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

第一章 无心之举

现在是时候让我放慢脚步,约束自己的直觉,而布鲁斯对此也有自己的一套。他知道如何教会我更懂得约束自己,同时又不减弱我对象棋的热爱或是压抑我内心的想法。很多老师都不懂得这种平衡状态,而是逼学生采取某种固定模式。

布鲁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我放慢速度。每当我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无论好坏,他都会要求我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是否意识到了对手的威胁呢?有没有考虑过不同的布局顺序呢?布鲁斯不会一味地庇护我——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自己太过独裁,会表扬所有小选手的决定,无论是好是坏。他们的本意是打造信心,但相反的,这样做只会打击小孩子的客观性,鼓励自我纵容,或许最糟糕的一点就是,他们创造出老师和学生间的不诚实的关系

当我走错了一步,布鲁斯就会问我是怎么想的,之后帮我找到不同的解决方式。

第三章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不可避免的是,总会有梦想遭遇重创,总会有心灵破碎不堪,站在巅峰的只能是少数几个人,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都将难以如愿。当然,这一状况是任何存在竞争与野心的领域都会存在的。

两个问题。首先,有的人能挤进高高在上的王者之位,而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儿?第二,比赛的意义何在?如果野心会带来失望,那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

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学习理论”者面对挑战非常兴奋,而“整体理论”者却非常郁闷。

父母和老师在子女、学生智力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承担着极大的责任——无论何时做改变都不算晚。

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成功之士一心追求卓越,每场战斗都勇敢承担风险,最终你就会发现,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唾手可得的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得多

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心得,这样的人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都能走得很开心

让我始终稳步前行的是我对学习的热爱

第四章 爱上学习

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

必须培养“头脑马拉松”能力。

我曾看到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里运用着某种“过程至上”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从未尽全力”或“我根本不在乎结果”这类借口。他们自诩已达到“无我之境”,只关注学习,不在乎结果,但这只是他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借口罢了。

只专注于结果这当然不对,但如果能与长期理念保持平衡的话,短期目标就可以是比较有效的发展工具。过多的逃避结果可谓坏处多多。成功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冠军,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应对沿途上的种种挑战,

父母不应该像机器人那样,看着小孩子兴奋得上蹿下跳,还要板着个脸说些“学习的路还很长”这种陈词滥调。我们经过辛勤努力而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功,这时我们就有权享受成功的美妙滋味。

关键是要意识到,成功的美妙只是瞬间的感觉。

全心投入却输了比赛。

理解才是第一步。我认为,这位妈妈应该先给儿子一个拥抱,她应该告诉他,他让她感到多么自豪。她应告诉丹尼,伤心一点没关系,她非常理解,也非常爱他。失望是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丹尼平静下来了,她可以问他比赛的状况。希问的是心理方面,而不是棋路。这样丹尼就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认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短期目标——这一类的反省是一项很健康的处理机制。

作为大人,我们要自己承担责任,培养一种健康、自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勇敢出发,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事实上,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我们便无法从挑战中有所收获。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唯有推动自我,探寻自身能力的极限,我们才会收获,才会进步。

第五章 软区域

在行为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这样,我们的思维过程可以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而无须通过外因刺激。

硬区域”,即,要求有一个合作的空间让你正常工作。

你要做的就是,静静地、高度专注,看起来很放松,脸上的表情很沉稳,但精神世界却是激流暗涌。你平静接受眼前的事,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这个“软区域”弹性十足,就像柔韧的草叶,在劲风中左右摇摆,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下来。

我意识到,在顶级比赛中,我不能指望周围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平心静气应对嘈杂声。

我逐渐认识到,对这类状况的解决方案不应是否定自己的情绪,而是将其为我所用。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

当感觉不舒服时,我的本能不是要避开这种不舒服,而是淡定地对待;当受伤时——这是武术生涯中经常发生的,我尽量不吃止疼药,而是努力将疼痛感转为一种积极的感受。我的本能向来是寻找挑战,而不是避开难题

第六章 旋涡效应

关于连续犯下错误以后恢复清醒头脑的重要性

在错误发生了以后,人会习惯性地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域,可是也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预感,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糕了。这就如同一个最明智的思想家突然之间陷入了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中,失去了如流水般流畅的思考。

他用力做了几个深呼吸,抛开所有脑子里的杂念,把意识重新拉回到现实中,让自己恢复镇定

第七章 改变本能反应

为了让我的新知识在棋盘上得以发挥,我必须找出一个办法,把我从沉重的包袱中解放出来,于是我就发明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把象棋和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合二为一

一个竞赛者往往会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暴露出他深埋于心底的秘密这一点时,我对国际象棋的研究就成了一种心理分析

这个心理学上的主题包含了一系列的内容,例如各种过渡性的转变,能够复原的专注力,意识的流动性,控制力,对未知事物的迅速转换,对高压的忍受能力,旋涡效应,当身体或者心理感觉不适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忍受疲劳感,情绪的波动,另外还包含了在国际象棋中走的每一步总是会对应在生活里的某一点的某一时刻。无论何时当我发现一个缺点,我都会去接受它。

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艺,而是通过对象棋的研究学习来探索自我。

第八章 驯服野马

也许当你终于意识到了究竟别人赢得了的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伤心痛苦往往是最能够洞察成功价值的手段。想象一下,在经历了长期的依靠拐杖走路的生活之后,拥有一条健康的腿的滋味该有多么的美好——疾病是健康派来的最有说服力的大使。难道还有人能比快渴死的人更明白水的价值吗?人类的思想要定义一件事物,都是要以另外一件事物来作为参考的——没有光明,就不会有所谓的黑暗。

这匹马经历了伤痛,狂怒,沮丧,筋疲力尽,甚至差点就要死亡了,它才终于妥协了。这是令其从震惊到畏惧的方法。

你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喂它吃东西,为它刷毛,把它收拾得干干净净,经常爱抚它,这些办法都会令它慢慢接近你,并且喜欢你。你再翻身上马的时候它不会再挣扎了,还有什么好挣扎的呢?要做的只是友善地对待它,并把你的意图转变成它的意图。你要和它有相同的愿望,说同样的语言。你不要去破坏马的精神。

第九章 初学者

我对学习的理解就是,学习是寻求处于技术中心或是超越技术的那股气流。

我惊讶于太极拳的目标并不在于赢,而只在于简单地存在。

太极最主要的就是释放障碍,从而让身体和思想能够慢慢地融合到一起。如果某个部位紧绷,思想就会停在这个地方,这样一来流动性随之被打断

打太极拳就像是岸边的水涨水落。波浪拍打着沙土(吸气),然后又退回到海洋之中(慢慢地把气全部呼出)。人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来势汹汹的波浪上,却忽略了海水退潮时也充满了力量。

第十章 以退为进

太极很大部分就是要通过冥想招式的练习来释放你身体的紧张感。这是一个清除干扰的有效方式。现在把呼吸和招式协调起来,你就可以在静止中把身体和思维转换成各种动作。通过练习,这种静止会逐渐加深,而动作的转变也会变得很具有爆破力——这就是太极的攻击力的体现:从空空如也到充实满溢的惊人转变。

以退为进可以让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推手中,以退为进就是让自己被推来推去而不去使用那些旧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在不知道如何做而想要变得紧绷时能够保持柔软并且善于接纳。

我都坚信如果一个受过训练的学生可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他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我们注定要重复犯某些关键性错误,但愿是因为这些错误都难以逃避,并且很难准确定位的。

回想我那充满竞争的生活,我意识到初学者的思维和以退为进这些话题是独具特色的。

我的想法是必须允许我们并不总处在最佳状态。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期待别人来理解我们为了发挥出最佳水平时所要做的事情。伟人在一次次磨炼中乐意承受挫折。

第十一章 划小圈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我们面对的阻碍就是我们生活在一种关注度不足的文化里面。

我们面对来自电视、收音机、手机、视频游戏以及网络的各种信息。这种不断的刺激有可能会让我们逐渐上瘾,不停地想去追求新事物,不停地愉悦自己。当没有新鲜有趣的事物时,我们可能就会感到无聊,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们就去寻找新的娱乐项目,搜索各个频道,翻阅各种杂志。如果有了这种生活节奏,那我们就像是浅水的小鱼,不知下面还有绚丽的海底世界。

关键就是要认识到使得一个简单的技巧发挥作用的原理和支撑太极拳整个系统的原理是一致的。

很快我就清楚地意识到我成长的下一步应该是去不断地提高我自身的技能。是时候该把这种新的感受付诸实践了。

我武术成长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鉴于我在象棋学习中对“用数字摆脱数字”方法的理解,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划小圈”。

事实就是在激烈的比赛中取胜的往往是那些把技能磨炼得更深刻的选手。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第十二章 化困境为优势

能随机应变的表演者在混乱的情况下要做到处事不惊有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我们要学会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处。我介绍过树叶在飓风中摇摆和枯脆的树枝在重压下折断的情景。第二,在我们的表演训练中,我们学习如何把不完美之处转换成我们的优势——举个例子,想着音乐的节奏或是利用一个左摇右摆的世界来作为锻炼洞察力的催化剂。而这个步骤的第三步隶属于表演心理学,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意识中制造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动来激励我们前进,所以我们要一直激励自己,不管外部条件是否有激励性。

外部和内部(或者是具体和抽象、技术和本能)训练波动的重要性适用于所有的基本原理,而不幸的是内部的东西往往会被忽略。

在所有运动的基本准则中,使得身体技能得到发挥的关键就在于内在的驱动,但我们却很容易在磨炼中途就和这种内在失去了联系

这种新的视角让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武术交流概念。我意识到只要我能用一只手控制住对方的双手,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另外一只闲置的手来做别的事情。

这在象棋中也同样适用。任何时候一旦一颗棋子可以控制或约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棋子时,棋盘上的其它棋子就已经陷入了一种潜在的不平衡中了。从一个更深的层面来看,这个原则在攻击来袭力量时都可以被应用到心理上。在公司谈判,合法交战或甚至是战争本身,如果对手从本质上被暂时控制住或是对手要比你花费更大的精力来牵制住整个局面时,那你就处在优势之中。关键就在于要精通那些能够正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你所在领域中去的各种技能和技巧

在什么能够使人表现得还不错、什么使人表现得很好、什么使人表现得优秀和什么使人表现得卓越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做到中等,那你出错的空间就会很大。一旦失业你就会心情低落,意气消沉地等着别人打电话来给你一个工作的机会。

对外界的粉丝或是观察家来说,运动员受伤就是在受苦,在比赛和坐冷板凳之间犹豫不决。在我的武术生涯中,我每次身体受伤,像我母亲那样的好心人就会建议我先停止几个星期不要参加训练。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我一受伤就停止训练,那我就得坐一整年的冷板凳了。基本上,我总会在受伤的第二天就会回到训练场,想着如何利用这种新情况来提高我某些方面的技能。如果我想做到最好,那我就不得不冒别人想避免的险,不得不经常充分挖掘当时的学习潜力,逆转困境为我所用

当你想要做到最好时,你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你需要利用阻碍来刺激你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视角,让挫折来磨炼你的意志。比起屈服于这些挫折,你应该更好地应对受伤或是失败

最终,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在不用受伤的情况下也能吸取这种经历的教训:一个篮球运动员应该练几个月的左手技能来平衡在运动中的表现。一个喜欢用右脚的足球运动员不应该一直只用右脚射门。一旦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困境转化为优势,我们就可以制造有用的成长机会而又不至于带来真正的危险或伤害。我称这种工具为“内在解决措施”——我们能够注意到那些促成有用的成长或是带来表现机会的外部事件,即使这些事情没有真实发生,我们也可以吸收这些事件的成果。这样一来,困境就变成了激励创造性的一个无穷的源泉。

第十三章 让时间慢下来

一旦我们在某个问题上知识广博起来,那关键问题就变成了:应该如何引导并使用这些信息?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通向精英最核心层面的门户。

在我看来,直觉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

我对如何做到熟练的看法——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中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意识思维虽然很重要,但只能在特定时候吸收并和特定数量的信息联合发挥作用——想象能力就是你电脑屏幕上的一页白纸。如果有许多信息要同时展示,那字体就要变得很小才能把所有信息都写在这页白纸上。这样一来你就无法看到这些字母的细节了。但如果同样的工具(意识思维)被用来在同样的一段时间里呈现较少数量的信息,那我们就能看到每个字母的细节所在。于是时间就感觉慢下来了。

关键就在于要理解我们训练有素的思维没必要比没有经过训练的思维运行得快——它只需要运行得更加有效,这意味着我的意识思维要处理的东西就可以少一些。从经验角度来说,因为我看得比以前少了,那在同样的时间内我的思维就可以达到每秒几百的转速,而我对手的转速可能就很低(他的思维意识需要处理的信息就会变多,因为这些信息没办法通过非意识思维进行处理和吸收)。我可以以对手根本无法看清的转速运行。

第十四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以静制静,以动制动占先机。”

太极武学实战的精髓是“相随”,或者说要成为对手的影子,“如影相随”。

我领悟到“以动制动占先机”这句话其实是有关“意念”——从最初读懂到最终操控意念。“相随”理论即影子理论的终极表现形式是角色的互换:跟随者转变成了领导者,在这个关系中流转的时间仿佛在穿过纠结的意志时发生了扭转。

再去捶足顿胸已然变成了路人皆知的小把戏,但故意稍稍调整我的呼吸节律可能会让对手揣度这是我感觉形势不妙的表现。

当一些棋手费尽心机力求“面不改色”时,我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思维过程中的表情摆给对手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我的自然本性来支配这场博弈的基调。

在国际象棋交锋中,大量的心理观察和操控最终都体现在牵动对手思维的微妙过程。而在像武术这样的身体较量中,控制对手意念将产生更加直接和明显的猛烈效果

如果一种互动的模式被对手所识破的话,这种对思维意识的操控就无法顺利进行。

这里体现的就是“缩小活动范围”和“放慢时间脚步”。在和技艺超群且思维敏捷的对手交锋时,心理战变得尤其微妙。两个人的交锋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心理战:你要读懂对方的每一种呼吸节奏和每一次眼神闪烁,要在对方毫无察觉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一旦我能够更深入细致地领悟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可以在对手不知不觉中操控了他的意念。

第十五章 自在从容的力量

在每一个领域,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从容自如。在比赛中,对抗的态势是相当明显的。如果一个选手表现得从容不迫,而另一个选手已经开始被心理因素摧垮,那么比赛的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被掠者已经不能客观从容地应对时,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失误,掠杀者此时就能步步紧逼出杀招了

第十六章 释放压力

一个有优势的表现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能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放松自己的棋手通常总能最终从比赛的险情中安然脱险。

如若你确实想提高表现,我建议你把面对和恢复压力的节奏糅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全部学习方法的根基——打破我们人生种种经历中人为制造的障碍,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因相互间的关联而变得丰富多彩。

若你在读书而已目光涣散,把书放下,深呼吸,拿起书,立即双眼有神。若你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大脑呆滞,没有活力,休息一会,洗把脸,回来就面目全新。一天花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思维的练习,随着一呼一吸,大脑也一张一弛,这可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将帮助你把身体的间歇性训练和大脑的运转联系起来。

要成为一个细水长流、有长足发展的表现者,间断性工作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第十七章 激发最佳状态

补充体力养精蓄锐要比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更加重要。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恢复体能的能力将会是关键。在持续超过两周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手能够在晚上有良好的睡眠。在最后冲刺阶段,即便是大师也需要充足的精力。

当我们人生的高潮时刻突然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阔步上前,勇敢面对呢?我的回答是重新定义问题。我们不仅必须善于等待,还必要享受等待。因为等待不仅仅是等待,它还是生活。

我曾观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或两种能让他们感动的活动,但是人们通常忽视它们,把它们仅仅看作是“休息”。但愿他们知道他们的这种休息是何等珍贵!让我强调一下,让你内心平静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当你在洗澡、慢跑、游泳、听古典音乐或者淋浴时高歌一曲的时候,让你感到最放松、注意力最集中的任何活动都可以

在生活中,事情毕竟不会总是按照计划行程进行。理论上,我们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

我还学会了在脑中进行冥想动作,根本无需移动身体。这种把动作呈现在心里的方法和实际做动作具有同样强大的力量。这种思想并非无据可查,我在书的第二部分提过:用数字摆脱数字,用形式摆脱形式,要划更小的圆圈。在更高的境界里,原理和规则可以被人内化到即使最有技巧的观察者也无法察觉的程度。

如果你有最理想的条件,那么从容完成整套固定修炼动作固然好极了。但是如果事情没有条理,那么就需要以灵活的精神状态和压缩过的固定修炼来做好准备。

第十八章 化情绪为力量

那些会利用自己情绪的精英选手观察自己的兴奋点,然后将所有事情引导到那个可以产生独特创造力的深层焦点上。这是基于灵活性和内心微妙的自省意识的有趣方法。这些选手不会被自己的潜意识所威胁也不会否认它,相反,他们让内心的情绪变化鼓舞自己的斗志。

对于可复原的独立的竞技状态至关重要的三个步骤。第一,学会随着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流动,就是树叶向风儿低头。然后学会利用那些令你分心的事物,用那些原本会让你输掉比赛的事物来激励自己。最后,学会在内心深处再创造出激发斗志的环境。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做鞋。

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压抑自己的本能情绪并非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自己情绪的爆发点。我不应该被愤怒控制或否认自己的愤怒,而是必须从某种程度上将我的愤怒引导到一种极度全神贯注的状态

我的努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我的学习方法有关,另一部分与比赛状态有关。在学习方面,我让自己必须能够自如应对那些在比赛中爱玩把戏或攻击我的脖子、眼睛或要害部位的选手。学习的过程还包括技巧的提高,而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我还必须认清气愤、自负和恐惧的关系。我必须养成当别人把我推向极限时我能够正视并挑战自己的技术

在比赛状态方面,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我必须保持头脑高度冷静。但是这只是整个过程的初级阶段。

愤怒和恐惧以及喜悦是从我们内心深处发出的,我认为抑制这些情绪是人为强加的习惯。以我的经验,犯此种错误的选手当面临巨大压力时往往会因不堪重负而失败。

成功的唯一方法便是承认现实,超越现实,鼓起勇气并善用之。我们必须有事事并非完美的心理准备。如果我们单纯依靠冷漠,或不错失一个球,抑或是某种思维定势的重复,那么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或是疼痛剧烈到不能忍受时,我们的理想的竞技状态将不复存在。

我渐渐学会了如何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且感觉它们是如何将创造性、新鲜感或是黑暗注满我的最佳状态。

我坚信最高境界的武者必须对自己真实。不能对自己的个性有所否认或压抑,否则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武者将会远离自己内心本能的声音

我训练的下一步骤是把我本能的反应转换成力量。

我学会了保持冷静,然后开始最大化地利用我的激情和自然的心境。当同情绪无法自控的人训练时,我会感到自己体内发生了化学变化。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让我手足无措,但是现在我利用它来强化自己的比赛,加强自己的力度,将自己的激情转化为尖锐的焦点。

第十九章 万物合一

我们都在某些方面非常擅长,并且能在压力下工作。但是怎样变得比别人优秀?怎样迈出从技术性上的娴熟到独特的创造力的这一步呢?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通过洞察微观来掌握宏观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伟大运动员重要的功底。所有竞争项目的高水平比赛中,每个参赛者都是出类拔萃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谁知道得更多,而是谁能控制场上局面。

第二十章 决战

揭开在所有领域获取成功的共通秘笈:

●学习从热情出发

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的。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先学会输,才有机会赢

失败的经验比胜利更有价值。学习过程总有挫折,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让自己疗伤充电、重新出发的方式。每次从创伤中痊愈或从一场败战中走出来时,都要让自己比之前更好。

●让我们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在学习过程中,深度甚于广度,质胜于量。所有的绝妙创意或“神来之笔”,莫不是以扎实的技术为根基的。

●专注当下,使生活更丰富精彩

大多数人都曾在危急关头,体会到“极度专注”的经验。学会“专注”,不仅有助于学习和表现,也能提升感受力,发掘日常生活蕴藏的色彩和乐趣。

●学习是一场心智马拉松

障碍并不是障碍,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战,是要将弱点化为强项以激励成长的过程,在各种竞争性或专业领域达到表现的巅峰。

终身学习,
 为了更幸福更体面的生活!

书中提及图书

《在路上》

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 垮掉的一代和禅宗之间的关系

《道德经》——这是一本关于自然主义冥想的中国古代著作

罗伯特·波席格《摩托车维护艺术》

《太极经》

《压力和恢复》

人是怎么废掉的

短,浅,傲,拖,耗,这五个字,你沾上就离废掉不远了,尤其是最后一个,简直是废人于无形。
1、短

追求短期快感,放弃长期努力的超额回报。

写三五个回答,就妄想成为万粉大V。看两页巴菲特

的书,就准备去投资赚钱。学一个月编程,想弄出下载量过亿的软件。

这就是很多人脑海中的努力和上进,几乎就是妄想和心血来潮,只要不能立马见效,那就放弃。

所以他们做真正上进的事情很难达到满足,反而容易满足于及时享乐之事,那种即时的正反馈

很容易让他们上头,比如:

没有节制的刷朋友圈、短视频、娱乐新闻,找那些炸眼球的标题。长时间玩游戏,通宵达旦打怪升级,沉迷于虚幻的成就感。通过键盘宣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自卑和阴暗,在网络上寻找存在感。

这些事,很容易就能给人一时的快感,这种短暂的成就感,可以填补虚无的内心,但是却容易让一个人忘记时间,沉迷其中,最后就不知不觉的废掉了。如果你真的想提升自己,你最应该做的是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把它打磨成你的标签。
2、浅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他说现在做自媒体赚钱,那我去做个自媒体;他说最近蔬菜要涨价,那我去屯一点蔬菜;她说这个男生不是个好东西,那我和他分手。

一直都习惯于在别人的指使和帮助下做事情,沉迷于思维的舒适区,那怕身体再累,只要不让我动脑子怎么都行。

从来不看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很少参与创造性事物,对未来有期望,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努力,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自己的方法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人,很少获取高密度的信息,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别人浅显的知识,成为别人观点的受众,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种人最容易被带节奏,哪天遇到个成功学大师,一下子就悟了,然后就废了。

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最快的摆脱浅的状态,那我就只能对你说,多看点书。
3、傲

这种傲,不是有实力的傲,而是用错位成就感来麻痹自己。

就是专门拿自己的长处去吊打别人的短处,和体育生比成绩,和学霸比运动,和马云比长相。

或者是忽略客观条件去跟别人比什么,比如一个北京的因为自己月薪比一个小县城的高就沾沾自喜,实际上人家月入一万比你月入两万都够用。

这种错位的成就感,会造成一种“自己水平还不错”的假象,带给人强烈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欲仙欲死。

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插上两句嘴,被指出错误就感觉人家看不起你。觉得什么都会,样样都精通,遇到有人反驳,立即开启防护模式,像刺猬一样锋芒毕露。

这种自嗨的感觉会想软绵绵的棉花一样,把一个人给封闭起来,让他忘记了努力,直到最后大梦初醒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被人拉开这么大了。
4、拖

遇事先回避,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拒绝自我突破,习惯等待拯救。

下班了但是你的表格还没做,等那个会做表格的同事来教你。灯泡坏了,等舍友回来再换新的。不会做的题,等老师讲最简便的方法。

事实上,你等的那个同事早就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了。你在黑夜里瑟瑟发抖,祈求各路神明保佑,脑海里各种恐怖片循环播放,你舍友早就鼾声震天,还不忘砸吧嘴。

而你的老师,这道题已经讲过了我们看下一题……

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现在不想做的事,就说“再等等”“明天再说”“还没准备好呢”。然后你等没了机会,等走了女友,等丢了工作……

总觉得“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今天没做到的明天多做一点,渴望用未来的时间弥补,过去的遗憾。

活在自己虚构的蜜汁自信当中,幻想未来的自己,美好又幸福,却显少为当下拼搏。
5、耗

这种耗,是自己跟自己耗,是情绪上的耗。

想做一件事,又不敢去做,犹豫,纠结,原地踱步,徒增内耗。还没执行就先想了一大堆没用的,还没开始就想好失败的结果,自己和自己商讨了好几年,最后也没动手去做。

跟别人在网上抬杠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花在评论区的互怼中流逝而去,自己感觉自己忙了一整天,想想忙了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领导让你去端茶倒水,你非常不满,但是又不敢说,还不能接受,自己跟自己怄气,生了一天闷气,其实端茶就用了一分钟,但是你就这样耽误了自己一天,一直在自己跟自己耗。

既不敢站起来,又不愿意跪着,就一直跪着生气,还不如买两幅护膝。

不干实事,不愿接受,像一架坏掉的机器,通上电以后热的发烫,但就是不往前走。

转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07087/answer/2410169003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繁花似锦。

但又好似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又好像你账户的浮盈。浮盈,重点不在盈,而在浮。意思是你不离场,这一切都不是你的。

又好像你社交媒体账户上的数据看板。你以为是你在影响世界,其实你只是数据的奴隶,所有关注度其实都是瞬间可以消失的,别人对你的关注也是极度容易转移的。

繁花易逝,就像中产易返贫。别看今夜香槟威士忌,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明天一把梭哈错了就从头再来了。但更绝望的是,从头再来的身体没了,市场增量也没有了。

 

(本文由我们原创的视频脚本根据文字特性修改而来。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视频号鸭!各平台名字均为:@进击的沈帅波)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猎人总是伪装成猎物的模样出现。

我经常和别人说这句话。

想明白这些,然后你再去看 ,各种场域里嘈杂的声音,噪音和信息。

利好,是猎人诱敌深入的诱饵。

利空,是猎人驱赶分食者的烟雾弹,是围猎的号角。

你得出的结论,或许是别人希望你得出的结论。

极致冷静的思考者,大多是缺少快乐的。但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快乐。

有时候我想,有一些人各方面都平平,但遇到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一个好的时代,就会过的很好。他之所以遇不到背叛,妻离子散,人间至冷之时刻,或许只是因为运气。

但,我辈显然要在存量中夺食了。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绝不可缘木求鱼,一叶障目。

因为真以假时,假亦真。有时候诱饵是真金白银。有时候号角是佯攻的演戏。

高手,老鸟和新手,菜鸟的区别就在于 他们很少会情绪过度波动,很少就着局部定义全局。他们没有心情去和任何一个人争论对错,以及证明自己智商的优越性,事实上,这是极度愚蠢的。

他们像侦探一样,对事物的判断,需要形成一个证据链。这个链条必须是完整的,互相印证,衔接的。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深度思考,独立判断是艰难且孤独的事。

他远比,视频平台上看两个段子,饭桌上听一点秘闻,难不知道多少倍。

更重要的是,共识一旦彻底形成,基本上是一个生意的末期。(非垄断型)利润薄得只剩下辛苦钱。更可能是辛苦都不赚钱。

到底是赚共识的钱还是非共识的钱,一直是投资家们喜欢争论的话题。

在我看来,共识有几个纬度,一个是广度,就是多少人信。第二个是深度,你看到什么程度的真相,第三个是长度,你推演到了什么阶段。第四个是,是共识本身,还是短期的共识。

那我们举个例子。茅台股价在三五百块钱的时候,市场上还不存在共识,这时候,真正相信的人,是一群非常了解白酒产业的人,以及整天混迹高端饭局的人。只能说从人数上,这是小众的。但赚钱效应将事件推到了下一个阶段,就是共识,到底应该是对白酒产业的深度理解,还是相信茅台是所谓高端人士的社交货币。我想大多数这个阶段进去的人是混淆的。他们赚到钱是因为正好赶上那一波。

那么几波猛涨之后。很多人的价值观就颠覆了。

他们认为只要跟就行。类比你可以看到就是在乱七八糟地方买房的人,本质是一样的。他们以为共识是:房子永远涨。或者以为房子涨的唯一原因就是通货膨胀(他一定是过去一个阶段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于是,你可以看到茅台2000多的时候,很多人绷不住了,开始无脑认为茅台yyds。

如果市场只看基本面,只看企业本身,就能炒股。那么大家都早就发财了。

不看政策,不看情绪,不看资金,基本是没戏的。

那很多人又说,为什么,之前都吹价值投资。我只能说,价值投资理论本身没有问题,但一个综合的场域,要素很多。也许某一次你以为你是因为价值投资而赚到的钱,其实只是有人利用了价值投资。

很多人喜欢看段子做理财,做生意,和买房投资,真的是拿自己一辈子的心血(也可能是运气)下赌注。赌徒的结果大多数都是很糟糕的。

但我惊讶得发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也靠看这些来做判断和决策。

本质上,这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和退化。

投资,是最为艰难的事,他不可以只靠看看段子和APP弹窗消息来做决策。也不可以靠follow一个博主来完成,哪怕是我这种不说假话的。

对于混得更好一点的人来说,你也不可能靠你的下属去扒拉一下百度信息,用那种现有结论再找论据的报告来做判断。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大量只靠被动买房,拆迁,走上8位数,乃至9位数资产的中产,都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回到最初的模样。如果他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其实没有赚钱的能力和体系。

我始终认为财富公式应该等于  A社会资源调动能力(可真正调动的人脉关系等)+B资产(各类权益资产,固定资产等)+C现金流 +D 名望(名望不完全等于知晓度)+E 稀缺的能力  + F运气(一种神秘的场外力量)

这五者有一定的循环性,但推动他循环的,只有自驱和自我感悟。

如果用上个人成长(心灵鸡汤)的版本,那还得加上什么幸福感,健康等一系列的,我们暂时还是限定在财经的范畴内来看。

我认为该公式里的每一项,都得有。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些年我们好像陷入到了只看资产,或者说普通人只觉得房子是香的逻辑里面去。

这么说吧,三套三百万拆迁房,算有钱还是没钱?看你和谁比了。如果你还有高认知,你就能跻身更好的圈子,这些东西给了你一些底气,让你更从容去挑战未来。但如果混日子,那几乎无法归类到有能量的人中去。当然,你可以抬杠说,我不想和别人比。。。同样五套三百万的,五套五百万的,在更上一个层面的人看来,本质是一样的。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当职场的上升空间消失,很多人就打算自己创业了。最怕的就是认知不全的人创业。他将上演世间最强碎钞机的戏码。

创业要解决的事情是千头万绪的,时而是鸡毛蒜皮的,时而是棘手但又放不上台面的,时而又是顶层设计的。你需要反复横跳。

创业的艺术是“妥协”。我更愿意把妥协理解为一种具有难度的技术而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

此处,我们不啰嗦创业。毕竟这是一个单独的学科。

但是我从未见过,不懂妥协,不具备千头万绪事宜处理能力,抗压能力的对创业抱有天真幻想的人成功。

你吃吃喝喝最后花不了太多钱。投资,创业,可以把你所有的钱都干完。

尤其忌讳,没有摸透门道,就深入虎穴,就把有生力量全打掉的。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知识好像很丰富,但自己赚的只是时代红利,会让人以为自己是靠知识发的财。(注意,我不是说读书无用,恰恰相反,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必须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首先很多人 ,学的一肚子的其实都是糟粕,比如逢迎,厚黑学,酒桌文化。

还有一些人,学的都是过时的东西。还有人把正规的学科搞成玄学。

其次很多人学的都是不具备生产力的东西,我想劝很多人有空不要吹水自己又收了哪里的猛药,茶叶,以及号称和茅台一个味道的老酒,哪里的串,谁又给你开过光了。马具在铁路时代基本没啥用处。有这空,先把大肚子缩缩小,再和小姑娘装逼,起码不让人觉得烦。

还有不要老是相信你当年混单位那一套,什么大满小满的。这年头,能逮住一个机会就不错了,千载难逢啊 ,必须一把梭哈猛干,还有满不满的,到底多少是满,是这个工作做到年收入一个亿,还是100个亿。类似于天天吹什么“厚德载物”的人往往刻薄是一样的。

为什么中产容易返贫

如果你认为你获得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后来者的成功是不对的。你沉溺于一些小资的,有奇怪的优越感的事物上。你不喜欢交更多的新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你不愿意脏了你的手,去做具体的事情。你既没有心思认真系统学习一些东西,又喜欢看段子来理财和投资。总觉得自己离张一鸣的差距只是运气,你并没有把所有的不服气化成一种切实的动力,但你总认为自己可以再干一把大的,那你离返贫并不遥远。

Good Luck 好好睡一觉,梦里什么都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8RutBkzQlvGdqjrvK8-mg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经常有人问:
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8条理由,告诉你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01
  •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02
  •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读书越少的人,越容易过得痛苦;读书越多,人才会越通透。

《生活的艺术》里说:

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心养性,才能摆脱我们的鄙俗和顽固。

这世间,没有谁的生活没有烦恼,唯读书是最好的解药。

03
  •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查理·芒格说: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04
  •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家赫尔岑说:
“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05
  • 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曾因心肌梗塞终日卧床。
那段时间,他白天焦虑,晚上失眠,觉得人生失败不堪,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后来,他开始阅读各种书籍,从希腊哲学著作到莎士比亚戏剧,一读就是8年。
通过大量的读书,他以文字疗愈伤痛,获得内心平和,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后来,他把自己经历和见解,写成了文字,也治愈了无数个陷入焦虑的人。
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06
  •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周国平说:

“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07
  • 当你爱上图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在一次新书分享会上,有读者向作家梁晓声提问:
“读书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梁晓声回答说:“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孤独的能力。”
在阅读赠予的独处中,与自己面对面,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自己的人生。
08
  • 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莎士比亚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QRHa-BtuR_SLnx_hEkQGg

精明的人也被骗,聪明人也干蠢事

01
精明的人未必不被骗,但他们不会被同一个人骗两次;聪明的人未必不干蠢事,但他们不会重复干蠢事。
对“被骗”和“干蠢事”保持开放性,恰是他们精明和聪明的一部分。
因为,过于精明和过于聪明,可能导致错失大机会,以及遭遇致命风险。
02
一件事情的成败,就“付出比重”而言,80%靠努力,20%靠运气;就“结果比重”而言,20%取决于努力,80%取决于运气。
而在那决定性的80%的运气里,又可以分为:就“付出比重”而言80%靠对运气的努力,20%靠运气的运气;就“结果比重”而言,20%取决于对运气的努力,80%取决于运气的运气。
03
任何领域的辩论都需要一个公认的评估方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例如:数学问题的好处是大家能坐下来算算看,功夫问题则可以一起打个架,钱的问题彼此下个注就好了。
数学是科学之王,钱是“万万不能没有”的,皆因科学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社会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金钱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钱是单纯的。
怕的是,拼命讨论功夫的流派但绝不下场切磋一下;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斩钉截铁但决不肯和人打个赌下个注;或是本该下个注的问题倒是要用拳头来解决。
回头看看中世纪的个人决斗虽然野蛮,至少还是体面的。
04
有时候人们会说,这是我做过的最好决定:例如买这个咖啡机是我做过的最好决定,嫁给这个人是我此生最好的决定。
可是,也许当事人只买过一个咖啡机,也并没有拿几个男人做最佳老公横向测试。既然没有比较,没试过不一样的,凭什么说是最好的决定呢?
当然,也可能是拿咖啡机和平板电脑比,拿老公和猫比。
以及,一个东西的更换成本越高,当事人对其的“主动满意”可能性越大。例如一个人更容易对自己的车和房子表示满意,而对手机和奶茶表示不满。
所以,决策对个人而言,更多的时候不是(亦不能)追求最优,而是遵循“满意”原则。
05
青春的流逝是缓慢的,不易觉察的。
因为青春的怒放、迷茫和无所事事,都会营造出一种隔离于时间的幻境,仿佛一切悬浮不动。
青春的流逝发生在不同年龄流逝的江河中,交织于那些更老的,那些更年轻的。
更老的人的老去让你以为自己的青春还在,更年轻的人的逼近让你以为他们还会带你玩儿,你宁可相信奔流当中的种种幻觉,你觉得青春未逝,至少尾巴仍在。
然而,你对青春流逝的确认,却往往发生在一瞬间:
例如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愤怒,又或是一首关于青春的歌曲的作者的意外离世……
这时你才发现:那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早已凋零。
06
有时候你觉得一个人变了,变好或者变糟,其实只是均值回归而已。
我们容易混淆群体的均值回归和个体的均值回归。群体的均值回归与“平均价格”有关,个体的均值回归更偏向于“回归其本来货色”。
所以,假如你觉得某人变了,其实她/他并没有变,该变的是你的判断。
07
将好书读很多遍,胜过去读很多书。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生处境下重复读,好书每次给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听一本书,和看一本书也有不一样的“输入轨迹”,哪怕是相同的内容,大脑似乎对来自不同角度的信息会有略微不同的感知。
当然,也要保持阅读的随机性。乱读书的意义在于避免你认定值得读许多遍的好书成为“局部最优陷阱”。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厌倦了某本读了很多遍的书,这意味着巨大的进步。
好书只需要在一个点上深深击中你。
(学生以外的人)读完一本书还做思维导图意味着你一无所获。
08
个人或群体的困境,都是其自我拯救的一部分,只是大部分没有成功。
困境是某种证伪,突破往往要用奥卡姆剃刀自我切割来实现。
而因为“伪”的锋利,经常会显得药效过猛。
09
大多数时候,话语的安慰价值与激励价值,要远远大于别的“更有用、更真实、更犀利”的价值。这是鸡汤和鸡血盛行的原因。
那些自以为“更求真、更诚恳”的话语者们,经常忽视了这一点。
对于绝大多数已经自我关闭的成年人而言,真实和犀利不仅毫无用处,反而会破坏安慰和激励的幻觉。
10
最糟糕的歌,莫过于:不仅旋律很难听,那不值得重复的歌词还要重复好几遍。
就好像生活虽然糟糕,但你还会心存侥幸,想说不定后面会好转呢……结果,居然开始死循环了。
树就很聪明,每年来一次春夏秋冬的“无限”循环,而年轮的不断扩展又像是“无限不循环”。
11
下棋时,不要过于盯着对手的弱点,除非该弱点能被你的主要战线所利用;
同理,也不必过于想着自己的妙手,往往这类诱人的机会反而让人忽视主战场。
成功者往往是被“机会过多”击垮的。
12
劝别人不要纠缠于不重要的事,极可能是你自己还在纠缠于不重要的事。
成年人无法劝,亦不值得劝。
13
那沸腾的鸡汤年代已经过去了。
在机会短缺的时候,人们要的是鸡血式鸡汤,或鸡汤式鸡血。
14
人们感觉自己被言语或文字侵犯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以为牢靠的东西被撼动。
这与言语或文字是否正确无关,也与善意无关。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不会因为被羞辱而愤怒,而会因为感受到未知而愤怒。
15
审美、市场、趣味,大致都会均值回归。
所以并没有所谓丑,只有大多数人觉得的美;
也没有下沉市场,那儿本来就是主要市场;
更别对你无法理解的趣味感到疑惑。
你自己感受到的90%,也许只是河流里的一个连1%都不到的小气泡。
16
假如你专注到某个东西上,哪怕是很普通的东西也会显得很有魅力,例如小时候玩儿泥巴或木棍。
成年后失去的并非玩具本身,而是对于玩具的关注能力。
所以,商品之间的差别,包括如下三种:
1、东西和东西之间本身的差别;
2、东西令你专注的吸引力上的差别;
3、东西令你持续专注的差别。
17
地球可能是宇宙的一张彩票,否则第二个有生命的星球为何如此难觅?
地球上的许多事情,也都是彩票的变形。
人之出生就是一场豪赌的胜利,所以人的终生都是一场赌。
时间的单向性,一辈子只有一次,是用All in般的赌来定义生命的意义。
上帝是在扔骰子,我们翻转着,以为命运在自己手中。
18
学会游泳增大溺水的概率,学会投资增大亏损的概率。
19
下了臭棋别紧张,对手也会“蠢”回来一手。
命运有时亦如此。干了傻事儿之后,停止,忍耐,等待。
但是绝对不要假设对手可能犯蠢而下出一手心存侥幸的棋,更不要在错了之后孤注一掷。
20
富得很稳定,是优点;穷得很稳定,就是缺点。
很不幸,富往往不稳,而穷则稳得不行。
21
勤奋的反义词不是懒惰,而是看上去勤奋的懒惰。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来自聪明的懒惰者对摆脱勤奋的追求。
22
人由内而外时是一对多的,由外而内时则希望是一对一的。
例如你去理发,总觉得上次和理发师聊了很久所以他肯定记得你,但别人每天要对很多个“你”,忘记你很正常。
这是人类高估自己或自尊过度的原因之一。一个人走进酒吧,总觉得自己被很多人盯着,其实并没有。
“厉害”的人有一个特点,尽管空间意义上他是一对多的,但在与你短暂的一对一时间里,却能够极度聚焦,让你感觉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克林顿和乔布斯都曾经被人如此评论。
不过乔布斯的聚光灯一旦移开,当事人又觉得自己从炙热掉入冰窖……
有些人则相反,即使和你一对一,你也能感觉Ta的繁忙和心不在焉,像着急喊“下一个”的职业人士。~当这类人是“名人”时,尤其显得有点儿可悲。
23
无知的孩子如白纸;
无知的成年人如肚子里有很多墨水的乌贼,随时可能污染很多白纸。
24
另外一种科斯定律:“概念”终将落入最能粗暴使用者的口中。
就像科学概念总会被算命先生和反科学者们积极运用。
25
商业平台是指有正期望值的“赌场”。
“赌场”是指平台总会涌现并扶持一些中奖者,正期望值是指平台能够通过提升生产力或者掠夺别的平台而带来总量价值的增长。
真正的赌场是靠设计有微小胜率的多次重复游戏,而商业平台则是用算法加上参与者的创新与野心。
平台对平台的替代,大数定律、赔率、不均匀的分配、传奇故事、一夜发达的梦想,不计回报的投入,是商业平台的生命动力。
26
假如有两辆车,都有安全气囊。一个防死亡有效率是90%,一个是不到70%,二者并非“差不多”。
计算方法不是90%/70%,而应该是(1-70%)/(1-90%)。
27
许多奢侈品利用了正反馈循环:因为贵所以没那么容易扔而用得久(当然原因不止于此),所以有记忆,因为有记忆所以觉得珍贵……
28
小孩儿问“为什么”大多是出于好奇,成年人问“为什么”大多出于无望。
小时候缺了多少出于好奇的“为什么”,成年后都会用无望的“为什么”补回来。
29
对于能力太弱,或是能力“过强”的人,运气对他们毫无办法。
也有些人太过努力,不给运气留一点儿缝隙。
30
经过一个院子,从树墙之间看里面,感觉异常宁静。
这也许并非是因为那个院子很宁静,而是当我观察之际,用的是“瞬间”;而看自己的生活或者空间时,则是“连续”。
那种宁静和美好,是因为瞬间的“静止”而产生的。因为你不必为该瞬间的未来担忧,也不必为其过去后悔。一切都仿佛被妥帖安放。
人作为动物,付出的代价是动的不确定性,并由此羡慕“静”的确定性。尽管他人呈现出来的“静好”只是你观察的“瞬间”所产生的摄影效应,外加一点点儿陌生。
由此再想,“静好”也许是可以设计的:
摄影,旅行,度假屋,艺术作品,交换人生,自我的突然变换,斯多葛学派的生活方式,取景框,发个呆,种棵树……
以及,关注他人命运的瞬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euPGOBpFohTXPp2L6XO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