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最近,整个亚太地区最热的事儿,就是蚂蚁上市了。一觉醒来,我才发现,朋友圈里的亿万富翁,都快一抬脚踩死一片了。

    朋友老赵,也接到了蚂蚁的招聘电话。猎头信誓旦旦地说,蚂蚁的市值会一路升到25万亿!是的你没看错,25万亿。老赵当时就吓尿了,怀着癞蛤蟆叼上了天鹅肉的忐忑心情,匆匆献上了自己的简历。

    这25万亿可不是我瞎说,猎头是这么算的:“明年利润600亿,按40倍市盈率算就是2.5万亿。这还是刚上市,看阿里腾讯这些年的涨势,过些年甭多算,涨个十倍不就25万亿了?”

    非独蚂蚁,几家互联网巨头,都在网络科技的万丈光芒下,干着日进斗金的买卖。这让人没有羡慕,没有嫉妒,只有恨!不过,在舔干了嘴角的哈喇子之后,我突然从后背升起一丝凉意。

    查查财报就知道,咱们每人每年为这些巨头贡献的钱,少说也在四位数。有人说,这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模式:你享受科技进步和免费服务就好了,巨头的钱嘛,那都是从其他人身上收的!

    依我看,这是对互联网最大的误解: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只不过找了头猪帮着收钱。而每家巨头,都有自己强大而恐怖的“后棚”买卖,从我们每个人身上榨取着利润。

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前棚是播种器,后棚是收割机

    蚂蚁就是250万亿,我也没意见。咱们只是偷窥一下,钱都从哪儿赚的。其实,蚂蚁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于助贷,照词儿说的话,就是利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助力合作伙伴实施普惠金融。

    我又查了查几家互联网巨头的使命愿景和利润主体,见下表。

使命

用户

印象

利润

主体

蚂蚁

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

支付

工具

放贷

腾讯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通讯

工具

游戏

百度

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搜索

引擎

广告

卖艺

把完美的胸口碎大石艺术献给街角观众

行为

艺术

大力丸

    使命那栏,真是耗子啃尿盆儿——一肚子骚词儿。说白了,都是用先进科技改变人类生活。这也没错,他们在各自领域成了新时代的水电设施;然而,他们的印钞机,都是与这些并非直接相关的另一种业务。

    这好比打把式卖艺的,使命愿景是:把完美的胸口碎大石艺术,呈现给街角的观众。然而,这高尚的艺术并不要钱。至于挣钱,是在大家看得正嗨的时候,掏出几个切糕做的大力丸,卖给围观者。有时,还会做个大局,把个别目光呆滞的群众带到下处,一把薅个大的。

    这里,教大家两句江湖黑话:碎大石的表演,是”圆粘子”(招揽观众)的“前棚”买卖,而卖大力丸的“杵门子”(商业模式),则是“后棚”买卖。

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您明白了吧,互联网公司的使命愿景和用户服务,是前棚;而放贷、游戏这些挣钱手段,才是后棚。

    这些后棚挣钱的买卖,虽说并非江湖上的坑蒙拐骗,但也是那些利用人性弱点的传统艺能。如果实话实说,蚂蚁的使命改成给每人每月放一千块贷款,腾讯的使命改成让每人每天花一小时打游戏,恐怕早就被人骂死了吧?

    然而,有了前棚业务科技创新、服务大众的旗号,就可以做到婊牌兼修了。

    前文说的最大误解,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正是来源于蚂蚁助贷、百度广告这些模式:表面上看,这些都是2B业务,与用户无关。

    可是您再想想,真是这么回事么?别忘了,客户花了钱,怎么也得从你的用户身上,把捞回本儿来吧?换句话说,平台由自己生产大力丸,变成了OEM给别人生产,自己从中分账罢了。

    这事儿我还真做过调研,身边的几位同事,要么老爸上网时买过一堆乱七八糟的物件,要么自己误充过几个葫芦娃视频的会员,还有家里学生都被催债短信逼得拆了东墙补西墙的。

    当然,同样是挣钱,互联网与江湖的后棚,可是大有不同:后者是认真研习刑法,干坑蒙拐骗的勾当;而前者社会影响广泛,当然不能这么干。有点经济学常识的话,您就知道,这样一来,就只有华山一条路了——垄断。

    垄断从每个人身上薅了多少,大家很难有直观体会。不过,我这个有个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一年多以后,司机接单的补贴下降了70%,而乘客打车的费用上升了至少50%。

    可以这么总结互联网模式本质:采用前后棚分离的方式,通过大量贴补光鲜靓丽的前棚产品,获得渠道垄断;再到后棚拾起那些人性弱点传统方法,用那么老办法掘金。

前后棚式垄断,有三大妙处

    虽说都是垄断,这种前后棚的模式,跟一般的垄断可大不相同!

    头一样说,垄断的规模不同

    传统行业的垄断,除非是国家下场,实际上规模往往有限。一般来说,以和平老三、座山雕这类区域性寡头为主。这也好理解:传统产业主要靠线下组织,所以垄断往往有很强的区域性。

    互联网打破了区域限制,在虚拟世界里组织业务。于是,在资本帮忙下胜出的几家,都是全国通吃,甚至全球通吃。您就想想打车和送餐,以前都有一城一地的垄断者独霸当地市场。可如今呢?只剩了几个全国性的大寡头。

    最近我搞了点行为艺术,手机上删到只剩十个应用,看看是不是生活一切如常。结果呢,还真是太阳照常升起,一点艺术性也没有。当然,这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方便了咱们的生活。只不过,十个应用就能接管你的生活,你是不是也后脖梗子发凉?您不信的话,不妨也试着找找看。

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再者说,垄断的结构不同

    传统产业的垄断,只在前棚买卖上。比方说卖矿泉水的,别人卖一块他卖八毛,等同行都干不下去,连水缸都给砸了,他再把价格涨上来挣大钱。

    互联网的垄断就不一样了:前棚只是个拉人的手段,真正挣钱都在后棚。于是,前棚买卖可以一直赔本赚吆喝,所以微信、支付宝、抖音这些永远都不收钱。只不过,后棚薅你羊毛的事儿,也在偷偷地干着,没事也不会瞎逼逼。

    而且,互联网的前棚业务,都披着拉风的高科技外衣,让用户免费获得了过去银行、电信等类似的服务,于是,谁要是对其疯狂生长和垄断,敢特么有半点质疑,那就是历史进步的绊脚石,先发动群众,踏上一万只脚再说!

    还有一点,垄断的迷惑性不同

    由于有助贷、广告这些2B模式的存在,后棚那些挣钱业务,就算实质上统治了市场,也可以化解关于垄断的质疑。为什么呢?

    拿搜索广告来说,有个重要行业就是医疗。搜索引擎不开医院,可是但凡是干私立医院的,如果不投广告,那就只能在门诊里叼着镊子望天。算算利润的话,大概医院只能剩两成,而八成都进了搜索引擎的腰包。

    游戏也是一样。您可能听说了,最近,《原神》和《万国觉醒》拒绝硬核联盟上架联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应用市场会分走大部分收入。对一些弱势开发者来说,甚至要把95%的收入,交给强势的渠道!

    表面上看,搜索引擎不开医院,应用市场不做游戏,可是一分蛋糕就能看出来,到底谁才是行业垄断者。

    而前些日子,与蚂蚁上市联动的基金销售,正是向市场秀了秀肌肉:给我记住了,你们这些后棚的猪,都不过是我的收银员!

前后棚式垄断,终局会如何

    前后棚也好,垄断也罢,只要薅的时候羊们温柔一点,那倒也不错。就互联网的多数巨头来说,在用户高速增长、业务春风得意之时,往往以立牌坊为主,后棚买卖确实干得比较还算克制。说句黑话,这叫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也就是说,前棚使劲捞,后棚轻点薅。

    可是我想刨根问底:从终局上看,究竟是前棚体验胜出呢,还是后棚变现胜出呢?

    这就要联系到另外一件事:前些日子,百度高管史有才因为涉嫌给博彩导流,被警方抓了个现行。据我所知,这次风波涉及的并非百度一家。实际上,此事已经从侧面给出了上面问题的一个答案:一旦发展进入瓶颈期,垄断巨头的底线就会悄悄地降低。

    为什么有此规律?这要说到互联网产业的发动机——风投机制。

    在快速扩张、达到前棚垄断的过程里,互联网公司几乎都要大量投入——前棚买卖不挣钱嘛!这钱要烧起来,比清明节上坟烧冥币还快。而把钱投进来让你烧的资本,目的只有一个字:挣钱!

    曾子曰: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问题。在用户规模快速扩张,估值日新月异的时候,大家玩的都是星辰大海,自然不需要在后棚变现上过于激进。

    可是市场总有个天花板。就像我常看的天津台,在传统媒体失势之后,已经充斥了大铁棍子医院捅主任的广告。当然对他们来说,就算不拥抱市场,也还是拿着国家俸禄,坚持只播点书记市长微服私访的“新闻”,也能混下去。

蚂蚁市值25万亿?互联网的“后棚”买卖,你我都逃不过

    可是互联网巨头就不行了,有一天用户不增长了,资本市场上高速增长的牛又吹出去了,自然薅的时候要下手狠点,更加深情地拥抱那些人性弱点。

    君不见,对灯发誓不碰医疗广告的360,现在鼻炎整型也俯拾即是了;号称决不做游戏的阿里,今年已经跃居国内游戏厂商前列;而不论什么应用,只要有支付的场景,都纷纷上线了贷款业务。

    所以,前两天有人问我:“在Facebook上卖黑五类、货不对板这类电商劣币,将来会不会消亡呢?”我没打奔儿就告诉他:“短期波动不好说,长期来看,会更加如火如荼!”为什么?Facebook也有碰到增长天花板的那一天嘛!

    在资本对利润的渴求面前,所有垄断巨头,都会一层层脱掉矜持与操守,在挣钱的路上裸奔起来。百度这些公司高管被抓的事,正是反映了业务已趋饱和的公司,在资本压力下无奈的挣扎。

    这个转折点在哪儿呢?一旦股价涨不动了,底裤就慢慢脱下来。

    当然,最终为这些越来越激进的后棚变现买单的,还是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网民。

@-@

    或许,过不了多少日子,我们就会彻底葛优躺下去,变成手机上某十个应用圈养着的一只只小绵羊。而他们,早为我们准备好了科技味道十足的一切所需。

    这么让几大巨头轮番伺候着,它不香么?只不过,如果我们以后吃饭、穿衣、打车、借钱、娱乐、旅游,都只能去一个地方解决,您还指望着自己是上帝,那也就太有娱乐精神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nWacDybbmgIdAVYHTEN0w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章来源 | 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
作者丨IC实验室
我在之前讲四大门户的故事时,翻阅了不少早年的行业轶事,发现类似「A公司拒绝收购B公司,最后B市值达到A的10倍,反过来收购A」的故事频频出现。
当年狗都嫌的赘婿,一转眼就化身歪嘴战神,我甚至怀疑这段历史的作者是不是爽文写手。
杨致远拒绝过100万美元收购谷歌,柳传志拒绝过BAT三家,大佬们看走眼的事情,行业里比比皆是。
所以今天我专门做一期内容,讲讲这段充斥着冷眼和打脸的互联网拒绝史。
2000年,马化腾找到老朋友丁磊,希望丁磊能够收购腾讯股份。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彼时用户不断增长的QQ,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四脚销金兽,疯狂吞噬着腾讯那点可怜的服务器预算,在不断增长的巨额开支背后,那时候的QQ几乎没有像样的收入。
马化腾面对这个孩子,也想不出怎么拿它来赚钱。
丁磊此时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板,身家过亿,比马化腾有钱的多。但他丝毫不念及当年在深圳马化腾请吃饭的情面,直接表示虽然你用户数已过百万,但是这东西技术含量太低了,我上我也行。直接拒绝了马化腾。
 
随后,马化腾又托投资人去找自己的偶像张朝阳,希望出让股份,换50万的融资。
 
查尔斯张比丁磊还直接,声称自己找几个大学生,做三个月都能做个更好即时通讯工具出来。
 
马化腾也去了新浪,找到王志东,同样被拒绝。
 
至此,马化腾获得了「被互联网三剑客都拒绝过」的成就。
 
据说当时有人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桌椅板凳来估值,也有人表示我可以借钱,都不要你还,但是我真的不要你的股份。
 
不知此时的小马哥,有没有后悔1989年放弃了上清华的机会,留在了深圳读书。
 
1989年,马化腾在深圳参加了高考,成绩优异的他考了739分。
 
这个分数在当时可以上清华或者复旦。但广东人乡土情结重,于是他留在了父母身边,读了一个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他的高中发小,也是后来一起创办腾讯的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进入了同一所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叫润迅的寻呼台公司,做起了软件工程师。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很多人觉得,互联网行业的基调是屌丝逆袭,咸鱼翻身,小人物成功。
 
只能说太年轻了。
 
互联网行业,其实是最看出身的,老子英雄儿好汉才是一遍又一遍被证明的真理。
 
马化腾远在深圳,和当时的互联网中心北京、上海都不挨着,加上念的又是双非院校,没有在大IT公司工作过,论简历,这在行业里绝对是屌丝。
 
1996年,张朝阳带着22万美元风投资金,和麻省理工物理博士的名头回国创业。这22万美元,来自他在麻省理工的导师尼葛洛庞帝,而这位尼教授,正是写出了《数字化生存》的著名互联网预言家。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张朝阳的这份履历不可谓不光鲜。
 
另一边,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同样履历辉煌。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他本人是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他加入位于北大东门的方正集团,独立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3.0,被选为北大方正当年七大成果之一,还研制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最炙手可热的中文之星系统平台。
 
行业内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软件神童」。
 
1993年,王志东拿到了500万港币投资,创办了新浪前身四通利方。后来又拿到650万美元风投。要知道,2000年马化腾卖了公司40%股份,也只融到了220万美元。
 
后来,硅谷小有名气的搜索工程师李彦宏带着120万美元投资回到国内,创办了百度。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李彦宏的简历就更辉煌了,他本科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在美国念的学校是知名的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毕业后先是去了道·琼斯,后来辞职离开华尔街,加入了谷歌早期最重要的对手,搜索公司Infoseek。
 
看一看,啥叫天之骄子啊?
 
顺便一说,张朝阳曾经在98年访问硅谷,见过一次李彦宏,邀请他加入搜狐,被李彦宏一口拒绝。我怀疑在李彦宏第一次见到张朝阳时,心里早已把搜狐定性为「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了。
 
7年后,李彦宏还真就带领百度,亲手结束了门户统治的时代。
 
这历史冥冥之中,果然自有定数。
 
总结一下互联网行业容易被人看得起的几个属性:理工背景、名校毕业、海归身份、名企经历。
 
理工背景是基础、名校决定圈子和人脉,海归代表含金量,名企能给你视野和经验。
 
但这四个标签,小马哥只有第一个。
 
如今的腾讯早已今非昔比,前面提到的几家公司,市值加起来还不到腾讯的零头。
 
最惨的就是搜狐,眼下不仅市值只有腾讯的几百分之一,张朝阳最得意的亲儿子搜狗,如今还得管腾讯叫爸爸。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但当年腾讯能挺过难关实属不易。
 
一方面是马化腾在和投资机构IDG磋商时聊到公司的未来,来了一句:我也不知道。这份实诚感动了投资人。
 
另一方面,传言马化腾的爸爸马陈术与李嘉诚私交不错,通过这个关系,马化腾得到了李泽楷旗下盈科的关注,才获得了融资。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本以为这个爸爸只能开着奔驰给马化腾去算账,没想到关键时刻还充当了FA的角色,这里我只能再复述一遍:
 
互联网行业,其实是最看出身的。
 
 
而早在马化腾被张朝阳拒绝之前,马云就已经被张朝阳拒绝过了。
 
1999年,马云刚卖掉了自己的中国黄页,还没创立阿里巴巴,可谓人生低谷,在北京收拾自己满地的心碎。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而彼时张朝阳如日中天。马云上门求职,竞聘一个COO的位置。
 
结果当然是被拒绝了。
 
张朝阳本人是海归,这个位置,也留给了同为海归,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古永锵。
 
马云一口流利的英语,终究是错付了。
 
后来打脸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2005年,古永锵离开搜狐,2006年创办优酷,2015年,优酷被收购。而收购优酷的,正是当年竞聘失败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
 
马云在演讲中自称被30多家公司拒绝过,这我毫不意外,连大学校门都拒绝过他三次,绝对是碰巧又碰巧是碰不到的专家。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其实马云和马化腾一样,也算是名门之后了。
 
马云的父亲,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马来法,和马化腾的爸爸马陈术完全是两种父亲。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马云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个杭州师范学院的外语专业,还是补录进的。马老爷子都没动用一下自己的人脉,可见真的是佛系养娃。
 
和前面提到的各位比,马云学历寒酸不少。四个容易被人看得起的属性,更是一个都没有。
 
所以马云得更自力更生一点,被拒绝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那些拒绝过马云的企业家排起来,几乎就是中文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毕竟马化腾也位居其中。
 
2003,马云在阿里巴巴基础上创立了淘宝。他找到了当时靠移动QQ和QQ秀,第一次尝到赚大钱滋味的马化腾,希望他投资淘宝,占股15%。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这次投资邀请,现在看来简直就是梦幻联动,双厨狂喜。
 
如果是放在2010年3Q大战后,投资如开闸泄洪的马化腾,肯定二话不说就投了。但那时的马化腾既看不懂C2C模式,也比较贪心。他告诉马云,要么让我控股,要么不投。
 
谈起这次拒绝,马化腾多年后表示,自己悔得肠子都青了。
 
不过人嘛,只能赚到自己认知里的钱,也怪不得马化腾。
 
小马哥虽然是个不错的产品经理,可并不是投资人出身,研究商业模式也并非他的强项,只能说两位马爸爸注定擦肩而过,江湖再见时,两人已是对手。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马化腾的问题,在于简历不好看,但相对容易弥补。而马云受困最大的,其实是行业局限性。
 
互联网骨子里是崇拜技术和知识的。
 
在互联网早期,能把产品做出来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对技术背景的偏好尤其强烈。比如2017年在著名的东兴饭局里的各位创业者和投资人们: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其中只有马化腾和周源毕业于非985/211院校,也只有5人没有技术背景。
 
像马云这种不懂技术,每个项目都口口声声要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先行,技术靠后的,在00年前后的国内投资人和同行眼里,这不就是满嘴跑火车嘛。
 
直到20年后,投资人们才发现,比起「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理工男,那个大吹牛皮的马云,才是看得更远的那个人。
 
从B2B,再到C2C,然后是支付、B2C、物流、云技术,金融、新零售、企业服务……阿里巴巴的战略逻辑可能是全互联网最明确的。
 
直到如今,马云也不爱和那帮技术宅理工男玩在一块。
 
他更喜欢和王菲唱唱歌,和李连杰打打拳,和高晓松聊聊音乐,和王中军聊聊电影,和赵薇喝喝酒。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文艺方面的爱好,看得出,还是有他父亲的遗传。
 
而马云马化腾二马的相同点,则在于时代局限性。
 
早年的投资人,投资逻辑,和现在远远不同。
 
投资人不敢投自己看不懂的商业模式,不敢投没有明确盈利手段的公司,甚至不敢投钱给不太熟的人。
 
那时的投资方也更加强势,对股份要求会更高。
 
他们觉得QQ不赚钱,也看不懂阿里巴巴到底要做什么,自然不愿意投钱。
 
况且四大门户那期内容里我提到过,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互联网泡沫破灭,也极大地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投资人的手更紧了。
 
20年过去,如今的投资人简直手无遮拦,只要是个热门赛道的创业项目,就会全力发掘那一点点的闪光点,然后开始撒钱。
 
觉得创始人不错,就会投;觉得团队很能打,也会投;觉得商业模式不错,一定投;觉得用户量不少,也要投;哪怕你一无所有,只要选对了赛道,也能拿到投资。
 
但同样的,投资人拒绝你,也可能因为某个很随机的原因。
 
2005年,红杉资本找到当时还在做校内网,急着找投资的王兴和王慧文,想和他们聊一聊。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红杉资本,也许看视频的同学们都有所耳闻,它是中国最出名也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创始人沈南鹏本人就是创业者出身,先后创办了携程和如家酒店,堪称创而优则投的先行者。
 
没想到红杉那次和王兴的会面,意外频发。
 
初出茅庐的王兴居然把商业计划书落在了出租车上,只好和王慧文临时手写了一份计划书。而红杉这边,好朋友周鸿祎恰巧来找沈南鹏喝茶。
 
彼时的周鸿祎结束了3721的创业,短暂地在IDG资本做了一段时间投资。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而那时的沈南鹏还没有投出过一个案子,也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于是他很虚心地请周鸿祎帮忙,见见王兴,看看两个小伙子有没有潜力。
 
传说王兴对周鸿祎的表现非常冷淡,周鸿祎也觉得王兴是个牛皮哄哄眼高手低的海归,没有留下好印象。
 
周鸿祎供职的IDG,投资方法论很简单:「投人,投人,还是TMD投人」
 
看不上王兴的周鸿祎,转头就对沈南鹏说了一通。于是沈南鹏拒绝了王兴,红杉和校内网擦肩而过。
 
被拒绝的王兴,实在找不到钱,只能忍痛将校内网出售给了陈一舟。沈南鹏就这样错过了投资「中国的Facebook」的机会。
 
红杉在中国投资圈里的地位,不仅是一个个项目投出来的,更在于它引领了一个投资流派:赛道派。
 
赛道派,就是指看准一个互联网细分领域,投资这个领域的几个主要玩家。
 
哪怕这几个玩家之间竞争得你死我活,有胜有败,在投资机构眼里也不过是风险对冲罢了。只要判断对了大趋势,可以凭一己之力吃尽一整个赛道的红利,
 
过去的十几年里,红杉中国先后投了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也投了蔚来、威马和小鹏汽车,摩拜和ofo也都拿了红杉的钱。
 
作为国内最大的VC之一,红杉可以说非常有钱任性了。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看的项目多了,被打脸的机会也就更多。如果是没有关注到的赛道,就很容易错失独角兽。
 
2008年,困境中的京东找到红杉,希望拿到投资,但被红杉否决。2012年,张一鸣带着刚刚上线的今日头条找到红杉,同样被沈南鹏拒绝了。
 
拒绝大师沈南鹏,名不虚传。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只不过,有钱确实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弥补遗憾,防止打脸。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2010年,再次创业的王兴作为美团创始人,找到沈南鹏的时候,沈南鹏没有拒绝他,并且在后来又跟投了五轮,还推动了美团点评合并。美团这个项目,让红杉赚到了逾百倍的回报。
 
而京东和字节跳动,沈南鹏同样用后续的投资弥补了当年看走眼的损失。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哪怕曾经我对你爱答不理,如今我依然高攀得起,有钱,才有拒绝别人的底气。
 
学习了,学习了。
 
拒绝这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幸存者偏差。
 
只有最后被打脸的拒绝,才会被历史所记录,那些正确的拒绝,反而会被当成理所应当,无人知晓。
 
创投圈最流行的社交方式,莫过于德州扑克,而投资和德扑一样,都是关于概率的游戏。
 
只要和概率打交道,就一定会有某一刻惨遭打脸。
 
但这不代表能用最后的结果,去倒推当时的决策。
 
投资人的不同打法,无论是专注某一赛道,还是只投靠谱的人;无论是到处撒钱,还是重注个别优质项目,其结果无非是提高获胜概率,提高获胜的案子的回报率,最后摊平失败的成本。
 
资本和普通人的区别,不只是钱多钱少的区别,还有为不同概率下不同注的逻辑,而与概率共舞、做时间的朋友总会有被概率青睐的那天。
 
而创业者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决策、执行和资源,亲手改变概率。
 
创投圈每年都有废物赘婿逆袭成为歪嘴龙王,最后创业者打脸傲慢投资人的故事,而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吧。
 
但无论多少次回到过去,张朝阳都依然会拒绝马化腾,马化腾依然会拒绝马云。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资本会后悔吗?也许吧,但资本不在乎,资本永远有下一局。
免责声明:除本号原创的图文之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后台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互联网大佬打脸啪啪啪啪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Oa5bjm2sSlYUDMkvJo5ww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流量电商,“入局”还是“入坑”?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杨业擘
头图 | 视觉中国

 

 

 

“现在淘宝、京东等一类电商的用户大概是6亿,很多刚熟悉智能机的用户大概在4亿,这部分群体基本都是二类电商的目标用户,你说这个市场大不大。”做了两年二类电商的万枫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尽管他没看到过相关数据统计,但他坚信这个市场十分广阔。

 

“月入百万的很多,我们每个月在巨量(引擎)都充值千万,我很多朋友也是这规模。”在抖音上属于头部生态机构的点金手创始人丰年也笃定地提到,鲁班的规模在整个抖音卖货生态比重十分重要,而且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的情况下,二类电商的“货找人”模式势必会越来越火。

 

然而,面对这一爆发的生意机会,很多人甚至还不了解二类电商,绝大部分新手创业者被月入千百万的暴富机会吸引,却也在轻易亏损几万至几十万元后无奈退出,这一几乎分布在所有流量平台上的隐蔽电商生意经,为何如此魔幻?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来源:全球移动广告营销情报中心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用算法“赌博”,用流量下沉

 

尚不被大众熟知的二类电商(也称直营电商)最大的特点,不像淘宝和京东上有超市门店似的平台店铺,二类电商就像是流动的小商小贩,一个产品广告落地页夹杂在短视频、图文信息流或者直播间中,刷过了就看不到了。

 

实际上,二类电商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百度辉煌的PC的时代就有,但那时候的玩法和现在有很大区别。

 

2011年就入行的李强,还是很怀念那个没有算法的时代。“那时候搜索流量比较精准,行业也很混沌,我卖保健品一单能赚200元,一天赚2万真不是说着玩的。”早些年行业鼎盛时期,二类电商的广告投入与产出比甚至可以达到1:20-30,甚至更高。

 

然而在移动时代来临后,百度、360等平台上的二类电商玩家几乎难觅踪迹,大家纷纷转移到抖音/今日头条、腾讯和快手等流量平台上。字节的巨量引擎、鲁班,腾讯的枫叶,百度斗金是目前行业三大二类电商推广平台。

 

这些流量平台都是靠算法推荐,转化率的高低只有靠不断试错。需要玩家不断试探广告出价的最低价,也不断试验出算上广告投入+商品成本后,用户最愿意接受的商品售价临界值。

 

“现在测品的时候特别费钱,一测3-4万块钱就没了。”李强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你花这些钱买的流量广告,可能很多人看到了,但是却没有转化,虽然说算法能选择定向地区和人群投放,但最后买不买还是没人能算得准,只有像赌博一样凭感觉押注。“今年有些过去玩P2P的都进来了,就是因为这行业可以赌一把。”

 

而这些花钱买来的流量,将商品推向了广袤的下沉市场。

 

“货品卖到全国哪地方都有,我们基本都是到付,你就知道这些消费者是多下沉了。”进价40元一件的皮衣,号称具有磁疗效应的内衣,9.9元四双的袜子,这些在下沉市场很受欢迎的产品,主要特征是面向中老年人、偏男性用户,而且看起来很实惠。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近7天全平台二电最受欢迎产品Top 5     数据来源:App Growing

 

重要的是,这些商品几乎不是什么品牌货,一双价值199元的神似 AJ 1 的滑板鞋,就是最近的爆品。“我们卖的不是假货,卖的与宣传的不符合,要被罚款的。”经常做运动品的万枫向Tech星球强调,但是很多二类电商的商品,很难说没有碰瓷大品牌或者过度宣传,而且商品售后都很成问题,毕竟没有平台型电商品台的监督与店铺信誉积累,缺乏制衡策略的二类电商可谓是在蒙眼狂奔。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为爆品而生的二类电商

 

狂奔的二类电商,目前没有准确的市场规模统计。DataEye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整个二类电商行业投放的广告金额在200亿左右,2020年规模预计会翻倍。

 

然而,这些广告费用的转化率是多少,没人能说出准确答案。所有人都在追求爆单,也即突然出现的高转化率,这样才能瞬间赚到几十万到几百万。而爆单的关键,就是能有爆品出现。

 

在抖音、腾讯上做二类电商的万枫,最近就很着急,6家代运营测品的成效都不显著,他已经一个月没有爆品出现。这让他一时不知道主攻卖什么,但是买流量广告的钱却还在花着。

 

9月18日那天,万枫的一家代运营开始测一款护膝的市场接受度,最开始在腾讯广点通上出价100元,商品卖出去了几十件,一看有起色,这家代运营继续放量,广告价格也在不断下探,然后惊喜发现出货量不降反升,代运营急忙将这一消息反馈给了万枫。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号称德热印刷技术+艾草药材制作的护膝

 

 

“再充进入30万块钱,同时进一步试探价格”,万枫兴奋给团队下达指令。最终价格下探到46.33元,24小时卖出1798件。万枫知道找到爆品了,最终为这个爆品投入了100万费用。

 

“卖一件赚30块钱,这单10天大概赚了40万。”万枫告诉Tech星球,这个行业玩的就是心跳,你根本不能预料哪些商品能火,唯一能做的就是砸钱买流量试验。不过,现实也很残酷,DataEye的数据显示,爆品仅占大盘5%。

 

没有爆品就没法赚钱,很多从业者仍在强调选品的重要性。但选品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二类电商最主要是能降低广告成本,一味低价进货是在压缩与你合作厂商的利润。

 

万枫就告诉Tech星球,他卖的护膝比拼多多上贵一倍,毕竟淘宝和拼多多上一搜索,同类产品比价已经近乎到最低了,做二类电商优化好广告成本,利润空间还是大很多。

 

也不是越新奇越好,义乌某商品批发商专做三档负离子花洒、台式三筒净水器,桌面暖风小空调等新奇产品,李强评价这些商品时说道,这些商品确实吸引眼球,但都不实用,退货率也高。

 

多位行业从业者提到的经验之谈,就是选品要站在消费者角度想,最重要的是要消费者感到实惠,这是能促成转化下单的关键。因此,大家无不在广告文案上想办法,“清仓”、“特价”、“仅限”等词语,成为二类电商年度最常用的词语,以此博得1:2-4左右的ROI(投资回报率)。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80%玩家阵亡的炮灰游戏

 

尽管成功的法则相当简单,但实战中却也有很多大坑。

 

北京二类电商玩家张世泽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很多商品并不是你独有,很多时候也要跟同行竞争。比如,一开始你的出价比同行低,流量平台就不给你推荐,你的产品能爆也不会火,所以这时候需要赔本走量。比如,广告出价100块,这时候单品已经赔20元也要投放,接着量起来后,你就开始降低出价,不断试验广告价格最低能出到多少。

 

这个时候,拥有精通流量平台运行方法的优化师,这一角色就显得重要起来。没有这方面资源,是很多新手入行的最大门槛。于是很多代运营公司应运而生,但很多新手的都栽在了代运营公司手中。

 

Tech星球加入的一个“二类电商资源对接群”中,经常有新手入群咨询。来自义乌的张芬就选择与代运营合作,亏了2万后忍不住在群里吐槽。腾讯广点通一位TOP级商家孟辉悄悄加了张芬的微信,告诉他一些经验,“别被代运营发的截图忽悠了,一天1000单玩似的,他们能那么有把握爆单,早就去自己做了。”孟辉所指的截图,是指代运营炫耀战绩的成绩单。

 

孟辉提到他还有个朋友,爆单还是赔了10多万,这个行业坑很多,运费成本和签单率高低、以及如何选择外包客服等,都影响到是否能赚钱。“谁入二类电商不交学费?很多是赔了就走的玩家。”

 

万枫还提到,二类电商很考验供应链与资金实力,他的护膝产品爆单后,账户上最少只有几千块了,他急忙凑集资金支撑广告投放。这也是他没去字节跳动“鲁班”玩的原因,因为鲁班大多是在线支付,而在线支付的平台账期是14天,到付的资金回笼时间基本是3天,他的6个账户资金链撑不住半个月,必须选择资金回笼快的平台。

 

另外这款护膝产品,9家厂商同时在供货,他的团队运营一直在向各家求货,这家先发几百单,那家发2000单。

 

因此,二类电商很考验综合实力,很多中腰部玩家甚至都在硬仗中被“劝退”。

 

而孟辉提到他们头部玩家的竞争也激烈,河北卖鞋与广州卖面膜的几家企业,每个月给流量平台的广告投放充值金额都上亿,月入千万就是这种玩家,“行业越来越向头部玩家和品牌玩家聚集,剩下80%都不怎么赚钱。”

 

 

电商暗流里的魔幻生意:月入千万与80%炮灰

签单率与复购的生死门

 

“传统电商考验的是退货率,二类电商玩的是签单率。

 

多位玩家都提到二类电商有个关键数据,就是签单率。由于大多数二类电商都是到付,这时候消费者能否都收货就很关键。“没有40%以上的签单率,很大概率会赔本”,经验丰富的李强总结道。

 

张芬就输在签单率上,她的鞋货品只有10%的签单率。孟辉看过她的后台截图后,认为她被代运营刷单的可能性很大。但即使不刷单,很多玩家的签单率也难看。万枫提到,他的护膝爆款签单率达到了80%,这才让他赚到一些钱。

 

在二类电商行业,签单率和广告出价同样是一门玄学,并没有很好的措施应对。于是,很多玩家将目光转向了传统电商擅长的复购上。

 

目前,字节的“鲁班”有店铺评分,其他平台虽然没有门店的概念,但也仍有办法做复购。孟辉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他们有系统沉淀数据,“当你积累了10万条消费者数据,打电话或者加微信做社群复购,才能赚钱。”

 

在其看来,二类电商成为拓展用户数据的渠道,抖音、快手、腾讯的广告平台源源不断帮助其接触到新客源。

 

诚然,如孟辉这种最终形成体系的玩家,最终还是少数。很多玩家依靠假货降成本,大不了赔点钱就撤场了;还有不少玩家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口碑砸了换个营业执照,就可以继续卖货。这些很难避免的粗暴灰色打法,也让二类电商始终活在互联网平台的暗流中。

 

在很多人看来,二类电商在2017年就已经过了红利期。不过在“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潮流转变下,也有不少玩家坚信二类电商还有机遇,毕竟未来是大数据和算法的时代。

 

Tech星球独家获悉,字节的“鲁班”目前正向一类电商转型,加入的门槛也在提高,比如必须拥有在淘宝/京东上6个月的店铺。“我们现在正处于过渡期,后续我们转型的一类电商和普通的一类电商也不同,字节电商更强调内容营销。”一位字节的内部人士说道。

 

字节鲁班的转变,是否意味着二类电商将会逐渐消亡,还不得而知。但投机性质的二类电商总有暴富故事,也注定会吸引很多人前仆后继的入场,然后继续上演少数的幸存者游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AoDMGYG7XVy5dAobDcgZQ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授权转载自品玩(ID:pinwancool)

 

你我可能都有所察觉,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软件。

 

我们早起的第一件事不是上厕所,而是开手机查信息,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不是说晚安,说完晚安之后还得再刷会儿微博。

 

但是网飞的新纪录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要说的,并不是“社交网络侵蚀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种俗辣的观点。相反,《智能陷阱》逼我们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些社交 APP 都是免费的?为什么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却不用付钱?

 

面对大多数时候以免费面目示人的互联网,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免费从来就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广告才是。《智能陷阱》揭开了这种“免费”背后的真相:在靠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下,每一个公司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好向广告商卖出更高的价钱。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诱导人们产生依赖。然而算法的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假新闻四起、政治极化、青少年自杀率激增……最终就连开发者本身也深陷算法的枷锁无法逃脱。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用 90 分钟,《智能陷阱》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商业模式之恶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免费软件。

 

如果你没有付钱,那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付出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的隐私,你的时间。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私本身并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问题。面对互联网的便利性,人们纷纷用脚投票,从私密性更好的传统通讯方式倒戈向了社交网络。很多人会想,谷歌只是一个搜索框,Facebook 只是一个看朋友们动态、看朋友们照片的地方,就算它们知道了我搜了什么内容正在关注谁,又能怎样呢?

 

然而人们没有发现的是,利用这些私密信息,平台会更好地夺取他们的注意力,并且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时间打包卖给广告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了解你,才能更好地控制你,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智能陷阱》借投资人之口说明了这个商业逻辑。

 

罗杰·麦克纳姆(Roger McNamee)是硅谷著名投资人,也是 Facebook 的早期投资者之一。麦克纳姆表示硅谷的商业模式已经出了“道德问题”。

 

“在硅谷的前五十年,公司制造产品卖给顾客。比如微软卖给顾客软件,苹果卖给顾客电脑,这都是简单又健康的商业模式,”麦克纳姆说,“然而过去十年,硅谷最大的公司们,恕我直言,一直在做‘卖用户’的勾当。”

 

“我们不为社交产品付钱,为产品付钱的是广告商。我们不是顾客,广告商才是顾客,而我们是被销售的产品。”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罗杰·麦克纳姆,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因此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用户不付出隐私成本就获得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社交软件不收广告商的钱,转而向用户收取运营公司和 APP 所需的费用,比如用户每刷 1 小时微博就支付一定费用,这种模式行得通吗?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以 Facebook 为例,根据本年度第一季财报,Facebook 第一季度来自于广告业务的营收为 174.40 亿美元,同时期 Facebook 月活跃用户约为 27 亿。也就是说,Facebook 每季度至少要向每位用户收取 52 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收入水平——如果这些用户还坚持使用收费版的 Facebook,没有转而使用其他多如牛毛的免费社交软件的话。

 

离不开手机?你被“脑控”了

 

但也有不少人对技术持乐观态度,认为社交网络只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就算它们利用我的隐私猜出了我喜欢什么,从而给我推荐了我更需要的商品和更爱看的内容,也没什么不好的。

 

比如乔布斯。年轻时的乔布斯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到,电脑和互联网是人类最棒的工具,就像是给思想装上了自行车。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其实手机也是一种电脑,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然而工具的一大特征是,在你不用工具时,工具会好好呆着不动。此外,工具也没有自己的意志。然而社交软件是有意志的,它的意志就是开发者的意志。它会不断地引诱你去打开它,推送你喜欢的内容占据你的时间,不停地弹出提示框争夺你的注意力——简而言之,让你上瘾。

 

所有把社交软件当成单纯的工具的人,都选择性忽视了广告商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渗透,也忽视了网络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当你放下自行车,你不会感到烦躁空虚疲惫,但删掉社交软件你可能会。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智能陷阱》里的主角,在看到前女友谈新恋爱时终于忍不住砸碎了锁手机的箱子。

 

然而产生离不开手机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个人自控力的下降,而是因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每天都在研究怎样让人成瘾。《智能陷阱》里展开说明了这一点。

 

在斯坦福“劝服技术实验室(Persuasive Technology Lab)”,学者们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所知道的一切心理学知识来改变他人的行为。很多硅谷的著名人物都曾是这个实验室的学员,其中也包括 Facebook、优步、推特、领英等公司负责用户增长的关键人物。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劝服技术课现场,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谷歌前设计道德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员。特里斯坦表示,很多看似“无意识”的设计,都是为了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行为,培养用户刷手机的习惯。比如说最常见的下拉刷新的设计,其实和赌博老虎机的原理一样,都是一种正强化的过程(Positive Reinforcement)。用户每次下拉软件就像拉动老虎机的把手,每次都能获得未知的新奖励,久而久之,用户就形成了无意识刷手机的反射,哪怕明知道没有新信息,也会忍不住下拉刷新。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除了下拉刷新之外,有人在照片中圈出了你时软件发出提示,聊天时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主动告诉你每个朋友的新动态,都是社交网络为留住你所做的努力。

 

社交软件不仅希望你在有需求的时候打开它,它希望你在没有需求的时候也离不开它。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这是一场“你下线我就输”的竞赛,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在表面上,广告商买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然而这样说还是太简单了。

 

本质上,广告商买的产品其实是用户行为和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变化——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你的想法,直到改变你这个人。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变化,几乎不可能被察觉,

 

假新闻的沃土

 

如果说“卖用户”的商业模式和“让用户上瘾”的设计都在开发者的计算之中,那接下来的发展就是连开发者也没料到的了。

 

由于算法只会通过用户行为来判定用户兴趣,在增加用户停留时间的最终目的下,算法会向用户推荐越来越多强化用户已有观点的相关内容。人们目之所见全是相同的观点,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同一类资讯——你越爱看什么,平台就给你推送什么。

 

在这种逻辑下,假新闻和阴谋论得以飞速传播。《智能陷阱》里提到了“地平说”的例子。NBA 著名球星凯里·欧文曾公开表示他认为地球是平的,在遭到公众批评后他又上节目道歉,称自己对地平说信以为真是因为在 YouTube 上看多了阴谋论视频。“你点进一个 YouTube 视频,就像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欧文说,“然后平台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的此类视频,慢慢的你就信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欧文把原因归纳为 YouTube 的洗脑,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以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为唯一导向的算法不仅滋生了阴谋论和假新闻,也让人们的政治观点越来越极端,越来越难以调和。皮尤研究中心对 1 万名成年美国人的调查发现,美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更要分裂,在最近一段日子里,美国人的政治两极分化更是达到了 20 年来的最高点。而两极分化的程度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程度呈正相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社交网络也带来了越来越多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统计数据显示,美国 15-19 岁女孩的自杀率比世纪初提高了 70%,而 10-14 岁女孩的自杀率增加了 151%,自杀率激增的拐点同样产生于社交网络诞生的那一年。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面对越来越多社交网络引发的负面新闻,这些“上瘾算法”的开发者们也开始感到警惕。

 

在《智能陷阱》中,开发者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不安。特里斯坦·哈里斯提到,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情境——几十个加州年轻白人男子围坐在一起,就决定了几亿人的行为习惯。出于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的反思,特里斯坦·哈里斯已经从谷歌离职。Facebook 点赞按钮发明者贾斯汀·罗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则表示,自己一开始发明点赞按钮绝对是出于好意,“想要让人们传递爱表达爱”,然而如今看来,这个功能似乎“把人们引向了反乌托邦”。如今罗森斯坦已经卸载了大多数 APP,关掉了所有的应用通知,用沉默的对抗回应这一切。

 

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智能陷阱”如今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或许在未来,政府可以对收集数据的行为征税,就像对石油征税一样,或者像欧盟一样,积极制定数据安全法,给用户回溯、消除自己数据的权利。

 

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死了的树比活着的树更有经济价值,死了的鲸比活着的鲸更有经济价值。只要我们的经济系统还这样运转,公司不受监管,他们就会继续破坏树木,捕杀鲸鱼。在地球上挖矿,从地下抽石油。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做会破坏地球,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做会为后来几代人留下一个更不堪的世界。

 

而现在我们就是树,我们就是鲸,我们的注意力就是被无节制开发的矿产。

 

如果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的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不难预料。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结局——我们看到互联网公司利用强大的人工智能,研究怎样操控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去看他们想让我们看的东西,而不是让我们看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最为一致的东西。

 

最讽刺的是,我能看到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一种《智能陷阱》的表现——因为我有一个网飞账户,网飞知道我喜欢看和技术相关的影片,所以这部影片才出现在了我的首页上。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qrMdUuVWuaJzD9X0dAVYg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线上钓鱼、线下洗脑,只是乱象中的一角。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文 | 金玙璠
来源 | 深燃(ID:shenrancaijing)

十一回家,你被催婚了吗?

 

“毫无意外地被催婚了,但我也不敢告诉家人,我被婚恋介绍平台骗了,一下骗了一万多。”妮妮对深燃回忆,自己被四波红娘轮流洗脑,“你年龄不小了,从谈恋爱到结婚需要时间”,当天早中晚三顿饭都没吃,饿到头昏,妮妮最终消费了10100元才离开小房间。

 

先是在线上钓鱼,以“有很适合你的男/女生”的说辞诱导用户到线下门店进一步沟通,接下来就是密闭空间内长时间的信息轰炸,软磨硬泡用户购买服务,这些套路不但发生在小平台,某些老牌互联网公司也深谙此术。

 

同时,在PUA文化盛行的今天,情感领域的生意不再只是婚恋介绍这么单一,一家情感咨询平台APP上的课程范围包括挽回爱情、老公出轨、婚姻修复、赢得优质男、重回热恋等,具体到提高个人魅力、外形建设、朋友圈展示面打造、如何与女生幽默有趣的聊天并升级关系等等。

 

这些课程有低至9.9元/年的性爱秘术课,高至14000元两个月的情感挽回一对一私教课,多数课程承诺手把手教学,“一个月帮挽回男/女友”,深受一些性格内向或急于挽回前任的单身男女青睐。

 

可是,一旦服务开始,提供服务的公司转眼却成了投诉平台的常客。很多用户发现导师授课不专业、不及时,比如发送十多个G的电子材料,让学员看书甚至看电视剧提升自己,有受访者表示导师多是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回复,理由是“忙了一天累坏了”或“目前的情况不合适回复”,且不允许其未经导师同意回复对方,并在过程中继续被诱导报名更高阶的课程以解决感情问题。

 

当用户申请退款才恍然发现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要么耽误感情,要么损失金钱,强制支付三成违约金或拿不到任何退款,乃至被导师拉黑,再也无法拨通客服电话。

 

深燃和多位用户沟通后,还原了当前情感咨询、婚介市场乱象中的一角。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情感挽回“老炮”花镇:

前身泡学网,涉PUA案

在情感咨询领域,有一家大名鼎鼎的公司——花镇情感,这家公司亦和PUA(全称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绑定在一起。

 

上个月被曝光的26岁男子烧炭自杀疑遭女友PUA的新闻,一度引起轩然大波。据多家媒体报道,轻生的男子为了挽回女友,在无资质情感咨询师“娃娃”的指导下服用了精神药物,咨询师就职的广州确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属的母公司正是广州花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镇情感)。

 

深燃查询天眼查发现,广州确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已于9月12日从在营(开业)企业变更为注销企业。事实上,其母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广令人惊叹,花镇情感从前是男性泡学文化交流社区之一泡学网的网站备案公司,现在对外是一家恋爱情感技巧与婚姻咨询平台,阵地是花镇APP。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花镇APP介绍

 

黑猫投诉上针对花镇APP的投诉量达到32起,多数投诉者的诉求是花镇涉嫌诱导消费、虚假宣传,要求退款或赔偿,但被要求支付30%违约金,多次与花镇客服交涉未果。

 

一心想挽回前任的Vivian,于8月26日在花镇APP付费了2个月的一对一私教课程,原价15900元,活动价14000元,次日预约了高级导师咨询。因为Vivian感觉这位导师的沟通欠缺涵养,比如“学历、外表都不重要,我以前的女友是英国留学生,长得也好看,我一样把她甩了”,后续的实操指导也不够专业,如建议她要想挽回,就要约见面并需要有肢体接触,导致前任对她的态度极度不耐烦、甚至要拉黑,她便找到花镇的助理及销售投诉,得到的反馈是“导师经验很丰富,需要再给点信任”。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Vivian的私教服务订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她对深燃回忆,自己因此情绪低落压抑、每晚失眠到天亮,无法正常工作,当她在后台提交退款申请后,花镇方面表示,提前终止合作须付30%违约金。Vivian自称当时是在多名销售轮流电话沟通、软磨硬泡三个月后,才报了私教课,但只服务了两天,就付出了四千多元,感觉非常失望。

 

另一位投诉者小洋子为了挽回感情,于今年6月17日购买了上述一对一私教课程,同样发现导师不专业,第一位导师让她自己看电视剧或看书提升自己,另一位心理老师说她有抑郁症需要去医院配合药物治疗。在购买服务4天后,她申请全额退款,售后客服称需支付30%的违约金和四天的咨询费。

 

花镇APP上不止有上万元的私教课程,以黑猫投诉上出现次数颇多、花镇APP上导师排行榜第一的魏梦琦导师为例,她的直播间里有低至9.9元/年的性爱秘术课,上至6680元/年用于巩固亲密关系的甜蜜爱情训练营。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来源 / 花镇APP

 

不止一位购买花镇APP服务的用户向深燃表示,他们大多先在导师的直播间听免费的前期课,直播间内时不时会发放20元到5000元不等的优惠券,最初报名了训练营的大班课,在群里咨询得不到解答或被告知“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后,报名了一对一的私教课。

 

在购买服务前,花镇导师口头承诺亲自指导、手把手教学,“一个月帮挽回男/女友”,他们接受服务几天后发现服务不及时、不专业,甚至联系不上工作人员,因此要求退款,但花镇以“不论课程类还是非课程类付费内容均为虚拟商品,不支持退换”为由,部分人只拿回了70%的费用,还有更多人申请退款无果且联系不上客服人员。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情感挽回腰部平台:

付费后几乎无服务,通过夸大问题诱导消费

在情感挽回产业里,花镇的知名度和课程费用都处于顶端,在它之下,还有为数众多的腰部同类产品,以小鹿情感为代表。一位曾经试图购买花镇私教课的用户告诉深燃,几番对比后,正在犹豫是否购买小鹿上的课程。

 

小鹿APP首页有不同的栏目,如挽回爱情、老公出轨、婚姻修复、赢得优质男、重回热恋等,课程表里名目众多,价位不等,比如1.9万人已学的恋爱训练营(送聊天话题模板),价格范围是1888元到9888元,用户无法在APP上自行下单,需要联系咨询师使用定制收款支付。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小鹿APP界面

 

自称性格内向、不会与女生聊天的小雨下载了小鹿APP,当导师不断强调“幸福是自己的,学到的东西也是自己的”、“完美蜕变不仅仅是聊天,最主要是思维的转变”,并提出将安排两位导师辅导时,他于7月21日购买了小鹿情感上的聊天加速器课程,费用是定金800元加上课程费1700元共计2500元,诉求是追求一位女生。课程内容包括提高个人魅力、外形建设、朋友圈展示面打造、如何与女生幽默有趣的聊天并升级关系等。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小雨付款时与导师的聊天记录及订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刚付费的前两天,导师负责帮小雨编辑好回复内容,包括表情包,小雨只需要转发给女生即可。后来每次都是他自己主动向导师“求救”如何回复对方时,才偶尔有一位导师回复,但也不及时或是敷衍处理,一般是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回复,理由是“忙了一天累坏了”、在服务私人定制的学员(一对一服务),或“目前的情况不合适回复”,且不允许他未经导师同意回复女生,这让小雨的追求计划雪上加霜。

 

不但前期承诺的一位主教课程、一位疏导心理一共两位导师辅导无法实现,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导师一直在诱导他报名更高阶的课程才能解决感情问题,小雨表示自己没钱,导师劝其借钱,并称“实在没钱,先交定金也行”。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小雨与导师的聊天记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天眼查显示,小鹿情感的主体公司为北京魅动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有小鹿和垂直电商渠道野兽先生两个产品。

 

小雨向深燃透露,自己并非是一时冲动付了费,早在两三年前在百度上就看到了这款APP的广告,当时的名称是坏男孩,他因为遇到感情问题在近一年左右再次下载了改名后的小鹿APP,也是因为了解到小鹿情感还有线下店铺,判断相对靠谱才付费的,但没想到付费两天后,导师就变了态度。他回想整个课程,称只学到了一点,就是“别太把女生的要求当回事”。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小鹿情感母公司于2016年登记坏男孩标识

来源 / 天眼查

此前导师口头承诺15天不满意可以退款,小雨在第10天拨打客服电话申请退款,结果被告知“15天不满意退款”的规定以前确实有,现在没有了,新规定是“48小时内可退款”,过时不退。刚满18岁的小雨无奈之下试图通过黑猫投诉维权,现在再联系导师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客服电话也无法拨通。

 

在沟通中,深燃发现,多位用户的感受是,在下单前,导师描述的内容和自己的情况吻合,并极力强调会用专业能力帮你解决问题,一旦付费,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了,甚至只会夸大问题,告知用户需要更高阶的课程才可解决问题。

 

有的用户表示在报名小鹿平台上两千多元的一对一私教课后,只收到了十多个G的电子材料,向导师咨询问题,对方一开始是几十分钟后回复,后来是一两天后回复。

 

还有用户对深燃表示,找的也是小鹿平台上推荐的奈尔恋爱团队来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课程费用2588元,因为经常不回复、指导聊天3次没有效果,提出更换导师,结果被对方拉黑。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订单截图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与导师的聊天记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钓鱼式相亲:

密闭空间+长时间洗脑

在情感指导、挽回之外,相亲是更加有利可图的市场,不少婚恋介绍平台为了敲定一笔买卖,往往是不惜一切代价诱导用户消费,“技巧”满分。

 

苏亚平时工作忙,交友圈不广,无意进了“我主良缘”的微信交友群,填写了部分资料。突然有一天我主良缘的红娘打电话给她,邀请她去门店详谈,不过被她拒绝。苏亚对深燃回忆,在那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红娘一直电话轰炸、洗脑,打感情牌,告诉我,好几个不错的男生看了我的资料、对我有好感,约我线下面谈”。

 

5月21日,苏亚来到店里,“红娘一见面就开始各种夸我,说给我找店里顶尖的红娘给我服务”,当天她又填写了更详细的个人资料,于是另一位红娘开始对她进行长达4个多小时的“轰炸”。苏亚称,主要是讲述自己有多牛,有多少成功案例,“她说那些女孩都很幸福,我比她们条件好,还漂亮,门店有很多优秀的男生,就差她帮我这一把了”,“我可以帮你找到条件很好的,有车有房定居苏州的,年薪30万以上,你找到男朋友,可以让他补贴你这部分钱”。

 

见苏亚开始犹豫,红娘于是推荐套餐。“她一来就推荐了7万的,说7万只是优质套餐的基础套餐,我嫌贵,双方就僵持着,她开始说,看我是很棒的女孩子,想帮我,为我去申请一个5万的优惠套餐,内容跟7万一样。”红娘一边劝苏亚不要犹豫、不要后悔,还口头承诺不满意就退款。

 

甚至在苏亚未同意的情况下,自称财务的工作人员带着二维码来收款,一阵攻势下,苏亚被催着付了款。刚付完5万元,红娘突然很懊恼地说自己忘了,其实有一个7万的结婚返还版,也就是2年内结婚可以返一半,非常划算。在没有询问苏亚要不要的情况下,直接拿起电话与上级免提状态下沟通。

 

“演戏开始了,在我面前,很艰难地为我争取,打感情牌,让我没办法拒绝。”就这样,苏亚被盯着用支付宝借呗又付了2万,总共7万,并被催着签了一份电子合同。

 

接下来,红娘给苏亚约见了三个男生。“第一个我不满意,我说了原因,也跟红娘说,不要比我大7岁的男生,结果介绍的第二个还是比我大7岁。介绍的第三个没在我的要求范围内,我没去见面。”

 

事后,反应过来的苏亚要求退款时,红娘拿出合同称“合同上写了,单方面解除合同不能退费”。这时苏亚才知道,关于结婚返还一半是指总金额的60%再扣除30%的基础服务费的一半。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苏亚与我主良缘签订的服务合同及聊天记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沈桦和苏亚的遭遇大同小异,一位老师负责进店洗脑,另一位老师负责对接男女见面。

 

沈桦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我主良缘的免费相亲广告的,填完资料后接到红娘陈老师的电话。“问我想找什么的女生,我说完想找的标准,她就给我推荐了一个女生,说很合适我。”红娘以此为由,约沈桦去店里进一步填写资料。

 

多次沟通后,沈桦在8月22日晚上到店。据他回忆,被安排到一个小房间里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洗脑”。“了解过去的情感经历、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问消费习惯,是用信用卡多还是花呗多,问额度有多少。还给我看了他们公司创始人上电视的节目。”直到当天晚上23时,红娘拿来价目表叫沈桦付费了19980元的服务,“付款后才叫我签的合同,我都没时间看合同内容”。

 

9月13日,我主良缘向他介绍过一个女生,红娘告知他“初次见面不宜聊太久”,匆匆见面后就没了下文,女生微信不再回复。当沈桦提出退费时,红娘表示“女生正在筛选中”,“服务一旦开始就不可以退费”。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沈桦与我主良缘签署的电子合同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如果当时要我付现金,我可能也不会签,他们诱导我分期付款,说这样每个月还款压力小。”沈桦对深燃分析,这些红娘的套路是,深挖你的过去来给你心理压力,窥探经济状况来试探给你办什么价位的套餐,并且他怀疑介绍的女生也是平台找的托。

 

公开资料显示,我主良缘的主体公司是深圳我主良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邓达于2007年创立。在部分新闻报道里,邓达被称为“中国红爹”。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来源 / 百度资讯

 

多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馈,我主良缘先是在线上钓鱼,以“有很适合你的男/女生”的说辞诱导用户到线下门店进一步沟通,接下来当面销售的过程中,就是密闭空间内的信息轰炸,利用软磨硬泡的手段,诱导用户购买服务。

 

事实上,这不只是我主良缘的独门秘笈。

 

有用户在黑猫投诉称,在世纪佳缘注册账号后不久,有红娘电话联系说“有女生想要见面”,以此为由约到线下门店见面,接下来就是填写资料、了解情况、分析单身原因,谈到一半说要交16800元的费用后才能介绍对象,当时因为身上现金不多,经双方协商先付了8000元,且未签署合同,只提供了收据。这位用户事后反应过来,在未开始服务的情况下,向世纪佳缘申请退款却被拒绝,理由是定金不能退。

 

另一位珍爱网用户妮妮也是在这样的套路下,被四波工作人员轮流洗脑,“你年龄不小了,从谈恋爱到结婚需要时间”,当时早中晚三顿饭都没吃的妮妮,饿到头昏,最后终于消费了10100元才让离开小房间。

 

一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律师表示,这涉嫌侵犯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而对于用户的退费要求,平台若以服务一旦开始就不可退款的理由拒绝,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涉嫌侵犯用户的公平交易权。该律师特别提示,用户签合同时需认真阅读合同条款。

 

需要提醒的是,不但垂直的婚恋或情感咨询平台,就连陌陌这样的社交平台也不定时开设了相亲配对频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书进入陌陌该频道,里面是一对一的直播形式,设有主持人,流程与《非诚勿扰》类似,有心动表白环节,男女方可以给彼此刷礼物,当达到一定心动值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林书告诉深燃,有其他主持人告诉他,陌陌后台设定的规则是刷礼物最多1000块钱,很多人刷七八百元就能在平台牵手成功,但是他一个晚上给一位女嘉宾刷了5000元礼物也未能牵手成功。

 

互联网相亲,是怎么收割单身男女的?

林书的充值记录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事后,他认为平台方面监管不到位,主持人按比例分成,自己相亲时遇到的主持人并未提前告知相亲成功需要多少资金,只是反复以各种借口诱导男嘉宾充值。

 

总结下来,小到情感咨询公司,大到老牌婚恋平台,都可能利用单身男女的焦虑,设置套路借机敛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相亲平台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企业如果盲目追求利益而忽视责任,毁掉的将是无数单身男女的幸福甚至自信心。

 

(题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Vivian、小洋子、小雨、苏亚、沈桦、妮妮、林书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8cdj1znJoOwPmPAucb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