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一直以来,各路媒体上规劝大家不要熬夜的内容非常多。
然而看看我们四周无处不在的“修仙党”,小编感觉根本没几个人把熬夜的危害放在心上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究其原因,也许在于,很少有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过,为什么熬夜就是有害,不足以引起熬夜爱好者的重视。
尤其是三天两头被提到的“生物钟”,这个之前没有被科学解释过的概念,被很多人仅仅当成是一个精巧的比喻。
不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终于为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揭秘了“生物钟”的概念。
 
『 1 』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3位遗传学家: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迈克尔·杨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当时评审委员会在声明中这样评价他们:
“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 三人的工作窥探了生物钟的秘密,并解释了其工作原理。他们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物节律,并同时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
把评委的“行话”翻译一下就是:你们整天吵吵的生物钟,被人家研究透了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period基因的反馈调节简化图示
那这个成果,跟我们这些科学的吃瓜群众,有一毛钱关系么?
当然有!生物钟的存在被证明后,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生物接收到的光照变化有固定周期。因此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生命,为了适应昼夜变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节自身生理和行为活动的模式,人体自然也不会例外。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简单说就是你体内有个机制,会在最合适的时间给各个器官发信号,告诉它们到点了,起来嗨。
那么它们到底起来嗨些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细胞的生化代谢。
如果人体的昼夜节律被打乱,你的正常代谢就会出现问题,然后引来疾病。

『 2 』

 

人类内在的生物钟不仅调节着我们的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而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科学家表示,人类生物钟紊乱会引发很多问题,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倒时差
得过时差综合征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那种生物钟与外部环境不一致的感觉有多痛苦——尽管非常疲惫,但晚上还是会失眠,然后注意力减退、协调能力变差、认知能力降低、情绪波动、胃口变差……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研究还发现,生物钟失调甚至会导致生殖周期紊乱,以及多种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在跨时区飞行的女乘务员中,出现月经失调的超过30%。
现代生活方式很少能让我们与生物钟保持一致,另一个会对人体生物钟产生负面影响的就是倒班工作。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事倒班工作的人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障碍、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
比如在倒班工人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高达36%~60%,夜间过度照明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可能是引起肿瘤高发病率的原因。
所以小编“墙裂”建议小伙伴们,要关注自己身体内的“滴答”声,帮助自己活得更健康。
下面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绝对价值无穷!
『 3 』
保养自己生物钟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当然是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7:00  起床的最佳时刻
打开台灯,告诉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尽快从睡眠中醒来,调整好生物钟。
醒来后需要一杯温开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饮水帮助每一个缺水的细胞都重新活力四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7:20-8:00  吃早饭
早饭必须吃,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一上午专注的工作学习需要正常的血糖来维持,因此为自己也为他准备一份丰盛的早餐是必须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8:30-9:00  避免运动
清晨并不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功能最弱,你可以选择步行上班,或者低强度的瑜伽,都是很健康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9:00-10:30  安排最困难的工作
学习工作的最佳时间,头脑最清醒,思路最清晰的时间段。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用来看电影、逛淘宝。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0:30  眼睛需要休息一会儿
看看窗外,眼睛很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1:00  吃点水果
上午吃水果是金,水果的营养可以充分的被身体采纳。
此时血糖可能会有一些下降,让身体无法专心工作,水果是最佳的加餐食物。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2:00-12:30  午餐别忘了
多吃豆类,豆类是很棒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别光顾着吃肉,多吃些豆类食物。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3:00-14:00  午睡一会儿
30分钟的午休会让你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会更健康。逛淘宝、聊天并不能帮你缓解困意,反而会在停止后更加困倦,最好的休息方式当然还是小睡一会儿。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午后是人思维最活跃的时间
非常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想一想工作中的创新,即使是微小的改善,日积月累也会有巨大的成就。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6:00  一杯酸奶
酸奶是零负担的健康零食,酸奶可以保持血糖稳定的同时,还能帮助肠道消化,而且有研究发现,喝酸奶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很不错。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4点到7点
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一天的巅峰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细致而密集的工作,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吃晚餐。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9:00  最佳锻炼时间
晚餐后稍作休息,可以开始健身了。
你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快步走,也可以慢跑或游泳,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消耗晚餐热量,也能够轻松瘦身。
最关键的不仅是你的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而且需要长期坚持。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0:00  看电视或看书
工作太辛苦就看会儿电视或书籍杂志,反而会让你更轻松随意。
如果希望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不如看些专业的书籍,这对你的个人积累很重要。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2:00 洗个热水澡
帮助身体降温和清洁,有利于放松和睡眠。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2:30 上床睡觉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身体各个系统,是时候该睡觉了。
试图颠倒生物钟的作息,会为身体留下抹不掉的痕迹,35岁之后你会明白,什么叫“病找人”。

黑幕大爆料:房产中介见不得光的那些事儿

黑幕大爆料:房产中介见不得光的那些事儿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前天,和一位老朋友约酒,他是上海两家房产中介门店的老板、店长。

 

他见面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上海现在的形势太差,楼市太差。

 

王老板手里的2家店,最近一个月只卖掉4套房,现在是完全靠租赁维持店租和人员工资。和2015-2016年月卖20套相比,现在最多算温饱,饿不死而已,不过还是比2018年要略好些。

 

他自己本人最近刚刚7年居转户拿到上海户口,名下除了一套自住大户型外,打算近期再入手一套老破小。他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碰到极为便宜的笋盘才肯出手。因为天时地利,他每天过手很多套房子,最便宜的那套,一定是会被他收入麾下。

 

他告诉我,上周一套新出老破小挂牌225万,他直接砍价到180万,告诉房东肯卖的话,马上网银转给他20万定金,房东犹豫再三之后,说最低200万就卖。最后这笔生意没谈成。

 

这就是上海楼市现在最最最真实的写照:一套房子有意向的话直接砍价20%,房东还价到10%时就能成交,总价千万的房子至少也能砍掉7-8%。

2016年底上海房价最高点时,他曾帮一位富二代小开一次性全款买了3套淮海西路汇宁花园的商住房,总价2300万,而现在这3套房至少已经亏掉了600万,跌幅26%。 

今年上海的租赁行情也是非常的不好。他们店里包租的50多套房子,今年下半年好多都是降价才租出去的,以前多年的租客今年都退租回老家了,很多外企的老外租客直接就回国了。

 

为啥今年一二线城市的房租不涨反降,与去年的大涨形成强烈反差,其实根本与调控无关,租房市场也不存在调控,而是整体的经济形势下滑明显,很多企业倒闭和裁员,导致租房需求减少。

 

其实,很多东西是我们根本无法从新闻里看到的,只有深入到第一线才能亲身体会。楼市不论启动,还是萧条,中介都是最先感知到的。所以,精准判断楼市行情和走向,中介是你绝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

 

那天晚上这位中介王老板和我讲了好几个故事。虽然我也是身经百战的专业选手,但还是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复杂和悲凉。我感觉我有责任分享给大家,扭转这个社会的风气,当然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但是至少能保证我的粉丝们今后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1

压榨房东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好朋友想要卖掉上海青浦新城的一套次新房,为了避免麻烦,他独家委托给了一家中介,钥匙也交给中介方便他们带看。

 

由于青浦新城的新房均价4万左右,而他这套90平的房子房龄也只有5年,起初他还希望可以挂牌355万,结果在中介的反复劝说下,他最终挂牌325万,独家委托2个月,这期间,所有的看房谈判,都全权委托给了这家中介。

 

结果挂牌一个多月之后,带看量寥寥无几,连一个有诚意谈价的下家都没有。

 

我这位朋友卖房心切,再加上独家委托中介的反复游说,朋友把心里价位定在了300万。

 

结果好戏开始上演。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不断有其它中介的业务员打来电话,说他挂牌的房子有客户看中了,出价250万,全款。还有中介说另外也有客户看中了,出价260万,首付7成。在一个星期之内,至少有10多个完全不认识的其它中介门店的人打电话来骚扰他,给他砍价。彻底把他整崩溃了。

 

他完全不能理解为啥自己只独家委托给一家中介公司,而其它中介门店却能拿到他的电话,还疯狂的过来电话砍价。

 

最终,由于他咬死低于290万不卖,所以独家委托2个月后房子也没有卖掉,索性他就把钥匙要回来不卖了。

 

其实,中介的这些套路对我来说是小儿科。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王老板听时,他笑笑说,这都是基本操作。

 

他接着说,现在这个买家行情下,只要有房东挂牌,中介都会拼命压价,彻底击碎房东的自信心,只有当房东把售价定的低于所有同类房源之后,中介业务员才会全员出动帮他推销,只要不是最便宜的房子,根本就不会有带看,更别说面谈了,挂个半年都不会成交。因为,客户根本就不知道这套房子的存在。

 

而我这我朋友后期接到的频繁的电话砍价其实都是他委托的这个独家中介自导自演的戏码,根本不是其它中介,他们就是要通过大量的轰炸,让房东的心里底限崩溃,只要一降价,他们就会推给客户,这样才有可能成交。

 

其实,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房价下跌,成交量低的买方市场里,买房客是大爷,只有他们肯买,中介才能活命,所以,中介会压榨房东。而在房价上涨,成交量大增的卖方市场里,房子才是稀缺资源,出一套卖一套,手慢则无。那时,房东想挂多少就挂多少,挂低了中介都会怂恿他往高挂。

 

说白了,中介就是墙头草,谁强势就帮谁,谁主宰流程就倒向谁。

 

2

坑蒙拐骗

 

我在去年的文章里曾经写过这个故事,不过只是一个大概,这次喝酒,王老板给我详细复述了整个故事经过。

2015年年中,上海房价紧随深圳开始暴涨。王老板再一次开启了换房计划,由于当时他还没有上海户口,只是满足社保年限,所以只能卖一套买一套。

2015年9月份,他看中了一套上海延安西路利星国际广场的房子,房东是外企高管,英国人,138平,单价4.7万,由于老外对上海楼市不了解,而且又是土豪,所以挂牌价就很低。

 

王老板第一时间就把老外房东约出来面谈,花言巧语外加称兄道弟,付了50万定金。

 

但由于后续的款项必须等他自住的房子卖掉后才有钱支付,目前手里只有50万,所以他想了个办法,让老外把房子出售的全过程全权委托给老丈人,一个上海老头,然后谈合同的整个过程,老外就根本没有出现过,都是老人一个人在办理,这样他才能掌控全局。

 

他告诉老人,自己的房子完全卖掉后才有钱付首付,所以老人和他签完合同8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5月份才拿到50%首付,这之前老人仅仅只拿到50万的定金。

 

王老板说,从签完合同到付首付之间这漫长的8个月里,自己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因为上海房价突飞猛涨,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一夜之间房东跳价30万都是常事,他每天都会做噩梦梦到他的房东毁约,不卖给他了。

 

在这8个月里,这套房子的单价从4.7万飞涨到7万,隔三差五就有其它中介去找老外和老人去挖墙脚,告诉他即使他违约赔偿总价的20%也就是130万,再以7万单价卖掉也是赚很多的。结果这一切都被王老板一一化解了。

 

他每周都会给老人电话汇报自己卖房筹钱的进度,还忽悠老人上海房价即将下跌,政府和银行的朋友告诉他马上要出政策调控等等。

 

就这样熬过了8个月之后,他顺利付了首付,办理了过户手续。

 

他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炫耀这段精彩的买房经历,他用50万定金套住一套暴涨的房子8个月,用50万锁定了这套房子未来322万的涨幅。

 

整个过程,简单总结下来就是,他借助老外对行情的不了解,再利用老人正直诚信的本性,连蒙带骗,少花322万买了一套138平的房子,现在这套房子市值已经1100万,而他只花了649万。

 

3

吃差价

 

酒过三巡,他和我说,他的一个得力干将小陆上个月卖一套房子赚了100万。我说,扣除交给店里的钱,他自己到手100万,难道他卖了套上亿的豪宅? 王老板说不是,是他中间吃差价吃了100万。这小子已经回老家了,明年才来上班,今年赚够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房子的地址就不说了,总价也把零头抹掉取整数。真人真事,但请千万别对号入座,和气生财。

 

上个月卖掉的这套房子市值1400万,房东常年定居国外,国内有个妹妹。这套房子2002年买进时只有96万,这么多年都是出租,最近5年都是小陆在帮他包租管理。

 

今年5月份,房东让小陆挂牌出售这套房子,小陆告诉他这两年上海行情很差,房价一直在跌,现在市值最多1000万,房东深信不疑。

 

由于回国不便,这个房东委托他上海的亲妹妹办理房屋买卖事宜。接触之后,小陆发现妹妹对哥哥的财富眼红很久。

 

小陆后来直接就和房东妹妹摊牌了,让她睁只眼闭只眼,帮忙把这套房子卖掉,小陆给她50万回扣,妹妹很快就答应了。

 

后来,小陆超低价挂牌这套房子,吸引来一个投资客,小陆和他协商的结果是,这套1400万的房子以1200万卖给投资客,但是签合同要签1000万,另外200万现金给小陆。

 

由于所有参与者都有巨大的利益,所以房子卖的很顺利,投资客在过户完的当天就从汽车后备箱提了两箱子钱给小陆,收据都没有要。

 

最终这200万差价的分赃结果就是,房东妹妹50万,中介门店50万,小陆自己拿100万。房东中介费另付。

 

虽然我在2016年也参与过这样的操作,我也属于获利方,但是对于如此之大的差价我还是感到极为震惊的。

 

王老板给我讲完之后,安慰我说:其实你想想,房东为啥根本就没有花心思在这套房子身上,对上海房价都懒得了解,因为他在国内根本就不止这一套房子,而且这套房子买来只有96万,现在1000万卖掉,对他来说已经够了。

 

这种有钱人不是傻,而且懒得与我们这种穷人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国内资产能够尽快变现,想方设法转移出去,才是首要大事。说白了,在人家看来,这就算是施舍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啥房东的亲妹妹当时能一口答应,毫不犹豫。因为,有些钱你不挣,别人也会挣。

 

听到这里,我也给他讲了一个我同事的故事。我办公室的一个同事的发小兄弟,现在移居加拿大。他在上海有13套房和长寿路上2000平的商铺。

 

这些房产都是他妈妈90年代末时做土地勘察设计,竣工后房子卖不掉,建设单位没钱付设计费,用房子抵账给他家的。那时一套房子也就是几万块钱,很多人都觉得房子是负担,不值钱,但是他妈妈没办法只能留着。

 

现在这13套房子每月租金就是10万元,2000平的商铺租金更是惊人,具体金额不详。

 

我和王老板说完这个故事后,他眼睛里透露出狡猾的目光,告诉我说,如果你同事这个兄弟要卖房,一定要把他介绍过来,他保证给我的回扣是大大滴。

 

我说,钱是真好赚,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啊!

 

对中介来说,能遇到一个可以吃的差价,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一定会竭尽所能抓住的。这是他们的本能,而且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赚的黑心钱。

 

但对于客户来说,认清中介的嘴脸,避免被坑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学习如何避免被吃差价,可以去爬楼翻看我2019年5月20日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

 

4

洗钱

 

酒越喝越爽,天越聊越兴奋。中介老板突然问我,你们单位有没有房子要出租?我说我们单位的房子都是政府的,自己说了不算。

 

他说如果我有认识的单位要出租办公楼或者房子,一定要给他介绍,这里面油水很大。

 

今年上半年,他做了一笔大生意,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把闲置的办公楼对外出租。经熟人介绍,这个企业负责人找到他让他来做代理,让他来负责上网发布信息,找租客,找齐5家租客后,这位负责人来评标,最后选定一家。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并不是谁出的租金高就租给谁,而是还要根据租客的工作性质来确定,这就给了负责人自由决定的权利。

 

这位负责人告诉王老板,租客他已经内定了,到时候开标确定了之后,这个租客会把中介代理费付掉,但是必须拿出代理费的50%返给这位负责人,如果不同意,他就找其它中介。

 

王老板当然拎得清,爽快答应了,因为他知道,他能有这笔生意,完全是这位负责人给他的。说白了,就是从他这里走个过场,其实,给谁做都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租客的好处费没有直接给到这位负责人,而是以中介代理费的性质在中介账户上走了一圈,这样操作,钱就干净了,大家都安全。

 

这笔好处费具体多少金额,在我再三追问下,他始终也不肯说,算了,知道的太多也不好。

 

5

一念之差

 

感觉自己说了太多社会的阴暗面,很抱歉给大家带来不适。其实,很多现实问题,说与不说,它都在那里。

 

最后,给大家讲个温情的故事吧。

 

王老板的大学同学也在上海,1978年的。2008年他手里拿着80万去长春做二手车生意,亏了40万后败兴而归。而同一年,王老板选择在闸北区买了一套50多平的老破小。

 

现在他这位同学年过40,至今没有买房,没有老婆,没有女友,没有孩子,孑然一身。他们两个人的身价简直天差地别。

 

更有意思的是,每逢房价大涨时,他这位同学都会说楼市马上就要崩盘了,到时候房价如葱。

 

而且,王老板在上海限购之后的2011年去昆山以7000元单价投资了一套房产,当时叫他一起去,他却十分不看好昆山没有投。结果就是现在昆山这套房子已经涨到1.7万。

 

这位同学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仅连续错过上海三次大涨的机遇,而且始终在固执的与大势作对。

 

其实,我并不反对创业,但是多次在同一地方跌到,还选择不进步,这才是人性最大的缺陷。

 

人生,往往就是在一刹那间决定的。更可悲的却是,很多人宁可用一辈子的错误来证明自己当年的幼稚是正确的。

 

6

行规

 

行行出状元,行行有行规,每行都有每行的潜规则。

 

我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刁难别人的时候,在其它领域同样也会被人算计。

 

这些年来,国家对中介行业的整治从未放松,中介也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一些灰色地带无法触及。

 

隔行如隔山,活到老学到老。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在别人的教训里学到自己的经验,毕竟吃一堑长一智的代价太大。

 

我敬重所有房产中介从业者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这个社会无法正常运转,我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行业能够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毕竟,没有约束的人性,从来都是恶的!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这一篇1.2万字的长文。
 
我知道,看到这个字数,你会有些胆寒。
 
这很正常,手机已经将我们驯化,你很难专注于这么长的文字。
 
但是,我建议你一定一定要看完,否则你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而且,这篇文章能存活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我已经尽我最大的能力,力争写的不枯燥。
 
文中匹配了巨量的案例,只为了向你展示消费主义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文共分为以下三大结构:
 
一、个体的弱点:从两个方面展示人性的弱点,是如何成为消费主义的温床;
 
二、群体的裹挟:主要从群体依赖的角度,展示商家是如何通过虚假的身份感,让你陷入消费陷阱;
 
三、商家的诡计:揭示了5个商家惯用的诡计,是如何使你的钱包在不知不觉中干瘪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个体的弱点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生物,但是支配我们决策的只有两样东西:
恐惧和希望。
 
我们所有的情感都依附于此。
 
某些时候它们也会成为弱点,将你我卷入到消费主义的漩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恐惧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BBC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说:
 
疾病、衰老、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
 
很多商家就是利用这点,达到营销的目的。
 
影片中请到英国Carex公司产品部前任经理,这家公司以生产保洁用品而著名。
 
这名经理揭露了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香皂及清洁剂,只要加上“抗菌”两个字,就特别好卖,而且价格还能提高不少。
 
但是那些有“抗茵”功能的清洁用品,真的就有特别的抗茵效果吗?
通过实验证明,它们和普通清洁用品根本没有区别,所谓的“抗菌”,只是个文字游戏罢了。
 
这就是商家利用人类对细菌的恐惧,玩的一个小把戏。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与恐惧相关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商业模式就是:越野车(SUV)的崛起。
 
通用汽车为了提高销量,曾邀请心理学家拉贝尔博士去做咨询。
博士给出的建议是:
 
汽车的外观,一定要帮驾驶者克服恐惧心理。
 
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车更霸气,更强壮。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于是,一台台外观坚实,风格硬朗的越野车(SUV)出现在了生产线上。
 
而且如拉贝尔博士所料,这些车极受驾驶者爱戴。
 
尤其是911事件后,越野车(SUV)的销量如井喷式爆发。
汽车厂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大众源于恐惧,感性地认为越野车(SUV)很安全。
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其实越野车(SUV)的危险系数更高,翻车概率是普通汽车的两倍。
 
而大概60%的SUV死亡事故,都是因为翻车。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当然,这些数据一般不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因为SUV在汽车产业中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汽车……
 
在中国,利用人们恐惧心理做生意的事例,也随处可见,以营养品最盛。
因为谁都害怕衰老,谁都恐惧病痛。
 
于是,这个白金、那个黄金、这种药酒、那种口服液风靡起来。
而且这些商家与各方的关系盘根错节,实力强大到不可思议。
 
倘若哪个商家轰然倒下,我们这些小媒体人才敢上去踩上两脚,否则,真不敢写啊。
 
搞不好,把你从大力水手变成光头强,这着实让良叔恐惧。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希望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一女孩去健身房办卡,对方一直劝她买私教课。
 
她一撩头发,说“不了,好不容易换个健身房,我怕又忍不住和教练上床”。
前台好多人听得一愣。
 
从此,虽然她没买课,但每次去健身,都有好几个教练在旁争相指导。
 
这当然是个故事,不过却说明了:
希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驱动你付出精力和金钱。
 
商家深谙此道,利用「希望」赚钱的生意,也层出不穷。
 
无论是减肥产品,还是知识付费,都在给你创造一种把自己变好的希望。
不过,当下利用「希望」赚钱,最好的生意莫过于儿童市场。
 
中年人对自己节俭很正常,如果对孩子节俭就很不正常了。
只要负担得起,再贵的学习班、兴趣班,家长也情愿报名。
 
在商家的诱导下,他们仿佛看到了下一个爱因斯坦、下一个郎朗,或者是爱因斯坦·郎朗。
花了大钱,能不能成才不好说,顶多损失点钱。但是,商家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出售劣质儿童保健品,就显得十恶不赦了。
 
他们会用各种数据、各种案例说服家长,补身体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乎,各种软糖、滴济铺天盖地……
 
其实正常儿童根本不需要补充营养品。
如果补充过量,反而会中毒。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这款L’il Critters牌的小熊软糖,是很多家庭的必备。可以补充儿童维生素D,又好吃,家长孩子都超爱。
 
但是,2015年12月,佛山市药监局发现,这款小熊糖的维生素D含量比包装上多4倍,长期服用容易中毒……
这是补身体的,还有补脑的?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曾给一款叫做“脑清新”的保健品打广告。
说是可以提高记忆力,以及学习成绩,还可以考上名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可实际效果根本不像广告吹嘘的那样。
 
据很多服用过的学生反应,根本没啥效果,还会拉肚子、睡不着觉。
 
“脑清新”客服的反馈却是:
 
一个疗程不够,建议再买一个疗程。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后来这事儿,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良叔一个朋友告诉我,其实国家根本就没有批准过“提高智商”的保健品。
这些说法都是编造出来的。
 
而这背后,都是专业团队运作的结果:
 
创造一个品牌,捧红、拼命吸金,出现问题爆光,立即消失。
 
过段时间,再换个名字,如法炮制,每次家长们还都接招……
 
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在为自己的爱心买单。
 
生而为人,恐惧和希望是与生俱来的属性,商家们对此已经研究颇深。
 
他们精心营造环境、潜心把握你的痛点和痒点,用形象、文字等符号予以暗示,让你在无意识中就范。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群体的裹挟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有多大?
 
无穷大。
 
群体不但赋予个体安全感,更能为个体营造一种身份认同。
 
这让我们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否则我们会感到失落和无助,甚至失去生活的意义。
 
通过一个人对群体的认可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你喜欢,并且希望加入的群体,我们可以称为:“群体迎合”;
 
另一种是,你讨厌,并极力回避的群体,我们可以称为:“群体排斥”。
 
商家们很明白这两个概念,因此也匹配了各种“骚操作”。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群体迎合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迷恋》一书的作者是莎莉·霍格斯黑德,她是美国广告营销界神一样的人物。
 
在《迷恋》中,她提到“野格酒”的营销手法。
 
“野格酒”被誉为最难喝的酒,简直就是止咳糖浆加机油的味道。
 
然而,如此难喝的酒,在美国却非常风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为了写这篇文章良叔专门买了这款酒来尝,嗯,确实难喝到不可描述
 
“野格酒”原产于德国,主要是狩猎驱寒所用。
 
1985年,德尼·弗兰克把这款酒引进到美国。
 
但是,由于这酒太难喝,所以销量很差。
 
不仅如此,一份报纸刊登了一篇短文,抨击这款酒。
 
说不但味道恐怖,可能还含有一些违禁药物。
 
按说,德尼·弗兰克应该去告对方诽谤才对。
 
但是他思考了一会儿,决定让手下去把这个报纸复印上千份,分别贴在各个大学附近的酒吧。
 
结果奇迹发生了,“野格酒”开始在大学生之间疯传起来。
 
是因为大家突然爱上这款酒的口味了吗?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这种“恐怖”的味道、再加上神秘的配方、机油一样的颜色、商标上鹿头和十字架,赋予这款酒一种“反叛感”。
 
试想一下,在酒吧,几个男生,大家都端着一杯“野格酒”,而你却拿着一杯香槟,你一定会被众人取笑。
因为你不够爷们,你只是个乖乖仔,你不是一个挑战世俗的年轻人。
 
你当然不希望被打上这种标签,你更不希望被孤立。
于是你也拿起“野格酒”,一饮而尽。
 
此时,你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想加入的这个群体,你也就得到了身份认同。
 
你看,这就是身份感的魔法。
 
你对商品的喜恶,已经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群体对你的评价。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你可能会嘲笑这些年轻人的盲从,可是你真的就能置身事外吗?
 
那么请你告诉我,即使公司没有规定,你为什么不穿着绵绸睡衣去上班?
 
鲍德里亚在其经典作品《消费社会》中,有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一个人在消费社会中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
 
比如,你是一名职场女性白领,可以自由选择发型、包包、服装,以及各种
化妆品、护肤品。
 
但是,你没权力选择你妈妈年轻时穿的“的确良”花裙子。
因为大家都会告诉你,这东西“过时了”。
 
你若执意要穿,必然受到所在群体的白眼和排斥。
 
你甚至丧失了不化妆、不洗头、不洗澡的权力。
 
为了迎合你所在或者喜欢的群体,你必须要用相应的消费品来响应。
 
商家也会创造各种具有身份感的产品来套牢你:
 
抢到“猫爪杯”,你似乎就成为小资中的一员;
 
拥有高档AJ,你就是年轻朋克;
 
戴上一块万国,你就是精英了……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张虚假的通行证,只是为了让你满足某种身份的想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群体排斥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乔纳·伯杰在《传染》中讲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美国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泽西海岸,记录了一些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影片大火,里面的人物也都出了名,成为了网红。
 
其中一名女主角叫妮可。
 
一天早上,她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个“古驰”高档手包。
 
妮可幸福到眩晕,却不知道是谁送给她的。
 
难不成是“古驰”想请她做代言,或者是粉丝送的?
都不是,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个“古驰”包是“古驰”的竞争对手送的。
 
也就是说,古驰的竞争对手,希望妮可背古驰的包!
 
这是什么逻辑呢?
 
原来泽西海岸中的这些年轻人,都是底层有色人种。他们没文化没素质,大家当作笑话一样看这个真人秀。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妮可
 
而剧中的妮可有点芙蓉姐姐的感觉。
 
“古驰”的竞争对手觉得,只要妮可背着“古驰”包出现在众人面前,原有的“古驰”用户一定会嫌弃,转而投入他们的怀抱。
 
据说,“古驰”品牌负责人得知此事后,吓得菊花一紧,赶紧出高价从妮可手里把这个包买了回来……
 
不得不说,商家的套路实在是深,这就是对“群体排斥”心理的应用。
 
人们不愿意让自己所在群体被玷污,更不希望被归为自己厌恶的群体。
商家很会利用这个心理,而且往往让你察觉不到。
 
美国一位博主Mar,背着一个仿冒的古驰包。
 
去古驰专卖店逛,差点被店员赶出来。
 
为了维护尊严,她便买了一个古驰包。
 
她说,自己不想被对方看成是低层次的人。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如果你去一些奢侈店,应该也会发现,店员几乎很冷漠。
 
很正常,这可能就是他们惯用的套路。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
在高档用品商店中,店员适当的傲慢,可以提高销量。
因为“顾客此时会更容易通过购买行为,来证明自己能承担的起这个商品。”
 
按中国的话说,被冷漠后,顾客更想证明对方是“狗眼看人低”。
 
自己不是店员认为的“穷逼”。
 
你看,要面子,是全世界人民的共性。
 
是的,有时我们花钱就是想去掉某个标签。
 
良叔曾经的一位学员,前段时间参加某知名平台的线下大学。
 
那个平台打出的口号是“拒绝屌丝”。
 
号称来参加的同学都是经过筛选的精英,因此价格不菲。
 
那哥们去后很丧气,说小组的同学不是卖理财产品的,就是卖保险的,这不是屌丝又是什么?

我没好意思说透,因为这哥们是个工业品销售,他在别人眼里可能也是个屌丝……
 
你看,多魔幻啊,谁都不觉得自己是屌丝,可是又觉得对方是屌丝。
商家对此却很通透。
只要你给钱,你就不是屌丝,你若再加点钱,他管你叫精英爷爷都行。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商家的诡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电影《战争之王》的开头,尼古拉斯·凯奇站在战争的废墟中,感慨地说道:
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每12个人就有1人配有枪支。
 
转过身,凯奇继续说:
 
好了,问题来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枪卖给剩下的11个人?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不二法则。
 
在这一部分,我将为你揭示商家的一些惯用伎俩。
 
看看他们是如何在润物细无声中,把你的钱包变得越来越瘦,把他们的账户变成天文数字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创造需求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二战后,英国电视上突然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一则广告:
一个美少女,在网球场上,不停有男人过来搭讪。然而还没说两句话,男人们便眉头紧皱地离开了。
少女一脸茫然……
最后,广告中出现了李施德林漱口水的广告。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这个广告,在营销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因为以前的营销人以为,产品就是要迎合人的需求。
 
而这个广告告诉大家,原来需求是可以创造的。而且它也确实创造了一个概念:口臭。
 
是的,“口臭”这个概念是李施德林硬生生创造出来的。
 
在这之前,“口气”只是身体机能的正常反应,没人觉得是个问题。
 
但“李施德林”却告诉你:
 
有一个无声的社交杀手,一直就在你身边。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李施德林的前身,是一种手术消毒液。
 
开发漱口水,当初只是为了口腔清洁。
 
结果,产品卖不出去。
当营销人员想出“口臭”这个大杀器后,只用了7年,李施德林漱口水的营销额就从11万美元,激增到800万美元。
 
直到现在,李施德林都是漱口水的一哥。
 
几乎与李施德林发迹的同一时期,戴比尔斯公司,一直为自己钻石销量的停滞不前而苦恼。
 
直到他们顿悟——原来需求是可以创造……
 
1946年,戴比尔斯集团,买下了125份报纸的版面。还请了几十位好莱坞明星代言,大肆宣传钻石与爱情、婚姻的关系。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不仅如此,戴比尔斯还斥巨资,买通电影公司,把钻石巧妙地安插进电影里。
所以,直到现在,但凡电影电视中的求婚,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经典镜头:
 
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单膝跪地,殷勤地望向他的心上人,手中捧着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是闪闪的钻戒。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是的,这不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仅仅是营销。通过这种塑造,钻石和婚姻成为你心目中想象的共同体。
 
戴比尔斯为了配合这种感觉,还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口号,“A diamond is forever”(一枚钻石代表永远)。
 
90年代初,戴比尔斯准备加大力度开发中国市场。但是“A diamond is forever”如何翻译,让他们头疼。
 
最后,他们决定有奖征集。
 
1993年,一位有才的大学老师,翻译的一句话被选用,那句话就是: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由此,钻石也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成为美好婚姻的代名词。
 
如果你是一名单身狗,准备结婚,送钻戒一定是个必要选项。
 
倘若你不识趣,非要问未婚妻,为什么一定要送那么贵的钻戒?
 
她一定会怒不可遏地回答你:
 
什么为什么?!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你看,多奇妙!
 
本来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通过一番操作,竟然变的不可取代,且不容质疑。
 
其实,钻石、漱口水,仅仅是商家创造需求的两个范本。你可以盘点一下,我们身边到底围绕了多少没有意义的商品。
 
它们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却又让你觉得不可或缺。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编造故事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席慕容说: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当然,我不仅为之流泪,还要为之买单。
 
保罗·柯尼特是美国孩之宝最早的创作团队成员。他们研发了一系列玩具,六辆汽车和六架飞机。
 
和一般玩具不同的是,这些汽车和飞机可以变成机器人。
 
然而,产品并没有那么畅销。
 
一次,保罗·柯尼特和一个同事出差。
 
3个小时的车程中,他们想到可以编一个故事,来提升销量。
 
于是,“汽车人”、“霸天虎”一一跳了出来。
 
变形金刚的故事也由此诞生。
 
是的,变形金刚的故事其实就是个广告,只为了让产品更畅销。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令保罗·柯尼特没想到的是,变形金刚的故事竟然这么吸金。
2018年,变形金刚的玩具收入,超过30亿美元。
 
国际知名时尚品牌香奈儿,也是讲故事的高手。香奈儿的创始人Gabriella·Coco·Chanel女士,拥有传奇的一生。
 
她在孤儿院长大,后来为了生计流落到酒吧当歌女,又成为一位百万富翁的情妇。
 
后来她又爱上这位富翁的朋友,并为他终身未嫁。
 
出身卑微的Coco·Chanel 在上层社会打拼。
 
因为打扮不够时尚,受到排挤和白眼。
 
于是,Coco·Chanel决定自己创造时尚,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Coco·Chanel的创业故事,分为12章,在其官网上以视频的形式播放。
 
这种自由、倔强、挑战世俗的风格,自然受到新女性的喜爱。
 
于是在迷恋Coco·Chanel故事的同时,也投射到Chanel的产品中。
 
后来,香奈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资了一部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
 
还请来了《天使爱美丽》的主角奥黛丽·塔图,来扮演Coco·Chanel。
 
可以说,香奈儿运用故事来营销,已经是登峰造极了,而且确实无比成功。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时尚先锋香奈儿》剧照
 
用创始人的故事来增加品牌影响力,在商界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你可以想想中国那些新崛起的大品牌, 是不是都对应着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还有ta励志的故事?
 
除了讲人的故事,为产品讲故事,更是常见。
 
尤其是在奢饰品、高档酒类等领域。
 
一瓶82年的拉菲,价格不菲,难道真是味道很好?
我们来看一个测试:
心理学家Richard Wiseman曾做过一个红酒评测。
他选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酒三类。
每一类都挑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然后让品酒者来猜,哪一瓶是贵的?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
53%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但要知道扔硬币的成功率都有50%,品酒者的成绩只是略好于扔硬币。
更要命的是在红葡萄酒的分类下,品酒者的成功率只有39%。
换言之,多数人都认为便宜的酒更好喝。
 
你看,贵的酒不见得就好喝。那是更有营养吗?
 
懂点营养学的人知道这一定是瞎扯。
 
其实真相是,贵就贵在他们编造了一个更好的故事。
 
也就是说,你花了大笔银子买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已。
 
就像著名营销学家丹尼尔•平克说的那样:
 
其实很多商品的溢价,就是在故事里。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劳力辩证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劳力辩证”是个心理学名词,简单讲就是:
 
当你对某事或某人投入了精力和劳力,你也会对他们有更高的评价。
 
500强企业通用磨坊公司,拥有哈根达斯、湾仔码头等多个知名品牌。
 
通用磨坊公司有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通用磨坊总部
 
他们曾推出一款叫做“贝蒂妙厨”的蛋糕粉,配料是完全搭配好的。
 
家庭主妇只要直接放入烤箱即可
 
然而,销量极其惨淡。
 
于是,通用磨坊便找了一位心理学博士。
 
博士想了想说:
 
你们把配方中的鸡蛋粉取消,要求家庭主妇自己打鸡蛋进去。
 
虽然有点质疑,但通用磨坊还是照办了。
 
结果销售激增,供不应求。
 
他们请教博士,这是什么原因?
 
博士说:“原来傻瓜式的操作方法,太简单了。那可是给家人的美食,这样会让家庭主妇有种负罪感。
 
让她们自己打个鸡蛋进去,她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对这个产品也就有了好感。”
 
你看,这就是“劳力辩证”在商界的应用。
 
有些难度是卖家刻意增加的,让你得到或使用这个产品时,要付出一些代价。
 
这看起来有点反常识,但只要用的恰到好处,往往会有奇效。
 
前段时间,济宁市的某匡威门店,限购匡威的1970s款。
 
消费者需要排队抽号,还要带着身份证,同时还必须穿着匡威的衣服和鞋子。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图片来自网络
 
买个运动鞋,搞这么高的难度,想必没什么人买吧?
 
错,大众竟然还是趋之若鹜,排起了长龙。
 
这类事,你应该已经见过不少:
 
前段时间,星巴克猫爪杯风靡一时。
 
众人为抢得一个,丢尽了颜面。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优衣库事件,也差不多是这个模式。
 
一件联名款T恤,竟然引起很多人的哄抢,一些人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很多文章都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抨击。
 
要么说商家搞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感,要么说这些人不可理喻。
 
前半句说对了,商家确实是有意制造购物的难度。但是,有个问题,鞋子、衣服、杯子都不是必需品。
 
你制造稀缺,我可以不中招啊。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显得如此愚昧,非要去凑那个热闹?
 
神经营销学家戴维·刘易斯给出了答案:
 
因为抢购成功,会让人有种不可自拔的快感。
 
戴维·刘易斯在伦敦某商场做过一个测试。
 
那时是某游戏机的周年庆,商家推出大幅度限购优惠。头一天晚上,商场便排起了长龙。
 
戴维·刘易斯说服几个顾客,让他们戴上测试设备,监控到他们的心率、皮肤电导率以及脑电波。
 
当这几个人抢购成功后,刘易斯读取了数据。
 
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人的生理特征发生了剧烈变化,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就如同服用了兴奋类药物一般。
 
当他采访其中一位受试者时,那顾客说:
 
“抢到商品的一刹那,有种眩晕的快感,真是太美妙了……”
 
同样是在伦敦,BBC记者佩雷迪,为揭示商家的操控术,去采访了在“iPhone手机”门前排队等待新机型的发烧友。
 
他们很多人都已经等待了两周以上。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当问及新iPhone有什么特别之处时,几乎没人能准确答出。
 
大概也就是说颜色不同、速度快些。
但是,当这些果粉终于得逞,拿到新机时,佩雷迪观察到他们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在苹果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在其他果粉的欢呼中,那个等了15天的男孩高举手机,仿佛是在炫耀一个战利品。
 
可以预见,他处于一个怎样的高峰体验中。
 
这就是“劳力辩证”的作用。
 
苦等的「15天」和得逞的「一刹那」,形成一种奇妙的因果联系。让人欲罢不能,也赋予了产品某种特殊的意义。
 
所以,你嘲笑那些抢购者的洋相百出、被人蛊惑,那是你不明白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快感。
 
当然,这种快感只是商家刻意制造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计划报废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良叔以前有台打印机,后来坏掉了。
 
本着环保节约的精神,到厂家的维修点维修。
 
可是,被告知这款打印机已经停产,所以零件匹配不到。
 
建议报废这台打印机,再买台新的。
 
这摆明就是欺负消费者。
 
我的倔脾气来了,表明必须要修,不给修就投诉到消协。
 
维修点和厂家沟通了很久,终于决定修复这台打印机,只是零件比较贵,要199元。
 
与此同时,维修点的师傅很负责任地告诉我,他们的新款打印机现在特价是219元。
 
问我还要不要修?
还修个锤子,我只好放弃环保计划,报废了旧机,买了一台新的打印机。
 
不知道你有没有和良叔一样的感受:
这年头,大到家具,小到电子产品,如果坏了,维修成本特别高,还不如直接买个新的。
 
而且,关键是,它们还都坏得特别是时候,往往刚刚过了保修期…..
 
别以为这是一种巧合,其实这是商家的另一个诡计:计划报废。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BBC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揭示了一份关于“计划报废”的秘密文件。
 
那是20世纪20年代,几家灯泡垄断公司共同签署的协议。
 
二战期间,放置档案的地方被损毁,这份文件才能被公众看到。
 
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几家公司联合缩短电灯泡的使用寿命。
 
在这之前,灯泡可以使用2500小时。
 
签订协议后,寿命缩短成1000小时。
 
这样大众购买灯泡的频次就会增加。
 
随着时代的变迁,灯泡公司的协议已经土崩瓦解。但是“计划报废”,却成为商家们的惯用手法。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的主持人,采访了柏林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后者揭示了打印机行业的一个秘密:
 
墨盒的计划报废。
 
每个墨盒有个计数功能,能记录一共打了多少页。每个墨盒还会设置一个页数上限,一旦到达这个数值,墨盒便会自动锁定,让你以为是没有墨水了。
 
然而,这位教授及其朋友,可以解码墨盒,让计数器重置,这样墨盒可以多用两到三次。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计划报废”也是iPhone的一个惯用伎俩。
 
2004年,纽约青年凯西·内斯塔特,花费400美元买了一个iPod。
 
可是一年半后,电池寿命便到了极限。
 
客服告诉他,电池已经过了保修期。
 
如果想修,就得花225美元,这个价格几乎可以再买一个新iPod了。
 
愤怒的凯西·内斯塔特,制作了一个视频来揭露iPhone的诡计。
 
这个视频,已经超过500万人浏览了。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凯西·内斯塔特制作的 喷绘标语
 
良叔问过一个手机业内的人,他说这种做法很普遍,也很简单。
 
手机中的芯片,可以记录电池使用的次数和时间,过了保修期,就可以使电池强制报废。
 
而且,芯片还可以检测电池是不是原装。
 
如果不是原装,芯片会快速消耗电池,于是你就不得不买原装电池了。
 
苹果更聪明的一点是,它的机型是封闭式的,而且是独特的款式和螺丝,让你没办法打开进行自主维修。
 
这样,它们的“计划报废”才得以顺利进行。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两年前,iPhone爆出“降速门”事件。
 
随着新系统的更新,老iPhone越来越慢,如果你想跟上节奏就要换新手机。
 
这当然引起了民众的愤怒。
 
iPhone出来解释,说这纯粹是技术问题……
 
今天你应该知道了,这也许就是“计划报废”的一部分。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主持人说:
 
“当今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消耗掉。”
 
你可以盘点一下你手上的电子产品,它们是不是总以各种原因变得无法使用?
 
而你又不得不买新的。
 
不仅是电子产品,你可以想想身边的物品:
 
孩子的新玩具,根本玩不了几天;
 
家里的雨伞,撑不过几场风雨;
 
一支钢笔正在被一排签字笔取代……
 
就是这样,越来越多的“耐用品”沦为“快消品”…..
 
它们不停地被报废,不停地推陈出新。
 
我们在创造越来越多垃圾的同时,也为商家创造了节节攀升的业绩。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科技之恶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如果前面几种诡计都属于传统行为,警醒一点或许可以避免。
 
那么随着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到来,很多人注定无法逃避商家的魔咒。
 
魔咒一:算法杀熟
 
媒体人琢磨先生曾说过自己的事。
 
他经常使用某打车软件约车去机场和车站,他助理也经常用这个软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琢磨先生发现:
 
同样的距离,助理打车的价格比自己低了不少。
 
后来,他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发现这是个共性问题。
 
越是经常使用这个软件的人,价格越高。
 
其实这就是一种算法杀熟。
 
简单讲,就是企业利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因人而异地制订出不同价格的策略。
 
就如那个软件,能算出你对它的依赖性高低,而且从来没有质疑过价格。
 
因此给你的画像就是,对价格不敏感的高频消费者。
 
互联网公司就喜欢你这样的金主。
 
于是,自然匹配较高的价格。
 
当然,关于“算法杀熟”,互联网公司打死也不会承认的。
 
但有很多实锤证据,却很难推翻。
 
去年,作家王小山发了一条微博,点名旅游APP“飞猪”杀熟。
 
他这几年都在“飞猪”上买机票。
 
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机票竟然比别人贵很多。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算法杀熟”的问题,很多人在知乎上讨论。
 
其中一位商务人士,晒出一张对照图,并讲了自己的故事。
 
他长年在某知名旅游平台上订酒店。
 
一次到了酒店发现,挂牌价竟比自己订的还便宜。
 
他留了个心眼,回去后用老婆的手机去订。
 
结果发现,确实比自己订的便宜一些。
 
而且老婆基本没怎么用过这个软件……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那位商务人士有点伤心。
 
他说,2012年就注册了这个平台,频繁地预订机票、酒店、景点门票以及餐厅。
 
他一直是这个平台的忠实用户。
 
没想到,被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你看,多么痛的领悟。
 
所以千万别和商家谈忠诚,他们口里说着情怀,眼睛却瞄着你的口袋。
 
魔咒二:神经营销
 
“神经营销学”诞生于2002年,由阿勒·施密茨教授提出。
 
刚刚问世,就马上得到商家的追捧。
 
因为这种方法让商家避免了大量的用户调研。
 
只需要找几个人,让他们带上专门的头盔和眼罩,便可以测试出他们对产品的感受。
 
一个人的感受很难表达准确,但是你的眼神和心跳会出卖你,这一切都会被机器读取。
 
所以,在商业中已经广泛应用神经营销了。 
 
以当下最流行的“眼球追踪技术”为例。
 
商家可以通过仪器,追踪你眼神聚焦顺序和强度。
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测试海报如何制作,才能让受众更喜爱。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也可以设计出让人更有购买冲动的促销页面。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还可以优化商品的摆放,吸引人的注意力。
 
以及为游戏设计,更为刺激的画面……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用户最好的体验。
 
当然也是为了让你不经大脑,便把银子拱手上交。
 
其实,当下我们所看到的商品包装、产品外观、APP界面,之所以如此精美,不仅是用心设计的结果,更多的是通过神经系统测试过的。
 
所以,一个当代人活着真特么难。
 
你对抗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团队,他们瞄准着我们的本能,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你很难不深陷其中。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魔咒三:透支消费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行为经济学教授德拉赞·普雷勒说:
 
信用卡对商家是个伟大的发明,对于消费者却是一个糟糕的发明。
 
因为人在付现金时,会有一种类似疼痛的不适感,让你压抑消费行为。
 
而信用卡,则会把这种不适感降到最低。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为了证明信用卡会让人花销更多,德拉赞·普雷勒做了一场实验。
 
他组织了两场拍卖会,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是支付方式。
 
第一场,要求只能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二场,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结果表明,第二场的拍卖价格比第一场高出一倍还多。
 
信用卡透支已经是个乏善可陈的话题了。
 
目前中国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网贷。
 
无论是BAT还是TMD,只要你能想到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没有一家不在经营网贷的。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征信的完善,让个人贷款有了肥沃的土壤。
 
现在你随便打开一款APP,就有可能跳出一个低息贷款的广告。
 
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你就可以拿到一笔本不属于自己的钱。
 
而且,那些网贷广告还都挺高逼格的,不是大海、就是别墅。
 
但他们不会告诉你,如果你不按时还款,等待你的是什么。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去年3月,一名叫罗正宇的理工硕士,用一根白绳,结束了自己25岁年轻的生命。
 
压垮他的,仅仅是5万元。
 
他的手机里,装着13个网贷APP,每个月都在拆东墙补西墙。
 
当他再也无法坚持时,催债者通过微信,不断以暴力相逼,最终压断了罗正宇最后一根神经。
 
相信罗正宇的事情不是个案。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有2243万人在网贷平台上借过钱。
 
这些网贷平台交易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人民币。
固然,不少人是为了生意周转,可是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而坠入商家编织的幻境中?
 
那些欲壑难填的借款者,当然有自己的责任。
 
但是商家利用科技,利用对人性的研究,排兵布阵,一步步引诱处世未深的消费者,这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知乎上有个问题:科技是善还是恶?
 
有一个高赞回答:科技只是一把放大镜,放大了善与恶。
 
在此,我想补充一句:
 
最终取决于,放大镜在谁的手中……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希望你能成为漏网之鱼
良叔的父亲,一支钢笔曾用了8年,前前后后修了5次。
 
放到现在,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
 
因为整个体系都不再支持你这么做了,你甚至已经找不到能修钢笔的人了。
 
节俭,我们曾经歌颂的美德已经不合时宜。
 
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需要不停地消费,来支撑经济体的发展。
 
但是,我们变富裕了吗?
 
整体来看,好像是这样。
 
但是从数据上看,中国35岁以下的人,近6成没有存款。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所以,如果你殷实富裕,大可将这篇文章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
 
你若多消费一点,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你是这个经济体的主力军。
 
倘若你是那6成中的一员,那么在消费主义的暗网下,你就是在裸奔。
 
我只能祝福你,在网口收紧之前,能成为一条漏网之鱼。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参考资料: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BBC纪录片

《迷恋》莎莉·霍格斯黑德

《心理学家的营销术》戴维·刘易斯

《陈晓.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加拿大“小熊糖”维生素D超标4倍[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

《传染》乔纳·伯杰(Jonah Berger)

《穿假GUCCI去专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beebee星球

《琢磨先生:佛系大数据,不杀生只杀熟》功夫财经

《大数据杀熟:拿过的折扣、用过的红包,最后还要“吐”出来 》钛媒体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

作者: 徐大维

知名培训顾问、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简书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导读:在市场上,在行业里,甚至在生活中,大家都喜欢亲切地把甲方称为“爸爸”。

 可“爸爸”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叫的,更不能只留于口头……

 爹有爹的气魄,父亲有父亲的威严,甲方该如何看上去更像爸爸呢?

 这里恰好有一份全彩的速成指南,保准让乙方和各类KOL闻风丧胆,心甘情愿叫爸爸!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正文开始-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如何快速有效玩弄乙方?

*声明:本文旨在吐槽那些不靠谱、不着调的甲方,请勿对号入座。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来源:今日电商爆料(yingxiaofenxi)(本文不代表金融纵横谈立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传播到国外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最近,一项中华数千年的传统,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却让中国人始料不及,甚至大吃一惊。
那是什么呢?
原来,这一次,广受无数老外追捧的,是中国流传多年的地下“硬通货币”——冥钱。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近日,一个黑人妹子拿着一张天地银行的冥币进行讲解的视频在国外传开了。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冥币上居然用中文写着:祖先保佑子孙后代顺顺利利天天发财?

面额算了下还是1千亿!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老外还给冥币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祖先钱”(ancestor money),由天地银行官方发行。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中国人的冥币在海外流行起来,给祖先和已逝亲人送元宝和纸钱成为了西方人全新的祭祖方式。

外国网上还出现了很多视频授课,在线教导大家该如何烧纸钱。
 
他们纷纷表示,对这种东方千年传承的祭祖礼数相见恨晚。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海外社交平台上为此议论纷纷,有人抱怨:“中国人太小气了,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除了冥币,中国人祭祖时常用的纸别墅、纸汽车、手机三件套甚至纸飞机等纸扎祭品也颇受欢迎。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烧纸钱在国外突然火起来,主要是曾经有人在推特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有人说自己在烧了“祖先钱”过后,得到了经济援助,甚至是离校一年之后,他又可以继续上学了。更有人称给祖先烧点钱保佑身体健康。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看来“祖先保佑”这种事情,不单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啊。
虽然语言文化肤色不同,但在祈愿这一块,全世界人民都一样。

全是,升官发财、生活平安、学业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儿孙满堂。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有的老外看到推特上大量“成功案例”后,内心还顺带“埋怨”起中国人来。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天啊,说得咱好像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坏事似的,然而我们只是单纯烧纸祭奠祖先而已啊…

当然,除了祈福,歪果仁烧冥币还有其他原因。

例如,这位妹纸,就纯粹为了体验一把“有钱人”的感觉。

“当我拿起这一大叠钞票,瞬间心态爆炸,我仿佛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而且,也有人认为把这些钱烧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在那里上下打点,此后不必为贫穷而烦恼。真是脱贫致富也不忘要从祖先做起啊。

当然,也有人烧冥币是希望寄托思念,缅怀先人。

美国佛州的 Nash,每年都会在各国旅游时给他祖父烧钱。

他说,祖父年轻的时候没机会出去看看,现在从全世界打钱,能让祖父在另一个平行空间和他一起周游世界。
这么好的孙子到哪里找啊。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冥币在国外火到什么程度呢?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中国祭祀用品的买家,涵盖了俄罗斯、美国等全球各国人民,欧洲国家几乎都有订单,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希腊等,此外还有毛里求斯、埃及、以色列等地的网购用户。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而这样的火爆程度,直接造富了中国纸扎祭品的源产地——河北一个叫米北庄的乡村。
 
数据显示,米北一带在1688平台上的卖家近120个,占据了线上殡葬用品商家数的40%。随着电商蓬勃发展,采购商大批从线上涌入,米北庄成了殡葬硬通货的中心。

在电商平台的加持下,这个乡村的殡葬生意年产值几十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口数万人,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纸扎祭品市场。

没想到吧,歪果仁对中国冥币的追捧竟然到了养活几万人的高度了。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而且他们对烧纸钱还来了推陈出新的各种玩法。

老外为了提高“愿望成真”的概率,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来自东方的传奇技能。

还研发出各种烧钱技巧,开办“烧钱教学班”“烧祖先纸互助小组”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他们对烧祖先纸隆重到什么程度呢?

每次烧纸,都会设立一个“祭坛”,上面摆满各种东西。

如祖先照片、烈酒、香烟、炸鸡腿、蜡烛还有最重要的祖先纸。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俨然一副清明重阳上山祭祖的场面,就差沐浴更衣,放鞭炮了。
祭坛很重要,但烧纸的过程同样有讲究。
在烧纸前,得把祖先纸打横折叠两次,再打竖折叠一次,象征着“财不外露”的道理。

火源一定要用蜡烛,点燃的部位得从祖先纸的闭口位置开始。

一旦搞错其中一步,“愿望成真”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整个过程十分严谨,堪比“大型强子对撞试验”现场。

像下面这位大哥便是教材级示范。
右手大肚弥勒佛镇压妖邪,寓意笑口常开,左手点燃祖先纸,口中念念有词。
祈祷祖先保佑,袋袋平安,发家致富。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但随着烧“祖先纸”的人数增加,一些有“经济常识”的外国人意识到:

全世界都在烧“中国祖先纸”,阴间势必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样下去会摧毁整个阴间的经济体系。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这么多人一起烧纸钱,肯定要导致祖先那里通货膨胀的,那简直是引发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啊!”

天啊,这个传统不就是咱发明的吗?怎么转眼就成背锅侠了?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不过,在执拗的歪果仁眼中,这种中国人的地下金融系统也是世界的了!
于是乎,擅长搞经济战、金融业的美国人民站出来了。

美国人率先推出一套“美国祖先纸”,来对抗中国祖先钱在阴间的地位,要带领它打倒阴间垄断巨头“天地银行”、“冥通银行”。

成为“美元”一样的货币霸主,如今已经在一些小地方上流行起来。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美国友邻加拿大见状也不服输。随即发布当地专属祖先纸——加拿大冥币。

不过冥通银行、天地银行怎会坐视不理,任凭这些小辈撼动自己几亿年来打下的江山?

立马开启反击,发行带有冥通银行、天地银行标识,美国总统肯尼迪头像的“美元冥币”。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为了更好把控外国阴间市场,打造自成一体的地下汇率体系。

天地银行针对外国推出多种不同面值、样式、作用的祖先纸,并在亚马逊售卖。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外国人纷纷以烧“天地银行祖先纸”为荣。大家争相购买,尽情地烧,真是好不热闹,爱不释手。

中国冥币爆红全球!老外: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不过,对于歪果仁沉醉于“祖先纸”这件事,自然也有不少人反对,排斥,甚至是痛骂。

但是,一个事情流行起来,当然也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
孝敬先人,又能满足自己暴富的虚荣心。
这样的美好心愿,难道不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