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服务状态!从 Session 到 Token

来自公众号:会点代码的大叔

在讲Token之前,先简单说说什么是 Session 和 Cookie。

首先要知道 HTTP 请求是无状态的;

无状态的意思就是: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每一次请求不会受到前面请求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后面的请求;

比如我们登录一个系统的时候,验证用户名密码之后,打开系统各个页面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进行登录操作了,直到我们主动退出登录或超时退出登录;为了让服务器有“记忆功能”,我们可以用到 Session、Cookie。

01

Cookie

是在客户端(浏览器)保存用户信息的一种机制;Cookie 由服务器生成,发送给浏览器,然后浏览器把 Cookie 以键值对的形式保存在客户端的某个目录下面;每种浏览器存储大小会有一些差异,一般不超过 4KB

当下一次请求的时候,会把 Cookie 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对 Cookie 中的信息解析并验证身份。

比如你入职一个公司,会给你办一张工卡,上面有你的姓名、工号、部门等信息,你进入职场的时候,拿着工卡就可以进出。

但是 Cookie 是不可以跨域名使用的;就好像我拿着我们公司的工卡,去你们公司,保安肯定是不会放我进去的。

02

Session

保存在服务端,可以用于记录客户状态;

比如我们经常会用 Session 保存客户的基本信息、权限信息等;用户第一次登录之后,服务器就会创建一个 Session ,并将 SessionID 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通常将其写入到 Cookie 中,这种 Cookie 也叫做 SessionCookie ,浏览器再次访问时,只需要拿着 SessionID 从服务端查找 Session 就可以了。

另外,这个 SessionID 不一定非要保存到 Cookie 中,只是对于浏览器客户端,大家的默认做法是放在 Cookie 中。

03

Cookie 和 Session

关于 Cookie 和 Session 的区别,很多同学会回答:“Cookie 保存在客户端,Session 保存在服务器端”,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全面:

Cookie 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的东西,一个很具体的东西,就是一段数据,而 Session 是一个抽象概念,或者叫做模式方法,它有很多实现方案;

比如 Tomcat 的实现方法:把状态保存在服务端,然后生成一个 JSESSIONID 放在 Cookie 中;请求过来之后,拿着 JSESSIONID 在服务器端查询并验证状态。

干掉服务状态!从 Session 到 Token

04

Token

当然,随着用户量的增加,保存在服务端的 Session 也不断增加,这给服务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如果程序是集群或分布式方式部署,同一个用户第一次请求,访问到了 A 服务器,创建了 Session,但是第二次请求却发到了 B 服务器上,但是 B 服务器上并没有之前创建的 Session;这就是分布式架构中的 Session 共享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服务器之间的 Session 同步,或者干脆把 Session 保存到第三方的组件中,例如保存到 Redis 中;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案,都让 Session 变成了项目的负担。

这时候,服务端就会想,如果 Session 不保存在我这里多好,第一次发送用户名密码给我,验证通过后我给你一个通行证,以后客户端每次请求的时候就带着这个通行证;

这个通行证就是 token,当然这个验证结果中需要包含客户端信息,服务端需要知道请求是谁发过来的;还需要包含时间信息,因为通行证不可能永远有效;通行证还不能是明文的,否则会有被截获的风险。

HMAC-SHA1:

token = user_id|expiry_date|HMAC(user_id|expiry_date, k)

AES:

token = AES(user_id|expiry_date, x)

RSA:

token = RSA(user_id|expiry_date, private key)

 

干掉服务状态!从 Session 到 Token

05

SSO 单点登录

有些公司会建设统一登录系统(单点登录),客户端先去这个系统获取 Token ,验证通过再拿着这些Token去访问其他系统;API Gateway 也可以提供类似的功能,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客户端接入的时候,先向网关获取 Token,验证通过了才能访问被授权的接口,并且一段时间后要重新或者 Token。

 

干掉服务状态!从 Session 到 Token

06

Token 和 Session

对于 session 和 token ,对比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加密后的字符串,都可以做身份验证。当然 token 比 session 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 token 跨域更容易,token 更好控制等等,另外在授权场景下,token 比 session 有着更大的优势;

 

比如,我开发一个网站,允许微信用户登录,使用 token 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 登录网站时,跳转到微信登录页面;
  • 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微信后,给我们一个 token;
  • 用户拿着 token 就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使用,而我们网站并不需要知道你微信的用户名和密码。

总之,如果在同一个网站内,token 和 session 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跨站使用,token 会更方便一些。

 

Cookie、Session 和 Token 就介绍这么多,如果有问题,大家可以加我微信或进微信群,咱们一起讨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9yQ323SQrYaUEGCqkD82w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昨天跟朋友在网上争论,100,000张床位是个什么概念。朋友觉得这不算多,还说当年你们上海30万人感染甲肝,是怎么安排下的?

对啊,我也纳闷1988年上海发生甲肝大流行,感染人数达30万之巨,但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消灭了,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怎么解决的呢?

1988年,我还没上小学,记忆一片模糊,只是隐约知道,家里有亲戚也感染了。带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我妈,一个上海老阿姨。

1988年,我妈34岁,是上海一个小厂的领导,算是全程亲历了这次上海历史上最大的疫情。结合她的回忆跟一些资料,我大概搞清楚了上海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

沿海人们爱吃海鲜,在小龙虾得宠前,上海人最爱的是一种蚌壳类海鲜,学名毛蚶。这个东西我后来吃过,又小又难剥,但确实很鲜美。现在它很少上上海人的餐桌了,大部分上海人都对这个东西心有余悸,因为毛蚶几乎成了甲肝的代名词。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88年以前,几乎三分之一的上海家庭每年都要吃毛蚶。这个小东西又便宜,吃起来还颇有剥瓜子的乐趣,比小龙虾、大闸蟹更受欢迎。那一年江苏启东的毛蚶大丰收,毛蚶的售价跌到了新低。想想如果小龙虾跌到10块一斤会出现什么场景吧!

来自启东的渔船,一船一船,源源不断地给上海人送来了大量便宜又新鲜的毛蚶。成千上万的上海家庭争相大快朵颐。据我妈回忆,听说运送毛蚶的船原来运过大粪,没有消毒干净,造成船上的毛蚶带了甲肝病毒。但据权威资料说,当年启东整片水域都被污染了。

由于上海人吃毛蚶时,怕其肉质变老,故而开水里一烫,蚌壳微张就吃,所以病毒根本就没被杀灭。据统计当时上海有230万人吃了毛蚶,最终感染者达到了近30万。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吃毛蚶感染的,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卫生习惯不好导致的粪口感染。

一个城市近30万人感染,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当年有微信,大概会炸裂吧。光我妈那个300来人的小厂,就有50多个人感染。自从88年1月中爆出第一例甲肝,几乎每天都要增加一两百例,半个月后,一天新增感染数就达到了1万例!

到了2月1日那一天,竟然单日就有19000人爆发了甲肝症状。现在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数字感受当年的恐怖气氛。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但是据我妈回忆,当时并没有全市乱成一锅粥,因为上海政府反应奇快。甲肝潜伏期15-30天不等,第一波甲肝病人出现时,上海政府就行动起来了。

1988年,当时还没有网络,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是电视、报纸和广播。每天上海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文汇报》都会刊登最新的疫情,刊登各种防疫科普文章呼吁老百姓不要吃毛蚶了,只可惜甲肝潜伏期太长,此前该吃的人差不多都已经吃了。

1988年之前,上海的卫生普及情况做得并不算好。还是有很多人饭前便后不洗手,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没有吃毛蚶的人也感染了甲肝病毒。

疫情发生后没几天,上海市政府就在全市禁止毛蚶售卖,禁食毛蚶,收缴销毁了一大批毛蚶。随后对市民们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洗脑式卫生宣传。

据我妈回忆,那年一打开电视,上海本地电视台和广播都在连续十几个小时地滚动科普:甲肝是咋回事,有哪些症状,要如何防范,如何洗手,如何消毒,发现甲肝症状一定要上报登记、集中进行隔离等等。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街道、居委会则挨家挨户发宣传单,顺便排查居民有没有甲肝症状,对于一些家里没有广播、电视的居民,居委会大妈,楼长也会上门做宣传。我妈厂里的广播每天也要播放2次甲肝宣传内容。

上海人就是从那时候起落下了全民处女座的毛病。如果外地媳妇儿找了个上海婆婆,就能体会到上海人带娃那叫一个精细,她们会随时把“洗手”“消毒”挂在嘴边,看到别人外面回来没洗手,立马就会跳起来,大惊小怪地嗔怒。大部分上海人家里都有一瓶“84消毒液”,这些习惯都是那年甲肝的“后遗症”。

解决了继发感染的问题,那30万病人如何安排的呢?

当时上海所有的医院,包括内科外科,统统加起来满打满算只有5.5万张床位。30万人,不到6万床位,怎么办呢?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那就让全民一起动员起来吧!我妈所在的厂专门腾出了一幢宿舍楼,把50多个患甲肝的职工统一隔离起来。这些人也不回家,就住在厂里隔离。

1988年,上海90%以上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300多人的厂就配有托儿所、幼儿园、厂医、食堂、宿舍。

当时上海喊出的口号是“谁的人,谁管。”许多企业都开辟了厂房、库房等来安置甲肝病人。床不够,有钱的企业紧急采购一批简易钢丝床,没条件的企业也有用木板临时搭床。

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呢?就由街道里弄想办法安置隔离。刚好甲肝爆发遭遇寒假,就征用了一部分学校来安置工厂安排不了的病人。几张课桌一拼就是一张床。

甲肝症状还是很明显的,每一个出现症状的患者都自动自觉自发地汇报给厂里或居委会。上海人惯来胆小、守纪律的性格成了一种优势,每个人都怕传染给家人、邻居,完全不敢隐瞒不报,都很信任厂委和街道。更何况待在家还得麻烦亲人照顾自己,集中隔离的话治疗和三餐都不用操心,为什么不去?

亲历者:当年上海甲肝30万人,是怎么安排好床位,两个月扑灭的

根据“谁的人,谁管”的原则,除了重症病人被送到医院救治,症状比较轻,情况稳定的病人都分散在上海各处,集中隔离。员工有食堂给他们做一日三餐,有厂医给他们开药。我妈作为厂领导每天要负责给病号送饭。进隔离区前,要先穿好白大褂,带好口罩和手套,出来后这一套装备立刻泡消毒液里消毒。一直到厂医认定病人痊愈且不会再传染后,才会把人从隔离区放出来。

1988年,人都很单纯。从市政府起,一级一级领导向下级传达不要恐慌,好好预防就一定能战胜甲肝病毒的信心。而老百姓虽然也恐慌,也焦虑,但他们无条件地信任着政府。

我不知道换一个城市,换一个时间,结果会不会不同。

总之,上海在短短2个月内妥善地安排好30万甲肝患者,自3月起每天新增病例都在减少,当时国际上普遍预测春节后会迎来甲肝第二轮大爆发。但春暖花开后,病毒便徐徐去矣。

回忆这场席卷了整座城市的浩劫,经历了一切的我妈骄傲地说:那是每一个上海人的胜利,每个人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若每个人都尽到本分,则何事可惧?

亦君:不吹不黑,咱上海人一向听话,当年非典若大城市,只有那么几例。即便如此,也楼道、小区也每天都消毒,宣传和行动一样都没落下。

眼前这场仗能不能打赢,就看每个人能不能都尽到自己的本分。该戴口罩戴口罩,不让乱跑就不乱跑,则病毒何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EZInLDgUnq4_TVbqJO8UQ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就在昨天,湖北省红十字会终于公布了第一批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然而,在公布的明细中,竟然出现了莆田系民营医院,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图:武汉仁爱医院分到1.6万个N95口罩

表格显示,这次物质分配,N95口罩(医用)一共36000个,其中分别给武汉仁爱医院1.6万个,武汉天佑医院1.6万个。

首先,武汉仁爱医院是标准的莆田系民营医院,他们即不在这次肺炎疫情的征用名单中,也不是发热门诊定点单位,试问为何要给他们1.6万个医用级口罩?

其次,1.6万+1.6万=3.2万,多出的4000个去哪里了?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图:协和医院抗战在一线只分配到3000个普通口罩

再来看看收治肺炎的一线公立医院-协和医院,他们只分配到了3000个口罩。协和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武汉甚至全国知名医院,协和医院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这里有成千上百的医生、护士、专家,竟然分配到的口罩还不如一个民营医院!

就在今天,一则关于协和医院医疗物资的求援信息在网上流传,且用词颇为急切“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协和医生Do先生”在微博发文称:“我们保卫武汉,请求你们支援我们!武汉协和医院再次求助!刚刚得到消息,我们的物资即将全部用尽!恳请转发!抱歉!”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图:人民日报为协和医院发声,物质即将用尽

早在6天前即1月24日,协和医院就曾在其官方微信中发出《协和医院接受爱心捐赠的公告与说明》,称急需社会各界依法合规爱心捐赠下列防护物资,即: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等。

比较愤怒的是,在湖北省红十字会公布的第一捐赠物资使用中,他们除了分到3000个口罩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了。

网友不满湖北省红十字不作为!

麻烦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协和医院只拿到3000个口罩,而武汉仁爱医院和天佑医院拿到了三万六千个!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图:网友不满湖北红字后使用捐赠物质

我能理解的字面意思就是,一个没有设置发热门诊,不是新型肺炎定点医疗机构的以生殖健康妇产科等为主的私立医院,红会直接拨了1.6w最紧缺的n95过去,然后协和医院3000个普通口罩。

武汉仁爱医院,从湖北红会领了1.6万个N95口罩,协和医院领了3000个,希望公开这家私立医院在防控中的作用。另外,你们识数吗,两个1.6万等于3.6万吗?

附:湖北省红十字会防控新冠肺炎捐赠物资使用情况公布表

愤怒!危机关头,湖北红十字会竟把口罩送给“莆田系医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A2UY7n6z_3XgvIOcEn0lQ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昨天,“在人间”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
那篇文章来自武汉一个叫倩倩的女孩的口述,在农历新年第一天,倩倩的妈妈在隔离病房里去世,而她的爸爸、哥哥也先后感染
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都忍不住流眼泪,因为那种无能为力和失去至亲的感觉真的太痛了,我们也从未如此真实的意识到人类的脆弱…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随着疫情的扩散与加重,这几天微博上各式各样的求助帖越来越多,很多人的亲人都被感染,甚至病危
我们知道在武汉、在湖北、乃至全国各地,有人一夜之间失去了骨肉至亲
我们也知道很多医务工作者正在不分昼夜的轮番工作、披星戴月战斗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
可是实际上,这场因病毒引起的瘟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却不仅仅如此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只是感觉到疫情很严重,所以我们的假期延长了
可是,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忽略了一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东西
是的,在这场瘟疫中有人失去了父母,而同时也有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食不果腹,开始为一日三餐发愁
那是关于疫情环境下的另一幅画——“众生皆苦图”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今年冬天对于养殖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寒冬
以养鸡为例,由于疫情的扩散,饲料厂无法开工,很多小鸡都没有饲料喂
而很多人因为怕感染病毒,见活禽色变,所以也不会买鸡
除此之外大部分屠宰场、活禽市场都关闭了,导致成品活禽根本卖不出去、无处可销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鸡每天吃的饲料要花钱,当初养鸡借的贷款也要还
很多农民血本无归、走投无路之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辛辛苦苦养大的鸡饿死,或者把它们都埋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除了养殖业,种植业农民的日子也不好过
广东地区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花市,传统花市在个别地方花市会开放10几天,每天开放至凌晨2点,但今年受肺炎疫情影响,广东地区的花市提前结束了
因为花市闭市,运回家又要花钱,很多花农只能把花都砸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不仅花农,还有不少果农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都只能把辛苦培育的作物亲手毁掉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在这类信息下,很多人都在问“与其毁掉,免费送给大家不好吗?
这其实这是农民们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把东西运走,那就是在本来就亏本的情况下又亏一笔运费
如果贱卖或免费送人,那就会扰乱市场价格,别人的生意、明年的生意都没法做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由于封城与封路,许多农民们一年来的辛勤耕耘与投资都付之东流,血汗钱一分都赚不到,甚至还可能要赔钱…
你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真的都是这些底层人民们
而除了农民与劳动者,那些本本分分过日子的底层老百姓,他们的处境也很让人心酸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老爷爷的图片与视频,这是在河北地区的一个农村,老爷爷戴着口罩卖一块钱一根的糖葫芦
 
河北每一个村子基本都封了,街上也没有人,这个老爷爷几乎一根糖葫芦都没卖出去
视频里监督员为了村民和老爷爷的不受感染一直在催促他离开,语气也特别严厉
这个老爷爷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把糖葫芦一个个摘下来放到箱子里,骑着小车走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还有很多像这个老爷爷一样的小摊小饭,他们在年前进了不少货物,例如几百斤鸡蛋、几百根彩绳…
就等着春节期间趁着人流量大的时候,在集市上卖出去,好在年底赚个辛苦钱,可是一切都毁了
对于大部分底层人民与劳动者来说,春节其实是他们最有希望挣到钱的时候,可是天灾人祸毁掉了他们的希望
由于信息闭塞或知识落后,他们有的根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亿万谋生活的老百姓的缩影!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他们也没想大富大贵,只想老实本分过日子却也这么难,真的太让人难受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那些在武汉等公交车的农民工们不知道,公交车再也不会来,他们也回不去了”
这是武汉封城后,我看到最让人心碎的一条评论
对于很大一部分像农民工一类的底层劳动力,他们靠卖苦力生活,有的年纪很大,也没有手机,不清楚疫情到底发展到何种情况
他们可能会幸运地躲过病毒,可是没人知道他们能否躲过疫情导致的连锁效应带来的伤害
 
而这种伤害,很可能是致命的
知乎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所以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知乎上没什么声音的工人。你跟他们讲隔离讲防疫,但你没法帮他们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这次疫情的出现,突然让我意识到,个体的悲欢苦难在天灾人祸前真的太渺小了,太渺小了
这种深深地“无能为力”感才让人揪心
可是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一些哪怕身陷泥泞、却仍然忧心天下的人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1月27日,浙江湖州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林大爷来到社区,匿名捐赠了1万元
他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国家有难,我现在要回馈”
 
“你一定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林大爷的善举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非常感动,之后湖州当地有一位网友牵头,号召爱心人士们众筹了一万元,送到了林大爷家
可没想到,林大爷又把这一万元送到了社区打算再次捐出
社区了解老人的家庭情况,林大爷的老伴今年84岁,瘫痪在床,林大爷平时除了拾荒,还要照顾老伴,家境并不富裕,所以社区没有接受这笔款项
随后,林大爷又去了银行,把那一万块钱汇到了湖州市吴兴区红十字会账户
 
他说,大家的好意心领了,自己只是做了一名“知恩者”该做的事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前几天,潇湘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常德澧县城头山镇黄河村村民郝进一次性捐出了15000只医用防护口罩
他的口罩是哪里来的呢?
去年郝进曾在一家口罩厂打工,“后来工厂效益也不好,我就辞职了。当时工厂发不出工资,就给了我价值两万元的口罩用以抵工资”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今年春节期间,郝进从新闻上了解到疫情紧急,口罩十分紧缺,就联系村里把家里的一万五千只口罩全都捐了
“村里先给每位村民免费发放了一部分,其余的就都给县里了,自己只留了几个供家里人使用”
 
其实,按照疫情后市场上口罩的供不应求程度,如果郝进用正常的价格把口罩都卖出去,完全是可以拿回属于他的工钱的,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后来他又从家里翻出3000个口罩,共计一万8千个口罩,全都捐了
你看,卖炭翁捐了用炭换来的半匹红纱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昨晚临睡前,还有一条让我哭到眼睛肿起来的新闻
杭州有位退休的环卫工人,前几天把自己全部积蓄都捐给了慈善总会,10万块划出去后,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13块7毛8分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看到这些内容,我真的说不出什么高屋建瓴的大话空话
真的太苦了、太善良了,可是真的太苦了
我不知道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正品味着人间疾苦,也不知道多少人在苦难中,仍然汲汲于希望与美好
每当在这个时候真的很痛恨自己无能为力,做不了什么
可回想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我想我能做的,也不过是把这些写出来
尽管我们个人没什么力量对抗时代的风浪,可是我们能做的,或许还有很多
——要坚强,要镇定,要尽可能的互帮互助,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说也不去听信自暴自弃的话语
只有大环境是稳定向上的,个人的得失才更能被看到,才有价值和意义
只希冀这场瘟疫尽快过去,国泰民安,大家的日子不要再这么苦了

写在最后

疫情发展到今天的这种程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并不仅仅关乎于我们多放了几天假期
坦白来讲,它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可能会造成颠覆性的打击
单就各行各业而言,商场、景区、导游、策划、客运、旅行社、酒店、饭店基本都不能幸免
工厂里工人不能复工,机器设备停摆,干放着一天就亏一天的钱,制造业企业主的心急出火了也没用
餐饮业一夜之间也流水骤降,但食材成本和人力成本、前期投入却根本收不回,很多网友看到饭店把准备好的菜品拿到路边卖,还有一些酒家在打折卖半成品和省现存货…这些都是真实的人间疾苦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哪怕是这个灾难结束后,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可能都会经历很久的“余震”,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将要面对什么
但是,这是一场事关全国的战斗,希望我们都能一起熬过去
转自公众号:不假装出版社

人间疾苦|疫情环境下,亿万底层老百姓过的有多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fXSLOc40E08LTYFEq1_ZQ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01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央视频开通了两家医院建设现场的24小时直播,很多在家不能出门的网友当上了网络包工头。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环球网
雷神山、火神山项目进展迅速。很快两家医院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网友真的这么闲吗?我想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关心疫情的发展,都希望和疫情相关的设施、资金等等能早日到位。
这时有人提出,两家医院快建好了,云监工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
那是不是可以去监督另外两家和疫情息息相关的机构呢?
让我们也看看,他们的工作到底是有多辛苦,业务多繁忙?
这两家机构的名字,一个叫做武汉市红十字会,一个叫做武汉市慈善总会。
02
事情的起因源自于350吨爱心蔬菜。
1月2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为了帮助武汉人民渡过难关,山东寿光无偿捐赠给武汉350吨新鲜蔬菜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微
消息一出,大家都很受鼓舞。山东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2018年,寿光洪水,受灾严重,武汉在收到受灾通知后的8小时,就开着支援专列去支援寿光了。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这次武汉受到肺炎疫情影响,寿光也伸出援手,官方组织捐赠了300吨,寿光人民也感念武汉人民的好意,很多村民自发捐献自家的青菜。最终民众自发摘了自家50吨青菜,连同政府的300吨,总共350吨,一同驰援武
不少村民是凌晨1点多起床,戴着头灯去摘菜。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寿光还承诺后续提供600万吨蔬菜,平价提供给武汉市民。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半岛网
蔬菜到了武汉之后,就变的有点看不懂了——
寿光免费捐赠的350吨蔬菜,在武汉当地将低价销售,并且,销售所得将全部捐给武汉红十字会。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zaker新闻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免费捐赠的蔬菜,是不是应该免费给有需要市民、专门供应医院的餐馆或者是医务人员、病患先送去呢,毕竟一般人家里可能是不太缺菜的,而医务人员、病患更需要这些。
但是没有,他们选择了售卖。
售卖也可以,可能是怕市民低价哄抢,把新鲜蔬菜给浪费了。
那为什么捐款所得要捐给武汉市红十字会呢?
质疑的人多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发现事态有点严重。比起收到的亿万捐款,网友对于这350吨蔬菜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于是今天中午的时候他们发了一个声明: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武汉市红十字会官网
蔬菜走着走着走丢了,央视和人民日报都是在说谎吗?
那谁来背锅呢?
今天下午的时候,武汉市商务局出来了,他们承认低价销售了寿光捐献的蔬菜。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问题来了,你低价销售可以,钱呢?
 
销售所得,资金流向总该有个说明吧。
03
如果我们去看一下武汉市红十字会的官网,会发现官网上一直在公示收入的情况和明细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确实很详实,不仅有企业的大额捐赠,还有个人的现金零散捐赠,是一个长长的名单,里面是无数中国人牵挂疫情的心,也是聚沙成塔的热切期盼。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捐款名单在红十字会官网滚动公示,把链接放上来,大家可以自己去看:http://www.wuhanrc.org.cn/index.htm)
但是和详实的收入公示相比,武汉市红十字会对于支出的公示,简直像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尾——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武汉市红十字会官方微博
也就是说,从开始募捐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总共收到了3亿9000多万的善款,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发送下去的资金是5300多万。
而且400万的专项资金,给3家医院分。
有人可能说,疫情紧急,怎么拨款这么慢,才拨这么点儿钱??
04
那请大家来看看武汉另一家接受捐款的官方单位,武汉市慈善总会。
武汉市慈善总会比红十字会低调许多,虽然有微博,但是2014年开始就不更新了。
所以被网友盯的比较少。
但不代表它没有收到善款。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武汉市慈善总会官网
截止目前为止,官网公布他们设立的新型冠状病毒专项资金账户收到了多少钱呢?
收到了5亿5000多万,花出去了多少呢?
0元。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武汉市慈善总会官网
有捐款的网友跟踪善款的情况,发现自己捐的钱只进不出,说,这武汉市慈善总会跟貔貅差不多。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豆瓣
05
一方面是看着钱捐出去但是不用,心急如焚的捐款人,一方面是慢悠悠拨款的慈善机构。
我们平头百姓很难揣测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良苦用心”,或许他们要等到“最危急的时候”,或者他们有自己内部的审计、审批流程。
但是对于在一线的医生和患者来说,没有什么比缺少医疗物资更难熬。
而且无比真实。
今天,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在微博求救,弹尽粮绝,医疗物资没有了。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有武汉汉口医院一线医生说,因为前线物资短缺,不得已把防护服穿了5遍——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或许你觉得医生把防护服穿五遍太夸张了,那就在刚刚,有捐赠者在网上求助。
 
这是我们医学生自发的活动,向武汉黄陂区中医院捐赠9840副乳胶手套,因这种原因,只能托武汉红十转交给医院,可是这批货已经到武汉红十整整四天了,医院却还没有收到这批货,红十却称“物资太多没办法找”。 @yamsjn
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学生捐赠给武汉医院的9840副手套,医院迟迟没有收到,联系武汉市红十字会,他们的回应是什么呢?
 
是——“物资太多了不好找”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两家机构捂着钱袋子,打算什么时候给予支援呢?
 
物资太多了是根本就没有分下去的能力吗?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环球网微博,国家卫建委
看吧,雄鸡的心脏都呈现黑紫色了,还在等什么呢?
 
06
 
民众为什么会愤怒?是因为闲的吗?
我不这么认为。
 
大家的情绪很简单,寿光的蔬菜在这个时候捐给武汉,就被认为是防疫专用的。
出售后的资金如果必须归红十字会支配,那也没问题。
 
但是必须用于疫情,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确认这笔钱是专款专用的。
 
资金去向不明,很多人心急如焚。
其实寿光的蔬菜只是一个引子,大家都在看着红十字会——
 
为什么不及时拨下去?留着钱生利息吗?
有人说,你们就是太毒舌了,不要妄加揣测,给疫情添堵。
确实,在很多年前,我们对于红十字会也是无条件的信任,但是一切的信任在2011年因为一个19岁的女孩崩塌了。
对于很多有一定年纪的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没有办法忘记10年前的“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一个网名为“郭美美baby”的19岁女生,在微博上高调炫富,照片里,她开着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豪车,爱马仕的包包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网络
她是“炫富”的鼻祖,但这都不要紧,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她的微博认证头衔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那网民就很有理由怀疑,她炫富的钱和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有关联。
网友疯狂人肉她,她为了自保,放出话来说,只要是红十字会敢动她,就爆红十字会的黑料。
 
结果红十字会真的就没起诉。
 
虽然郭美美坐牢了,因为“聚众赌博”,但是民众对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梁子是结下了。
郭美美是可以抓起来,但是此后很多人看到“红十字会”这几个字,都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
 
是这样吧,正常人被骗过一次之后就会对骗过自己的对方产生极其强烈的不信任感。
 
说到底,信任是自己挣的。
07
百万人监工医院,还不如监督武汉红十字会。
 
已经有很多网友在监工雷神山、火神山的挖掘机了。
 
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是不是也可以放开让我们监督监督,看看工作量有多大,钱多不好花出去,让大家群策群力一下?
能不能出个明细?
能不能接受直播的监督?
中国人民真的是最最好相处的一群人,记仇,但是从来不较真,不轴。
 
很多人等待和红十字会的一次和解,但是他们却不屑于要这个机会,并把它狠狠地扔在地上踩了两脚。
 
其实民众要求的很简单,公开透明,你收入也罢,支出也罢,哪怕是收取资金管理费也罢,我们都接受,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们知道,每一笔该花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因为里面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钱。
 
有杭州的退休环卫工人捐出的10万,捐款后他的户头只剩下13块钱: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1818黄金眼微博)
 
有拾荒的大爷捐赠1万,而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妻子需要照顾:
别监工盖医院了,来监督武汉红十字会吧
(图片来源:一手video微博
 
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钱留着养老啊,这10万块是多少个月的微薄工资,那1万块又是得卖多少日夜的废品啊。
 
所以延迟发放、贪污善款的人真是坏良心!
 
我赞成捐款,武汉以及各地也需要捐款。
 
可是我想,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监督。
 
把明细发出来,把资金去向发出来。
 
我们可以体谅现在需求量大,物资缺口大,但是我们无法理解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缓慢地行动。
 
说到底,大家最担心的还是,捐了一只鸡那受捐赠人能不能分到一根毛的问题

-完-

 

作者:正经婶儿,专栏作家,已出版《女人不可以穷》等畅销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N7zB0Rv7_WP1eCjzh26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