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作者:陈慧隽

支持:远川研究所投资组

 

 

 

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的凄风苦雨中,一场听证会在美国众议院召开,五个西装革履的金融大鳄毕恭毕敬,接受政客们的轮番质询。

 

这5个人都是美国顶级对冲基金的掌门人,从左到右分别是量子基金的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文艺复兴的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保尔森基金的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先驱资本的菲利普·法尔科(Philip Falcone)和城堡投资的肯·格里芬(Ken Griffin)。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美众议院听证会,2008年,来源:福布斯

 

五个人的共同点是都在金融危机里赚了超过10亿美元,但在听证会上,他们不得不收敛锋芒,试图消除“发国难财”的指责,比如保尔森强调自己的成就是由于“艰苦的工作和详尽的研究”,而法尔科则哽咽地说自己来自贫困的工人阶级家庭,能赚这么多钱纯是因为相信美国梦。

 

十二年过去了,这5位金融大鳄仍然活跃在投资一线,但在这次新冠危机中,他们业绩却有了明显的分化:索罗斯、保尔森和法尔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西蒙斯的旗舰基金Medallion今年回报高达29%,而格里芬的旗舰基金Wellington也基本没有亏损,顺利躲过股灾。

 

索罗斯、保尔森和法尔科均是擅长主动投资,而西蒙斯和格里芬则都是从事量化投资,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这是他们业绩分野的重要原因。

 

与主动投资策略不同,量化交易策略(Quantitative Trading Strategies)不依赖于个人判断,而是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投资标的未来价格。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量化基金已经逐渐跻身到美国投资市场的主流,而顶尖的量化机构,也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以AQR为代表的学术量化派,与学术圈深入合作发表大量论文,还专门建了图书馆分享研究成果;以WorldQuant为代表的因子挖掘派,从海量数据中充分挖掘有用的因子;以西蒙斯的Medallion(大奖章)为代表的短线技术派,用数学、物理等科学方法来建立量化模型……

 

不管哪种流派,背后都是海量的数据、复杂的逻辑、神秘的模型,这让量化投资显得高深莫测。2015年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电影《大空头》的原著作者)撰写了一本阐述高频交易(量化策略的一种)的书《Flash Boy》,好莱坞纷纷表示里面逻辑太深奥,很难拍成电影。

 

在2008年的那场听证会中,西蒙斯和格里芬作为量化投资的代表人物登上媒体头条,事后也经受住了华盛顿政客们的审查,安全过关。但另外一家在量化投资领域也举足轻重的公司——巴克莱旗下的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简称BGI),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BGI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也被称作是量化投资的大本营。1971年BGI发行了第一只被动指数基金产品,6年后又成立了第一只主动量化权益产品。不仅如此,BGI也是最早将主动量化模型运用在亚洲市场的公司。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大中华团队,用数量模型研究A股。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BGI旧金山总部大楼,来源:wikimedia

 

然而尽管BGI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业绩表现亮眼,却依然没能躲过被卖身的命运。由于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后仍需投入天量资金,于是在2009年6月便以135亿美元将BGI出售给贝莱德(BlackRock),来满足监管机构在一级资本充足率上的要求[1]。

 

BGI被收购之后,里面不少中国籍员工回国就业,这似乎是某种蝴蝶效应——在BGI被收购的2009年,中国量化投资的故事也正式展开了。

 

 

 

01.西落东起:春江水暖鸭先知

 

 

 

早在2004年,国内就先后成立了两只量化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和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两只基金的掌舵人常昊和吕俊,日后也业界闻名的顶级投资人,但从他们投研理念来看还属于传统价值投资派,更加偏好主动投资,对于量化投资还在自我摸索阶段。

 

加上当时的交易制度不完善,有效投资工具缺乏,量化的真正魔力难以施展。市场更加偏好主动基金,对于投资分散、波动较小的量化基金不屑一顾,随后4年,国内没有任何一只新的量化基金发行。直到2009年,大量拥有海外量化经验的人才纷纷回国,浪潮才真正开始。

 

2009年,嘉实量化阿尔法、中海量化策略、长盛量化红利策略、富国沪深300增强和华商动态阿尔法相继成立[5]。其中,曾在BGI担任大中华主动股票投资总监的李笑薇 [6],回国后加盟富国基金,开始着手组建量化团队,将海外积累的量化投资经验应用于中国的金融领域。

 

不同于主动选股,量化选股的核心在于前期的模型设计环节。策略的设计不能光凭经验和直觉,需要使用大量的历史数据搭建一个模型,再通过各种测试来检验模型是否有效。一旦模型投入使用,就必须严格执行,克服人性弱点和认知偏差。不到特殊情况,不做人工干预。

 

在量化模型中最广泛运用的,是多因子模型。它将影响股票价格的各个因素(比如宏观、行业、流动性、公司基本面、交易情绪等)剥离开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行验证,筛选出有效因子,买入满足这些因子的股票。这样就能避免主观盲目,快速覆盖所有股票。

 

2010年3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开通了融资融券交易系统。半个月后,中金所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IF),标志着做空机制与杠杆交易的启蒙,自此我国股票市场不再只有上涨才能盈利,市场下跌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派生出丰富的资产配置策略。这对于量化投资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像上文提到的基金名字中的“阿尔法(α)”就是一种重要的量化策略,简单来说任何一只股票的收益等于“α+β”,β是与市场同涨共跌的部分,α是独立于市场波动以外的部分,即一只股票涨了,可能是由于大盘(β)在涨,也可能是因为股票本身的因素(α)。

 

α策略也叫市场中性策略,就是把大盘风险(β)对冲掉,不管市场涨得好不好,只留下股票自身的收益,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做多股票组合(α+β),同时做空股指期货(-β),最终就剩下了绝对收益α。在没有股指期货这样的做空工具前,市场中性策略是很难实现的。

 

2012年,曾经在BGI担任基金经理的田汉卿和黎海威先后回国,并分别进入华泰柏瑞和景顺长城组建量化团队。而拥有BGI背景的李笑薇、田汉卿、黎海威这三位的投资方向,基本可以囊括当时公募基金的量化策略。

 

公募量化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指数增强(购买的大部分股票基本复制指数的成分股,通过择时、择股等手段,获得比指数更高的收益回报)、量化选股(通过量化模型筛选出股票,在合适的时机买入,追求超越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和量化对冲(也叫市场中性,追求的是绝对收益α)。

 

当我们看到公募基金学习了海外大量经验,发展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有更多草莽英雄隐在幕后,悄声壮大。

 

 

 

02. 浪潮来袭:海内群雄逐鹿时

 

 

 

IF(股指期货)推出的头几年,市场上流传着无数传说。

 

刚毕业的大学生写出的量化模型,3年能赚5000倍;基金经理死活不肯对外募资,生怕泄露了自己的惊人业绩;看开盘前30分钟股指走势,涨就买,跌就卖,收益照样可观……这样简单追涨杀跌的策略能够横行,本质在于相信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具有持续性,这在海外已经被总结为动量策略。

 

但国内量化刚刚起步,大多数人还不懂如何运用,这就给真正懂行的人带来了机会。

 

2011年,在海外顶级量化机构工作过的任思泓从中金离职,创立了金锝资产;2012年,清华计算机博士毕业的王琛从华尔街的千禧基金回国创业,成立了九坤投资;2013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徐晓波从本文开头提到的美国城堡集团回国,创立了锐天投资

 

2014年,中金销售交易部副总蔡枚杰创业,成立灵均投资;同年,华尔街的裘慧明回国,创立明汯投资2015年,包括徐进在内的3个浙大计算机系的同学从IT转向量化投资,成立了幻方量化(九章资产)……这些公司日后都成了叱咤风云的私募,巅峰时期规模过百亿。

 

而由此可以看到,顶级量化私募大多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脱胎于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本土量化,另一类是具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海归量化

 

由于私募的监管相对宽松,组织结构简单,所以交易策略更加灵活、投资更隐蔽,一般来说风险也更高。与公募量化更看重基本面数据不同,私募量化更偏重于量价类,也就是技术面,换仓周期也从公募的一个月一次缩短到几天。

 

比如同样的指数增强策略,私募可能只是将指数作为比较基准,实际的交易标的远远不止指数成分股;同样的量化选股,私募则更注重于高频策略,暴露更多风险,用高换手率来控制暴露的风险[8]。

 

除了上文提到的公募基金的主要量化策略外,私募的量化策略更加丰富,包括期货策略、期权策略、债券策略和其他策略等。

 

期货策略也就是CTA(管理期货)策略,投资范围包括股指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最经典的做法是捕捉价格动量的趋势性,说人话就是“追涨杀跌”,通过快速止损实现“亏小赢大”的局面。

 

还有比较经典的是套利量化策略,通过跨市场、跨期限、跨品种去捕捉市场的不合理价差。比如国内大商所的大豆、玉米可以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农产品进行跨市场套利;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互为替代品,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跨品种套利空间;同一品种不同月份的价格强弱变化又可以带来跨期限套利。

 

量价策略和基本面策略还有很大的不同。由于A股还是以散户交易为主,私募的量价策略可以捕捉到散户的不理性行为,反向操作即可赚取超额收益,这几年很受到市场追捧,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挖掘出超额收益,只能采用更加高频的数据。但在相同市场环境下,换手率越高的策略资金容量越小。

 

因此私募量化也进入了瓶颈期,这两年有多家私募直接暂停所有产品的申购、追加[9],也有通过提高管理费的方式来控制规模的[10],还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对外展示部分惊人业绩的产品,但投资者只能申购普通业绩的产品。

 

如果说量价策略的关注点在交易行为上,那基本面量化更关注投资标的本身。就股票而言,基本面量化是用数字描绘上市公司的全景图,将公司的特征浓缩为一个个因子,用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对公司的整体刻画。基本面量化可以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因为背后有经济学原理的支撑,能够看得更远,市场容量也更大。

 

投资是一场冒险,而量化是一场科学的冒险。相比起挑选主动基金时辨人的风险,量化投资可以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模型来确保投资风格不漂移,规避主观情绪波动带来的误操作。但在量化成为真正主流投资方式前,还有不少考验在前方等待。

 

 

 

03. 还看今朝: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量化策略在更多的数据、更准的模型和更快的速度三个方向上急速狂奔时,遇到了不少波澜,为行业清理了一大批基金。

 

2014年底的“α黑天鹅”事件。2013年开始,尽管大盘涨幅不大,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起飞,量化基金只要做多创业板,做空IF对冲,就可以获得54%的年化收益[11]。然而2014年11月底,央行宣布降息后股市直冲云霄,小盘股涨幅远不及大盘股,导致超过1/4的α策略产品回撤超过15%,多只产品被迫清盘[12]。

 

2015年中股灾爆发。6月中下旬起,股灾降临使股指期货陷入舆论漩涡。为抑制过度投机、加强异常交易监管,监管层从8月开始逐步加大对股指期货的管控,1个月内连做5次调整,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杠杆,日内开仓从不限制调整为限10手,平仓手续费比例较股灾前提高了超过100倍[13]。

 

2016年底市场风格转变,从高估值、小市值的股票转向了基本面扎实、业绩稳定的公司。一些给成长因子、小市值因子给予过高权重的量化基金偃旗息鼓,有过百亿的量化基金遭此一劫一年内规模缩水近六成。

 

后股灾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做空工具,股指期货价格不能有效反应市场情况,量化对冲类策略基金受到冲击暂停开仓,CTA策略和量化选股竞争越来越激烈,难复往日之勇,加上小市值因子失效等事件,把蒙了一层神秘面纱的量化基金拉下了神坛,大幅回撤、彻底清盘不在少数。

 

但也正是在这个艰难时刻,接受过洗礼后还能茁壮成长的基金才能真正被市场认可,一批新星冉冉升起。比如学术派研究的光大保德信金昉毅、“固定收益+”的海富通杜晓海等。

 

2016-2017年被称作是量化小年[14],但就在这两年连续有一只量化基金摘取了金牛奖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基金的桂冠,这一荣誉在业内被誉为是基金行业的奥斯卡。这只量化基金的掌舵人金昉毅十分推崇国外学术量化派代表AQR的学术氛围,因此在加盟光大保德信后,金昉毅要求团队成员每年必须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2018年市场萎靡,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5%,主动选股基金几乎全军覆没。量化基金里的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也好不到哪里去,唯独市场中性策略因为剥离了大盘(β)风险,一枝独秀。不管大盘表现如何,能够切实为投资者赚到钱,这也是金昉毅做市场中性策略的初心。

 

从海外量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越成熟,越难挖掘α因子,因此也更需要用做学术研究般科学严谨的态度来不断找寻新的因子。而金昉毅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术态度,才能够顺应潮流,不惧风浪,持续赚取超额收益。光大保德信在2004年推出了国内第一只量化基金后,兜兜转转如今又重新回到一线角逐量化宝座。

 

尽管疯狂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量化这块宝地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百度等巨头下场竞技,微软等外资也不甘落后,同花顺等股票软件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与基金公司联手推出了大数据量化基金,八方过海各显神通。

 

原本的多因子模型中包含了财务等基本面数据和量价等技术面数据,未来搜索、社交等生活中所有能够数字化的数据都可能被纳入量化模型,伴随着股指期货的逐步放开、股指期权正式上市,中国量化的新时代大幕正在缓缓拉开。

 

 

 

04. 天地广阔:直挂云帆济沧海

 

 

 

1970年量化投资在海外全部投资中占比为零。待到2009年,量化投资在美国全部投资中占30%以上[16]。2018年全球熊市中,最赚钱的20家对冲基金中,有一半以上是量化基金[17]。美国量化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幕后走到台前。

 

中国量化投资才刚刚度过了蹒跚起步的阶段,启蒙于精英的海归,发展自江湖的草莽,规范始监管的介入。普通投资者对于量化投资的认知还相当模糊,人工智能、卷积神经、机器学习等高深莫测的词汇与那些暴利传说,交织成了量化投资的妖魔化刻板印象。

 

事实上量化投资在中国的总体规模依然相当有限,在公募基金规模中,将所有的主动量化或者名称中带“量化”字眼的基金都算在内,占比还不足5%。量化投资对于整个市场影响依然非常低,相较于成熟市场,量化投资在中国依然是一片广阔天地,将大有作为。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对于处在去散户化和机构化历史进程中的A股而言,量化投资能够更快发现投资机会,起到了市场润滑剂的作用,提供充沛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未来伴随着期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渐完善,基本面多因子、统计套利、高频交易以及CTA等量化策略将进一步在中国资本市场普及。

 

一个有效的量化模型背后是一个团队数年、数十年研究积累的成果,对普通人来说,自己研究搭建量化模型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要想抓住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大潮,选择一个懂研究、有业绩、真靠谱的团队,才是正道。

 

从海外的发展过程来看,未来在中国市场上还能通过科学手段赚取α收益的时间并不多了。对投资者而言,用一场科学的冒险来实现财富增长,未尝不是一个有趣且有效的选择。

 

 

全文完。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参考资料:
[1]. 英国巴克莱银行将出售旗下基金公司,新华网,2009年
[2]. 巴克莱收购雷曼反被拖累,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用数学模型炒股,不聘商学院人才,环球人物,2009年
[4]. 如何选择量化基金?,天天基金网,2016年
[5]. 中国迎来量化基金时代,资本市场,2009年
[6]. 量化巨人——BGI,景顺长城,2017年
[7].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对中国资产管理业的影响浅析,王高伟,2010年
[8]. 中国私募量化简史:策略、投顾、业态及展望,陆家嘴私募基金研究院,2019年
[9]. 受容量限制,部分量化私募暂停产品申购,中国经济网,2019年
[10].私募提高业绩提成比例,管理费下降成趋势,天天基金网,2018年
[11].从量化对冲“黑天鹅”说起,金斧子,2016年
[12].四大私募量化策略解析,江卓轩,2017年
[13].中金所限制性政策对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影响,邵添夏,2018年
[14].巅峰对话:弄潮资管大时代,林成栋,2017年
[15].百亿私募大变局,资事堂,2019年
[16].中国量化投资的先行者,人民网,2010年
[17].去年熊市中,谁是最赚钱的对沖基金?,ChiefStock,2019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PrtXh-M2Sf8osNCDLFrPg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这是仙人JUMP的第180篇原创

 

1

 

每次回老家,我都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冲击,觉得世界变得愈加魔幻。

 

前些年一直在说空巢老人的问题,但是回到老家看一看,老人家活的反而比我充实多了,广场舞、养生操,没事就去河边遛一遛,各种简陋的装备能玩出神仙级的健身,路上见到人一打招呼全是熟人,没事还能玩个夕阳恋。

 

反而是青年,越来越空巢。

 

而上班的青年,更是连空巢的感觉都没空去感受。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2年前《旅行青蛙》大火的时候,曾被评价为戳中了“空巢青年”的心,无数媒体蹭了这款游戏的流量,连纽约时报都写了社评分析为什么这款在日本没什么人气的游戏在中国成了现象级大热作品。

 

但“空巢青年”四个字的调侃背后,却是青年悲伤的生活状态。

 

在游戏界,最差劲但最有效的设计思路,是打卡式网游。

 

对,连怪都不打,就是打卡。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2

 

所谓打卡式网游,是指游戏设计师为了让你在游戏上花费更多时间,制定了各种复杂的规则,逼迫你每天都上线做日常,为了一些“分数”、“宝石”、“牌子”而重复肝同样的内容,以此期待积累后“抽一次卡”、“买一件新装备”、“解锁飞行”的短暂愉快。

 

而现代青年的生活,就像是这样的网游,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城市,重复着固定的生活,在两点一线间反复打卡,在相同的外卖商家消费,在固定的时间用固定的方式放松,用周末的加餐和购物网站的“买买买”来奖赏自己,在“有机会就去……”的谎言中度过一年又一年。

 

以前有个朋友放弃奋斗,选择回老家结婚,离开之前,他用几天时间逛遍了全城的旅游景点。

 

他在这个城市四年,第一次见到西湖的日落。

 

我不知道该笑他还是同情他。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大城市的青年社畜,如同低质量页游、手游中的免费玩家,勤勤恳恳的打卡做日常,喊着奋斗的口号,期待着不会变好的明天,然后被氪金玩家一秒打爆。

 

我们身处人群,却感到寂寞,公交车与公司与家,成了世界的全部。

 

反而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享受真正的生活。

 

《旅行青蛙》是一款非常简陋的游戏,他的互动性弱到甚至不能称之为有游戏性,但他却恰恰拥有现代城市青年最需要的东西:

 

随机性。

 

随机的看书,随机的做手工,随机的听音乐,随机的吃东西,说走就走的外出旅行,在旅行中遇到各种有趣的事,有时是单调的风景照,有时是和别的小动物一起躲雨,有时是和朋友们在篝火前讲故事。

 

我们在家中宅居,但我们的心里有声音在喊:我想到处走走,看看世界,经历一些不一样的突发事件。

 

寄回明信片的青蛙,就像是梦想中说走就走的我们。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3

 

游戏中拥有生活,生活却渐渐变得游戏化。

 

每天醒来就像是上线,闹钟的声音一响,眼前就出现了一连串的任务。

 

主线任务:准时上班。

 

支线任务:洗脸刷牙、吃顿早饭。

 

主线任务失败惩罚:扣工资

 

支线任务失败惩罚:健康-1

 

到了公司又跳出新任务:听领导吹牛。

 

坐在会议室,傻傻不明白自己在干啥,坚持到中午,又得到午饭任务,下午看着任务列表慢慢清理,有时候懈怠了,想要休息一会,打开任务列表,看到最顶上一行数字:

 

买房(0/1)

 

瞬间觉得BOSS战太难了。

 

再往下一看,花呗、贷款、信用卡。

 

得,日常任务也不好玩儿,但再难也得做啊。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攒了一大笔钱,好不容易付了首付,计算自己手里车、钱、房、彩礼的数量,然后去相亲,跑流程就像是在跑任务,好不容易解锁了“结婚”成就,眼角膜上立刻就蹦出来个“生娃”的任务。

 

一环套一环,一个任务后面跟一个任务,不像是在生活,反而像是在玩一个低自由度的烂游戏。

 

仔细想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身边就开始充斥着这样的“主线任务”,任务越多,和任务无关的事就越不在意,以至于现在的我们做什么都需要一个“目的”,去研究有没有“意义”。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大家渐渐抛弃了“枝蔓”,“错误”,“无聊的东西”,在疯狂的追求效率,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标,都要“效率最大化”,都要去询问有没有“意义”。

 

探索和思考的消耗,成为了浪费时间的焦虑。

 

吃饭的时候不能专注于饮食,必须要刷着手机,看着视频,不然就会感觉自己时间利用率不够;坐在车上相比起看窗外的风景,更倾向于听一会耳机里的郭德纲。

 

夏天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秋天草丛里的虫鸣,冬天雪花融化在掌心的样子,春天第一根发芽的树枝,米饭硬一点软一点的口感差别……这些细节在大众的世界观里已经是无所谓的事,因为他们不能创造价值,去关心这些,就是浪费时间。

 

季节的变化只剩下了方便面调料包的形态和要不要穿秋裤的纠结。

 

“碎片化时间”为什么被互联网界追捧,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来抢占?

 

因为原本我们敢用这些时间来发呆,能用这些碎片时间去感受那些不创造价值的东西,而现在却总觉得这些碎片是在浪费,必须要“有效的利用”它。

 

但是其实,用这些碎片来填满时间,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因为你的生活,只剩下了生存。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4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标准化、流程化,所有事情都有标准制度,有固定的路径。

 

这就导致了所谓的“路径依赖”,大家都在一条固定的路径上奋斗,向着一个固定的目标狂奔,左看右看,都是竞争。

 

每天要做的工作是确定的,升迁的标准是固定的,吃的外卖是固定的,领薪水的日期是固定的,生活只是不断的重复,早已经没有了惊喜,更没有了自己探索发现的空间。

 

媒体上刷来刷去的车钱房,不知道是不是势力眼的丈母娘,身边年纪轻轻就财务自由的光头强,似乎所有东西都在催促着我们继续奔跑,告诉我们如果慢下来就会被甩下去。

 

我们不是在创造价值,就是在创造价值的路上。

 

当然,这个价值最终体现在了老板的跑车上。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流程表是爆满的,时间是宝贵的,哪怕是拿着手机刷一下,也会产生自己在做事的错觉。如果放空自己什么都不干,不需要别人责备,自己就会产生负罪感。

 

现实中,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生活,变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每天跑日常的游戏账号。

 

反而是在游戏中,还可以得到一点喘息的空间。

 

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动物森友会》,是一个开局就欠下一笔房贷的游戏,但当我着急还款的时候,会有动物邻居来告诉我:不用那么拼命还贷,好好享受生活也可以。

 

现实中的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这句“好好享受生活也可以”。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竟然有点想哭。

 

这个能让男人湿透的游戏,不简单。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在游戏里,我们可以不再依靠固定的路径前进,可以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人生。在迷宫的岔路口往往有隐藏的宝箱,赛车游戏我偏要倒着开去把第一撞飞到路边。

 

现代人沉迷无聊的游戏,沉迷于高自由度,低目标的游戏,因为越是目标模糊,就越像我们的生活。

 

当初大火的《塞尔达传说》,一上来就告诉你你要去救公主,但大多数人其实是沉迷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冒险,早就忘了还有公主这回事。

 

我们可以停下来,蹲在树下研究为什么橙子掉进草丛会消失,在河边分析鲨鱼游过的样子和鲈鱼有什么不同。

 

研究鱼,可以让我们成为一条咸鱼。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最关键的是,我们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给你规定绝对的目标,你要做什么,是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探索,所以对明天,还有更惊喜的期待。

 

对于习惯了重复,长期目标只定位为买房结婚养孩子的现代人来说,这种对明天的期待是最令人着魔的。

 

它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没有固定的玩法和规则,回到那玩一下午泥就能很快乐的日子。

 

在这个不强求你奔跑的世界里,被社会毒打的时候,也会很快乐。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5

 

国内还有一款现象级的爆款游戏,叫做《中国式家长》。

 

但是和之前的佛系游戏不同,《中国式家长》不自由,相反,它强迫你去抉择,强迫你去拉紧游戏节奏,研究时间的合理最大化。

 

就像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但这款游戏却吸引玩家一遍一遍的反复,去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如果说《旅行青蛙》是一场放肆的旅行,《塞尔达传说》是对未知的探索,《中国式家长》就是对过去的惋惜。

 

大家当了青蛙的老父母,其实内心还是渴望自己是明信片中的青蛙。《中国式家长》打的标题是“体会为人父母的苦”,实际上大部分人痴迷这个游戏却是因为另一个理由:

 

如果能重来,我能不能变得更好。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没有好好学习的人在想如果当年好好学习会怎样,一路孤单的人在想青春时候是否该交个女朋友,大家把后悔放在游戏中,一遍一遍回忆自己也许并不开心,但非常纯真的童年。

 

在那个童年里,我们尚且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等待着我们,我们错过了许多后来才发现是一个世界的东西,我们享受过很多后来我们发现再也找不回去的东西。

 

那些被迫放弃的梦想,几年用不到一次的才艺,在灯光下苦读的日子,在这个并不优秀的游戏中被逐一唤醒。

 

但一次一次的重复,又无奈的发现,不管怎么努力,最后总是会被现实夺走生活,因为一次次重复的结局,就是坐在电脑前的我们。

 

我们在游戏里一次次被质问,一次次被否决,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产生了幻觉,要去问问自己:如果重来,我会不会开挂?

 

其实不会,我们只会还是那个被生活毒打到浮肿的肥宅。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6

 

可笑的是,我们希望逃进游戏这个没有目的的世界,功利的目的却如影随形。

 

在这个资本的世界里,流量就意味着钱,关注度是生钱的最好办法。

 

主播们涌入休闲游戏,开始了他们的征服之旅,他们研究怎样高效的利用资源,研究怎么利用BUG刷自己想要的材料,追求各种各样的极速,并向所有人展现自己的极速。

 

大量热度随之带来的是日版NS的价格水涨船高,从2600+直飞4000,几乎翻了一倍。

 

最令人无奈的是,这款为社交而存在的游戏,反而成为了一种社交网络的炫耀资本。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大神们靠自己手工DIY出的家具和衣服成为了众人膜拜的目标,学习者,大头菜的物价波动甚至成了游戏里的股市,专门有人建立炒大头菜群,每天找到一个大头菜价格最高的岛蜂拥而入,做起倒卖生意。

 

在不同岛上来回乱窜的玩家们把一个社交游戏玩出了偷菜时代的感觉,甚至传出了“这款游戏联机才是精髓”的奇怪说法。

 

这个一直在强调“好好生活”的游戏,变成了朋友圈里炫耀的截图,然后迅速尘封。

 

事后连烟都不会点一根。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甚至动物邻居中的杰克因为猫有趣说话又好听,在社交网络上火了一把,这启发了一些商家做起“贩卖猫口”的生意:通过修改改出杰克,再通过各种作妖操作把杰克的好感弄到最低,最后再找买家来领走他。

 

而用金钱换来了“完美朋友”的玩家,可以自豪的发一个朋友圈:“哈哈,完美邻居到手。”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的神通广大。

 

我理解这种行为,但又讨厌这件事情。

 

功利,功利,功利,这个世界已经够功利的了。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游戏中的田园,只是短暂的安慰。

 

田园牧歌的世界,最后都被资本的铁锤砸碎。

 

这其实并不意外,有一说一,商业上的田园牧歌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卖点。

 

游戏作为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从来也无法真正的替代现实生活。

 

毕竟网线一拔,爱恨去TM。

 

所以我想,与其在游戏里面逃避,还不如对着世界竖中指。

 

然后撸起袖子和世界互殴。

 

开心点,努力点,开放点。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何不对世界翻点白眼?

 

逃得出游戏,逃不出生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xw868awhAmt1322KvGcqw

中央看到了问题,一场新政开始了!

中央看到了问题,一场新政开始了!

中央看到了问题,非常严峻的问题。

坦率地说,昨天的总理记者会,感触最深的,是总理的这几句大实话: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朋友圈刷屏了,大家更多的是感慨,发自内心的感慨。

一个月1000块的收入,这在北上广,或者说,这在很多城市,都是是无法想象的,但这就是现实。

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这不假:中国GDP仅次于美国,这也是事实。很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上广,惊叹中国比很多欧美城市还要富裕,这也不只是恭维。

北上广是一个中国,走出中国城市,就是另一个中国。

所以,以前我也经常跟外交部的朋友建议,请外国朋友们,尤其是非洲朋友们参观北上广,这很对;但也一定要请他们多去西部、去我们的贫困乡村多走走看看……

这或许,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拼多多这两年能够迅速崛起。毕竟,中国还有庞大的低收入人口,也有着内在的需求。用总理的话说,6亿人,每个月收入就是1000人民币。

所以,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不是发展中国家是什么?

所以,美国一些政客,一定要将中国列为发达国家,这又是何等的荒唐!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扶贫攻坚,这真是一场千古德政啊!

现在,我们还碰到了疫情,前所未有的疫情。

总理举了一个例子:

这几天我看中国政府网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谈就业的。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已经歇业几个月了。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影响员工就业。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50多岁的农民工,今年还没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境;

一些个体户,歇业几个月了;

一些外贸企业,现在还没有订单……

没有回避困难,困难可以说是空前的。

但最关键的,是怎么办?

总理说了四个字,民生为要。

发行特别国债,扶持中小微企业,等等等等,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保就业。

毕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保第一保,就是保就业。

做好了,真的就是危中有机,那就不是9亿张吃饭的口,而是9亿双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中央看到了问题,一场新政开始了!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城市新政开始了。

这两天,刷屏的另一条新闻,就是中央文明办的新规。

央视的报道是这样说的:

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关键词:主动适应,明确要求……

就这么一句话,但内涵相当丰富,尤其是放在当下的特殊大背景下。

一句话:鼓励各地给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提供方便,这既有助于疫情防控,也在释放更多生存空间。

但曾几何时,这些经营活动,在一些城市被列为低端行为,被各种取缔打击,时不时还会引发一些街头恶性冲突,尤其是一些打砸小摊小贩的场景,让人看得真是特别难受,感叹民生之多艰。

确实,这种活动会带来某些杂乱,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眼里,这与他们追求的现代城市格格不入。

但他们错了,真的错了,哪怕巴黎哪怕伦敦,烟火气仍是一个城市的底色,高楼大厦绝不是现代。一些城市一刀切禁绝的结果,是很多城市普通人生活的不便,还有很多普通人就此失去了糊口的饭碗。

这是懒政!杂而不乱,更考验的是他们的城市管理水平;如果一刀切,最后就是城市外表看似光鲜靓丽,但实际成了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中央看到了问题。不变不行,尤其在当下疫情背景下,变更显得迫切。

在记者会上,总理还说了这样一段话: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前两周我看到报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城市,就是成都。

看央视的新闻,是这样描述成都的变化的:

在四川成都黉门街,老成都川菜家常菜馆的老板姜韩,正忙着招呼客人,为了保持用餐距离,除了店里的六张桌子,姜韩又在店外临时摆了七八张桌子。

成都黉门街餐饮商家姜韩说:我们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一是吸引客人,外面凉快,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营业额1000元,我现在营业额能达到(一天)2000元。

成都市民也很欢迎这种变化。

成都市民丁齐表示:我们现在(坐)出来,我觉得环境还是很好。

成都市民周璐表示:坐室外你能看到人来人往,更具有生活气息了。

中央看到了问题,一场新政开始了!

为什么能这样?就是中央文明办的新规,就是成都城市管理的新政。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四川成都允许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可以摆摊设点,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带来的是可喜的变化:目前,成都市已经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小小一个变化,就增加就业10万个,背后是10万个家庭的生计。

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成都,还发生在许昌、杭州等很多中国的城市。

这才是善政、德政,必须要为成都点赞,为这些城市点赞,为中央文明办点赞。

最后,再感慨一下,简单三点吧。

第一,哀民生之多艰。我们必须看到,北上广,真不是中国的全部。总理的数据,是大实话。这肯定是挑战,但何尝不是重大机遇。

第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从来不在于大楼有多高、广场有多大,而体现在具体的民生细节,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上,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温度、一个国家的格局。

第三,一场城市新政,正在进行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亚于一场革命,观念的革命,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些细节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改变我们伟大的中国,一个亲爱的有烟火气的中国!

来源:牛弹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q2GTTpudQsmSpQTNVlxsw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

每年Python官方都会做一次年度报告,如果你想了解Python的现状、趋势与未来,可以说没有比这份报告更有用的信息了。

 

今年,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4000名Python开发者参与了此次调查。

 

公众号将为大家完整翻译此次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的Python爱好者们找到方向与热点,也希望你们能够努力前行!

 

此次报告大概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 Python基本使用情况

  • 使用Python的目的

  • Python版本使用情况

  • Python 框架、库和云技术

  • Python开发工具

  • Python职业发展与就业

 

32张高清大图,带你领略Python的魅力!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完整中文版 | 2019 Python 官方年度报告强势来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J8CijrsBZnLXXxpXdDmAA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原创:房东的ID

来源:太平洋时区(ID:SEASFO)

文章已获授权

 

 

今年的“两会”在5月28日落下了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以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作为收官。在这一回的记者招待会上,李总理问答干货、很务实、也很有诚意。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在他的所有回答中,有一个问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其中有一项数据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月入1000是什么水平?

 

这个问答是这样的。

 

人民日报社记者:总理您好。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所以想请问您,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以及我们的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谢谢。

 

李总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说实话,这个数据让我觉得有些惊讶,于是我到国家统计局官网查看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国居民按照收入五等分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目前最新的统计年鉴于2019年发布,其中数据更新至2018年。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居民收入五组数据表

 

从这个数据来看,排名最后的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440.5元/年,换成月收入是537元/月;而这低收入户前面的20%(中间偏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360.5元/年,换成月收入是1197元/月。

 

这两个20%符合月收入1000元左右,他们的权重加在一起就是全部人口的40%,按14亿总人口计算,他们有5.6亿人,确实接近6亿,总理在回答记者时提到的“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是准确和客观的。

 

两个世界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很富有了呢?

 

没错,你的确比大多数国人都富有。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是各地区各阶层之间收入差异很大,在外界看来,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被少部分人光鲜靓丽的生活方式给强行代言了。

 

最典型的当属知乎,“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博士学位、年入百万”已经是网友对知乎一些答主的常用嘲讽了。在知乎上,有很多标题为“年入100万是什么体验?”,“年入50万是什么体验?”这种类似的问答,在无数网友挥洒大方的回答下,仿佛年入百万已经成为平均水平,年入50万也只是刚刚起步。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年入百万的高端人群竟然有时间在知乎上写这么多文字分享年入百万的美妙感觉。

 

再看另一个数据,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升至5000元,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开信息,税改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数约为1.87亿人,税改后将下降至约6400万人,也就是说,当你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时,就超过了全国95%的人。虽然这个数据漏了大量的企业主和个体户,但考虑到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因此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年入100万及以上的人大概在万分之五的比例,这个数字已经说明了知乎上所说“年入百万”的难度。

 

要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其看知乎的,不如听总理的。

 

 

超越之路

 

改善这6亿人的生活不仅民生意义重大,顺带还能加快中国经济的超越之路。

 

现在中国经济总量14万亿美元,美国是21万亿,中国已经是美国的三分之二了,这还是在“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1000”的情况下做到的。虽然现状是困难的,但这也是未来的潜力所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合理的市场化手段,让先富把后富带起来,发展的潜力就能得到释放。

 

六亿同胞,月入1000

中美经济总量对比

 

人口多不如中产多。美国3.3亿人中有大约2亿消费能力强劲的中产,这个数字远超任何其他发达国家,和整个欧盟的中产数量差不多,所以美国经济发达;现在中国的中产大概也是2亿,印度人口虽然和中国差不多,中产可能还没有超过2000万。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发展到5亿、6亿或者10亿会是什么景象?那将会是妥妥的世界经济领头羊啊。

 

中国最有希望超过美国的就是经济规模,毕竟中国有14亿人和具有增长潜力的中产群体。和美国竞争,首先应该在中国最有优势的方面发力,之后再逐个追赶。展经济、开放市场、改善民生是中国未来超越美国的长期唯一正途。

 

我们的心态应该是这样:我们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努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但因为体量太大,一不小心成了世界第一。在一百年前,美国就是按照这个套路走的,聚精会神发展自己,不跟你欧洲列强一般见识,最后水到渠成当了第一。

 

超越美国,培养中产是关键,六亿中低收入的同胞就是巨大潜力。

 

如何扩大中产?让市场变得更开放、让好公司都变得越来越多。以腾讯为例,目前腾讯拥有超过6万名雇员,根据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腾讯在这些员工身上人均每月投入了高达7.6万元的成本,虽然这些费用包括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各种培训等费用,而且平均数被少数超高收入者拉高,实际腾讯员工中位数的薪资到手水平远不及7.6万,但总体而言,腾讯员工的收入还是很高的,6万名员工意味着造就了6万个中产甚至富裕家庭,很了不起。

 

可以期待,未来中产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时,中产有了更多的资产和利益,在经济、社会、法治等各方面的诉求也会增加,并成为国家改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道理。到那时,中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在其他很多领域都将不亚于美国。你美国人不是老拿自由、法治、民主当自己的标签吗,到时候中国做的比你美国还好,让老美无话可说。那时中国的市场、法治、价值观将吸引全世界的企业家和人才,中国会成为一个强大又可爱的国家,其他国家将欢迎中国军舰的到港和交流,都将以和中国有着好的外交关系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如此不费一兵一卒成为世界新灯塔,正如曾经美国的故事… 你觉得这很不可思议吗?这就是让6亿同胞富起来后带来的附属成果。

 

当年邓公在和李嘉诚谈话时说:一国两制50年不变,50年以后就更没有变的必要了。

 

我看到了他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期待:50年后的中国大陆,各方面都将不亚于香港,变不变也没什么意义了。

 

 

结语

 

 

国家的民生有多好、国力有多强,不是看最富裕的人过得有多好,而是看中低收入者生活怎么样。这就是为什么消除贫困很难但国家还是要努力去做的原因。总理的数据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也让我们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果真心希望中国未来更好,与其煽动情绪、盲目自大,不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hgCXlB1VdFzg6eMUdnp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