其粉丝量节节攀升。
柴犬老丸子:B站UP主,有130多万粉丝,主要提供美食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一碗深夜泡面治愈了无数人的灵魂。粉丝评价,不光声音好听,人长得还好看!
三位up主将分享视频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你解开疑惑。
授课老师 | 极速拍档 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 柴犬老丸子
编辑 | 混沌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 | 混沌前沿课
柴犬老丸子:我认为视频内容创业简单来说就是用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吸引观众,实现商业价值。一般人听到“高质量的内容”这个词,都觉得我们需要去做一些原创的内容。但是我觉得不一定,有时候,一些内容的二次加工,也有可能会成为高质量的内容。站在生意的角度去看,原创和非原创都是可以开展的。后期两者的路线不同,从长远来看做原创的收益更大更持久,门槛更高,护城河更深,但是前期挂掉的机会也会更大。
极速拍档:我觉得我们不必神话内容创业。内容创业其实从古至今都是有的,从书籍到广播、电视、电影……只不过以前是单向的传播形式,现在是强交互形式。视频内容创作者可以从留言、弹幕、私信中实时收到反馈,还可以在视频平台提供的互动数据中,发现观众在哪个节点跳出率最高等等,帮助我们从多维角度了解自己的内容,用观众的反馈帮助我们对内容做出提升。
凉子:我觉得内容创业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好的、低门槛的创业机会。可以兼职干,可以不把它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只当成一个业余爱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赛道,美食、旅游、很小众的二次元,所有的领域都可以涉及。
柴犬老丸子:答案是肯定的。优质的内容一直是有需求的,内容流量也一直在涨价。尽管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就整个行业来看,内容流量的变现价值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为什么呢?因为内容创作也符合二八定律,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的。
凉子:肯定有机会。
第一,UGC内容是B站、抖音等平台的立身之本,内容是视频平台的弹药,相比用钱砸出来的PGC内容,UGC产生的巨量内容才是各大平台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各大平台也制定了非常多的激励政策去帮助内容创作者更好地发展、变现。
第二,平台需要更多不同的UGC内容。以B站为例,过去10年B站的内容是相对小众的,它的用户群体也比较局限,因此,它希望能吸引年龄大一点的用户或者是非城市的、更下沉一点的用户,所以B站非常需要多元化的创作者。
因此,第三,平台方会帮助这些创作者们发展、变现。
如何选择平台
柴犬老丸子:目前比较主流的平台有六家: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我觉得微博和微信可能相对来说已经晚了,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相对来说内部层级还不太固化,每年依然有新人迅速晋升为顶流,更值得选择。
极速拍档:其实现在很多平台之间的内容兼容性已经非常好了。比如B站有长视频,有短视频,有直播,也有图文,还有社交功能。从创作者角度,不少人已经开始做跨平台运营了。从而扩大创作者跨平台的影响力。
2018年,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B站并不是我们的主阵地。但后来我们渐渐把主要精力放在了B站。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数据。
B站的数据很真实。如果你同时运营多个平台的话,就会发现一些平台的数据,比如播放量、互动、点赞数,都存在一定的水分。但是我发现B站的水分是相当少的。比如B站统计的点击量,是48小时之内,同一用户多台设备,只算一个点击。并且,滑过是不计入点击的。
真实的数据对于创作者去了解自己内容的质量、帮助自己不断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柴犬老丸子:B站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文化,比如弹幕和投币。观众通过弹幕和投币与创作者进行交流,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我的创作品质,也可以更好地和受众交流。很多平台上的内容点击很高,但是交流很少,实际上这给up主带来的成长是非常小的。
凉子:根据时长来划分,短视频赛道主要以抖音、快手为代表,中视频赛道以B站、西瓜视频等为代表,这里我主要拿抖音和B站来做对比,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抖音尽管商业模式比较成熟,达到百万粉丝也相对容易,但是由于粉丝黏性比较低,博主之间竞争更激烈,所以仍然很难赚到钱。
而B站尽管平台体量小、商业模式也比抖音少,但是它的粉丝黏性高,所以它的UP主的稳定变现能力就比较强。稳定对于一个初创期的创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选择平台之前,可以事先在不同的平台进行测试,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平台,然后再开始深耕。
如何选择赛道
柴犬老丸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坚持是最好的见证。我觉得选择哪一类垂直的赛道都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领域。有的人会担心选择的领域过于垂直细分,受众太小,其实刚开始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和妻子皮大吉在成为up主之前其实在做一家设计公司。因为设计公司很多时候DDL(截止期限)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晚上熬夜加班的时候,就琢磨着去厨房做一顿好吃的,帮助我们缓解一点压力。后来我们把这个做饭的过程拍下来,就变成我们开始做短视频的一个契机。
极速拍档:内容创业的本质是在为用户节省认知事物的时间,所以小而深的内容会更容易破局。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独特的价值观可以输出给观众,然后把认可这个事情的人全部吸引过来,我觉得第一步就完成了。
其实我们进入汽车媒体行业之前,已经有很多前辈在做汽车测评这件事,绝大部分媒体都在做这个领域。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图文或者纯评测内容,所以就率先去尝试带着真实的主观的态度和观点去做这方面的视频,看看会怎么样。经过不断尝试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风格变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观众喜欢的一种形式。
凉子:我早年在凤凰网做了很多新闻采访,后来去了字节跳动,才真正了解了什么叫内容运营和算法推荐。我的搭档陈磊,其实是我在凤凰网的同事,我俩因为都喜欢纪录片,又对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感兴趣,所以一拍即合。
我们很少看到高质量的素人访谈,但是市场是有需求的。现在年轻人喜欢表达,他们出现了意识觉醒,他们更关注自己和自己类似的人,他们也更敢于表达不同的声音。所以基于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们就觉得当时的素人访谈是一个蓝海,没有强力的玩家,我们自信有能力从素人访谈中获取到流量,只要有流量,变现就有可能。
柴犬老丸子:如果我们以一个量化的指标,比如粉丝量去做一个阶段的大致划分,我们应该有这几步。
第一阶段,起步,粉丝数量从0到1万,这个阶段相当于一个育苗期,很多号会死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我们要完成两件事情:一、选区。是做美食,还是数码、时尚。二、细分。都是做美食,我要做出什么特点?
当我们做完内容细分之后,一般我们需要熬过一个1万粉丝的关卡。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5万播放量以上的小爆款。小爆款一般要在故事的讲述、选题、封面标题这三点上都高于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是1万到5万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持续稳定地输出,稳定地攀升。经过第一阶段的试水,一般的创作者已经知道什么样的视频相对更受大家喜欢,那么第二阶段就是要沿着这个方向持续积累精品内容。
第三阶段,5万到25万,这时候我们的受众已经比较稳定了。这时候我们的选题既要照顾原来粉丝的要求,同时又要跟上热点,要做一些播放量中等爆发级的内容,让粉丝增长保持良好的增长斜率,形成粉丝群体。
第四阶段,25万到100万,这一时期我们的动作尽量每一拳都要打到位。这时需要每一个视频都达到一个稳定的播放量,才能够实现粉丝的稳定增长。假如平均播放量是20万左右,那么在选题制作的时候,20万就是一个及格线,要按30万、40万这样的标准去做,否则视频只是在粉丝内部播放,无法实现粉丝增长。
第五阶段,100万到300万,这时候需要创作者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也就是记忆点,同时要保持对选题的敏感度,持续地输出高水平的内容。因为很多人都有偶像追星的行为,B站也有粉圈文化,因此这时候可以进一步破圈,吸引更多的人。
极速拍档:按照流量来区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0到1万的流量。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去多做一些低成本的尝试,观察一下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所以在起步阶段,我们除了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去了解观众想看什么。
第二阶段,多元尝试阶段,1万到10万的流量。这个阶段,你已经有基础观众了,但是这部分观众可能跟整个市场是有偏差的。你很有可能会误以为这部分观众的喜好就是市场上所有观众的喜好。
这时,你要做一些舍弃原来观众的多元化尝试,直到发现粉丝开始上涨。这个阶段要不停地取舍,从而发现自己应该吃市场上的哪块饼。到10万流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的1万流量是“假”粉丝带来的。
第三阶段,流量稳定在10万以上。这时,如果你的粉丝数是100万,但是你的播放量只有10万。隔壁家的粉丝也是100万,但是他的视频播放量可以达到30—50万。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思考,可能你拍的内容90%的粉丝不喜欢。那么你可能就要重新布局一下,到底哪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户,要做内容筛选。
凉子:以B站为例,我觉得根据粉丝增长情况,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0到1万粉丝。这一阶段叫探索内容形式阶段。
第二阶段,5万到10万粉丝。这个阶段意味着你已经做出了一些小爆款,可能有一些视频一下就能让你的粉丝量有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这时,你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低成本的高效生产模式。
第三阶段,10万到30万粉丝。这时已经出现了很多爆款,你已经渐渐摸索出一套批量造爆款的方法了。但这个时候你要谨慎,要多看平台内的各种内容,提升内容、话题质量,实现迭代。
第四阶段,40万到50万。这时如果不做内容升级,很可能会遇到瓶颈,很多腰部的创作者卡在这里。
第五阶段,50万到100万。这时,你需要对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要冲流量的,哪些是要提升调性的,要大概掌握一个比例。使大家不至于看厌你,或者看轻你。
第六阶段,100万以上。这时,中等爆款已经是日常,接下来需要的是强化品质,加强合作,提高出圈的能力和账号影响力,思考多种形式变现。
(请点击小程序进行听课)
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凉子:如果我们以95后的年轻群体为目标受众去分析,我个人有三点观察。
1、信仰缺失导致的无力感。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内卷”。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让每个年轻人都被迫卷入了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但同时这又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到了太多膨胀的物欲,让年轻人普遍出现了缺乏安全感的焦虑心态。996、躺平、社畜这些自嘲文化其实可以看出,其实很多人是处在一个否定自我、找不到人生意义的状态。
2、接受多元价值。
不婚主义、丁克,大家对于社会中的多元文化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能够接受和自己完全对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期待自我实现。
虽然很多年轻人嘴上说着996、打工人,但其实很多人心里对未来生活还是抱有很多期待的,即便现在没有办法获得,但是内心还是默默抱有一个念想期待能够实现自我理想。
基于这种理解,什么才是好的内容?有用。让人看了之后有所得,让人快乐、让人觉得安慰或者减压,都是好的内容。
极速拍档:年轻人喜欢的内容和所谓的中老年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娱乐性的内容,电影、综艺类内容,或者是满足知识性的需求,比如一些测评导购或者纪录片、访谈节目,再就是能引起共鸣的节目,比如感动中国。其实每个人看视频,都是追求这三种东西。我觉得这是无关年龄的。
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他们感动的点会不太一样。年轻人更多是自我价值导向,更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内心。
柴犬老丸子:关于年轻人的喜恶,我可以举三点年轻人厌恶的点。
1、太商业的内容。广告可以做,但是不能太硬,需要用用户的语言,用他们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把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出去。其实我们很多爆款视频在抖音上火了之后,后台收到最多的私信和留言是这个东西在哪里买?如果你运营小红书的话就会发现,很多用户其实是把小红书当做导购手册来用的,换句话说,用户其实不太介意你有广告,但是用户对广告内容的质量期望特别高。
2、教条、死板的内容。把观点和知识用趣味、娱乐的方式讲出来,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实现内容趣味化呢?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内容里加入一些动漫的混剪,或者主动去Q弹幕里的问题,或者讲讲段子之类的。在节奏上,最好每30秒就出现一个钩子。用户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被分散的,如果不能每30秒把用户的注意力拉回来一下的话,整个视频的跳出率会非常高。
3、没有“人味”的内容。比如很多账号我们关注很久但是都不知道背后的作者是谁。B站的观众其实更关心这个up主到底是谁?需要up主建立自己的人设,这样才能让用户更有感触。
爆款内容是如何诞生的?
极速拍档: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安防诈骗的案例,视频叫做《让古惑仔做公益?警察真敢想》。
这个内容的度其实是特别难把握的。如果把握不好,不但不能引发大家共鸣,可能还会引来大家非议。我觉得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创作团队一定要引入一些非常年轻的血液,如果制作团队的成员年龄比较大的话,是没办法符合年轻人的思维的。
凉子:好内容不一定会爆,但爆款一定是好内容。选题和角度非常重要。其次,持续做好内容是出现爆款的前提。
我觉得我们要端正一个态度,爆款是很难在你做一个账号的第一条内容就出现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自媒体账号横空出世,好像第一条就爆了。然后很多人也会想,这个看起来并不难,我也可以做这个。但如果你试了就会发现,好像没什么反馈。
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看到这个账号好像是发了第一条内容,但我们不知道他在做这个账号之前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调整期,之前还做过哪些账号,这些是我们不知道的。
再者,入门、探索期的作者,要多听不同意见,多看平台上的留言和反馈,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
到了中级之后,我们就需要一定的内容把控能力,要有适当的坚持。因为随着粉丝量的增加,一定会出现一些批评的声音,这个声音不代表所有人,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创作,去感受大多数人,或者说这个社会的需求,而不要被一些情绪化的负面的声音带跑。
到了高级阶段之后,创作者会逐渐找到所谓爆款的规律,能理解爆款,也能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爆款。比如B站粉丝量大概超过30万、抖音大概超过200万的账号就应该有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这时候其实需要创作者根据个人经历对内容进行平衡和分类,比如有比例地去生产和分发流量冲刺型内容和调性提升型内容。
优质内容≠爆款内容
柴犬老丸子:流量好的内容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爆发式的好,一开始播放量就特别高,非常出圈。
第二种是长尾式的好。这种内容虽然不是热点,但是能持续地被搜索被需要。我们看到很多美食视频,标题就是《XXX的做法》,配合上算法和推荐之后,这个视频就变成了一个工具,被长尾用户持续浏览。
第三种是垂直式的好。比如数码测评类的视频,这个受众度注定没有吃播来的高,但是因为内容和用户足够垂直,能够带来的转化率也是非常高的。我觉得这也是爆款的一种。
所以当我们要做爆款的时候,不妨先去判断一下自己想做的是哪种爆款,不是所有的爆款都需要靠一个10w+的标题去博眼球的。
同时比较残酷的是,如果你的视频没有持续流量的话,一直没有爆款的话,可能真的是内容有问题,不要安慰自己时候未到,找到相关领域的牛人帮你看一看,也许可以很快找到问题。
极速拍档:爆款内容,不一定等于好的内容。好的内容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内容,商业价值体现为两方面:
1、能够带来实际变现收益的。
2、能够实际带来涨粉效果的。
我们看到有一些爆款内容,流量很大,但是没有带来实际收益或者涨粉,这种内容在我们看来可能就不属于好内容的定义。
关注事件和关注up主是两件事,创作者需要持续生产优质、强观点的内容,持续地跟用户互动,才能把爆款的流量转化为自身价值。
如何选择商业变现模式?
极速拍档:除了平台的奖励之外,主要有三种比较常见的变现模式。
第一种,品牌植入。就是接广告。这里需要去平衡的一点就是——如何在不影响公信力的基础上去植入广告。作为一个KOL,如果你的意见被金钱所左右了的话,其实你就会失去自己的立业之本。所以选择怎样的品牌合作是需要非常谨慎的。
坚持价值观早期可能会失去一些订单,但长期来看非常必要。有一次,我们和一个车企合作,刚开始对方答应了我们的条件,但随着后面的沟通,对方慢慢越要越多,最后我们一复盘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让了这么多步,甚至最后有点直接碰到我们底线的状态。
后面我们权衡了一下就直接和对方说这个单子我们不做了。当时情况一度非常尴尬,很多人不太敢得罪客户,但是我们还是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价值,不妥协。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反而对我们的内容更加认可,再后来有些客户也开始愿意向我们让步了。
所以很多事情也是先踩坑,后面才会越走越顺。
第二种,周边产品。对于一家内容公司来说,如果你的全部收入都依靠品牌植入,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平台的投放策略有变化,你的收入将直接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也看到很多内容创作者在做周边衍生,比如李子柒、一条,他们衍生出来的一些周边产品,销量很不错。
第三种,线下活动。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做出了商业闭环。汽车领域有一个账号叫做“爱车的诺诺”,他们在线下推出了淘车业务,带客户去看二手车。买完二手车之后他们还能帮你优化,找专业的团队去把二手车升级成你想要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可以持续拍视频,再向线上输出,最后完成了一个商业闭环。
给内容创业者的几点建议
凉子:你一定是热爱它的,且你是能够吃这个苦的。
柴犬老丸子:活着就要有输出,坚持输出,才有可能遇到爆款。Do it now。手里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
如果你有想法,现在就做,马上就做。五条人的主唱仁科说,有什么乐器我们就用什么乐器,有塑料桶我们就用塑料桶。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音乐,而不是你用的乐器。
对于内容创业也是一样。我们的专注点在内容,而不是纠结其他的可行性问题。到最后你会发现,相对于内容而言,工具的问题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
极速拍档:内容创业,或者说所有创业,都是一种修行。它会掏空你所有的精力,甚至你所有的热情,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数据和观众的反馈永远是不会错的。
不要觉得自己做了一些内容很用心,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却没人看,觉得很气馁。我可以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数据差,真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把方向给拿捏好,没有把这个内容的本质给想通。
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人云亦云。好的创作者善于创造热点,而不是跟热点。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张学友,学得再像,你也不是他。
不要只往钱里看。内容创作产生的是价值层面的东西,而不是价格层面,但是价值提高了,自然而然会带来价格的提高。坚持的回报往往超乎想象。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m1KU5KGb4CLVnzfaVDVo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