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8年1月31日,高晓松晒出入职哈佛大学研究员的照片,配文说:
 
“今后除了完成好阿里文娱国际化的工作,就是在哈佛认真做点研究,努把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
 
网友说:“你这学历入职哈佛,在你家也只能垫底。”
 
高晓松出自书香世家,三代皆是清华出身。他自己虽是大学肄业,微博认证上,毕业院校填的也是清华。
 
但在早年,他却说:“我顶讨厌自己出身,臭知识分子家庭没劲。”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1969年,高晓松生于北京一个高知家庭,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高晓松父亲是清华教授,母亲是建筑学家,外公担任过深圳大学首任校长。高晓松说:“在我家,硕士文凭相当于文盲。”

 

小时候高晓松住在清华园里,大院里住满了有学问的老师、教授。每当他有什么问题,父母就给他写张纸条,让他去敲谁谁家的门。

 

“随便踹开一家的门,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

 

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长时间耳濡目染,高晓松琴棋诗画都学得很扎实。母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懂点艺术的科学家”。

 

他学业一路很顺畅,一直都在北京最好的学校里当学霸。

 

高晓松初高中在北京四中读书,A班里坐着年级前五十名。高晓松坐在前排,每次老师忘记古诗的下一句,他就在边上提醒。

 

他从不标榜自己出身书香世家,变着法儿跟自己身份较劲,每天弹着破吉他追女同学。他还特别崇拜别人打架,满嘴黑话。

 

他说:“我顶讨厌自己家庭出身,臭知识分子家庭没劲。”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在学校,他从不佩戴四中的校徽,管大院里的小混混叫大哥,跟人结拜,学人家的口头禅、口音和俚语,书包里也塞一块砖头。

 

但人家看不起他,嫌弃他穿得好。高晓松特自卑。

 

有次他组织了一场群架,请来外交部大院的孩子助阵。打完了架,人家拍拍屁股走了,留下高晓松一个人挨处分。操场上广播喇叭里喊高晓松的名字,高晓松反而特得劲,感觉全校女生火辣辣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读初中那会儿,高晓松头发到腰,有次烫了个大波浪,被级部主任给喊住了。高晓松指着校规,说:“我没违反校规啊?”

 

级部主任一看,上面写:女生不准烫发,男生不准剃光头。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在学校,高晓松每天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装作不用功。
 

每到晚上十点,他就开始“扰乱军心”,夹着书包跑出自习室。但他出校门后立马到北师大图书馆,躲在角落里自习到十二点。

 

1988年,高晓松高考,父母让他报清华,他想报浙大,因为他当时谈的女朋友要报浙大。他自己有私心:江南山清水秀,女生漂亮;浙江离北京远,爸妈管不了。

 

妈妈找他谈话:“你如果报考清华大学,我们供你读书。你要是报考浙江大学,我们尊重你的意愿,但是你得自己养活自己。”高晓松一听,报了清华。

 

女朋友听他不报浙大了,使性子把他的吉他摔断了琴弦,他立马把女友甩了,理由是“弦断了就是情断了”。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张克潜是他舅舅。入学后,高晓松无心学习,心思都放在女孩子身上。

 

他做了个简易窃听器,放在女生宿舍,偷听女学生讲话。清华的女学生都很好学,谈话内容基本上都是科学,高晓松听来听去觉得没劲。但后来整栋楼都通过那个频率听女生宿舍讲话,一上自习,男生就赶着回去偷听。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颇有才华。除了撩妹,他还组了个乐队玩摇滚,取名“青铜器”,把邻校的老狼找来当主唱。

 

高晓松留着长发,穿着很邋遢。两人第一次见面,老狼第一反应是:“这人是清华的?这不是卖瓜的吗?这靠谱吗?”

 

见面不太顺眼,但在音乐方面,他们很有默契,高晓松听老狼唱了两句,当下就拍板:“就你了。”

 

那时他们没有经费,乐器很烂,吉他和贝斯不超过一百块钱,便用刷子把替代鼓槌,连音箱也是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

 

但他们劲头很大,带着这些装备到处跑场唱歌,乐队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1990年暑假,高晓松和老狼收到海南一家歌厅的邀请,前去驻唱。两人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到下榻的三星级酒店,兴奋地在席梦思床上又唱又跳。

 

他们在歌厅演奏了一周,激情很高,但反响平平。因为不会唱粤语流行歌曲,最后被老板轰了。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让老狼先回北京,自己一路玩音乐,流浪到厦门。厦门海美,人美。高晓松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很快坠入爱河。

 

暑假结束,他没有回京,放弃了学业。

 

高晓松是个暖男,会给女朋友梳头。有天早晨突然灵感来了,他把梳子一丢,翻开一本书的封面就开始写: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就这样诞生了。他形容那感觉就像“上帝在抓着你的手写东西”。

 

多年后他还感慨:我迄今的36年里,再没哪一年如1990年般漫长、欢乐、忧伤。

 

《同桌的你》在校园里流传很广,收到很多粉丝的来信。有校友采访他,他说:“现在唯一的想法是把自己搞得安静些,好好做自己的音乐,对得起这份名利。”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在厦门“流浪”了大半年,回到北京,准备考北京电影学院。

 

备考失败,高晓松在家里混不下去,父亲对他发火:“不读书就不要赖在家里。”说完,下厨给他炒了两个告别菜。

 

经朋友介绍,他去了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实习,搞起了广告工作。

 

有次在外地拍纪录片,高晓松碰到了一家葡萄酒厂老板。他随口给编了句广告语:想活九十九,常饮葡萄酒。老板一听很高兴,让他帮忙拍广告片,给了他一万六。

 

制作费只需要4000,剩下的钱四人分了,每人得了3000块。当时,一个公务员的月工资才70多元。挣到第一笔钱后,高晓松像个暴发户一样,当晚就带着女朋友,打最贵的车绕北京城转了一圈,一顿饭吃了400多元。

 

尝到金钱带来的快感,高晓松很快辞职,开广告公司,还跟好友宋柯一起倒腾麦田音乐,过得潇洒随性。

 

他买了一辆林肯汽车,穿着皮夹克带朋友四处闲逛,勾搭女学生。身上揣着3万买的大哥大,连传呼号也是最贵的单号,一个6字。他说:“听到别人说呼6,就感觉很洋气。”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吊自杀。高晓松听说后,写下一首《白衣飘飘的年代》,怀念从前。

 

1994年,内地乐坛大放光彩。大地唱片发行专辑《校园民谣1》,收录《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等歌曲。

 

凭借这张专辑,高晓松和老狼一炮而红。高晓松拿了一堆奖杯,他很膨胀,对着那堆奖杯说:“(这东西)当尿盆太小了,做烟灰缸又太大。”

 

那时候高晓松和老狼常常获奖,每次颁奖,如果是第二,就不去。湖南电台主持人龙丹妮和汪涵到北京采访他,他穿身睡衣就出来了。

 

人家问他,你们那首《同桌的你》是写给哪个女孩的吗?他下巴一抬:“什么哪个女孩,就是泡妞呗。”

 

1995年,老狼受邀登上春晚,结束后收到央视给的奖状,上面写“你荣幸地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高晓松不屑,说:“这难道不应该是对方的‘荣幸’吗?”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1996年底,高晓松因为“火得不知道该干嘛”,决定筹办一场演唱会。

 

演唱会来了一万两千人,许多大牌明星、歌手都来了。工作人员对高晓松说:“票卖光了,还有几百人没买到票,只能围在体育场外面。”

 

高晓松听后,执意要求开门迎客,有票的、没票的一股脑儿全涌了进来。从《同桌的你》到《恋恋风尘》,全程都是几万人大合唱。高晓松飘了。

 

曲终下台,那英对高晓松说:“晓松你真该感谢老天爷,我一直想开音乐会都没开成,你才27岁,就开了一场万人音乐会。”高晓松一撩长发,说:“这不是我有本事吗?这不是因为我写的好吗?这不是因为大家喜欢我吗?”

 

好友宋柯回忆——

 

那时高晓松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走!哥们儿带你争名夺利去!”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世纪末,互联网迎来风口,新浪、搜狐、网易纷纷赴美上市。

 

高晓松被张朝阳拉去搜狐,担任娱乐总监,成为年薪几十万的高管。

 

两人一起赚钱,还一同到夜店找小姐。高晓松说:见惯了北电中戏的学生妹,泡夜店会对清华女生更感兴趣。

 

互联网泡沫很快破裂,高晓松离开搜狐,转身去做导演。他找来朴树和周迅,拍摄了《那时花开》。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1999年,《那时花开》杀青,凭着周迅和朴树的人气,影片票房高涨。

 

很多媒体跟风炒作,说高晓松是时代的宠儿,多才多艺。但不久就有专业人员出面:“充其量也就是个90分钟的MV罢了。”

 

有人毫不客气: “这个胖子连衣裳都没穿,哪有什么新装啊!”

 

不论赞美还是批评,高晓松话题度、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完全盖过老狼,成了文化人儿。

 

2002年,记者采访高晓松,提到大家对《那时花开》的评价。高晓松说:“不喜欢我的人,早就不喜欢我了,不用等到今天。喜欢我的人,早就喜欢我了,也不用等到今天。而我,早就已经被人民认可了。”

 

记者随即又问:“一提起高晓松,很多人都说你是个聪明人,但很少加音乐人、文化人这样的前缀,你认为是这样吗?”

 

高晓松头一仰:“我当然是个聪明人。”他讲了自己小学答卷又准又快的故事,却没回答记者的问题。

 

2005年,高晓松开通新浪博客,成了最早入驻博客的一批名人。凭借这个先机,他成了网友眼中的公知。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高晓松,问他什么是知识分子。高晓松答:“知识分子就是能独立思考的人,不是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的。我觉得我就是个知识分子。”

 

2009年,高晓松担任《快乐女声》评委,谈吐颇有文人的风雅和知识底蕴,“文艺公知”叫得更响了。他还被周立波邀请到《中国达人秀》担任评委,步入了娱乐行业。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事业节节高升,高晓松也抱得了美人归。2005年,高晓松在选美比赛中认识了17岁女孩徐珊珊(徐粲金)。

 

他自恋地说:“我们这代人最幸福。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女生都找同龄人。我们变成大叔了,她们又喜欢大叔。 ”

 

2007年,38岁的高晓松在美国跟徐粲金登记结婚,女方只有19岁。高晓松发文称:“妻尚如玉,女且如花。”罗永浩嘲讽道:“呵呵,好烂的中文。”

 

高晓松沉浸在幸福之中:

 

“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没进入社会,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1年,高晓松和洪金宝一道,拍摄了《大武生》。

 

电影杀青之时,高晓松飞回国内庆功。他喝醉酒开车狂飙,造成四车连撞,被判6个月徒刑。

 

情急之下,高晓松拿出了自己的美国护照,但无济于事。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认错态度良好。在狱期间,他读了自己之前瞧不起的通俗小说,为金庸深深折服。还苦读《中英百科全书》,写了个剧本《同桌的你》。

 

他把马尔克斯晚期作品《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译成《昔年种柳》(世面流通译名《苦妓回忆录》)。第一句是这样翻译的:“日子翻回我九张儿那年,那时我打算送给自己一份生日好礼——找个雏儿,过个夜,撒点儿野。”

 

网友评论说:“翻出了一股二锅头的酣畅,牛二的感觉。”

 

彼时,娱乐圈对“劣迹艺人”十分宽松。高晓松诚恳道歉,作为反面典型,对新出台的交通法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名气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微博粉丝从两百万涨到四百万。一出狱就有4家卫视找他做节目,周立波依然等着他。

 

为此,高晓松不以为耻:“坐牢那段日子是我精神和思想最自由的半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自由的时光”。

 

他说:“我觉得男人一定要坐牢,5个月太短,没有用,7个月太长,就6个月正好。”

 

出狱后记者问他:“前两次电影宣发时候,你丝毫不讳言自己是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现在你还这么想吗?”

 

高晓松说:“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出狱不久,优酷找上门来。高晓松跟其合作脱口秀《晓说》《晓松奇谈》。

 

高晓松给节目取名《闲得蛋疼》,被否了。后改名《晓说》,又加了句slogan:世界依旧很大,大到可以晓说。

 

高晓松顶着一张大饼脸,一头卷长发,手执折扇,翘起二郎腿,靠在椅子上点评历史。这个形象成了高晓松的鲜明标签。

 

“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高晓松经历丰富,善长侃大山。他讲的是政、商、经、文体界的种种“内幕”,流量大,观众也爱看,《晓说》很快就红了。他本人也没料到:

 

“没想到费了我10年努力,花了投资人无数钱的四部电影没红,这个没花我什么精力的节目红了。”

 

节目爆红,两年播放量高达五亿次。高晓松调侃:“观众看我这张脸看了五亿次。”

 

高晓松和朋友趁此机会,开了一个民间私立公益图书馆“晓书馆”,他自己担任馆长。

 

事业巅峰期,他说:“我在月球上拉屎。”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5年,高晓松和宋柯一道入职阿里音乐,担任董事长。

 

马云戏谑他“矮大紧”,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高晓松拿它当了花名。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现在是wannabe(想成为)企业家,什么时候能把wannabe去掉,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了。”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阿里星球,没半年就黄了。后来又合并了天天静听和虾米音乐,也搞砸了。网友骂他: “职业经理人没当成,知识分子标签也掉了。”

 

宋柯逐步退出阿里,但高晓松卸任董事长后,又担任“阿里娱乐传略委员会主席”,继续发光发热。

 

马云有教师情结,爱搞乡村教师的公益活动。有次马云想在活动上唱首歌,高晓松就作了个曲,歌名叫《桃李》,让马云演唱。

 

他吹捧马云:“去了阿里才知道,马云有多了不起。”他给阿里的游戏做代言,还写了本《阿里传》,记录阿里巴巴的波澜壮阔。

 

作为发掘高晓松的“伯乐”,马云评价他:“他的知识的各种结构乱七八糟,我也不知道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但是听着很舒服。”

 

2017年双十一,马云拍了一部叫《功守道》的电影。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影片里,马云先后击败各路武林高手,包括托尼·贾、吴京、甄子丹、李连杰。高晓松制作了主题曲,请来王菲和马云一起合唱。

 

新歌发布两个小时后,高晓松把《风清扬》转到朋友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听到对得起两位歌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网友评论:“有钱真好,可以跟天后合唱。”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随着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站出来,指责高晓松节目内容有硬伤。

 

2014年,高晓松播出《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十五周年》。历史硕士“cpcliusi”指出,52分钟的节目里,有20几处明显错误,且“这些史实错误和解说偏差基本涵盖了关于中越战争流传多年的诸多捕风捉影的说法”。

 

“奉劝以后凡是看到他吹历史,赶紧换台。” 

 

网友翻出往期视频,找“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等言论。

 

有人在高晓松微博上评论:“回去看高这小丑怎么说。”高晓松是老江湖,说:“来的都是客,您请进。”

 

纠错风波大热,播放量却不断攀升,不久就登上综艺网络日播榜第四名。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8世界杯,有人翻出高晓松的言论。他在节目中解读“世界杯假球阴谋论”,称足球比赛的结果是博彩业操纵的假球,背后有完整的利益链条。

 

央视足球解说员段暄公开反驳。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请不要动不动就把比赛戴上假球的帽子。高晓松老师的一番侃侃而谈我是非常反感的。内容充斥着对于足球的无知,偏见和不尊重。这不是世界杯的问题,这是世界观的问题。”

 

这场风波再次把高晓松推到台前。但他忙着宣传姜文的《邪不压正》,没空搭理。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20年3月,一则限籍令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外籍明星被扒了出来。恰逢高晓松发微博参加九三学社,网友质疑他:“美国人也可以参加九三学社吗?”

 

高晓松马上回应道:“我是中国人,九三学社不接受外籍。”网友又问: “是国籍转回来了?”他说: “我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当然是中国籍,从未申请过外国籍。谈何回来。

 

随后他2018年接受采访的视频被扒出来。视频中,高晓松称“中国正处于一个最虚伪的时代”。主持人说:“其实你是美国人嘛,你拿着美国的驾照,你有美国的绿卡,甚至是美国公民吧?你完全可以不用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

 

高晓松一愣,有点苦涩地笑了下,摆摆手,说:“不解释。”

 

他随即讲了一堆贬美的话,又反问主持人:“你不也是吗?你不是美国绿卡吗?”主持人说:“我解释。我不是,我做传媒的,拿了也没用。”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20年5月,《晓说》播出最后一期。

 

6月8日,高晓松、麦家、马伯庸等受《人民日报》邀请直播,为学子们送毕业祝福。一开始直播间挺平静,等高晓松一出现,评论区炸开了锅。

 

网友骂“美国人,公蛆”、“一半来看江南老贼,一半来喷公知”。几分钟后,高晓松被骂得提前下播。

 

高晓松陷入严重舆论危机。

 

他没做回应。一个月后,十余位阿里高管聚在一起,庆祝高晓松入职阿里五周年。他非常感慨,发文称:“年轻时独行万里,中年时找到组织。真好。”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21年8月,杭州的阿里颇不平静。马云数月未露面,不久Tech星球报道称:原阿里音乐董事长、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已于近日从阿里离职。

 

随着“清朗行动”开展,高晓松的影视节目和书籍也被下架。

 

中国历史研究院点名批评高晓松,直指他 “披着解读历史的外衣,然而他肥大的脱口秀袍子里,藏着的尽是包藏祸心的私货——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容不得‘奇谈’,‘奇谈’怪论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历史埋葬。”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紧接着,高晓松创办的晓书馆也突然宣布了闭馆通知。

 

高晓松改了微博名字,取消了微博认证。他还删除了大部分微博内容,设置为近半年可见。在个人简介部分,只有两个字:静思。

 

对于这场遭遇,网友称高晓松早在几个月前就嗅到变动。那时他在短视频平台唱了好几首红歌,夸奖这些歌写得好,从小就印在他脑海里。

 

网友说他是“连夜绣红旗,晚了!”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8年1月31日,高晓松晒出入职哈佛大学研究员的照片,配文说:“今后除了完成好阿里文娱国际化的工作,就在哈佛认真做点研究,努把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

 

网友阴阳怪气:“你这学历入职哈佛,在你家也只能垫底。”

 

微博认证上,高晓松毕业院校一栏是清华大学。

 

不久方舟子出来:“他既不是研究助理,也不是研究员,他只是一名自费的访问学者而已。”还讽刺道:“哈佛不给任何报酬,自己掏钱,还可以骗国内粉丝说自己成了哈佛大学研究员,好励志哦。”

 

对此,高晓松都没回应。

 

只是同年接受采访时,高晓松说:“我想成为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

 

同年录制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高晓松戴着耳机独坐窗前,说自己有几个瞬间找到了当年做唱片的感觉:

 

“耍把式很长时间以后,坐在那里安安静静一个人说话,那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那时他跟老狼天天鼓捣音乐,没钱了一起打板卖艺,吞过铁球,还练过气功。

 

有天高晓松父亲从美国邮来一盘Live aid现场录像带,他和老狼看了几十遍,直到把图像看成雪花状。看得眼泪长流。

 

他下决心要做出伟大的音乐。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2012年,高晓松接受鲁豫采访,在节目上讲个了以前的故事。

 

有次走在乡间,他突然听见一个中年男人在唱《同桌的你》,撕心裂肺,带着哭腔。

 

高晓松感慨:“我之前怎么就那么膨胀,现在回想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幸亏我曾经抚慰过那么多人的心,想起之前干的那些不靠谱的事,还不至于太没脸。”

 

早年高晓松喜欢骂人,后来他说:“骂人的事留给年轻人去做吧,好在我也年轻过,该骂的也骂了,再骂也骂不出啥新花样。即使教堂真的倒了,搬砖也比骂街更有意义。”

 

2019年,高晓松在50岁生日那天发文,《半生倏忽而过》。

 

他说:“我要感恩我所生长之时代。我越长大越觉自己其实资质平平,智商也好,情商也罢,不过尔尔。凭我这样资质的一个人,若非生于这个时代,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是绝不可能拥有今天这一切的。”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早年高晓松跟老狼喝酒,愣说“魔岩三杰”不及自己,哪儿哪儿都没他好。气得老狼对他破口大骂。

 

还有一次,光线传媒让挖掘新人,老狼找了批人给他,高晓松说:“这些人跟哥们儿我比差远了。”

 

最严重的一次,他冲老狼摔了椅子:“有本事你别叫老狼,别唱我写的歌。”老狼也很决绝:“行啊,大不了我不唱了,反正我今天的一切都是你给的。”

 

老狼去了一家智利合资公司画电子图、做设计,过得很安静。高晓松开起了广告公司,赚了很多钱,活得很张扬。

 

两人闹翻了,有两年没说话。

 

老狼曾对高晓松说:“你每天大手大脚,哪天没人养你了,我养你。”后来高晓松出狱,老狼送来十万块钱。

 

二十年后,老狼登上《我是歌手》第四季,高晓松是帮唱嘉宾。从不烫头的高晓松为他烫了头,陪他唱了《冬日校园》《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最初是一个女孩介绍他们认识,后来这个女孩成了“狼嫂”,两人在一起三十多年。

 

高晓松说:“老狼是那种不会被时代改变的人。我不行,我随着时代变而变,最后不知道随波逐流到哪儿去了。”

 

有次高晓松自己在国外旅游,一人开着车反复听罗大佑那首《思念》,只为最后一句:

 

“挥洒你的笑容回身一转,别了我年少的烦恼寂寞与过眼云烟。”

 

他一边听一边掉泪,在心里对罗大佑说:“原谅我没能像少年时,在你的歌声里发誓,要坚持过的那样的生活。”

 

 

 

 部分参考资料:

 

1、《晓说》,高晓松

2、《晓年鉴》,高晓松

3、《高晓松的高级人生》,盖饭娱乐

4、《高晓松:我年轻的时候,人们最崇拜流氓》,凤凰网

5、《高晓松:我想成为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新周刊

6、《高晓松:感谢你们,还记得我们唱民谣的那些日子》,新周刊


-END-

作者 | Zack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9XhpnK-JGBUyh_9OiyeJA

高晓松怎么消失了

↓ 喜欢文章,别忘了“一键三连” ↓

清华男生卖艺20年,会唱的赚不过会说的

清华男生卖艺20年,会唱的赚不过会说的

年轻的时候,

我们总误将创作冲动,

当成了创作才能。”

——文学研究家·钱钟书

逝于1998年12月19日

出自小说:《围城》

……

01.

 

1928年,清华迎来首批住校女生。由于没有宿舍,女生们只能暂住古月堂。4年后,杨绛到清华借读,一早从古月堂西厢的一间平房出来,抬眼就看到了钱钟书。第二年,钱老与杨绛订婚。半个多世纪后,80年代末的清华男生就没有钱才子那么幸运了。据说当时男女比例,高达七比一。

 

1987年,北大图书馆东边草坪上,一个叫朴勋的男孩抱琴歌唱,引来无数女生注意。此后,越来越多的北大男生来这里嗅姑娘,形成草坪文化。待这一风潮席卷北京高校,各校男生望风而动,抱琴而歌,纷纷投入到弹琴事业中来。短短两年,为吸引姑娘而作的歌曲产量飙升。其中一首《星期天》,更是在北大传唱到校歌的水平。其作者是日后创立真格基金的徐小平。

 

徐小平被分配到北大艺术教研室任教,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搞吉他培训。俗称“小蓝本”的教材在高校男生手头传了又传,一点不亚于文革时的手抄本《曼娜回忆录》。男生们凭此宝书,操琴而歌,只为姑娘美目盼兮。40多年前,钱钟书在《围城》里说:

 

“哪有爱情,都是生殖冲动。”

 

这话放到彼时清华,应该叫做:

 

哪有文艺,都是嗅蜜冲动。

 

谁能想到啊,日后影响内地华语原创音乐的清华小子们,居然是被北大启蒙的。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正赶上操琴风潮。那时节,长得好和分数高并无卵用。男生出风头,无非三件事,打架、踢球、弹琴。在清华7:1的时代背景下,吉他成为吸引姑娘的神器。高晓松也只好跟风,跑到草坪上弹琴。有人冲上去问,知道宋柯吗?高说不知,来者恨恨道:

 

“呸!宋柯都不知道,敢在这儿弹琴?”

 

高晓松进校时,刚毕业的师兄宋柯已是清华传奇。大三那年,宋柯写了首《一走了之》,被清华学子广为传唱。卖给孙国庆,赚了60块。写的《风雨尽头》,还被张楚收录在专辑里。当年全北京高校外国歌曲大赛,宋柯拿第二。拿第一的那位,日后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唱了《我和你》。

 

从根本上导致高对宋柯的崇拜,是他看上一个师姐,结果人家是宋柯前女友。彼时,宋柯红到有女生半路劫道。经多方牵线,大紧终于在师兄回校看女友时跟他吃上一顿涮羊肉,从此发誓,要像师兄一样迷人。

 

如今的清华女生恐怕不知道,当她们沉迷于朴树的纯净,听着他的歌感动下泪时,都要感谢20多年前师姐们做的历史贡献。

 

要不是她们一个个对高晓松们爱搭不理,哪有日后的归来少年啊。

 

 

 

02.

 

那正是中国摇滚发轫的日子,受崔健影响,高校掀起一波乐队风潮。高晓松的“青铜器”差个主唱,在老狼女友潘茜的牵线下,大紧认识了老狼。北京建筑学院门口,老狼用一曲《我要的不多》征服了高晓松。

 

后来高晓松开玩笑说,之所以找老狼,主要是因为他态度端正,要的不多。

 

清华岁月,后来被称为白衣飘飘的年代。通过各大高校碴琴串联,高晓松认识了沈庆、郁冬这些优秀校园歌手,开始创作伤春悲秋的民谣。另一头,又跟家人要钱下血本、攒乐器,跟“青铜器”在政法大学的传达室里排练,唱的都是重金属。排练间隙,鼓手大紧总臊眉耷眼地抄起吉他说:“哥们儿写了一首骚柔小调,请诸位赏脸听听。”

 

硬核的年代,呐喊的洪流,被崔教父和《百年孤独》震撼的清华男生们,个个壮怀激烈、怒肠百结,没人瞧得起那些个“忧伤、惆怅、暮色、山岗、姑娘发带、刻字老墙”。

 

大二暑假,高晓松非要出去卖艺。乐队的人都不去,就老狼去。恰逢老狼失恋,一路哭着跟高晓松去海口,在“癫马”歌厅里卖艺赚钱。两人在这时结下了旁人不可替代的革命友谊。最后赚的钱刚够一人回去,高让老狼先走,自己去厦大浪了一年。经此一役,心就飘了,从厦大捞了个姑娘回清华,对成为科学家彻底失去兴趣,毅然辍学。

 

1991年,清华西阶搞了场汇演。当年清华有名有姓的校园歌手都到场了。唱至高潮处,大紧冲到前排,抱着从厦门带来的女友狠亲一口,就此与清华道别。随后,老狼拿毕业证,下乡给人装电机。从清华肄业的高晓松,北电落榜后,却误打误撞,在亚运村拍起了广告,成了土豪。

 

老狼拿到第一笔工资请他吃饭,大紧喝高了,在公交车上痛哭流涕道:

 

“哥们儿我写那么多歌,唱给谁听啊?”

 

那会儿他刚失恋。沈庆到亚运村,他抄起吉他就唱了《青春无悔》,唱得潸然泪下,拉着沈庆诉说音乐理想。虽说大紧已经开上豪车,住六居室,但仅仅有钱,还无法满足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心。日后,高晓松带着师兄宋柯一路趟饭、开辟音乐江山也证明了沈庆当年的判断:

 

“我们那拨人里,高晓松是最想出来的。”

 

沈庆在这件事上做了突出贡献。是他带着校园歌手们的小样,前后找了几家唱片公司。头一家嫌高晓松的词太俗,没谈拢。第二家又要找晚会歌手唱,高晓松又不乐意。终于,沈庆遇到了黄小茂。年届三十的黄小茂被作品里的青春气息所感动,答应帮他们出唱片。并为作品取了个名字:校园民谣。

 

为了让情感表达准确,黄小茂决定不用专业歌手,让他们自己唱。黄肯定没想到,这一决定将如何影响内地音乐的格局。

 

那一年,北京南礼士路原广电部的录音棚,中国首批民谣原创音乐人一起试音。时至今日,其他人都被遗忘,反倒没开口的高晓松依然傲立潮头。由于大紧的嗓子实在不堪入耳,当时他所有作品都由老狼代唱。

 

偏偏一首歌没写的老狼火了。

 

1994年,中国摇滚声势看似很大,实际上都是浮光泡沫。那年北京高校联合搞了个大学生晚会,老狼上去唱《同桌的你》,一夜爆红。第二年春晚,又作为新生代歌手登台,虽然真唱持续跑音,最终还是名扬全国。

 

把“魔岩三杰”送入红磡的张培仁曾总结:

 

“人民的方向,是你不可阻挡的。”

 

1994年,在愤怒摇滚和骚柔民谣间,广大青年做出了历史性选择。崔教父一直教育高晓松,不要总风花雪月要为时代呐喊,但事实证明为时代呐喊这碗饭不是谁都吃得上的。高的格局,就是忧伤山岗。

 

就那么红了,幸福可以说来得太突然。1996年,高晓松和老狼拿了无数奖,27岁的他在南京五台山开了一场万人音乐会。作品集《青春无悔》以高居不下的销量成为了一代青年感怀岁月的心灵圣经。

 

清华音乐男孩,就此登场。

 

 

03.

 

 

 

1994年那场大学生毕业晚会上,除了老狼《同桌的你》,还有一首不起眼的歌叫《成长》。它的词曲作者卢庚戌,比高晓松要小一届,1989年以市状元身份进入清华建筑系。一进清华,同级生里就有李劲这样名声赫赫的人。5年前,邓小平站在13岁的李劲身后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环顾四周,李劲还不是最能打的。学霸卢庚戌顿时失去了学习兴趣,一边暴啃先锋文学、朦胧诗,一边向女生献殷勤。为了引起女生注意,先是写诗,不灵,又画画,还是不灵。抬头一看,都练琴呢。尤其听说老学长宋柯一个人泡了好几个校花,赶紧加入轰轰烈烈的校园歌曲运动。

 

不幸的是,卢庚戌不像高晓松和老狼有家学。高晓松他妈教他吹过黑管,老狼他妈是交响乐团团长。卢抱着吉他练了一年,室友们忍了他一年。一年后,卢参加校园歌手大赛,连决赛都没进去。

 

自知唱功不行,卢庚戌组了个“梦中草原”组合,开始退居二线,负责创作、和声,终于如愿拿到决赛冠军,名扬清华。起初他跟高晓松、郁冬他们混。这俩退学后,他仍旧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1994年,师兄《同桌的你》火遍大江南北,心下落寞读大五的卢庚戌,迎来了他的师弟李健。

 

清华音乐男孩这拨人里,论唱功李健首屈一指。毕竟人家是靠唱《说句心里话》保送上清华的,从底子上就甩了师哥们一大截。进校后,李健加入合唱班。一天听见宿舍楼有人弹琴,推门进去,见一胖乎乎同学抱琴而歌,上前打招呼。此后四年,两人经常切磋琴技,还一起搞了毕业演唱会。

 

这位弹琴的,就是缪杰。

 

上学没几天,李健就遭遇了跟卢一样的冲击,发现周围学霸太多,根本找不到存在感。为此,他把精力转移到音乐上。那时李健学唱谭咏麟,惟妙惟肖。早在哈尔滨读书时,高一文艺汇演,他唱谭的《朋友》,把全校师生吓了一跳。高中同学都爱围着他,听他唱歌。关掉屋里的灯,听他抱着吉他来一曲《爱在深秋》,黑暗之中,每个人都听得泪流满面。那时,李健才16岁。

 

进入合唱队后,一师兄点拨李健:“别听什么谭咏麟了,你要听披头士!”自此开拓音乐格局。合唱队一次表演,李健上去唱《黄杨扁担》,卢庚戌被其音色震撼。此后,有事没事李健就到卢师兄宿舍聊天。聊至深夜,就在卢的上铺过夜。再加上缪杰,三人在卢大学时光最后一年来往甚密。

 

后来搞“水木年华”,主要是卢庚戌牵头。跟高一样,卢也有一种强烈的想出头的冲动。大俗话叫“想红”,卢管这叫“追梦”。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纺织部设计院,干了两天,最终还是决定搞音乐。

 

1997年,卢庚戌和几个朋友在上海、江苏多地寻找机会,又回北京,在清华北门外租了个房子,靠着画图纸赚外快,支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李健没事就往卢庚戌那儿跑,坐在被风吹动的麦浪前,跟一帮诗人、画家瞎聊天、谈理想。每次他西安的女友来了,卢庚戌还得想办法回学校去蹭一宿。

 

卢庚戌辞职时,问家里人要了梦想基金,跟爸妈说,只要写歌,打榜就能红。结果三年过去,都27岁了,还没有红得迹象。

 

这期间,他遇到好几个音乐人,都劝他放弃,踏实上班。尤其指出他唱功太烂,就是搞音乐也是做幕后,当歌手,别想。他去见田震的制作人,人家问他卖不卖歌,卖就签。他说我的歌不是拿来卖的。

“我是要自己唱的。”

 

北京冬天奇冷无比,室内没暖气,卢庚戌每天睡到半夜就得爬起来续煤。硬扛了两年,扛到缪杰和李健都毕业了。1999年,他拿家里人支持的钱出了张《未来的未来》,没多大声响。高晓松和宋柯都劝:

 

“我俩长这样都没当上歌手,甭说你了。”

 

卢为音乐梦挣扎时,李健也差点退学。一想到父母的期盼,忍着拿了毕业证,然后进广电总局,下乡搞村村通。每次爬电线杆,看到脚下猪圈里的猪就肝儿颤。在单位干了一年,李健胖得快没人样了,上楼都费劲。

 

当时一个月工资4000块钱,按理说也不低。但有一天去中友百货,他看见一条599的Lee牌牛仔裤,心想一个月工资连10条牛仔裤都买不上,多巴胺顿时就不分泌了。后来又一天,在秀水街碰到刚拍完戏的李亚鹏,人穿一大皮衣,看得李健流口水。

 

李健本不是一个沉迷物欲的青年,那会儿就觉得,在单位里待着也挣不了什么钱,还不如出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所以卢庚戌邀他组乐队,立马就答应了。

 

“我要一个月挣五万当时就不去搞音乐了。”

 

李健加入时,卢已经联系到发片机会。主要唱功不佳,希望师弟帮忙。两人攒了几首歌,觉得还行。卢早年因失恋写过一首《收藏青春》,李健和缪杰唱它还拿了校园歌曲大赛一等奖。经过几次改名,临发片前,卢又给这歌弄出来,为了祭奠业已逝去的青春爱情,将其命名为《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虽然没掀起《同桌的你》那样巨大的波澜,但也踩在了广大青年祭奠青春的麻筋儿上。熬了5年的卢庚戌,终于可以在师兄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歌曲打榜后,公司要求他和李健多搞点这种作品,还准备给他们安排绯闻。李健听了,觉得这与初心背道而驰。

 

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个人文音乐人,不是写街歌,是艺术家,不是娱乐圈红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随后,李健退出。

 

彼时的“水木年华”,只能说略有名气,离彻底走红还差四年的距离。事业伙伴突然离去,卢庚戌为此失眠整整一个月。

 

前阵子有网友提及此事,卢亲自回复说:

 

“李健那时的决定,是不负责任的。”

 

04.

 

 

 

《一生有你》打榜时,膨胀的高晓松早已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创作者。当时他打算写书、拍电影,做知识分子,苦于没有门路,只好跟郑钧到各大高校嗅姑娘。

 

那时,他俩遇到了在酒吧里弹琴的叶蓓,认识了打算卖歌赚钱的朴树和音乐老师小柯。他把小柯和朴树介绍到红星社,红星只要小柯,把朴树打发走了。好巧不巧,在美国看到真正摇滚乐、一度放弃音乐梦的宋柯转行卖珠宝。听说他回国,高晓松找到师兄:

 

“咱搞个唱片公司吧。”

 

一句话,把宋柯的音乐梦唤醒了。

 

在美国时,宋柯看了本《音乐商业》,专门教人如何把一首歌变成可以赚钱的版权产品。自己卖艺不行,卖别人的艺,宋柯很有兴趣。当年在清华开吉他班,一学期5块钱,宋柯能招到40个学弟。高晓松找上门,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麦田音乐。宋柯变卖珠宝,先往公司里砸了20万。

 

麦田签的头三个歌手,是朴树、叶蓓和尹吾。公司草创期,每个会弹吉他的员工都很兴奋。4年下来,不惜成本做了3张专辑。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乐迷一麻袋的来信。当时《音乐生活报》定期总结各大排行榜,高晓松的一大乐趣,就是拿红笔把麦田的上榜歌圈出来。朴树的出现,尤其令这对搭档无限欣喜,以做废一版专辑的代价,给内地华语原创音乐做了突出贡献。

 

然而一切还是想得太美了。

 

由于盗版猖獗,94年后,内地唱片公司都赚不到什么钱。按照宋柯分析,做内容商,音乐也好影视也罢,拿不到四成收益,行业就得不到良性发展。但内地唱片业最高也就到15%。加上麦田做音乐不惜成本,4年下来,连年亏损。到了第四年,3个月发不出工资,全靠宋柯打麻将续命。

 

当时盗版占了90%的市场。做完《我去2000》年后,宋柯和高晓松从市面上买到50多种盗版,当时心就凉了。不止他们,像“大地”“红星社”这些有香港资本的唱片公司,要么转卖,要么撤退。

 

红星给许巍做《那一年》,直接把制作丢给许巍,让他自己找乐手,后期缩混又不通知他。专辑出了,还是汪峰打电话,许巍才跑到街上买了一张。拆开一听,缩混乱七八糟。专辑封面都是从MV上抠的。

 

宋柯一看这势头,准备去荷兰的银行上班,大紧也搭上了张朝阳。就在这时,华纳进入中国,许晓峰是总负责人。许是北大的,跟宋柯同届,当年还一起参加过歌手比赛,被宋柯的乐队打得找不着北。听说华纳进来,高宋二人活动心思,找许晓峰“求收购”。许一看挺便宜,就把麦田买了。

 

北大虽然没出几个知名歌手,却在这件事上取得了战胜清华的历史性胜利。

 

此后,高晓松在互联网、电影圈开疆拓土。转入华纳的宋柯,给朴树弄了那张《生如夏花》,帮那英、孙楠、周迅等人做专辑。四年弄下来,成绩也不算突出。2000年后互联网兴起,网民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各种网络侵权,连盗版商都撤了。高晓松和宋柯去找互联网公司谈判,说你们花巨款做公关,打压我们唱片公司,还不如直接把钱给我们买版权。没想到人家来了一句:

 

“你们懂个屁的互联网经济。”

 

2004年,彩铃横空出世,很多音乐公司趁势杀出。充满商业嗅觉的高晓松一看有搞头,又拉宋柯找太合地产投资,拿钱创立太合麦田。之后8年,宋柯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签约李宇春,二是拿下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数字版权。后者给麦田带来2000万收入。尽管如此,眼看唱片业日薄西山,在各种谈判中失去话语权,大师兄还是撤了。

 

帮人卖艺12年后,宋柯终于明白这一行的局限性。这期间,高晓松的心早也不在音乐上,他是《写在墙上的脸》的作者,是《那时花开》的导演,是选秀节目里最难看的评委,是各大饭局上最能侃的雅痞。

 

2012年,撂下句“唱片已死”,宋柯转身开了烤鸭店。经常有业内人去照顾生意。

 

这让宋柯明白了:

 

“这鸭子我做好了,真有人来吃,付完钱人家谢我,说做得真好吃;做音乐做好了真没用,没人付你钱,还骂你。”

 

 

 

05.

 

 

李健走后,卢庚戌独木难支,只好把廖杰找来。当时廖杰在IBM里拿着上万的高薪,为了音乐,说走就走。除了廖杰,卢还找来了清华另一位学弟姚勇。姚勇上大学时就想做摇滚乐手,为了断他痴心妄想,父母还请他舅舅王小波出马说服。舅舅问,玩摇滚,你有喝风屙尿的本事吗?

 

喝风屙尿的本事没有,为梦断粮的本事还是有的。可惜这本事没持续太久,姚勇扭头给马化腾抄了个游戏,赚了百万身家,留下卢、缪坚守阵地。

 

2003年前后,歌陆陆续续红了一些,但乐队老是不红。那二年内地有羽泉,港台有周杰伦、F4,他们人气是差了点。第一张专辑做完,没公司愿意签约,两人只好开了家“水木同创”,自己把自己签了。

 

都是命啊,水木同创一位股东,是完美时空的董事。2006年,国内网游热,《完美世界》四处砸钱,“水木年华”写了首主题曲。由于歌曲和春晚主题契合,两人又上春晚。游戏出来后,曝光剧增。总算赚到钱了。第二年,“水木同创”就签下王筝、李延亮和高旗,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当时宋、高抱着李宇春和刀郎都恰不好饭,更别提他们了。两年后,所有签约的人都散了。校园民谣的荣光也散了。互联网兴起后,“水木年华”同样面临严重的侵权,线上音乐赚不到钱,只能出去走穴,演出时,反反复复唱那首《一生有你》。久而久之,两人心思也不在音乐上了。

 

那两年,他俩发现很多店面乃至楼盘都打着“水木年华”旗号。哥俩一想,与其让别人吃肉,不如自己烧烤。2008年,两人去双龙峡旅游,看中一眼矿泉水,组了“水木晶世食品”,打算做矿泉水生意。业务交给人家,自己挂品牌。结果合作公司不靠谱,钱砸了半天没反应。两人只好自己干。

 

隔行如隔山,成立不到三年,公司被迫停产,还欠了人家100万承包款。

 

卢庚戌恨啊,眼看清华同学一个个创业上市,财富自由,自己还要走穴,“过气明星”的帽子躲不过去,不能就这么算了。

 

接下来,他们又跟TCL合作,推出3款音乐手机。一个月卖了几万台,卢喜笑颜开,目标要做音乐界李宁。两年后,他们也找到了许晓峰,在深圳成立一家科技文化公司,准备把音乐版权和数码产品深度绑定,推出MP3、平板等“水木”系列。同时,又在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单大悦城开“水木年华奶茶店”,推出服装和吉他。

 

缪杰展望未来,人们的生活是这样:

 

早起一杯“水木年华”的矿泉水,穿着“水木年华”的衣服出门,下班后去“水木年华”KTV唱歌,抱着“水木年华”色吉他嗅蜜,听着“水木年华”音箱里的歌曲入睡。

 

这么牛逼的生态,李嘉诚都不敢想。

 

结果无一例外,都黄了。

 

前前后后,卢庚戌损失500万。

 

而当四个师兄忙着想在商业上挖一矿金时,老老实实沉下心做音乐并不断想做出好音乐的,只有李健一个人。退出“水木年华”后,李健租住在大杂院里,埋头往心目中的人文音乐迈进。出完《似水流年》和《为你而来》,市面上几乎没了他的声音,演出长时间也只穿梭于高校之间。

 

那几年,网络歌曲红、R&B红、彩铃红,有人就劝他:“别写那些文艺的,写点小情小爱,弄个彩铃,一首歌就发了。”

 

李健没听进去。他还是觉得写内心的东西,最有成就感。当时身边一拨一拨人出头,尤其清华校友都成了社会精英,自己身上还掏不出一万块,也挺慌的。34岁那年他也问自己,人孙楠34岁都红成什么样了?

 

想来想去,还是睡着了。

 

唯一的成就感,来自圈儿内肯定。两张专辑下来,那英、孙楠都管他邀歌。做到第三张《想念你》,他离开老东家,签约新公司。新公司的副总正好是他前经纪人。为了让李健出来,特意找张亚东做专辑。同年,公司签下赵薇。签约发布会时,公司安排李健去站台,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没几天,李健接到一个电话,那头自称是赵薇的好友,喜欢他的新专辑,希望有机会合作。电话那头的女人,名字叫王菲。

 

2008年,李健在北京星光现场开个唱,王菲去了。两年后,天后酝酿复出。春晚希望她唱《人间》,她选了李健的《传奇》。歌的前奏是96年写的,整体在2002年完成。演出前,李健跟王中军、羽泉等人吃饭,大家都说,这下你要火了。果不其然,这首沉默8年的歌,一夜红遍全国。

 

第二年,李健登上了春晚。

 

8年的沉寂和坚守,总算迎来回报。

 

而那时,卢庚戌正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接下来该干嘛;宋柯那句“唱片已死”呼之欲出,正打算去CBD卖烤鸭。

 

最惨的还是第一个成名并屡次膨胀的高晓松。2011年5月9日晚上十点半,高晓松醉驾出了车祸,被判入狱半年。

 

大紧老爱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叫: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那一次,他失去自由184天。

 

 

 

06.

 

 

 

在狱中,高晓松反思人生,又是译马尔克斯,又是跟狱友掏心窝子。后来他说要感谢老天爷,让自己悬崖勒马,否则不定干出什么事来。这期间,他执导的《大武生》上映,各路明星纷纷站台,可见人缘之好。

 

许家印恐怕也是看中了他的资源,托人给大紧带话,说你出来后,之前谈的事情还算数。原来高晓松出事前,老许找过他几次,想在音乐上做点事。一个搞地产的人来搞音乐,那他的目的一定很单纯。

 

绝不是为了扶持音乐。

 

这一年,烤鸭店开张没多久,宋柯就被出狱的学弟拉着去见老许。经许老板垄断演出场馆的想法打通任督二脉,高、宋也想明白了,别费那个劲培养歌手,买一堆版权,一年弄他几十场演出,还要啥自行车啊?

 

随后,恒大的音乐节立项,2013年搞了22场演出。2014年又咬牙做了一年,发现现实跟做唱片一样残酷。一场演出成本300万,赞助还不到200万。2015年,高、宋觉得这事儿没谱。线下搞不动,转线上吧。借着2014年杭州开音乐会跟马爸爸搭上线,高晓松离开恒大,带着师哥去了阿里。

 

当时阿里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准备大干一场。高晓松建议马云打造一个覆盖全产业的平台,老马被说服了。随后,高又拉来何炅做内容官。一帮人非常高调地开了个“阿里星球”发布会,当天台下坐着老狼、郑钧、蔡康永、郭德纲、黄渤…据事后回忆,很多人脸上,都是不怀好意的坏笑。

 

笑容是危险的,心太大,也是危险的。由于产品逻辑混乱、对用户不友好,后来QQ和网易版权大战时,星球已经没声儿了。

 

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马云调侃说:

 

“我觉得高晓松口才也不是很好,他的知识乱七八糟,我也不知道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但是听着很舒服,让人觉得有道理。”

 

马爸爸估计也没想到,这一通“觉得有道理”,就搭进去一个天天动听。

 

早知道,天天动听还不如改叫“听着舒服”。

 

星球创立前,高晓松很自信,跟马云说,肯定要独立,我们不是来做员工的,是来做股东的。结果3年下来,大紧成功卸任了阿里音乐科技董事长。此后他的主要工作重心,是给公司写一本《阿里传》。

 

高师兄的产品梦碎了。

 

卢师兄的电影梦也没做太好。

 

赔了500万后,卢庚戌还是觉得自己适合搞创作,表达一下爱情、梦想和青春。随后买了本《21天写剧本》和《怎样做导演》,拍了部《怒放青春》。投资1000万,票房200万。从哪儿跌倒,卢庚戌决定从哪儿爬起。2015年,自组“梦时光”,拿到联想之星王明耀的500万融资,加上清华校友投资,耗时近4年拍了自传电影《一生有你2019》,豆瓣评分4.0,票房4100万。

 

联想之星有个CEO特训班,卢庚戌也该去读读。像他后来参加《我是创始人》,被所在队伍合谋淘汰,来自清华的王小川就说:

 

“卢导是个单纯的人。”

 

出自清华的优秀企业家很多,除了王小川,还有孙宏斌、王兴。单纯的清华音乐男孩们,想在人生下半场转型搞经济,还是要多向地产和互联网校友们多学习一个,否则根本就不知道资本江湖到底有多凶险。

 

不信去问问孙宏斌,看看他对山西来的老乡贾会计有什么想法。

 

 

 

07.

 

 

高晓松曾说,每次拜庙见菩萨,从不许愿,一个劲儿说我挺好的。确实挺好。2012年,他不但搭上许家印,重踏音乐寻梦路。出狱后不久,手机就被打爆。无数人要约他上节目。高晓松也明白这帮人是来干嘛的。

 

那拨人里,时任优酷总编辑朱向阳找了他三次,约他吃饭。见面后,朱向阳表示优酷想弄节目,真人秀之类的,让高做评委。高说那太麻烦了,你要弄不如咱弄个最简单的,我一个人对着镜头说话。清华辍学的高晓松想管它叫《闲得蛋疼》,松江二中辍学的韩寒说你应该叫《晓说》。

 

我都不知道这俩人谁更有文化。

 

对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高晓松而言,说话跟吃饭一样简单。打小他们家聚餐就是知识肉搏战,高晓松要抢话才能从她学建筑的妈嘴里捡上几句。加之他自幼博览群书,看各种历史文献、军事著作,日后又在文艺圈纵横驰骋,在嗅蜜岁月里几经跌宕,什么历史、八卦、绯闻、艺术信口拈来。长大后无论什么饭局他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话题旋涡中心,滔滔不绝,一骑绝尘。

 

这就是传说中的名流吧。

 

2012年,《晓说》上线,高晓松聊奥斯卡。那是编导去美国出差随手录的。不过画面里大紧出现在奥斯卡现场走廊的镜头,花了几十万。事后证明这几十万花得值,高晓松一路聊青楼镖局、世界历史、民谣往事、八十年代灯塔,播放量蹭蹭破亿。大紧不分成,只拿保底的钱。但光是出场费也不低。日后,他和清华校友龚宇见面,坊间传闻,为了挖他去爱奇艺,龚宇开了天价。

 

2012 年至 2016 年底,《晓说》《晓松奇谈》超过 15.3 亿播放量。

 

录一年节目,高晓松只要26个下午。

 

这产值比,你说得多高。

 

凭借《晓说》,大紧收割不知多少粉丝,一时间跃升为这个时代最著名的知识输出分子。赚钱速度和收割观众的打击面,远比在阿里吭哧吭哧加班来得容易。自打1996年从五台山上下来,转入幕后当制作人、搞唱片公司、弄互联网产品,兜兜转转20年,折腾半天,到底不如现身卖艺强。

 

不过高晓松觉得《晓说》连卖艺都算不上:

 

“说脱口秀就是卖下水。音乐、电影、文学这些是正经手艺,但你卖下水卖了一盆,岂不是卖艺的时候就更从容了?”

 

立志做知识分子的高晓松,一直很有商业头脑。从麦田到阿里大文娱,一直是他带着师兄宋柯趟饭。早年他跟史航等人录节目,在化妆间,一个人都不认识,上来就问,咱今天多少钱?把在座的知识分子都惊着了。

 

人家能赚,不是诗与远方撑起来的。

 

也别清高了,说世道变坏是从知识分子下场圈钱开始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高老师维护了清华卖艺人士最后的变现体面。

 

 

 

08.

 

 

2015年,高晓松在网上侃大山时,李健入世一跳,登上《我是歌手》,收获了搞音乐这么多年最高的一波人气。不但民间姑娘媳妇们拍手欢迎,圈子内部击节赞叹,连向来苛刻的评论家朱大可,都夸他是中国绝无仅有的知识分子音乐人。尽管荣誉加身,赶上了真人秀时代热的李健,还是选择淡出公众视线。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创作者。

 

至于怎么卖,不操那份心。

 

在争名夺利上,更像是高晓松的反面。

 

走红前那8年,李健相当安于寂寞。一年挣十来万就知足了。住在大杂院里,每天睡到自然醒,弹琴、读书、写歌、跑步,全照着自己步调。身边一个个清华校友都取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他依然故我。一年夏天,基友钟立风去他家做客,听蝉听风,赏花赏琴赏CD,真觉得他和女友把日子过成了诗。

 

走红后,有企业拿100万找他合作。李健没接,觉得接了,生活本质上不会有什么改变,但自己心灵可能要纠结很久。他早想明白了此生之行。做完导师后,有意淡出,跑到国外躲了一阵。后来要不是吴秀波出事,你都想不起这哥们儿。他对名利相当警惕,生怕它冲淡对音乐的热爱。

 

“无论是从持久度还是深度来看,很多商业上的成功、名利的获得,对我来说,都比不上写出某一首歌的愉悦感。”

 

瞧瞧,什么叫专业。

 

这里要说的是,李健和高晓松,没什么高低之分,无非是每个人活出自认为最明白的那条路。这就跟嗅蜜一样,最漂亮的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人爱活个面子,有人爱活个里子。

 

都是口味不同使然。

 

20多年过去了,当年从清华西阶出发,抱着吉他投身音乐事业的清华男孩们,到头来只剩李健一棵独苗,不为时代风云所动,坚持初心写歌。其他操琴而歌的哥儿几个,在变幻的岁月里,在名利的潮流下,不是做了文化商人、创业小咖、助农帮手,就是当了业余网红。也对,当年李健操琴是为寻找人生寄托,这几位主要还是冲着泡妞去的。

 

这叫各得其所。

 

2018年清华88级30年聚会,有同学大醉,指着高晓松说:“你还记得我们读书时的梦想,纵横四海改造国家吗?结果你今天拥有这么大的话语权,却在节目里说些不疼不痒的东西,你背叛了我们当年的理想!”

 

搞得高晓松特别委屈。

 

高老师人家早在《奇葩说》里教育参赛者梁植,说你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醉酒的那位,你真以为高老师傻吗?

 

前段时间,另一位知识分子兼创业者,来自北大的许知远,采访历史学家许倬云。许倬云说,现在的知识分子不是思考者,是检索机器。看到这一幕,不知为何我脑中就飘出《晓说》里的活百科全书高晓松。

 

能紧跟时代步伐的人,往往是人生赢家。

 

这么看,清华学子现在肯定不操琴了。

 

他们当中的胸怀激荡者,心目中的偶像大概率不是唱《一走了之》的宋柯,而是来自胡建的师兄王兴。尤其想到隔壁北大戴威的小黄车退不出押金李国庆摔杯为号抢夺公章孙宇晨老师又在微博里撒币,争做时代弄潮儿的雄心,就能变得格外坚定。

「全文完,下次再会」

部分参考资料:

[1]《“门客”高晓松》,三联

[2]《歌手李健,规则之外》,同上

[3]《越挫越勇的创业者,卢庚戌》,跨界见真章

[4]《校园民谣十年》,王小峰

[5]《唱片时代过后,他们找到新玩法》,博客天下

[6]《高晓松&宋柯:模范拍档》,南方人物周刊

[7]《为梦而生:我不想无所谓地存在过》,卢庚戌

[8]《高晓松:门客尽力不尽义》,南方人物周刊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SLn302iprqUHZlQUkB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