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首先声明:本文可能存在一些让人反感的用语,比如弱智、傻逼之类的词语,不喜可止步于此!

相信前几天大家肯定看到一则信息:在十四亿中国人都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时间,索尼中国官方微博却宣布将在7月7号22:00整发布新机。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如果大家对时间比较敏感的话,那么或许就会知道索尼的恶心之处。

1937年7月7日夜里22点,日本以“一名日本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索尼的这种小动作怎么可能逃过大家的“火眼金睛”?

于是,索尼被迫“道歉”。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其实,傻子都知道,什么安排不周啊?它根本就是故意的!

谁TMD的会把新机发布安排在晚上10点的?

索尼难道不知道它的这种恶心的操作手法会被大家识破?

傻子都知道:它肯定是知道的。

既然它知道这种恶心的伎俩会被我们识破,为什么还要这么做?难道它不担心中国人抵制它的产品?

如果它有这个担心,它就不会这么做了。

为什么?

因为中国这么大,傻逼和弱智也异常的多。

我相信大家都会记得:NBA在香港问题上恶心中国,CCTV5都停播了NBA,结果一些傻逼球迷还是挤爆了球馆;耐克加入了抵制新疆棉花,然后耐克做了一场“折扣好货立即选购”的活动,在售卖之前就有33.7万傻逼预约,然后一秒售空……

说实话,我要是外国企业,我看到中国有这么多傻逼,我也会这么恶心你!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我是学理科的、搞技术的,不太愿意煽情,也不太擅长从意识形态方面写文。所以,我们今天还是给大家分析下日本的产业,然后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加快日本产业的没落速度。

说实话,这些年,日本产业在中国的冲击下,用“苟延残喘”是毫不为过的。

二战后,美苏争霸开始,美国和苏联在亚洲、欧洲进行了全面的争霸,其中日本和德国成为了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

为了减少争霸的成本,美国将大量产业转移到德国和日本!

这个大家能理解吧。

美国和苏联把德国一分为二,形成西德和东德,然后双方就在德国境内部署大量的军队、坦克、大炮等,那些武器装备不能都从美国生产然后再运到德国吧?要是那样,美国的代价也就太高了,会被苏联给拖垮的。

作为美苏争霸的前沿国家,美国将大量产业转移到德国和日本。

二战前,日本和德国本身就是工业强国,虽然战争摧毁了它们的经济,但是它们的工业基础还在——仍然拥有技术和大量的产业工人。

这个也能理解吧?

我是养螃蟹的,我有技术,也有管理模式和制度,还有一些已经帮我养殖了几十年的工人,虽然一场洪水让我彻底破产了,但是只要你给我提供足够的资金,那么我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二战后,美苏争霸,紧接着,美国便发动了朝鲜战争。

这里我们必须要纠正一件事:美国带领所谓的“16国联军”发动朝鲜战争是非法的。

当初,美国发动成立所谓的“联合国军”,在联合国投票的时候,苏联并没有参与投票,而根据《联合国宪章》,这种军事行动想要合法,必须要得到“所有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

大家注意是“同意票”,而不是弃权票,更不是缺席不投票!

事实上,美国拉着16国联军想要参加朝鲜战争,苏联代表故意缺席,没有参与投票。所以,美国成立的“联合国军”是非法的。

关于这点,联合国曾做出明确的说明:由安理会第84号决议授权成立的国际部队并不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这支部队并不是在秘书长的权力之下,而是在美国的统一指挥下……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美国带着所谓的“联合国军”对朝鲜发动了战争,需要海量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不能都从美国运过来吧?

于是,美国就对日本产业进行了扶持,不仅仅将大量技术免费转让给日本,而且为日本提供了大量资金。

正是因为朝鲜战争,让日本的经济在战后得到飞速的恢复。

比如,战争结束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石川七郎说道:

朝鲜战争是上天对日本经济的恩赐。

日本战后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后来回忆:

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在日本订货,以及海外市场的全面繁荣,日本的商品输出有了飞跃的增加……

美国驻日大使 R·墨菲说道:

日本以惊人的速度把四个岛变成一大供应基地,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是打不下去的。日本国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一样努力生产。只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是纯粹的消耗,日本则是大大获益。日本电力70%、煤炭80%、海陆交通90%、100万人以上为朝战服务。丰田卡车满足了美军需用,摆脱了积压。

《第1财经日报》评论道:

日本通过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而成为朝鲜战争的受益者。在朝鲜战争“特需”的拉动下,日本经济迅速摆脱萧条。战争爆发仅4个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就超过战前水平。此外,日本在二战后被完全剥夺的军事工业在朝鲜战争中得以初步恢复。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战时引进了大量的美国技术。仅在美国国内交易所登记的知识产权转移就从1950年的27件,到1951年的101件,再到1952年的133件,逐年递增。更多的则是未登记的、由日本人超群的模仿能力而完成的“技术转移”。正是这些技术奠定了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起飞。

……

事实上,战后,日本经济不但得到快速恢复,而且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美国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的,日本的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在1995年的时候,日本经济达到巅峰,GDP达到了美国的71%。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产业飞速发展,不断的占领世界市场。

我相信80年前出生的人都会知道曾经的日本有多么的厉害,当时什么电视剧、DVD、相机、收音机、汽车、游戏机、动漫等,全部都是日本的。

随着日本的逐渐强大,动摇了美国在经济上的利益,于是美国对日本动手了。

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兑美元升值。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可以说,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就是因为日本在美国的逼迫下签订了《广场协议》,这是公认的。

关于这点,中国官方也有明确的说明——当初,美国故技重施,想要逼迫人民币升值,被中国拒绝了。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然而,在网络上总有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或标新立异,非要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来显示自己好像有多牛逼一样。
这些人,你说他不学无术吧,又有点冤枉他。
他们经常拿出的主要“证据”是:当初签订《广场协议》的不仅仅有日本,还有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为什么就日本“失去了二十年”,其它国家却没有呢?
这些人没有搞明白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日本是一个出口大国,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时候让日元升值,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就会立刻下降一个大台阶。
相反,那时的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经济比日本要差很多,所以兑美元升值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少。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法国和英国兑美元升值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发展,而不是压制。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
兑美元升值就等于商品涨价了,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幅度涨价,那么销量必然要减少,这时美国的企业再生产同类商品就会有利可图,这样美国就能摆脱对日本的依赖。
由于美国逼迫日元升值,那么美国资本就会去投资日元。
美国资本拿着大量的美元换成日元,等着日元升值,然后再拿着日元兑换美元,这样就能大赚一笔。
简单的举个例子:假设100日元能换1美元,我拿1亿美元换了100亿日元。现在,美国逼迫日元升值,50日元能换1美元,这时我再拿着100亿日元兑换美元,就能兑换2亿美元,转手就赚1亿美元。
当然了,美国逼迫日元升值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缓慢升值的:日元从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开始升值,到1995年结束,正好是十年时间。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如果大家仔细看日本的GDP走势就会发现一个问题:1985年,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开始逐渐升值,日本商品价格上涨,竞争力减弱,但是日本经济却开启了高速增长的模式。
日元升值的10年恰恰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这不是和“日元升值打击了日本经济”相互矛盾吗?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美国人不断投资日元,拿着美元不断的兑换日元等着升值,美国人换了大量的日元不会就一直放在手中吧?他们肯定要拿着大量日元做点什么的。

日元升值,日本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大量持有日元的美国人不会傻到再去投资制造业吧?所以,他们拿着大量日元去投资了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从而推高了日本的股市和房价,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日元升值到尽头的时候,美国资本大量抛售股票和房产,大赚一笔。然后,再拿着大量的日元兑换成美元,又大赚一笔。

这等于美国人剪了日本两次“羊毛”。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当然了,这只是日本经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中国。

日元升值以后等于日本的商品价格变贵了,这给了中国一个天大的机会。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1985年日元被迫升值,制造业无法再在日本待下去了,于是开始向人工成本比较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于是便有了“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然后,美国资本又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剪了东南亚国家的羊毛——美国资本在1998年制造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恶心的日本,我们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这次危机给了中国一个天大的机会!

于是,制造业再次发生转移,只不过这次转移的对象是——中国。

制造业来到中国以后,日本就彻底的完蛋了,因为中国的体量远远不是东南亚国家可比拟的。

中国从两方面对日本制造发动了攻击:

第一方面就是规模碾压

第二方面就是降维打击

什么叫做“规模碾压”?

列宁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生产的鞋子质量非常好,能穿五年。我生产的鞋子质量差点,只能穿1年。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用数量来打败你!

你一双鞋穿5年,我一双鞋只能穿1年,但是如果我有5双鞋的话,那么我也可以穿5年。

这就是“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的真正含义。

日元升值,日本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对日本形成重大打击。随后,美国资本引爆东南亚经济危机,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

制造业虽然向中国转移了,但是核心的部分还在日本——日本并没有将核心的技术转移到其它国家。

这个时候,日本的制造业,还可以依靠质量生存。但是,中低端制造转移到中国以后,形势立刻就变了。

中国商品虽然没有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有规模优势!

然后,中国就对日本发动了“规模碾压”——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依靠本国市场就足以碾压日本。

日本的鞋子质量好,能穿5年,但是一双要100元;中国的鞋子质量差,只能穿1年,但是一双只要10元。

100元只能买日本一双鞋,只能穿5年。但是,100元能买10双中国鞋子,能穿10年。你会如何选择?

这个世界追求品牌的人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人追求的还是——实用。

你是武林高手,一个能打10个,我现在用100人群殴你,你瞬间就变成了“肉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扛得住中国的“规模碾压”,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的。

依靠规模,我们可以把一双袜子的利润降低至0.1元。

一双赚0.1元,10亿双的利润就是1亿,足够中国的企业生存了。但是,其它国家是没有办法这么做的。

那么,什么叫做“降维打击”呢?

上面我们所说的“规模碾压”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必须——没有代差。

比如,冷兵器和热兵器就有代差——我拿着一挺机关枪,那么就算你有1万人拿着大刀的部队也未必能打得过我。

80年代的日本非常强大,很多技术都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已经做到了极致,你根本没有办法超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日本发动了降维打击。

比如,日本的电子电视剧制造工业已经登峰造极了,那么我们就发展晶体管电视机;日本的晶体管电视机制造工业已经登峰造极了,那么我们就发展集成电路电视机……

日本,在制造业上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辉煌的背后就是不思进取。

这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比如,我现在在公众号上写文,生存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你要我去搞视频,我是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目前的视频收入比较低;

第二,我更擅长写文,如果去搞视频的话,我要重新去学习如何制作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去搞视频的。

相反,如果现在你还想在公众号上有所发展的话,那么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市场”早已被人占领了)。但是,现在短视频还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你能把文字变成视频,那么你成功的机率就会高很多。

正是因为日本在传统制造上太过辉煌,所以它们必然要错过新技术。相反,中国在传统制造业上无法与日本竞争,所以我们必然会走“降维打击”的道路。

在中国规模碾压和降维打击下,我们看到:日本的电视完蛋了、冰箱完蛋了、相机完蛋了、游戏机完蛋了……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日本曾经积累下来的,还有一些东西依旧很坚强,比如日本的汽车。

但是,可以预料的是:日本汽车也必将完蛋,因为目前日本擅长的依旧是传统汽车制造,中国必然会在新能源汽车上对日本进行降维打击——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有名的品牌有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等,美国也就一个特斯拉,其它国家还没有听到多响亮的什么品牌。

日本已经没有未来!

关于这点,我非常认同金灿荣的分析:将来,日本也就是中国的零件供应商。

现在,中国还有一些“精日分子”,还有一些傻逼不关心和舔狗还在把索尼那些即将被淘汰的东西当成好东西,让索尼敢于公开的恶心我们,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

我希望,那些傻逼能醒醒。

同时,我更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加快对日本企业的“围剿”速度,彻底搞死日本剩下的那些为数不多的产业!

对于,日本这样恶心的国家,我们不能有任何同情心,必须要“痛打落水狗”。

—–全文到此为止。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amzmXsSDlg-EV0WnPcmqgg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贾跃亭要卷土重来了,这个信号极其危险!
作者 I 时晨晨

来源 I 功夫财经(ID:kongfuf)

 

 

6月25日,贾跃亭创立的新能源车企法拉第未来宣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批准了PSAC与法拉第未来的合并计划。 

 

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法拉第未来公司(Faraday Future Inc.简称FF),将在7月21日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估值约为34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合并完成后,假设没有公证人行使其赎回权,FF利益攸关方将拥有213,176,594股,相当于约66.0%投票控制。 
 
什么意思呢?法拉第未来成功借壳上市,贾跃亭将要卷土重来了。 
一个信号显示,这将是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 
 
01
一辆车没见着,
几百亿已经打水漂了! 
 
贾跃亭的“疯狂”极具个人魅力,“为梦想窒息”,2015年乐视市值颠覆的时候曾经高达1700亿。 
 
但是,乐视“生态化反”的商业模式玩砸了,且由于财务造假,乐视网被迫退市摘牌,数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根据之前估算,目前贾跃亭就乐视网退市就欠债20亿美元,约合122亿人民币。 
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都在等贾跃亭“下周回国”。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贾跃亭之前也公开致歉债权人,承诺对全体债权人尽责到底、个人将打工还债。 
 
同为还债,贾跃亭和罗永浩不同,罗永浩选择全部自己抗下来,现在正带货还债,而贾跃亭则选择在美国宣布破产,保住过去套现的资产,以及摆脱在美的债务。 
 
轻装上阵后的贾跃亭,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新能源汽车项目FF上。 
 
造车不是普通的项目,它极其烧钱,几百亿砸进去有可能不见一片浪花。 
 
资金决定生死,因此融资就是贾跃亭的头等大事! 
 
在乐视网出事之前,FF就已经融资了数十亿美元,Tata Motors、恒大等都是投资人。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数据来源:天眼查
 
贾跃亭个人债务搞清楚后,FF又进行了几轮融资。 
 
2021年3月26日, FF宣布已筹集到近1亿美元的债权融资,该轮债权融资由Ares领投,Birch Lake等现有贷款方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根据披露文件内容,本次合并交易也将为FF提供约1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PSAC以信托形式持有的2.3亿美元现金(假设不赎回的条件下)。 
 
总结一下,目前FF就造车已经砸进去四、五百亿人民币了。 
 
现在FF啥情况了呢?
 
据了解,FF91预量产车正在全美各地进行最后阶段的产品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动力总成、续航里程以及各类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等。 
 
FF第二款车型FF81的产品定义工作已完成,研发工作在推进中。FF的第三款车型FF71目标为大众市场,预计2022年开始进行设计和开发。 
 
也就是说,FF的第一款车仍然没有进入量产阶段,第二款车和第三款车仍然在PPT上面。 
 
路上一辆车没见着,几百亿就已经打水漂了! 
 
从商业逻辑上来说,风险投资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事情,盈亏讲究的是概率。借助外部融资,实现创业公司跳跃式发展,也是金融应有之义。 
 
FF成功上市,FF的顺利测试等等,对于贾跃亭、债权人、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因为项目成功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应有的回报。 
 
我们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形。 
 
万一项目进展不顺利,比如量产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行业格局变化,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 
 
风险投资无论成败,项目无论盈亏,作为投资者都得承担相应的结果,这是商业规则使然。 
 
危险的是什么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本末倒置,充当风险投资者! 
 
02
危险信号:
全国城市疯抢“创投之都”!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作为起步非常早的FF不仅吸引了众多私人投资者,不少国资也非常感兴趣。 
 
早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乐视汽车先后共斥资4.4亿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经济开发区,拍得7块连在一起的工业用地,面积共达135.29公顷,用以建造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 
 
2019年,又有消息传出,“贾跃亭造车项目或将落地呼和浩特、政府协助提供55亿元资金”。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除了内蒙古,对FF项目感兴趣的国资还有很多。 
 
2020年证券时报旗下e公司就曾报道,多个地方政府正争抢FF中国落地权。给钱、给地、给政策优惠自然少不了了。 
 
最后突围的是珠海国资。2020年12月,FF就在珠海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法法汽车”的公司。 
 
注册资本2.5亿美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车整车销售等,法人为贾晨涛,此人和贾跃亭具体啥关系不清楚,但他是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监事。 
 
据新浪科技1月27日报道,在FF的最新一轮融资中,来自珠海市的国资将向FF投资20亿元。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一个搞砸乐视网,并且有财务造假前科的贾跃亭,能得到如此多国资的青睐,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地方政府搞风投成了“时尚”,是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 
 
地方政府搞风投,最出名的当属合肥,被称为“最强风投之城”、“赌城”、“霸都”等等。 
 
2020年6月份,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转了一个段子: 
 
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贾跃亭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目前合肥已经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合肥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0年前,合肥还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到2020年GDP规模就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20年GDP翻了近26倍! 
 
这种成绩让其他城市非常羡慕,因为宏观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各城市的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竞争相当激烈,搞得非常内卷。 
 
在媒体“最强风投之城”的不断宣传之下,不少地方政府又开始转变思路,不再招商引资,而是直接变身风险投资人,自己下场玩游戏。 
 
现在全国不少大城市都在抢创投之都的称号,都梦想着成为下一个合肥。
 
苏州差不多有15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共引导设立子基金45支,直投基金投资企业超过100家。
 
2019年开始,青岛每年都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青岛市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387家,管理基金数量为1063支,管理基金规模为1203.4亿元。
 
目前,厦门地区管理基金超过1000多支,基金注册规模超过2000亿元。 
 
2017年,成都就宣布设立1000亿政府引导基金; 
 
在6月份举办的《全球创投峰会》上,西安就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创投之都”城市标签。 
 
问题是什么呢? 
 
在聚光灯下,大家都只看到了合肥的成功案例,却忽略了数量更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失败案例。
 
从赛麟、博郡、拜腾等接二连三停摆的新能源车企,再到南京德科码、成都格芯、陕西坤同等搁浅的半导体企业,皆有地方政府入股,最后都一败涂地。 
 
最近最火的就是青岛国资投资每日优鲜,F轮融资他们花了20亿人民币,还送了产业园,结果每日优鲜上市后暴跌两天,市值只剩下20.81亿美元。 
 
算下来,青岛国资半年巨亏30%。 
 
除了项目失败,各地方政府搞风投,还闹出了不少让人匪夷所思的骗局。
 
比如,南阳“水变氢”的青年汽车项目,闹的沸沸扬扬,最后结果是骗了50亿才破产。 
 
1月份曝出的1300亿大骗局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也投资了百亿元配套资金。 
03
认清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就是全世界的难题。 
 
在我国,对于市场的定义很明确: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 
 
两者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风险投资,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么?要极其慎重。 
 
第一个原因就是,风险投资极其专业的事情,需要经验、资源,甚至运气。 
 
合肥一连“押”对几个项目,有实力成分,也有运气成分。 
 
比合肥开始更早,纸面实力更强,但是失败的案例也很多,比如香港科技城等等。 
第二个原因就是,巨大的权力滋生巨大的腐败。 
 
风险投资的属性非常特别,追求的是概率,十个项目成一个就赚了,天生就允许一定数量失败的特征。 
这种属性让风投更容易逃脱监管,很难清晰界定哪些是利益输送,哪些确实是实力不足导致的失败,比较容易滋生腐败。 
 
第三个原因是,风投的风险非常高,而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要往低风险投资上倾斜。 
 
如果投资,也应该投向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而非汽车、手机、互联网等市场充分竞争产业。 
 
所以,当下众多城市都搞风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如果只有一个城市下场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风险尚可控。但是,如果大多数城市都下场,那么风险真的让人担忧! 
 
前些年积累的债务灰犀牛,未来就会变成股权崩盘的灰犀牛,财富毁灭得更快!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uCp1gPuaYAEuZuzuIYxSXg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夏天到了,去年你嗑的CP可能已经凉凉,但是火出圈的低糖饮料,热度还在持续升温。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低糖饮料,到底哪些值得一喝呢?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关注「网易数读」,并回复“低糖”,我们为你揭秘不可不知的饮料套路。

 

“曾经的我你爱理不理,未来的我你高攀不起”。

 

虽然是个土味段子,但如今确实是海底捞的真实写照。如果你最近去海底捞约饭,点完过去常点的肥牛、鸭肠、黄喉、虾滑,看到账单数字时或许会吓一跳,怎么比以前贵了。

 

会这么想的其实不止你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在吐槽海底捞的消费高了不少:“在海底捞吃了 300 块跟啥都没吃一样”“自助小料 10 块一位,龙肉做的?”

 

翻阅海底捞近年来的财报,印证了大家的感觉果然没错,海底捞确实悄咪咪地涨价了。

 

 

打工人吃不起海底捞

 

 

餐饮界顶流海底捞的价格一直都是话题中心。“疫情期间海底捞涨价”的话题才下热搜没几天,“海底捞牛肉粒变素”又给火锅爱好者一记重击,让人纷纷哭喊“爷青结”。

 

海底捞到底涨没涨?涨了多少?它的全年业绩公告有最直接的答案。

 

我们在海底捞花的钱确实越来越多了。海底捞的业绩公告显示,海底捞整体的顾客人均消费从 2019 年的 105.2 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10.1 元,人均消费增加 4.9 元。

 

4.9 元听起来并不多,但火锅作为多人餐饮活动,乘以人头数,一顿的钱也多了不少。再结合 2020 年海底捞公布的 2.5 亿客流量,就会发现,人均在海底捞上涨的消费就能为海底捞额外创造 12.25 亿的收益。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除了财报数据,海底捞的菜品价格更直接暴露了这家火锅店在涨价的事实。

 

对比 2020 年与 2021 年海底捞的菜单,多数菜品价格都有 1-3 元的上调。如半份椒香腰花由原先的 19 元涨到了 22 元,半份青笋由 10 元涨到了 12 元。

 

一个菜涨一点不容易发现,同样的菜吃下来,才发现比之前贵了,自然少不了被大家吐槽。通过统计微博平台、知乎平台关于海底捞涨价等相关话题的内容,可以看到大家对海底捞涨价的看法。

 

结果自然是反对涨价派占据多数。大家的想法也比较实际,主要考虑自己吃不吃得起。

 

认为涨价后的海底捞太贵,店内昂贵的土豆和米饭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梗,“前后对比 60+ 的肉菜降了 4 块钱,每份米饭 5 元一碗,小料和锅底维持不变。降价的价格还不够两个料碗的钱,这波操作和割韭菜确实可以。”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海底捞味道如何也成了这波海底捞话题中的另一个热议焦点。在阅火锅无数的川渝人民心中,海底捞约等于“方便面水水在煮菜”。但也有食客直呼海底捞火锅 yyds ,食材新鲜,贴心服务可谓是懒人福音。

 

不过,也有网友理解涨价,认为疫情期间餐饮界都不好过,食物成本上涨,海底捞价格上涨是自然而然的。

 

涨价背后的利润焦虑

 

 

赞成海底捞涨价的网友提到了餐饮成本增加,这一点并非没有道理。

 

海底捞曾公开表示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随后又为平息公众怒火道歉,表示恢复原价。

 

海底捞的受疫情及成本上涨的影响有多大?这一点依然可以通过翻阅海底捞近几年的财报来得到。

 

2020 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为 3.1 亿元,而 2019 年,这一数字是 23.47 亿元。受到疫情影响,海底捞当年利润出现断崖式下降,暴跌 86.8%,并不乐观。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净利润下滑近九成的不佳业绩,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市值暴跌。

 

最近四个月里,海底捞的市值跌穿 2000 亿港元,近乎腰斩。公司创始人张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的餐饮业普遍惨淡。海底捞的收入大头在于餐厅收入,占据总收入九成以上。由于疫情无法开张营业,2020 年上半年海底捞净亏损 9.65 亿元。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海底捞疯狂开店 544 家弥补前期亏损,全年餐厅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7.2% ,总收入达到 286.14 亿元。

 

但与此同时,海底捞还面临着成本的显著增加。

 

海底捞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员工成本、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水电开支等。2020 年海底捞除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一项外,其余成本均有不同幅度上涨。

 

其中员工成本涨幅最大,相比 2019 年增长超 20%,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业务扩展导致员工人数增加、员工薪资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增速赶不上快速扩张带来的用人成本增速。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人民币等兑美元等外币升值,海底捞 2020 年海外业务盈利能力遭到创伤。根据海底捞业绩公告,2020 年,海底捞净外汇汇兑损失为 2.35 亿元,而 2019 年,海底捞在这一项上非但没有损失,还获得 0.9 亿元的收益。

 

为了吸引投资者,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底捞近年来着力孵化粥、饺子、土豆粉、米线、面食等不同类型的近 10 个中式快餐新品牌,比如“饭饭林”“秦小贤”“十八汆”等。

 

但不遂人意的是,这些子品牌市场影响力有限,并没有创造漂亮的业绩向资本市场证明海底捞的潜力。

 

新冠的来袭、成本的上升、创新的乏力,都在不断放大海底捞的焦虑情绪。对于这家广受关注的火锅店而言,涨价并不是什么好方法,但可能是目前增加利润最有效的方法。

 

 

海底捞没那么吸引人了

 

 

下跌的利润尚可通过涨价来补救,下跌的人气就没那么好修补了。

 

对于火锅行业来说,翻台率是衡量客流量的重要数据,翻台率表示餐桌重复使用率,翻台率越高,代表着限定的时间内接待客人越多。海底捞曾以门前长队和较高翻台率引以为傲。

 

但近年来,海底捞翻台率不断恶化,2017 年和 2018 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均为 5.0 次/天,2019 年,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下降到 4.8 次/天,到 2020 年,翻台率仅有 3.5 次/天。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3 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跌破该数值,可以认为该店处于亏损状态 [1]。

 

2020 年翻台率的走低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疫情好转后,海底捞并没有逆转下跌的翻台率。2021 年海底捞 3 月份的翻台率为 3.5 – 3.7 次, 4 月已经低于 3 次,市场表现不如预期 [2]。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另外,海底捞翻台率的走低与新开门店的分流不无关系 。

 

现阶段,海底捞主要以开新店来提高市场占有量,从而拉动整体增长。海底捞疯狂的扩张速度体现在不断飙升的门店数量上,2016 年海底捞全球仅有 176 家门店,到了2020 年,这个数字直接跃升到了 1298 家。

 

这其中有 544 家门店是在 2020 年新开业的。而在整体翻台率 3.5 的水平下,海底捞业绩公告显示同期新开门店的的翻台率仅为 2.8。

 

但疯狂扩张未必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海底捞不同门店间的竞争,以及新增门店普遍较低的翻台率,反而阻挡了海底捞的健康发展。

 

在现有的翻台率水平下,涨价是维护利润的必然之举,但涨价又会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不满,让翻台率的衰减和人均消费的上升陷入恶性循环。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另一方面,海底捞的客流危机还来自于竞品的激烈竞争。

 

如今,火锅市场已成红海,大势的巴奴毛肚、小龙坎、呷哺呷哺、潮汕牛肉火锅、北京铜锅涮肉、椰子鸡、滇式火锅,都冲击着海底捞在火锅市场的地位。

 

在 NCBD 的行业调查报告中,2019 年巴奴的顾客满意度已经超过了海底捞,位居第一 [3]。

 

可预见的是,在消费者口味多元化的影响下,海底捞要想站稳火锅行业 C 位将越来越难。

 

面对涨价的海底捞,死忠“捞粉”的消费热情或许不会熄灭。但对于普通人,如果出现更物美价廉、服务还不错的火锅品牌,可能就会和海底捞说拜拜。

 

毕竟海底捞的锅底涨了,菜价涨了,我们的工资却一分没涨。

 

作者|DDLine

设计|杨波浪 士多啤梨 白气泡儿

数据|平凡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1] 国信证券. (2021). 中餐赛道标杆龙头,未来成长边界几何?.

[2]“沉陷”的海底捞 – 21世纪经济报道. M.21jingji.com. (2021). Retrieved 19 June 2021, from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10511/47cf290ae6b4d33d6c20bcfcd294009e_zaker.html.

[3] NCBD. (2019). 2019—2020中国火锅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

海底捞涨价,我是捞不动了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VzvsyILNzh5CwgNlJWBUeA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原创:net百晓生
来源 : TOP互联网
转载授权联系微信:qiyuedayang
 
交了两年假保险,现在出事没人理了。
 
最近,一个用户向支付宝上的大病互助项目“相互宝”申请互助金。
 
他在2019年帮母亲加入相互宝,每月按时缴两次费。
 
今年4月,母亲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用掉了家里大半积蓄。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他一看母亲病情完全符合互助条件,满心希望相互宝兑现承诺。
 
没想到一盆冷水从天而降。
 
相互宝告诉他,患者加入前曾患过高血压,不符合救助要求,将他强行退出了相互宝。
 
他觉得太冤了:
 
第一,母亲并没有说她得了高血压;
 
第二,就算是高血压,这跟急性心肌梗死完全不沾边。
 
现在,相互宝连申辩的权利都没有给他,就把他踢了出来,实在做得太绝。
 
这个用户并不是孤例。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另一个东莞的鄢先生,加入相互宝前体检,身体没任何问题,没想到今年3月被诊断出鼻咽癌。
 
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于是,他找相互宝申请一份互助金,没想到竟然也被拒绝了,原因是他加入前曾连续住院超过15天。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鄢先生是个农民工,2017年曾被机器压断一截手指,住了17天院。
 
就是这样一个原因,让鄢先生此前两年的分摊费全白交了。
 
还有更闻所未闻的!
 
河南一个成女士,丈夫外出买菜时倒地猝死,医院出具死因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冠心病刚好在相互宝的救助范围,没想到成女士却吃了个闭门羹,原因是家属没有提供心电图报告单等证明材料。
 
问题是病人短短40多分钟猝死,你说人都没了,还怎么提供心电图?还这么死板要证明资料?
 
匪夷所思的相互宝!
 
大家可能不知道,相互宝只告诉你帮助了多少人,却从没告诉过你拒绝赔付过多少人。
 
我们上面列举的3起事件,只是相互宝拒赔案中的冰山一角。
 
在相互宝微信群、QQ群、微博、黑猫投诉网站等等网络平台,投诉举报相互宝拒赔的用户多不胜数——我不说绕地球一圈,至少绕操场几圈完全没问题。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今年4月份,一个律师公开炮轰相互宝,其朋友交了几年费,诊断出大病后却遭到拒赔。
 
吊诡的是,同一个人,同样的病,另一家保险公司却认为他符合条件,给他办了理赔。
 
宣称要颠覆保险业的相互宝,竟还比不上传统保险公司。
 
屠龙少年,大言不惭。
 
难怪用户们吐槽相互宝只有“两不保”:这也不保,那也不保。
 
以前我以为是玩笑话,现在信了。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上线仅10天,就有1200万用户加入进来。
 
上线一年后,这个数字突破了1亿。
 
有个数据大家可能不知道,相互宝用户三分之二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三分之一来自农村和县城,月收入普遍在5000元以下。
 
他们经济情况并不宽裕,有的人甚至连基本的社保都没有,对保险更是什么都不懂。
 
但他们凭着对马云、对阿里巴巴的信任,把相互宝当做商业保险,每个月交两次费,把天有不测风云的解决愿望全部寄托在相互宝上。
 
没想到,相互宝却将他们拒之门外。
 
相互宝当然有它的理由,它在约定里说过,以前有过住院史、吃药史的人无效。
 
可用户们哪知道,手指断了住了个院、皮肤发炎吃了点药,跟大病重症毫无关系的小病,也被相互宝当作了拒赔理由。
 
更可耻的是,相互宝通过各种诱导把你拉进来,交钱时它不会告诉你不行,等你傻傻交了几年钱后出事了,它才告诉你赔不了。
 
前面的钱全白交了。
 
这也就难怪上面案例中的鄢先生被气哭:
 
“如果不符合加入条件,那相互宝就不要持续扣我的费用,让我产生误解。现在是钱也交了,真出了问题需要互助,相互宝却撇得干干净净!”
 
吃相太难看了。
 
有的人给马云辩解:相互宝还是救助了不少有需要的人,而且它只收8%的管理费,互助金也没落入它腰包啊!
 
想得太天真。
 
它嘴里谈的是公益,心里想的全部是生意。
 
1亿用户在相互宝上付费,有了流量就可以卖保险了,这可是一个几千亿的大产业。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今年5月7日,在朋友圈号召大家捐捐捐的国民“慈善机构”——水滴筹上市,当天市值突破300亿。
 
水滴筹的主业就是卖保险。
 
相互宝的逻辑更巧妙,它通过用户分摊费用打造公益人设和流量,为将来的保险业务沉淀与筛选用户——这就是马云“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拼图。
 
自己一分钱不用花,说它白嫖不过分吧?
 
事实上,相互宝的前身相互保就是干保险的,由于它备案不行,被银保监会约谈5次,最后关停了。
 
没想到蚂蚁不死心,相互保摇身一变成了相互宝,它说自己不是保险,而是网络互助,你看,名字里都没有“保”了。
 
一字之差,对普通用户没有明显差别,却让相互宝逃过了银保监会的监管。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直到今天,相互宝仍然是监管的真空地带,它不归银保监会管,现有的《保险法》也管不了它。
 
这才是它一手遮天的底气所在。
 
除了拒赔,它还:
 
1、诱导加入
 
很多用户反应,相互宝通过红包任务,没有提醒就直接开通了。
 
2、自动扣费
 
更可怕的是相互宝自动扣费,没钱就从花呗里扣,有的用户扣了两年,余额成负数了还在扣。
 
3、擅自修改协议
 
根据相互宝的条款,它有权不经用户同意随时修改协议内容。
 
比如,它曾把高发的甲状腺癌赔付金额从30万降低到5万,还把很多常见病剔除了保障范围。
 
任性降低赔付、任性剔除病种、任性提高分摊费……用户对相互宝的信任降到了冰点。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2000万人大逃离!花呗之后,蚂蚁又一颗炸弹藏不住了!
 
数据不会说谎,从去年到今年,就有超过2000万用户逃离了相互宝。
 
不可否认,蚂蚁金服曾是金融行业的改革先锋,旗下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等明星产品非常多。
 
但是它打着科技的旗号,不断试探国家金融的底线,将风险抛给社会和用户,把收益抢进自己腰包。
 
现在连人命关天的保险行业也被它惦记上了。
 
真的是欲壑难填。
 
相互宝作为一颗棋子,我只能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句话送给蚂蚁。
 
也送给马云。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kI-HfVCt58eRj5u-ZWQE4A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S博士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不少朋友说,摸不清这一两年国内投资的方向。
过去的逻辑肯定走不通了,如何看下一个十年?
扎实地,我们建议从国家发展、经济战略、人口数据去分析。
我重读了上半年发布的七普数据,发现了三个秘密,分享给做投资的朋友。
文章不长,核心说三点:
一,当下中国的人口演化已经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局面,位于一个关键的转换期,并不能只看大面,很多局部的转换非常微妙,但可能却影响深远。
以往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后来干脆缩小到了投资不出历史上的南宋地界。其实,掌握了关键变化,关外也可以去的。
二,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变局”?
巨变一般有四个层级,有格局、体系性的改变,有规则地颠覆,最轻的也是规则的大范围调整。百年未有之变局,至少都会是体系性的改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各地经济基本上是普涨。未来增速慢了,那么这些增速、增量在不同区域如何分配,一些关键产业的布局就很关键。
所以,能否把握住能决定中国国运的未来产业布局,非常重要。
三,最后也最关键的是,我们认识、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一定要做出一些调整,惯性在消失,很多旧的经验会失效。
从七普数据来看,有一些基本前提,大家一定要认清,不能抱有任何侥幸。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跌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这是对七普数据的一个核心认识。
人类维持自身正常繁衍,总和生育率是2.1,警戒线是1.5,中国2000年之后长期在1.2左右徘徊,二孩之后恢复到1.3。
低于1.5,就是跌入生育率陷阱。
中国因为人口总数大,所以摔到陷阱后,没觉得多疼,一度还觉得挺舒服,没及时做出有针对性地安排。
等发现危险,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坦率地说,这个世界上所有跌入低生育陷阱的国家,没有一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爬出来。
记住我的话,没有一个。
给钱、给福利、宗教的力量,在人性面前统统都不行。
日本、韩国是失败的典型;北欧靠福利勉强吊住;至于德国、法国,则是移民的功劳。
再进一步说,有两点需要普通人警惕再警惕的。
首先,老龄化速度太快了。
国际上有两个标准,都是联合国制定的:
第一个65岁,65岁以上人口达到7%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20%为超级老龄化。
还有一个是60岁,超过10%进入老龄化,20%为中度老龄化,30%为重度老龄化,35%为深度老龄化。
七普数据,官方喜欢讲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还不到中度老龄化;但现实呢,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就差一只脚,整个人都悬空的感觉,深度老龄化迫在眉睫。
因为横向一对比,会发现未富先老是个大问题。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人均GDP1万美元,我们只有不到900美元;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候,人家人均2万,我们不到1.1万;进入超级老龄化,人家4万,我们暂时不知道。
还有,人口净增下降得太快。
80后比70后少了500万人,
90后比80后少了3100万人,
00后比90后少了4100万人。
催生政策一个出得比一个快,然而边际效应衰减的厉害。
媒体都在点名80后,最惨的一代人,自己是独生子女,上有四个老人,下要生三胎,下一步就等延迟退休的政策落地了……
所以,现在40岁上下的人,不只是要考虑自己65岁以后退休怎么办的问题,还有当下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上学这两座巨额预算项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夫妻两份薪水肯定是不够的。
年轻人可以选择躺平,70、80后没得选。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人口都在向富的地方跑。
从十年大数据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人口萎缩的省份从上一个十年的4个扩大到了6个——东三省加上甘肃、内蒙古和山西。
但这个数据有欺骗性。当我们仅仅比较2019、2020l这两年数据就会发现:
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在增长,15个在萎缩。而增长的16个中,增加值在50万以上的是13个,200万以上的只有5个——广东、浙江、江苏、河南、贵州。
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城市的层面,数据可能会更加惊人:
全国4个直辖市,294个地级市,以十年计,人口增长的超过一半;但是看过去三年,人口增长的就只有大约48%左右。
而如果只计算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城市,人口不到500万的省会城市、特区城市,人口增长的就只有44%。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数据太复杂,总的来说是四个流向
1、方向上,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
2、向省会、向大城市跑;(唯一的特例是哈尔滨,类似兰州、西宁这种在国内排不上号的,但在省内依然有巨大的向心力)
3、从农村向城市跑;
4、故土难离的,向资源型城市跑。
一句话,人口都在往富的地方跑。
而且,分化的速度在加快,连分化都是用几十年走完上百年的路;分化下沉趋势十分明显,比如这两年买卖过房子的可能都清楚,一个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地段的价格差异越来越明显。
连上海都有投资的禁区,就是10年才涨了25%的奉贤海湾。
城市对人口的竞争力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等级之间的悬殊越来越大,当中国人流动的总量很大时,无所谓。但是当中国人流动总量甚至开始下滑时,这个差距就一下子出来了,并且会直接反馈到资产价值上。
于是市场被细分了。
七普数据发布后,这几个月,我们发现不少城市在重新调整“核心区”的范围,比如深圳、广州。
核心区是一个信号,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投资,要么聚焦,要么有足够的智慧。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躺平”,是一个时代拐点的隐喻。
发达国家其实早都经历过“躺平”一代。
英国、德国房价三四十年基本不涨,和躺平一族的出现就有着莫大的关系。
韩国则有三抛族,抛弃恋爱、结婚和孩子;五抛族,加上房子和社交;七抛族,加上家庭和工作。
为了不成为房子、工作、孩子的奴隶,这一族群决定只为自己而活,会根据不同的生活理想而舍弃以上各种东西。
当人口猛增时,少部分躺平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当能挣钱的人在减少时,“躺平”要素的影响就被放大了。
以农民工为例,2020年中国农民工减少了517万,大家心算一下,这是多少个工厂消失了。
其中外出农民工减少了466万,本地农民工减少了51万。而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少了399万。
这意味着吃苦耐劳,曾经为中国经济起飞流过大汗、出过大力的劳动力也在加速度减少。而新生农民工见过大世面,可能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认为先吃苦后享受是理所应该的。
城里的年轻一辈也同样如此。
城镇如果没有生力军涌入,当城里的年轻人开始习惯宅,习惯啃老,没人为了接盘奋斗还在其次,产业后继乏力才真麻烦。
这样的话,你觉得三驾马车还能跑多快?
形势会比想象得更严糟,你别无选择,必须紧盯这三大信号
个人财富密码,选择决定命运。
一、从新趋势去投资城市。
大城市起点太高,分蛋糕太难,难以安家,已经不见得是未来的最佳选择。
从产业前景来看,合肥、南京会是不错的选择,中国下一代产业的集聚地。
如果你专业涉及新能源、半导体,去这两个城市比北京深圳更能博到一个高起点。
同样的,特色明显的三四线城市,也自然会匹配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
如果仔细看看中国人均GDP前100名的名单,上面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不是一二线城市,它们都是选择。
二、聪明人,懂得把握政治格局。
政治与经济从来不分家。
国运转换的时候,跟着国运的方向走,能省不少力。
政策之手和十四五规划、大国博弈、碳中和这些大政策、大方向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哪些产业是核心资产,贡献下一个十年的增速与增量,正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只不过,下一代产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
所以,要么投资城市去分享这一红利,要么投资优质企业去分享这一红利。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聪明钱是怎么布局的。
在我们还在思考什么时候买房子时,外国资管已经来势汹汹,在抢着布局中国。
你以后买的基金或理财产品,很有可能有50%是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管理的。
帮外资资管做中国化的Lucy Liu说,可能比较水土不服的是,中国家庭的投资教育,没有西方那么普及。中国的投资者,主动操作比较频繁。
看着贝莱德、大摩小摩、富达抢占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我想说:
1、这些最老道的基金公司用脚投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优秀企业,是未来十年全球最大的红利;
2、下一个时代想赚到钱,一定要自己学懂,毕竟接下来太多产品挑选,而客户经理永远是站在产品那一边的。
 
 

END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I1MPyeuhVVJoRilIwDFH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