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来源:天涯时事

互联网平台经济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产生了无数的争论,但是它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的激烈。

之所以如此的激烈,是因为互联网巨头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个危害性巨大的“怪物”了。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对“垄断”这个概念不是很熟悉,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走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的都是公有经济(国企和集体经济),没有私企,所以没有“垄断”这个说法;

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创了国特色社会主义,允许私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必要补充,但是由于那时中国比较落后,没有什么私有企业能够形成垄断的。

以前,网络上也有“垄断”的说法,但是大多数时候是私企在骂国企:由于我们国家的性质依旧是社会主义,所以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依旧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些行业是不允许私人介入的(或私人很难介入),所以一些资本家为了介入这些行业就不断的抨击国企,说它们“垄断”。

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主要有9个:它们分别是: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和文化。

大家最为熟悉的行业有石油、钢铁、银行、电力等:石油“三巨头”分别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钢铁由宝武钢铁(原来的宝钢和武钢合并)、沙钢、河钢等;银行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电力由华能、大唐和国电等……

这些企业都是国资绝对控股

比如,资本想要介入石油行业,它们不断的以腐败、高油价等方式来抨击“三桶油”,想以此来逼迫国家允许私人资本介入。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虽然在资本的煽动下,一些被洗脑的老百姓也对那些由国企垄断的行业有所不满,但是它们是不可能得逞的!

试问:如果让私企介入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那么国家还有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吗?如果让私人资本介入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那么中国还叫社会主义国家吗……

虽然一些被西方自由经济洗脑的所谓“经济专家”和带路党不断的鼓吹国企私有化,不断的放大或抨击国企的各种弊端和毛病,但中央依旧一锤定音的说道:必须理直气壮的做强、做优和做大国有企业。

国企有弊端、有毛病,我们可以不断的改革,但是绝对不可能让私企来代替国企,因为私企的毛病更多。

最主要的是:国企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的,私企是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的。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正是因为国企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私有企业受到国企极大的制衡,保证了人民的利益不受资本的控制:如果私有企业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国企就要动手收拾你了。

比如,银行断了你的贷款。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可以说,在传统行业中,整个世界都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制度来制约资本的贪婪无度,但有一个行业例外:互联网。

一种新生行业的快速崛起,制度和法律的建设是很难跟上它的步伐的,总是滞后的,所以这才让互联网行业野蛮的发展。

十年前,互联网对人民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十年后,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十年前,微信还没有诞生,但是今天,微信已经成为每个人离不开的应用软件——微信是腾讯公司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的
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互联网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快速的崛起。
互联网的出现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它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我们重点和大家说说互联网平台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什么叫做“平台经济”?
其实,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平台”就是一个“交易场所”,它本身是不生产商品的。
虽然“平台”本身不产生商品,但是它的出现能够促进供求双方的贸易。
我生产商品,你需要商品,我们之间的交易就需要有一个平台:我制造衣服,你需要衣服,我把衣服卖给商家,商家摆到商店里,然后老百姓到商店里购买衣服,商店就是一个“平台”。
所谓的“平台经济”就是指: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它本身不生产商品,但是它可以促进双方或多方的供求之间的交易,这个交易场所通过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真实的平台就是指:商场、商店、小市场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有商品要卖,就把商品运输到那个地方,然后需要的人就到那里购买。
虚拟的平台就是指: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平台,比如淘宝、京东、滴滴、美团和各种APP等,这些“平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们只存在于互联网上。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极大的促进的经济的发展。
虚拟平台的出现让真实的平台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原本大家购买东西需要到商店、市场上去购买,而虚拟平台的出现让大家在网络上就可以购买商品,而虚拟平台的运营成本是远小于真实平台的,从而降低了商品的价格。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是生产和制造服装的,我把一件衣服以50元的价格卖给商店,商店拿到衣服后,考虑到运输、房租、人工、水电费等一系列的开销后,必须要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去才能有利可图。
现在虚拟平台出现了。
由于虚拟平台出现了,厂家就可以直接和用户接触,这样就减少了房租、人工、水电费等,只需要增加一部分平台服务费和运输费等,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在真实平台上,你购买一件衣服需要100元,在虚拟平台上,你可能只需要80元。
虚拟平台的出现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价格下降了,购买的人就多了;购买的人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就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了,就需要招收更多的工人;工人增多了,都有工作了;大家都有工资拿了,又回头去购买商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诚然,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伤害了实体店的利益,让大量的中间商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但是它也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岗位:企业的工人增加了、从事平台经济的服务人员增加了、运输人员增加了……
而增加的这些人员,远远的大于失业的人员!
所以,我们无法否认平台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正面作用。
正是因为平台经济带来如此大的利益,所以它“生长”速度非常的快,在短期内就快速的实现垄断——在传统行业,你想要实现垄断,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人脉积累,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平台经济仅仅只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就可以实现垄断。
由于平台经济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以致于一些法律都跟不上它的发展。
由于法律的缺失,让平台经济有了很多的“灰色地带”(法律管不着),而这些灰色地带的出现,开始极大的伤害人民的利益。
互联网巨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的。
这些互联网巨头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垄断……
当它们实现垄断以后,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于是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布局”。比如,金融、媒体和实体行业等。
它们的手段非常的简单和残暴:用钱砸死你。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说实话,这些玩法都是资本家在几百年前的手法,毫无创新,然而却被那些互联网巨头美其名曰“新科技”。
比如,蚂蚁金融不就是一个高利贷公司吗?披上了“信用”的马甲就变成了“高科技”吗?
你想到银行贷款,银行必须要了解你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蚂蚁金融只不过是看你历史的消费情况,通过大数据的模式确定你能透支的金额和偿还的能力。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银行通过对你的资产调查以后,通过实物抵押给你贷款,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收取的利息也比较低,在5%左右;蚂蚁金融通过大数据大体的估算你的资产,不需要资产抵押,但是它收取的利息则非常高,最高可达到18%左右……
蚂蚁金融和民间的高利贷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由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轻易的就给你贷款了,诱导老百姓透支消费,它们获得了高额的利息,但是将老百姓和国家金融系统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我们来看看中国储蓄率的变化情况:中国的储蓄率由10年前的50%左右降低到现在的44.5%,个人储蓄率下降的可能更多(虽然我们查不到个人储蓄率的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身边年轻人的财务状况,有多少年轻人是“月光族”?)。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与之相反,美国人的储蓄率却在增加。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家庭债务:10年增加了7倍。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你存的钱越少,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弱。
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就有极大的可能爆发金融危机:2008年的时候,美国发生次贷危机,500万的中产阶级因为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房子被银行强行拍卖而流浪街头。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疫情依旧会让美国很多中产阶级破产。
虽然2008年和2020年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我们中国却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但是,现在我们正看到中国人抗风险的能力正在不断的变弱!
我们来看看美国家庭债务占GDP比例的数据: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美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例就开始不断下降,由85%降至67%,下降了接近20个百分点。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2008年的时候,中国家庭债务比例仅占GDP的17.8%,仅仅10年的时间,我们的家庭债务比例就增加到了53%,增加了3倍。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美国的家庭债务正在不断的减少,而我们的家庭债务却在不断的增加,双方正在迅速的接近。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很担心:假如未来的某天再发生经济危机了,我们中国能否像2008年、2020年那样安然的度过?
存的钱越来越少,欠的钱越来越多,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你失去工作以后,还能偿还银行的贷款吗?
当然了,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中国家庭债务比例不断增高是因为房地产的原因,你不能怪罪到互联网金融上。
我们承认:中国储蓄率减少和家庭债务的上升有高房价的因素,但是难道就没有互联网巨头的“诱导”吗?
阿里巴巴的“花呗”、百度的“有钱花”、微信的“微粒贷”、360贷款、拼多多小额贷款等,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诱导你贷款……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什么科技创新啊?什么服务于中小企业啊?
它们只不过是通过大数据知道了你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然后通过不要抵押、快速放款的方式诱导你去消费,然后它们好收取高额的利息而已。
这些互联网巨头除了染指金融,收取高额利息,将风险留给了老百姓和国家外,它们还利用法律的缺失,染指媒体行业。
看看阿里投资了多少媒体?
任何不利于它们的言论都被屏蔽了,就连高层出轨的信息都能被全网屏蔽:它们只想让老百姓看到它们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想让老百姓变成聋子、瞎子,听不到,也看不着。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公知大V的言论为何能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啊?
看看《万万日记》写的是什么玩意?
语言上,就是流水账,毫无出彩之处;内容上,就是道听途说,胡编滥造,严重不符合事实……
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学生水平的日记,竟然传遍了整个世界,这背后就是资本在推动。
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垄断,把商家和客户绑定在平台上,然后它们就开始增加平台服务费。
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滴滴打车的价格比以前的出租车价格还低多少?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美团上的菜肴价格还比以前的饭店少多少?大家去问问淘宝上的商家除去流量和服务费后的利润比以前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这些钱哪去了?
全部到了互联网巨头的口袋里了。
我们问一个问题:假设有1000万的利润,分给100个人好,还是给1个人好?
分给100个人,他们拿到钱后就都去消费;分给1个人,他能消费多少?
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做的就是这事:把所有人的利润都拿到自己的口袋里。
拿到钱以后,它们就开始“染指”其它行业,用钱砸晕你,获得控股权;获得控制权以后,再用钱大量的补贴,干掉竞争对手,再形成垄断;形成垄断后,再提高费用,然后再染指其它行业,重复前面的操作……
这是什么做法?
这不就是资本的无序扩张吗?
那些互联网巨头根本不懂那些行业,完全依靠钱砸,然后形成垄断,那不是无序扩张、扰乱市场是什么?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发展成为一个个“怪物”了,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这些互联网巨头有什么像样的科技创新吗?
没有!
完全是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来实现的!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就是这么一步步的快速增长,野蛮发展,渐渐的变成了一头头人见人恨的“怪物”。
这些互联网巨头说自己是科技创新?
可是它们创新了什么?
好的创新,别人是很难复制的。
比如,就像芯片,就算你看到了,你也复制不去;就像大飞机,就算你看到了,你也制造不了……

 

而互联网巨头的这些创新,哪个是不可以复制的?
移动支付,离开阿里和微信,其它企业就做不了吗?信用贷款,其它企业就做不到了吗?大数据分析,其它国家或企业就做不了吗……
其它一些国家之所以没有做到并不是它们没有能力做到,只不过是它们的硬件设施无法支撑而已:它们网络覆盖面积比较小、交通运输系统比较差……
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创新都是可以轻易复制的。
中国互联网巨头能发展这么快、这么大,并不是它们的技术多先进,只不过得益于中国的基础建设比较完善而已。
互联网巨头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点我们是承认的。
但是,现在,它们已经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了。
相反,现在,它们正在不断的压制创新、压制竞争,正在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的伤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
互联网巨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个巨大的怪兽,它们正在不断的吞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时候收拾它们了!
—–全文到此为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EEC3CwMIpVyGNODw7xB7Q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1

 

今天有朋友神神秘秘的跟我说:“听说了吗,盗版小说网站笔趣阁被查封了!”

 

我一愣,脑中思绪此起彼伏,回想起了和笔趣阁之间的无数个日夜,还有被弹出的页游广告里小姐姐的奇怪叫声搞到差点社会性死亡的往事,当时就笑出了声,问道。

 

你说的是哪个笔趣阁?

 

他愣了下,说就是笔趣阁呀。

 

我当场打开百度,搜索笔趣阁,结果非常魔幻。

 

虽然是盗版网站,但化身千万,并且魔幻就魔幻还有各种盗版来盗版这些盗版,堪称无限套娃。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说真的,笔趣阁被封了这个事还能算新闻?他都被封过多少次了,哪一次真的消失过?

 

像笔趣阁这种忍者,光是用替身术就可以把你打到自闭,更何况人家学的是影分身术,你打开任意搜索引擎随便搜一下,什么笔趣阁新笔趣阁趣笔阁笔趣阁二站笔趣阁分站什么什么的能刷十页不重复。

 

就这个变脸能力,你查封了一个笔趣阁,千千万万个笔趣阁站起来,而且大家战的更激情,更有劲,因为最大的那个胖子挂了之后更方便大家冒头。

 

奔涌吧,后浪。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在互联网上,总有一些东西你是没有办法彻底消灭的,比如说笔趣阁、某某影视之类这样的盗版资源站,又或者是1024、sis、春暖花开这样的神奇教学网站。

 

他们就像野草,踩死一批又冒出一批,换了个皮又再次归来,名字还是那个名字,资源还是那批资源,IP一换,又是一条好汉。

 

没有几千上万个IP地址,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搞网站。

 

甚至于这些IP地址背后的人,互相都不认识。

 

大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恰一碗饭,同向一颗心。

 

这些“资源站”和那些藏在互联网角落里,由微信群、淘宝店、百度盘组成的资源网络,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都默契不谈的灰色地带,在反复的围剿中生生不息的维持着生命。

 

笔趣阁只是其中之一,甚至只能算是其中最无害的。

 

那为什么“笔趣阁”就是死不了?

 

这里面门道可多了。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2

 

这些灰色地带杀不绝是很正常的。

 

第一是互联网的特性,让信息传播成本降低到了极致。

 

在信息媒介主要靠实体传播的时代,盗版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大鹏在《屌丝男士》里那种在广场游荡,悄悄凑上来低声问你“大哥要毛片不?有男滴和女滴,女滴和女滴,女滴和小动物滴”的景象就是取材于生活。

 

那个时候的盗版成本也不低,要把盗版的电影、游戏印在光盘里,最少要有一个小型的压盘厂,要把盗版的小说、漫画、教育资料印出来起码需要一个小型的印刷作坊。

 

有据点就会被端,被警察叔叔抓包一次,人员和设备都会直接清零,现场抓脏,证据确凿,直接就可以进牢里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但现在时代变了,打人。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成本变得非常低,因为数据可以无限复制,只要形成基础传播,就很难阻止一份数据通过网线在地球上不停扩散。

 

扩散的时间久了,就真正去中心化了,资源已经到处都是,根本没法彻底根除。

 

毕竟,你永远不知道到底谁的硬盘上还有一份绝版备份,又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兴起再次上传到网上。

 

至于网站,说真的,这种盗版小说网站的源代码,你都可以轻松买到。

 

自己改几个UI,人人都能做网站。

 

只要你不怕被抓,玩儿起来是没有难度的。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第二则是因为确实有这个刚需存在。

 

人是有娱乐需求的。

 

不管是学习资料也好,电影漫画也好,网络小说也好,甚至“学习资料”也好,都是精神食粮,我们会需要这些来满足精神需要。

 

但不是所有需求都是合理的,有些需求本身就有点问题,供给是不可能供给的。

 

不合理的需求,也是需求。

 

当一边有需求,一边没供给的时候,就留下了牟利的中间地带。

 

更何况人性是很贪婪的,白嫖是人类的天性,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就算明知道占了便宜将来会还,还是有人会买下自己吃不完的打折蔬菜然后看它们烂在冰箱里。

 

这就给这些资源站的存在提供了存在的理由。

 

只要有人需求这些资源,就会有人提供这些资源,中间的传播渠道可以任意变,只要有人想看盗版电影,就会出现新的“XX影视”;

 

只要有人还想玩到不在国内发售的游戏,就很难不碰3DM;

 

只要有人还想要白嫖网络小说,就会有更多的笔趣阁。

 

这是人性的贪婪。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第三,消灭盗版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

 

以前有据点的时代,捣毁一次盗版据点要消耗不少警力,但是盗版商也会受到重创,运气好的直接被一锅端了,从此河清海晏,新的贩子成长起来前起码能安静几天。

 

而现在,盗版商已经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区块链操作。

 

他们的服务器都在海外,分部在不同的城市,各自运行着不同的IP,不需要多少运维人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跨国执法简直是天方夜谭,能做到封掉一批IP已经是不错的成就。

 

像笔趣阁,据说老板在新加坡,手下的团队分部在五大洲,手里上万个IP地址,随时更换随时建立分部。

 

更骚的是,笔趣阁的代码是开源的,任何一个新手都可以靠这套代码建立一个完全相同的笔趣阁,所需要付出的只有一点租服务器的费用,如果白嫖一个云服务器成本就只有盯后台的时间浪费。

 

这让各种各样的“笔趣阁”像是蟑螂一样疯狂增长,网警重拳出击的查封速度,还比不上小站运营不良自己倒闭的速度。

 

在这个笔趣阁的招牌下的,不是一个网站,而是一种白嫖的意志,人类对于白嫖的需要是灭不掉的。

 

人人都看笔趣阁,人人都是笔趣阁。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3

 

前面三点都是对状况客观描述,但不是核心问题。

 

如果真的想要打击,这些都是小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第四点。

 

谁最乐意打击盗版?

 

其实是文章作者。

 

但文章作者没有能力去打击盗版,那就只能指望各家平台来做。

 

那么问题来了。

 

现实中,作为在打击盗版这件事上最核心的利益方,平台并没有打击盗版的动力。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明明一堆白嫖用户,为啥不打击?

 

很简单,不打击盗版的收益比打击盗版的收益要更大呀。

 

你真的觉得资本会很讨厌盗版网站吗?

 

你要仔细想一个问题:这些网站上是有广告的,这些广告弹出来的是谁?

 

不是老中医,不是澳门皇家线上赌场,笔趣阁的广告一半是页游,另一半会神秘的把你送到一些网站上,有很多是正经网站哦,各种广告联盟哦。

 

这些联盟不喜欢笔趣阁们的流量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广告出现在了一个万恶的盗版网站上吗?

 

这都是钱啊朋友。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再继续,进入笔趣阁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为什么没有屏蔽这个词呢?屏蔽一下很难吗?

 

为啥要屏蔽啊?恰流量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没流量怎么打广告?不打广告怎么赚钱?

 

反正盗版的又不是我的资源。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我们再来看,单纯从利益的角度上看,就会发现平台确实和盗版网站没有核心利益冲突。

 

平台和作者看似都是盗版的受害方,但双方的利益点其实完全不同。

 

对资本来说,网文的订阅收入虽然也还行,但是比起IP运营来说,那真的是不值一提,都是小钱。

 

这个时候,对资本而言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个IP的正版化程度,而是一个IP的影响力。

 

还有什么比免费更方便的提高传播度的方式吗?更方便扩大影响力吗?

 

封闭生态,打击盗版,可以让作者活的更滋润,但却意味着难以出圈。

 

放任盗版,让免费看书的人更多,小说的影响力就越大,IP的价值也就越高。

 

最后不管通过剧,还是培养偶像,还是出周边,变现方法有的是。

 

一边是小圈子订阅打赏自嗨赚点钢镚,一边是大娱乐大资本大money,你是资本你选什么?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开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盗版网站存在,把大量从头到尾都绝对不可能付费的用户骗进来,变成自己的宣传机器,让他们去自发的安利,建立起一个一个IP,再把这些IP卖出去,这不香吗?

 

作者饿不死就行了,为什么要让作者都赚大钱?

 

作者,什么作者?

 

资本眼中,只是雇佣来创作的工具人而已。

 

或者说,叫做内容奶牛。

 

不是一家平台这么想,现在是所有平台都默认是这个状况。

 

不然现在免费阅读怎么这么火?

 

大家再思考一下,是买断制游戏赚钱,还是免费手游赚钱?

 

对吧,不难理解了吧。

 

先把人骗进来再说啦。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4

 

供给端有开源的框架。

 

需求端有无数白嫖读者。

 

变现端有无数小广告。

 

文化端有IP破圈。

 

利益相关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借着着多年和广告联盟打交道形成的完整商业模式,笔趣阁怎么可能被消灭?

 

钱和流量都有,读者还能白嫖。

 

那些互联网灰色地带的黑产怎么可能被消灭?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就算消灭了网站,关停了服务器,难道这些资源就会突然消失吗?

 

那些资源走下了免费的资源站,就走进了收费的微信群QQ群,走近了带着支付二维码的网盘,依然在互联网世界流通着。

 

需求没有停止,供给也没有停止,损失也没有停止,但是“好人一生平安”的时代却结束了。

 

要消灭这些灰色地带,仅仅靠打击,靠消灭是不够的。

 

打击灰色地带能够增加获取这些灰色信息的难度,但与此同时,正版平台也必须拿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然,你得给用户解释为啥要用你。

 

少数正版用户不需要解释,但是你要给大多数白嫖党解释。

 

因为白嫖是真的快乐。

 

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

 

把盗版光碟干掉的是互联网下载;

 

把3DM干掉的是steam更优质的购买渠道;

 

把录像厅干掉的是3DIMAX的超大屏幕特效;

 

 

笔趣阁不会消失。

 

将来干掉笔趣阁的大概率是网络小说的彻底免费化,都免费了也就没有盗版了。

 

也许是网络小说整体的没落,大家刷着短视频,谁还要看网络小说。

 

当你流量够大,利益够大的时候,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不是商业。

 

这是人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W3qTkxJCWfhbvrAMz69pw

对巨头下手,释放什么信号?

前几天上面开会,罕见提到了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个事儿我在公众号“秦大明”上已经点评《最高层:强化反垄断!巨头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但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要拿巨头下手?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有两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第一,为什么是现在?
中美关系的大变局,让高层对硬核科技受制于人有了真切的直观感受。这是在各种高级别会议上提到要“创新”,要掌握硬核科技的直接背景。中美的对抗,非一时之事。所谓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既然有了痛感,那现在开始努力也不晚。
国内发展的现状,也走过了不靠创新就能相对容易获得经济增长的阶段。最开始靠人力资本,拼廉价劳力,外贸出口拉动经济。第二阶段08年之后,“四万亿”开启了负债搞房地产搞基建促进资本形成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时代。如今到第三阶段,人口红利优势不再,宏观杠杆率逼近“系统性风险”警戒线,除了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别的可选项。
第二,为什么要搞巨头?
理解这个问题,要理解两个东西:
第一,政府的目标函数。
在我国,zf的目标函数一定是稳定,再是发展,这是我们的体质决定的。
什么东西会影响稳定?失业会不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会不会?答案显而易见。
既然如此,如果巨头的扩张,带来的是更多人,尤其是相对底层的人工作机会的丧失,那这等于是危及了政府的目标函数。
同样的道理,贫富差距对于稳定而言,也是极大的不友好的。在都有蛋糕分的时候还好,但蛋糕越来越停止变大的年代,怎么分蛋糕就会变的引人关注。
第二,双循环的新国家战略。
双循环大家都知道,但重点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含义,是促进内需。国内消费起不来,怎么搞国内大循环?你们认为,靠富人阶层从资产价格泡沫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对推动消费和内需有很大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穷人,这个意义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相对)越来越穷,是绝对不利于内需扩张,国内大循环战略推进的。
因此,敲打巨头,打破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是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应有含义。
往后看,巨头和富人都应该主动让利,多做一些有益长远的战略之事,例如大企业多搞点基础创新,而不是进一步收割穷人,这样才符合国家意志。包括炒房子的,一样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国家意志就是不允许你继续这么搞。
大家一定要仔细品现在上面吹的各种风,包括周小川罕见的直接提到通胀没计算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不客观,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更是直接说资产价格泡沫让富人受益,穷人是受害者,再到国家对互联网巨头的明显态度,最高层提到这些,这是非常明显的态度转变,也是下一个阶段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当然你可以不听,比如觉得房价只会越调控越涨,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大巨头有一万种方法收割你,那违背国家意志可能最后根也剩不下了。顺应大势,才是王道。
话不多说,各位细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HPC9zR5vnGkdMcC76N6Ew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社区团购这个事有点火,必须承认,对于突然兴起的社区团购我虽然不看好,但是当时认识问题的角度还是不够高的——

这几天仔细想了想站在宏观管理者的视角应该怎么看待社区团购的问题,总算理清了其中的脉络,这里给大家讲一讲。

1  外卖的本质

一开始我不看好社区团购仅仅是从简单的商业逻辑分析,这个商业逻辑是基于美团外卖客户的分析。

我最近看到一个中金分析美团的报告,当时觉得有些观点有点意思,这里简单分享一下。

美团主要业务以外卖为主,那么外卖的本质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愿意付费去购买骑手送餐的时间。按照这个逻辑外卖核心客户的收入应该高于骑手收入。

这个逻辑也能获得相应的数据支撑。

美团骑手平均月收入大致是6000元,每单平均1.2人就餐,那么按照客单价计算美团骑手月收入标准就是5000元。

美团外卖核心客户有3000万人,大致每年消费120单外卖,非核心客户有3亿,大致每年消费17单。

从上述数据来看,虽然美团非核心客户每年消费总量是51亿单,超过核心客户的消费(36亿单),但是有过做生意经历的人应该知道,高频消费的核心客户群才是企业的根本,有他们在,才能撑起企业基本的营收,才能带动其它散客的消费。

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外卖是一种中高端消费,也只有月收入超过骑手收入的人群才有可能成为外卖核心(高频)消费人群。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来源:腾讯网)

目前中国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群有7000万人,美团核心客户群是3000万,也就是说资本巨头通过砸钱已经撬动近一半的目标人群养成外卖的习惯。

中金最后的结论我是不认同的,它认为资本看好美团前景实际上是看多未来中国贫富差距会进一步加大。

当时我的结论恰恰相反,我认为资本看多美团的前景其实是看多中国消费升级。

一方面未来超过骑手收入的消费人群会扩大(按照2035规划,我国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会扩大一倍,从4亿变成8亿),另一方面未来社会主力消费人群90后00后会替代现在的70后80后,这些人群即使在总数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会有更多人养成点外卖的习惯。

实际上,当时我这个想法还是太单纯了—资本看多这些互联网巨头还有一个隐藏的逻辑就是——互联网巨头可以通过内卷的方式获取垄断收益(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谈)。

社区团购

现在我们用美团外卖的商业逻辑去对照社区团购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外卖能崛起本质上就是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骑手送货的时间,只要个人收入水平超过骑手的收入就能成为外卖的核心客户,只要这个潜在的核心客户群基数足够大,外卖这个行业靠砸钱早晚会起来的。

回头来看社区买菜(社区团购)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基本商业逻辑有很大的问题。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为什么?

因为社区买菜的主力人群都是老人,老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人为了免费领两盒鸡蛋愿意长时间排队等候,指望老人花钱去购买社区骑手的时间是不大可能的。

虽然理论上社区买菜也有年轻人与工薪族,但是这个人群相对老人偏少,巨头就算是砸钱让年轻人与工薪族养成依赖社区团购买菜的习惯——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以上就是我在知识星球回答关于外卖与社区团购的内容。

当时写下这些回答之后心里隐隐有点不安——

眼见着各路互联网大佬纷纷砸巨资进入社区团购这个行业,难道我看到的问题这些互联网巨头没看到?

但是当时有其他杂事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所以也没继续跟进这个问题。

 垄断的逻辑

直到12月11日,在政治局会议上出现了这么一段话——“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来源:腾讯网)

“垄断”这个词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的思绪。

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根本就不是立足于普通商业逻辑!它们一开始就立足于垄断的逻辑!

再不起眼的行业,只要能成为垄断者也是一块大肥肉!更何况是垄断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

按照垄断的逻辑,其商业逻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大家讲一讲垄断的逻辑。

互联网巨头介入社区团购,其主要目的就是垄断渠道——消费菜篮子工程的消费渠道。

前面我们说过,社区买菜的主力人群是老年人,老年人时间不值钱——反过来说也可以理解为老年人的钱很值钱

所以,巨头砸钱去做社区团购反而大概率会迅速撬动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只要巨头前期贴钱卖菜就可以了,小贩卖萝卜3元一斤,巨头可以直接降到1元。

在巨头砸钱轰炸下,传统的社区菜篮子销售者根本不可能扛住这样的冲击,然后包括农贸市场的小贩、超市纷纷灰飞烟灭,巨头迅速实现了对菜篮子工程销售渠道的垄断。

当巨头垄断菜篮子销售渠道之后,猜猜它们会怎么干?

简单罗列一下当下我们一些电商平台的乱象。

——垄断限流。一个快消品企业打算去一个新崛起的电商平台,然后就被某传统电商平台限流,旗舰店销售立马急剧下滑。

——大数据杀熟。高频高消费客户群被人工智能自动画像,核心高频消费者反而消费价格偏高;

——利用垄断优势压榨供货商。包括账期延长、扣点增加、流量费涨价等等,将本属生产企业的利润强行转移到自己腰包。

——打压创新。利用垄断优势对新创业企业进行全面打压,甚至简单复制创业公司模式以低价倾销模式干掉挑战者。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让互联网巨头实现对渠道的垄断,资本扩张的本能将驱使着巨头向上下游进行蚕食。

极端情况下如果让互联网巨头实现对菜篮子工程销售渠道的垄断,不但能决定老百姓吃什么,甚至能决定农民种什么。

这样的垄断巨头与过去的街霸、市霸、米霸、面霸、菜霸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们披上了一件漂亮的互联网创新的外衣而已!

4  本质区别

菜篮子工程是啥产业?

上游的农业种植与养殖涉及我们的粮食安全、蔬菜安全、肉食安全,是立国之本;

下游的消费涉及到食品价格、CPI指数,CPI指数甚至能直接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

这样敏感的国计民生产业能让少数互联网巨头垄断吗?

一旦让互联网巨头垄断菜篮子工程,但凡这些巨头因为资本无序扩张而出现重大问题,国家就不得不捏着鼻子为它们擦屁股,否则就会影响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就会举国震动!

真到这个份上,这些互联网巨头才是真正做到了大而不倒。

社区团购这个产业与外卖、网约车有本质区别。

外卖只是家庭做饭的一个补充,外卖价格高了,老百姓可以选择自己做饭,实在不行还可以去餐馆就餐,老百姓有多种选择。

网约车也是如此,网约车替代了过去无法监管的黑车市场,同时也对出租车行业形成有益的补充。

即使互联网巨头垄断了网约车行业也不大可能肆无忌惮地对消费者进行掠夺——因为老百姓还有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多种选择。

而一旦让互联网巨头垄断了菜篮子销售,老百姓根本就没得选择,总不可能为了买一把菜开车到农村去采购。

5  活脱脱的内卷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进军社区买菜行业其动机也实在是不堪。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来源:财经网

 

所谓的社区团购,本质上就是干掉现在卖菜小贩,垄断卖菜的渠道——

我们这批互联网巨头充分享受了时代红利之后(没有中国政府不计代价地进行电力、通信、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怎么可能孕育出中国这批互联网巨头),不是想着怎么回报社会,投资在科技领域为国家与社会做大增量的蛋糕,反而想着将一批年龄较大就业困难的底层人群的卖菜生意据为己有!

这算什么?

这就是活脱脱的内卷!

利用资本优势欺负小商小贩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与美国高科技企业PK,把它们卡我们脖子的工程拿下几个来啊!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元代无名者这首诗倒是形象刻画了这种行为。

6  公平VS效率

可能有人会说,互联网巨头对菜篮子工程垄断并非完全是坏处,它有利于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产品标准化,通过海量消费大数据支持有利于冷链物流渗透到农村基层。

我不否认互联网巨头介入社区团购在某种层面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配置,但是,请记住,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是追求效率第一,在很多时候,公平比效率更为重要。

举两个例子。

现在我们都知道,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怎么办?

如果仅仅从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立场出发,我国应该大开国门,引进几千万东南亚廉价劳动力,这样干瞬间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遏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我们GDP、税收也会好看得多。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这样做?

因为我们国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产业发展或者GDP增长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准确的说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

如果单纯追求资本或者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就眼睁睁看着大量东南亚廉价劳动力涌入而让我国大量工人失业吗?

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就是这样的反面教材。在民主党执政期间,为了让资本与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美国。

到2016年美国非法移民数量达到1220万人,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涌入虽然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但是也对美国底层白人就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然后才有了川普逆袭成为总统,川普执政期间虽然受到国会的掣肘,但是也不顾一切在边境修筑边墙阻挡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到2019年美国非法移民数量降低到1070万——这就是美国底层白人拼命也要支持川普连任的根本原因。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边境修墙(来源:搜狐网)

也是美国社会撕裂无法调和的根本原因。

再来一个例子。

全球有233个国家与地区,大家知道哪一个国家实现了全民通电吗?是中国。

2015年12月23日,青海省果芒村与长江村合闸通电,这是全国最后通电的乡村。

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长江村,除了中国以外,没有哪个国家或企业愿意给几个家庭通电。因为为少数农村建设电力设施效率太低了,一百年都无法收回成本。

不仅实现了全民通电,中国还在90%以上的农村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网络,还让几亿贫困人群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吃饭不愁,穿衣不愁,基本住房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教育有保障。

所有这些投入都是非常惊人的,很多投入都是一旦投入100年都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但是中国政府依然选择将大量资源配置到这些效率非常低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这代表着公平,公平在很多时候比效率更重要。

一个注重公平的国家才能保持和谐稳定,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从长远来看实现更有效率的增长。 

原创 |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所以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互联网巨头介入社区团购,高层旗帜鲜明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但是非常有远见之举,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给资本扩张划出边界——

任何资本不能利用资金优势与垄断地位对弱势群体巧取豪夺!

这不仅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绑架国民经济,更是防止整个社会系统陷入内卷化的明智之举。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x-JjsyK57SlikqRuf3EyQ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国家要对互联网巨头们动手了!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

“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利益。” 
12月11日,中央公开表态: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12月11日晚,人民日报发文,劝诫互联网巨头: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在科技创新上要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这一切的信号都标志着一件事,那就是互联网巨头们的社区团购业务,将迎来政府的重拳整治。
搞个生鲜卖菜业务而已,还是低价卖,为啥非要管?
因为互联网巨头搞的这个生鲜社区团购,对国家而言有害无益。
生鲜社区团购可以搞,但不是现在互联网巨头的这种搞法。 
 
疫情后的商机 
 
过去几年被屡屡证伪的生鲜电商,在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人买菜必须要去菜市场的习惯,被疫情给硬生生的改变了。
而这一切,被互联网巨头给敏锐的发现了。
4月,滴滴下场,成立生鲜电商部门。
6月,国美电器入场。
7月,美团入场。
8月,拼多多入场。
9月,阿里巴巴入场,副总裁侯毅直接任负责人,被CEO张勇定为阿里的1号项目。
11月份,连字节跳动都要下场了。
互联网巨头们简直都疯了,无论有没有电商和生鲜基因,都要来抢这个市场。
为占领市场,他们给出了0.99元/袋的蔬菜价格,一个社区小贩永远给不出的价格。
因为这个价格,比他们的进货价还要低,甚至比他们上游的批发商的进货价还要低。
巨头们上哪搞来的货源,居然这么便宜,卖这么低价他们有钱赚么?
当然没钱赚,卖一袋亏一袋,而且亏损非常严重。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滴滴的CEO程维宣称: 
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第一。 
烧钱换市场,打垮所有竞争对手后依靠垄断地位再提价获取暴利,这一招已经被证明为是一条简单粗暴可行的赚钱道路,资本特别的喜欢。
实际上,自201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的成功者靠的都是这套玩法。
不成功的人,也是这个玩法。
还记得1块钱打车的网约车大战么?
还记得点外卖不要钱的外卖大战么?
哪怕失败的蛋壳公寓,其高收低租的亏钱玩法,其实也是同出一脉。
烧钱抢市场,垄断后再提价。
也就是蛋壳玩砸了,不然过几年后大家就可以看到房租疯涨的奇观了。
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被淘汰,市场上只剩下3个以内的寡头时,垄断就出现了。
今天的你,还能享受到低价么?
滴滴和美团当年给的补贴,你还拿得到么?
不被大数据杀熟收个高价就不错了。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外卖越吃越贵,餐厅越赚越少。
如今,巨头们把手伸向了你我的菜篮子。 
中国有反垄断法,但几乎没有对本国企业用过。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是支持本国企业做大做强的。
因为和国外巨头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实在是太弱小了。
企业小,代表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代表没有实力参与那些大资本才玩得起的科研创新。
所以中国不仅在鼓励企业做大,甚至直接推动各种兼并重组。
比如说,中国南北车合并,形成了中国中车。
比如说,宝钢和武钢合并,形成了宝武钢铁。
企业越大,规模经济越明显,而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所以大企业,巨头企业的出现,是明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
中国欢迎大企业的出现,但反对垄断。
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定义是很相似的,两者的临界点非常模糊。
所以巨头企业就是一柄双刃剑。
用的好,它就是规模经济;用不好,它就是垄断经济。
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你的存在是不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
而那种这种低价倾销,灭掉所有竞争对手再提价的手法,很明显是双刃剑里恶的一面。
这一套,早在100年前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给玩烂了。 
 
美国的垄断历史 
 
美国的第一位垄断巨头,是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一度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对利润的无止尽追求,让这个垄断企业,成为了全美经济的噩梦。
出于对利润的本能追求,在获得垄断市场支配地位后,石油的价格,被洛克菲勒提升到了市场能接收的极限。
同时他为了一段输油线路,还果断地关掉大型炼油厂而毫不顾忌上万名工人的死活;
民怨沸腾。
老罗斯福总统,就是挥舞着“反垄断”的政治旗帜上台的。
1890年,美国通过了《谢尔曼法案》,强制拆分国内的垄断企业。
随后,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给拆成了34家地区石油公司。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诞生出来的垄断企业就是一个怪物,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接受这样的怪物。
在随后的100年里,美国对于垄断的定义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一切的出发点,还是为国为民。
正是因为对于垄断组织的严厉打击,导致美国的资本通过垄断赚钱成为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好不容易花费巨大代价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提价收割用户,就被美国法院给干掉了。
冤不冤啊。
没办法通过垄断赚钱的前提下,资本就只能通过科技优势来获取竞争优胜者地位。
如果没有科技优势,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资本的利润会被打压到无限趋近于零。
出于对利润的追求,美国的资本只能被迫的涌入了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行业。
但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国家三番五次引导资本去搞创新,但资本就是不去,弄一些皮毛科研应付了事。
企业不愿意搞很正常,资本唯利是图,只听从利润的指挥,这是他们的本性。
如果通过垄断就可以轻松简单的获取大量利润,那我为什么要去搞科研创新?
换你是资本,你也不会去。
美国企业最喜欢打的是科技战,通过科技的优势,把成本几毛钱的芯片卖你几十块。
而中国巨头最喜欢打的是补贴战,通过不断的烧钱搞死所有竞争对手后,统一提价30%,坐地收租。
一样可以赚大钱,那么麻烦的搞科研干嘛呢。  
 
时代的改变
  
曾经的中国,确实不适合搞科研。
因为太穷,人才也太少。
很多企业刚崛起的时候,整个厂的研发部里,没几个本科生,甚至连人都没几个。
别说自研,有本事山寨就已经很不错了。
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山寨别人的山寨产品,甚至还要靠挖山寨厂的技术员,才能获得山寨技术。
而欧美国家,也对中国的研发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打压。
西方有一个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的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限制。
限制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禁售,清单之内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中国没有研发出来,那么一律禁售。
如果中国研发出来了,那么这个技术和产品就会被移除出瓦森纳协定,欧美企业开始对中国进行疯狂的低价倾销。
低价倾销的目的,是让刚研发出这个产品和技术的中国企业赚不到钱,从而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甚至破产。
这两个维度的绞杀,让中国的研发环境变得非常差。
花费巨大代价,冒着巨大风险去搞高科技。
如果研发失败了,那么整个公司破产。
如果研发成功了,那么还是赚不到钱。 
通过扎扎实实做科研发财的企业,真的没几个,也就华为杀出了重围。
而因为搞研发而破产的企业,数不胜数。
只有高风险,没有高回报,还有谁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中国不能只靠一个华为。
以前的中国太落后了,具备极大的后发优势,所以哪怕不靠科研,中国经济也能迅速腾飞。
但那是以前的时代了。
如今的中国,必须要考虑自己的科研问题。
搞科研,压着企业去搞是没有用的,唯一办法就是搞好科研环境。
而搞好科研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让认真搞科研且成功的企业,能赚到钱。
第二步,就是让不搞科研的企业,赚不到钱,至少是赚不到大钱。
而那些通过危害社会利益赚大钱的行为,更是应该被严厉打击。 
 
贫富差距和社会稳定
 
搞个生鲜团购业务而已,怎么就危害社会利益了?
互联网巨头的介入,虽然没有创造什么核心科技,但至少会让这个领域更有效率。
这话确实没错。
某种意义上,提升效率也是科技的一种体现,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喜欢称自己为科技公司,这个称呼其实也没错。
但互联网巨头的科技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本质上都是通过压缩人力来实现的。
本来1万个人干的活,如今100个人就可以干了,然后收1000个人的钱。
这本来也不算坏事,某种意义上还是好事,毕竟当年的工业革命发明的机器,干的也是同样的事。
但我们考虑事情,不仅要考虑长远,也要考虑眼前,做一件事必须要配合时代的背景。
什么叫时代的背景?
疫情后,总理为了保就业,提出了地摊经济,千方百计的保护低端人口的饭碗,这就是时代背景。
还有中国的扶贫,耗费了巨大代价去提升低端人口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时代背景。
如果单纯从效率上考虑,那么我们是没必要搞什么地摊经济的,也没必要去扶贫。
优胜劣汰,不行的人直接淘汰,资源应该给那些优胜出来的精英。
但如果真这么搞,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来买单。
社区生鲜电商真搞成了,这些小摊贩的饭碗就全都没了。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如果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还搞地摊经济和扶贫干什么呢?
更别说巨头资本压根就没打算和这些小摊小贩来搞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低价倾销,利用资本的优势把这些弱小的摊贩给统统直接碾碎。
我可以亏钱卖一年,但小摊贩你能一年没有收入么?
你下个月的房租还交不交了,孩子的学还上不上了?
恶意低价倾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底层民众的利益,不仅仅是损害了小摊小贩,还损害了那些买菜的普通居民。
因为资本是要逐利的,而不是做慈善的,他今天亏出去的每一分钱,垄断之后都一定要赚回来。
通过垄断,在明天的涨价里,从你的口袋里硬生生的掏出来。
等你门口的菜市场被资本给彻底玩死,方圆3公里之内都没有菜可以买的时候。
我每斤提价5毛钱,你买还是不买?
菜价在极低和极高之间反复切换,会带来市场的混乱和剧烈的震荡。
这种恶性竞争是纯粹的社会内耗,没有给中国带来一丝一毫的价值。
资本做大之后,不能只想着赚钱,还只想赚最轻松最简单的钱,而不想负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种行为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允许,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只想靠垄断地位赚钱的资本巨头们,早晚都会付出代价,巨大的代价。
你们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了,能干点正经事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Fqo_p_Xi2WDS2xuQeKM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