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来源:墙艺术 WALLART
ID:wall-art

本文已获授权

24日的时候我们墙艺术编辑部开了个网络会议,讨论要不要去灾区送物资。经过简单的讨论,最终以少数人同意,多数人反对,还是决定去一趟。

当然反对者主要是担心去的同事的安全问题。

我就是那个去的同事。

其实直接捐钱给红十字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你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变形太严重了,隔着网络永远不会知道灾区到底是什么情况,到底有什么需求。

当时看新闻,郑州已经没什么事了,灾区主要在新乡,于是我们联系了正在新乡抗灾的一支救援队,进行点对点的支援。

这时候我们就遭遇了第一个谣言,让我们险些放弃这次行动。

在我们出发前,到处都在传新乡已经被军管了,外面的救援进不去,除非有红头文件……”

这个谣言影响大到什么程度?连救援队自己都信了。

我打电话给救援中心,他们也不确定能不能进去,于是联系了前方队员,才知道根本是子虚乌有,救援队仍然缺少很多物资。主要是艇和救生衣,发电机、头灯、对讲机、方便食品和瓶装水,以及抗生素。

这些东西特别重要,我们后面详细说,将来大家万一遇到水灾,该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需要什么。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我们点对点送物资的这个救援队来自山东

不仅如此,此行极少能见到军队,因为灾区面积很大,只有几千个子弟兵,主要集中在上游堵口,所以能遇到的机会非常小。能见到的就是来自民间的救援队,几个队救一个村,这个样子。

24日我们花了一天时间在北京采购,这时候网购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就跑了几家超市购买食品和水,另外多买了一些牛奶,沙琪玛、巧克力、自加热火锅。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迪卡侬仅有的两个充气艇库存也被我们买走了,还有一些头灯和电池。对讲机和发电机实在搞不到,药店里面抗生素需要凭身份证限量购买,也放弃了。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25日一早我就出发了,这时候遇到第二波“不实信息”。很多朋友都给我发现消息说“新乡灾情已经结束了”,而且还给我截新闻…各种主流媒体的头条都是东京奥运会。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我一度都信了,因为我驾车出京的时候太阳都出来了,走到石家庄的时候艳阳高照。

重要的是一看路两边的河道很多都是干的……新闻上说河北也有一些汛情,结果看到的是蓝天白云,田野里庄稼绿油油的,河道只有少量的水,还有人在钓鱼……有这么一阵我都恍惚了,感觉自己不是去灾区,而是出来自驾游……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而且如果不关窗,手臂都会晒伤。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特别是路上遇到很多民间自发去救灾的还拖着摩托艇,就更像是度假。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但这都是暂时的,我出发之前仔细研究了云图。台风烟花的高压,会驱散之前的雨云,所以短期形成了这么一个晴朗的区域。我利用这个时间差去送物资再返回都很安全。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只不过我没想到能晴朗到这个程度。有一段我心情很HIGH,觉得其实灾情可能没有想象的严重。甚至还心存幻想,如果水退了,皮艇就用不着了,我还可以拉回来周末去河里玩。不知不觉的边开车,边哼起“蜜雪冰城”来了……

到下午过鹤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

真正的灾区是过了鹤壁市,要经过一条淇河还和一条卫河,有一座卫共特大桥,大桥显示有施工,所以车流缓慢。从这里开始,就几乎看不到干的地面了。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一开始以为是卫河的水因为灾情比较多,但是越往前开,越发现除了高速路,周围很难看到陆地。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心比较硬的人,但是看到这么多农田和村庄被淹没,不知道多少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还是鼻子酸了一下。

并且你还会意识到一点,救灾和想象的太不同了,最大的功臣其实是从来不会被报道的道路部门。在面积很大的水灾区域中,是完全停电的,只有一条灯火长龙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路基非常坚固,远远高于地面,使得救援车辆和物资可以畅行无阻。

沿途加油站也都用发电机供起来,油料充足,就是为了保障救灾运输。

少数几处地势较低有可能被水淹的路段,全部有道路部门的人用沙袋将两侧保护起来。

只要道路畅通,物资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战胜灾情就只是时间问题。

途中看到了很多运送崭新的变压器的车辆,估计是去抢修电力的。

其他车辆就比较奇葩了,什么样的车都有。

有五六十万的福特猛禽,拉着救灾物资,也有几万元的农用车,很慢的在路上跑,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辆很老的车,因为光线很暗没拍下照片,大致是下面这样的,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救灾版的敦刻尔克……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各式各样的民间自发的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是畅通无阻的,没有设卡,也没有检查。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差不多经过十个小时的驾驶,我接近了目的地,在新乡附近一个叫做获嘉的地方下高速。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由于目的地的村子水位已经一米多,我这车物资是进不去的,只能由救援队来取。

救援队询问了我带来什么物资,我说有方便面和瓶装水,能看出他们有点失望的表情,估计是这几天送来的方便面太多了。

然后我说还有两个充气艇,他们眼里立马就有光……

后来我才知道,救援队每天的任务是从被淹的村子把人运输到政府安置点。一个村子几千人,老人和孩子的比例很高,皮艇太少运力不足,效率很低。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我到的前一天,又发生漫坝,政府紧急通知撤离。还有很多村民,拒绝离开村子,打算与家园共存亡,所以救援队还要把这些方便面和瓶装水用橡皮艇给他们送去。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所以皮艇、头灯、扩音喇叭、对讲机这些都能够大大提升效率,减少伤亡。

最后就是抗生素以及药品的问题,

这么说吧,最让我意想不到的,从电视上永远体会不到的是灾区的气温和味道。

我第一次打开车窗时,空气中的味道差点让我过去… 如果各位想体验一下,只需要把自己家下水道的防臭地漏打开,用吹风机的加热模式,把味道吹出来,然后关掉空调,让室内气温达到30度左右,就能体验了。

空气中湿热,弥漫着腥臭和腐败的味道,可以想象大面积的积水有多么适合微生物繁殖。“大灾之后有大疫情”瞬间就不再是课本上的一段文字了。

灾区的这水,只要不慎落水喝上一口,轻则上吐下泄,重则痢疾霍乱,有不少人呛水之后需要住院治疗。而且救灾队员和灾民还有血吸虫感染的风险。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

身处这里才能感受到这些水,和我们熟悉的游泳池,鱼塘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是成吨的垃圾和动物尸体混杂其中的液体。

我到达的时候,已经天黑,救援队要休息了。在这种高温天气和污浊空气中,人们只能靠汽油发电机带动的电风扇来换气,就这么熬过一夜,明天继续实施救援。

我着急返回北京就没有留下住,等我到达下一个服务区时,发现救援队怕我疲劳驾驶,把能量饮料都给我留在车上了。

最后,巧克力也是很受欢迎的,那些被迫离家的孩子,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差点忘了说,我在返程时,去加油,看到一个驾驶卡车来送物资的司机是带着八九岁的孩子的。可能是家里没人看孩子,所以一起跟来了,这是我遇到的最小的来参加救援的人了。

 


回来之后,我查了一下资料:据西汉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在新乡地区发生决溢的年份共164年,属堤防溃决的124次,河溢成灾的82次,因溃堤致使下游河道变迁者6次。六大河徙,四徙于原阳,一徙于延津、封丘。当地 “居人庐舍漂没殆尽,人民或巢或舟”“男欲耕无高燥之地,女欲织无蚕桑之所,束手愁叹,坐待其毙”……

 

多亏了时代的进步,灾民不必像古代那样在水灾之后还要面对瘟疫和饥饿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无法避免的倾家荡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一个国家,要团结和互助。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灾难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关于救援队的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个城市,操着不同方言的普通人,没有编制,再说一遍都是志愿者。

 

– END –

|  关注我们


到了灾区才知道,有多少谎言在流行,多少事迹被埋没起点书院
ID:shuxiangqidian


起点书院:严选经典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突如其来的暴雨,困住了河南。

 

虽然无法赶赴受灾现场,但我们的心,始终与河南同在。

 

为了帮到更多人,昨天凌晨,我们推送了一条名为《速扩!河南暴雨救援电话、求助信息登记、暴雨自救手册!(最全文字版)》的文章,搜集整理了一份当时最新最全的暴雨救援信息。

 

就在我们密切关注河南暴雨进展的时候,一位河南朋友的朋友圈,引起了书单君的注意。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一个被困在楼里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发现了一个被卷入河里的外卖小哥后,立马下楼,展开救援。

 

明明是互不相识的人,但在生死关头,却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视频中把外卖小哥从水中救起的人,叫王迎茂。书单君与他聊了聊救人的“惊魂二十秒”

 

以下,是王迎茂的自述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外卖小哥被卷河里了!”

 

“有个外卖小哥被卷进河里了!”

 

下午三点,我正在玩手机,突然听到对面办公室的小姑娘们在喊。

 

我赶紧跑到窗口那儿,看到水里露个小黄帽,一直往东漂。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 被卷入河水之前,站在楼上还能看到小哥的黄衣服 >

 

办公室一帮年轻小孩,没经过事儿,被吓得直叫。

 

我扔下手机,随手拿了根长木棍儿就往楼下跑,边跑边喊:“来几个男生,赶快下来!”

 

有五六个同事跟了上来。

 

当时我们在河北岸,外卖小哥被卷到了南岸,要跑到桥到对岸才能救他,而且必须赶在他被冲过桥洞之前——

 

桥洞后面水更深,一个浪头过去,连人影都见不着。

 

其实我们离那个外卖小哥不算远,也就几十米,还能听到他呼救。

 

但雨太大,我一米六,水已经淹到膝盖了,再加上路段施工,水里什么东西都有:沙子、石块儿、施工挖的坑,还有倒了的路灯灯杆、电线杆。

 

我一出门就一脚陷进泥里,使不上劲儿,迈不开腿。我们平时在摄影棚录像,都是穿拖鞋,眼看着走不动,我就干脆把拖鞋给扔了,光着脚往那边淌。

 

当时心里急啊,眼看着就几十米,但就是跑不动,有些地方的水比膝盖还深,深一脚浅一脚,摔了好几跤。

 

要是正常摔倒爬起来就行了,但是这里一摔,腿下去就拔不出来了。我脚被割了个口子,我同事的腿和脚也都破了皮。

 

那会儿也顾不上这些,就拼了命,一定要在他漂过桥之前把他拉上来。

 

那条小河有十来米宽,雨从前天就开始下了,河水一直涨,河面和路面已经连在一起了。

 

不熟悉这边的人,根本分不清哪边是河哪边是路。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 雨势渐小后,救助小哥的地方,依然是一片汪洋 >

 

这块儿我熟,知道怎么走,要不还真说不准这一脚在路上,下一脚就掉河里了。

 

一开始我们还能看见水面上露一点小黄帽,但后来就看不见了,全凭他呼救的声音,这几十米走了得有快十分钟吧。

 

等我们到了桥旁边,他的小黄帽也看不见了。

 

我看到桥上站着一个办事处的执勤人员,一面跑一面朝他喊:“有个外卖小哥掉河里了,咱赶快救出来!”

 

那时候水很深,要不是我们目睹小哥掉进去,其实根本不会想到那河里有人,等我追到桥那边,他就只露个脸了。幸好,他衣服可能有点浮力,没有沉下去。

 

我跑得比我同事快,绕过桥,和那个办事处的人一起到了河南头,我不会水,只能站在桥边儿,那儿正好有施工的木板,我拿了一个,意思让他抓住。

 

本来还担心他意识不清醒,听不见我说啥,谁知道他立马就拉住了我的板子,我和办事处的人赶紧一把把他拉了上来。

 

这过程很快,二三十秒就把他弄上来了。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命都快没了,还拿着那东西

 

他在水里泡的太久了,脸色惨白,手机也被冲走了,但手里还紧紧赚着个袋子。

 

我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东西,结果仔细一看,居然是个外卖。

 

里面装着一大袋儿那种熬好的中药,写地址的那个单子已经没有了。

 

他上来之后先是给我们作揖说感谢什么的,然后就问我们,能不能帮他送下这个外卖。

 

因为他当时体力不行,走不动了。

 

我说你都这样了,你还不撒手,不把它扔了。

 

结果他说完这句话就没力气了。我看着他,二三十岁,很年轻,都快淹死了也不扔这个药,可能他觉得这个东西送不到要赔钱,或者他觉得这是药,舍不得扔。

 

他指的那个小区就在我们公司旁边,告诉我门牌号以后,我就拿着药去敲了门。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我和那个开门的人说:“我跟你说,我刚才救下一个外卖小哥,本来应该是他给你送这个药的。但是他掉河里了,捞上来的时候手机都丢了,手里还攥着你这药。万一你药少了,也不要投诉他了。”

 

那个人赶紧说:“不会不会,就是少了也不会。”

 

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外卖小哥不容易,真的应该给他们平台呼吁一下,命都快没了,还拿着那东西,你说这种时候,是不是得有点儿取舍?

 

我送完外卖往回走,我们几个同事和那个社区执勤的人还在照顾他呢,他们把他背到路边一个公交站牌下边,站牌有挡雨的塑料板,他趴在那儿吐了点儿水。

 

我们出门的时候就知道要下水,也没带手机,办公室的同事帮忙报了警,也打了120。

 

刚开始打电话老占线,后来终于接通了。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有人就送,哪怕谁也不认识谁

 

120来得很快,但是在几百米外的一个十字路口过不来,这边水太深了。

 

后来还是路过的装载车把外卖小哥送到120(救护车)上的。

 

从昨天开始,郑州路上就有很多施工用的装载车,因为这种车比较高,还能在水里开,一般的车,根本过不来。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 洪水消退后,装载车依然没有停歇 >

 

他们就在进水的路上拉人,也不收钱,看见路上有人就拉。你一说去哪,他给你送过去,哪怕谁也不认识谁。

 

昨天因为下雨,我们公司有37个人都住在这儿了,今天上午雨停了以后,他们联系了一辆装载车,接了两趟,送很多人回了家。

 

我们今天出去买吃的,也是这些车把我们送到超市,买完再把我们送回来。

 

说回救人,外卖小哥被120接走之后,我们就回去了。

 

公司的孩子看到我们都很激动,给我们鼓掌,听说孩子(外卖小哥)得救后,有几个感情比较丰富的小姑娘都激动地哭了。

 

看她们哭,我也很激动,也很感动,但我最不能理解的,还是那个外卖小哥得救以后,还在想着送外卖,这个人真的不可思议。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这家纪录片公司是我哥开的,我老婆、儿子和女儿,也都在公司上班。我出去救人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我老婆知道,她啥也没说。

 

回来以后,她数落我:“你自己去救人一点事都没有,但公司的小孩们有个万一,你要咋弄?”

 

我当时确实没想那么多,但是这件事儿以后,我儿子和女儿对我的态度好了很多。

 

✎✎✎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叫王迎茂,51岁,黝黑的皮肤微微透着红光,脸很圆,爱笑,在一家纪录片公司里做统筹工作。

 

他自认“学历不高,没啥技术,就会开车”,平时主要负责拍摄团队的后勤和道具,解决同事的吃饭和用车问题。

 

公司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全名,大家都叫他“王统筹”。

 

但就是这样一个觉得自己“没啥用”的王统筹,在发现落水小哥的第一秒,扔了鞋,拿着长杆,跑下楼,成为这次救援行动的主导者。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救援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依然是那个到点儿给大家做饭的中年男人,大家也依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甚至他自己,也不觉得“救人一命”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采访中一直强调,这根本不算个事儿,谁看到都会这样做的。

 

昨天,在暴雨袭城的河南,还有千千万万像王迎茂一样的普通人,做了很多自救和救人的“小事”。

 

郑州一位民宿老板,主动开放五十家分店供人避险,媒体采访时,他说了一句“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出一把力。”

 

一家包子铺的老板,清空店里全部的原料,做了三大兜包子放在楼梯口,立了个牌子:“包子不卖,谁饿了就拿,都是干净的。”

 

在微博话题#洪水中的中国力量#里,连成人墙救助落水者的郑州市民、冲入水中一把抱起落水儿童的路人…….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7月20日,郑州高铁站,一个休假期间的武警,救助被困孕妇,不慎摔倒,后脑勺着地,陷入昏迷。

 

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快去救那个孕妇……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这些身处天灾之中的河南人,本是“难民”,却毫不犹豫地用尽全力救助他人。

 

他们身上的韧劲,心中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

 

《觉醒年代》里,辜鸿铭说过一番发人深省的话:

 

“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当时我并不明白什么是温良,但今天,我好像终于懂了。

 

河南暴雨:拼命救出落水小哥后,我帮他送了份外卖

 

撰稿:章鱼
编辑:燕妮
主编林尉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tpfAX4c-tfYBj3qms9KbAg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近日,河南遭遇罕见强降水,省会郑州更是一片汪洋,让无数人为之揪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过不去,河南,加油!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河南,地处中国东部片区的中间区域,独特的地理区位注定其成为沟通四方的天然重地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中原之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河南的主线文明也是围绕着交流而展开,并不是固守在自己的这一片山区与平原之内故步自封。无论是北部的太行山,还是西侧的秦岭支脉(伏牛山、熊耳山等),甚至于南面的桐柏山、大别山阻隔,都不能阻挡河南人走向世界的脚步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虽然河南大体上是一片开阔的区域

但其实周边有着诸多地理障碍

包括向东并没有很理想的出海口

冲破这些艰难险阻,河南会越来越

 
天下贸易看中州
谈起今日的中国经济,大多数人往往都只提及省域经济的前四位:粤苏鲁浙。
 
那么第位呢?
 
若非查证,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五位就是这个过去被人认为非常贫穷的河南,甚至优于网红省份四川、湖北、安徽等。
四川湖北安徽其实都排在河南之后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作为连接祖国四方的河南,发展潜力都极为不俗,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充满冒险精神的乐土
 
东汉时期,汉帝国的首都东移至雒阳(洛阳)。得益于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西汉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世界交往不断,后来的东汉继承了前人的积淀,继续与西方交流互通,而此时丝绸之路的中国起点则是洛阳。
 
汉魏洛阳城遗址、秦汉魏函谷关崤函古道都见证着这一切。
复建的秦函谷关(灵宝)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东汉到北朝的多数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商队多是由洛阳出发,向西行走,进行贸易。中西人员交流带来的不仅仅是商贸方面枯燥无味的数字计量以及物资交换,更多的是带来了新鲜文化的血液。始建于东汉,著名的白马寺,也是中原地区的第一座佛寺,就诞生在河南,佛教中国化在此开端。
洛阳白马寺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后来的龙门石窟更是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代表,石窟之中的造像充满着浓郁的犍陀罗和秣莬罗(马图拉)风格特征,而这些风格均是由西域以西的南亚地区传递而来。龙门石窟不仅是河南的文化遗产,更是一段世界丝路文化交流史的见证者。
是起点,也是终点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按照传统的丝路,南亚艺术由西域经河西走廊至关中再到洛阳,这是常规路线,但是它们来到龙门石窟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由于当时北方政局的影响,南亚的佛教艺术元素先期由西域传播至河西走廊的凉州地区,天梯山石窟即是重要代表之一,后来又衍生出了造像之中的“凉州模式”。在凉州修行的高僧又将这种元素带到了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区,直到将近100年后,当时的统治者迁都洛阳,这两大艺术元素也跟着来到了后来开凿的龙门石窟。
偃师汉魏洛阳城之中的
“永宁寺的微笑”
洛阳文物古迹遗产的代表之一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经过这么曲折的发展,中州大地和西方世界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艺术元素也扎根于洛阳,其不愧为此时丝绸之路的起点
 
之后的唐朝贞观年间,西天取经的玄奘也是洛阳人士,经过西行,取得佛教重要典籍,带回中土。唐代与武周年间,这又是龙门石窟营造的高峰期之一,玄奘带回来的典籍同样对于这座世界宝库产生了重要影响。
龙门石窟唐朝阶段代表作的巅峰
西山石窟第1280窟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能够营建龙门石窟这座世界级的瑰宝,光是单靠西方与中土结合的艺术元素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经济支撑。但是在这一点上,当时的中州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当时的中州可是全国的重要枢纽,天下贸易大多在此聚散,金钱物流不是问题。
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
洛阳-西安一线
其实也是广义丝绸之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的G30连霍高速公路、高铁路桥通道、陇海铁路
均从此路沿线经过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铁路与河南人的冒险
北宋年间,宋朝的首都也设在河南,这就是开封。此时的开封,像前朝的各个首都一样,继承了陆上丝绸之路起始点的地位。立国之后,好景没过多久,北宋陆上丝路由于西夏和辽的原因被阻碍,陆上丝路在此逐渐退出北宋的历史舞台。
对外最重要的河西走廊控制在西夏手中
宋朝不仅在陆路上被封堵
还失去了重要的马匹来源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乍看起来,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海洋,开封远在内陆,貌似没有关系。但与直觉相反的是,开封不单单作为首都,还凭借运河的优势和海丝结合在了一起。随着海洋和大运河的沟通,开封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受益者,留存至今的北宋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就证实了这个繁华美丽的汴京。
汴京东南至沿海,确实也能换条海船出海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同时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骆驼的存在,这说明在具体到陆上运输,骆驼仍是主要交通工具。而开封则是当时官方骆驼养殖、役使的中心和集散地,是北宋境内拥有骆驼最多的城市。河南乐于与外界沟通的历史,从这时候已经获得了重要发展。
虽然陆路被西夏阻隔
但西夏也不会拒绝生意和过路费的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由于优秀的地理条件,以及在北宋时期积累下来的成果,尽管首都地位不再,但在之后的朝代,只要是涉及与“河南”相关的一级行政区划,开封在多数时间都是作为“省会”的地位而存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封作为“省会”的优势也在逐渐变少,这一切主要肇发于卢汉铁路的修建。
郑州站
郑州第一座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作为京广铁路的北段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南北铁路运输的大动脉
 
当年铁路筹备与通车之时,国内环境动荡不安,处于列强侵扰、内忧外患的状态。但河南人并没有因为局势而放弃发展,相反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郑州就在有着进取精神的河南人手中逐渐建设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商业都市。
中部的铁路干线取代了东部的大运河
河南省内,则是郑州取代了开封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郑州,常被人说是一座铁路拉来的城市,但它和铁路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在卢汉铁路即将竣工之时,河南的另一条铁路,汴洛铁路开始建设,这条铁路就是贯穿中国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东站
河南省最为重要的火车站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汴洛铁路也在京汉铁路通车三年后竣工,而这条铁路的东西延伸线,就是后来的陇海铁路,也于宣统二年进行开工,但是直到1953年才全线竣工。
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相交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也许河南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陇海铁路的修筑过程中,囿于当时的国力,其中的洛潼铁路一部分并不是国家出资修建的,需要地方筹资才能开工。而眼光长远的河南人看到了铁路带来的红利,即使上面没有钱,自己出钱也要修。就这样,陇海铁路在河南境内的一段是由河南人民自己筹钱完成的,河南思进取,从百年前的端倪之中便有体现。
陕西潼关县境内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修建洛阳-潼关的铁路也绝非易事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很快,处于京汉、汴洛两条铁路交会地带的郑县(郑州)因铁路逐渐发达了起来。民国早期,郑县就拥有了完善的金融和商业服务,开拓的河南人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而是利用这一天然优势,主动寻找商机。他们注意到在郑县中转的货物之中,棉花占有一定比例,这正是开发棉花相关产业的好机会。
 
后来的故事人们就很熟悉了,郑州就这样成为了中国中部的一处棉花加工中心
 
这座居于天下铁路枢纽的城市,不光光利用铁路对自己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革。其优势也对于河南整个省的意义也极为重大,建国之后,河南省政府正式由开封迁往郑州
郑州站旁的二七塔
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连市内最重要的地标都与铁路有关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与郑州迎来了下一个光辉
 
中国第五强省的野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吹入中原,河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还是郑州。郑州在建国初期,经济指标明显弱于周边部分省会,但是现在已经反超其中某些省会。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增长的势头更猛,郑州作为省会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得利者。
中原希望在郑州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河南的发展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均衡性。在当今中国,省会一家独大的局面很是常见。尽管河南也无法完全免俗,但是郑州的首位度并不明显过高,仅0.2左右。在“吸血”还是“带动”,这个当代中国省域经济议题中,河南很少被人指责
其实均衡程度还不错
尤其是郑州周边城市
大有先富带后富之势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尽管已经有了如此成绩,今天的河南还在期待着更多闯荡世界的机会,从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再到郑欧班列直达德国汉堡,都让河南成为了中国中部省份里的尝鲜者
 
不仅仅是在经济、交通运输方面,作为历史上丝路起点的文化大省河南也不甘于落后。河南又一项文化代表的则是少林武术,也在海外开枝散叶,推广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世人啧啧称赞的少林武学
(图片来自wikipedia@podoboq)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像他们的先贤高僧一样,今天的少林寺继续开拓与对外交流,以“禅宗”与“武术”并称于世、凭借“少林功夫”享誉天下的少林寺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起了海外战略
 
自1987年以来,少林功夫表演团体已经走访了全球60多个国家。伴随着他们在全球巡演次数的逐渐增多,许多从未来过中国的老外在自己的家乡,亲眼就见识到了少林功夫。不少人还因此着迷,有的不远万里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
少林武僧的气功表演
(图片来自wikipedia@podoboq)
河南为什么越来越强?
 
除了网宣、巡演之外,国际化战略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海外中心”,向世界宣传少林,并推动文化交流。少林寺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建有专门研学少林功夫的学校和团体,更值得一提的是,少林在世界范围内的“洋弟子”数量多达300多万人。
 
一段过去属于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佛学传奇,今天在少林寺的推广下,得到了反向的输出让河南成为了很多西方人在东方的心灵家园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9R180QsLqI-Z-BafQvUCjQ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晴天

如果没有郑州千年一遇的暴雨,2021年7月20日或许还是岁月静好。

 

南非出动军队,结束了27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骚乱。

 

英国彻底解封,这场事关6000万人的解封实验被视为一场豪赌。

 

11万法国人上街抗议马克龙,认为疫苗通行证侵犯了人民的权利。

 

德国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默克尔直呼找不到词来形容。

 

美国“水深火热”已有些时日,西雅图高温、纽约暴雨、加州山火,拜登应接不暇。

 

菅义伟默默倒数即将开幕的东京奥运会,尽管疫情已经反扑。

 

国内则是吴亦凡更夺人眼球,热闹与八卦交织而行。

 

看似波澜不惊之下,一场危机已在千里之外悄然瞄准了河南,瞄准了郑州。台湾以东的洋面上,拥有美丽名字的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将大量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断送往中国北方。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图源:中央气象台

 

北京早已严阵以待,毕竟9年前721特大暴雨造成的死伤悲剧,刻骨铭心。

 

当丰沛的水汽冲到太行、伏牛山前,大雨倾盆而下,1000万郑州人随后经历了惊心动魄的24小时。

 

这24小时险象环生,1000万郑州人,甚至1亿河南人纷纷挺身而出、守望相助,证明了这座城市坚不可摧。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7月19日下午15点15分,济南开往重庆的K15次绿皮车缓缓驶入开封站,小晨走进车厢。

 

按照时刻表,列车将在当晚19点11分停靠汝州。对小晨来说,这是一次普通的短途。

 

17点左右,列车停住就再不动了。小晨发给界面新闻的定位显示,停车位置属于郑州下面的荥阳地界,距离郑州西四环直线距离仅5公里。

 

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说什么也不能停。2008年阻塞过京广线的那场暴雪,至今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同样是大动脉的陇海线停了,似乎预示着什么。

 

小晨当时不知道,K226、K17、K330、K31、K292、K19、Z168、G640等多趟列车都滞留在了附近的铁路上。她更不知道,这一停就是40个小时。

 

21时59分,郑州市气象局发布了第一次暴雨红色预警。红色预警,在最近十年中国的气象预报中,极为罕见。

 

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1000万郑州人度过了一个平静的夜。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凌晨4点,1亿河南人还在睡梦中。距离郑州90公里的登封,颍河水位暴涨。河水漫到了登电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的厂区合金槽里。高温溶液遇水发生爆炸,瞬间火光冲天。

 

人们醒来后没将这次爆炸与洪水联系在一起,反而更关心爆炸对大宗商品铝的价格影响,河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铝生产基地。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早晨9点,是郑州的出行高峰。当大多数人堵在公交、地铁上时,9点8分,郑州市气象局发布了第三次红色预警,上一次是6点零2分。

 

对于从未经历过暴雨红色警戒的内陆城市而言,很多人依然在笑言相约“看海”。下雨没有阻止上班人的脚步。

 

到下午14点,郑州大部分路面尚能通行,但断电的情况开始出现,连郑大一附院都停电了,院方赶紧启动了紧急发电系统。

 

郑大一附院是亚洲最大的医院之一,也是河南最好的三甲医院。除了省内患者,还有不少周边省份的患者前来就医。

 

下午16点,包头开往广州的K599次列车途径郑州南郊,火车司机张志杰发现前方路基被水漫过,马上紧急停车,疏散乘客。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乘客刚疏散完,路基就出现下沉,3号、4号车厢倾斜,真是千钧一发!

 

至此,京广、陇海两大动脉全部中断。此外,郑州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京广高铁、徐兰高铁、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等线路的运输秩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然而,恐怕没人能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大灾的前奏。

 

就是从下午16点开始,已经下了一天的雨,在郑州市区骤然变大,连中央气象台都开始怀疑人生。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气象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指出,这一个小时郑州刷新5大纪录全球省会城市一小时最大降雨纪录;全国国家级气象站一小时降水纪录;中国省会城市单日降水纪录;郑州有史以来最强降雨纪录;郑州7月降雨纪录。

 

很多人对一小时降水201.9毫米这个数字没概念。这个降水量换算成立方米就是15亿立方米,约等于150个西湖。说白了,就是150个西湖在1小时内全部倒进郑州。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一个小时里,郑州几乎所有道路瞬间都变成“海”。

 

郑州气象局此前的5次红色预警,从这一刻将会让所有人体会到现实的冰冷。

 

17点正好开始下班高峰。市民把回家的希望大多寄托给了地铁——印象中公交可以停摆,地铁总是风雨无阻的。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可现在大量地表积水涌向低处,冲毁了地铁站口的“围堰”。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活了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洪水冲进了地铁站。

 

在下班高峰这个关键时间点上,出现了一对矛盾。“如果水倒灌进隧道,或者影响供电的时候,就应该要停站了”。可对市民而言,地铁是恶劣天气下唯一的回家希望。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权衡之后,郑州地铁选择尽量再撑撑。直到18点42分,郑州地铁宣布全线网车站暂停运营服务。

 

但此时,5号线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区间有一辆列车已经因为洪水被锁死在轨道上,进退不得。乘客被困车厢。

 

当事人向冰点周刊记者回忆当时的场面:大家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拨打119、110、联系家人朋友请求援助……但收到的消息大多不尽人意,可能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联系救援力量,这些电话被打爆了。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水位持续上升,逐渐没过胸部甚至头部。“@奇迹奇缘”听到旁边大妈给家人打电话交代银行卡号,估计是后事。于是自己也开始发微信给家人交代后事。

 

当时车厢里有小朋友,眼看全身都要被淹没在水里。有人赶紧抱起小朋友,水中托举比较耗体力,大家只能轮流举。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水位上涨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缺氧。但又不能砸开车窗,因为车外水位更高,一旦贸然砸开,水必然大量涌进来,这样等于毁了逃生的希望

 

当车厢外水位到达最高点时,车厢部分浮起,呈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往上翘的部分车厢窗户暴露在水上。有人提议砸这些车窗,第一扇窗户砸开后,缺氧问题有了明显缓解。

 

当事人向冰点周刊记者回忆: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救援人员出现在车厢外面。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奇迹奇缘”听到大家不约而同地喊:把晕倒的人先抬出去!然后是孕妇和小孩,再就是所有女生,最后是剩下的男生。当时有不少情侣,男生都主动放手让女友先走。

 

撤离时陌生人排成一队,相互安慰“没事,你靠着我就可以!”

 

走出出站口,大家看到很多人还在那里挡着洪水。还有救援人员、医护工作者、地铁员工纷纷往自己撤离的反方向逆行。

 

20日晚间21点,困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的500多名乘客获救,但有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求救的信号在整个城市此起彼伏。最急迫的信号来自医院。

 

晚上20点,下午已经停过一次电的郑大一附院,实在扛不住上涨的水势和暴雨,全部发电系统停摆。近万人(算上家属)被困在水位不断上涨,而且没有电的医院大楼里。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比被困更绝望的是急需用电的ICU和婴儿保温箱,很多重症患者和新生婴儿命悬一线。

 

晚上21点22分,“@白菜兔兔丸女孩”在微博上求救:“爸爸现在气管插管戴着呼吸机躺在河医11号楼呼吸科重症监护室里。家属因暴雨被困家中,无法得知医院内的情况。如果医院一直没恢复供电,呼吸机无法正常运作,非常担心爸爸这种呼吸重症患者能够坚持多久?”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郑大一附院有关负责人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表示:近3000名医护人员正坚守岗位。对需要供氧的病人已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对于大约600多名重症病人,正积极协调向外转运。

 

受影响的不止郑大一附院,紧急“乾坤大挪移”也不止郑大一附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医务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我同学在附近河南省儿童医院工作,一夜没休息,凌晨接到通知转运我们医院的患者,要带着呼吸机去。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优先保障的医院都断了电,其它地方可想而知。可以想象,有多少郑州人要熬过一个没有电的黑暗雨夜。

 

晚上23点,郑州图书馆发帖提醒附近被困人员不要冒险回家,图书馆将提供无线网络、热水、简餐和休息场所。郑州科技馆等公共场所随后也开放了区域留宿市民。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郑州花园路农业路的一家电影院也加入留宿的行业,为附近市民免费提供休息场所。该影院靠近商圈,有很多人来这里避雨休息。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民间倡议的力量更早。河南青年企业家协会看雨势不对劲,下午18点就发起“让陌生人留宿”活动。赵磊开放了自己的装修公司,接纳了200多陌生人。还开车协助困在路上的市民,前后跑坏了9辆车。

 

出门前,赵磊发了条朋友圈:“我的大郑州!加油!”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图源:中新经纬

 

据澎拜新闻报道,一家民宿店老板一次性开放50家分店供人休息,询问的电话平均2秒一个。

 

21日凌晨1点,金水区经三路的一家中医馆门口,工作人员不断重复喊着:“我们这里有免费热水、姜茶和床位。”这里距离郑州东站不到5公里,许多求助的被困者都是初到郑州,这座面积1000多平的中医馆已经接收了200多人。

 

中医馆创办人李女士向中新经纬坦言:决定让中医馆成为落脚点,是因为自己也被这么大的暴雨吓着了。“我突然间意识到可以帮助一些人。”

 

凌晨2点,李英豪的车仍在陇海高架上闪着灯,整整10个小时过去,车基本没动。好在高架桥因为高,反而是安全的。

 

住在附近的同学看到李英豪的朋友圈求助后,找没打烊的商家买了整整4大袋干粮,步行送上了高架桥。

 

看着同样被困的还有很多人,于是他叫附近受困的人来领取食物,特别强调“老人小孩优先!”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图源:东方IC

 

东西很快就分完了,但李英豪的物资信息却传得很远。他跟极昼story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联系他——有人找不到家人,被困在其他路段,还有人来询问路况。他的电话变成了一个求助热线。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这个不眠之夜,有无数个绝望与希望交替的时刻,有大量惊心动魄的营救和撤离,还有更多无声的焦虑与祈祷。

 

受暴雨影响,耿河小区幼儿园150余名幼师和小朋友们被困。消防员们急中生智,用收纳箱和塑料盆当“船”,把所有小朋友救出,运往安全地带。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原区一名消防员在救援途中接到家人求助电话,只能指导家里人自救,然后继续执行救援任务。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截至21日凌晨5时,河南省消防救援队伍共营救遇险被困群众5574人,疏散群众11397人。

 

此时很多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脚早已被泡浮肿。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中部战区已向郑州派出前方指挥部,指挥战区驻豫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力量3000余人、装备80余台,在10个地域同步投入抢险救灾!

 

应急管理部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凌晨2点,本来在浙江宁波工作的邓雷正在去郑州的路上。邓雷告诉封面新闻:“我经历过安徽大水,家里房屋被毁,当时得到了八方援助。现在河南同胞受灾,我应该帮助。”于是他连夜采购了上万条编织袋,凌晨上路星夜兼程,准备捐给郑州防汛抗旱指挥部。

 

凌晨5点,郑大一附院ICU恢复供电。

 

上午10点,郑州降水量为0。整整48个小时的连续降水暂时消停了。

 

上午11点,河南TOP 3的房企向公众道歉,此前他们发了一条不合时宜的广告。

  

郑州24小时,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下午16点,中央气象台提醒今天夜间郑州仍有较强降雨,救援人员请注意安全!

 

暴雨尚未完全过去,接下来需要郑州面对的还有很多。不过现在14亿国人都是河南的坚强后盾,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正源源不断涌向中原大地。

 

很多年后回望这次赈灾,出现在大部分人记忆中的,可能是宏大的叙事、抽象的数字,我们如何众志成城,最终战胜灾情。

 

但在郑州人眼里,所有隐秘、平凡与伟大,都是这座伟大城市的注脚。洪水终究会退去,城市生生长流。

 

我们或许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希望我们依稀能想起,普通人的坚强与善意,同样可以成为那个漆黑雨夜的光。

 

在自然的灾难面前,人原来如此渺小,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可以相互温暖。

参考资料:

《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人员口述:车厢外水有一人多高,车厢内缺氧》冰点周刊

《“大水如浪涌来”,郑州五号线的生死三小时》南方周末

《直击郑州暴雨:地铁停运、车辆被淹,三天下了一年的雨量》第一财经

《郑州内涝:12人死亡、千余人被困,医院积水断电》财经

《郑大一附院被淹停电,约600名重症病人组织转运 有人连夜冒雨送医用氧》封面新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oJDs6Dz7NoUpYr5lvYpvQ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河南人怕暴雨吗?

 
当然怕。昨晚到现在,我们看到了太多在雨中哭泣、呆滞、眉头紧锁的脸。无数告急的文字或视频雪花一样从中原大地飘向全国,字里行间透露的惊慌、无奈乃至绝望,让人不忍卒读。
 
天灾面前,怕是正常的。说自己一点不害怕,说这场雨算什么的,在我们河南被叫做信球、赖种。但就算畏惧,依然要抬起头去面对,人性的珍贵之处只有在这种时刻才能得以显现。
 
因为,我们唯有恐惧,方能勇敢。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1

历史从不遗忘

 

“牵象之地”。很久前,人们如此描述大河之南的这片大陆。
 
古时河南繁衍着很多大象,这也是“豫州”的来源。现在,河南依然是一片巨大的平原,没什么可以依靠的天险。只有一条母亲河,川流不息。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任由广阔的黄土地和黄河赋予了他们温良、乐观,和坚韧的性格。一如曾经存在,但业已消失的大象,面朝黄土背朝天,只在极少数的时刻仰天长啸。
 
河南人也的确是隐忍的,隐忍而又坚强,像一枚外圆内方的铜钱。这片土地和这些人见识过太多天灾人祸,但从没什么能把他们打击到一蹶不振。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洛阳博物馆的大象化石
 
下在河南的这场暴雨是历史级的,从周六到周二降水量达到了617.1mm,相当于3天下完了以往全年的雨。从气候学角度来看,用千年一遇来描述毫不为过。
 
而暴雨引发的大洪水,才是真正的灾难。昨天看到的消息,预计未来3天,河南西北部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受其影响,黄河中游干流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编号洪水。
 
又是花园口。这个位于黄河南岸的渡口,因明朝的许天官在这里修了一座方圆540余亩的大花园得名。熟悉近代历史的朋友们,不会忘记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惨案。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政府通过了黄河决堤计划,下令炸开花园口。泛滥的河水混着暴雨形成汹涌的洪灾,无数村庄房屋与耕地被淹没。泛滥区横跨豫皖苏,绵延5.4万平方公里。
 
蒋介石此举,是为了阻挡攻陷徐州后,西进郑州直指武汉的日军。但花园口决堤四个月后,武汉仍旧失陷。而洪水造成的1200万人受灾,89万人死亡,却实实在在地让河南元气大伤。花园口决堤由此也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花园口决堤时被洪水淹没的村庄
 
河南有四大古都,涉及三十个朝代。饮马黄河、逐鹿中原,历史书上的战争读起来气壮山河,但对老百姓来说每一次都是堪称灭顶之灾的人祸。当然河南不只经历过人祸,天灾更多。
 
这两天的暴雨,大多数河南人应该是生平第一次见识。但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一定还记得驻马店的那场“75·8洪灾”。
 
1975年8月,台风莲娜引发了驻马店地区的大暴雨。8月5日至7日,驻马店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年平均雨量的1.8倍。
 
暴雨形成的6亿立方洪水冲出板桥水库,淹没了河南30个县市和1780万亩农田,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是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历史从不遗忘,河南是中国历史上水灾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开封光被黄河水淹埋,就有过6次。
 

 

2

洪水流不过人墙

 

河南人爱听豫剧。豫剧既不像秦腔激昂,又不像京剧跌宕,也不像昆曲婉转。大多单刀直入,明明白白地把事情和心情说给你听,没什么多余的铺垫。一人一梆,诚恳得有些过分。
 
河南也是如此。
 
1937-1943年间,河南为抗日提供了每年30亿斤粮食,1943年后每年20亿斤。八年抗战,河南400万人服役,30万人战死及伤残,立下了汗马功劳。
 
即便历经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和1942年的大饥荒,河南依然挺住了,毕竟它已经承受过无数次考验:
 
1450年到1949年的500年间,豫东平原发生较大、特大洪水61次,豫南发生41次。但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还是用肥沃的土地和河南人勤劳的双手,把这里建成了全国人民的粮仓。
 
2020年,河南粮食产量6826万吨,全国仅次于黑龙江。并且效率很高,用占全国16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十分之一以上的粮食,生产的小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此外,河南还生产了我国70%的水饺,60%的汤圆和火腿肠,以及30%的方便面和馒头。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大省和速冻食品加工基地也都在河南。
 
再考虑到河南常住人口只有全国的7%,事实上,河南的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150%以上。除了养活河南人之外,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养活粮食自给率不足四成的浙江加上福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全省的的耕地之中,黄淮地区所占面积达到了近四成。所谓黄淮地区,就是商丘、周口、驻马店和信阳所在的豫东南地区。
 
没错,就是在“75·8”中遭受灭顶之灾的那个驻马店。
 
从古至今无数天灾人祸,河南都挺过来了,这一次也能转危为安吗?
 
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驰援河南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包括1800名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250艘舟艇、1.85万余件(套)救援装备等。
 
社会各界也都行动了起来。早间腾讯率先捐款1亿,此外还有阿里巴巴捐款1.5亿,富士康、字节、拼多多都捐赠了1亿元。京东和拼多多还开放了郑州的仓库,美团捐了63万件物资。
 
当地政府也没有让河南人民失望。第一时间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为I级,解放军也迅速被调派,连夜顺利转移10万人。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武警河南总队郑州支队出动150余名官兵
 
河南这届政府的执政效率确实很高,颇有点雷厉风行的味道。想必大家还记得,20年春节全国疫情防控,河南以如此之高的人口和劳务输出量,取得的防疫效果之好,堪称硬核。
 
从疫情到暴雨,中国但凡发生灾难,向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前河南从没有辜负过;现在,到了接受兄弟们支援的时候。
 

 

3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河南不是共和国的长子,甚至算不上次子,当然也不是最受宠爱的幼子。但河南绝对是最听话、最老实的那个孩子,老实得让人心疼。
 
在喂养全国人民的同时,河南本身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新世纪中国人均GDP不增反降的城市,河南就有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三个。
 
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它们都在黄淮地区。
 
黄淮拥有河南省近四成的耕地和近三成的人口,黄淮之于河南,正如河南之于中国:人口多、历史悠久、GDP总量高、人均低、发展不均衡。
 
河南之所以老被地域黑,就是因为国家流失人口前十的地级市,4个都在河南。出去的人多了,难免良莠不齐。但河南为什么人口流出这么多?
 
先说教育。河南有近1亿人口,高考人数超过百万,占全国高考人数的十分之一,但全省只有一所211高校。河南学子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远走他乡。
这里有些历史遗留问题。1944年,国立河南大学还是官方承认的国家第三高校,但经历1949、1952的几次调整,许多优势学科被并入武大、中南政法等高校,拆出去至少六七所211。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国立河南大学是“中原大学的母亲”
拆分河大,大大削弱了河南的教育实力。另一方面,河南当年建设龙子湖校区,不但被央视点名批评,甚至省政府好几位领导都被记大过或严重警告。足以说明河南发展教育之不易。
 
再说经济。
 
城市方面,郑州是新一线,但这是国家中原崛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虹吸了全省资源才发展起来的。
 
2020年,郑州GDP再次突破万亿,全国排名前二十,但中原城市仅此一家。排名第二的洛阳,GDP总量不足郑州的一半。
 
河南学子之所以不愿意回家乡奋斗,是有原因的。
 
全国有100家左右央企,在河南设立总部的屈指可数;知名互联网企业,河南也几乎没有。根据全国14个省份公布的2020年平均工资水平,河南只有70239元,位列倒数第一。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河南曾经辉煌过,但那是在农业社会。改革开放后,经济中心转移到东南沿海,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居多,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极少,自然走向了没落。
 
但河南并非没有希望,一方面政府在向中部地区倾斜资源,有“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密集落地;另一方面,河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只要善加利用,做好产业升级,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不管怎么样,河南没有辜负国家,很好地完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有得必有失,河南想要崛起,要走的路还很长。
 

 

4

结语

 

中华民族的根种在河南,就像粮食种在土地里,中原大地蕴藏着中国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面对灾难,中国是如何将众志成城展现给世界的,河南也一定会展现给中国。
 
再大的雨也会停,一切都会重回正轨。河南已经沉默太久了,《唐宫夜宴》火出圈,再次让全国人民见识了这片土地可以焕发出怎样的活力。
 
河南没有辜负中国
《唐宫夜宴》剧照
 
中国的发展到了重要的时刻,要走出一条深刻、独特和成功的道路,必须找回自己的根,再次将河南重视起来。
 
还是那句话:河南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oHlgLwKC0ydflT2T5oub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