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

商界有句名言“女人与孩子的钱好赚”。

前段时间在新加坡举行的2019福布斯全球CEO大会上,被授予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马云表示:女性是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诀。阿里巴巴超过60%的消费者都是女性,与男人只会为自己买不同,女性消费者还会为丈夫、父母、孩子买东西。

如果说好赚的女人钱是各大电商平台们发家的起点,那么教育培训机构则因为面向孩子,所以被投资机构广泛看好。先是核桃编程宣布完成了一笔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之后在线少儿编程平台编程猫宣布完成单轮4亿元的C轮融资。其中,编程猫累积融资金额已经达到10亿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赛道,被资本市场所看好的少儿编程教育,正在高速地发展中。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少儿编程教育风口,诞生在家长们的起跑线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会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猪肉涨价后,餐桌上的红烧肉会减少出现的次数。但是少儿编程教育相比于其它素质教育贵一些的课时费,不会成为家长们止步的原因。

很多家长都会说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与孩子起跑线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成为了家长心中的关键,起跑线经济也成为了不少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学区房。房子老、户型差的学区房,却能让希望孩子上好学校的家长们,付出远超大部分住宅房的价钱。

红火一时的校外培训班,直观地展示了家长们为起跑线经济投入的热情。在深受起跑线经济影响的教育赛道,需求造就市场,无论是之前的奥数,还是现如今的少儿编程教育,都因为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打下成为人才的基础,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捧。作为K12教育领域的明星,少儿编程教育崛起的同时,取代了原先奥数在家长们心中的地位。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

政策的导向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奥数被少儿编程所取代。随着《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管理办法》的出台,学科类竞赛监管趋严,独领风骚的奥数仿佛被去掉了头顶王冠,迅速销声匿迹。

而作为教育赛道最后的明星,少儿编程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从此少儿编程市场开始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考虑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

同样是在2017年,浙江省开始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范围包括:编程、数据库处理等。在浙江之后,天津、北京、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先后开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接连将编程纳入考试体系之中。

比起国内,国外的少儿编程教育开展的更早。前芬兰教育部长一语道破编程对孩子的重要性:“在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

美国、以色列、欧盟多数国家先后设立编程课程,其中美国于2016年宣布计划投入40亿美元推广少儿编程,前总统奥巴马曾为此亲自站台。编程课程,在日本也即将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立。

全球范围内的编程热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助推了少儿编程教育开始了快速的发展。老牌培训机构与创业公司等,纷纷开始涉足该领域,原本不温不火的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开始成为新的风口,也成为教育赛道里最后的机会。

起跑线经济、政策导向,纷纷成为少儿编程教育发展的助推力,而资本市场的看好则使得少儿编程教育的发展,驶向了快车道。大批资本市场热钱的流入,使得各大少儿编程教育机构拥有更为充沛的资金用来建设自己的教学体系以及通过营销的方式吸引到更多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少儿编程教育。

仅在2018年上半年,少儿编程教育整个行业的融资次数就已经超过了2016年与2017年融资次数之和。而在今年,少儿编程教育行业的融资表现有踏上了新的高峰。不久前,核桃编程完成了一笔5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刷新了当时国内少儿编程教育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紧随之后,编程教育市场的头部品牌之一编程猫,宣布完成了4亿元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达到了10亿。除此之外,码编程、小码王等平台,也先后完成了数千万或上亿金额的融资。

随着5G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将更具想象力空间。从2017至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30%,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以满足超过万亿的市场规模,扩大后的市场将会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所以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少儿编程教育,将会是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人才最好的方式之一。

家长们的起跑线需求、国家的政策导向、资本市场看好少儿编程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多种因素影响,少儿编程教育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周期,此起彼伏的融资盛况成为最好的体现。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低参培渗透率下的隐忧

 

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显示,我国少儿编程教育目前的参培渗透率约为1.2%,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水平。随着参培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未来五年内市场我国少儿编程教育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400亿元。这也是资本市场接连将热钱投入进来的主因之一,也是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如雨后初笋般不断冒头的原因之一。

尽管少儿编程的参培渗透率近几年一直在增长,但是速度还是略慢。较低的参培渗透率,一方面造成各大机构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同时也让一下子涌进了太多竞争者的少儿编程教育明星赛道显得格外拥挤。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

同时,少儿编程市场过于集中于北上广深等地,更是加剧了行业的拥挤现象。拥有消费升级带来的更强消费能力、更容易感受到少儿编程教育重要意义的一二线城市家长们,纷纷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编程课程。暂时来说,一二线城市对各大机构来说拥有着更多的机会。

但是少儿编程教育高于学科类课程的收费以及较低的复购率,都成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原因。为了加快少儿编程教育的推广以及从有限的市场竞争的突围而出,营销就成为了部分机构最好的武器,通过夸大编程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吸引更多的家长。目前来看,少儿编程教育的时候份额,承载不了如此多的进场者,所以行业洗牌可能就在不久后。

参培渗透率提升缓慢除了导致市场规模不及预期之外,也加剧了各大编程教育机构建设师资团队上的难题。

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是不少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为家长们画大饼时经常提起的词汇。在学习编程的孩子们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之前,各大机构们首先需要面对的应该是培养人才的人才的短缺。过多的参与者既分润了市场,也使得优秀教师资源的争抢变得激烈。虽然AI双师教学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编程教育的可靠性,但是也不代表着就能完美解决对于优秀教师的渴求。

为了解决优秀教师的缺口,各大机构选择了两种方式,但每一种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高校生签约、高薪酬留聘、精细化培训,是不少行业内编程教育机构的首选。精细化的师资培养体系与管理体系,成为了教学品质和孩子良好学习体验的保障的。

但是成本问题也随之而来。当985、211等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了首选,师范学院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被纳入教师储备之中,为了教师团队的稳定,工资支出提升不可避免。

因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去做程序员,而对于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招教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而另一种选择则是放低标准。部分机构在招聘中对于资质的限定较为模糊,与计算机、教育等专业无关的招聘者,也可能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编程教师。此举虽然解决了教师资源的缺乏,也不必付出高成本的代价,但是教学质量与孩子的学习体验却得不到保障。一旦孩子的学生学习成果达不到家长的预期,本就复购率较低的行业仍旧可能面对更严峻的形势。

同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师资合格是其中排查及日常监管的重点之一,要求各机构具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培训人员的办法,师资队伍需要相对稳定。同为教育领域明星赛道的在线英语教育,就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更为以来政策导向的少儿编程驾驭,则更加需要避免因师资问题而受到影响。

行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模式不可或缺。拥挤的市场、人才的紧缺,这些掣肘少儿编程发展的难题,也可能会是行业破局的关键。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战国时代的少儿编程教育,执牛耳者谁?

一直以来,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未真正诞生拥有垄断性的头部平台。而随着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再度掀起融资热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则有可能会打破目前格局,进入到头部机构引导的局面。

三四定律也叫三四律、三四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发现的。其指一个稳定的竞争性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绝不会超过三个。其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三者中最小者的四倍。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

国内的少儿编程教育行业,虽然拥有累计融资额达十亿的品牌,也有单笔融资金额5000万美元的竞争者,但是头部品牌们的领先优势并不大。其它的竞争者虽然融资金额无法与之媲美,但是也被不少资本看好,后来者依然拥有迎头赶上的机会。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最后的行业头部品牌到底花落谁家,犹未可知。

除了你追我敢,行业内的各机构想要做大,都离不开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蛋糕。不够大的市场蛋糕,是制约所有机构发展的掣肘。无论是扩大竞争优势,还是想后来者居上,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们都需要将这块蛋糕做大。在一二线城市格外拥挤的当下,各大机构或许该将目光转向低线市场。

今年的双11,下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重要的业绩增长来源。11月1日当天,京东72%的新用户来自下沉市场。而起步于五环外的拼多多,下沉市场一直都是其业务支撑。而电商领头羊阿里旗下的淘宝与天猫,最近几年也在通过多种方式惠及更多的下沉市场消费群体。

对于少儿编程教育来说,下沉市场对所有入局者来说都是一块可竞争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已经进入的企业和打算进入的企业都在同等的条件下竞争,打算进入的企业不会因受到已经进入企业的阻碍而难以进入该市场。

每一次的消费升级,都会驱动相关产业的增长。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这次消费升级中,教育方面的消费是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随着受到政策推动的少儿编程教育,已经在低线城市中开始传播影响力。原本就舍得为孩子在教育上进行投入的低线城市家长们,在拥有更强消费能力的同时了解到少儿编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后,也将会拥有不弱于一二线城市家长们的支出能力。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少儿编程教育的市场也会更加繁荣。

想要在愈加繁荣的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做的不错的营销之外,各大机构需要加强对于行业标准的建设。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内,目前缺少统一的教学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会造成不同机构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能力出现差异,因此可能会引起家长们的不信任。

而率先完成行业标准建设的机构,可能就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由此转化为竞争优势,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超越式的发展。

让孩子了解和学习互联网时代思维逻辑能力的少儿编程教育,随着人工智能的继续火爆,按照三四定律应该会出现三个最具竞争力的机构。随着资本的继续投入,大洗牌即将到来。能从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的机构,才会是最终的胜者。而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进行选择时,也应该慎重,而不是急功近利。

不好赚的起跑线经济,少儿编程教育何时成长出巨头?
*翟菜花的个人专栏:专栏作家,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分析师、TMT领域资深评论师、CCTV央视财经特约互联网评论人,wemedia联盟成员,2017年全国十大科技自媒体。

开办线下“小读者之家”,「樊登小读者」布局线下线上配合引导孩子阅读习惯养成

逐步引导儿童形成阅读习惯

背靠樊登读书IP,「樊登小读者」定位为针对0-15岁儿童阅读习惯养成的付费型APP。自2018年1月正式上线以来,樊登小读者每周更新3本书,目前共计更新300本书。在用户方面,樊登小读者已有150万注册用户,其中付费用户占20%左右。

「樊登小读者」上线10个月时,36氪曾对其商业模式有过报道。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樊登小读者在线上内容开发与线下门店运营方面都有一定进展,本文将从产品更新、内容开发与线下门店三方面展开介绍:

  • 增加互动性版块

在此前36氪关于「樊登小读者」的报道中,樊登小读者主推“一书两讲”的方式来引导亲子共读。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樊登小读者发现家长十分希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自己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针对这一现象,樊登小读者在产品端新增了“口袋秘笈”版块,指导家长陪读。每本书的“口袋秘笈”中设置了互动问答和小游戏,增加亲子互动。同时,针对学龄前儿童用户,相应的绘本讲读视频结尾设有“口袋小剧场”,以娱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通过这些调整,帮助家长节省陪读时间,同时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 新增桥梁书栏目及单品类订阅包

在线上APP的内容方面,樊登小读者增加介于绘本与纯文字书籍之间的过渡类书籍栏目-桥梁书,涵盖幽默、探险等多种主题,也有一些经典系列童书的解读,以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在原有的全类别订阅包基础上新增了两个单品类订阅包-图画书订阅包和文字书订阅包。图画书订阅包主要面对的人群是低幼儿童,主打绘本、桥梁书和百科书籍阅读;文字书订阅包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学龄儿童,主打儿童文学、桥梁书和百科书籍阅读。全品类订阅包则主要服务二胎家庭,可以阅读平台所有上新书目。目前,樊登小读者APP的付费用户每周至少登录一次APP,使用时长在15-40分钟,整体会员的复购率约为50%。

  • 线下“双师课”开始试运营

2019年10月,樊登小读者线下“双师课”开始试运营。依托樊登小读者现有的渠道体系,线下“双师课”已经在20余个站点进行试授课,主打整本书精读。线上老师负责讲述书籍内容,线下老师负责师生互动、讨论总结。通过对照、引申、游戏体会书籍表达的深层含义,训练孩子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同时,阅读课程书目从绘本开始,逐渐升级到半文字书,进而过渡到整本文字书阅读。

在班级安排上,樊登小读者通过APP分班等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人数,采取6-12人的小班课,以便展开讨论。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之前开发的书目外,樊登小读者特意加强了国学部分。目前课程还处于磨课阶段,已经完成了二年级课程的开发,未来将开发出覆盖不同年龄段的书目。

 在线下渠道方面,据樊登小读者创始人肖宏文透露,很多城市合伙人本身就是教辅机构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控场能力,所以相对其他机构来说,樊登小读者的线下“双师课”负担较轻。目前的开课时间主要在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以及周六日。未来“小读者之家”将继续落实樊登小读者关于解决“课后三点半”的计划,做线下阅读体验空间进行“阅读+托管”。

语文是今年持续被资本关注的教育风口之一。从年初至今,语文赛道的大小融资已经超过 10 起,在英语、数理思维、编程等各个赛道都跑出新的头部公司后,语文成了为数不多的可能会诞生大公司的教育投资洼地,高瓴领投云舒写、创新工场、BAI 领投河小象,都在持续给市场注射强心剂,这也是36氪长期关注的赛道之一。本文是“大语文”专题的第一篇。

「向日葵阅读」获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针对于K12中小学生的阅读品格培养和阅读能力提升,已成为公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

36氪获悉,K12在线双语阅读产品「向日葵阅读」于今年 6 月完成了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险峰长青和东方富海。

36氪首发 |「向日葵阅读」获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险峰长青和东方富海

从纵向来看,阅读在语言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 12 年学习生涯;抽离出“学科”属性之外,横向上,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底层“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认知,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通过大量且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阅读力、思维力等综合能力。

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鼓励教师开展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这里的阅读不是指课堂上教学阅读模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Real Reading)),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所以针对于K12中小学生的阅读品格培养和阅读能力提升,已成为公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

其中,数字化阅读是大势所趋。向日葵阅读创始人贺宣告诉 36氪:2018年童书出版码洋比重占图书零售市场的26.25%,从增量上看,图书零售市场有近1/3增长份额来自童书市场,在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共有556家出版社涉足童书领域,占比达90%以上。但其中 95% 的内容都没有被数字化。这是整个出版行业由来已久的通病:整个产业的运作方式还非常传统,从选稿、发行、印刷、销售都是按照编辑的经验单向操作,没有任何的数据回流,内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优质内容难以被有效利用、分发,家长也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优质阅读内容。

多年从事于教育行业的贺宣看到了数字化阅读的机会。在他看来,阅读产品的核心是三点:分级、数据和内容。

  • 分级:精准的内容推荐是由分级体系和数据分析两环结合得来。据贺宣介绍,目前国内的分级读物主要是根据“年级”或者“年龄”做为分级依据,分类过于简单。向日葵阅读的分级体系分为5阶10段,分别是Basic(基础阶段)、Learn to Read(学会阅读)、Read to Learn(阅读获知)、Read and Think(阅读思考)、Read all the life(终身阅读)。通过依据孩子年龄、心智、认知、主题的科学分级体系,提升认知、思维水平。
  • 数据:以过程性数据为主,包括测前/后的分数、翻页行为、页面停留时长、阅读速度,结合文本的题材、难度、长短、覆盖词汇量等进行数据埋点,结合用户特征与内容特征进行个性化推荐,达到自适应阅读体验。据贺宣介绍,按照目前的数据维度,如果用户每天阅读 10 分钟,持续 20 天左右就可以积累到一些有效用的个性化数据。
  • 在内容上,向日葵阅读与国内外的知名出版社合作,包括外研社、江苏凤凰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HMH(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迪士尼、Highlights等,目前共有中英内容 2200 本书。后续也会不断引入优质内容。在获取了数字化版权之后,向日葵阅读会根据体裁、主题、年龄段、围绕词汇、语句、篇章的知识点及考察能力范围、适配的教材章节等维度对内容进行结构化分层。目前已经上线英文 1 – 8 年级的适配内容,并做了跟读打分和内容交互的设计,语文部分将在年底上线。 在市场端,向日葵阅读选择 S2B2C 的模式切入优质内容更稀缺的三四五线市场(目前以经济大区和人口大省为主)。更具体来看,向日葵阅读团队是撬动“老师”这一环,来推动学生使用向日葵阅读。

阅读对中小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目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存在了以下的几点问题:(1)阅读资源匮乏,读本内容不够充实,数量难以支撑长期阅读;(2)阅读资源的分级不成熟,学生缺乏科学指导,自主阅读难以开展;(3)目前阅读资源从题材、体裁和展现形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和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4)阅读评价片面,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的阅读能力评测体系,无法了解学生阅读水平,及跟踪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36氪首发 |「向日葵阅读」获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险峰长青和东方富海

基于以上问题和背景,向日葵阅读以全量内容+智能测评+实时分析反馈+个性化推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阅读体验。通过结构化内容分发,依据学生兴趣能力匹配相应内容,形成内容IP—诊断测评—数据反馈—个性化推荐的产品闭环。

“老师和学生都是向日葵阅读的用户。”在贺宣眼里,老师不应该只是获客的一环,更是推动学生持续使用、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枢纽,而他们同时又面临着找书、选内容和追踪学生阅读效果的痛点。所以向日葵阅读除了把主题与教材章节做了同步之外,也专门开发了面向老师的小程序(向日葵阅读教师端),帮老师一键推荐班级阅读任务、开展分层教学,查看学情分析。以学校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场景,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激发阅读兴趣。

上线半年来,向日葵阅读已覆盖超过300所学校,学生每天的平均的阅读时长达到25分钟,通过21天、100天的区域阅读打卡活动,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36氪首发 |「向日葵阅读」获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险峰长青和东方富海

在今年暑假期间,向日葵阅读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合作举办了“二七区小学生暑期阅读活动训练营”。在阅读时间更加充裕的情况下,学生在向日葵阅读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比开学时高出 50%。相比于传统进校产品一到假期活跃度就大幅下降,向日葵阅读的数据可以验证的是:优质多样的内容加上有趣的交互形式会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变现上,向日葵阅读的策略是在让学生免费试用一学期后,开通 20 元 / 月的会员服务。

据险峰长青合伙人赵阳介绍,险峰长青看好向日葵团队在K12阅读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和探索,通过数据算法结合深度内容沉淀构建了阅读学习反馈的完整闭环,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与认知能力提供了优质解决方案。

东方富海合伙人周绍军非常看好K12数字阅读市场,在他看来,阅读是培养面向未来型人才的基础能力。一带一路、内容出海、IP生产、全民阅读未来全球化发展潜力巨大。在非一二线城市的下沉市场,80后家长对优质阅读内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消费意愿非常强烈。向日葵阅读聚焦推动数字阅读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其创始人贺宣在出版社、对公教育沉淀多年,对教育和出版行业有深刻理解,非常看好其将来的前景。

关于团队,创始人兼 CEO 贺宣曾任好未来智慧教育事业群“雪地阅读”项目总经理;先后负责集团对公战略规划、投资、政企合作、新产品孵化;也曾先后任职于外研社、华为(天闻数媒)、作业盒子等一线教育公司。核心团队分别来自好未来、腾讯、陌陌,具备教育和互联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行业资源。

语文是今年持续被资本关注的教育风口之一。从年初至今,语文赛道的大小融资已经超过 10 起,在英语、数理思维、编程等各个赛道都跑出新的头部公司后,语文成了为数不多的可能会诞生大公司的教育投资洼地,高瓴领投云舒写、创新工场、BAI 领投河小象,都在持续给市场注射强心剂,这也是36氪长期关注的赛道之一。本文是“大语文”专题的第三篇。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有些创业想法,

注定会失败。

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年代,创业者越来越多,成功者越来越少,大部分创业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凉凉了。

 

在投入了金钱和精力,依然失败之后。如果不能从中总结经验,看不到问题的所在,那么可能会继续失败。几次失败之后,过了最佳的求职年纪,继续创业,成为了被逼无奈的选择。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创业者,哪怕失败,也不会向命运妥协,但要低下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究竟错了哪几步。而那些想创业但还没开始行动的人们,先别着急,多跟有过失败经历的人聊聊。

 

失败者的真实经历,比成功者的毒鸡汤,更值得学习。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有些创业想法,注定会失败

2018年初,我第一次决定创业,是因为接受了朋友的邀请,一起做鲜花花艺。但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决定,才发现那是个注定失败的计划。

 

年初的北京,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我接受了朋友的邀请,一起商谈创业计划。

 

为什么要选择创业呢?

 

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房价很贵,光靠上班挣工资,估计买不起房。另外一方面,大概是被前几年成功学的毒鸡汤给洗脑了,就想折腾一下,否则就浑身难受。

 

在建外SOHO的星巴克三层,我们3个创始人第一次坐在一起,正式制定我们的创业计划。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一个制片人,一个摄像师,再加上我这个自媒体小编,这样的一个团队,竟然决定做一个鲜花品牌。三个外行,想要做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行业,这件事怎么看都有点儿不靠谱。但就是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决定,我们竟然都同意了。

 

鲜花是个很大的市场,很多场景对鲜花的需求量都很大,包括日常的观赏、节日的花礼,婚礼庆典的装饰等等。这个市场,充满机会。但真的适合我们嘛?

 

很多创业者的失败,都是从自嗨开始。

自嗨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己有个想法,却只是自己异想天开的伪需求;另一种是真实的需求,但自己没有能力,却不自知。

 

你的想法是真实的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个需要验证,需要有数据支持,绝不能是自己想当然。创业,都是从低成本试错开始。用较低的成本投入,验证需求的真实性。

 

我曾看过一个创业者的BP(商业计划书),他想在一条商业街开一家西游记主题餐厅,结果通篇都是“我觉得”。

 

  • “这条街有10几家餐厅,但是没有一家主题餐厅,所以我觉得主题餐厅有自己的优势。”
  • “这条街附近有很多写字楼,上班的人很多,所以我觉得对餐饮需求肯定很大。”

 

且不说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的,只是所有结论都是“我觉得”,本身就不靠谱。“我觉得”不等于事实,我还觉得自己全世界最帅呢,可这不是真的啊。

 

这哥们的餐厅开业了,可是没坚持多久,就凉凉了。因为周边都是上班的人,每天中午就那么点儿时间,首先要求快,但是他因为缺乏经验,运营流程不完善,每次都是要让客人等很久。所以除了开业前两天的新鲜感,之后就没什么人再去了。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即便是真实的需求,但你还要问问自己,有能力做吗?

 

我们计划做鲜花品牌,这个已经存在很久的市场,足够说明这确实是个真实存在的需求。但是我们3个外行人,没人了解鲜花市场的商业模式,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被创业的激情蒙蔽了双眼,完全把这个问题忽略了。

看到鲜花的广泛用途,看到野兽派、roseonly的成功。我们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这个行业有机会,沉浸在一种深深的自嗨。但是我们忘记了思考,机会真实存在,却没有能力抓住。

 

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却不自知,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只有目标的创业,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在建外SOHO星巴克三层,我们确定了最终的目标。先做一个鲜花品牌,然后投资影视宣传品牌,再做品牌周边的衍生品,最后做成投资公司。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构建了未来的宏大目标。目标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接下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的品牌,起一个名字。反复的纠结,不断的修改,最终确定品牌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

 

一个月之后,我们再次坐在了建外SOHO星巴克的三层,这一次,除了我们三个创始人,终于多了一位兼职的花艺师。

 

因为有花艺师的加入,我们提出了很多想法,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做。离开的时候,我觉得神清气爽,我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最终也没有拿出一个执行方案。

 

半个月后,还是在建外SOHO星巴克三层,制片人提议,我们可以做一个社交花束的概念。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在欧洲,鲜花在日常社交中的应用很普遍。去朋友家串门,很多都会送花。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个习惯。而且我们没有去想,社交花束是否符合中国人的社交习惯,只是自己觉得可行。然后我们决定,要做这个概念。

 

但依然没有决定怎么做。

 

半个月之后,我们觉得还可以做精品玫瑰。又过半个月,我们又觉得可以做玫瑰花茶。

 

我们的目标,一直在变,一直都有新的想法。但问题是,从来没有针对某个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

 

当然,没有制定执行方案,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在这个过程中,还做了一些事情。

 

通过制片人的关系,我们做了几次小范围内的花艺活动,都不挣钱;和一个红酒餐厅合作,拍了一些红酒和鲜花组合的照片,写了几篇文章发在刚刚创建的公众号里;参加了一次线下活动,卖了几个“一周一花”,就是那种客户先付99块钱,然后每周送一次花。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混乱。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当时做的这些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

 

碎片化的思维,注定难以成功。

 

当你制定了一个创业目标之后,规划一条清晰的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就会像没头苍蝇一样,盲目的乱撞。

 

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实现?从哪里开始?经过什么样的流程?每一步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都要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不要相信“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这种话,骗鬼去吧。方向和路径都没找到就开始冲,前面可能是一面带钉子的墙,最后撞的满脸血。这不是头脑简单,是蠢到家了。

 

现在,回过头总结当时的创业过程。如果想要做一个鲜花品牌,应该怎么做呢?

 

需要注册商品,设计自己的鲜花产品;需要有展示的窗口和宣传的窗口;需要有用户体验和购买的渠道。知道需要什么之后,还要制定执行计划、明确分工。谁来设计产品,谁来制作宣传材料,谁来负责营销推广,谁来运营购买渠道,谁来负责售后服务,相互之间怎么配合等等。

 

这些都是一项事业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但最重要的是,用一条线,把这些部分联系起来。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但当时我们怎么做的呢?

 

花艺师设计花束,摄像师负责拍照,我来写公众号文案,然后转发到朋友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首先,有些部分根本没人做,无法形成完整的流程。其次,没有一条联系所有部分的线,各个部分的执行是分散的。这样做事,怎么可能不失败?

 

创业者最怕思维碎片化,这是最致命的伤。碎片化的思维,很容易想到哪做到哪,无法形成清晰的条理。看不清方向和路径,最后做的事情都会形成一团乱麻。

 

最好的办法,是画一个流程图。按照流程图执行,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个环节需要什么人,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位置。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创业之前,先问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次的创业过程中,其实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都没有清晰完整的规划,而且因为架构层不完善,很多重要的环节是缺失的。所以最终的结果,从开始就注定了。

 

后来,接触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失败,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但在我的经历和接触的人中,自嗨和碎片化思维,是导致创业失败最普遍的两个原因。

 

其实,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开始之前,都没想过为什么要创业。有一部分创业者,因为看到别人都在创业,就觉得这是件很酷的事情。这种情况,同样容易失败。

创业有风险,成功是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做,请做好心理准备。