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一家公司,如果在行业内找不到竞争对手是种什么体验?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家找不到竞品的公司——健帆生物。这家公司去年我们也介绍过,今年在年报阶段拿来分享,我们认为这家公司在去年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满意的答卷。

公司41日披露年报,公司去年营收19.5亿元,同比增36%,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53%。公司已经连续4年,收入增速超过30%,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超过40%,且增速是一年比一年高。

紧接着413日,披露了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8亿元,同比增53%,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54%公司业绩继续一路高歌。丝毫看不出去年疫情以及一季度节假日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肾病产品是公司目前主要产品。血液灌流器则是公司主要产品品类,去年收入17.3亿元,占收入比达到89%。其中拳头产品HA130血液灌流器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1.4%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吸附材料HA树脂是经独特工艺处理的中性大孔吸附树脂,其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作用和树脂高分子亲脂疏水特性,对分子结构中有亲脂疏水基团(如带苯环或环状结构)的目标物质具有相对特异的吸附性能。公司掌握吸附材料生产核心技术,并研制出适用不同病症的灌流产品,包括应用于肾病领域的HA130、专用于尿毒症的KHA系列产品、应用于中毒领域的HA230、应用于风湿免疫领域的HA280DNA230免疫吸附柱、应用于危急重症领域的HA330HA380、应用于肝病领域的HA330-II等产品。

其他产品还有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BS330)、DX-10 血液净化机等。

健帆生物的前身为丽珠生材厂,1989年便已成立,1999年,共开始生产研发血液灌流器产品,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果看公司近10年的营收组成如下,公司的产品很“单一”,多年以来就专注地研发血液灌流器。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单位:千元人民币

股权结构稳定,一季度末,实控人董凡先生持股43.9%,为公司最大股东。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慢性肾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不断发展将演变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ESRD),导致水电解质及代谢废物蓄积在患者体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2019年我国新增13.5万名血液透析在透患者,截至2019年我国血液透析在透患者为63.3万人。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陆续发表研究结果,血液灌流的理论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血液净化技术是二十世纪后期在用人工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技术,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目的的医疗技术,常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尿毒症)、危重症、急性中毒等患者的治疗。血液净化基础的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或血液吸附(HA)、血液滤过(HF)、血浆置换(PE)、免疫吸附(IA)等,以及由以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

整体来看,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越来越多的临床结果表明,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够有效地清除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结合的毒素,减少临床并发症,并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该疗法已经成为清除尿毒症毒素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另外,根据2020年新发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已送审)的第十八章内容:“每周1HA树脂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2h,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PTH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改善瘙痒症状”(其中的HA树脂血液灌流器就是公司的产品)。可见公司的产品影响力之大,产品的临床效果得到专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而目前公司灌流器在肾病领域的渗透率仅为20%左右,未来还有较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关于肾病,尿毒症等行业情况老裘就不再赘述了,相信大家身边可能会有被此类疾病困扰的亲戚朋友,还希望能早日康复,缓解症状。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接下来,老裘结合调研,将重点和大家分享公司经营情况,毕竟这些都是公开资料中找不到的。

在投资中要做到领先于他人的方法之一就是依靠“马赛克理论”,马赛克理论的核心就是基于“非重要公开信息+重要非公开信息”,公开资料大家都能通过普通渠道得到,而重要非公开信息可以是一些非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也可以是员工对公司发展的看法,对行业的观点,公司的一线是否如往常一样忙碌等等这些信息,而获得这些信息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懈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上下游走访,草根调研得到领先于市场的信息。

首先,可能会有兄弟姐妹担心公司产品既然这么厉害,那会不会遭遇集采,造成利润断崖式下跌。我们了解到目前灌流器还不具备集采的条件。首先其总的支出在医院总的医疗费用里占比不高,这个关系到有关的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更多要关注肾科领域,肾病灌流器的市场去年十几个亿,并不像心血管支架那么大的市场。几个做灌流器的企业,质量、质控能力、不良反应的统计、病人医生的口碑也没有办法和健帆竞争,一致性评价很难实现,所以集采现阶段操作可能性较弱。

另外,如果未来病人越多感受到灌流器的治疗效果,会有自费的意愿,尤其如果只是透析的话,那么预期寿命就只有几年了。根据权威研究结果,多做灌流,可以延长1.28个寿命年。所以即使未来有集采,也只是短期内的影响,不改变长期增长的趋势。

其次,肝病领域在去年也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1,100余家医院。2020年度,公司人工肝的相关产品(即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BS33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HA330-II、血浆分离器)共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下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55.8%

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新产品的起量,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85.2%,净利率为44.8%,较同期有明显提升。今年1季度净利率又提升至48.9,这也可能和节假日有关,相关费用开支有所降低,去年也是如此,一季度的净利率会高一些。

下图为公司近10年ROE,公司的ROE在近几年有明显回升态势,一季度ROE达到了9.4%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关于文章开头,老裘提到公司说没有相关竞品,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中国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资本加速推动企业发展的时代,居然还有敢自称“独孤求败”的企业。主要原因是公司发展灌流器已有20年了,最开始的全血树脂灌流,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它做出来的工业化产品,用在中毒领域之后,又不断扩适应症。生产制造方面,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的血液灌流器的工艺和设备,从人工到自动化智能化,都是公司自己设计开发探索出来的,从生产到质控,积累了系统性的经验和能力,公司的一些生产线设备,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都是20年的发展积累的底蕴,所以公司非常自信地表示目前还没有跟健帆品质接近的竞品。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去年也在积极推进海外市场的布局。2020年度,公司境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300万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下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3,600万元,同比增长271%。公司表示前几年对海外市场投入的精力不够,因为国内市场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目前70多个国家办了准入,或多或少都购置了健帆的产品,有一些则刚刚开始,但像土耳其、德国、伊朗、菲律宾、泰国、越南、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都已经引进了公司的灌流器,增长趋势也非常好。这些迹象为公司加速国际化开了好头。

海外市场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5年”,最终是希望和做到国内市场销售收入持平。未来将雇佣海外本地员工,做学术推广,复制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分批次的由主到次的推。关于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公司都已经做好了详细的安排。原则是显著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要以“非常”的速度增长。后续危重症产品也会在新冠救治之外其他的危重症领域发力。

海外公司的架构分成两部分,渠道销售和战略销售,当地聘请优秀的人才,国内外一起联动。今年将会是海外大投入和大产出的一年。正在有序地组织世界范围内的专家、顾问网络,一季度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始。国际权威都表示愿意和公司合作,目前的局面是很喜人的。

谈到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目前公司正在着手开始打造具有健帆特色的肾病全产业链,中晚期肾病的所有产品都在发展计划内,包括灌流、透析器、透析粉液、管路、药品,同时也会考虑做肾病的专科药,但上市公司体系内暂时不会涉足,可能在体外做一些准备。当然肾病的产品不只是这些,还有保险、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这些都是有可能去尝试和打通的方向。

另外,我们注意到公司做了非常多次的股权激励,一般公司做2次以上的股权激励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公司已经累计实施了5次,激励人员达到1000多名,目前公司员工总数也就2200多名,股权比例覆盖人员接近50%2019年公司总人数在1800名左右,员工增长非常快,而其中有一半的员工是销售。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最后,讲讲大家很关心的估值问题,最近我们的文章很少说估值,因为这话题非常敏感,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能偶尔讨论一次。刚才说了公司实施了5次股权激励,最近的一次是202125日,考核标准均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年营收增长不低于35%2022年不低于83%2023年不低于150%。那其实折算一下就是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为35%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37%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36.6%。前220212022年的考核与2019年的股权激励设置的要求一致,所以要预测今年业绩相对容易,营收增速一定是略高于考核增速的,预计在40%左右,再结合公司稳健的净利率水平,今年净利润可能在11.5-12亿元左右,如果海外市场和肝病能如同公司所展望的那样高速发展,那业绩还可能迎来超预期。去年老裘团队给的预测是全年归母实现8-9亿元,最终为8.7亿元,还是在区间范围内的。这次我们给的范围更小一些,最终结果会如何,让我们明年见分晓。

“独孤求败”是种什么体验

最后总结一下。

健帆生物是“血液灌流”领域的绝对龙头(市占率80%以上),或者可以说国内的血液灌流市场就是由健帆生物一手做起来。过去几年,公司的增速很快,未来几年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看到公司成长的确定性。在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公司也逐年提高股利的支付率,所以这家公司值得我们长期研究和跟踪。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G0yonpfBY9GDCW8r6R01A

中国飞鹤,火爆的“智商税”生意

 

中国飞鹤,火爆的“智商税”生意

     依赖高端定位、心智套利和渠道织网,中国飞鹤在过去几年间坐稳了国内奶粉老大的宝座,但渠道的红利还能维持多久?

文 | 王方玉

编辑 | 杨旭然

出品 | tide-biz 巨潮商业评论

“奶粉价格在中国卖得挺不合理,大家都是做这个行业的,几十块钱的成本,卖到四五百、五六百,才有人买,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

2020年10月第20届孕婴童产业峰会上,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刘森淼短短不到两分钟的发言,引发了外界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

中国奶粉之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根据新加坡竞争局对各国奶粉消费均价的统计数据,我国奶粉消费均价(约250元/900g)比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一截,且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约150元/900g)。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奶粉安全事故之后,中国家长普遍对于便宜奶粉心怀警惕,“贵就是好”的观念牢牢占据其心智;另一方面就是奶粉行业线上依赖广告宣传,线下依赖活动拉新,这些费用全部都要由消费者承担。

畸高的价格,自然意味着企业的高收益。抓住这一趋势崛起,并把这个生意做到顶流集大成的,就是中国飞鹤(HK:06186)。

凭借高端产品突破、占领三四线市场渠道两板斧,飞鹤从2017年初一个婴配粉市占率4.4%的小企业,到2020年第四季度成为市占率已达17.2%(尼尔森数据)的国产奶粉“一哥”。

就像重仓押注了一只大牛股,飞鹤的市值也随之大幅飙升,快速上涨至接近2000亿港元,上市之后几乎从未下跌,超越蒙牛、仅次伊利,稳居国内乳企市值第二位。

中国飞鹤,火爆的“智商税”生意

中国飞鹤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不过,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国飞鹤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行业“明牌”,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会一步步萎缩,企业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存量市场,这将考验奶粉企业的全方位实力。

飞鹤在线上渠道、一二线市场、中低端奶粉领域都不占优势。赖以起家的传统打法也会遇到挑战——靠不断加大营销、渠道的投入来做增长,最后只能通过更高的价格去抵消,直到消费者终于发现:原来奶粉本不应该这么贵。

01 最贵奶粉肥了谁

飞鹤的判断非常准确:越贵反而卖得越好。

2020年上半年,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曝家底:

“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

他还直言,消费者的认知是“好的就是贵的,虽然飞鹤有200元以下的奶粉产品,但是高端产品卖得更好。”

这段发言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飞鹤成功的秘诀——卡位高端。为此,2015年飞鹤还曾砍掉了一支100元左右价格的低端产品线,全面打造高端。

事实证明,飞鹤当初的判断非常准确:越贵反而卖得越好。数据显示,国内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3%,平均售价从336.3元/kg大幅提高到438.2元/kg。

精准的定位让飞鹤快速腾飞。2016年-2019年,其营收从37.24亿元升至137.22亿元,净利润从4.06亿元提高到了39.35亿元。同时,其产品结构中,2019年,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占总营收比重高达68.6%。

2019年,中国飞鹤的毛利率高达70.03%,净利率高达28.58%,2020年又分别提升到了72.5%和39.93%。

在飞鹤之前,从未有过一家奶粉企业净利率可以接近30%。以致于2019年上市,香港投资机构GMT Research做空中国飞鹤时表示,飞鹤“好得不真实”。

如此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让同行羡慕不已。对比同样是乳制品龙头的蒙牛,两者在营收上完全不在一个级别,蒙牛的营收是飞鹤的五倍多,但净利润方面,飞鹤是蒙牛的两倍还多。

然而,高价奶粉与高品质不能完全划上等号。除了乳企享受超高净利润、赚得盆满钵满之外,高价中的相当一部分成本并不是来自养殖环节,而是广告费。

有专家指出,目前国产奶粉整体价格构成体系是存在缺陷的,产品成本在价格体系中占比并不是特别高,营销、渠道费用占比非常高,大概占一半以上。

以飞鹤为例,2016年-2019年,飞鹤的销售及经销开支从13.69亿元增加到了38.48亿元,且每年均在年营收的三成左右,4年间销售及经销支出,占4年总营收的比重达到了32.67%。

这与飞鹤每年微薄的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上文的做空机构GMT就质疑,2010财年,飞鹤推出星飞帆产品时,仅花费16.9万美元用于研发。

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仅为1281万元,2017财年仅为1471万元人民币。只有在研发支出增长至1.09亿元人民币(约占销售额的1%)的2018财年,研发支出才变得有意义。

2019年、2020年飞鹤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1亿元、2.65亿元,这1.2%、1.4%的研发费用率也显得抠门儿。也因此让外界对飞鹤有了“重营销轻研发”的印象。

02 心智套利和渠道织网

找到消费者心智的空白点,并与之建立联系。

从一个二线品牌到国产奶粉“一哥”,飞鹤快速增长依赖两板斧,一是凭借高端定位突围,二是在渠道变革之际占领三四线市场,分别对应品牌和渠道。

《定位》一书中提出了“神经网络”理论:用人的心智进行套利。即找到消费者心智的空白点,并与之建立联系。

在品牌形象方面,飞鹤充分利用了这一理论,最早提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是击中了消费者认知的空白点,使消费者形成“飞鹤更适合中国人体质”这一印象,占据心智。

根据合作伙伴公开披露的信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竞争战略就是由擅长定位理论的君智咨询打造的。

而实际上,2016年实行奶粉配方注册制之后,基本上市面上通过注册制拿到生产资质的奶粉品牌,在基础营养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只是一些优势配方成分上有区别而已,这些添加成分实际上差异也不大。在新浪的官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飞鹤的投诉并不比贝因美、美赞臣等对手少。

因此这样的定位策略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风险:现实产品容易跟不上心智产品。投入销售的费用过高,研发和产品方面容易缺位。这点从飞鹤的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占比中也可见一斑。

中国飞鹤,火爆的“智商税”生意

2016-2020年中国飞鹤费用投入情况

一位咨询界业内人士告诉巨潮,也正是因为强调定位战略,飞鹤仍然是以三、四线城市为主,高线市场不占优势。目前来看,高线城市消费者无法只靠广告打动。

渠道方面,飞鹤成功把握了我国奶粉行业渠道的变化趋势,从而牢牢占据了母婴店的渠道。

中国飞鹤,火爆的“智商税”生意

2020年我国婴幼儿奶粉销售渠道分布

根据尼尔森数据,2011年奶粉行业主流渠道为商超渠道(收入占比44%),但随着渠道变革,母婴店逐渐崛起成为主流渠道,占比由2011年的33%提升至2018年的56%,而商超占比逐年下滑至2018年的18%。

渠道转型,是导致近十年来我国奶粉行业格局变换的关键因素之一,重创了不少前期以商超为主的企业。而飞鹤则趁机布局,2019年其渠道终端已经高达10.9万家,集中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远超过竞争对手。

飞鹤能够维持下沉市场渠道的关键,就是高售价和高利润。其将高利润让给母婴店店主,借营销手段和私域流量留住用户。

有业内人士指出,多美滋,惠氏,美赞臣,雅培等国外品牌,留给代理商和门店的毛利率都非常低,几乎不赚钱更多的是引流。而飞鹤给门店的利润空间要大的多。

线下营销手法类似保健品,会有专门导购1对1宣传和服务或者小母婴店老板直接推销,同时用免费礼品等拉新客参加活动。财报显示,飞鹤2019年全年举办了超50万场线下活动,平均每天就有约1370场活动同时开启。

03 何时告别智商税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就会吸引其他企业来分一杯羹。

依赖高端定位、心智套利和渠道织网,中国飞鹤在过去几年间坐稳了国内奶粉老大的宝座,同时享受了“全世界最贵”奶粉下的高盈利水平。

但只要有要利润足够高,就会吸引其它企业进去分一杯羹。无论是价格战还是广告战、渠道战,这种利用信息差、高额渠道激励而实现的高盈利复制起来,对于其他乳企来说并不困难。

乳业专家宋亮就指出,奶粉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品牌和渠道同质化严重,理论上各家只能通过价格战提升市场份额。他还表示,有不少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经过打折促销后,实际成交价格会回到中端。

飞鹤所依赖的以母婴店,是一种具有中国低线城市特色的经销体系,其实存在很明显的缺陷:增加环节,渠道利润过高。和减少中间商的零售大趋势背道而驰。

机构“中童观察”指出,当前新四大粉(飞鹤、君乐宝、合生元、澳优)留给渠道商的利润空间已经比以前的“自主品牌”少了一半,它们终有一天会变成老四大粉那样的通货,给渠道的利润至多15%,甚至可能保证不了,这是客观规律。

未来预期方面,随着国内出生率的下降,市场萎缩,奶粉企业获取流量将越来越困难。在收入结构上,飞鹤的业绩高度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则首当其冲受到更大影响。

数据显示,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系列占营收的比重合计高达91.4%,其他乳制品、营养补充品收入只占8.6%。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为了保持增长,飞鹤将目光投向了新业务。飞鹤提出,下一个五年,将围绕儿童和成人奶粉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4月25日,有消息称飞鹤将收购一个中低端奶粉品牌,但很快就没了下文。

不过这则消息折射出了飞鹤的焦虑——想要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补足中低端市场非常关键,并购可能是最快的方式。几年前砍掉的低端产品线,现如今可能又要捡起来。

但这些新业务如中低端奶粉、老年奶粉几乎不存在信息差,很难再收消费者的“智商税”了,它们的盈利能力,也并不支撑婴幼儿奶粉重金砸广告加渠道的打法。

04 写在最后

2019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希望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

当时实际的情况是,国产乳粉市场占比只有43.7%左右。这是飞鹤业绩不断增长的政策背景。

2020年7月8日上午,知名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表示它在做空中国飞鹤股票,中国飞鹤仅值每股5.67港元——这意味着从当时的市值情况来看,有64%下跌空间。

这家做空机构认为,飞鹤夸大了婴儿奶粉的收入,同时还涉及各种财务数据的造假。隐含的意思是,这么好的财务数据,不太可能是真的。

但随后中国飞鹤的股价继续上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40%。如果Blue Orca Capital确实有做空并且没有离场,那么显然它将损失惨重。到今天,中国飞鹤的股价仍然高高在上。全球资本的审视之下,所谓“财务造假”早已没了消息。

在飞鹤完美的经营背后,消费者不仅没有获得国产奶粉发展的红利,反而贡献了全球少见的超额利润。这是飞鹤经营上的成功,却也成了全行业值得反思的一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2pDRhatNmN7QsM3vqvUiw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来源:深度解读A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214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同时,按照《行政处罚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严格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金融时报周五(49日)报道说,马云创建的这所培养商界精英的湖畔大学已经被迫停止招收新生。消息来源说,原定今年3月底开学的一年级学生入校注册已经被叫停。现在还不清楚,新生注册何时恢复。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如果此消息属实,这一行动昭示,对马云的行动正从商业领域扩展到教育。

马云在2019年宣布退休的时候曾经表示,退休后,希望干老本行,还当教师。马云在投身商界之前是一名英语老师。

湖畔大学决不是面对平民百姓招生的一般大学,而是入学门槛极高,只面对成功企业家的一所“洗脑”大学。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据有关资料显示:马云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该校的招生对象是成功企业家。学校学制三年,学费58万元人民币,约8.8万美元。学校招生过程非常严格,据说,其录取严格程度超过美国哈佛大学。

除此之外,湖畔要求报名者必须有三位保荐人,其中至少一位指定保荐人。

保荐人制度,说白了,就是混圈子,要进入这个圈子就必须有合格的保荐人,要保证这种关系的牢固性。因此湖畔大学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道解惑的学校,而是一个圈子,是一个互相连带关系的商人圈子。

网上曾有一篇非常流行的文章《湖畔大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此文章透露: 

湖畔大学,号称由马云、柳传志、冯仑、郭广昌、史玉柱、沈国军、钱颖一、蔡洪滨、邵晓锋等九名企业家和著名学者等共同发起创办。

湖畔大学从2015年开始第一期招生,第一届主要方向是互联网方向的创业精英,录取36人,以8070后居多,其中既有王利芬这样的业界名人,也有汪小菲这样的明星型富二代。      

2016年第二届的招生扩大到传统行业,录取39人,学生年龄也达到了37.3岁的“高龄”,里面既有像杭州外婆家吴国平、西贝贾国龙这样的餐饮界大腕,也有58同城姚劲波这样的互联网创业成功人士,有顾家家居顾江生、科大讯飞胡郁这样的各自业内的领军人物,有霍英东的孙子霍启文这样的富三代,其中更是有8家上市公司,12家年营收5亿以上的企业。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2017年的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设计医药医疗、保险金融、投资、食品、日化、家居、通讯、教育、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新科技等12个社会重要领域的企业,几乎囊括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

第三届符合初审的报名人1080人,湖畔大学重点走访了300多家,最后录取了44人,录取率4.07%,而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斯坦福大学录取率为4.4%,因此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称湖畔大学是世界第一。

湖畔大学规划占地面积的新校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除了CEO班,逐步开设CTO班、CPO班、CFO班,甚至研究“企业二代”如何接班。

马云等九大企业精英为什么要拆巨资成立这样一所大学?他们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按照马云的设想,未来的中国500强企业中,应该至少有200强出自湖畔大学,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规划,意味着湖畔大学要成为未来中国经济顶级精英的“教父”。

2017年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中,马云更是提出了“为市场立心,为商人立命,为改革开放继绝学,为新经济开太平”的宣言,这意味着马云不仅仅要当中国经济的教父,还要当圣人,要万世师表。

不仅有湖畔大学,马云旗下的云谷学校还在进行经济精英下一代的培养,从父到子,一揽子教育计划,彻底改变未来中国经济人的大脑。

文章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他们的宗旨就是让富人子子孙孙永远富下去,让阶层固化,富人恒富,穷人恒穷。并且自然形成一种“富人大圈子”,至于穷人嘛,这里没有你们的课桌,也就别想了。

看到湖畔大学及马云的在开学典礼上的宣讲,不由得使人想起“东林书院”来。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位于今江苏无锡市,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徒、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刚被罚182亿,“湖畔大学”又被取缔招生。湖畔大学成立,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正是这个标榜“读书、讲学、爱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东林书院,在组织讲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东林党”,也正是东林党,敲响了明帝国亡国的丧钟。

东林党实际上成为当时地主、商人、官僚的代言人,他们鼓动商人不纳税,以“藏富于民”的名义让中央财政空虚,而官商阶层占有巨额的社会财富,最后的结果是崇祯皇帝打仗没有钱,眼睁睁看着满人入关,亡国。

官僚商人与女真人做买卖,其中铁器火药交易又是重要的交易对象,这直接导致了女真人军力的崛起。

东林党显著的特征是:以讲学的名义聚集势力,最后这个学院不仅在朝廷里有大批的东林党高官,还在江南地主、商人阶层有广泛的支持,最后形成了官商大合流,成为明帝国的一个“掘墓人”。

他们在言论上以清流自居,掌握了话语权,在政治执行层面上有官僚系统的支撑,在基层有经济领域商人地主的支持,真正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言有言而呼风唤雨。

湖畔大学,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

毫无疑问,湖畔大学现在也是一个讲学的地方,建立这个大学的精英们都是掌握着巨大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资源的中国经济领域的私企牛人,这些牛人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利益权力交织。

如果说以前的资本巨头还是以各自利益为战的话,湖畔大学的产生,则标志着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资本巨头们有着合流的趋势。这是他们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局的新应对,也是这些精英前台人物不甘于被操控的命运而要想“独立自主”而建立的新组织。

不管这个组织的口号有多诱人,目标有多伟大,但其中的风险已经不言自明。这些社会商界精英的抱团后面有着什么样的演变,已经变得可以预见:商、官合流,形成新的生态,这个新生态系统的后面,必然有着更大利益诉求。

这个利益诉求是什么呢?

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蒋介石,如果没有黄埔军校的底子,这个来自浙江溪口的小混混,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政治成就。

马云2017年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讲话:湖畔大学前十年,我们希望所有进入这个学校的人,你们就像黄埔一期二期一样,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建立这么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已经不是一个民营企业学校,这个学校更不会小到说我们跟国有企业去竞争。

“跟国企竞争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诉求”,那么他们更大的诉求是什么呢?似乎已经不言自明。

我们大领导明确提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商,党是领导一切的。任何独立于党外的组织或团体,必然会引起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像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科技企业发展了起来,它们控制着各种庞大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源。

伟人曾有经典论断:“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去年年底,依据反垄断规定向阿里等企业进行调查,并在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上市的最后一刻予以叫停,多家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的核心人员进行了约谈,使他们接受了整改方案。

金融时报引用熟悉湖畔大学情况的人士的话说,绝不容许马云等人把这所大学作为培养信徒、扩大个人资本势力的工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0BvExdfB_g5FWeA1CXAvA

婚姻的七月之痒

婚姻的七月之痒

 

七个月前,阿里又又又一次大举杀入了房地产。他们和易居搞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将中国60位地产总裁请到阿里西溪园区,搞了一场加冕仪式,成立了天猫好房。

 

那时,包叔写了一篇《几乎所有的联盟都失败了》。抱歉,我又乌鸦嘴了。

 

刚刚,易居发布公告,宣布将从阿里巴巴手中接过天猫好房85%股份。至此,天猫好房将归完全归属于易居。

 

天猫好房的商标还正在审查中呢,股东就换人了。

 

公告里说,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和周忻增持易居股票,云锋基金入股易居,阿里将成为易居第二大股东。

 

把离婚办成结婚仪式的,包叔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消息,包叔在三四个月以前就知道了。没有写在公告里的是:易居和阿里做了对赌。

 

对赌的时间是三年,阿里对天猫好房的交易规模设立了要求。

 

除此之外,包叔获悉,阿里在谋划收购一家名为添玑网络服务的公司,这是周忻个人完全控股的公司,核心是他花了三四年时间打造的数据资产交易平台。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周忻对这个平台寄予的厚望:

 

他儿子名叫周天玑。

 

如果完成对添玑数据的收购,易居这十几年来积累的交易数据以及不动产数据,就可以被阿里所用了。这些数据未来有望接入蚂蚁或者阿里旗下其他数据系统中。

 

更有意思的是,添玑数据被阿里收购后,作为该公司的法人:

 

周忻也将成为阿里人。

 

阿里的高管名单里,可能将出现一个地产人了。

 

 

1

 

 

阿里和易居在天猫好房上的裂痕,结婚三个多月后就开始产生了。2020年的“双十二”结束之后,周忻就和阿里摊牌了:

 

易居想要拿到天猫好房的经营主导权。

 

天猫好房的第一次大检验是在2020年的“双十一”,那次是匆匆上马的。按照天猫总裁蒋凡的说法,天猫好房联合易居和全国地产开发商,打造了一次史上规模最大的房产线上销售。

 

模式非常简单。阿里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易居的核心竞争力是周老板的朋友圈,他负责把开发商拉到阿里面前。去年双十一,100多家房企带着3000个楼盘、80万房源,加入了阿里这场促销大战。

 

融创、新力、新城、阳光城、华发、红星、海伦堡等参加的是品牌会场,他们把项目摆上展架,平均一个项目费用是8万元。

 

碧桂园、中南置地、保利发展、佳兆业、宝能地产、世茂6家开设了旗舰店,费用是10万。开发商可以自行搭建、维护、运营,也可以交一笔运营费进行委托。

 

如果要在天猫房产的首页占据一个广告位,开发商还要支付一笔广告费。

 

一个开发商营销总跟我说,他走进天猫直播间的时候,他见证了互联网的奇迹。最高峰,直播间涌进了近200万人的围观。

 

过去,开发商们见识过的最大场面,只有两种:

 

万人级别的抢房,百人级别的维权。

 

验证流量转化效果的,是购房者在开发商旗舰店购买的购物券。购房者支付11.11元获得购物券后,可到访售楼部享有对应优惠折扣。在完成电子凭证核销、完成正式网签后,可以获得1111元支付宝抵用券。

 

百万级的庞大流量,最后效果让开发商惊掉下巴。一位参加活动的大开发商告诉我,他们几十个项目在天猫好房最后卖掉了:

 

几十套房子。

 

如果说双十一是因为准备不足的话,天猫好房双十二的活动,效果好像还要差一点。

 

双十一期间,主要几家大开发商,花费都在三四百万左右。周老板给他们画大饼的时候,每句话都像是在针对贝壳。开发商本以为,这次双十一大战,可能会是强势渠道商的一种替代。

 

但他们后来发现,这就是花了几百万,做了一次广告。

 

成立之初,阿里占据天猫好房85%股权,易居占据15%。但易居发现,自己根本拿不到核心的客户数据,天猫根本不肯分享数据。

 

所以周忻宁愿对赌,也要拿到天猫好房的运营权。

 

而对于阿里来说,天猫好房是他们在房地产领域第三次下赌注。他们第三次发现,自己的引流能力,易居那边根本接不住:

 

房子这件事,光靠线上流量是行不通的。

 

 

2

 

 

一开始,对于易居拿走天猫好房的提议,从好房掌舵人一刀到蒋凡都是不同意的。但是现实狠狠教育了他们。在谈判最焦灼的时刻,易居的周忻曾去陪马云打了几天球。

 

去年8月,阿里曾以8.28亿港元认购易居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8.32%的同时,易居还向阿里发行了可换股票据,后来这件事被搁置了。现在,他们终于成了易居的二股东。

 

对于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砍掉业务是很正常的。

 

天猫好房刚成立的时候,易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改革,在城市层面,设立了开发部、策略部、执行部、拓维部、管理部、公盘部,内部戏称“六扇门”。但到年底的时候,新组建的架构就维持不下去了。策略部直接消失了,拓维部调入数字营销事业群,执行部下设的执行总经理,也被取消了。易居的朋友说:

 

裁员裁得稀里哗啦的。

 

对易居来说,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春节后,易居整编成了三大事业部:

 

新房代理事业部、数字化营销事业群、克而瑞大数据事业群。

 

做二手房的易居房友事业群,被合并进了数字化营销事业群。房友也已经不再做二手房了,现在主要做分销和渠道,以及整合中介的工作。

 

曾经,面对新房代理行业的内忧外患,周忻对易居集团管理层发出了灵魂之问:

 

我其实是一名老中介人,但为什么我不做门店?

 

看着全体沉默的会场,周老板自问自答说,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啊。

 

2007年,易居中国登陆美国纽交所,当天,股价就涨了40%。之后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把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乐居、钜派投资送到了美国上市。很多地产圈的人甚至搞不清楚,这几家公司的差别在哪里。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想法还是太重资产、太实业思维了。致富这个密码,周老板很快就摸清楚了:

 

先上市呀。

 

从成立到上市,易居中国只用了七年,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用了八年,乐居用了六年,钜派只用了五年。

 

轻车熟路地玩了几次上市,几家公司在美国股价都不怎么好看。2018年,易居从美国退市,去了香港资本市场。周老板的手段更高明了,他用各种方式,直接将客户绑定成股东,26家房企出现在了他们的股东名单里。

 

如今,重新上市三年的易居,和上市半年的贝壳,市值分别是122亿港元和753亿美元,相差了大约:

 

四十倍。

 

据说经过这一轮折腾,周忻也想通了一件事,阿里的流量思维,可能不是易居所需要的。

 

虽然在几个月前,他们彼此还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唯一。

 

 

3

 

 

前段时间,恒大高调宣布,房车宝引入了弘毅投资、中信资本等战略投资者,投资额达到163亿港元。苏宁为投资恒大回A肠子都快悔青了,但眼看中介成了风口概念,资本方还是冲了上来。

 

喜欢闷声发大财的朱孟依,悄悄做了优选好生活。

 

万科在2016年投资链家的同时,悄悄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朴邻房产经纪有限公司,两年后他们已经攻进了46个城市的时候,才以“朴邻”的名字对外亮相。

 

今年年初,龙湖也以“塘鹅”的品牌名称杀进二手房和装修领域了。为啥叫塘鹅?塘鹅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动物的总称,喜欢吃两种食物:

 

鱼类和贝类。

 

在互联网巨头中,腾讯不懂房地产,但投资了最懂房地产的中介。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是房产业务“幸福里”的头号产品经理。

 

举目望去,阿里与易居的身边全是敌人。进入房地产领域最早的易居、世联、思源,却越来越看不懂房地产了。

 

房车宝对外宣称,去年的GMV是1.2万亿,贝壳平台的GMV是3.5万亿,易居的成绩单也刚刚公布了,是5134亿元。

 

一个易居的朋友对我说,你别看房车宝土,他们也和贝壳一样,是个超级销售平台了。言语中掩饰不住的颓丧。

 

很多事情,不是领张证就能解决的。就像《非诚勿扰》里,死了老公的车晓自始至终也不明白:

 

那事,真的那么有意思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dDtmbzkjlKl5N9DPN1S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