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地产风声(ID:fangshi488)
作者 | 迁延
人固有一死。
魂归故乡,落叶归根,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人生最终的归宿。但与往日不同,墓地与爱情一样,不是想买就能买。
今时,墓价在奔跑。生前常为居住烦恼,万万没想到,即便身后也因为住所不得安宁。
1
2008年的电影《非诚勿扰》里,葛大爷扮演的男主相亲了八次,从同性恋相到未婚先孕的准妈妈,对象的靠谱指数直逼下限。
“购置一块皇家风水的墓地,三万块钱也就是你往返美国的一张机票钱,等过几年,同样的一块墓地就可能卖到三十万。“
那时候,观众把这当作喜剧荒诞情节呵呵一乐。万万没想到,这是部写实电影。实在是误会了这位实诚贤惠有眼光的女销售。
结果当初3万的皇家风水墓,仅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了33万,涨了足足11倍。
据财经网2016年报道,各大城市墓地价格以上海最贵,电影里提到的这种墓地,平均价格突破33万。
上海远郊,一座墓占一平米,即便选一款经济型墓地,价格也要10~20万。换算成单位价格,超过上海内环平层豪宅。北京六环,墓地价格也是吊打三环的房价。
于是,有了这样的“殡葬溢出”奇观:生前住在北京上海,死后葬于河北江苏。
大概从2012年开始,就出现了百万上海人涌入苏州购墓地的现象。五年时间,苏州墓价涨了十倍。有人说了,这些年,地底下埋的上海人比苏州人更多。
苏州不淡定了,凭啥上海人来抢我们的殡葬资源?便以户籍限购伺候。
这哪能难倒精明的上海人。墓地20年使用权(实际是20年周期一次缴纳运营费),房产却是70年的使用权,这么一算墓地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环沪房产的优势凸显,转战南通的上海人手段升级,干脆选择在南通买房设灵堂。
京沪不愧为最发达的两极,在部分社会现象上,一致性很高。
清明时节,受北京外溢的“墓园经济”影响,涿州也被“倍思亲”的北京人安排上了,永定河,一边北京,一边河北涿州,墓地价格相差六倍。
生而为人难免为身后事焦虑,在奔跑的墓价面前,活得越久,未来的压力越大。
无怪乎有人调侃,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强地活下去。
有“刚需”,有地皮,有上涨预期,利润极高。房地产的催富现象,在坟地产圈重演了一遍。
2
开发商相当于房地产行业中的“机构”,买房人则是“散户”。与之对应,墓园经营企业就是坟地产中的“机构”。
港股上市的墓园企业福寿园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国内多个省份拥有陵园墓地,据近年财报显示,多年来毛利率多在75%以上的水平,净利率达35%以上,墓地销售价格年均增长两位数。
与高企的墓地价格相对的是低廉的土地成本,福寿园的土地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不到15%。
都是炒地皮,墓园企业的毛利润普遍七成以上。同为一线“开发商”,坟地产界的利润是房地产界的三倍。
恒大碧桂园见了也得纳头就拜,喊一声大哥。
那么,坟地产的机构是如何炒高墓价的?灵感也是来源房地产。
第一招,打造奢华墓地,炒高附加值。
“地下CBD,人生后花园!这么好的服务,我天天在这里工作,都恨不得给自己来一全套!”
《疯狂的赛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徐峥扮演的墓葬推销经理,大力向黄渤扮演的男主推销一套高级墓地兼“十八相送”服务。
荒诞电影再次写实,墓园经营企业用主动迎合“先富阶层”,推动墓园攀比风气,在殡葬业大搞奢侈消费。
墓地也讲起了圈层,一块定制墓地,几十万起步,上不封顶。殡葬浪费风气在社会中弥漫,墓价也得以水涨船高。
几十万的豪华墓地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从墓地陵园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一窥豪华墓地的真容。平台名叫墓团网,万物互联时代,殡葬业也可以拼单团购。
网站中有如上图片,这些墓地可都是豪华型的,尤以最后一块墓碑最为庄重大气,墓体结构加宽垫高,饱满的连一张图都要放不下了,再配上黯然的调色,尽显庄严肃穆,散发出一种低调的高级感。
背景图中天很蓝地很绿,一眼看去,有种说不出的熟悉,道不明的亲切。原来是沿用Windows XP的桌面,不得不叹服设计师的鬼才,丧失了亲人的家属们一开电脑,就仿佛看到了墓冢,时时刻刻可以寄托哀思。
第二招,制造稀缺假象,贩卖焦虑。
除了营造奢华的墓园硬件,每至清明时节,贩卖焦虑的文章总是层出不穷,打着《殡葬业绿皮书》或是发展报告的名义,四处宣扬墓地资源如何缺乏。
今年清明时节,就有一篇耸人听闻的报道称,不光是北京上海,全国的大城市都没有审批建设新的墓园。由于墓地缺乏流动性,埋了人几十年不会动。现在的全国墓穴库存消化周期,只剩十年。
总之一句话,未来8亿城市人口将会无墓可葬。
一般读完这类文章,都不免担心,国家会收回清明假期,因为数年后无墓可葬,我们祭拜谁啊?节也甭过了。
然而,这是被刻意营造的假象,坟地产企业拿地积极,而建设墓穴、销售墓地,却像挤牙膏。典型企业福寿园,去年销售4万平墓地,却储备着220万平米的地皮,也就是说,按这个节奏即便福寿园不再拿地,储备地皮也能卖个几十年。今年,福寿园又悄悄拿了24万平土地。
进货速度远超卖货速度,这货架永远不会空。
实际上,所谓不再新批墓园的大城市,是因为墓地储备足够使用。北京殡葬协会表示,现存的33处公墓储备量,足够北京用上50年。而墓园企业却一边积极拿地,一边缓慢建设墓穴。
这种捂墓惜售,人为制造供应紧缺的样子,像极了当年风口上的地产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