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唐朝《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书

1948年11月后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1950年秋,20岁的巴菲特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新生

在阅读《聪明的投资者》前,巴菲特已经有大约7年的炒股经历

烟蒂股投资,简单理解就是永远只买股价低于净有形资产三分之二的公司股票,甚至只买股价低于净营运资产三分之二的股票。其中净有形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商誉;净营运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商誉-固定资产。

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大清光绪二十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买卖股票在这个时期都被默认为赌博活动。所有的股票买卖人士都坦率自称“投机者”,他们将买卖股票、赌马和其他博彩活动视为同类。

当时操纵市场是习以为常的事,“三M”——内幕(Mystery)、操纵(Manipulation)和差价(Margins)——才是指导市场运行的准则。

1934年利弗莫尔人生第N次也是最后一次破产后,经历了几年穷困潦倒的挣扎,最终于1940年11月27日留下一张“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的纸条,饮弹自杀,终年63岁。

格雷厄姆尝试将自己的分析文章投稿给《华尔街杂志》。处女作发表于1917年9月,题目叫《债券价格中的怪现象》

两个认知:①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对的,但也偶尔会犯错;②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

1919-1920 出版《投资者必读》 “好的投资就是好的投机”,并建议投资人用“合适的价格买入具有远大前景的企业股票”。

1989年的致股东信:“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企业,要比用低廉的价格买入普通企业好得多。”

1924年就开始研究和关注烟蒂股了。文章《价廉物美却乏人问津的股票》,文内详细介绍了8只股价低于净流动资产的股票。

“格雷厄姆先生,对于输油管这门复杂而又专业的生意,你了解得很少,而我们却干了一辈子。你必须相信,什么行为对股东最有利,我们比你懂得多。如果你不认同我们的决策,你大可以卖掉你的股票。”

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证券分析课一直开设到1954年。从1929年2月6日第一堂课。学校的一位助教戴维·多德成为格雷厄姆的助手,负责将课堂讲义记录下来,

1931年又增加了欧文·卡恩做秘书,1978年创立卡恩兄弟投资集团,于2015年2月26日离世,享年109岁

1929年初,格雷厄姆管理的资金已经高达250万美元。1929年损失20%,但客户整体状态平静。1930年亏损50.5%。1931年,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52%,格雷厄姆亏损16%。1932年7月8日,道琼斯指数创下大萧条期间最低收盘指数41.22点。全年下跌23%,格雷厄姆亏损3%。1929—1932年,4年时间格雷厄姆实现近70%的亏损。

巴鲁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担任美国战时工业局局长,一生历任6届美国总统顾问。在此时的华尔街,巴鲁克是和J. P.摩根齐名的巨头

他没有意识到,只要账面上有借来的钱,命运就不由自己掌控杠杆资金才不管你的股票是低估还是严重低估,市价下跌就是要求追加保证金或斩仓的唯一依据,无论市价究竟是在哪些蠢货之间达成的。要求追加保证金导致的斩仓,又会不断地创造更加愚蠢的市价,更加愚蠢的市价导致更多斩仓,如此互为因果。这个特点在几十年后,被另一位出生于大崩溃这年的投资大鳄命名为“反身性”。大鳄名叫乔治·索罗斯。

“任何利用杠杆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该认识到,事实上自己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

《美国企业破产比活下去更有价值吗?》,向广大投资者阐述背后隐藏的投资机会。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发表于1932年6月1日、6月15日和7月1日

格雷厄姆大胆地将基金资产配置在市值低于净营运资产甚至净现金资产的企业上,并借助合伙人纽曼在关闭工厂、解散人员和售卖资产上的凶狠作风和强硬手段,在1931年和1932年均获得了大幅超越市场的收益率。1933年格雷厄姆获得了超过50%的回报

1932年,格雷厄姆开始创作《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一书,并于1934年出版。否定了华尔街一直以来流行的图表分析。书中指出,利用市场历史价格去预测未来可能的走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它“建立在错误逻辑基础和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上,只是患上不治之症的病人对灵丹妙药的一种渴望和依恋”。

“根据我们长达50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观察,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位依据这种‘追随市场’的方法长期获利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此种方法是荒谬的,虽然它仍然十分流行。”

由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和资产、收益、股息及前景息息相关,它很难被准确计算出来。所以,证券分析的目的并不是去计算出这个内在价值,而是判断在最保守的估计下,内在价值能否为债券的还本付息或买入股票的投入资金提供足够的担保。出于这样的目的,内在价值只需要进行不太精确的大致估算就够了

“股市不是一个精确的计量仪器,不会对证券的内在价值做分毫不差的记录。相反,我们说市场是一个投票机,其中包含了无数的个人选择,这些选择有些出于理性,有些则出于感性。”而聪明投资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当市场的感性投票结果距离证券的内在价值偏差足够大时,与市场发生交易。

企业价值=当期正常收益×(8.5+2G)×4.4%/RF

G为未来7到10年的预期增长率分子值。当期正常收益相当于我国目前企业财报里使用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RF 无风险收益率

“预期增长率的取值必须相对保守。事实上,根据算术,如果假设一家企业将来可以按照8%或更高的速度无限期增长的话,其价值将趋于无穷大,其股价多高都不过分。”为了防止投资者过于乐观,他建议采用最近3年的正常收益平均值与10年前的数据对比计算得出的历史年化增长率。

1934后 格雷厄姆注意力发生转移。先后创作并于百老汇上演了歌剧《似是而非》;引领组建了今天全球认可的特许金融师协会(CFA);出版了经济学专著《储备与稳定》和《世界商品与世界货币》;建立了几段出轨的婚外情,离了两次婚结了两次婚并生了一个儿子;通过巴鲁克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一套金融改革计划;与一群经济学家一起成立了美国经济稳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处理了母亲的丧事

1949年,格雷厄姆完成并出版了《证券分析》的大众普及版《聪明的投资者》

巴菲特感兴趣的投资管理和证券分析课程由多德教授担任主讲,《证券分析》将是核心教材。格雷厄姆本人会在第二学期的每周四下午股市收盘后,到校讲一堂大课。

格雷厄姆自述从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交往过亲密的朋友。他说:“我适合成为所有人的朋友,却无法成为谁的密友或者老朋友。”

至少施洛斯、巴菲特加上以约翰·博格为代表的指数基金三种流派加在一起,才能算完整继承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智慧

1936年施洛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参加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研究院(后改名“纽约金融学院”)的夜校课程,主讲老师正是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其实传授了两套烟蒂股操作模式,这两套模式后来被巴菲特分别命名为:

①低估类投资; 低估类投资,就是分散投资多只符合格雷厄姆要求的烟蒂股,待其上涨后卖出获利,不断重复。

②控制类投资。控制类投资,则是买入烟蒂股后,如果不涨,就持续买入,直到达到可以进入董事会甚至可以控股的比例,然后利用董事权力或控股地位,推动公司实现价值,获利退出。(对于小散这似乎不是一条可行的路

施洛斯的一生都走在纯正的低估类投资道路上。施洛斯是位相对内向、性格平和的人,耐得住寂寞,遇到问题更偏向于回避而不是面对和解决。这可能也是施洛斯一生无意于从事控制类投资的性格原因吧!

施洛斯47年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辉煌战绩,完全靠的就是格雷厄姆的半部烟蒂股宝典。他深刻理解了格雷厄姆的教诲:“烟蒂必然是肮脏的,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通过分散法则,保证这些烟蒂大多数都还能免费地吸一口就好。”

施洛斯的选择,需要面对的是寂寞、琐碎和无情。因为寻找烟蒂的技术其实很简单,只是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细心,要求投资者清楚地理解股票不是一张纸,不是一串代码,而是代表公司拥有的资产负债及经营业务的一部分所有权。它需要投资者像一个侦探,去挖掘公司账面资产负债和隐藏资产负债,去阅读各种条款细则,从中发现股东的权利和风险。

早期的施洛斯选股标准:购买市值低于有形资产净值三分之二,甚至低于净营运资产三分之二的企业。

我们寻找股价低于净资产一半的股票;如果没有,我们就找股价低于净资产三分之二的股票;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寻找股价等于净资产的股票。当然,除非特殊情况或者有经济特许权,否则我不会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股票

净资产和资产只是一部分,公司还有品牌、商誉,或者用沃伦的话说,叫经济特许权。

施洛斯则说自己“不管是什么股票,我绝对不会以两倍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这是原则

施洛斯选股不区分大公司小公司,只要是相比净资产折扣够大就行。不过,出于个人道德观原因,施洛斯不买烟草股。

我觉着满仓投资更踏实。我常年仓位都是接近100%,最少的时候也是90%仓位,那还是股票崩盘之前。拉长时间看,股票的表现通常优于债券。债券是属于老年人的。

我们留在市场里,但不预测市场会怎么样,这样我们会做得更好。放在现在也一样,我现在觉得市场后继乏力了,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我持有股票比持有现金睡得安稳

我持股少则六七十只,多则100多只,但一般规模最大的20只会占到总仓位的60%左右。这种分散程度恰恰是巴菲特所嘲笑

施洛斯每年的平均换手率在25%左右,即平均持股周期约4年。

施洛斯每年都把涨上去的股票卖了,再找便宜的买。他的卖出方法一般是在上涨时分批卖出,并坦然接受卖出后可能飙升的无情事实。

施洛斯买股票的核心考虑就是不亏钱,购买有下跌保护的股票,至于涨多少顺其自然。施洛斯选股的要点大致是:①喜欢挑选债务不高,资本结构简单,管理层持股数量比较多的公司;②喜欢选择股价创新低的时候买入;③施洛斯认为自己不善于看人,所以他选择只看财报数据,有意拒绝和人打交道。当他发现潜在目标后,会依次问自己这些问题:

股价为什么被打压?价格低于净资产吗?净资产当中包含商誉吗?过去10年股价涨幅多少?过去10年最高股价是多少?过去10年最低股价是多少?公司是否产生现金流?公司是否产生净利润?公司有息负债比例高吗?所在行业是怎样的?公司产品或服务利润率如何?竞争对手是什么状况?公司是不是不如竞争对手?股票继续下跌的风险多大?股票上涨空间可能有多大?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每年分红多少,股息率多少?股市整体是否处在历史高位?

烟蒂股模式本身可以容纳的资金量有限

远离杠杆,不要做空

“市场先生是疯的,它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

泡沫是人类本性造成的。没有人知道泡沫何时破灭,或者在破灭前能涨多高。做空很难。你只能小额下注,不能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所以,即便对了也只是捡点儿小钱。

陷入泥潭,不要急着挣扎,放弃历史成本干扰,按照一笔新交易重新思考。

对巴菲特而言,少有人提到的融资家身份,是其事业不可或缺的另一根支柱。

巴菲特一生的事业,如果要完整表述,应该是:找到利息低廉的长期资金,然后将其配置在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高回报企业上。

“我们就像刺猬,只会一招,就是寻找成本低于3%的浮存金,然后把它投向能产生13%回报的企业。”

1951 巴菲特回到家乡

1954年夏天,格雷厄姆终于同意录用

通过观察格雷厄姆利用P&R账上现金资产收购联合内衣的过程,让巴菲特意识到日暮西山的产业可以死亡,但企业账面现金可以通过并购有前途的产业实现涅槃重生。这个思路后来被巴菲特完整复制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收购和经营上,并最终将其改造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帝国。

一是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究竟是通过简单地分散还是通过更深入地认知?

二是什么属于内幕信息,如何去界定和使用它?

彻底复制格雷厄姆。手法一共三大类:套利类、低估类和控制类

巴菲特防假的核心法宝

第一是广泛存在的宗教信仰和相对固定的社交与商业活动范围,对于企业管理者具备一定的道德约束力。

第二是美国的法治传统。

都是一些非常冷门、不被重视的小企业,属于既没有融资需求,也没打算吸引市场注意的类型,企业本身不具备造假的主观动机,也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管理层造假

买入后上涨,卖出获利;买入后不涨,就买成大股东,推动分红、回购或分拆获利;如果过程中发现财报数据有假,则提起对董事及高管的个人诉讼索赔。

格雷厄姆及其追随者长期在烟蒂股上保持优良战绩,既与大萧条后普遍存在的对股票的恐惧和厌恶心理有关,也与格雷厄姆清晰的投资体系及后手准备有关。而这个后手准备又和美国的法治环境息息相关。

要想主动推动烟蒂股实现价值,并不是只要便宜就行,同时也需要其他条件。桑伯恩公司除了具备显而易见的便宜之外,还具备至少三个辅助条件:①主业虽然在衰退,但依然具有造血功能,不仅不会消耗公司现有现金,反而可以持续创造少量现金;②主业有改善的可能;③具备买到足够数量股票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巴菲特才决心加大投入去推动价值实现。

芒格意识到没有前景的企业,是令人多么痛苦和浪费时光。他说:“我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高科技行业,因为我尝试过并发现了有很多问题。我就像马克·吐温的猫一样,只要有一次被烫过的经历就再也不会去坐火炉,哪怕火炉是冷的。……收购一家注定破产的公司,寄希望于在它破产前清偿所有债务并拿到盈利,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而差企业的决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间做选择。”

想知道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研究怎么样才能变得痛苦;想知道企业如何能够做强做大,先了解企业怎么才能走向衰败;想知道如何在股市投资成功,先了解怎样会导致亏损。躲开越多导致失败的因素,获取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能躲开所有导致失败的因素,想不成功那纯属做梦。

董事长由原伯克希尔董事长马尔蒂姆·蔡斯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在同质化明显的纺织品竞争环境,投钱升级新设备即便能提升生产效率,最终也必将通过降价补贴给消费者,股东得不到什么好处。

巴菲特惯用的烟蒂估值折扣:现金及债务全额,应收账款按85%折算,预付款按25%折算,存货、工厂和设备一律按照60%折算

1984年圣诞了。巴菲特这样总结教训:“你沿着街道走,也许也会碰到一个烟蒂,它湿漉漉的让人很恶心,你避开了。可这是不要钱的,也许还剩下最后一口。1965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这样剩下湿漉漉的烟蒂含在我嘴里。我的很多钱都套在这个烟蒂里。如果我从来都没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的情况会更好。”

巴菲特总是给不同子公司的CEO定出不同的增量资本回报率标准。增量资本回报率超标的CEO可以得到与超出幅度挂钩的高额奖金,而低于标准的CEO将遭受薪酬损失。

芒格后来总结出的烟蒂股买卖体验,“买它就像一个人买游艇,一共有两个高兴的日子,买的那天和卖的那天”

行业竞争特性决定了无论管理层怎么努力都无法挽救颓势。

“不管你相信与否,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我们之所以买下这个公司,就像20世纪60年代早期多数投资一样,从统计数字上看价格很便宜。在前10年,它几乎没有一点儿盈利,相反,在10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净亏损却在不断增加。最终,我们仍然以远远低于营运资产的价格卖出”

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鲜有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首先,看似便宜的价格可能最终根本不便宜。一家处境艰难的公司,解决一个难题后不久,便会冒出另一个难题。就像厨房里如果有蟑螂,就不可能只有一只。

其次,你先前得到的价差优势,很快地就会被企业的低回报侵蚀。

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却是烂公司的敌人。

要恰当地衡量投资业绩,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包括一个牛市和一个熊市)。

蔡至勇:我喜欢股市。在股市,我感觉作为外国人没有竞争劣势,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有。

蔡至勇敏锐地发现,目前大部分投资者注重分红,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大萧条的恐怖记忆。他们不敢确定股票在未来可以高价卖出去。还有一类投资者思考略深入。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分红,而在资产的清算价值。只要一家公司保守估算出来的清算价值远高于市值,他们就敢下手。

蔡至勇认为,这两类投资者都没有发现,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日趋繁荣。

他认为基金应该定位于选择有巨大增长潜力的股票,利用人们对新产品、新发明的憧憬和追捧,集中力量短线进出,以最大化获利吸引那些对风险要求低、对回报要求高的客户资金。

一味规避风险对于基金公司和客户都没好处。风险只有在成为事实时才会造成损失,在这之前看不见摸不着。投资者不会因为基金经理号称规避了风险而付费。相反,当基金经理帮助客户实现高回报时,客户不会看见背后承担的某些并没有实际发生的风险。新资金只会因为高回报而大量涌入,愉快而大方地支付管理费。

著有《笑傲股市》一书的威廉·欧奈尔,曾带着自己的书去求教过蔡至勇。

欧奈尔虽然以趋势投资大师闻名,但他本人并没有任何可信的投资记录。欧奈尔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投资者售卖股市信息和资料。比较出名的是《每日股价图》和《投资者商业日报》。

1969年5月,不满39岁的巴菲特准备解散自己的基金。此时道琼斯指数970点,距离3年前的历史高点1001.11点一步之遥,他瞪大双眼也难以找到合乎标准的投资对象。

1974年5月,个人身家265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宣布解散他的基金。同样有人意图收购这个历史记录良好的合伙基金公司,巴菲特拒绝了。他将伯克希尔、多元零售和蓝筹印花三只股票留下,其他股票全部抛出。然后将上述三只股票标出合理价格,所有合伙人可以任选全现金、全股票或者都来一点。大家选剩下的,就是巴菲特的。

绝对没有任何亏钱的可能”,但前提是长期。至于短期能否战胜市场,除了上帝和骗子之外没有人敢确定,因为“市场先生的情绪无法预测”。所以,巴菲特特别在意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伯克希尔的秘诀就是永久资本。它至关重要,我认为它就是巴菲特放弃合伙公司的原因。你需要永久资本,否则在危急关头,人们会跑掉。”

格罗斯说,他从《击败庄家》以及赌场实践里,学到了三个最重要的投资原则:第一,赌徒要懂得分散风险。纸牌时好时坏,技术再高明的赌徒也需要忍受烂牌的考验,最重要的是不能在连续烂牌出现时,输光本金。凯利公式是分散风险的重要原则。第二,赌徒要知道风险的存在,并加以量化。索普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利用已出现的牌面,计算未来大小牌出现概率的改变,以及这改变对博弈胜率的影响。第三,赌徒在遇到胜率或赔率有利于自己时,要敢于加大赌注。

《战胜市场》。这本书是索普和金融学教授希恩·卡索夫合著的,介绍利用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打败市场的原理和方法。

格罗斯一直将巴菲特视为自己的导师之一。格罗斯心目中的另外三位导师是:利弗莫尔、巴鲁克和索普。

在格罗斯看来,他向利弗莫尔学到了透过价格感知市场微观,向巴鲁克学到了穿透价格波动看背后的人心和大局,向索普学到了发现市场的无效定价并利用它获利。

查理·芒格曾很毒舌地评论萨缪尔森:“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里写的是有效市场理论。说股票的价值就是它的交易价格,没有人能打败股市,对所有号称可以打败股市的投资专家都持怀疑态度,巴拉巴拉巴拉。自己却早早地把钱交给巴菲特。通过成为伯克希尔的股东,萨缪尔森对冲了他的有效市场理论,顺便还发了大财。”

夏普的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市场是有效的,获取高利润的唯一方法就是承担更多风险。希望减少风险,结果只能是获得更低利润。”

索普连续几年取得年化约25%的回报,到1968年管理资金规模达到约40万美元。索普每年从利润里提成20%,大致和做数学教授的收入差不多。此时索普没把它当作一个正事儿看待。

索普的基金从1969年11月1日开始运行到1988年底停业,年化回报率19.1%,扣费后客户收益率15.1%。这个数据看上去也不算惊人。惊人的是,20年里没有任何一年亏损,回报率低于10%的只有3年:1969年4%(只运行了两个月),1973年8.1%,1988年4%。其他年份收益率在11.3%和33.3%之间。在全部的230个月里,有227个月盈利,只有3个月净值有回撤,且3个月的回撤幅度全部小于1%。

凯利公式。公式为:f=(bp-q)/b。其中,f就是需要计算的最优下注比例,b为赔率,p为胜率,q为败率=1-p。在这个公式指导下,一个胜率51%,赔率为1∶1的赌局,每次下注比例为(1×51%-49%)/1=2%

凯利公式的使用其实存在巨大的认知风险,

1979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证凯利公式及类似法则的不可行。在论文里萨缪尔森写道:“人们感觉通过这种方式一定可以赚到更多钱……但是他们错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当你失败时——而且你确实可能失败——你会输得很惨。”

后期的索普也吸收了萨缪尔森等人对凯利公式的批评,更侧重于使用凯利减半策略配置资金,即按照凯利公式计算结果减半执行——公式算出来应该下注20%,实际下注10%。

香农 1952—1986年,35年时间年化收益率28%。他是一名集中投资兼长期投资者,81%的仓位投在一只股票上,前三只股票占仓位比98%。自60年代后他基本上就没怎么卖出过股票,整个投资生涯的主要利润其实就来自重仓的前三大持股。

索普只读过一本爱德华兹写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后,就理解了技术分析行不通,立刻放弃。索普认为《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提供了“否定性帮助”,帮自己节约了很多时间。

经过彻底的研究,香农最终放弃了技术分析体系。他说:“我认为那些耗费很大精力研究价格图表、头肩顶、V字反转的技术人员,无非在做一种重要数据干扰重现的工作,意义不大。”

香农强调:“我们能够根据对公司管理以及市场对公司产品的未来需求的评估,推断出有关收益增长的信息……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将会跟随公司收益的增长。”

辛格尔顿有“巴菲特的孪生兄弟”的美誉,因为他管理特利丹的思路与巴菲特惊人地相似。

·他们都首先将自己视为投资者,而不是企业管理者,专注于资本配置而不是行政管理。

·他们都由自己掌控投资决策权,只拥有极少的雇员和中间层级。

·他们都集中投资且仅限于投资自己非常熟悉的行业,辛格尔顿通常会把70%的资金集中在前五大持仓股上。

·他们都拒绝为分析师提供季度报表,拒绝与华尔街深度沟通,向全体投资者平等提供最大限度的详尽报表。

·他们都拒绝股票分拆,并对分红不感兴趣,更喜欢自己配置资本,或通过回购回馈股东。

·他们都将自己近于全部的身家投入自己管理的公司,持有自己管理的公司大量股权。如同巴菲特所说“我们吃自己做的饭”。

·他们都深知“浮存金”的价值,都将保险公司作为投资平台。两家公司下属的保险子公司都是他们最大和最重要的业务。

索普对赚钱的兴趣降低了。他开始觉得相比拥有更多的财富,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才是不可替代的至宝。他和夫人都希望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家庭在一起,共同旅行、阅读和学习。

把神奇公式的面纱去掉,其底层逻辑和以ROE(净资产收益率)和PE(市盈率)结合选股有类似效果

神奇公式操作流程分四步。(似乎不适合小散的小资金?)

· 神奇公式第一步,计算有形资本回报率和企业收益率。

有形资本回报率=EBIT÷(净营运资产+固定资产)×100%

企业收益率=EBIT÷EV×100%

其中:EBIT=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它代表企业支付所得税和利息之前的利润

EV=股票总市值+净有息债务

净营运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无息流动负债

· 神奇公式第二步,利用上述指标对市场所有股票进行排名,并加总得分。

先将有形资本回报率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即企业在该项目上的得分;再将企业收益率做同样处理;两项排名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比如一家企业在有形资本回报率指标排名第1,企业收益率排名第5,则总分为6分。

· 神奇公式第三步,将总分由低到高排列,选择总分最低的前25至30家企业股票平均买入。

· 神奇公式第四步,每年重排一次,卖出退出至30名开外的,买入新入选的。

从底层公式可以看出,它就是“分散买入便宜好公司”的量化版。用有形资本收益率

排序,量化企业获利能力;用企业收益率排序,寻找低估的市场弃儿;

集中投资和波动压力几乎是硬币的两面。压力要么来自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不足,要么来自客户对短期回报的关注和要求。面对这样一对矛盾,资金管理人有两个选择:放弃集中投资,或者放弃短期性质的资金。

在格雷厄姆看来,“股票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明显的向上动力,或者说它们的长期趋势是看涨的”,“我怀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分析研究是否能挖掘出表现优异的股票,使其收益足以弥补研究成本。”

大部分不具备商业研究能力的普通人,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甄别,辅以分散策略,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学习和研究《证券分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格雷厄姆为普通投资人准备了一套无须任何艺术空间、直接可以照猫画虎的操作流程。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①首先找出所有TTM市盈率小于X倍的股票,TTM市盈率=市值/最近四个季度公司净利润。

②X=1/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例如,无风险收益率为4%,则X=1/8%=12.5。

③找出其中资产负债率<50%的。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④选择其中至少30只以上,每只投入不超过总资金的2.5%,即股票投入上限不超过总资金的75%。

⑤剩余25%资金,加上选股不足30家导致的剩余资金(若有),买入美国国债或其他无风险收益产品。

⑥任何一只个股上涨50%后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

⑦购买后的第二年年底,涨幅不到50%的个股也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若该股依然在新的可选对象名单里,放弃卖出。

⑧如此周而复始。

(相当于75% 风险分散+25%无风险)

芒格给了孩子明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尽你所能、永不撒谎、言出必行、永远不要找借口、尽快下决定、尽可能体面地做事,你在某个地方的所作所为,日后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帮到你,等等。

巴菲特从格雷厄姆传授的“关注企业现有资产清算价值”的投资体系,转化为“关注企业未来自由现金创造能力”的投资体系

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加上美国证监会成立后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完善,其结果就是,烟蒂股模式必将面对可投资对象越来越少的局面。

金钱有时间价值。早一天转变就有早一天的价值,这个价值差异在长期复利规律下,会庞大得惊人。

由于这些从商经历,芒格发现:①有些生意天然就更容易赚到钱。②同样的生意,由不同的人管理可能产生巨大差异。

越是优秀的人,找律师处理麻烦的概率越低。因为优秀的思考和行为习惯,会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就避开潜在的麻烦。

在芒格看来,烟蒂投资就仿佛不断寻找一些烂人,和他们做完一次生意就绝交,再重新寻找下一拨烂人

买下那些由优秀的人掌控的优秀企业则不同。优秀企业和优秀的人一样,因为优秀所以更优秀,反而经常挑战成就的上限。投资者买下优秀企业后,往往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坐着享受优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

芒格经常对巴菲特说:格雷厄姆有些思想非常愚蠢;他的盲点在于总是认为未来充满危险,而不是充满机会;他忽略企业性质,将不同企业的账面资产视为同样意义的数字比较,这绝对是荒谬的;掌管资产的人也是决定资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费雪探索出另外一条道路:投资那些具备业务和管理竞争优势的企业。他总结出一种通过对目标企业的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和离职雇员来全方位了解企业的方法,并将其命名为“闲聊法”(今天叫作“企业调研”)。在费雪看来,投资者最重要的是去了解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只看报表数字上的账面资产价值。

费雪的投资理念

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

把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的前提。

通过竞争对手去了解目标企业的优劣势。

区分企业成长究竟因为幸运,还是因为能力。

永远只用闲钱投资,这样才有能力长期持有优秀企业。

买入股票是因为公司优秀而不是因为股票便宜。

对于优秀的企业过于关注股利是不必要的。

企业利润率高于次优对手两三个百分点就是好的投资对象,过高的利润率里往往隐藏着风险。

关注一家企业的超额利润究竟来源于哪些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做法。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太过分散,势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

真正优秀的企业数量极少,发现后要长期持有,仅仅因为盈利一定幅度就卖出是愚蠢的。

持股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卖出:①原始买入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②公司营运每况愈下;③发现另一家更好的公司。否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等等。

以合适价格购买优质企业

芒格不仅推动了巴菲特投资思想的转变,还利用广泛的人脉资源网络,给巴菲特创造了很多赚钱良机。

供伯克希尔帝国生根发芽的基础土壤就两块:国民赔偿保险公司浮存金和蓝筹印花的公司浮存金。

马歇尔着急了,他说:“你们这些家伙都疯了吧,有些不在账面的东西也很值钱的,比如人员素质、公司品质等,你们低估了品质。”这似乎是巴菲特投资体系里,经济商誉雏形的首次提出。

芒格在巴菲特的决策过程中,实际担任着发现风险和帮助巴菲特解决犹豫点的角色。

通过对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巴菲特成为邮报实际控制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导师兼密友,并从此进入美国上流社会圈子,与美国历任总统、外国元首、王室成员、参众两院议员、政府高官、大企业主席、华尔街投行CEO、大律师、大记者、大明星……一起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华盛顿及美国新闻界挚爱的第一夫人”社交流水席上的座上宾。这个小县城的“土财主”,从此登上美国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也由此产生了无数的新机会。

“一年前我们觉得便宜得可笑的股票,如今变得更加便宜。无比智慧的市场,将股价调整至企业价值的2折以下。”

市场虽然偶尔会发疯,但绝对不傻。低价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某些重大利空,犹如塑化剂于茅台,瘦肉精于双汇,三聚氰胺于伊利……投资者如果意图获取企业经营增长之外的超额收益,就必须在利空袭来时冷静、理性地思考,判断各种可能性的概率,影响情况,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受这种选择带来的结果。

盖可保险负成本吸收浮存金的能力和辛普森具备的投资能力,使盖可成为巴菲特在福布斯排行榜登顶过程中最重要的助推器。

任何意图提高保险价格的公司,总是落下贪得无厌和存心欺诈的恶名,而实际上它们的利润时有时无,经常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

巴菲特为何要收购通用再保险

第一个原因,是巴菲特更多地考虑了收购后,自己掌控通用再保投资部门,可能实现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通用再保目前报表上展示的收益。投资收益率才3.94%

第二个原因,是垂涎通用再保手中的浮存金。

第三个原因,也是巴菲特从未明说的原因:他可能意图利用市场先生这个傻子,曲线减持手中持股。

在巴菲特看来,浮存金虽然在财务报表上列为企业的负债,但它的实际价值甚至比同等金额的股东权益更有价值。

账面净资产的增加当然不是经营伯克希尔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每股内在价值,虽然在伯克希尔两者通常以相当接近的幅度波动

巴菲特之所以要曲线减持,而不是直接抛售,老唐推测可能至少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巴菲特持股数量巨大,直接抛售很容易打压公司股价。尤其是巴菲特本人的巨大影响力和可口可乐董事会成员身份,抛售甚至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股价抢先暴跌,预期利润无法实现。

原因二,之前大都会通信公司股票的“波段”操作阴影,使巴菲特很难下决心对被自己归为“死了也不卖”的股票直接实施抛售。

原因三,当时市场整体高估,不管是卖出伯克希尔还是伯克希尔持有的股票,面对数以百亿计的现金,如何选择投资品种,是一个相当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有四只股票死了都不卖,华盛顿邮报、大都会通信、可口可乐和盖可保险。和我们的全资子公司一样,这些股票就算得到远超内在价值的报价,我们也不会出售。”

伯克希尔在整体收购方面一直有个巨大的竞争优势——伯克希尔不会在收购后拆分出售或整体转手企业。这优势不仅会帮助伯克希尔优先拿到优质企业控股权,甚至可以在比别人出价更低的情况下达到目的。因为它对那些不想放弃公司经营权、只是因为继承或避税需要而出让股权的优质企业原股东很有吸引力。

一般认为股价大幅波动(主要指向下波动)构成投资的风险。及时止损、追随趋势、控制回撤、股债平衡、分散投资、资产配置等多种投资思想都是基于这种认识出炉的。

而在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体系里,所谓风险“指一项投资在其预计的持有期内所收到的税后收入加总(包括出售股份所得),是否能够让投资者维持原有的购买力,并得到合理的利息回报”。

一项投资的回报,来源于你预计持有的时间段收到的红利,和最终以保守估计的合理市盈率出售股票所得。它是否有风险,取决于这个回报水平是否明显超过无风险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因此,投资的风险大小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预计持有时间的长短,二是对公司盈利及分红估算与最终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

杰里米·西格尔教授对1871—2012年美国股票和债券数据展开的一项研究表明,股票回报优于短期债券的概率,以1年滚动计算是66.9%,以3年滚动计算是73.3%,以5年滚动计算是74.6%……以20年滚动计算是99.3%,以30年滚动计算是100%

基奥当时对妻子说:“这家伙整天不上班,像个二流子,怎么能把钱拿给他呢!”

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后,巴菲特就尝到了品牌的伟大力量

正是这次新旧可乐之争让巴菲特认识到,即便替代品可以拿出可信证据,证明品质更好,它也无法替代可口可乐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无法对可口可乐公司竞争力形成伤害。此时,可口可乐公司的无敌投资价值才真正被巴菲特确认,于是启动买入。

市场教育的直接结果,就是巴菲特自1998年后,再也没有表示过对哪只上市公司的股票“死了都不卖”

两个重要的原则:①即便是类似可口可乐这样产品简单的企业,投资者要对其利润增长水平做出准确预测,依然相当困难;②在投资后企业发展顺利、市值增长喜人时(1996年已经赚了8倍),投资者做出乐观预测的可能性会更大,哪怕是芒格和巴菲特这样的智者。

凯恩斯那句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你破产以后。

“他们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全部搭进去。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

资本市场,什么离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的事,力求在最离奇事件发生时,你仍然能够活着”。

当傻钱知道自己的缺陷时,它就不再是傻钱了。但是,如果你是稍有常识的投资人,对商业有基本了解的话,你应该能够找出5到10家股价合理且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此时分散投资理论对你就毫无意义了,它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你的风险。我实在无法理解一名投资人为什么要把资金投向了解和熟悉程度是第20名的企业,而不是集中在前面几名最熟悉、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上。

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给你选中的公司估值的能力。请特别注意“选中的”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家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行家,你只需要将自己限定在能力范围就好。能力范围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边界。

“长期看,确实有部分有经验的人能超过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然而在我的一生里,我也就提前判断出10位左右的专业人士,能够如同我预期的一样完成这一壮举。当然,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指数超越者是我没有见过的,毕竟跑赢指数并非不可能。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试图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最终都会失败。”

无论前期的成功靠的是运气还是能力,随着基金经理被超出个人能力上限的资金池淹没,失败就在资金规模最大时来临了。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将股票收益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实业和投机。实业指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预期收入,投机则指预测市场心理变化引发的股价波动。两个因素的叠加构成投资者的长期预期。

“通过大力发展更注重实业回报,忽略投机回报的基金业,不仅可以给投资人带来更稳定的回报,同时还能矫正短期市场波动”

大崩溃之后,凯恩斯放弃了通过预测宏观经济波动进行投机的模式,转而寻找经营稳定、每年都有高额分红的公用事业股。选择高分红公用事业股,是因为凯恩斯在大崩溃中观察到,当危机来临时,不直接创造短期现金流入的资产,总是最先被抛售。

1934年,凯恩斯新的投资哲学基本成型,当年8月15日,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坚信,正确的投资之道是将大笔资金投到你了解并且对它的管理层有信心的企业当中”

凯恩斯在投资中坚持的三大原则:

①投资于经过认真挑选的对象,保证它们相对于真实和潜在的内在价值具有价格上的折扣,相对于同期的替代投资也更具性价比。

②坚定持有选定的组合,直到预期收益实现,或者有明显证据证明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

③保持投资组合的平衡性。尽管集中投资股票会隐含一些风险,但不同的股票之间会形成风险的对冲。

以公认的理念分水岭——1972年喜诗糖果收购案为界,划分为烟蒂股体系和陪伴优质企业成长体系两个阶段

上半场从1972年初到1999年底,上半场的28年,伯克希尔账面净资产增长654倍,年化增长26.1%;公司股价从每股70美元涨到50600美元,股东持股年化收益率26.5%。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是14%。

下半场从2000年初至今。2000年初至2019年底共计20年,年化收益率为10.1%,这期间最高收益率是2017年的23%,最低收益率是2008年的-9.6%。伯克希尔55年投资史,仅有的两次亏损都出现在这个阶段:2008年-9.6%和2001年-6.2%。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从1999年末的56100美元/股,上涨至2019年末的339590美元/股,持股股东20年年化收益率为9.4%。这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6.1%。

2000年至今,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显著下降,罪魁祸首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钱太多,二是投资方式受限。

“由于我们的钱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买了卡夫食品这样的企业。我们现在只能接受较低的回报”

“我自己最青睐的是投资于有生产力的资产,无论企业、农场还是房地产。最理想的投资资产应该是这样的,它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就可以保证在通胀期间维持其产出的购买力农场、房地产、可口可乐、IBM以及喜诗糖果这样的企业,都能满足这双重考验。其他公司,比如我们投的那些价格受管制的公共事业公司,不符合这两条标准。因为它们在通胀环境下需要大量资本。为了增加收益,股东必须增加投资才行。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会超越类现金资产和无生产力的资产。”

“有生产力的资产、类现金资产和无生产力的资产”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而放弃今天的消费。因此实际购买力才是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而不是对应的货币数量。

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在内的类现金资产,表面上看起来很安全,但事实上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资产。因为它们是法币时代少数“购买力确定会不断减少”的资产

自身不产生任何现金流入,只是期望其他人未来会以更高的价格买走的资产,如黄金、艺术品、古董等。巴菲特将它们称为“无生产力资产”。

钱太多导致投资策略发生一种变化,即不需要再寻找优质企业,而是可以将潜在发展的行业全部或大部买下,只要确保最终赢家在买下的篮子里面即可

巴菲特的痛苦之处在于,过大的资金规模,连指数基金都无法成为合适的投资对象。自己的买入或者卖出本身就会造成指数的飙升和暴跌。

伯克希尔2000年后的投资案例对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几乎没有观摩和学习价值。绝大部分投资者既没有钱太多的烦恼,也没有不能秘密买入的痛点

大师们演示给我们的有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可能就四条: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以先锋SP500指数基金为代表;②确定机会的套利,以格雷厄姆、巴菲特及索普等人为代表;③一揽子烟蒂模式,以施洛斯为代表;④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以1972—1999年的巴菲特为代表。

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1972—1999年的巴菲特。相比而言,它对商业理解能力要求最高,是难度最大的一条投资道路,但也是最有乐趣、最有成就感、最可能获得超额回报的一条路。走这条路的投资者,不仅可能享受到赚钱的乐趣,还能发现自己越来越懂商业,越来越能理解商业社会的运作规律,能够和不同行业的人士深入地聊下去。

估值就是在可选投资对象之间,比较真实回报率的大小,就像在两个苹果之间选择明显较大的那个一样,与此时农地价格究竟是不是底部无关。

投资和估值,不是要在某投资对象上赚一倍或赚十倍的思考方式,而是一个永续的思维模式:永远只在两个可以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它是比较,是选择,不是精确计算。农地产出高,选择让财富以农地的形态存在。反之,如果农地产出还不如类现金资产高,那就让财富以类现金资产的形态存在。

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至于回报更高的资产,市值提升得更快,最终导致投资者市值高增长,那只是由于资本在逐利天性推动下,同样也在追逐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最终导致资产市价被推高的被动结果。

股票投资所要关心的事情:第一,企业经营收益是否持续令人满意;第二,企业留存利润再投资的预计回报率如何。

举个简化例子,如果初始资金100万元,投资两家公司各50万元。假设判断一对一错,未来10年其中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每年增长20%,另一家则每年下跌20%。10年后账户是什么状况呢?账户总值315万元,年化收益率12.2%。其中对的从50万元变成超过309万元,错的从50万元跌成不足6万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时间拉长为20年,那么,账户终值会超过1917万元,年化收益率15.9%。这就是组合和复利的威力!

投资者要做的、也可以做到的,是通过持续学习和研究,努力让自己的判断正确率高于50%,让组合和复利规律,在超过50%正确率的前提下释放更大威力。不断重复,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书中提及图书

《笑傲股市》

爱德华·索普《击败庄家》

索普1967年出版的第二本书《战胜市场》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乔尔·格林布拉特 《股市天才》《股市稳赚》和《价值投资的秘密:小投资者战胜基金经理的长线方法》

查尔斯·埃利斯 《赢得输家的游戏:精英投资者如何击败市场》《高盛帝国》

参考书目

……

读书:梁宇峰 吴慧敏《常识的力量》

在投资中理解和坚持常识很重要

越是投机的市场,越容易发生“定价错误”,价值投资就越能取得超额收益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样,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分化趋势,分化时代会呈现强者恒强、优胜劣汰和此消彼长的格局;故做投资要保持理性,切忌受情绪的影响,一定要看到长期趋势,参与大概率事件

截至2021年6月30日,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总数已达1.88亿,占投资者总数的比例达99.77%,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2.8%。

什么是违背常识呢?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第一,对商业模式的本质缺乏分析和认知。第二,只看需求侧逻辑(行业空间),不看供给侧逻辑(竞争格局)。第三,忘记估值和安全边际。第四,违反能力圈原则。

安全边际是重要的投资原则之一,用巴菲特的话说,安全边际就是用4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元钱的股票。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行业高增长固然是好事,但同时我们不能不看行业的竞争格局,因为只有良好的竞争格局才能帮助企业持续稳定地获取超额利润。

把公司分为三类:可以投资的、不能投资的、太难理解的。

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系统的决策框架。第二,受短期业绩压力的影响。第二,受短期业绩压力的影响。

逻辑自洽是有效投资策略的基本前提,投资决策的逻辑要能够形成一个闭环;个例的成功不代表投资策略有效,只有通过大样本检验的投资策略才是有效的;大样本回测合格也仅仅证明投资策略在过去有效,而在未来能否继续有效,还要看这个投资策略是否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符合上述标准的决策框架,决策就会很随意,也不可复制。

chp 1 第一章 价值投资需要尊重常识

查理·芒格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秘诀就是追求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他进一步阐述道:“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我们在说某个人有常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说,他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投资是认知变现,正确认知就是遵循常识

一个是关于股票的认知,另一个是关于风险的认知。前者决定了你对“投资股票靠什么赚钱”的基本认知,后者代表了你“如何应对投资亏损”的基本认知。

关于股票的认知——什么是股票?

第一种认知:股票就是博弈的筹码。什么叫博弈?就是我要挣的钱是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赌博

第二种认知:股票是投资上市公司的载体,投资股票就是投资这个上市公司,就是委托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替你打理生意,上市公司盈利、成长,你也会赚到钱。

巴菲特说过,买入一只股票,就必须要像和管理层合伙做生意一样,如果你不认可他的生意、不认可他的能力,那么你就不要碰这只股票。

关于风险的认知——什么是投资风险?

但是股价波动真的是风险吗?巴菲特认为,将市场波动等同于风险是完全错误的。投资的风险并不来源于波动,波动反而是机会,因为股价波动的幅度越大,好公司出现低估的机会也越大。当你利用股价下跌,选择买入并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时,会给你带来丰厚的收益。

什么是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就是你所买入的公司基本面恶化,股价永远回不到你买入的价格,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所以,真正的风险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来自公司的“内在价值风险”。所以选择基本面优秀、安全边际高的股票,才是避免风险的最好投资方法。

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常识来帮助我们判断:哪些商业模式、哪些公司能够大概率获得可持续发展,其收入、利润有可观的成长空间。这些常识,来自你对行业竞争格局的理解,也来自你对企业护城河的判断。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常识来帮助我们做好投资决策,比如要有估值和安全边际的常识、能力圈的常识等。

散户亏钱的十大原因

投资要对基本面止损,而不是对股价止损,即在基本面既定的情况下,股价应该是越跌越买;如果基本面已经恶化,此时股价涨跌都不能买。

越是无效的市场,定价错误越严重,价值投资越有机会。好公司会因为定价错误被低估,差公司会因为定价错误被高估,所以只要买入被低估的好公司的股票,就能赚到大钱。

决定未来利润或现金流的核心因素:行业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竞争力

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公司未来产生的利润或现金流的现值,而决定公司未来利润或现金流的核心因素有:行业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竞争力。

我们在评判行业空间大小的时候,可以从目前的市场容量和未来增长趋势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看这个行业目前的容量;其次看未来增长的趋势,是向上、稳定,还是向下。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公司未来的利润或现金流。我们主要可以从市场集中度、新进入者的挑战、上下游定价权等各个维度进行分析。

企业的护城河指的是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被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如品牌、专利、垄断性牌照、规模优势等

内在价值既定的前提下,买入价格决定投资回报率

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定价错误的机会,特别是好公司被错误定价(被低估)的机会。好公司之所以被错误定价(被低估),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众恐慌。第二,大众误解。第三,大众忽略。

投资回报的来源:定价错误被修复+公司内在价值增长

股票投资回报的两种来源:定价错误被修复和公司内在价值增长。

首先,市场经常出现定价错误的现象。价值投资者擅长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并买入,等待价值回归。

其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价值投资者赚的是公司成长所带来的利润增长,即公司内在价值增长,这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考量的。

查理·芒格曾说:锚定效应危害最大。人的思维一旦锚定,就容易得出荒谬的结论。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应该锚定的是价值,而不是历史股价,也就是说,价值投资者要忽略过去的股价表现,而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当前股价的关系进行决策。

现象1:锚定效应

现象2:损失厌恶

现象3:羊群行为

人经常被恐惧和贪婪所左右。在华尔街有一句老话:市场是由两种力量驱动的——贪婪和恐惧。

了解人性弱点,避免草率做出违反常识的决策

成功的投资应该是建立在投资者对情绪的合理控制之上的,能够抵抗人性的弱点和所谓的直觉。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他认为,成功的投资应当是逆人性的。

建立自己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

常见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有波特五力模型、护城河分析等。

五种力量分别为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替代品的威胁。

护城河是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的东西,主要包括品牌、专利、垄断性牌照、规模优势等。

建立自己的投资决策框架

分为“选股—验证—决策—跟踪”四大环节

发现潜在好股票的“7种武器”。第一种武器:跟着券商研报选股。第二种武器:跟着财报选股。第三种武器:跟着聪明钱选股。第四种武器:跟着“内部人”选股。第五种武器:跟着生活经验选股。第七种武器:跟着专业投顾团队选股。

我最看重3个财务指标。第一个是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企业的赚钱能力。越高更高的估值。第二个是经营性现金流,代表企业的盈利质量。一般来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净利润的比例大于1,表示盈利质量较高。第三个是市盈率,代表估值的合理性。第六种武器:跟着新闻选股。

利用大股东、高管等的大规模增持,或者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等的公开信息,选出潜在的好公司。

国家政策类新闻、重要领导人调研考察类新闻、行业性新闻等,这些新闻往往意味着一些政策的出台或者调整,对特定行业和公司意味着机会和风险

验证好公司有“四大工具”。第一,用“望远镜”验证公司的赛道。第二,用“透视镜”寻找公司的护城河。第二,用“透视镜”寻找公司的护城河。第四,用“公平秤”评估股票性价比。

赛道的空间大小和赛道中的竞争状况。

坚守能力圈原则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抵挡住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而跨出能力圈的诱惑。

二层次思维简单描述为:与众不同且正确,或者说“正确的非共识”

当我们观察一只股票时,一层次思维的人会这样想:这是一家好公司,所以我们可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二层次思维的人会这样想:这是一家好公司,市场上很多人也认为它是好公司,所以它的股价已经很高,它的股票不一定值得买

如何正确认识“常识是用来被打破的”

不能用个案来否定规律。对于整体来说,个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我们不能用个案去颠覆一个道理,或者建立一个新的道理。

规律本身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联系,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当规律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规律本身也会发生改变。

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在投资中,正确≠正确能够被立即证实。”但规律迟早会被验证,股价最终会回归公司的内在价值。

关于价值投资的常识

1.股票是投资上市公司的载体,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上市公司,就是委托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替你打理生意。你盈利的来源不是其他投资者口袋里的钱,你赚的钱也不是其他投资者亏的钱,而是上市公司成长给你带来的利润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分红或者资本增值。因此,股市不是零和游戏。

2.本金的永久性损失才是真正的风险。什么是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就是你所买入的公司基本面恶化,股价永远回不到你买入的价格,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所以,真正的风险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来自公司的“内在价值风险”。

3.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其未来利润或现金流决定的。所以,我们在给企业估值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DCF,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即将未来的销售收入预测转化成自由现金流,再逐年折现到现有时点并加总,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

4.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未来产生的利润或现金流的现值,而决定企业未来利润或现金流的核心因素有:行业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竞争力。

5.潜在投资回报率跟你买入的价格是紧密相关的。在基本面(内在价值)既定的情况下,买入的价格越低,风险就越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就越高;反之,你买入的价格越高,风险就越高,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就越低。

6.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定价错误的机会,特别是好公司被错误定价(被低估)的机会。大众恐慌、大众误解和大众忽略,会导致好公司被错误定价。

7.股票投资回报的两种来源为:定价错误被修复和公司内在价值增长。

8.能力圈原则是价值投资者坚守的重要投资原则之一。

9.股票投资本身不是“零和游戏”,但超额收益是零和游戏,要想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必须要有二层次思维。

10.规律从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但在投资中,正确≠正确能够被立即证实。

chp2 如何寻找“好赛道”——关于行业竞争的常识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判断好股票的标准可以用“好赛道+好公司+好价格(估值)”来概括,这也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三要素。

在股票投资中,行业分析的目的是理解行业属性,预测行业空间,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并挖掘出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而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行业生命周期 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不同阶段行业所适合的投资

消费行业为什么容易出现长期牛股呢?这和消费品的特性息息相关。第一,消费行业的周期属性相对较弱,经营业绩不太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第二,消费品公司经过长期经营和资金投入,形成较强的品牌壁垒和渠道壁垒,获得了行业垄断地位,且这种垄断地位相对稳定;第三,消费品公司一旦形成品牌护城河和渠道护城河,不太需要进行持续的大规模资本支出,也不太容易被新技术、新模式所颠覆。

重资产行业是指企业经营较多依赖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物理销售网点等“有形资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轻资产行业则是指企业经营较多依赖专利、品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资金投入较少,周转速度较快,资本收益率较高。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总体偏爱轻资产模式的公司,对重资产模式的公司可能会给较低的估值,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在需求波动大、技术路线不断迭代的行业,重资产属性就是企业的噩梦。

重资产 VS 轻资产

看行业的竞争格局。

第一,关注市场集中度,CR4(行业排名前4位的公司的累计市场占有率)小于4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大于等于4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

第二,关注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如果一个行业中,产品或者服务同质化程度高,那么价格战往往就是唯一的竞争手段。

第三,关注上下游是否强势。一家公司的上下游越集中、越强大,这家公司的定价权就越弱,就越容易受上下游的压榨,盈利能力和盈利前景也就越差。

第四,关注新进入者的挑战。即使在一个已经实现了寡头垄断的行业,也要关注新进入者的挑战。新进入者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往往会采取激烈的竞争手段,会导致行业中的现有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威胁现有企业的生存。

在股票投资中,我们要优先选择竞争格局好的行业,还要优先选择具有垄断地位或者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是处于完全竞争或过度竞争的行业,行业竞争格局不好,就无法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利润,也就很难有投资价值。

法则1:竞争会使一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获得平均利润率

法则2:良好的竞争格局和宽阔的护城河,能长时间保护优秀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要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的竞争格局和宽阔护城河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帮助我们穿越牛熊,获取投资的超额回报率。

成长性固然重要,但对竞争格局的分析更为重要。只有竞争格局良好且稳定的行业,才有投资的确定性。

在股票投资中,我们不能只看到需求量的增长,而忽视产品价格重心的下移,否则容易过高地估计业绩与利润增速。

深耕C端用户,产品不容易被替代或颠覆的科技公司,容易成为长牛股。相反,聚焦于B端用户,技术容易被替代或商业模式容易被颠覆的公司,很难成为长牛股。

投资科技股,一定要找到具有品牌、低成本、渠道、高转换成本护城河的公司,而不能简单看其是否有领先技术,更不能只是因其带着科技股的帽子,就盲目买入。

遇到“新技术赋能”或者“新商业模式赋能”的公司或者主题,一定要问:竞争对手会不会跟进?能不能跟进?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公司,回避毁灭股东价值的公司。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毁灭股东价值的行业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将其总结为五点:(1)高额资本支出;(2)高额固定运营成本;(3)同质化产品;(4)易受经济形势波动影响;(5)易受技术变革或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

chp3 如何寻找“好公司”——关于公司竞争力的常识

公司利润的来源——以合理的成本规模化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利润=(产品价格-单位成本)×产品销量

企业要获得好的利润,有两个途径:(1)想方设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客户的高层次需求,获得好的产品定价;(2)想方设法获得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三种形式为:以更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更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或者以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看任何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能否可持续地为企业创造利润,关键在于其是否以合理的成本、规模化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否真正地解决客户的痛点。

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赚钱模式。

传统制造业:获取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差

消费品公司:占领消费者心智

专业产品类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

金融业:获取杠杆和资金息差

资本密集型公司:获取杠杆和资金息差

人力成本密集型公司:获取人头价差

知识产权授权型公司:依靠法律保护获取超额利润

渠道通路型公司:通过收“过路费”赚钱

流量型公司:占据用户时间和注意力

何为消费者心智?其实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说到某一种产品的时候,你脑海中立刻就能想到的品牌。

消费品公司通过占领消费者心智所形成的品牌护城河往往是非常深厚的,这也是很多消费品公司的毛利率很高的重要原因。

公司利润=公司资本支出×(IRR-融资利率)=公司资本金投入×财务杠杆倍数×(IRR-融资利率)

资本密集型公司的赚钱模式就是通过加杠杆和资金息差赚钱。在这种赚钱模式下,当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时候,公司的利润可能会增加。公司经营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当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无法偿还融资资金和利息,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活动无法产生现金流或者产生的现金流极小的时候,由于融资资金利息属于刚性支出,公司可能会面临无法偿还债务本息从而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强大的护城河,那么它的超额利润(超越正常水平的ROE和ROIC)一定会因为竞争而逐步消失。

品牌、专利、成本优势、渠道优势、高客户转换成本都是很强大的护城河,网络效应(双边平台效应)则是最强大的护城河,而单一的技术领先不是很深的护城河。

消费品公司的重要护城河:品牌和渠道

制造业公司的重要护城河: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护城河:双边网络效应

科技和医药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专利

但是由专利权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持久。首先,专利权是有期限的,一旦到期,竞争的加剧将很快使企业的超额利润消失;其次,如果企业依靠某一个专利权获取很大的超额利润,那么就会有很多竞争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从而对企业的专利权发起攻击;最后,在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的国家,专利权很容易受到侵犯。所以,在股票投资中,我们需要警惕依靠单一或少数专利权赚钱的企业,只有拥有多种多样的专利权和能够进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有宽阔的护城河

技术领先是护城河吗?第一,单纯的技术公司的护城河不深。第二,技术研发能力如果能落地为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力,从而给公司创造可观的利润,并利用自己的盈利能力建立起强大的、持续的技术研发能力,那么这就是很深的护城河。

静态护城河+疯狂的企业家精神=动态护城河

高瓴资本的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提出动态护城河的概念,他认为:“在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护城河是否还能发挥作用。我所理解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仅局限于所谓的专利、商标、品牌、特许经营资质,也不能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转换成本或者网络效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护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通常的情况是,直到现有的成长曲线明显下滑时,公司的管理者才想到另辟新的成长曲线,但此时,公司能够调动的资源在明显减少,新老竞争对手很可能趁机穷追猛打,公司开始陷入泥潭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

现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现金流一旦断裂,即使利润为正,企业也可能会陷入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利润经常只是数字,现金往往才是真相。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投资中,不仅要关注利润表,还要重视现金流量表。

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市场上,一般制造型企业的毛利率大多为15%~30%,营业利润率大多为5%~15%,净资产收益率大多为5%~10%。

高成本获客模式的前提:高频+用户黏性+网络效应

并购尤其是跨界并购,成功率往往非常低。企业的合理成长路径,应该是先做透规模经济,再做范围经济,而且必须是相关多元化的。

跨界并购的成功率很低

关于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的理论包括自负假说理论、整合理论、资金链理论、并购风险理论等。

自负假说理论是经济学家罗尔于1986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并购企业决策者过多地关注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认为自己能够发现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而往往忽视或有意回避两家企业可能产生的负向协同作用,最终往往会导致并购的失败。

一般情况下,由于对标的公司所处行业不够了解,跨界并购经常出现买错的现象。

并购整合也是跨界并购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一味采取业绩对赌的方式来控制风险。对赌协议的存在是为了降低并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但对赌协议不能替代业务整合,而且对赌协议本身也是存在风险的:在对赌期间,标的公司为了完成对赌业绩,会想尽一切办法兑现业绩承诺,而在对赌期结束后,标的公司由于没有业绩压力,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企业的正确成长路径:先做透规模经济,再做范围经济,而且必须是相关多元化的。

流量是有属性的,也就是说用户有什么需求,就会到能够满足他们这种需求的平台上去,比如,微信的流量是社交属性、百度的流量是搜索属性、淘宝的流量是购物属性、支付宝的流量是金融属性、滴滴的流量是出行属性

考虑某种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能“唯流量论”,流量虽是核心,但流量如何变现才是根本

chp4 如何评估“好价格”——关于公司估值的常识

为什么说现金流折现法是最本质的估值方法,因为企业的存在目的以及回报投资者的方式,就是创造现金并把将其分配给股东。如果能把企业未来的现金创造预测出来,并贴现到今天,这个结果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

绝对估值的挑战在于其假设和预测

关键的检测性指标是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在长期来看应该回归合理区间范围内,逐步趋向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过充分竞争之后,最终超额利润会消失,公司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

相对估值法是以类似资产在市场上的定价为基础,进行比较估值。

在进行股票估值时,我们以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作为参照物。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选取可比公司,二是选取并计算比较指标,三是根据公司质地调整估值。

相对估值法的最大缺点是,其假设“市场总体估值永远是合理的”。相对估值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另一个缺点是,无法对公司的成长能力等进行准确估值。

任何你希望长期持有的投资标的,必须做绝对估值,无论做这个公司的绝对估值有多么困难或者多么“不可靠”,通过做绝对估值,你至少可以倒推回来,当前的股价对应了市场多么“乐观”或者多么“悲观”的假设

使用券商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并将其归纳为“三看两不看”:“三看”,就是通过券商研报,一看公司基本情况分析,二看公司推荐逻辑,三看公司财务预测。 “ 两不看”,就是不看券商研究报告的目标价和评级。

格雷厄姆衡量股票安全边际的计算方法,最早来源于债券投资。在他眼里,如果公司连续几年的税前利润能超过应付利息费用的5倍以上,便构成了安全边际

要选择“股票的市值大幅度低于净资产价值”的股票。

对于好公司来说,很难寻找到净资产折价的股票。即使在市场上能找到这种股票,也很有可能是价值陷阱,即基本面一般很差。因此,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局限性在于,认为未来更多的是风险,而不是机会,所以特别注重静态的安全边际——价格低于净资产。这一投资理念很容易错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会错过能长期成长的伟大公司。

“宁愿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公司,也不要以低廉价格买入平庸公司”。芒格认为,价值投资者应该关注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持久性、竞争格局等基本面情况

巴菲特后来的投资理念是:只要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且能持续,公司股价即使在短期内不便宜,比如股价远高于净资产,甚至市盈率看上去也不低了,这样的公司股票依旧可以买。

评估公司的安全边际应该着眼于未来

良好的竞争格局和宽阔的护城河才能支撑高估值

高成长性的行业往往意味着竞争激烈,而激烈的竞争会导致行业虽然高增长但公司利润未必高增长

相比于成长性,行业竞争格局可能更为重要

投资回报率=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买入价格-1

高估值降低决策的容错能力:一旦判断错误,将遭遇戴维斯双杀

任何规模可观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够的增长速度来支撑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

超额收益来源于定价错误

股票市场的“定价错误”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好公司被低估”,另一种是“差公司被高估”

如果你是以合理价格买入某一优秀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那么你享受的是企业未来成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赚的是公司内在价值不断提升的钱;如果因为定价错误,你能够以大幅度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那么你赚的不仅仅是企业成长的钱,还能赚到错误定价被修复的钱。

市场是不断“消除老定价错误、产生新定价错误”的动态过程

好公司定价错误的原因:大众忽略、大众误解、大众恐慌

寻找隐形冠军呢?(1)市场很大,但里面的公司市占率都还很小;(2)市场不大,但龙头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重要与不重要

A股常见的估值谬误包括标签溢价、垃圾股溢价、小盘股溢价、新股溢价等,导致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经常严重偏离内在价值

2017年以后,市场开始偏好大白马,好公司的估值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垃圾股、小盘股的估值逐步下降

如何区分“价值馅饼”和“价值陷阱”呢?重要的事有:行业竞争格局好不好?公司壁垒深不深?公司抗风险能力强不强?公司是不是在为股东创造回报?公司业务是否会被替代颠覆?不重要的事有:公司是不是传统业务?公司标签是否紧追热点?资本市场喜欢不喜欢?

chp5 如何正确决策——关于投资策略的常识

投资的本质:寻找大概率正确、可复制的决策方式

有效策略的标准:逻辑自洽,回测合格,符合未来趋势

这种用基本面选股,却用技术指标进行买卖的方法,就是典型的买卖逻辑不自洽的例子

能力圈的标准——可理解、可预测、可跟踪

可理解:你能弄明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护城河,弄清楚公司靠什么赚钱。

可预测:你能合理(不一定精准)预测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公司未来大致的盈利能力和盈利量级。

可跟踪:公司未来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你的预测也可能产生重大偏差,你能跟踪住公司基本面的变化,随时做出新的预测。

价值投资:选择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进行投资

周期性行业的预测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它和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大,经常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

对宏观经济依赖度较低且竞争格局良好的行业,一般来说预测难度较小,比如消费行业。

技术创新或迭代较快的行业,也较难预测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获得价值的增长,但价值的增长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有可能在长时间内完成。

价值投资者锚定的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和内在价值,根据股价和内在价值的关系做出买卖决策,而高抛低吸是基于股价本身做出的决策,锚定的是股价变化。

长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价值实现——股价从低于内在价值到高于内在价值的过程

优秀企业的内在价值增长往往是长期的

股价偏离内在价值很有可能是长期的

长期思维并不是我们偷懒的借口,在投资之后我们还要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复盘,关注公司股价和内在价值关系的变化。

投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面的“真实风险”,是客观的;另一种是大家心理上的“感知风险”,是主观的。当这两种风险产生偏差的时候,逆向投资就起作用了。

“守正出奇”。守正,就是说要能耐得住寂寞,坚持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股票要关注安全边际,买股票要坚守能力圈;出奇,就是要敢于和大众流行思维不一致,保持独立思考,寻找正确的非共识。

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方法是:选择得2.5分的股票。万一2.5分变成3分,投资者就能获得巨大的意外惊喜。

对基本面止损,就是如果你发现你对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判断错误了,或者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发生逆转了,这时要坚决止损,哪怕自己已经亏了很多钱

chp6 如何克服恐惧和贪婪——关于人性和市场效率的常识

第一,弱有效市场。在弱有效市场上,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股票的历史信息,此时技术分析法无效,投资者无法利用技术分析法获取超额收益,而应该采用基本面分析法。

第二,半强势有效市场。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上,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股票的所有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此时技术分析法和基本面分析法均无效,投资者无法采用这两种方法获取投资的超额收益。只有拥有内幕信息的投资者,才可能在半强势有效市场获取超额收益。

第三,强势有效市场。在强势有效市场中,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均已经全部充分反映在股价中,投资者无法通过采取任何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只能采取被动投资策略,买指数基金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价值投资在弱有效市场中最有效

现代金融学理论认为,理性投资者追求在同等风险水平下,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或者在同等收益率水平下,投资风险的最小化。也就是说,在一个没有摩擦的金融市场中,并不存在不需要承担风险但能获取正收益的机会,或者说投资者没有办法通过承担较小的风险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

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内在价值不变,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性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机会而不是风险;当公司基本面恶化,内在价值下降,从而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本金的永久性损失时,才是真正的投资风险。

“低风险-高收益”的本质:寻找定价错误,也就是价格低于价值的好公司,等待价值回归,赚取定价错误被修复的超额收益。

第一,不要受市场情绪影响,把当下最乐观的表现线性外推到未来。指数预测如此,对行业、公司的基本面预测也是如此,这种线性外推会出现很大偏差。

第二,买股票一定要在估值低的时候买,估值便宜是王道。

人们经常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过度自信的人经常会对自己的信息赋予过高的权重,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度高于真实的准确度。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

第一种锚定效应是人们经常会被历史股价锚定。

第二种锚定效应是人们经常被近期股价锚定。

第三种锚定效应是人们会被自己的买入成本锚定。

第四种锚定效应是被别人的决策锚定,被别人的决策锚定,也可以叫作“羊群行为”。

心理账户指的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你是应该继续持有还是卖出某只股票,和你的持仓成本、盈亏没有任何关系,而只和这只股票未来的涨跌预期有关。

选择性记忆是指信息受传者对所接受信息的基本倾向,即记忆那些与自己观念最一致的内容。

选择性记忆是受传者防御和抵制于己不利或与自己观点相反的那部分信息的防卫圈。

在股票投资中,很多人只愿意吸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强化验证自己的逻辑是对的,而忽略反向信息的影响——避免得出自己决策失误的结论。

我们应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锚定公司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你的持仓成本。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经常会陷入认知误区,做出非理性决策。常见的决策误区包括以下几个:(1)缺乏概率思维。(2)靠线性外推预测未来。(3)归因错误。(4)过度自信。(5)锚定效应。(6)心理账户。(7)损失厌恶。(8)选择性吸收和记忆。

正确的决策行为有:(1)善用概率思维。(2)锚定价值而非股价。(3)理解沉淀成本(忘记持仓成本)。(4)公平对待每一元钱。(5)公平对待好消息和坏消息。(6)独立思考,第二层次思维。(7)勇于承认错误并反思错误。

chp7 价值投资者的常识清单

良好的竞争格局可以帮助企业将竞争对手阻挡在外,获取持续的超额利润。越是接近垄断类型的市场结构,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垄断优势越明显,拥有产品的定价权,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取超额利润。

最具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同时拥有良好的行业竞争格局和宽阔的护城河这两个特点,投资者选择这样的公司能够充分享受公司内在价值增长所带来的长期回报。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后来者居上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强者恒强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们在投资中要选择最具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而不赌差公司会变好,因为好公司不容易变坏,坏公司则更难变好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应该做优秀公司的长期朋友,充分享受时间所创造的复利价值。

做优秀公司的长期朋友,就意味着我们不以短期价差为买入目的,不依赖频繁交易创造回报。频繁交易意味着投资者要做大量关于短期股价走势的准确判断,但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均很难依靠择时获取收益,择时只是一种神话。用仓位的大幅波动做时机选择和波段交易,寻找短期价差所带来的收益,很难给组合带来正贡献,同时还会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你还有可能会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

要特别避免以过高价格买入热门股票,因为高估值将会降低投资者决策的容错能力,降低投资回报率。

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正确的非共识,从定价错误中寻找超额收益。

投资者除了需要对所投资的行业和公司研究透彻,还要能够克服人性的恐惧和贪婪。投资是逆人性的

在构建组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组合的均衡性。

我们很难预测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在投资时要注重组合均衡,避免押注某个行业或者某种风格。

区分“重要的事”和“能力圈内的事”。在股票投资中,有很多东西尽管非常重要,但不是你能力范围内能预测、能把控的事情,你就不应该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和预测这些东西上。

宏观经济就是“重要但是能力圈外”的事情

其一,宏观经济本身很难预测。其二,宏观经济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之间也未必是强相关的

所谓能力圈内的事,就是你能研究清楚、跟踪得住的东西,那就是股票的基本面

以下这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第一,行业竞争格局好不好?第二,公司壁垒深不深?第三,公司抗风险能力强不强?第四,公司是不是在为股东赚钱?第五,公司业务是否会被替代颠覆?

书中提及图书

《长期的力量》

《思考,快与慢》

《赢者的诅咒》

《巴菲特的护城河》

霍华德·马克斯 《投资最重要的事》

李迅雷 《趋势的力量》

读书:刘勃《天下英雄谁敌手》

邓广铭先生有个著名的说法,学习中国古代史,要有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

用这四把钥匙去开历史的门,不必入门,外面张两眼就足以意识到一个问题:个人真的是很渺小的

曹操篇

《三国志》称,曹操的父亲来历不明,给大宦官曹腾做养子,所以改姓了曹。

东汉皇帝倚重宦官,和士族―官僚之间,矛盾很尖锐。

曹腾就是一个比较善于和士人合作的宦官,相应的回报,一是他留在史书中的形象,相当正面;二是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曹操虽然出生于社会顶层,但他们家,又是属于在顶层里被歧视的家族

袁绍比曹操年长一些,血统高贵,相貌英俊,天生自带明星的气场。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给曹操创造了升迁的机会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组建了一支新的禁军保卫自己居住的西园,一口气任命了八个校尉。和曹操有杀叔之仇的宦官蹇硕排名第一,曹操的老朋友袁绍第二,曹操本人为典军校尉,排名第四

讨董大业掀开大幕,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在诛杀宦官的过程里又立下卓越功勋的袁绍,理所当然成为盟主

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但吸引力大致也只到士人为止,更基层更野蛮但也更强横的力量,要他们对自己真心归附,袁绍就很难做到。曹操作为一个轻佻通脱的宦官之后,就接地气得多,和这些人打交道,曹操远比袁绍有凝聚力。

出身寒微的刘备或孙家父子,要收获同样的人才,就艰辛得多。

你同时吸纳来自各阶层的力量,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他们彼此冲突,内部矛盾就足以把你撕扯得粉身碎骨。

曹操屠杀徐州,在军事上是做了一个颇具远见的选择:他的主力西向与吕布作战,东面却始终是安全的,徐州的领导者不管是陶谦还是后来的刘备,这段时间里都没有给他制造任何麻烦。如果徐州再多几十万饥民,他们疯狂地扑向兖州,一切也许都会有所不同。

袁绍向曹操索要妻小为人质,自然是说明他对曹操也并非完全信任。两个人之间裂痕加大,则是因为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

袁绍有所顾虑。具体说是两点:第一,皇帝未必很容易控制。现在皇帝身边的官员,一些是当初跟随朝廷西迁的老臣,如弘农杨氏的太尉杨彪,出身高贵;西北军恐怖的战斗力。如果不能有效压制这些人,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将来要有个大事小情还要向皇帝请示,真是自找麻烦。第二,袁绍和汉献帝之间可以说是有宿怨。

曹操比袁绍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他对皇帝身边的动向,比袁绍更熟悉,这当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人物,叫董昭。

迁都许县之后,汉献帝巡幸了曹操的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不久后又给袁绍下了一份诏书,责怪他拥有如此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却只是为自己网罗党羽,而置天子于不顾。

曹操周围,至少埋着八颗雷。

第一颗雷:关中的西北军

第二颗雷:徐州的刘备

第三颗雷:汝南的袁氏故吏与黄巾

第四颗雷:南阳张绣

第五颗雷:荆州刘表

第六颗雷:江东孙策

第七颗雷:汉献帝身边,以董承为代表的东归将领

第八颗雷:曹营里心向袁绍的人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献帝春秋》)

袁绍尊重门阀士族的特权,也没有对河北地区进行敲骨吸髓的社会动员。但是,正因为没有把各色人等驱逐出舒适区,袁绍也就无法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资源。河北士民尽管相比曹操更喜欢袁绍,但他们作为代价,最终为曹操所做的贡献,却远远大于为袁绍的。

建安十三年底的赤壁之战,那一年曹操就已经五十四岁,曹操此生再也无缘长江以南。

曹操发布了两道著名的“令”。

一道是所谓“求贤令”,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认为一个人哪怕品性恶劣,但只要有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一样可以提拔任用。对世家大族的一种挑衅,企图打破士族对选官途径的垄断,赢得寒门人士的支持。

一道即《述志令》,或称《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拒绝了朝廷加封他四县三万户的好意,并强调自己绝没有“不逊之志”,但同时又宣称,要自己放弃兵权那是痴心妄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基本上,加九锡公认是篡位前必不可少的铺垫步骤。

鲁迅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评论: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归根结底,还是曹操把人得罪得比较狠:如果我是汉朝的忠臣,那我当然痛恨这个乱臣贼子;如果我是名门望族,那么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无疑对我是很大的伤害;如果我是平头百姓,那么曹操又喜欢大屠杀,又把沉重的赋税徭役压在我头上—所谓“屯田”,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个集中营,我们都成了其中的苦役犯—我恨死他了

平民百姓的怨言,很容易沉没于幽暗的历史深处,但世家大族就不同了,他们喜欢以道德学问标榜,笔杆子在他们手上,所谓“公道自在(有话语权之人的)人心”,士人说曹操的坏话,传播效果特别好。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在传统历史学家那里,对曹操的看法其实很稳定:都认为曹操人很坏,但能力很强,而正因为能力强,所以显得人尤其坏。

陆机对故国怀有感情,认为“三国同霸”,不论魏蜀吴,都只是霸主水平,没有谁是得天命的帝王,算是当时少数胆敢高调否认曹魏合法性的人。感情上,他本不该对曹操有什么好感,从政治的角度理性评价曹操,他的观点则是:“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可算是在附和史学界的主流评价。

《东坡志林》是苏轼随手写下的札记,写起史论文章来,苏轼可以算顶级曹黑。

归根结底,曹操“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所以不能一统天下,也就是注定的了。

鲁迅谈曹操的文章,特别强调一个特点,就是“通脱”。他又解释说,“通脱即随便之意”,曹操“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通是通透明白,脱是洒脱随便。

1959年的春天,掀起了一股为曹操翻案的热潮,郭沫若、翦伯赞等学界权威都写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或《光明日报》上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在他眼睛里,这个故事是假谲,夜梦杀人也是假谲,望梅止渴也是假谲……总之,就是这些骗人的故事都很有趣,什么道德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历史正确性,都随它去吧。

清代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提出三国有三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则是奸绝。

《三国演义》突出了曹操的才能,渲染了曹操的性情,却淡化了出身对曹操的影响。

宋代以来,瓦肆的听众就爱听“发迹变泰”,也就是草根逆袭的故事,现在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的人们,当然更是如此。即使是嘉靖本,也很少渲染曹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家族资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固然曹操的父亲并不怎么支持他的行动,但要是因此低估家族关系网帮曹操解决了多少问题,那就太天真了。

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开始,袁绍几乎每年都会给曹操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援。

曹操做了最犯袁绍之忌的事,迎接汉献帝,借皇权来压袁绍这个盟主,终于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一举翻盘。

可以说,曹操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的力量,最终他却消灭了袁绍,这是汉末乱世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反噬。

曹操的暴行粗略分为四大类:霸凌皇帝,杀戮名士,翦除小人,屠灭平民。

一个政权,核心团队里要有顶级名士,才能得到大大小小的名士的支持,而你的官员有名士的身份,各地的大家族才愿意配合这些官员的工作。于是你的地盘治安才能保持,税收才有保证。

这才是名士的硬实力。

对历史上的曹操来说,和名士的关系至关重要。大量名士的支持,是他崛起与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础,但一旦他想打造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官僚机器,甚而想要改朝换代,名士就成了横亘在面前的障碍。

所以曹操与名士的合作,总是充满内在的紧张感。而每次曹操想要有大举措实现身份跨越,就要杀戮或者折辱一两个大名士。

早在兖州的时候,曹操就杀了名士边让;把汉献帝接到许县,接下来就羞辱了出身顶级名门的太傅杨彪;再往后,建安十三年(208年)恢复了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同年杀了孔融;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册封为魏公,加九锡,逼死荀彧;建安廿一年(216年),进爵为魏王,杀害崔琰。

看了正史就看《三国演义》,会觉得罗贯中对曹营人物大大贬低;看了杂剧、平话再看《三国演义》,才知道有了罗贯中,才让荀彧、郭嘉们重见天日。

颍川荀氏是天下士人倾慕的大族,有了荀彧的辅佐,曹操阵营对名士的吸引力就大为增加,

《三国演义》里,曹操经常承担这个职能:把好人不方便杀或没机会杀的小坏蛋杀掉。

但《三国演义》丑化曹操的地方,如欺君罔上,迫害名士之类,恰恰是现代很多人不太介意的,《三国演义》美化曹操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掩盖了他大量屠杀平民的暴行,这正是现代人眼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刘备篇

不只是《江表传》一部书,东吴方面的叙述确实有这样一个趋势:越来越把赤壁之战理解为自己单独取得的胜利

刘备在荆州感叹髀肉复生的故事,见于司马彪的《九州春秋》;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则见于郭颁的《世语》。这类明显美化刘备形象的典故,都是通过北方学者的著作才流传下来的

因为说书人的认识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而小市民所能理解的智慧,又确乎就是没有任何付出而便宜占尽,于是他们也就继承了东吴方面那个赤壁之战里刘备没怎么参战的设定—脑残粉等于高级黑,确实挺普遍原理的。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大概是事实。

朝廷有“宗正”,负责宗室管理,对宗室成员进行专门的户口登记;郡国一级的地方政府,还设置了“宗师”,对本地宗室进行“教训”。

西汉末的登记对象,是“太上皇以来族亲”,只要是刘邦的爸爸的后代,都算。

刘备拜在同郡的大儒卢植门下,刘备十五岁是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卢植正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山讲学

念好学校,拜好老师,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写到简历上好看,建立新的社交圈,从来也都是很重要的功能。

放眼古今中外,靠做恭谨温厚的老好人,而让年轻人热血上头的,未之有也。

事实上刘备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你喜欢的我也喜欢,你爱玩的我玩得比你还好;你喜欢好马,那咱们拉出来遛遛;你喜欢漂亮衣服,我衣服的款式洛阳城里今年最流行;你喜欢听歌,知道皇上最爱听的是什么调调吗?

在此基础上,我智商比你高,眼界比你大,道德很高尚,梦想很感人……这些优点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才有“年少争附之”。

天生的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是刘备最大的优势,但也注定了他早期的一系列失败。他获得了以他当时的硬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来的政治资源,就好比一支弱队被保送进了顶级联赛,战绩当然会很难看。

在一个复杂的小圈子内部,谁和谁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存在绝对的盟友和敌人。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不妨转身,是一套深谙潜规则之后才能掌握的艺术。像吕布这样的底层闯入者,自然不可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把每次转换立场,都弄成血腥的背叛。

说明迷信韬光养晦有效,指望靠装孙子解决问题,这种思路始终很有群众基础罢了。

刘备到底吸引来的哪些豪杰?也就可以有个大致判断了。这是一些被本土豪门大姓排挤、压制而郁郁不得志,同时又觉得自己去到北方,也一样不会有什么机会的人。徐庶、伊籍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宣称自己有种地的经验,是古人惯常使用的谦辞。琅琊诸葛氏是当时重要的家族,至少到南方后算得上足够显赫。青年诸葛亮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有些轻狂的姿态和强烈的进取心,道德高尚与否,并不是最被关注的事情。

《隆中对》是一份极度重视可行性,而很少体现出道德责任感的文本

刘备可能是吸取了徐州的教训。那次刘备的别驾从事陈群就劝他不要趟徐州的浑水,刘备不听,结果陈群预言的危机一一都变成了现实。实力不济的时候,贸然占据一个大州,即使暂时成功,接下来也会崩盘。就算控制了刘琮,蒯越、蔡瑁这些本土实力派又怎么可能支持自己?本来就强弱不敌还离心离德,这种情况下又谈何对抗曹操?

刘备手下的庞统,刘璋手下的法正,都劝刘备突袭刘璋,一举取得益州,但刘备没有听从。

刘备期待做得更有耐心一点,“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等待自己在益州打下一点基础,而刘璋再犯几个错误,自己有足够理由可以宣称刘璋对不起自己,那时再行动,就好看得多,后续措施,选择余地也大得多。

一个统治者对平民是否心慈手软,不仅取决于他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处境

曹操做了一些善待屯田士卒的政策调整,道理也很简单,屯田制度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人口控制,战乱年代你多控制一个人至少意味着你的对手就少控制一个人,别的可以暂且忽略不计,现在却已经到了应该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候了。

英雄传奇的画卷展开,总会看见用鲜血绘成的江山。

这样,给韭菜工作压力,也给人才发挥空间,对民间资源的汲取效率提到最高,对法正这样的才智之士,又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其工作积极性。从提升刘备集团的战斗力来说,不失为高明的策略。

清代赵翼的概括:“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鲁迅先生要评价说,《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三国演义》这种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是最典型的迎合着读者口味来的,其实较少作者的个人特色,却较能反映民间普遍的趣味

如果有耐心多读一点历史演义类的小说,会发现,好皇帝高尚而无能,是普遍现象。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称:“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因为古代中国人,显然并不把历史仅仅当作“过去发生的事”。按照传统眼光看来:

第一,历史中包含着“道”,也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写历史书,也就是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

学习历史,就是学习治国和做人,所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得到了历史书的正面评价,那么承受人世间的种种磨难也就在所不惜,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以有人说,中国传统社会里,史学是发挥着类似宗教的职能的。

第二,正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史书的修撰,权力是深度介入的。

史官是国家干部,历史应该怎么写,是“天子之事”,就是天子赋予了你写历史的资格,你才可以动笔。

到了唐代,为了终结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情况,皇帝进行了重大制度创新,就是设立史馆。把正史的修撰,作为国家级的文化工程来做,由宰相一级的大官来主持。

第三,历史还是社会上层交流的一种方式。

你要是不会随口引用历史掌故,或者别人引用了你却听不懂,那简直不配混这个社交圈

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小说”这个名词诞生的时候,是骂人的话,凡是不上档次的作品,都可以叫小说。

先秦诸子的著作,被分成了十大门派: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正统学者心目中的小说,大概可以这么定义:小说是记录不重要不确凿的事实的短小作品。也就是说,小说是不能虚构的。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有可能可以填补史书的缺漏。

“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杂剧、传奇下”

鄙视链:史书>不可以虚构的“小说”>可以虚构的“传奇”>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努力排斥低俗的民间趣味的书,但是它没有因此失去群众基础,恰恰相反,这种努力使它在部分群众那里,获得了一种高级感。

读书:《穷查理宝典》

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

关键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已经拥有的客户照顾好,其他的自然会来找你

合伙人最好能够独立工作。你可以当一名指挥型的合伙人、服从型的合伙人,或者一名总是平等协作的合伙人

总是会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你必须先成为下属,然后才能成为领导。人们应该学会扮演各种角色。

全体公民,尤其是社会中最优秀最杰出的公民,有责任机智地、勤劳地为国家及其价值观奋斗,即使这种奋斗需要他们作出很大的牺牲。

西塞罗虽然知识渊博,但他还是认为,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害怕死亡是愚蠢和不可接受的。因为他认为,人死后只有两种可能:1.你将在阴间过上更好的、永恒的生活;2. 就算得不到这样的结果,你也将不再保留任何人间痛苦。

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是努力为后人造福,哪怕自己可能看不到这种努力的结果。

西塞罗一贯反对抱怨,他认为抱怨年纪变老是很愚蠢的。

太过贫穷会让晚年的生活变得很艰难。

《论老年》最著名的段落当属下面这段了不起的总结:“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但人孰无过呢,我们可以不追究这件事。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就是承认你的错误。如果你试图掩盖错误,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再坦白,你将会离开这家公司

“别只看到钱”,要“选择那些你愿意与他交朋友的客户”

“带来新客户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案头工作做好。”

我想除了又老又胖,我并不那么介意变老。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它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望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头上。

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几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

chp2 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

在商业世界,我们往往会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比如说好市多仓储超市。

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说:“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查理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喻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观念或方法),那还有什么比用它来取代你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更好的呢?沃伦和我常常这么做,但大多数人会像加尔布雷思说的那样,永远不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

查理认为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查理称之为“坐等投资法”,并点明这种方法的好处:“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如果这种方法生效,税务系统每年会给你1%——3%的额外回报。”在他看来,只要购买三家公司的股票就足够了。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这是查理很喜欢的一句妙语。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意场上,查理避开了“棋盘”上那些无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图的区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查理努力将各种复杂的情况简化为一些最基本、最客观的因素。

‘我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终的财务状况;这张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了。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将会真正地慎重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有哪些潜意识因素会使大脑自动以各种方式形成虽然有用但往往失灵的结论?前一种做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后一种做法是评估那些造成潜意识结论——大多数是错误的——的心理因素。”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再说了,那样还能赚到很多钱,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证据。”

市场先生

就短线投资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器。但就长线投资而言,它是一台称重机器。

价值评估

最成功的投资必定是最像生意的投资。投资者购买股票应该像购买日用品——而不是像购买香水。

——本杰明·格拉汉姆

给你带来麻烦的不是坏主意,而是好主意。你也许会说:“那不可能。那是相互矛盾的。”他(格拉汉姆)想说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坏主意,你不会做过头。但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好主意,蕴含着重要的真理,那你就没办法忽略了。然后你就很容易做过头。所以呢,如果你把它们做过头了,那些好主意是让你遭受可怕后果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股票的估值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人们评估小麦价值的方法——在使用者看来,小麦有多少实际的使用价值。第二种方法是人们评估伦勃朗等艺术家的价值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伦勃朗们被认为价值很高,是因为它们的价格在过去一路上涨。”

“对我们来说,投资等于出去赌马。我们要寻找一匹获胜几率是两分之一、赔率是一赔三的马。你要寻找的是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这就是价值投资。”

“最重要的观念是把股票当成企业的所有权,并根据它的竞争优势来判断该企业的持有价值。如果该企业未来的贴现现金流比你现在购买的股票价格要高,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投资价值。当你占据优势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这是非常基本的。你必须了解赔率,要训练你自己,在赔率有利于你时才下赌注。我们只是低下头,尽最大努力去对付顺风和逆风,每隔几年就摘取结果而已。”

查理最清楚他的“点”:他小心翼翼地划出他的能力圈。为了停留在这些圈子之内,他首先进行了基本的、全面的筛选,把他的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而且好理解的备选项目”之内

“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为了确定“可以投资”的潜在项目,查理先选定一个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本事的话,那就是我们能够弄清楚我们什么时候在能力圈的中心运作,什么时候正在向边缘靠近。

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否超出了能力圈),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子之外了。

对待那些财务报告和它们的会计工作,查理总是持中西部特有的怀疑态度。它们至多是正确地计算企业真实价值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他要额外检查的因素似乎有无穷多,包括当今及未来的制度大气候,劳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状况,技术变化的潜在影响,竞争优势和劣势,定价威力,环境问题,还有很重要的潜在风险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查理知道没有无风险的投资项目这种东西,他寻找的是那些风险很小,而且容易理解的项目)

还试图从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等——评估和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持久性。

查理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的“护城河”,是保护企业免遭入侵的无形沟壕。优秀的公司拥有很深的护城河,这些护城河不断加宽,为公司提供长久的保护。

(购买)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购买)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获得比你的付出更多的东西。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然后才能评估它股票的价值。”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作为一个证券投资者,你可以一直观察各种企业的证券价格,把它们当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着就好了。每隔一段时间,你将会发现一个速度很慢、线路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爱的格子中间的“好球”,那时你就全力出击。这样呢,不管你的天分如何,你都能极大地提高你的上垒率。

另外一个与挥棒太过频繁相对立的问题也同样有害于长期的结果:你发现一个“好球”,却无法用全部的资本去出击。

“聪明的飞行员即使才华再过人,经验再丰富,也决不会不使用检查清单。”

■风险——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尤其是信用的风险)开始

●测算合适的安全边际

●避免和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交易

●坚持为预定的风险要求合适的补偿

●永远记住通货膨胀和利率的风险

●避免犯下大错;避免资本金持续亏损

■独立——“唯有在童话中,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穿衣服”

●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需要独立思考

●记住,你是对是错,并不取决于别人同意你还是反对你——惟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

●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获得中等的业绩)

■准备——“惟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

●熟练地掌握各大学科的思维模型

●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只在自己明确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

●辨认和核查否定性的证据

●抵制追求虚假的精确和错误的确定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严格分析——使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的检查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疏忽

区分价值和价格、过程和行动、财富和规模

记住浅显的好过掌握深奥的

●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宏观经济或者证券分析家

考虑总体的风险和效益,永远关注潜在的二阶效应和更高层次的影响

●要朝前想、往后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配置——正确地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记住,最好的用途总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来的(机会成本)

●好主意特别少——当时机对你有利时,狠狠地下赌注吧(配置资本)

别“爱上”投资项目——要依情况而定,照机会而行

■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

●避免多余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远别为了行动而行动

●幸运来临时要保持头脑清醒

●享受结果,也享受过程,因为你活在过程当中

■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地采取行动

●当别人贪婪时,要害怕;当别人害怕时,要贪婪

●机会来临的次数不多,所以当它来临时,抓住它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投资就是这样的游戏

■改变——在生活中要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认识和适应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本质,别指望它来适应你

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要做的事

●记住,声誉和正直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而且能够在瞬间化为乌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厌倦无聊的情绪

●别因为过度关心细节而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东西

●千万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直面你的大问题,别把它们藏起来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有很多情况比淹没在现金中却又什么都不做糟糕得多。我记得从前我缺乏现金的情况——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人的任务不是去看清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查理最基本的行为守则,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准备、纪律、耐心、决心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放在我们不用再另外作决策的地方。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而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来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能给个人的品格和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能够在诸如诚实这样简单的事情上拥有完美的记录,你将会在这个世界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我们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并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封闭式投标拍卖的问题与公开竞拍不同,赢得拍卖的往往是那些犯了技术错误的人,壳牌花两倍价钱买下贝尔里奇石油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公开竞拍的拍卖会上,你付的价钱不可能是你击败的对手的两倍。你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遇到别的问题。但封闭式投标拍卖使人们容易犯下定错价的大错。

chp3 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

记住路易斯·文森狄的规则:说真话,你将无须记住你的谎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

我们认为,在你应该做的事情和就算你做了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之间应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做正确的事情而赚到更多的钱。

一个人可以做的最聪明的事之一是调低投资预期,尤其是调低对伯克希尔的收益的预期。那是成熟而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世界是有限的,竞争非常激烈。所有资金庞大的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从而将会发现回报率变得越来越低。

我认为激情比头脑的能力更加重要。

(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性格——大多数人总是按捺不住,或者总是担心过度。成功意味着你要非常有耐心,然而又能够在你知道该采取行动时主动出击。你吸取教训的来源越广泛,而不是仅仅从你自己的糟糕经验中吸取教训,你就能变得越好。

我们的游戏是,当好项目出现时,我们必须能够认出来,因为好项目并不会经常出现。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我们的投资规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现。

用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合理的价格,来购买那些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我们认为几乎所有好投资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对较低的。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在我们不用再另作决策的地方。

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1. 什么也不做,沃伦称之为“吮吸我的大拇指”;2. 有些股票本来应该买很多,但是只买了一点。

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不行,太难。除非我们对某个项目特别看好,否则就会把它归为“太难”的选项。你需要做的,只是寻找一块特殊的能力领域,并把精力放在那里面就可以了。

股票有点像债券,对其价值的评估,大略以合理地预测未来产生的现金为基础。但股票也有点像伦勃朗的画作,人们购买它们,是因为它们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这种情况,再加上股票涨跌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可能会造成许多祸害。

我认为对于一般基金来说,投资指数是比现在通行的无借贷股票投资更为聪明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现行做法每年的管理费用超过1%的情况下。

创造性会计(伪造账目)绝对是对文明的诅咒。

股票期权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会稀释股权。

我们尤其害怕那些大量举债的金融机构。如果他们开始说起风险管理有多么好,我们就会很紧张。

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如果美国没有遇到(和衍生品相关的)大问题,我将会非常吃惊。

你拥有的基本知识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识就越少。

如果你在生活中惟一的成功就是通过买股票发财,那么这是一种失败的生活。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

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快。这并不可悲。

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如果你担心通货膨胀,最好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别拥有大量愚蠢的需求——你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商品。

chp4 查理十一讲

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自己过上痛苦的生活。卡森给的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包括:

  1. 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2. 妒忌
  3. 怨恨。

约翰逊说得好,他说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芒格的痛苦生活处方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第二,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

第三,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

最后,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人生就像悬挂式滑翔,起步没有成功就完蛋啦。”

爱因斯坦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承担工作的责任,做可靠的人。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首先要掌握的是数学。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也应该掌握会计学,复式簿记。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精通统计学

“五何”原则——你必须说明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

接下来当然就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

一个使用工具的人应该了解它的局限,同样道理,一个使用认知工具的人也应该了解它的局限。顺便说一声,这种知识可以用来操控和激励别人。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一种双轨分析的习惯

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

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一种方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

另一种方法是评估哪些因素造成潜意识结论——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结论。

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作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一种规模优势来自心理学。心理学家使用的术语是“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我们会——潜意识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影响。因此,如果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沃尔玛这个有趣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多大的威力。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

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答案是:市场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他们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成为赢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

你们可能没有聪明到一辈子能找出1000次机会的程度。当你们遇到好机会,就全力出击。就是这么简单。

决定行为的是决策者的激励机制,这是人之常情。

市场的有效性跟彩池投注系统是一样的——热门马比潜力马更可能获胜,但那些把赌注押在热门马身上的人未必会有任何投注优势。

格拉汉姆使用了私人拥有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应该考虑如果整个企业出售(给私人拥有者)的话,能够卖多少钱。在很多情况下,那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我们认为,如果发现了一次定错价格的赌注,而且非常有把握会赢,那么就应该狠狠地下注,所以我们的投资没那么分散。我认为我们的方法比一般投资经理好得多得多。

好好把握少数几个看准的机会比永远假装什么都懂好得多。如果从一开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方法是依据现实的投资问题而不断调整变化的。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对于那些初出茅庐的人来说,要是配以自律,投资有发展潜力的小公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

然而一般来说,把赌注押在企业的质量上比押在管理人员的素质上更为妥当。换句话说,如果你们必须作选择的话,要把赌注押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上,而不是押在管理者的智慧上。

如果你们能够找到某个价格公道的伟大公司的股票,买进它,然后坐下来,这种方法将会非常非常有效——尤其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

在成长股票模式中,有这样一个子模式:在你们的一生当中,你们能够找到少数几家企业,它们的管理者仅通过提高价格就能极大地提升利润——然而他们还没有这么做。所以他们拥有尚未利用的提价能力。人们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这是好股票。

努力去尝试下面三个原则

·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

有三点有助于应付这些困难:

·期望别太高;

·拥有幽默感;

·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如果你们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把自己的观点当作不可动摇的真理,那么我认为你们的想法是很愚蠢的。所以要警惕意识形态造成的思维紊乱。

没有哪个飞行员在起飞前不核对他的检查清单:A、B、C、D……

“如果你想要改变行为,那么就必须改变动机。”

在98%的时间里,我们对待股市的态度是……保持不可知状态。我们不知道。通用汽车的股价跟福特比会怎样?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是寻找那些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能赚钱的机会。正如巴菲特和我经常说的,我们跨不过七英尺高的栏。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对面有丰厚回报的栏。所以我们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

《聪明的投资者》仍是最好的投资书籍。

它只有三个你们真正需要的思想:

1.市场先生比喻;

2.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

3.安全边际。

我向来认为做人要低调谦虚,所以我要追求的是:(1)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几种有用的思维方法,帮助我自己避免犯一些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容易犯的大错;(2)将这些思维方法传授给少数几个由于已经差不多了解了我说的内容而能够轻松地向我学习的人。

第一个有用的观念是,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第二个有用的观念,如果缺乏数学运算能力,在我们大多数人所过的生活中,你们将会像一个参加踢屁股比赛的独腿人。

第三个有用的观念是,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

第四个有用的观念是,最好的、最具有实践性的智慧是基本的学术智慧。但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你必须以跨学科的方式思考。

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想要完成,就自己着手去做。如果不想,就让别人去做。”

第五个有用的观念是,真正的大效应,也就是lollapalooza效应,通常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出现。

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人物也说过,他的成就取决于四个因素,首先是自我批评,然后才是好奇心、专注和毅力。

本质上,我们要做的生意就是创造和维持条件反射。“可口可乐”的商标名称和商标形象将会扮演刺激因素的角色,购买和喝下我们的饮料则是我们想要的反应

萧伯纳笔下有个人物曾经这么解释专业的缺陷:“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

我们对飞行员的训练,是依照一个严格的六要素系统进行的。这六种要素包括:

  1. 要教给他足够全面的知识,让他能够熟练地掌握飞行中用得到的一切知识。
  2. 把这些知识统统教给他,不仅是为了让他能够通过一两次考试,而是为了让他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知识,甚至能够同时处理两三种相互交织的复杂的危险情况。
  3. 就像任何一个优秀的代数学家,他要学会有时候采用正向思维,有时候采用逆向思维,这样他就能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他想要的那些事情上,而什么时候放在他想要避免的那些情况上。
  4. 他必须接受各门学科的训练,力求把他未来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必须得到最严格的 训练,达到最高的掌握水平。
  5. 他必须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
  6. 在接受最初的训练之后,他必须常规性地保持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经常使用飞行模拟器,以免那些应付罕见重要问题的知识因为长期不用而生疏

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应用自如的所有必要技能

六大性格支柱: 言而有信、公正无私、相互尊重、关怀他人、敢于担当和公民精神

但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往往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所有股票投资者将必须忍受这样的情况:他们每年赚的钱有一部分落进了荷官的口袋。这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同样不可避免的还有,在支付了荷官费用之后,正好有一半的投资者的收益率将会低于平均线,而这条平均线(未来)完全有可能落在一般和糟糕之间。

第一,当股价上涨时,消费意愿会跟着上涨,而当股价下跌时,消费意愿也会跟着下跌;

第二,消费意愿对宏观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黑金对消费有非常强烈的刺激作用。毕竟,贪污者花钱更大手大脚,因为他的钱来得更容易,而且他的雇主的支出将会一如既往,因为雇主尚不知道其财产已经被“偷”走了。

请爱护你的声誉,像珍惜你最贵重的珠宝那样——因为信誉就像火焰,点着之后,你可以轻松地让它燃烧,可是一旦把它扑灭,你必须很费力才能再次点燃它。获取好声誉的办法是努力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苏格拉底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学院派经济学的少数缺点。

  1. 致命的自闭,导致“铁锤人综合征”,通常会引起经济学家过度强调某些可以量化的因素。
  2. 没有采用硬科学基本的全归因治学方法。
  3. 物理学妒忌。采用有效市场理论教条是物理学妒忌给经济学造成的恶果之一。
  4. 经济学界太过强调宏观经济学,而对微观经济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5. 经济学的综合太少
  6. 对心理学的极度无知及其造成的负面后果。
  7. 对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效应关注太少。
  8. 经济学界对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原理的关注太少。
  9. 对经济生活中的美德效应和恶行效应不够重视

普朗克为什么要放弃经济学呢?答案是,他说:“经济学太难了。你想尽办法,得到的结果却总是无序而不确定的。”

人们往往没有认识到,人世间大多数结果都是不公平的,而且道德规范有时候必须不公平,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过于追求公平,会给社会制度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

我呼吁大家熟练地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和其他一切。我还呼吁大家别因为遇到无法消除的复杂性和悖论而丧气。那只会增加问题的乐趣。我的灵感同样来自凯恩斯:粗略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它。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对于复杂适应系统以及人类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你们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有一种叫作“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

妒忌、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

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人类认知和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人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变态的工作关系也是应该避免的。你们要特别避免在你们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一样的人手下干活,要不然那是很危险的

人们还需要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核对检查清单能够避免很多错误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复杂的官僚程序并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由于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非常普遍,所以人们往往必须怀疑或者有保留地接受其专业顾问的建议,哪怕这个顾问是一名工程师。一般的对策如下:(1)如果顾问提出的专业建议对他本身特别有利,你就应该特别害怕这些建议;(2)在和顾问打交道时,学习和使用你的顾问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3)复核、质疑或者更换你得到的建议,除非经过客观考虑之后这些建议看起来是合适的。

特森把“重复有效的行为”作为行为指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引发避免怀疑倾向的因素通常是:(1)困惑;(2)压力。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结果之一是,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将会提高他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

我相信最有可能引起负罪感的因素是回馈倾向和奖励超级反应倾向之间的精神冲突。

避免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确对策是:

(1)谨慎地审视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在《穷理查年鉴》中,富兰克林提议:“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伯克希尔有一条普遍的规矩:“有坏消息要立刻向我们汇报。只有好消息是我们可以等待的。”还有就是要保持明智和消息灵通,那就是让人们知道你有可能从别处听说坏消息,这样他们就不敢不把坏消息告诉你了。

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毛病,而这经常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这种倾向造成的最极端的后果经常跟爱情、死亡和对化学物质(酒精、毒品等)的依赖有关。

从个人层面来说,人们应该试图面对两个事实:(1)如果一个人能够改正糟糕的表现,却没有去改正,而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他就是品德有问题,而且将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在要求严格的地方,比如说田径队或者通用电气,如果一个人不做出应有的表现,而是不停地找借口,那么他迟早肯定会被开除。

机构化解这种“托尔斯泰效应”的对策是:(1)建设一种公平的、唯才是用的、要求严格的文化,外加采用能够提升士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2)开除最糟糕的不守规矩者。

人们在失去——或者有可能失去——财产、爱情、友谊、势力范围、机会、身份或者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时,通常会做出不理性的激烈反应,哪怕只失去一点点时也是如此

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1)在坏行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导和展现所有的好行为。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常常被用于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顾客身上赚取更多的钱。为了让正常的价格显得很低,商家通常会瞎编一个比正常价格高很多的虚假价格,然后在广告中把他的标准价格显示为其伪造价格的折扣价。

人们只要勤奋就能降低不用就忘倾向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而不是草草学来应付考试,那么这种技能将会较难以丢失,而且一旦生疏之后,只要重新学习,很快就能够被重新掌握。这些优势可不算小,聪明人在学习重要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精通这种技能,他是不会停下来的。

带着快乐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延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

人类的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会造成认知错误。

一、奖励和惩罚

超级反应倾向

二、喜欢/热爱倾向

三、讨厌/憎恨倾向

四、避免怀疑倾向

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六、好奇心倾向

七、康德式公平倾向

八、艳羡/妒忌倾向

九、回馈倾向

十、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十一、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十二、自视过高的倾向

十三、过度乐观倾向

十四、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十五、社会认同倾向

十六、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十七、压力影响倾向

十八、错误衡量易得

十八、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十九、不用就忘倾向

二十、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一、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二、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三、废话倾向

二十四、重视理由倾向

二十五、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

  • lollapalooza效应定义:多个互相联系的同向因素叠加后产生了极强的放大作用的效应的统称。**
  • 多个同向因素叠加(因素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 叠加之后产生了1+1+1>>3的效果

chp5 文章、评论、报道

对于个人来讲,作出几项大的投资,然后稳坐不动,这样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

最理想的做法是以一种短期内不会给你造成影响的办法去借贷。

“理解复合回报的力量和获取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管道维修业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医疗行业的情况也不是这样的。沃伦百分之百赞同我的观点。我们看到聪明人准备进入投资管理业就会摇头。那是对天赋的浪费。”

从会计准则中得到最大安全的办法是,强制人们在做账的时候采用悲观谨慎的态度。

“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发展成为赌场式操作的副产品时,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查理·芒格的推荐书目

[英]约翰·葛瑞本:《深奥的简洁:从混沌、复杂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张宪润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美]弗兰克·帕特诺伊:《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又名《泥鸽靶》),邵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

[美]亚瑟·赫曼:《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改变世界的真实故事和详尽内幕》,韩文正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2003年。

[美]赫尔伯特·A.西蒙:《我生活的种种模式:赫尔伯特·A.西蒙自传》,曹南燕、秦裕林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美]赫尔伯特·A.西蒙:《我生活的种种模式:赫尔伯特·A.西蒙自传》,曹南燕、秦裕林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美]杰拉德·戴蒙德:《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王道还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陈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蒲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

[美]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张真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英]里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美]荣·切尔诺:《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王恩冕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年。

[美]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掌握集中投资战略的秘诀》,江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美]马特·里德利:《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刘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美]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布鲁斯·巴顿:《谈判力》,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美]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然、张万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编辑推荐的几本书……

[美]勒斯·施瓦伯:《勒斯·施瓦伯:因业绩而骄傲》,西北太平洋图书公司,1986年。

[美]哈维·费尔斯通:《凡人与大亨:经商的故事》,克辛格出版公司,2003年。

[美]欧文·斯通:《筚路蓝缕的先行者:1840年至1900年的西部大开发》,图书销售公司,2001年。

书中书单

菲利浦·费舍尔(1907-2004)《怎样选择成长股》

格拉汉姆 《聪明的投资者》

《枪炮、病菌与钢铁》

《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

《达尔文的盲点》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读书:赵志强《Python量化投资:技术、模型与策略》

对于量化投资,Pythoner 学习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个部分。1)了解基础语法和数据结构。2)掌握Pandas的使用基础并进阶。3)掌握统计理论及金融学术理论。4)掌握金融量化实践、策略研究理论。5)学习回测平台开发。6)学习平台开发。

chp1 简介

广义,凡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实现的投资方法都可以称为量化投资。

国内比较常见的量化投资方法包括股票多因子策略(阿尔法)、期货CTA策略、套利策略和高频交易策略等

量化投资策略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一套基于数据的完整交易规则。

量化投资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个词:客观性、大数据、响应快。量化投资一般通过回测来证实或者证伪策略的历史有效性;在研究或者决策中,通常会引入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析,所以分析和响应速度都十分迅速,一般能达到秒级,高频交易甚至是以微秒为单位的。

夏普比率是一种衡量策略表现是否优秀的常用指标,夏普值越高表示策略越优秀。

投资不是“优化”问题,投资是“预测”问题,是要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AI在金融投资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可用的样本数据极其有限,也无法大量生成。股市有多少历史数据,就有多少样本数据,但也只有这么多。极其有限的样本数据,加上极其庞大的特征维度,是AI在金融预测建模上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的是,训练数据是AI的基本养料,数据有限,就会导致模型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就那么多有效的因子,大家反复挖掘,失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数据分析领域(包括量化投资),编程语言具有两大作用,一个是科学计算、统计等算法层面,主要用于业务的相关研究;另一个是系统应用开发,主要用来搭建基础IT设施,比如数据库、交易平台等。

python是坠吼滴

chp2 平台与工具

python 3.x ;Anaconda;IDE()

chp3 Python金融分析常用库介绍

NumPy(Numerical Python的简称)是高性能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基础包

SciPy 是基于NumPy的,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计算功能,比如线性代数、优化、积分、插值、信号处理等。

Pandas具有NumPy的ndarray所不具有的很多功能,比如集成时间序列、按轴对齐数据、处理缺失数据等常用功能

StatsModels是Python的统计建模和计量经济学工具包,包括一些描述统计、统计模型估计和推断。一般来讲,StatsModels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类研究人员的统计计算需求。

DataFrame是一个表格型的数据结构

对于DataFrame数据类型,可以使用[]运算符来进行选取,这也是最符合习惯的。但是,对于工业代码,推荐使用loc、iloc等方法。因为这些方法是经过优化的,拥有更好的性能。

chp4 可视化分析

Python的可视化分析最底层的库是Matplotlib

Pandas 简单的可视化

seaborn 统计可视化库

本质都是调用 Matplotlib

散点图是最常用的探索两个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可视化图形

直方图主要用于研究数据的频率分布

Matplotlib和seaborn的中文乱码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在画图的时候指定字体,第二种是修改配置文件

seaborn已经封装好了很多功能,在进行可视化分析时,优先考虑使用seaborn

javascript 中的 highcharts可以绘制很多动态的可视化图形,进行数据可视化研究非常方便。https://www.highcharts.com/stock/demo/intraday-candlestick

python 调用highcharts :https://github.com/kyper-data/python-highcharts/blob/master/examples/highstock/candlestick-and-volume.py

chp5 统计基础

以下都是numpy库内函数

rand和random_sample都是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_sample传入一个n维的元组元素作为参数

randn 和 standard_normal是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函数

randint和random_integers是均匀分布的整数生成函数

shuffle可以随机打乱一个数组,并且改变此数组本身的排列。

Permutation用于返回一个打乱后的数组值,但是并不会改变传入的参数数组本身。

N次伯努利试验的结果分布即为二项分布。使用binomial(1,p)即为一次二项分布。使用binomial(1,p,n)即表示生成n维的二项分布数组,也就是伯努利分布。

统计量,就是利用数据的函数变化,从某种维度来反映全体数据集的特征的一种函数。

mean函数可用于计算数组的平均值

median函数可用于计算数组的中位数

std函数用于计算数组的标准差

var函数用于计算数组的方差

频率分布直方图其实是对一个变量的分布密度(分布)函数进行近似估计的一个手段。

np.histogram可以用来计算一位数组的直方图数据

SciPy包含了大量的处理连续随机变量的函数,每种函数都位于与其对应的分布类中。每个类都有对应的方法来生成随机数,从而计算PDF、CDF,使用MLE进行参数估计,以及矩估计等。

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模型预测的一种有效工具。

案例:以平安银行的月度收益率为例来了解某只股票的风险回报率是否与大盘指数基金风险回报率有关,且相关度有多高?

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大盘涨1个点,那么平安银行股票统计概率上会上涨多少点?

假定如下模型:银行月度收益率=α+β*深证成指月度收益率+ε

即平安银行月度收益率与深证成指月度收益率呈线性相关,并且受随机扰动项影响

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个结论可靠度有多高?这个系数会不会浮动?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浮动区间应该是多少?

能否利用数据来拒绝这一假设。这一类问题,在统计学上统称为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用的手段被称为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当我们拒绝这个正确的假设时,我们犯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

即使假设是错误的,我们也会接受这个假设,这类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

拒绝假设的概率函数称为功效函数(Power Function)。而由于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最小化两类错误,因此必须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控制更严重的错误,并适当牺牲犯不严重错误的概率。哪一类错误更为严重是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的。

常用的设计检测框架的模式是,控制第一类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且调节假设,使得发生第一类错误更加严重,这个严重度会得到统计学者的控制。

chp6 数据预处理和初步探索

收集到初步的样本数据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是:样本数据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样本数据是否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样本数据包含哪些基本的统计特征,有没有明显的规律?为了便于后续的深入分析和建模,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哪些处理?

数据清理:原始数据的可能问题,数据缺失、噪声或者离群点、数据不一致

中心趋势度量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

数据散布或者发散的度量。这些度量包括方差、极差、分位数等。

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常见的数据散布度量,它们可用于指出数据分布的散布程序。低标准差意味着数据趋向于非常靠近均值,而高标准差则表示数据散布在一个大的范围中

极差是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数值X的N个样本x1,x2,…,xN的极差可以记作max(X)-min(X)。

挑选某些数据点,这些数据点刚好可以将数据划分成大小相等的集合,这些数据点称为分位数

直方图是以一种图形方法来概括给定数值X的分布情况的图示。

散点图(scatter plot)是确定两个数值变量X、Y之间看上去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具有怎样的相关模式的最有效的图形方法之一

五数概括由中位数、两个四分数、最小、最大值组成

chp7 Pandas进阶与实战

可以将多重索引对象看成是一个由元组(tuple)元素组成的数组,其中,每一个元组对象都是唯一的。MultiIndex既可以由嵌套数组创建(使用MultiIndex.from_arrays),也可以由元组组成的数组创建(使用MultiIndex.from_tuples),或者指定每个维度的索引值,自动循环生成索引(使用MultiIndex.from_product)

chp8 金融基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