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竟成了中产兴趣班鄙视链末端

前几天微博有一则热议的话题,中国目前的兴趣班鄙视链

 

钢琴竟成了中产兴趣班鄙视链末端

 

我一看傻眼了乐器之王钢琴竟然已经成为鄙视链末端的乐器了吗?

 

学管风琴?他们家是有教堂要继承吗?学吉他呢?学国乐呢?都是不入流了吗?

 

中产阶级脸上,似乎永远写着”不能输”三个字。

 

中产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吃得饱穿得暖环境下长大,比较舒服;但又背负了父母童年的缺憾,以及继续阶级向上流动的期待,某方面压力颇大。

 

但有什么好排鄙视的,反正学得再多,长大后99%还不是成为无聊普通人。

 

我小的时候也被逼着学过很多兴趣班,能想起的就有:音乐(包含各种乐器)、游泳、绘画、捏陶、心算、珠算、英文、书法、跆拳道、作文、功文数学,直到进入90年代,又多了个计算机。

 

现在?对以上兴趣的掌握值基本为零;父母的大钱全白砸了。

 

我长大那几年,正好赶上了台湾中产阶级家庭兴趣班的热潮;七十年代末台湾经济实力突飞猛进,许多人成家立业了,买了房子,有了小孩,有了一些钱,很自然就会想对下一代进行一些投资。

 

许多父母,尤其是年轻时有心愿未尽的父母,都期待和向往放在孩子身上,简单的说,就是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希望孩子去替他完成。

 

就以已经成了鄙视链最末的钢琴来说吧!

 

在那个年代,成家立业买了小公寓,反正房贷都花了那么多钱,再花个十万元分期买一台钢琴摆在家里,虽然以当时物价来讲不算便宜,但一方面可以当作布置,另一方面,看着小孩弹琴,琴声悠扬,全家和乐,多么和谐的画面,这也变成一种憧憬和流行,甚至成为父母的成功人生的指标之一。

中产幻想

 

八十年代初期,你只要走过台湾的住宅区的安静,尤其是晚上,经常是左邻右舍都传来钢琴声,有时候是小提琴声,说实在话大部分都弹得拉得不怎么样;可是说来也怪,就从来没听过谁在抱怨太吵,几乎是一个人人有功练的年代。

 

兴趣班的重点在于”兴趣”两个字,但”兴趣”怎么又变成孩子痛苦的来源呢?

 

小朋友弹得好不好,也要看老师教得好不好。当年因为市场广大,钢琴老师供不应求;再加上教钢琴是高薪,忽然之间就冒出了一大堆”教钢琴的老师”。说实在话,家长也真的分不出老师的质量好坏;从留洋学音乐回来的人,一直到主修音乐的大学生高中生,又或只是早学了几年钢琴,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当钢琴老师。

 

因为不是每个老师都那么专业,很多小朋友也被教得乱七八糟,甚至讨厌钢琴;就跟我大学时去当家教,教小朋友数学,觉得小朋友怎么那么笨,连这个都不会,后来才发现,根本是我自己教不好,这道理是一样的。

 

当年我痛恨钢琴可归功于一位严格的老师,他是一位有着艺术家般卷卷头发的中年先生,我上钢琴课,他总是坐在我旁边盯着,一弹错,也不管我这小节弹完没,手上的木板就直接朝着手背重重打下去,这可让我恨死钢琴课了;每次我忐忑不安得在外面等上课时,听到琴房不时得又传来钢琴”轰”的一声,就知道里面那个小朋也被老师打。

 

当年只有16岁的俄罗斯钢琴家基辛,初登场就与大師卡拉扬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成为全台湾学钢琴小孩家长的偶像

 

人人学乐器,多少也跟家长的虚荣心比较心态有关,不管同事间邻居间都会比来比去,只要见到同样学乐器的孩子,就会客套得说:「唉油!你们家小明好棒棒喔!」当然啦!还要顺便转几个弯探探这小明练到哪里,有没有比自家的强,这样比来比去,也就造就了家长的虚荣心。

 

慢慢的,学音乐再也不是一种兴趣,而是”面子”;家长会希望小朋友在考级上一关过一关,自然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加强,而老师为了保住饭碗及要求更高时薪,自然就教学导向摆在考级上;最可怜的是小朋友,被逼着弹一些自己也不喜欢的练习曲及调子;常常是哭着学,这又不知道造就了对钢琴充满怨念的小朋友。

 

所以现在台湾几乎每个子女已离家的空巢家庭,家里客厅都摆放着一架长满灰尘,摆满杂物,充满怨念的钢琴。

 

学音乐这玩意儿,还真的很需要天份,也不是每个小孩都成得了朗朗或李云迪,可是偏偏家长都不想承认这一点。

 

比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父母是普通人更难的是接受自己孩子是普通人

 

二十几年前,我们这代人或多或少都抱着”以后让孩子自己发展兴趣”的念头;只是当我们都成为父母后,又走上了同样的死循环,继续逼着孩子做些自己做不到的事。

 

我们终于成为小时候最不喜欢的那种父母。

 

如果有可能,父母甚至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所谓”为你好”那只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对小朋友说那是恶梦;每天放学后,紧接着就是去兴趣班或补课,回到家以后,都还没喘过气来,妈妈一句「快去练琴」就足以让你崩溃。

 

 

当我们终于成为无聊的大人后,完全忘了自己还是小孩时,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我们忘了孩子与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人格个体。

 

现今父母的心态也很奇怪,逼着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但只要上了初中,发现这些兴趣有妨碍到课业的危险时,也就是孩子我的志愿写「以后我要当画家」时,就硬生生得把这兴趣给掐断,不让你再继续学下去。

 

“兴趣班”应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做父母的总会老去先走;只有一门兴趣,会永远陪在孩子的生命中,成为他漫漫人生路中的调味剂。

 

所以”兴趣”哪有什么好做为鄙视链的呢?

 

比如说钢琴考级嘛!绝对是扼杀小朋友对音乐兴趣的元凶;毕竟也不是每个小朋友长大之后都是要吃钢琴这行饭;如果不走这条路,干嘛学琴的都要去考级,学音乐说到底还是玩得开心最重要。

 

如果你有个儿子,你跟他说”学乐器有气质”,不如跟他说”学乐器好把妹”来得实际。

 

我在台南经常住的民宿,主人是一位气质优雅的音乐老师;她那经常有些老朋友一同来玩音乐,带着各自的乐器过来

 

有出租车司机、国小老师、餐厅乐手、公务员、老板娘….,他们从年轻一起玩音乐玩到老

 

我羡慕他们,兴趣真正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绝大多数对孩子兴趣班的投资都算打水漂了;但给小孩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只需要引导,不需要强迫;他们终有一天会知道自己人生要往哪里走。

 

前阵子跟朋友吃饭,谈到他儿子读浦东国际学校;他兴奋找出手机照片:你看,他们之前板球比赛,板球知道伐?像棒球….我心直口快:喔我知道,印度人很爱玩….只见他眉头皱了下,夫人眼神闪过杀机;我急忙改口:英联邦很流行,算绅士运动;才见他恢复慈祥笑容。

 

啊!中产阶级的友谊小船,一不小心就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DPv4K2oOiVV-SK8Vq4xsA

中国傻逼老板迷惑行为大赏

 

 

“灵魂充满了卑鄙,

口袋充满了赃物,

嘴巴充满了伪善。

——作家·马克·吐温

逝于1910年4月21日

代表作品:《镀金时代》

 

……

 

 

 

01.
 
无论你承不承认,或者说乐不乐意,在你一生中,总会碰上几个傻逼老板。
 
我们努力学习,放弃早恋,考好大学,老实加班,忘我成长,像古典派成功学洗脑专家说的一样,每天掏空心思把自己变强,结果抬头一看,总还会看到一两个傻逼在你头顶晃荡,这实在不失为一桩人生悲剧。
 
老板们如何暴露智商和人格上的双重缺陷,职场老炮一定深有体会。如果我们能尊重艺术的真实,再请一堆傻逼老板来录个节目,哪怕不播声音,不做后期,热搜率都会完爆时下那些想象力匮乏的买榜综艺。
 
26岁之前,我一直在自由撰稿。那其实也是一个悲剧,今天且不说它。26岁之后,我觉得自己应该负起成年人的责任,做个积极、健康、有钱途的好青年,顺便去看看外面的好世界,于是就上班去了。
 
当时的我,人已经透出未老先衰的朝气,心灵上却还保持稚嫩、天真。对外部凶险一无所知,对人心叵测毫无戒心。世界是一片明亮白色,跟炎炎夏日的冰激凌一样美丽。
 
遇到第一个老板后,我就发觉我错了。多年后的今天回想,他可能是个职业骗子。那男的四十岁上下,婚否未知,穿一件D&G短衫,我就从没见他换过。他戴深墨色的近视眼镜,一双眼睛看人总是躲躲闪闪。
 
这种人本应该去火车站一带活动,每天把手放在游客的包里。但很不幸,他是个文化工作者,从本地日报出来,又掏钱在日报承包了一个旅游版面。然后找写手,闭门造车,写一些旅游软文,骗一些上年纪、有闲钱的退休干部前去散心,顺便赚一些景区的投放预算。我就属于闭门造车那拨人。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坐在连空调都没有的办公室里,假装见过城市周边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个风景宜人的景区,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市,然后胡编乱造一堆切身体验。主要老板也不是这么说的,照我对中文的正确理解,他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我和同事经常出去转转,从景区回来,写一些新闻纪实类的优秀稿件,而不是不足1000字的套路软文。
 
那种套路的详细操作,我就不展开讲了。通常你去十八线县城的汽车站,花五毛钱上一个厕所,蹲下来,抬头就能看到一堆花里胡哨的、镶嵌着“增大”“变长”字眼的贴纸。那种软文和那些贴纸,本质上一个味道。
 
然而,就是写这种垃圾东西。老板还恬不知耻地告诉我,只要跟他混两年,就可以成为这座城市这个领域的头牌。他的原话是,这行里,目前还没有人干得过我。
 
初听这话,我信以为真,把白日梦做成了连续剧。后来我才回过味儿来,他说的“这行”,原来不是指当记者、写文章,而是指怎么忽悠大好青年的青春和客户的银子。
 
实际上,以我当时对工资的渴望,工作内容我都忍了。不过是发挥近乎下三滥的想象力,把你没做过的事写成做过的。之前我给三流杂志写一些垃圾小说,干的也是这副生计。无非就是把才华重新浪费一遍。唯一不能忍的是,这位满嘴跑火车的老板,嘴里不但没一句实话,还深深侮辱我的智商。
 
他一会儿说要带我去景区采风,一会儿说只要跟着他干就能有多么高的收入,一会儿说自己手上有一个多么大的项目,一会儿说从前这家公司走出过几个时代精英。他把一份狗屎一样的工作镶得跟他妈钻石一样,但只要一干起来,就会发现它本身既臭不可闻,还显得干它的人非常傻逼。
 
尤其当我干完一个月,拿到一笔低得只够冲一次马桶的薪水,我就知道这事干不长久。
 
如果我继续干下去,不仅是对退休老干部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从他嘴里说出的那家公司和我亲眼见到的公司,已经远远超过了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差距。手段最龌龊的整容女星也比不上他万分之一。
 
 
 
02.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我再找工作,就不再敢轻信老板们的夸夸其谈了。当时,无情的岁月已经把我消磨成一个庸俗的社会青年,所以我第一考虑的是时间付出和账户上多出的数字是否对等。至于公司有没有一个明媚的明天,我想,以我只会写点三流文案的水准,那个明天跟我关系不大。
 
抱着这种心态,我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那个老板见我时,以一种刚参加完美国总统竞选的自信,向我展示了他花几百块在微信上搭建的商城,报出一个我并不感兴趣的估值。他完全没看出我的不在乎,也没看出我根本不信他的屁话。敲定工资,我觉得合适。
两人握手,达成交易。
 
进了公司,我才发现我这个所谓的“首席文案”,薪水和前台打杂一样高。谦逊如我,抱着进这个行业学学看的态度,认了这笔钱。
 
公司另一个“首席销售”就没我这么清醒了。这位青年,20出头,高中学历,相貌平平,之前在按摩厅给人按摩,在工地上搬过砖。羞涩的笑容包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实务实的做事风格,让周围人自惭形秽。
 
他每个月只拿500块月薪。因为老板承诺过,公司做大后,会给他一笔丰厚回报。每当他提及此事,喜于言表,都让我误以为老板承诺要把喜马拉雅山买下来送给他当马骑。
 
这位销售,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所以这里我不能骂他傻逼。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对将来抱一堆傻兮兮的渴望,渴望变有钱,渴望变漂亮,或者渴望嫁得有钱,渴望娶得漂亮。我实在不能苛责我的朋友,苛责他愿意听一些画饼艺术家的鬼话。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求,本来就跟老年人相信权健一样急迫。
 
那些日子,我这位朋友在公司里干得十分投入,身兼快递、厨子、调酒师、咖啡师、果饮师、营养专家、首席营销、客服、打印机维修工等职位,每月靠自身积蓄生活,偶尔还要谴责一下躲债的朋友,捞回几顿夜宵充饥。尽管如此投入,傻逼老板也没从良知上网开一面,不断在榨取他的剩余价值。幸好老板能力有限,在朋友被榨成干尸前,公司就倒闭了。
 
通过日后长期的接触和观察,我发现,这位老板虽然口头上喜欢跟我们这些前员工称兄道弟,实际上每一次都只想占你点便宜。仿佛一个洗头房里跟你眉来眼去的暗娼,永远惦记着你口袋里捂不热的那几块零钱。
 
每当他有什么事需要你帮忙,比如写一篇宣传文章,比如搬一下办公室器材,比如做一些他不愿意做或做不了的活,就会毫不犹豫找上门,跟你大谈兄弟情谊。但你只要稍微把耳朵竖起来一点,就能听到他嘴巴里叮叮当当算计你的白嫖声。他恨不得在地上捡块石头换你一套精装二手房。
 
这也解释了我那位朋友为什么会只要500块的月薪。这位老板,擅长空许支票,更擅长人际活动,把饼画得跟饭圈粉丝攻陷微博的野心一样大。而且他也擅长此道,让人产生一种“以后总归有互相利用机会”的幻想。读到这里,你估计也能猜到,特别能产生此类幻想的,就是我那位月薪500的朋友。
 
也许是阶级地位的不对等,也许是对自身才华不够自信。我那位在工地搬过砖头的朋友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通常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个傻逼老板。对方一有事,需要谁无偿打下手,朋友就骂骂咧咧地去了。这种情景重演不止五次。每一次都让人充分见识了白嫖党的厉害。
 
如果25岁之后还不知道“道貌岸然”四个字怎么写,你一定要多去跟这种人接触接触。
 
他也找过我几次,一般是写点东西,或做什么宣传。1000字之内蹲着厕所能写的,我都认了,但花大量时间、精力,甚至要我倒贴的事,我只能说抱歉。抱歉,兄弟,我特别不喜欢谁把“兄弟”这一类的称呼喊得跟城乡结合部10元大甩卖的广播一样廉价。
 
在他和我朋友“互相利用”的数次周旋中,我看得不能再清楚了,这位老板从物理空间上已然失去了自己的产业,但从精神气质上,还把自己当CEO,仍然用一种使唤小工的态度在对我朋友。我是非常不乐意再给这种人当佣人的,哪怕他嘴巴抹得跟蜜蜂屁眼儿一样跟我说将来要给我什么好处。
 
不知道是不是长期创业留下了顽疾,反正哪儿有甜头,他就要冒一头。去年我朋友准备搞一个养殖项目,他一听说,便打算什么事也不干,仅以5万不到的资本,占掉该项目30个点以上的股份,还要签排他协议。
 
听完这么好听的童话故事,我突然对国家彩票中心抱以敬意。如果每个人,都像我前老板那样,在每件事上都寻求以小博大的、拿牙齿缝韭菜换天下粮仓的机会,我敢保证,我们国家的彩票资金池一分钱也别想涨。
 
 
 
03.
 
 
 
可惜这还不是我所认识的老板里最傻逼的。那家公司垮掉后,我被一个看起来财大气粗实则外强中干的中年人挖到了一家文化公司。
 
这家公司名义上做文化传播,实则没有任何成型项目。一年到头最大的事,就是找一帮冤大头砸钱赞助一个文化活动,请一堆上台话都讲不利索的所谓画家、作家、音乐家来吃吃喝喝,对外宣传为本土最牛逼的文化盛会。
 
这只是中年人向我国文化事业进军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把整个盛会的谎编得再圆一点,滚到市文联名下去拉关系,再到市里拉资金,方便来编一个更大的谎。
 
因为钱给得利索,公司的内部会也开得煞有介事,刚进公司时,我差点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位明主。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才发现自己又掉进了一个崭新的搪瓷粪坑。
 
这位老板招我时炫耀的人脉、资源,一个都落实不到位,他的伟大构想和落地实操之间通常隔着一条雅鲁藏布江。他分配给我们的任务连他自己都叫不上名,他的想法全都不切实际。
 
除了嘴巴会说擅长把人诓到局里,我想不出他留给我的第二个优点。当然,也就是靠着那张敢说、会说、说了不怕负责的嘴,他为本土文化盛会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冤大头。其中有人来砸过办公室,把门都踹烂了。
 
在公司呆了几个月,我看到这位老板每天最忙的事务不是思考项目,也不是战略规划,而是开着一辆商务奥迪四处喝酒。要么跟文联领导喝,要么跟电视台主持喝,要么跟其他老板喝,要么跟当地暴发户喝。
 
我还看到他在酒席间的样子,肉滚滚的脑袋相当滑稽,觥筹之间满脸红光,笑容像口水一样在上面淌,跟平日在我们员工面前那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操性委实判若两人。
 
听说他发家发得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在公司总是一副耀武扬威的臭德行。走路时对员工目不斜视,爱搭不理,看谁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说话时好像站在孙悟空的筋斗云上,尤其开会,那种混过黑道的大哥气质非常明显,连屋里八千瓦的灯泡都压不住这傻逼的光芒。
 
那时,他在创业园租下整层楼做办公室,整天像个国王,看见我们这些打工仔,言语轻慢,神色睥睨,脖子都是硬的。他一定觉得既然我给你开了工资你就该跪下来叫爸爸。
 
我估计这世界上这么嚣张跋扈的物种,除了《动物世界》里面敢挑衅狮子的斑鬣狗,剩下的就是这位在办公室里称王的老板了。
 
悲剧在于,由于当时我也找不到比这更体面的工作,对他的种种臭毛病,只能默默忍受。时至今日,让我回想上班岁月,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生物能比他更自视甚高、不可一世,将员工当成下等雇佣兵,天然地区分了自己和他们之间的阶级,并在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光辉时刻不遗余力地羞辱对方。
 
虽然这位老板最贵重的私人物品可能就那台奥迪车,但他身上无处不透出一股坐拥亿万身家不把马云放眼里的豪气。他是野心家、自大狂,不甘寂寞的二流文化票友。
 
开公司真的委屈他了,他应该去搞宗教,处理巴以战乱,维护世界和平,一天写他妈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首诗。听懂掌声。
 
 
04.
 
 
 
后来我不动声色地成长,水平越来越高,就果断远离了这个傻逼。我以为把业务搞搞好,能力提升提升,去一家项目成熟流水稳定的公司,前途就一片光明。
 
但后来发现很可能你把事情做得越漂亮,花的心思越多,完成度越高,每一个环节尽善尽美,获得了同行和用户的赞美,前途越来越光明的,只会是你老板。他们会在你做出一些出色成绩的时候赏几个甜枣,但永远以更高的目标来鞭策你,还拿别人做出的更漂亮的成绩来打压你,让你觉得你远远不够。
 
我就有幸认识了这样一个傻逼老板。由于某些原因,跟这位老板正面接触不多,只吃过两顿饭。我还是从席间感受到了一个70年代生人眼里只有钱的小老板的恶趣味。
 
这位跟之前那位自大狂差不多,只是表面上显得谦逊,实则骨子里有着浓浓的资本家情结。每当一帮员工笑呵呵地捧他臭脚,他屁股就不自觉地要扭三扭,每当他给下面的人发指令,就喜欢用一种指挥诺曼底登陆的语气,好像他他妈不是在开公司,而是要去拯救大兵瑞恩。
 
这种人很常见,你有时候搭一趟公交车,也会遇到这种口气蛮横逼你滚起来让座的老大爷。可怕的是,这个办公室摆着一整套茶具的油腻男,还是个彻头彻尾抠出境界的缺德玩意儿。他的公司名义上有两个合伙人,一个帮他把用户干到了一百万,一个帮他把三无产品卖到五千万流水,但他从没正儿八经在股份上给这两个骨干分哪怕一小块核桃皮。
 
反而总嫌他们帮他捞得不够。
 
在我以自由身份帮这家公司做事时,这俩人还老老实实地拿着我国一线城市不到两万的薪水。而这位老板躲在幕后,赚得盆满钵满,特斯拉换了几辆,整天眉飞色舞,也不舍得把蛋糕上的樱桃摘下来分一分。
 
可想而知,一线骨干都惨淡至此,我们这些混饭票的,更别指望什么。多数人工资被压缩到一个与付出极不相称的水平,外加一堆跟他妈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无理数一样长的考核标准。有的人已经为公司付出了恋爱机会外加十二点之前的自由时间,一旦没做出令这位老板满意的成绩,还是在团建中被骂得狗血淋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老板除了嘴巴骂人利索,其他哪儿哪儿都不行。
 
但他赚了不少钱。一是撞对了风口,二是对这个行业没有责任感和道德感。一直在干破坏整个行业生态的事,热爱钻道德上的漏洞,还总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视那些道德自律者为傻逼。
 
我深深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被这样一帮人搞坏的。他们既没有坚固的原则,也没有创造的勇气,更没有做事的智慧。他们就是看到哪儿有金矿了,抄起锄头就往上凿,路上顺道再给同行挖几个坑。他们把这窝矿祸害了,再去祸害下一窝。他们没有赚大钱的命,他们只有传染病。新冠也灭绝不了他们。
 
可你就是拿他们没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躲得远远的。或者,变得再强悍一点,水平再高一点,遇到些更高级、更不动声色的傻逼。
 
后来我就拥有了这样的荣幸。
 
 
 
05.
 
 
 
你终于走进了更大、更正规一点的公司。五险一金齐全,薪水喜人,福利到位,办公场所高端,同事之间的关系像春风一样和煦。每天上班你都觉得脚下踏着七彩祥云,将要奔赴一个崭新、大同、没有压迫的人类新世界。
 
但呆久了,你会发现这片林子里的鸟应有尽有。公司某些管理者的行为和你之前碰到的傻逼土老板毫无二致。只是在表达上委婉一点,门面上装饰得好看一点。再清纯的装扮,也掩盖不了他绿茶的灵魂。
 
自我夸大、画饼充饥、满口荤话这种低劣的脏活儿,主要管理层来干。老板则负责传播一种系统、精密的神奇影响力,让你时刻觉得自惭形秽、不够全情投入,配不上公司的期待。
 
这种老板身上还保留着孩童的天真,每次跟你聊KPI,你都觉得他是要让你帮忙摘天上的月亮。以你一线员工的认知判断,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绝对不切实际的数据,在他眼里变得无比理所当然。只要用一堆三流工具书,听一些二手知识付费课程,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没解决,那就是你有问题。你该再多加一点班,多买点课听听。
 
这种老板有一些灿烂的抱负,希望一夜间赶超同行,运气好点,还能干成个独角兽。但他们脑子跟浆糊一样,自己也不知道公司该往哪儿走。唯一清楚的是估值想再大一点,数据必须漂亮一点。但他们又不喜欢花钱,找你来做运营、做品牌,别指望从他们口袋里摸出一张整的毛爷爷。他们做这件事能花的全部钱,就是给你发工资,除此之外,你都要自己想办法。如果你侥幸能用一毛钱给公司换五十万的资源那恭喜你,你会跟老板单独吃饭。
 
这种老板对市场的残酷认识清晰,但残酷也挡不住昏招频出,分不清业务主次。他今天还铆足劲儿招人准备搞短视频,你熬夜把方案写出来,他第二天就把你调到新部门,然后想想B站有没有搞头。公司融了笔钱,一个月不差几千块,但他还是不想单独聘人做抖音,如果有员工KPI定的奇高,一眼看上去就完成不了那太好了,正好找他免费兼职,反正他也完不成KPI。如果员工说给我实习生我KPI还能冲一冲,HR就会问你实习生是什么。
 
这种老板还有一套严谨的话术,每次找你长谈都是同个套路,大意是公司培养了你,公司哺育了你,就差说公司是你再生父母。那种孩子的天真再次涌上他的脸庞,他希望你把他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把他的公司当成你的公司,他经常让你反思,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什么,得问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到最后你会变成一个满怀愧疚的谋职者,突然斗志昂扬,恨不能一夜间替老板把公司干到上市。
 
这样的老板,我不会说他是傻逼。实际上他也不是,他只是尽心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资本分配的任务。但在类似的公司干得越久,你会发觉除了眼泪、自责、腰椎疼痛和对人性的失望,得不到什么快乐。
 
越是这么想,举目望去,你就越发觉得其他公司和傻逼老板更不是个东西。没有一家值得你托付,就像李莫愁憎恶每个男人。事已至此,你明白了,打一开始就不该进什么鸟公司,没有一家企业是美妙的乌托邦。
 
既然如此,一切都只能回到劳动交换、趋利避害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任何热爱画饼、说谎、自大、抠门,还假装跟你称兄道弟的傻逼老板,你都要尽量远离他,离得越远越好。
 
想要老板们脑子始终澄澈明清彻底不犯傻则是不可能的。游戏规则决定了基因。这世上从不犯傻的老板就跟柬埔寨的国产芯片一样难造。
 
这真是一桩莫大的悲剧。

 

「全文完,下次再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FO9CRZ9myBtEZyqLQu26Q

领导别打了,我喝!

 

酒是一个神奇的玩意,有人喝了敢摸老虎屁股,有人喝了却尽干怂事。

 

领导别打了,我喝!

 

猫尿,是家里婆娘对酒的别称。

 

男人天天醉醺醺回家,搂着水池子哇哇吐。

 

酒没少喝,工资却没见涨,婆娘难免骂上一句:早晚被猫尿淹死!

 

骂归骂,但酒绝对不是没用的东西,酒太有用了。

 

都说酒后吐真言,酒壮熊人胆。

 

胆子大了,啥事都能干得出来。

 

水泊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杀人抢劫打老虎,靠的就是这几两猫尿。

 

有了酒就有了力气,好酒越多,力气越大。

 

2018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投票前夜,几个金融人在一起聚餐。

 

喝高了,方正证券某分析师和一位资本大佬来了一段少儿不宜,关键是两个人都是男的。

 

领导别打了,我喝!

 

这件事要是没喝高,确实干不出来,视频传出来后,方正的两位分析师直接被停职,30家券商退出了新财富分析师评选,办了十五届的新财富评选终于办不下去了。

 

不说别的,他们这顿酒算是没白喝,至少把勇气喝上来了。

 

但是这几天,金融圈有人喝了酒,却办了一些怂事。

 

领导别打了,我喝!

 

刚刚进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工作的年轻人小杨,在跟同事聚餐的时候滴酒不沾。

 

不是不想喝,而是喝不了。

 

点头哈腰解释了一圈。

 

本以为这就完了。

 

没想到大家几杯酒下肚,一个领导冲上来啪啪啪扇了小杨几个大嘴巴子。

 

边扇边骂你妈X:

X领导敬酒你都敢不喝,你是不是傻X,我酒精过敏都坚持喝了。

年轻人吓得连忙跟领导认错。

 

这是一件怂事,怂的不是这个年轻人。

 

领导别打了,我喝!

 

领导别打了,我喝!

 

刚毕业的大学生进了社会,老师教的用不上,父母给的刚够租房,不仅仅是白纸,还是小白兔,遇见谁都想喊大哥。

 

小领导就不一样了,身边都是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再加上灌了几杯酒,勇气直线上升。

 

结果呢,武松喝酒打老虎,小领导喝完酒把力气全使小白兔身上了。

 

太怂了。

 

怎么才能刚起来?

 

听该领导的口气,“自己喝酒过敏都坚持喝了”。

 

言语之中透露了,这个酒他是不想喝的,但是碍于更大领导的淫威,不得不喝。

 

酒精过敏,身体不适;被迫喝酒,心理不适。两个字,太难受了。

 

没喝酒时不敢发作。

 

酒喝了之后,勇气来了,这个时候应该挣脱世俗的枷锁,冤有头债有主。

 

揪着大领导的领子骂:

老子酒精过敏,你他妈还逼我喝酒?!你是不是人???

这一骂,骂出了勇气,骂出了气魄,最重要的是骂出了自己的心声,这酒喝得才叫值。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不仅一个小领导怂,小领导手底下的同事也跟着一起怂。

 

领导别打了,我喝!

 

按照这个年轻人的说法,小领导打完他,几个同事也跟着对他破口大骂。

 

人离场还不行,一直追着骂到了电梯。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打人这个小领导平时脾气肯定不怎么好,酒喝多了打下属。

 

不喝酒的时候对下属骂骂咧咧大概也少不了。

 

跟着他能不受气?

 

现在看到新同事被打,怎能不想起自己被骂的心酸?

 

趁着酒醉的勇气,应该把小领导的头和摄像头套起来,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事后也找不到是谁干的。

 

结果呢?

 

林冲喝了酒敢火并王伦。

 

你们这些小同事喝了酒反倒把新同事给欺负了。

 

怂,怂成了狗腿子。

 

至于喝了酒对女同事动手动脚,这个就更怂了。

 

参考方正证券分析师的做法,你得对男的动手动脚才能证明自己的勇气。

 

最起码也得把微信打开,拨通老婆的视频电话,搂着女同事告诉她,自己今天就是出轨了,怎么滴。

 

没有老婆的拨通110,告诉警察叔叔,自己就是要当着你们的面猥亵妇女,有种你把老子抓起来?!

 

这件事办下来,就算你这顿酒没有白喝。

 

弱者愤怒,抽刀挥向更弱者,但是喝了酒还认为自己是个弱者,这说明这群人压根就没喝到位。

 

醉酒是假,打着喝醉酒的幌子办怂事是真。

 

领导别打了,我喝!

 

众所周知,斯基没事也喜欢跟大头和宝库喝两杯。

 

为什么斯基不喜欢跟其他人喝?

 

因为斯基是个怂人,喝大了喜欢口无遮拦,说了什么不要紧,万一被人录下来麻烦可就大了。

 

酒桌上无大小,遇见酒品不好的老板,斯基喝了酒容易跟人犯冲,太得罪人。

 

而且斯基知道有些人想喝酒是假,借着酒办怂事才是真。

 

小领导酒醉是假,借着几巴掌讨好大领导才是真。

 

同事们酒醉是假,借着酒巴结小领导表忠心才是真。

 

男同事酒醉是假,借着猫尿对女同事动手才是真。

 

酒是粮食精,让这群人喝酒那才是真正的糟蹋粮食。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生姜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N0RNyJO90nbUeZzKOVXwA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内卷化”迟早被玩坏,这只是焦虑营销的又一胜利罢了。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 禾必
来源 | 新周刊 (IDnew-weekly)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准时下班,说出了多少社畜的心声。/ 《我,到点下班》

像是曾经被我们玩坏的热词“女权”“PUA”“抑郁”等,它们早已失去了不同群体聚合、碰撞并达成共识的意义。这些热词被过度消费后,人们渐渐脱敏,也不再记得这些词语原本的价值,只剩下了“标签化”的情绪攻讦。
“内卷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另一种试错,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转型期的中间形态。这个词却由最开始的自我战胜与积累的积极尝试,逐渐被大家解读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结果变原因,成了众矢之的。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经济学家薛兆丰,就曾发表过一句残酷的金句。
让你拼命学习的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其他愿意学习的人。
让你孩子上早教班的不是早教机构,而是其他愿意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 某家培训机构的广告语

“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在这场僧多粥少的战斗中,大家都信奉这样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来说,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本无可厚非,可大家都是这样想,就容易变成一场无休止的恶性竞争。用越来越多的勤奋去藏拙,支棱着几根雏毛就被推出去,强迫起飞。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对手。这种靠拼命剥削自己,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对手生存空间的行为,就是社会的恶性竞争,用大家最近喜欢说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内卷化”。
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教育内卷化,衡水中学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越来越熟悉,比如,“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
行业内卷化,为了赚点钱,人们早就把每个行业都发掘殆尽。即使是没人耕的瘦田,一旦被别人发现这下面有点油水,就会瞬间挤进一大堆公司来争。同时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把竞争公司搞垮。
职场内卷化,公司在残酷的竞争中都快要倒闭了,只能逼员工加班。而在一个加班文化盛行的公司里,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加班,但只要有足够多的人能够加班,那绝大部分普通人就会在这样极端的工作强度下被迫加入。
越努力越幸运,在这样的“内卷化”面前,简直活成了一个笑话。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东亚三兄弟:
囚徒竞争,同卷相连
学生越来越累,回忆自己小时候还在泥地上和小朋友们弹珠打滚,怎么现在的孩子放学回来不是补习班就是兴趣课。
父母也越来越累,从胎教到早教,再到学区房,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从左脑到右脑全部武装起来。在这场竞争里,起跑线被人们越划越靠前,我们付出了更多,“赢”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现代人竞争越来越激烈。/ 图虫创意

有人说,没办法呀,竞争的人数越来越多,你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出人头地。
其实并不是竞争的人变多了,只是我们努力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据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显示,自2006年义务教育全面推广开始,到2020年,高考人数由950万提升为1071万,但录取率则由57%扩大到近些年的74%左右。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全国2006年—2020年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和录取率 / 数据来源 教育部

招生扩大的背后,暗藏着学历贬值的竞争风险。高考人数没怎么变,压力却有增无减。从前别人学习8个小时,你学习10个小时就算努力了,现在大家都学12个小时,你必须学习14个小时才算努力,靠时间堆努力,能不累吗?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中国特色,向来拼命的东亚三国中日韩都是如此。尽管社会资源均摊到每个人身上都谈不上充足,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总愿意将资源再向教育倾斜一点点。这也意味着,高考成了东亚三国大多数普通人的宝贵机会。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讲述的就是叛逆女高中生沙耶加,勤学苦读逆袭日本庆应大学的故事。这一碗热血鸡汤喝下去,抚慰了多少高考学子疲惫的身心,擦掉眼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总是信心满满的坪田老师。/《垫底辣妹》

但在人口大国,这样的逆袭故事却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书写。那些选择复读的落榜生,在日本被称为“浪人(ろうにん)”,据“沪江”报道,在日本“复读”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极其高昂。想考好大学,除了付出高达100万日元(约6万元人民币)的全科补习学费,考生几乎需要占用全部课余时间,进行高强度的题海战术。
  

 

在电影里出现的“塾”在日本社会收费不低。/ 《垫底辣妹》

而在大公司把控一切的韩国,普通学子只有考入“SKY”(S-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K-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Y-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才能得到进入“天空之城”的PASS卡,成为人上人。“挖数”指出,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7年韩国25-34岁人口的本科率高达70%,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这个数据大概在20%-30%之间)。这意味着如果考不上本科,在韩国基本很难找到工作。
想要找到好工作,更是要上“天”。据统计,只有2%的学子能够进入SKY,为了成为“天之骄子”,这些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来换取更长时间的学习。 

 

韩国的高考,另一国度下的青春残酷物语。/ @腾讯新闻

在韩国,流行着这么一个词“四当五落”,就是说,你每天睡4个小时,就很接近自己的理想大学,但是如果睡5个小时,那你就会落榜。
这一点,是不是很容易令人想到马云的“福报论”以及张朝阳推荐的4小时睡眠法?你说不清楚是那些进入职场的人被迫变“狼”了,还是当初喊着“狼血精神”的学生进入了职场。我们为了逃离漩涡而迈出的每一步,似乎正让我们更快地大步迈进内卷的中心地带。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接受采访表示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 微博

我们疯狂读书,考取更好的大学,花更多时间攻读更高的学历,打开新闻却看到,现在招一个保安都要求硕士学历,清华北大博士毕业还要经过多轮竞争才能当上小学教师。经历了“提升一分,干掉千人”的排位制高考,来到了不停加班的福报岗位。
你不禁纳闷,究竟要怎么做才能逃出这样的“囚徒困境”,停止内卷倾轧?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面对内卷,真的此路不通吗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就说过了,“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对钱没有兴趣的马云 / CCTV2

普通人要想改变这种越努力越倒霉的状态,通常只有三种选择:
1.既然拼了命成功的只是偏差下的少数幸存者,那我就干脆躺平任嘲,做一个佛系青年。
2.打不过就加入。只要我卷得够快,把别人比下去我就赢了。
3.跳出内卷社会,放眼世界,广阔非洲,入关美洲,让人均资源变多。
前两年兴起的“佛系青年”“丧文化”则是第一条路的典型代表。他们相信成功者总是极少数,普通人总是大多数。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争不抢,不要妄想成为那万分之一的“成功人士”,这样才能保持心态,一切随缘。
 
但社会的齿轮疯狂运转,特别是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曾经说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佛系青年们,那股醉意也没能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给人们提供持久的慰藉。
而走在第二条路上的人,是现在人人喊打的“奋斗X”“社畜文化”。“土拨鼠键政时事”指出走这条路的人说白了,是当老虎出来吃人的时候,满脑子想的是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行了。当危险来临时,让别人成为代价,让别人成为韭菜和垫脚石。而如何挣到罗振宇提出的“苟且红利”,如何成为万中挑一的幸存者,这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苟且红利。

而这个选择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前段时间壹心娱乐创始合伙人杨天真一句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牺牲身体引发热议。
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后,杨天真随即发文“我选择,我牺牲,我承受。这是生命里流淌着的孤勇与偏执”,但她并不鼓励所有人都像她这样,也不赞同以此标准要求任何人。

 

毕竟,对于杨天真而言,如果拼命工作,每天都很精彩,那么只活到三十岁也很值得。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拼命工作衍生出的脱发、焦虑、睡眠严重不足等问题,就能让你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失去乐趣。

而第三条路则试图通过“向外看”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来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就像大家讨论的“去非洲”“入美洲”,这本身是一种逃离内卷化的表述。一些家长确实会把孩子送去欧美留学,可是普通人要去新的大陆追求新生活,逃离到人均资源相对充裕的异国他乡,又谈何容易。 

 

广阔非洲,大有作为。/ 《非浪》|朱一旦献给新员工的演讲

不管走到哪里都好像找不到“内卷化”的出口,大家在尴尬的中间地带左右为难,既没办法像机器人一样永远冲冲冲,面对着迎面而来的千军万马,他们无法躺平任嘲,走出国门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也算不上现实。
无论如何,对于焦虑的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分裂自己,一边大喊联合起来,一边谁都憋着一口气向前猛冲,不敢松懈。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被误解的内卷,被放大的焦虑

现在的社交环境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内卷化社会”:暗无天日的学习,失去自由的工作,不断把自己逼到极限的生活以及不相配的回报。
“内卷化”这个词语恰好在这个时刻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情绪的燃点,拿来就用,反正一提到竞争问题,资源分配,怪“内卷化”就对了。
南京一中的校长为“低分高考”道歉——内卷了。
大厂无温情,每年的员工优化计划——内卷了。
很多岗位都要求硕士学历了——太卷了!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清华北大学生毕业去做老师,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当我们把“内卷”妖魔化,那这个词语只会越来越阴阳怪气,失去了原本的讨论意义。
其实“内卷化”概念最初被学者格尔茨用于某种农业经济过程的概括,指的是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刘定奇、邱泽奇解释,具体描述的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农业部门这样一个“自我战胜的过程”。
而这一概念的使用从农业分析,一直延伸到工业分析;从农村研究延伸到城市研究;从传统小农经济延伸到其他企业组织分析中。人们使用这样的新名词,为这样一个学术概念加上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并不代表着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办法。
 

 

知乎用户@我来组成头部 贡献出这张仓鼠越跑越快的动图来解释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像是曾经被我们玩坏的热词“女权”“PUA”“抑郁”等,它们早已失去了不同群体聚合、碰撞并达成共识的意义。女朋友这样是不是女权双标,男朋友是不是在对我进行精神控制,你提出反对意见,一顶“杠精”的帽子扣你没商量。这些热词被过度消费后,人们渐渐脱敏,也不再记得这些词语原本的价值,只剩下了“标签化”的情绪攻讦。
 

 

网络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语言的奴隶。/ 图虫创意

“内卷化”也不例外,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内卷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另一种试错,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转型期的中间形态。这个词却由最开始的自我战胜与积累的积极尝试,逐渐被大家解读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结果变原因,成了众矢之的。背后传达的情绪并不是大家反对增长,而是对发展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只有在了解了“内卷化”的来龙去脉后,我们才能更好思考如何去突围,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根据格尔茨对内卷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倒推出应对内卷的种种措施。外部扩张受限,我们可以尝试打开更大的市场,而内部的精细化不足以支撑更大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尝试靠着技术去解放生产。
 

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额外的工作,却没有更多的报酬。/ 图虫创意

就像《三体》的世界里,各大神级文明为了应对宇宙尺度上的内卷化,不得不对自身做降维,从十维降到二维,从一片竞争激烈的的水池到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水池。据“青年大院”分析,我们在这个小世界的尺度上,个体可以内卷,但宏观不可能降维,解决内卷化,短期看来没有任何可能性。在长期看,有且仅有一条路,那就是走科技之路,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把枪口瞄准概念本身,以及被概念绑架的其他人。
现在大家咬牙切齿呼喊着“停止内卷”,也只是痛骂“奋斗X”的另一表现形式罢了。了解概念,才能在滥用焦虑,轻易对号入座的时代,保持一点自己的见解。
毕竟,在这个人头攒动的世界,“万物皆可内卷化”,拿来一些新奇深奥的词汇去解构一切固然能得到片刻的释放。但要搭建意义,真正解决焦虑,才是每个工作者的英雄主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CEhqFw58snThKWEtSQZeA

为了女儿在上海入学,我决定考研

文 | 金玉龙
本文授权转载自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积分入学政策,卡住了很多在城市奋斗家庭的咽喉。有的学校甚至会在孩子入学时,考察父母的学历及文化水平。
 
为了攒够女儿上学的积分,大专毕业的父亲金玉龙,在毕业13年后,重新拿起书本,冲击研究生考试。
故事时间:2017-2020年
故事地点:上海、河北
为了女儿在上海入学,我决定考研
小学英语水平怎么备考
听说我要考研,街对面沙县小吃的老板问我:“你都35岁了,在上海开个小饭店一家人过得挺好,还折腾什么?”我说了考研原因,他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说道:“那我也考虑考虑这事。”
 
2005年,我从江西一所大专院校毕业,找了份推销报警器的工作,整整两个月,没卖出一件产品,只领到400元基本工资。而后5年,我辗转甘肃、浙江,换了十几份工作,受学历与能力所限,始终没能混出名堂。
 
在外闯荡失败,我来到上海长兴岛,接手爸妈的早点店,一干就是8年,渐渐地,店里平均每月收入能有一两万。毕业的13年间,除了偶尔过年回安徽老家,买本杂志打发路上时间,我几乎没看过书。有了考研想法后,我先去买了本英语历年试卷。
 
我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那次一位小学生问我“car”是什么意思,我信誓旦旦地说是猫。等那小孩走了,我打电话问同学,才知道“car”是小汽车,“cat”才是猫,我暗自嘀咕这英语单词有病吧,长这么像。
我只好拿着考研真题,认真地猜,有时十个选择题可以猜对两个,有时可以猜对五、六个。我心想原来考研是碰运气啊!可学了半年英语,还是只能猜对五个选择题,我有点慌了。
 
我急忙在网上下单了英语教学视频和书籍,一有时间就偷偷溜出去背单词。店里既卖早点,又卖中餐和晚餐,每天要忙12个小时以上,溜不出去时,我只能见缝插针,把单词写在厨房墙上,边洗碗边背,或者包饺子时看视频,扫地时听音频,有时在店里学到11点,第二天早上4点还要爬起来卖早点。
 
要不是为了女儿,我也不至于如此拼命,忙碌的日子里,我几次想写一篇“被女儿毁了下半生”的文章。刚上小学的女儿小雅听了,哭唧唧地说:“我没有毁了你。”我哄她说:“我写别的小孩毁了我吧。”小雅思索了一会儿,摇头晃脑地表示否定,“那还是说我毁了你比较好。”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压力也越来越大,有天晚上,我突然梦见考试时间就要到了,可怎么也找不到考场,急得满头是汗。从那之后,我经常梦到类似场景,有时是忘带准考证,有时是坐错车,总之没有一次成功进入考场。
 
离考试还有78天时,我躺在床上无法入睡,脑袋里像是装了炸药,身体又像要起飞,折磨得我几近崩溃。老婆和女儿都睡了,我去卫生间抽了根烟,生意和学习不可兼得,我想中止在店里的工作,去考研机构复习。
 
又想到老婆一个人没法照顾生意,若我去考研机构,只能暂时关店,我有些舍不得。
 
烟抽完了,我回到卧室,推了推老婆小声说:“我想去考研机构。”老婆突然大声骂道:“老三你到底睡不睡觉。”我悄悄爬上床,插上耳机,听着考研英语,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我又和老婆提起这事,她竟然没心没肺地同意了。早点店关了后,我踏上去北京的列车。
为了女儿在上海入学,我决定考研
一分之差,我决定二战
10月北京的风有些凉了,舍友问我:“为什么不去上海的考研机构?”我说:“因为离家太近,怕受干扰。”他们知道了我的年龄和考研的原因,纷纷竖起大拇指,我的自信心前所未有地膨胀。
 
我非常喜欢学校的氛围,每天心无旁骛地学到夜里一点半。学校在八达岭长城边的一个废弃技校里,晚上星星特别亮,舍友说那七颗最亮的是北斗星,七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就代表过年了。我想那时成绩应该已经出来了,我一定可以考上,这么拼都考不上,那大学还要谁啊?
 
很快到了考试,看到试卷上写着“硕士研究生考试”,长期困扰我的噩梦总算结束。我奋笔疾书,把试卷写得特别满,监考老师说:“这个考场大概就你可以考上。”
 
两个月的房租、学费、生活费加在一起3、4万块,虽然手头的积蓄可以负担这笔钱,但家里不开店,也就没了收入,考研结束,我立刻回到上海开店。
 
焦急地等待了一个月,成绩下来了,我的总分超过了去年国家线20分,英语和政治分别差了1分和2分。国家线每年都会微调,我们全家经常祈祷国家线能下降两分,有一天小雅跪在床上,大喊:“求求你了老天爷,让爸爸考上吧!”
 
我每天都要查很多次分数线,那天下午,老婆送小雅去跳拉丁舞,到店里拿衣服,我对她说:“国家线出来了,涨了两分,没戏了。”老婆看我表情不是很痛苦,还笑着问:“是不是真的?”我没理她,转身进店去给客人炒菜。
 
成绩离调剂到西部大学只差一分,我睁着眼捱了一整夜。一次考研已经损失了几万块,可如果不继续考下去,我的计划将全盘失败。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买了考研视频,准备再拼一年。
 
听说我还要再考,我奶奶打电话来问:“店里房租一个月三千,再关店你们怎么生活?”我妈也打电话责怪:“该念书时你不念,现在又要念,你这孩子。”吓得我不敢再跟她们二位联系。
 
家人不理解我的选择,考研机构熬夜打游戏的室友也差点将我击垮。宿舍来的新同学,每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不让关灯,还边打边喊:“向前,向前,捡起来。”
 
我每天仅剩的5小时睡眠时间,也被他搅乱。想到自己快40岁了,还像小学生一样闹矛盾,有些不好意思,我坚持了近一个月,一直没提出换宿舍,直到最后挺不住了,我才跟老师说了这件事。
 
搬到另一个宿舍后,又有同学跟我说:“大哥你睡觉打呼,我睡不着。”我心想完蛋了,他们还是群二十来岁的孩子,要是休息不好可怎么办?
 
我只能每天等大家睡熟了再睡,这样他们就听不见打呼的声音了。睡眠时间再度压缩,我几乎是吊着一口气硬撑,后来那位同学说:“大哥你好像不打呼了。”我还笑着回答:“我能忍住。”
为了女儿在上海入学,我决定考研
为了带女儿回上海,
我有了考博的想法
就这样在煎熬中度过了116天,初试通过。2019年,复试结果下来,我居然真的考上了河北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知道女儿的未来有着落了。
 
十年前,老婆生女儿时难产,医生说,女儿有可能是脑瘫。我抱着最坏的打算将她养大,没想到女儿十分聪明懂事,和人说话从不怯场,还两次被评为班长。
 
几年前,有客人到店里吃饭时说:“我女儿要像你女儿一样聪明,我就好好培养。”
 
我心想,怎么才叫好好培养呢?很早之前,我在杂志上看过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直影响着我。
想想自己奋斗了十几年,还从来不敢去星巴克喝咖啡,我的女儿要怎样才能和别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为此,我决定无论如何,要让女儿在上海接受更好的教育。
 
让女儿进入幼儿园是第一道关,在长兴岛上幼儿园不算特别困难,只需要缴纳社保,办好暂住证,再按规定租住一间大房子即可。
 
但女儿要想在上海读中学,继而参加高考,必须攒够120个积分,攒够120个积分对学历、工作、社保都有要求,每交一年社保,能积3分,考研前,我在上海交了几年社保,要想快速获得积分,只能从学历下手。如果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可以一次性得到100分。
 
老一辈人不懂如今教育竞争激烈。父亲曾问我,周围人的孩子都在读小学四、五年级时回到了老家,让小雅回去读书不也一样吗?我没法跟他解释,老家高考竞争压力大,在上海高考才更容易。我想让女儿的人生轻松一点,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她看见更大的世界。
 
我没告诉长辈们考研的真实目的,独自努着劲儿考了两年,最终考上了。旁边沙县小吃的店主知道还有这种方式能获得积分,也琢磨起考研这条路。
 
近两年,早点店生意不太好做,挣钱越来越难,为专心读研,研究生开学前,我干脆把上海的店转卖,将女儿和老婆带到河北一起生活,让女儿在我们学校的附属小学读书。
 
研究生的功课并不容易。刚开始,老师让我们自己做ppt上台讲解作业,看着同学们精美的ppt,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上台时脸憋得通红,生怕让同学知道我以前是个厨师。
 
学校规定,要想毕业至少要在省刊发两篇文章,我看着别人的论文,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上次老师叫我们写一万字的文献综述,我愁了十几天,给老师发邮件说:“还是开饭店轻松。”
 
还有很难听懂的电脑课,十几年前上学时就没学好,现在基本全忘了,我只能坐在第一排,上课时用手机录视频,晚上回家再一遍遍对着回放练习。
 
好在女儿的学校就在旁边,我们基本能同时放学,她背着一个破书包,我也背着个破书包,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一起在宿舍睡觉,她睡床上,我趴在桌子上。
 
唯独每周有一节晚课,来不及把女儿送回家,只好将她带到班上一起听课。老师很宽容,半开玩笑地说:“让她提前接受研究生教育也好。”班上女生都说我是模范父亲,我让女儿挨个叫姐姐,把她们逗得哈哈大笑。
可惜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将计划打乱,原本开学了我就跟着老师好好上课,寒暑假打些零工维持生计。疫情期间,打零工也很难,经济来源彻底断了,我只好先把上海的社保停掉,一年两万多块钱,我真的负担不起。
 
这段时间,我时常会想起刚到河北看的那部《夏洛特烦恼》,看电影时我就在想,要是能回到十几岁,该怎样改变人生?读研像是一个时空隧道,让我再次来到分岔口,人生无法重来,但只要我拿到文凭,女儿就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现在,为了把女儿带回上海,我又有了考博士的想法,这样可以稳妥得到110个积分,女儿也能上个更好的学校。
 
我和同学说想考复旦的博士,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其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个人都在问我:“就算能考上,等你读完都快五十岁了,你还能干嘛?”能干嘛我也不知道,我只想把女儿带回上海,让她喝一下星巴克的咖啡
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ID:zhenshigushi1)——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7jbMaQQZRKRwwO1U7kfo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