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黎川是江西抚州的一个县,从上海到抚州没有直达高铁,需要从南昌西转车。抵达抚州站已经中午,去黎川之前准备吃个午饭。
抚州站的门脸很气派,站前广场很辽阔,但出站口的各种拉客司机暴露了这是个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小城市。出了站后附近除了绿地啥都没有,再次印证了这个城市并没有特别发达。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打开地图扫了一眼,步行大概十五分钟才有一些能吃饭的地方,一个叫铜锣湾的无人“商圈”。找了一个还有两个食客的小店,点了一碗肥肠火锅粉,16元的价格并不便宜,但口味不错。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滴滴快车大约120km,花费270元抵达了黎川县。工作忙完办好入住已是晚上,维也纳酒店可以说是这种四五线小城市的标配了,这个维也纳装修意外的气派,有包邮区五星酒店的那么点意思了。外面下着雨,但不影响我去探索这个城市。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县城的晚上可能由于下雨,十分冷清。夜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住户的灯光。观察了一下住宅小区,感觉大部分的房间都没有人住,住宅灯光寥寥,估计人们都外出去周围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条件好的地方去了,周末或节假日才会回到他们这个县城的老家。而这基本上是所有小城的现状。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路上三两年轻学生大声嬉戏欢笑,孩童雨中尽情奔跑,为这个并不热闹的雨夜增添了一抹生气。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让我惊讶的是在街面上看到了两家正在加工生产服装的工厂店,里面灯火通明,女工们正聚精会神地完成一道道制衣程序,各种布料和半成品堆积在地面上。已经晚上八点多了,不知道她们的加班有没有工资。比起她们,很多人要幸福得多了。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黎川县有一个古镇,抵达之前我并没有抱特别大的期待,但说实话转到路口第一眼还是惊艳到了我。虽然没有什么人,但灯光是真亮,景区景观照明真是够用力,只是这种用力的方式和颜色的搭配凸显出了城市景观理念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乍一看挺好看,但禁不起细看,而且光污染严重。现在更科学的景观照明理念并不提倡过分人工化以及亮度过高,避免给人留下人造景观用力过度的印象。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走在古镇街上,标配的石板路、灯笼以及仿古木结构门面、屋檐亮黄色的灯带,可以说毫无真实历史感,想找真实果然还要往旮旯胡同里钻。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这处胡同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但看起来除非古镇扩建,否则也没啥拆的可能了。门窗和屋顶都很简陋,既然写了拆就证明这个是原来的房子,也就间接再现了古镇建设之前这里居民的居住条件。再换个胡同,这户虽然没写拆字,但入户门居然只是一扇简单的木门,还是四面漏风的那种。屋内供奉着财神像,估计可能在附近有店面做生意吧。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下面这个是中共黎川县委机关旧址,一个小门里面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隐约看得出当时的机关设置是多么的简陋和接地气。旁边一个胡同墙面斑驳,雨夜里更显历史沧桑。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古镇的正中央广场有一个气派的桥头门楼,门楼里挂着一个巨大的六角灯笼,跨过的河流奔腾声不绝于耳。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古镇的街上除了常规的饭店小吃特色商品店之外,还有京剧社、儿童乐园、民宿以及VR体验馆。虽然与古镇定位格格不入,但估计由于客流有限,古镇也兼做当地人的步行街。可能由于工作日加下雨,古镇全程遇到的像我一样的游客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返回酒店途中仍然下雨。黎川县虽然不大,但共享电单车居然看到了三个颜色,看来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线下的竞争还在持续。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可能由于人口少,而且县城房产交易量也低,走过的几条繁华街道只见了一家中介。黎川的房价大概在4000-5000一平米,总价基本在大几十万。但看着那么高的空置率,我严重怀疑这的房子谁会去买。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路上见到好多家饭店的名字都是四特酒冠名。对酒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不是四特酒在这里是特色,这种牌子是不是印了四特酒几个字就可以拿到厂家的补贴?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雨夜游荡了两个小时,买了烧烤夜宵回到宾馆。烧烤不便宜,而且调料很重,最关键是忘了买快乐水,快乐一下少了一半。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次日由于工作原因,又逗留了一日。早上幼儿园上学了,这幼儿园的位置着实让人难受,就在路边,而且和洗车行共用一栋楼,一小块围栏围起来的就是活动空地了,旁边的楼房刷着简陋的糖果色,无力的宣示着幼儿园的身份。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同事说昨晚修手机时和老板攀谈,老板媳妇是来自无锡嫁到本地的,在县城当初中老师,月收入才3500块,说本地教育水平和硬件至少比江苏落后十年。
 
除了市区中心的楼房,稍微偏僻的位置房子就都是民房了。据本地管委会的人说,这些房子一般都是一家兄弟盖一栋,如果稍微穷一些的就是两个邻居各出一半合盖一栋。房子临街的一面贴了瓷砖,但其他面都是素水泥,而且一楼的门面房都是用廉价卷帘门封闭而不是大门,明显看得出村民并不富裕。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工作调研的过程中见到烧锅炉的大爷,还有板材厂里加工的工人。他们的收入其实在当地算比较高的,大爷每个月休1天,每天工作约10个小时,月收入4k-5k;工人月休1天三班倒,月收入7k-8k,比教师还要高出来一截,不过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据管委会的人说很容易出工伤事故,以及得职业病。
这里的工人普遍工作时间长,各种产业基本都是订单为导向的私企,所以昨晚见到的纺织工人也就不意外了。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如果按照当地的房价,这些工人每年的收入可以买到10平米的房子,如果算上贷款杠杆的话几年就能买房了,大城市根本不敢想。白天走访的企业中很明显的看到了资本的力量和巨大的贫富差距,想到小则几十亩大到几百亩的厂房都是私人老板的,工人的工资就真的是微不足道了。
不过另一方面这些老板也都勤奋务实,一年前的疫情影响了很多企业的产品销量,现在又普遍面临原材料上涨,老板们承担的压力也不小。但是退一万步讲,哪怕厂子关停卖了,他们还是要比工人强千万倍。
夜晚如期来临,县城并不大,雨停了后广场上如期上演所有小城市的保留节目:广场舞。走过每一个广场舞团,可以熟知近期流行的各大街曲以及听到各种俗到想笑的歌词,比如“你出嫁那天我也出了家”……远处的大屏幕转播着央视频道,一些人驻足观看。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城区中心一个看上去比较高级的住宅区,看到了培训一条街,内有书法、绘画、主持朗诵、乐器琴行、写作等等针对各级学生的课外培训机构。只是七点半而已,所有的培训都没有人来,与一线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整个一条街,只有一家店里面有人在上课,猜猜是啥。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在哪?不是广场,不是步行街,而是超市。虽然谈不上人声鼎沸,但人流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老人们带着孩子饭后来遛弯,小孩们争抢着游戏机器,抓娃娃机里的娃娃看上去虽然好抓但由于缺少年轻人,目标客户太少,没见有人抓。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不远处一家很大气的酒店,承办婚宴的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感觉不错。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县城里,用到如此排场的婚宴一年能有几场。找了一个小区又钻了进去,游荡在陌生小区的夜,看着别家灯火,总会给我留恋人间的温暖感。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走出小区,偏僻的马路上很少看到车辆,几个青年人骑着摩托车在路口大声的呼叫着,街边的店里大人们在打着牌,三个小孩子围在一个手机旁看视频。偶见一个女生在跳皮筋,这真是传统游戏了,估计在魔都早就绝迹了吧。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在小县城当街溜子,这里节奏慢得令人窒息

 
县城小镇的生活节奏慢的让人窒息,学生们不用补习,没有内卷,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不过似乎除了手机以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和渠道去消磨时间,如果能和大城市中和一下就好了。
用脚丈量了县城的大部分,总共只看到1家KTV、1家网吧,未见电影院,小镇生活娱乐方式真的十分有限,很难称得上精彩。这可能也是年轻人逃离的另一个侧面的原因吧。又想到了早上同事提到的教育差了10年,中国太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看来将会长期客观存在。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BlMRmZ-LbtQyDBy4IZSEw

杭州剧本杀老板们,集体上闲鱼了

90后剧本杀门店老板郑俊最近很忙。

 

他忙着把自己店里的道具摆件,一件件往闲鱼上搬。他的闲鱼主页上,有50元一件的装饰画,也有500块的仿古太师椅。加上服装、沙发、柜子、凳子,大大小小总共达到百来件。

 

标价最高的,还是他在去年十月开张的剧本杀门店。

 

在闲鱼上要“转让剧本杀店铺”的老板还有很多。闲鱼数据显示,仅在4月份,平台上转卖剧本、道具、门店桌椅等剧本杀商品的数量,相比3月份增长了110%,他们的理由清一色一致:

 

倒闭了

 

 

不过,在闲鱼上,绝大多数写着“剧本杀店转让”的,都是借着由头卖盗版本的小贩。像郑俊这样,真正因为闭店而转手剧本的卖家,转手更多是七零八碎的道具和桌椅。

 

郑俊的剧本杀店开在转塘美上商业中心,6号线象山地铁站出来就是。当初选择这里,是因为那会附近还没有一家实景剧本杀店。周边有潜力的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学生市场,让郑俊坚信,在这开一家剧本杀店稳赚不赔:

 

毕竟,有时间、爱尝鲜,随时能喊上7、8人组队的,非学生莫属了。

 

比起杭州绝大多数只开桌面剧本杀店,郑俊店里两个百来方的实景搜证剧本重手不少。店铺总共400方,郑俊打算以6.6万的租金价格转手。这个价格比当初他接手时低了不少。但不管怎么样,也比现在每月净亏损2万多要好。

 

郑俊店里的剧本杀类型有两种,6人参与的单人98元桌面剧本和8人参与的单人198元实景剧本。算上去,覆盖每月2万的租金,并获得利润,只需要每两天有一波客户消费就可以了。但开张了几个月,郑俊很快就发现,自己还是想得太天真了:

 

真正的剧本杀爱好者,还是会把延安路龙翔桥作为目的地。

 

明珠小百货市场,一改过去20多年“年轻人购物圣地”的标签,凭借大楼中密布的剧本杀、桌游、密室,这个老牌商场涅槃重生,有了全新的地标身份。

 

在明珠中心的大大小小20多家推理店中,有浙江第一家全实景剧本杀的NINES推理馆,也有颇具口碑的解谜杂货铺。因为这些标杆,明珠商业中心也成了杭州剧本杀圈热土。

 

尽管竞争激烈,但还是会有不少创业者考虑群聚效应把店开在这里。在去年7月开下一家桌面剧本杀店后,经营者赵婷发现:

 

仅仅在半年时间里,大楼里陆陆续续新开了十几家剧本杀店。

 

光是和自己同一层楼的,就有两家。

 

因为这些新店的涌入,生意受到了冲击。刚开店时平均每天两场,现在只有一场。赵婷问了隔壁店的老板,也有同样感受。

 

作为杭州最早进入剧本杀创业圈的NINES推理馆创始人,胡宁峰在杭州开了4家连锁店,在全国开了近40家授权店,常年称霸大众点评榜单NO.1。

 

这家店最吸引客户的,是顶着王思聪、周扬青等多位大咖打卡的光环。尽管如此,胡宁峰和其他几位合伙人们还是会陷入焦虑。

 

这个行业变化太快,就像现在绝大多数的剧本杀其实就是桌游店、轰趴馆的迭代产品。谁也不知道剧本杀之后的下一次迭代,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很多老板都能感知到,杭州的剧本杀门店明显要到达承载上限了。像NINES这样的也明白,一旦运营吃力,自己很快会面临被后来者替换的风险。

 

除了少部分赚波快钱就走的投机者,绝大多数剧本杀经营者明白,行业已从野蛮生长逐渐进入亟需成熟完善的阶段。只有更专业才能承受住市场的考验。

 

像NINES推理馆,就要求自己做到承包整个产业链。这也意味着,从制作剧本的写作者,到剧本发行,到门店扩张,到DM(剧本杀主持人)的培训,NINES自己得统统包圆了。

 

优质的原创剧本,几乎能决定一家剧本杀门店的生死。

 

所以剧本杀连锁店越来越倾向把生杀权握在自己手上。他们不得不开设专属于剧本作者的办公室,养着这群创作者,为一部不确定是否会火的剧本投入资金。

 

从轰趴馆转到剧本杀的胡宁峰,正是在2016年敏锐地捕捉到《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广受年轻人追捧的现象。如今仍然还有很多创业者因为看好年轻人市场的潜力,而选择剧本杀创业。

 

在抖音推广里,充斥着大量的剧本杀加盟广告,会介绍:

 

错过了微商,错过了电商直播,你还要错过剧本杀吗?

 

好像不开一家剧本杀店,成为在风口上起飞的猪,就是和钱过不去。很多拿着资金原本打算开一家奶茶店的年轻创业者们,就这么浩浩荡荡进入剧本杀的角斗场。

 

2017年前后那会,剧本杀成了一片肥沃的草场,无论谁走进,都能吃得肚子滚圆。NINES在最开始卖着100块一个人的门票,能在一个月净赚近4万。

 

但很快,剧本杀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前的杭州,都陷入鱼龙混杂的处境。近年来成为《1818黄金眼》报道常客的,就有剧本杀这个新兴行业。去年7月,就有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投诉,自己明明是消费的玩家,却被店家当成有偿陪玩,向其他男性玩家收费,使自己遭受了性骚扰。

 

可想而知,几乎没有准入门槛的剧本杀行业,到底有多少不专业的门店。

 

更多姗姗来迟的新入局者看中这个线下新型社交风口,认为只要场地、剧本到位,最复杂也不过花小钱在大众点评上刷刷好评,就可以等着生意上门。残酷的现状是:

 

如今的剧本杀行业,整个上下游都陷入了内卷。

 

市场热度冷却带来的焦虑感,不光存在于被逼着承包整个产业链条的剧本杀连锁店们,剧本发行商、剧本作者也未能幸免。

 

在一些定期举办的新剧本推介会上,作品不够热门的发行商会为争市场不惜送礼品。剧本作者们为了产出爆红的作品,情感本、硬核本、欢乐本、恐怖本都挨个生产一圈。

 

市场开始大浪淘沙。那些稀缺的城市限定和城市独家剧本,更倾向提供给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剧本杀门店。中尾部和新入局的店家,被碾压得没有任何生存空间。倒闭潮自然是不出意外。

 

最近,赵婷就发现,之前突然冒出的十几家店陆陆续续地显示闭店了。这几个月,自己勉勉强强熬过了每天仅一场的惨淡,总算迎来了一些回流。她说,自己差点也撑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因为不想上班,向家里要来这免费的300方场地找点事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w97S0uWbeA7z8hn3latPA

当代「舔狗」的行为策略和逻辑原理

如果你仔细推敲「舔狗」这个词,会发现它代指了我们过去会用「一往情深」形容的那类人。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乱世佳人》的白瑞特,《天龙八部》的铁面人,《 2046 》的白玲。

 

在一开始,这些自带悲情气质的角色无疑是极具魅力的,就像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个「痴男怨女」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曾在爱情里摇尾乞怜的模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对这类角色的称谓也发生了极大转变。从「苦情男/女二」,到「痴男怨女」,到「备胎」,再到「舔狗」,角色似乎越来越被「污名化」。「舔狗」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真切地反应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为什么当代感情里充满了「舔狗」,为什么「舔狗」被普遍地批判,为什么人们急于想要避免成为舔狗,又期望能拥有「舔狗」。带着问题,我蹿上了学术列车,像陈寅恪啦飞驰。

 

越来越多的「舔狗式爱情」

 

 从 2019 年的「520」起,江湖上就一直流传着「闲鱼舔狗」的不羁传说。互联网上《闲鱼上的舔狗到底有多卑微》《我在闲鱼上参悟了爱情》等 10w+ 好文,让同行们通过消费特定群体就简单收获了流量;同时,也把「闲鱼舔狗」「闲鱼舔狗日记」写热了,一时间,人人都开始说,人人都开始用。

 

从闲鱼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在闲鱼上转手「舔狗」礼物的卖家中,男性已经超过三成。这也意味着有不少「舔狗」是女性。在所有出售「舔狗礼物」的卖家中,90 后占比最大,00 后开始崛起。也就是说,或舍弃尊严,或卑躬屈膝,或一味示好,或摇尾乞怜的「舔狗」群体正在壮大。

 

在知乎上,「舔狗」相关的讨论有 8 万多个,舔狗语录、舔狗文学、舔狗文案、舔狗日记。舔狗的言行已经成为一种「自带喜剧效果」的段子式题材,嘲笑「舔狗」已然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不管你是男还是女,不管你舔的是男还是女,只要你成为「舔狗」,遭遇的就只可能是疯狂 diss 持续 diss 和全方位 diss。

 

然而,对于「舔狗」来说,旁观者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否定他、打击他、羞辱他,他都会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又有谁愿意去做一条舔狗呢?」来为自己辩解。

 

但这句话存在着不小争议。在男女关系中,愿意做「舔狗」的大有人在,而个中原因,实际上耐人寻味得多。

 

 

 

为什么舔狗这个词会这么盛行:

论「舔狗」的行为策略和逻辑原理

 

在双方关系中,条件相对劣势的一方,积极用其他资源(劳力、时间、情感等)去弥补差距,这样的行为并不罕见,无论是在两性关系还是社会关系上。

 

比如作为一名新媒体纺织女工,我舔甲方一句「您对稿子的修改意见让我醍醐灌顶」,是为了顺利恰上饭;舔上司一句「您布置的读书笔记任务让我受益匪浅」,是为了在职场上爬得更快。可以说,自商业社会诞生伊始,你与我,都生活在互相伸出舌头彼此舔舐的洪流中,逃无可逃。

 

但两性关系中的「舔」,与社会关系中的「舔」是不同的。在社会上伸出舌头多数是人自发的理性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下的聪敏决策;而两性关系中的「舔狗」,他们的行为逻辑则像个只剩三天可活的末日赌徒:

 

在追求被拒后,「舔狗」往往容易一蹶不振,仿佛在绝望中溺毙。接着,就像逆境会促发人的斗志一样,他们被这「挫折吸引」,采取更加具有「奉献性」的求偶行为,进一步人为拉大了彼此在这段关系中的地位高低。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极其不合理,因为追求一个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足差距、逐渐靠近,这样才有可能增加成功率。因此,「舔狗」这么做的原因,只是源于「自我 PUA」,比起攻略心仪之人,他们显然更沉浸于自我感动。他们的心理活动多半如下:

 

我喜欢他/她,我努力追有什么问题,不是说喜欢一个人就要无条件拼命对对方好吗,对方没反应,是因为我对她还不够好,所以我加大力度,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从经济学上说,因为在此前的追求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沉没成本,因此「舔狗」只能够抱着赌徒心理继续赌下去。

 

他们一心期盼着能抓住机会翻盘,为了那一丝丝的可能性,甚至不惜把宝贵的自尊也搁在了赌桌上。

 

鲜少有「舔狗」能够及时止损;但他们如若幸运上岸,要做的第一二三件事,无外乎是买醉、删除聊天记录和通过回血来补偿些经济损失。

 

通过观察闲鱼卖家们的描述,我们还学到了一个新词:「闲鱼式爱情」。

 

指的是当你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的时候,除了看 ta 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 APP 外,再查一下对方的闲鱼账号。看一下出售的商品里,有没有数量充沛的「礼物贩卖」,就能判断出 ta 到底是不是「海王/海女」,再决定是否要继续这段爱情。

 

从人口学上说, 1980 年到 2014 年,中国一共出生了 6.75 亿人,平均性别比是 114.7,男性比女性多出的三千万人,性别配对上,男性呈现更多的求偶压力。舔狗多是男性,对女性示好,求而不得的状况就有了「人口学基础」。

「舔狗」这个词的寓意昭然若揭,就像Justin Bieber褪到股沟的裤子。因此,当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是「舔狗」、或被称呼为「舔狗」时,我总结主要有三大原因:

 

1.「舔狗」这个词能盛行,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语言污染,词语贫瘠的普遍化。当代人已经习惯了贴标签,不分语境地给人扣帽子,把习惯用词的词义扩大到哪儿都能套,渣男、绿茶、打拳、洗地,都是这样。

 

即便「舔狗」和「深情」有所区别,人们也常常把「对对方好,但没有得到回应」都统称为舔狗行为。当代人的关系模式更多样,但在爱情道德中,又更保守化,对一切「跟美满爱情」相悖的,都用「撕逼、小三、出轨、渣男、渣女、逆袭、屌丝、作」依次排列组合,进行三观猎巫。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标签化、污名化,来彰显自己是「道德正义」成了当代网民评论大法。包法利夫人是拜金女,盖茨比是屌丝有钱逆袭,在塔门以往的「海王海女、快速爱情」的讨论文章中,也有不少「把渣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留言。

 

2.此外,人们热衷于自称「舔狗」,和热衷于自称「韭菜、咸鱼、垃圾、打工人、废物」类似,都有一种逃避式的自洽,都在以受害者自居。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错的是系统、资本家、无情的渣男、冷漠的女神」。

 

这样的自嘲,会消解自己改变现状的动力。「我就是垃圾、我就是舔狗、我就是这样了,不论怎样都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但同时,也能给自己一个创口贴,缓解成人世界的尴尬。

 

而在交往/交配市场,或者在社交网络里,倾诉「舔狗」经历的人,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不追求对方」的时代,还能持续性对一个人付出是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跟热衷于分享「社死瞬间」类似,分享「舔狗经历」、「被绿经历」,都是一种想得到他人认可的「受害者」式自嘲。

 

3.近几年,知乎里有一系列热门的讨论话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人追求女孩子了」,「为什么现在的男生越来越不愿意追求了」。其中一个被广为流传的热门回答是:一个程序,如果没有响应,当然是选择关闭。」

 

年轻人的感情处境的确变得更艰难,如今各种爱情教学和交友软件,让爱情死于过度理性化和爱情套路的普及化,无休无止的自由选择、社交网络大V带起来的水涨船高的择偶标准,让爱情变得非常浮躁,在流行计算「投入产出比」的当下,爱情被当做一种需要用特定技巧去经营的家庭政治。

 

「用最少的代价从对方身上取得最大的快乐」的感情观,让关系变成一种可以衡量收益的商品,于是,当一个追求者没有得到回应,人们很容易就会觉得「不值」,以至冠上「舔狗」的名。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舔狗」?

 

Case Western Reserve 的一项调查显示,93% 的男性和女性都报告说自己被狂热倾慕着的人拒绝过,95% 的人说曾拒绝过深深爱着自己的人。这个数据结果说明了,这世上几乎无人曾逃脱过被拒带来的空虚、无助、恐惧和愤怒。

  

因此,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舔狗」是门实用学科,但直白提供方法论这种事挺让人伤脑筋的,因为一来二去容易沦为一个典型「鸡汤式」的结尾:扔给你一些道德判断的句子,或者《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的经典台词,你捡过去,就以为拥有了全套三观,所向披靡了,但其实碰上高段位的海王/海女了,一点用没有。

 

所以以下若干条,不算方法论。充其量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展示的,某些或可避免成为「舔狗」的视角。

 

1. 富强

 

如果你不能通过 facefuck 或 mindfuck 使人坐地高潮,那么也别撒币了,用钱大概率是买不到爱情的。

 

人与人的关系一向是互利互惠的,但「利益交换」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性,还有情绪价值等,任何不合理的交易最终都会纠正于合理估值。

 

2. 民主

 

读书习惯不能丢,哪怕在当代,读书已经是一种微型魔幻了。

 

想想一个人上一次成体系摄入知识,如果还停留在象牙塔时期,多么可怕,因为我再也没遇到过像大学里那些教授和讲师们对自己的职责如此毫无感情的人:像那些脑袋里塞满了锯木屑的无人高贵者们,他们讲话的内容从未使他们的声音表现出惊叹、热忱、倾心、自问、敬仰、恼怒、愤慨和自己的无知。

 

想想一个人如果成天把学习的方式局限在看公号推送、买付费节目自欺欺人、通过BBC纪录片吃剩饭,多么可怕,因为ta挂在嘴边的都是别人的段子,塑造ta的认知或判断标准的都是别人炮制的观点。

 

因此,读书,读书,还是读书。

 

而你摄入和产出的原创性知识,最终会像猫薄荷一样在亲密关系中对另一个人发挥着作用。

 

3. 文明

 

当别人的理性、意志、情欲在脑内小剧场里举行会议,围着桌子热心讨论时,如果你不是急着交配,就是想早点加载出结婚生子的人生程序,像一群哼哧哼哧嚼饲料的圈养食用动物,只会在追求对象的朋友圈下评臀论腿,那对方只会给你贴上「不讲文明」的标签。

 

在进入/即将进入亲密关系时,多夸夸对方微不足道的地方。

 

哪怕说骚话、情话,也尝试些别的方式,比如,「你的脚长得多么精巧可爱啊。五个脚趾头如同小孩子的脸一个个紧挨着排在包好的毯子里。我想给它们以晚安的吻。」

 

4. 和谐

 

家中常备五大件:一条全新的MUJI毛巾,一件宽松全棉的男士白T,一瓶隐形眼镜护理液,一把牙刷以及卸妆棉片。

 

要注意区别于海王/海女,在ta们家一拉开抽屉,里头会摆着有十来把牙刷。

 

5. 自由

 

自由,啊,自由。

 

你就活你自己的。也尊重别人就想活ta们自己的。

 

「只要一认识你,ta就决心就地一滚,把加在ta身上种种千形百状的皮毛都滚去,重新变成一个忠诚的人。」这事发生的概率几近为 0 。对别人少点不合理期待吧。

 

6. 平等

 

“人皆生来平等”,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于《独立宣言》中的话,常常被人引用。而一到了感情世界里,不少人就理所当然地忘记。

 

但如果你不喜欢看夕阳,那么它在为谁燃烧?

 

7. 公正

 

很多「舔狗,都喜欢一个错误,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明知道它存在的理由不合理不充分,对别人并不公正,但就先找个借口说服自己,然后以为别人也能接受这个理由。

 

可别人不是这么想的,别以为别人都会顺着自己走,每个人心里都有杆衡量「公平公正」的秤。

 

8. 友善

 

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只有自己在沉默的痛苦相比,在独自一人的地方沉默要轻松得多、自然得多;与得不到的爱情相比,养猫或许能提供给你一个索取「爱」的绿色通道。毕竟,在学习如何爱的路上,比「要别人爱你,先学会爱自己」更容易上手得多的,是先学会爱一只猫。

作   者 | 沈   慧
编   辑 | 王朝靖
插   画 | ins @desktopgirl
题   图 | ins @yuvalrob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cggNpJlpW7PwY1L5RTkZw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文 / 大J
来源:大J小D

周末陪女儿做作业,发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战争,她大哭大叫,扔东西,放“狠话”:我讨厌你们,再也不要和你们玩了,你们是坏爸爸,坏妈妈。

所以写下这篇给女儿,也给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亲爱的Dorothy:

周末因为学习,你和爸爸发生了争吵。

那么瘦小的你,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发泄你的不满和沮丧,就这样一直着,直到40分钟左右,才慢慢变成了小声的哭泣。

爸爸上前给你一个拥抱,你把之前所有的愤怒都化解成了委屈,然后抬起头问我们,为什么我需要学习不喜欢的内容呢?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妈妈小时候也问过我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你的外公外婆一样的问题,只不过那时我已经10岁了,你的这个提问比我早了整整4年。

6岁的你,可能还无法理解我那天和你说的全部的话,所以我想写下来,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更能明白。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为什么要学习?

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人为什么要学习。

你一直是个好奇宝宝,直到现在,我们去逛商场,你都是充满无比热情地去发现很多我和你爸爸会忽略的东西。你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去看看吧。

每次你提议的“去看看”,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吗?其实这就是“学习”啊。

每到一个地方,你的“去看看”就把你的见识就打开了一点点。

但我们所在的世界,比你所感知的还要大,在其他国家会同时发生着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全部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而且我们所在的世界,连接着过去,也是我们无法穿越时空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但好在,人类是很聪明的,我们创造了文字,进行了记录,就为了让那些无法亲身经历的东西,互相共享。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就好比让我们有了“千里眼”的魔法,我们不仅学会了看,而且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远。

一个爱学习的人,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他永远不无聊和孤独,他可以身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却能“看到”无限宽广的地方。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为什么要学习不喜欢的东西?

毫无疑问,你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你对周遭事物带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但随着你慢慢长大,你意识到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学,有时连老师和我们父母都会用这个词,you have to。

是啊,就像小时候,你想“去看看”,爸妈就带着你去;你不想“去看看”,那也OK。

为什么有一天突然开始不是这样了呢?难怪你会愤怒,更会委屈。

“喜欢”,这个感受经常是不客观的。嗯,你现在还不理解“客观”的含义。但这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你睡到自然醒起床时,你会跳起来在床上大叫,我喜欢去上学。但如果你是被妈妈反复叫了好几遍才起床,你常常会坐在床边发呆,然后嘟着嘴巴说,我不喜欢上学。

你想想,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上学呢?

你和你的新朋友安安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你会说,我好喜欢安安,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前几天你们因为一本图画书闹矛盾了,我记得你对我说的是,我不喜欢安安,我再也不要和她玩了。

后来呢,你是不是还是喜欢和安安玩?

包括那天你发那么大的火,你说的就是我讨厌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并不生气啊,因为我们知道,你那时的“不喜欢”是假的,只是暂时的。

所以你看,有时我们的感受并不可靠。

 

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挫败、挑战而“不喜欢”,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

你不喜欢骑滑板车,可是后来你爱上了它;你不喜欢识字,可是现在你每天几乎都在“洋洋自得”自己可以读书了。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喜欢,而是因为你不擅长,于是大脑想偷懒。

大脑非常狡猾,它偷懒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不断告诉它,我不喜欢这个的。

想一想,当时如果你的心接受了这个“欺骗”,你是不是就再也不会体验到“飞起来”风吹过的感受;你是不是就只能做那个依靠父母才能读书的“小可怜”?

的确,我也知道,“心”第一时间会感到难受,就想放弃,因为那样是更加轻松的。

所以人成长的一辈子,也是在练习“心脑对话”的过程。

大脑经常对心说话,我们也要学会让心也和大脑说话。你可以试试下面这样的对话:

这真的好难啊,我要花一点时间来掌握;

多练习,慢慢就能熟练的;

练了那么久还不会,是好沮丧啊,我要去寻求帮助;

看看周围有谁是这方面厉害的人,我要去请教。

这样的对话多了,慢慢心也就强大了,心强大了,大脑也强大了,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容易放弃。

你甚至还会出现,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就无比兴奋,因为那是你又一次去到更远地方“去看看”的机会。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看到这里,我猜你被我说服了,因为你这个年龄,想要独立、想要强大、想要厉害,是你的天性,这是你的本能驱动。

但妈妈还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人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当然可以,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不过人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

你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就需要承担这份责任,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做后果。

成为大人这件事,对你来说还有十几年的时光。但因为你一直是个“很厉害”的孩子,所以我想把大人世界的一件事和你分享。

你已经知道了,大多数大人都会上班。但你可能不知道,上班和上班是不同的。

有的人上班很开心,因为这是他喜欢的而且擅长的,每天还能有拓宽眼界不断成长的机会。

而也有一部分人上班很不开心,为此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

妈妈有个很尊敬的朋友叫六哥,他把后面这类人称为,“三十岁已死,六十岁才埋”。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再有了“去看看”的冲动,那么他就相当于“死了”,而更加悲哀的是,离他真正死亡的时间还有几十年。

你可能会问,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换工作呢?

对啊,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大人世界的小秘密。

进入大人世界后,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时候那样有很多选择(当然你现在拥有的选择,一定程度是父母的能力提供的,这个以后再和你说)。

他没有能力改变,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而这份“没有能力”,也许就是十几年前,他怕辛苦,他选择不学一些初看不喜欢的东西。

 

当然,你今后成长的路上,一定会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就想过简单的生活,我就安于现状也挺好啊。

你知道吗?妈妈在你3岁时就说过,妈妈是个普通人,你也会是个普通人,而且那篇文章还被好几十万人看到了(所以我一直说话算话的,哈哈)。

但这就是妈妈想和你说的,千万别把“简单”等同于匮乏,也别把“普通”等同于乏味。

当年妈妈的奶奶和我说过,人生好比划船,千万不要还没见过大海,就说我要简单生活,待在苏州河。

说了那么多,就是希望你能明白。

当有一天你说“我不再想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时你已经拥有了很多“喜欢”,有了一部分“专精”,并且清楚认识到这句话背后的责任。

普通简单的生活,反而需要更多的生活主动权和掌控,这是奢侈品,我希望你以后可以拥有。

而在拥有奢侈品之前,我们其实都需要非常努力。

好啦,你6岁的时候,我和你说了这封信里的一部分,你被我说服了,懵懵懂懂地又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些内容。

但我想,今天的你(虽然我不知道你此刻几岁),也许看完会说,妈妈写的是鸡汤。

我不意外,妈妈给你写信的这个阶段正好是个博主,每天就是写字给网络上很多人看,有一些比你年纪大的人也会说这个词。

但妈妈,作为很爱你的人之一,我想最后和你说,能促进你思考的文字和对话,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意识层面的价值转化为行动。

总爱用“鸡汤”嗤之以鼻,那是你身体的虚、心灵的虚,你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选择去贬低有营养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改变,但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贫瘠去否定他人的丰富。

读完这封信,如果你觉得道理都懂,但暂时用不上或者不会用,那么至少接纳它、尊敬它。

带着这些内容上路,未来人生路,等你准备好了,可以再次打开。

爱你的妈妈

2021年1月

上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yzkmvZTQji5blHlPYnKQA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

他妈的金钱。到头来它总会让你难过得要命。

——《麦田里的守望者》

自由、暴富、爱情,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

5·20前夕,单身的币圈人当然没有等来爱情,却等来了财富和自由的幻灭。比特币遭遇本轮牛市以来最大的一轮闪崩,24小时内暴跌30%。

而如果从本轮的最高点64829美元(4月14日)起算,到5月19日自由落体到29133美元,已经暴跌了55%——腰斩。

这一轮暴跌与以往暴跌一样,比特币先动手,以太坊、狗狗币……市值排名前百的币种里,97个币种跟随比特币一起暴跌。

据不完全统计,在5月19日的24小时里,一共有67万人爆仓,爆仓总金额约9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590亿,创造了加密货币历史上单日最大爆仓记录。

在币圈,暴跌从不意外。比如比特币。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

第一次疯狂始于2011年6月,短短一周,比特币从10美元上涨至近30美元,然后暴跌至2.14美元。

第二次跳水始于2013年12月,11月末突破1000美元,12月中旬暴跌一半,随后一年左右,阴跌到172.15美元。

第三年闪崩是2017年12月,从20052美元的历史新高只用4天就狂跌到11000美元。

最近一次暴跌是去年的3月12日,3天时间从8800美元跌到3700美元,史称“3·12闪崩”。

没有真正地炒过币,很难体会这种刺激。

币圈的闪崩通常发生在午夜,所以经常入睡前的最后一眼还坐拥百倍涨幅,第二天睁眼就发现底裤钱都亏没了。

其中滋味,刺激?麻木?不足为外人道也。

“5·19崩盘”也早在预料之中,只是没人知道它会发生在哪一天罢了。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比特币暴跌的原因

太阳之下无新事,此次暴跌也一样。原因,当然是综合的。

1、本轮牛市的涨幅和持续时间已经足够大、足够长,“动物币”投机狂潮涌现。

币圈向来如此,无论有多少人宣称他们是加密货币最忠实的拥趸,绝大多数人持币的目的还是投机,低买高卖。

每次暴涨过后,市场情绪在狂热中陷入极度敏感,大量投资者疯狂涌入并把手指放在卖出键上。

前一段时间各种毫无意义的“动物币”,比如“狗狗币”的出现和狂涨,不断刺激着投资者们随时跑路的敏感神经。

2、美国的通胀担忧超预期。

这轮比特币暴涨,造孽的是美联储。

哗哗哗不断往市场注入流动性,多余的钱往哪去?房市、股市、币市。

通胀不断攀升,美联储不断暗示市场要缩减购债规模,美元随时可能回流。容纳了大量热钱美元的币圈当然首当其冲,投资者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3、监管恐慌。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炒作风险的警示公告,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相关业务。

4、马斯克喊话。

马斯克好像并不太担心特斯拉的刹车问题,而是对加密货币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曾经高调接受比特币支付并且为毫无价值的狗狗币站台,然后在5月10日现身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场秀”时,承认加密数字货币狗狗币是骗局(hustle)。

5月12日又表示担心环境问题而暂停接受比特币支付——而事实上,2018年就不断有学者提醒,加密货币挖矿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马斯克不可能不知道。

无论如何,马斯克的每次表态都引发加密货币大幅度波动。

从币圈人人追捧的“大神”,到币圈人人唾骂的“叛徒”(我觉得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搅屎棍”),马斯克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5、杠杆爆仓形成踩踏。

币圈成了金融衍生交易的试验场,也成了非专业投资者的“绞肉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各种平台进入加密货币市场,交易量在疫情期间已经大幅攀升。

2018年,全球的比特币交易量为2.21万亿美元,2020年就暴增到11.67万亿。今年一季度又干到了6.13万亿美元,如果不刹车,全年超过20万亿不是梦。要知道,中国整个股市的年成交量也才30万亿美元左右。

币市成了热钱最大的资金蓄水池。

最为可怕的是,加密货币的衍生品交易额已超过现货交易额,这一点意义重大。

以上的五种原因的共同作用,才导致了此轮比特币的暴跌,只是我们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只蝴蝶先动的翅膀。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血腥的金融衍生交易

这次的“爆仓”更血腥,原因之一是币圈采用了一种“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的金融衍生交易,简称DeFi。

本质是一种杠杆,但又有点不太一样。

传统的金融行业,一般是有一个中心的机构,比如银行、券商,然后提供金融服务,最简单的是借贷,另外还有保险、金融衍生品等。

但是DeFi没有一个中心化的交易所。

“去中心化”一直是币圈极力鼓吹的优势。比特币最大的噱头就是“去中心化”,简单讲就是,比特币没有发行主体,由计算机算法产生,总数量受严格限制,可以点对点交易,不需要中间有权威机构进行清算和结算。

在创造了不存在中心化的基本的加密货币(token)之后,币圈希望除了加密货币本身之外,能够把金融交易的一部分,也去中心化,然后就诞生了DeFi。

其实与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是一样的,只不过证券交易有交易所做第三方,而币圈是把借贷、抵押和所有权转移,在“第三链”上实现了而已。

我们拿比特币和以太坊举例,假设这个“第三链”叫“X链”。 

如果投资者A想把拥有的比特币(BTC)抵押,换取以太坊(ETH),那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A把拥有的BTC锁定(抵押)在一个特定的地址,对应的,X链上会生成一个代表这个比特币的通证“Pseudo-BTC”,并且在X链上生成对应的“X币”。

然后,A再用“X币”在X链上购买一定数量的以太坊通证“Pseudo-ETH”,这些以太坊通证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其他投资者的以太坊抵押物对应来的。

当投资者A购买一定数量的以太坊通证“Pseudo-ETH”时,就把对应抵押的ETH释放出来了。

这样,用BTC换购ETH的交易就完成了,如果投资者A到期不还,那么他抵押的比特币就被进行违约处理了。整个交易没有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全部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完成。

但是,请注意,这完成的是“等额交易”,比如1个BTC价值10个ETH,那投资者拥有1个BTC,只能换10个ETH,不能换更多。那如果只是等额交易的话,用BTC直接买ETH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搞什么DeFi。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

DeFi的本质是为了加杠杆。就是用1个BTC买100个、1000个ETH。

但是,有杠杆倍数,出现坏账怎么办呢?

很简单,其实就是引入证券交易的保证金制度,强制平仓。

所以DeFi借鉴了传统金融的机制,真正的创新很有限。

智能合约的优势就是一切都在链上,在链上就可以自动化。投资者拿1个BTC抵押,可以借出价值10个BTC的ETH,只要ETH是上涨的,就没有问题。但如果ETH掉头向下,导致帐户上的资产价值小于9.05个BTC,那么对不起,合约自动执行,你的1个BTC抵押物充公。

本质上,这个其实和股票、期货、外汇的保证金是一样的,只是在链上去中心化自动执行了。

与传统金融相比,DeFi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一,DeFi不需要依赖任何中心化的主体来提供信用中介或者背书;

第二,没有准入限制,即任何一个联网的人都可进入;

第三,任何第三方均无法阻止任何一笔交易,也不能逆转任何一笔交易。

这次爆仓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就是,过去的杠杆主要集中在中心化交易所,虽然杠杆水平也可以很高,但大部分客户基本都是老韭菜,反而会比较谨慎。

目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设计的DeFi,看起来杠杆率比中心化的交易所低,但是由于没有任何门槛,不需要担保、不需要提供各种资料,而且在DeFi里的借贷抵押也不会影响现实世界的信誉,反而使加杠杆的投资者更多,由于投资者基数大,出逃时形成的踩踏更厉害。

据数据聚合器DeFi Pulse称,目前有超过720亿美元的资金被锁定在DeFi协议中。

而且由于DeFi是“以币换币”,将不同数字资产的价格绑在一起,会引起不同币种之间的联动,某个币的下跌,更容易传导到整个市场。

DeFi除了本身的机制设计存在争议之外,还面临很多安全问题,包括黑客攻击的风险、区块链阻塞导致的智能合约执行延迟等风险。

DeFi上的抵押品价值越高,越会激励黑客攻击。据媒体报道,仅仅在2020年的2-3月,DeFi领域就出现了6起安全事件,损失超过150万美元。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加密货币没有改变世界

加密货币诞生伊始,肩负着颠覆传统金融秩序的使命。

加密货币基于分布式记账、共同验证等去中心化理念与奥地利学派卡尔·门格尔的货币自发秩序高度相似。传统的货币理论,先是中央银行基于黄金发行货币后中央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纸币,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纸币存在超发。

超发则意味着持有者被收取通胀税,但目前又无法解决货币发行依赖于国家信用的问题。

“分布式记账”号称可以解决信用问题,绕开中心机构(中央银行),实现货币的自我创造和“点对点”的价值转移;而“共同验证”意味着可以保证货币使用过程中的交易真实发生且不可篡改,号称可以解决安全性问题。

因而,加密货币理论上可以避免由政府发行纸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利益再分配倾向。所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寄托了自由主义者用其取代法定货币的梦想。

而事实上,加密货币既没有解决信用问题,也没有解决安全问题,更不是合格的货币。我们甚至并不需要加密货币。

所谓的解决信用问题,只是把对中央机构基于规则的信用,转变为对机器和算法基于技术的信用。而不断演进的技术本身,又构成了最大的风险。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号称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也是一种假象。如果加密货币本身要作为一种商品交换媒介,那最大的安全风险并不是来自于货币本身,而是钱货交易的风险。

如果不引入第三方托管平台,加密货币的点对点交易无法保证钱货两讫,也无法保证货物的质量。

而剧烈波动的币值,使得加密货币本身,也不是一种合格的货币。

至于说加密货币可以规避通胀,那更是无稽之谈。

某一种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总量有限,只有2100万枚。但加密货币的供应总量是无限的。截止到目前,加密数字货币已经超过了5000种(CoinMarketCap收录了5260种),而从5260种增加到50000种,其实并不困难。

加密货币真的是去中心化的吗?加密货币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改变信用逻辑吗?还是只是转移了信用模式?它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现存的信用体系?

加密货币现在能看到的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一种数字资产提供避险,而提供交易的交易所本身就是一个中心。

坦诚地说,即使避险职能,加密货币执行的也并不好。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结语

起码到现在为止,加密货币并没有改变世界。当然,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有人跳楼、有人暴富。

其实世界上客观事物都是无谓好坏的,器无本性,君子善用之。

然而,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比特币虽然是一种“数字资产”,但投资逻辑跟艺术品有点像,并不适合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

真正能在比特币上赚大钱的人只有两类:

第一类是比特币的信仰者。他们真的信仰区块链、信仰比特币,坚定认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符合货币自发秩序,将动摇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类是超人般的投资者。他们认识到了比特币的投资意义,并且可以在关键时点忍受超常剧烈的波动。

这两类人是极少极少的。

上周末,大家都刷到大连的车祸新闻,现场视频惨不忍睹,汽车加速撞入人群,就像保龄球冲开了瓶子,5死5伤。官方通报说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投资失败(没说具体投资了什么)无法接受,失去生活信心,遂产生报复社会心理。

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就转而无差别伤害别人的生命,这是懦夫行径。

但在金融的丛林,每个人都像一只脆弱的蝴蝶,生死皆系于他人之手。

无论做什么交易,投资之前一定要先想退路,当你把筹码推上去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你输得起吗?

人活一世,总是免不了被物欲所迷惑,被俗世所纷扰。要懂得看开和放下。

当然,5月21号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刘鹤副总理明确指出 “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理论上现在也不能炒币了。

散户:比特币丛林中的蝴蝶

  • 作者:贾铭,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关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商关系、博弈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CLNWORyx_tdx91Bqyav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