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凭什么不加班?

他们凭什么不加班?

图片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图片

到现在还不觉得996有问题的,非蠢即坏。
各种拼命加班内卷,国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不是每个地方都如此。这两天,看到一部讲中国人到越南创业的纪录片《出海》,属实大开眼界。越南是一个有6800万网民、还远未成熟的市场。作为国内出来的卷王,主人公黎叔仅用一年,就成了当地互联网的一号人物。但他很不适应越南员工对工作的态度。越南打工人,不羁放纵爱自由。作为老板,黎叔每天9点就到公司,10点多员工才稀稀拉拉到齐。没干一会,12点到了,“哗”地就集体去吃饭,饭后齐刷刷睡倒一大片。2点陆续睡醒,慢悠悠地干活。4点左右,沙发上、地上坐满了人,都在闲聊。5点半,集体准时下班,齐刷刷冲进地库骑车离开,公司就剩黎叔一个人。满打满算,这些越南员工一天最多也就干5个小时的活儿。加班?不存在的。别说是周末有紧急的工作要处理,天塌下来,也得等周一再说。

你说客户等不及?客户也不加班。

图片

国内打工人这么勤快,都卷成狗了。

凭啥越南人,就能那么“懒”啊?

01

改造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古代东方世界,长期存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化圈。越南是其中的核心之一。和朝鲜、日本一样,常以“小中华”自居。直到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法国传教士到达中南半岛宣讲福音,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尊崇儒家的越南小朝廷来说,这是个严重的外部威胁,只会蛊惑人心、败坏风俗。1833年,面对愈发猖獗的殖民者,阮朝明命帝下令,全面禁教。时值大革命时期,法国如日中天,世界为之侧目。小小越南,既然不合作,只有请你去死。1858年,法国正式出兵越南。1887年,两国签订《顺化条约》,正式宣告阮朝灭亡,越南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直到1954年,法军才全部撤出越南。如此长岁月的统治,法兰西对越南人进行了深入骨髓的改造。

图片

首当其冲的是文字。为了宣传法式文化,殖民政府创立《南风》杂志社,大量介绍西方思想、科学、文学,比如无线电、电影、电话的起源和发展经过。这些新知识,一方面促进了越南近代的思想启蒙,城市中出现不少“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开始崇拜西方文化,甚至维护殖民统治者。再加上法国人的干涉,大量资金投入到法式教学中,汉学迅速衰落。1919年,越南宣布废除汉字,自创了一门新的拉丁文字。如今,虽然越南语和广西地区的方言在发音上十分相似,但越南的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圈的记忆,已经很陌生了。这直接导致了越南历史的失落。汉字文献记录了越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但这些信息现在都很难被大部分越南人理解。就像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关于这一点,体现在现代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越南游玩过的朋友,大概都会有种错觉:这里确定不是法国?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大叨、胡志明市和河内,这里有很多法式建筑,和中国的老上海滩一样。比如河内歌剧院、西贡圣母院大教堂、大叨群山中的殖民别墅和豪宅,甚至越南军队的营房,高高的拱门、阳台、柱子和令人愉悦的对称,令越南人沉醉不已。

图片

模仿巴黎圣母院所建的越南河内大教堂除了建筑,越南人的生活习惯,也带着本土化的“法式浪漫”。比如,在亚洲其他地方,面包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但在越南,刚好相反,没有什么比Bánh Mì更受欢迎,即越南法棍。法棍对法国人来说,就像埃菲尔铁塔,是独特的标志,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大街小巷都有得卖。对现代越南人也一样,一日不吃都不行。大街上卖法棍的大妈多的是,一天随随便便就能卖几百根。这里的法棍是经过改良的,里面一般塞有越南本土扎肉、腌萝卜丝、薄荷叶、烤肉、鹅肝酱等等。味道还算不错,价格不贵,基本上2万越南盾就能买到,差不多人民币6元钱。

图片

越南的另一大特色是咖啡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圈的一份子,越南人本和中日韩一样,喜欢喝茶。但自从法国人来了后,咖啡迅速成为主流。如今,咖啡已是越南人不可或缺的饮料。当然,因为客观条件约束,越南人喝咖啡没有法国人那种格调。在这里,喝咖啡就像是在吃路边摊。一堆人拿着小板凳坐在咖啡店门口,围绕一个小桌子,甚至有时连个桌子都没有,就在那里喝咖啡,侃大山,一坐就是小半天。

图片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他们对咖啡是如此热爱。以至于一个东南亚小国,却成了仅次于巴西的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将文化生活转变为重要的经济来源。除了以上这些,还包括教育、烹饪、时尚以及大量基础设施,我们都能看到,越南人的生活方式,和法国人极为相似。虽然殖民者早已离开这条土地,但这里到处都留存着他们的印记。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越南人动不动就罢工。因为法国人就特爱罢工。自18世纪大革命以来,民众运动在法国社会中从未断绝。尤其在20世纪初,工会组织推动的数次大规模罢工,迫使政府在劳资关系中更多地考虑工人的利益。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传统。越南人有样学样。加班不可能加班的,动不动就罢工争取权益才是常态,一言不合就请假辞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即便月入一千元,准时下班约三五好友到咖啡馆、酒吧放松,定期出去旅旅游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经合组织(OECD)调查:中国工人平均每天工作9.2小时,毫无争议地位居世界第一;而越南工人,一天加起来工作不超过5小时,到点下班绝不会为工作多逗留一秒。在这点上,真的很法国。问题是,法国人均GDP为4.37万美元,越南才0.37万美元,这差距多大啊。法国人崇尚自由,是理想的浪漫主义者,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已经不愁吃穿,不需要为了生存而焦虑。越南又凭啥呢?

图片

早早下班的越南打工人

02

要票子,不要厂子

时至今日,亚洲仍只有4个发达国家: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日本。犹太人是美国的爸爸,谁都可以穷,以色列不能穷。其他三个,都是被时代风口推起来的。新加坡好说,中日韩都是贫油国,石油输入80%要走马六甲海峡。狮城占了地利,人口才几百万,能不富吗?日本的红利期是朝X战争,成为北约的亚太前线。美国真的把日本当亲儿子,不仅技术转移毫无保留,还给予接近于0的关税。日本商品卖到欧洲,也是低关税。而欧洲商品卖到日本,就要缴高关税。如此多便利,日本市场几乎可以只进攻、不防守,电子产品和汽车迅速攻略到全球。韩国和日本差不多,红利期是越南战争。此战前,南韩人均国民收入才73美元,全球最穷之一。相比下来,北边的朝X才是富国。战争开始后,韩国拢共60万正规军,先后5次往越南共派遣了31万人。如此舍生忘死,真把美国人给感动了。此后,美国不但对韩国全面开放市场,进行资金、技术支持,还把越南战场上大量军事、基建订单交给韩国。穷国朝X,就这么一飞冲天。日本人眼红的不行,想抢生意,被美国赶走了:你才给父皇出了多少力,你有二皇子忠心吗?

图片

70年代初的韩国贫民窟越南也有自己的红利期,贸易战。越南的改革开放,是从1986年开始的。但真正引起全球瞩目,是在2019年后。从那一年起,中国到美国的商品,要么不让卖了,要么就收高额关税。在这一前提下,大量外资奔赴越南开厂,包括中国的各种劳动密集型企业。2018年,越南是美国第12大进口商。到2019年,就排到了第8。尤其在三年疫情期间,全球多数国家,包括东盟各国GDP都是负增长,越南却逆风上扬,连续高升,取得历史性突破。看起来,越南好像即将成为日韩后的第三只猪,就要飞上天。但从贸易数据看,并不是这样。比如2020年,越南进口额2627亿美元,出口2826亿美元,看上去规模很大,其实总共才赚了200亿美元。造成的结果就是,几乎攒不下钱,从而没有资本进行技术升级,只能被锁死在低端制造业。为什么会这样?

图片

因为越南没有重工业。日本早在甲午战争后,就通过掠夺中国资源,完成了重工业布局。所以二战后,在美国支持下,能迅速死灰复燃。韩国朴正熙时代,是军事独裁,他可以强迫财阀们搞重工业,不听话就去死。在高压统治下,韩国才完成了重工业化。但越南显然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很少有人关注到,越南改开几十年,“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是军人。80年代,越南战争才刚刚结束,越南国内非常穷困,国家也没钱,百姓也没钱,根本没办法扩大生产,只有军队还有一些资本。他们有了这些先发优势,什么行业赚钱就可以搞什么,垄断了全国电信、港口机场、房地产、银行业,完成了财阀化。比如,越南通讯部队掌握了全国最大的电信公司,工程部队成了最大的建筑商,土地管理部门直接开发房地产,运输部队直接开始搞贸易和物流,还能依靠特权享受免费待遇……

图片

现在的越南军队,更像一个巨大的财阀2004年,越南国会提出限制军队经商,被军队一致否决;2004年,政府再次禁止军队经商,直接没人理。人家有枪有钱有人,凭什么听你的啊?人家就是靠金融、房地产赚钱的,你说俺们要工业化,小心派人把你嘎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2023年了!早就过了搞重工业的窗口期。傻子都知道,房地产、金融、设备才赚钱,越南军方凭什么吃力不讨好去搞重工业啊?做做代工得了,屁民饿不死就行。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推动下,过去5年,越南房价几乎翻了一倍。

图片

3月胡志明市房价(美元/㎡)相对应的,越南打工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才涨了30%多,而且是在2022年下半年才开始猛涨的。不到300美元的收入,房价却几千美元一平。这个压力,至少不比中日韩低了。普通人没有在发展中享受到红利,反而自己成为了红利本身。既然再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房,何必还那么较真呢。

图片

今时今日,中日韩三国,还在奋斗的越来越卷,放弃而躺平的越来越多。

越南打工人频繁罢工,既是民族性格使然,也未尝不是对资本社会无声的抗议。

03

尾声越南人学法国,不羁放纵爱自由。这其实是好事,打工人不能欺负打工人。但对企业而言,这就非常头秃了。过去20年,越南最低薪资涨了17倍,工作效率却一直没有提高。再加上,越南人民大都信奉佛教,全国佛教徒约有2000万人,讲究的就是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就非常要命了。众所周知,制造业一旦来了订单,铁定是要加班的。实际上在国内,只要你给加班费,大家都抢着加班,大部分工人都是靠这个赚钱的。但在越南,你鼓动大家赶工,说:钱给够。然后,就罢工了。这一来二去的隐形成本,真不低。又比如另一个更大的产业转移地印度,总给人一种感觉,14亿人口,上来就是干。可印度自己的经济学家都说:印度庞大的年轻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便宜是便宜,架不住效率太烂。不信这个邪的代工企业,基本都在东南亚和印度感受过现实的毒打。

图片

只是对打工人而言,自己效率高,就幸福吗?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就业竞争的残酷性。独有的“丈母娘文化”、高额的房贷车贷,逼得国人没有与企业一争长短的勇气,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承受着各种压榨。你今天拼命完成的工作量,就是明天所有人的标准量。所谓内卷,害人害己。反观越南人,则很容易满足,不会有丈母娘逼着女婿买房买车、负债累累、他们月入一两千,但每一天都在生活。

你笑别人懒如猪,别人笑你累如狗。(全文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p9w8gkd-A_FO_Xd3e-dgQ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中国和越南,同志加兄弟,当年为何会翻脸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问:许多历史爱好者都说,越南人是白眼狼,中国人帮助越南人反抗侵略,给枪给钱给粮食,帮了他们那么多,到头来越南人恩将仇报。
 
答: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典型的“演义”型历史叙事,就是将底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兄弟相残”、“恩将仇报”、陈世美、杜十娘、“东郭先生和狼”之类的负心故事,简单套用到国际关系当中来,老百姓喜欢这样理解事情,因为这样理解起来最省事,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问:国与国之间,并没有恒常的“同志加兄弟”关系,只有利益。
 
答:对的。当年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领导集团,他们其实也是很聪明的人,他们也当然知道,中国当年援助他们抗法、抗美,并不是单纯出于所谓“兄弟情谊”,其实更多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问:换句话说,胡志明他们非常清楚,中国那时候援助他们,表面上是热心肠帮助越南,但其实,也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国防利益。
 
答:是的。当年中国如果不援助越南,听任越南被法国或者美国或者他们的代理人控制,那么其实无异于放任中国的腰间长期被外人用一把刀子抵住,这在国防上,是一个长期的严重隐患,一旦中国和苏联或者别的国家在东面、北面、或者东北面打起来,(被外力控制的)越南在中国的后腹部捅刀子,使中国两面受敌,那是非常糟糕、非常危险的。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青年时期的胡志明

 
问:所以当时我们要援助越南,要确保胡志明集团控制越南。
 
答:是的,胡志明毕竟和当时我们是同一个阵营的人,越南由胡志明控制,最符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利益。
 
问:所以说,当年我们援助越南,表面上是出于热心肠,但实际上都是经过严密的国家利益计算。
 
答:而且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当年我们国家的决策者,在如此重大的国策问题上,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是从“同志情”、“兄弟义”出发去做决定,那就不是治大国,而是玩过家家。根本就没有那么草率的政治家,说白了,决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问:试问我国现在援助非洲某些国家,是不是同理?
 
答:是的,同理,我们今天援助小国,出手大方,也不仅仅是出于什么热心肠,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都是反复计算过国家利益的总得失,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不要被网上那些”键盘侠”、”批评癌”们带了节奏,事实上我国和其他大国一样,援助任何小国穷国,都是国际政治的通盘考虑,都是经过了国家总利益的严密计算,总之一句话,亏本的事我们是不会干的,既然干出来了,那就大概率是不亏本的。
 
问:回到越南话题。当年的越南人心里也清楚,中国援助他们,也符合中国当时的利益,所以在越南人的心里面,他们不会有过多感恩。
 
答:是。人都不笨,他也知道你帮他是有目的,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捅破这层纸,表面上天天跟你说感谢帮助,但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
 
问:那么,当年的越南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否简单讲讲?
 
答:我们可以用最浅显、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把这件事捋一捋。
 
问:好。首先我们从越南的历史谈起,我们有的历史爱好者说,法国人殖民越南之前,越南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点是否属实?
 
答:明朝以前,越南曾经多次属于中国,是分分合合的状态,越南人在自己的教科书里说“中国对越南有一千年的征服历史”,并且说“越南在历史上多次北属”,所谓“北属”就是“属于中国”的意思。不过,在公元1427年这一年,越南人黎利,率众反明,并且将明朝军队打退,进而建立了他自己的王朝,叫做“黎朝”,4年之后,明朝不想折腾了,也面对了现实、接受越南的建国,于是,公元1431年,黎朝接受明朝的册封,从那一年开始,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黎利率众起兵抗明

 
问:也就是说,事实上从1431年开始,越南就已经不再属于中国?
 
答:是的。也有不同的算法,有人认为应该从1427年打败明军的那一年算起。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越南在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脱离中国,但事实上,在明朝以前,越南也曾有过脱离中国的记录,总之是分分合合,最后一次从明宣宗(朱瞻基)后期开始,越南就不再是中国的疆土,而是一个藩属国,这个状态,一直延续到清末的中法战争。
 
问:清末中法战争之后,越南就沦为了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越南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之后,法国人又回来了。法国人为什么回来?
 
答:二战之后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和越南在历史上签署的殖民地条约,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是在二战期间被德国、日本等国家打断了,属于“不可抗力”,现在恢复了常态,条约应该继续履行,所以,法国人坚持认为,他们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是“理应恢复”的,所以二战之后,法国人决定“重返越南”,试图延续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问: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二战之后的越南有胡志明,他们不再甘心当亡国奴,他们拿起武器,抵抗法国人,为越南的独立而战。
 
答:是的。这个时候的越南,已经不是二战之前的越南了,这个时候,胡志明领导越南子弟,对法国人奋起反抗,而且,这次胡志明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一个大哥哥、一个大姐姐在背后撑腰的,“大哥哥”是中国,“大姐姐”是苏联。
 
问:据说中国还派了许多军事顾问去越南助战?
 
答:是的。陈赓就是一个代表。而且还不仅仅是“顾问”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参与了战役的指挥。我们知道1954年春夏之交,越南人和法国人打了一场“奠边府战役”,在这场战役里,越南人打败了法国人,但其实这场战役,就是陈赓、韦国清和武元甲共同指挥的,其中,陈赓和韦国清,都是中国派过去的高级将领。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我国大将陈赓(右三)和胡志明(右四)

及其他越军将领在越南共同指挥作战

 
问:越南人拍的故事片电影《奠边府》,全剧都不见陈赓的影子。
 
答:是。越南人一直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去中国化”,所以,越南人拍摄的历史题材的电影,都会有意地隐去中国援助方的角色。
 
问:法国人和越南人打仗的时候,美国人给法国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这是为什么?这件事跟美国有什么干系?
 
答: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法国人说,我们要“重返越南”、“恢复法兰西的荣光”,法国人是为恢复殖民地而战,美国人则说,我的法国朋友,你在打胡志明,我来帮你,你缺枪、缺炮、缺钱什么的,我们美国人给你。法国人不解,问美国人:你为什么帮我?我打胡志明,和你有什么关系?我是在为维护殖民地而战,你们美国人不是一向反对殖民统治吗?美国人则说,我才不是为了帮你恢复殖民地,我是为了遏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
 
问:这件事很有趣,当年胡志明的抗法事业,是具有双重性质的事业,一方面,是民族主义性质,要为越南独立而战,另一方面,是为了复制苏联体制而战,具有苏联意识形态扩张的性质。
 
答:是。当年就是这么有趣。法国人打胡志明,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美国人不赞同法国的殖民主义,但由于胡志明是苏联的代理人,胡志明控制越南,等同于苏联控制越南,美国人不乐见,所以美国人对法国人实施军事援助。
 
问:法国人接受了?
 
答:法国人接受了美国人的援助。法国人说,我管你是否支持我恢复殖民地,总之,我和胡志明打仗,你援助我,我就要,你只管给,我就只管拿。不拿白不拿。
 
问:于是我们看历史,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法国人打胡志明,美国人援助法国人,但是,同一场战争,法国人和美国人虽然在同一个战壕里,但是,他们的战争目的,其实不一样。
 
答:对的,历史就是这样有趣。但是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人不这样想。从越南人的角度看来,美国人和法国人一样,都是要阻止越南人独立的恶棍。越南人分不清楚法国人和美国人的战略目的有所不同。当时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人,既恨法国人,也恨美国人。他们对越南平民的宣传是:法国人、美国人,都是侵略者,都是要奴役越南人民的,所以,不想当亡国奴的,你就跟我起来反抗。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问:当时中国人援助越南人,不但派出高级将领直接指挥,而且还给越南送去粮食、武器、弹药、各种后勤补给。
 
答:对的。甚至高炮部队,都是中国派过去的,换一身越南人民军的服装,其实是中国兵,而且,有伤亡,所以,中国人帮助越南人打赢法国人,功劳非常大,当时说是“鲜血凝固成的友谊”,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胡志明是打不赢法国人的。所以在当时,最起码奠边府战役前后,越南人是非常感激中国人的。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奠边府战役,法国人向越南人投降

 
问:最初越南人对中国人是感恩的。后来为什么,恩情变成了仇恨?
 
答:关键就在于一件事:日内瓦会议。这件事,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1954年夏天,中、苏、美、法、英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开了一场会议,讨论越南问题。法国人在奠边府战役中战败,也不想再打了,于是,寻求和平撤出。
 
问:这次日内瓦会议的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就是各方同意,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分为两半,北越实行社会主义,南越实行资本主义。
 
问:中国也是与会方之一,中国为什么会同意这个?为什么中国不支持胡志明继续打下去、统一越南?
 
答:中国是有苦衷的,中国的第一个苦衷就是,其实打完奠边府战役之后,中国没有办法支持胡志明往南打了,因为中国当时既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制海权,由北往南打下去,战线太长,法国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很容易把越南人民军拦腰截断,因此从军事上,不能再打了。中国的第二个苦衷是,当时是1954年,朝鲜战争打完才一年,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处处受包围,因此,中国想借助日内瓦会议的机会,释放一个友好的姿态,以换取国际关系的缓和,具体来讲,是想打破一些封锁和一些禁运,并且扩大国际上的经贸往来,等等这些。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问:也就是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客观上,主观上,都有困难。
 
答:是的。
 
问:那么,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一分为二,胡志明是否同意?
 
答:胡志明当然不同意,但是,中国的代表,找了胡志明,做他的思想工作,跟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后来,胡志明也就勉强接受了。
 
问:胡志明为什么不同意呢?
 
答:因为胡志明认为,当时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哥,不应该半途妥协,而应该一鼓作气、继续帮助越南由北向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西贡去,统一全越南。不过既然中国人坚持己见,胡志明也就作罢。
 
问:那么胡志明的幕僚呢,他们是否同意?
 
答:意见很大。大家谈起这件事,都拍桌子骂娘。你比如说武元甲、范文同、黎笋、文进勇之类的这些越南大员,都是非常不满的,对中国的意见很大,都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是“出卖”了越南。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日内瓦会议,

以北纬17度线为界把越南分为两半,

越南人恨中国主要是因为此事

 
问:可是胡志明直至他1969年逝世,他和中国的关系仍然保持良好,这又是为什么?
 
答:两个原因。第一,法国人战败滚蛋之后,美国人说法国人真脓包,无奈之下,决定亲自动手,杀了进来,以“遏制苏联主义在亚洲的扩张”,这,就是美国和越南之间的“越南战争”爆发的缘由。为了继续争取中国的援助,胡志明暂时把所有的不满,都深埋于心底,所以他表面上,仍然保持对中国友好,所以直到他死,他都没有和中国翻脸。第二、胡志明在越南所有的领导人里面,算是修养最好的一个,而且本身又和中国革命先辈保持着很深厚的个人友谊,所以,北纬17度线导致越南分两半这件事,胡志明表面上表示理解和接受。
 
问:但是胡志明一死,事情就发生变化了。
 
答:对的,1969年胡志明病逝,他的部下武元甲、范文同、黎笋、文进勇这些人,开始接管越南,但是,直至1975年越南人赶走美国人之前,这个时候,越南仍然需要中国的帮助,所以暂时来讲,也没有和中国翻脸。一旦赶走了美国人之后,事情就迅速发生了变化。尤其黎笋这个人,胡志明死后,黎笋实际掌权,黎笋对中国不懂感恩,他恨中国,他认为中国“曾经阻挡越南统一”、“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潜在的敌人”。不但如此,黎笋此人心胸十分狭窄,举个例子:1972年中国为了抗衡苏联,和美国开展乒乓外交,那一年美国和越南还在打仗,有一回美国对北越的轰炸加重了,黎笋竟然恶意猜测是中国人叫美国人加重对北越的轰炸。这是黎笋在越南国内讲话透露出来的看法,被记录进了史料里,其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中国根本没有叫美国加重轰炸越南的动机和利益。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胡志明去世之后越南的实际领导人黎笋
此人心胸狭窄,中越当年交恶,此人有重大责任
 
问:这里还有一个重大事件,从1972年开始,中国和美国开始洽谈建交的问题。
 
答:对的,这件事对越南人刺激也很大,从越南人的眼中看来,他们认为中国大哥再一次“出卖”了他们。越南人说,中国人在日内瓦会议“出卖”了越南一次,中美关系正常化,又“出卖”一次。他们说,当年奠边府战役我们打赢了,本来可以顺势南下,一举解放全越南,当时是中国人按住我们,阻止我们统一越南,看,这次中国人又和美国人眉来眼去了,还说要建交了,这样的“大哥”,真是“靠不住”。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问:越南人觉得很受伤。
 
答:对。武元甲、范文同、黎笋、文进勇他们那些人,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可是,尽管他们内心深处恨中国,可是表面上仍没有闹翻,而是频繁跑到北京来,要钱,要枪,要物资,狮子大开口。他们是什么心态呢?两个心态,第一个心态,因为习惯了中国的援助,因为你一直都给我,那么你给我就是应该的,第二个心态,他们认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等各方面,对越南有所亏欠,所以他们狮子大开口,“理直气壮”,一点都不客气。
 
问:这正是中国古训“升米恩,斗米仇”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正是。中国人帮助越南人打赢奠边府战役,可是越南人觉得不够,他们要中国人继续帮助他们统一越南,中国人说做不到,有困难,于是越南人就记恨中国人了,就像你帮助一个亲戚,借给他十万元,他日后说,上次你借给我十万,其实还不够,这次我要你借我一百万。你借不借?不借,你就是坏人。
问:1976年之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开始减少,那是为什么?
 
答: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老一辈和胡志明有交情的革命家,去世了,人亡必然政息,或多或少,这是必然的,第二个原因,中国认为美国人都打跑了,你越南应该自力更生,不要总是来北京找我要这要那,而且当时中国百废待兴,经济也是非常的困难,所以1976年之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确实是逐步减少了。第三个原因,当时中国对越南说,我们继续援助你们越南,但是要求你们越南拒绝苏联的援助,向我中国一边倒,你愿意吗?越南人说:我不愿意,我中、苏两家都要吃。中国一看这小弟靠不住,于是就减少援助了。
 
问:再后来,越南就一边倒,倒向了苏联。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越南开国元勋武元甲和他的越军官兵

 
答:很大程度上是这样。
 
问:越南人会不会说,既然你中国不援助我,那么我只能倒向苏联,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答:他们当年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除此之外无路可走。而且他们觉得,中国这个“大哥变了”,以前不但在日内瓦会议“背叛”了我越南小弟,而且现在你也不再援助我了,忍心看着我穷、忍心看着我挨饿,你也不管了,真是狠心啊,这样一想,仇恨就更深了。本来中国就不欠越南的,当年帮助他打败法国人,他得寸进尺,认为你应该继续帮助他统一越南,你不帮,他就怨恨你,后来打美国也一样,中国给越南送钱、送枪、送粮食、送物资,打完美国人,后来就不送了,于是越南人觉得“大哥变了”,认为“感情受到了伤害”,由感恩变成了仇恨,真是古语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你给穷人一升米,够他一家吃饱一顿饭,穷人非常感激你,但是如果你给穷人一斗米,够他全家吃一个礼拜,这样就惯坏他了,以后他就认为你帮助他是应该的,所以你必须继续帮下去,哪天你不帮了,于是对方就马上怨恨你,这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古人真是总结得好。
 
问:那么后来越南侵略柬埔寨,宣称要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其实在历史上,越南人一直都在碾压柬埔寨,越南今天有许多领土,就是在历史上侵占柬埔寨的。1975年的越南,为什么要打柬埔寨呢?越南官方的说法,是因为柬埔寨红色高棉屠杀越侨。红色高棉那时有没有屠杀越侨呢?有。但,越南攻击柬埔寨,有更深层次的动机,当时越南人总结:越南被法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大国,反复殴打,反复碾压,他们认为越南之所以受欺负,就是因为国家太弱小,所以越南想整合曾经的“法属印度支那”,也就是越南、柬埔寨、老挝三个国家,建立一个由越南人统治的“印度支那联邦”,这样,越南就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以后子孙万代,就再也不用受外人欺负了。
冯学荣:我们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为何走到互相残杀的地步?

昔日法属印度支那疆域图,

黄色为越南,红色是柬埔寨,

绿色是老挝,越南想整合这三块,

把越南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

 
问:但是越南人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中国显然不会乐见在国家的西南边,又出现一个超级大国。
 
答:是的。中国当时北边有苏联,西边有印度,东边面对日本这个潜在的重新崛起的大国,南中国海呢,还要防范美国的战略包围……各种压力,已经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如果在南疆再出现一个名叫“印度支那联邦”的超级大国,而且还是苏联的帮凶,那对中国来说,就很麻烦了。所以中国就要教训越南,要赶在“印度支那联邦”成型之前,提前把它打掉,这就是中越后来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当然了,这不是那次交手的唯一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篇幅缘故,留到下次再详细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DmKo520ZAtgbk-byp4uXA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发明了火海战术。

把火海战术发挥到极致的范佛里特中将,曾以一门炮一天打出350发炮弹的弹药消耗量闻名,这是教科书规定基数消耗量的5倍,创造了一个名为范佛里特弹药量的新军事名词。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这铺天盖地的弹壳,是美军火海力量的体现,曾经对中国军队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困扰。
但最终,我们破了这一招。
1953年1月20日,范佛里特邀请10位将军、12位记者,在铁原以西土豆山观摩所谓的“鞭挞行动”,为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职献礼。
范佛里特弹药量再次发威,短短时间内扔下了16.8万发炮弹和22.4万磅航空炸弹。
这么大的航空炸弹。。。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把志愿军的阵地炸成了火海后,美国步兵发起了冲锋。
最终,在10位将军和12位记者的亲眼目睹下,志愿军伤亡了11人,美军伤亡了77人,阵地自始至终都在志愿军手里。
十几天后,范佛里特被艾森豪威尔撤职。
虽然中国军队破了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一招,但是对美军那铺天盖地的火海战术,我们很是羡慕。
要是我们也能用火海战术就好了。
当年的志愿军前辈万万没想到,30年后,中国也发明了自己的火海战术。 
中越战争 
1954年,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南赶跑了法国殖民者,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1975年,在中苏的共同支持下,越南击败了美国入侵者,获得了国家的统一。
中越友谊,在20多年的时间里都牢不可破,中国给与了越南大量的援助。
但是在赶跑美国人仅仅4年后,在苏联的授意下,越南向中国发起了疯狂的挑衅。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越南开枪挑衅这种严重的事件,不是几起,也不是几十起,而是700多起,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多人。
中国的边防军战士,居然被越南士兵打死在了中国建造的中越友谊桥之上,何其讽刺。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向越南发起了自卫反击战,攻占了越南整个北部区域,拆毁了所有中国援建的工厂和设施,对越南造成了巨大损失。
但是在苏联的军事威胁下,中国的反击战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撤离了。
也许是苏联的继续授意,也许是越南方不服,反正中国军队撤退后,越军继续在边境挑衅。
于是,两山轮战开始了,中国把国内几大军区的新兵蛋子都拉到一线战场开荤。
给自己练练兵,也给越南经济放放血。
鉴于这种性质,两山轮战就打成了阵地战,中越阵地犬牙交错,和朝鲜战争中美双方最后在38度线附近对峙非常的相似。
但越南军队不如中国军队,而中国军队却拥有了30年前美国军队的火力水平。
这下子越南军队惨了。
在1984年7月12日,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把越南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
来,让我们欣赏下中国军队的火海战术。  
712大战 
1984年6月底,越南方面秘密调集了13个团一共2万多人的兵力,定于1984年7月12日拂晓向我军控制的老山地区发起全线进攻。
这次军事行动被越南方面命名为“MB84”计划,最高指挥官是越南第二军区司令武立。
武立,是中国军校的学生,50年代曾经在中国桂林步兵学校和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学习。
而时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老山前线总指挥黄德懋,他和武立恰好曾经是同学。
这是一场中国军校之间的内战。
在阵地战中,炮兵是绝对的主力,为此越军还调集了足足13个炮兵营,准备对中国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而驻守在老山的我军炮兵营,仅有12个,弱于越方。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在战前,我军已经预感到越军可能在近期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并提前储备了2.5个基数的弹药,也就是按教科书最大消耗量打,够打2.5天。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本以为准备足够充分了,没想到,居然还远远不够。
7月12日凌晨三点,越军的第一波突击就动用了6个团,但部队在隐秘行动中有人触雷,暴露了行踪。
在我军的两轮试探性炮击后,越军的隐藏地被发现,双方开始正式交火。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为了在炮战中压制对手,我军炮兵疯狂的发射炮弹。
2.5个基数的弹药,居然半天就消耗完了,随后我军炮兵阵地全部哑火,越军趁机夺取了我军数个阵地。
大战之际,炮兵没了炮弹,这仗怎么打?
军方调集了附近所有的军车给老山前线拉炮弹,但总共也就只有200余辆,远远不够前线的消耗速度。
紧急时刻,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亲自出马,向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红河州政府求助。
红河州政府立即动用广播,呼吁民众前往燕子洞(昆明军区最大炮弹储备仓库)拉炮弹。
同时,各级干部纷纷跑上公路,拦下过往车辆并说明情况:“前线吃紧,需要车辆帮忙拉炮弹,如果原本拉的货因此遗失,军队加倍补偿!”
有个拉药材的小老板,二话不说就把自己价值三万多的药材倒在了路边,这在84年可是一笔巨款,然后开车就奔向了燕子洞。
最终,自愿支援军方的民间车辆,高达800余辆,这仅仅是几个小时的动员量。
我军的炮兵阵地刚哑火一会,第一批补给炮弹就运上来了。
半天时间,有6个基数的炮弹被运到了老山前线。
战至夜间7点25分,越军全线崩溃,我军夺回所有失守阵地,越方军事计划彻底破产,此战结束。
在接近16个小时的战斗中,我军共发射了3400吨炮弹,平均每名士兵的装填量达到了13吨,很多负责装填的炮兵第二天胳膊都肿的抬不起来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装填个炮弹能把胳膊给累肿。
你看看炮弹的体积和重量就明白了。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一发炮弹,轻则五六十斤,重则上百斤。
这些炮弹可不是自己长腿,乖乖跑到炮膛里的,也不是你只需要弯腰装填一下就OK的。
车辆是没办法直接开到每门大炮脚底下的,当时所有的炮弹都需要人工搬运到战斗位置。
重炮的炮弹,一发就上百斤,从战地仓库运到大炮脚底下再装填。
搬过上百斤的东西出小区么?一天搬几百趟你试试?
而且,那是战场,地面崎岖不平,到处都是弹坑,也随时可能有敌人的炮弹落下来。
此战,我军统计共毙伤越军2000余人,越军自己统计伤亡3700余人。
而我军死亡62人,伤320人,大胜。
由于越军留下的尸体过多,而且过于密集,解放军甚至还专门通知越军前来收尸,并承诺不予攻击。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在越军惨烈的伤亡中,60%是被炮火杀伤的,炮兵贡献最大。
此战,解放军单日炮兵消耗量达到了5倍基数以上,超过了朝鲜战争中范佛里特弹药量的标准。
来有人问前线的刘昌友师长为什么要发射这么多炮弹,是不是有点浪费钱。
师长说:“我愿用2万发炮弹来减少1个战士的伤亡”。
在此战中,我们有了中国版的炮兵弹壳山。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但不一样的是,当时美军的炮火优势,远远比84年的解放军要大。
我们能以12个炮兵营摧枯拉朽的打赢越军13个炮兵营,水平要远远高于范佛里特。
由于发射炮弹数量过多,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出现了奇景,所有的炮管都打的通红,战士们抽烟往炮管上一按就着了。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炮弹无限量供应的战斗,李云龙八辈子都没有打过,甚至连做梦都不敢想。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很久之前,西方人宣传大炮是战争之神。
我军没有大炮,所以坚决反对这一套歪理邪说。
中国军队坚定的认为,枪和意志力才是战争之神。
在新中国发展了30多年后,我军拥有了足够多的大炮,并拥有了近乎无限供应炮弹的军工能力。
在战场上一试,我们发现大炮这玩意真特娘的是战争之神啊。
李奇微的战术没毛病,美军打输了其实不怪他。
西方人说的有点道理,大炮确实有用。
中国军队这一用,就停不下来了。
自1984年到1989年,中国军队共向老山前线的越军阵地发射炮弹185万发,平均每天1000发,最多的一天6.1万发,几乎每天都是炮弹犁地。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
这还只是轮战,以练兵为主的战斗,如果全力以赴,中国可以天天把炮管都打红。
而越南全国的炮弹总储备,就只有20万发,自己制造不出来多少,消耗基本都靠苏联千里迢迢的补充。
越军是这么评价解放军炮兵的:
炮弹要多少有多少,完全不计成本。

把炮弹当不要钱的石头用,天天对敌人炮火压制的日子,真的是很爽。

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

中国人,自此也有了自己的火海战术,因为中国已经富到可以无视炮弹成本了。

火海战术,中国军队也会用,这玩意不就是钱的问题嘛。
美国30年前的生活水平,中国人会有。
美国30年前的军事水平,中国人也会有。
因为,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
而且中国的发展速度,还会越来越快,中美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总有一天,连美国军队都没有的新装备,我们也会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6znGC58sb5NkRBWGN_I8g

越南经济真相

 

越南会不会成为发达国家?

作者:卢克文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20刚开年时,我已经准备好启程前往越南做实地调查,不想一场疫情阻止了我的全球调查计划,到现在我哪个国家都去不了,为此郁闷了一整年,刚好越南统计总局1月中旬发布了2020年的经济数据,我想从这里开始跟大家谈下越南,从经济角度,剖析下越南未来的发展情况。

 

我挑了些重点信息先跟大家分享:2020年,越南名义GDP为6293万亿越南盾,实际GDP总量约为2712亿美元,年增长2.91%,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越南的经济水平,我们拿离越南最近的广西省2020年GDP来对比,广西2020年总GDP是22156亿人民币,约为3418亿美元,如果把越南放到中国各省进行排名,也刚好排在广西之后,内蒙古之前,在中国是第20名的样子。

 

越南现在总人口是9620万人,2020年人均GDP为2957美元,中国人均GDP约1万美元,是越南的三倍多,广西人均GDP6600美元,在中国属中下游,但也是越南的两倍多。

 

按2018年世界银行的划分,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995美元的国家,属低收入国家,人均996至12055美元的国家,是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是人均超过12055美元的国家,中国202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大概在10500美元左右,过几年就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而越南差不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路还很长。

 

2020年越南打工人人均月收入是2000元人民币,把不工作的人算上,平均国民月收入是1200元人民币每月,老百姓们过得并不宽裕。

 

越南的进出口数据十分有意思。

 

2020年越南进出口总额为5439亿美元,增长5.1%,其中出口总额为2815亿美元,增长6.5%,进口总额为2624亿美元,增长3.6%,贸易顺差191亿美元,是5年最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2020年的贸易顺差是3.7万亿人民币,约5700亿美元,越南现在的贸易顺差是中国的三十分之一左右。

 

大家有没有发现,越南的进出口数据远高于他们的总GDP2712亿美元,其实这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典型特征,进出口额不会全部计入到GDP当中,而是只计算净出口,这种发展模式跟新加坡一模一样,经济主要靠贸易拉动。

 

越南的进出口数据,很好地代表了现在越南的经济情况,也能从中推测出越南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详细展开聊。

 

2020年越南出口主要是:手机及零部件,达到509亿美元;电子、计算机及零配件出口达447亿美元;机械设备、工具及零配件出口270亿美元;制鞋出口166亿美元;木材及木制品出口123亿美元。这些行业的出口约占越南出口总额的70-80%。

 

2020年越南进口主要是:电子、电脑及零配件进口640亿美元;机械设备、工具及零配件进口374亿美元;手机及零部件166亿美元;面料进口118亿美元;塑料进口83亿美元;钢铁进口81亿美元;塑料制品进口72亿美元;汽车进口63亿美元。

 

以上这些数据占到了进口总额的90%,其实也能很清楚地分晰出越南主要在生产手机、电脑、机械设备、纺织品、鞋子等,上面的木制品出口数据,我有点怀疑是不是中国家俱制造商转道越南发货造成的。

 

但这些生产几乎全是外资搞定的,越南手机和组件的97.8%、电子、计算机及零件的96.7%、机械设备及工具的86.6%,鞋类商口的78.8%、纺织品和服装的59.6%都是外资企业创造的出口业绩。

 

越南进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全年达839亿美元,其次是韩国,463亿美元,东盟占300亿美元,日本占205亿美元,欧盟占145亿美元,美国占137亿美元。

 

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全年764亿美元,其次是中国,485亿美元,欧盟348亿美元,东盟231亿美元,日本192亿美元,韩国187亿美元。

 

看上面数据,越南经济对中国和美国依赖如此之深,在政治上肯定是既惹不起中国,也惹不起美国,会尽量选择中立式外交。

 

从进出口大数据来看,越南现在主要是外资在那投资建厂搞生产,越南自己国家的生产力还是很薄弱的,出口多进口也多,说明非常依赖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得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配件,再利用越南廉价的土地、人力、税收成本做组装。

 

其中越南纺织业90%的纱线、80%的布料要依靠进口满足,超过70%的卡车组装和制造企业的主要零部件依赖中国,智能手机零部件30%来自中国。

 

是典型的最低端的三来一补企业,中国在早期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

 

今年因为疫情,越南没有开放国际自由出入境旅游,入境主要是在越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越南统计总局也公布了入境数据,全年入境383万人次,主要是亚洲旅客,达281万次,其中中国旅客96万次,韩国旅客84万次,日本20万次。全欧洲加起来仅有67万次。

 

侧面也反应中国和韩国在越南有大量生意,我以前在越南旅游时,走到哪里都能见到韩国人。

 

越南经济这种情况,有点像全球资本跑进来,拼命薅越南红利期的羊毛。

 

越南的优惠政策也确实生猛,主要是“两免四减半”优惠,意思是外来的企业前两年不用交税,后面四年只用交一半,除了这个外,还有企业里女性员工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减征等同于为女性员工额外支出费用的企业所得税税额、雇用少数民族员可减征等同于为少数民族员工额外支付的费用等等。

 

这种优惠对于十分看重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的低端制造业吸引力巨大,所以我们看到珠三角大量替阿迪耐克代工的鞋厂,都开始往越南跑。

 

比如在1989年落户东莞高埗镇的宝成集团裕元鞋厂,专门替阿迪耐克代工,巅峰时曾拥有十二万名员工,下班时人流浩浩荡荡,现在只留下1000多人,宿舍区都长野草了。

 

越南经济真相

 

现在宝成在越南的工厂已经高达16万人,完全复制了另一个高埗裕元。

 

至2019年时,宝成在越南、印尼、中国的制鞋产量占比分别是44%、39%、13%,其他东南亚国家占4%,在宝成带动下,丰泰、百和制鞋、三芳化学等到越南建厂。

 

现在转去越南建厂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裕元这种低端衣鞋产业,只要员工不是文盲就可以上手,嘿咻嘿咻马上开干,能解决大量底层人民就业。另一种是纯组装,比如在越南生产的苹果耳机,80%的零部件从海外进口(所以进出口数据高),只不过再用当地工人拼装一下,从人工和税收里抠利润。

 

苹果在越南也只有一条完整的耳机供应链,不过苹果制订了硬件迁出计划,要求将中国15-30%的硬件迁到东南亚国家,歌尔声学、立讯精密、英业达这些苹果上游供应链公司已经在越南建厂试运营。

 

现在能迁走的都是技术含量最低的苹果产业链,苹果手机这种对供应链要求极高的产业能不能迁到越南还很不好说。

 

立讯精密曾在2020年8月就向越南多拿到几块新地皮,也在当地投资了2.7亿美元意图建iphone组装厂,不过一直很不顺利,立讯还在7月17日,以4.72亿美元从纬创手里收购了一个中国的iphone组装工厂,中国的苹果供应链如此完善,立讯想迁出去好像不是很顺利。

 

现在越南主要生产三星手机,三星手机全球50%的产量来自越南,但《印度经济时报》在2020年8月17日报道,三星正在计划将智能手机的主要生产线从越南转移到印度,未来5年将在印度生产的设备价值将高达400亿美元,如果这消息是真实的,估计越南手机工厂还没完成升级就要关门了。

 

不过印度人报道的新闻我一般报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后面会怎样发展先持观望态度。

 

韩国另一家手机厂商LG这些年彻底拉垮,连续23个季度亏损,共亏掉42亿美元,可能是知晓了三星手机要迁出去的消息,据说越南的维纳集团(Vingroup)有意愿收购LG手机业务,双方正在谈。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维纳(Vingroup)集团,因为后面我做总结时会提到它。

 

维纳集团老板叫范日旺,是今天的越南首富,身家462亿人民币,1968年生于越南军人家庭,大学时曾在莫斯科留学,毕业时碰到苏联解体,想在乱世中求条财路,就借了一万美元跑到乌克兰开餐馆,餐馆没开好,却发现当时东欧人穷得不行,大量需要方便面,就拉几个朋友合伙开了方便面公司,占据了乌克兰90%的方便面市场,拥有3000多名员工,在乌克兰掘到第一桶金。

 

越南经济真相

 

2009年时,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这家公司卖给了雀巢。

 

2000年范日旺经越南高官劝说回国经商,先搞房地产大赚一笔,建成了越南第一高楼地标塔81,现在还拥有1.64亿平米的土地库存,目前也只开发了10%,将长期成为越南房地产龙头,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还搞汽车、手机、教育、医院、超市、农业、制药等等。

 

Vingroup就是今天越南的财阀,后面分析时再说他们。

 

越南一直渴望完成产业升级,除了在北宁省和太原省生产三星手机,更希望再进一步,2019年12月越南高层拜会三星电子,希望在越南建立芯片生产基地,发展高科技,为了表示诚意,越南给出了免除土地租金和土地相关税费50年、无需支出任何一笔该项目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免除三星越南工厂的设备进口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转让土地及财产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但越南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不像西安那样拥有众多高校,能持续提供电子专业人才,三星只承诺在越南建立一个数千人的研发中心。

 

这项研发中心初期耗资2.2亿美元,2020年已经动工,预计2022年底完工,将建成一栋地上16层,地下三层的建筑。

 

三星越南总经理说,此项目将为越南提供3000个工作岗位,为越南培训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三星对越南是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手机生产本身,还另外带去了三星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到越南投资,LG、微软、英特尔、索尼才会陆续跟进,再加上优衣库、阿迪、耐克等国际大品牌工厂的入驻,使越南有可能形成更完善的加工配套能力,越南的制造水平也会因此提升一个层次。

 

从上面这些信息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越南的整体工业现在暂时是较脆弱的,大部分就是外国人在越南开了个厂,越南官方为了招商引资,再给大量税收土地的优惠,工厂在当地招点2000元一月的越南工人干活,从中国或韩国运过去原材料或配件,叫越南工人组装好,再把货拉到港口卖到国外,是典型的过去日、韩、中走过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路线。

 

能升级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但苦于没有完整供应链,也苦于人才不够,暂时没看到大希望。

 

这些年,国际社会极看好越南,《经济学人》智库在2021年1月发布越南报告,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越南将是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基地之一,吸引外资的水平占GDP6%以上,是新兴经济体中比例最高的,尤其在越南-欧盟自贸协定签定后,越南已跟55个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15个还是G20国家,全球已有59个国家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对中国产品加收关税后部分产业转移到越南,比如富士康就将广西南宁的网通产品生产线,迁到了越南北宁,中美贸易战使越南看起来前途更加光明,越南总理甚至雄心勃勃提出要在2045年将越南建设成为发达国家。

 

那越南有没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越南现在确实步入了一个较良性的循环周期,有可能在2045年成为一个中上收入的国家,但成为发达国家的希望则比较渺茫。

 

历史上那么多国家都试图冲击进入发达国家,最后都倒在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坑里面,二战后,人口超过5000万还能冲进去这个行列的,其实只有韩国一个国家,其余阿根廷、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南非在冲击过程中全部失败了。(日本不算,日本在二战前就是列强了)

 

韩国能进发达国家,那真是美国给口饭吃,但凡美国有一个不如意,韩国就不可能接盘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悄悄混进发达国家圈。

 

因为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要迈过产业升级这个大门槛。

 

产业升级,指的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说人话就是:你家造出来拿去市场上卖的东西卖得起价钱,这玩意还只有你家能造,独一无二,别人学不来,造这个东西的过程还挺干净,不会把你家里弄得脏兮兮的。

 

要想完成产业升级,至少要做好三大内容。

 

第一、你得像中国这样,培养出大量的大学生出来。

 

现在越南30岁以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确实有人口红利,但受教育程度一般,查到最新的数据是高等教育人口到2015年是442万,到现在估计有600万人了,除去在政府里面上班的,私营企业里的人才较少,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

 

越南每年有约100万高中生毕业,90万人会参加大学考试,根据越南教育部门2020年的信息,报考理科的只占33%,报考文科的占55%(还有12%哪去了?),越南现在有300多所大学,只有30万学生能顺利入学。(越南大学数据真的难找)

 

我个人粗略估算了一下,越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业强国,至少每年有40万本科生加40万受过高职技能教育的人才能保证国家走向尖端工业,而且不能像今天这样大部分都是文科,要像中国这样大部分是理科才行。

 

越南在工厂干活的暂时还是以初中和高中毕业的为主,很像中国2000年左右的情况,我看很多工厂吐槽,高技术岗位都得从中国、韩国调人过去,去那边出差的中国韩国人待遇也更高。

 

越南的教育事业路途还远着呢,现在才刚上路的样子。

 

第二是就是得砸钱主动推动升级,政府要主动干预进去,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不能让金融业光顾着吸食实体产业了,不过中国可是有大量贸易顺差保证了资金流,越南现在因为进口太多,每年贸易顺差太小,无法积累足够多的资金,来通过投资驱动科技创新。

 

越南需要大量进口现在是一个严重的死穴,极大的限制了越南的发展,拖缓了越南升级速度。

 

中国当年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好了,这就必须提到越南未来宿命的重要原因了:越南没有重工业。

 

中日韩三个国家能发展起来,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兼具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中,中国重工业现在最完善齐整,日韩只是有部分重工业,所以中国的上限最高。

 

越南是瘸着腿走路,只有轻工业,没有重工业,大家可以查他们家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俄国人的,还拼凑一些中式美式的,自己原创的根本没有,没有重工业的危害现在还不是非常明显,但后患无穷。

 

没有重工业的国家,就失去了原材料生产能力和机器生产能力,就要一直向别的国家买原材料和生产机器,使国家贸易逆差或顺差较低,也就是越南今天的情况,但重工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架构。

 

我们拿韩国举例,我以前在《朴正熙:改变韩国国运的人》里面讲过,朴正熙一手扶植起了今天的韩国财阀,还逼迫他们去搞重工业,谁不听就把老板拉去坐牢。

 

日本其实也是一样的路径。

 

日韩之所以扶植私人财阀搞重工业,是因为发现国企效率太低,死心了,就拿出国家资源资助私人财团成长,一边给钱一边修理财阀,怕他们走错路,正是这些财阀搞定了重工业,搭好了国家工业化的框架。

 

其实越南也想学日韩,是的,前面我特别提到的越南首富范日旺的维纳(Vingroup)集团,正在扮演这个角色。

 

维纳就是越南的三星。

 

如果不是政府在背后撑腰分配资源,维纳集团怎么可能这么高效率,一边搞房地产,一边生产汽车和手机?

 

但是越南陷入到了跟日韩当年不一样的境地。

 

日本搞财阀时,是二战前就开搞,朴正熙是冷战激烈时开搞,有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没人鸟他们,但现在越南要让其他国家承认他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没办法将财阀搞得很大。

 

我们平时总是听到越南一些政治改革的消息,比如取消公务员终身制、取消户籍、自由选举、成立工会,这些消息一放出来,中国这边亲西方的人就高兴坏了,说中国太落后了,人家越南都跑我们前面去了。其实越南搞这些,是为了配合让别的国家逐渐承认他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方便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维纳的产业之间彼此没什么关联,完全不符合投资规律,这就是政府扶植大财阀的成长才有的特殊现象,根据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的调查,越南也在扶植其他几个小规模的私企集团也在干这个,不过还没有被发现。

 

这其实是违背了西方制订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原则,如果越南真的把维纳当成韩国当成的三星那样猛搞,就会被踢出那些自由贸易协定,就没办法跟西方做生意了。

 

不发展重工业,越南的顺差就低,就没多少钱升级;发展重工业,就要扶植私人财阀,西方就会说你乱搞,不跟你玩了。

 

又要猥琐发育,又要越塔抢人头,越南真的好难。

 

越南碰到的第三个问题,是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从2016年到2030年,东南亚经济体每年需要2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维护现在经济增长的势头。

 

不过,显然大伙没这么多钱搞基建。

 

越南现在有一条南北铁路,1936年通车,全长1726公里,时速50公里,现在还在依靠这条破铁路。越南就计划搞一高铁贯通南北,但是预算费用从587亿美元增长到了1000亿美元,计划通车时间从2032年谈到2050年,到现在还没有影子。

 

根据测算,这条高铁建成也是血亏,估计到2070年才能维持盈亏,所以这事就一直落下了。

 

越南人就专注去搞高速公路,这个项目就靠谱多了,总投资185亿美元,全长1805公里,现在已经完成了500公里,运输量达到了现有铁路的20倍,还有大把上升空间。

 

现在公路运输最快48小时可以贯穿南北,如果是海运的话,一般要七天时间。

 

基础设施这一块,将来也够越南喝一壶的了。

 

除了上面这三大经济难关,越南还有个隐形炸弹,说不定哪天就炸了。

 

越南的政治架构以前叫“四权分立”,顶层权力由四个人分治,互不兼任,分别是国家主席、越共总书记、国家总理、国会主席四大天王镇守中央。

 

2018年9月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62岁的国家主席陈大光,感染了一种“目前世界上无法治疗的病毒”逝世,越南政坛常有人患上神秘病毒,越共前中央宣教部部长丁世兄感染过奇怪病毒,前岘港市委书记阮伯清刚调到中央也感染过并死在任上,越南那边一直传是高层有人相互投毒,但政府一直秘而不宣。

 

陈大光死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飞速兼任国家主席,打破了过去的惯例,加上越南总理阮春福、国会主席阮氏金银,四权分立变成了三驾马车,打麻将变成了斗地主。

 

具体高层内斗我就不深入展开了,快写得吐血了,总之大家都知道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这样分治对管理国家肯定是不利的,而且越南还存在着南北内斗和军队经商这两大问题。

 

尤其是军队经商,简直就是个炸药桶。

 

大家都记得中国当年扼住军队经商有多难吧?中国当年还只是军队经商初级版,现在越南军队经商已经发展到了豪华版了。

 

中国1985年时允许军队经商,还提出不能做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之外的产业,必须将军委审批,更不能做外贸这些条件,后来发现军队经商的弊病,马上停了,越南后来模仿中国搞军队经商,还直接突破了行业限制。

 

2004年时越南国会想控制军队经商,但被军代表一致否决,军人经商反而全面扩大。到2007年时,军队直接不听越南共产党的要求,继续将经商搞得飞起,现在已发展成控制电信、房地产、银行、机械等核心上市企业的地步。

 

军队经商的恶果,一是与民争利,在商业竞争中扛着枪出场,别人都不敢跟他们玩,二是随时有质变为军阀的风险,分分钟军队大佬狞笑着上位。

 

上面所有谈到的风险,还是军队的风险最大,越南说不定哪天搞着搞着,军队的人获利少了,随时一翻脸,就可能把国家给搞烂了。

 

在阅读了这么多信息后,我们还是给越南做一个总结吧。

 

越南现在拥有天时地利,确实正站在一个历史风口期,只要他们不作,至少未来十年将会是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再花个二三十年时间,跑进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应该没有问题。

 

但因为他们缺少日韩那种扶植重工业的政治条件,加上中国可怕的供应链网络辐射,越南几乎不太可能达到韩国的发展水平,也不太可能进入发达国家。

 

从现在看,越南不可能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只是中国产业链的一个补充部分。

 

越南最应该做的,是力争国内矛盾,尤其是军队问题不要爆炸,再牢牢抱紧中国这条大腿,当巨龙腾云驾雾时,越南也可以顺势迎风而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r9MSOkQpn3PSTptKjA6lg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春节攻势中的西贡,1968年
作者:陈畅/李健华
编辑:周雪玲/李墨天
出品:远川研究所泛财经组

 

 

 

2019年7月,中美贸易战鏖战正酣,美国商务部竟然百忙之中腾出手来,对越南出口至美国的部分钢产品征收高达456%的关税。一个月后,一顶“汇率操纵国”的大帽子更是扣在了越南头上。手段似曾相识,原因如出一辙——美国对越南的贸易赤字也要兜不住了。

 

2019年第一季度,越南对美出口盈余暴涨45.5%,电子设备方面尤其夸张,对美国的调制解调器出口同比增长780%,铅酸蓄电池的增长608%,助听器的增长311%,洗衣机增长256%,就连塑料百叶窗也增长了216%。 

 

在这背后是全球产业链迁出中国的故事。贸易战之后,外商在中国的不安感迅速上升,供应链咨询公司Blacksmith International适时发布了一份报告,标题叫做Alternatives To Manufacturing in China,等于一本“逃离中国指南”,给出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越南。

 

相比中日韩三国时冷时热、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国和越南的产业链更多是互补。而大陆流行文化在越南更是备受热捧。几年前,越南翻拍《还珠格格》,一度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反向输出了不少知名度。《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等综艺一经播出就被翻译为越南语。

 

《延禧攻略》上映时,越南版甚至比国内还快9集,以至于中国观众还在热议反派角色的命运走向时,南边先传来喜讯:尔晴已在越南被赐死。 

 

除了李白杜甫、明清小说,越南人也讲究十二生肖,只不过猫代替了兔子。越南本土的“高台教”推崇三教五道,其中“五道”意为儒道(孔子)、伊道(穆罕默德)、圣道(耶稣)、仙道(老子)和佛道(释迦牟尼)。皈依高台教等于同时信了五种宗教,性价比极高。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高台教三圣:孙中山、维克托·雨果、阮秉谦(越南哲学家)

 

而在经济发展模式与国家治理上,越南对中国可谓像素级的亦步亦趋,几乎处处都是中国的影子。而随着富士康、立讯、歌尔等公司相继落户,加之越南正式加入RCEP,在一个以零关税为最终目标的自由贸易区中产业转移俨然成为笼罩在中国制造业头顶的最大焦虑

 

一个选择了正确发展路线的国家,一套经得起多次考验的治理思路,一群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骨子里吃苦耐劳的人民,会不会是下一个中国的缩影?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彷徨年代

 

 

 

1969年9月,胡志明因心脏病在河内去世,尚在内战中的国家陷入了彷徨。

 

适逢3月的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胡志明的葬礼上,苏联代表柯西金多次向李先念点头示意,李先念都当没看见[1]。摆在越南人面前的问题则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如何在苏联和中国之间维持平衡?

 

胡志明逝世的前一年,北越发动春节攻势(Tet Offensive),七万军队同时向南越的100多个城镇进攻,连美国大使馆都成了袭击对象。对越南人来说,春节攻势至今都是一场“越南人打越南人”的黑历史,而电视机前的美国居民则习惯了晚间新闻里直升机、丛林和越共。

 

改变发生在1968年1月31日的傍晚,南越警察首长阮玉鸾掏出左轮手枪处决越共的画面,经由摄像机传到了每个美国家庭的电视机里,引起舆论哗然。摄影记者Eddie Adams凭借这张《枪毙越共》荣膺1969年的普利策奖与荷塞奖,美国人对越战的态度也彻底改变。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枪毙越共,Eddie Adams,1968年

 

春节攻势后,尼克松提出了撤出美军,祭出了“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这让胡志明的继任者黎笋看到了国家统一的曙光。1972年3月,北越动员发动了比春节攻势规模更大的“复活节攻势”,美国派出B-52轰炸机作为回应,北越损失超过十万人。

 

插曲发生在进攻发动一个月前,空军一号在北京降落,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上了全球媒体的头条。正在和美国人作战的北越认为,中国背叛了自己。

 

随着中美外交破冰,中国的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1975年8月,越南最高计划官员黎德寿拜访了已罹患癌症的周恩来,希望获得援助,但后者表示中国自己的经济也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们越南人得让我们喘口气,恢复一下元气[2]。”

 

一个月后,黎笋造访北京,希望能调节中苏越之间的关系,但“四人帮”要求越南公开谴责苏联的霸权,让黎笋难以接受。之后,黎笋在莫斯科得到了苏联的援助承诺,中越关系降至冰点。11月9日,越南宣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为南北统一做准备。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都发了贺电,唯独中国缺席。

 

相比胡志明身上的革命性,从60年代开始掌握实权的黎笋身上有更多民族主义的成色。和胡志明在中国的情感经历不同,黎笋在越战结束前只去中国治过一次病。后来胡志明问其对中国的感受,黎笋昧着良心的讲道:“越南非常勇敢,中国人一点都不勇敢[3]。”

 

1977年6月,迫切需要经济重建的越南同意加入苏联主导的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军舰开始游弋于金兰湾和岘港的海军基地。黎笋视中南半岛霸主为越南的目标,陈兵柬埔寨边境线,并信誓旦旦向越南人民保证,十年后每个家庭都将拥有电视、冰箱和收音机。

 

在模仿苏联模式的二五计划中,越南提出在保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这导致了和苏联老大哥一样的命运:缺少消费品和粮食。有个编排越南的段子这么讲,黎笋向勃列日涅夫请求援助,勃回信四个字“勒紧腰带”,黎笋也回了四个字:“请给腰带”

 

供需错配、债务高企、流通受阻等现实问题阻隔了美好愿景,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飙升。1981年,统计数据已无法掩饰行将破碎的价格体系,越南不得不在当年5月进行第一次“价格闯关”,幅度高达5-7倍。越南人民不仅没有收获家电三件套,还把十年辛劳全都还了回去。

 

1982年3月,越共五大在苏联捉襟见肘、美国报复性封锁的背景下召开,确定了努力发展消费品的方向,也是对重工业依依不舍的最后一次告别。越南轻工业终于能两条腿走路,但长期的供需错配导致通胀飙升。三年后,越南第二次价格闯关,物价上涨了10倍。

 

执政后期,黎笋已经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问题,加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做榜样,本土派与亲华派的隔阂日渐加深。越盟创始元老黄文欢被迫逃往中国避难,在《人民日报》发文痛骂越共对待华人“比希特勒对待犹太人还坏[5]”,“黎笋篡改胡志明遗嘱[6]”。

 

1986年,黎笋以79岁的高龄倒在越共总书记任上,身后的越南,需要一本新的教材。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革新开放

 

 

 

黎笋去世三个月后,越共六大会议在河内召开,越南三位建国元老长征、范文同和黎德寿集体引退,并推举此前被打倒的阮文灵当新任总书记。

 

权力核心变动的导火索是两次失败的价格闯关、十年间没有起色的经济改革,以及越共中央的老龄化。范文同年过八十,双目接近失明,长征在黎笋去世后上台,处理经济问题一筹莫展,政府内部人员形容说,“过去的十年是一场灾难”。

 

跻身权力中枢前,阮文灵的身份是胡志明市市委书记,任务是在五年时间完成越南南方的社会主义改造。彼时,胡志明市的私企和农田几乎都被强行国有化,曾经的东方小巴黎发展陷入停滞。这促使阮文灵在胡志明市试点市场化改革,但此举被河内定性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绿灯”,1982年,阮文灵被逐出中央政治局。

 

但同一时期,越南爆发三年自然灾害,海防市永富地区的农民发起了一场“越南版小岗村”自救运动。在得到越共中央首肯后,这场自救以“水稻联产承包到组到人”的秘密试点继续推行。紧接着,农业生产承包制第100号决议发布,越南粮食产量大增。

 

这加剧了越南政坛本土派与亲华派的斗争,前者在越南土生土长,倾向于学苏联,后者跟中国交集较多,倾向于学中国。

 

黎笋去世后,政治上相对亲华的长征接任总书记,阮文灵借机力邀长征来胡志明市考察,获得后者认可。随后,阮文灵以总书记的角色现身越共六大,向越南人民公开道歉,以“私有化改革、开放市场、法治建设”三板斧为核心的“革新开放”拉开大幕。

 

1987年,越南的外商投资法亮相,意欲“动员一切力量吸引境外资本”,甚至还批准了外资全权控股,对西方世界震撼极大。《亚洲华尔街报》评价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最为自由的外来投资法规”。同一年,《时代周刊》专访阮文灵,只不过定语不是“总设计师”,而是“越南的戈尔巴乔夫”。

 

摆在阮文灵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丧失活力的国有企业,1987年,越南颁发217号决议,允许国企有自主决定原材料购买、产品销售、员工增减的权利,纳税后的利润可以自行保留,但国家将不会再补贴亏损企业,让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总结下来就是“关停并转、放权搞活”,听起来非常耳熟。

 

随后,阮文灵学习中国的做法,先放开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价格,再逐步放开其他工业消费品价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次价格闯关带来的遗留问题。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阮文灵视察胡志明市的橡胶企业,1987年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越南版的改革开放,那就是“摸着中国过河”。70年代末中越关系最紧张的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依然是越共中央的学习材料。阮文灵上台后,每年都得派人去中国考察。正如胡志明在世时所说,“我不用写太多东西,因为毛主席都写过了[7]。”

 

1991年,越南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出版了一本《在改革道路上的中国》,序言是这么写的:“近些年来,我国研究家们的一个头等重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当代中国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对外政策的演变。”

 

同一年,76岁高龄的阮文灵从权力中心隐退,转任“中央顾问”一职。继任者杜梅在11月造访中国,在官方层面为中越过去的矛盾和冲突画上了句号。在阮文灵治下,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从1987年的近乎不存在,一路高歌至1994年占GDP的11.94%,昔日难以温饱的农业生产也开始扮演出口创汇的角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越南模式”在风暴中迎来大考。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增长奇迹

 

 

 

亚洲国家一旦有了钱,都会产生一个爱好:造楼。

 

1986年,新加坡华联银行大厦竣工,创造了278米的亚洲第一高度。两年后,曼谷最中心位置的玉叶大厦动工,用304米的高度冲击亚洲第一,结果还没造完,就被367米的中银大厦超过。更气人的是,玉叶大厦完工那年,452米的吉隆坡双峰塔也封顶了。高楼平地起,成为了90年代东南亚奇迹的缩影。

 

金融危机前的1995年,泰国人均GDP达到2846美元,足足十倍于越南,和同样蒸蒸日上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一起,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环越南经济圈”。

 

然而,就在玉叶大厦和双峰塔相继封顶那年,亚洲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开始一路北上,昔日的亚洲四小虎自此一蹶不振,反倒是越南因为经济底子差、外商投资少,在一片负增长中保住了1998年4.4%的GDP增速,阴差阳错的成了东南亚的尖子生。

 

“四小虎”的内部弊病也随着危机一览无余,东南亚国家的“浅碟型”市场,往往意味着产业发展只能高度依赖出口。工业产成品出口攀升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发展,过于自信的东南亚在制造业根基未稳时,放开了外汇管制,大举扩张金融与服务业,外资一旦在波动中抽离,便只剩下空心的产业和债台高筑的政府。

 

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遭重创的国家就此患上外资PTSD,比如后面十年都紧闭国门、严格外汇管制的阿根廷。对于没有历史包袱的越南来说,危机反而成为了机遇,甚至在对美关系上,越南也准备放下积怨,拥抱市场。

 

2000年,克林顿成为越战结束后首位访问越南的美国总统,在河内大学的演讲中,克林顿称,“美国人现在把越南视为一个国家,而不是一场战争”,场馆外的河内大学生相当默契地拉起标语,上面写着“忘记过去,面向未来[8]”。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克林顿访问越南,2000年

 

WTO是越南的第一站,克林顿来访当年,越南签发了《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决议,准备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改造”越南[9]。在2006年日内瓦第12轮入世谈判上,谈判从2天胶着到4天,最后一晚通宵夜谈,越南才得以拿下入世资格,像极了中美入世谈判时上演的剧本。

 

随后,越南出台新版《投资法》,解决了20年前老版《投资法》开放力度空前,但行政管理滞后的问题。一时间,FDI如开闸放水般涌入。宝成、丰泰、百和三大鞋企和全球最大的人工皮革企业三芳化学相继在越南建厂。两年后的2008年,越南在全球153个纺织品出口国中已经可以排到第10位。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业资本在国际竞争的水面之下开始隐隐转向。三星瞄准越南市场,投入6.7亿美元准备开设第一家工厂,时任会长李健熙更是亲自访问越南,和接班人李在镕等领导层在当地召开会议,商讨未来布局。随后便有了第二家工厂,该方案更由李在镕亲自主导,被称为“李在镕项目[9]”。

 

尽管越南吸纳着产业投资,但尚未形成如今的蔚然讨论之风。不论是越南经济增长,还是产业转移承接,似乎都在“静悄悄”地进行。但事实上,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里,越南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中国。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越南FDI在2006年新《投资法》颁布后激增

 

颇为讽刺的是,越南在中文互联网第一次出圈是因为房地产。2015年,越南修改《住房法》,外国人只要有合法签证就可以在越南买房。炒房客倾巢奔赴胡志明市,把西贡河描绘成黄浦江,两岸既有金融中心、旧法租界,也有高科技产业园,“小巴黎”俨然“小上海”。

 

2016年冬天,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进入运营阶段,曹德旺的“成本说”顷刻引起了一场“产业转移大讨论”,国内劳工成本过高、制造业税负比美国高35%的问题一一戳中核心。关于产业转移的大讨论,从政界、企业转向民间:中国制造到底何去何从?

 

越南开始以一个全然不同的形象浮出水面,2010年越南电子产品的出口还勉强挤进前十,到2016年就已经超过纺织成为其第一大出口品,三星之外,苹果、富士康以及国内的立讯精密、歌尔声学也开始在越南布局产线,焦虑的氛围全然蔓延在“越南会不会是下一个中国”的争论中。

 

中美贸易摩擦后,供应链安全的隐忧让厂商加快南迁步伐。华尔街日报曾刊出过一名贸易商的故事:一位英国人在中国创立了名为China Savvy的外贸公司,卖点是中国价格(便宜),而到了2018年, China Savvy 每天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你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中国?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越南宿命

 

 

 

今年6月,三星越南官网突然发布了一条公告,宣布三星在2020年把大部分显示器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虽然很快被自行删除,但越南官媒《青年报》眼疾手快,迅速全文转载,并配文大号喜报:越南将成为三星屏幕的全球领先供应商。

 

青年报的消息又经由路透社转载,搞成了大新闻,逼得三星母公司火速出面辟谣。结果一个月后,苏州三星电子公司收到首尔的消息,今年内三星将关闭在中国的电脑组装和制造工厂。而这也不是渣男三星第一次劈腿,2019年底,三星关闭了在中国所有的智能手机工厂,两个月前,又关闭了位于天津的平板电视厂。

 

这些最畅销的三星产品,产地都指向了同一个目的地:越南。

 

2018年,越南取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IPO收入最高的市场;2019年,越南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依旧创造了7%的高增速;今年8月份,越南对美出口创历史新高,逼得川普在发推之余,送出了东亚人民非常熟悉的301调查大礼包。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纽约联储名为“疫情强化了中国出口”的图表

出口增速最高、爬升最快的却是越南

 

细数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举措,与中国何其相似;十多年来愈演愈烈的产业链转移,也让“中国制造业流失”的话题不断出圈。但本质上,这是个经典的“先问是不是”问题。

 

以研究全球供应链见长的杜克大学教授 Gary Gereffi 曾提出过一个理论,他把工业制造分成两类,一类由购买者驱动(Buyer driven),特征是劳动密集,如服装、玩具、贴牌组装;另一类由生产商驱动(Producer driven),特征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如汽车、航空、电子和重型机械。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生产商驱动的Manufacturer与购买者驱动的Factory都可以翻译为制造厂,但驱动力的差异,使得它们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所谓生产商驱动,其超额利润源自于生产规模和核心科技,继而成为产业链规则的制定者。换句话说,客户能买什么,取决于工厂生产什么。

 

大概正因如此,身处“生产商驱动”层次的成功人士往往出言不逊,远有亨利·福特的“消费者永远只会说要更快的马”,近有乔帮主的“只有我们拿出iPhone,消费者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购买者驱动”的Factory则恰恰相反:客户要什么,工厂就造什么。工厂只能被动接受订单,至于卖什么、卖多少、怎么卖,一概无权过问。因为准入门槛低、竞争压力巨大,身处Factory的行业往往位于价值链的底端,代表便是iPhone在大陆的供应商,利润率常年徘徊在5%-7%,勉强跑过贷款利率。

 

这也是为什么服装制造业七十年来转遍了大半个亚洲,却只诞生了一个优衣库。其创始人柳井正(Tadashi Yanai)曾称自己最欣赏的榜样是沃尔玛——沃尔玛上世纪90年代卖出了全美国四分之一的衣服,分别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数百家代工厂,但没人会记得它们的名字。

 

所以,“购买者驱动”和“生产商驱动”的不同,造就了越南与中国的最本质区别: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Manufacturer,继而诞生了诸多中国本土的消费品牌,而位于Factory的越南,往往既不涉及生产计划的制定,也不涉及销售策略的贯彻。

 

规模再大,依然只是拼命按订单干活的企业版做题家。而用廉价劳动力吸引来的资本,总有一天会被更廉价的劳动力带走。

 

如今的越南的确在复制中国90年代所走的纺织路,但真正让中国掌握产业链主动权的,是以产业政策和财政预算推动的生产商驱动型产业。中国模式之所以难以复刻,是因为中国人民既能生产,也能消费,中国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内需消费大国——只有这样才能“内循环”。

 

一个经典案例是:2004年铁道部为第六次提速进行招标,时任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的张曙光提了“三个必须”原则:必须转让关键技术,必须使用中国品牌,价格必须足够便宜。条款霸道至极,但国际顶尖高铁制造商还是抢破了头,背后的原因在于:如此庞大的客运需求,几乎只在中国存在。

 

当时,初次招标的京沪高铁项目价值高达1000亿人民币,要知道高铁市占率近70%的西门子,其运输部门在全球的年订单额还不到400亿。开标前一天,张曙光还跟德国人透底:每列车2.5亿欧元,技术转让费1.5亿欧元,被西门子一口回绝。第二天,阿尔斯通被选为合作伙伴,西门子股价暴跌20%,谈判团队被集体优化。

 

靠着这笔订单,原本濒临破产的阿尔斯通起死回生。一年后,痛失良机的西门子乖乖接受开价,并把技术转让费降至8000万欧元,争取到了60列动车组订单。

 

清华大学教授文一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一书中这样写道:市场是个昂贵的公共品。缺乏市场体系的弊端,早在洋务运动时期便展露无疑:晚清军事工业累计耗资5000万两以上,但产品没有利润,无法实现自我循环,反而成为政府的负担。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让中国农村地区在1978-1988年之间完成了原始工业化,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有购买能力和意愿的农村市场;一个能输送工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两个因素为工业体系注入了润滑油,使其能够自我运转、自我输血、自我激励。

 

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时代,一个完整统一的消费市场无疑是最稀缺的奢侈品。越南以中国十五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市场规模,难以构成换取外资技术的筹码。而重工业化的缺失,也注定越南无法像日韩一样依靠自身技术突破,完成产业升级。

 

换句话说,越南可能会诞生富士康,但很难诞生华为和小米。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改革开放简史

尾声

 

 

 

越南的失落并非因为美国的封锁、苏联的衰落,也绝非领导人不够深谋远虑,而是战争。

 

在二战后全球经济的恢复期,铁幕下的欧亚依托资本管制与技术转移,迅速完成了制造业的复苏与升级。日本的重工业非但没因战败萧条,反而靠着朝鲜战争的“特需经济”迎来高速发展。60年代,朴正熙拿着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推动了韩国工业化,台湾地区也在美国的庇护下实现了重工业化。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同样是中国重工业化的关键,影响最深的无疑是“156工程”。整个援建工程涵盖了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军工等几乎所有核心工业领域,传送了1100套建设项目资料、3500套机器制造图纸、950套技术资料和2950个专题的技术说明书,在全球技术援助史上都难以找出第二个例子。

 

1979年,中美建交签订35个条约,其中就包括大量技术方面的合作。中国因此迎来第二次重化工业升级,真正为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访日之旅也带来了大量的低息贷款与技术援助。

 

而当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时,摆在黎笋面前的,是遍布全国的两万个弹坑、三百万失业人口和一千万难民。二十年的战争,让越南错过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错过了整个东亚朝气蓬勃的青春期。技术与资本的缺位限制了越南重工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如今越南制造业的瓶颈。


2018年,越南从中国进口了814亿人民币的机械设备,占该类别的40%;农业机械中,有一半来自中国进口,而本国生产只占15%到20%。虽然电子设备也是越南出口的重要组成,但30%的智能手机零部件,以及70%的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仍然依赖中国供应。 

 

从经济指标看,越南的体量只是一个小号广西省,也许很难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威胁,但在越南身后,还有30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7000万人口的泰国、1亿人口的菲律宾和2.6亿人口的印度尼西亚。

 

如果不是疫情,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也许将以中国为圆心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低端产业流失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焦虑。但随着疫情爆发,海外主要经济体生产几近停滞,全球的生产需求反而涌向中国,也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个互相赛跑的过程。我们应该做的,是利用这个宝贵的窗口期,放缓产业链向外转移的步伐,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进度,更重要的是,全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与其把就业机会拱手让给东南亚,不如把它们留在中西部。

 

中低端产业转移会倒逼产业升级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也许只有实践过才有答案。但对于还有大量低收入人群的中国来说,我们不敢去赌,也不应该去赌。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资料:
[1] 李先念:一切都是学来的,人民网
[2]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3] 20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剧变分析,董应龙
[4] Vietnam underCommunism,Nguyne/VanCanh
[5] 黄文欢副主席致越南同胞的一封信,人民日报
[6] 黄文欢同志发表声明,人民日报
[7] 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齐欢
[8] 克林顿首次访问越南,Chinaweek.
[9] 越南到底行不行,远川科技评论.
[10] 越南正在成为台商新的投资基地,中国台湾网.
[11] 越南加入TPP的国内外动因,阮明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_yt5c54UW2FXO9hF0Ig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